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螯虾与棉蝗的比较解剖
螯虾与棉蝗的比较解剖
(动物生物学实验)
姓名:童琦 学号:201503102023 专业:生物科学 指导老师:王茜
摘要:甲壳类和昆虫分别是节肢动物中适应水生生活和陆生生活的两大类群,通过观察、解剖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与棉蝗(Chondracris resea rosea),不仅了解了节肢动物门甲壳类和昆虫两大类动物的形态结构(外部形态、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的异同,而且能了解节肢动物进化与广泛适应的特征,充分反映动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演变与环境的密切联系,还能说明动物各器官系统在演变过程中的相关性和动物的整体性。通过做实验来夯实巩固王兰教授上理论课所讲的知识。关键词:螯虾;棉蝗;比较解剖
节肢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是动物界第一大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做实验,学习虾类和一些昆虫的一般解剖方法;了解节肢动物进化与广泛适应的主要特征,甲壳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昆虫适应陆生生活的主要特征;通过螯虾与棉蝗的比较解剖,进一步认识动物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动物与环境的统一及动物的整体性。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螯虾活体、新鲜浸制的棉蝗标本、塑料手套、清水。1.2 实验仪器 解剖盘(蜡盘)、镊子、解剖剪、解剖针、解剖刀、培养皿。1.3 实验方法比较解剖。结果与分析
2.1 螯虾的外形、内部解剖结构观察 2.1.1 螯虾外形观察
取一螯虾于蜡盘内,观察外形。螯虾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体表被以坚硬的几丁质外骨骼,体色近红棕色。全身有21节,头胸部13节,腹部6节,第1体节和1个尾节。
图1 螯虾外部形态 ①头胸部:头胸甲保护着内脏器官,头胸甲前有一向前延伸的额剑,额剑基部的下方两侧各有1个粗短的眼柄,端部着生复眼,额剑两边各有3~4个棘。头胸甲的近中部有一弧形横沟,为颈沟,是头部和胸部的分界线。头胸甲两侧部分称鰓盖,鰓盖下发与体壁分离形成一个腔,内有鰓片,称鳃腔。
②腹部:螯虾腹部短,背腹扁,明显分为6个体节,其后为1尾节。尾节扁平,腹面正中有一裂缝,为肛门。各节的外骨骼可分为背面的背板,腹面的腹板及两侧下垂的侧板。
③附肢:19对,除第1体节和尾节外,每节1对附肢。
头部附肢:5对。第1触角(小触角)、第2触角(大触角)、大颚、第1小颚、第2小颚。
胸部附肢:8对。3对颚足,5对步足。
腹部附肢:6对,包括5对游泳足和1对尾肢。雄虾第2对腹肢的内肢特化为交接器。尾肢与尾节构成尾扇。
图2 螯虾的附肢
2.1.2 螯虾内部解剖结构观察
图3 螯虾的内部形态模式图 ①呼吸器官。用解剖剪剪去螯虾头胸甲右侧鰓盖,露出鳃腔中的呼吸器官鰓,进行原位观察。用镊子分离螯虾附肢,第2、3颚足和第1~4步足基部各有一对羽状的足鳃,体壁与附肢间关节膜上有关节鳃,以及着生在第1对颚足基部的肢鳃。
图4 螯虾的鰓
②移去头胸甲和背板。用解剖剪剪开头胸甲后缘膜,用镊子在头胸甲后缘至额剑处,仔细地将头胸甲与其内方的器官剥离,再用解剖剪自头胸甲前部两侧到额剑后剪开并移去头胸甲。原位观察位于头胸部的内脏器官。用解剖剪自前向后沿腹部两侧背甲和侧甲交界处剪开腹部外骨骼。用镊子略掀起背甲,观察肌肉附着于外骨骼内壁的情况,然后小心剥离背板和肌肉的联系,移去背板。
③循环系统。心脏位于头胸部后端的围心窦内,用镊子轻轻撕开围心膜,可见心脏为半透明、多角形的肌肉囊。用镊子从腹面轻轻提起心脏,分别从背面、侧面细且透明的动脉。由心脏后端发出一条腹上动脉(后大动脉),在腹部背面,沿后肠背方后行到腹部末端。
图5 螯虾心脏
④生殖系统。摘除心脏,观察螯虾生殖系统,螯虾为雌雄异体。雄虾:精巢1对,在围心窦腹面,白色,三叶状。每侧精巢发出1条细长的输精管,末端开口于第5对步足基部内侧的雄性生殖孔。雌虾:卵巢1对,位于围心窦腹面,淡黄色或淡绿色,颗粒状,分三叶。卵巢向两侧腹部发出1对短小的输卵管,末端开口于第3对步足基部内侧的雌性生殖孔。在第4、5对步足间的腹甲上,有一椭圆形突起,为受精囊。
图6 螯虾生殖器官(雄、雌)⑤消化系统。用镊子轻轻移去生殖腺,可见其下方左右两侧各有一团淡黄色肝脏。剪去一侧肝脏,可见囊状的胃,前部为贲门胃,后部为幽门胃。贲门胃前腹方连有一短食管,食管前端连接由口器包围的口腔。幽门胃后接中肠。
图7 螯虾消化系统背面观
⑥排泄系统。剪去胃和肝脏,在头部腹面大触角基部外骨骼内侧,可见扁圆形团状触角腺一对,触角腺呈绿色,又称绿腺。绿腺后接大而壁薄的膀胱,膀胱伸出短管,开口于大触角基部腹面的排泄孔。
图8 螯虾排泄器官
⑦神经系统。用镊子将其他内脏器官除去,仅保留食道,用解剖刀自背侧向腹侧剖开肌肉,可看到腹面中央白色索状的腹神经链。用镊子分离有关组织,沿腹神经链前行,可见管道下的第1个神经节较大,为食道下神经节,沿食道下神经节向上小心剥离,在食道左右两侧有2条围食道神经;沿围食道神经向前,在食道之上,围食道神经汇合处(位于两眼基部之间)有一较大神经节,为脑神经节。
图9 螯虾神经系统
2.2 棉蝗的外形、内部解剖结构观察 2.2.1 棉蝗外形观察
棉蝗浸制标本呈黄褐色,体表被有几丁质外骨骼,身体明显分为头、胸、腹3部分。
图10 棉蝗外形
①头部。位于身体最前端,卵圆形,其外骨骼愈合成一坚硬的头壳。头壳的正前方为略呈梯形的额,额下连一长方形的唇基;额的上方为头顶;头的两侧部分为颊;头顶和颊之后为后头。头部具有眼、触角、口器(由上唇、大颚、小颚、下唇、舌5部分组成)。
图11 棉蝗头部结构
②胸部。头部后方为胸部,胸部由三节组成,分别为前胸、中胸和后胸。每胸节各有一对足,中、后胸背面各有1对翅。胸部体壁高度骨化,为坚硬的几丁质骨板,构成其外骨骼。每一胸节均有背板、腹板和侧板组成。棉蝗前胸背板呈马鞍形从两侧向下扩展。中、后胸腹背板合成一块,较小,略呈长方形,表面有沟。在中胸和后胸侧板前缘的薄膜上各有1对气门。各胸节上均有1对足,依次为前足、中足和后足。前、中足较小,为步行足;后足强大,为跳跃足。各足均由6节构成:基节(短而圆)、转节、腿节、胫节和跗节、前跗节。
图12 棉蝗胸部背板 图13 棉蝗胸部腹板
图14 棉蝗的后足
③腹部。由11节组成。第1腹节和后胸节愈合。其两侧各有1椭圆形的膜状结构,为鼓膜器。只由背板和腹板组成,侧板退化为侧膜。雌雄棉蝗第1~8腹节形态构造相似,在每个腹节背板两侧下缘前方各有1个气门,共8对气门。第9、10两节背板较狭,部分愈合,第11节背板形成背面三角形的肛上板,肛上板的两侧有1对尾须(雄虫较雌虫大),其下各有1个三角形的肛侧板。腹部末端着生有外生殖器,雄虫的外生殖器为交配器,雌虫的外生殖器为产卵器。
图15 棉蝗腹部后端
图16雄棉蝗交配器正面观 图17雌棉蝗产卵器侧面观 2.2.2 棉蝗内部解剖结构观察
左手持棉蝗,使其背部向上,右手持解剖剪从翅和足的基部剪去翅和足。再从腹部末端尾须处开始,自后向前沿气门上方将左右两侧体壁剪开,剪至前胸背板前缘;再在虫体前后端两侧体壁已剪开的裂缝之间,剪开头部与前胸间的颈膜和腹部末端的背板。
将棉蝗背面向上至于解剖盘中,用解剖针自前向后小心地将背壁与其下方的内部器官分离开,最后用镊子将完整的背壁取下。原位观察棉蝗内部器官。
①循环系统。观察取下的背板内壁,可见腹部背板内壁纵中线上有条半透明的细长管状构造,即为心脏。
②呼吸系统。自气门向体内,可见许多白色分支的小管分布于内脏器官和肌肉中,即为气管。在内脏背面两侧还有许多与气管相连的膨大的气囊。
图18 棉蝗的呼吸器官 ③生殖系统。棉蝗雌雄异体。
雄性生殖器官:精巢一对,左右相连成一长椭圆形结构,位于腹部消化管的背方。精巢腹面两侧向后伸出一对输精管,两条输精管绕到消化管腹方汇合成1条射精管。射精管前端两侧有一些迂回细管,为附腺(副性腺)。将附腺的细管拨散开,可看到1对贮精囊。
雌性生殖器官:卵巢1对,位于腹部消化管的背方,由许多许多卵巢小管组成。卵巢下端为一膨大呈囊状的纵行管,与各卵巢小管相连,为侧输卵管(也称卵萼)。自生殖腔背方伸出一弯曲小管,其末端形成一椭圆形囊,即受精囊。在卵萼前端有一弯曲的管状腺体为附腺(副性腺)。
图19 棉蝗生殖系统侧面观(雄、雌)
④消化系统。消化管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前肠之前有由口器包围而成的口前腔,口前腔之后是口。用镊子移去精巢或卵巢后进行观察。前肠包括:口后的咽、食道、嗉囊和前胃。中肠又称胃,前端伸出12个呈锥状的胃盲囊。后肠包括:回肠、结肠和直肠。唾液腺1对,位于嗉囊腹面两侧,色淡,葡萄状。
图20 棉蝗消化系统
⑤排泄系统。着生在中、后肠交界处的许多细长的盲管,为马氏管。
图21 棉蝗排泄系统 ⑥神经系统。去除头部左侧的外骨骼,再用镊子小心地除去头壳上的肌肉,可观察中枢神经系统。脑位于两复眼之间,为淡黄色块状物。由脑向后发出的1对神经到食道两侧的是围咽神经。其后有白色的腹神经索,有两股组成,在一定部位合并成神经节。
图22 棉蝗神经系统 讨论
3.1 螯虾和棉蝗的差异
螯虾水生,棉蝗陆生。3.1.1外形
螯虾:分头胸部和腹部。有5对游泳足,无翅。21体节,19对腹肢。棉蝗:分头、胸、腹3部分。无游泳足,有2对翅。11体节,3对腹肢(足)。3.1.2循环系统
螯虾:有心脏,是扁的多角形肌肉质囊。动脉2条。血液无色,内含血蓝素,有携带、运输氧的能力。
棉蝗:只有心脏和一条大动脉,无另外血管。心脏是一条半透明的细长管状构造。血液无携带、运输氧的能力,血细胞有多种类型,有的具吞噬作用。3.1.3呼吸系统
螯虾:鳃呼吸。有19对鰓(足鳃12对,关节鳃6对,肢鳃1对)。棉蝗:气管呼吸。通过气门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3.1.4排泄系统
螯虾:排泄器官是1对触角腺(绿腺),每一个触角腺由一个绿色的囊状腺体和一个宽大而薄壁的膀胱组成。
棉蝗:排泄器官是马氏管,由许多细长的盲管组成。3.2 个人心得体会
螯虾与棉蝗分别是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和昆虫纲的代表物种。螯虾水生,具备一些适合水生的结构特征;棉蝗陆生,还有翅,具备一些适合陆生的结构特征。通过比较解剖,我了解了两类动物的异同,明白了动物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动物与环境的统一及动物的整体性。
在解剖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①螯虾的大颚很硬,很难取下。②螯虾的排泄孔很难找到。③棉蝗口器各部分较难分离。④棉蝗的前胸背板很硬,较难取下。⑤棉蝗的神经系统较难观察。在解剖过程中不仅观察了解了螯虾和棉蝗的结构,巩固了知识,而且还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学习了一些解剖技巧。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王茜老师会细心解答,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好解剖实验,这些是我在这次解剖实验中感悟较深的。
总之,我通过这次实验夯实巩固了王兰教授在理论课上所教授的知识,对我的帮助很大。
参考文献:
[1] 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_:175-181,248-260. [2] 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2_:44-46,49-51.
[3] 黄诗笺动物生物学实验光盘.
[4] 胡泗才,王立屏.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化学工业出版社,202_:47-51. [5] 耿宝荣.动物学实验.科学出版社,202_:74-80.
[6] 刘敬泽,吴跃峰.动物学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202_:25-28. [7] 孙虎山.动物学实验教程(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2_:54-57.
[8] 赛道建,贾少波.普通动物学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202_:49-54,56-63.
第二篇:克氏螯虾(小龙虾)稻田养殖技术
克氏螯虾(小龙虾)稻田养殖技术
稻田人工养殖克氏螯虾投资少、见效快,能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值,是农民致富的一种好的生产方式。
一、建造稻田养虾条件
选择水质良好、水量充足、周围没有污染源、保水能力较强、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没的田块进行稻田养虾,面积少则几亩,多则几十亩或上百亩都可。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要开挖养虾沟,沟宽1.5m,深1m,,田块面积较大的,还要在田中间开挖田间沟,田间沟宽1m,深0.5m,养虾沟和田间沟面积约占稻田总面积20%左右。利用开挖养虾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田埂,平整田面,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防止下大暴风雨时使田埂倒塌。田埂面宽3m以上,田埂高1m。进排水口要用铁丝网或栅栏围住,防止克氏螯虾外逃和敌害进入。进水渠道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建在虾沟的最低处,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保证灌得进,排得出。在离田埂1m处,每隔3m打一处1.5m高的桩,用毛竹架设,在田埂边种瓜、豆、葫芦等,待藤蔓上架后,在炎热的夏季起到遮荫避暑的作用。在养虾沟和田间里要移栽水草,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等沉水性植物,或在沟边种植蕹菜等。水草覆盖面以30%为宜,且以零星、分散为好,这样有利于虾沟内水流畅通无阻塞。田四周用塑料薄膜、水泥板、石棉瓦或钙塑板建防逃墙,以防克氏螯虾逃逸。
二、虾苗虾种放养
1.准备工作
1.1清沟消毒。每亩稻田养虾沟用生石灰75公斤或其他药物,彻底清沟消毒。
1.2施足基肥。每亩养虾沟施腐熟畜禽粪肥500~800公斤培肥水质。
1.3移栽水生植物。虾沟内栽植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等水生植物,或在沟边种植蕹菜。
1.4过滤进水。进水用筛网过滤,严防敌害生物进入。虾沟水深保持0.6~0.8米即可。
2.放养
2.1夏季放养。以放养当年人工繁殖的稚虾为主。放养时间为7~9月份。每亩养虾沟放养稚虾1.5万~2万尾。
2.2冬季放养。通常在12月份进行,每亩虾沟放养3厘米左右的虾种1万~1.5万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两季虾养殖,7~10月养一季青虾或罗氏沼虾,12月至翌年5~6月养一季克氏螯虾。
3.注意事项
3.1保证虾苗虾种质量,同一田块放养同一规格的虾苗虾种,一次放足。
3.2在晴天早晨或阴雨天放养,放养虾种时用3%~4%的食盐水浴洗10分钟消毒。
三、饲养管理
1.投喂8~9月份以投喂植物性饲料为主,10~12月多投喂一些动物性饲料。日投喂量按在田虾体重的6%~8%安排。冬季每3~5天投喂1次,日投喂量为在田虾体重的2%~3%。从翌年4月份开始,逐步增加投喂量。
2.水质管理8~9月份高温季节,每10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1/3;每20天泼洒1次生石灰水调节水质。
3.日常管理每天巡田检查一次。做好防汛防逃工作。维持虾沟内有较多的水生植物,数量不足要及时补放。大批虾蜕壳时不要冲水,不要干扰,蜕壳后增喂优质动物性饲料。
四、捕捞与运输
1.捕捞。可以在6~7月和11~12月集中捕捞。先用地笼网、手抄网等工具捕捉,最后再干池捕捉。也可以捕大留小,常年捕捞。
2.运输。商品虾通常用泡沫塑料箱干运,也可以用塑料袋装运,或用冷藏车装运。运输时保持虾体湿润,不要挤压,以提高运输成活率。
作者简介:宫尚芳(1972―),女,助理工程师,长期从事水产技术推广工作。
第三篇:池塘可控化高效生态养殖克氏原螯虾技术
池塘可控化高效生态养殖克氏原螯虾技术 池塘要求
池塘进排水系统完整,面积5-15亩,水深1.2~1.5米,设浅水区和深水区,浅水区占全池2/3左右,池塘土壤以黏土或壤土为宜,四周用加塑料布的聚氯乙烯网片作为防逃设施:池中移植水草,面积占全池的1/3~1/2,水草品种有马莱眼子菜、伊乐草、沮草、水花生、水葫芦等:养殖中架设微孔增氧设施,风机功率每亩配备0.15千瓦。苗种放养
3~5月放养规格100~300尾/公斤的克氏原螯虾苗种1.5万~2万尾/亩,如池塘条件好。养殖经验足可增加到3万尾/亩以上。池水管理
养殖克氏原螯虾的池水要掌握“春浅、夏满和先肥、后瘦”的原则。早春适当施肥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夏季透明度控制在40厘米以上。养殖前期每周加水或换水一次,每次15-30厘米,高温季节每2-3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30厘米。保持水体“嫩、活、爽”。养殖期间每隔15-20天泼洒一次生石灰水。用量为每亩10公斤,或泼洒一次微生物制剂。养殖池塘的水位要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定,春季水位一般保持在0.6~1米之间,夏季水深可控制在1.5米左右。投饲管理
饲料应以配合饲料为主,根据克氏原螯虾生长特点,要求幼虾饲料蛋白质含量大于30%。成虾的饲料蛋白质大于26%,饲料溶散时间5小时以上。日投喂两次,分别在7~9时和17~18时,以傍晚为主,投饲量占日投量的70%,在春季和晚秋水温较低时。在傍晚投喂1次即可。饲料应在岸边浅水处、池中浅滩和虾穴附近多点散投。日常管理
(1)水草养护。早春要浅水、施肥、早投饲,促进水草生长,夏天水草旺盛时要定期刈割。避免水草老化死亡,引起水质变化。
(2)早晚巡塘。观察克氏原螫虾的生长、活动、摄食、蜕壳和死亡等情况,注意水质变化,定期测定水温、透明度、溶解氧、pH值等水化指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定期检查、维修防逃设施。遇到大风、暴雨天气更要注意,以防损坏防逃设施而逃虾。
(4)做好塘口记录。塘口记录专人负责,记录内容详细。数据翔实,记录时要尽量避免使用总结性的语言。病害防治
养殖病害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克氏原螯虾的病害主要在5~7月发生,所以在4月初就要做好防病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1)移植好水生植物;
(2)控制好存塘虾量;
(3)提早投喂精饲料,提高虾的抗病力;
(4)调控好养殖水质,定期泼洒生石灰或微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EM菌等;
(5)在4~7月每隔20天用二氧化氯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1次;
(6)每20天投喂一次药物饲料,连续投喂5天。药物饲料的制作方法为用0.2%维生素c+1%的大蒜+2%强力病毒康,水溶解后用喷雾器喷在饲料上投喂。
克氏原螯虾养殖过程中主要敌害生物有鸟类、老鼠和小杂鱼。对鸟类采取人工驱赶的办法;对老鼠采用药物灭杀的办法;对小杂鱼一是进水时网滤,二是放养适量鳜鱼控制,三是用杀鱼药物拌配合饲料杀灭。及时捕捞
克氏原螯虾由于个体生长发育速度差异较大。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捕大留小。稀疏存塘虾量,苗种放养后1个月就可捕捞,一般用地笼诱捕,地笼网目2厘米以上,减少小虾的捕出率,捕捞时要轻、快。拣出的小虾要及时回塘。在9~10月捕出所有的虾。清塘消毒,准备第二年养殖。
第四篇:透视与解剖教学大纲
《透视与解剖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美术教育 总学时:36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透视与解剖》是美术基础教学中技法理论之一,是美术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每一位中、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他们能很快地判断所画对象线与面应该产生的透视变化及物体在不同空间位置所表现出来的透视特点。另一方面,了解认识人体的基本形体结构及表层肌肉的形状特点等。结合这些理论基础知识自觉地进行相关的写生、美术创作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与水平。从而达到完善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为以后专业良性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从视觉近距远阔的观察转换辨证关系中,从广义上将东西方有关绘画透视观念、理论作为一个整体,加以比较、研究。
(二)掌握透视学近大远小与消失的绘画理论,学会把握基本形体变化的造型能力,培养灵活运用透视规律,创造性组织画面空间的构图能力。
(三)了解人体的基本形体结构,认识体内骨骼和主要表层肌肉,掌握影响外形的骨点和一些结构,熟悉他们的构造、形状及作用。
(四)感受透视理论和解剖知识在实践操作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掌握基本理论,加强对绘画的认识,提高技能技巧及指导中小学教学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透 视 编
(一)透视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1、透视图的形成:绘画与透视的概念及关系;有关画面、视平线、距点等概念;两种观察方法与两种投影方法。
2、视域、画面:视域的概念;视点与实际画面的距离;视点与物体的观察距离。
3、近大远小与消失:景物的深度变化与近大远小;直线的视觉分类(原线、变
线)与透视变化;视点与灭点的关系。
4、视点位置与构图:视位上下、左右前后的变化;视位与物体的方位关系。教学要求:
1、掌握绘画与透视的概念及关系,理解画面、视平线、距点、视域圈等概念,了解两种观察方法与两种投影方法。
2、理解视域的概念,记住60度视域圈的作用。了解视点与实际画面的距离,掌握视点与物体的观察距离。
3、认识景物的深度变化与近大远小,掌握原线与变线的概念,记住三类七种直线的名称、状态、消失方向。掌握灭点形成的原理。
4、了解视位上下、左右、前后的变化。
(二)视觉运动中的几种单视域空间 教学内容:
1、平视一点消失单视域空间:平行透视的概念、状态及特点,平行透视图作法、图例分析。
2、平视二点消失单视域空间:成角透视的概念、状态及特点,成角透视图作法、图例分析。
3、平视单视域空间的倾斜消失:倾斜透视的形成及消失特点。
4、倾视二、三点消失单视域空间:倾视视域的形成、分类及特点;俯仰透视图作法及应用分析。教学要求:
1、掌握平行透视的概念、特点、立方体透视图作法及画法运用,了解平行透视图例分析。
2、掌握成角透视的概念、特点及测点作法,了解成角透视图例分析。
3、了解平视倾斜透视的形成,掌握平视倾斜的消失特点及运用。
4、了解俯仰视域的特征与灭点,掌握俯仰透视分类、特点及透视图作法,并能应用于写生绘画中。
(三)曲线透视 教学内容:
1、曲线透视画法:曲线的概念,圆形透视图作法及特点。
2、曲线透视运用:圆形透视及任意曲线透视的运用。
教学要求:
1、了解曲线的概念,掌握圆形透视图作法及圆形透视变化特点。
2、掌握圆形透视的运用,了解任意曲线透视的运用。
解 剖 编
(一)概论 教学内容:
1、人体的比例、体型及部位:人体的比例、体型及解剖的部位区分。
2、人体概况:人体的骨骼、主要关节及肌肉。教学要求:
1、掌握人体的比例、体型及解剖的部位区分;
2、掌握人体的骨骼、主要关节,了解表层主要肌肉。
(二)头部和躯干 教学内容:
1、头部的结构:头部的骨骼、形体结构、肌肉与五官的结构、比例、特征及画法。
2、头部的运动和形状:头部的运动、面部表情及形状类别。
3、躯干:躯干的骨骼、肌肉、形体结构、比例和运动。教学要求:
1、掌握头部的骨骼名称及形体结构,认识头部的肌肉,掌握五官的结构、比例、特征及画法。
2、了解头部的运动、面部表情及形状类别。
3、掌握躯干的骨骼、主要肌肉、形体结构,认识躯干的比例、性别、年龄差别及运动的基本规律。
(三)上肢部 教学内容:
1、上肢的结构:骨骼、关节、主要肌肉及形体结构。
2、手部的结构:手部骨骼、肌肉及动态。
3、上肢的比例和运动:比例及运动规律。教学要求:
1、掌握上肢骨骼、关节、主要肌肉及形体结构。
2、掌握手部骨骼及手的动态,了解其肌肉。
3、了解上肢的比例及运动规律。
(四)下肢部 教学内容:
1、下肢的结构:骨骼、关节、主要肌肉及形体结构。
2、足部结构:足的骨骼、肌肉及动态。
3、下肢的比例和运动:比例及运动规律。教学要求:
1、掌握下肢骨骼、关节、形体结构,了解其主要肌肉。
2、掌握足的骨骼,了解其肌肉及动态。
3、了解下肢的比例及运动规律。
(五)人体动态 教学内容
1、人体动态的结构关系:一竖、二横、三体积、四肢及人体重心。
2、人体动态分析:人体的动态特征及韵律。教学要求
1、了解人体的一竖、二横、三体积、四肢及重心关系。
2、了解人体的动态特征及韵律。
四、教学实施 A、学时安排:
本课程共36学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该内容分为两学期完成。《透视》安排在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9个周完成;《解剖》安排在第三学期,每周2学时,9周完成。各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数分配如下:
透 视 编
(一)透视的基本概念
1、透视图的形成原理与有关概念 2课时
2、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 2课时
3、近大远小与消失 1课时
4、视点位置的选择与构图 1课时
(二)视觉运动中的几种单视域空间
1、平视一点消失单视域空间的形成与特点 3课时
2、平视二点消失单视域空间的形成与特点 3课时
3、平视单视域空间的倾斜消失 2课时
4、倾视二、三点消失单视域空间的形成与特点 2课时
(三)曲线透视
1、曲线透视画法 1课时
2、曲线透视运用 1
(一)概论
1、人体比例、体型及部位区分
12、人体概况
1(二)头部和躯干
1、头部的结构
22、头部的运动和形状类别
23、躯干的结构
4、躯干的比例和运动
(三)上肢部
1、上肢的结构
22、手部结构
3、上肢的比例和运动
(四)下肢部
1、下肢的结构
22、足部结构
3、下肢的比例和运动
(五)人体动态
1、人体动态的结构关系
22、人体动态的分析 B、练习、作业:
解 剖 篇
(以下内容)(以下内容)(以下内容)结合实践)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5
1 1(2
根据各章节的教学要求,需要掌握、记住的内容,确定课内练习和课外作业。注重知识点的掌握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有关习题。C、考核标准
1、平时作业:上课不迟到、无缺席,认真学习,按质按时完成作业,注重知识点的掌握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有关习题。平时作业成绩计入学期成绩。
2、期末考核:课程结束后,根据本教学大纲的要求,《透视》内容对学生进行笔试闭卷考核;《解剖》内容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考查:
(1)、在造型艺术中,运用人体比例、结构、形体、运动等规律进行艺术创造。(2)、掌握人体解剖的基本知识,并对解剖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3)、具体可让学生按要求默画一张头像或半身像速写等。要求:构图大小适当,结构准确,形体感强,动态生动,画面整体。
3、学期成绩:实行百分制。对考试科目平时作业占学科成绩的30%,期末考核占70%;对考查科目平时作业占学科成绩的40%,期末考核占60%。D、学分
学生修完透视篇、解剖篇分别各得到1学分,共计2学分。
五、参考用书
1、魏永利、殷金山.透视与解剖[M].高等教育出版社,2、高宗英,许国庆.世界明家素描[M].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3、沈兆荣.人体造型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制定人: 审核人:
第五篇:齐白石与虾的故事
齐白石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也是有着许多的作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齐白石与虾的故事,欢迎大家的阅读。
齐白石与虾的故事
齐白石老家有个星斗塘,塘中多虾草,幼年的白石常在塘边玩耍,从此与虾结缘。儿时欢乐的情景也成了他每每题画的素材。为了画好虾,齐白石在案头的水盂里养了长臂青虾,这样就可以经常观察虾的形态并写生,能更好的了解虾的结构和动态。这时他的虾画得很像,但墨色缺少变化,眼睛虽然画的逼真但是却缺少半透明的质感。
再以后,齐白石在观虾的过程中,将虾的进退,游的急缓,甚至斗殴,跳跃等情态统统收于笔下。更于笔墨变化上增加变化,使虾体有了透明感。再以后,白石老人的用水功夫更是臻妙,他画的虾身似乎永远是湿淋淋的,好像真的生活在水中,一张白纸变成了一溪清水。这就是白石老人画虾的创造性。
齐白石的相关介绍
齐白石画虾堪称画坛一绝。齐白石画虾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虾的形神特征。
齐白石从小生活在水塘边,常钓虾玩;青年时开始画虾;40岁后临摹过徐渭、李复堂等明清画家画的虾;63岁时齐白石画虾已很相似,但还不够“活”,便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置于画案,每日观察,画虾之法也因此而变,虾成为齐白石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
齐白石画虾已入化境,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粗壮、浓厚的茨菇,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对比,体现出晚年的齐白石画艺的成熟。
齐白石画虾表现出了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是因为齐白石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齐白石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虾的尾部也是寥寥几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
取舍:对水中的虾,为表现出那种透视感,齐白石的线条有虚有实,简略得宜,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纸上之虾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