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1第三 最新小学教师教学叙事
编辑:烟雨蒙蒙 识别码:10-867780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10 21:03:45 来源:网络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一

教了一个学期的一年级教学,时间虽短,感慨颇多。想想人们对数学的印象,总是大量反复的做题。教师每天让小小的孩童们握着铅笔,埋头练习、计算,沉迷于题海之中,这样的教学方式实在不可取。既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也不符合儿童的数学发展规律,更不能引起儿童对数学的兴趣。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当数学老师,不应该布置那么多的作业,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轻松自如的学习环境。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益处。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数字8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的知识:8名学生围着7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学生们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7比8少1,8比7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7”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

又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片,伴随着“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2和5组成7;3和4组成7中,“2“和”“5”是一组好朋友,3和4是一组好朋友)。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概念。

二、创设趣味盎然的学习环境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生陶醉在数学情境之中。这里的“情境”主要指教师通过讲故事、创设生活情景、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学习数学的氛围中。小学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小故事,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故事的形式出了一道题:小白兔的好朋友给他过生日,小花猫一大早就送来了2个大萝卜给小白兔。隔老远,他就喊起来了,“小兔,小兔,快开门,你看我给你送什么来了?”小白兔早就闻到萝卜的清香味了,她赶忙迎出来,“谢谢、谢谢,快屋里坐吧!”不一会儿,小山羊也来了,送给小兔5个苹果,小猴也赶来了,他从果园里摘了3个桃子给她。小鸡也赶来了,她什么也没送,还偷吃了4个苹果,小兔子不高兴了,请小朋友们算算看,小兔共收了多少水果?最后还有几个苹果?学生们听完了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学习积极性可高了,很快他们就列出了算式,算出了结果:5+3=8

5-4=1,我又鼓励学生用编小故事的方法,利用书上的图片编故事,学习算术,学生们学得兴高采烈,主动积极。

小学生低年级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往往难以掌握,但教师如能根据条件,因地制宜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尤其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这一优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教学。低年级很多数学适宜制成多媒体课件,如:口算、乘法口诀等口答类题目。另外教师还应努力拓展学生的眼界,促使学生主动的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数学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室里设立“生活数学栏”,展示学生采集生活数学题。总之,这种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创设紧张积极的学习环境。

大量实事表明,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低年级很多学生求知欲望强,表现欲望强,希望自己能受到教师和同学的信任和赞扬。教学中,可开展“比一比”、“争当小小数学家”、“算术擂台赛”等学习竞赛活动,使学生在竞赛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比一比、赛一赛”、“夺红旗”之类的竞赛活动。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一轮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所以当我们面对天真幼稚、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还是少点批评,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钻研教学理论上多动脑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把课堂还给学生二

上完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之后,我开始思考口语交际怎么上。想想从前的教法,总是少数学生发言,多数孩子只是课堂上的听众。如何才能让所有的孩子动起来?经过再三考虑,我决定组织孩子们围绕本单元“浓浓的乡情”这一主题搞一次语文活动。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给了学生,教室里立刻沸腾了。孩子们兴奋,激动,有几个禁不住手舞足蹈起来!

当我告诉他们这次语文活动由他们自己主持、所有的同学都是演员时,教室里又是一片欢腾。“哪些同学愿意来尝试一下主持人的滋味?”我微笑着问。孩子们窃窃私语,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举手。我知道他们从来没有主持过这样的活动,心里难免会有所顾虑。于是,我用鼓励的语气说:“鲁迅先生曾称赞‘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我相信我们班也一定会有这样的孩子!”话音刚落,张德坤就把手举得老高。接着,一个女孩子也举起了手。经过全班推荐,我最终挑了4个孩子主持。

为了激发全体同学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我宣布表演的节目以小组为单位准备,组长全权负责。要求每个组至少一个集体节目,一个个人节目。集体节目必须全员参与,个人节目根据内容自行安排人数。

经过两天的准备之后,活动如期开展。我走进教室,黑板上“浓浓的乡情”这几个醒目的大字,经过一番修饰分外漂亮,让我眼前一亮。据了解,那是出自担任本次主持人的女孩蔡梦飞之手。真没想到,她的艺术字居然写得那么漂亮,连我都自愧不如。

活动开始了,我站在教室的后面,用手机录制着他们表演的节目。二组声情并茂的诗朗诵,深深地牵动着孩子们的心。一组自编自导的三句半轻松幽默,惹得大家哈哈大笑。五组表演的小品别出心裁,深受孩子们喜欢……

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一节课掌声不断,笑声不断。孩子们是那么轻松,那么愉快。当下课的音乐声响起时,他们依然沉浸在快乐之中。

这是我接手这班孩子以来第一次看到他们笑得那么甜美。尽管还有很多不足,却让我真正体验到了把课堂还给孩子们后的轻松和释然。

那一刻,我突然感到有一种幸福感悄悄溢满我的胸怀。

反思:

一、相信学生。产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念头源于我对孩子的真正信任,相信他们有积极参与的兴趣,相信他们有自我挑战的勇气,相信他们有自编自演的能力。因为充分相信,孩子们兴趣盎然、信心百倍。

二、解放学生。学生的解放首先源自于教师的解放。我把自己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解放了出来,把课堂慷慨地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去讲,去演。因为彻底解放,孩子们学得轻松,玩得开心。

三、利用学生。在我眼里,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藏,要靠教师去挖掘,去利用。利用孩子们的表现欲、荣誉感,开展小组合作,发挥集体智慧。因为有效利用,节目精彩纷呈,孩子表现出众。

四、发展学生。发展学生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和终点。孩子们在自我组织和自编自演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升,情感得到了升华,身心愉快发展。

难忘的一次“传道”经历三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传道”是指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受到激励、唤醒和鼓舞。对学生来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永远是重要的。但是,无论知识和技能多么重要,它从来就不是学生学习的全部内容。教师的使命,除了传递知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让学生成为有独立人格的人。读这段话,我心中的感触是很深的。让我想起了这样一次传道经历,下面讲给大家听。

那是发生在几年前的一件事。班级收费的时候,一名学生突然举手说,老师,我丢了10块钱!放眼望去,我看见他举着10元钱的钞票,在向我示意。他早上来的时候,我看见他拿的是两个10元的,现在只剩下了一个。

丢钱了,还是在教室丢的,这可不是什么好事。但是首先要弄清楚事情的真相。我对这名学生说:“好好找找,是不是不小心掉在哪里了?”“都找过了,没有!”很显然,10元钱不在他的手里!我环视了一圈教室,看到学生们的眼神都很紧张。是谁拿了这10元钱呢?班级从来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一时间我还真的不知所措!不能让学生们承担压力,一定要找到!我心里暗暗地说。

“同学们,谁看到他的10元钱了?”没有人回答……

我又换了一招:大家不要乱动,在自己座位周围找找,看看谁最细心,帮助同学找到钱?实际上,就是给拿钱的同学一个机会,可几分钟过去了,什么也没有发生……

我开始问每一个学生,帮同学想想,10元钱丢在哪里了?想要在询问中发现问题,但是,还是什么也没有发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的心里很焦急。我在揣摩拿钱学生的心理,他一定是一时冲动,他害怕了,现在后悔了,想拿出来,但他怕背这个罪名,他可能不信任我……

怎么办?我的眼前突然一亮,有办法了!我忽然想到了那个风靡世界的心理游戏,睁眼,闭眼……请大家趴在桌子上,闭上眼睛!

我望着大家,“同学们,谁拿了钱,老师相信你不是有意的。老师会替你保密的,相信老师,你还是个好孩子!现在,钱不在你手里不要动,钱在谁手里请抬头看我一下!”

那几秒钟,真的很漫长,我的心怦怦直跳!那个孩子一定是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看看能否战胜自己!

这个时候,奇迹出现了!一个学生轻轻抬起头,我们对视了一下,他又重新趴在了桌子上!

这时,我鼻子一酸,眼泪差一点掉下来。我强忍着激动,尽量平静地说,大家睁开眼,坐好吧!

一切又恢复了正常,那个孩子在交作业的时候交给我10元钱,他说,他是在过道捡的……

我履行我的承诺,替他保密,一直到今天……这个孩子快上高中了吧,听说孩子很优秀,我感到十分的欣慰。

几年过去了,在教师生涯的旅途中,我始终不能忘记我和学生对视的那一瞬间。那目光中充满了信任,还有一丝依赖,好像正在抓住一棵救命的稻草;那目光中还有一种渴望,渴望被理解,被认可,他在告诉我,我不是个坏孩子!

几年来,这目光激励着我不断向前!

通过这样一个突发事件,使我真正地感受到了下面一段话的深刻含义:

知识也许是可教的,但“情感”、“价值观”几乎是不可教的。教师的“传道”只能显示为感染、熏陶和引导,只能显示为激励、唤醒和鼓舞。好的教师总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感染、感化他的学生。

一件事情的处理不当,很可能会改变人的一生!一名合格的教师,就是一盏灯,他的光不一定耀眼,但一定能够长久地照耀着人一生的道路。

老师,您笑的真好看四

在这个故事发生之前,我在课堂教学中,总喜欢不厌其烦地一一指出及纠正学生所犯的各类错误。几乎每一个学生我都为他们纠正过错误。有时候心里一焦急,还免不了批评几句。一段时间后,我开始觉得课堂上哪里不对劲,怎么气氛越来越沉闷。回想着课堂上死一般的沉寂,我就感到十分失望。特别是当看到有的学生麻木的表情,任你怎么启发,他就是不动,真是又气又急,恨铁不成钢。我试图尽快改变这种状况,但总找不到感觉。

一天,刚上完《金色的脚印》一课,我走出教室,课代表董洁同学从后面追上来说:“老师,我发现你今天心情挺好,从上课一直面带微笑到下课,老师,您笑得真好看。同学们都说,您每节课都这样该多好。”我一听,不由的停下脚步,问她:“难道我平时上课不笑吗?”她歪着脑袋,慢慢地说:“老师,您要不生气,我就给您说。”这鬼丫头!我摸摸她的头,说:“你今天实话实说,老师不怪你。我也感觉最近有些不大对劲,请你帮老师指点迷津,我会诚心接受你的意见的。”她马上说:“我们发现您上课经常板着脸,看着您严肃的表情,同学们都大气不敢出,偶尔起来回答问题,您还不太满意,所以我们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完她说的话,我一回想:这节课学生发言非常积极,思维活跃……

哦,原来老师的情绪感染学生的情绪!我找到感觉了!我要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让我在迷茫中找到问题的根源。放学后,清新如流的空气洗涤着我的大脑,使我思绪万千:学生在课堂上分神是他们的错吗?他们是无辜的。那么长的时间,我竟然很少带着微笑和他们一起上课,再加上我过分“周到”的纠错,挫伤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我僵硬的面孔,苍白的语言,怎么能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室是冰凉的,书本是生硬的,教师是无情的,这样的课堂,学生怎能被吸引?怎能不走神!学生人虽小,却用心的观察着老师的情绪变化,看来,老师的脸的确是一张晴雨表啊!心理学上也分析,如果人的心理压力过大,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他们所学的知识就会被

“过滤”掉。相反,当人的心理压力小,学习的效果就好了。

从那以后,我常常微笑着、耐心地听完学生回答,而且及时制止其他同学的嘲笑,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我不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激励,因为我越来越体会到: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是每个人的天性,更何况是孩子。一句积极的评价就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孩子建立了信心,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越加积极。现在,从学生们渴望上语文课的期望中,从课堂发言积极热烈、争先恐后的活跃气氛中,我得到了满意的答案。每节语文课下来,我总不忍心立即离开教室。因为我总是被孩子们的一句“老师,等一等---”给拽住脚步。有时候是为个别辅导留下的,有时候是被待批的作业给绊住了,有时候是找某个课堂上有心事而没认真听课的学生谈心,诸如此类。有趣的是,经常被重重包围的我反而乐滋滋地享受着师生之间的这种其乐融融的情景。

让每一个名字都闪光五

如何让每个成员都参与课堂,成为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做人的尊严呢?我在评价机制上动脑筋,不仅采用将全员参与作为评价小组的重要指标、进步幅度大的成员为小组双倍加分等方法,还利用课堂

“展示台”来放大他们的成功,让每一个学生生一整天都能见证他们的光荣。还别说,这种做法真让我收获着因学生进步而带来的欣喜和幸福呢。

课上,分配好朗读的展示任务后,各组进入紧张的准备阶段。当我走到四组巡视时候,正好组长劝说组员冯世阳,“你读倒数第二段吧”,“我能行吗?”冯施洋小心翼翼地说,拒绝的语气里却分明又是热烈的期待。我知道他底子太差了,他想读却又怕读不好,影响小组……我连忙俯身轻拍着他的肩膀和大家说:“我看你们组长有眼力,他能读好,你们说呢?”“是的,你要是不读,咱们就少一个人次分呢。”同学们鼓励道。

展示时间到,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到第四组冯世阳的时候,同学们诧异第四组怎么能让他单独亮相呢!因为冯施洋在大家眼中就是一个胆小、说话吞吞吐吐的同学。那一刻,屋子里更是格外宁静,宁静里还带着紧张。他开始读了。“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他想起他曾经怎样被人迫害和讥笑过……”他的声音里像是凝聚了所有的磁力,个别地方还有些不连贯,但在这个文段的朗读中竟然让人感觉到是激动和难忘的回味,当他坐下,片刻的宁静后是一片雷鸣的掌声。“给第四组加2分,因为他们组员进步大!”我说,“你们的掌声就是加分的最好理由,对吧。”“对!”全班同学大声地喊道。当我把加分写在黑板的小组评价栏里后,我看到他的小脸涨得通红,正如他所读的文段里的话一样,“他感到太幸福了”。

为小组加分的愿望,让他超越了自己,勇敢地站起来;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日趋进步,让这样的丑小鸭享受到成功的幸福。

沟通平台,点亮每一个名字

课后,当我来到走廊在沟通平台上写评语的时候,围过来的同学说,“老师,写冯施洋!老师,写冯施洋!”我笑了,同学们多可爱呀,他们怀着一颗好的心和我一样为同学的进步而品尝到了互帮互助、合作学习的快乐,他们都在成长,不仅是知识的获得,更有人格的完善。我在沟通平台上写下有力的几个大字:“我为冯施洋本节课的表现而骄傲,我为第四组的力量感到震撼!”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花,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名字,让每一个名字都闪光,每一阵风吹过,都是一片幸福的颤抖。倾心于课堂的每一个细节,巧用团队评价和沟通平台让我听见学生成长的拔节之声,收获着帮助学生成功的快乐。

谈数学有效教学的方法六

中科院院士、数学家张景中在《感受小学数学思想的力量———写给小学数学教师们》一文中说“:数学可以有不同的讲法,看清了问题的实质,就能把难的变成容易的,把高等的变成初等的,把过去曾经使成年人困惑的问题变得孩子们都容易理解。”笔者以为,这“三个变成”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最好注脚。

一、培养数学化倾向:数学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

日常生活中,人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运用着最普通的数学概念和结论,但许多情况下人们往往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关注现实中数学的应用,培养具有数学应用意识的学生,是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数学的这种应用价值并没有受到充分尊重。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把数学学习活动的主干看成是感知和再认识,而数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思维则被削弱或取消了,这显然有悖于数学发展趋势。改变这种状况的一条有效途径是,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挖掘现实生活中蕴含着的大量的数学资源,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习内容的六个方面都可以在教学中作这样的嫁接。比如数感这一学习领域,在认识了多位数以后,可以让学生调查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的意义,让他们明白把一些数字排列在一起组成多位数,不仅具有记数功能,还能约定俗成表达特殊的意义。调查结束后,还可以指导学生尝试为学校图书馆设计借书卡的编号,进一步领会编码功能,掌握编码方法,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形成数学化倾向,这是数学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

二、提高数学化能力:数学有效教学的核心要素

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思维水平取决于个体的思维倾向性、积极性和专注性。正因如此,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提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这里的“做数学”绝非纯粹的解数学题,而是创造性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现实的“问题解决”,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要提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的有价值的问题,要创设可供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的机会。比如一年级学生学习统计物体,教师可以先提供形形色色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然后引导学生:“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两种,一种是与数学联系不够紧密的,如物体颜色、本人喜好等。另一种是与数学紧密联系的,需用数学知识去解答的,如方位、多少等。面对这种情形,应进行巧妙引导,让学生以数学的眼睛看世界,从数学的角度提问题。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化能力,要十分重视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尽管小学数学教学不能指望学生系统地掌握建模步骤及方法,但应进行有益的尝试。张景中教授曾举过一个很浅显的学“数”用“形”建模的例子:在学习“2”的时候,可以画一条线段,指出两头有两个端点;在学“3”的时候,可以画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说“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学“4”的时候,可以画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顶点”等。学生如此经历数学思维过程,探索思维路径,数学化能力必将得到整体提升。

三、形成数学化元认知:数学有效教学的必要措施

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在认知心理学里,思想方法就属于元认知的范畴,它对认知活动起着监控、调节作用,在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元认知,促进其形成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一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认识其重要性,努力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并融入备课。比如,转化思想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基本原则之一,而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系列转化过程,小学数学教材处处都体现出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未知为已知等转化思想,在教学中不妨把这些点明。教学异分母分数加法,要追问学生:“通分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明白通分的目的就是把异分母分数加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法,从而把未知转化成已知,这就是转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知识点,适度开发课外资源,有针对性地补充介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像前文提到的数形结合可以解决许多比较复杂的分数加减法;统筹思想也可以解决许多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有假设、赋值、对应等等,如果有合适的时机,在课堂教学中都可以渗透,这些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措施。

笛卡尔曾经说过,数学的本质在于它是科学的通用语言和认识方法。事实上,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化能超越数学学科本身而成为解决问题的依托,古往今来许多科学问题的解决,都是在数学化的眼光下直接导引的结果。因此,新时期的数学教学,也只有具备数学思想的教师,才能做到简简单单地教,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

1第三 最新小学教师教学叙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