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关于虚拟参观国家博物馆之渡江战役的解说词★
编辑:紫竹清香 识别码:10-1059344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03 10:53:3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虚拟参观国家博物馆之渡江战役的解说词

关于虚拟参观国家博物馆之渡江战役的解说词

大家好,欢迎来到“渡江战役”展厅。这个展厅主要分为“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筹建新中国三个板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片烽火连天的岁月与时光,感受革命先烈的无畏精神吧。

请大家往左边看,这个板块的主题是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开始,解放军就依据中央军委的作战要求,先后组织了具有决战性质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从右往左,映入我们眼帘的正是关于三大战役的作战图,再往左边还有战役相关的领导人,最靠左的照片展示的是平津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开进北平的场景,从照片上我们似乎仍能感受到当时人民群众的欢呼雀跃。现在,我们进入的这个板块主题是渡江战役。当解放军战士们将红旗插上国民党南京总统府门楼的那一刻,那便成为了历史与永恒的一刻,那一刻宣告了南京国民党在大陆反动统治的覆灭!最后我们一起走向筹建新中国板块。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各级领导人为了筹划建立新中国而忙碌的情形,我们可以了解到革命先辈们为新中国的成立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从三大战役到渡江战役,再到筹划新中国,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旅程,无数英雄儿女为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兴旺,抛头颅,洒热血毁家纾难,不怕牺牲。毛泽东曾自豪地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一语概括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抗日人民武装以及抗日民众,浴血奋战14年,演绎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平型关大捷彻底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战胜日寇的士气;八路军展示马宝玉等5人为掩护主力安全转移,将日军吸引到狼牙山,子弹、手榴弹全部用光了,就用石头砸,最后英勇跳崖;抗联的8名女战士,在掩护主力撤退后被敌人包围,她们不甘被俘,手挽着手沉入乌斯浑河;东北抗联领导人杨靖宇在战斗牺牲后,敌人抛开他的腹部,发现胃中只有草、棉絮和树皮,残暴的日军也不得不惊叹,中国竟有如此英勇不屈的人。试问,又有谁能最终侵占这片孕育了如此英勇无畏战士的土地!重温历史,感受那一段烽火与激情并存的岁月,缅怀先辈,感受那先辈们无所畏惧、勇敢前行的革命精神和品质。希望在这段小小的旅行里你可以收获更动感动和激励。

第二篇:参观国家博物馆

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观后感

国庆期间,我怀着激动地心情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活动暨“青年文化节”启动仪式。此次活动让我更加坚定了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的信心和决心。

那天早上下车后一路步行,途径北京铁路博物馆、正阳门,行至威严平阔的天安门广场。徒步广场,右手侧的国家博物馆与位于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对称坐落,隔广场而遥相呼应。两者建筑风格如出一辙,皆恢宏大气、壮丽典雅,十几根仿希腊式立柱颇显雄伟之气。国家博物馆与阔大齐整的天安门广场以及一街相隔的壮丽威仪的天安门城楼共同塑造出一种大气威严之气氛,令人心魂震慑。绕行至长安街上的国家博物馆北门,甫一转向,便看到国博门前伫立的巨型孔子雕像。全像由青铜所铸,孔子呈拱手作揖之状,颔首俯身,身型宽硕敦厚,犹如巍然山石。塑像粗线直砺,表面如大斧劈皴,加之青铜皴之以靛青杂色,颇有沧桑厚重之感。孔子作揖巨像立于国博门前,如邀请,如训导,如统领之统率历史文明之浩瀚大军。

九点钟,馆内开放。随着近百名的观众的队伍慢慢进入到了大厅。今天国家博物馆所展出的是“复兴之路”展览。一进展厅,展厅四壁的陶土泥塑浮雕的凹凸不平的历史质感迎面扑来。左侧浮雕猛看如浩荡的黄河水流,泥水混沌、磅礴涌动、浩浩汤汤,细看则实为司母毋方鼎、活字印刷术、罗盘、秦始皇陵兵马俑、敦煌飞天、张衡地动仪、郑和地图与帆船等等众多历史元素依左右顺序的写意与写实交杂的空间展现。其后展览由历史照片、文书、衣服、兵器、机械、石碑等历史实物以及模型、雕塑等方式正式展开,横跨从1840年至21世纪的二百多年时间。展览叙述的脉络横贯近代、现代以至当代中国,其叙述角度与历史观点对于我们而言可谓耳熟能详,包括各历史事件所占篇幅皆与中学历史之叙述并无太大出入,所独特者在于其珍贵历史资料的详实丰沛。陈列共分为五部分,从“落后就要挨打”——清帝国惨遭列强瓜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地主阶级

自强维新,及至百日维新终告失败;辛亥革命、清帝退位、民国开世,怎奈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列强折冲九州,仁人志士奋起探求救亡图存之路;日寇侵华,烽烟四起,国民军正面阻敌、中共敌后抗日,再至国共交战,解放军横渡大江,国民党溃败台湾;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曲折前进;平息浩劫,改革开放,另辟中国蹊径,专心国富民强。鉴于展览脉络近于所学历史脉络,对其内容介绍在此就不作赘述了。参观本次展览,心生的最大感触即是世事之无常,领先于世界两千年之久的中国文明却催生不出继续维系文明前进的力量,而沦为为其他后进文明欺凌的老大帝国。一国之强大放之于历史之浩瀚中,常常可以发现多数仅仅只能持续一时,风起云涌,起伏不定。从1840年国门被船坚炮利的英吉利人轰开,传统文化在救亡图存方面日显无力,旧有社会结构逐渐趋于瓦解,中国开始向西方由表及里地模仿、学习,这段历史可谓中国历史之最低点,及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平定浩劫、实行改革开放,中国方真正开始复兴,宏图大展。

粗浅以为这段历史对中国尤为重要,对传统文化之态度以及究竟该在何种程度上学习西方,对这一重要问题的思考与争论在这段历史已有过深入探讨,而这一重要问题在未来中国复兴的道路还将必然面临并再做不断思考。对这段历史的了解越深,便越可以知荣辱、辩是非,寻根找出近代民族不足之根本,譬若专业课上老师曾提及的一个问题:在对待国门被西方武力开启这同样的一件事上,中日两国持的却是相反的态度,日本人奉引美国军舰成功登陆的日本人为英雄,对佩里将军给予郑重纪念,而中国则对侵略行径尺否定的批判态度,未有相近与日本态度的倾向,中日这一态度之别颇为值得我们深思。

观看了展现中国从改革开放时期一穷二白的面貌到现在繁荣昌盛的历程,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实现复兴所走的路的不易与艰难,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在面对困难和考验时无惧无畏勇往只前的精神,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如何一步一步实现的复兴,增强了我们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我们对我们的国家充满了信心,我们相信祖国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从改革开放伟大构想的提出,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提出,从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提出,中国根据国情的需要一步一步地提出方针策略,为中国的复兴做出努力.在当时没有先例,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中国摸着石头过河,勇敢而理智地应对一切.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到科学发展观的建立,中国时刻都清醒地意识到该朝哪里奋斗,用正确的航标指引着中国人民的前行之路.中国人民为祖国伟大复兴做出的努力已让我们看到了成绩和辉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已让中国在世界有了重要地位,让中国向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靠近.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经济实力已排世界第四,成为世界经济的动力.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由原来的温饱到现在达到小康追求更高品位的精神生活的享受,中国第一个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中国第一个芯片中国芯的诞生,中国在科技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香港,澳门的回归,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与中国合作,中国加入WTO的成功,中国申奥的成功,都表现出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1998年抗洪抢险,世界经济危机,非典肆虐,世界形势的复杂多变,中国在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时,表现出伟大的不惧困难沉着应对的精神,使中国最后取得了胜利,渡过了难关.中国人民在取得了如此多成功之后,提出了要戒骄戒躁,保持事实求是,认真务实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中国人民用清醒的头脑向着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沉着而稳重地前行.中华民族曾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中国曾经经历了太多的屈辱和苦难,中国人民必将使中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盛.此刻,我越来越感到祖国的伟大,祖国让我充满了自信与自豪,与此同时,我也感到了自己身上那一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尽的责任,我要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养,为以后为祖国复兴贡献力量打好基础.短短一个小时的参观,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历程而言似乎显得有些短暂,但对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灵触动,必将久久难以平静。从洪秀全到孙中山,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在百年沉沦、百年复兴、跌宕起伏历史进程中,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梦想在水深火热中探索;多少炎黄子孙为了国家复兴的追求,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作为现代中国人,我们是骄傲的,因为我们的国家在富强;我们是自豪的,因为我们有如此多的精神领袖和如此伟大的民族。我们应该矢志不渝追寻他们的梦想,以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续写新的篇章。

杨泽洲

第三篇:参观国家博物馆

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有感

今天我满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了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党的学习,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参观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复兴之路》,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进程。

《复兴之路》真实的展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不断追求独立与富强的曲折道路,以及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 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旧中国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在死亡线上。中国一批又一批的爱国志士和人民大众,不甘心国家的沦亡,前仆后继地奋起抗争,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华民族从此就沦没了吗?不,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给人们送来了黎明的曙光,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从此走上了充满希望的征程。无数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大众一起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新中国的成立,千百万被奴役被压迫的劳苦大众昂首阔步揭开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篇章。

建国以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迅速完成了“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新中国迅速迈入全面发展的正轨,共产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为首的共产党人又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行了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途径。短短几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健康发展,国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迎来了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圆了几代人的统一梦,新中国迈入了腾飞的历史进程。

当这些盼望已久的民族心愿一一实现时,亿万人民的心潮将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谁不为之高兴,谁不为之自豪呢?谁又不为拥有一个让世界括目相看的共产党而感到荣幸呢?今天,我们伟大的党已经走过了九十个光辉的岁月,九十个风风雨雨的春秋,在历史的长河中记载着共产党人近一个世纪的艰难历程。

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正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更辉煌的美好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中国共产党——一个年轻而又充满希望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中国拥有你,有了一个光明的前程,我们拥有你,便有了一个不舍的信念、不弃的追求。

我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就要紧跟党的步伐,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追求卓越,完善自我,以无数的革命先辈为榜样,以党的标准为标尺,提高自身觉悟和自身素质,严格要求自己,诚恳做人,虚心请教,勤奋学习,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为人民服务是我工作的根本,做好本职工作是我的基本,我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我所能,时刻为党的事业而奋斗,我要以实际行动接受党的考验,我的信念永不改变。

第四篇:参观国家博物馆

参观“京味儿”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报告 本次“京味儿”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主办,由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各区县文化委员会承办。本次参观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个人觉得本次活动场景布置的很好,毕竟是在国家博物馆。虽然场地不大,由两个小展厅组成,展出内容也不多,但是布置得很紧凑。参展项目大致和上一次在农展馆新馆的展出中都有,规模不及农展馆新馆的10%。

本次展出吸引了最多观众的要属“皮影戏”。传统的皮影戏表演我没有亲眼看过,但是我觉得此次的“皮影戏”很有新意,感觉看上去类似中国的动画。屏幕背景有彩色图案。有演员配音,配音像传统中国动画。至于后台是怎么表演的没看见。其他展出项目有,五彩琉璃展出、金属锻錾工艺、景泰蓝、泥塑、象牙雕塑等。另一个展室展出的是一些带有古香古色气息的项目,琴、棋、书的专区展示和同仁堂中医药文化的介绍,还有人现场接受治疗。

此次展出个人觉得除了“皮影戏”的表演,其他内容还是不够新颖。死板老套,来参观的人都是进来走一圈就出去了,没人讲解,没有互动,展出的意义是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光靠展览能有什么作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非物质遗产的继承者们有了政府的鼎力支持,就像吃了定心丸,也可以多下些功夫在文化传承上了。

第五篇:参观茶文化博物馆解说词

参观茶文化博物馆解说词

欢迎光临中国茶文化博物馆。

大家首选看到的是本博物馆的主题雕塑,它是由石板、茶叶和球状茶饼组成的一个眼睛造型,在这个造型的背后,是一棵云南省的已存活了两千多年的古茶树的模型。透过这个眼睛造型的瞳孔,我们将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漫游,会得到一本大部头著作的详尽解读。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我国对世界物质文明的一大贡献。同样,伴随植茶、制茶、品茶而形成的茶文化,已经成为丰富多彩、悠久厚重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说“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乃解”。唐代“茶圣”陆羽在他所著的《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意思是早在神农氏时代,人们就采茶树叶作饮料,到了周公时候就有记

载。这说明中华民族已有四五千年喝茶的历史了。这一幅古书上的插图很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神农尝百草的情况。

这是距今有近三千年历史的铸有“茶”字的西周时代的金文的拓片,说明到了商周时期,饮食茶叶的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传播到长江中下游,茶叶已经成为日常饮料。图中所示的是当时的文人们聚会时饮茶品茗的生动场面。

大家一定注意到三幅图上的这六个大字,根据汉语拼音,我们会很快读出它们依次是:

它们分别是我国古代典籍中对茶的不同称呼。到唐代,统一为茶字。通过一个茶字的演变,会很明确地从一个方面告诉我们茶及茶文化发展的轨迹。

茶叶从最初作为药材饮用,以及西南地区各民族的一种独特的食物,到唐代由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饮茶风气已普及到全国。由于农业的发展,促进了茶的种植,我国产茶地区的格局,在唐代已经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茶叶和饮茶方式,是在唐代才大量向国外传播,特别是对朝鲜和日本的影响很大。唐代是中国饮茶史和茶文化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阶段,也可以说是中国茶文化的成熟时期,是茶文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的茶叶生产空前发展,饮茶之风非常盛行,特别是上层社会嗜茶成风。茶也成为民众的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常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即始于宋代,以至于身为一国之君的宋徽宗赵佶还对茶进行深入研究,写成茶叶专著《大观茶论》一书,对茶的产制、烹试及品质各方面都有详细的论述。由于茶已渗透到当时人们生活中,与茶有关的诗词出现在许多著名诗人作品中,如苏轼、陆游都曾写过有名的茶诗。宋代的画家们也绘出了许多反映茶事的绘画作品,如流传至今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有反映当时首都汴京临河的茶馆的景象。以及其他一些作品,都是宋代茶文化中的珍宝。

元代由于受到蒙古的入侵和残酷统治,中原及江南的茶文化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到了明代,农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废除团饼茶,提倡饮用散茶,随冲泡随饮用,这是饮茶方法史上的一次革命。明代完善了绿茶的制作技术,对花茶的生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乌龙茶和红茶是明朝人的发明创造。在茶叶品饮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工夫茶艺”的完善。

到清朝后,更加讲究茶具的艺术美,冲泡过程的程式美,品茶时的意境美,此外还追求环境美、音乐美。总之,到清代,茶人已经将茶艺推进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明清时期的茶文化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除了茶诗、茶画外,还产生了众多的茶歌、茶舞和采茶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风貌。

清代中期,茶叶已经同丝绸、瓷器一同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大宗商品,茶叶占当时世界贸易量的80%以上。但从清后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政府懦弱无能,国运凋敝,百业不兴,我国茶叶生产一落千丈,早已落在当时英国殖民地的印度和锡兰之后。

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大型唐代摩崖石刻的模拟雕塑。它所记载的是唐兴元年湖州刺史袁高督造贡茶在长兴外岗村白阳山最高堂的摩崖题记。这里所产的贡茶即宫庭用茶,这种茶是由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茶厂顾渚贡茶院生产的。

这是一幅“茶马古道”图,它所记载的是我国西南地区由唐宋沿至民国时期的一条古代茶马贸易古道,说明从唐宋开始中原地区、江南地区通过茶叶贸易加强了汉民族和西南少数民族的联系。

这幅图版使我们很直观地了解到“茶”字字形的流变,通过认识唐代及其唐代以前茶的字迹,成为我们对茶溯本求源应物会心的实证。

二、茶人区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现代茶人们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探索,使我国的茶叶生产从恢复到兴盛,茶文化也因此得到极大的发展。这一部分介绍的都是上世纪到本世纪我国的一些著名的茶学专家,他们以自己艰苦的努力和精湛的学识,极大地推进了我国茶业和茶文化的发展和对外传播。这四幅图片真实地展示了不同国家和地域的人民的各具特色的茶叶文化生活场面。

三、茶谱区

我国茶叶栽培历史悠久,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品种,其中一些是茶中的珍品,如洞庭碧螺、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祁门红茶、普洱茶、大红袍等,都早已名闻海内外,品尝到一盏名茶珍品,是一种极美好极高尚的享受。

伴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与兴盛,许多茶叶也会被自觉不自觉地附上优雅的茶名和诱人的传说故事。

附:碧螺姑娘和碧螺春的故事

中国的茶叶有了数千年的历史,制茶饮茶文化的形成也超过了一千年。伴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与兴盛,许多茶叶也会被自觉不自觉地附上优雅 的茶名和动人的传说故事,以吸引人们的注意。有“吓煞人香”之美誉的碧螺春,就是这样一种名字与故事俱佳的茗中精品。

碧螺春的传说与一位叫碧螺的美丽姑娘有关。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天,住在洞庭山上的碧螺姑娘与一位叫阿祥的小伙子相爱了,并商定要在秋后结婚。阿祥是个勤快的青年,他每天打的鱼比谁都多,是洞庭湖上最让人钦佩的渔夫。为了给心上人送一件最好的礼物,阿祥走遍了洞庭湖畔,却一直没有找到。有一天,他忽然听说洞庭湖底有一颗很大的珍珠,夜里能发出明亮的光芒,便悄悄带着鱼叉潜入到湖底。在湖中最深的地方,阿祥终于找到了那颗珍珠。他刚把珠子带出水面,一条凶恶残暴的恶龙便追了出来。恶龙说那珠子是他的,让阿祥马上还给他。得到珍珠后,恶龙还不愿走开,扬言碧螺姑娘也是他的,并马上就要到碧螺姑娘家去抢亲。阿祥忍无可忍,决心与恶龙决一死战。他操起渔叉,同恶龙搏斗了七天七夜,一直从湖面打到山上。阿祥杀死了恶龙,他自己也倒在了血泊之中。

碧螺姑娘把阿祥救回了家中,为了医治好阿祥的伤,她每天都要上山采药,可阿祥的伤总也不见好转。一天采药时,碧螺不小心被一棵茶树伤了胸口,流出的鲜血溅到了树枝上面。第二天早晨,碧螺发现昨天那棵溅上鲜血的茶树长出了只有在春天才可见到的嫩芽。碧螺采摘了一把嫩芽,回家泡给阿祥喝。说也奇怪,阿祥喝了这茶,病情居然见好了。可是,茶树上的嫩芽很快就摘光了,阿祥还没能从床上坐起来。于是,碧螺再次将胸口划破,又把鲜血滴到茶树上,茶树又结出嫩芽。阿祥终于得救了,正 当他想要与悉心照料自己的姑娘结成连理时,碧螺却再也支撑不住,轻轻倒在阿祥怀里,闭上了眼睛。

阿祥悲痛欲绝,就把碧螺埋在洞庭山的茶树旁。第二年的春天,这株神奇的茶树又发出了嫩绿的嫩芽,用这些嫩芽制成的茶叶特别清香可口,让人饮后终生难忘。为了纪念碧螺姑娘,人们就把这种名贵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据说碧螺春的制作非常独特,采摘后不用火焙,将其包好置于女子胸脯之上焙干者为最上品。传说有一年采摘碧螺春时,一群姑娘采的茶叶筐里装不下了,便顺手将采来的嫩芽放在了怀里,不想一会儿的工夫,怀里便散发出浓烈的香味,引得姑娘们惊呼“吓煞人香”。“吓煞人香”的名字由此而来。

大红袍的故事 御赐的红袍

大红袍是福建武夷山岩茶中的精品。在民间传说中,大红袍茶叶泡制的茶水曾经治好了皇后的怪病,因而一举成名,被皇上御封此名。而将此茶带回皇宫为皇后治病的人则是一位被招为驸马的新科状元。

据说这位状元当年进京赶考时,病倒在了武夷山下,山上天心庙的老方丈下山化缘时恰巧遇到了倒在路旁的考生,就把他带回庙中。在庙里,老方丈见考生面色苍白,体瘦腹胀,便将采自山岩上的茶叶拿出来,冲泡后给考生服下。喝过茶后,这位考生慢慢从昏迷中清醒,只觉得腹胀的感 觉全然没有了,人也精神了不少。在庙里住了几天后,考生身体康复,便拜别老方丈,继续赶赴京城,临走时许愿说,如果此次科考得中,一定重返故地,修整庙宇,再塑金身,到了京城后,这位考生凭着一枝生花妙笔,得到皇上认可,被钦点为头名状元,不久又与公主配得良缘,成为东床驸马。春风得意之时,状元想起了当初许愿之事,便向皇上提出了还愿的请求。皇上得知实情,封他为钦差大臣,让其择日出京,赴武夷山报恩还愿。

状元一行风风光光地离京南下,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武夷山下,在天心庙前停下脚步。天心庙的老方丈听到外边嘈杂的声音,慌忙出来迎接。他看到所来的钦差就是当初落难的考生,不由惊喜异常。状元进了庙门,首先问起当初所喝之物,问方丈是何种仙药。老方丈据实相告,说那根本不是什么灵丹仙草,只是山岩上生长的茶叶而已。状元听了,便让老方丈带他去看个究竟。老方丈便陪同状元从天心岩南下,绕过怪石嶙峋的山峰,再走过一条幽深的峡谷,终于看到了那三棵救了自己性命的茶树。状元认定这茶树必有神力,便让老方丈采摘下树上的茶叶,他准备带回皇宫让皇上品尝。

状元来到的时候正是采茶的时节,第二天一早,老方丈就带领庙内大小和尚,披上袈裟,点起香烛,击鼓鸣钟,浩浩荡荡来到茶树所在的地方。他们一边合掌念经,一边不断喊着“茶发芽”的祈祷,喊过后才攀上石岩,采下新芽。当天夜里,老方丈找来最好的茶师,将茶叶精心焙好,装入了特制的罐中。几天后,状元留下了重修庙宇的银两,带着大队人马返京。刚进皇城,就听说皇后生病,症状与自己当年在武夷山下所患病症一模一 样。于是,状元拿出刚刚制好的茶叶,冲开后让皇后服下,一会儿的工夫,皇后便感觉全身清爽,胀气顿消。皇上大喜之下,当即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去武夷山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

此后,这三株茶树便成了皇家的专用茶树,皇上专门派人看管,采下的茶叶只能进贡朝廷,任何人不得私藏。因为正宗的大红袍茶只从三棵茶树上产出,所以产量较低。有人专门做过统计,被皇上御封的三株大红袍茶树每年仅能产茶7两,这也就使它显得比其它的名茶更为珍贵了。

见“茶的故事”P.26-P.33)

听完这些优美动人的故事,抬头看到圆形天穹上闪烁的星斗,象征着深邃无穷的太空,两边展橱内各色各样的名茶,体现着人间丰富的生活,而地面上有些神秘的八卦阴阳图与深蓝色的穹顶上下交映,不禁使我们感到无穷宇宙间自然和谐的生活是多么宝贵!

四、茶著

我国悠久灿烂的文明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它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极其浩繁的文化典籍,其中体现茶文化的就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唐之前,有关茶的记载和论述散见于当时的各种著作之中。唐代集茶文化之大成者是陆羽和他的名著《茶经》。陆羽二十四岁时定居浙江湖州,研究茶事,积十余年心得,撰写《茶经》一书,十年后又补充修订,是世界上第一部最完备的综合性茶学著作,对中国茶叶生产和饮茶风气都起了很大的推动 作用。陆羽也因此被后人称为茶神、茶圣。自唐朝陆羽的《茶经》出现之后,各种茶的专著陆续出现,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水平,丰富了古代文明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茶业得到突 飞猛进的发展,茶学和茶文化的研究水平和学术成果都达到空前的水平,在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

这里所展的仅仅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使我们能够对我国茶学及茶文化的发展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五、茶器

在茶文化这个范畴内,茶器可以说是最能体现艺术的绚丽多彩和争奇斗艳,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茶同我国的陶器、瓷器一样的久远,它们相互促进发展,艺术的光彩相互辉映,在世界的艺术史上是一个突出的亮点,这一展区所展出的各种茶器,仅能使我们“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却已经美不胜收了。

六、茶艺

陆羽公园

陆羽公园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径山脚下,苕溪河畔。唐上元初,“茶圣”陆羽在此汲泉品茗,写就“茶经”三卷,对世界茶业作出重 大贡献。南宋时,日本高僧圆尔辨圆师从径山寺住持无准师范禅师,学成 回国后,将径山茶宴演变改进为“日本茶道”。由此,余杭径山 成为“茶圣著经之地”、“日本茶道之源”。

陆羽公园隐于碧水、翠竹、青山之中,景色绮丽,引人入胜。漫步园中,鲜花盛开,茶香扑鼻,时时会引起游客和茶人们久久难忘的志怀。

老舍茶馆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生前在回答记者问他为何写作“茶馆”时所说的话。

现在北京前门外的“老舍茶馆”,将京味文化、茶文化和戏曲文化融合在一起,显现出一种民族融合现代的独特韵味,成为展示中国和北京文化风貌的舞台,传播民族文化精品的特色窗口和联结国内外友谊的桥梁。

茶馆“兴于唐,盛于宋”,茶馆文化在明清时期已发展成熟,而今,茶馆已经成了中国社会不可或缺的建构元素,茶馆文化也正承载 着中国民俗文化由传统走向多元,更加绚丽多彩。

关于虚拟参观国家博物馆之渡江战役的解说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