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人文地理学试题(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编辑:静谧旋律 识别码:10-621721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07 07:02:23 来源:网络

人文地理学试题(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之间地关系。

2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群在空间上的分布。

3乡土文化区: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认识。

4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

5文化景观(人文景观):是居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求,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6地理人种: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的影响,导致地理区范围内的人群具有一定的共性。这些人群称为地里人种。

7人口转变: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过度。

8民间文化(民俗):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9语系:分类的最大单位,是由一个共同的原始母语分化的若干具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

10基督教: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统称(其中包括天主教、正教、新教、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

11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作用于旅游目的地的人口创造物。都称之为旅游资源。

12政治地理单元(政治区、政治空间组织):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由具体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有的地理学家称之为政治区,也有的称为政治空间组织。

13地理物象: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识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映象)

14行为空间: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它既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包括人们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

适度人口:是指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并带来最大社会效益的相对稳定的人口。

16.人种:指具有共同起源并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民族: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群共同体,是一种文化现象。

观光农业:观光农业又称旅游农业或绿色旅游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

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在地图上常被称为居民点。

城市化: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一.

填空:

1.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2.社会文化系统内人地关系的四要素:人口、自然生物环境、社会组织、技术。

3.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经验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本主义方法论、结构主义方法论。

4.人口迁移的机制:经济方面、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生态环境的变化。

5.划分种族的标志:毛发、肤色、身高、头颅形状、鼻型、血型、指纹。

6.民族共同特征: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心理素质。

7.城市化的类型有:向心型和离心型、自力型和它力型、景观型和职能型、突发型和渐进型。

8.形成城市地域结构的动力:集聚力、离散力、摩擦力。

9.语言的本质属性:社会性、交际性、工具性。

10.汉语的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11.英语属于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

12.法语属于罗曼语族

13.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14.语言传播特性:外延性和连续性、距离衰减性、层次性和阶层性、复合性、竞争性和同化性、演化性。

15.旅游的三要素:客源地、目的地和交通联系。

16.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关系:客源地和目的地相一致、客源地和目的地相对应、客源地和目的地分散与集中。

17.旅游地文化的基本特征:地域性、大众性、综合性、直观性、季节性。

18.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购物活动的行为空间、交际与闲暇活动行为的空间。

三、简答:

1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特点及差异?

1形式文化区

特征:a

有中心地区或者是核心地区,是该文化现象表现较为典型的地方。

b外围区,文化典型性逐渐减弱的地区。

c边缘区,文化向混和的地带。

2功能文化区:

特征:a

有确切的文化中心,但不一定是分布区的几何中心。

b不存在一个交错的边界过度带,有确定的界线。

c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3差异:

2扩展扩散含义、有哪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扩展扩散的特征?

1含义:某种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的过程叫扩展扩散。

2特点: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而位于新的分布区内。

例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老师传授给学生知识

3扩展扩散分为:

1接触扩散(传染扩散)

例如:如电视机的传播。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老师传授给学生知识;

2等级扩散、例如:壮族普及汉语等

中央会议精神的层层传达。

3刺激扩散

例如

滑冰到滑旱冰的演化。

登山运动到攀岩的演化。

3简述环境决定论

1定义: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核心观点)。

2代表人物

(1)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气候与民族品德。

(2)法国政治哲学家孟德斯鸠:气候与民族、政治、宗教等社会现象。

(3)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地理环境与社会历史发展。

(4)德国的拉采尔等:近代环境决定论体系的构建,导源于德国的拉采尔,其所著的《人类地理学》一书认为,人和动植物一样是环境的产物,人的活动发展和抱负受到地理环境的严格限制。

(5)森普尔(美):拉采尔的学生,著作《地理环境之影响》,对拉采尔的思想广为介绍,但是采取了比较慎重态度。

3对环境决定论的评价

优点:它用自然环境的作用否定

“天命论”、“神创论”,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缺点:但其过分强调环境的决定作用,而忽视各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

4简述可能论

1核心思想:强调人在利用地理环境过程中的选择力和创造力

代表人物:法国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认为:自然为人类的居住地规定了界限,并提供了可能性,但是人们对这些条件的反应或适应则按照他自己的传统生活方式而有所不同。

白吕纳进一步提出:人类与自然环境有联带关系,其关系并非自然环境单方面的作用,人类对自然环境也有选择的自由和活动的余地。

对可能论的评价

优点:它承认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同时也反对环境决定社会的观点,具有朴素的辨证观点

缺点:可能论过分强调人的选择能力,地理环境只是提供可能,其对人地关系的解释不够彻底。

5简述布莱克人口转变五阶段模式

(1)高位静止阶段:出生率、死亡率高,并达到均衡,人口增长处于静止状态

(2)早期扩张阶段:死亡率先于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逐渐加速;

(3)后期扩张阶段: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较低的水平,出生率也开始下降。人口增长扩张最快,而后减速;

(4)低位静止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下降并达到较低水平,并重新达到均衡;人口增长再次处于静止状态;

(5)绝对衰减阶段:出生率继续下降并开始低于死亡率,人口出现负增长状态。

6简述传统农业及其特征

1传统农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

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1.传统农业是传统社会的农业,是一种生计农业;

2.生产水平低、剩余少,产量多受环境的限制;

3.劳动基本上靠体力,畜力和简单的器械;

4.缺乏先进技术指导,肥料基本上都是绿肥;

5.农业人口数量远远的大于城市人口的数量。

简述现代农业及其特征

现代农业: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

2特征:

1.现代农业是商业农业。产品不是自己消费为主,而是进入市场以获取利润为目的。

2现代农业是高层次集约农业、高效农业。广泛的应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集约化经营。

3现代农业是大规模农业。

4现代农业是高度社会化农业。农业生产过程同加工、销售以及生产资料的制造和供应紧密结合,产生了农工商一体化。

8资源条件对工业企业分布的影响

(1)加工后体积和重量大大减少而价格低廉的原料

(2)加工后成品体积增大又不便运输的原料

(3)消耗能量多的企业

(4)需要新鲜原料的企业

(5)产品需要保鲜的企业

9简述世界各国的城镇标准

1.按居民点达到一定的人口数作为城镇的标准。

2.规定各级行政中心为城镇。

3.规定首都或某几个居民点为城镇,其余为乡村。

4.按居民点的人口数量及其非农业人口例规定城镇标准。

5.按居民点的人口数量及职业构成规定城镇标准。

10简述语言的社会功能

1、语言是人类的一种思维工具2、语言是人类认知交流的媒介

3、语言是人类开发智力的工具4、语言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

5、语言是民族心理的寄托6、语言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工具

11简述旅游业的经济特征

1旅游业是一种无形的出口产业。它把社会上的物质产品组合起来,向旅游者提供服务。

2旅游是一种零散的综合产品。它由多种经济部门组合而成,同时受多种经济部门的制约和影响。

3旅游业是一项极不稳定的出口产业。受季节变化、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经济变化、政治变化等,多种要素影响极为复杂多变。

4旅游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旅游对风景区的影响

1.建筑污染

风景区内各种建筑不能与自然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这就产生了建筑污染

2.带状发展和蔓延

海滨风景区基础设施沿海岸线蔓延,内地也会沿山谷和风景线蔓延

3.基础设施超负荷

每到旅游旺季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游人需要、超负荷运载

4.与本地居民隔离

风景区与周围村庄空间分隔造成社会隔离,本地居民不能享受接待设施,旅游者难以融入当地社区。

5.交通堵塞

交通堵塞是风景区发展的严重问题

(二)城市基础设施的变化

旅游能帮助恢复和更新城市的衰落地段,也可以刺激传统城市核心地带之外的次级中心的形成。城市宾馆征用居民密度高的地区,使城市用地更紧张,宾馆集中的地方,车位不足,交通堵塞,噪音大影响居民生活。

12.简述国家及其基本特征

国家:具有保持内部稳定、不受外来控制和侵入(干涉)能力的独立主权政府领导下,占有一定领土的、有组织的政治地理单元。

特征:(1)拥有确定的领土

(2)具有一定数量的定居人口

(3)拥有被其国民需要和承认、行使诸如国家、外交等职能的政府

(4)拥有主权

13.简述马汉的“海权论”p351

马汉海权战略思想的核心是:(1)海权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海上力量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繁荣和安全至关重要。(2)影响海权的六个要素。地理位置、陆地形状、领土范围、人口、民族性格和政府政策六个条件。(3)海权与陆权之间的关系。

(4)海权的运用必须遵守“战争法则”

2.影响:马汉提出海权理论旨在从地缘战略角度,说服美国政府发展海上力量,适应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政治需要,成为当时美国政府制定海洋政策和海军发展政策的理论依据。并对其他海军强国的海洋战略发生了重大影响。

社会的发展使岛国传统的安全观念产生了动摇,海军作战也越来越需要空中保障。这些变化使马汉海权战略的世界观点影响相对减弱。此外,马汉的理论忽略了旧大陆地理和陆权的重要性。尽管如此,马汉海权理论的历史贡献仍然十分深远。

14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的是发展

2.可持续发展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互为因果

3.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

4.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5.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并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四、论述:

1城市化的机制

(1)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原生动力;

1城市形成的第一前提: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及剩余粮食的生产能力,2城市形成的第二前提:农业剩余劳动力,(2)工业化是城市化直接动力;近代城市开始于工业革命,19世纪,工业革命在欧洲迅速发展,大大推动了城市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工业朝着自动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工业部门大量吸收劳动力的时代已经结束,城市发展对工业发展的依赖程度减轻。

(3)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现代城市化的过程是第二和第三产业集聚行为所进行的过程,随着发达国家工业现代化的实现,工业化在城市化过程中作用减弱,第三产业在城市化的日益突出。

(4)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内生决定性力量;经济的发展为城市化的实现提供了某种可能,从经济学角度看,城市化是在空间体系下的一种经济转化过程人口和经济之所以向城市集中,是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必然带动城市化的水平提高。

(5)人口与城市政策可以加速或延缓城市化进程

人口政策的宽松必然会促进人口向城市移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比例逐渐提高。相反,城市对外来人口的限制必然会阻滞城市化进程,使城市化进程呈现出城市人口比重与人均收入水平低相关的非正常状态。

2结合人口的空间规律,分析我国目前的人口迁移现状。

1规律:(1)

大部分的移民是短距离迁移,长距离的迁移民一般倾向于大的商业中心。

(2)

乡村人口向城市或其它地区的迁移具有阶段性;

(3)

两地间的净迁移量在总迁移量中所占比重不大;

(4)

乡村居民比城镇居民更富迁移性;

(5)

短距离迁移女性居多,在较富冒险性、长距离迁移中男性居多;

(6)

大部分移民是年轻人;

(7)迁移主要方向是从农业区迁移至工商业中心,迁移的主要动机以经济为主.3从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新变化角度分析现代工业布局特点?

1因素:包括自然条件、资源条件、能源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和工业发展的环境条件。

(一)自然条件:影响工业分布的条件主要是地形、气候和水文。

1、地形:地形对工业的影响主要在于厂址选择(厂地多选择地形较为平坦有较大面积地形区。有利于安排生产活动)

2、气候:影响较小(创造人工气候,但投入较大)

3、水文:主要是供水和排水问题。

(二)资源条件

1、加工后体积与重量大大减少而价格双低廉的原料——原耕地

2、加工后成品体积增大又不便运输的原料——销售地

3、消耗能量多的企业——水电站附近

4、需要新鲜原料的企业——距原料地近、交通方便、保鲜设备

5、产品需要新鲜的企业——市场附近

(三)能源条件:第二产业在将原料加工为成品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能源。不同能源的特点,要求有不同的布局方式。

煤----煤的分量重,运输不方便,受限制多,燃煤电厂区位选择要因地而异。

石油、天然气----可以管道和油轮运输受限制小。

水能----成本低,不污染环境,但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受地理条件限制大。

核能----需燃料少,从长远看,成本低,但投资大,需大量的冷却水。

(四)市场条件:商品生产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要求靠近市场。

(五)劳动力条件:劳动力供应数量,所付工资的水平以及劳动力的技术状况影响工业企业类型的选择与工业分布(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技术密集型产业)

(六)环境条件:工业发展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工业三废)因此,工业区位选择必须注意其对不同范围的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七)区域协作和全区一体化:

一些工业国为了降低研发风险,开拓市场,在工业产品的各个环节进行合作。因此区位的选择可能是夸区域的和夸国界的。另外为了更好的发展工业,一些国家的工业布局越来越趋向与沿海地区。

(八)其他影响因素:个人的喜好,政府的政策倾斜也是影响工业发展和布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2影响工业布局的新变化

1.原料地对工厂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

2.交通运输仍对工业布局有很大影响,但在发达国家运输已相当完善,交通运输已不再成为主要因素,信息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突出。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加

3.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分析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因素

人文地理学试题(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