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生物课改心得体会
编辑:诗酒琴音 识别码:10-1055489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30 11:14:48 来源:网络

第一篇:生物课改心得体会

生物课改心得

第一次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我觉得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恰似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首先,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过程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让每位充满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选择自由,从而得到充分的发展。即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课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

第一,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当然, 教师在对话中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教师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回答。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第二,课改需要加强教材、理念与家长的对话。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课改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是这次课改实验区普遍的做法,也是课改的应有之意。我校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

第三,课改需要加强各市、县、校之间的对话。“路漫漫其修远兮”,课改途中困惑多,疑难多,教具少,信息少。面对共同的处境,各校纷纷群策群力,进行一场场多形式的课改对话,例如:开学初的新课研讨及现场的听课、评课和送教下乡等活动,这些使得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群众的智慧是无止境的。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正因为这样对话,我们的课改出现了“百花齐放”教学新局面。有了这样的对话,一线老师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单。

最后,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科研兴校”已逐渐成为广大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共识。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我们的课改也迫切呼唤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探寻教育规律及有效途径。

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参与课改实验的一线教师应该给自己一个重新的定位,树立科研意识。启动课改以来我们力求通过加强课程改革的研究,达到以科研促进实验的目的,依据本校特色,将课改工作与“探究--发展”课题相挂钩,以科研为先导,开展群众性课题研究。

因而,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广大教师应增强科研意识,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之中,做到人人都有研究专题,进而创造出一种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形成一种教科研网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抓科研,课改必将出现欣欣向荣的新层面。

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以动制静”的方法,有以下三点做法:

1、课堂教学的形式要灵活多变:可以倡导由学生主持、主讲的主体式形式。例如,每个单元的许多阅读课,在前面精读例文的学习后,结合单元教学目标让学生主讲,组织讨论解决;可以倡导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的活动式教学形式。

2、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载体。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引导中要精心设计好问题,要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设计事实性、经验性、创造性和评价性问题,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自行解决问题。教师要倡导无错原则,即疑问无禁区、疑问无错误,告示学生珍惜并行使问题咨询权。

3、生物课堂教学要力求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埋下伏笔。其最高境界应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仍然让学生保持继续学习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深入研讨并联系实际进行教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又活跃了思维,更提高了“环境”意识。

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同样,我们老师更要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找到更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总而言之,彷如一把钥匙打开一把坚锁。课改恰如一阵春风,正应了那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我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 成功教育的彼岸。

课改不是简单地理解为变教材。课改不仅是换换教材,而是通过教材内容改变,实现包括课程功能、课程结构、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及课程评价体系等的根本转变,真正实现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由过去由老师传授为主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为主。过去我们单纯强调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现在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以前关注更多的是学习结果,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这次课改立足于三维目标的统一,不仅关注知识和技能,而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新课改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是填鸭式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只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提高成绩,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没有兴趣,尤其感到高中生物课枯燥乏味,师生之间也缺乏合作与交流。教学过程实际上则是师生共同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传统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要改变学生过去单一的、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的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当服从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使学生学习变得富有个性,并最终达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目标。

第二篇:浅谈生物课改

浅谈生物课改

我叫王谦卑,从教15年,接触课改2年,教生物15年,在全镇统考中,成绩还算比较好。以前,我们总是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这确实激励了很多人。对于初中生来说,崛起的很少。只有当他尝到成功的喜悦时,他才会更加投入。我对同学们的要求比较高,第一次考试50,下一次60,再下一次70,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不断取得更大的成功。所以,成功是成功之母。

我以前教4个班的生物,现在教2个班的生物还有九年级班主任,一班数学。说实话,除了上课,我不可能再在课后花时间去补课。为了提高效率,我是这样做的:

一、激发学习兴趣

上课之前,我要求同学们喊口号:“生物大舞台,大家一起来。”这样一上课,学生就会觉得是生物课了,要收心了,状态要调整了。

当学生确实比较疲倦或者无趣的时候,讲动物教给我们的故事。比如说:我们经常在石头缝里,或什么狭小的地方看到蛇皮。这是什么现象?蜕皮现象。为什么要蜕皮?因为蛇的表皮是一层角质层,角质层是不会随蛇的生长而长大,但蛇的真皮是不断在增长的,这层角质层就限制了真皮的生长,所以蛇不得不想方设法把旧皮脱掉。蜕皮很痛,但要成长必须承受这种疼痛。所以,我们要成长也需要承受这种疼痛。

二、创建和谐课堂

在学校3+4课堂模式下,坚持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我的课堂,我做主。”我想要什么样的课堂,在上课之前提出要求,在上课的时候,用评价机制不断规范。一个行为重复很多次,可以形成一种习惯。当一切成为习惯的时候,老师就可以遥控了。

我喜欢笑,这也许是比较有亲和力的表现。与此同时,我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成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把学生当成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天堂和地狱就在你的一念之间。

我的课堂肯定有“讨论交流”的环节,学生有真讨论,有假讨论。我总是说: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弄清楚这些题目的。被人信任,学生自然比较认真。事实上,总有学生做不到。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只能包容。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一节课下来,总是有所收获的。日积月累,自然水到渠成。

三、提高生物素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我的课前准备就是精心编写一张导学案。那上面至少有我认为必须弄清楚的知识点。以此为纲,指导学习。

展示时,小老师不仅要讲出答案,还必须阐述理由。“之所以„„是因为”是展示的一般格式。长此以往,学生的展示能力不断增强,学习成绩稳步上升。所以在去年的全镇统考中获得了第2名的好成绩。

四、要学好生物,就必须走进生活,置身于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去了解,去体验,去感受。要牢记两点:

五、首先,学会观察,善于发现。要明确观察的对象、目的、方法和步骤,全面、细致耐心地进行观察,有时还必须如实纪录。需要观察的有动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各种实验现象等等。观察时还要多提问、多思考、用心去领悟,才能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深入认识。通过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进而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形成珍爱生命、珍爱生活的观念,情感得到升华

六、其次,学会整理。即对多方获取的生物知识进行浓缩、加工,使其成为自己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此过程包括分析、比较、总结、归类等环节。许多学生对生物的认识较为肤浅和片面,因为他们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没有去深入了解分析,掌握其本质、必然性、内在规律、因果关系等,造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一些不易区分的知识,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DNA复制与转录和翻译、血液的体循环与肺循环等,必须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及联系,否则易发生混淆。更为重要的是,直至目前的课程编排和教学模式,都决定了学生只能被动地去学习人为划分好的各部分知识,虽然生物知识有其独立性,学习过程要循序渐进,但学生如不能对学到的零散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归类,就难以形成扎实、完整、严密的知识体系。因此,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努力从多角度去发掘相关知识的联系,并以此为线索,对学到的新旧知识和经验进行整合与更新,构建横向和纵向的知识网络,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生物科学观。此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二、生物学知识要用于生活 知识要得到应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体现其意义。生物知识更是如此。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生物知识,大到国民经济,小到个人健康,都与生物知识密不可分。

三、作为中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好生物,学好生物学知识是个人成长和国家建设的需要。生物与生活联系密切,要学好生物知识,就要从生活中学,应用于生活。二者相辅相成,知识要运用于实践,实践要有知识基础。

王谦卑

202_.01.11

第三篇:生物课改.doc

生物课改初探

摘要:作为高中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学科。在积极推进新课改的当下,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在课时安排上,应注意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用宽容、激励开展分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开展好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才能使课堂取得良好效果,同时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字:新课改

生物

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中,对生物学科教学有新的目标和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要求,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巴班斯基教育思想曾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来看能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我们知道在积极推进新课改的当下,初中生物的教学模式发生改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问题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迫在眉睫,而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几年的教学探究,下面就新课标下的初中生物教学谈谈自己浅薄的几点认识。

一、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传统的“应试教育”是“重结论轻过程”,即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而忽略知识的形成,忽略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机械记忆“标准答案”;而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过程和方法上,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分析、概括”的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从而达到提高生物学素养的目的。在新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应转变课堂教学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转化师生关系,让老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这是转换教学模式的基础。

在传统生物教学中,老师只是传授口头的理论知识,为了教学而教学,这与具有实践性特点的生物教学是相违背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处于认知年龄段的学生,我们不能让他们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而是要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在课堂内外探求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把过去的教育模式转变过来,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与能力去相应地调整教学理念与方法,把过去单纯教学的课堂作为一个培养能力的实践场所,建立一个高效自主创新的新型生物课堂。

我在这几年工作实践中提出了“让学生爱生物,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为主题的课题研究,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最终目的,把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自主能力,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作为核 心目标。在课堂中转化师生关系,让老师与学生处在同一个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及时沟通。在课下,我会让学生写一些小纸条,把自己的一些反思和想法写上去,然后交给我,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方便,更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二、多种教学手段巧妙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适当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照片、动画和视频材料,把课本上过于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很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视觉、听觉并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讲授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时,用flash动画等演示就非常适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我可以将细胞分裂的过程做成flash,用十几秒的时间就可以形象地把细胞分裂过程表现出来,之后只需要我简单讲解,学生们就可以理解得很彻底。利用多媒体,我可以把复杂的理论变得直观,因为学生们喜欢看形象的演示,而不是老师冗长而抽象的讲解,所以我提倡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广泛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课堂的容量大,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

当然,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的使用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能对网上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搜索、筛选和组合;为每堂课准备精美的课件,意味着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心血,需要更高的工作效率等等。

三、培养学生实践中的观察能力

为了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促进课堂的高效性,在生物的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这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基础。

如果学生不明确观察的目的,就会只看热闹。教师如果事先提出观察目的和重点,学生就会在观察中努力寻求鱼鳍的作用。这样,观察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讲单、双子叶植物在形态上的差异时,可以让学生到野外采集一些单,双子叶植物,然后让学生从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方面来进行对比观察,也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2、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定观察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观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会直接影响观察效果,无论是课外观察还是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复习或预习有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实验观察应事先安排好实验程序,明确观察的重点和难点,准备好实验材料和用品,必要时演示一次,以便摸索成败的经验。野外观察也应考虑好观察的程序和步骤,观察的要点,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对学生的具体要求等。这些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重要条件。例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中,因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较精密的仪器。若让学生自己摸索,难免会出现许多问题,甚至会因操作不当而损坏仪器。所以教师应事先让学生观看一次显微镜操作的录像或亲自演示一遍,然后让学生动手实践,从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在实际的观察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在观察活动中,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心理品质各不相同,因而观察的效果也不一样。有的学生只凭兴趣,抓不住重点;有的学生走马观花,观察不能深入;有的草率急躁,观察欠持久;还有的眼光狭窄观察不全面。因此,教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是完全必要的。

对于观察缺乏系统性的学生,应该引导他们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外表向本质、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静态到动态的观察;对于观察时依赖性较大的学生,应加强观察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的训练。

4、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做好记录,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不断提高观察能力。例如:在用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对于所观察的数据要作及时而又准确的记录,这样才能很好的完成实验。通过实验所得到的是测量值它与真实值之间还存在误差,所以对如何减小误差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是完全有必要的。

四、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初中生,他们的知识储备水平有限,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渐进。针对不同的年龄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初一的学生,我们应该以培养他们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为主要教学目标,在课上用简单的图例和动画告诉他们学习生物的重要性。而到了初二初三,我们就要以拓展学生知识为主要目标,可以在讲解完课本内容之后,额外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学生之间的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教学中如何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呢?分层教学是解决学生个体差异的较好策略。但明显分层又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如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自卑及消极情绪等,因此,只能进行隐性分层。对待学生的缺点要用“低倍镜”,但并不是漠视、放纵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而是以一种宽容的情感,去感化那些有错误的学生,让他们意识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如上课不认真听讲,睡觉,讲小话等,可结合所讲内容插入课外知识,或用幽默的语言吸引他们,等等,绝对不能用过激的语言伤害他们,打击他们学习生物的积极性。生物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用自己的热情和诚恳的态度唤起学生的兴趣,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参与。对待学生的优点用“高倍镜”,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问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使不同的学生能“吃得饱”、“吃得好”、“吃得了”,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并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五、在课堂安排上,应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打破课堂内外的约束,灵活安排。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只是组织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地点不单单是教室,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地点。有条件可以把教学地点设立在教室以外,可以使学生感到非常快乐,增加学习兴趣。

总之,新课标需要每个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特点,去探索,去体验,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使生物教学真正做到:教是具有创造性的、启发式的教;学是积极的、主动式的学;过程是心灵相通、情景交融、师生互长、平等和谐的交流式的过程;发展是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整体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被教材和教师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才能在提升学生知识总量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出高素质人材。

第四篇:高三生物课改心得体会

龙源期刊网.cn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作者:文/郑光芬

来源:《新课程·中学》202_年第05期

摘 要:新课改是当前教育前景下提出的实施策略,毕竟“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所以,新课程改革就成为改善课堂教学的必要选择。高中生物的课时相对较少,但是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却很多,所以,让学生学好生物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只有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才可以让高中生物课堂活色生香。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浪潮进入校园,教师对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它要求教师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不落伍,认真执行新课改的任务,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将学生都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新课改,顾名思义,就是改革课程,改善课堂教学,让传统的教学课堂焕然一新。新课改理念应超前于现实,并在现实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创新,以帮助学生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质的飞跃。高中生物作为一门处于文科和理科交界处的特殊学科,更需要关注其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最佳之举就是紧跟新课改的步伐,将其落实到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实施具体策略,帮助学生学好生物,学会学习,做新时代的新学生。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实行新课改的必要性

当今的高中生物课堂,依然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中心,学生纯粹地只是听课,处于接受地位,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无法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在这样的前景下,新课程改革就进入了人们的眼界,成为课堂教学的上上之举。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实行新课改,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入探究中,提高科学素养,帮助学生发展自身,成为更合格的新型人才。实施新课改,彻底改变高中生物教学课堂的风貌是当今教育状况下的必要措施。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实行新课改的具体策略

生物课程作为高中教育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要想发挥其最大效益,实施新课改毋庸置疑,可是,如何才能将这个新课改策略落实到实处呢?具体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学习,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兴趣,只有学生有学习的欲望,课堂学习才会事半功倍。那么,如何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也是新课改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要想学生感兴趣,就需要设置悬念,巧用问题,将他们引入到这节课的课堂中。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中的《伴性遗传》,这是一节比较难学的课,要想在一开始就让学生愿意主动去学习,可以篇二:高中生物学科课改心得体会

高中生物学科课改心得体会

发布者:薛秀华发布日期:202_-07-25 今年七月份,我参加了海西教育网的初级职务教师岗位网络培训。通过紧张有序的学习,交流、研讨、评论等,解除了我对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从中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和一线老师的教学实录后,不但丰富了我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让我对课改后的高中生物教学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和理解。学习的每一天对于我来说都有触动和收获,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意义非同一般。

通过这一个阶段的高中生物网络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课改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我们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我们的课改不是细枝末节的小变化,而是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二、经过专家的解析,让我清晰地认识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具体内涵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生物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生物新课程

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的大部分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三、上好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就在每个学生的身边,如热点新闻、医疗健康、个人生活、当地资源、环境保护等,都含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在教学中适当加入这些内容,会开阔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认识到许多社会问题的多方面性。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课

改要求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改进,力求将中国的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更新的台阶!

四、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生物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

整体把握高中生物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生物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生物新课程。整体把握高中生物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生物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生物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思想方法等等。这条主线也许只贯穿于我们的初高中阶段,也许会贯穿于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高中生物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生物的主线,对于一个高中生物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生物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通过此次的培训,我的脑海里充斥着新的教学理念及以人为本的教学态度。关注全体学生,放下架子把学生当作朋友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学资源共享成为本次培训的一大收获。通过培训对新课程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与体会。但对具体实施仍有一定的困惑,还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和反思,希望今后能有机会继续参加类似的活动。

第五篇:生物课改实践初探

[202_年全省教研工作联席会暨教育学会学术年会论文]

生物课改实践初探

生物课改实践初探

摘 要 生物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如何提高则是落实到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一直在不断改进中摸索向前。课改不应该仅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首先从思想上就要开始转变,教师转变了学生也要转变,师生的教学行为要符合课改精神。然而在实践初期,不可能面面俱到,对典型的实例要作重点处理,以“闻一以知十”作为目标逐渐靠近。考试作为单一评价手段在课改理念中被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更科学的综合评价方式,而如何把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深入到教学过程中则是更为难以实施的一大课题。初步实践证明,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是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的一个环节,并且需要不断去巩固。对不同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都是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利措施。以多样化的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有利准绳。

关键词 生物学 课程改革 态度 探究性学习评价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自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生物科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为适应新时期对未来人才的培养需要。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笔者自毕业后开始使用新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本着贯彻执行新《课标》要求的精神,从实际情况着手,以学生能最大程度喜爱生物学和获得更多生物学知识为目标。

一、端正态度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为非中考科目,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难题,比如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态度不够端正等等,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没有中考压力这一因素,营造更为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自觉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状态。

七年级生物学的第一堂课,首先和学生交流对生物学的认识,在简单介绍生物学之后,我会给学生介绍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两大观点:第一,不以考试为目的!逐渐缩减学生对生物学是所谓“副科”的偏见意识,引导他们以学习为主要目的,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去学会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第二,非常欣赏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同学。在七年级学生大多 数还处于积极发言良好状态的基础上,鼓励所有同学都能积极思考、发言,并强调在宝贵的课堂时间中给予同学们发言,是锻炼表达能力的好机会。两大观点的提出,在减小学生压力的同时,拉进与学生的亲近距离,也促进了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渴望,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学习的自主性。

二、教学中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三个新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这种学习方式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一种彻底的改革,但目前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发现了一系列困惑和疑虑。

要进行探究性学习首先要学会如何探究,《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从第一课就开始介绍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如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等,在学习这些方法时就逐渐让学生理解科学方法的基本要点,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第二章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课中,首次介绍了探究这一研究方法,彻底掌握好这一方法,将有利于后面的教学活动。对探究这个重点难点内容,应该充分利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不仅要达到让学生学会探究,掌握探究的步骤,还不能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而是感到探究是一种有趣的、有意义的,并且自己可以操作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才能在以后的活动过程中逐步体会实验的乐趣,及贯彻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等一系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习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我作了如下一些处理,通过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的分析,逐步引入探究步骤,在学习设计方案这一环节,先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思考方案,一起讨论方案的可行性,适时介绍对照实验的设计,然后引入P17“进一步探究”内容,再组织学生进行多种方案的设计,最后继续完善探究实验的步骤。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探究的步骤,尤其是在设计方案环节,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此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收到较为良好的效果。

紧接着“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中,“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就是学生大胆实践的好机会,根据提示引导学生思考在设计方案和实施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继而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和实施实验,最后再作总结和评价。

三、以评价促教学

虽然新课改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好几年,但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仍然根深蒂固地留在大家心中,长期以来已在学生、老师、家长、社会中形成了较为牢固的认识,短时期内难以抹灭,此认识上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甚至限制课程改革的进行,为了践行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教学评价的改革和创新,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方式朝着开放的,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逐渐引导学生真正认识素质教育,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 2 身学习能力。

评价方法力求简明、易行,建立起符合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质量的提高的评价体系,是真正饯行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在初步探索中,评价方式为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即对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评价),二者各占学期成绩的50%。终结性评价即为每学期结束的期末考试,以笔试的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分为三个部分:实验20%、探究20%、平时表现10%。

此评价方法正在实施过程中,初步看来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开始关注每一堂课的表现和学习,在课堂上能根据教师的启发去思考,紧跟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可以说实施初期效果较为显著。

实施生物学课程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还将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再思考,如何在开放的课堂中去组织去引导,如何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创造地运用教材,如何使学生真正发自内心地爱上生物学、自觉去学习生物学、切身感受到它的应用价值,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相应提高„„都将成为下一步教学工作中要思索的问题,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和创造,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反思、思考、完善的循环中去摸索,还有更多的课题等待我们去探究!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伟.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ISBN7-303-05887-7/G.4277[S].202_年

生物课改心得体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