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关于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方案(最终定稿)
编辑:繁花落寂 识别码:10-261264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31 03:15:3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方案

关于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方案范文

伟大成就催人奋进,初心使命引领征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纳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尽锐出战、接续奋斗,2018年退出贫困县序列,2019年、2020年持续推动脱贫成果巩固,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战略部署,全力推动“五个统筹”,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统筹抓好“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有机衔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必须聚焦产业振兴这个重要引擎,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生产型向市场型转变。立足xx独有的资源禀赋,在大力发展特色有机旱作农业的同时,抢抓互联网平台经济新机遇,依托“互联网+”电商平台、直播平台、金融平台,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让更多xx品牌、xx“味道”,走出晋中,走向山西,迈向全国。二是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快肉牛—火麻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肉牛—中药材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并按照“西牛东猪中菌菇,一园两区三龙头”的产业布局,推动xxx个扶贫产业向特色产业转变,强化龙头带动向产业化方向迈进,实现农业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三是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要尽快拿下“国家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县”和“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双标认证”和“太行云牛”品种审定,并在标准制定上求突破,牢牢掌握行业话语权,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统筹抓好“人才扶贫”与“人才振兴”的有机衔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必须聚焦人才振兴这个关键支撑,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乡村人才政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一方面,要着眼于“培”,育好“土秀才”。要持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提质提效,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着力培育有影响力的乡土人才,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形成“选育一个能人、复制一种模式、促进一地脱贫、带动一方振兴”的良好格局。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引”,招来“金凤凰”。通过政策宣传、选聘下派、组织引导等途径,大力实施“人才回归工程”,重视乡贤的树立和推崇,为回归“能人”提供创业、政策扶持,呈现“雁阵归巢”返乡创业生动局面。同时,要建立人才培训机制、县域人才统筹使用机制,组建乡村人才库,壮大推进乡村振兴的主体队伍。

——统筹抓好“文化扶贫”与“文化振兴”的有机衔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必须聚焦文化振兴这个紧迫任务,打造文化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要一手抓文化乡村“塑形”。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用好用活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镇文化站,通过农民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热爱领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向农村拓展。要一手抓文明乡风“铸魂”。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通过健全红白理事会、典型示范引领、建章立制定规矩等措施,把不良风气压下去,把新风正气树起来。特别是要加强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通过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评选等活动,用典型影响广大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先进文化占领群众的思想阵地。

——统筹抓好“生态扶贫”与“生态振兴”的有机衔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必须聚焦生态振兴这个内在要求,要巩固和发展好“xx生态”这一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一要开启保护新模式。要坚决打好“三大保卫战”,以xx余个扶贫专项合作社为依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增加环境承载力。特别是要不断深化与xx生态脱贫基金会等的合作,擦亮全国“xx第一县”名片,让“山上有豹、河中有鱼、天上有鹳、地上有狍”的xx生态美景持续显现。二要开发生态新产品。立足“xx原醋”“xx火麻油”“xx肉牛”“xx寒湖月饼”等金字招牌,充分发挥好“表里山河和美xx”区域公共品牌效应;注重围绕“豹元素”,开发更多“豹+”系列衍生产品,打造别具特色的“豹经济”。三要推行绿色生活新方式。学好用活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加快推进松烟镇乡村振兴示范镇。特别是要强化绿色宣传,倡导绿色理念,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和社会风气。

——统筹抓好“党建扶贫”与“组织振兴”的有机衔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必须聚焦组织振兴这个重要保障,突出政治功能,以强有力的政治引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一要选优配强“领头雁”。创新培养选拔机制,持续深化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优两提三抓三好三零”行动,做好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后半篇”文章,选优配强育好党组织带头人,力争2021年换届前“一肩挑”比例实现xxx%全覆盖;同时要优化班子结构,着力推动村级党组织整体优化提升。二要筑牢基层组织“硬堡垒”。把“一带三创”作为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总抓手,放大我县党建网格化的示范效应,推动全县基层党建提质提速提效。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年底实现收入x万元以上村达xxx%。三要健全乡村治理“新体系”。全面推进“三治三零”创建,以自治“消除矛盾”、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以“三治”实现“三零”,走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的“xx实践”。

区四套班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封闭学习研讨方案

按照《关于在全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和《区委常委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方案》安排,拟于X月19日、X月20日组织区委常委会、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领导班子成员进行集中封闭学习研讨,具体方案如下。

一、参加学习研讨人员范围

区委常委,区政府班子成员、区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区政协班子成员(邀请非党员副区长,非党员人大副主任,非党员政协副主席参加)。原则上集中学习期间不安排出差、不开会、不调研。

二、学习内容及研讨主题

1.学习内容。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等。坚持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2.研讨主题。围绕担当作为、宗旨性质2个方面,结合学习收获、体会,就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讨论交流。

三、具体安排

1.X月19日

上午9︰00—12︰00,下午 2︰30—5︰30,在区政府北楼二层大会议室,集中自学习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等。

学习资料:《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习近平关于工作论述摘编》及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等(详见附件)。

2.X月20日

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交流研讨一天。围绕担当作为、宗旨性质2个方面,结合学习收获、体会,就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讨论交流。

X同志带头,区四套班子党员领导干部逐一交流发言,邀请非党员领导干部列席并提出意见建议。

四、工作分工

区委办公室、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研究室、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各相关办公室共同做好学习组织和服务保障工作。

(一)区委办公室、区委组织部

1.负责区领导集中封闭学习研讨整体会务服务统筹。

2.负责区委常委同志参加学习的通知,以及学习期间的服务保障各项工作。

(二)区委宣传部

1.负责新闻报道的整体统筹和安排工作。

2.配合做好集中封闭学习研讨整体会务服务工作。

(三)区委研究室

负责区委主要领导同志集体自学主持讲话稿和交流研讨会主持讲话稿的起草和报审工作。

(四)各相关办公室

负责通知领导同志参加学习研讨,提醒党员区领导携带学习书目、提前准备交流发言材料,并于X月19日(周四)中午12点前提供给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综合组汇总后报市委第五巡回指导组审阅。

附件:学习文件及书目清单

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1.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上的重要讲话

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上的重要讲话

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内部)

4.习近平总书记在XX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关讲话

5.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香山革命纪念地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二、学习书目

1.《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

2.《习近平关于工作论述摘编》(增编本)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4.《中国共产党党内重要法规汇编》

5.《坚持抵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6.《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

7.《做到“两个维护”》

8.《“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编》

9.《初心——向共产党员张富清学习》

第二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虽在实施时间、对象和贫困瞄准上有所不同,但目标都是实现共同富裕。

如何有效的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过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村上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必须把握各级党委、政府对实施乡村振兴的部署和要求,并同村情紧密结合起来。

二、继续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基层党组织是我党扎根在基层的堡垒,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我县实施的各村支部书记、主任一肩挑工作就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通过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中华民族是一个创造奇迹的民族,再大的奇迹,都是人创造的,要想乡村建设的好,人才是关键。一是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制定相应的人才计划,给予一定的政策留住人才,切实打造一支扎根农村、建设农村的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智力保障。

四、加快推动乡村特设产业。结合乡村实际情况,立足长远,制定乡村特设产业发展规划。一是加快现有产业发展,将现有产业做大做强;二是鼓励在外人员返乡创业,利用乡愁的同时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三是深挖乡村特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利用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扶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四是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引导企业到村建厂,或者发展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

五、政策不变、队伍不散。为了巩固脱贫成果,贫困村在退出后,一定期限内国家原有政策保持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留出缓冲期,确保稳定脱贫,也可以对脱贫攻坚中的特惠政策实行分类处置,促使其向常规性、普惠性、长期性政策转变。同时,为了巩固脱贫成果,驻村干部按照扶上马、送一程的原则,会同乡村两级开展乡村振兴工作。

第三篇: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保持现有政策总体稳定,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对顺利摆脱贫困的农村地区而言,将战略目标从脱贫攻坚升级为乡村振兴,本是其稳固扩大脱贫成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然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不可能自发地前后相续,促进二者衔接的政策举措也不应是机械地延续,相反,取决于两者能否实现“有效衔接”——在时序上不断档、在联系上不割裂、在推进上不乏力。在两大战略衔接中,公共政策是不可或缺的“黏合剂”,有效的政策供给是不可替代的“催化剂”,“保持现有政策总体稳定”是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总政策取向。具体而言,在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要在正确认识和科学处理五大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政策供给。

一是“ 时间” 维度的短线与长线关系。政策供给要“长短结合”,更加注重长线的统筹规划。摆脱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也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其性质和目标决定了政策供给具有紧迫性与阶段性。以“短线”的“攻坚战”为主,同时保证战果扎实,经得起历史检验并为后续发展提供支撑。乡村振兴则对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其性质定位与目标层次都高于前者,政策供给更具全局性和长期性,以“长线”的“持久战”为主,同时保证推进效率,如期实现阶段性成效。因此,两者的有效衔接在政

策供给上既要满足短期目标,又要谋求长远发展。乡村振兴的重点要从前者转到后者,并对政策作出相应调适。一方面,要针对短期绩效,对增收功用显著的产业项目继续予以支持,从政策层面保障其发展的连续性,可明确设置两者衔接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主要定位于常态化减贫以巩固脱贫成效。另一方面,要面向乡村振兴的长期目标,优化贫困地区产业结构,整合产业资源,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培育打造可持续的主导产业。

二是“ 主体” 维度的主导与协同关系。政策供给要“多方共治”,更加注重协同的齐心合作。脱贫攻坚以党和政府为核心,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共治的“大扶贫”格局,各级党委和政府是政策制定和执行主体。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同样离不开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但其目标定位更宏伟、聚焦对象更广泛、历经时间更长远,所以更要将党和政府的主导与社会参与、市场推动有机结合起来,必须更加充分发挥社会和市场的作用,更加强化三大类主体的协同合作。在宏观上,政策供给要引领社会和市场与政府联结成“治理共同体”,采取合作互补的方式,充分发挥各主体的独特资源优势,以三者的最大公约数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微观上,要建立多元主体协作机制,既更好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规制作用,又要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吸引市场资本、社会组织和精英人才参与其中,凝聚社会共识,优化参与效果。

三是“ 对象” 维度的特惠与普惠关系。政策供给要“普特相宜”,更加注重普惠的均衡统筹。从对象人群来看,脱贫攻坚的政策对象是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聚焦的主体是建档立卡户,乡村振兴面向的对象范围则更加广泛,涵盖所有乡村人口。从对象区域来看,脱贫攻坚将大量人力财力等资源“精准地”瞄向贫困地区,对其投入远大于非贫困地区,而乡村振兴则面向地区整体性发展,并在城乡融合中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所以,在衔接过程中,既要有针对相对贫困群体和地区的特惠性政策,又要有面向一般群体和地区的普惠性政策,但乡村振兴的重心却要由“特惠”向“普惠”转移。增强现有政策供给的长期视野和可持续性,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乡村环境治理等政策可直接延续到乡村振兴中,使其朝着常规化、普惠性转变。同时,适度扩大政策供给范围,调整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的政策标准,加快统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民生领域的共建共治共享。另外,还应统筹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相对贫困人口与其他人口之间的协同发展,整合各类资源以均衡分配区域发展红利,避免出现新的“悬崖效应”。

四是“ 内容” 维度的治标与治本关系。政策供给要“标本兼治”,更加注重治本的综合施策。脱贫攻坚不是持久战,其政策供给过程虽强调“造血”“扶志”“扶智”,但以改变当前贫困状态为主,首先侧重的是治标之策,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还有待进一步解决,例如自立能力脆弱、返贫风险潜存、内生动力不足等。乡

村振兴的目标更加宏伟、布局更加全面,虽也强调分步推进,从人居环境整治等基础面上工作开始,但要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旨在最终实现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因此,促进两者衔接的政策内容既要治标,又要在此基础上治本,但重心由“治标”变为“治本”。乡村振兴以摆脱贫困为前提,更要以巩固治贫效果为首责。在脱贫攻坚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的基础上,适时调整政策供给理念,以积极福利观代替消极福利观,强调付出责任与政策补助相挂钩,避免“福利依赖”。同时也要转变政策供给方式,建立阶梯制,分等级、分阶段地为政策对象提供帮助,既保证其生活生产需要,又激励个体朝着更高的发展水平迈进,逐步解决结构性矛盾,巩固脱贫成果,迈向全面振兴。

五是“ 手段” 维度的帮扶与自立关系。政策供给要“扶立有度”,更加注重自立的精准培育。脱贫攻坚解决的是绝对贫困,针对的是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贫困群体往往缺乏自立基础,因此政策手段以帮扶为主,侧重通过外部力量改变其生活生产环境。乡村振兴则以摆脱贫困为前提,经帮扶之后的工作对象已具有一定自立条件,政策作用不再是简单地解决生存问题,而要更加深入地以增强自立能力为导向。因此,实现两者的有效衔接,政策手段不仅要有以“自立”为目的的“帮扶”,还要有以“帮扶”为手段的“自立”,但焦点不再是“帮扶”而是“自立”。脱贫攻坚中针对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群施行了综合兜底保障政策,后续仍以“帮扶”和“兜底”为主。而对自身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在精准脱

贫之后应将重心转移到自我发展上,以“自立”为主。一方面结合个体及所处地域特点,为其提供符合自身实际的政策备选项目,引导个体向自立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支持,鼓励自立基础较好的群体开展高水平创新创业,为乡村振兴开拓新空间。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一个个令人振奋、催人奋进的目标任务注定 2020 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在这关键节点妥善处理好上述五种关系,有助于应对各项挑战,积极把握工作主动权,加快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尽早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将为“十四五”新征程的开启注入强劲动力。

第四篇: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方案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动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机构队伍、考核机制等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推进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发展方向,坚持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和塞罕坝精神,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头等大事、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着力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积极稳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过渡,科学有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出一条具有我县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全面推进美丽幸福新县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2022年,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脱贫群众增收、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捋清问题底数,查找问题短板,逐项细化、实化、具体化目标任务及推进举措,实行清单化推进,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进一步健全,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不返贫、无新贫。全县无收入负增长户,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平均水平。有劳动能力户实现产业就业全覆盖,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明显提升;无劳动力户实现户用光伏、产业分红、兜底保障等政策帮扶全覆盖。

”3+1”保障全面达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有序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有序推进。

到2025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县域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经济实力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基本实现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平均水平。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成效显著,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在全县全面推开。

到2035年,全县农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完善,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三、重点工作

(一)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扎实做好防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健全常态排查核查机制。健全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发现和核查机制,强化县乡村三级主体责任,实施网格包联,建立规模摸底和常态化排查相结合机制,对符合条件户及时纳入,对风险消除户及时退出,做到动态管理、精准进出、不漏一人、不错一人。健全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充分利用国家和省防止返贫致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对脱贫人口实行监测和帮扶全覆盖。不断完善我县医保、卫健、教体、住建、民政、残联、交警等多部门、全方位预警监测机制,实现信息数据准确共享,每月动态开展入户核查。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作为易返贫致贫人口重点监测,及时发布预警,确保快速发现,科学处置,动态清零。健全防贫帮扶救助机制。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全面落实大病生活救助、教育专项救助、民政帮扶救助、产业扶持、就业扶持、金融信贷、敬老孝亲等防贫举措,继续实施防贫保险,对因病、因学、因灾导致出现的风险户,及时落实防贫保险报销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刚性支出,全面阻断致贫返贫风险。(牵头单位:县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教体局、县卫健局、县医保局、县人社局、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残联、县交警队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巩固”三保障一安全”成果。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定期排查、动态监测、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有问题随时发现、动态清零。提升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持续落实

”七长”责任制,建立健全县、乡、村校适龄儿童少年台账,实施任务清单制度和台账纪实管理,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除身体原因外不失学辍学。继续落实”两免一补”“三免一助”“雨露计划”等政策,实现应助尽助。提升基本医疗保障能力。全面落实”三重保障”政策,脱贫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覆盖率达到100%,按规定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全面落实。继续加强专职村医定向培养和配备工作。推行门诊慢性病网上评审认定新模式,对于特殊人员实行上门认定服务,确保不落一人。健全住房安全保障机制。建立住房安全保障动态监测机制,持续开展覆盖所有农户的住房安全大排查和4类重点对象危房等级鉴定”再排查”,将因火灾、雹灾、雨雪灾害和房屋老化等不可抗力形成的动态新增危房纳入改造计划,及时动态清零。持续实施”暖心房”工程,确保所有农户实现住房安全。完善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开展饮水安全全覆盖工作”回头看”,对新出现的饮水不安全问题,逐一建立台账,落实解决措施。对于设施未使用、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健全完善管理办法。(牵头单位:县教体局、县卫健局、县医保局、县住建局、县水务局等部门;责任单位:各乡镇、开发区)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和”空心村”治理后续工作。持续推进19个易地移民搬迁安置区配套产业园区建设,重点配建和提升人才家园集中安置区。持续加大产业、就业、兜底等政策扶持,确保搬迁脱贫户中至少有一项产业覆盖,有劳动能力的搬迁脱贫户至少实现1人稳定就业,搬迁人口2700户6680人产业就业全覆盖。做好分散安置500户885人后续跟踪服务。持续巩固3个已通过易地搬迁方式解决的空心村治理。全面加强安置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做好县城人才家园集中安置区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加快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建立关爱机制,促进社会融入。依法依规推进3557套安置住房产权登记办理工作,7月底前发放完成,10月底前完成所有搬迁安置区用地审批手续。加快宅基地复垦和节余指标流转,确保7月底前通过复垦验收。(牵头单位: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人才家园管委会)

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严格落实《关于做好扶贫资产资本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加快出台我县指导意见或实施细则,规范开展确权登记,加强后续管理和监督。成立县乡村三级扶贫资产管理组织,负责辖区内扶贫资产的确权登记、运营管护及日常监督管理。做好2016年以来投资的5400个扶贫项目进行资产清查,分类摸清各类项目主体,明晰管护主体,明确产权关系,确保扶贫资本资产不流失,持续发挥效益。加快推进2013年至2015年资产清查工作,待省出台新的管理办法后及时资产清查。建好用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及时进行动态调整。严格落实项目资金公开公示、绩效评价等制度,加强资金项目常态化监管。压实主管部门责任,做好使用各级财政资金拖欠收益金、分红款催缴工作,对于确实无法分红或提前收益的,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优化调整光伏和县级大型资产收益项目收益分配方案,确保分配合理,发放到位。加强对60个已建扶贫车间管理,落实主体责任,加大外联招商力度,确保稳定运行。(牵头单位:县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审计局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二)强化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

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对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脱贫不稳定户、低收入边缘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充分利用民政、人社、医保、卫健、乡村振兴、教体、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完善县级相关行业部门主动发现机制。实施线上数据实时比对监测、线下定期实地摸排,”发现对象、风险预警、动态帮扶、消除风险”的闭环管理模式。实行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实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的早发现和早帮扶。(牵头单位:县民政局、县乡村振兴局;责任部门:县教体局、县人社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健局、县医保局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优化”单人户”政策,将低保边缘人群中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参照”单人户”纳入保障范围。调整”渐退期”政策,对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低保对象,可给予一定期限的渐退期。进一步落实好因病、因残、因学和农村低保对象就业成本等刚性支出扣减规定。在扩大特困认定残疾人范围和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认定标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县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制度,合理提高救助供养水平。加大重点人群排查力度,精简优化低保审批确认程序,及时将符合条件人员纳入保障范围,确保应保尽保。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服务质量。高效开展康复服务、辅助适配、就业培训、托养服务、无障碍改造、贫困助学等六项民心服务工程,提升残疾人救助水平。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相应的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对基本生活陷入暂时困难的群众加强临时救助,逐步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切实发挥社会救助基金作用,积极开展救助。(牵头单位:县民政局;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人社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健局、县医保局、县残联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合理确定农村居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联体建设力度,扩大覆盖面,完善医联体外部治理和内部运行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群众就医,完善医疗防控体系,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医疗防控能力。探索医保基金支付方式新方法,积极推进按人头打包支付。坚持基本标准,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逐步调整脱贫攻坚期超常规保障措施。完善参保缴费资助政策,过渡期内继续全额资助农村特困人员,按比例定额资助低保对象、脱贫不稳定且纳入相关部门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人员,优化调整脱贫人口资助政策,定额资助标准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在逐步提高大病保障水平基础上,继续执行贫困人口大病保险不设起付线,合规自负费用按比例给予报销,大病保险继续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倾斜支付。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完善统一规范的医疗救助制度,合理确定救助水平和救助限额,按规定做好分类救助。发挥医疗救助基金作用,取消不可持续的过度保障措施。重点加大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倾斜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牵头单位:县医保局、县卫健局;责任单位:县民政局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完善养老保障和儿童关爱服务。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按照每人每年100元标准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防贫监测对象、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保费。在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时,对上述困难群体和其他已脱贫人口保留现行最低缴费档次。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完善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加大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保障力度,加强对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和困境儿童保护工作机制,实现儿童主任村级全覆盖,儿童督导员乡级全覆盖,形成县、乡、村关爱保护网络。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定期探访制度,建立信息完整、动态更新的基础数据库,强化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加强残疾人的托养照护、康复服务,提升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确保”城乡统筹、应补尽补、按标施补”,加大”福康工程”项目实施力度,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和托养工作,更好满足困难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牵头单位:县民政局;责任单位:县残联、县人社局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织密兜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建立全县脱贫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监测台账,通过入户核查、数据比对等方式,将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符合低保、特困供养等社会救助政策及其他兜底保障政策的,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对其中出现临时性生活困难的可视情现给予临时救助和专项救助,之后依规纳入低保,实现应兜尽兜。(牵头单位:县民政局;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医保局、县住建局、县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三)拓展提升脱贫地区发展水平

聚力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聚焦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高质量编制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打造因河沿线特色有机农业产业示范带,优先发展龙嘉省级现代奶业园区、期左有机小米省级杂粮园区、芜磊省级畜牧业转型聚集区,培育壮大奶牛、肉牛、果蔬、杂粮等主导产业,打造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推进”扶龙行动”,重点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22年底,力争创建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80家,新增县级10家。推动建设一批”以村为单位,以群众为主体”的种养殖基地和农业产业园区。坚持”小规模、大群体”发展路径,通过”龙头企业+村+订单+农户”方式,引导农户到园区内自建或联建设施棚室和养殖圈舍。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持续提升合作社质量,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

”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户嵌入产业链,形成企业和农户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格局。2021年底,打造县级示范家庭农场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3家。大力发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业,积极探索”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经营模式。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推广”全程机械化”农业服务新模式。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继续实施”扶龙行动”,采取”龙头企业+农户+订单”模式,大力发展”基地村”规模,在产业链条上不断深化。加快牧场改造升级,全力打造优质有机奶源基地,培育适度规模奶牛养殖主体。大力培育肉牛品质改良,支持发展大型牲畜交易市场项目,壮大舍饲化养殖规模,盘活闲置牧场和圈舍。采取订单杂粮模式,重点打造谷物种植区和燕麦种植区,扶持燕麦深加工项目。重点打造露地蔬菜区,潮河、牤牛河沿线设施蔬菜瓜果区,构建集群种植、净菜加工、订单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体系。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着力持续深化与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平台合作,继续抓好消费扶贫专馆、专区、专柜建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确保2022年全县扶贫产品销售额突破15亿元。持续做强四个农业。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作用,鼓励科技特派员深入乡村开展科技服务,通过科技培训、现场指导和微信互动、腾讯视频培训等服务,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水平。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科委,推进五道农业公司开展纳米富硒试验示范推广。开展燕麦和玉米保护性耕作种植试验。扩大”有机双创”战果,年内新增绿色产品认证5个、有机农业认证企业10家以上,有机种植面积达10万亩,全县有机农业园区达到55个。深入开展农产品提标行动,完善特色优势农产品标准体系,确保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2%以上,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力争全县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启动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大力实施区域、企业、产品”三位一体”品牌战略;深入挖掘整合区域农业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扩大”有机”公共品牌和牛奶、蔬菜、小米3个区域品牌影响力。(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商务局、县供销社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第五篇: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情况汇报

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情况汇报

一、我乡脱贫攻×坚工作基本情况

全乡有五个行政村,全乡共有××户贫困户××人。××村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年已经退出省级贫困村。

2020年,按照“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示范引领”的总体工作思路,积极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持续推进全面脱贫工作做了许多工作,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截止目前,全乡贫困人口已经全部脱贫,全乡xx户以上自然村都已通硬化水泥路;农户入户路硬化达到100%以上。全乡饮水点水质全部达标,实现100%农户住房安全。人居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100%以上农户有水冲式卫生厕所。村级卫生室基础设施及村医培训力度不断加强,文化扶贫措施丰富,精神面貌向上向好。

二、乡村振兴工作基本情况和存在的困难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了许多工作。我乡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为了乡村振兴工作上新台阶,汇聚各方力量,争资争项,在专项资金的引导下,确保本级财政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集中投向美丽乡村建设,为资金投入提供了保障,但工作推进中也存在一些困难。一是蔬菜产业发展方面。投入资金扶优做强蔬菜产业,率先建成了xxx亩××村高标准大棚蔬菜基地,实现××大棚蔬菜从“无”到“有”到“优”的转变。基地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蔬菜,成为了农业产业扶贫基地。今年来投入xxx万元,用于蔬菜基地的日常建设。投入xx余万元征地补偿费,组成××蔬菜基地租地工作组进行租地,打造我乡的另一个基地。但产业发展的利益转化率不够高,产业链不够长,示范带动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接下来,我乡将着眼做大做强蔬菜、瓜果等产业,全面推进产业振兴计划、做优做大品牌,推动产业链的延伸,需要进一步的资金投入。二是农田水利项目方面。2019年特大洪灾,对我乡农业生产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为此财政下拨xx万元农业救灾款,用于补助灾后农业生产,结合我乡投入的灾后重建各项投入,帮助恢复了农业生产。严格按照上级部门制定的设施标准实施,虽然在实施实施过程中,因规划设计和实际情况不符合、资金缺口等问题,增加了施工难度,一定程度影响了工程进度,但我乡也已确保了资金投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如期完成,但农田设施建设的回报率不高,规划设计的成果改变了原来自然形成的合理布局,与相关农业产业结合程度不高,导致实施效果不明显,导致实际生产中还需要投入资金另外建设符合实际使用情况的基础设施。如××水圳灌溉污水问题,没有合适的项目落地,导致生产用水紧张的问题仍然存在。三是建设新村示范点方面。我乡积极谋划,投入了大量资金,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打造集中连片新村,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已完成xx村××新村、××新村,××村中徐、××村井头小组的整治规划,××村村委会大楼及××村桃树垅建设点正在建设中。其中××新村、××新村在全县“三看三比”流动现场会上得到了各级领导认可,分别获全县第三、第一的好成绩。四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方面。为了乡村面貌改观,投入资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农村人居环境历史欠账较多,农村点多面广、工作反复性大,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卫生整治,但由于群众内生动力不强,村民不太关心,各级监管职责不清等问题,很难形成长效化监管机制。今年以来,财政共拨付了xxx万元,我乡共投入xxx万元,整体整治资金缺口很大。五是农业生产等方面。五是早稻、油菜生产种植方面。我乡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农业生产工作落实,圆满完成早稻种植任务,此项工作在全市排名名列前茅。但在种植过程中,包括持续推进油菜种植过程中,将进一步思考如何提高种粮效益,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保障作用,做好技术指导和提高产出回报。

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思考

脱贫后,需要积极与乡村振兴衔接,协调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1、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较少。虽然各级财政支农收入有逐年增加,由于农村历史欠账多,人多地广,导致投入总量与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相对于工业投入则要少得多。目前支农项目建设大都采取各级财政共同投入的模式,而财政配套资金不足时,乡村财政更为困难,部分乡村财力薄弱,历史负债也较多,成为影响政策效应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

2、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分散,效益低。由于对应项目的各部门只管与本部门有关的部分,导致同一个项目互不衔接,下达资金重复交叉,缺乏整合。相关支农投入重点不突出,有的按照资金总额平均分配到村级,雨露均沾,导致部分资金投入很分散,达不到预期效果,村民得不到实惠。

3、支农项目与农村实际需求存在差距。上级制定项目计划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地区,比如上级政府下达硬性指标任务,高标准农田建设,从勘察、规划编制,都由设计单位完成,乡镇并不是实际业主单位,由于设计单位对乡镇的实际自然情况不了解,导致规划设计内容比较雷同,不符合实际,影响了农业产出效益。许多项目建设和支农资金使用,乡镇的自主权太少,导致有些项目建设水土不服,没有达到实际的效果。

4、项目计划批复和资金治标不同步,资金到位环节多。在资金拨付上,资金到位相对缓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实施进度,有时会出现项目计划资金与实际到付资金不符的现象,影响项目进度,常常出现跨实施,造成乡村财政压力大。

5、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指导实施不够。对支农资金缺乏同意管理,没有真正了解项目的进度、项目的管理决策以及项目真正的资金需求,因此对项目资金使用的指导力度不够,造成管理和落实脱节,不利于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比如,如何指导乡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紫皮大蒜如何能够整合到财政支农资金去使用,项目要怎样才能投的准。环境卫生整治中缺口大,要怎么去寻找解决的措施。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1、加大财政支农惠农投入。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三个高子”的财政投入政策,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提高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的同时,用足用好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占用税金、土地出让金等各类资金。二是进步明确各级政府事权,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做到“重心下移、财力下倾”,逐步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投入力度,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

2、调整优化财政支农结构。财政支农投入要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保障基本公共品供给为重点。一是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和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的科技攻关扶持力度,提升农产品深加工档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农业心业链条。二是开展环境治理,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各级财政分担乡镇清运车辆配备和保洁员工资发放所需的运转经费,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农村环境整治经费支出。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各地实际,制定计划,积极扶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3、整合资金,集中使用。在支农项目建设工程中,要探索财政资金捆绑使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机制,最大限度发挥部门合力、资金合力。

4、规范资金划拨形式,解决中间环节过多的问题。简化报账程序,减少中间拨付环节。规范资金的管理运行,使得支农资金管理清晰、用途清楚、职责明确。要特事特办,项目计划与资金批复计划同步下达,便于抢抓建设时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规范支农资金指导监管。完善各项资金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加强基层农财队伍建设,适当充实力量,同时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政策能力和工作水平,使财政支农管理工作能够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关于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方案(最终定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