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
课题
圆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圆的曲线特征。
通过用实物画圆和把剪好的图形纸片反复对折,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圆是曲线圆形,找到并认识圆心,为下节课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及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等打下基础。
2.在操作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基本特征。
通过让学生在圆上找圆心、找半径、找直径以及用圆规画圆,使学生在折、画、量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获取了圆的有关知识,掌握了圆的基本特征,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字母表示圆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与特征。
3.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学习重点
圆的基本特征及同一个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
深知圆的各项特点,会标出自己画出来圆的半径,直径和圆心。
学前准
教具准备:PPT课件
圆规
学具准备:圆形实物(硬币、瓶盖)、细绳、直尺、小球、钉子。
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实践活动,引入新课。(10分钟)
1.学生活动(边玩边观察)。
(1)球、球相碰玩具表演。
(2)细绳系小球旋转玩具表演。
师:谁能将刚才活动中的发现告诉大家?
2.体验交流。
(1)说一说你还在哪里见过圆?
(2)引导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3)师: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引导学生感受圆的曲
1.边玩边观察,发现它们形成的图形都是圆。
2.(1)学生交流生活中见过的圆。
(2)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封闭的、弯曲的。
(3)对比观察明确:以前我们学过的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3.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后,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
1.将序号填在相应的圈里。
线特征。
明确: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揭示课题——圆的认识。
师:你们还想知道圆的哪些知识?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21分钟)
1.借助实物画圆。
(1)引导学生用准备好的圆形实物画圆,指导学生在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2)引导学生评价实物画圆的优劣。
2.组织学生学习用圆规画圆。组织学生尝试画圆,教师指导,并说明注意事项。
3.学习圆心、半径、直径。
(1)组织学生开展对折活动,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明确圆心、半径、直径的意义。
(3)画一画、量一量,感受半径、直径长度的特点及关系。
4.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1.(1)以小组为单位,用课前准备的硬币、瓶盖、细绳、钉子等画圆。
(2)小组讨论借助实物画圆的优点和缺点。
2.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用圆规画圆,并体会需要注意的事项。
3.(1)对折手中的圆,观察折痕和折痕的交点,交流发现。
(2)理解明确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意义。
(3)学生动手画、测量明确直径、半径长度的特点及关系。
4.实际操作,用圆规画圆,通过观察和对比发现:圆心确定圆的中心位
2.标出圆心,画出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
3.画出一条直径是3厘米的圆。
4.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6cm,这个圆的半径是(6)cm,直径是(12)cm。
组织学生用圆规画圆,引导学生发现圆的位置和大小分别与什么有关。
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应用知
你们能用今天学习的圆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吗?
举行篝火晚会时,人们总是不知道不觉地围成一个圆形,为什么?
1小组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5.回答问题。
向平静的湖面扔一颗小石子,湖面会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湖面上会出现以小石子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圆形波纹。
识解决问题。(5分钟)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4分钟)
1.老师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及学习内容。
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思路提示根据题中的条件得知,所画的圆的直径就是长方形的宽;圆心所在的位置就是长方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规范解答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教学板书
圆的认识
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且相等,直径有无数条且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
d=2r
r=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画一画”、“折一折”等具体活动,让学生知道圆心特征,认识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了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了解、掌握了画圆的方法,初步学会了用圆规画圆,进而完成了数学目标。此外,在课堂上我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以开放、活跃的氛围,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