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山陵参观记
中山陵参观记
高淳县实验小学 六(1)班 张榆凡
孙中山先生是民主革命的先驱,得到了中国人的赞扬,这天,我们六年级师生有幸去参观他长眠的地方——中山陵,我们坐上长途汽车,不一会儿便到了目的地。跟着导游我们穿过林荫大道,行健亭,我们来到了碑亭。只见头上的拱门上方雕刻着一些独具风格的花纹。走进亭内,有一块高约6米的碑石,上面刻着“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葬总理孙先生于此”记录了孙中山先生的安葬日期。出了亭再走,我们来到了祭堂。祭堂为中山陵主体建筑。它高29米,长30米,宽25米,南面有三座拱门,门额上分别写有:名族,名权,名主,这几个大字。中门上还有孙中山先生亲手写的“天地正气”匾额。在祭堂中央是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石像,听导游介绍这是出自法国雕刻家保罗·朗特斯基之手。祭堂四壁,还刻着孙中山写的《建国大纲》与胡汉民等人写的《总理遗嘱》。祭堂后有两扇门,第一扇上写着“浩气长存”第二扇镶有写着“孙中山先生之墓”的石刻。进门便是墓室。墓室中央是一个长方形墓穴,上面是孙中山的汉白玉卧像,下面则安葬着中山先生的遗体。中山陵,处处体现人们对孙中山的尊敬,可见他真的是很伟大,可见他对人们人们做的贡献是很大的,我们一定要向他学习!
宽阔的花岗岩石阶,紧凑完整,堪称壮观,给人一种无以言语的压力。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用来唤醒世人.爬上石阶中门横额上是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说国家政权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这是孙先生毕生奋斗的理想,也是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蓝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走进里面,是汉白玉的孙先生的卧像,是按孙先生生前,一比一的比例雕刻的,安详而又庄重……
如今,作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的中山陵每年接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炎黄子孙与国际友人。人们怀着对中山先生伟大精神的崇敬与景仰来到这里凭吊拜谒。在两岸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今天,面对目前海峡两岸的现状,海内外炎黄子孙都衷心期盼着祖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彼时彼刻,倘若孙中山先生泉下有知,必会含笑长眠的。人们怀着对中山先生伟大精神的崇敬与景仰来到这里凭吊拜谒。在两岸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今天,面对目前海峡两岸的现状,海内外炎黄子孙都衷心期盼着祖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中山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永远都不要忘记中山先生!
第二篇:参观记
参观“柏小和杨小”心得体会
阳春三月,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时,在校委会的安排下,3月6日参观了“柏园小学和杨仙逸小学”。主要参观了学校里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使我深有体会。具体如下:
首先来到“柏园小学”,“柏园小学”虽然占地面积小,但是学校的文化氛围却是非常浓烈,走进校园传进眼球的全是各种标语、展板等,育人画面。从教学楼外的墙壁到走廊、楼梯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全都利用上了,给人一种浓烈的气氛。走进教室,从教室门口的班牌、班名到教室里的班务栏、黑板报、学生作品展等,给人的感觉就是“精美”,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柏园小学”的校园文化给人的感觉就是“氛围浓、布置精美、各有特色”。
接着我们又来到“杨仙逸小学”,走进校园,首先看到的是一条长长的“图书长廊”,在长廊里有学生阅读的各种书籍和学生作品展,图书和作品都整齐美观的布置,各个主题鲜明、布置精美。从长廊走进教室,各教室的班级文化布置同样是“主题鲜明、各有特色”,总体上这所学校的校园文化给人的感觉是“文化亮点突出、特色鲜明、教室布置精美整齐、注重学生作品的展示”。
参观完两所学校后,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把校园文化做起来。其实,我们学校同样也有我们的校园文化,只是两点还不够突出、布置还不够精美、部分展板陈旧,这都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具体是:首先,树立起校园总体文化特色,要有我们自己校园的文化主题。其次,各个班级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主题,各自在班级文化建设上发挥各自的特点,建设“一班一特色、一班一亮点”,通过评比的方式调动各班的积极性。第三,学校有了文化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还需要把学校的文化思想渗入每个学生的思想中去,通过学校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多样化,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从而加强学生的班集体荣誉感,使学生的“爱班级、爱学校、爱老师”的思想增强。
赵勇斌
202_.3.12
第三篇:中山陵
南京中山陵
025-84431174
南京市东郊钟山东峰小茅山的南麓
景区地址 景区电话
一、202_年11月12日起中山陵陵寝“免费不免票” 景点分开
售票
自202_年11月12日期,中山陵陵寝将免费对外开放,门票实行免费不免票的方法,每天限制参观的客流量。当超过规定的人数时,就会停止进入。平日一万人数,双休日二万人数。散客通过现场领票方式凭票免费进入!其中景区内的音乐台门票10元/人;套票90元/人,包括中山陵陵寝(博爱广场、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明孝陵景区、音乐台、灵谷景区(含灵谷寺庙)。中山陵的意义已远不止是“5A级旅游景点”这么简单。每一年,中山陵都要迎来500多万海内外游客,是外地游客来宁“必访地”。11月12日,中山陵陵寝将实施免费开放。免费开放之后,最令人担心的是,会不会像玄武湖公园一样,引来过多的客流量,对环境及建筑本身造成不良影响?记者了解到,免费开放的陵寝将限制客流量:平时一万、双休两万,散客通过现场领票的方式凭票免费进入。
开放范围
12日起,中山陵陵寝免费开放
坐落于南京紫金山的中山陵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陵墓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1996年起,中山陵开始收取门票,经历过21世纪初的几次涨价,如今的价格是80元/人,包含中山陵陵寝、音乐台、灵谷寺景区。
从11月12日起,中山陵陵寝将实施免费开放。免费开放孙中山先生陵寝,即博爱坊向上部分,包括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
客流疏导
平时控制在一万人,双休日两万人
中山陵陵寝在海内外的知名度非常高,但场地却比玄武湖景区小多了,而且又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本月12日开始免费开放,如何疏导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成了市民关心的话题。据了解,中山陵园管理局曾经测试过,寝室一次性只能容纳300名参观者,满打满算的话,一天最佳接待能力只有1到2万人。
“我们既要满足游客的需求,实现免费开放,同时也要注重文物的保护。”中山陵园管理局有关人士说。因此陵寝的免费开放将限制客流量。记者经多方打探了解到,寝室免费开放人流疏导方案基本确定,平时每天免费参观人数控制在一万人,考虑到双休日客流较多,免费开放人数放宽到两万人。
于是有市民提出疑问,既然陵寝免费开放限制客流,那如何保障前一万名市民能进入陵寝参观呢?“很简单,我们在景区门口有领票窗口,市民只要凭有效证件领票就可以了,直到发完为止。”中山陵园管理局有关人士说。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为了保证一些旅游团体不走冤枉路,团队则采取预约制。
门票松绑
进灵谷寺、音乐台将另收费
此前,中山陵与风景区内的灵谷寺、音乐台三个景点合为一张门票,票价80元。中山陵园风景区每年接待500万人次左右的中外游客,其中一大半是参观和拜谒中山陵的。随着中山陵免费开放了,这笔可观的收入就没有了。对于这一点,有关人士透露,政府部门会通过财政的方式进行补贴。不过,灵谷寺免费的可能性不大,“那里都是古迹,从保护的角度来看,有必要控制人流。”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随着中山陵的免费开放,灵谷寺、音乐台门票要另外单独收取。据有关人士透露,目前票价还没有最终确定,现在太忙了,说实话根本顾不上这个了,要等陵寝免费开放后再作考虑。
此外,随着陵寝的免费开放,市民掏钱买了中山陵景区年卡怎么办?管理局相关人士答复说,正在忙免费开放,目前还没有顾到这一步,届时他们将和园林旅游局一同来考虑,给购买年卡的市民一个交待。
相关配套
景区南北各新增一个入口
记者了解到,本月12日,也就是中山陵陵寝免费开放之日,中山陵景区将新增2个入口:东沟停车场入口和灵谷寺入口。原来,随着东沟停车场建成,东沟停车场将成为中山陵园风景区内南侧又一个重要入口,目前东沟停车场命名为中山陵停车场。今后市民从下马坊左拐进入博爱园路后就到了中山陵停车场。另一个主要入口位于景区北侧,也就是现在的灵谷寺入口。从12日起,市民可以通过这两个入口进入景区。
二、中山陵景区分两片售票
从202_年8月28号起,到中山陵景区游览将面临全新的两套门票。南京市物价局、中山陵园管理局宣布了票制改革方案:中山陵景区分“民国文化”、“明朝文化”两个片区,“两票”总票价为150元,如果购买联票,则为130元。
票改方案
按东西两片分别售票
中山陵园风景区票价在全国21家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位于“锅底”。中山陵、明孝陵的现行票价是202_年、202_年核定的。南京市物价局经过论证后认为,中山陵园票价的矛盾主要是分散制的票制不适宜景区发展和旅游发展的需要。为解决这个矛盾,新的票改方案将中山陵园风景区划分为东西两片。东片以“民国文化”为主题,包括4个景点,票价80元;西片以“明文化”和“生态休闲文化”为主题,包括5个景点,票价70元。
如果两片景区都想玩,是否意味着就得花150元呢?对此,物价局在出台票改方案的同时,明确东、西两片可以出售联票,价格按不高于两片票价之和的原则,由中山陵园管理局自主确定。昨天,中山陵园管理局局长王鹏善告诉记者,联票价格定为130元,比总票价便宜20元。
最终目标:实现“一票制”
南京市物价局有关人士介绍,现行的两票制方案并非长久方案,而是目标方案的“分步实施”。中山陵票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将中山陵园景区内中山墓、纪念馆、音乐台、美龄宫、明孝陵(含梅花山、梅花谷、红楼艺文苑、紫霞湖)、灵谷寺门票归并为一张门票。
票改目的
让“40分钟游”变“一日游”
“现在游客来到中山陵,往往是到中山墓、明孝陵看看就走了,一般只停留40分钟左右。”中山陵园管理局局长王鹏善说,而票价改革后,有利于发挥中山陵园风景区的整体旅游资源优势,把中山陵“40分钟游”变成“一日游”。
在现行的票制下,中山陵园风景区分割为七个收费景点,22个收费窗口,割裂了风景区的整体形象。来的游客看了中山墓,却不知道灵谷寺、音乐台、中山纪念馆、谭墓等。现在,随着环境整治,风景区对环陵路进行了改造,内部交通道路实施了封闭,原来分散管理的各景点已基本形成了一个整体。王鹏善说:“如果中山陵能做到„一日游‟,那么南京就有可能做到„二日游‟、„三日游‟,可以增加外地游客在南京的停留时间,促进南京旅游业及整个三产的发展。”另外,票制改革的部分也将综合补偿风景区的改造维护成本,在票制改革的同时,中山陵园风景区还将通过环境综合整治,新建五大公园,免费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休闲场所。
相关措施
景区“小火车”免费坐
“小火车”免费提供
因为部分景点之间存在一段距离,走起路来并不轻松。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山陵园相关配套服务也作了“升级”,一是为购票游客提供景区间游览交通工具,即现奔跑于各景区的外形像“小火车”的电瓶车,可以免费乘坐。二是为购票游客在交通车上提供免费的导游讲解。
外地人也可办年卡
以前,只有南京市民才能购买中山陵园景区的年卡,从202_年开始将扩大优惠年卡的销售范围,不再限制于本市市民,全国乃至全世界游客均可按相关规定购买,且无限量供应。在年卡的使用时限上,也作了相应的调整。目前,南京市民使用的年卡是年前购买,年底结束,但从明年开始,不论什么时候购买中山陵园年卡,都可从盖章塑封之日,往后顺推12个月。比如,202_年4月份购买了一张年卡,按现在的规定,这张卡到202_年12月底就过有效期了,可今后,这张年卡可以顺延到次年的4月份。功能不变,一年有效期内可在景区内无限次使用。对于年卡的价格,有关人士表示将在今年100元/张的基础上适当调整。
特殊人群可免费入园
按照优惠措施及其承诺,军人、离休干部、革命伤残军人、残疾人、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凭有效证件免费入园;景区将继续对市民晨练实行免费开放;每位游客可免费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30厘米的儿童入园;在孙中山先生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对社会各民主党派、社团组织的纪念活动实行免费接待。而对中小学生团体参观景区,实行适当的门票优惠。
梅花节单发优惠票
中山陵景区实行“打包”联票制后,各景点是否还出售单票?昨天,中山陵园管理局表示不可以。不过,有一个特殊的政策,即南京每年都有一个“梅花节”,在梅花节期间,将针对市民游梅花山、梅花谷单独发行优惠票。
票改影响两票制会减少客源吗
“两票制”实行后,虽然从总票价来说比原有票价只涨了5元钱,但“组合”以后,游客在选择景点上的自由度就减少了,这样会不会造成客源的流失呢?
对绝大多数的游客来说,中山陵和明孝陵一般是必去的两个景点,但现在游客购买了明文化区的门票,游览过明孝陵后,还要去紫霞湖、梅花山、梅花谷等。如果还想去中山墓,还得再买民国文化区的门票。来自昆明的孙田英听说中山陵下周就要调整门票,呵呵直笑,“我来得还蛮及时嘛。”她告诉记者,昨天她玩了中山陵和明孝陵两个景点花90元,不过下次来如果分开买两套票,就得150元了。
对于客源会增会减的问题,有关部门也坦承,不排除票制改革一开始的时候客源会略微减少,但从长期来看不会。根据统计,去年购票进入中山墓的游客为230万人次,而购票进入明孝陵的仅30万人次。也就是说,如果不想游遍整个中山陵风景区的游客,自然还是会选择购买东片门票或是西片门票。
下面是一篇关于中山陵发展的文章,内容很丰富也比较杂,一时整不出来,还是要用的时候直接找好了,所以直接复制粘贴了上来
中山陵园风景区是国家级钟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占地面积31平方公里。区内山、水、城、林相依,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丰富,绿化面积率达78%,各类文物景点达20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年接待客流量在500万人次以上,是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旅游胜地。1991年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1997年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荣获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国家级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202_年首批进人AAAA级旅游区行列。202_年,景区实现经济总量l.6亿元,财务收入l.06亿元,职工年人均收人达2.25万元。
一、景区发展概况
回顾景区的发展历程,与大多数景区一样,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八十年代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景区一直实行的是收支两条线的财务政策,收人交财政,吃饭靠拨款,建设靠补贴,走的是统收统支、维护管理的老路子。第二阶段是九十年代开始 k2年一98年间X在各级政府的关心下,按照“风景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中山陵景点实行了收取门票的制度,按5元/张的价格收取,当年的门票收入突破1千万,一下子就解决了景区人员的吃饭问题。随着景点门票价格的逐年上调,中山陵景点门票由5元/张上调至目前的25元/张,景区收人大幅增长,解决了景区事业发展中资金紧缺的“瓶颈”问题。景区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每年还可将节余下来的自有资金用于景区建设与保护的再投入。
在此期间,我们投入巨资修复了一大批文物景点(明东陵、中山陵、灵谷寺、藏经楼等),新建了好几个专类园林(万株梅园、万株桂园、竹海公园。紫赖园、桃花园、红楼艺文苑等八),新建了一批旅游景点(白马石刻公园、四方城公园。紫金山头陀岭公园等),完善了景区内的基础服务设施伯:停车场、道路、商业网点、公共厕所、道路指示牌、景区导游牌、说明牌及大批休闲椅、咨询点等人 景区逐步由统收统支的管理模式走上了“自收自支、自我保护、自我发展” 的新路子。
第三阶段是九十年代末期至今,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下,风景园林业和国家旅游经济得到蓬勃发展,我们不失时机地抢抓机遇,针对中山陵园的经营性项目引进市场机制,拓宽经营渠道,扩大经营规模。确立了“旅游市场化、园林产业化。管理法制化” 的景区旅游经济发展思想,探索“依托景区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区域旅游经济” 的新路子。我们先后组建了旅游集团总公司。园林产业集团总公司、经营实业发展总公司、综合开发总公司、白马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紫金山索道公司,将从事经营人员由原来的250人增加到目前的870人。经营业务由区内的园林养护。服务接待。纪念品销售不断拓展到区外的园林工程业。旅游业。广告业、服务业、园林规划设计及劳务技术输出等多元经营业务。全局经济总量连续五年保持20%的增长幅度,景区实现了由输血型单位向造血型单位的转变。
二、旅游服务经营的实践与探索
(一)旅游服务是景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来,中山陵园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旅游收人占景区经济总量的 70%左右,占财务收入的85%以上,成为景区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景区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客流量的增长,并不完全呈直线型增长,而是呈时高时低的波浪型变化。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当各地政府都开始重视、启动旅游后,旅游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客流随之呈现出分散趋势。虽然社会旅游客流总量增长了,但分布到各景区。景点的客流却相对减少。
为拓展旅游客源市场,我局专门成立了景区旅游市场开发办公室,抽调了一批强有力的专职工作人员,由分管副局长挂帅,专门从事旅游市场的调研与开发工作。这个班子主要工作职能有三个方面:一是组织景区旅游市场调研分析,研讨景区市场定位与开发思路;二是负责景区各类旅游活动的组织和策划,营造旅游热点,引导旅游消费;三是组织各类宣传促销,建立旅游营销网络队伍,协调各种关系,拓展旅游市场。
近年来,我们连续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旅游市场客流抽样调查,发放并回收了10万多份调查问卷,收集200多万个数据,对旅游市场的分布、旅游运行方式、消费需求及游客意见等进行了全面调查统计和分析整理,掌握了中山陵景区客流的流量和流向。通过调查发现,景区客源市场的分布状况为:国内游客占 96%,境外游客占 4%,而在国内市场中,外地游客占 95%以上,本地游客仅占5%。针对这一比例,再经过进一步细分,我们将景区的客源市场划分为三个区域:核心区(省内周边城市)、中心区(华东四省一市)、外围区(中心区外各省市排列入),并据此确立了“巩固核心区、密切中心区、扩展外围区”。“抓住外地市场,激活本地市场” 的营销策略,同时根据游客的消费需求,调整景区的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使景区在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管理服务等方面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我们还依据景区的资源优势,积极与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合作,成功举办了各类旅游活动。如春季的‘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秋季的“南京灵谷桂花节”;夏季的“紫金之夏”游园纳凉活动;假日期间的“灵谷素食节”、“考古发现探密游”、“民国文化寻访游” 等。通过各类旅游活动,制造热点、引导消费,做到老景区新内容、老景点新包装,不断扩大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为树立景区新形象,拓展景区客源市场。近年来,我们不断增加景区宣传投入,并与中央电视台、江苏、上海、安徽、浙江等省、市新闻媒体建立了密切联系与合作关系,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特点,组织各类宣传促销,不断扩大景区影响,树立景区品牌形象,200年我们用于景区的旅游宣传与促销活动的投入达500多万元。我们还组建了一支20多人组成的专职营销队伍,分别在上海。杭州。合肥成立了三个办事处,重点负责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旅游营销工作,加强与各旅行社的合作关系。202_年末,我局一举拿出40万元现金,对业绩显著的旅行社实行奖励,在全国旅游界产生轰动。事实证明,这些措施的采取是卓有成效的。在全国旅游热潮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我们的客流量实现了稳中有升,在202_年国庆旅游黄金周中,中山陵景区以7天56万人次的客流量,位居全国旅游景点客流量的榜首。
客源市场的稳定与增长,有力带动了景区服务业的繁荣与发展,按照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景区的交通、餐饮、购物、照像、导游服务等部门的年经济总量也逐年上升,202_年经济总量5836.8万元,占景区经济总量的30%。
(二)园林产业化是景区经济发展的优势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绿化城市。美化家园” 已成为全国性的建设热点之一,这种大气候、大格局的形成,不仅保护了环境,保护了生态,也为园林事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中山陵园风景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森林面积3万2千余亩,各类植被树种600余种,绿化率达到 78%,郁郁葱葱的森林景观被誉为南京的“城市绿肺、天然氧吧”。今年9月中旬,在南京召开的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上,中山陵景区的园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受到朱铝基总理和与会代表的高度赞扬。良好的生态资源环境,不仅是旅游业的母体,也为园林产业的拓展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抓好森林抚育和园林建设的同时,我们充分利用景区现有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将原来的茶艺公司、苗木公司、花卉公司、园林规划设计院等事业单位改制为独立法人的经营性公司,积极扩展区外市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公司通过租用周围县乡的闲置空地,扩展自己的苗木基地,延伸经营范围,形成了景区内外结合,向外拓展的经营模式。今年景区苗木基地由过去的600多亩扩展到现在的1400多亩,同时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循环引种、套种各类市场急需的花木品种,公司派专人组织苗木销售,工效挂钩,有力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形成了自己找市场、人人闯市场的竞争局面。目前景区苗木花卉的生产经营运作良好,初步实现了产业化经营,市场化发展。
抓住机遇,创新发展。园林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展壮大。公司组建了庞大的营销班子,广泛收集各类信息资料,分别深入各城市、各部门。各行业广泛联系,争取园林工程项目。先后承接了南京市内好几个大型市民广场的绿化工程项目,特别是在今年南京召开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的前夕,全市有15个专类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园林公司就承接了6项,其中南京五台山的生态广场建设受到了社会上的一致好评。通过园林工程的承接,景区园林产业一举进人了南京市内园林市场,打破了长期以来市内园林绿化市场一直由市园林系统独家垄断的局面。
公司还面向全国,开拓区外市场,先后承接了上海世纪公园、南通市民广场等地的园林绿化工程。22年该公司取得了经济总量2152多万元,利润近300多万元的好成绩,占景区经济总量的20%。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开支,还结余了部分资金,更新添置了一批大型园林工程设备。现在一批大小不等的园林工程项目合同正在签定实施。规划设计业务也应接不暇,公司经营前景十分看好,园林产业已成为景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三)管理法制化是景区经济发展的保证
经济越是发展,管理越要跟上。引人市场机制的同时,必须强化行政管理力度,以保证市场的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在这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建章立法,依法管理。首先争取人大立法,通过了《中山陵园风景区管理条例》,内部我们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森林防火管理规定》、《园景园容管理规定》、《价格管理办法》、《爱国卫生管理条例》、《广告管理办法》、《环境管理手册》、《行政执法管理程序》、《统计指标体系及管理程序》、《固定资产管理规定》,严格按章管理。
二是组建队伍,强化执法。我们先后组建了经警、消防、市容、城建四支执法队伍,配备专职人员300多人,不断加大景区的执法管理力度,有效地维护了景区的环境秩序与社会治安。
三是加强管理,塑造形象。我们对执法人员定期组织教育、培训仅考核,制定文明执法规范和标准,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执法水平,为景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与保证,树立了良好的文明“窗口”形象。
(四)风景资源保护是景区经济发展的依托
景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人文资源,只有依托对资源的保护,不断提升资源的生态质量,向游人提供最佳的旅游环境,才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而有了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保护才有了实在的财力支持,才能真正做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对资源的保护,我们主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制定和执行规划。自1993年始,我局即开始着手《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制定,在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几易其稿,于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成为指导我局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景区的法规性文件。202_年,我局与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共同编制完成《中山陵园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入并与东南大学设计院合作,着手编制《中山陵园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请江苏省林勘院协助进行了景区森林资源清查,以上规划和清查工作为保护管理、发展景区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方向和详实的依据,有力推进了景区健康发展。
二是引进先进的管理标准。为制定科学、规范、严谨的管理程序,202_年上半年,我局引人国际标准的先进管理机制,建立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中心的认证审核。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是我局按照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坚持一保护二绿化的基本原则,保护、维护、管理好景区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借助国际标准平台,提升保护景区综合水平的有效措施。通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提高了景区全体员工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解决了多年来景区污水、油。烟分离处理等重大问题,并在森林植被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三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津的陵寝,为开发这一珍贵的历史资源,我局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其为世界文化遗产,并按照《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文化遗产”的标准,全面实施明孝陵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拆除明孝陵内经营网点N处,栽植树木斗千株,电缆下地约3千米,铺植草坪2万平方米、青石路面4.5千平方米。“金砖”l万块。对文物的修缮,我们始终坚持“尊重历史、修旧如旧”的原则,整治效果得到了国家文物局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并于今年8月份顺利通过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的实地考察。
三、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近几年来,我们在景区的管理建设与产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大胆探索,不断思考和总结,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与全国各风景区兄弟单位相比,差距还很大,在景区的新一轮发展中,如何做到高起点、高速度。高效率地发展,我们还面临许多的问题和困难,结合中山陵景区的实践与摸索,我们认为当前还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保护与开发历来是一对矛盾,对于景区来讲,保护就是要使景区的森林、植被、水泵、文物免遭破坏和流失,但保护需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人,没有投入,保护也是一句空话;而开发就是通过对资源的改造与利用,实现价值的回报。从理论上讲“保护要到位,开发要适度”,过度开发就有可能形成对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破坏,适度开发才能实现保护的良性循环,但在实际操作中怎样才算是保护到位?怎么才算是适度?这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标准。
我们景区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大量问题是开发与建设的矛盾,特别是森林抚育。树种更替、林相改造工作中砍树与种树的矛盾,基础设施建设与景区接待能力的配套等问题。对此我们的做法是:在规划前提下,树木绿化做到伐一补三,即每伐一棵树要补种一棵大树。一棵小树外加一棵花灌木树种,水源尽可能使用自来水和外来水源,避免地下水的开采,建立景区排污管道网络和管理监测系统,以保证景区的河流、小溪。水渠的水源及水质不受污染和破坏。
中山陵园风景区现有的3万多亩森林和设施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70年来特别是新中国解放50多年来的不断投入,才有今天郁郁葱葱。欣欣向荣的景象,今天景区受益完全得益于前50年乃至前70年的投入,而我们今天的投入则是为了保证今后50年到100年的持续发展和利用。为此,我们今天的森林抚育。项目建设、文物保护等各项工作,都必须立足于这个基点,既考虑到眼前利益,又考虑到今后的长远利益,即使要付出巨大投入,也应不遗余力,坚定不移地按此目标走下去。
当前,尽管我们的产出总量排序是旅游、服务、园林,但我们在投入总量上则始终是按园林(养护)、服务(设施)、旅游(产业)依次排列的,多年实践证明这个做法是可行的,也是卓有成效的。尽管如此,我们认为,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设的矛盾依然是不可避免的,在计划经济时代这对矛盾并不突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景区建设的发展,这对矛盾日益尖锐起来。尽管遇到很多矛盾和问题,但要看到一个事实,景区已经逐步地发展并富裕起来了。按照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 的指示精神,景区建设还要坚持继续发展,保护与开发的矛盾还将继续存在,甚至更加尖锐,对此我们该怎么办?我想,从现在起就要重视并积极从事这方面的总结与探索,从宏观上探讨景区发展的目标定位与资源保护的参照标准。寻找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地的比例关系,以尽可能地减少走弯路,这也是目前各景区管理者们所面临的带有共性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行政管理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管理与经营也是当前景区发展中的一对矛盾,在实际工作中,管理往往是立足于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制定一系列管理办法与措施。而经营往往受利益机制驱动,为了局部和眼前利益,不注意对资源的保护,甚至出现短期行为。对此我们认为,风景名胜区是一个特殊的管理领域,对风景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商品开发,对风景区的管理既要引人一定的市场机制,但更多的是应保留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如对森林的养护、文物的保护、土地的控制,特别是如何防止风景名胜区的城市化进程问题,这些都不是一个企业所能解决的问题,必须借助于政府的职能,才能解决景区发展中遇到的矛盾与问题。但是,若处处按政府职能行事,不考虑利益机制,企业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动力不足、经济也上不去,为此,从长远考虑我们认为要完善风景区政企改革的有关政策,进一步规范风景区的管理机制,与此同时,借鉴世界国家公园的经验,对风景区的旅游服务经营项目按市场规律实行特许经营制度。
(三)景区发展与社会合作的关系
景区要保护、要建设、要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还需要与社会各界的合作。首先,要加强景区与旅游部门的合作。旅游需要资源,景区需要客源,景区与旅游部门的关系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只有通过相互的密切合作,才能实现资源与市场的有效结合,尤其需要提出的是,通过参加评定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的工作,我们应该学习旅游系统的服务意识、管理意识和工作经验,通过指导、检查、评审及资金扶持等工作和措施,促进景区基础管理、服务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升。
其次,是加强景区与金融部门的合作。景区要保护、要发展,这些都需要投入,要投入就要就要解决资金,仅靠自我积累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通过利用自身优势,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合作,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以解决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第三,应重视和加强与各类媒体的联系与合作,通过他们的“窗口”,让社会了解我们,支持景区,帮助景区呼吁,为景区说话,以实现景区与社会、景区与市场的沟通和联系,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与合作。
(四)景区与协会的关系 景区与协会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我们愿意接受协会的宏观指导,但也更希望把协会当作景区的娘家,在这里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指导,如对共性问题的研究,资料信息的交流,个别难题的解围、重大活动的支持等。在需要的时候希望协会出面为我们撑场子、铺路子、给面子。现在的问题是,对共性问题的提出缺乏深入的研究与探讨,问题摆得多,办法提得少,景区许多基础管理跟不上,资料信息传递滞后。
我们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上下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接受更多的培训与教育,参与深层次问题的研讨,以促进和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与能力。我们也将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全力支持协会工作,共同为中国风景名胜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篇:中山陵
今天,我怀着万分敬仰的心情去参观了中山陵。
中山陵是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这儿山好.水好.风景好,是一个人间天堂。怪不得孙中山生前最喜欢这儿。我也十分喜欢这里。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灵柩暂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内,并决定在南京钟山修建他的陵墓。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
山陵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半球形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广场南端的鼎台(现改为中山先生的立像)为大钟的钟纽,“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孙中山的立像英姿勃勃,摆动的手势好像正在发表关系国家命运的演说。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是那样的宏伟壮丽,引人入胜,身在其中我好像感到我已经到达了孙中山的那个年代,参加了革命,参加了共产党。
许久的等待终于有了回报,我们进入了墓室。即将见到孙中山的坐像,祭堂南面三座拱门为镂花紫铜双扉,门额上分别刻有:民族、民权、民生。中门上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直额。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 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孙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深5米,外用钢筋混泥土密封。
中山陵前临苍茫平川,后踞巍峨碧嶂,气象壮丽。音乐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仰止亭、中山学院,等纪念性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不仅寄托了海内外捐赠者对孙中山先生的崇高敬意和缅怀之情,而且都是建筑名家之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音乐台在中山广场南面。舞台面积近250平方米,台后建有弧形大照壁,壁高11.3米,宽16.7米,具有汇聚声音的功能。台前有弯月状莲花池。池前依坡而建扇形观众席,可容纳观众3000余人。
流徽榭,又名水榭,流徽榭位于中山陵至灵谷寺的公路旁。1932年由国民党中央陆陆军学院捐资修建。流徽榭三面临水,一面傍陆,流徽榭以石阶与岸相连。亭长14米,宽10米,四周围有1米高的水泥栏杆顶为卷棚式,铺乳白色琉璃瓦,红色立柱,全部建筑为钢筋水泥结构。
这里用青色的琉璃瓦有其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再进为碑亭,一块高约6米的碑石上刻着“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的鎏金大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
攀登如此多的石阶极为艰难,但当大家走完这段长距离陡峻的石阶以后,一定会悟出<<总理遗嘱>>中有关的嘱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含义。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在这里,不仅使我们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推翻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不朽勋业和艰苦斗争的历程,而且也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我中华独立、富强、大展宏图的建国思想。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
最高的平台有华表两座,后为祭堂。华表乃为柱状标识物,标志祭堂即在此。祭堂有三个拱门,分书“民族”、“民权”、“民生”门额。这里是仿宫殿式的祭堂。祭堂的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奋斗的理想。
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直径4米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南京解放后,刘伯承任市长时,特地从湖南运来2万株杉树和梧桐树,种植在这里。
30多年来,中山陵园不断整修拓新,整个园林面积达3000多公顷。陵墓周围,郁郁葱葱,景色优美。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位于南京紫金山中茅山南麓,陵墓的建筑,壮丽雄伟。到南京游览的人,一般都要到中山陵瞻仰这位革命家的墓地。孙中山先生虽然与世长辞,但是他浩气长存,永远为世人所敬仰。
中山陵的建筑风格中西合壁,钟山的雄伟形势与各个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通过大片绿地和宽广的通天台阶,连成一个大的整体,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更有宏伟的气势,设计非常成功,所以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致力中华摧帝制,名传后世颂英贤。”——孙中山,一个永垂不朽的人物,打破了中国上千年的封建时代。为新中国的成立奉献了自己的力量。后人会永远赞颂他,敬佩他。他会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经过今天的中山陵之旅,我对孙中山的认识更加深入,对民国时期的历史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次的活动很有意义,以后我会努力多参加此类活动,争取开拓自己的眼界,增加自己的学识。丰富自己的人生。
第五篇:中山陵
中 山 陵
各位朋友,我们的车已经驶出了中山门,现在行驶的这条路是通往中山陵景区的陵园路。这是1929年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灵柩专门修筑的一条长达3公里的林荫大道。沿路种植的梧桐使整条陵园路显得更加庄重、宁静。
游览中山陵,就不得不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他早年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1905年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辛亥革命后的次年元旦,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此后,他又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终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中山陵是由留美设计师吕彦直博士设计并主持建造的。陵墓平面为一木铎形,表示“使天下皆达道”及“木铎警世”的含义,象征着中山精神犹如响亮的钟声传遍各地。
各位朋友,现在车子已经行驶到了陵园路的尽头,请大家下车跟随我来„„现在我们就来到了中山陵前的半月形陵园广场。大家请朝南看,广场的正南是一座三层八角形石台,石台上有一尊三足双耳紫铜宝鼎,重达万斤。此鼎是1933年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和全体师生捐赠的,鼎上铸有中山大学校训“智仁勇”三字,鼎内立有一块六角形铜牌,上有戴母手书《孝经》全文,所以此鼎又名“孝经鼎”。
沿广场台阶北上,我们来到了“博爱坊”。这是一座四楹三阙的冲天式石牌坊,高12米,宽17.3米。大家抬头便可望见坊额正中“博爱”两字,这是孙中山先生的亲笔手书,出自唐代韩愈《原道》中“博爱之为仁”一语,孙中山一生以博爱精神致力于民主革命,可以说“博爱”二字也正是孙先生一生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写照。
由博爱坊向前走,是一段长480米,宽近40米的墓道,墓道两旁以两两相对的雪松、桧柏、银杏、红枫代替了古代皇陵惯用的石人石兽,更好地表现了中山精神犹如青松翠柏万古长青。
墓道尽头的平台广场山这座单檐歇山蓝色琉璃瓦顶的三拱门,是陵区的正式开端。这道陵门高16米,宽27米,进深8.8米,由福建花岗岩筑成。中门横额上是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说天下的权力为全国人民所公有。这正是孙先生三民主义中民权思想的最好注解。在陵门前有一对高3米的石狮,陵门两侧半环形的石拥壁与陵墓的围墙相连正好勾勒出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的下端轮廓。
过了陵门,这座拱券式结构的建筑便是碑亭。亭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蓝琉璃瓦,亭身用花岗岩砌成,东、西、南各开一个拱门。亭中这块8.1米高的巨碑上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恺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镏金大字,碑座上有山海图案,碑额上阴刻国民党党徽,突出了“党葬”这一特点。
出碑亭迎面石阶层层叠叠,似乎数不清,但其实这里有八段大台阶,上三下五,表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共290级。这八段台阶看似平凡,其实正是设计者匠心独特之处。当我们由下向上看时,石阶连绵不断,不见平台;而由 上往下看时,却只见平台,不见台阶了。待会儿我们走到最高阶后不妨再回头来体会一下这样的效果吧!
„„
各位朋友,我们正面的这座仿古代木结构宫殿式建筑就是祭堂了。整个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在其四角各建有一个堡垒式方室,里面是四角攒尖式屋顶。祭堂为歇山重檐蓝琉璃瓦顶,在重檐正中嵌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天地正气”直额。檐下祭堂正面开了三个拱门,门楣上方从东到西分别刻有“民族”、“民权”、“民生”6个阳文篆字。
请各位跟随我进入祭堂。祭堂内用云南产的大理石铺地。堂内左右前后排列着12根巨大的石柱,四隐八显。四壁上部为人造石,下护壁为黑色大理石。东西护壁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书写的《建国大纲》全文。祭堂内顶为斗式,正中藻井为马赛克镶嵌的国民党党徽,表现了***之意。祭堂正中端置着中山先生长袍马褂全身坐像。这座雕像高4.6米,是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阿林斯基用意大利白石雕刻而成的,全造价150万法郎。在石像下的像座四周有六幅反映中山先生生平事迹的浮雕。南面一幅为“如抱赤子”,东面两幅为“出国宣传”和“商讨革命”,西面两幅是“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北面是“国会授印”。整个祭堂以黑白蓝色为基调,均为中国传统孝色。而彩色玻璃内窗,在阳光照射下又显出另一番西洋风味。
祭堂和墓室两端相通。墓门分两道,外门是两扇铜质大门,门楣横额上刻有“浩气长存”,第二道门是单扇铜门,门上刻有“孙中山先生之墓”七个篆字。墓室为天穹状半球形封闭建筑,直径18米,高11米,顶上用马赛克镶成的国民党党徽图案,四壁是米色大理石贴面。墓室正中的圆形大理石石圹,直径3.9米,四周围着一圈精致的白色大理石栏杆,谒陵者可以沿石栏绕墓瞻仰,石圹深1.6米,圹内棺座上安放着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卧像,雕像身着中山装安详如睡。这是由捷克雕塑家高祺年孙先生逝世之初在水晶棺中的形象所作。在这尊卧像下五米处就是墓穴了,孙先生的遗体用一具美国制造的铜棺盛殓安放在穴中央楠木棺座上。铜棺四周用8条钢索固定于四壁,可以说“入土不沾土”。中山先生的遗体自1929年6月1日放入墓穴后,从未曾被打开、移动过。
墓室后面是墓堡公园,现在那里陈列了《中山陵建设史料图片展》,大家如感兴趣一会儿可以去参观一下。除了陵墓主体建筑外,中山陵周围还有一些纪念性建筑设施,包括藏经楼、音乐台、光化亭、流徽榭等等。当然钟山风景区除中山陵外还有明孝陵、灵谷寺、头陀岭和白马公园四大景区,如果各位有机会再来南京,希望我能有幸再为大家讲解。
中山陵的讲解到此为止,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