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农信社发展之我见[5篇范文]
编辑:空山新雨 识别码:10-960519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24 22:10:3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农信社发展之我见

农村信用社发展之我见

——浅谈农村信用社现状及发展

张 翼

荏苒五年,弹指一挥间。一路走来,已在农信社岗位上奋斗五年有余,从刚当初的毛头小子到如今的唏嘘青年,见证了四川农信社60年风雨历程的十二分之一。时间虽短,但我已深深爱上农信社这片广袤的土地,并在这片热土上深深扎根,希望为农信社的改革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下面我想将我所听到、看到、认识到的农信社进行粗略的阐述和讨论。

从老一辈农信人口中听到:

农信社是在上世纪50到60年代间,由政府提倡的以各乡为单位,以当地居民出资成立的农村金融机构。当时政府指定由中国农业银行对农村信用社进行管理,农村信用社作为农业银行下属机构存在。农村信用社的建立,是当时政府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金融的一种新尝试,它的建立是为了更好的让资金在农村运转,进而促进农村和农业发展。信用社的组织资金的方式在当时看属于合作制。20世纪80年代后,在政府的主导下,农信社走过了一个以市场为取向的制度变迁过程:一是与农业银行脱钩,提高业务自主性;二是扩大管理权限;三是增强经济生存能力。90年代左右,农信社成立县级联社为单位的一级法人治理,以市为单位成立了办事处,并由银监对口管理。这次改革后,农信社的自主权有了很大程度的回归,开始以独立的身份走向金融舞台。

从报刊、网络等媒体看到:

农信社是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中坚力量,在支持“三农”发展中不发挥着重要的能量。但目前农信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缺少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励产生效益,农信社的激励政策更侧重于短期福利和职务的提升。而缺少长期的、精神上的、激发团队精神的激励。这种短期目标的激励是不利于信用社长久发展的。它们将会在职工中形成你争我夺相互芥蒂的源头。

二、历史包袱重。在农信社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政策因素和客观原因造成的农村信用社资金损失、贷款不能收回、执行国家平衡物价等宏观政策创办保值储蓄而垫付的保值贴补利息等历史包袱使得目前许多地方的农村信用社亏损严重,处于严重的资不抵债的局面。

三、管理体制不顺。农信社管理体制虽然改革多年,但到现在县市以上管理机构设置仍然是参差不齐,从省到各县市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机构设置多样,不利于农村信用社统一管理,无法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的整体优势。

四、支农的政策性与经营商业化存在矛盾。按政府政策规定,农村信用社主要服务“三农”,服务对象是贷款额小且居住分散的农民,不以盈利为目的,这等于把本应由政府和政策性金融机构承担的社会职能交给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农村信用社,但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具体执行中,又将农村信用社视为商业性金融机构来处理,承受了与商业银行完全相同的税收等负担,未有足够的优惠政策。

五、外部大环境的影响。一是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加大了三农贷款的风险。农信社在加大对农村贷款投入的同时,由于农业自然灾害和农村市场风险的影响,造成部分贷款不能按期收回,形成逾期风险。二是恶意逃避债务,影响了农信社贷款投放信心。近十几年来,信用环境有所好转,贷户拖欠贷款的现象正在减少。但在少数地方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贷户恶意拖欠信用贷款、逃避信用社债务的问题,影响了农村信用社增加贷款投放的信心。三是商业歧视存在,抑制了农信社贷款投入扩张。一些行业部门对农村信用社用社采取歧视性政策,规定所属系统的资金只能存入商业银行。四是法律法规的落后。农信社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的迅速发展之中,但是金融立法却相对落后于其它金融机构。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一个立法对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制性质作出相关的、明确的法律规定,也没有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提供任何依据。如果农村信用社要走股份制道路该采用何种立法对其进行规范?如果农村信用社要继续合作化道路在今后的经营中又该用那种立法进行规范更加合理?法律制度的空白已经给农村信用社过去的经营带来了很多问题,而农村信用社的未来改革亦没有法律保障,这是农村信用社面对的最为直接的外部环境约束。

我在农信社改革发展中认识到:

农信社在当今激烈金融竞争中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做好巩固和继续扩大农村阵地、努力开拓城区市场,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已成为当前农村信用社的首要任务。农信社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但农信人应到清楚的认识到自身优势和劣势所在,才能更好的把握农信社前进的方向,下面是我对农信社的一些粗略分析:

一、人力资源丰富,人才资源匮乏。虽然农村信用社人员较多,但在从业人员中,全日制大学毕业占比却很少,各营业网点一线人员年龄结构相对偏大,对新鲜事物的适应能力明显滞后,真正精业务、懂技术、高素质、富有开拓精神的人才屈指可数。

二、网点资源丰富,网络资源不足。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金融的主力军,其网点布局往往以撒网式进行,一般每个乡镇都有1到2个网点,丰富的网点资源对网络客户起到较好的作用。但由于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服务手段落后、结算渠道不畅的弱点,而且地区发展差异性较大(如有些地区已经开发卡业务,网上银行、私人银行服务等,而有些地方仍旧停留在局域单机操作环境中)等因素,全国农信社的不统一导致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三、传统业务操作系统完善,新业务发展平台尚不成熟。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农信社在传统的综合业务系统网络上与商业银行差距逐渐缩小,但大规模业务开发缺乏统一的平台,各自为政的做法,往往增大了开发成本,统一的难度和地区的差异。

四、人缘优势突出,优质客户资源不足。长期以来农信社扎根农村与地方建立了深厚的人脉资源,培育起以广大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的客户群。但面对弱质产业的农业、弱势群体的农民,农信社现有客户群中,优质客户比重极低。

五、业务品种单一,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农信社目前开发银行金融产品水平较低,且品种结构单一,主要依靠吸收存款,通过存款资金放贷获取赢利,中间业务缺乏手段和创新,无法拓展更多的盈利渠道。

六、竞争压力较小,危机意识淡薄。由于当前农信社在农村中的“垄断”格局,使得农信人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从而形成一种自得的情绪,毫无危机意识,严重影响和制约农村信用社进一步的发展。

结合以上六点,我个人认为农信社在以后的发展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改变思想观念,创新经营理念。

二、加强硬件建设,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和服务手段。

三、构建良好的服务载体,积极拓展多元化市场业务体系,培养新的效益滋生点。

四、想方设法增加结算渠道,维护解决渠道不畅的问题。

五、逐步开展与有实力的中小商业银行就相关业务互利互补的合作,实现客户资源、信息技术的共享与利用。

六、加快农信社信息电子化建设,更好地迎接市场竞争。

第二篇:农信社信用卡业务发展之我见

农信社信用卡业务发展之我见

1985年3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诞生了国内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自此,信用卡开始在神州大地破茧成蝶,特别是从我国信用卡元年--202_年开始,国内各家国有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更是如火如荼,其“跑马圈地”式规模扩张及“个性化贴身”的创新服务更是日新月异。经过十多年的快速扩张后,城市信用卡市场日趋饱和,竞争日益白热化,越来越多的银行正在将触角伸向农村这块未经“深耕细作”的土地。农信社作为“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金融主力军和主流银行,亟需利用信用卡业务提升品牌形象,延伸和完善电子银行产品线。当前,农信社应如何在农村信用卡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分得一杯羹呢?本文将做些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一、应用前景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加大和逐步深入,特别是农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形式的多样化,对支付手段必然产生多元化个性化的更高需求,特别是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对信用卡的接受和需求程度日益提高,这为农村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契机。202_年3月,商务部推出的《关于推动信用

销售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积极推动信用销售,扩大内需、保证经济增长,为信用社发展信用卡业务提供了政策支持。信用卡作为一种集消费、支付、信贷等功能于一体的金融产品,对持卡人具有安全方便、尊贵实惠、缓解经济压力、累积信用记录、培养理财意识等功能。对农信社而言,信用卡除增加效益外,是树立良好形象、塑造品牌的无言“形象代言人”,更是拓展和维系高端优质客户不可或缺的产品之一。

目前,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城镇化的深入,特别是商行在县域的宣传以及农村居民对新事物接受能力的提高,将逐步扩大信用卡在农村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在打工返乡人员及年轻人的宣传下,了解并应用信用卡的人与日俱增。并且随着农信社不断加大ATM、POS机等自助设备的布设,农村用卡环境也逐步改善。因此,在农村这块广阔的天地,信用卡业务将大有可为。

二、面临问题

农信社信用卡业务发展虽然是大势所趋、潜力巨大,但是目前面临的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是自建还是托管的问题。信用卡系统托管相对自建简捷,但是托管方式面临着后期维护费用的巨大包袱以及个性化需求的及时响应等问题,且目前工农中建等均自建系统。

当然自建方式也面临着前期巨大的财力和人力投入,系统的功能和应用面临不确定性,行内业务和技术的支撑及消化能力等均面临不确定性。如何诀择,确实是个难题。

二是规模问题。信用卡业务发展初期需要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投入,要想实现赢利,需要一定的发卡规模,规模越大竞争力越强,而农信社受经营范围限制,只能在区域内发卡,因此,发卡量很难做大。目前业界公认标准是一家发卡机构发卡量要达到100万张以上才能实现盈利。所以,实行怎么样的营销策略和发卡策略?如何做大规模从而实现盈利?都将是农信社信用卡业务发展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当然,这里的“规模”不能简单理解为发卡数量。目前信用卡的收入主要是利息收入、商户手续费分成、管理费及年费等,前者依赖授信规模,后两者依赖发卡数量。

三是品牌问题。农信社的规模、网点布局决定了本身品牌度不高,这是由先天条件决定的。而信用卡作为一种相对科技含量高的银行产品,客户很容易产生不安全感,所以,很容易根据对银行品牌的信赖来选择信用卡产品。因而可能需要付出较大的品牌建设成本和营销宣传费用。

四是服务问题。信用卡作为服务客户最“个性化贴身”的银行产品之一,客户对服务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以及时效性的需求非常高。从信用卡服务的投诉最多可知信用卡业务的复

杂性和艰难性。而信用卡服务主要包括功能性服务和保障性服务。对农信社而言,功能性方面,由于规模问题开发很多元化、个性化的功能比较困难。保障性服务方面,主要指客服系统以及催收系统和专业化团队方面,目前农信社此项业务刚起步,面临巨大的财力、人力投入成本以及宣传培训、营销推广等费用。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以上的问题,农信社如何从自身业务特点和环境出发扬长避短地做好信用卡业务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分析如下:

一、产品定位

产品定位必须从客户需求出发,持卡人使用信用卡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信用卡消费优惠或活动奖励的吸引;二是资金周转需要;三是支付安全方便的认可;四是个人信用记录、累积积分及增值服务的需要。

大部分农村居民对信用卡的理解是一张可以临时取现的银行卡,因此用信用卡取现的比例会比较高。因此,需要因势利导创造条件打造具有农信社特色的信用卡。

虽然国家鼓励向“三农”加大信贷投入,但仍然难以完全满足“三农”的需要,而且商行还大量从农村“抽血”。农村贷款难,一是缺乏抵质押;二是交易成本较高,由于贷款数额小,手续一个也不能少,故而成本较高;三是信息不对称,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这些问题影响着我们的发卡策略,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解决,通过信用卡的一次授信、循环使用,可很好地避免传统贷款模式交易成本高的弊端。而对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农信社由于网点布局点多面广、人多情况熟等优势可以很好的解决。所以对农信社而言,信用卡更应回归“信用”的本质定位,这样操作和发展会更有“钱”图。

二、客户定位

农村用卡意识和用卡环境比较落后。用卡环境可以通过自助终端的大量布放而改变,但用卡意识提高却受限于文化程度、生活观念等因素,因此,目前农村对信用卡的接受仍有差距。目前商行在农村的发卡对象主要是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人员、个体工商户等。经过多年的运营,这些农村优质高端人群已经对原有信用卡品牌产生了依赖,因此,农信社可通过信用卡信贷功能吸引部分优质客户,再通过引导这些客户将功能需求转移到支付功能上,最终培养农信社自已的忠实的信用卡客户。

三、品牌定位

作为一个银行产品,信用卡具有很强的品牌价值。商行宣传时往往将信用卡作为其银行品牌进行宣传的推广,因此,个性鲜明的信用卡对农信社品牌形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农信社应结合自身特点塑造具有很强核心竞争力且能满足大部分功能诉求的信用卡品牌。

对处于信用卡市场最低端的农信社而言,开展信用卡业务只能迎难而上。面对商行的规模优势和激烈竞争,只有通过更个性化的功能、更独特的品牌,才能创造更有核心竞争力的信用卡品牌。

第三篇:.农信社信贷风险防化之我见(推荐)

.农信社信贷风险防化之我见

信贷业务作为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信社实现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近几年来,农信社改革向纵深稳步推进,资金实力不断增强,信贷支农进一步拓深,农信社逐渐成为支农主力军。但是,由于历史包袱沉重,信贷资产质量差,缺乏完善的内控机制,信贷队伍整体素质较低等诸多问题,还存在较高的信贷风险。应从各个环节完善内控机制,明确风险责任,以信用工程为载体,优化信用环境,打造信用品牌,构筑农信社信贷风险防范和化解平台。

一、剥离不良贷款,优化资产结构。

化解不良资产风险,应实行新老划断。首先要建立一个信贷业务娴熟、精通法律、工作能力强的专业管理、清收机构,县级联社设立不良资产管理部。目前,不少县级联社虽然设有不良资产管理部,但事实上是形同虚设,不良资产仍在各基层社帐内,仅仅是对基层信用社的不良贷款进行台帐统计,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职能作用。不良资产管理部应将辖内信用社不良资产从贷款总量中剥离开来,统一划归不资产管理部管理。剥离可采取总剥和拆剥相结合的方式。总剥,即以科目归属和逾期时长为标准剥离,拆剥,即以单笔贷款风险度与逾期时长等综合评价为标准进行剥离。县联社要积极协调法院、公安、土地、房管等部门,同时要注重与拍卖公司、律师事务所等相关机构的协作。这样,才能较好地解决店铺租赁、资产变卖等难题。对清收有功之臣,实行重奖。清收方式可买断清收,亦可投标清收,促其发挥清收潜能。不胜任的资产部人员,要及时撤换,充实信贷工作丰富、熟悉法律、吃苦耐劳、精明强干的员工和社外法律工作者,以保证管理、清收队伍整体的高素质和铁杆战斗力。其次,要明确不良贷款责任,创新清收措施。剥离不良资产的同时,要建立第一责任人制度。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合理界定风险责任,因客观原因或不可抗拒等因素导致的不良贷款,可免除责任人的风险责任,但责任人必须协助不良资产管理部清收。第一责任人确立后,若因第一责任人的人为主观原因导致贷款损失,由第一责任人承担偿还责任,从责任人工资中逐月扣还。同时,要健全清收考核制度,创新清收措施。一是责任清收,以其切身利益促进清收;二是重奖清收。发动全体员工进行清收,对清收人员予以重奖,挖掘全员清收不良贷款的潜能;三是跟踪清收。即帮助不良贷款客户分析经营情况,理清债权债务,运用多种渠道帮助他们收回外欠款,从第三方身上挖掘还款来源;四是“放水”清收。对一些信誉好,但因客观原因或不可抗拒因素导致亏损的客户,在考查周全的基础上,对其发放启动资金,放水养鱼,培植还款源;五是保全清收。对已无偿还能力,又无发展前景的客户,要对其所有财产进行保全,限期还款;六是依法清收。对信誉差、负面影响坏的赖帐户、钉子户,通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进行清收;七是舆论清收。对有偿还能力赖帐不还的客户,采取公开曝光方式,以公众舆论促使其还款。

二、打造信用工程,优化信用环境。

农村信用社要发展壮大,必须明确定位,立足“三农”,以充足的资金作支撑,以良性信贷资金营运为主线。但由于农村信用环境差,社会信用缺失,加之贷款责任追究力度加大,农信社“惧贷”现象普遍存在。从而形成农民贷款难与信用社收贷难的“两难”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和农信社的发展。从几年实践证明,以信用工程为载体,优化信用环境,是农信社信贷资金良性运作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是规范操作,营造全民恪守信用氛围。要加大创建“信用工程”的社会宣传力度,积极推行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微小客户贷款等适合农信社实情的信贷业务品种。以创建信用村、镇和农户为基础,倡导诚信,增强农村信用意识,为打造农村良好的信用环境提供前提。根据农户家庭成员身份信息、家庭财产信息、经济状况信息、个人信用信息和道德品行信息等内容,统一评定标准。真实、客观地对村、镇、农户评授信用匾牌、证,作为其“经济身份证”。并对信用匾牌、证每年一审,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当年的信用状况,调升或吊销信用等级。推行信用村、镇、农户信用状况公告制度。优级信用户可享受优惠的利率政策,以此引导和激励农户不断增强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构架农村信用保障体系,防范农信社信贷风险。同时,切实做到承诺兑现,为贷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二是健全信贷责任考核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一套权责利相统一、约束与激励机制相结合,适应“信用工程”建设与发展的信贷责任管理制度。其次,要明确责任,重奖重惩。对贷款第一责任人实行“包发放、包管理、包收回、包赔偿,与效益工资挂钩”的“四包一挂”责任制,锁定不良贷款余额,杜绝不良贷款的新增,防止因道德风险而产生的信贷风险。从信贷人员工资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信贷业务专项考核。视其贷款收回率、收息率、贷款累放率等指标完成情况,予以奖惩;再次,建立台帐,对客户进行动、静态监控。动态监控以信贷人员走动式的跟踪监控,综合评价分析为基础,静态监控以农户资信评定档案为基础。实行风险比例管理责任制,对包片信贷人员按量计绩,按质计酬。鼓励其多放款,放好款。

三、完善内控机制,落实风险责任。

信贷风险的形成,固然受企业、农户经营效益亏损,社会信用环境差等外因影响,根本原因还在于农信社控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等内在因素。完善内控制度防范风险,关键要创新信贷管理制度查找贷款流程中的每一个风险点,合理制定制约措施,规范、约束、控制易产生风险的操作行为,明确责任。一旦产生风险,由谁承担,承担多少。否则,追责的板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效仿心理或行为将对信贷业务发展产生重大的不良影响。一是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构建信贷风险防范的“防火墙”。确定相关岗位的职责,把各个环节的责任予明确界定,建立全员参与、相互监督的内控制度。并积极推行风险预警机制,以便及时、准确地进行风险防范和化解,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与其他金融机构共建信贷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高信贷投放的科学性。四是建立内部质保体系,实行经常性的稽核审查制度,及时发现、评价、纠正、改进信贷管理流程,使信贷管理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四、强化员教育,提高防化风险能力。

人是生产力第一要素,是一个企业的主体。近年来,农信社不断完善内控制度,调整信贷结构,新增贷款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信贷资产质量差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转,原因在于,农信社信贷人员综合素质较差,操作风险与道德风险是导致信贷风险的关键。

一是要加业务培训,防范操作风险。以不断提高信贷从业人员素质为主题,建立常年的培训制度。培育信贷人员的市场意识、营销意识、法律意识、分析能力和操作能力。根据成绩与工作实绩,确定信贷从业人员的级别,实行等级信贷员薪酬制度,以此提高信贷人员业务操作技能,防范操作风险。

二是要加强思想教育,防范道风险。要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优越性,增强理想信念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由虚变实,引导信贷人员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理想与信合事业发展联系起来。使其充分认识到,在为信合事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使个人利益得到不断增长。将企业文化建设渗透到农信社日常工作中去,使信贷人员树立“敬业、忠信、严谨、创新”观念,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提高职业道德水准,防止道德风险的产生。

第四篇:农信社的发展

农村信用社如何快速发展

农村信用社在经历了60余载的发展历程后,已经成为服务“三农”、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农村信用社服务县域经济,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作用愈加凸显。然而,随着当前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农信社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地位面临多方挤压,生存发展的舞台和市场逐步被蚕食,那么,农信社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竞争力呢?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中央一号文件历来重视三农发展,农信社要加强对“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和理解,充分认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行“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划时代意义,科学安排、大力筹集、合理运营支农资金,全力支持好现代农业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好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农村阳光信贷、富民惠农金融创新等“三大工程”,重点支持好“三农”发展、特色农业、小微企业和县域经济,强力支持好农业科技创新、龙头科技项目和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着力打造一批品牌亮点,把支农工作引向深层次。

提升形象,打造品牌。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资源,农村信用社应在继续深化优质文明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形象和品牌建设,继续稳步推进网点改造,在环境上给顾客以舒适感、安全感和信任感。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区别推进网点建设,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业务量较大的社区和乡镇设立精品网点;在经济欠发达、业务量较少的边远乡镇设立便利型网点,以方便客户业务办理为目标,合理控制经营成本,着力延伸服务空间。同时,科学合理布放ATM机和POS机,大力开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积极拓展和营销电子银行、网上银行,减少因营业网点窗口不足造成拥挤影响正常存、贷款及结算从而导致客户流失的问题。此外,结合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全面实施农村信用社品牌战略,有针对性地增加在各类媒体宣传和广告投放,形成宣传页、户外、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的多维立体宣传体系,有效打造农村信用社的品牌。

加快创新,与时俱进。一是进行观念创新。牢固树立创新发展意识,运用现代金融的思维方式,对农村信用社的核心价值观及管理理念、发展理念、效益理念、风险理念、市场理念、竞争理念、服务理念、科技理念、人才理念及其政策、措施等进行全面的检验、衡量,不断地增强服务“三农”的能力,探寻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二是进行业务创新。以立足农村社区、服务农村经济为出发点,根据农村经济多元化的实际情况,开拓新的贷款业务品种,使贷款品种多样化,以适应广大农民、各类企业等各类客户的不同“口味”。三是延伸服务触角。要充分发挥农信社点多面广的优势,在代理粮补、新农保等代理业务的基础上,走出去,调查农村市场,了解农民需要,进一步加大代理力度,尝试代收水电费、电话费、代缴保险、税款等,尽可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四是创新金融科技,加大对自身的技术更新,构筑高新科技平台,推动信用社的银行卡、结算、清算和网络系统建设快速发展。

以人为本,激发活力。当前,农信社要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逐步建立起能使每一个员工都有施展才能机会的机制,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培养创新人才。在人力资源开发上,不仅要重视大、中专生的引进和在人才市场上进行招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内部职工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创造一个有利

于员工的知识、技术、能力培养和提高的环境,要积极为员工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时常开展员工为农信社发展献计献策活动,定期开展劳动竞赛、岗位练兵等活动,使员工特别是核心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员工潜力释放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中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努力培养知识型员工,打造一支能适应农村信用社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不断提高农村信用社经济效益。(

第五篇:加强基层农信社干部队伍建设之我见 1

加强基层农信社干部队伍建设之我见

基层农信社干部工作在农信社各项工作的第一线,是农信社各项工作的具体操作者和执行者,是农信社干部队伍的基石,是农信社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和根本。加强基层农信社干部队伍建设是农信社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促进农信社事业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完成农信社任务的根本保证。只有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才能确保信贷质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明确基层队伍建设主要目标,不断提高队伍建设整体水平

(一)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班子建设是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班子建设得好坏,直接影响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加强基层领导班子的理论学习,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充分发挥基层农信社班子的领导作用,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协调配合,形成职责明确、齐抓共管、全面覆盖的良好局面。要培养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基层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到农信社工作的第一线,搞好指导监督,狠抓工作落实。要发挥基层信用社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和表率作用,团结和带领全体员工,同心同德,努力奋战,圆满完成各项农信社工作任务。

(二)不断加强队伍的思想和作风建设。“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金融纽带。近年来,各地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方针政策,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不断改进信贷服务,增加支农投入,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服务“三农”是农信社部门的工作宗旨,也是农信社干部基层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要实现这个宗旨,必须要从提高基层农信社干部的整体素质入手,始终认真抓好教育、学习和培训,从规范日常的一言一行入手,通过广泛深入的教育、廉政教育、法制纪律教育,引导农信社干部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修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增强合法经营、规范信贷的意识,不断推进依法治社,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水平。

(三)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依法治社能力。要以强化基层农信社干部的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和落实意识为抓手,把学习相关农信社法律、法规知识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坚持经常抓、抓经常,通过“员工培训”、“能级考试”等手段,不断提高合规经营工作水平,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坚持依法治社、严格信贷。要进一步规范信贷责任制岗责体系和工作规程,明确基层信贷岗位职责,加大对重大信贷过错、管理失职和不作为行为的追究力度。

(四)不断强化基层干部依法合规文明服务的意识。具体要遵循“一个中心、四个层次”的服务格局,即以为客户服务为中心,一线为客户服务,在各服务窗口、部门为客户提供品种多、效率高、质量好的优质服务;二线为一线服务,各管理、科技和后勤部门要根据一线的需要,想方设法搞好服务,提供保障;领导为群众服务,领导干部要体察民情,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上级为下级服务,上级联社要统筹规划和指导县级联社的优质文明服务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检查、有奖励,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对下级的工作积极给予支持和协调。进一步推进社务公开,及时向社会公开与客户信贷密切相关的治社决策事项、农信社政策规定、审批程序和办事标准,推进阳光作业,增强农信社信贷的透明度,提高社会满意度。要充分利用农信社内外网站、信贷管理办法公告和信贷服务厅咨询窗口,落实好信息服务、咨询服务、信贷服务、环境服务、援助服务等各项信贷服务,把形象性服务与实效性服务、大众化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结合起来,实现信贷服务的科学化和精细化。要进一步改进作风、优化服务,提高信贷效率,切实把依法文明服务落到实处。

(五)努力塑造农信社部门的良好形象。加强队伍廉政建设,做到廉洁自律、秉公信贷,是干部队伍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塑造部门良好形象的有力手段。要坚持以人为本抓教育,重点抓好党纪法规教育、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先进典型示范教育和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增强干部的法纪观念、廉政意识、信贷风险意识,筑牢防线。要严格贯彻执行中央、省、市以及联社员工队伍制定的廉政方面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监督制度,着力构建约束、监督的制度体系。坚决查处吃拿卡要报、以贷谋私、以权谋私等违纪行为,提高广大干部的遵纪守法、拒腐防变能力。要加强信贷监察、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促进干部公正信贷、规范信贷、廉洁从政。通过教育、制度、监督体系的建立,切实提高基层农信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水平。

二、以人为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促进队伍建设不断健康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开展正确的权力观教育。教育干部充分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时刻牢记“12346”农信社工作思路和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对党和国家农信社事业负责,对客户负责,对手中的权力负责。防止以权谋私,滥用职权。二是加强随机教育。在日常教育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农信社工作新形势和人员的思想变化,开展随机教育,深入细致地做好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干部思想稳定,心态良好。三是搞好针对性教育。采取个别谈心、重点走访的方式,解决问题,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四是把教育向八小时外延伸。建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触角不断向外延伸。及时了解干部的消费、生活、娱乐、社交等方面的动向,发现其中消极的因素,及时教育纠正。依托组织、家庭、社会的力量,从各方面监督干部,保证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

(二)依托社会载体,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开展农信社信贷工作的有力保证。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方面内容,根本任务是提高人的素质。要全面加强农信社干部队伍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培育队伍主体精神,为有效开展农信社信贷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根本要求,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主要目标,推动农信社系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要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与落实农信社工作主题,推进依法治社、深化农信社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发挥精神文明创建在推动农信社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以实现基层农信社分局农信社信贷规范化、工作标准化、管理科学化为目标,以扎实的工作和严格的管理为基础,全面提升和促进基层文明创建工作的协调发展。要继续大力开展争创先进集体和争当先进个人活动。积极参加地方政府组织的行风评议,促进农信社信贷的规范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不断提高文明单位创建的质量和档次。

(三)构建农信社文化,推进农信社文化建设。农信社文化是在长期的农信社实践活动中积累的各种物质形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职业道德等的总和。要把农信社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结合起来,以农信社文化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和载体,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与农信社管理相结合,渗透到农信社管理的各个环节。要大力弘扬聚财为国、信贷为民的核心价值理念,倡导以爱岗敬业、公正信贷、诚信服务、廉洁奉公为基本内容的农信社干部职业道德规范,使全体干部明确价值取向,提高精神境界,增强综合素质,把个人的价值实现与农信社事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要教育干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要大力弘扬团队精神,促进农信社干部强化大局意识,加强协调配合,相互帮助,和衷共济,增进团结。要从实际出发不断丰富、完善各项,使之成为农信社干部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促进农信社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三.建立健全队伍建设的工作机制,增强基层干部的工作活力

(一)强化信贷责任意识,修订完善岗责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岗责体系,实行以职定岗、以岗定责,制订落实农信社信贷责任制追究、操作办法及考核评议办法,完善农信社信贷检查和责任过错追究流程,将各项措施落实到具体岗位和具体人员,使制度、机构、岗位、人员有机结合,使之既能体现对各农信社信贷流程和节点的严密制约,又能切实体现规范信贷和防范信贷风险的要求,从制度上更好地保护广大干部。要注重个人表现,把政治表现、工作完成情况等与经济利益挂钩,促使干部既干好本职业务工作,又遵守职业道德纪律,从而把广大干部的精力吸引到工作上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表现上来,努力提高自身政治业务素质。要加强对农信社信贷岗责体系落实情况的考核,充分利用信贷检查、审计监督、日常考核等现有形式,检查农信社信贷岗责体系的分解落实情况,提升以法治社工作水平。

(二)实行绩效管理,倡导激励和竞争机制。要全面做好对干部的绩效管理,做到工作量的指标细化,质的指标有标准,对计算机难以监控的信贷事项辅之以必要的人工考核,加强日常信贷监控,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严格考核标准,落实奖惩兑现,加快“三包一挂”的推广步伐,真正把绩效考核和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有机结合起来。在实际工作中,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好人好事应给予肯定、奖励和表扬,激发干部学先进、赶先进的自觉性。基层农信社部门应全面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奖优罚劣,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增强干部的紧迫感。

(三)严格责任追究,完善监督机制。要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加强综合监督网络建设,做到时时处处有监督。针对新形势下基层农信社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健全考核制度、廉政责任、岗位交流、廉政谈话、诫勉谈话、群众举报等制度,对违反制度的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要充分挥机关纪检监察的职能作用,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抓好落实,明确责任,使干部自觉接受约束,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对存在苗头性问题应及时进行教育纠正,对群众反映强烈和已经发生的问题坚决按纪律处理。对重大农信社违法事项责任追究实行跟踪监督,既要严格追究责任,又要实事求是、把握尺度,防止挫伤干部加强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制定群众监督的具体程序和办法。同时强化客户监督,广泛征求客户的意见和建议。

四、建立完善规范化管理体系,夯实队伍正规化建设基础

(一)突出重点,加强对重点人员、重点岗位的管理。一是抓好基层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要着眼于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制定关于理论学习、集体决策、民主生活会等制度,提高班子的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班子抓大事、议大事能力,形成团结进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加强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加强重点人员管理。要加强对客户经理、信贷主管人员、一线农信社人员等重点人员的管理,他们直接负责信贷审批、农信社检查、客户认定等工作,手中具有一定权力,要严格管理,加强监控。三是加强重点岗位管理。要针对权力集中的岗位、要害岗位和特殊岗位,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重点管理,对各岗位工作情况应定期不定期开展检查和督察,深入推行农信社信贷责任制和农信社信贷过错责任追究制,确保不发生任何问题。

(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要实现制度管人,做到规范言行,步调统一,形成强大合力。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指标到人,奖惩分明,增强了干部的责任意识。要着眼于建立规范的管理秩序,制定办公秩序、环境卫生、办公设备管理,等方面制度,明确办公场所的工作秩序、环境卫生要求,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要加强车辆、微机、通讯工具等办公设施管理,明确纪律,使队伍日常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开展。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聘请社会特邀监察员,建立了社检共建预防职务犯罪协作体,同检察院联合构筑反腐防线,主动广泛征求意见,不断改进工作。要制定有关廉洁自律、监督检查、纪律约束等制度,强化队伍公仆意识,对违反廉政纪律的人员予以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

(三)规范信贷环境,不断提高信贷水平。要规范队伍信贷行为,严格按照各项法律法规放贷。创建信贷文化:简化贷款手续,规范贷款流程;实行阳光信贷,公开限时办理;创建信用工程,营造信用环境;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质量;对信贷员实行资格管理、等级管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信贷工作健康发展。要实行信贷规范化:信贷项目公开化、信贷过程具体化、信贷行为规范化、信贷结果公示化,加强对信贷程序的监督制约,完善对制约机制方面的薄弱环节的关键部位有针对性强化管理,保证信贷程序科学到位。要明确信贷工作纪律,严格约束队伍的信贷行为,确保做到从严治社、依法治社、文明放贷,以规范的信贷行为,为加强队伍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联社姜连义)

农信社发展之我见[5篇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