第一篇: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
做一个有爱心的好老师
————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充塞在我心中的最大感受是感动和崇敬,我为李老师的爱心、童心、真心、耐心、信心和慈父之心而震撼,李老师太伟大了。
首先,李镇西老师的伟大在于他对教育的真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及源于此基础上对素质教育的积极思考和探索。他对素质教育有着独特的理解——“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他的这个理解,不是纯理论思考的结果,也不是顿然的领悟,而是十几年教育实践赋予他的思想结晶。从参加教育工作起,李老师就边教学边不断地阅读教育理论书籍,以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到后来将学生青春期心理辅导纳入教育内容,系统地开展学生青春期心理教育。通过专题讲座、个别谈心、书信交流等形式,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对他们进行富有个性的引导和培养,并写下了近20万字的学生心理咨询通信和青春期教育论文。再后来还有对学生的个性教育、民主教育和生活教育,等等一系列的教育探索。我国著名教师于漪老师曾这样评价李镇西老师——李镇西同志数十年如一日在这个领域辛勤耕耘,积极探索,大胆改革,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目中有人,始终把对学生的培养、塑造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善于思考,不人云亦云。勤于笔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再有,李镇西老师的伟大还在于他杰出的教育智慧。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教育还需要智慧。读《爱心与教育》,常常被李老师的一些别出心裁的教育设计、教育艺术所打动,如每天给学生读报、读小说连载,编写“班级史册”,和学生通信,尤其是在对顽童的转化与优秀学生的培养与提高上他独到的一套。他的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游玩、集体评议、每日九问、写“灵魂的搏斗”、学生作文表扬、推荐好书等,所有这些都是李老师教育智慧的表现。他的这些做法,时时处处体现了一个名师的高明,他总是以自己特别的方式来启迪学生的心灵,来走进学生的心灵。
相比于李镇西老师,想想自己,真是惭愧。首先,在对爱学生的理解和做法上,尤其是在转化“学困生”上,自己是多么的肤浅和渺小。在此之前,自认自己是“爱”学生的,从不体罚学生,从不对学生出现语言暴力,关心学生的成绩,读完此书我便扪心自问,我真的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发自内心、无怨无悔的吗?李镇西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只是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是应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应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应用博大的胸襟对学生施予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
其次,李镇西老师的伟大在于他对学生的真挚的爱。在手记一里,李老师说:“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爱的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我们对学生的爱,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更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李老师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建立在真正民主的基础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爱,是不含任何杂质的。他爱得真实,爱得纯粹,如给汪斌煮鸡蛋,给学生生日祝福,以至有人说李老师你对学生太好了,他说他这是在还债;他爱得彻底,如和宁玮八年如一日地通信,一直鼓励她;爱得伟大,如教育“学困生”万同的转化;爱得负责任,如对优生的培养。这种爱架起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更重要的是,这种爱不是单方面的一厢情愿,而是双向的互相感动!“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镇西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位伟大的幸福者!
其次,在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上,自己几乎是空白。李镇西老师杰出的教育智慧与他长期的理论学习是分不开的,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叶圣陶等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给了李老师深远的影响,李老师将“读书、教书、写书”视为他生活的全部内容。看了李老师在引言中写的他的教育思想历程,惊讶李老师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去读书,其实他早已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回想自己,真是惭愧,每次总是以这样那样的理由为借口,放弃为自己充电。
再有,在教育实践的思考和探索上,回想从教十多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考和探索吗?虽然在教学中有过不少困惑,但却极少花时间去主动思考一天或几天来的工作,思考我的课堂,思考我的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不用说创新了。
感谢李镇西老师,给了我这样一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自己。虽然李老师的许多案例,都有它具体的背景,甚至特定的时代背景,但我知道,今后我的教育生活将会因李镇西老师而改变了。
第二篇: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
秦敬原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由得为李老师的教育行为所感动,他在努力实践着自己的追求,做一个勇于独立思考的教育者,做一个善于创新的教育者,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践行着一个教育者的爱心之旅。面对实践中的一个又一个问题,他在读书、思考和尝试中找到了解决之道。
在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中,我们看到了他作为一个教育者对自己的教育活动目标的理解,不是成绩单、分数或大学录取通知书,而是活生生的人,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李老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始终是围绕人的教育来开展自己的活动。从教之初,他也是凭着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始了自己的探索,通过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系列精辟而又通俗的论述,他开始思考自己的工作,在向大教育家学习的过程中,他坚持不懈地追随自己的精神偶像,坚持写教育日记,坚持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渐渐成为一个自觉思考和实践自己教育理想的人---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成长之路和应有的品格,看到了教育者爱的力量。
对于教育改革的认识,他提出素质教育决不仅仅是教育技术层面的东西,它首先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是充分体现教育者爱心和童心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思想各有不同,风格各有千秋,但是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即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但是教育者的爱也不同于世俗的爱。爱学生不仅仅是教育者的一种角色意识,一种教育手段,而是一种自然的情感的流露。“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李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无微不至、不由自主地表达出来,课堂上的互致问候,课余的活动和辩论,生活中的关心和提醒,生日的祝福,他对学生无私的爱,必然赢得了学生爱的回报,他时常为自己的学生所感动着,如他所言,“我在从教多年,和学生深入交往的过程中,深深感到:其实在很多时候很多方面,学生的心灵倒比我们教育者纯洁得多,高尚得多!学历、阅历、经历等是我们成熟起来也冷漠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确应该向学生学习。”爱的教育,最终的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一个个在爱的教育中成长起来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和民族将会怎样令人向往,身处其中的人又会怎样幸福!
在对待后进生的转化问题上,李老师坚持用心灵赢得心灵,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在对后进生的评价上,不以分数论英雄。“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在他和顽童的交流中,他能走进学生的生活,深入了解孩子成长的经历和生活的环境,认识到这些后进的孩子其实是一个精神和情感的双重孤独者,缺乏亲情之爱、生活在集体舆论的对立面,成绩太差使他很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谁来满足它作为一个人的最起码的精神需要和感情期盼?李老师对这些后进生的情感需求和能够感同身受并怀着教育者的同情与怜爱之心,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偏爱。对这样的学生,他为他们提出的成长目标---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给学生感情的倾斜,创造机会给学生发挥特长,获得尊严,让集体的目光关注孩子„终于能使后进的孩子站起来做人,抬起头来走路。
第三篇: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4000字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4000字
游远方
暑假期间,读了李镇西老师的专著《爱心与教育》,深深被书上的事例感动,被李老师的真情感动。文中叙述了李镇西用爱心教学育学生的各种事例及成果。李老师能在课外陪学生爬山,能对学生进行家访,能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一个人做两个班的班主任,他对学生的真情付出,得到了学生的回报。这本书,使我思想受到感染,观念得到转变,带给我不尽的思索源泉。
一、明确教育目标
该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老实、保守、听话、逆来顺受的乖孩子吗?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我想,一个真正的人,应该是具有爱心、同情心、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人。他们应该具有遵守法纪的意识、诚信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意识、忧国忧民意识;具有开放的思想、独特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具有积极、上进、乐观,坚强,勇敢的品质;懂得与别人交流与沟通,懂得向别人学习长处,懂得自我反思,懂得友善待人,懂得宽容和理解,懂得生存与发展。
二、严格班级纪律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制定严格的班规、纪律制度,依法治班。坚决按制度处理问题,体现制度的威严,强化制度的效力。严格的纪律制度,可以很好地规范学生的行为,起到很好的管理作用。
抓学生的纪律,有三个阶段非常重要:开学阶段、期中考试前后、期末。开学初,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教育,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班级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期中考过后,是学生的思想松动期。此阶段要强化班级管理,并多与学生谈心,疏导好学生的不良情绪。期末,是学生的放假思想产生期。此时期学生纪律明显变差,学生有一种等着放假的心态。学期末非常重要,这将对下一个学期的班级管理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期末要抓得更紧。
三、激励学生展现自己的个性。
我们的学生是极具个性的群体。他们都有与众不同的个人品质,但很多学生却没有表现出来。我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比赛活动,以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有很多学生具有各方面的个性,如书法、体育、歌唱等等。发现学生的个性,激励他们表现出来,我们的学生就不会是千篇一律、整齐划
一、呆头呆脑的,而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鲜活的人。
四、真心关爱学生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告诉我们,老师要真诚地关爱学生但不能有任何个人的目的。李老师用真心去爱学生,这种爱是无私的,是真诚的,所以得到了学生的接受,学生感到被爱的温暖。但是学生对于老师的“假爱”是敏感的,他们能够感受老师对他们的爱是真是假,是否有目的。所以我们爱学生应该真诚。真诚爱才能打动学生,才会有教育的效果,否则只会引起学生反感。只有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五、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李镇西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发挥民主,成为学生的朋友,课后与学生一起玩、爬山,一起聚餐。老师应具有“爱心与童心”,只有具有童心,才能与学生有更多的共同爱好,更多的思想交流,更多共同语言,成为学生的朋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以朋友的身份引导学生成长,将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六、不把后进生当 “差生”
在李老师的眼中,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都是值得关爱和教育的,根本就没有所谓的 “差生”。李老师用爱及真诚的言语使学生产生“想做好人的愿望火花”。在我们教育当中,习惯给学生贴上“好生”、“差生”的标签,导致一些学生真的变差了。这本书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好孩子,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鼓励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勇于战胜自我。老师千万不能采用打压、批评的手段将学生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熄灭。只要老师付出真心,只要老师相信学生,学生一定会慢慢进步。书中点点滴滴的故事给了许多的启发。教育不是说教、不是惩罚,而用爱传递爱,用心感染心。老师要把学生时时刻刻放在心上,用心去爱学生、用心去教学生,只有用心,才能收获桃李芬芳。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专著《爱心与教育》,深深被书上的事例感动,被李老师的真情感动。文中叙述了李镇西用爱心教学育学生的各种事例及成果。李老师能在课外陪学生爬山,能对学生进行家访,能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一个人做两个班的班主任,他对学生的真情付出,得到了学生的回报。这本书,使我思想受到感染,观念得到转变,带给我不尽的思索源泉。
一、明确教育目标
该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老实、保守、听话、逆来顺受的乖孩子吗?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我想,一个真正的人,应该是具有爱心、同情心、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人。他们应该具有遵守法纪的意识、诚信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意识、忧国忧民意识;具有开放的思想、独特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具有积极、上进、乐观,坚强,勇敢的品质;懂得与别人交流与沟通,懂得向别人学习长处,懂得自我反思,懂得友善待人,懂得宽容和理解,懂得生存与发展。
二、严格班级纪律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制定严格的班规、纪律制度,依法治班。坚决按制度处理问题,体现制度的威严,强化制度的效力。严格的纪律制度,可以很好地规范学生的行为,起到很好的管理作用。
抓学生的纪律,有三个阶段非常重要:开学阶段、期中考试前后、期末。开学初,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教育,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班级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期中考过后,是学生的思想松动期。此阶段要强化班级管理,并多与学生谈心,疏导好学生的不良情绪。期末,是学生的放假思想产生期。此时期学生纪律明显变差,学生有一种等着放假的心态。学期末非常重要,这将对下一个学期的班级管理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期末要抓得更紧。
三、激励学生展现自己的个性。
我们的学生是极具个性的群体。他们都有与众不同的个人品质,但很多学生却没有表现出来。我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比赛活动,以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有很多学生具有各方面的个性,如书法、体育、歌唱等等。发现学生的个性,激励他们表现出来,我们的学生就不会是千篇一律、整齐划
一、呆头呆脑的,而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鲜活的人。
四、真心关爱学生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告诉我们,老师要真诚地关爱学生但不能有任何个人的目的。李老师用真心去爱学生,这种爱是无私的,是真诚的,所以得到了学生的接受,学生感到被爱的温暖。但是学生对于老师的“假爱”是敏感的,他们能够感受老师对他们的爱是真是假,是否有目的。所以我们爱学生应该真诚。真诚爱才能打动学生,才会有教育的效果,否则只会引起学生反感。只有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五、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李镇西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发挥民主,成为学生的朋友,课后与学生一起玩、爬山,一起聚餐。老师应具有“爱心与童心”,只有具有童心,才能与学生有更多的共同爱好,更多的思想交流,更多共同语言,成为学生的朋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以朋友的身份引导学生成长,将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六、不把后进生当 “差生”
在李老师的眼中,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都是值得关爱和教育的,根本就没有所谓的 “差生”。李老师用爱及真诚的言语使学生产生“想做好人的愿望火花”。在我们教育当中,习惯给学生贴上“好生”、“差生”的标签,导致一些学生真的变差了。这本书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好孩子,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鼓励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勇于战胜自我。老师千万不能采用打压、批评的手段将学生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熄灭。只要老师付出真心,只要老师相信学生,学生一定会慢慢进步。书中点点滴滴的故事给了许多的启发。教育不是说教、不是惩罚,而用爱传递爱,用心感染心。老师要把学生时时刻刻放在心上,用心去爱学生、用心去教学生,只有用心,才能收获桃李芬芳。读了李镇西老师的专著《爱心与教育》,深深被书上的事例感动,被李老师的真情感动。文中叙述了李镇西用爱心教学育学生的各种事例及成果。李老师能在课外陪学生爬山,能对学生进行家访,能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一个人做两个班的班主任,他对学生的真情付出,得到了学生的回报。这本书,使我思想受到感染,观念得到转变,带给我不尽的思索源泉。
一、明确教育目标
该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老实、保守、听话、逆来顺受的乖孩子吗?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我想,一个真正的人,应该是具有爱心、同情心、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人。他们应该具有遵守法纪的意识、诚信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意识、忧国忧民意识;具有开放的思想、独特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具有积极、上进、乐观,坚强,勇敢的品质;懂得与别人交流与沟通,懂得向别人学习长处,懂得自我反思,懂得友善待人,懂得宽容和理解,懂得生存与发展。
二、严格班级纪律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制定严格的班规、纪律制度,依法治班。坚决按制度处理问题,体现制度的威严,强化制度的效力。严格的纪律制度,可以很好地规范学生的行为,起到很好的管理作用。
抓学生的纪律,有三个阶段非常重要:开学阶段、期中考试前后、期末。开学初,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教育,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班级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期中考过后,是学生的思想松动期。此阶段要强化班级管理,并多与学生谈心,疏导好学生的不良情绪。期末,是学生的放假思想产生期。此时期学生纪律明显变差,学生有一种等着放假的心态。学期末非常重要,这将对下一个学期的班级管理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期末要抓得更紧。
三、激励学生展现自己的个性。
我们的学生是极具个性的群体。他们都有与众不同的个人品质,但很多学生却没有表现出来。我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比赛活动,以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有很多学生具有各方面的个性,如书法、体育、歌唱等等。发现学生的个性,激励他们表现出来,我们的学生就不会是千篇一律、整齐划
一、呆头呆脑的,而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鲜活的人。
四、真心关爱学生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告诉我们,老师要真诚地关爱学生但不能有任何个人的目的。李老师用真心去爱学生,这种爱是无私的,是真诚的,所以得到了学生的接受,学生感到被爱的温暖。但是学生对于老师的“假爱”是敏感的,他们能够感受老师对他们的爱是真是假,是否有目的。所以我们爱学生应该真诚。真诚爱才能打动学生,才会有教育的效果,否则只会引起学生反感。只有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五、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李镇西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发挥民主,成为学生的朋友,课后与学生一起玩、爬山,一起聚餐。老师应具有“爱心与童心”,只有具有童心,才能与学生有更多的共同爱好,更多的思想交流,更多共同语言,成为学生的朋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以朋友的身份引导学生成长,将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六、不把后进生当 “差生”
在李老师的眼中,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都是值得关爱和教育的,根本就没有所谓的 “差生”。李老师用爱及真诚的言语使学生产生“想做好人的愿望火花”。在我们教育当中,习惯给学生贴上“好生”、“差生”的标签,导致一些学生真的变差了。这本书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好孩子,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鼓励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勇于战胜自我。老师千万不能采用打压、批评的手段将学生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熄灭。只要老师付出真心,只要老师相信学生,学生一定会慢慢进步。书中点点滴滴的故事给了许多的启发。教育不是说教、不是惩罚,而用爱传递爱,用心感染心。老师要把学生时时刻刻放在心上,用心去爱学生、用心去教学生,只有用心,才能收获桃李芬芳。
第四篇:读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有感
对教师工作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他的爱心所感动;被他的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的行为所震撼,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李镇西老师对爱的执著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他也收获着学生的爱。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做过。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工作越来越没干劲?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执著,对爱的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职业。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老师对待万同 同学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爱是我们的语言,和学生相处,只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爱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其实,“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上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但是,教育仅有爱心也是不够的。这一点,李镇西老师多年以前就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值得思考,然而正是这些问题,反衬出了李镇西老师的伟大,反衬出了李镇西老师的人格魅力!而我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在想,其实这本书里面记载的许多案例,都有它具体的背景甚至特定的时代背景,而现在的社会又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刻舟求剑,胶柱鼓瑟式的阅读或许并不聪明,重要的是这本书里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者的爱心,教育者对教育这一份深沉的思考,教育者对大写的人的张扬,应该成为我们从事教育的这个群体的出发点。教育的爱心是空气,是阳光,是土壤,是水源,是食粮,是布匹……你可以把它比喻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切,而且绝不过份。所以,老一辈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第五篇:读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有感
读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有感
高二(9)班主任
陈栋
寒假期间,学校组织班主任学习李镇西老师的书籍,我在网上搜索,从一些网友的评论中了解到李老师出版的《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令不少读过的人感到震撼,很想拜读。于是我从图书馆借来,花了四个晚上的时间读完了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读着读着,我不禁落泪了,被深深地感动了,为那颗爱孩子的心,为那一个个鲜活真挚的故事,为那群可爱的孩子„„
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师,敬佩李老师,为他在教育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爱心、童心、真心、信心、耐心所感动。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才以爱赢得爱,最终取得教育的成功。看着、想着,愧疚之心不禁油然而生。作为一名有近五年教龄的老师,我也爱我的学生。我也会为学生的生病而忧心忡忡,为学生的退步而发愁,为学生的一点进步而感到欣慰„„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繁琐而平淡的工作,让我渐渐失去了刚毕业时的激情。李老师却能做到始终如一,坚持不懈播撒爱的种子,细心呵护那一棵棵幼芽,使他们茁壮成长,这一点深深地震撼了我。
万同,一名谁见谁头疼的孩子,纪律观念差,学习不好,打架、闹事,但李老师从未放弃过,他注意着这个孩子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闪光之处,如“爱劳动”“关心集体”等等都被一一作为教育的切入点。为了帮助万同,他一次次找万同倾心交谈,又一次次呼唤全班学生的力量,面对万同一次次的反复,一次次的“旧病复发”,他总是满怀热情和信心鼓励他一次次战胜自己。万同进步了,当身着新装,带着红领巾的万同神情庄重地站在国旗下,当万同响亮的声音从他的心灵传出通过扩音器回荡在校园上空,在晨风中传得很远很远,直至融入那辽阔纯净的天空,我激动得不能自已,泪水夺眶而出。万同的成功凝结着李老师多少心血,凝结着李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爱。
不仅是后进生受到李老师无微不至的爱,李老师也重视对优秀学生的培养,使他们成为卓越的人才。他引导“优生”树立志向,帮助“优生”认识自己,激励“优生”超越自己,训练“优生”受挫心理,培养“优胜”创造能力。一个个优胜脱颖而出,程桦、杨嵩、黄金涛、王铜„„
掩上书本,我依然心情澎湃。突然封面上的插图吸引了我,一只鸟妈妈正无限爱怜地望着它的孩子们---只只张开尖嘴的小宝宝。刹那间我明白了。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让我们用心爱孩子吧,让爱一路伴随他们成长,让爱成为画中一味和谐的色彩,让爱回报爱,让爱地久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