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太极-习拳运劲心得
编辑:红叶飘零 识别码:10-1131622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08 22:56:2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太极-习拳运劲心得

习拳运劲心得 汪金林

记得在大学国术社练太极拳时,一腰部对身体的可贵,难矣!对一个经常运动者而 言,腰部运作的重要性自然较能有所认识,但要说到深入了解腰部在运动时和身体 其它部位的关系,仍是少数。因为绝大多数运动的旁的学长总是不时得提醒「用腰带」,简单的三个字,却是不知道要重复多少次的练习,才开始体会得到。一个甚少运动的人,是几乎不可能感受到邀腰部的重要性,除非受伤生病导致腰部无法受力支撑身体,否则要体会到肢体动作皆在剎那间完成,纵使已是该项运动的佼佼者,对腰与身体的关系,仍是知之有限。但在拳术的领域中,对于这方面的体验,必须要有深入了解功夫才能日益精进。在自己练太极拳时,头一个困难就是必须改变平常的习惯以四肢带动身体,所以,是「用腰带」的要领,就让我吃足了苦头,彷佛硬要身体多出,进而可以牵引四肢。基于腰是身体上下相连之处,也是身体少运用部份中比较有机会动到的地方。因此唯有对初学者不断提醒,先习惯用腰带动身体的运作,才能更进一步窥得武术的精妙。当习拳者将此种肢体牵引感觉逐渐熟悉后,便可进一步提醒练习者在运一样东西,而四肢却变得很累赘,要如何运作才是「用腰带」,实在是难以体会,经过数年的练习,才渐渐知道这是一种牵引关系,平常人可以轻易地用四肢随意肌牵引身体,可是练拳却是恰恰相反,要将不随意肌训练到随心所欲作过程当中,试着将脊椎和腰的带动作串连,强化此种牵引的感觉,这部分的练习在学拳历程中是相当重要的环节,介绍拳理的书籍中,常会看到「拧转」、「折迭」、「缠丝」等词语,其实都和脊椎的运作有密切的关系。前辈们为了使后进者更容易体会这种抽象的感觉,因此从生活中找寻人们熟悉的事,其实并不尽然,但必须付出辛苦的汗水,反复练习并且持之以恒,才能开发这一片原本已在你我身上的处女地。在中国权术当中,描述「内力」最多且以「内家拳」正宗自居,当算是太极拳,现在所建立太极拳理论者,不外乎是以传统阴阳五行思想或力学角度切入,可说是相当完物,同时又符合拳理的词汇来表达。说得更确一点,这是一种深化的牵引作用,完完全全由内在的运转,进而带动外部四肢的运动,所谓「内力」其实就是此种运作方式的外显现像,如同在枪管中加了樘线一样,具有毁灭及贯穿性的力量,造成的伤害自然异常严重。在武侠小说中读到「内力浑厚」的高手如何如何时,不禁让人羡慕,并认为此种能力是神秘的、高不葛及的整,但就笔者练习的感觉而言,这些论据只能算是锦上添花,却无法与自身经验产生直接共鸣。当人们埋首这些论著时,却忘记了其实拳理真正原线索才最真确。从接触武术那天开始,就常听到一些动作要领的话语,诸如虚领顶劲、沉肩坠肘、立身中正、松腰坐跨、膝屈足稳等,并且强调如此才能含胸拔背,扎下厚实的根基。对于这些词语是在也熟悉不过了,尤其在基础桩步练习,教练调整动作时,通常也是由这几个大方向作指标,届时便发现原来那些话语是动词而非是名词。为了使练习者在操作过程中容易自我提示,前辈们整理了「八大要领」,点出身体八个部位在练习时,该处于何种状态,该到达什么位置,越想做到这些动作要领就越是吃力,汗水越是省不得,因为身体外部的几个点要达到标准,必须靠身体内部的力量去支撑。换言之,内力的产生正有赖于度作要领的确实。因此,初学者必须先体会腰的运作流程,随着时间的累积,逐渐增加双腿的支撑力,进而由对腰带动全身的感受,延伸到由脊椎带动全身的体会。所以,必定要虚领顶劲,即是将脊椎拉直,头顶悬而尾吕收,自点在哪里,甚为可惜,且内力究竟从何而来,也就越来越不可得了。所以,如果要解释内力的运作方式,应该从外在的动作要领去找寻然便可含胸拔背,也就比较能够体会脊椎和力量对称性的感受。由此可知,内力运作与基础训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位高手必然是已经熟悉这些过程而且运用自如,自然转化成外放动作减少,内部力量增加,发出的劲道自然不同凡响。从这里也就可以解释为练拳忌躐等了,一方面是当功夫不到,却硬要接触较深的东西,容易造成筋骨及内以了解为何太极拳打得慢,其实是因为要做到「极」、「尽」,当然快不了,而非故意放慢。因此,太极拳的本意应是与道教中的阴阳思想无直接关连,只是两者之间

多有其说服力而已。就的拳实践者而言,仍然要从基础出发,方不致忘本,进而使老可兼容之处,譬如开合、虚实与阴阳可以相通,加以中国文化的特性及社会发展的背景,乃成为今日太极拳的主流理论。至于以力学建构的理论则是为了印证太极拳的科学性,强化祖宗的好东西能真正发扬光大。所以,由脊椎牵动全身所带出的力量,才是内力的发端,也就是身体的力量。藉着占较多数不随意肌所发出的力量,透过少数随意肌向外爆发的运作方式,如此内力才算真正展现出来。从这里解释太极拳为何以内力称着,因为此种拳的风格就是要把拳的动作要领做到极,开要开到极限、合脏的伤害,一方面也是练不到而自欺欺人罢了。要合到尽头的缘故。这也就可八十八年十二月

第二篇:太极心得

学习刀术心得

指导老师:余学好教授

体育系10级体育教育专业4术科班

姓名:张福海 学号:1013402033 刀在古代是一种单刃的砍杀兵器。它由刀身和刀柄构成,刀身较长,脊厚刃薄,适于劈砍。在原始社会,古人类就用石头、蚌壳、兽骨打制成各种形状的刀。古人不仅用刀作为劳动工具,还随身携带作为防身自卫的武器。

.练习方法: 刀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的朴实无华和简练流畅。相对于已经严重趋向虚华的多数表演性套路来,刀的单势和套势,都显得要简单一些,凡一刀一势,莫不脚踏实地,严守规矩与法度。动作之大小,进退之尺度,全在一定的规定下进行,不允许随意变化和玩弄所谓身法。这种近乎刻板的要求,是现代一般武术中不多见的。然而,这一刀一势一进一退,都非常之吃功夫,需要从大功夫、大辛劳入手,在千万次的练习中求得成功。在正确指导下,练之既久,功夫到了,“刀味”便慢慢渗透出来,长刀特有的“杀气”也会放射出来。这时,随着“脚法”日见提高,流畅感油然而生,练之者自能领略到“流畅”所带来的愉悦,游刃自如,神气淋漓,欲罢不能。观之者能得到一种在花派武术那里绝对享受不到的气势感和韵律美。基本功:

(1)

步型:弓步、办马步、独立步、虚步、开立步、仆步、丁步。步法:上步、退步、碾步、进步、撤步、摆步、侧行步、跟步。身型:五弓备齐,内劲自生、自然得体,蓄放有度。身法:拧身、转身、翻身、起身、塌身、伏身。腿法:蹬腿。

套路:(1)弓步缠头

1.右腿屈膝略蹲,左脚向左上步。右手持刀使刀背贴身从左绕向身后,左臂内旋(拇指一侧朝下)向左伸出,掌心朝后。目向左平视。2.上身左转,右腿挺膝伸直,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箭步。右手持刀手心朝上,与上身左转之同时从身后向右、向前、向左肋处绕环平扫,手心朝下,刀背贴靠于左肋,刀身平放,刀尖朝后;左臂随之屈肘上举,至头顶上方成横掌。目向前平视

要点:缠头时,刀背必须贴着脊背绕行。扫刀时,刀身必须平行,迅速有力。

(二)虚步藏刀

1.上身右转,左腿伸直,右腿屈膝。右手持刀,手心朝下,与上身右转之同时从左肋处向右平扫,刀背朝前;左掌随之向左侧平落,手心向上。目视刀身。

2.顺扫刀之势右臂外旋,手心朝上,使刀背向身后平摆。

3.右脚前脚掌为轴碾地,脚跟外展,上身随之左转。左脚后收半步,膝关节微屈,右腿屈膝略蹲。

右手持刀,刀尖朝下,从背后向左肩外测绕行、向右腋处弧形绕环。目向左前方平视。

4.右腿屈膝半蹲,左腿微屈膝,左脚前脚掌点地,成右实左虚之虚步。右手持刀从左肩外侧向下、向后拉回,肘略屈,刀刃朝下,刀尖朝前;左手随即向前成侧立掌平直推出,掌指朝上。目视左掌

要点:以上四个分解动作,必须连贯起来做。扫刀要平,绕刀要使刀背贴靠脊背。

(三)弓步前刺

左脚稍前移,踏实,右脚随即向前上步,左腿挺膝伸直,右腿屈膝半蹲,成右弓箭步。左掌在上步之同时从前向上、向后直臂弧形绕环,至身后平举成钩手,钩尖朝下;右手持刀随之向前直刺,刀刃朝下,刀尖朝前。目视刀尖刀盘), 刀刃朝前 , 刀尖朝上 , 刀背贴靠前臂内侧;右手五指并拢 , 垂于身体右侧

1.右手向右、向上成弧形直臂绕环上举,手心朝左。

2.右臂外旋并屈肘,从左下降至左腋近测,手心朝上;左手握刀在右手屈肘下降之同时,由身前屈肘从右臂里面直臂向上穿出,手心朝右,刀尖朝下。目视右手。

3.右手从左腋向下、向右弧形绕环,同时左手握刀从上向左、向下弧形绕环。目随右手。

学习刀术的要领: 武术家们常用“刀如猛虎”来形容刀的勇猛彪悍,雄健有力。大刀属于长兵器,俗云“大刀看刃”,就是在用刃上,做到劈、抹、撩、斩、刺、压、挂、格等工夫。单刀、双刀都是短兵器,语谓“单刀看手,双刀看走”,所以单刀讲求裹胸和劈、砍、刺、撩、抹、拦、截等刀式,而双刀则讲究两手用力均匀,刀式清楚,步点灵活,上下协调,以显出“叶里藏花,双蝶飞舞”的姿态。流行的有朴刀、三尖两刃、双环刀、长刀(双手刀)等。刀以劈砍为主,“刀之利,利在砍”,另外还有撩、刺、截、拦、崩、斩、抹、带、缠裹等刀法。

心得体会:

首先要研究领悟每一个动作的意义、用法,不明白就纯粹是乱舞。明白用法之后,就要更多的注重“刀意”,体现出刀法的凶狠威猛。所谓刀走黑,刀与剑不同,它属于重兵器,挥刀直近,猛杀猛砍,要有一往无前的精神。也具有完全明白了用法,并能很好地体现出每招的用法,刀法才会真正有味道,有真功夫、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你的刀法是真是假。另外,刀法还要注意圆转,基本动作是里外缠头裹脑加斜劈。所以缠头裹脑一定要反复不断地练,练到能顺手就用。练刀,还要注意手法。所谓单刀看手,双刀看走,你的刀法水平如何,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不持刀的那只手的动作看得出来。不持刀的手,不是摆设,是要配合刀来进行的,它始终走在刀的前面,起到保护、引化、防守和辅助进攻的作用。每一个动作都是有用的。要研究透彻。最后,练刀还要注意身法和步法。身法是要正,要圆,不要藏头猫腰,缩头缩脑,也不要过于挺直导致僵硬。步法要活,重心要随时保持在一条腿上,重心转换要快,要自然,即所谓打人如行步。刀是我国古代兵器的一种,现代中国武术短器械之一。以各种刀法组成的刀术套路是现代武术运动项目之一。刀术具有健体防身、竞技比赛、娱乐观赏等多种功能和价值,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刀术”指刀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刀,“其用法,唯以身法为要,儇跳超距,眼快手捷”,并要求进退闪转和纵跳翻腾都要刀随身换,身械协调一致。刀术的主要方法有:劈、扎、斩、撩、缠头、裹脑、还有云、崩、挑、点、抹等刀法。其运动特点是勇猛快速、气势逼人,刚劲有力,雄健骠悍,如猛虎一般。

参考文献 :《刀术学概论》 徐才.[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年。《中国刀术教程》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2_年。

《中国武术百科全书》编撰委员会.中国武术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第三篇:学太极心得

学太极心得

太极——强身健体的良方心理平衡的调节剂

我是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去年,我因患右眼脉络膜黑色素瘤而做了眼眶内容物剜除手术,从此我失去右眼,美貌不复存在,还要背负肿瘤有可能转移的思想重担。在恐惧,彷徨,欲哭无泪中我寻找出路。被好友引荐我参加了衡钢太极拳队,拳队的张师傅以静如山岳的气势吸引了众多的太极爱好者。此后,我被带进了一幅丰富的太极艺术画卷里,生活重新变得精彩。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此前,常听人说,打太极还不容易,轻轻的,不要费力。直至参加202_年5月开始举办的太极拳培训班,我才知道,这种认识多么肤浅,太极原来有着如此博大如海的内涵。

我们首先学行猫步。猫步?难道是模特训练的猫走直线?通过张师傅的示范及讲解,我才明白太极里猫步的内涵。猫步,即迈步如猫行,轻灵,沉着,分清两腿虚实,上下相随,步到手到身也到。落步时,要沉着稳健,不可摇摆。上步或进步时,脚跟先轻轻着地,退步或横步行时,脚尖先轻轻着地,然后渐渐由虚变实,直至全脚掌踏实。说事容易做事难,在学行猫步时,由于我手术不久且在进行生物免疫治疗,体质比较虚,且又是初学,感觉好费劲,力量总是落在一只腿上,好像膝盖处承受了身体所有的重量,走一步,停一下,再迈下一步,走几步我就憋出一身汗。我们走得很辛苦,可师傅还说,这样走不行,体重移于左脚,左实,体重移于右脚,右实,虚实相间,但是,虚而不停不空,气势未断,留有伸缩变化之余意。按照这个要求行步,真是难上加难。功夫在于勤,经过一段时间的联系,感觉终于好多了,也有些许气势虚而不断的意识。在艰苦的训练中,我的体质也好多了,行步没那么吃力,平常走路脚步都变轻了。饭量变大,腿部肌肉变紧,力度也有一定增强。我从内心里感到喜悦。

然后,我们学习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一招一式看似简单,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搂膝拗步时没有搂之意,白鹤展翅时身体不够舒张,金鸡独立时腋窝夹得太紧。,揽雀尾时手臂太直。在张师傅的耐心指点下,我们逐步规范动作,也知道了太极动作的要领,虚实相间,刚柔相济,内外相合,上下相通,快慢相间,在运动的过程中身体不能有一处憋着,憋着就不通了,膝的屈伸要自然,柔和,利滑,手要与足合,膝要与肘合,肩要与胯合,头顶天,脚踏地,身体中正。这样,我们学习太极由脚步运动上升到螺旋旋转的整体运动的层次,这种身体螺旋运动的和谐性让练习者由衷地感觉到身体的舒服,全身的经脉被打通了,起到了强身健体的功效。我在一边做免疫治疗一边学打太极中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学会了简化太极拳,我们急着要学剑,学扇。张师傅说,欲速则不达,你们认为学太极最高的境界是什么?我们只认识到动作的和谐性及虚实相间,内外相合,上下相通等等,师傅说,这些只停留在动作的层次上,太极的最高境界是从有形之中练出意气,再练到身体随意气自然运动,最终达到开发身体能量的层次。可是怎样才能有意气呢,师傅的回答很简单,练出来的。我们没有急着学套路了。而是练

习基本功,马步,弓步,虚步,丁步,插步,云手,抱球。。。七月,培训班结束后,我们对太极有了全面的认识,太极即太虚。“太”有极其至大之意,“虚”有空虚无物之意。太虚为空空之境,真气所充,神明之宫府。真气之精微无运不至。而要达到这种境界,要在有悟性的基础上再经过长期勤奋的练习。在有了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学习了吴式四十五式太极拳,杨氏三十六式太极扇,第二套功夫扇,三十二,四十二式太极剑。我学习很勤奋刻苦。渐渐地似乎有一点气息的感觉。原来身体的重心不是指身体自重,而是指意识与气息下沉,身体上骨肉运动是被动的,身体的协调运动完全是被气息的收放所牵引,意识和气息有下沉之意,而后全身不要动,上身保持中正,头上顶,全脚掌着地,在身体松静中体会静如山岳的境界,就在这种静如山岳,气息畅通的境界中,感觉到世间万事万物是如此的和谐,美好,于是达到心理上的沉静与平衡。就在练太极的过程中,我忘记了我只有一只眼,我不因失去美丽而遗憾和埋怨。反而我在打太极的过程中感觉身体的和谐与美好,我觉得自己是灿烂的,阳光的,健康的。我的心理达到一到祥和的平衡状态。

太极学说,古老的哲学思想,太极拳,中华武术的瑰宝。它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它是强身健体的良方,心理平衡的调节剂,人类更多的兄弟姐妹们尽快走进这一个美丽的文化风景,让太极惠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第四篇:太极课后心得(范文模版)

太极课后心得

这个学期很幸运,能跟两个武术老师学太极,让我受益匪浅。上个学过24式太极,感觉让我对太极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它的确是一门很不错的武术,或者说是运动,恨是因为它看起来简单学起来难,每一招没一式都是那么的讲究,那么多细节,没堂课学几式,但是每节课都会忘几式,24式足足学了一个学期,才能勉强流畅的打完,真是惭愧。

刚看到课程表,见到太极与气功这门课,有好奇又害怕,见到是院长上课,真是压力重重。上了第一节课后,才知道原来院长那么幽默风趣,没有想象的那么严肃,心里的那块石头也放下了。

第一节课老师您跟我们讲了一些太极的理论知识,教我们站无极桩,教我们怎样去放松怎样去打开经脉,突然觉得太极好神奇。您说现在学习48式太极,问我们还记不记得24式太极,我们都说忘记了,您没批评我们,还居然说忘记的好,学太极就是要学会忘记,不用刻意的去记住,要用意念,而且要把原有的力量忘记。听到这我们都惊讶了,看来老师您说的这个太深奥了,我们还要去慢慢体会。后来的课基本上都是您和荆老师共同或者给我们上的,有时您太忙,荆金老师来上,两个老师都教的很好,实练之中给我们灌输太极的理论知识,让我们不紧会打太极,而且对太极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说实话,48式太极学的好痛苦,招式太多,大不同24式,招式多了就容易记混。一开始我总认为自己要把这四十八式完整地记下来、流畅地打出来是不太可能的了。然而在老师每节课带着我们温习与不断演练之下,我发现其实只要多打上几遍,静下心去体会,就可以牢记住动作与顺序,因为太极拳的招式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逻辑性,而且从一个招式到另一个招式之间的转换基本上都是遵循同样的原则,那就是要圆润地过渡,只要记住这样的核心要领,太极拳就能融会贯通地打出来。我想,这也正是太极的精妙之处所在吧!其次是,太极的动作缓慢,本以为慢慢的应该很好打,可实际上要做到标准的动作却要时刻保持身体正直、重心略低,这样再加上缓慢的动作就会让人觉得有些累了。不过作为体育项目,要付出一些辛苦是必然的,即使是太极拳也不例外。只有真正打得缓慢、在降低重心的同时不弯腰弓背,才能真正打出太极拳的韵味。还有就是,太极的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到虚实分明,同时又要把握刚好的力度。例如最简单的抱球,既不能把手臂伸太直、或把球抱得太大,又不能太抠缩,只有把握好那个度,才能“抱”出一个匀称的、合适大小的“球”。这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也往往是最难把握好度的,因此还需要我们在不断演练中好好体会太极的深奥之处。

在系统地学习了一整个学期之后,我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与体会。我认为,太极拳要打得好,要流畅,但是不能急,要沉稳。在打每一个招式时,要在动与静中取得平衡,身体动起来,但是不能胡乱地摇晃,是要稳健中流畅地运动我们的身体,才能真正做出行云流水的感觉。要做到这种沉稳又流畅的境界,心就一定要静下来。因此修炼太极拳也可以让人们静下心来,这样对身体也会带来很大的好处。

一个学期过去后,我对打太极拳已经渐渐入门了。不过现在我还只能做到把每个动作连贯做起来,但是真正打出太极拳的神韵还远远不够。俗语说,师傅带入门,修行靠个人。要深入理解太极里头的哲学,打出太极的神韵,真的需要时间去参透。

总而言之,太极拳是我们自己的中国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既修身,也修心。我希望国人能更好地运用这份遗产,同时自己也会在今后更加多地接触太极,给自己更多修身养性的机会。

第五篇:学习太极心得

学习太极心得
太极拳,是一种武术项目,也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简易太极拳套路,为了便于在广大群众中推广太极拳,1956 在杨式 太极拳的基础上﹐删去繁难和重复的动作,选取 24 式,编成“简化太极拳”。20 多年来﹐简 化太极拳已盛行于国内外,深受人们喜爱。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2_ 年 5 月 20 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易太极拳对太极 拳的传播和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卫生、教育、体育各部门都把太极拳列为重要项目来开展。欧美、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太极拳活动,许多国家成立了太极拳协会等团体,积极与中国进行交流活动。太极拳作为中国特有的民族体育项目,已经引起很多国际朋友的 兴趣和爱好。我是一个中国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无比的热爱。通过这学期对太极拳的初步学习,对 太极拳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体会,现将其浅一二,望老师批评指正。在我看来,太极拳是一种既神秘又普通的功夫。我认为,太极功夫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格修炼的道德功夫。“一阴一阳谓之道”,而循道处世的要诀,又是一个“德”字,“凡 事先修德”。所以,练习太极的人先要修武德,可谓“拳与道合,生与艺合”。尊师敬业、谦 虚好学、戒骄戒躁、淡泊名利,这些都是武德修养的内涵。二是延年益寿的养生功夫。养生 是太极功夫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太极功夫所具有的科学的锻炼方式,就包含着 “养”,即养、练一体。尤为对于女性来说,由于生理原因,女性的气血易于亏损、不调,进而导致贫血、肾虚、内分泌紊乱,直接导致衰老的过早来临。没有哪个女人不爱美,不希 望青春与健康常驻,太极拳就是满足她们这些愿望的最佳方案。而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是:举 动轻灵、呼吸匀长,静中寓动,虽动犹静,静所以养脑力,动所以活气血,内外兼顾,身心 交修。打拳过程中,内气自然流转、动作和谐统一,可以调和人体阴阳,疏通经络,和畅气 血,以至肾气旺盛,神清目明。总之,太极拳就是通过颐养精、气、神来增强人体生命力,使之日趋旺盛。同时,太极拳又是文化拳、哲理拳,处处讲究阴阳相济,阴阳和谐,可不断 调整人的思维方式,使人体态、心态得到改善。太极拳具有高度艺术性和科学内容: 精奥细致、理论深切。如能根据理论的要求来锻炼,便更能领会太极拳的个中旨趣。要练好太极拳,除了遵照先哲的理论指导和要领提示之外,我认为必须注

意几个方面。首先,要领会“劲”的涵义。太极拳认真练习到了适当的阶段,就会练出劲来。这股劲 是一种“浑劲”,也就是太极拳入门的基础。所谓“懂劲后愈练愈精。”据我个人的体会,这 股劲好象秋天的成片芦苇在湖中被大风吹得俯而复起,坚韧不折,柔而有弹性的意思。又好 象海洋中的滚滚波涛,水质虽软而含有非常雄厚的力量。浑劲练出以后,继续再进一步要从 浑劲中练出“轻灵劲”来。浑劲是藏而不露的浑厚实力,从而达到柔而有刚。轻灵劲是既有 轻灵感觉而又能园活运转的意思。将这两种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为用,才能刚柔相济,棉里裹针,再能变化分出朋、捋、挤、按诸劲而灵活应用之,始可达到融会贯通,得心应手 的目的,方能进入具有高度艺术的境界。在平日练习时必须注意到下面几个要点。

一、不要急于起势。在充分的活动之后,接下来就要开始打拳了。在正式演练套路之前,我认为还需要做以下几件事情:站定之后引导身心逐渐入静,从头到脚依次调整、放松。然 后调匀呼吸(最好采用腹式呼吸,以达到慢、细、匀、长的效果),最后再松柔的开步起势。

二、意念引导运动,在打拳的过程中,意念的导引应该贯串始终。而这种意念引导动作 的练拳方法,不仅能调节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增强身体其他器官的功能;而且还

可以使上下肢更协调的配合,达到更为理想的锻炼效果。初学太极拳者由于对套路的掌握还 不够熟练,意念更多的还是集中在想动作上。当熟练到一定阶段之后,就应该逐渐将意念转 变为想身法要求、想虚实转换、想开合衔接、想劲路节奏等或者将意念更集中的关注一下在 自身行拳过程中薄弱或欠缺的环节,比如眼神、腰胯、脚步等。

三、学练太极拳要时刻不忘保持好身体重心。只有保持好身体重心,才能使自己得势得 力。太极拳弯腿不是为屈膝而是为降低身体重心。降低重心使整体更稳更有力,有把身体攥 成拳头的内势,做出来的动作也更协调更健美。继之以重心为中,则周身可起,形神可随。单纯屈膝,失去了弯腿的实质,也让人感觉做作不顺。至于练太极拳腿弯的幅度,要小于 180。大于 90。腿一点弯不打,直楞楞地像根棍子,僵而不活,芦必无灵气。腿弯过度,屁股压得 太低,情况在小于 180。大于 90。范围内伸缩,圈以得劲为准。

四、起势莫轻浮,收势不草率。起势就像一篇文章的开头,一段曲子的起调,能影响带 动全篇的风格风貌。收势如同文章的结尾,不但关系到文章的善始善终,有时还能把文章提 到一个新高度。两者都须重视。

五、眼神平视,要贯注而活泼,当每式的变化,视线要随身法而转移,切忌目光呆板或 野顾。

六、腰是一身的主宰,练拳时要顶腰,歌诀有云: “身形腰顶岂可无”。如云手,搂膝拗 步,斜飞式,海底针,高探马等式,都须腰部挺拔,像立之运转,转时总不离轴心。又好比 指南针一样,针动而针轴不离原位。武术家所谓: “守中土”就是指中土不离原位的意思。引证力学来说,就是重心作用。所以练拳必须讲究“尾闾中正”。神贯顶,尾闾中正才能保 持重心,而无姿势偏侧,架势过与不及之病,练拳如果低头耸臀,腰部不挺,失了重心,就 是所谓“冒腰”。常言道“低头冒腰把式不高。”因为冒腰则呼吸不畅,气不能下沉,顶头不 能悬虚,虚实不清,上下不能一气贯通,终练不到高明的程度。七、四肢:练太极拳对四肢的运动,有一句话叫做: “如意胳膊、箩圈腿。”就是说,手 臂与腿都要微有弯曲含蓄之意而不可伸得过直。“劲以曲蓄而有余”,就是指此。如单鞭、野 马分鬃式,后腿微曲向外,就能做到前弓后蹬,力从脚跟而发,像树生根于地全身稳固,而不是向后挺得过直。总的来说,四肢要圆润、灵活、稳实、切忌强直。再就各关节分述如下:(1)、要坐腕竖掌,但掌心要微凹而不可平,这是要着。(2)、手指不宜太直,手指与手指之间不宜并紧,要似开非开,练久劲自生。(3)、肩要松活下沉,不可用强劲或有耸抬之意。(4)、肘要下垂,如白鹤亮翅式,手臂虽向上提,而肘尖意须向下。(5)、要以肩顶肘,以肘领腕,又要以指领掌,以掌带臂而沉肘松肩,又要以腰腿之 意配合手、肘、肩,上下联贯,虽略有先后而动作协调节节贯串,不可过劲,过劲则僵硬。(6)、迈步时,脚跟须先着地,然后徐徐踏实,即所谓“迈步如猫行”。猫行的形象很 妙,脚步既轻灵又稳实,而其身躯又活泼。同时膝随之向前,但弓步不可过劲(指膝部不过 脚尖)。进退即能灵活。后脚要着劲,切不可偃侧。(7)、脚的起落,如云手式,跨步时须先提起脚跟,继之提起脚尖。跨步后,脚下落 时要以脚尖先着地,而后徐徐踏实。能这样做,左右虚实自然分清。(8)、要含胸。含胸与冒腰,陷胸不同。而是两臂骨节均须松开,肘部下垂,呼吸自 然。(9)、开裆。开裆不是指步宽,实系松胯,胯松则裆自开。(10)、裆要平,裆平则下盘稳固。同时在裆平的基础上意还要上提,提裆贯顶,必 须做得自然,则头自中正,呼吸舒畅,气度安适,从而能上下相随,式式均匀,自可领会周 身轻灵园

太极-习拳运劲心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