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主题党课讲稿:如何成为一名“好干部”
编辑:尘埃落定 识别码:10-726734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02 06:19:37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主题党课讲稿:如何成为一名“好干部”

同志们:

按照党建工作计划安排,今天由我给大家讲一次党课,主题是:怎样成为一名“好干部”。重点谈一谈如何正确处理个人追求与单位需要的关系问题。这是落实厅党组“上党课、作报告”和“每人每年至少讲1次党课”要求的具体举措,也是推广站党支部201X年开展的第一次党课。

“为政之要,首在得人。”从组织工作的角度讲,这个“人”指的就是干部,而且应该是“好干部”。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党的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更广大更基层人民大众谋福祉;必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勇于坚持和推进改革,敢于和善于做过去没有做过而对事业发展有利的事情;必须敬畏权力、慎用权力,始终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和清廉风貌。

当然,由于个人成长经历不同,大家对“好干部”的评价也可能会有所相同。但是,不管如何认识和评价一名干部是好是坏,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基本标尺,那就是:能否正确处理好个人追求与单位需要的关系。

下面,就结合我的学习体会,结合本站人员思想实际,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机关工作作风等三个方面,谈一谈如何成为一名“好干部”的问题。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

要想成为一名“好干部”,首先要解决的是信仰问题。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要求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明确提出八项任务,第一项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引领我们不断前进的伟大旗帜。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为了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大家都知道,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从根本上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有用、管用的科学理论。这一点已经被上百年的人类发展史,特别是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所证明。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称马克思主义为“望远镜”和“显微镜”。望远镜的作用是看得远,高瞻远瞩;显微镜的作用是观察入微,条分缕析。

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世界的本质、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提出了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历史发展基础的观点,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指出了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使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大势,才能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才能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共产党的领导。

反观当今社会的部分党员干部,在社会发展变革和创新驱动中无所适从,精神困惑,有的虽然身为共产党员却在骨子里已不再坚信马克思主义、不再认同共产主义,反而对唯心的东西越来越感兴趣,个别甚至开始利用封建迷信的方式来寻求自我救赎。出现的这种“不信马列信鬼神”的情况,值得我们深思。

习近平曾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甚至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一旦“钙”缺失严重,就会得“软骨病”。缺钙不补、有病不治,必然导致“重疾缠身”。所以,才适时提出“补钙”、“治病”的要求。作为共产党人,如果信仰缺失、信念动摇,最终的结果就是“政治蜕变”,不仅自身的政治生命会丧失,而且也会给党的肌体、干部队伍带来渍垢甚至感染疾患。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要坚定道路和理论自信。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道路能够创造当今中国的辉煌,能够解决泱泱大国的人民生存发展问题。作为共产党人,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相信这一道路的唯一性和排他性。坚信这一道路,就要坚定理论自信,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那种把信仰定位在基于唯心论认识上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信仰缺失的严重表现,都是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理想动摇、信念颓丧、意志衰落的严重表现。对此,不能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不能听之任之、任其发展,否则会给我们队伍的思想建设带来影响,久而久之甚至可能将大家的思想引向歧途,党长期以来的思想教育成果也将面临毁于一旦的危险!所以,必须发现苗头就要敲起警钟,坚决对一些不健康思想行为说不;必须坚持用制度自信来维护、巩固和保障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不断提升全体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心,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

二要把理论学习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信仰是建立在相信基础上的精神状态。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立在共产党人相信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精神状态。马克思主义信仰要成为共产党人的唯一信仰。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坚持活学活用,切实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和实践性,将理论运用到林业实践中去。

三要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奋斗目标。邓小平就曾经指出:“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原理来引领我们的中国梦,合理设定奋斗目标,使日常工作和个人行为逐渐接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站里现有的几摊工作,都是具有服务性质的工作,无论是推广站,还是省林学会、编辑部,其最终目标是为全省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都要始终坚持服务这个核心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开展各项工作。

四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坚定自觉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明辨大是大非不糊涂。要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敏锐性,做到心中有党、在岗怀责,不忘初心、一如既往。

二、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利益是社会关系的核心。在众多利益关系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是最为基本的关系。要想处理好个人追求与单位需要的关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好干部”,就要清楚认知和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个人发展的两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这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基于“现实的个人”角度认识和研究问题所得出来的结论。现实的个人,是指活生生的、有着多种需要的、在一定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人。而“把人和社会连接起来的唯一纽带是个人需要和私人利益”。

人的生命活动总是从需要开始的。吃、穿、住、行、繁等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在这些生理需要之上,还有社会交往、享受、精神、发展等需要。正是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人们开始作用于外部客观世界,从事社会物质生产,并与其他人发生联系。而利益是“社会化的需要”,是“人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需要”。需要和利益成为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力。

个人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因此也必然受到社会关系的约束。社会关系是在许多个人的共同活动、相互合作中产生的。而在众多个人的共同活动中,必定结成具有一定指向的共同体,这种指向就是利益,是利益把社会成员彼此连接起来。个人的发展、利益的实现,与共同体的存在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只有有着共同利益的个人,才能结合成集体。“没有共同的利益,也就不会有统一的目的,更谈不上统一的行动。”

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集中体现,是为实现个人利益服务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同理,有了集体,才有个人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平台,从而形成个人离不开集体的客观存在。

(二)努力推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协调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对个人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不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人们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而不维护集体利益,集体就会处于无序甚至混乱状态,个人利益也得不到保障。一般来讲,正当的个人利益促成集体利益的实现,反过来集体利益又促成个人利益更好地满足。协调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实现一个集体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任何一个集体都有一个道德基础,这个基础应该是符合所有人利益需求的集体利益,而不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既然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那就使个别人的利益符合于全人类的利益。既然人天生就是社会的生物,那就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发展自己真正的天性,而对他天性力量的判断,也不应当以单个人的力量为准绳,而应当以整个社会的力量为准绳。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虽然是个人发展的两个方面,但并不是在所有的集体中二者都是和谐的。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矛盾冲突是长久的冲突,是客观存在的冲突。这种客观存在的冲突,要求这个集体里的任何成员的利益追求,都要以满足集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必须以集体利益为重,有时甚至为了力保集体利益而不惜牺牲个人利益。这种冲突的正确处理,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内因,更是和谐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没有恰当的解决好、平衡好,或者说这两者之间不和谐、不融洽,对团队的发展必将是一个巨大的羁绊。

事实上,集体利益作为一定社会成员利益的集合,本质上是每个成员利益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在现实生活中,不管个人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从这个角度讲,任何个人都离不开自身所在的集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在集体中的活动,既是为了他人,也是为了自己,他提供给所在集体的价值越大,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就越快,个人价值和利益实现的程度也就越高。这就告诉我们,在选择和确立个人价值目标时,必须考虑到集体和个人两者利益的统筹兼顾。邓小平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归根结底,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统一的。可以肯定的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即使在高速发展的当下,也仍然可以相对平衡,可以两全”。

(三)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理性认知和行为选择

从根本上说,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一致的。没有个人利益,就不存在集体利益。但是,如果只是单纯考虑个人利益而忽略集体利益,那么集体的发展将止步,地位将削弱,甚至面临解散的危险。如此一来,个人利益也将荡然无存。可见,单纯追求个人利益、忽略集体利益而得到的利益,是短暂的、微小的。

对此,作为推广站的一员,作为国有单位的一名工作者,我们必须端正三点认识:一是每位成员都要知道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保障,是个人利益的延续,是能够更好实现个人利益的平台。二是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要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并愿意放弃或牺牲一些个人利益。从长远来看,坚持集体主义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三是个人价值不等于个人利益,个人价值的实现不等于个人利益的膨胀,全站所有人员都必须摆正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不要过分看重个人利益。

当然,坚持集体主义并不意味着只顾集体利益,不顾个人利益,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是应该受到尊重、支持和保护的。从个人成长的角度讲,追求物质利益,追求精神享受,追求事业成功,实现个人价值,是人的本性反应,不仅无可厚非,而且还应鼓励。

三、关于作风问题

作风是人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风格。要正确处理好个人追求与单位需要的关系,做一名“好干部”,就要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此次在省直机关开展“评、比、促”活动,仍以整治为官不为、改进工作作风为重点。这说明作风问题,始终是我们党员干部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有些问题,看似跟我们很远,实则离我们很近。譬如:工作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对上级决策部署执行不力、爱打折扣,常常出现中梗阻;工作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只恋权贵,不想官责,为官不为,懒政怠政,消极怠工;工作怕苦畏难、叫屈喊冤,不愿直面矛盾,不敢担当,能力素质不能胜任岗位职责;工作作风漂浮、不出实力,效率低下,责任心不强;只想着个人的“小九九”,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大局意识不强,存在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这种种表现,是“四风问题”的集中反映,必须采取断然有效措施加以扭转。

工作中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问题视而不见、习以为常。久而久之,就会养成麻痹大意、粗枝大叶、投机取巧的工作态度。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和认识,厅党组才决定在全厅开展懒政怠政问题专项整治,通过常态化问责方式,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倒逼作风改进。

习近平指出,作风建设是立破并举、扶正祛邪的过程。信念是本,作风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则形散。所有党员干部,都要自觉主动思考问题、开展工作,在位谋政、尽职尽责,牢固树立服务理念,想事、谋事、干事、成事,合力推动全站工作长足发展。

(一)时刻想事

心中有事,是一个人对承担的任务、肩负的使命特别是分内工作所持态度的集中反映,是强烈事业心、责任感的重要体现。而要做到心中有事,前提是必须做到时刻想事。

首先,必须时刻想着自己的岗位职责所在。干什么就得吆喝什么。端哪碗饭,就要干哪种活。这是最为浅白简单的道理。既然分工明确、岗位固定、职责清晰,那么大家该做的就是时刻想着你的岗位职责是什么,为了实现这样的职责而应该做什么,以什么样的心态、力度、措施、方法、途径和手段去做,通过采取怎样的改革举措去提升工作效率、效果、质量和水平。等等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工作人员所应该时刻想着的事情。如果心中不装事、脑中不想事,那么想要干好本职工作是不现实和不可能的。不要说自身缺乏推动工作的举措,就是领导把任务交办下来,也会因为没有想到、准备不足而手忙脚乱,必然收效甚微,甚至会打败仗,收不到应有效果。

其次,必须时刻想着任务完成的质效如何。有些事情是办了,但是否尽如人意,领导是否满意?有些工作是做了,但是不是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的,是不是达到了预期效果?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一名“好干部”,心中都应装着“一杆秤”,时不时地把自己所办之事、所做工作“拎出来”称一称,看看是否达到了要求。如果达不到要求,是不是该想想如何改进、如何完善,怎样发力、怎样提高,通过后续努力,让工作更有效果。

第三,必须时刻想着是否做到“两个对得起”。“对得起职务、对得起工资”是我对干部的基本要求。看似要求很低,但真的做到很难。大家不妨对自己走过的路来一次“回头看”,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对得起所担任的职务,真的对得起所拿到的工资?衡量“对得起、对不起”的标准是:看自己所办事情的好坏,所做工作的成效。这也是检验我们每个人工作责任心、事业心和成就感的最低标尺!如果感觉有不足,那么是不是应该好好想想如何改进、如何提高,如何以今后工作的更加卖力、更加有效来弥补过去工作的亏欠和不足!

第四,必须时刻想着有没有该做的事情没做。每名干部,都要养成“对账习惯”,经常与站里的工作部署对对账,与领导的工作安排对对账,对照自身职责和任务分工,一日一反思,一周一梳理,一月一总结。通过反思,查找粗疏错漏;通过梳理,完善方法对策;通过总结,升华工作成果。只有经常对账不忘事,才能确保事事有着落。

(二)认真谋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光想不行,还要精心谋划,把事情筹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搞好“顶层设计”,做到未雨绸缪。这样实施起来,才能防止打乱仗、走弯路,以免给工作造成失误。

一要准确把握领导意图。俗话说“干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如果对领导的意图理解不透、把握不准,就很难按要求完成任务。因此,正确领会和准确把握领导意图,是对干部的基本能力要求,也是干部正确履行职责、圆满完成任务的前提。所有工作,事先都要搞清楚领导怎么想,打算实现什么样的效果,以及为实现这样的效果领导上还有什么要求。在此基础上去思考、设计所要做的事情和工作,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增大。要提高站位,学会同步思考,保持与领导思路同频,与领导筹划同向。要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和一般业务规律,打好提前量,预设缓冲期,提出良计妙招,拿出可行措施。这里有一点应该提醒大家注意,就是不要试图改变领导主张!如果个人有想法、有意见,一定要说在领导决策之前。决策一旦做出,就要坚定地按领导意见办,个人即使有意见,也应先予保留,把事情办了再说。这是组织原则,也是确保行政指挥体系正常运转的必然要求。

二要超前谋划各项工作。凡事都要想在前、谋在前。不要等到事情来了才想起设计方案。这就要求我们每名干部都要养成超前思维、超前谋划的好习惯。超前思考了、筹划了、设计了,才会有时间对自己的方案进行完善和提高;一旦有不同意见,特别是领导同志提出意见,也才会有时间和机会对方案做出修改、调整。所有干部对各自分内工作都不要等、不要靠、不要拖,超前搞好调查研究,确保方案有根有据,可操作,能实施。这里特别提醒大家,对工作,既要善于发现问题,还要敢于提出问题,同时更要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和办法。不能只是提了问题了事。这要作为“好干部”的一个具体标准。

三要突出谋划重点任务。做事要抓主要矛盾。工作摆布亦是如此。站内三大摊工作,每一摊工作又有众多分项、子项。谋划方案,不能事无巨细,要突出重点。只有把重点任务突出出来、设计好了,才会带动一般性工作的协同开展。正所谓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抓不住重点,眉毛胡子一起抓,往往什么都抓不好。有一点大家要注意,就是在谋划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和设计那些有意义的事情,不要做表面文章,不要做官样文章,不要搞那些劳而无功、劳民伤财的事情。今后,凡是没有意义的事情,一定不做。

四要特别注重工作创新。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创新无时不能、无处不能。有些经常性工作看似平常,常会因时因地因人产生新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不能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不能沿袭老套、一成不变,要学会突破旧有思维定势,打破桎梏,善于发现新变化、新特点、新情况,自觉把工作创新作为一种境界去追求,作为一种使命去履行,作为一种素质去培养,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中实现工作创新。要拓展思维,学会求异思考,有独到见解,敢于发表不同看法和意见,勇于启发领导思想,善于拓展领导思路,立体考虑各项工作。

五要切实做到周密严谨。要学会将手中工作区分轻重缓急、主次先后,拉单列表,上账标号,做到事儿在心中、活儿在表上,确保各项工作无疏漏。凡事要依案而行,不打无准备之仗。一些重要活动,事先都要制定预案、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拿出切实可行操作措施,清晰路径和时限要求,确保有备无患。要坚持统筹思考、顾全大局,善于从上级指示精神中把握工作动向,从诸多工作头绪中把握工作全局,确保各项工作不被动、无纰漏。对于领导安排的每一件事情,自身工作中迸发出的每一个灵感,都要养成随手记录的好习惯,培养注重工作细节、善于集腋成裘的严谨作风,力戒丢三落四、粗疏毛糙的劣习。

(三)主动干事

实干成就事业,担当收获梦想。工作是想了,也谋划了,但没有认真去干,不去主动抓好落实,那么想也白想,方案设计得再好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白费力气。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必须切实强化主动干事意识,敢于作为,善于作为,在主动作为中赢得先机,在扎实干事中收获成功。

第一,完成本职工作是起码要求。每名同志都有分工,这些分工就是大家的舞台。要把本职岗位作为自己倾心的事业,把完成本职工作作为最起码的要求,努力在主动干事、有效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方面,要有积极负责的工作态度,增强事业心、责任感,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去做好分内的每一项工作。另一方面,要有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从内心深处热爱、崇尚和敬重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一心一意,任劳任怨,全力以赴,精益求精,全身心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第二,积极攻坚克难是基本素质。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怀。有的干部明显缺少积极攻坚克难、敢于较真碰硬的基本能力素质。碰到难事了,就想用各种理由和托词推脱不干;在工作中出现问题了,也缺乏担当意识,强调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一个人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作为机关干部,在解决棘手问题过程中更应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勇气,坚持做到问题不解决不罢休、解决不彻底不撒手,在攻坚克难中打造自身过硬素质和厚实功底。当然,干事也会有失误,也会有失败的可能。失败也不可怕,总结经验教训,下次努力就是。绝不能因为怕失手、怕失败、怕担责而不去尝试。工作中要敢于承担责任,不要推卸责任,这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担当。“见硬就躲”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工作态度千万要不得,对团队的发展和个人的进步都没有好处。

第三,推动工作向前是能力体现。有人把机关干部分为三类:一类是领导领着干,不领就不知道怎么干,这样的干部很难独自完成一项工作。一类是领导咋说就咋干,个人没有观点、缺乏主见,工作往往没有突破。还有一类就是自己主动想着干,工作启动快、步子实,而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创造性。我历来主张,一名好干部,在本职工作上,一定是“推着领导走”,而不是让“领导牵着走”。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坚决克服“等、靠、推、扯”等“混”字当头的怠政思想,克服“被上级催着要、让领导盯着干”的懒政作风,克服“推一推动一动、拨一拨紧一紧”的慵政习气。

应当说,我们站内的党员干部总体来讲还是不错的,绝大多数同志履职尽责,多数同志工作出色,事情交代下去以后都能迅速办理,有的还办得很好。但是,懒政、怠政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体现在个别人身上还很严重。有的工作,交办了一两个月都没有动静;有些事情,强调这困难那困难,事还没办,先讲困难,难题一大堆,就是看不见解决难题的方案和办法,看不到具体措施出来;有些工作,以情况不熟悉、干不了为由,常常往别的同事身上推;有些工作,不催不动,催了才动,个别即使再三敦促仍然动作迟缓、表现拖拉,久不见成果。以懒庸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不作为”也是一种不廉洁,这种懒腐对我们事业损害一点不亚于其他不廉洁。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在坚决反对“四风”的同时,还要坚决反对各种“不作为”,从思想上、行动上彻底根除懒政之疾、庸政之忧、怠政之患,把干部队伍建设引导到积极作为、敢于担当、讲求工作效率质量的健康发展轨道。

(四)合力成事

如果说进机关是因为自己是一块“金子”的话,那么进了机关就要努力做一颗“种子”,只要有一点空气、阳光和水分,就要抓住一切机会积蓄能量、破土而出。

一是,大事提倡一个“带”字。俗话说,“群雁高飞头雁领”。对于单位的大事要事,必须积极倡导和大力坚持“以上率下”,在领导干部的带领和示范之下,形成工作合力,确保重点任务完成。所有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主动思考问题,在吃透上情、摸清下情、熟悉我情的基础上,找准落实上级精神和领导要求的结合点。正人先正己,领导干部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坚持从自身做起、从自身抓起、从自身改起,做到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做到底气足、腰杆硬、能服众,以过硬作风树正气、祛歪风,彻底根除“四风”。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先行,当好示范,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扎扎实实做事。关键是上级做给下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不能推诿,不能做“撒手掌柜”,该谁干的活就谁干,该谁担的责就谁担。唯有领导干部作风过硬,才能让普通干部看到榜样、赢得尊敬,才能带动各项工作全面开展起来。

二是,定位要求一个“准”字。定位不准,根基不稳。工作如果不能准确定位,不但不会成事,有时还会误事。前段时间网上流行的一个段子说:世上三件事,一是“自己的事”,二是“别人的事”,三是“老天爷的事”。烦恼来自:忘了“自己的事”,爱管“别人的事”,担心“老天爷的事”。要开心很简单,那就是:做好“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别想“老天爷的事”。姑且不说故事所要倡导的理念是否正确,但至少给我们一点启示,那就是:管好自己的人,做对自己的事,绝不能管了“别人的事”而忘了“自己的事”,正所谓“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我们站,三大摊工作,要做的事情着实很多,一个人要顶好几个人干,本来就难以分身,怎么可能会有精力去想去干别人的事情。果真如此,那么你本该承担的工作,就得由他人顶上,就要由其他队友来干,将本就人手紧张的状况搞得更加紧张,进而给整体工作摆布带来不利影响。

三是,凡事追求一个“精”字。我们的同志,如果把工作就当作“任务”干,最多干出“称职”;只有把工作当成“事业”干,才能成为“优秀”。精品,比的是标准,靠的是功夫,成就于精到。不论大事还是小情,都要肯下“千锤百炼”的功夫,都要着力在精细谋划、精准落实和精益求精上下狠劲,牢固树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意识。只有如此,打造精品才会水到渠成。

四是,干事着眼一个“快”字。工作要求“快、准、严、细、实”。“快”是第一位的。但有的干部却常常做不到这一点,原因不是某项工作有多难,而是染上了“拖延症”,上级不催不着急,领导不问不抓紧,任务不到最后一刻不上手,抓紧办完、马上就办的意识不强,致使一拖再拖、一推再推。我们的干部,必须牢固树立“领先一拍才能抢先一步”的紧迫意识,任务来了谋划要快,方案定了推展要快,指示下了执行要快,以快谋取主动,占领先机,求得高效。

第二篇:党课讲稿--如何成为一名“好干部”

党课讲稿--如何成为一名“好干部”

同志们:

按照党建工作计划安排,今天由我给大家讲一次党课,主题是:怎样成为一名“好干部”。重点谈一谈如何正确处理个人追求与单位需要的关系问题。这是落实厅党组“上党课、作报告”和“每人每年至少讲1次党课”要求的具体举措,也是推广站党支部201X年开展的第一次党课。

“为政之要,首在得人。”从组织工作的角度讲,这个“人”指的就是干部,而且应该是“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党的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更广大更基层人民大众谋福祉;必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勇于坚持和推进改革,敢于和善于做过去没有做过而对事业发展有利的事情;必须敬畏权力、慎用权力,始终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和清廉风貌。

当然,由于个人成长经历不同,大家对“好干部”的评价也可能会有所相同。但是,不管如何认识和评价一名干部是好是坏,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基本标尺,那就是:能否正确处理好个人追求与单位需要的关系。

下面,就结合我的学习体会,结合本站人员思想实际,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机关工作作风等三个方面,谈一谈如何成为一名“好干部”的问题。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

要想成为一名“好干部”,首先要解决的是信仰问题。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要求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明确提出八项任务,第一项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引领我们不断前进的伟大旗帜。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为了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大家都知道,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从根本上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有用、管用的科学理论。这一点已经被上百年的人类发展史,特别是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所证明。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称马克思主义为“望远镜”和“显微镜”。望远镜的作用是看得远,高瞻远瞩;显微镜的作用是观察入微,条分缕析。

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世界的本质、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提出了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历史发展基础的观点,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指出了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使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大势,才能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才能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共产党的领导。

反观当今社会的部分党员干部,在社会发展变革和创新驱动中无所适从,精神困惑,有的虽然身为共产党员却在骨子里已不再坚信马克思主义、不再认同共产主义,反而对唯心的东西越来越感兴趣,个别甚至开始利用封建迷信的方式来寻求自我救赎。出现的这种“不信马列信鬼神”的情况,值得我们深思。

习近平曾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甚至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一旦“钙”缺失严重,就会得“软骨病”。

缺钙不补、有病不治,必然导致“重疾缠身”。所以,才适时提出“补钙”、“治病”的要求。作为共产党人,如果信仰缺失、信念动摇,最终的结果就是“政治蜕变”,不仅自身的政治生命会丧失,而且也会给党的肌体、干部队伍带来渍垢甚至感染疾患。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拧紧理想

信念“总开关”,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要坚定道路和理论自信。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道路能够创造当今中国的辉煌,能够解决泱泱大国的人民生存发展问题。作为共产党人,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相信这一道路的唯一性和排他性。坚信这一道路,就要坚定理论自信,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那种把信仰定位在基于唯心论认识上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信仰缺失的严重表现,都是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理想动摇、信念颓丧、意志衰落的严重表现。对此,不能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不能听之任之、任其发展,否则会给我们队伍的思想建设带来影响,久而久之甚至可能将大家的思想引向歧途,党长期以来的思想教育成果也将面临毁于一旦的危险!所以,必须发现苗头就要敲起警钟,坚决对一些不健康思想行为说不;必须坚持用制度自信来维

护、巩固和保障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不断提升全体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心,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

二要把理论学习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信仰是建立在相信基础上的精神状态。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立在共产党人相信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精神状态。马克思主义信仰要成为共产党人的唯一信仰。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坚持活学活用,切实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和实践性,将理论运用到林业实践中去。

三要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奋斗目标。邓小平就曾经指出:“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原理来引领我们的中国梦,合理设定奋斗目标,使日常工作和个人行为逐渐接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站里现有的几摊工作,都是具有服务性质的工作,无论是推广站,还是省林学会、编辑部,其最终目标是为全省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都要始终坚持服务这个核心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开展各项工作。

四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坚定自觉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明辨大是大非不糊涂。要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敏锐性,做到心中有党、在岗怀责,不忘初心、一如既往。

二、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利益是社会关系的核心。在众多利益关系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是最为基本的关系。要想处理好个人追求与单位需要的关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好干部”,就要清楚认知和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个人发展的两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这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基于“现实的个人”角度认识和研究问题所得出来的结论。现实的个人,是指活生生的、有着多种需要的、在一定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人。而“把人和社会连接起来的唯一纽带是个人需要和私人利益”。

人的生命活动总是从需要开始的。吃、穿、住、行、繁等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在这些生理需要之上,还有社会交往、享受、精神、发展等需要。正是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人们开始作用于外部客观世界,从事社会物质生产,并与其他人发生联系。而利益是“社会化的需要”,是“人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需要”。需要和利益成为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力。

个人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因此也必然受到社会关系的约束。社会关系是在许多个人的共同活动、相互合作中产生的。而在众多个人的共同活动中,必定结成具有一定指向的共同体,这种指向就是利益,是利益把社会成员彼此连接起来。个人的发展、利益的实现,与共同体的存在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只有有着共同利益的个人,才能结合成集体。“没有共同的利益,也就不会有统一的目的,更谈不上统一的行动。”

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集中体现,是为实现个人利益服务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同理,有了集体,才有个人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平台,从而形成个人离不开集体的客观存在。

(二)努力推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协调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对个人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不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人们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而不维护集体利益,集体就会处于无序甚至混乱状态,个人利益也得不到保障。一般来讲,正当的个人利益促成集体利益的实现,反过来集体利益又促成个人利益更好地满足。协调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实现一个集体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任何一个集体都有一个道德基础,这个基础应该是符合所有人利益需求的集体利益,而不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既然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那就使个别人的利益符合于全人类的利益。既然人天生就是社会的生物,那就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发展自己真正的天性,而对他天性力量的判断,也不应当以单个人的力量为准绳,而应当以整个社会的力量为准绳。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虽然是个人发展的两个方面,但并不是在所有的集体中二者都是和谐的。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矛盾冲突是长久的冲突,是客观存在的冲突。这种客观存在的冲突,要

求这个集体里的任何成员的利益追求,都要以满足集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必须以集体利益为重,有时甚至为了力保集体利益而不惜牺牲个人利益。这种冲突的正确处理,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内因,更是和谐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没有恰当的解决好、平衡好,或者说这两者之间不和谐、不融洽,对团队的发展必将是一个巨大的羁绊。

事实上,集体利益作为一定社会成员利益的集合,本质上是每个成员利益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在现实生活中,不管个人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从这个角度讲,任何个人都离不开自身所在的集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在集体中的活动,既是为了他人,也是为了自己,他提供给所在集体的价值越大,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就越快,个人价值和利益实现的程度也就越高。这就告诉我们,在选择和确立个人价值目标时,必须考虑到集体和个人两者利益的统筹兼顾。邓小平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归根结底,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统一的。可以肯定的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即使在高速发展的当下,也仍然可以相对平衡,可以两全”。

(三)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理性认知和行为选择

从根本上说,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一致的。没有个人利益,就不存在集体利益。但是,如果只是单纯考虑个人利益而忽略集体利益,那么集体的发展将止步,地位将削弱,甚至面临解散的危险。如此一来,个人利益也将荡然无存。可见,单纯追求个人利益、忽略集体利益而得到的利益,是短暂的、微小的。

对此,作为推广站的一员,作为国有单位的一名工作者,我们必须端正三点认识:一是每位成员都要知道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保障,是个人利益的延续,是能够更好实现个人利益的平台。二是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要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并愿意放弃或牺牲一些个人利益。从长远来看,坚持集体主义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三是个人价值不等于个人利益,个人价值的实现不等于个人利益的膨胀,全站所有人员都必须摆正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不要过分看重个人利益。

当然,坚持集体主义并不意味着只顾集体利益,不顾个人利益,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是应该受到尊重、支持和保护的。从个人成长的角度讲,追求物质利益,追求精神享受,追求事业成功,实现个人价值,是人的本性反应,不仅无可厚非,而且还应鼓励。

三、关于作风问题

作风是人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风格。要正确处理好个人追求与单位需要的关系,做一名“好干部”,就要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此次在省直机关开展“评、比、促”活动,仍以整治为官不为、改进工作作风为重点。这说明作风问题,始终是我们党员干部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有些问题,看似跟我们很远,实则离我们很近。譬如:工作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对上级决策部署执行不力、爱打折扣,常常出现中梗阻;工作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只恋权贵,不想官责,为官不为,懒政怠政,消极怠工;工作怕苦畏难、叫屈喊

冤,不愿直面矛盾,不敢担当,能力素质不能胜任岗位职责;工作作风漂浮、不出实力,效率低下,责任心不强;只想着个人的“小九九”,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大局意识不强,存在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这种种表现,是“四风问题”的集中反映,必须采取断然有效措施加以扭转。

工作中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问题视而不见、习以为常。久而久之,就会养成麻痹大意、粗枝大叶、投机取巧的工作态度。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和认识,厅党组才决定在全厅开展懒政怠政问题专项整治,通过常态化问责方式,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倒逼作风改进。

习近平指出,作风建设是立破并举、扶正祛邪的过程。信念是本,作风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则形散。所有党员干部,都要自觉主动思考问题、开展工作,在位谋政、尽职尽责,牢固树立服务理念,想事、谋事、干事、成事,合力推动全站工作长足发展。

(一)时刻想事

心中有事,是一个人对承担的任务、肩负的使命特别是分内工作所持态度的集中反映,是强烈事业心、责任感的重要体现。而要做到心中有事,前提是必须做到时刻想事。

首先,必须时刻想着自己的岗位职责所在。干什么就得吆喝什么。端哪碗饭,就要干哪种活。这是最为浅白简单的道理。既然分工明确、岗位固定、职责清晰,那么大家该做的就是时刻想着你的岗位职责是什么,为了实现这样的职责而应该做什么,以什么样的心态、力度、措施、方法、途径和手段去做,通过采取怎样的改革举措去提升工作效率、效果、质量和水平。等等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工作人员所应该时刻想着的事情。如果心中不装事、脑中不想事,那么想要干好本职工作是不现实和不可能的。不要说自身缺乏推动工作的举措,就是领导把任务交办下来,也会因为没有想到、准备不足而手忙脚乱,必然收效甚微,甚至会打败仗,收不到应有效果。

其次,必须时刻想着任务完成的质效如何。有些事情是办了,但是否尽如人意,领导是否满意?有些工作是做了,但是不是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的,是不是达到了预期效果?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一名“好干部”,心中都应装着“一杆秤”,时不时地把自己所办之事、所做工作“拎出来”称一称,看看是否达到了要求。如果达不到要求,是不是该想想如何改进、如何完善,怎样发力、怎样提高,通过后续努力,让工作更有效果。

第三,必须时刻想着是否做到“两个对得起”。“对得起职务、对得起工资”是我对干部的基本要求。看似要求很低,但真的做到很难。大家不妨对自己走过的路来一次“回头看”,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对得起所担任的职务,真的对得起所拿到的工资?衡量“对得起、对不起”的标准是:看自己所办事情的好坏,所做工作的成效。这也是检验我们每个人工作责任心、事业心和成就感的最低标尺!如果感觉有不足,那么是不是应该好好想想如何改进、如何提高,如何以今后工作的更加卖力、更加有效来弥补过去工作的亏欠和不足!

第四,必须时刻想着有没有该做的事情没做。每名干部,都要养成“对账习惯”,经常与站里的工作部署对对账,与领导的工作安排对对账,对照自身职责和任务分工,一日一反思,一周一梳理,一月一总结。通过反思,查找粗疏错漏;通过梳理,完善方法对策;通过总结,升华工作成果。只有经常对账不忘事,才能确保事事有着落。

(二)认真谋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光想不行,还要精心谋划,把事情筹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搞好“顶层设计”,做到未雨绸缪。这样实施起来,才能防止打乱仗、走弯路,以免给工作造成失误。

一要准确把握领导意图。俗话说“干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如果对领导的意图理解不透、把握不准,就很难按要求完成任务。因此,正确领会和准确把握领导意图,是对干部的基本能力要求,也是干部正确履行职责、圆满完成任务的前提。所有工作,事先都要搞清楚领导怎么想,打算实现什么样的效果,以及为实现这样的效果领导上还有什么要求。在此基础上去思考、设计所要做的事情和工作,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增大。要提高站位,学会同步思考,保持与领导思路同频,与领导筹划同向。要按照工作计划和一般业务规律,打好提前量,预设缓冲期,提出良计妙招,拿出可行措施。这里有一点应该提醒大家注意,就是不要试图改变领导主张!如果个人有想法、有意见,一定要说在领导决策之前。决策一旦做出,就要坚定地按领导意见办,个人即使有意见,也应先予保留,把事情办了再说。这是组织原则,也是确保行政指挥体系正常运转的必然要求。

二要超前谋划各项工作。凡事都要想在前、谋在前。不要等到事情来了才想起设计方案。这就要求我们每名干部都要养成超前思维、超前谋划的好习惯。超前思考了、筹划了、设计了,才会有时间对自己的方案进行完善和提高;一旦有不同意见,特别是领导同志提出意见,也才会有时间和机会对方案做出修改、调整。所有干部对各自分内工作都不要等、不要靠、不要拖,超前搞好调查研究,确保方案有根有据,可操作,能实施。这里特别提醒大家,对工作,既要善于发现问题,还要敢于提出问题,同时更要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和办法。不能只是提了问题了事。这要作为“好干部”的一个具体标准。

三要突出谋划重点任务。做事要抓主要矛盾。工作摆布亦是如此。站内三大摊工作,每一摊工作又有众多分项、子项。谋划方案,不能事无巨细,要突出重点。只有把重点任务突出出来、设计好了,才会带动一般性工作的协同开展。正所谓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抓不住重点,眉毛胡

子一起抓,往往什么都抓不好。有一点大家要注意,就是在谋划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和设计那些有意义的事情,不要做表面文章,不要做官样文章,不要搞那些劳而无功、劳民伤财的事情。今后,凡是没有意义的事情,一定不做。

四要特别注重工作创新。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创新无时不能、无处不能。有些经常性工作看似平常,常会因时因地因人产生新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不能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不能沿袭老套、一成不变,要学会突破旧有思维定势,打破桎梏,善于发现新变化、新特点、新情况,自觉把工作创新作为一种境界去追求,作为一种使命去履行,作为一种素质去培养,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中实现工作创新。要拓展思维,学会求异思考,有独到见解,敢于发表不同看法和意见,勇于启发领导思想,善于拓展领导思路,立体考虑各项工作。

五要切实做到周密严谨。要学会将手中工作区分轻重缓急、主次先后,拉单列表,上账标号,做到事儿在心中、活儿在表上,确保各项工作无疏漏。凡事要依案而行,不打无准备之仗。一些重要活动,事先都要制定预案、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拿出切实可行操作措施,清晰路径和时限要求,确保有备无患。要坚持统筹思考、顾全大局,善于从上级指示精神中把握

工作动向,从诸多工作头绪中把握工作全局,确保各项工作不被动、无纰漏。对于领导安排的每一件事情,自身工作中迸发出的每一个灵感,都要养成随手记录的好习惯,培养注重工作细节、善于集腋成裘的严谨作风,力戒丢三落四、粗疏毛糙的劣习。

(三)主动干事

实干成就事业,担当收获梦想。工作是想了,也谋划了,但没有认真去干,不去主动抓好落实,那么想也白想,方案设计得再好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白费力气。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必须切实强化主动干事意识,敢于作为,善于作为,在主动作为中赢得先机,在扎实干事中收获成功。

第一,完成本职工作是起码要求。每名同志都有分工,这些分工就是大家的舞台。要把本职岗位作为自己倾心的事业,把完成本职工作作为最起码的要求,努力在主动干事、有效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方面,要有积极负责的工作态度,增强事业心、责任感,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去做好分内的每一项工作。另一方面,要有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从内心深处热爱、崇尚和敬重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一心一意,任劳任怨,全力以赴,精益求精,全身心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第二,积极攻坚克难是基本素质。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怀。有的干部明显缺少积极攻坚克难、敢于较真碰硬的基本能力素质。碰到难事了,就想用各种理由和托词推脱不干;在工作中出现问题了,也缺乏担当意识,强调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一个人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作为机关干部,在解决棘手问题过程中更应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勇气,坚持做到问题不解决不罢休、解决不彻底不撒手,在攻坚克难中打造自身过硬素质和厚实功底。当然,干事也会有失误,也会有失败的可能。失败也不可怕,总结经验教训,下次努力就是。绝不能因为怕失手、怕失败、怕担责而不去尝试。工作中要敢于承担责任,不要推卸责任,这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担当。“见硬就躲”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工作态度千万要不得,对团队的发展和个人的进步都没有好处。

第三,推动工作向前是能力体现。有人把机关干部分为三类:一类是领导领着干,不领就不知道怎么干,这样的干部很难独自完成一项工作。一类是领导咋说就咋干,个人没有观点、缺乏主见,工作往往没有突破。还有一类就是自己主动想着干,工作启动快、步子实,而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创造性。我历来主张,一名好干部,在本职工作上,一定是“推着领导走”,而不是让“领导牵着走”。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坚决克服“等、靠、推、扯”等“混”字当头的怠政思想,克服“被上级催着要、让领导盯着干”的懒政作风,克服“推一推动一动、拨一拨紧一紧”的慵政习气。

应当说,我们站内的党员干部总体来讲还是不错的,绝大多数同志履职尽责,多数同志工作出色,事情交代下去以后都能迅速办理,有的还办得很好。但是,懒政、怠政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体现在个别人身上还很严重。有的工作,交办了一两个月都没有动静;有些事情,强调这困难那困难,事还没办,先讲困难,难题一大堆,就是看不见解决难题的方案和办法,看不到具体措施出来;有些工作,以情况不熟悉、干不了为由,常常往

别的同事身上推;有些工作,不催不动,催了才动,个别即使再三敦促仍然动作迟缓、表现拖拉,久不见成果。以懒庸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不作为”也是一种腐败,这种懒腐对我们事业损害一点不亚于其他腐败。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在坚决反对“四风”的同时,还要坚决反对各种“不作为”,从思想上、行动上彻底根除懒政之疾、庸政之忧、怠政之患,把干部队伍建设引导到积极作为、敢于担当、讲求工作效率质量的健康发展轨道。

(四)合力成事

如果说进机关是因为自己是一块“金子”的话,那么进了机关就要努力做一颗“种子”,只要有一点空气、阳光和水分,就要抓住一切机会积蓄能量、破土而出。

一是,大事提倡一个“带”字。

俗话说,“群雁高飞头雁领”。对于单位的大事要事,必须积极倡导和大力坚持“以上率下”,在领导干部的带领和示范之下,形成工作合力,确保重点任务完成。所有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主动思考问题,在吃透上情、摸清下情、熟悉我情的基础上,找准落实上级精神和领导要求的结合点。正人先正己,领导干部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坚持从自身做起、从自身抓起、从自身改起,做到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做到底气足、腰杆硬、能服众,以过硬作风树正气、祛歪风,彻底根除“四风”。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先行,当好示范,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扎扎实实做事。关键是上级做给下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不能推诿,不能做“撒手掌柜”,该谁干的活就谁干,该谁担的责就谁担。唯有领导干部作风过硬,才能让普通干部看到榜样、赢得尊敬,才能带动各项工作全面开展起来。

二是,定位要求一个“准”字。

定位不准,根基不稳。工作如果不能准确定位,不但不会成事,有时还会误事。前段时间网上流行的一个段子说:世上三件事,一是“自己的事”,二是“别人的事”,三是“老天爷的事”。烦恼来自:忘了“自己的事”,爱管“别人的事”,担心“老天爷的事”。要开心很简单,那就是:做好“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别想“老天爷的事”。姑且不说故事所要倡导的理念是否正确,但至少给我们一点启示,那就是:管好自己的人,做对自己的事,绝不能管了“别人的事”而忘了“自己的事”,正所谓“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我们站,三大摊工作,要做的事情着实很多,一个人要顶好几个人干,本来就难以分身,怎么可能会有精力去想去

干别人的事情。果真如此,那么你本该承担的工作,就得由他人顶上,就要由其他队友来干,将本就人手紧张的状况搞得更加紧张,进而给整体工作摆布带来不利影响。

三是,凡事追求一个“精”字。

我们的同志,如果把工作就当作“任务”干,最多干出“称职”;只有把工作当成“事业”干,才能成为“优秀”。精品,比的是标准,靠的是功夫,成就于精到。不论大事还是小情,都要肯下“千锤百炼”的功夫,都要着力在精细谋划、精准落实和精益求精上下狠劲,牢固树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意识。只有如此,打造精品才会水到渠成。

四是,干事着眼一个“快”字。

工作要求“快、准、严、细、实”。“快”是第一位的。但有的干部却常常做不到这一点,原因不是某项工作有多难,而是染上了“拖延症”,上级不催不着急,领导不问不抓紧,任务不到最后一刻不上手,抓紧办完、马上就办的意识不强,致使一拖再拖、一推再推。我们的干部,必须牢固树立“领先一拍才能抢先一步”的紧迫意识,任务来了谋划要快,方案定了推展要快,指示下了执行要快,以快谋取主动,占领先机,求得高效。

五是,做事确保一个“成”字。

要想成为领导放心的干部,成为一名“好干部”,至少有两个标准必须达到:一是受领的任务肯定能完成;二是完成的任务肯定不会差。我想强调的一种现象是,大家的起点都差不多,为什么有的同志进机关两三年就能挑大梁,而有的好几年还是敲边鼓;有的同志领导这次用了下次还想用,而有的用了一次就再也不想用了,差别就在于有没有“成功苦中求”“锋从磨砺出”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态度。要想有所作为,我们的干部就要有不断培塑自己、紧逼自己的自我加压精神,切实把功夫下在出手之前,确保干一件成一件。

总之,要想成为一名“好干部”,就要正确对待个人追求和单位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切实改进作风,牢固树立担当意识,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做

到工作有干劲、岗位有贡献、创新有亮点,真正让领导满意、群众认可。本次党课的目的,是引导全站党员干部把心思放到事业上、放到单位发展上,教育大家“对得起职务、对得起工资”,自觉主动思考问题、开展工作,在位谋政、尽职尽责,坚决摒弃不健康、不积极、不负责思想意识和工作态度,牢固树立服务理念,想事、谋事、干事、成事,绝不能一门心思只想个人得失,只盘算自己的“小九九”,只打个人的“小算盘”,促进全员健康成长,推动工作有效开展。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起到警示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对照自身情况,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第三篇:专题党课讲稿: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专题党课讲稿: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今天,我们在这里上党课,主要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借此机会我给大家讲一堂专题党课,立足中心工作实际,结合自己学习心得,谈谈如何对党忠诚,坚定信念,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一、对党忠诚,是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

(一)对党忠诚,就要自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具有坚如磐石般的政治定力,具有宽广的政治视野,具有博大的政治胸怀,具有超凡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治党治国治军才能,是全党全国全军衷心拥护和绝对信赖的核心。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是全党的最高利益,是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我们每位党员,必须把坚决维护好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核心,维护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好的忠诚、最大的政治、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定自觉地在政治方向、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主张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对党绝对忠诚,就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不可逾越的底线、不能触碰的红线,真正带电的高压线,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不越轨、不越底线。做政治上的“老实人”,忠诚可靠、表里如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如实向党组反映和报告情况,坚决不搞两面派,不做“墙头草”。

(三)对党绝对忠诚,就要时时处处维护党的形象。要坚持严以律己、廉洁用权,坚持交往有原则、有界限、有规矩,净化“朋友圈”、“社交圈”,回避功利交往的“吃吃喝喝”,谢绝称兄道弟的“拉拉扯扯”,干净做人做事,见理明而不妄取、尚名节而不苟取、畏法纪而不敢取,真正守得住物质上的清贫,忍得住生活中的寂寞,挡得住庸俗关系的拉拢,以实际行动维护单位的良好形象。

二、坚定信念,筑牢思想防线

信仰是一个人的灵魂,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懈奋斗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了,对党忠诚才能有牢靠的基础。在各种复杂形势和困惑诱惑面前,只有信念坚定,做到“虔诚而执著,至信而深厚”,才能铸就信仰之魂,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理论上的成熟,才有信仰上的坚定和政治上的清醒。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是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和精神旗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融古今贯中西,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深刻的影响力和巨大的凝聚力。所以才会共产党振臂一呼,人民应者云集。当前,最重要的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理论武装的重中之重,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努力弄清楚系列重要讲话有哪些基本思想,主要回答了哪些基本问题,解决了哪些时代课题,领悟系列重要讲话所包含的思想之魅力、文化之魅力、哲学之魅力,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改造主观世界、净化思想灵魂,打牢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的思想根基。

三、坚持“四个注重”争做合格党员

要转变作风、提升形象,以实际行动纪念党的生日,最基本的就是要讲党性、正品行、转作风、提形象。

(一)注重学习提高。“打铁还需自身硬”,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加强自身修养,提升素质能力。要加强理论修养,当前党员干部要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方面,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和掌握党的基本理论;要加强政治修养,在政治上旗帜鲜明,树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忠诚于党和国家的事业;加强思想修养,坚持一切从思想工作实际出发,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加强道德修养,带头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人胸怀坦荡,做事谦虚谨慎,创业艰苦奋斗,工作爱岗敬业。特别是我们党员干部学习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注重原汁原味的学习,要原原本本地学原著。原文是最权威的,精髓都蕴含在原著中。在没有认真研读原著的情况下,仅靠“二传手”“三传手”,是很难真正掌握“真谛”、把握“精髓”的。俗话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滋味。恩格斯曾说过只有“研究原著本身”,才“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只有通过研读原著,才能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理论的精神实质。

(二)注重勇于担当。梁启超先生在《最苦与最乐》里说过一段话:“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处。……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这段话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尽职尽责、实干拼搏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担当,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担当。作为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真抓实干,注重落实,脚踏实地,勇于担当,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把抓落实的出发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把抓落实的落脚点放到办实事、求实效上;把抓落实的重点放到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打好基础上。只要我们坚定围绕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踏踏实实地干,勤勤恳恳地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就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托起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三)注重严于律己。首先,要遵守党章。党章是党员最大的戒律,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每一名党员都要把党章作为一条红线,认真履行好党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其次,要守纪律讲规矩。讲规矩也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要遵守国家法律、党内法规,包括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规定、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这些都是党内法规。每一名党员干部脑中都要有一把“戒尺”,心中要有一盏“红绿灯”,自觉用党纪国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带头尊重法纪,带头遵守法纪,带头维护法纪。再次,要守住做人、做官的底线,关键要守住细节,管住生活小节,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简单讲,就是做人交友要懂得拒绝,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心中要有一盏“明灯”。最后,要做到有戒不妄为。就是不能乱作为,无所顾及,不受约束。要常怀严于律己之心、敬畏法纪之心,秉公用权,正确使用权力为人民办好事、解难事,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做成事。

(四)注重转变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党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作风建设一丝都不能放松、一刻都不能停顿。转变作风没有旁观席,每名党员干部都是参与者,我们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要把改进工作作风融入到各项业务工作,做遵守纪律、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表率,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将作风转变融合到一言一行之中去,切实守住自己的心,管住自己的行,把转变作风的决心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把改作风内化为一种习惯,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生逢其时,不负时代;天降大任,不辱使命。同志们,新时代的号角催人奋进,新时代的使命催人奋起,让我们从忠诚基因中汲取奋力前行的磅礴力量,不畏浮云,击水中流,书写属于我们这代党员的芳华与荣光。

第四篇:浅谈如何成为一名好校长

浅谈如何成为一名好校长

凤冈县王寨镇官塘完小 万修林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必然拥有一位好校长。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这样高度评价校长:“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所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充分说明了校长在一校的作用。校长的思想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思想,校长的意志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方向,校长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前景。那如何成为一名好校长呢?怎样当个“既有思想,又善管理”的好校长呢?笔者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要有先进潜力的教育思想

恩格斯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可以看出教育思想的重要性,我们面对的是同样的硬件,也是同样天真活泼的孩子,而有的能把“一创二规范”落到实处,遍地开花,结出果实,而有的无从下手,没有彰显自己的特色,没有凸显自己的文化。这就是先进潜力的教育思想的作用,而这种思想要靠自己长期不断的学习、实践、总结、反思。并把这种先进潜力的教育思想转化在教师头脑中。因为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本,是最有生命力的资源。校长必须充分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教师,扬长避短,发挥他们的潜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从心底认同校长,也就会认同校长的教育思想。把这种思想在教师、学生中开花结果。学校才有宏图可展。

二、要有热情创业的激情

记得一位教授说过,教学也像企业生产,我们的“产品”要进入社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并推进社会的发展。学校也要像创业一样,要有热情创业的激情。进入一所学校,看到老师、学生对工作、学习充满热情,看到老师、学生对生活充满激情,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管理模式和文化在起作用。说到底,校长必须率先垂范,每天是第一个到学校工作,放学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其实也成功了一半。那么,要想让师生彻底献身教育与学习,那必须唤起师生对学校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依赖感。其实,如今推行的“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学得上心”的“幸福校园”正是此要求。要做到这一点,那就是学校自身文化层面的力量发挥作用和价值,那就是“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终极关怀”、“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阳光” 辐射温暖师生心灵。校长带领师生对工作和学习产生宗教般的虔诚热爱,工作热情创业激情将会发自内心并伴随永久,学校长远良好的发展也应该体现为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一种必然。

三、要有持久的学习习惯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而持久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形成一种自觉行为,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以适应当前乃至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跟上当前科技迅猛的步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修订版)也明确规定,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贵州教师誓词》同样要求教师终身学习的习惯。作为一名校长,更应该多学、长学、始终学。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可行的学校管理,良好的教学方法,高效的课堂教学等等。只有养成了持久的学习习惯,才能深刻领会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有效管理,把先进教育思想落地开花,把学校从纵横引向前进。

四、要有卓越的管理能力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的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做任何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争取做到最好,充分发挥自身的一切动能。作为一名校长,不要把自己当成领导,而是一名管理者、引路人。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卓越的管理者呢?结合笔者多年的经验,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一个卓越的管理者需要实施角色管理而非本色管理。为此,必须彻底弄清楚管理以及管理者是个什么概念,充分认识到角色的内涵,掌握职责、授权等概念与相应技能,并形成自己的想法与做法。比如有人说管理就是管人理事,这恐怕只说对了一半。因为没有人希望被别人管,绝大多数的人总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因此一个卓越的管理者要能在实际工作中考虑到这一点,让全体教职工轻松、自由、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还需要拥有使组织效能最大化的技能,同时需要对组织的纪律性有相当的认知。如此形成管理者应有的态度或意识。二是掌握业务管理技能,学校无非就是备、上、批、辅、考、研、学。要在这些方面成强军,立脚跟。现在好些校长喜欢当甩手校长、遥控校长,试想:如果你不亲临第一现场,怎样才有说服力?怎样去树标杆?三是从管理走向领导。管理与领导不是一个概念。简单讲,管理的出发点是工作任务,而领导的出发点是人。一个管理者,在管理理念的主导下,当官的味道就浓,动不动就象对待“机器”一样地进行控制,与此相应的是下属的“工具感”会 很强,做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欠佳。好校长能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奉献给教育事业,不在于他教什么、管多少,而是在于他能否点燃教师心灵中那支待燃的火把,将自己的爱心和耐心留给教师;为教师的整个人生负责,不把教师看成管理的容器,盯住的不只是教师教出的分数,而是用智慧去唤起教师对教书育人的渴望和理想的追求。学校的每一名教职工都有其长处,也都会有不可回避的短处,校长要能够“扬长避短”。如果处处以挑剔的眼光看待教师,只看到其短处,那么教职工就不会有工作的积极性,校长与教师的关系怎能会融洽?一句话,管理关注并修正行为,而领导则影响并引导人生。活都是人做的,要想把活干得好,必须把人的工作做好,而人的工作恰好是领导的范筹。一个要想达成卓越的管理者,必须实现从管理走向领导的兑变。四是从领导走向团队。在一所学校,不管人多人少,一定要注重团队的打造。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三个诸葛亮在一起工作,或许会出大问题。每一个都很成熟,具备高水平的工作能力与意愿,这不能说明这个团队是优秀的,是有战斗力的。相反,不一定要最优秀的个体,我们也有可能打造出一流的工作团队来。“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也说明团队要不断成长与创造价值,就必须学习,高效地学习,通过一个个里程碑式的目标,迈向美好的远景。有了卓越的管理能力,可达到做事成事,带人成人,成人达己的卓越管理境界!

五、要有广阔的视野

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校长,更要有广阔的视野和渊博的知识。所谓广阔的视野,就是要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去思考个人的发展,并跟学校整体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从面向世界来说,就应让我们的教师多走出校门,去见识了解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优点。我们每个教师必须清醒地分析自己,精心地设计自己的未来。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办好学校的关键在校长,教育创新,校长责任重大,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校长,才能带领全体师生共同创新,在创新中获得共同成功!借鉴先进经验,以理论指导实践,大张旗鼓地进行试验。力争成功,不怕失败,实事求是,逐渐发展。为此,校长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有广阔的视野,快速适应和接纳新事物。善于观察、学习、总结和思考。要树立自己的教育思想观念,培养扎实合理的知识结构,有良好的人格形象和稳健的心理素质。研究创新方法,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紧随时代步阀,以超前的眼光,采用新观念、新方法、新机制、新模式,实施“科研兴校”战略,集思广益,与全体师生集体创新,使学校在创新中发展。

六、要有深度挖掘的研究能力

在新的时期,新的形势下,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下,校长倍感压力巨大 ,任重道远。对于学校的一切,外人首先想到的、找到的是校长,校长面临的是最难办、最棘手的问题,就需要校长具备深度挖掘的研究能力。对于一所学校来说 ,校长就意味着“当家”、“掌舵”,在学校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举足轻重 ,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管理能力的强弱,研究能力的深浅至关重要。在管理学校中,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要面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观念和操作上,都要突出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

七、要有较强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一所学校,我们重在教书育人。但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肯定需要诸多的写作,比如:学校的规划,计划、总结的论述,材料的整理,工作的汇报等等,无不需要考验校长的写作能力。写出来又不失主题,又不能跑题,不能过于繁冗,也不能过于简短,有主见、有创新、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对表达能力要求更加严格,因为我们每天都要进行沟通表达,国旗下的讲话,开学典礼上的祝词,教师大会上的要求,对待上级的汇报等,都需要沟通表达能力。晏子使楚、苏秦合纵、诸葛舌战群儒等无数历史故事证实了高超的沟通表达能力是铸就成功的必备条件。因此校长的话语,教师学生常常放在心里,这就要求校长说话必须讲究艺术,说话要“巧”。不管是面对教师,还是学生,要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产生强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对教育的重新认识,要办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舒心的教育。而作为一名校长,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构建高效团队,努力工作,有激情,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第五篇:如何成为一名好员工

“怎样成为一名好员工”

一、每天多付出一点点

多付出一点,多克制一下,对工作多一点喜欢,对公司的事物多一点关心,对公司的财产和利益多一点爱惜,对公司的文化和各种规定多一点认同,对每天和你相处的同事多一点尊重,你就能从一个有时“有点问题”的或大致“过得去”的员工开始变成一个“好员工”。

二、通过严格遵守纪律来培养自尊、自信和责任感

对于企业组织而言,纪律是最重要的事情,可以说,没有纪律,就没有品格,没有忠诚,没有敬业,没有创造力,没有效率和合作,没有一切。

有许多人对纪律的理解不全面,不知道纪律对于组织的意义有多么重大。纪律究竟是什么?

①纪律指对组织的目标、核心价值观及文化特征的认同,为了实践这些认同,员工个人愿意表现出强烈的自律能力和高涨的热情,并在这两种品质的帮助下完成自己所肩负的职责,并以此来建立或完善自己的人格;②纪律指遵守规章制度、规则和程序,遵守组织中虽未被载入文件但大家都在自觉遵守的行事或人际关系习惯,遵守公共道德规范;③纪律指服从命令,按上级的指令和要求完成工作计划;④纪律指顾全大局,员工应该注重协作,和同事共同学习进步,并能在完成本人工作指标的同时,经常使工作过程和结果能够

惠及他人。

三、自动自发的完成工作任务

在我们的日常管理中,差不多每天都能听到这样的话和看到这些现象:

“为什么要我去做这件事?为什么不叫张三去?”“我们以前一直就是这么做的,现在为什么要改,不改行不行?”

“这不是我的事,是某某的事,他老是做不好!”“哦,这是x部门的事,和我们没关系。”

“对不起,我没办法做到这一点。”“对不起,今天我疏忽了(迟到、戴工作帽、工作牌等),下次一定注意。”

卡内基曾经说过,“有二种人永远都会一事无成,一种是除非别人要他去做,否则绝不主动做事的人;另一种则是即使别人要他做,也做不好事情的人。那些不需要别人催促,就会主动去做应做的事,而且不会半途而废的人必将成功,这种人懂得要求自己多付出一点点,而且比别人预期的还要多。”

我们现在知道,做一个好员工除了“每天多付出一点点”和“遵守纪律”外,还需要有一种特殊的精神,就是要“自动自发的去工作”。什么是自动自发?任何时候都不需要强制或命令,不需要监督和提醒,都能自觉履行职责;无论老板(或上司)在还是不在,都能勤奋努力工作;接到任务时,从来不找借口,只说“好,我马上去做”或“放心,我一定尽全力去做”;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绝不灰心丧气、半途而废,而是坚持把事情做完做好;主动做事,自觉思考,并常常延伸工作的性质,进行发现和创新——这就是自动自发。

四、永远怀抱感恩之心

其实,做企业的道理和做人、正确地对待生活的道理是相通的。你必须紧紧抓住某一个或某几个关键点,从这里入手,扩及其他:是优点,就保持发扬;是不足,就反省检讨,努力改善。比如常怀抱怨、老是生活在怀疑和猜忌之中,就应注意培养感恩之心,不要老想别人如何如何亏待你,而是多想想企业以及你周围的人为你付出了多少?孔子说的“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你懂得和学会了感恩,工作就会越做越好,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快乐。

(让我们为成为一名“好员工”而努力吧!)

主题党课讲稿:如何成为一名“好干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