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从蒙牛看昌鑫
编辑:青灯古佛 识别码:10-1064793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14 11:13:25 来源:网络

第一篇:从蒙牛看昌鑫

从蒙牛看昌鑫

——«蒙牛内幕»读后感 世太公司乔明辉向我推荐了这本写蒙牛的书,而且还特意嘱咐“书非借不能读也”,事实也确实如此,即然是友人推荐,就应好好品鉴一番,于是老牛爬坡般楞是翻了半个月,一方面工作忙看书写体会的时间较少,另一方面通过细细研读发现,蒙牛的成长过程和昌鑫的成长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一切竞争、斗争、战争的最高境界在于“道胜”,蒙牛人也把他们成功的第一大要素归于此,所谓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全局,在蒙牛人的整个创业过程中一直关心农民、市民、股民,心系草原乳业,并以蒙牛、中国牛、世界牛为标杆,短短的6年时间,从当年中国乳业尾巴上尖上的一根毛成长为脑袋顶上的一只角,6年的销售收入增长292倍,真正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但要论道,昌鑫似乎更胜一筹,因为昌鑫之道,不只为农民,更是心系中国农业及13亿国人健康之大道。稼穑之事,历来关乎国计民生,化肥农药在给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功绩的同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愈发被人们重视,今天我们所面临的人口、食品、健康、资源、环境等重大题,无不与化肥农药有关,其传播距离之远、富集程度之高、污染范围之广、危害程度之大已经到了迫在眉捷、令人深醒的地步。

昌鑫生物成立之初,就以“让土地恢复生命老百姓都能吃上绿色健康食品”为己任,依托其先进的生物技术不仅使城乡有机废弃物得到充分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生产出的高品质微生物有机复合肥能大量替代传统化肥,彻底解决我国由于长期大量不合理施用化肥导致的一系列现代农业病问题,并达到农作物增产、农民增收、改良土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发达国家公认的化肥安全施用上限是225Kg/公顷,我们国家的施用量更是达到了497 Kg/公顷,而施用昌鑫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化肥施入量仅为150Kg/公顷,并且随着土壤肥力的逐步提高,应用3—5年以后,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化肥的施用量可以降到100 Kg/公顷以下。昌鑫复合微生物肥料的推广应用,给我国由于长时期大量不合理施用化肥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现代农业病带来了一剂良药,并用大量的实践证明,解决我国当前的粮食安全问题,不一定非得靠转基因。

在笔者看来,“道胜”只能解决方向的问题,其更核心的部分还在于“术”,从散财聚人、慷概捐股的达观之举,到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思维创新,再到举贤避亲、目标倒推的强大执行力,无不体现了老牛团队的强大生命力。

就管理方式而言,昌鑫公司的评先评后制度、学习班制度、无边界工作法都体现了大智慧,但执行力而言,感觉还是不好保证。

蒙牛讲,参观是伟大的生产力,这一点,在昌鑫也深有体会。

文化是制度的行为的积淀、管理是严肃的爱,培训是最大的福利、资源集中到圆心上 今天的生物有机复合肥市场恰如90年代的中国制奶业一样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混乱不堪,昌鑫公司以其先进的技术、过硬的质量、良好的服务已成长为业界新升的一颗耀眼明星,我们在做企业的同时,也把这个行业的蛋糕做大了。随着市场的认可度的提高和国家的大力扶持,生物有机复合肥行业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未来的市场谁主沉浮,究竟老陈团队能不能超越老牛团队,我们试目以待。

故事:蒙牛1999年4月1日做了300多块广告牌,5月1日48块被人砸了,媒体声讨,6月份剖析,成功聚焦了。

第二篇:从战略高度看蒙牛借势营销

从战略高度看蒙牛借势营销

关键词:蒙牛 营销

蒙牛确实是一个充满传奇故事的企业。开创前三年,蒙牛平均每天超越一个同类企业;开创满六年,其销售额增长200倍,投资收益率大于5000%;未满八岁,就成为世界同行的领头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无到有,从小地方的无名私企到影响整个乳制品行业的首屈一指企业,蒙牛人确实是令人惊叹。

蒙牛为什么能够在几千家乳品企业的残酷竞争中脱颖而出?蒙牛的一出出借势营销是如何上演的,蒙牛的成功经验给我们带来什么?

通过研究,我发现蒙牛借势营销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借势阶段、蓄势阶段和造势阶段。

借势阶段

蒙牛公司在创业之初,面对种种的困难和竞争,如果单靠自身力量是无法应付的。但蒙牛却能很好把外部“势”转化为自己的力量,巧妙借用势的作用,从而使企业经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虚拟联合蒙牛起步

蒙牛还将“虚拟联合”渗透到资本运营的各个方面。公司建工厂后,又通过“虚拟联合”,用社会资金为公司匹配了奶站和运奶车。建一个奶站许多企业要花40万元,而蒙牛连4万元也没花。打着蒙牛标志的运奶车有500多辆,没有一辆是蒙牛自己掏钱买的,全部由民间资本构成。蒙牛只“打的不买车”(只管用奶却不管奶牛的事),维修、保修、保险都是车主的事,省去了大量的管理成本。

2、甘当老二麻痹对手

同处一城,面对同样的市场、同样的资源、同样的环境,甚至同样的外部竞争对手,事实上,蒙牛和伊利已成为彼此最大的竞争对手。但蒙牛一开始小心翼翼地避开与伊利的直接竞争.在雪糕包装上打出“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口号。牛根生提出:市场经济缔造了伊利和蒙牛。言下之意要做奶业大王,光一个伊利不行。牛根生还有一句:“小策略看对手,大策略看市场。”为扩大蒙牛品牌美誉度,蒙牛倡导与伊利共建“中国乳都”的形象概念。蒙牛认为,在一个共同的市场胞体中,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这些无不显示出蒙牛的借势营销的智慧。

对于未来是否会被同城兄弟伊利收购,或者并购伊利?牛根生说,虽然蒙牛增长速度较快,但是伊利的体量比蒙牛大,双方未来的竞争仍将会激烈进行。如果在一个地区出现两家比较大的企业,这样的竞争态势非常好,因为会造成你追我赶。如果哪天伊利并购了蒙牛,或者蒙牛并购了伊利,那很可能会让两家企业80%的管理人员都睡着了――如果两家企业都盯着对方,为了竞争,晚上不可能睡得很好。

牛根生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作为内蒙古、全国两家乳业代表队,就像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一样,伊利和蒙牛还将长期并存下去。

蓄势阶段

对于一个小企业来说,要在市场上站住脚根,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因为强大的竞争对手是不允许别人进入这个市场的,而小企业在自己力量小的时候,该采取什么战略来应对强大的对手呢?需要蓄势。洪水的力量为什么那么大,就是因为水多才有水势。假如是一杯水的话,力量就很小,不足以成势。所以小企业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的时候,需要积累自己所拥有的势,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爆发出来,让对手措手不及。这也是蒙牛采取的策略。

1、携手老大共创乳都

整合历史、文化、地理、经济、现实的大背景、大资源,202_年6月,蒙牛公司携手伊利以“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为主题,在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高密度地投放了公益灯箱广告,将经营企业品牌与经营地区品牌有机地结合到一起。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传播,“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概念已在国人心目中渐趋形成,蒙牛在为内蒙古创造了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的同时,不仅巧妙地扩大了自己的知名度,更打消了伊利的戒心。

蒙牛非常聪明的一点,就是非常清楚自己在特定的时间里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对于创业之初的蒙牛,首先需要占领的是本地市场,那么就不应该向国际知名品牌如达能、雀巢去借,也不应该向国内巨头光明、三元去借。最好的选择就是向伊利这样的本地霸主借,借伊利的势长自己的势。同时借自己的地域优势――呼和浩特这个全国最优的奶源之地。在这里,“中国乳都”之光除了照亮伊利,就是照亮自己了。而光明、三元等是无法借到这个光的。因此,他可以先在这里养精蓄锐,等到自己力量强大之后再冲杀出来。

teniu.cc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三篇:蒙牛牛奶看中国

蒙牛牛奶[1],是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之一,作为蒙牛液体奶的首个高端副品牌;自上市 起,即秉承奉献最佳品质的理念,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好的牛奶”。蒙牛公司获悉,在近日于意大利举行的202_年国际乳品业联合会(IDF)世界乳业峰会上,中国蒙牛牛奶获得两项IDF大奖[2]。

截至目前,蒙牛集团已参股建立了14个万头生态牧场,未来还将投入建设20-30座大型牧场。蒙牛集团表示,将向全国的蒙牛基地推广澳亚牧场模式,形成属于自己的生态牧场网络,在中国大地上建造更多的蒙牛牛奶业绿色基地。为蒙牛牛奶提供优质奶源的蒙牛澳亚牧场仍保持着完整的原生态草原系统,是少有的未受污染的区域之一,使蒙牛建设绿色蒙牛牛奶的奶源基地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位于北纬40度的黄金奶源带里,年平均光照近3000小时,温暖充足;多年平均降水近300mm,湿度适中。在这里,精选12国的优质牧草承享大自然的恩宠,来自五大洲的优种乳牛悠然闲庭漫步,而来自7个国家的专业管理团队则正扮演着“育牛人”的角色,细心呵护每位“奶牛妈妈”,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使蒙牛牛奶保持着一贯的高水准质量。

1.原料奶必须来自己经建立的或正在建立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 有机农场2.在原料奶和乳制品生产的全过程中,严格禁止使用激素、生长调节剂、催奶剂、食品添加剂等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

3.严格遵照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

4.有完善的质量跟踪审查体系和生产、销售记录、档案;

5.必须通过独立的、国家权威认证机构的认证。

简单的说:从土壤到餐桌全过程没有人工合成化学物质侵入,有机奶是一种纯天然、无污染、安全又营养的天然食品。也称为生态奶.1、奶牛饲料种植基地的土壤2-3年以上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土壤内可能残留的农药等物质充分降解掉,保证产品的安全

2、奶牛养殖过程中不使用生长素、激素、抗生素、奶牛疾病防治主要使用天然中草药

3、奶产品加工过程中不添加防腐剂、增稠剂、调味剂等化学物质。

4、通过认证 蒙牛早餐奶是蒙牛企业开发的一种液态奶的新产品,她秉承品牌健康理念,在具备蒙牛纯鲜奶“新鲜美味”、“口感香浓”、“营养丰富”、“奶源优质”等众多优点的同时,更率先丰富了营养类别和口感类别。在“早餐奶”麾下,推出“麦香味”“鸡蛋味”“核桃味”和“麦香低蔗糖”四种特色产品。在精选优质牛奶中,特别溶入麦芽粉,核桃粉和蛋黄粉等实实在在的营养物质,保证了早餐所需的各种营养,也为香滑的牛奶带来更佳风味和口感。作为早餐奶,蒙牛力求将最新鲜的牛奶传递给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营养、新鲜、美味、方便,因此特别推出了四档各具特色的早餐奶:“麦香味”“鸡蛋味”“核桃味”和“麦香低蔗糖”。然而,早餐奶虽口味丰富,价格却颇高,难以打入学生消费群体。蒙牛虽有一定的品牌拥护者,但对早餐奶的宣传力度不够(远不足酸酸乳的宣传),以致上市几个月销量并不乐观。包装选择上,虽然考虑城市人快节奏的生活习惯,设计了多款不同包装,随时随地易携易饮,但是缺乏美感,没有亲和力。

一个人对待早餐的态度和对待生活与工作的态度息息相关。根据调查,不吃早餐的人群中,“没时间吃早餐”的为大多数。其实,“没时间”只是借口,潜意识是一种生活习惯。平淡而琐碎的生活,繁重而枯燥的工作,都市的水泥盒子的禁锢,等等,这些都是以“不吃早餐”为表现形式的生活习惯。中国营养学会进行了一项早餐行为调查结果显示,有35%的白领上班族每天是饿着肚子进办公室的。没有时间、不饿、懒得做,都是最常见的理由。改变生活习惯很难,“蒙牛早餐奶”的健康营养必须落实到一个代表性的产品上,比如说麦香味早餐奶,那么她所传达的健康理念(营养 方便),也要容易被消费者理解并记忆。

再有,坚持吃早餐的群体中,中老年人占了很大比重。而且,中老年人一般都钟情传统的中式早餐。这种现象背后,也许就是久经生活磨砺之后的,已经失去了激情的单调的重复的生活习惯。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蒙牛早餐奶的心理诉求点。例如,功能诉求点可以是新鲜、营养、卫生、方便等;情感诉求点可以是对生活习惯的改变,对青少年可以说“从早餐开始,重新安排你的生活,改变你以往的散漫的忙乱的生活习惯,成功就会很快来到”;对中老年人说“从早餐开始,创新的安排你的生活,改变你以往的一成不变的单调的生活习惯,生活的乐趣就会随之而来”。

首先,是将蒙牛早餐奶的科学营养功能,以偏于理性的手法诉求出来,例如补充大脑在起床后的严重的血糖缺乏(蒙牛核桃口味早餐奶)。宜将蒙牛早餐奶的功能诉求点与蒙牛的品牌特色优势相结合,否则就是一般意义的消费者健康教育,为其他品牌做了嫁衣。r

其次,如果理性诉求的功能利益点深入人心,例如“舒服佳”的“除菌”特性,“海飞丝”的“去屑”特性,就可以一直延续下去,或者进行深度延伸。例如参考“他+她”饮料的市场区隔方式,“补充血糖”只是比较适合重度脑力劳动者,再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收入等差异再进行市场细分,每个群体的早餐都有自己的健康需求。

第四篇:从药家鑫案看媒体审判

班级:新闻二班

姓名:王鑫月

学号:1011040209

“言杀药家鑫”中的媒体角色

202_年10月20日晚.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开车撞伤26岁女子张妙.因担心自己的车牌号被对方记下,药家鑫持水果刀朝对方连捅8刀,致其死亡。202_年4月22日,沸沸扬扬吵了整整半年的陕西药家鑫案在西安中级法院一审宣判,犯罪嫌疑人药家鑫以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5月20日的二审裁定,驳回药家鑫上诉,维持原判。至此,喧嚣一时的案件终于尘埃落定。

自事件发生,各大报纸、网站纷纷刊载各种消息及言论,让本来一起普通肇事杀人案慢慢变得非同寻常了!离奇扭曲的行为、狂暴躁动的民意、错乱纷杂的信息、暴戾极端的表达、荒谬模糊的开脱„„一切角色的膨胀和萎缩都发挥到了极致。“网络审判”、“媒体审判”这类词汇一次次出现在各种评论中,“药家鑫,不是法律干掉你,就是你干掉法律”顶着如此的残酷地舆论压力,无疑已经对司法审判的进行构成了一定冲击。同时,来自民众及各界的质疑,也让媒体的公信力与权威性遭遇了巨大的挑战。似乎在法院宣判之前,民众已经给了药家鑫必死的判决,对生命最初的尊重与挽留,已经完全被愤怒所遮蔽,药案是互联网时代典型的群众审判。造成如此“以群众狂欢的方式杀死一个人”的现实,这不仅是媒体的失误,更加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如果不在这种嗜血的狂欢中清醒,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

从新闻角度而言,新闻报道是完全的事实报道,不掺加记者个人任何的情感倾向和喜恶,真实是前提也是必须。一辆私家车和两个父母身份,药家鑫被贴上了“富二代”的标签,继“我爸是李刚”事件后,无疑,给了广大民众先入为主的观念,事实上,无论他背景是贫是富,之于案件,是完全没有任何干系的,也不存在笃定的影响力。中国贪污腐败之风一段时间内的不能改变的现实,使大多数人尤其是普通民众普遍存在的“仇富”、“仇官”心理,专横任性腐败的权力催生反抗的民意、逆反的民意,也使这种民意染上暴戾与非理性的病毒,给药家鑫的枷锁填上了一份沉重的镣铐。而后来《勿让药家鑫肇事杀人误入标签式批判惯性》等报道,以及网上对药家鑫家庭背景的争议以及媒体发布的关于其并非富家子弟的消息,在完全被愤怒冲昏头脑的群众眼里,造成的只能是反效果。和随后而至的“激情杀人”“职业习惯”等说法,一起在众人眼里构成了显得十分拙劣而低俗的开脱。《杀人乱扯“弹钢琴”,强奸要赖“俯卧撑”?》等文章充分表明人们对于药家鑫的坏印象已经进一步坐实,此类报道也闪烁出浓重的媒体倾向,难脱审判之嫌。加之,公众认定,司法腐败的泛滥会造成杀人凶手的逍遥法外,于是大家义愤填膺,齐声喊杀。此时,某种“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言论甚嚣尘上,无论如何强调司法独立不受媒体舆论左右,但司法也不可避免的需要在法律范围内回应民意,舆论对司法施压,司法难逃被非理性的民意所绑架。

此外,过度详尽地关注报道此案各种细节情节,也让药家鑫案件和司法部门的公正执法背上了一层阴影。“学妹声援、激情杀人、弹琴理论、以其开头废除死刑”各种层出不穷的报道相关联,私人言论泛滥,对民众对案件的理性判断造成的更加深刻的影响。完全不具备专业知识和高等教育的群众并不能像李玫瑾教授等人那么理智地以专业的角度分析本案,某些探究和分析甚至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此时的公共知识分子和媒体引导越是不想药家鑫死,民众越是不会放过药家鑫。此时,“杀死一个人会使那么多人感到痛快,而阻止杀一个人的努力激起那么强烈愤恨”的事实,已经形成,各种仇恨因子同时爆发,应经成为司法审判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如此情况下的药家鑫,故意杀人罪,已经完全没有活下来的可能。任何形式的杀戮都不能称得上一件好事!悔过书被指不真诚,以前的荣誉成为讽刺,哭泣被批作秀,同学邻居的请愿书更被判断为药家一手操办。同情并不能成为破坏法制的托词。如此一棍子打死的全盘否定,之于一个人来说,这未免太过偏激、太过残酷了!司法部门最后在庭审现场首次发出500份之多民意调查问卷,不只是司法民主的一种诉求,更加是司法部门对于民意的变相试探。“言杀药家鑫”虽然广大民众和网友占据主体,但各大媒体确实难逃罪责。不管是前期的消息报道,还是后期不成功的舆论引导,都成为了公众舆论的制高点,为人们发泄情绪提供了的契机,给后来民愤之火熊熊燃烧添加了至关重要的几把柴火。

媒体审判在各种案件前后不断在言论中出现,不仅对民众的情绪造成影响,为社会治安添加了众多不和谐因素,同时,也严重干预了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为司法部门做出公平、公正的裁决制造了困境。所以,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反思,如何才能在客观、公正、真实报道和法律范围内的舆论监督的前提下,避免出现媒体审判。这是现行社会大环境下,我们,不只是媒体,也是社会各界必须关注并为此付出努力的大问题。从药家鑫可以看出,这个问题处理偏差,会造成媒体、社会专业人士或机构和司法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垮台。“请问,去央视哭一次要花多少钱?”、“砖家”这类言论不会唯独出现在药家鑫案中,甚至可能造成更大的受灾面,也完全在预料内。到了似乎‘民意’代表公平、正义、良心的地步,那法治岂不形同虚设?‘民意’审判的声音,左右法理的审判,是法律的尴尬,更是法律的悲剧,这是必须避免的!

当前社会,如何避免媒体审判的现象?这是社会共修的大课题。

自媒体而言,最初,媒体在报道新闻事实的时候,要注意在字里行间、举手投足不掺杂个人情感和判断,呈现给受众最原始的事实。凡是经过加工的东西,都可能遭到有心之人的存心挑剔,如果我们自己做到没有任何谎言和倾向,就可以理直气壮的面对来自各界的各种质疑之声。

其次,我不支持,媒体在案件没有完全定案之前刊载任何个人言论、公共言论和会可能误导受众的实质性报道,即媒体不应该在司法之前作出定性判断。任何媒体提前表态和定位都有可能带来舆论**,尤其是那些完全找不出根据的猜测和自以为权威的解读,无疑为社会舆论制造噱头,进而造成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我们必须知道,对于法律,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允许讨论,更不允许模棱两可的偏向,公众和媒体都不该在对未来猜测假设的基础上对司法置喙!而是审判后,对于已成的事实,媒体和公众才存在自由的评论权!

此外,严格舆论监督制度,提高媒体公信力。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度将直接影响到媒体的执行力和影响力,而媒体审判,对司法的权威性也造成一定的冲击!媒体舆论监督在发挥促进司法公正,保护公民的知情权,遏制司法腐败作用的同时,不该干涉到司法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这就要求司法要做到高度公正透明。对此,部分人提倡的司法新闻发言人制度就很值得提倡。媒体监督和司法独立是可以寻求平衡的,前提就是媒体对于司法工作的不干涉,不评价,我想,如果媒体作为隐形的第三方来单纯的对司法做出“视”的动作,不仅可以提高司法的公信力,也可以减低媒体对司法的影响力,同时能够达到监督的目的!媒体及公众都不该做事前预测,“查案是警方的事,审判是法院的事”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任何外力的干涉,都会带来未知的歧义,而媒体就是为其设置隔离带,保证其独立进行、不备干涉。

除此之外,全面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也很重要。媒体人应该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预见所发报道可能产生的结果,提前合理小心的措辞,寻求理智的引导,引导向理智的方向,在舆论发生偏差时,做出及时而有效的引导。强化社会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把社会效益置于经济效益之上,提高媒体公信力。

当前的社会现状,要彻底避免媒体审判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们作为媒体方,在合理利用言论、出版自由的同时,依然要尽可能的提高对司法的监督力,减少干预力,协力在实践中寻求最优平衡!

第五篇:从蒙牛和华为看企业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从蒙牛和华为看企业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企业文化在中国发展到今天,大多企业老总都会承认文化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但实际上真正有什么重要性却说不大清楚。企业文化更多的由宣传部门来做,即使有企 业文化部,做的也都是宣传的工作,造成的结果就是“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不重要,忙起来干脆不要”。也就是企业文化用来说事儿是最最合适的,不过也仅限于 如此。笔者认为,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在于企业要用文化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一个不能指导员工的日常工作,不能解决管理问题的文化,再冠冕堂皇也是没有生命 力的,那只是宣传的噱头,不是企业真正的文化。这就是建设与管理的区别。

建设是从无到有的过程,管理是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我们说要建一座公寓,要打地基,砌砖快,铺管线,安门窗这是建设。这样就完了吗?就可以住了吗?我们说 不行。设施的日常维护,水电气资源的协调,公共区域的日常清理都需要做,所以要有物业,这是管理。建设可能只需要一两年就完成了,但只要这座公寓存在,就 得管理。如果建设得外表再光鲜,而没有管理,估计这座公寓更有可能成为流浪者之家,正经生活的人是不会去住的,而且业主必定是要投诉甚至退房的。

在这里,能解释笔者观点的最好例子是蒙牛和华为。二者虽然行业差别很大,企业的价值导向也大相径庭。但二者的掌门人牛根生和任正非都是富有个人魅力的企业 家,都从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创业,并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同时,二人都非常重视并热衷于宣扬自己的企业文化,两个企业的文化都被民众所熟知,并各成体系。蒙牛 有咨询公司制作的《企业文化手册》,华为有人大教授起草的《华为基本法》。在此冒昧将二者进行比较,以说清建设同管理的区别。

“建设”,蒙牛文化的硬伤

蒙牛的文化大纲PPT长达86页,用词华丽,图片精美,谈古论今,提出“提供绿色乳品,传播健康理念”的使命,树立“绿色蒙牛”的企业形象,以“诚信”作 为第一价值观。毫无疑问,蒙牛的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非凡成就,“绿色蒙牛”形象所推崇的草原和纯天然为其成为乳业龙头老大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国企业文化促 进会于202_年6月授予其“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荣誉称号,成为民营企业中首家获此殊荣的企业,实可谓名利双收。但显而易见,蒙牛的绿色文化建设 的确很成功,但也仅仅限于建设,对外是为其营销宣传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服务的,对内没有真正指导它的日常管理,蒙牛人没有把“绿色理念”作为其日常工作的 指导思想,在工作中没有信奉其所标榜的“百事德为先,万事诚为本”的诚信价值观,在疯狂的急速扩张中,“诚信、绿色”屈服于利益的诱惑,出现了“三聚氰胺 ”事件,以致“绿色蒙牛”的形象一落千丈,万夫所指。所以,笔者认为看似完美的企业文化建设恰恰是蒙牛文化的硬伤所在,企业员工所信奉的真正的利益导向的 价值观念被崇高的企业使命、道貌岸然的价值观粉饰太平。不过要让“企业文化”来承担这样的责任,实在有点过分。笔者认为蒙牛所建设的企业文化并不代表其企 业的真正文化,咨询公司在做项目时,显然屈从于企业的宣传需要以及老总的个人喜好,建立了一套企业应该信奉的价值观,而没有挖掘企业实际信奉的普适价值观 是什么,没有分析这些真实的价值导向会产生的隐患是什么,对企业成长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而这也就是企业文化管理必须做的课题。

变革,华为文化的挑战

笔者一直认为华为是中国企业中文化管理做的比较到位的企业。同蒙牛相比,华为的文化是真实的,“狼文化”和“床垫文化”提倡的是时刻的危机意识,富有攻击 性,团队作战,艰苦拼搏的作风,是强者生存弱者死亡的优胜劣汰。这样的价值观贯穿了《华为基本法》,指导了华为的管理实践,渗入到了企业的血液当中,指导 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实践,使任正非在创业初期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设备四面楚歌的情况下,硬生生的杀出一条血路,才有了今天的华为。然而,这样的文化以及 文化指导的管理思想实在是太强势太真实了,以致于任正非想不提都不行,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三年内数起华为员工自杀事件、一起年轻员工病死事件为民 众所诟病,被归咎到华为缺少人性化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同时也阻碍了华为国际化的扩张。华为已经认识到了自身文化的问题,也在管理行为上有所调整,比如不许在公司过夜等等。然而,说一种观念很容易,“以人为本”也不过四个字而已,但是正所谓知易行难,怎样在管理中体现人性化而又不抹杀原有的优秀的文 化,需要从管理制度到考核薪酬激励办法进行统一的变革,对于华为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想见华为高层如果真的考虑外界的指责而进行文化变革,那么管理 的方向性调整是必须要进行的事。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意义,不在于宣传作秀,不在于锦上添花,而在于可以从管理的角度指导实践,可以

在现实的众多岔路中找出一条康庄大道,引领企业始终不偏离 经营的方向和企业所坚持的做事准则。笔者在此奉劝那些为了宣传而做文化秀的企业,如果不是企业真正相信的或不准备真正做到的价值观,就不要宣传出来给自己 找麻烦了,否则取得的效益是暂时的,但被披露出来造成的后果却是灾难性的。可以想见,如果华为对外宣传的是温情的以人为本,那么在自杀事件后遭到的指责就 不仅仅是企业文化的问题了,而蒙牛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宣传的华丽和到位,更凸显了其不可被原谅。华为是信而行之,蒙牛是言而不信,两者的差异显而易见。当 然,这样的结果也符合我们的思维方式,“宁做真小人,也决不做伪君子”。

从文化的角度看,华为和蒙牛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华为面临的是怎样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这样的观念怎样同原有的狼文化进行融合,直至统一;蒙牛则是从陶醉 于“火箭的速度”中清醒过来,滤去浮躁,认真思索其提倡的绿色理念怎样真正的深植下去。想必这两家企业的文化变革必然是漫长而如肌肉撕裂般痛彻心扉的过 程。企业文化管理的最高境界应该如宝洁董事会主席约翰?佩珀说:你必须有这样的信心,当你每天晚上上床的时候,你知道你的员工正努力做着正确的事情。

从蒙牛看昌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