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在全省医养结合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精选合集)
编辑:风起云涌 识别码:10-789050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09 09:12:4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在全省医养结合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医养结合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医养结合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性难题,也是当前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更是落实健康中国建设战略的首要问题。世界多国的实践表明,将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推进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有效形式。今天,我们邀请省发改委、财政厅、人社厅、国土厅、住建厅、老龄办等单位,与省市县三级卫生计生、民政部门的同志一起谋划、部署、共商事关老年人健康养老问题和医养结合工作,很重要,也很有必要。刚才观看和听取了6个单位的发言,大家的做法都很好,尤其是一些模式机制方面的探索符合我省和当地实际,对推进工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刚才省卫生计生委xx主任和省民政厅xx厅长分头对医养结合工作做了全面的总结,提出了具体明确的部署和要求,下面,我就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再强调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提高思想站位,充分认识做好医养结合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健康,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政策文件,对加快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医养结合、实施健康老龄化等工作做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省卫生计生和民政等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医和养的结合上大做文章、巧做文章,共同出台多个有利于促进老年人健康养老的系列文件,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各地以试点为基础,立足居家社区和服务机构,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机制,为整体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对大家的辛苦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对于医养结合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目前形势下,我们至少要从3个方面来认识: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今年6月和8月,林书记、唐省长在省委深改办所做的全省医养结合调研报告和新华社报道我省医养结合情况中都作出重要批示,在肯定前期医养结合工作成效的同时,对补短板、强弱项、正确看待当前严峻形势、切实做好医养结合工作提出了十分重要和明确的指示、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切实增强做好医养结合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选择。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规模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面临着不可逆转、不可复制、不容乐观三大突出特点,并将持续贯穿21世纪发展始终,呈现出快速发展(2010-2022)、急速发展(2023-2035)、缓速发展(2036-2053)和高峰平台(2054-2100)等4个阶段,目前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表现为未富先老、规模超大、速度超快、高龄化显著、城乡反差大、发展不均衡、抚养比高、家庭小型化、少子化老龄化明显等,人口老龄化将逐步成为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将引发人口老龄化加速的新格局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顶层设计的不协调之间的矛盾、老龄化进程中家庭养老功能的责任与家庭功能逐步弱化之间的矛盾等。

我省虽比全国晚5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但发展速度快,截止201x年底,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有424.58万人,增速明显高于全国。我省全员人口信息系统数据显示,全省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老人,约3.2个家庭中就有1位65岁以上老人,65岁以上老人的家庭比例高达31.20%,家庭托老压力大,未备先老、未富先老特征十分明显,健康养老需求旺盛。我们必须加快健康老龄政策研究、力促健康老龄制度设计、健全健康老龄服务体系、落实健康老龄政策措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三)是推进健康甘肃建设的关键所在。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个世界性难题中,健康是最核心的问题。慢性病患病率高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目前全国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接近1.5亿,我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状况预测研究》,“十二五”末我省60和65岁以上老年人中分别有1/5和1/3以上患各种慢性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这个比例会更高。同时,全国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近4000万,完全失能老年人近1000万,初步推算我省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也有80万人左右,需要得到专业的、适宜的、便捷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健康甘肃建设必须以全民健康为根本,更要重点突出解决好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老年人不仅要长寿,更要健康长寿,健康养老已成为老年人日益迫切的强烈愿望。目前有限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以及彼此相对独立的服务体系还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需求,迫切需要医养相融合的优质服务资源。我们必须从满足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切实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服务,有效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延长健康预期寿命、促进实现健康老龄化。

二、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

总体看,我省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既有良好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发展机遇方面:

一是要抓住“银发潮”急速到来前的窗口期。2010-2022年是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有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机遇期。2015-201x年我省60岁以上老人分别为389.67万、404.28万、424.58万人,2016和201x年增速分别为3.75%和5.02%,预测2018-2021年,我省老龄人口规模匀速增长,老龄化进程亦将保持相对稳定。2022-2033年,老龄人口规模快速增长,到2033年60岁以上老龄人口规模预计将达到766万人左右;2034-2050年,老龄人口规模增速放缓,但规模持续增加的趋势仍将继续,预计到2050年60岁以上老龄人口规模将达到约905万。必须利用好老年人口急速到来前的黄金3-5年期,在老龄问题集中爆发之前,加快我省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医养结合、实施健康养老方面的各种规划设计和战略布局,做到备而再老、备好再老。

二是要抓住健康养老事业统筹推进的关键期。十九大报告对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指出了明确方向和目标;新一轮的机构改革从职能定位、职责分工等方面全方位统筹安排养老、老龄健康服务、医养结合工作;省委省政府已经出台加快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共同发展的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省级医养结合政策体系已初步建立,覆盖省市县乡村的医养服务网络已形成,并日趋健全,正在融合推进之中。我们一定要依职履责,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医和养多种形式的有效结合。

三是要抓住资金项目支持医养结合事业发展的机遇期。2019年国务院医疗卫生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中,明确将老年健康服务、医养结合等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中央财政加大对甘肃等省份的支持;公办和民营资本投向健康养老和医养结合的意愿强烈、项目优质、资金充盈,全社会共同关注老年健康事业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必须要统筹规划,科学引导,加强监管,促进资金的安全有效和项目的及早落地。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省在医养结合事业推进中有短板、有弱项、有难点。突出表现在:

一是医办养资源不足、需求量大的问题突出。能够为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一体化接续性服务的机构不多,同时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机构不足全国的2%,尤其是医疗机构所办养老床位,因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床位少,一床难求,不能满足社会化需求,供需矛盾大。

二是已有政策措施落不了地的问题突出。医养结合分属多个部门多头管理,由于制度原因、行业差异、行政划分和财务分割等因素,相关部门的优惠支持性政策很难共享,缺乏有效衔接,已有相关扶持政策落不了地的现象突出,阻碍和制约了医养结合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是医养结合机构人才资源短缺的问题突出。目前我省医疗和养老机构人才极度匮乏,医养结合机构医护人员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对医疗、康复、护理、心理等高素质专技人员缺乏吸引力。

四是社会力量参与医养服务动力不足的问题突出。医养结合属于“慢热型”新业态,一些制度和运营机制正在探索建立完善之中,民营资本进入医养结合事业初期的成本高、收益低,相关优惠扶持政策较少,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等,民营资本参与医养结合事业的积极性不高。

以上这些突出问题都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积极应对上想实策、出实招、见实效。

三、全面统筹谋划,合力推进医养结合深入健康有序发展

医养结合是一项朝阳产业,是综合性、系统性强的民生工程。我们一定要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规划、重点突出、分层推进”的原则,把这项事关老年人健康的大事、要事、难事做实、做好、做细,为子女尽责、为社会分忧、为政府担责。

(一)积极主动牵头,统筹谋划推进。健康养老、医养结合是卫生计生系统服务老年群众的手段、平台和载体。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将医养结合纳入健康甘肃建设、健康老龄化2030规划、深化医改等中心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加快制定出台我省《促进医养结合事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统筹科学规划医养结合工作。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建立由政府主导、相关部门组成的医养结合政策协调机制,定期研究工作推进和政策落实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制定配套措施,明确分工职责和完成时限,确保医养结合各项任务落实。要按照中央和省级财政明确的方向,理顺医养结合资金投入渠道,确保医养结合工作所需经费得到落实。(二)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部门协作。医养结合,养为基础,医为支撑,重点在结合,成效也在结合,必须在结合上做好文章。各级卫生计生和民政部门要抓总、抓主、抓重,为各部门落实医养结合相关任务职责牵好头、服好务;要积极争取人大、政协将医养结合纳入重点提案意见办理内容,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重视老年健康养老服务;要定期督导,检查医养结合重点任务、政策落实情况,定期向党委政府专题报告;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梳理制约工作开展的问题,开出整改清单,破除政策壁垒,促进问题解决;要善于总结、挖掘、发现各地在工作推进中的亮点和经验,积极推广好的典型做法,带动整体工作发展。要协调出台鼓励医疗机构办养、养老机构办医的补贴政策,尽可能为公立医院举办养老机构、民营资本进入医养结合领域提供政策支持、运营标准和服务便利,着力破解医中无养、养中缺医、医养分离等难题,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

(三)明确功能定位,关注重点人群。医养结合的服务主体是广大老年人群,在此基础上要把握重点、分层推进。一是要重点关注失能、失智老人,这是医养结合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医疗机构尤其是公办医疗机构举办的养老床位要优先收住,体现公益性。二是要重点关注经济困难老人,尤其是农村五保户和城市“三无”老人,让他们优先入住政府举办的医养结合机构,得到较好的医疗养老服务,使他们健康安度晚年,体现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三是要重点关注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人,这部分人为计划生育国策做出贡献和牺牲,家庭养老照护功能相对较弱,要确保健康有人管、养老有地方、医疗有保障,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四)拓展医养服务,激发内生活力。医疗和养老涉及多个产业集群。医养结合是医疗和养老行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新业态、新产业,在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同时,也形成经济转型发展的新的多极增长点,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发力点。各地要统筹谋划,按照“事业促进产业,产业带动事业”的发展理念,结合本地实际,利用本地特色、资源、项目等优势,积极推进医养相关产业跨界融合,合力打造融“医、食、养、康、护、游”为一体的医养新业态,为老年人创造适宜、多样、优良的健康养老环境,提供能够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健康养老服务产品。要充分发挥我省在中医药产业和中医药治未病、慢病、保健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大力提升中医药药品、保健用品、保健食品等的研发制造技术水平,扩大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产业规模,让中医药优质成果能够优先惠及广大老年人。要大力发展智慧医养,充分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老年健康动态监测机制,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推进医养结合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切实为老年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志们,中国有句古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做好医养结合,关注和重视老年人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一定要齐心协力,多措并举,合力推动,为我省老年健康事业做出新的应有贡献。

第二篇:大力推进医养结合

大力推进医养结合模式,促进养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襄阳市汉江国际老年公寓医养结合模式的启示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矛盾重重。由于一些‚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性,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护理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但当前,大多数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往返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了家属负担。医疗和养老的分离,也致使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成了‚常住户‛。‚老人‘押床’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使真正需要住院的人住不进来。

2013年9月,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提出,‚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新模式、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2013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加强合作。在养老服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撑‛。

医养结合新模式就是把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相结合,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能够有效解决老年群体医疗和养老两大难题。将医疗和养老融合,推进医养

结合模式,不仅是健全社会保障服务的重要举措,也为较好的应对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挑战提供了新思路。

一、襄阳市汉江国际老年公寓医养结合模式创办背景 襄阳市早在1999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73.23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3.13%。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46.72万人,占总人口数的8.49%。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过半数老人都有慢性病,而且人均患有2至3种疾病。半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占老年人口的6.05%,60岁以上老人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3至5倍。

2003年,一手创办襄阳华光医院的农工党员张文仲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到大量的‚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这些群体面临老无所养、老无所医的遭遇深深的触动了他;同时企业家灵敏的嗅觉也让他意识到,老年群体在养老的同时有着巨大的医疗需求,医养结合的发展前景肯定非常广阔,从而萌发了创办一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想法。他把自己的想法向农工党襄阳市委会领导作了汇报,市委会领导鼓励他大胆去做。

2006年9月,位于襄阳市春园西路19号的襄阳市汉江国际老年公寓正式开业,同时开业的还有按国家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创办的襄阳农工医院。二者在建筑格局上遵循‚医养结合、寓养于医、医寓一体‛理念设计,两栋六层

用房由无障碍通道和医用电梯全部贯通,既有独立分区又有功能重叠。公寓用房分为豪华间、单人间、双人间;为老人提供自理型、介护型、全护型三种服务;医院负责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支持,确保老年人‚小病不出屋,大病不出寓‛和突发疾病第一时间抢救;公寓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开设心理咨询室、情感俱乐部、文化娱乐周等特色项目,满足老年人多种需求。

由于医养结合模式迎合了老年人的身心需求,开业后,襄阳市汉江国际老年公寓入住老人持续上升,几年间,由最初入住的32名老人上升至281人(现有床位长期饱和),而预定老人已经达到二千多人。

在此背景下,2010年,襄阳博大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作为母公司,襄阳博大实业集团成立的意义是汇聚下辖襄阳华光医院、襄阳农工医院、襄阳市汉江国际老年公寓、襄阳农工国际大酒店等六家子公司的力量,共同打造襄阳市汉江国际老年公寓二、三期项目。

根据规划,襄阳市汉江国际老年公寓二、三期项目总投资5.6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13.73万平方米。二期新建二十七层综合大楼,新增养老床位1000张,目前二期大楼已经竣工投入使用。三期六栋公寓用房正在抓紧建设中,建成后可新增5000张床位。

二、三期项目被列入襄阳市十二五规划重点工程。

二、襄阳市汉江国际老年公寓医养结合模式运营特色 一是医养结合用房全部为企业自己建房,企业持有土地证和房产证,一次投资可以终身使用。初期资金压力较大,但越到运营后期企业压力越小。同时,自建部分根据市场实际,实行分期建设,能够部分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有效解决了当前众多老年公寓租赁房屋,成本常年居高不下的难题。以新建二十七层综合大楼为例,新大楼配备了中央供氧、中央供暖和红外线监控系统等硬件设施,完全投入使用后,医院和公寓全年可实现收入柒仟多万元,医养结合模式可在三年左右收回建设成本,而后期医院营业收入和公寓收入还会大幅度提升,而运行成本除人力成本增加外,其他成本压力逐渐减小,医养结合模式效益将越来越好。

二是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给医养结合模式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在建设方面,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发[2000]19号),‚社会福利机构的建设用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采用划拨方式供地的,要划拨供地。‛在建设用地中争取到了城市中心位臵的划拨用地。用水、用电与居民用水、用电价格一致,建设配套费进行减免,营业税免缴等相关支持;在运营方面,根据湖北省(鄂政发“2000”55号)《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决定》和《襄阳市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实施意见》,争取到了新增床位补贴按一张

床位一次性补贴1200元,运营补贴按入住公寓老人数每人每年补贴600元的财政支持,项目同时被列入‚十二五‛重点民生工程,在项目开工后,由时任常务副市长虞国旗同志督办,加快了项目的进程;在医保政策方面,根据(国发[2000]19号)文件,‚为养老机构提供配套的医疗机构,申请医疗定点,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惠审批‛的精神,襄阳农工医院顺利成为市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离休病人、新农合定点医院。以上优惠、福利政策的实施和到位,大大缓解了企业建设和运营压力。与此同时,依托襄阳农工医院农工民主党特色,争取农工党中央、省委会、市委会支持,在三期工程征地、审批等各个环节进行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以两家医院为公寓提供资金做基础,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在医养结合模式创办初期,襄阳华光医院提供了建设所需资金,并在后续运转中给予了持续的帮扶,特别是2013年华光医院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上市,为医养结合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襄阳农工医院凭借多个重点专科建设,譬如糖尿病科获得国家专利的‚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和方法‛,吸引省内外众多患者前来就医;院体检中心承接企事业单位各类体检,医院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而汉江国际老年公寓由于近几年来床位长年饱和,也有一定的盈利。在此基础上,通过集团

其他产业的发展,譬如2013年新开业的农工国际大酒店运营业绩持续提升,为公寓建设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在充分挖掘集团下属各子公司潜力的同时,集团公司也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克服划拨土地无法抵押贷款的缺点,与金融机构协商贷款事宜。

四是医疗和养老资源高度共享,互相促进,互相发展。在管理架构方面,人力资源、财务、后勤由集团公司统一管理,成本共担。在经营过程中,医院和公寓实行两套领导班子,收支分开,独立运营,既有统一也有独立,确保医院和公寓的良性竞争,互相支撑。在医疗支撑方面,医院为入住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掌握老人既往病史、用药史等相关信息,对老人实施健康管理。医院急诊科和公寓护士站24小时有医护人员值班,对小病老人,到房间问诊、治疗;对大病老人,通过医用电梯转至病房进一步治疗,为老年人健康保驾护航。在养老服务方面,入住公寓老年人为医院提供了老年多发病、老年康复、老年心理、老年护理等研究条件,在老年人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抢救、老年人肢体障碍与疼痛处理、老年人康复与护理、老年人褥疮与压疮护理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五是农工特色突出,医养结合名片效应形成。一方面,通过党派特色塑名片。襄阳农工医院和襄阳市汉江国际老年公寓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农工党中央、农工党湖北省委、农工党襄阳市委的大力扶持和帮助。从2006年至今,农工党中央、农工党湖北省委、湖北省政协、中共襄阳市委统战部、农工党襄阳市委会主要领导先后多次到医院和公寓视察、指导工作,近几年,农工党武汉市委会、农工党黄石市委会等兄弟单位也陆续前来考察,对农工医院和汉江国际老年公寓医养结合品牌的推广和宣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社会服务扩影响。在农工党襄阳市委会的统一安排下,襄阳农工医院持续开展了‚百万元医疗援助‛、‚农工医疗进万家工程‛等活动,把农工医疗送到老百姓身边,受到老百姓的欢迎。特别是2008年组建抗震救灾医疗队赴四川实施救援,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好评。

目前,襄阳农工医院和襄阳市汉江国际老年公寓医养结合模式已经走过了八年。这八年来,我们欣喜的看到:襄阳市汉江国际老年公寓一床难求折射出了医养结合模式巨大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在医养结合模式的实际运营中,企业遇到了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政策落实不到位,发展建设资金不足,建设用地不够,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偏少,医疗与养老的无缝对接困难,养老服务业中信息化应用滞后等等。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很显然襄阳市汉江国际老年公寓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与其特殊的条件和政策有关,其模式的复制性有一定

难度,但其经营理念和策略以及成功经验给我们发展医养结合养老事业很多借鉴和启示:一方面,让我们充分意识到医养结合模式在我国养老体系建设中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受各种因素制约,建设完全成熟的医养结合模式任重而道远。

三、推进医养结合模式的建议

一是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全方位的政策导向,是保证医养结合服务建设完善的基础。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目标定位,加强相关部门的合作,尽快出台促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发展的意见规划,明确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服务性质、服务对象、服务主体、服务范围、机构设臵标准、从业人员上岗标准以及具体的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投资的方案。然后各级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配套的规划,将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建设纳区域老龄发展规划、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臵规划。根据本市老年人口尤其是对口老年人群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状况等要素,对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进行规划布局与设臵,强调医养结合服务机构与现有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有机衔接,合理调整其规模、数量和功能定位,提高老年人群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

二是完善相关政策。医养结合模式的推进涉及方面多,国家现有政策要进一步细化,具体,可执行。在财政支持

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医养结合的财政补贴制度,鼓励金融机构为养老机构开展信贷合作,建立医养结合模式市场化运作机制,积极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的参与;在土地供应方面,根据(民发【2014】116号)《关于推进城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将养老服务、相关设施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相关城乡规划。做好养老机构用地预留、储备,鼓励‚公建民营‛方式供地,按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合理确定本地区养老服务设施,并优先考虑医养结合模式的机构用地;在医保政策方面,要尽快建立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意外伤害、重大疾病、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养老服务行业风险合理分担机制。将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同时试点建立以社会化护理服务为主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可先行试点,摸索经验,从商业保险起步,成熟后再逐步向社会保险转型,成为社会保险的一种重要险种。

三是试点先行,探索不同类型的医养结合模式。在探索医养结合模式时,要发挥试点经验的‚蝴蝶效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各种类型的医养结合模式,实行医疗与养老的无缝对接。一方面扶持大型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建设,大型养老机构一律走医养结合之路,政府部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打造一两家大型医养结合示范单位;另一方面鼓励医院扩展功能或转型,三级医院可开设老年

病科室,与养老机构建立绿色通道,对部分效益不好的二级以下中小型医院可转型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解决养老机构和医院床位供给缺口,提升养老照护服务功能;同时加快促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医养结合,可选择有条件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联合实施‚医养结合‛试点,促进社区医疗服务嵌入养老产业。有条件的建在一起,条件不允许的可由就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医疗服务。

四是加强养老机构人才队伍培养。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涉及到老年护理、老年心理、老年医疗等专业化的特殊服务,需要有更高的医疗护理背景专业水平。因此必须加强人才培养。一方面可以在广大医学院校、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老年养护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建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独立的养护学院,为医养结合模式培养后续人才;另一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参加养老护理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签定的从业人员按规定给予补贴。并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养护队伍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鼓励更多的人才投入到养护队伍中,提升养老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五是加快推进医养结合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网络覆盖。信息化利用是一个大趋势,也是助推医养结合,提高服务质量的必然选择。各级政府要将其纲入政府信息化建设、智慧城市建设、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城市建设统筹考虑。一方面要整合民政、卫生等部门信息资源,构建养老服务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另一方面要以试点为突破口,丰富和完善12349居家养老一键通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同时推广应用家用健康检测、治疗、辅助智能终端。

第三篇:关于加速推进医养结合

关于加速推进医养结合、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老龄人口增长快,健康成为应对老龄化核心问题 资料显示,我国“十一五”期间老年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596万人,平均增长率为3.28%。预计到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万人,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25%以上,总人数将超过4亿。据悉,我国目前人均预期寿命是 75 岁,健康的预期寿命是 68 岁,也就是说,其中有 7 年时间老年人是与疾病相伴的。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到 2030 年,人口老龄化将使我们国家的慢病负担增长 40%。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结合,将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举措。

二、“医”“养”分离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养老机构中,设有医务室、配备有专业医护人员的不足 17%。基层养老院条件有限、医疗资源缺乏、护理措施不到位、就医不方便的特征明显。且养老院的老年人多数属于生活技能缺失(失能)的老年人,基层养老院既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诉求,也不能满足老年人基本医疗需求,造成入住率低,床位空臵率高,养老院面临沉重的生存发展压力。而一些有较好的硬件条件的养老院、护理院,绝大多数是一床难求。医疗和养老机构分离很大程度上源于医疗机构可实行医保,而养老机构则不能,致使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成了常住户,老人“押床”现象频发,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使真正需要住院的人住不进来。这种情况既给老年人造成过多的医疗支出,也给养老院安排陪护人员造成很大的压力。

三、相关的政策背景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出台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使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2008 年 1 月 29 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牵头 10 部委以(2008)4 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指出“积极推进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2011 年 2 月 11 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开始面向社会全面征求意见,再次明确以“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打破行业界限,开放社会养老服务市场,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不断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2015 年,关于进一步做好养老服务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办社会[2015]992 号)强调: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业创新发展,要在养老领域推进“互联网+”行动,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思维与居家养老服务机制建设相融合,通过搭建信息开放平台,提供个性、高效的一站式智慧养老服务。2015 的 11 月 11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更好保障老有所医、老有所养。会议指出,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深化医改、应对老龄化、增进亿万家庭福祉的惠民举措,也能带动大量就业。会议确定,一是促进医养融合对接。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可作为医院康复护理场所。支持养老机构按规定开办老年病、康复、中医医院和临终关怀机构等。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为老年人家庭提供签约医疗服务。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支持医疗资源丰富地区将公立医院转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机构。三是强化投融资、用地等支持,扩大政府购买基本健康养老服务,创新长期护理保险等产品。会议决定,在全国每个省份至少选择一个地区开展医养结合试点示范。

四、推进医养结合,促进老龄产业发展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

2017年10月27日,老龄事业与养老服务业发展高峰论坛把实行“积极老龄化”提升为“世界理念〃国家行动”。12月13日,国际康养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提出要打破中国传统养老模式,建立以居家养老为主流的现代养老格局,创建以全球为载体的候鸟式旅居、度假、休闲、康养于一体的多功能养老新模式。

目前,“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生有所养、老有所乐”是老年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基本诉求,涵盖养老、养生、医疗、旅游等多业态的康养事业成为老龄产业的发展方向。加强医疗与养老、养生、旅游的融合,实现异地养老、旅游与医疗、医保联动的的愿景,是老年人养老最为迫切的需求。医养结合正是实施积极老龄化过渡时期最为有效、也最切合实际的重要举措。

第四篇:关于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实施方案

**市**区

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84号)、《**省养老与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川办发〔2015〕196号)、《**市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施意见》(广康养办〔2016〕1号)精神,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整体布局,合理规划,统筹发展,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创新机制的原则,结合实际加强养老机构与各级医疗机构的资源配置衔接,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医、养服务相融合,满足全区老年人基本医疗与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推广老年人健康管理和中医“治未病”理念,保障人人享有适宜的、综合的、连续的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到2020年,随着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医养结合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建立,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基本满足本地失能老人入住需求。所有医疗机构开辟老年人医疗救治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

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引进民营资本开展以康复、养老服务为主的中医康复医疗机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建设。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积极推行医疗机构开设养老服务

1.推动区级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区中医医院开设老年医养结合科,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入住老人在疾病加重期或治疗期进入住院状态、在康复期和病情稳定期转为养老休养状态,既保障了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又满足了老人的医疗康复保健需要。区中医医院作为先行试点机构,要积极探索、借鉴好的模式加以创新,为其他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模式。承担养老机构医务人员培训任务,提高养老机构医务人员诊疗康复服务能力。

2.加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建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基本医疗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模式,主要针对生活自理型老人开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按照辖区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和经济条件等不同类型的个性化需求,开展老年人入住养老(全托服务)、日间照料服务(日托服务)、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等三种差异化服务模式。

3.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各乡镇卫生院要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辖区老年人建立健全健康管理服务制度,做好老年人免费体检、保健咨询、健康指标监测和健康信息管理等服务。推行签约服务,与有意愿的老年人建立契约服务关系,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对

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免费提供一次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检、健康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设置老年康养病床,为农村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孤寡老人及政府给养人员提供医养服务。建立康复病床、双向转诊、急诊急救等医疗救治绿色通道,确保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提高老年人生活的信心和尊严,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按照“非禁即入”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并按规定享受国家、省、市、区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护型、护理型和临终关怀型养老机构以及集中收住失智、精神疾病老年患者的特色养老机构,支持规模化、连锁化运管服务。各类养老机构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制定价格,收费价格实行公示制,接受老人和社会监督。

(二)不断提升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

5.鼓励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服务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大力推动养老机构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能力。100 张床位以下,不具备开办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要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与相关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医疗协作关系,定期开展医疗保健服务。10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应设立医务室、护理站或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医护人员。规划新建的养老机构,根据条件和需求预留开办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所需的房屋设施,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及诊疗设备。

(三)不断提升医疗机构健康养老服务能力

6.建立医养机构双向转诊机制,畅通老年人就医绿色渠道。借助医疗联合体及对口支援与上级医院建立良好工作关系,通过医联体专家门诊、远程诊疗、对口帮扶等方式吸引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养机构服务水平。畅通医养结合机构中老年人双向转诊渠道,及时将病重老人上转至上级医院就诊,在老人病情好转后又下转至基层医养机构进行康复治疗,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目的,同时减少老年人养老费用负担。

7.鼓励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和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为老年人开展义诊,其他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依法依规开展养老服务。鼓励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支持有相关特长的医师和专业人员在养老机构规范开展疾病预防、营养保健、中医调理养生等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

8.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实现基层医疗机构远程医疗全覆盖,推动远程医学影像、远程监护、远程会诊等医疗服务向基层卫生机构、各类养老机构延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具备居民健康守护人的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65岁以上老年人总数的规定比例为慢性老年病患者设置病床,建立老年人30分钟医疗康复养老服务圈。

9.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健康养老中的作用。中医院开设医养结合科,要把中医诊疗、中医治未病、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康复医疗融入健康养老全过程,全面提升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设立老年病科,逐步增加老年病床位,开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支持养老机构开展融合中医药健康管理理念的老年人医疗、护理、养生、康复服务。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产业,针对老年人慢病防治、养生保健、饮食起居、临床诊疗、康复护理、心理干预等需求,加快研发中医产品。

(四)推进老年人社区健康管理服务

10.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做好老年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老年人健康档案信息动态管理,对辖区内65周岁以上老年人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每年免费提供一次生活方式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健康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康复功能建设,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l1.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辖区内自愿签约的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及计生特殊家庭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上门服务,规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项目。推进全科团队或家庭医生开展签约服务,为社区(村)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保健护理、健康管理等基本服务。

(五)发展生态医养结合产业

12.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加强中医药大健康养生及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促进中医药产业协调发展。鼓励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和旅游综合体,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旅游乡镇、度假区、文化街、主题酒店,形成一批以健康管理、慢病调理和运动康复为核心,组合康复理疗、养老服务为一体的养生旅游度假服务集团,做大做强医养结合产业。

(六)完善医养结合人才培养机制

13.加强老年人医疗康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在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等方面同其它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技术人员同等对待。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紧缺人才纳入卫生计生人才培训规划。加强与医学院校合作,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咨询、心理干预和社会工作等方面专业人才。鼓励大中专院校和护士专业毕业生到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工作。建立岗前教育、岗中培养、继续教育的培养体系。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医养结合服务机构人员进修轮训机制。

(七)推进“互联网+”智慧健康养老事业发展

14.依托信息技术创新医养结合服务。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技术在健康养老服务中的应用。加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移动医疗服务。依托我区

“卫计e通”建设项目,建立基于“互联网+”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积极利用互联网为老年人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利用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实现医养结合服务数据和医疗、公共服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利用医养结合医疗服务信息平台,提供便捷、畅通、可及的医疗信息服务。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医养结合在深化医改、发展养老服务业以及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精准分解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工作责任。

(二)明确部门职责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作,形成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发展的合力。卫生计生部门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开办老年康复医院、护理院和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积极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推进医养结合服务社区化、家庭化,做好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活动的日常监管和医务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诊疗能力。民政部门要把医养结合纳入到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做好医疗卫生机构内设养老机构的准入和管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完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建设和服务标准,探索建立相应的政策体系,督导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发改部门要将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卫生计生、民政和发展改革部门要做好养老机构、社区服务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规划衔接,加强在规划和审批等环节的合作,制定完善医养结合机构及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的标准规范并加强监管。财政部门要落实相关投入政策,积极支持医养结合发展。人

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建立支持医养结合长期发展的保险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及时查处违规行为,支持养老服务人才的教育培训。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保障医养结合机构的土地供应。城乡规划部门要统筹规划医养结合机构的用地布局。旅游发展部门要将健康旅游特色产品纳入旅游项目推广计划。老龄工作部门要做好入住医养结合机构和接受居家医养服务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工作。中医药管理部门要研究制定中医药相关服务标准规范并加强监管,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和服务产品推广,加强中医药健康养老人才培养,做好中医药健康养老工作。

(三)强化督导考核

各有关部门要将医养结合工作纳入重要事项督查范围,建立以落实医养结合政策情况、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无缝对接程度、老年人护理服务质量、老年人满意度等为主要指标的工作评估体系。卫生计生、民政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医养结合工作的日常监督管理,适时开展工作督查,定期通报进展情况,针对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促进医养结合健康发展。

第五篇:医养结合

连云港市海州护理院 开启养老服务新模式

“医养结合”,这是连云港市海州护理院开启的养老服务新模式。他们利用医院与养老的结合破解了“养老院里不能就医,医院里不能养老”的时代难题。据了解,连云港市海州护理院是一家集医疗、康复、护理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公办养老机构,隶属于连云港市眼科医院,是连云港市首家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试点医院。

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一般都不同程度地患有各种疾病,特别是中风、瘫痪以及植物人,生活不能自理,很容易出现并发症。而家庭护理则因达不到专业的护理水平而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对于卧床不起的老人,如果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家人手足无措,等送入医院,往往延误第一抢救时间。

目前,一般养老院都不具备完善的医疗设施,往往老人患病要由家属送往医院治疗、照料。而医护型老年护理院则充分体现医疗特色,每天早上护士为老人量体温、测血压,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护理。比如发现老人血糖高了,就会立即为老人调整饮食,专门制定菜谱等。让家属有一种放心感,让老人有一种安全感。老年护理院主要针对身患疾病而又缺人照顾的老年人而设。它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养老机构,又与普通医院有所区别.它既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养生保健、康复治疗、生活照顾、健身娱乐等养老服务,还可随时提供医疗救助和临终关怀。

连云港市海州护理院预计在2015年10月投入使用。护理院共设床位500张,配备活动室、声像室、接待室、医务室、洗衣间、食堂、室内卫浴等设施,可以满足不同老人的居住需求。一些慢性疾病和卧床不起的老年人,住在老年护理院不但能享受专业员工提供的日常生活和医疗服务,而且费用也不高。万一有紧急情况医院也能及时抢救。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在全省医养结合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精选合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