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无人机数字化巡逻新模式
编辑:枫叶飘零 识别码:10-256314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30 17:03:55 来源:网络

无人机数字化巡逻新模式

无人机是“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简称,目前已成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发展的热点。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有了突破性进展,无人机迎来了高速发展应用的历史时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拥有400多家从事无人机研发的企业,形成了配套齐全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体系,再研和在用的无人机型多达上百种,给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一、无人机技术面临的挑战

无人机技术的迅猛崛起是一把典型的双刃剑,一方面无人机可以被用来维护社会安全,服务社会发展,在治安防控、处置突发事件及灾害、搜索救援、排爆打击、空中侦查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无人机在给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是无人机冲击传统意义上的“制高点”。传统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工作模式更多的是地面的、平面的模式。但“黑飞”现象警示我们,要重视来自空中的威胁,特别是“低空开放”后,随着无人机等私人航空器增多,来自空中的威胁也越来越多,给各类安保工作增加了新课题。

2014年9月,在德国基督教民主党精选活动上,一架无人机坠毁在默克尔总理面前,该无人机由德国海盗党成员操控,以抗议政府监控。该攻击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引发了无人机武器化的担忧;2015年1月26日,一架无人机坠毁在白宫的草坪上,白宫虽有自己特定的飞行管控手段,但无人机体积小、速度快、不易察觉,“制高点”的管控存在很大的盲区和困难。

二是无人机隐含新型犯罪方式手段。无人机等私人航空器在给人民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成为犯罪组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新工具。若低空空域开放,从事私人飞行活动的人群鱼龙混杂,而相关执法监管职责不明确、防范处置工作薄弱,都会给部分铤而走险和别有用心之人可乘之机,安全隐患极大。

2015年4月,无人机“入侵”日本首相官邸,降落在屋顶,无人机携带小型摄像头及塑料容器,容器中装有反射性物质;2016年3月,犯罪分子利用无人机像英国贝德福监狱运输毒品、手机和武器;2016年1月,一架携带**进入美国边境的无人机被拦截,据美国禁药取缔机构表示,无人机已成为运输毒品的常见手段;2017年7月6日,我国某油库中心巡逻的士兵,在库区外围抓获3名操控无人机拍摄人员,经了解,拍摄储存卡中共有91张照片,3段视频,其中涉及重要军事管理区等重要部位。

三是监测预警控制难度大。目前监控空中手段主要依靠防空雷达,低空雷法监测的“超低空”通常是指数10-300米以下的空域,无人机飞行高度完全可超过该指数空域,即便在雷达监测范围内,无人机体积小、且普遍采用非金属材质,雷达反射面小,再加上地面杂波的影响,很难在雷达屏幕上准确分辨。尺寸小、起降条件宽松的民用无人机确为军方的头疼所在,例如2014年闯入韩国多地的小型无人机曾被军方低空雷达识别成鸟群。

军方针对远距离、高空、高速空中的威胁防空体系很难应对超低空、短时飞行的小型目标,无论是发现还是拦截都是一大难题,因此无人机闯入事件中,大都是由目击者发现的。监测预警的漏洞也造成了“黑飞”现象的出现。

2017年以来,深圳宝安、杭州萧山、昆明长水、成都双流、重庆江北、南京禄口等多个机场,相继发生无人机在净空保护区飞行影响机场正常运行的事件。

2017年9月28日,在“四川航展无人机应用发展交流”期间,中国民用航空监管局介绍:“2016年至2017年7月,四川监管局共收到无人机影响运行安全的事件报告37起,其中12起事件导致10个以上航班受到影响,影响最大的一起事件为2017年4月,双流机场65个航班返航备降、39个航班盘旋等待,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和及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以及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四是无人机极易被恐怖分子利用。实施以无人机为载体的暴恐事件成本低、攻击操控简单、购买渠道多成为无人机被利用的主要原因。恐怖主义在全球的兴起让民用无人机的潜在威胁大增,目前无人机技术已相对成熟,只需简单改动,就可挂载**、危险化学品,对人员密集场所、重要政治、商业目标实施恐怖袭击。1995年至2016年,全球有13起疑似无人机投放生化武器的恐怖袭击活动被破获。

2019年9月14日,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两处产油设施遭受恐怖袭击,给全球原油供应链带来了巨大的震荡。也门胡赛反政府武装宣布“对此事负责”,并宣称其使用10架无人机对上述设施进行了攻击。从恐怖袭击到地区争端,“本小利大”的特点使无人机、特别是小型无人机日益成为国际冲突舞台上的主角。

一系列“黑飞”、“扰航”、“运输投放危险物质”事件不断挑战法律底线,无人机破坏无线电管理、擅闯重点区域、曝光国家重要设施、场所,甚至被不法分子当做恐怖袭击的工具,“低慢小”航空飞行器管理面临的难度日益增加。

二、无人机技术在**工作中的探索

无人机并非猛如虎,对于**而言,不仅要管好,而且要用好。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既存在诸多挑战,同时也隐藏巨大机遇,如何利用无人机使其成为**工作中的重要抓手,成为**工作者思索和探索的课题。

经过积极探索研究,目前**已完成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对全市范围所有区域进行拍摄,并制作全景地区,对重点区域、重点人员在全景地图上进行标识,为精准管理代理极大的便利;并利用航拍地图多次完成重大节日、押解任务的安保部署工作;在配合与地面应急处突力量的搜索救援中也取得一定进展。无人机技术虽在搜索救援、排爆打击、空中侦查中有出色表现,但在空中巡逻中依然缺席。

(一)治安巡逻现状

传统的社会治安巡逻工作模式中,更多的是利用车巡和步巡采用地面平面巡逻模式,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近年来,由于治安巡逻工作的需要,在车巡、步巡虽24小时不间断,但在巡逻过程中,依旧有巡逻视野存在盲区、巡逻范围有限、**资源大量占用、重要节点时期,**站巡逻力量需提高巡逻频次方可达到巡逻要求的缺点。

以上问题严重掣肘地面巡逻效果,巡逻防控力量出现耗时、费力、效率欠佳、甚至人员伤亡的实际问题。

(二)探索无人机数字化巡逻模式

无人机具有智能化程度高、易于操控、造价相对低廉、有一定的负重能力,且目标小、速度快、隐蔽性强的特点,针对目前我区维稳形势及巡逻力量条件的限制,**尝试使用无人机巡逻项目,在已成立无人机侦查大队的基础上,利用无人机占领城市制高点,进行360°全方位、立体化、无死角高空巡逻,利用带自稳防抖功能的云台相机跟拍获取影像资料,并将所获得信息和图像传送回指挥中心,供指挥员进行科学决策和判断,对进一步提高**的响应、决策、评估效率,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工具。

探索研究开启无人机数字化巡逻新模式,对推动**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有着重要意义。2019年起,**无人机侦查大队对我市人员密集场所、重点单位等划分路线,以我市面积较大住宅小区为巡逻试点,开展无人机巡逻项目。按照巡逻需求设定无人机航空自动巡逻路线,远程掌握辖区情况,利用无人机视频结构化,对重点场所、重点人员进行人脸识别。通过搭载红外设备不间断拍摄收集夜间辖区数据,将地面动态、交通路况实时传回指挥中心,优化**站巡逻结构,跟踪可疑目标,实现精确打击、救援等工作,满足社会面防控力量急需的“路面与空中侦查相结合”的全方位监测体系难题。

“**无人机智能巡查平台”,在除自动规划巡航路线、图像实时传输、远程操控无人机等功能外,将辖区无人机报备工作纳入其中,实现对“低慢小”信息化管理。开创无人机替代警力维护辖区稳定新局面。

三、存在的问题

无人机在**工作中应用场景广泛,极大的便利了工作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无人机技术发展尚不成熟,软硬件设备不完善,在实际使用和管理中还存在一定问题。

一是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在**工作的创新应用上,但除正常业务工作外,基层民警还承担繁重的维稳工作压力,专业技术人才更是捉襟见肘。需要集中一警多专、一专多能的**人才,组建即精**业务又懂科技信息化的专业团队,为**科技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二是无人在使用方便快捷的同时,普遍存在续航时间短的缺点;且在使用无人机空中巡逻试飞过程中,现使用的2.4G及5G频段传输图像信号在复杂环境中极为不稳定,无法满足正常巡逻需求。为解决增程图像传输距离问题,现在无人机上增加架设功率放大器,传输距离虽从800米增至1700米,但在城市信号干扰较强位置,仍出现图像丢失的情况。

三是对无人机管控存在困难。无人机市场的无序发展没有得到有效抑制,监管无人机仍存在诸多难点。无人机源头监管缺失,从生产、销售到流通没有形成全面监管,购买者与无人机未能达成人机对应,违法查处取证困难;但具体执法细则仍未发布,导致基层民警在处置措施及依法依据方面不明确,对执法取证造成一定困难。

面对当前无人机工作的种种困难,我们受到技术水平和现行法律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在无人机领域仍有许多难题亟待攻克,**必将探索更全面、更合理的模式打破现阶段的瓶颈,积极开拓思维,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化困境为契机,使之成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优势和新增长点。

无人机数字化巡逻新模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