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杭州萧山寺院名录
编辑:蓝色心情 识别码:20-597149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25 03:34:2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杭州萧山寺院名录

.杭州长河冠山寺地址:长河冠山顶 2.东恩村白龙寺地址:近郊瓜沥镇东恩村 3.道源禅院地址:道源路南 4.善慧寺地址:石塘河38号

5.萧山里庵坞寺庙地址:萧山区义桥镇 6.戴村镇石码头村的惜谷庙 7.临浦镇的后山庙 8.浦阳镇的宝寿禅寺

9.先照寺、白龙寺、云门寺、曹山寺、大岩寺、兜率寺、地藏寺、接龙寺、龙泉寺、杨岐寺、宝寿禅寺、只园寺、江寺、白龙寺、惠济寺、管村庙、峙山寺、龙泉寺、罗峰寺、黄山西殿、句践祠、惠悟寺、蜀山庙、镇海寺、禅机庵、敬天竺、百步寺、太平寺、延庆寺、杨岐寺、先照寺、莲华寺、罗婆寺、太平庵、至湖岭庙、大岩寺张毛庙,以及楼塔的重兴寺(遗址)、河上的广惠禅院(遗址)、城厢街道的净土寺(遗址)和隆兴寺(遗址)等。

提问者采纳

航坞山,离萧山城区16公里,与钱塘江遥遥相对,山顶上有宋建白龙寺,潺溪密林之中还坐落着地藏寺、极乐寺,接龙寺等庙宇

越王峥寺,位于萧绍分界的山栖岭,海拔354米,寺院现为绍兴县管辖

另外还有楼塔管村庙,戴村云门寺、三清殿、上董庙、祖始庙,河上织履庵、兜率寺,临浦峙山寺、梅里土地庙、关帝庙、西施庙,浦阳灵山寺,进化古等慈寺、泥马庙、太平庵、大岩寺(遗址),所前龙泉寺、赵坞庙、大山庙、惠悟寺(遗址),义桥罗峰寺、圣果寺、里庵坞庙、前坛庙,城厢街道忠义庵、道源禅院、东岳庙、只园寺(遗址)、江寺(遗址),蜀山街道铁佛寺、蜀山庙、王坞庙、章村庙,新塘街道红庙、小城隍庙、万寿庵,衙前施草庵、东岳庙(遗址),坎山宝善庵、东蓍草庵,瓜沥长巷庙,党湾荣贵庙,南阳清净庵等。

杭州

提问者采纳

雷峰塔对面:净慈寺

灵隐景区:灵隐寺、韬光寺、永福寺 三天竺:法镜寺、法净寺、法喜寺 北高峰顶:灵顺寺

虎跑公园曾经也是寺庙,虎跑寺

提问者采纳

灵隐寺、净慈寺、法喜寺、法净寺、法镜寺、灵顺寺、永福寺、韬光寺等。

1.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灵隐山麓,处于西湖西部的飞来峰旁,离西湖不远。灵隐寺又名“云林禅寺”,始建于东晋(公元326年),到现在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是我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杭,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后来济公在此出家,由于他游戏人间的故事家喻户晓,灵隐寺因此名闻遐迩。五代吴越国时,灵隐寺曾两次扩建,大兴土木,建成为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的大寺,房屋达1300 余间,僧众达3000人。

2.净慈寺是西湖周围的第二大名刹,“湿红映地,飞翠侵霄”,与灵隐寺并称南北两山之最。

净慈寺最早叫“慧日永明院”,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吴越王钱谬为永明禅师所建。永明(904-975年)本姓王,名延寿,字冲元。自幼信佛。永明禅师佛学造诣很高,著作甚丰,主持杭州灵隐寺、六合塔的修建,并创建净慈寺,成为净慈寺的开山祖师。

济公,僧名道济(1148-1209年),是南宋时期僧人。原名李心远,据《北石间集》、《净慈寺志》记载,是台州(浙江临海)人,初在杭州灵隐寺出家,后移住净慈寺并长期在这里修行,最后也在净慈寺圆寂。关于济公的许多传说大多与净慈寺有关,因此后人认为他是罗汉下凡,称他为“降龙”,在殿内塑像供奉他。

3.法喜寺又名上天竺寺,该寺创建于五代吴越王时(907—960年),原名天竺看经院。清代乾隆时改名为“法喜寺”。为天竺三寺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寺庙。

4.法净禅寺又称中天竺寺 位于天竺山之稽留峰下 四周群山环抱 景色幽美 历史上还有有“稽留旭日” “合涧沉钟”、“七星潭月” “永清竹浪”等为“中竺十二景” 可见景之绝色 中天竺始于隋 乃中印度高僧宝掌禅师所创 师生时左手握拳 至七岁剃度时始展掌 掌中现一明珠 故得名。

5.法镜寺位于浙江省杭州灵隐寺之南,两寺仅飞来峰之隔,东晋咸和元年(326年),灵隐天竺的天山祖师慧理来到武林山下,依山临江,广建寺院。

6.灵顺寺俗称华光庙,又称财神庙。据文献记载,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7.永福寺位于杭州市灵隐景区内,飞来峰西侧,是杭州市佛教协会新近恢复的一座千年古刹。

8.韬光寺是蜀地名僧韬光禅师所建。一日,禅师辞师出游,师父嘱咐说:“遇天可前,逢巢则止。”唐穆宗长庆年间(821-824)当他游至灵隐寺西北巢枸坞时,正值白居易(字乐天)任杭州刺史,心想:“吾师命之矣。”遂卓锡于此。

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吴越王重建,改名广岩庵,宋真宗大中祥符间(1008-1016年)又名法安院,后寺以人名,为韬光寺。

提问者采纳

灵隐寺、净慈寺、法喜寺、法净寺、法镜寺、灵顺寺、永福寺、韬光寺等。

1.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灵隐山麓,处于西湖西部的飞来峰旁,离西湖不远。灵隐寺又名“云林禅寺”,始建于东晋(公元326年),到现在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是我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杭,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后来济公在此出家,由于他游戏人间的故事家喻户晓,灵隐寺因此名闻遐迩。五代吴越国时,灵隐寺曾两次扩建,大兴土木,建成为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的大寺,房屋达1300 余间,僧众达3000人。

2.净慈寺是西湖周围的第二大名刹,“湿红映地,飞翠侵霄”,与灵隐寺并称南北两山之最。

净慈寺最早叫“慧日永明院”,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吴越王钱谬为永明禅师所建。永明(904-975年)本姓王,名延寿,字冲元。自幼信佛。永明禅师佛学造诣很高,著作甚丰,主持杭州灵隐寺、六合塔的修建,并创建净慈寺,成为净慈寺的开山祖师。

济公,僧名道济(1148-1209年),是南宋时期僧人。原名李心远,据《北石间集》、《净慈寺志》记载,是台州(浙江临海)人,初在杭州灵隐寺出家,后移住净慈寺并长期在这里修行,最后也在净慈寺圆寂。关于济公的许多传说大多与净慈寺有关,因此后人认为他是罗汉下凡,称他为“降龙”,在殿内塑像供奉他。

3.法喜寺又名上天竺寺,该寺创建于五代吴越王时(907—960年),原名天竺看经院。清代乾隆时改名为“法喜寺”。为天竺三寺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寺庙。

4.法净禅寺又称中天竺寺 位于天竺山之稽留峰下 四周群山环抱 景色幽美 历史上还有有“稽留旭日” “合涧沉钟”、“七星潭月” “永清竹浪”等为“中竺十二景” 可见景之绝色 中天竺始于隋 乃中印度高僧宝掌禅师所创 师生时左手握拳 至七岁剃度时始展掌 掌中现一明珠 故得名。

5.法镜寺位于浙江省杭州灵隐寺之南,两寺仅飞来峰之隔,东晋咸和元年(326年),灵隐天竺的天山祖师慧理来到武林山下,依山临江,广建寺院。

6.灵顺寺俗称华光庙,又称财神庙。据文献记载,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7.永福寺位于杭州市灵隐景区内,飞来峰西侧,是杭州市佛教协会新近恢复的一座千年古刹。

8.韬光寺是蜀地名僧韬光禅师所建。一日,禅师辞师出游,师父嘱咐说:“遇天可前,逢巢则止。”唐穆宗长庆年间(821-824)当他游至灵隐寺西北巢枸坞时,正值白居易(字乐天)任杭州刺史,心想:“吾师命之矣。”遂卓锡于此。

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吴越王重建,改名广岩庵,宋真宗大中祥符间(1008-1016年)又名法安院,后寺以人名,为韬光寺。

灵隐寺

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在飞来峰与北高峰之间灵隐山麓中,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是一处古朴幽静、景色宜人的游览胜地,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门票:30,但进入灵隐寺前还有一道门票:灵隐飞来峰35

杭州净寺

也叫净慈寺,是杭州西湖历史上四大古刹之一。因为寺内钟声宏亮,“南屏晚钟”成为“西湖十景”之一。净寺在南屏山慧日峰下,是公元954年五代吴越国钱弘俶为高僧永明禅师而建,原名永明禅院;南宋时改称净慈寺,并建造了五百罗汉堂。寺屡毁屡建。现在的寺宇、山门、钟楼、后殿、运木古井和济公殿,都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建的。其中大雄宝殿单层重檐,黄色琉璃瓦脊,更显庄严宏传。特别是一口重达一百多公斤的新铸铜钟,铸有赵朴初等人书写的《妙法莲花经》,计六点八万字。门票:10元

天竺寺(也叫:法喜寺、法净寺、法镜寺)在灵隐寺南,群山环抱之中,有下天竺、中天竺、上天竺三座古寺,均供奉观音大士。还有翻经台、七叶堂、三生石等许多文化胜迹 门票:10元

天下第一财神庙

为发展杭州市的旅游事业,利用财神古庙开发的以民俗文化为题材的吉祥宫,荟萃人生普遍追求的财运,福、禄、寿在杭州灵隐寺的背面是北高峰,杭州天下第一财神庙位于山顶,财神庙原名灵顺禅,婚姻,生儿育女,望子成龙,保平安等一系列美好愿望,使广大游客感受心想事成、事事如意的美好人生。

门票:5元

第二篇:寺院名录

中国佛教寺院名录

佛教寺院

北京佛教名刹一览

广济寺

北京著名佛教古寺之一,位于市内西四阜成门内大街,为现今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广济寺创建的历史,可追溯至金代。经金、元战火,寺成废墟。明景泰年间(1450—1456)。有人掘地得陶制佛像、供器、石龟、石柱顶等物,知此处为古刹遗址。至天顺(1457—1464)初,山西普慧上人,偕弟子圆洪等,发愿复兴,并得尚衣监廖屏大力捐助,依址重建。费时二年,宝刹得以重现。廖屏具文上奏,获赐额门“弘慈广济”,并授圆洪为僧录司右觉义。

至清代,因广济寺所处地理位置为皇帝御驾出城的必经之地,受到皇家重视,几代帝王都曾临幸拈香,有的还为之题诗立碑,或赏赐匾额,这就使广济寺的地位陡升,成为京城一所重要的寺院。

1931年11月,该寺不慎失火,主要建筑几乎全被焚毁。后经住持现明募化重建,于1935年竣工,规模较前更加宏伟。

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的关怀下,1952年拨款再度修葺,寺院面貌焕然一新。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即以该寺为会址。

十年浩劫期间,广济寺遭到严重破坏。至1972年,由于国家对外工作的需要,中国佛教协会开始恢复日常工作,对该寺殿宇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又在兄弟寺庙和地方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调来大量佛像法物,重新庄严了道场。这样,广济寺又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寺院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排列为山门、天王殿、大雄殿、圆通殿、藏经楼,两旁先后配以钟、鼓楼二楼和石狮护门、御赐石碑、知客寮、讲经堂、图书室、以及玉雕戒坛等建筑。

大雄宝殿后壁有一巨幅指画,为清乾隆九年(1744年)画家傅雯奉乾隆敕命用手指所绘,名《胜果妙音图》。画高五米,宽十米,是国内现存最大的一幅描写佛祖说法情景的壁画,也是一件佛教艺术珍品。

藏经楼藏有许多珍贵藏经。该楼现名为“舍利阁”。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后,曾将西山八大处原灵光寺辽代画像千佛塔遗址中发现的佛牙舍利移此供奉,遂改此名。1964年,重建的佛牙塔在原址落成,遂将佛牙舍利移还其中,然阁名未改。

舍利阁西边有一小院落,院中正殿内砌有汉白玉石雕戒坛一座,为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住持恒明的弟子湛佑所置,雕刻精美,保存完好,是北京城内唯一的戒坛。

多年来,广济寺因其地位的特殊,每年都要接待大批来访的海内外佛教徒与游客,许多重大的会务活动、法务活动和外事活动在这里举行。随着中国佛教协会会务工作的不断扩大和我国佛教事业的日益开展,广济寺的地位和作用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法源寺

位于北京市宣武区法源寺前街,是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久的名刹,为现今中国佛学院所在地。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法源寺创建于唐贞观十九年(645),是太宗李世民为追荐东征阵亡将士兴建的。后高宗李治又下诏修建,直到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才告竣工,并赐名“悯忠寺”。安史之乱时,曾改称“顺天寺”,平乱后又恢复“悯忠寺”名称。唐僖宗中和二年(882),遭受火灾。昭宗时重修。辽清宁三年(1075),遭地震全寺倾圯,后奉诏修复。明正统二年(1437),再次修葺,改称“崇福寺”。清雍正十一年(1733)重修,并赐名“法源寺”。乾隆四十三年(1778)又重修葺,至四十五年(1780),乾隆皇帝亲临该寺,并赐御书“法海真源”匾额。

法源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刹。寺内花木幽雅,植有许多苍松翠柏、银杏丁香,其中有元代白皮松、清代文官果,更有乾隆种植的两株西府海棠。因此,法源寺素以丁香、海棠闻名,令许多名人流连觞咏。

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又称念佛台)、毗卢殿、大悲坛、藏经阁等,还有许多历代相传的佛像、经书、石刻、碑记、经幢等历史文物。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曾拨款对法源寺加以修整。1956年在此创建了中国佛学院。1963年亚洲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徒会议也在此召开。“文革”期间,法源寺遭受巨大损失,佛像全部捣毁,文物悉数被焚。1980年末,为迎接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鉴真和大师回国探亲,中国佛教协会报请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将法源寺收回,并用一年的时间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从各地选调大量佛像、法物,使这座千年古刹恢复了昔日的庄严气象。1980年,鉴真大师像回国探亲,在寺内供奉了七天。1980年5月在寺里设立了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集中了国内一些名贵的佛教艺术品与善本书籍。同年10月,恢复了中国佛学院。如今的法源寺,不仅是一座遐迩闻名的千年古刹,它还是中国汉传佛教的最高学府和佛教文物艺术展览中心,吸引着大量国内外的佛教学者和信徒前来参访、朝礼。

佛牙舍利塔

位于北京西山著名胜地八大处第二处原灵光寺旧址,塔内供奉一颗释迦牟尼佛牙。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根据我国佛教史传的记载,佛陀寂灭荼毗后,有两颗佛牙留在人间,一颗传到斯里兰卡,一颗传到当时的乌苌国(今巴基斯坦境内),后由乌苌国传至于阗(今我国新疆和阗县)。公元五世纪末,南朝高僧法献(424—498)西行,从于阗将佛牙请回南齐首都(今南京)供奉。自此以后,这颗佛牙展转流传,受到历代统治者和佛教徒的恭敬礼拜。五代时期,中原兵乱,佛牙传到当时北方辽国的都城燕京(今北京),辽国丞相耶律仁先的母亲燕国太夫人郑氏,在西山灵光寺建了一座八角十层的砖塔供奉佛牙舍利。

灵光寺创建于公元八世纪,初名龙泉;1479年重建,改称灵光。塔建在寺内东南隅,名“招仙塔”,因塔砖上刻有佛像或佛塔,故又称“画像千佛塔”。几百年来,灵光寺一直是北京的一个朝拜、游览的胜地。1900年,遭到八国联军炮轰,寺、塔皆化为一片瓦砾。事后,被僧人在塔基中发现。此后五十多年,由于战事频繁、社会动荡,佛牙舍利一直由寺僧供奉。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于1955年把佛牙舍利迎至广济寺,供养在舍利阁七宝金塔中,以供国内外信众的瞻礼。这颗佛牙舍利还曾先后应缅甸(两次)和斯里兰卡(一次)两国政府和佛教徒的要求,出国巡礼。

为了使千年的圣迹得以恢复,使稀世的法宝——佛牙舍利获得一个永久供奉的场所,1957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由中国佛教界发起,依照佛教传统在原址重建新塔。

1964年春,一座凝重、庄严、巍峨的新塔及附属殿堂落成。6月25日,中国佛教协会举行了隆重的佛牙舍利塔开光典礼。来自柬埔寨、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日本、老挝、蒙古、尼伯尔、巴基斯坦、越南和越南南方的佛教代表团以及一些国家的驻华使节与外交官员也参加了典礼。

新建的佛牙舍利塔高五十一米,八角十三层,塔身外型采用单层密檐形式,配以碧瓦金刹,绮窗复拱,朴素简洁而又挺拔秀丽,保持了中国古典佛塔的传统艺术特色。塔身内部分为七层。塔顶供奉着尼泊尔国王赠送的佛陀肉身舍利十二颗,象征十二因缘。以下六层,又各供奉六颗,象征六度波罗蜜。此外,还分层供奉着汉、藏、蒙、傣各族佛教的经象、法物。塔底为一暗室,四壁嵌镶石刻碑记和经文。室外绕以石梯,上达佛牙舍利堂。堂中设置金刚座和彩绘屏风,以七宝金塔供奉着佛牙舍利,气氛既庄严肃穆而又恬静和平。

二十多年来,佛牙塔已成为中国佛教界的正法幢,雄踞于北京西山的翠微峰上,向四海弘扬佛法的真谛。

广化寺

位于北京东城区鸦儿胡同,为北京市佛教协会所在地。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广化寺创建于元代。明初寺废,后重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张之洞将私人藏书存放寺内,奏请建立京师图书馆。民国建立后,广化寺一度为京师图书馆。1938年,著名画家溥心畲居士寄居该寺,捐资修缮殿堂。解放前,住持玉山创办广化佛学院,聘请周叔迦等佛教学者担任教师,积极培育僧才。又联系热心教育之僧俗,创办广化小学,供穷苦人家的子弟入学。1952年,学校移交北京市教育局接办。

新中国成立后,广化寺仍做为宗教活动场所,僧人过着如法如律的宗教生活。1952年9月,当代高僧虚云和尚来京,即驻锡寺内。“文革”期间,寺院被毁,僧人离散。落实宗教政策以后,北京市佛教协会对该寺进行了修复,使寺貌焕然一新。重建了僧团,宗教活动重新得到恢复。

现在的广化寺面积一万三千八百多平方米,殿宇三百二十九间,分东院、中院、西院三座院落。中院是全寺的主体建筑,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伽蓝殿、祖师殿、首座寮、维那寮等。东院由戒坛、斋堂、学戒堂、引礼寮等建筑组成。西院由大悲坛、祖堂、法堂、方丈院、退居寮等建筑组成。

雍和宫

位于北京东城北新桥雍和宫大街,是北京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也是我国著名的寺院之一。它的藏语名称为“噶丹金袷林”,意为兜率壮丽宫。

雍和宫的旧址原是明代太监官房,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在此为皇四子胤祯修建府邸。康熙四十八年(1709),胤祯被封为雍亲王,这里便成为雍亲王府。胤祯即位后,将一半建筑改作黄教上院,另一半留作行宫。雍正三年(1725)改名为“雍和宫”。1735年,雍正去世,下葬前曾在此停灵。乾隆九年(1744),雍和宫正式改为藏传佛教寺庙。

寺院共分五进院落,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三座五彩琉璃牌楼以及天王殿、御碑亭、雍和宫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又名大佛楼)、“四学殿”(讲经殿、密宗殿、数学殿、药师殿)、戒台楼、**楼等组成。整个寺院建筑布局完整、气势宏伟、金碧辉煌,建筑风格兼有汉、满、蒙、藏等民族建筑的特色。

御碑亭(又称四体文碑亭),建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亭内矗立一座高六米的巨大石碑,碑文用的是满、汉、蒙、藏四种文字,记述了藏传佛教的历史和乾隆皇帝对待藏传佛教的策略。汉文部分系乾隆御笔。

雍和宫殿为寺内主殿,相当于一般汉传佛教寺院的大雄宝殿。殿内供奉铜质三世佛。东西两侧设置的十八罗汉像,采用了“蒙麻脱沙”和“彩绘拨金”的塑造方法。据说这种艺术手法在我国已经失传,因此雍和宫内的十八罗汉像更显得弥足珍贵。

永佑殿原名正寝殿,建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雍正继位前这里是寝殿。雍正死后曾将棺木停放于此,更名为神御殿。乾隆九年(1744)改称永佑殿。殿内西壁上挂有绿度母补绣像,传说是由乾隆的母亲孝圣皇太后钮祜禄氏亲手用几千块不同颜色的绸缎补绣而成。

**楼是乾隆皇帝迎接西藏六世**进京为其受戒、祝寿后休息的地方。

戒台楼是乾隆皇帝迎接六世**进京为自己受戒、祝寿而修建的。楼内保存着当时的戒台及受戒时所用物品等珍贵文物。

万福阁(又称大佛楼),高三十余米,整座建筑全部是木质结构,造型独特。内供一尊由整株直径三米的白檀木雕成的弥勒佛站像,高二十六米(地上十八米,地下八米),直径八米。佛像的头部接近阁顶,矗立在汉白玉雕饰的须弥座上,体态高大,面容慈祥,制作艺术十分精湛。据记载,造佛像用的白檀木是乾隆十五年(1750)西藏第七世**喇嘛为感谢乾隆皇帝派兵平息叛乱所送的礼物。这尊举世罕见的巨大佛像,不仅是雍和宫内最大的佛像,1990年8月还被受进《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1949年以前,雍和宫年久失修,殿堂颓败,杂草丛生。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于1950年、1952年两次拨款修缮。1961年该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初期,在雍和宫面临再度被毁的危急关头,经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予以保护,使这座名刹得以完整地保存至今。1979年又进行了全面修整,寺貌焕然一新。1981年,雍和宫作为宗教活动场所重新对外开放。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西黄寺

位于北京市安定门外黄寺大街,为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所在地。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清初,朝廷为了密切与西藏地方政府的关系,采取怀柔政策。顺伟四?1651),清世祖遣使赴西藏,邀请五世**喇嘛罗桑嘉措(1617—1682)进京,遂命建造西黄寺供其驻锡。第二年,西黄寺落成。当年,五世**喇嘛亲率西藏僧俗官员及随行人员三千多人到达北京,驻锡在该寺。

乾隆四十五年(1780)七月,六世**喇嘛巴丹益西(1738—1780)率领三大寺堪布及僧职人员百余人,由清廷驻藏大臣、僧俗官员两千余人护送抵达承德,觐见乾隆皇帝,并祝贺乾隆七十寿辰。乾隆在避暑山庄举行了盛大欢迎仪式。随后,**在皇太子的陪同下于九月到达北京,驻锡在西黄寺。不幸的是,六世**因病于当年农历十一月初一在西黄寺示寂,享年四十二岁。

自五世**、六世**起,历世**与**派遣的使节以及从蒙古各部族来京朝贺的佛教徒都在西黄寺居住、礼佛。

寺内最重要的建筑为六世**的衣冠塔,名“清净化域塔”,俗称“**塔”。此塔是乾隆四十七年(1782)为纪念六世**,降旨建造的。塔体由精美的白石砌成,高二十点零二米。南北各建汉白玉牌坊一座,上刻楹联、梵文、龙凤、八宝和各种装饰花纹。塔的正面两边各安有石兽辟邪一只。塔座高三米多,八角形,分上下两层,四角建有塔式经幢各一座。塔基之上覆置八角形须弥座,座上布满动植物浮雕文饰,座腰八面刻着佛教故事,刻工精细,栩栩如生。在转角处雕刻力士像八尊,孔武有力。其上又建一个八角折角须弥座,四面刻着小型坐佛各八尊。再上就是覆钵形塔身,正面有一佛龛,内有浮雕三世佛坐像,龛旁围绕塔身雕刻八尊菩萨立像,面容慈祥庄严。塔身之上为塔刹,刹顶置镏金莲花宝瓶,两旁饰以镏金垂耳。这座**塔集印度、西藏及我国汉族的传统建筑手法于一体,具有独特风格,是清代佛塔建筑艺术的杰作。

1987年,在十世**大师的主持下,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正式成立。这是一所以佛学专业为主体,以藏传佛教为特色,培养藏传佛教高级宗教人才的中国藏传佛教教学和研究的最高学府,也是藏传佛教培养**、格西的教育由经院式教学改变为现代化教学的历史性创举。

通教寺

座落在北京东直门内北小街,是北京近代唯一的一座尼众丛林。

据传通教寺始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原是一座只有几间殿堂的小庙。至清末民初,殿堂残破,佛像毁坏,只剩下一位老年比丘尼住寺。1942年,二位福建籍比丘尼开慧和胜雨住北京广慈寺,在净莲寺法界学苑随慈舟律师学戒听经,身体力行,发心重建通教寺。她们不畏辛劳,募化净财,改造大殿,兴建南北楼(1976年唐山地震时,楼房上层发生险情被拆除,现存下层为僧房)、念佛堂、五观堂、大寮等建筑。建成后通教寺改作十方丛林,寺规严整,道风纯正。为了培养僧才,还创办了“八敬学苑”。使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庵成为海内外四众弟子所推崇的尼众丛林。

新中国成立后,通教寺一直严守佛制寺规,尼众们过着如法如律的宗教生活。文化大革命期间,经像法物被毁,尼僧离散。1978年以后,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修了通教寺,将“文革”时离寺的比丘尼召回,恢复了被迫停止多年的宗教活动。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如今的通教寺,又重现其昔日的盛况。

云居寺

座落在北京西郊七十多公里处的白带山(又称石经山)西南麓,以埋藏有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稀世瑰宝、石刻佛教大藏经——《房山石经》著称于世。

云居寺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618),至辽圣宗时期(983—1011)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金、元、明、清各代都有修葺。1942年遭到日本侵略军轰炸毁环。

寺的南北有两座辽塔对峙,南塔又称藏经塔,地下有藏经穴,塔已无存。北塔原名舍利塔,又叫罗汉塔,高三十米。下部为楼阁式,中空,有磴道可登;上部是覆钵形,有相轮、宝顶。这种建筑形式在中国现存古塔中极具特色。塔的四面各建有一座三米多高的小唐塔,为唐景云二年(711)至开元十五年(727)间所建。五塔形成一个整体,为我国金刚宝座塔(五塔)的早期实例。寺内及周围山上还有唐、辽、明各代建造的砖、石塔十余座,其中以石刻大藏经创始人静琬的墓塔——琬公塔和为纪念唐代金仙公主捐助刻经事业而建的金仙公主塔最为著名。

云居寺虽被炮火所毁,但闻名于世的石刻大藏经埋藏地下,保存完好。云居寺石经始刻于隋大业年间。当时高僧静琬继承其师北齐南岳慧思遗愿,在石经山刻石造经。唐贞观十三年(639)静琬逝后,其弟子玄导、仪么、慧暹、玄法又相继主持刻经事业,历经隋、唐、辽、金、元、明诸朝,延续千载,至明末方告结束。经版藏于石经山九个山洞中,其中藏经最早也最重要的是第五洞穴,称雷音洞,静琬最初所刻的一百四十六块石经镶嵌于洞内四壁之上。洞中央有四根八角形石柱,每根柱上均有浮雕佛像,共一千多尊,称千佛柱。由于山洞藏经贮满,辽金时代续刻的经版就没再运上山,而藏于云居寺南塔下地穴中。

中国佛教协会于1956年在政府支持及全国佛教界的协力下对这一举世无双的重大文化遗产进行了发掘,历时三年,完成了发掘和拓印工作,并在随后组织力量整理研究,编印了《房山石经》,现正在陆续出版中。

云居寺石经共镌刻佛教经籍一千余部、三千余卷,有经版一万四千多块。它不仅是佛学研究的巨大宝藏,而且因为唐代石刻的底本,大部分是依据唐金仙公主奉赠的宫廷抄录本,而辽金刻本,则又是依据久已失传的《契丹藏》,在文字上与一般本子有很大出入,所以还是校勘现有佛教木刻经籍可贵的实物依据。同时,石刻对于研究古代社会、探讨金石、书法艺术的发展也具有很高学术价值。

云居寺还供奉有静琬于隋仁寿年间(601—604)从隋文帝处得到的佛舍利。佛舍利于1981年在雷音洞内地下发现,密封于层层套装的五个石函、银函、玉函中。函盖上刻有安置年月,函内贮有供奉佛舍利的珠宝。中国佛教协会1987年4月曾隆重举行迎请法会,接待佛教徒瞻礼和国际友人观光。

云居寺殿堂从1985年起由政府资助并海内外集资修复。

上海佛教名刹一览

玉佛寺

位于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江宁路口,因创寺之始是为供奉玉佛,故名。

清光绪八年(1882),普陀山慧根和尚到印度朝礼佛迹,途经缅甸募得玉佛五尊,奉请回国。原想将玉佛运至普陀山,但到上海后因无起重设备而搭建茅蓬供奉。后将二尊大玉佛留沪,光绪廿四年(1898)募款建寺于江湾车站附近,名玉佛寺。辛亥革命时,寺被占用,玉佛移放在公园内。1917年募得槟榔路(今安远路)基地十余亩,集资重建。1918年动工,1928年落成,历时十年。

玉佛寺主要建筑有弥勒殿、大雄宝殿、玉佛楼、卧佛堂、观音堂、方丈室、南北配殿等。

1983年,玉佛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静安古寺

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1686号。该寺创建于三国赤乌十年(247),号沪渎重元寺。唐代改称永泰禅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名为静安寺。清乾隆六年(1741)重修大殿。咸丰三年到同治元年(1853—1862)静安寺毁于兵燹。光绪六年(1880)修建了山门和佛殿。“文革”中遭难。1983年后进行修复,重建大雄宝殿,并新建功德堂和僧寮,恢复真言宗密坛。1983年,静安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静安寺向为十方丛林,1947年持松法师任住持,在此弘传密法。持松(1894—1972),湖北荆门人,毕业于华严大学。因感汉传佛教的密宗早已失传,发愿复兴,随三次东渡日本,先受古义真言宗中院教授,行第五十一世阶阿黎位,后受新义真言宗灌顶,并至比睿山学台密仪规。回国后弘密于杭州、武昌和上海。出任静安寺方丈后,创办了佛学院和《学僧天地》月刊。解放后,在寺内设坛,传授密法。目前,真言宗坛场在国内和日本国信众的护持下更显庄严。

龙华古寺

座落在上海市南郊龙华镇。相传,龙华寺建于三国赤乌年间。此前建造的龙华寺塔是上海最古老的佛教建筑,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唐末黄巢起义,寺塔同毁。北宋时重建。宋治平元年(1064),改名空相寺。元末,寺塔均毁于兵燹。明永乐年间重建,复称龙华寺。嘉靖三十六年(1557)赐名“万寿慈华禅寺”。万历年间赐毗卢佛像,为天台宗十大名刹之一。清顺治年间,改为禅宗道场,并扩建殿堂。咸丰、同治年间再度毁于兵燹,后修复。

新中国成立以后,龙华寺于1957年、1979年二度全面整修。1987年建玉佛殿。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龙华寺的主要建筑为山门、钟鼓楼、弥勒殿、天王殿、三圣殿、玉佛殿、、圆通殿、方丈室、藏经楼和偏殿。龙华宝塔耸立于山门外,明崇祯三年(1630)曾大修,塔高七级四十米,呈八角形,巍峨壮观。塔内有木梯盘旋而上,可登塔远眺。

圆明讲堂

位于上海市延安西路434号,建于1934年秋,为当代爱国高僧圆瑛法师住持和弘法的道场。

讲堂创立后,圆瑛常驻于此讲经说法,并组织莲池念佛会,每周集众念佛。

1940年,在圆瑛倡导下,设立圆明法施会,讲经弘法,印行法师的各种经疏著作及佛学书籍二十余种。

1945年,圆瑛创办“楞严专宗学院”,培养僧才。学院于1947年停办。

1953年9月19日,圆瑛法师圆寂,遗嘱将讲堂托付给他的弟子明法师。

1983年夏,设立“圆瑛法师纪念堂”,建立玉佛殿。同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沉香阁

又名慈云禅院,位于上海市豫园西沉香阁路。该寺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清代曾重建。

沉香阁是禅宗寺院,1943年近代天台宗大德应慈法师驻锡该寺,专弘华严,则兼为华严宗道场。

沉香阁现为比丘尼丛林,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天津佛教名刹一览

大悲禅院

座落在天津市河北区西窟洼天纬路,为天津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整座寺院由旧庙和新庙两部分组成,坐北朝南,中有“圆通”月亮门相通。旧庙始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康熙八年(1669)重建。光绪元年(1875),当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曾在大悲院驻军,并进行修缮,至今天王殿脊檩上仍留有“李中堂重修”字样。旧庙分为三进,有山门、大殿及后殿。

新庙在旧庙东侧,为本世纪四十年代扩建,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配殿、耳房及回廊构成。由于大悲院入民国后曾长期被法院、消防队、警察所等占用,僧人星散,殿宇摧颓,濒于湮灭。当时在天津的亻炎虚法师(天津北塘人,1875—1963)及周叔迦、靳云鹏、龚心湛等居士共同发心,向有关方面交涉收回了大悲院。在●虚法师主持下,辛勤筹划,并集资修复。自1942年至1947年,完成了大悲殿、配殿及大雄宝殿的修建工程。1976年唐山大地震,部分房舍坍塌,加上“文革”**,梵宇倾圮,佛像经籍法物荡然无存。“文革”后落实宗教政策,在人民政府支持下,1980年大悲院修葺一新。

山西佛教名刹一览

五台山佛教圣地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隅,系恒山系脉。因山五峰矗立,顶无林木,土筑石垒,故名五台。以山区气侯多寒,凉爽无夏,又称清凉山。

五台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相传为文殊菩萨应化的道场,它与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和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并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与普贤、观音菩萨合称“三大士”。五台山被确定为文殊菩萨道场,在四大名山中是唯一见于经典的。最早的根据见晋译《华严经》卷二十九:“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过去诸菩萨常于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眷属,常为说法。”又见《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佛告金刚密迹王言:我灭度后,于此南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中有山号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唐证圣元年(695),武则天命菩提流志与实叉难陀重译的《华经严》中说:“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由此开始,五台山便被佛教徒一致公认为文殊菩萨圣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名扬天下。

五台山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佛教的兴起与寺庙的创建最早。据明镇澄《清凉山志》记载:“汉明帝时,摩腾西至,以慧眼观清凉山乃文殊化宇,中有阿育王所置佛舍利塔。„„帝以始信佛化,故以名焉。”阿育王造佛舍利塔,指塔院寺白塔。由佛光寺现存北魏时期“祖师塔”可以看出,当时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已达到极高水平。北齐时代,五台山香火旺盛,建寺二百余所,朝廷曾拨八州赋税以充香火。北周武帝灭法,五台寺庙悉数被毁。隋开皇元年(581)在五顶置寺度僧,从此开始在五峰上建寺。唐代为五台山佛教极盛时期。由太宗至德宗九代,不断遣使来山建寺、供养。唐武宗会昌灭法,五台山佛教中落。宋代,重建寺庙,置寺僧正。宋真宗时,五台山基本恢复了唐时的隆盛状况。蒙古族建立元朝后,藏传佛教传入五台,蒙藏佛教徒也随之进住,修建黄庙。明清时期,统治者都非常崇信佛教,藏传佛教便发展到与汉传佛教平分秋色。于是五台山便成为中国唯一兼有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青庙与黄庙并立的佛教圣地。

五台山的寺庙数量,历代废兴,变化较大。在唐代极盛时期,据说全山有佛寺三百六十座,僧尼近万名。唐武宗灭法后随之衰落,宋代有佛寺七十余座,元代只有六十余座,明末清初呈现复兴势头,达一百二十多座。目前全山有完好寺庙四十七座,其中著名寺庙十余座。

显通寺

位于台怀镇北侧、灵鹫峰下,是五台山历史最悠久、极负盛名的一座寺院。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庙。

据《清凉山志》载,此寺创建于东汉明帝年间(58—75),因寺后山峰酷似印度灵鹫山,取名大孚灵鹫寺。“大孚”是弘信之意,为汉明帝刘庄特意加在寺名前的。北魏孝文帝时曾重修扩建。寺前花卉满园,又称花园寺。唐武则天时因新译《华严经》中载有五台山,更名为大华严寺。明太祖朱元璋予以重修,并赐额“大显通寺”。后一度改称永明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恢复大显通寺名称,沿用至今。

显通寺是五台山规模最大的青庙,占地八万多平方米,殿宇四百余间。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代重修。寺前钟楼上悬挂一口名为幽冥的大铜钟,也叫长鸣钟,铸造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这是五台山诸寺中最大的一口钟,重九千九百九十九点五斤。寺内中轴线上一连七进殿宇,依次排列为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后高殿,僧舍廊房分列两侧,整齐划一。

无量殿,是明代用青砖拱券而成的一座穹窿式建筑,四周没有檐廊,殿内没有梁柱,又称无梁殿,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相传唐代清凉国师澄观在此殿内著述《新华严经疏》几达四年之久。内供毗卢佛大铜像,取佛法无量之意,故称“无量殿”。

铜殿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相传为妙峰法师自国内十三省的一万户人家中化缘筹集十万斤铜铸造而成,内外贴金。殿宽九尺,深八尺,高丈余,外观两层,内为一室。上层四面各六块格扇,下层四面各八块。格扇内壁铸有佛像,层层排列,号称万佛。铜殿前原有五座铜塔,现存二座,其余三座被当年侵华日军盗走。

作为五台山首屈一指的大寺,显通寺历代驻锡过许多名僧大德,如志远、澄观、贤林、延

一、大宝法王哈里麻、妙峰等,其中以唐代清凉国师澄观最为著名。

塔院寺

位于显通寺南侧,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其余四处为显通寺、罗寺、殊像寺、菩萨顶)。它原是显通寺的塔院,明永乐五年(1407)重修舍利塔时独立为寺。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庙。

高矗入云的释迦牟尼舍利塔,是寺院的主要标志,人们习惯称它为舍利塔或大白塔。现在的大白塔,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塔通高七十五点三米,环周八十三点三米,塔台为正方形,塔身状如藻瓶,素身金顶,造型优美。白塔下部是两层殿宇,底座南侧洞内立《佛迹灵相之碑》一通,刻有长一尺六寸、宽六寸的佛足印迹,石碑下端铭文记载:佛祖涅之际,对随侍多年的十大弟子之一阿难说,我最后留下此足印,以示众生。唐玄奘往西域取经时,将佛祖足印拓下携回,唐太宗命人刻在石上,立于祖庙。明代,寺僧又按图刻石,供在大白塔下。大白塔,已被认作五台山的一个标志深印在朝山者心目中。

在白塔东面另有一座小塔,称“文殊发塔”。塔高约六米,传说内藏文殊菩萨的金发。

菩萨顶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传说文殊菩萨就居住在菩萨顶。菩萨顶上有寺,唐代称真容院,也叫真容阁。宋代仍称真容院。明代改为大文殊寺,俗称菩萨顶寺。

明清时期,随着藏传佛教的不断兴盛,蒙古、西藏地区的格鲁派喇嘛到五台山常住,菩萨顶逐渐成为他们集中活动的场所。清朝廷尊重格鲁派,团结蒙古族,五台山的藏传佛教也就特别兴盛。这个时期,也是菩萨顶的极盛时期。清顺治年间(1644—1661),菩萨顶成为五台山格鲁派首领扎萨克大喇嘛驻锡之处。

寺院占地四十五亩,有殿宇四百余间,完全参照皇家宫殿形制修建,规模宏大,金碧辉煌,是五台山最大的格鲁派寺庙。

寺内文殊殿(也称真容殿)座落在第三进。由于文殊菩萨在五台山有着特殊地位,所以此殿的建筑规模比其它殿宇都大,殿顶覆盖琉璃黄瓦,巍峨雄阔,非常气派。殿内正中供奉文殊驾狻猊(狮子)彩色泥塑像,两侧是十八罗汉。殿檐长年滴水不断,下面的石头有多处呈蜂巢状,俗称滴水殿。

1983年,菩萨顶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庙。

殊像寺

座落在塔院寺西南,因寺内供奉大文殊菩萨像而得名,也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寺院创建于唐代,元代延年间(1314—1320)重修,后毁于火。明代成化二十二年(1486)至弘治十二年(1499)再建。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庙。

寺内最著名的建筑是文殊阁(大殿),现存的这座殿宇为明弘治二年(1489)由铁林果禅师主持修建。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九脊歇山顶,是五台山台怀中心区最大的殿宇。殿内正中佛台上供奉的文殊骑狮塑像高近十米,是五台山诸寺中最高大的一尊文殊塑像。

罗睺寺

位于显通寺东隅,是一座藏传佛教寺庙,为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该寺创建于唐代,传说文殊菩萨经常在此讲经说法,故曾取名“落佛寺”。明弘治五年(1492)重修,清代屡次修建。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庙。

据佛教经典记载,释迦牟尼之子名“罗睺罗”。他十五岁随佛出家当沙弥。他“不毁禁戒,诵读不懈”,证了阿罗汉果,被称作“密行第一”,成为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传说他曾在罗寺所在地显圣,并留下足迹。因此,罗寺即是祀奉罗睺罗的寺庙。

罗寺是五台山保存最好的寺庙之一。这里有引人入胜的“开花现佛”。在大殿里装置了木构圆形佛坛,坛上刻有水浪图案,上塑十八罗汉;坛外方台上塑有二十四诸天及四大天王;佛坛正中装置一朵三米多高的八瓣莲花,每瓣大红花瓣上绘有金色工笔佛像,四尊阿弥陀佛相背他坐花瓣中心。台下装有机关,地下圆盘转动,通过轴承,操纵花瓣一开一合,四尊佛像时隐时现;伴着花瓣的开合,台上水浪图案和十八罗汉也随之转动,便出现了罗汉过江的情景,很富情趣。

十方堂

座落在罗寺东边,仅一墙之隔,原是罗寺属院,为招待十方客人之处。又名广仁寺,取“仁爱慈善”、“以广流传”之意。

十方堂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现存三进殿堂及若干客房。第一进是天王殿,中间是主殿,内供上千尊宗喀巴大师铜像,后大殿为文殊殿,供有二百多尊文殊铜像。两壁经橱内藏明清藏经数千卷,极为珍贵。

1983年,十方堂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庙。

广宗寺

位于台怀镇北侧营坊村山腰,创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清代曾加修茸。

寺院占地面积二千九百平方米,计有殿堂楼阁近三十间,布局紧凑。寺内居中建有铜瓦殿三间,木质构造,上檐覆盖铜瓦,为五台山寺庙中一奇观,故广宗寺俗称铜瓦殿。

寺内东北角还建有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佛学院院长、现代著名佛教经典翻译家法尊法师灵骨塔一座。

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庙。

黛螺顶

位于台怀镇东面山巍,一名大螺,又名青峰,古寺名为佛顶庵。创建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清代曾予重修,乾隆五十一年(1786)更名为黛螺顶。

寺院建筑规模不大,布局紧凑。正殿内因供奉象征五个台顶不同形象的文殊菩萨而著名。凡来五台朝山的信众先要到黛螺顶“小朝”,此寺便被称为“小朝台”。“不登黛螺顶,不算朝台山。”这就是黛螺顶在朝山人心目中的位置。

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庙。

碧山寺

位于五台山台怀镇东北二公里处的北台南麓,又名普济寺、护国寺、北山寺等,俗称广济茅蓬。相传该寺始建于北魏,高僧法聪曾在此讲经。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重建,清代又曾重修。碧山寺是五台山最大的十方禅林之一,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庙。

山门外建有孤月澄禅师塔,山门内分前后两进院落。寺内有戒坛殿,砌有青石戒坛,长五点一米,宽五米,高一点二米,是五台山诸寺中唯一的一座戒坛。戒坛始建于北魏,为历代传戒之所,今存戒坛乃明代遗物。坛上供奉缅甸玉佛一尊,相传是清光绪年间(1875—1908)由普陀山的慧根法师从缅甸请回供奉在碧山寺的。

观音洞

位于台怀镇以南三公里的栖贤谷口岩畔,原建有栖贤寺。观音洞传说是观音菩萨显圣之处,故依洞建寺。这里山峰陡峭,寺院建在斧削般的悬崖上,凿石为阶梯通道。现存殿宇两处:一处是香积佛殿,据说六世**喇嘛避难时曾在此诵经;另一处为观音殿。

观音殿建于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共三间,内供八臂十一面观音像。两侧还供有文殊、普观菩萨及宗喀巴大师像。

寺后有一小岩洞,洞内积水,《清凉山志》载:“洞有滴泉,味甘。”这就是著名的观音洞。

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庙。

金阁寺

座落在五台山南台锦绣峰西北麓的金阁岭上,位于南台顶与中台顶之间,寺以山名。寺院创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仿照印度著名的那烂陀寺设计,并由当时从那烂陀寺来中国的高僧纯陀法师监修。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庙。

寺分作前后两院,前院为观音阁,外观气势雄伟,内供一尊高达十七点七米的千手观音铜像,是五台山诸寺中最高大的观音塑像。中间有八座阁式通殿,依次为毗卢殿、弥陀殿、观音殿、地藏殿、文殊菩萨殿、药王殿等,内有塑像近千尊。后院是大雄宝殿,内供三世佛像及十八罗汉塑像。整座寺院殿宇巍峨,气势宏大。

金阁寺的开山祖师是中国佛教密宗的创始人之

一、佛教经典四大译师之

一、唐代北天竺高僧不空三藏。不空法师去世后,其弟子,被誉为密宗“六哲”之一的含光即为金阁寺住持。

南禅寺

位于台怀镇西南一百公里处的李家庄附近,有建筑二十六间。其中,大雄宝殿为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

南禅寺主殿──大雄宝殿的始建年代无法查考,重修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据大殿梁上题记记载:“„„因旧名,时大唐建中三年,岁次壬戌,月居戊申,丙寅朔,庚午日,癸未时,重修殿。法显等谨志。”可见大殿重修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大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内供奉大小十七尊唐塑佛、菩萨及胁侍像。是我国唐塑珍品,堪与敦煌莫高窟中唐代塑像媲美。

寺内还存有唐代石塔一座、角石两块及石狮三尊,造型各异,生动逼真。

佛光寺

座落在台怀镇东五十五公里处的佛光山麓,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隋、唐时达到极盛,声名远扬海内外,有“亚洲佛光”之称。唐武宗灭法,寺院遭到破坏。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重建大雄宝殿。宋、元、明、清各代都有修茸。

佛光寺殿宇宏大,布局舒朗,整座寺院由三进院落组成。除唐建大雄宝殿外,还有文殊殿、天王殿、伽蓝殿、万善堂、香风花雨楼、祖师塔、石经幢等,都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杰作。

大雄宝殿内佛台上满布唐代塑像三十五尊。居中是释迦、弥勒、弥陀三佛和文殊、普贤菩萨,两侧站立护法金刚。正中佛座背面及其它地方,有以佛教题材为内容的唐代壁画,是中国现存木构建筑中唯一的早期壁画。佛光寺大殿虽比南禅寺大殿晚建七十五年,但建筑艺术价值比后者更高。

祖师塔建在东大殿南侧,是北魏孝文帝时期创建佛光寺的开山祖师墓塔。建筑型制与装饰手法,均系北魏风格,是佛光寺创建时期存留至今的唯一实证。

寺内还存有两座唐代石经幢。

五台山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佛教名山,不仅是汉、藏、满、蒙等各民族僧众聚居修学的道场,而且也是海内外广大佛教徒及旅游者共同崇仰、朝拜的圣地。五台山历经兴废,近年来,寺庙陆续修复。僧尼过着如法如律的宗教生活,每年接待来此朝山拜佛者达几十万人。而且还在不断地吸引着国内外的高僧大德和广大信众及愈来愈多的中外嘉宾的到来。

崇善寺

座落在太原市东南,是山西省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庙。

崇善寺创建于隋末唐初,原名白马寺,后改称延寿寺。据寺中所藏明朝《建寺缘由匾》记载,该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子晋王朱为补报其母高皇后“罔极劬劳之恩”,于洪武十六年(1383)在原寺基础上扩建而成,并赐名“崇善禅寺”。原寺规模宏伟,明末清初,因遭战乱和大火,大雄宝殿等主要建筑均被毁坏。现仅存以大悲殿为主体的一组建筑,面积只及原寺的八十分之一,但自成格局,古朴庄严,仍可想见当年的风貌。

崇善寺是一座密宗道场。寺内现存两套明代佛经故事绘摹本,一为《释迦世尊应化示迹图》,描绘了佛祖释迦牟尼成道的过程。一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描述的是善财童子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的学法经程,皆为佛教绘画艺术的精品。还保存有各种珍贵版本的经书三万余卷,其中一部血书的《华严经》,相传为明代净洁法师日刺舌血,历时十二载,书写而成。至今血色鲜艳如初,清晰可辨。

华严寺

位于大同市内,是著名的辽金古刹。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庙。华严寺的始建年代已难稽考,一说建于唐代,一说建于北魏。目前公认的创建年代是辽清宁八年(1062),道宗耶律洪基于大同府舍利坊增建的,并“奉安诸帝石像、铜像。”兼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地位显赫。后毁于兵燹。金天眷三年(1140)重建。其后,华严寺又几经战乱,屡遭破坏,虽数度重修,但仍千疮百孔,破败不堪,一片凄凉景象。

寺院的重要建筑是大雄宝殿和薄伽教藏殿。自明代中叶,华严寺分为上(以大雄宝殿为主体)、下(以薄伽教藏殿为主体)两座寺院,自成格局,建筑风格古朴严谨。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有关部门多次拨款对华严寺进行维修保护。1961年,上华严寺和下华严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将上、下两寺重新合并为一寺。“文革”时期,华严寺改做博物馆,使寺内建筑、佛像、经典、文物都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1984年,寺院交还佛教界管理使用。经过整理和修缮,这座珍贵的佛教名刹重现了往日的光华。

玄中寺

座落在山西省交城县西北的石壁山中,又称石壁寺,是我国汉传佛教重要教派──净土宗的发源地之一,也被日本佛教净土宗和净土真宗视为祖庭。

玄中寺为昙鸾于北魏延兴二年(472)创建,历时四年,承明元年(476)竣工。隋大业五年(609),道绰禅师至玄中寺,继承昙鸾念佛教义,皈信净土。唐初,太宗李世民巡幸北京(即今太原),曾专程到玄中寺礼谒道绰。唐贞观十五年(641),善导大师到玄中寺从道绰禅师受无量寿经。盛唐以后,玄中寺改为律宗道场,兴建了甘露戒坛,与当时西都长安的灵感坛、东都洛阳的会善坛并称全国三大戒坛。其后两次遭受火灾,殿宇被毁。修复后于金末再遭兵火,复归灰烬。元代改称“龙山护国永宁十方大玄中禅寺”,并由朝廷捐助重修。明清两代,又多次修葺。清末以来,因战乱频繁,殿堂、文物遭损,僧人离散,寺院几近荒废。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对中国佛教净土宗的著名道场──玄中寺的状况十分关注,自1954年起,先后六次拨款,陆续进行修缮,于1956年竣工。新建并重建了玄津桥、大雄宝殿、七佛殿、千佛殿、祖师殿、碑亭和僧舍,修复了天王殿、山门和白塔,还发掘、整理了寺内文物,改善了交通条件,使这座具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古刹焕然一新。

从佛教的传承关系来看,玄中寺同日本佛教净土宗和净土真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这两大宗派都继承了昙鸾、道绰、善导三祖的净土法门体系,都尊昙鸾、道绰、善导为他们的祖师,视玄中寺为其祖庭。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两大宗派的信徒多次来我国访问,朝拜玄中寺。1957年,以全日本佛教会会长高阶珑仙为团长、菅原惠庆、竹村教智、冢本善隆为副团长的日本佛教访华亲善使节团与我国佛教界四众弟子一道,在寺内举行了庆祝古刹重兴及昙鸾、道绰、善导三祖师像开光法会。菅原惠庆长老一生曾八次参拜玄中寺,1963年来寺时还将脱落的牙齿埋于祖师堂前的树下。1982年菅原长老圆寂。第二年,其子遵照他生前的遗愿,将其部分骨灰送至玄中寺安葬。由此可见,玄中寺在当代中日佛教关系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983年,玄中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庙。

安徽佛教名刹一览

九华山佛教圣地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西南二十公里,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与山西五台、四川峨眉、浙江普陀并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九华山崛起于长江之东,方圆一百多公里内,群峰罗列,九座主峰高耸入云,如莲华削成,最高峰十五峰海拔一千三百四十二米。

九华山唐以前称九子山,自诗人李白作“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诗后,更名为九华山。山势峻奇高险,苍翠峥嵘,气候夏凉冬寒,变幻万千,素有“灵山仙境”、“奇秀甲江南”之美称。

九华山作为地藏菩萨道场而闻名于世。地藏菩萨俗姓金,原为新罗国(今朝鲜中部)王族,唐时渡海来到中国,幽栖九华山中,孤坐石室,以白土和小米为食,后置地构宇,形成一大伽蓝(即化城寺)。后世相传金地藏是地藏菩萨示现,九华山遂以地藏菩萨道场著称。

九华山中最古老的化城寺建于唐至德初年(756)。至唐末,陆续修建了九子寺、妙峰寺、圆寂寺、净倍寺、崇圣寺、慈仁寺等十三座寺庙,高僧继金地藏后,有胜瑜、道明、智英、道济、超永、卓庵等。晚唐时禅宗传入九华,道济禅师即门徒之一。宋代,九华山佛教得到发展,寺院已达五十余座。元代,由于统治者崇奉喇嘛教,九华山佛教无大发展,基本保持宋时状况,明清两代,九华山佛教进入隆盛时期。朝廷多次遣使颁赏,修庙建寺,大兴供养,使得全山香火兴旺,胜甲天下。至清末,全山寺庙达一百五十余座。自民国至今,历经战火,九华山寺院几度兴衰。目前,九华山共存寺庙七十余座,其中著名的有:

化城寺

位于化城峰上。相传晋隆安五年(401)天竺僧杯渡于此筑室为庵。据唐隐士费冠卿《创建化城寺记》载:唐开元末僧人檀号始在此结茅度众,寺曰:“化城”。唐至德初年(756),乡绅诸葛节买檀公旧地建寺,请金地藏入居。建中初年(780)池州郡守张岩奏请朝廷赐额曰“化城”。贞元十年(794),金地藏九十九岁圆寂后,僧众视其为地藏菩萨化身,化城寺遂辟为地藏王道场。明清时期,屡经扩建、修葺。

化城寺现存建筑主要为清光绪五年至十六年(1879—1890)重建,有放生池、化城广场、山门、灵官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

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肉身宝殿

古称金地藏塔,又称肉身殿。金地藏示寂后,僧徒用缸殡殓,建塔于寺西的神光岭。塔分三级,前有八十四级石阶。岭顶建寺,名为肉身宝殿以护石塔,是九华山唯一一座塔殿建筑。历代曾多次修葺,现存殿宇为清光绪年间所修建。

肉身殿高约五丈,方形,铁瓦覆顶,殿内铺设汉白玉。佛龛上建木质宝塔一座,七层八方,上置大小地藏菩萨像五十六尊,金碧辉煌。内壁贴有赤金写成的《地藏本愿经》。塔的每层八面,皆设有佛龛,内供地藏菩萨金色坐像。佛龛下建地下室。有三级石塔安置地藏肉身。塔的北门之上出有地藏誓言:“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1983年,肉身宝殿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祗园禅寺

位于金山总水口迎仙桥东,创建于明代,原属化城寺东寮。清嘉庆年间(1796—1820)殿宇颓坏,后重修,其规模居全山诸寺之首。该寺原属临济宗,后为曹洞宗。

寺院依山构筑,分为三进,依次有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及僧房寮舍等。

1983年,祗园禅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百岁宫

位于东崖之巅,初名摘星庵,又名万年禅寺。据《高僧传》、《安徽通志》等书记载:有僧海玉,字无瑕,明万历年间(1573—1619)由五台山来九华,在东崖摩空岭摘星亭下结茅而居,刻苦清修,遂名摘星庵,无瑕和尚一百一十岁上示寂,人称百岁公,因称庵为百岁宫,僧徒将其遗体装金建塔供奉。崇祯三年(1630)敕封为“应身菩萨”,并题赐塔名“莲华宝藏”,庙宇扩建,易庵为寺,初具规模。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寺遭火灾毁坏,六十年(1721)重建;道光六年(1826)重修,十九年(1839)扩建,名万年禅寺,成为十方丛林。

百岁宫的建筑依山势而建,上下相连,左右贯通,形成一个整体。主要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斋堂和寮房等。大殿内供有无瑕肉身像。

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甘露寺

踞于化城山腰定心石下,原名甘露庵,又名甘露禅林,清康熙六年(1667)玉琳国师朝礼九华,称赞此地“若筑兰若,必代有高僧。”禅居伏虎洞多年的洞安和尚闻之募化建寺。相传开工前夕,满山树顶尽挂白露,故名甘露。乾隆中扩建,咸丰中毁于兵燹,同冶三年(1864)修复。

寺院主要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韦驮殿、祖师殿、玉佛楼、禅堂、法堂、客堂及方丈寮等。寺内还设有“九华山佛学院”。

1983年,甘露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天台寺

又称“地藏寺”、“地藏禅寺”,位于天台峰顶的青龙背上,故寺以山名。据旧志载“地藏菩萨曾居天台,天台寺遂成朝山信众必拜的“圣迹”,被称之为“中天世界”。天台寺历史悠久,宋时已有记载。清康熙年间(1662—1722)重建,称“活埋庵”。今存建筑为清末民初时重建。

全寺建筑依山而筑,随崖就石,设计灵巧,分为三层,省去了天井与院落,使山寺浑为一体。主要建筑为地藏殿、大雄殿、万佛楼、客房、禅堂等。

出寺外上至岗头,可见岩石上有一巨大脚印,传说为地藏菩萨留下的足迹。

1983年,天台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旃檀林

又称“旃檀禅林”,位于化城寺西南,背倚一琵琶形山峰。据旧志载,初建寺时伐琵琶形古树,木质坚硬,纹络纤细,异香浓烈,僧人喻之为佛家珍品──旃檀树,谓琵琶形似佛经中记述的南印度牛头山(以盛产旃檀树闻名);又因该寺属禅宗,故名“旃檀禅林。”该寺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时为化城寺寮房,光绪二十二年(1896)由重建。

旃檀林主要建筑有山门、三圣殿、弥勒殿、韦驮殿、大雄宝殿、禅堂等。

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慧居寺

座落在天台山西麓,始建于清代,原名“慧庆庵”。民国二十七年(1938)由当时的主持僧普明募化扩建,初具丛林规模,易名为“慧居禅寺。”

寺主要建筑为大雄宝殿、地藏殿、观音楼等。

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上禅堂

位于地藏塔下,原名景德堂,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六年(1667)由玉琳国师弟子宗衍和尚重新扩建,改用今名。咸丰年间毁于兵燹。同治初年(1862)重修。

上禅堂建筑有山门殿、大雄宝殿、韦驮殿、客堂、寮房等。

上禅堂旁侧有金沙泉,水质清沥。据传唐时还曾植有数株金钱树,大诗人李白用金沙泉水酿金钱树叶为酒,味极甘醉,被后世传为佳话。

1983年,上禅堂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明教寺

位于合肥市内古教弩台(俗称曹操点将台)上,原名铁佛寺。明教寺历史悠久,建筑雄伟。在清代,居合肥城众寺之冠。

该寺始建于南朝梁时,至隋末,寺院荒废。唐大历年间(766—779)在废墟中掘得铁佛一尊,庐州刺史裴绢上奏朝廷,准奏重建,定名为“明教院”。明代改称“明教寺”。后迭经兴废。至清咸丰三年(1853),复毁于战火。光绪年间重建。1937年冬,寺院部分建筑被日军飞机炸毁。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有关部门多次拨款修缮。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明教寺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客堂、寮房等。

迎江寺

座落在安庆市内城东江滨。相传该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重修,光宗御书“护国永昌禅寺”。清顺治七年(1650)重建后改称“敕建迎江寺”。此后多次扩建、修缮。咸丰三年(1853),寺院毁于战乱。同治九年(1870),安徽巡抚吴坤修与安庆赵田匀奉命同修迎江寺、振风塔。此后,寺僧无凡于光绪十八年(1892)募化白银万余两,大修寺、塔。

迎江寺雄踞于长江岸边,建筑宏伟,气势巍峨。寺内建筑主要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振风塔、毗卢殿、藏经楼、放生池、大士阁、慈云阁、广慈殿、迎江楼等。

1983年,迎江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乾元禅寺

原名山谷寺,又称三祖寺,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风景区。

乾元寺建于南朝梁天蓝六年(507),武帝萧衍(号佛心天子)赐名“山谷寺”。隋大业二年(606),禅宗三祖僧璨在此向四众弘法时立化,并葬于寺后。唐天宝四年(745),舒州别驾李常在此得五色舍利,建塔奉之。肃宗元年(756),赐寺名“三祖山谷乾元禅寺”。代宗大历七年(772)册谥舍利塔曰“觉寂”。此后,寺、塔几经兴废。元末,寺遭兵燹,唯塔独存。明清时重建。

乾元寺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天柱山中,为苍峰环绕、万翠环抱,确是灵山圣地。寺院周围有许多名胜,如宝公洞、三高亭、立化亭、锡杖井等。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觉寂塔(俗称“三祖寺塔”)、藏经楼等。

1979年,政府有关部门拨款整修了觉寂塔。1982年修复了藏经楼。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琅琊寺

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原名“宝应寺”、“开化寺”,因寺建于琅琊山上,又称“琅琊寺”。

琅琊寺创建于唐大历年间(766—779),唐代宗赐名为“宝应寺”。北宋乾德二年(964)宋太祖命在寺内修建“御书阁”,珍藏“四朝御书”。太平兴国三年(978),宋太宗易寺名为“开化禅寺”。北宋庆历六年(1046),智仙和尚为滁州知州欧阳修在寺北兴建醉翁亭。元末毁于兵燹。明代重建。至清代太平天国时部分被毁;光绪三十年(1904)后重修。

琅琊寺在宋代属禅宗。清嘉庆年间,皓清法师任住持,改为律宗。

琅琊寺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藏经楼、悟经堂、念佛楼、地藏殿、韦驮殿、明月池(放生池)、明月桥、明月观、酴酉糜轩、上客堂、揽秀堂、清风亭、三友亭、环翠亭、翠微亭、无梁殿、香积厨等。

1983年,该寺被列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庙。

广济寺

初名永清寺,位于安徽省芜湖市赭山西南麓,为江城芜湖“四大古寺”之冠,世称“小九华”、“九华行宫”。

唐开元七年(719),金乔觉渡海来华,先在芜湖赭山结庐驻锡。唐昭宗乾宁年间(894—897),在驻锡旧址修建“永清寺”。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更名为“广济寺”。明景泰年间(1450—1456)重修。清乾隆、嘉庆年间均有修葺;咸丰年间焚于战火,光绪时又重建。

广济寺主要建筑为天王殿、药师殿、大雄宝殿、地藏殿、赭塔、藏经楼、禅堂、客堂、方丈堂、斋堂等。

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四川佛教名刹一览

峨眉山佛教圣地

峨眉山古称牙门山,又称蛾眉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四川省峨眉县西南。

峨眉山晋代时创建白水普贤寺,为峨眉山兴建佛寺之始。以后历代续有增修。唐、宋以后佛教日趋兴盛,至明、清臻于极盛,一时梵宇琳宫,大小寺院近百座,为普贤菩萨应化道场。《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说:“世人若行若立,吟诵此经,此尊当乘六牙白象前来现身”。普贤菩萨崇尚行愿,以十大行愿度众生,故称为大行普贤王菩萨。山上万年寺塑有六牙白象,象上有尊座,普贤菩萨端坐莲台。登上金顶可以看到佛光、圣灯等奇景。《华严经》中说:“善财童子立妙高峰上,观此山如满月,大放光明”,故此山亦称“大光明山”。

峨眉山寺院几经兴废,现有大小寺庙二十余座,其中著名的有:

报国寺

原名会宗堂,建于明万历末,供奉普贤菩萨、广成子和楚狂陆通牌位,取佛、道、儒三教合一之义。清康熙时重修并改今名。

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和藏经楼等。

1983年,报国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万年寺

初建于晋,名普贤寺。唐末改称白水寺,北宋初改名白水普贤寺,明神宗赐名“圣寿万年寺”,是峨眉山中有名的最大寺院。宋太宗曾赐经书、袈裟、七宝冠、宝环等物,并赠金三千两购买赤铜,铸造普贤骑象像。明代被焚毁。万历二十八年(1600)重修。1946年又失火被毁。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拨款进行重修。

寺内现有建筑为山门、钟鼓楼、弥勒殿、大雄宝殿、毗卢殿、般若堂、行愿楼、斋堂等。

1983年,万年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伏虎寺

位于报国寺西约一公里,建于晋代,初名药师殿,曾改称“龙神堂”、“虎溪禅林”、“虎溪精舍”。因山形如卧虎,遂将寺定名为“伏虎寺”,又相传林中多有虎患,遂建“尊胜幢”,形制如塔,上刻梵咒,镇于无量殿前。寺内建筑,几度兴废。清顺治八年(1651)重修。

现在,全山比丘尼都集中于伏虎寺居住,该寺随之成为我国较大的比丘尼道场之一。

洪椿坪

洪椿坪古称千佛庵,位于天池峰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清初遭火后,曾屡次修建。

寺内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客房等。

1983年,洪椿坪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洗象池

洗象池又名天花禅院。明代称初喜庵,又称欢喜亭。清康熙时扩建成寺,实际上是供旅游者休息的地方。因寺前有一很小的六边形池塘,相传为普贤菩萨沐象之处,于是寺亦得名。

寺内建筑有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客堂、斋堂等。

1983年,洗象池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金顶

金顶是峨眉山顶峰名,明代时建有寺庙,后毁于火,近年修建有华藏寺。金顶上还有一卧云庵,建于明代,后经几次大火,虽有修复,但较简陋。

金顶是唯一可以看到佛光的地方,所以朝山进香的佛教徒及旅游者都必到此处。

1983年,金顶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文殊院

座落在四川省成都市西北校场一侧。

文殊院创建于南朝(581—589),初名信相寺。南宋时增建。明末毁于兵燹。清康熙时重建,始改今名。康熙四十一年(1702)颁赐《药师经》、《金刚经》,御书“空林”匾额,故又名“空林堂”。明代两次翻修,改建各主要殿堂,奠定了现有规模。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拔款整修。1988年,新建千佛和平塔。

文殊院主要建筑为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念佛堂、寮房等。

1983年,文殊院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昭觉寺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北郊。

昭觉寺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旧名建元。宣宗(847—859)时更名为昭觉寺。五代时改建为宣华苑。北宋初年(960—963)更名为六祖寺。徽宗崇宁年间(约104年前后)复名昭觉寺。明崇祯十七年(1644)毁于兵火。清康熙二年(1663)重建。“文革”期间,主要殿堂大部被毁或改建。1985年后,得到重建和修葺。

寺院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八角亭、天王殿、大雄宝殿、先觉堂、观音阁、大师殿(御书楼)、石佛殿(涅槃堂)、藏经楼以及圆悟禅师墓园、普同塔院等。

1983年,昭觉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宝光寺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县。

宝光寺始建于东汉,隋代名大石寺。唐广明元年(881),僖宗李儇为躲避农民起义军,曾驻此寺中。一夜忽见寺内舍利塔放光,即命侍从发掘,得一石函,内藏舍利十三颗,认为是吉祥之兆,遂命重修庙宇,建塔供奉舍利,并易“宝光”为寺名。宋时曾一度更名大觉寺,明末崇祯年间(1640—1644),毁于兵燹。清康熙九年(1670),开始重建。

宝光寺山门、钟鼓楼、牌坊、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室等。

1983年,宝光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乌尤寺

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乌尤山。

乌尤寺原名正觉寺,创建于盛唐。宋代,乌尤寺规模宏备。南宋时寺遭兵燹。明代景泰、成化年间(1540-1587),先后重建。明末清兵入川,又遭毁坏。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重建。咸丰时,再遭浩劫。至同治年间(1862-1874)渐复旧观。光绪中重建如来殿、天王殿。宣统元年(1909),扩建罗汉堂,塑五百罗汉像。民国七年(1918)后,相继新建了弥陀殿、藏经楼、观音殿、普同塔、青衣精舍、大雄宝殿等殿宇。

乌尤寺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弥陀宝殿、弥勒殿、大雄宝殿、如来殿(藏经楼)、客堂、观堂、禅堂、丈室、观音殿等。

1983年,乌尤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罗汉寺

位于四川省重庆市。

罗汉寺创建于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6),初名治平寺。清光绪十一年(1885),仿新都宝光寺建罗汉堂一座,始易今名,属临济宗道场。近千年来,罗汉寺历经沧桑,几经兴废,数易寺名。宋治平元年(1064)名治平寺;明宣德元年(1426)名古佛岩;明成化元年(1465)名罗汉寺;明正德元年(1506)名藏经阁;明崇祯元年(1628)名西湖禅院;清乾隆十七年(1752)名龙神池;清光绪十二年(1886)复称罗汉寺,沿用至今。明末寺遭兵燹。清康熙五年(1666)重修。1940年遭日机轰炸被毁,后曾重修,但未完成。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拨款进行修缮。十年**中,又遭毁坏。落实宗教政策后,政府又陆续拨款进行了修复。

罗汉寺主要建筑有牌坊、山门、明碑亭、古佛岩(又名罗汉硐)、罗汉堂、大雄宝殿、藏经楼、客堂等。

1983年,罗汉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慈云寺

座落在四川省重庆市南岸。

慈云寺始建于唐,原名观音庙,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重建,起初规模不大。民国十六年重修并扩建,更名为慈云寺,始具丛林规模。在寺内设有“爱道堂”,安置尼众,遂成四众丛林。

慈云寺建筑面积约四千多平方米,殿宇依山势而建,采取了中西结合的方法,布局别。全寺主要建筑为大雄宝殿、韦驮殿、普贤殿、三圣殿、地藏殿以及爱道堂等。

1983年,慈云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双桂堂

座落在四川省梁平县。

双桂堂创建于清顺治十年(1653),初名“福国寺”。因原有老桂花树二株,故名“双桂堂”。又因寺被古竹环绕,又取名“万竹山”。咸丰十年(1860),建舍利殿时,破土得金带一条,因此又名“金带寺”。但“双桂堂”名延用至今。

双桂堂建筑面积五万平方米,所有殿堂、亭台,都是仿明清宫殿式建筑,造型古朴,工艺精良。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文殊殿、大悲殿、舍利殿、禅堂、祖堂、云水堂、说法堂、五观堂、伽蓝殿、破祖塔亭、僧寮等。

1983年,双桂堂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圣寿寺

位于四川省大足县东北的宝顶山。

圣寿寺创建于宋代。宋末毁于兵燹。明永乐十六至二十二年(1418—1424)重建。明末又毁于战火。清康熙年间(1662—1722)重建。同治元年(1862)又加以维修。1961年以后,又陆续进行了维修。近年来,又修葺一新。

圣寿寺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帝释殿、大雄宝殿、三世佛殿、观音洞、燃灯殿、达维摩殿(又称宝顶)等。

大足号称“石刻之乡”。宝顶之名始于石刻创始人赵智宗(亦名赵智凤)。大足境内石刻约四十多处,而圣寿寺所在的宝顶山最为集中,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同时宝顶山又是佛教徒朝拜的圣地,历史上有“上朝峨眉,下朝宝顶”之称。赵智凤的功绩,不仅创建了圣寿寺,而且还创刻了宝顶山的摩崖造像。宝顶山的石刻,主要分两组,即大佛湾和小佛湾。大佛湾“东、南、北三面危崖峭壁,长约五百余米,凿有三十一个龛窟,碑碣七处,题记十七则,舍利宝塔二座。石刻内容有:护法神像、六道轮回图、三仙人影修陀罗尼、西方三圣、千手观音、释迦涅槃圣迹图、腋下诞生图、九龙浴太子、孔雀明王经变、父母恩重经变、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地狱变、柳本尊行化道场、十大明王、圆觉洞、牧牛图等。其规模之宏伟,可与敦煌、云岗和龙门石窟比美,堪称中国佛教的第四大石窟造像。小佛湾是赵智凤最早创刻的造像,是大佛湾造像的兰本,原来规模相当宏伟,殿堂用石砌成,殿内四周上下满刻着佛、菩萨像。此外,小佛湾还有法身塔(俗称经目塔)和石洞。法身塔高十米,三层、四方形,全塔四周共刻约五百八十四部经目,其中有许多早已失传的经名。石洞即毗卢庵,其中除刻有毗卢佛像外,还有许多佛、菩萨像。整个小佛湾的石刻,虽屡遭破坏,但仍不失为一座瑰丽多彩的古代艺术宝库。

浙江佛教名刹一览

普陀山佛教圣地

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舟山群岛最东边的一个秀丽的小岛。普陀为普陀洛伽之略,梵语“补怛洛迦”,意译“小白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合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

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应化的圣地。据佛教史籍记载,唐大中年间(847—859)有一印度高僧来此参拜,亲眼看到观音菩萨现身说法,并授以七色宝石,故称此为观音显圣地。大中十二年(858)[一说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日本僧人惠萼(一作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归国时途经普陀,几次欲登舟东渡,皆被海浪所阻,舟不能行。于是,即在普陀山东南角海边建起“不肯去观音院”供奉该像。自此,普陀山成为观音菩萨的道场,开始创建佛寺。此后历代皆有兴建。清末,普陀山除建有三大寺外,还有七十余庵和许多茅蓬,世称“海天佛国”。

普陀山现在除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外,还有紫竹林、不肯去观音院等三十几座著名寺院,并办有佛学院一所。

普济寺

位于白华顶南灵鹫峰下,世称前寺,是后梁末由“不肯去观音院”扩大为寺迁到此处的(一说最早的“不肯去观音院”即建于此)。北宋时先后改名为“五台圆光寺”、“宝陀观音寺”。明代,朝廷曾拨款修建,赐额“护国永寿普陀禅寺”。清代,朝廷又赐金修造,并赐额“普济群灵”,从此称为普济禅院。

普济寺是普陀山最大的寺院,建筑面积约一万一千四百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圆通殿、伽蓝殿、祖师殿、藏经阁、东西罗汉堂、法堂、东西禅堂、客堂、云水堂、白云楼、得月楼、香积楼等。

1983年,普济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法雨寺

位于白华顶左光熙峰下,寺前有海会桥,是普陀山第二大寺院,世称后寺。占地三万三千三百平方米,建筑面积八千八百平方米。全寺掩映在参天古木之中,明万历八年(1580)麻城僧大智从西蜀来普陀礼佛,在此结茅居住,题名“海潮庵”。万历二十二年(1594),郡守吴安国改额为“海潮寺”。万历三十四年(1606)朝廷赐名为“护国镇海禅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改称“法雨禅寺”,延用至今。

法雨寺主要建筑为天王殿、玉佛殿、九龙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方丈殿等。

寺内还建有安养院,老年僧人在此颐养天年。

1983年,法雨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慧济寺

位于白华顶右侧,亦称佛顶山寺,是普陀山第三大寺院,也是全山地理位置最高的寺院,海拔近三百米。初名慧济庵,明初创建。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扩庵为寺,遂名慧济。全寺由天王殿、大雄殿、玉皇殿、大悲殿、藏经楼等建筑组成。

1983年,慧济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紫竹林

位于双峰山下,潮音洞上,紫竹成林,相传观音菩萨即在此现身。紫竹林庵旧称“听潮庵”,为明末创建,清道光时改今名。

不肯去观音院

位于紫竹林庵下面。此寺为普陀山成为观音道场之始。原来的“不肯去观音院”已经毁坏,目前这座寺院重建于1980年。

普陀山这座举世闻名的观音道场,每逢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圣诞、六月十九日观音得道和九月十九日观音出家这三个节日,全山各寺都举行隆重的法会,国内外信众和游人纷纷前往朝礼参拜。

(据历代山志记载,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奉观世音菩萨像回国,船经普陀山洋面受阻,以为菩萨不愿东去,便靠岸留下佛像,由张姓居民供奉,称为“不肯去观音院”,是为普陀开山供佛之始。)

灵隐寺

灵隐寺又名云林禅寺,位于杭州西北武林山(即灵隐山)麓,历史悠久,是我国禅宗五山之一。

相传晋咸和元年(326),印度高僧慧理云游至此,面山建寺,取名灵隐。山门旧题“绝胜觉场”,相传为葛洪所书。唐大历六年(771)曾加修整,武宗会昌灭法被毁,后虽略有修葺,但规模不大。五代时重建,名灵隐新寺。宋景德四年(1007),改寺名为灵隐山景德寺。天禧五年(1021),又改名景德灵隐寺。南宋时改名为灵隐山崇恩显亲禅寺。元顺帝至正十九年(1359)毁于兵燹,后略事修补。明隆庆三年(1569),全寺毁于雷火,仅余一堂;万历十年(1582)重修;二十八年(1600)复加增修;崇祯十三年(1640)又遭毁坏。清顺治六年(1649)重建,寺貌焕然一新,规模大备,宗风重振,时称“东南第一山”。康熙六年(1662)康熙帝亲书“云林禅寺”。雍正十一年(1733)赐金斋僧。乾隆初重修大殿、堂阁等数十处,补饰五百罗汉。嘉庆二十一年(1816),复毁于火。道光八年(1828)修复。咸丰十年(1860),又毁于兵燹,仅存罗汉堂。宣统二年(1910),重建大雄宝殿。民国六年(1917)又建大悲阁。民国十九年(1930),陆续修复。民国二十五年(1936),罗汉堂又被焚。翌年,抗战爆发,杭州沦陷,难民避居寺内,部分殿堂不慎失火被焚。1949年7月,大殿遭蚁蛀部分倒坍,佛像压毁。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由政府拔款修复。

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联灯阁、大悲阁、宋代石塔和石经幢、药师殿、罗汉堂、“云林藏室”等。

灵隐寺历史上高僧辈出,著名的有慧理、智

一、道标、皎然、赞宁、契嵩、重显、如璧、慧远、道冲、济颠和尚、普济、行端、德明、谛晖、巨涛、弘礼、弘一等。

1983年,灵隐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净慈寺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南屏山麓西湖之南的慧日峰下。

净慈寺创建于五代周显德元年(954),初名“报恩光孝禅院”。后寺毁,复建后改称“慧日永明院”。北宋时,宋太宗赐名“寿宁禅院”。南宋绍兴九年(1139)改赐“净慈报恩光孝寺”额,始称“净慈寺”。其后几经兴废。至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复建后,方进入鼎盛时期。

净慈寺主要建筑有钟楼、前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济公殿、“神运井”、如净禅师坟塔等。

此外,寺内还有闻名中外的西湖十景之一——“南屏晚钟”。

1983年,净慈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七塔寺

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东五公里。

七塔寺始建于唐大中十二年(858),名东津禅院,后改称栖心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朝廷赐名“崇寿寺”。政和八年(1118),又改名为“神霄玉清万寿宫”,不久仍复旧名。明洪武二十年(1387)改称补陀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建大悲殿。因寺门外有七浮图,俗称“七塔寺”。太平天国时,毁于兵燹。光绪年间重建。光绪二十一年(1895),敕赐“报恩寺”额,故寺全名为“七塔报恩禅寺”,简称“七塔寺”,沿用至今。

七塔寺主要建筑有钟楼、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玉佛阁、藏经楼、云水堂及寮舍等。

1983年,七塔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天童寺

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东的太白山麓。

相传西晋永康元年(300),有僧人在此结茅为庵。隆安三年(399)毁于战乱。唐开元二十年(732),重建精舍。是年,在精舍西南建多宝塔。肃宗至德二年(757),移寺基于太白峰下。乾元二年(759)赐名天童玲珑寺。咸通十年(869),敕改名天寿寺。大中元年(847),改为十方丛林。宋景德四年(1007),敕名景德禅寺。南宋建炎三年(1129),增建千佛阁、万工池、七佛塔、卢舍那阁等。淳熙五年(1178),建云章阁。绍熙四年(1193),重建千佛阁。宝佑四年(1256)寺毁,六年重建。景定四年(1263),重建千佛阁。元大德三年(1299),赐阁名朝元宝阁。天历间阁毁,至正十九年(1359)修复。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册名为天童禅寺,称“天下禅宗五山之第二”。宣德三年(1428)又毁,七年重建。万历十五年(1587),遇洪水寺毁。崇祯八年(1635)修复。清顺治十六年(1659),帝赐今额。康熙七年(1668),增建奎焕阁,又于阁后建御碑亭。三十四年(1695),藏经阁毁,四十五年(1706)重建。光绪三十一年(1905),重修大殿。民国初重修了天王殿等部分殿宇。1914年新建韦驮殿。1918年重建罗汉殿。1979年,寺院进行了全面整修。

天童寺主要建筑为万工池、七塔苑、内万工池、山门、钟楼、天王殿、玉佛阁、伽蓝殿、大雄宝殿、法堂、先觉堂、大鉴堂、方丈室、罗汉堂、云水堂、祖师殿、斋堂、静观堂等。

1983年,天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阿育王寺

原名“阿育王山广利禅寺”,素有“东南佛国”之称,为禅宗五山之一。寺院坐落在浙江省县的阿育王山中,因建有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塔而闻名于世。

据佛教史料记载,佛陀寂灭后,东天竺(即印度)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座宝塔,内藏佛祖真身舍利,于世界各地凡遇“八吉祥六殊胜地”,即派神护送安放一座宝塔。西晋太康三年(282),有僧人梦受梵僧指授,于地下得一舍利塔,释迦牟尼“佛顶”真身舍利藏于塔内金钟之中。晋义熙元年(405)建亭供奉此塔。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始建寺院。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又兴建殿堂楼阁,并赐额为“阿育王寺”。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名“广利禅寺”。宋高宗赐名舍利塔为“佛顶光明之塔”。明洪武十五年(1382)定名为“育王禅寺”。一千多年来,阿育王寺几经兴衰,现存建筑为清以后陆续重建。1980年进了全面整修。

寺内主要建筑有阿耨达池、天王殿、大雄宝殿、舍利殿、法堂、钟楼、念佛堂、客堂、舍利单、先觉堂、原大悲阁、文物陈列室、大坛、云水堂、祖师殿、传宗堂、承恩堂、宸奎阁等。

1983年,阿育王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大佛寺

坐落在浙江省新昌县西南的南明山。

大佛寺创建于东晋永和年间(345—356),原名石城寺,宋初改名宝相寺,清初又称南明寺,民国十四年(1925)始称大佛寺。南朝齐永明三年(485),开窟凿小石佛千余尊,次年(486)扩开凿大石佛像,至梁天监十五年(516)石弥勒大像方始完工。隋开皇十七年(579),智者大师圆寂于大石佛像前。

大佛寺因石雕弥勒大佛像而名扬中外,民间称其为弥勒道场。大佛寺自明万历年间起,以临济为宗。

大佛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千佛院、大雄宝殿、大佛殿、地藏殿、西方殿、方丈殿、“智者大师纪念法塔”、两个放生池以及东西厢房等。

大佛寺与日本佛教天台宗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日本比睿山天台宗开祖最澄于唐贞元二十年(804)入唐求法,到此参学。大中七年(853),最澄的弟子义真之徒园珍、园载入唐历访名刹,于公元885年到石城寺。此后,日本佛教界凡到天台国清寺朝拜者,必到新昌大佛寺朝礼大佛和智者大师塔。

1983年,大佛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国清寺

位于浙江天台山南麓。

相传,公元575年,智者大师率弟子到天台,结茅为庵。陈宣帝为大师敕建修禅寺。后寺荒废。隋开皇十八年(598)建天台山寺。大业元年(605)赐额国清寺。唐会昌灭法时毁。大中五年(851)重建,柳公权题“大中国清寺”额。宋景德二年(1005),改名“景德国清寺”。元至正元年(1341)扩建。明洪武十七年(1384),寺院大部被风雨摧毁。雨华亭于嘉清三十九年(1560)毁,隆庆四年(1570)修复。大雄宝殿于隆庆中毁,万历二十三年(1595)重建。国清寺代久年湮,屡毁屡修,现存主要建筑均为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建。1973年,又进行了全面整修。1983年,国清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嗽骸*?、钟楼、鼓楼、雨花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文物室、妙法堂、斋堂、方丈楼、迎塔楼、修竹轩、禅堂、静观堂等。

寺前东侧小山上有隋塔,系隋炀帝遣司马王弘为智者大师所造。寺北,有智者大师的肉身塔院。离隋塔不远,还有一行墓。

国清寺是我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唐贞元十年(804)日本僧人最澄偕弟子义真来寺,从道邃、行满学习天台教观,并依道邃受菩萨戒。回国后创立了日本佛教天台宗、日莲宗,奉国清寺为祖庭。大中七年(853),该宗五祖圆珍;南宋乾道四年(1168),该国临济宗初祖荣西等,都曾先后来此巡礼求法。近年来,朝拜祖庭者更是不绝于途。

高明寺

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城北天台山。

公元575年,智者大师率弟子入天台,即在此结草为庵,讲经说法。至唐天年间(904—907)建寺。因寺背倚高明山,故称高明寺。亦取名净名寺。它是天台宗智者大师(智)道场,为十方丛林。明代寺废。万历年间,传灯大师来山,立志重建寺宇,经数十年辛苦,殿宇重辉。此后,寺屡遭兵燹。民国初修复。“文革”中被毁,1980年再度重修。

现寺内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方丈殿(楼上为藏经楼)、法物流通处、地藏殿、钟楼、观音殿、大悲阁、西方殿、僧房、库房、客堂、斋堂等。

1983年,高明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方广寺

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天台山。

方广寺分上、中、下三寺。下方广寺建于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后毁于火。南宋绍熙四年(1193)重建。分为上方广、中方广、下方广三寺。其后,因代久年湮,逐渐荒废。今年来,进行了全面修复。

1983年,方广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江心寺

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北。

唐咸通七年(866),在江心孤岛的东山建普济禅院。宋开宝二年(969),又在江对面的西山建净信讲院。南宋建炎五年(1131),宋高宗赐改普济禅院为龙翔禅寺。后两寺住持青了率徒众以土石填江,使两岛连为一体,并在中川新基上建中川寺,将三寺融为一体。高宗赐名为“龙翔兴庆禅寺”。因寺江中,俗称“江心寺”。其后八百多年里,该寺屡废屡兴。新中国成立初期,江心寺几将倾圮。1952年进行了修复。1985年交还给佛教界。1983年,江心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室、斋堂等。

雪窦寺

位于浙江省奉化溪口,全称“雪窦资圣禅寺”。因寺原涧水喷注垂泻,状如飞雪,雪窦由此得名。

据史料记载,晋时有尼结庐山顶,因山以瀑胜,称之为“瀑布院”。唐武宗会昌元年(841)移建今址。宣宗大中末年(860)被毁。懿宗感通八年(867)修复,创名“瀑布观音禅院”。昭宗景福元年(892)常通禅师来主寺事,成为十方禅刹;刺史黄晟施田一千三百亩,赡供僧众。后周太祖广顺三年(952)改建。宋太宗淳化三年(992)赐经籍,始建藏经阁。真宗咸平三年(1000)赐“资圣禅寺”额。乾兴元年(1022)扩建。南宋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再次被毁,孝宗隆兴元年(1163)重建。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第三次被毁,越二年,修复。明崇祯十六年(1643)第四次被毁。清顺治八年(1651)重建。“文革”期间,殿宇大部被毁。1984年以来,次第修复。

相传五代时奉化的布袋和尚为弥勒化身,认为雪窦寺即弥勒道场,与五台、峨嵋、普陀、九华并称五大名山。

雪窦寺主要建筑有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僧舍等。

福建佛教名刹一览

法海寺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罗山。

法海寺创建于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初名“兴福院”,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始改今名。一千多年来,该寺历经沧桑,代有兴废。宋政和七年(1117)曾改作道观,称“神霄宫”。此后不久,又恢复为佛寺。明代,寺院一度被豪强占为私人别墅。至万历年间,才复旧观。此后又久为俗家所侵占。直至1928年,圆瑛法师主持雪峰崇圣寺时,才将法海寺收回加以重修,作为雪峰下院。1948年,忠心和尚曾创办“法海中学”,招收贫寒失学青少年,为社会培育了一批人才。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省、福州市佛教协会均设在寺内。“文革”中,除殿堂建筑外,佛像等一切陈设悉遭破坏,房屋被工厂、机关等占用。1976年后落实宗教政策,寺院交还佛教界,并重加整修。

法海寺的主要建筑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阁、弘化楼、客房等。

涌泉寺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东郊鼓山。

据清代黄任《鼓山志》记载,涌泉寺“其先为潭”。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填潭建寺。当建寺时,寺前一壑泉水如涌,故名涌泉寺。宋咸平二年(999),真宗赐额“鼓山白峰涌泉禅院”。明永乐五年(1407),成祖赐名“涌泉寺”。永乐六年(1408)及嘉靖二十一年(1542)两次毁于火,寺内建筑所剩无几。万历四十七年(1619)至天启七年(1627)间重建。清顺治、康熙年间又经修缮扩建。康熙三十八年(1699),敕赐御书“涌泉寺”匾额。

涌泉寺现存殿宇大多系清代建筑,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千佛陶塔、藏经楼、印经楼、香积厨等。

西禅寺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西门外的怡山。

西禅寺建于隋以前,原名清禅寺。后唐长兴年间(930—933)改名长庆寺,后以福州四城各有一大寺(东禅、南禅、北禅、西禅),将长庆寺称为西禅寺。宋代两次重修。元至正九年(1349)再修。明正统二年(1437)、崇祯十年(1637)又两次重修。清代几度重修。光绪二年(1876)至十七年(1891),按唐宋时格局重建,并在法堂后新建一藏经阁。1928年又重建明远阁一座,辟寄园和放生池。1941年9月,西禅寺部分殿堂被日本侵略军炸毁。后修复。1956年又进行重修。“文革”中遭受破坏,后由爱国侨僧、居士和华侨等捐款修复。1983年,西禅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西禅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铁塔天灯”、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禅堂、方丈室、念佛堂、明远阁、钟楼、鼓楼、玉佛楼、报恩塔等。

林阳寺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北峰区。

林阳寺古称林洋院,又名瑞峰林洋寺、瑞峰院。该寺创建于后唐长兴二年(931)。明初寺废。万历四十年(1612)重建,后又废。现存寺院为清光绪年间重建。寺宇建筑大体仿效鼓山涌泉寺格局。1930年,圆瑛法师曾担任住持。

林阳寺主要建筑有钟鼓楼、天王殿、大雄殿、法堂、伽蓝殿、地藏殿、大悲殿、祖师殿、报恩堂、古月塔院、客堂、禅堂、斋堂及僧寮等。

1983年,林阳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地藏寺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东门外金鸡山下。

地藏寺建于武帝大通元年(527),名法林寺,是福建省最早的尼寺。唐乾宁元年(894)重修。五代时期称金鸡山报恩寺,寺内建有地藏殿。宋、元、明各代皆有修葺。后因遭火灾,寺毁。清同治三年(1864)重修,在报恩寺地藏殿遗址建新寺,取名地藏寺。清末以来虽多次扩建,但基本上保持原貌。抗战前夕,重新整修,成为福建女众丛林,净土道场。

地藏寺现有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楼、客堂、五观堂、念佛堂、库房、方丈室、寮房等。

1983年,地藏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崇福寺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象峰山麓。

崇福寺原为“祝圣道场”,建于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后毁。明末清初重兴。后复废。光绪二十一年(1895)重修并扩建,至此乃具丛林规模。该寺为曹洞宗法脉。新中国成立后,福州市佛教协会于1957年在寺内创办佛教安养院,并改为女众道场。1981年,福建省佛学院女众班设在寺内,首创当代中国尼众学府。1983年,崇福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据文献记载,日本长崎县建有圣寿山崇福寺,俗称福州寺,为象峰崇福寺的分寺。改革开放后,日本佛教友人曾多次来此寻根认祖。

崇福寺主要建筑为钟鼓楼、天王殿、大殿、法堂、念佛堂、五观堂、观音阁、库房、香积厨、方丈室、校舍、僧舍等。

崇圣寺

位于福建省闽侯县雪峰。

崇圣寺简称雪峰寺,创建于唐咸通十一年(870),初称应天雪峰禅院。乾宁元年(894)移寺陈洋(即今址)。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改名雪峰崇圣寺,当时即有“南方丛林第一”之美称。明代,该寺列为中国禅院五山十刹之一。清末,雪峰寺与怡山长庆寺、鼓山涌泉寺、瑞峰林阳寺、象峰崇福寺并列为福州五大丛林。1928年圆瑛法师任住持。此外,该寺胜进法师于1938年到马来西亚弘法,在怡保建“东莲小筑”,作为雪峰下院,并时时拨款回寺修建。抗战期间,寺遭炮轰,天王殿也被台风吹毁。1980年后,陆续进行重建。

崇圣寺为佛教禅宗云门、法眼二宗派的发源地,在佛教史上颇有影响。

崇圣寺主要建筑有内外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禅堂、法堂、祖师纪念堂、枯木庵等。

1983年,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万福寺

位于福建省福清县黄檗山。

万福寺创建于唐贞元五年(789)。自唐以后,历代兴废不一,史乘乏载,难以稽考。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重修。嘉靖三十四年(1555)遇倭寇之乱,又遭焚毁。万历二十九年(1601)复兴。万历四十二年(1614)赐“万福禅寺”额。崇祯十年(1637),隐元禅师归任主持,万福寺成为明末清初福建一大名刹。1928年,寺被山洪冲毁。近年来,福建省佛教协会成立了修建委员会,有计划地对万福寺进行修复。

清顺治九年(1652),日本长崎华僧所建的兴福寺住持逸然及唐三寺诸护法,数度联名邀隐元东渡弘法。隐元遂于顺治十一年(1654)五月率领徒众三十人离黄蘖南行,七月五日安抵日本长崎。到日后,又得到后水尾天皇及德川幕府德川家纲将军的优遇,在京都宇治赐地建寺。新寺建成后,隐元不忘故山,仍命名为黄檗山万福寺,并创立一新宗派,与日本原有的临济、曹洞鼎立,称为黄檗宗。后来日本黄檗宗僧侣就称福建的祖寺为“古黄檗”,称京都的新寺为“新黄檗”。日本黄檗山的建筑规模、丛林制度和宗教仪式等,完全仿照福清黄檗山的形式,今犹保存三百年前隐元时代的规模。其最初十几代的住持,多由中国渡日的僧侣担任。清中叶后,中日黄檗山僧侣的往来濒于停滞。1979年,日本黄檗宗各寺以宗议会议长吉井鸠峰为团长,组成“古黄檗拜塔友好访华团”,来到福清黄檗山万福寺拜塔礼祖,恢复了中断已久的中日两国黄檗山佛教的友好联系。其后,“日中友好临黄(临济与黄檗)协会”又多次组团来访。1983年,他们在黄檗山建立了一座“日本黄檗山万福寺开山隐元禅师东渡振锡之地”碑,以为纪念。

1983年,万福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广化寺

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凤凰山。凤凰山一名南山,故广化寺又称南山寺。

广化寺创建于南朝陈永定二年(558),取名“金仙禅院”。唐景云二年(711),睿宗赐额“灵岩”,并命书法家柳公权题写,改为“灵岩寺”。唐大中元年(847)重建。宋太平兴国元年(976)改名为“广化寺”。其后代有兴废。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进行了全面修建,并将小南山和法海寺并入该寺。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曾拨款重修。1980年海外信众捐资重加修建。

广化寺建筑规模宏伟,总面积三万二千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照壁、牌坊、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上是藏经楼)、祖堂(上是卧佛殿)、罗汉堂、戒堂、方丈室、斋堂、客堂、念佛堂、看山楼、溪声阁等。

广化寺有史以来,道风素著,国内外缁素莫不称誉。寺内现设有福建省佛学院。

1983年,广化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慈寿寺

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江口镇囊山村,俗称囊山寺。

慈寿寺创建于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光启二年(886)扩建,赐额“慈寿禅寺”。宋代进行了全面扩修。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毁于火灾。后重修。元末又毁于战火。明代重建。嘉靖年间(1522—1566)遭到三次破坏。清代一直衰败。清末民初,陆续重建。新中国成立后,多次进行修建。1981年后,进行了全面修复。

寺内主要建筑为山门、钟鼓楼、伽蓝殿、祖师殿、大雄宝殿、禅堂、藏经阁、功德堂、斋堂、客室等。

1983年,慈寿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开元寺

一名紫云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西街。

据传开元寺建于唐代,初建大悲阁及正殿,名“白莲道场”,后易名莲花寺、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玄宗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纪年,始名开元寺。历五代两宋,开元寺发展支院一百余所。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将支院合成大寺,赐额“大开元万寿弹寺”。元末被焚毁。明洪武、永乐年间次第重建。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几次拨款修葺。

开元寺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拜亭、石经幢、镇国塔、仁寿塔、大雄宝殿、藏经阁、五观堂、功德堂、“弘一法师纪念馆”(原为尊胜院)等。

开元寺历代高僧辈出,蜚誉梵林。如唐代匡护、袒膊、合言、文展、法起、道英,五代真觉、朝悟、清豁,宋代了悟、守静,元代大圭等。民国以来有转道、圆瑛、转物、转逢等。高僧弘一法师曾住锡弘法,寺内建有“弘一法师纪念馆”。

1983年,开元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龙山寺

位于福建省晋江安海镇北的龙山之麓。

龙山寺始建于隋皇泰年间(618—619),初名普现殿,又名天竺寺。明天启三年(1623)重修。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又修建部分殿堂。清同治十二年(1873)至光绪五年又重建。千百年来,几经兴废,屡次修葺,现存殿宇,大抵是清代建筑。

龙山寺主要建筑有放生池外山门、华表、照墙、钟鼓楼、金刚殿、天坛、圆通宝殿、大雄宝殿等。

唐宋以来,“海上丝路”的兴旺。龙山寺的香火也随着商贾的足迹远涉重洋,传布海外,故寺宇分支繁多。其著名的有:新加坡黎士高斯律龙山寺、菲律宾龙山寺等。在台湾省,据传就有龙山寺四百多座。

1983年,龙山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南普陀寺

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

据记载南普陀寺建于唐代,五代时再建,初名泗洲院。宋治平年间(1064—1067)重建,改名为普照寺。元至正年间(1341—1367)寺废。明洪武年间(1368—1398)重修、扩建。明末毁于兵火。清康熙年间重建。因寺地处浙江定海普陀山之南,故改称南普陀寺。道光十三年(1833)重修。光绪二十一年(1895)又次第兴建恢复七堂。1924年改为十方丛林。其后,相继重建、增建了许多殿堂。1924年在寺内创办了闽南佛学院,1 937年停办。1934年,弘一和瑞今法师又于该寺创办了佛教养正院。

南普陀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亭式大悲殿、藏经阁、禅堂、钟鼓楼、禅堂、客堂、库房、普通塔、海会楼、普照楼、方丈楼、教学楼、师生宿舍等。还设有闽南佛学院和养正院。此外,在后山还新建了转逢、会泉两法师纪念塔。1983年,南普陀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华藏寺

华藏寺又名支提寺,位于福建省宁德县支提山西面。

该寺始建于北宋开宝四年(971),赐额华严重寺。雍熙二年(985)敕为雍熙寺。元至元二十年(1283)毁,次年修复。明永乐五年(1407)赐额华藏寺。明万历元年(1573)敕令中兴,赐额华藏万寿禅寺。近代重修。

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阁等。大寺以外在山中还有那罗岩、甘露寺诸岩洞小寺二十多处。

1983年,华藏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南山寺

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部丹霞山。

南山寺始建于唐开元初年(713—714),初名延寿寺。明天启年间(1621—1627)改称南山寺。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年间重修。近年来又进行了全面维修。

南山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石佛阁、法乘和尚舍利塔等。1983年,南山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广东佛教名刹一览

光孝寺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岭南最古老、规模最大的一座丛林。

光孝寺建寺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寺址在西汉时原是越王赵陀第三世孙赵建德的住宅。三国时吴国虞翻在此讲学,名为“虞苑”。因苑中多植诃子树,又称“诃林”。虞翻逝后,舍宅建寺,名“制止寺”。东晋隆安元年(397)创建佛殿,改名“王苑延寺”(又名王园寺),此为光孝寺有佛殿之始。其后寺名屡易。明宪宗成化十八年(1482)改赐“光孝寺”额,沿用至今。清道光以后,该寺逐步衰落。清末两广总督岑春煊提倡庙产兴学,光孝寺也在被征之列。到1921年,寺院被国民党政府占用。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期间,一些机关、团体先后迁入,大部分殿堂被改建,饱受摧残。1986年归还佛教界,陆续恢复。

广州是印度佛教从海路传入我国最早的港口之一,而作为广州第一名刹的光教寺,就成了古代中外高僧驻锡的道场。唐代,六祖惠能得法南归,在此剃发受戒,并于寺中菩提树下首说顿悟法门,遂为著名的禅宗祖庭之一。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憨山大师在此中兴禅宗、兼弘净土。从此,“禅净双修”在粤中广泛流行,影响深远。

光孝寺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六祖殿、伽蓝殿等。

寺内还保存有东西铁塔、瘗发塔、大悲幢、达摩、惠能像碑以及诃子树、古榕树、碑文、经像等文物古迹。

六榕寺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内六榕路。

南朝梁大同三年(537),昙裕法师奉梁武帝命,在此创建“宝庄严寺”和舍利塔,珍藏佛陀灵骨。北宋初,寺塔毁于火。端拱二年(989)重修时,僧人崇奉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以修“净业”,改称净慧寺。北宋绍圣四年(1097)重建宝塔,内供千佛铜像,易名千佛塔。因塔身斑斓,世称花塔。元符三年(1100),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东坡居士)来寺游览,见环植榕树六株,欣然题书“六榕”二字,后人遂称六榕寺。

六榕寺主要建筑有花塔、山门、天王殿、碑廊、大雄宝殿、说法堂、六祖堂、观音殿、斋堂、功德堂、僧舍等。

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南华禅寺

座落在广东省曲江县马坝东南郊曹溪之畔,是著名的禅宗古刹。

南华寺始建于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名“宝林寺”。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六祖惠能来寺弘法,遂成为著名的禅宗道场。唐中宗神龙元年(705),改名为“中兴寺”;神龙三年(707)又改称“法泉寺”。宋开宝元年(968),改名“南华禅寺”,沿称至今。

六祖惠能到南华寺后,传授禅法三十七年,得法弟子四十三人,遍布各地,后来形成河北临济、湖南沩仰、江西曹洞、广东云门、南京法眼等五宗,即所谓“一花五叶”。

法眼宗远传于泰国、朝鲜;曹洞、临济盛行于日本;临济,云门更远播于欧美。在世界广大佛教徒中,特别是禅宗四众,南华寺是他们向往崇敬的重要祖庭。

原宝林寺毁于隋末兵火,六祖重建后,历代几经修缮,现寺内建筑除灵兴塔外,其余殿宇均为1934年虚云和尚修建。主要建筑有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兴塔、六祖殿、方丈室,还有钟楼、鼓楼等。六祖殿内供奉有六祖惠能大师真身像。

1983年,南华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云门寺

位于广东省乳源县云门山,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宗之一的云门宗发祥地。

云门寺又名大觉禅寺,创建于五代末。因该寺座落在云门山,世人称为“云门寺”,寺院开山祖师文偃禅师所创立的禅法,亦称为“云门宗”。云门寺建成至今一千多年,几度兴衰,宋、元、明、清各代多次修建,然规模均小。1943年冬,虚云老和尚驻锡云门,大兴土木,广造梵宇,历时九年,共建成殿、堂、阁、楼、厅、寮等一百八十余间,连同放生池、碓房及海会塔,占地七千多平方米,规模宏伟。“文革”中破坏一空。1982年后陆续重建。

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伽蓝殿、明月楼、旭日楼、玉佛楼、禅堂、法堂、斋堂、藏经阁、虚云纪念堂、舍利塔、怀虚亭、憩心亭等。

1983年,云门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庆云寺

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山。

庆云寺创建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明崇祯六年(1633)附近上迪村梁少川等十余人,结茅于莲花峰,称“莲花庵”。后草建佛殿一座三间,改为“庆云庵”。崇祯九年改称“庆云寺”。该寺在明崇祯九年、十二年,清顺治十二至十五年,康熙八至十一年四次大规模修建,康熙十二年(1673)竣工。康熙四十七年(1708)又有修建。后屡遭兵燹,几度重修。十年浩劫中,庆云寺受到毁灭性破坏。1979年后相继恢复。

寺内主要建筑为大雄宝殿、祖师殿、韦驮殿、塔殿、卧佛楼等。

1983年,庆云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开元寺

位于广东省潮州市甘露坊。

开元寺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元代称“开元万寿禅寺”。明代先后称“开元镇国禅寺”、“镇国开元禅寺”。清乾隆元年(1736)改为十方丛林。1933—37年,寺内曾开办“岭东佛学院”,当代名僧太虚法师任院长。并编辑出版佛教书刊,如《人海灯》、《海讴集》、《南询集》等。1946年虚云和尚应众邀至寺弘法。近年来恢复了“岭东佛学院”。

开元寺主要建筑有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后花园、地藏阁、伽蓝殿、高堂、云水堂、观音阁、祖堂、五观堂、崇行堂、方丈厅等。

1983年,开元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灵山寺

座落于广东省潮阳县。

灵山寺创建于唐贞元七年(791)。长庆二年(822),穆宗赐额为“护国禅院”。宋天圣七年(1029),仁宗诏改为“开善禅院”。灵山寺历史上也几经兴废兴。目前的寺院结构仍沿袭清康熙时代重兴之规模。十年**期间,寺遭摧毁。1979年后,陆续修复。

寺院主要建筑为观音殿、大雄宝殿、大颠祖堂、藏经楼、念佛堂、功德堂、祖堂、客堂、斋堂和方丈厅等。

1983年,灵山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甘肃佛教名刹一览

拉卜楞寺

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

拉卜楞系藏语“拉章”的变音,为嘉木样大师的住所名,后演变为寺名。拉卜楞寺旧称扎西奇寺。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之一。经过二百八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和扩建,成为有六大扎仓(学院)、四十八座佛殿、三十一座囊欠(**住所)、一座印经院、两处讲经院、经轮房五百余间、僧舍五百多院和各种形式的塔以及牌坊等庞大建筑群,占地面积一千三百余亩。整个建筑庄严巍峨,宏伟壮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广西佛教名刹一览 洗石庵

位于广西桂平市西山,是一座著名的禅宗古刹。

洗石庵始建于清顺治三年(1646),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同治年间皆有修葺。嘉庆十四年(1809)重修,增加了殿阁。民国时期,曾一度作为军火库。解放前夕,又修葺一新。“文革”中遭破坏,1978年后按嘉庆年间规模重修。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洗石庵建筑依山就势,前后共分三进。主要建筑有:山门、文昌楼(又名三帝殿)、大雄宝殿、半青阁、妙虚楼、小佛堂、方丈室等。

洗石庵历代僧尼注重农业生产,培植出了驰名中外的西山茶。

贵州佛教名刹一览 宏福寺

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西一公里半的黔灵山,是该省最著名的寺院。

宏福寺创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乾隆以后,进行过多次维修和扩建。十年**中遭毁坏。1978年以来,在国家拨款、社会各界捐助下,对寺院进行了全面整修。1983年,宏福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宏福寺主要建筑有前殿、中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法堂、藏经楼等。

河北佛教名刹一览

临济寺

位于河北省正定县城东,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唐代,高僧义玄禅师驻锡此寺,创立了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一派──临济宗。

临济寺不仅是我国佛教禅宗临济一派的发祥地,也是日本佛教临济宗的祖庭。南宋时期,日本僧人荣西两次入宋参学,回国后首创日本佛教临济宗,发展至今成为日本佛教中的一大宗派。近年来,日本临济、黄檗两宗组织及教徒不断前来朝拜临济寺,并捐款维修祖庭,以表崇敬之情。

临济寺历金、元、明、清各朝,屡经兴废,代有修建。寺内建有义玄禅师舍利塔,名“澄灵塔”。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1985年重行修葺澄灵塔,并增修大殿,在大殿两侧分别修建了法乳堂和传灯堂。传灯堂内供奉由日本日中友好临黄协会捐赠的日本临济宗开祖明庵荣西、中兴祖南浦绍明和日本黄檗宗开祖隐元隆琦三位祖师法相。

普宁寺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东北的北山之麓,始建于乾隆二十年(175)。因寺内供奉一尊高二十二点二八米的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立像,俗称大佛寺。

普宁寺规模宏大,地位重要,清代蒙古族宗教领袖章嘉呼图克图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每逢来承德避暑山庄觐见皇帝,都要到普宁寺为喇嘛讲经。六世**千里迢迢从西藏来到承德为乾隆皇帝祝寿,也是先下榻在普宁寺。

寺院的建筑分前后两部分,前部为汉族的建筑形式,主要有山门、碑亭、天王殿、大雄宝殿及钟鼓二楼、东西配殿;后部为藏族建筑形式,建在一堵九米多的高台上,仿照西藏桑耶寺的风格,依据佛教密宗曼荼罗(坛城)的构图而建造。它的主体建筑大乘之阁居中,高三十七点四米,代表须弥山,象征佛国世界的中心。阁的东西两侧建有长方形日殿和月殿,代表日月环绕。阁的四方建有四座重层殿宇,代表四大部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东胜神洲。在四大部洲之间,又有八座重层白台,代表八中部洲。阁的四隅建有四色塔,代表佛的四智。在阁的东南、西南两端,各有一小院落,名“妙严室”和“讲经堂”,是当年乾隆皇帝休息和章嘉**讲经之所。整套建筑巍峨壮观,气势宏伟,体现了汉、藏文化的融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河南佛教名刹一览

白马寺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部,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是中国佛教的第一座道场。

白马寺的得名有不同的说法,以汉明帝夜梦金人,遂命人于永平十年(67)往西域求法,求得梵僧及佛像经卷,以白马驮归洛阳,因建白马寺一说最为流行。

白马寺作为中国佛教传播初期最早的译经道场,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即由摄摩腾、竺法兰在白马寺译出。其后,昙柯迦罗译出了第一本汉文戒本──《僧祗戒心》,并立羯摩受戒,为我国佛教戒律之始。此外,见于记载或相传在白马寺译经的,还有支娄迦谶、安世高、竺佛朗、安玄、支曜、康孟祥、康巨、康僧铠、昙谛、竺法护、佛陀扇多等许多古代西域高僧、译经大师,大量经典的译述与流通,为中国佛教进入隋唐鼎盛时期,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传,中国第一个出家的汉僧,也是汉僧中第一个西行求法的人朱士行,即在白马寺出家受戒。

两千年来,白马寺屡经兴废,最初的寺貌已不可考。历代重修中,以唐垂拱元年(685)薛怀义为住持时,规模最为宏大。目前白马寺的格局,大体是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重修后的规模。

白马寺现在的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清凉台、毗卢阁、摩腾殿、法兰殿以及摩腾、法兰墓等。

大雄殿内供奉的十八罗汉像为国内仅存的元夹纟宣乾漆造像。

寺外东南有释迦舍利塔,俗称齐云塔,相传为汉明帝所建浮图故址。唐末五代时曾建殿宇及九层木塔,称东白马寺。宋时毁于兵燹。金大定十五年(1175)建今砖塔。现称白马寺塔。

少林寺

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创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因其位处少室山林中,故称少林寺。

北魏正兴初年(522),天竺高僧菩提达摩传法东来,少林寺面壁九年,感弟子慧可立雪断臂求法的真诚,授以四卷《楞伽》。法乳流传,支派繁衍,创立了中国佛教的禅宗一派,少林寺也成为禅宗祖庭。

迄今一千五百年来,少林寺屡兴屡废。北周大象年间(580),曾改名为涉山古寺,后复旧称。隋代进行修葺。唐代规模宏大。此后荒废。元代中兴。民国后,因军阀混战,寺遭兵燹焚毁。新中国成立后,屡加修缮,渐复旧观。现有山门、大雄宝殿、千佛殿(众称毗卢阁)、法堂、地藏殿、白衣殿、达摩亭及方丈室、僧寮等建筑。

寺西北有“初祖庵”,后殿称“面壁庵”,原有达摩面壁影石,现已毁。寺西有塔林。自唐代至清代,一千多年间少林寺僧人墓塔均建于此,是研究少林寺人物及历代有关墓塔建筑的重要实物。

1983年,少林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相国寺

位于河南省开封市。该寺原为战国魏公子信陵君的故宅,北齐天宝六年(555)在此创修寺院,名“建国寺”,后毁于兵火。唐睿宗旧封相王时重建,延和元年(712)改名“大相国寺”。唐贞元二十年(804),日本佛教真言宗创始人弘法大师空海渡海来华,曾暂居相国寺。北宋时规模扩大,成为皇家寺院。明成化二十年(1484)改名崇法寺。明末黄河泛滥,开封被淹,寺院被毁。清顺治十八年(1661)重修,仍名“大相国寺”。后又坏废。乾隆三十一年(1766)复修,规模远不及以前。1992年,相国寺归还佛教界,并与日本相国寺结为友好寺院。

相国寺现有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东西二阁、钟亭等。

黑龙江佛教名刹一览

极乐寺

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东端。

极乐寺于1921年由当代高僧 虚法师创建。“文革”中,部分建筑遭到破坏。1981年由政府拨款修复。

寺院建筑有:山门、天王殿、钟鼓二楼、大雄宝殿、三圣殿、藏经楼、配殿、念佛堂、十方堂、安养堂和寮房筑。寺内还建有一座七级浮屠佛塔,塔高三十余米,八角飞檐,塔内各层四壁绘有精致的佛画,自下而上逐层供奉着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铜像和文殊、普贤、观音、地藏诸菩萨铜像。湖北佛教名刹一览 归元寺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翠微路。

归元寺建于清初,现存建筑是经同治、光绪年间以及民国初期陆续重建的。主要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韦驮殿、观音堂、地藏殿、罗汉堂、祖堂、方丈室、藏经阁、涅堂、内外寮舍、普通塔等。新中国成立后,在原有基础上重修,扩建了放生池,新建两座彩釉瓦六角亭。1983年又新建了素菜馆。

归元寺内最著名的当属别具一格的五百罗汉堂。该堂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光绪时重修,前后花了九年时间才完成重建工程。罗汉塑像的制作工艺与众不同,“采用泥胎塑成模型,然后用葛布、生漆逐层粘贴套塑,既能固形,经久不变,又能防腐,历久不坏。„„(罗汉)形态各异,起伏坐卧,喜怒哀乐,各具姿态,个个神态逼真,栩栩如生,极富生活气息”。

1983年,归元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宝通寺

位于湖北省武昌大东门外洪山南麓。该寺是武汉四大丛林之一,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宝通寺相传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初名弥陀寺,后有“东岩阁”、“崇宁万寿禅寺”、“洪山寺”、“宝通寺”等名称。

寺内有放生池、圣僧桥、接引殿、大雄宝殿、祖师殿、禅堂和东西厅等建筑,并有宋铸铁钟、明雕石狮等文物,还有宝通塔、法界宫、亭、台、奇石等名胜。

宝通塔,原名灵济塔(又名洪山宝塔),建于元至元七年(1270),至顺三年(1332)重修。此塔是洪山的最高点,塔高四十五点六米,七级八面,砖石构造,塔内有螺旋石梯可达顶层。登塔远眺,武汉三镇尽收眼底。

五祖寺

又名东山寺,位于湖北省黄梅县东山麓。

五祖寺始建于唐咸亨年(670—674)间,为禅宗著名高僧弘忍所创。当时规模宏大,但其后历经变乱,大部分建筑被毁。明万历年间(1573—1620)毁于火,后重建。清咸丰四年(1854)毁于兵燹,光绪年间(1875—1908)又重建。1938年遭日本飞机轰炸,大雄宝殿被毁。新中国成立以来,当地有关部门对该寺的残存建筑,进行了维修和保护。1983年,五祖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弘忍,黄梅濯港人,生于隋仁寿元年(601),唐永徽三年(652)从道信得法,成为禅宗第五祖。弘忍得法后,在黄梅县东山建东山寺,时称他的禅学为:“东山法门”,对我国佛教禅宗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弘忍门下有弟子七百余人,其中最著名的是神秀和慧能。弘忍传法与慧能,慧能成为禅宗第六祖。同时,神秀与弘忍各创一派,我国禅宗由此分南北两大派。以慧能为代表的南派还传播至朝鲜和日本。因此,中外禅宗各派,追根溯源,都与五祖寺的弘忍有其法脉关系,所以五祖寺也是禅宗各派共同的祖庭。

五祖寺的范围很广,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麻城殿、圣母殿、观音堂、真身殿、大满禅师塔、千佛殿以及方丈、禅堂、戒坛、寮房等。

玉泉寺

位于湖北省当阳县玉泉山东麓。

相传东汉建安年间(196—219),普净禅师在玉泉山结庵,后就原址建覆船山寺。隋开皇十二年(592),天台山智者大师移锡到此,在覆船山寺旧址重建寺庙,名玉泉寺。智者大师在此讲经说法三年之久。玉泉寺随与南京的栖霞寺、山东长青的灵岩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为“天下丛林四绝”。唐代该寺又加以增建。仪凤年(676—679)间,禅宗北派祖师神秀,从黄梅东山寺来此弘法,长达二十余年。北宋时大加扩建,并名为景德禅寺。此后,玉泉寺几经兴废。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玉泉寺现在主要殿堂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毗卢上方、东堂、西堂、般舟堂及藏经楼等。

玉泉寺的大雄宝殿始建于隋初,明崇祯十五年(1642)加以修葺,并增筑围墙,扩建成现在的规模。大殿为重檐歇山式,高二十二米,面阔七间(四十米),进深五间(二十八米),两侧走廊内套封边墙。整座建筑由七十二根金丝楠木大立柱支承,立柱直径二点二米,规模宏大,是湖北省现存最大、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1982年春至1984年秋,经过彻底维修,大殿恢复了明代的风貌,展现出过去的雄姿。

湖南佛教名刹一览

开福寺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北门外。

开福寺始建于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宋嘉礻右年间(1056—1063)修葺。明代两次重修。明末毁于兵火。清顺治十七年(1660)重建。康熙八年(1669)重修。乾隆三十七年(1772)遭火灾毁坏,后重建。乾隆六十年(1795)又被焚毁,光绪十三年(1887)修复。1918年再次被焚,次年修复毗卢殿。1922—1924年期间,修复了大雄宝殿和三圣殿(今弥勒殿)。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有关部门对寺院进行了维修。十年**中,寺内文物遭到一些破坏。1980年,长沙市佛教协会筹款对整个寺院进行了修复。1983年,开福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现在开福寺内建筑有:山门、弥勒殿(原三圣殿)、大雄宝殿、毗卢殿、摩尼所、方丈室、藏经楼、讲堂、禅堂、念佛堂等。

麓山寺

又名慧光寺、鹿苑、万寿禅林,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该寺是湖南省最古老的佛教寺院,距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

麓山寺创建于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唐武宗会昌灭法时,寺被拆毁。唐朝末年重建,改名鹿苑。宋初,麓山寺被毁,后重建。明代,又一兴一废。万历年间(1573—1620),在遗址上重建大雄宝殿、观音阁、万法堂、藏经楼等,并经朝廷命名为万寿禅林。崇祯十六年(1643),毁于兵火。清代重建。其后又几经兴废。1944年,大部分建筑被日本飞机炸毁。1985年,开始修复,历时四载,重建了大雄宝殿、弥勒殿、禅堂、讲堂。1983年,麓山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麓山寺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道场之一。隋开皇九年(589),天台宗创始人智岂页曾在此讲《法华经》,一时听众云集,对三湘佛教影响深远。历代,麓山寺住有许多著名僧人,如昙捷、权武、智谦、摩诃衍那、景岑、山晖、智海、憨山德清大师等。

祝圣寺

古称弥陀寺、报国寺、胜业寺,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山。

唐代,在南岳创建弥陀台,德宗贞元年间(785—804)改称弥陀寺。武宗会昌灭法,寺被拆毁。五代十国时重建,改名报国寺。后因宋徽宗笃信道教,改报国寺为神霄宫,不久仍复为寺,改名胜业寺。元明两代,均有重修。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朝廷修南岳大庙,为接待清帝南巡,改胜业寺为行宫,但清帝南巡未果,复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改行宫为祝圣寺。雍正乾隆年间大加修缮,始成现在之格局。抗战时期,部分建筑被日本飞机炸毁,近年来已全部修复。

祝圣寺原为净土宗道场,历史悠久,高僧辈出,如承远、法照、日晤、灵涛、空也。

祝圣寺现有建筑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说法堂(楼上为藏经阁)、方丈室、药师堂、库房、祖堂、禅堂、罗汉堂等。

寺内还设有“南岳佛学讲习所”。1983年,祝圣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福严寺

古称般若寺,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山。

福严寺始建于南朝陈光大二年(568),初名般若寺,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改称福严寺。清同治九年(1870)重修。

福严寺为慧思所创建。慧思(515—577),俗姓李,豫州武津(今河南省上蔡县)人,于陈光大二年率弟子四十余人到南岳山,得到陈宣帝的支持,创建般若寺(即今福严寺)。陈太建九年(577)卒,世称“南岳大师”,后被天台宗尊为该宗第三祖。隋唐以前,般若寺是以弘扬般若和法华思想为中心的道场。唐以后,般若寺成为禅宗的著名道场。禅宗传至五祖弘忍,下分南北两派,而南派始祖(即六祖)慧能门下又分两系,一为青原行思,一为南岳怀让,般若寺就是怀让居住三十余年,大阐宗风的道场。

怀让(677—744),金州安康(今陕西省汉阴县)人,出家后,到曹溪从慧能学禅,得法后住南岳般若寺,入室弟子六人,其中以道一为最杰出。

怀让一系的禅法,至唐末,发展成为沩仰、临济二宗,禅宗五家,怀让一系有其二。宋以后,临济又分出黄龙、杨岐两个支派,俗称禅宗五家七宗,而怀让一系则有其四。所以后人称怀让住过的般若寺(福严寺)为“天下法院。”

怀让以后,与般若寺有关系的著名禅僧,唐有审承、良雅;宋有楚圆、保宗、慈感、文演;明有弘储,清有淡云、玄妙、海岸等人,他们都是一代宗师。

现在的福严寺,基本上保持了清同治九年(1870)重修的规模。寺内建筑有:山门、岳神殿、大雄宝殿、方丈室、法堂、藏经楼、祖堂、禅堂、华严阁等。

寺院周围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如慧思第一坐习禅处、三生塔(传为慧思三生灵骨安葬处)、磨镜台(即怀让磨砖作镜启示道一处,石上刻有“祖源”二字)、拜经台、罗汉洞和虎跑泉等。

福严寺现为尼众丛林。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南台寺

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山,是禅宗的著名寺院之一,也是曹洞、云门和法眼三宗的共同祖庭。

南台寺始建于梁天监年间。相传海印禅师建庵于此,始称“南寺”,因寺侧有巨石为台,后人改称“南台寺。”唐天宝年间重修。至宋代,寺宇宏伟。明代,南台寺一度成为废墟,后修复。清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寺僧分移寺产于南岳庙之西廊建私庵,名“老南台寺”,原寺遂废。清末修复。当时日本僧人梅晓六休来华朝礼祖庭(他是南台寺石头希迁门下第四十二代法孙),见南台寺正在修复,遂许赠《大藏经》一部。五年之后(光绪三十四年),以铁眼版《大藏经》一部五千七百余卷赠与南台寺。

南台寺在唐代,是禅宗高僧石头希迁住持过的寺院。希迁(700—790),端州高要(今广东高要县)人,先到曹溪,师事慧能,后亲近吉州(今江西吉安)青原行思。得法后,于唐天宝初(742)到湖南衡山南寺(即南台寺),在寺东大石上结庵而居,时人称他为石头和尚。著有《参同契》一文,为后世禅宗的重要文献。当时道一(大寂)在江西,希迁在湖南,天下禅僧,云集于两家门下,盛极一时。希迁卒于唐德宗贞元六年(790),谥无际大师。

希迁对禅宗的发展,影响极大。他的嗣法弟子惟俨一系,经过几代相传,发展成为曹洞宗,而另一嗣法弟子道悟一系,更发展成为云门和法眼两宗。所以禅宗五家,希迁门下就占了三家。

现在的南台寺,仍保持清末修复时的规模,寺院主要建筑是:山门、关圣殿、大雄宝殿、方丈室(楼上为藏经阁)、客堂、斋堂、禅堂、祖堂、华严阁等。

1983年,南台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上封寺

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山祝融峰下。隋代以前为光天观。隋大业年间(605—617),炀帝南巡来此,改观为寺,赐名“上封寺”,是南岳著名古刹之一,已有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

上封寺在历史上,屡兴屡废,但缺乏详细记载。宋代,高僧弘化、慧和、祖秀、本才等住持上封寺。清代,有几位诗僧曾住上封寺,他们是异目、木照和寄禅(俗称八指头陀)。

民国初年,上封寺为衡山县六大丛林之一。三十年代重修。1950年,上封寺部分建筑物被火焚毁。现存三进殿堂及配房等。

1983年,上封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吉林佛教名刹一览

般若寺

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内。

般若寺由当代高僧 虚法师于1921年创建。“文革”中,寺院受到破坏。1978年后,宗教活动得到恢复。1983年,般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民国时期,般若寺曾连续举办过三期僧学,每期学制三年,为东北佛教界培养了一批僧才。

般若寺现有建筑为:山门、钟鼓二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祖师殿、伽蓝殿、禅堂等。

江苏佛教名刹一览

栖霞寺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北栖霞山。

栖霞寺创建于公元483年,初名“栖霞精舍”,山亦因栖霞得名。栖霞山寺即由法度住持。法度传给僧朗,僧朗大弘三论,梁武帝曾派十僧从他受学,其中僧诠成就最著,几代相传,致有“摄岭相承”的三论宗派,因而栖霞成为三论宗的祖庭。唐初,高祖李渊对寺院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增加殿宇、楼阁达四十九座,与当时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当阳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国内“四大丛林”。南唐时改名为“妙因寺”。宋代改名为“普云寺”、“栖霞禅寺”、“岩因崇报禅院”、“景德栖霞寺”、“虎穴寺”。明代复称“栖霞寺”。清咸丰五年(1855),毁于战火。现存建筑大多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建及民国初年陆续修建。在修建寺院时,孙中山先生为报答栖霞寺方丈宗仰上人早年慷慨资助革命,捐银万元。“文革”期间,寺院遭到破坏。1978年以后重修,恢复旧观。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栖霞寺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客堂、斋堂、祖堂、念佛堂、藏经楼、法堂等。

寺内还设有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

灵谷寺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钟山东麓。

灵谷寺原建于钟山南麓独龙阜,即今明孝陵处。梁代,高僧宝志禅师圆寂后,梁武帝萧衍建塔安葬。梁天监十三年(514)在塔前建“开善精舍”(即灵谷寺前身),又名宝公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21)改称太平兴国寺。明初改名蒋山寺。洪武十四年(1381),明太祖朱元璋在独龙阜修建陵墓,将蒋山寺、志公塔及定林寺、宋熙寺、竹园寺、悟真庵等统迁于此,合并重建,改称为“灵谷禅寺”。重建后的灵谷寺,规模宏大。清咸丰至同治初年(1853—1864),因战乱,寺遭破坏。现灵谷寺为同治年间(1865—1874)重修,规模已大不如前。

寺内现存主要建筑为万工池(放生池)、山门、大雄宝殿、藏经楼、法堂、无量殿(又称无梁殿)、松风阁、灵谷塔、宝公塔(又名志公和尚塔)、三绝碑、志公殿等。

寺内还建有唐高僧“玄奘法师纪念堂”,供奉着玄奘法师顶骨塔,是我国佛教历史文物中的稀世珍宝和佛教徒参礼的圣物。

1983年,灵谷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金山寺

位于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的金山。

金山寺始建于东晋初期(325前后),初名泽心寺,梁唐后简称金山寺,以禅宗而久负盛名。宋真宗天禧年间(1017—1021),帝因梦游金山寺,赐名龙游寺。清康熙南巡时赐名江天寺。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年间重修。1948年春,寺内主要建筑又毁于大火。近年来大雄宝殿等主要殿堂一一修复。

寺内主要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楼、方丈室等。

金山寺自创建以来,经历代修葺,古迹甚多,其中主要有:慈寿塔、法海洞、妙高台、楞伽台(又名苏经楼)、留云亭(又名“江天一览亭”)等。

1983年,金山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定慧寺

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东北长江中的焦山。

定慧寺原名普济庵,始建于东汉兴平元年(194)。宋代称普济禅寺。元是更名焦山寺。明代重修扩建,规模壮丽,遂与金山齐名。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帝南巡时赐名定慧寺,并亲题寺额。新中国成立后几经维修,仍保持明代建筑风格。

定慧寺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千佛阁、海运楼等。

1983年,定慧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大明寺

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西北的蜀岗中峰上。

大明寺创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故称大明寺。隋仁寿元年(601),曾在寺内建有栖灵塔(今仅存遗址),寺从塔名,故又称栖灵寺。因寺在隋宫之西,也称西寺。其后寺、塔时毁时建。宋时仍称大明寺。宋末、元、明,几经变乱,大明寺夷为荒丘。后重建。清代不断增修。康熙时因讳“大明”二字,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1765),高宗弘历南巡杨州,御笔敕题“法净寺”,为清时扬州八大名刹之一。咸丰年间(1851—1861)毁于兵火,同治时重建。1980年4月恢复了“大明寺”古称。

由于大明寺是我国唐代高僧、日本律宗初祖鉴真大师的道场,故寺内建有鉴真纪念堂,系仿唐建筑,由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梁思成所设计,1973年建成。堂前建碑亭,中置仿唐汉白玉横碑,正面刻“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为郭沫若手书,背面刻赵朴初所撰碑文。纪念堂正殿内供奉有楠木雕刻的鉴真大师像。

寺内其他建筑还有牌楼、山门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平山堂、欧阳修祠等。

1983年,大明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高明寺

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南门外,是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

该寺相传始建于隋,其清以前之历史已不可考。清顺治八年(1651),在此建寺造塔,取名“塔庙”。康熙二十八年(1689))(一说三十八年),加以修缮。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帝赐额“高”。自雍正至清末,经过几代住持的努力,高寺禅规整肃,名闻于世,与镇江金山、宁波天童、常州天宁并称长江流域禅宗四大丛林。咸丰时毁于战火。同治、光绪年间修缮、扩建,重具规模。

新中国成立后,高寺受到国家保护。“文革”中遭到破坏。1980年以来,进行了全面整修,重建禅堂和大雄宝殿等建筑。1983年,高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天宁寺

位于江苏省常州市中心。

天宁寺始建于唐代天复年间(901—904),初名广福寺,北宋政和元年(1111)才称天宁寺。它是江南四大丛林之一,与镇江金山寺、扬州高寺和宁波天童寺齐名。天宁寺历代几经沧桑,现存主要殿宇皆为清代建筑。“文革”中遭受劫难,1981年以来,陆续修复。

天宁寺占地一百三十多亩,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文殊殿、普贤殿、东西罗汉堂、观音殿、地藏殿、禅堂、东西客堂、尘远堂和斋堂等。

1983年,天宁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西园戒幢律寺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留园路。

该寺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初名归元寺。明嘉靖时(1522—1566),寺已衰落,西园与留园前身东园变为私人别墅。后其主舍园为寺,取名复古归元寺。崇祯八年(1635),茂林律师住持该寺,弘扬律宗,改名为戒幢律寺。咸丰十年(1860)毁于战火。同治八年(1869)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陆续重建。现在西园是戒幢律寺及其西花园的总称,简称“西园寺”。

西园寺主要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罗汉堂、藏经楼、禅堂、西花园广仁放生池等。

1983年,西园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寒山寺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枫桥镇。

寒山寺系六朝著名古刹之一,创建于梁天监年间(502—519),原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贞观年间(627—649)高僧寒山、拾得自天台山国清寺来此住持,遂更名为寒山寺。唐天宝年间(742—755),诗人张继途经枫桥,写下了著名的《枫桥夜泊》诗,从此诗韵钟声,千古传颂,寒山寺名扬四海。宋太平兴国初曾建七级浮屠。元末塔寺俱毁。明洪武年间(1368—1398)重建,正统年间(1436—1449)再次兴修。清咸丰十年(1860)全寺再毁于战火。光绪三十二年(1896)至宣统三年(1911)陆续重建,名“古寒山寺”。新中国成立前,寺遭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拨款修葺。“文革”期间,寺内佛像被毁。1978年以来,进行了大力整修。

寒山寺现有山门、钟楼、大雄宝殿、藏经楼、碑廊等建筑。

1983年,寒山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灵岩山寺

位于江苏省吴县木渎镇灵岩山,是江南著名的佛教圣地。

据史料记载,灵岩山之有寺庙,肇始于东晋末年。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重修,名秀峰寺。西域梵僧智积来山,被尊为开山祖师,故有“智积菩萨显化道场”之称。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改律寺为禅院。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因赐抗金英雄韩世忠荐先福名,敕改寺名为“显亲崇报禅寺”。明洪武初年,又改名“报国永祚禅寺”。永乐十年(1412)重修,弘治年间毁于火。清顺治六年(1649)重修,咸丰十年(1860)又毁于兵火。同治十二年(1873)略事修复。宣统二年(1910)重建。至民国十五年(1926),印光法师将寺院改为十方净土道场,名崇报寺,后又易名灵岩山寺。“文革”中,灵岩山寺遭到破坏。从1979年起,陆续得到修复。1980年末创办了“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灵岩山寺现有主要建筑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念佛堂、藏经阁、多宝塔、智积殿、钟楼、香光厅、“印公塔院”等。

兴福寺

位于江苏省常熟市西北的虞山。

兴福寺始建于南齐(479—502),初名“大慈寺”。梁大同年间(535—546)易名“兴福寺”。唐咸通九年(868)懿宗赐“兴福寺”额。“文革”中,兴福寺遭到严重破坏。落实宗教政策后,进行了修复。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法堂、藏经楼、四高僧殿、禅堂、斋堂、伴竹楼、竹香书屋、廉吹堂、西楼“七处九会”等。

广教寺

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南郊的狼山。

狼山坐落在长江之滨,山上建筑群总名广教寺,创建于唐总章二年(669),传为大势至菩萨应化道场,历来香火鼎盛。主要建筑分上下两部分,山顶称“支云塔院”,山下称“紫琅禅院”。

山上建筑主要有山门、二门、圆通殿、支云塔、大圣殿、“葵竹山房”、“三仙祠”。山下建筑主要有大佛殿(即大雄宝殿)、轮藏殿、大悲殿、金刚殿、藏经楼、晒经楼、枕山楼、方丈室及僧寮等。

1983年,广教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隆昌寺

位于江苏省句容县宝华山。

隆昌寺始建于梁天监元年(502),初名宝志公庵。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寺内安奉普陀山铜殿,内供观世音菩萨像。明神宗赐《大藏经》一部及护国隆昌寺额。

隆昌寺主体建筑为大雄宝殿、大悲楼(即韦驮殿)、戒台、斋堂、无量殿、铜殿、文殊院、慈姑楼、方丈室和藏经楼等。

明崇祯十一年(1638),三昧寂光律师请建戒坛于宝华山,开始大弘律宗,盛极一时。其后见月律师(1602—1679)继承之。至第三代定庵德基,采诸部精华,著《毗尼关要》十六卷、《羯摩会释》十四卷、《比丘戒本会议》十二卷,使传戒规范严整完善。自此以后,全国各寺庙的授戒仪规,都以宝华山隆昌寺的《传戒正范》为蓝本,隆昌寺的唱念也成为佛教寺院的律腔而闻名天下。

过去隆昌寺每年春秋两期传戒,每期前来受戒者数百人。十年一期的罗汉戒每次达千余人,宝华山隆昌寺也成为全国传戒中心。

近年来,隆昌寺毁坏失修的殿堂房舍按原貌得到修复,并又恢复了它弘传戒法的律风。

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江西佛教名刹一览

能仁寺

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东,古称承天院,原为九江市三大丛林之一。

能仁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年间(502—549)。唐大历年间(766—779)由白云端禅师重建。元代遭兵燹。明洪武十二年(1379)重建。后改名能仁寺清咸丰三年(1853)又遭兵毁,同治九年(1870)重建。现在的能仁寺,主体建筑仍保持同治年间的规模。

全寺分前、中、后三个院落。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双阳桥、大雄宝殿、铁佛殿、禅房、方丈室、藏经楼、祖堂、法堂等。

能仁寺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建于寺东的大胜宝塔。1983年,能仁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东林寺

位于江西庐山,是净土宗的发祥地。

东林寺始建于东晋,为著名高僧慧远所建。一千多年来,迭废迭修。在唐代,以藏经多而闻名。宋代一度圮废。明代重建。清代顺治、康熙年间又两次重修。咸丰时遭毁坏,遗留的少数建筑物在“文革”期间又遭破坏。近年来逐渐修复。

慧远一直以东林寺为中心,潜心佛学,著述佛书,弘扬“弥陀净土法门”,创立净土一宗,并使之广为流传,声震遐迩。他还邀集名士高僧凿池种莲,建“白莲社”,故净土宗又称“莲宗”,慧远被尊为净土宗初祖。现今寺中仍有莲池。

其时佛教从印度传来不久,尚未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慧远以佛学为主,辅以儒学、玄学,熔佛、儒、道于一炉,开佛教中国化之先河,得到上层人士的支持,在民众中产生巨大影响。

东林寺胜迹如林,著名的有“六朝松”(相传为慧远亲手所植)、“三笑堂”、虎溪桥、“聪明泉”、上方塔(据说供奉着佛驮跋陀罗带来的五粒佛舍利)、下方塔(又称雁门塔,即慧远墓塔)。

东林寺现在的建筑,多系“文革”后重建。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真如寺

又名云居寺,位于江西省永修县境内云居山。

唐宪宗元和初年(806),高僧道容在云居山创建“云居禅院”,此即真如寺的前身。唐禧宗中和三年(883),豫章南平钟王邀请高僧道膺禅师由庐陵转锡云居,从此寺名远播,声震天下。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宋真宗书赐“真如禅院”匾额。元明时期,真如寺迭兴迭废。明末遭兵燹。清代又行重修。清末民初,社会动荡,真如寺又趋衰败。抗战时,寺遭日本侵略军焚劫,殿宇坍塌,片瓦不存。

1953年当代高僧虚云长老驻锡云居山,化募重建真如寺,先后重建大雄宝殿、天王殿、韦驮殿、藏经楼等数十座殿宇,并塑佛、菩萨像百余尊。同时按照禅宗传统,召集僧众开垦田地,躬耕自食。虚老于1959年圆寂。

“文革”期间,真如寺遭受严重破环。1982年起,逐渐修复。寺僧仍坚持“农禅并重”的传统,经营山林土地三千六百余亩。

1983年,云居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净居寺

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东南青原山安隐岭下,是禅宗历史上颇负盛名的寺院。

净居寺始建于唐神龙元年(705),因背靠安隐岭,初名安隐寺。北宋崇宁三年(1104)宋徽宗赐额,改名为净居寺。一千多年来,该寺虽屡经兴废,如今的净居寺,仍基本上保持了当时的格局。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阁等。

唐开元二年(714),禅僧行思于六祖慧能处得法后,即回净居寺,广弘佛法,名闻遐迩,世称“青原行思”,被后人尊为禅宗七祖。行思其后形成了法眼、云门、曹洞三宗。这些宗派名僧辈出,影响深远。其中曹洞宗于南宋时还传入日本,成为日本佛教的大宗派,净居寺也被日本曹洞宗奉为祖庭。

1983年,净居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辽宁佛教名刹一览

般若寺

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内。

般若寺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宣统元年(1909)重修,后逐渐荒废。民国十三年(1924),由高僧亻炎虚法师重修。1958年,该寺改由尼僧居住。“文革”时期,寺院遭到破坏。1980年后修复。

般若寺,占地二千二百八十九平方米,殿堂四十五间。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祖师堂、斋堂、僧舍等。

1983年,般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慈恩寺

位于沈阳市沈河区大南街三段慈恩里一号,为辽宁省很有影响的净土宗寺院。

慈恩寺始建于唐代,清天聪二年(1628)重建。顺治元年(1644)再次重修大殿、韦驮殿、两廊,后荒废。民国元年(1912)重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缮,寺院建筑得到维护。

慈恩寺占地一万二千六百九十三平方米,寺内主要建筑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比丘坛、藏经楼、念佛堂、方丈室等。寺内还设有慈恩佛学院和佛经研究室。1983年,慈恩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内蒙佛教名刹一览 大召

大召,蒙古语称“伊克召”,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旧城玉泉井北端。它与呼和浩特旧城都是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拉坦汗在明万历七年(1579)兴建的,由万历皇帝(朱翊钧)赐名为“弘慈寺”。后人为纪念建庙人,又称其为阿拉坦召。万历十三年(1585),阿拉坦汗长子僧格都仍汗,邀请三世**来寺主持了银佛开光法会,故又称“银佛寺”。崇德五年(1640),清太宗皇太极命对大召经堂和菩提过殿进行扩建,并亲赐蒙、满、汉三种文字寺额,汉文叫“无量寺”,蒙文称“齐拉西乖苏木”。同时,清廷建造“皇帝万寿无疆”牌位,设“皇帝宝座”,交给大召供奉。因此,大召被尊为“帝庙”。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文武百官都要齐集寺内进行参拜。平时官吏路经大召,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康熙四十五年(1707)进行修饰,将殿顶改换成黄色琉璃瓦及团龙瓦当。1983年5月,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对大召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

全寺占地面积三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八千平方米,是呼和浩特规模最大,最为著名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寺院建筑风格综合了藏、汉民族形式,又具有典型的蒙古民族特色。主要建筑有山门、东仓、西仓、天王殿、大殿等。

席力图召

席力图,蒙古语意为“首席”或“法座”,位于呼和浩特旧城的石头巷。席力图召是明万历十二年(1584)由土默特部僧格都仍汗兴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康熙皇帝又赐名为延寿寺。此后二百多年,席力图召一直处于受钦命、得钦宠的崇高地位,成了全国有名的寺院。

席力图召的建筑采用中原传统布局,牌楼、天王殿、钟鼓二楼、御碑亭、大殿、汉白玉双耳白塔等。

在寺院的西边有一座古佛殿,称甘珠尔庙,相传建于明代以前,可能就是当时席力图召的前身。它的西北角有一小院,是佛爷府,为历代席力图**的居所。

1979年以来,人民政府拨巨款对席力图召进行了全面修葺。

五当召

五当召又名广觉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北九十公里的吉忽伦图山谷,是内蒙古西部著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五当召的藏语名字叫巴达格勒,意为白莲花。据史料记载,五当召创建于清康熙年间。乾隆十四年(1749)曾大规模扩建,二十一年(1756)赐名“广觉寺”。

五当召主要建筑有:苏古沁独宫、却伊拉独宫、洞阔尔独宫、当坎希德独宫、日木伦独宫、阿会独宫六座大殿和东科尔府、甘珠尔府、章嘉府三座**府、苏卜盖陵陵堂、僧寮六十余栋及塔院等。

宁夏佛教名刹一览

海宝塔寺

位于银川市北郊,为宁夏著名的汉传佛教寺院。

海宝塔寺的创建年代已不可考,相传魏晋南北朝时大夏国君主赫连勃勃(407-419)曾重修。寺内建有砖塔,名赫宝塔、黑宝塔,又称海宝塔,故寺以塔名。明《朔方新志》载:黑宝塔“赫连勃勃重修”。又据清康熙《重修海宝塔记》载:“旧有海宝塔,挺然插天,岁月年湮,而咸莫知所自始。惟相传赫连勃勃曾为重修,遂讹传为赫宝塔者”。一千多年间,寺、塔因受战乱和地震的破坏,几度重修。

海宝塔高十一层,仿楼阁式建筑,由塔基、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塔的整体呈方形,南、西、北三面正中置拱券壁龛,东面正中设券门,券门前置券棚歇山顶抱厦一间,突出了入塔口。塔内九级,每层都设一个拱券壁龛。塔刹的刹顶由巨大的绿色桃型琉璃砖砌成,四角攒尖,无常见的相轮、华盖、宝珠之类的饰物,造型奇特,实属罕见。海宝塔以其优美的造型、流畅的线条、丰富的层次、鲜明的棱角,给人以气势雄伟、巍峨庄严之感,为我国古塔建筑中之珍品。

海宝塔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韦陀殿、卧佛殿等。

1961年,海宝塔寺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年浩劫期间,惨遭破坏。落实宗教政策以后,进行了维修,殿堂齐整,像设庄严。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庙。随着宗教活动的日益开展,这座古老的寺院焕发出新的生机。

青海佛教名刹一览

塔尔寺

塔尔寺的藏语全称是“ 木绛巴林”,意为十万佛像,位于青海省湟中县。寺院创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万历十一年(1583),遵照三世**剌嘛之嘱扩建。后经近四百年的陆续扩建,逐步发展成现有规模。

塔尔寺是我国藏语系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整个寺院建筑依山势起伏,高低错落,由塔殿、佛殿、经堂、学院和僧舍寺组成,占地面积达六百多亩。主要殿塔有:菩提宝塔、菩提宝塔殿、贤康殿、觉康殿、官康殿、小召殿、文殊殿、护法神殿、祈寿殿、吉祥宫、八善逝塔以及四大学院、印经院、僧舍等。

寺内还有被誉为“三绝”的酥油花、壁画和堆绣,在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享誉国内外。山东佛教名刹一览 湛山寺

位于山东省青岛市东部湛山西南,太平山东麓。

湛山寺是由近代高僧虚法师于1934年所创,以追念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建寺后曾创办过湛山佛学院,一度成为国内著名佛教学府,培养了不少僧才。

寺院主要建筑有放生池、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藏经楼、虚法师纪念堂、三学堂和斋堂等。寺院东侧建有一座八角七级砖塔,名药师琉璃光如来佛塔。

1983年,湛山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千佛山兴国禅寺

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城南2.5公里处的千佛山。

千佛山古名历山,隋开皇年间(581~600)在山崖上镌刻佛像,又建千佛寺,遂称千佛山。寺在唐贞观年间(627—649)重修,改名兴国禅寺。宋代又有扩建。宋末明初,因战乱,寺院荒芜。明成化四年(1468)重建佛殿、僧寮和库房,并重塑佛像。清代又增建观音殿等建筑。

寺内现存殿堂多为明清时的建筑,主要有山门、钟鼓二楼、大雄宝殿、观音殿、文昌阁、寮房等。寺院南侧有石刻造像群及极乐洞、龙泉洞、黔娄洞等名胜。

1983年,兴国禅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陕西佛教名刹一览

大兴善寺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大南门外,建于隋开皇二年(582)。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大兴善寺历史上曾是我国佛经翻译的中心。隋文帝即位之初,下令在该寺聚集名僧和佛教学者,建立了隋代第一个国立译经馆,进而成为当时佛经翻译的中心。大兴善寺的佛经翻译在整个隋代的译经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译经论在门类方面弥补了两晋南北朝时期经多论少之不足,对丰富当时各派佛学思潮做出了贡献。隋末唐初,大兴善寺的译经事业一度受挫。唐贞观三年(629),唐太宗诏令以印度来华高僧波顿为译主,在该寺重开译场。

大兴善寺还是我国佛教密宗的发源地,为密宗祖庭。唐开元八年(720),狮子国高僧不空来我国,后在大兴善寺主持译经事业,大量译传密典,盛弘密教,传法灌顶,从而创立了我国佛教密宗,被尊为密宗开祖。当时日僧空海来唐求法,师事不空弟子惠果,学成回国,于日本东大寺创立了日本佛教的东密,并创造了日本文字,号弘法大师。这一宗派至今鼎盛。因此,大兴善寺也是日本佛教密宗的祖庭。

大兴善寺建成以来遭到多次破坏,寺宇倾圮,僧众零散。新中国成立后,自1955年冬季开始,对全寺的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翻修。“文革”中又遭破坏。1983年后恢复。现在主要建筑为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观音殿及法堂等。

寺内观音殿供奉有千手千眼旃檀观音像。据宋人记载,有一种说法认为佛教寺院塑立观音像即始于大兴善寺。

大慈恩寺

位于西安市和平门外雁塔路南端。

大慈恩寺建于唐贞观二十二年(648),是唐高宗作太子时为追念其母文德皇后在原隋代无漏寺废址上所建,更名为“慈恩”。

大慈恩寺是唐代规模最大的寺院,占当时进昌坊半坊之地,共有十余座院落,现存寺院面积仅是当时的一个西塔院。现在的大慈恩寺座北向南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楼、法堂、寮房等。

寺院最北面建有著名的大雁塔。当时寺院建成后,即由朝廷延请玄奘法师任慈恩寺上座,设置译场,在此主持翻译佛经并讲经说法。玄奘为珍藏从印度带回的大量梵本佛典,于公元652年仿西域建筑形式修建五层方塔安放梵本,初名慈恩寺塔,后据天竺寺僧葬雁建塔的故事,改称大雁塔,沿用至今。塔原为砖表土心五层方形,经五十年风雨剥蚀,公元701—704年用纯砖重加营建为七层,后又改建为十层,遭兵火破坏仅存七层。明代在外表加砌砖面保护,至今仍保留了外加砖面的七层原状。塔身高约六十四米,呈四角锥体,各层四面均有砖券拱门洞,沿塔内中心梯道可直达顶层。底层西侧石门门楣的阴线雕刻佛说法殿堂图,线条遒劲、构图精妙,是研究唐代建筑、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底层南门洞东西两侧砖龛内各有石碑一座,据传为玄奘亲手竖立。东侧碑文为唐太宗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西侧碑文为唐高宗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

大慈恩寺在中国翻译史及佛教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玄奘在此主持译经事业,亲任译主,五十名学德兼备的高僧襄助,制定了翻译例律,人员有严密分工。玄奘译经二十年,设译场四处,在大慈恩寺时间最长,连续十年,连其它三处总计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玄奘还是我国佛教唯识宗的始祖,并培养了一批唯识学者,其中最著名的是窥基,故世称玄奘为大慈恩寺三藏法师,称窥基为慈恩大师。大慈恩寺也成为唯识宗的祖庭,又因该宗创立于大慈恩寺,亦称慈恩宗。

1983年,大慈恩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卧龙寺

位于今西安碑林区柏树林东开通巷西。

据寺碑记载,卧龙寺创建于汉灵帝时期(168—189)。隋代称“福应禅院”。唐时因吴道子画有观音像石刻于寺,曾一度易名为“观音寺”。宋初,禅师惟果住寺,世号“卧龙禅人”,宋太宗时(977—997)便更名为“卧龙寺”。明正德十六年(1521)曾大规模重修。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慈禧太后在西安避难时,曾施钱维修,并在山门前建石牌坊一座。当时蒙藏地区进贡的经像等法物,均送卧龙寺供奉,一时所供经像居西安诸寺之首。民国年间,西安战事频繁,卧龙寺遭到毁坏。1931年,朱子桥居士曾筹款修整殿宇,并在寺内创立佛学图书馆。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人民政府拨款整修。十年浩劫中,经像被毁。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其后,重修殿宇,安奉佛像,宗教活动得到恢复。

广仁寺

位于陕西省西安古城墙西北角,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整建,是西安地区唯一的藏传佛教寺院(格鲁派)。

广仁寺虽不象陕西其它诸多佛教祖庭及古刹那样历史悠久,但在清代却是蒙藏佛教界人士入京朝觐的必经之所,在加强中央政府与蒙藏地方政府间的联系、促进民族团族、维护国家统一方面起过积极作用,因此受到朝廷重视。现寺内还存有康熙四十五年(1706)颁赐的藏文和汉文藏经,康熙御碑一通和“慈云西荫”御书匾额。

过去的广仁寺殿宇巍峨、规模巨大。本世纪初,因军阀混战、战火频繁,寺院屡被军队占用,备受摧残。1931年,因寺外城墙下埋藏的大量炸药发生爆炸,殿堂几乎全被轰塌。后得到当时任陕西省主席的杨虎城将军的捐助而修复。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政府拨专款整修。1954年,十四世**喇嘛和十世**大师均曾来寺说法。十年**中,广仁寺大部分建筑被工厂和居民占用。拨乱反正后重新开放。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从1984年起,陆续整修殿堂,寺貌逐渐恢复。

兴教寺

位于今陕西省长安县樊川北原(少陵原)。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为从白鹿原迁葬玄奘法师遗骨在此建塔,随即建寺。唐肃宗题塔额曰“兴教”,寺遂得名。玄奘法师舍利塔高七丈,共五层,底层拱洞内有玄奘法师塑像。塔背嵌有《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的碑刻,因亦称大遍觉塔。与玄奘法师墓塔呈山字形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座三层塔,均高一丈五,为其两大弟子慈恩大师窥基和西明大师圆测舍利塔。

兴教寺自建成至今千余年间,几度枯荣,历尽沧桑。建寺约百年之后,即“塔无主,寺无僧”。唐文宗太和二年(828),重修塔身。清同治年间(1862—1874)遭兵燹,除三座舍利塔外,全寺付之一炬,几成废墟。1922年寺僧募修大殿、僧房十余间,又先后由朱子桥、程潜增建及修葺塔亭、大殿、藏经楼、山门等,并补修了三塔。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两次拨款整修。1982年以来,又进行了全面修缮、增建。1983年,兴教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现兴教寺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禅堂、藏经楼等。

香积寺

座落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寺内大殿西侧矗立三十三米高十余级的古塔,是净土宗祖师唐代高僧善导大师的塔。由于善导继慧远、昙鸾、道绰倡导净土宗学说而集其大成,一般多认为是我国净土宗的实际创立祖师,并以香积寺为净土宗祖庭之一。

香积寺建于唐永隆二年(681)。虽然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和自然风风雨雨,使该寺极大地改变了面貌,但仍是国内外无数信众朝拜的一处佛教圣地。近十余年来,香积寺进行了全面修整,首先是加固、补修了善导塔,使因战火、地震等灾害导致顶部两层崩毁的古塔,基本重现了往日风姿。此外,在塔的东侧增建了一进五间的大雄宝殿及佛堂、僧寮等,重建了寺院围墙,规划布置了花园,使全寺面貌焕然一新。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由于我国净土宗的思想也东传日本,十二世纪日本高僧法然据此创立了日本佛教净土宗,尊善导为高祖,视香积寺为祖庭。1978年1979年,日本净土宗主动捐资协助修缮香积寺。1980年两国佛教徒共同举行了善导大师圆寂一千三百周年纪念法会。1982年又共同举行了善导、法然二祖对面像开光法会。由日方制赠了善导与二祖对面像及供器、法器、庄严宝盖等,体现了中日两国佛教徒的深厚友谊。

净业寺

座落在陕西省长安县十三区红庙乡。

净业寺始建于隋。唐代,因高僧道宣在此住持弘传律学,盛极一时,遂成为我国佛教律宗祖庭之一。其后逐渐衰落。

道宣,隋开皇十六年(596)生,十六岁即出家为僧。唐武德七年(624)至终南山,初居白泉寺、丰德寺,后移居净业寺。他一生持戒精严、研习律藏,集律学之大成并有所发展,著有《四分律行事钞》,创立南山宗,在我国佛教史上颇有影响。净业寺即因是他驻锡开创律宗成为律宗祖庭奠定了重要的历史地位。唐乾封二年(667),道宣圆寂,灵塔建于净业寺外,保存至今。

净业寺主要建筑有伽蓝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禅堂、法华堂、斋堂、客堂及僧房等。

新中国成立后,住持智真改净业寺为十方丛林,并立碑记。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草堂寺

位于陕西户县东南约四十里。

草堂寺创建于后秦弘始三年(401),是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翻译佛经大家鸠摩罗什驻锡之所,三论宗祖庭之一,并为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巨大的国立翻译佛经译场。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鸠摩罗什是龟兹(今新疆库车、雅沙二县境)人,后秦弘始三年(401)至长安,初居逍遥园,后移于大寺草堂。鸠摩罗什在长安生活了十三年,译经说法,共主译了经、律、论杂传等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内容精审,辞义通达。其中,对有关佛教中观、法华、华严、禅、律、净土等重要经典均有翻译,为中国大乘佛教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巨大贡献。鸠摩罗什被尊为我国古代佛教经典的四大译师之一。

由于中观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均由鸠摩罗什在草堂寺译出,为三论宗创立提供了经典,故被尊为该宗开祖,草堂寺也因此被奉为三论宗祖庭。

三论宗在唐代越海传入日本。日僧慧观、智藏、道慈均先后入唐,修习三论。公元十三世纪,日僧日莲据鸠摩罗什所译《妙法莲华经》创日莲宗。1980年,该宗曾组织代表团参拜草堂寺。回国后造罗什像于1982年送寺内供奉,并与我国佛教界共同举行了盛大法会。

草堂寺原是建于大寺内的一座殿堂,后独立成为一寺。唐代,草堂寺改称栖禅寺。宋代重修,改名清凉建福院。清代又改名圣恩寺,但习惯上仍称草堂寺。一千多年来,草堂寺屡经兴废,几度重修。新中国成立后,又先后数次修葺。现寺内有山门、钟楼、塔亭、碑廊、碑楼、大殿及僧寮等建筑。距寺院一里左右,有晋义熙九年(公元413)所建鸠摩罗什舍利塔,高二十余米,八面十二层,是用八种不同颜色的玉石砌成的,故又称八宝玉石塔。

法门寺

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寺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指舍利。

法门寺建于北魏时期,原名阿育王寺。隋代,改佛寺为道场,法门寺也改称成实道场。唐代又改名法门寺。此后,该寺迭经兴废,几易其名。

法门寺建有护国真身宝塔,塔内藏有佛指骨舍利。据史料记载,宝塔每三十年开一次,开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因此倍受历代统治者的礼遇和佛教徒的瞩目,曾多次开塔奉迎佛骨至宫廷供奉。后因唐朝农民起义,塔下地宫石门被封闭。随着时代的变迁,旧塔遭地震崩塌,再造新塔。一千多年来,佛指舍利再未问世,塔内供奉之物亦成千古之谜。

1981年,宝塔再次崩塌。1987年,为重修法门寺塔,对塔下地宫进行了发掘,共发掘出四枚佛指骨舍利(其中三枚为仿制的“影骨”),以及一大批唐代的金银器、琉璃器、“秘色瓷”器和纺织品等珍贵文物,堪称稀世之宝,在海内外佛教界、学术界引起震动,被誉为继马王堆西汉古墓与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之后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

1988年11月9日,海内外四众弟子与有关部门的领导为修葺一新的真身塔举行“释迦如来真身舍利瞻礼法会暨真身宝塔重建落成典礼”。在寺内还新建了仿唐式样的法门寺博物馆,珍藏地宫内出土的珍贵文物。

法门寺内还藏有许多珍贵的佛经和佛教文物。1979年,政府有关部门拨出专款,陆续重修了钟鼓楼、铜佛殿等殿堂。1984年,法门寺交还佛教界管理,宗教活动得到恢复。

西藏佛教名刹一览

甘丹寺

甘丹寺,为国内外闻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之首寺,位于拉萨东达孜县境内旺波尔山峦的山坳里。

甘丹寺始建于公元十五世纪初。1409年藏历正月初一,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在拉萨大昭寺创立默朗钦法会(大祈愿法会,又称传大昭),集结八千余名僧众,诵经祈祷,进行规模盛大的供奉活动,以扩大格鲁派的影响。法会之后,宗喀巴和堆瓦增巴·札巴坚赞、噶纠瓦·塔玛仁钦等师徒九人,前往旺波尔山勘测地址,在拉萨仁青贝等的赞助下兴建寺庙,由宠仁钦白和仁钦伦布总管。赤妥康、大殿、僧舍七十余间当年建成。跟随宗喀巴的五百名僧侣云集到这里。公元1410年2月5日,宗喀巴被迎请到甘丹寺,主持盛大的开光仪式,并担任第一任甘丹寺池巴。以后,甘丹寺又经历了九十五代池巴的经营,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甘丹寺,藏名,即兜率天之意。意思是具足喜或善的最胜寺院。又作噶登寺、噶尔丹寺、噶勒丹寺。清雍正年间(1722~1735)曾赐名永泰寺。

寺内主要建筑有拉基大殿、阳八犍、经堂、赤妥康、昂久康、厦孜、绛孜扎仓以及康村、密村等建筑。

甘丹寺系格鲁派第一座寺院。它的出现,标志着藏传佛教已在宗喀巴宗教改革的基础上创立了起来。就寺院建筑来说,也是个变革。格鲁派整顿教规,严格戒律,改革寺院组织,把学经制度规定得很严格。寺院的经学院性质更为明确。因此,措钦、扎康、康村建筑,以及寺院的总体布置,都是围绕着学经而展开的。建筑上为了适应这种功能要求,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这对以后的寺院建筑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它无论在政治、宗教,还是在建筑、艺术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1961年,甘丹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中遭到毁灭性破环。近几年来得到修复。

布达拉宫

位于拉萨古城之西的布达拉山上。布达拉,又称普陀宫、布怛罗庙、补陀落迦宫、补怛洛迦宫,意即佛教圣地。七世纪时,吐番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在此首建宫殿,后世屡有修建。现在的布达拉宫,基本上是十七世纪以后陆续扩建起来的。公元1645年3月25日,五世**喇嘛受清朝册封,开始建造白宫、桑呷嘎采(密咒乐园),历时四十五年。五世**喇嘛圆寂后的第八年,着手建造五世**灵塔,扩建红宫和朗杰扎仓等。1693年4月主体建筑竣工。以后,历世**均予维修和少量增建。十三世**喇嘛又进行扩建。十三世**圆寂后,在红宫之西建造了格来顿觉殿,安放其灵塔。至此,始具当今之规模。

布达拉宫建筑群占地四十一公顷,占据了整个布达拉山,高达117.19米,有红宫、白宫、朗杰扎仓、扎厦、僧官学校、王坚觉、夏钦觉、结布觉、旦玛觉、瑶西、印经院、供水院等建筑。

布达拉宫内还藏有大量的佛教经典、艺术作品和珍贵文物,堪称是一座艺术博物馆和文化宝库,对于研究藏传佛教和西藏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都具有重大价值。

大昭寺

位于拉萨市旧城中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大昭寺始建于公元647年,初名“惹刹”。相传建寺前,文成公主运用阴阳、五行的方法,推测出整个西藏的地形似一仰卧的魔女,而拉萨的卧塘湖恰为魔女的心脏,只有填湖建寺才能消灾驱魔,以此选定了大昭寺的基址。于是,松赞干布下令填湖造寺。在填湖工程中,成群的彭波白山羊往来运输,是主要的驮畜。寺院建成后,为纪念白山羊驮土的功绩,便称之为“惹刹”(即“山羊驮土”)。后来,金城公主又将文成公主带到西藏的释迦牟尼佛金像(藏语称“觉”)移入该寺,遂改称“觉康”(藏语之“佛殿”)。该寺以“大召”为名,估计是在蒙古贵族固始汗掌握西藏地方政权之后,因为蒙语谓“庙”曰“召”。至于以“昭”代“召”,更是后事了。

据史料记载,大昭寺在唐代规模不大,仅有八个殿堂。现存寺院的规模(建筑面积约二万五千平方米),是经元、明、清历次扩建而逐步形成的。整个寺院的建筑形式是汉、藏建筑艺术的结晶。

大昭寺内保存有大量珍贵的佛教文物,最著名的一件便是文成公主带到西藏的释迦牟尼金像。寺门正前方树立着一座三米多高的石碑──“唐蕃会盟碑”,建于公元823年,为汉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碑后有一株枯萎的杨柳,传说为文成公主亲手所植,世人称为唐柳。

哲蚌寺

位于拉萨市西郊十公里处,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中最大的寺院。

哲蚌寺初建于1416年,不久后扩建,逐渐发展成七个扎仓,后来合并为洛色林、果芒、德阳、阿巴四个扎仓。该寺由措钦大殿、四个扎仓、五十多个康村僧居以及**喇嘛的宫殿甘丹颇章等建筑所组成。

甘丹颇章为**所居,五世**喇嘛在未迁入布达拉宫前就住在这里,故其于1642年所建政权即称之为“甘丹颇章政权”。

这座著名的寺院,曾为西藏佛教界培育出大批佛学人才。

色拉寺

色拉寺在拉萨三大寺中是最后修建的一座寺院,座落在拉萨北郊的色拉乌孜山下。传说山下原长满了色拉(野玫瑰),因而得名,全名为色拉大乘寺。

色拉寺创建于公元1419年,是宗喀巴的弟子释迦益协受宗喀巴委派,主持修建的。建寺初期,该寺有四个扎仓,即加扎仓、卓丁扎仓、堆巴扎仓、麦巴扎仓。后来,加扎仓、卓丁扎仓、堆巴扎仓合并为一个堆巴扎仓,麦巴为一个扎仓。不久,宗喀巴的弟子洛珠仁钦僧格从哲蚌寺移居色拉寺,兴建了结巴扎仓(1435年)。后来他又把堆巴和结巴合为一个扎仓,名结巴扎仓。固始汗的曾孙拉藏汗做藏王后兴建了阿巴扎仓和措钦大殿,前者是拉藏汗的颂经修法院。

色拉寺现在的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麦巴扎仓、结巴扎仓(二扎仓属显宗)、阿巴扎仓(属密宗)及三十二个康村。

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位于后藏日喀则城西的尼玛山南坡,是格鲁派六大名寺之一。

据记载,扎什伦布寺始建于1447年9月。宗喀巴的弟子、一世**喇嘛为纪念经师希饶僧格,在日喀则精制了一尊连台座高26.8米的释迦牟尼佛镀金铜像。为安放此像,又花费十二年时间建造了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原名“康建曲批”,意为“雪域兴佛”。寺院建成后,改名为“扎什伦布巴吉德钦却唐皆南巴杰娃林”,意为吉祥宏固资丰福聚殊胜诸方州。简称“扎什伦布寺”,为“吉祥须弥”之意。

从四世**开始,扎什伦布寺成为历世**的驻锡地。

扎什伦布寺占地约十八点五公顷,主要建筑措钦大殿、拉康强巴殿、晒佛台以及五至九世**合葬灵塔与十世**灵塔等。

萨迦寺

位于西藏萨迦县的奔波山附近。分南北两寺,北寺在重曲河北岸,建在奔波山的南坡之上;南寺在重曲河南岸,建在平原地带。

萨迦北寺始建于公元1073年,创建人为萨迦教派的创始人昆·衮却结波。北寺最初只是作为萨迦教派的主寺而著称于世。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皇帝位,封萨迦第四代法王萨班·贡噶坚赞的侄子八思巴为国师,令其统管全国佛教事务并主持西藏地区的政务。1265年,八思巴由元大都回到萨迦,开始筹建西藏地方政权。北寺因之而成为西藏地方行政事务机关的所在地。在这种情况下,八思巴对北寺进行了扩建。

北寺规模宏大,主要建筑有“古隆神宫”等。

萨迦南寺兴建于公元1268年,是由本钦释迦桑布根据八思巴的旨意主持修建的,占地约四万五千平方米,主要建筑为“拉康钦莫”、“欧珠拉康”以及萨迦法王灵塔等。

白居寺

白居寺又称“吉祥轮上乐金刚鲁希巴坛城仪轨大乐香水海寺”,简称“吉祥轮大乐寺”。一般通称“班廊曲第”,意为“吉祥轮寺”。该寺始建于十四世纪末和十五世纪初,系明代建筑。1390年,由帕巴贝之子贡嘎帕创建白居寺,修桑波仁波林佛殿。1414年,贡嘎帕之孙曲吉饶登衮桑帕和宗喀巴弟子一世**喇嘛扩建禅林,建“白阔曲登”(十万佛塔)。

寺院位于西藏江孜县平原年楚河畔江孜镇西端,座落在一个小山坳内,三面环山。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白阔曲登”、古巴、琴各洛、洛布干、德娃今、塞贡、四刚王马、仁定、顿各洛、拉刚、杰布久、翁卡、西乃、列珠、长米切、康萨、拉乌(后与仁定合并)、下琴巴(后与西乃合并)十七个扎仓和马林、荣康、甘登、凯居、巴久等。十七座扎仓,分别隶属于萨迦、噶丹、格鲁三个教派。聚众教派于一寺,为白居寺的一大特色。

白居寺的另一大成就,是它的造型艺术创作。寺中的塑像、壁画、雕刻数量不仅多,而且极其精美。这些艺术作品较多地吸收了汉地以及尼泊尔、印度、克什米尔的艺术手法,自成风格,形成江孜流派,对西藏雕塑、绘画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云南佛教名刹一览 圆通寺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北隅的圆通山麓,为昆明最古老的寺院之一。

圆通寺始建于唐南诏国时代(738—902),初名补陀罗寺。元代重建并改称圆通寺。明清两代又多次修葺。曾一度改作道观,故寺内建筑、碑刻、造像兼有佛、道两教特色。

圆通寺主要建筑有山门、牌坊、八角亭、圆通宝殿、大雄宝殿、“咒蛟台”、寮房等。

1983年,圆通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筇竹寺

云南省昆明市西北十余公里的玉案山上,是我国佛教禅宗传入云南的第一寺。

筇竹寺创建年代已不可考,民间流传一说建于唐贞观十二年(638),一说建于北宋年间。明宣德九年(1434)重建。清乾隆、光绪年间两次重修。近年来又修葺一新。

寺内主要建筑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梵音阁、天台来阁、华严阁等。

寺内有著名的五百罗汉泥塑,分布在大雄宝殿及梵音阁、天台来阁三座殿堂内,塑于光绪九年(1883)。

1983年,筇竹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华亭寺

座落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南十五公里的西山上。

华亭寺原为宋代大理国鄯阐(昆明)侯高智升的别墅。元代重建,称“圆觉寺”。传说上梁时有群鹤翔集,诧为华亭仙翮,故以“华亭”为名。明景泰年间(1450—1456)重修,称“大圆觉寺”。明末清初毁于兵火。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又重修。咸丰七年(1857),该寺部分建筑毁于兵火。光绪九年(1883)再修,但规模不大。直到1922年,虚云老和尚来此住持,大兴土木,进行修建。施工中,于地下掘出古碑,有“云栖”二字题记,竣工后曾一度改名为“靖国云栖禅寺”,直到1937年又复称“华亭寺”。

寺院由钟楼、天王殿、大雄宝殿、禅房、客堂等建筑组成。

1983年,华亭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鸡足山佛教圣地及祝圣寺、铜瓦殿

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境内,是我国西南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

鸡足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公元三世纪,佛教徒已在山上建寺修庙。唐代梵刹林立,僧尼云集,佛教兴盛。元明两代,建成了以寂光寺为主的八大寺(即:寂光寺、圣峰寺、华严寺、传衣寺、大觉寺、悉檀寺、龙华寺、放光寺)和七十一丛林的可观规模。嘉靖年间慈圣太后赐藏经于华严寺。万历十五年(1587)神宗降旨豁免粮税,赐八大寺藏经。永历十三年(1659)赐额寂光寺为“护国兴民寺”。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创建的祝圣寺,原名钵盂庵,又名迎祥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六月,虚云老和尚进京为慈禧太后祝寿诵经,并上书奏请颁赐祝圣寺藏经,圣上准奏,朱批奉旨御赐銮驾方丈、紫衣、玉印、金钧、玉环、金钵、钺斧、藏经一部、如意桌围等物。慈禧亲笔题写“福禄寿喜”四字予鸡足山。光绪皇帝又赐名“护国祝圣禅寺”,敕封虚云和尚为“佛慈宏法大师”。虚云奉旨回山后,大兴土木,于清宣统元年(1909)改建迎祥寺为规模宏大的祝圣寺。从此,鸡足山的发展成了以祝圣寺为中心的三十六寺、七十二庵,共一百零八座庞大的寺庙群,成为国内外佛教徒向往的圣地。

铜瓦殿又名铜佛殿,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因该寺位于鸡足山峰顶,故又称金顶寺。为抵御山风和严寒,寺院屋顶用铜瓦覆盖,又称铜瓦殿、金殿。

新中国成立后,鸡足山被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文化大革命”前,鸡足山仍有寺庙28座,僧尼八十余人。每年上山礼佛进香和观光游览者达数万人。十年浩劫中,鸡足山寺院

第三篇:杭州萧山导游词

杭州萧山导游词范文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杭州萧山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杭州萧山导游词1

大家好!萧山地处钱塘江南岸,为杭州南大门,东接历史文化名城绍兴。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发展迅速,多次荣获“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明星县(市)”、“全国十大财神县(市)”、“国家卫生城市”、“浙江省品牌强县(市、区)”等称号。

风景名胜

萧山作为东南沿海地区黄金旅游线的纽带,是国际大都市上海和东方大港宁波的'中心点,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颇多。境内的“跨湖桥文化”距今有8000年,2004年被正式命名,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有良渚文化遗址——蜀山,建于东晋的祗园寺,建于南朝的江寺,岳飞抗金时行军驻足、渴饮而名并刻有“宋岳武穆行军经此,饮潭水而欢”的欢潭,清代抗英名将葛云飞墓,还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成立的农民协会——衙前农民协会旧址等。

最佳旅游时间

萧山四季皆宜旅游。萧山位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南缘,年平均所温16.1℃,降水量1402.5毫米,常年无霜期248天。

历史文化

萧山历史悠久,境内的“跨湖桥文化”距今有8000年。公元2年始建县,始称余暨,唐代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现名,一直沿用至今。经国务院批准,1988年撤县设市,2001年3月25日,撤市设区。萧山宋代名瓷研究所所长叶国珍高级工程师三十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国南宋官窑碎纹瓷,取得了重大突破,荣获国家重大发明二等奖,有“中国碎瓷王”之称。

杭州萧山导游词2

大家好!萧山区是浙江省杭州市市辖区,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州湾南岸、钱塘江南岸,地处中国县域经济最为活跃的长三角南翼,东邻绍兴市柯桥区,南接诸暨市,西连富阳区,西北临钱塘江,与杭州主城区一江之隔,北频杭州湾,与海宁市隔江相望,陆域总面积1420.22平方公里。综合实力居浙江各县(市、区)首位,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十强县(市,区)”,多次蝉联“中国大陆极具投资地第一名”,被誉为“浙江文明之源头、浙江交通之枢纽、浙江经济之首富、浙江休闲之胜地、浙江民生之乐园”。

萧山是杭州的南大门,历史悠久,境内的“跨湖桥文化”距今有8000年文明史。公元2年建县史,始称余暨,唐代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现名,一直沿用至今。经国务院批准,1988年撤县设萧山市,2001年3月,撤市设为萧山区。

萧山隶属于浙江省杭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州湾南岸,萧山常住人口151.1万人,外来人口约87.65万人,本地居民多属汉族江浙民系,通行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萧山话)。

萧山交通便利,沪杭甬高速和杭金衢高速在这里交汇,浙赣铁路和萧甬铁路在这里发端,104国道,03省道穿境而过,萧绍运河东西横贯钱塘江,曹娥江水系,现代化国际航空港——萧山国际机场坐落于此。

萧山历史悠久,境内有8000年文明遗址——跨湖桥遗址,萧山是古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保存有多处古越遗迹,建县于公元2年的余暨县即是今日萧山的雏形。

8000年文明史,2000年建县史,以及改革开放30年,种种厚重的历史和伟大的成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萧山弄潮儿奔竞不息,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

第四篇:杭州酒店名录

序号 省份 星级 地市 名称

电话 邮编 总经理

9924 浙江省 5 杭州市 杭州国际大厦雷迪森广场大酒店★★★★★ 0571-85158888 310006

9925 浙江省 5 杭州市 浙江世界贸易中心大饭店★★★★★ 0571-87990888 310007 吴启元

9926 浙江省 5 杭州市 杭州五洲大酒店★★★★★ 0571-87088088 310006 方敏

9927 浙江省 4 杭州市 浙江大酒店股份有限公司★★★★ 0571-85056666 310006 吴帼英

9928 浙江省 4 杭州市 望湖宾馆★★★★ 0571-87078888 310006 刘伟光

9929 浙江省 4 杭州市 浙江文华大酒店★★★★ 0571-88825888 310012 王勇强

9930 浙江省 4 杭州市 杭州皇冠大酒店★★★★ 0571-86458888 310020 陆金洋

9931 浙江省 4 杭州市 杭州之江度假村★★★★ 0571-86696888 310053 许鸽文

9932 浙江省 4 杭州市 杭州黄龙饭店★★★★ 0571-87998833 310007 杜宏新

9933 浙江省 4 杭州市 杭州海华大酒店★★★★ 0571-87215888 310006 徐步荣

9934 浙江省 4 杭州市 杭州星都宾馆★★★★ 0571-88386888 311200 张建阳

9935 浙江省 4 杭州市 杭州国际假日酒店★★★★ 0571-85271188 310003 董明生

9936 浙江省 4 杭州市 杭州大厦★★★★ 0571-85153911 310006 楼金炎

9937 浙江省 4 杭州市 杭州新侨饭店★★★★ 0571-87076688 310001 孙晓荣

9938 浙江省 4 杭州市 杭州之江饭店★★★★ 0571-88066888 310005 郑成山

9939 浙江省 4 杭州市 杭州香溢大酒店★★★★ 0571-87218899 310009 徐铭钰

9940 浙江省 4 杭州市 杭州市萧山宝盛宾馆★★★★ 0571-82800888 311201 来振里

9941 浙江省 4 杭州市 杭州城市花园酒店★★★★ 0571-86238888 311100 张建华

9942 浙江省 4 杭州市 萧山国际酒店★★★★ 0571-82656888 311203 俞坚中

9943 浙江省 4 杭州市 浙江金马饭店★★★★ 0571-82717888 311200 陈声

9944 浙江省 4 杭州市 千岛湖海外海大酒店★★★★ 0571-64880888 311700 何永康

9945 浙江省 3 杭州市 千岛湖外高桥大酒店★★★ 0571-64816666 311700 刘海林

9946 浙江省 3 杭州市 杭州中豪酒店★★★ 0571-86981888 310007 郭松法

9947 浙江省 3 杭州市 浙江新世纪大酒店★★★ 0571-88391111 310012 蒋志俊

9948 浙江省 3 杭州市 富阳宾馆★★★ 0571-63331888 311400 江文威

9949 浙江省 3 杭州市 建德上海千岛湖大酒店★★★ 0571-64728880 311600 陆卫星

9950 浙江省 3 杭州市 建德千岛宾馆★★★ 0571-64790918 311600 王本炎

9951 浙江省 3 杭州市 浙江省经贸培训中心建德金茂宾馆★★★ 0571-64790615 311600

9952 浙江省 3 杭州市 杭州临安青山湖度假酒店有限公司★★★ 0571-63738519 311300

9953 浙江省 3 杭州市 临安钱王大酒店★★★ 0571-63718888 311300 朱加同

9954 浙江省 3 杭州市 杭州新新饭店★★★ 0571-87987101 310007 王大土

9955 浙江省 3 杭州市 浙江梅地亚新闻交流中心★★★ 0571-87918888 310006 李绍仁

9956 浙江省 3 杭州市 浙江潮王大酒店★★★ 0571-88387888 310012 林瑛

9957 浙江省 3 杭州市 孔雀大厦★★★ 0571-86513888 310016 王建明

9958 浙江省 3 杭州市 杭州华侨饭店★★★ 0571-87074401 310006 楼江跃

9959 浙江省 3 杭州市 杭州万向大酒店★★★ 0571-85102888 310006 余兵

9960 浙江省 3 杭州市 杭州浣纱宾馆★★★ 0571-87071886 310001 汤荣

9961 浙江省 3 杭州市 杭州恒励宾馆★★★ 0571-87631128 310007 张甬江

9962 浙江省 3 杭州市 浙江金都宾馆★★★ 0571-88805888 310012 徐建农

9963 浙江省 3 杭州市 杭州四季青大酒店★★★ 0571-86025888 310016 潘金堂

9964 浙江省 3 杭州市 杭州东茂宾馆★★★ 0571-86041765 310004 杜继平

9965 浙江省 3 杭州市 天杭大酒店★★★ 0571-86477777 310004 朱春琴

9966 浙江省 3 杭州市 杭州九里松度假酒店有限责任公司★★★ 0571-87995588 310013

9967 浙江省 3 杭州市 杭州洪桥度假村★★★ 0571-87987788 310013 黄立新

9968 浙江省 3 杭州市 杭州赞成宾馆有限公司★★★ 0571-87806666 310009 李国强

9969 浙江省 3 杭州市 杭州天鸿饭店★★★ 0571-88801234 310005 金建兵

9970 浙江省 3 杭州市 杭州梅苑宾馆★★★ 0571-88051000 310005 裘金德

9971 浙江省 3 杭州市 中山大酒店★★★ 0571-87068899 310006 姜胜祖

9972 浙江省 3 杭州市 杭州友好饭店★★★ 0571-87077888 310006 潘维超

9973 浙江省 3 杭州市 杭州钱塘大厦有限公司★★★ 0571-86516888 310016 单鑫荣

9974 浙江省 3 杭州市 杭州清江花园宾馆★★★ 0571-86523600 310006 陈秀英

9975 浙江省 3 杭州市 杭州五洋宾馆★★★ 0571-87218888 310004 寿冰泉

9976 浙江省 3 杭州市 杭州银江饭店★★★ 0571-87078688 310009 郑良

9977 浙江省 3 杭州市 杭州湾大酒店★★★ 0571-86768856 310020 黄妙福

9978 浙江省 3 杭州市 杭州海外海宾馆★★★ 0571-88318888 310014 夏国良

9979 浙江省 3 杭州市 杭州百合花饭店★★★ 0571-87991188 310013 张国强

9980 浙江省 3 杭州市 杭州宝善宾馆★★★ 0571-85193710 310004 何忠民

9981 浙江省 3 杭州市 杭州国际大厦★★★ 0571-85156666 310006 乐毅

9982 浙江省 3 杭州市 杭州海天宾馆★★★ 0571-86456888 310021 王志敏

9983 浙江省 3 杭州市 杭州招商宾馆★★★ 0571-85121968 310013 刘林富

9984 浙江省 3 杭州市 桐庐县金鑫宾馆有限公司★★★ 0571-64637788 311500 李洪泽

9985 浙江省 3 杭州市 大华酒店★★★ 0571-87181888 310002 吴俊伟

9986 浙江省 3 杭州市 杭州金溪山庄★★★ 0571-87992288 310007 解亚东

9987 浙江省 4 杭州市 杭州花港海航度假酒店★★★★ 0571-87998899 310007 刘昕

9988 浙江省 3 杭州市 杭州华辰大酒店★★★ 0571-86967888 310021 田国华

9989 浙江省 3 杭州市 杭州大酒店★★★ 0571-85166888 310006 董伟平

9990 浙江省 3 杭州市 杭州玉皇山庄★★★ 0571-87082688 310002 李换青

9991 浙江省 3 杭州市 杭州萧山宾馆★★★ 0571-82625888 311203 陈妙林

9992 浙江省 3 杭州市 萧山开元城市酒店★★★ 0571-82628888 311200 陈妙林

9993 浙江省 3 杭州市 萧山阳光休闲山庄★★★ 0571-82716688 311200 胡子南

9994 浙江省 3 杭州市 余杭金阳光大酒店有限公司★★★ 0571-86228999 311100 戴洪坤

9995 浙江省 3 杭州市 杭州临平宾馆★★★ 0571-86223511 311100 刘洪芳

9996 浙江省 3 杭州市 余杭临平大酒店★★★ 0571-86224122 311100 王永广

9997 浙江省 3 杭州市 杭州临平大酒店有限公司★★★ 0571-86237777 311100 王永广

9998 浙江省 2 杭州市 千岛湖天鹅饭店★★ 0571-64813160 311700

9999 浙江省 2 杭州市 淳安星岛大酒店★★ 0571-64823456 311700 阮存

10000 浙江省 2 杭州市 梦之岛大酒店★★ 0571-64883198 311700 单建明

10001 浙江省 2 杭州市 金日酒店★★ 0571-64872066 311709 陈全祥

10002 浙江省 2 杭州市 淳安千岛湖阳光大酒店★★ 0571-64816045 311700 余芳祥

10003 浙江省 2 杭州市 淳安香溢大酒店★★ 0571-64882888 311700 余开福

10004 浙江省 2 杭州市 千岛湖星岛大酒店★★ 0571-64823456 311700 单鑫荣

10005 浙江省 2 杭州市 淳安千岛湖邮政宾馆★★ 0571-64818087 311700 许春荣

10006 浙江省 2 杭州市 千岛湖松城饭店★★ 0571-64813888 311700 程德初

10007 浙江省 2 杭州市 富春宾馆★★ 0571-63327868 311400 江文威

10008 浙江省 2 杭州市 富阳国际大酒店★★ 0571-63312333 311400 洪校明

10009 浙江省 2 杭州市 建德新安江宾馆★★ 0571-64721369 311600 王严德

10010 浙江省 2 杭州市 建德新安江大酒店★★ 0571-64782271 311600 魏立岩

10011 浙江省 2 杭州市 清心宾馆★★ 0571-64723345 311600 许东跃

10012 浙江省 2 杭州市 建德市新安江桔园宾馆★★ 0571-64721851 311600 陈秋林

10013 浙江省 2 杭州市 建德市雾朦胧宾馆★★ 0571-64713912 311600 赵萍

10014 浙江省 2 杭州市 建德望江宾馆★★ 0571-6479085 311600 俞宪乔

10015 浙江省 2 杭州市 建德市银苑宾馆★★ 0571-64790791 311600 卢卫

10016 浙江省 2 杭州市 临安银杏大酒店★★ 0571-63711788 311300 赵耀成 10017 浙江省 2 杭州市 临安国际大酒店★★ 0571-63724998 311311 王琳

10018 浙江省 2 杭州市 杭州浙地山庄★★ 0571-63718118 311300 潘金柱

10019 浙江省 2 杭州市 临安市青山湖休闲村★★ 0571-63729598 311300 冯国伟

10020 浙江省 2 杭州市 临安水缘山庄★★ 0571-63783003 311305 王伟明

10021 浙江省 2 杭州市 杭州锦湖度假村★★ 0571-63781800 311300 章瑛

10022 浙江省 2 杭州市 临安天目山庄★★ 0571-63724998 311311 章小朝

10023 浙江省 2 杭州市 艺苑宾馆★★ 0571-87070100 310002 陈力平

10024 浙江省 2 杭州市 杭州友谊宫宾馆★★ 0571-87057799 310007 盛东明

10025 浙江省 2 杭州市 杭州六通饭店★★ 0571-87960606 310007 张毅

10026 浙江省 2 杭州市 杭州喜得宝丝绸公司大酒店★★ 0571-85198888 310004 胡正伟

10027 浙江省 2 杭州市 杭州邮政大厦★★ 0571-87800568 310009 褚建国

10028 浙江省 2 杭州市 杭州宋城大饭店★★ 0571-86053311 310002 范文娣

10029 浙江省 2 杭州市 杭州巨化宾馆★★ 0571-87816969 310009 刘兴法

10030 浙江省 2 杭州市 杭州六一大酒店★★ 0571-87045678 310009 王建华

10031 浙江省 2 杭州市 杭州神农宾馆★★ 0571-86092480 310029 陈均

10032 浙江省 2 杭州市 杭州佑圣宾馆★★ 0571-87800788 310009 何光越

10033 浙江省 2 杭州市 杭州银星饭店★★ 0571-88086514 310005 缴桂新

10034 浙江省 2 杭州市 杭州蓝孔雀宾馆★★ 0571-88088524 310011 杨静学

10035 浙江省 2 杭州市 杭州金海宾馆★★ 0571-88085624 310005 龚耿娟

10036 浙江省 2 杭州市 杭州清波饭店★★ 0571-87079988 310002 王龙泽

10037 浙江省 2 杭州市 杭州秋涛宾馆★★ 0571-86801688 310008 沈秀英

10038 浙江省 2 杭州市 杭州天伦大酒店★★ 0571-87999888 310007 钱志发

10039 浙江省 2 杭州市 杭州谷丰宾馆有限公司★★ 0571-85172860 310006 王之陆

10040 浙江省 2 杭州市 杭州商苑大酒店★★ 0571-88071024 310012 庞湃

10041 浙江省 2 杭州市 杭州山水宾馆★★ 0571-88838287 310012 朱银

10042 浙江省 2 杭州市 藕花洲假日酒店★★ 0571-88986999 310012 陈耀明

10043 浙江省 2 杭州市 杭州金城大厦★★ 0571-87036888 310006 罗维奇

10044 浙江省 2 杭州市 悦来宾馆★★ 0571-86240388 311100 孙树生

10045 浙江省 2 杭州市 杭州市北苑宾馆★★ 0571-86228012 311100 何忠洁

10046 浙江省 2 杭州市 华莹宾馆★★ 0571-88545888 311115 汤国华

10047 浙江省 2 杭州市 余杭腾龙大酒店★★ 0571-86227777 311100 孔斌祥

10048 浙江省 2 杭州市 西余西园大酒店★★ 0571-88662911 311121 李自根

10049 浙江省 2 杭州市 杭州玉泉饭店★★ 0571-87982678 310013 金忠昌

10050 浙江省 2 杭州市 浙江绿都宾馆★★ 0571-85238888 310014 张耀虎

10051 浙江省 2 杭州市 桐庐红灯笼乡村家园★★ 0571-64361468 311515 赵坚强

10052 浙江省 2 杭州市 桐庐富春江大酒店★★ 0571-64622211 311500 方鹏华

10053 浙江省 2 杭州市 萧山商业大厦★★ 0571-82628888 311200

10054 浙江省 2 杭州市 萧山新世纪邮电宾馆★★ 0571-82638888 311200 黄燕榆

10055 浙江省 2 杭州市 萧山二建宾馆★★ 0571-82727278 311200 李炳传

10056 浙江省 2 杭州市 萧山中华大酒店★★ 0571-82614888 311217 岑文峰

10057 浙江省 2 杭州市 萧山哥德曼俱乐部★★ 0571-82559999 311241 沈飞

10058 浙江省 1 杭州市 建德罗桐山庄★ 0571-64790686 311600 毕建华

10059 浙江省 1 杭州市 建德市梅城荧屏娱乐城★ 0571-64144374 311600 谢关保

10060 浙江省 1 杭州市 淳安县千岛湖天鹅饭店★ 0571-64830618 311700 胡云林

10061 浙江省 1 杭州市 浙江省淳安千岛湖作家楼★ 0571-64812382 311700 商善俊

10062 浙江省 1 杭州市 千岛湖田园大酒店★ 0571-64812327 311700 余建国

10063 浙江省 1 杭州市 杭州采荷宾馆★ 0571-86042220 310016 沈秀英

10064 浙江省 0 杭州市 银裕宾馆 0571-64821568 311700 李功田

10065 浙江省 0 杭州市 淳安千岛湖宾馆 0571-64872181 311700 汪德祥

10066 浙江省 0 杭州市 千岛湖假日饭店 0571-64820078 311700

10067 浙江省 0 杭州市 岭南宾馆 0571-64812008 311700 胡田力

10068 浙江省 0 杭州市 淳安千岛湖西园山庄 0571-64882011 311700 金国农

10069 浙江省 0 杭州市 淳安假日饭店 0571-64880088 311700 刘晓冬

10070 浙江省 0 杭州市 浙江省供销社体所 0571-88082532 310008

10071 浙江省 0 杭州市 建德市新桥宾馆 0571-64782045 311600 王一中

10072 浙江省 0 杭州市 建德市千岛湖假日酒店 0571-64790888 311600 熊瑛

10073 浙江省 0 杭州市 浙江铁道大厦(酒店)0571-87830688 310009 李志林

10074 浙江省 0 杭州市 杭州流水苑宾馆 0571-85456745 310004 朱宪

10075 浙江省 0 杭州市 东方航空疗养院 0571-886591924 310008

10076 浙江省 0 杭州市 杭州环湖大酒店 0571-87065491 310006 金一珠

10077 浙江省 0 杭州市 杭州新世纪大酒店 0571-87922888 310001 英坚东

10078 浙江省 0 杭州市 杭州红星文化大厦(准四星)0571-87703888 310005 程俊

10079 浙江省 0 杭州市 新开元大酒店 0571-87026688 310001

10081 浙江省 0 杭州市 杭州敦煌宾馆 0571-88070624 310005 钱耀华

10082 浙江省 0 杭州市 杭州雄镇大酒店 0571-86066888 310002 徐国荣

10083 浙江省 0 杭州市 浙江国际大酒店 0571-85770088 310003 徐良

10084 浙江省 0 杭州市 浙江文华宾馆 0571-88084574 310012

10085 浙江省 0 杭州市 杭州梅坞庄园大酒店 0571-87322888 310008

10086 浙江省 0 杭州市 杭州西湖国宾馆 0571-87979889 310007 王勇刚

10087 浙江省 0 杭州市 东方龙大酒店 0571-87996688 310007 黎碧玉

10088 浙江省 0 杭州市 杭州花家山庄 0571-87976688 310007 谢敏燕

10089 浙江省 0 杭州市 杭州天堂大酒店 0571-85159168 310004 姜胜祖

10090 浙江省 0 杭州市 杭州中北大酒店有限责任公司 0571-85060988 310000 徐秀生

10091 浙江省 0 杭州市 桐庐上海快乐度假村 0571-64629616 311500 汪德祥

10092 浙江省 0 杭州市 浙江饭店 0571-87913333 310006 谭守盛

10093 浙江省 0 杭州市 富阳云龙酒店 0571-63325341 311400 张其根

10094 浙江省 0 杭州市 杭州炼化宾馆(准三星)0571-85060888 310004 杨明中

10095 浙江省 0 杭州市 杭州西子宾馆 0571-87021888 310007 杨立由

10096 浙江省 0 杭州市 杭州柳莺宾馆 0571-87080188 310002 翁卡尔

10097 浙江省 0 杭州市 杭州红泥砂锅城大酒店 0571-87084797 311200 刘小英

10098 浙江省 0 杭州市 杭州香格里拉饭店 0571-87077951 310007 麦迪士

10099 浙江省 0 杭州市 杭州和平饭店 0571-85461888 310004 叶世民

10100 浙江省 0 杭州市 桐庐宾馆(准三星)0571-64623455 311500 朱宝良

10101 浙江省 0 杭州市 萧山民航宾馆 0571-82553788 311200 朱重庆

10102 浙江省 0 杭州市 钱江观潮度假村(准三星)0571-82170666 311200 钱国锋

第五篇:杭州会计师事务所名录

杭州青泰会计师事务所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绿洲花园20幢303-305室

杭州联信会计师事务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潮王路218号红石商务大厦九层D、E座,六层E座 电话:(0571)88223891,(0571)8822389

2杭州德诚会计师事务所

地址:杭州体育场路379号1107

电话:(0571)8567107

1杭州中浙会计师事务所

地址:太平门直街281

电话:(0571)86438961

杭州勤行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解放路138号航天通信大厦1402—1409室

电话:(0571)89105620

杭州大地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江干区杭海路231号

公司联系电话:6090580

杭州中恒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曙光路29号耀江商务楼五楼

电话:0571-85216598

杭州英泰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地址:下城区中山北路400号平安居3幢2单元308室

电话:0571-56828579

杭州中联天和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三路459号三楼401-403室 电话:(0571)85027416

杭州萧审会计师事务所

地址:杭州市萧山区金城路560号心意广场2号楼10楼(区办事中心对面)联系人:裘路平单位电话:82629027 传真:8263150

4杭州萧永会计师事务所

地址:萧山区北干街道金城路458号杭州萧山国际商务中心2幢1802,1804室 所长:谢玮联系电话82893281***

杭州富春会计师事务所

地址:浙江省富阳市体育场路237号(市行政服务中心10楼)电话:(0571)63155301

杭州永信会计师事务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河南埭路46号

电话:(0571)86223957,(0571)8613613

5杭州萧然会计师事务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联系人:蔡妙友

传真:2624228

公司联系电话:2624228

联系地址:城厢镇江寺路107号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杭州分所

地址:杭州市江干区庆春东路1-1号西子联合大厦19-20层

电话:(0571)85800402

杭州永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临平)河南埭路46号

电话:(0571)86223957

杭州东欣会计师事务所(邱山大街)

地址:杭州市邱山大街602

浙江万邦会计师事务所

地址:体育场路538号金祝大厦11-13楼

电话:0571-85215002

浙江新华会计师事务所

地址:延安路484号

联系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延安路484号综合办公楼五号楼邮编: 310006

电话: 0571-85175268

传真: 0571-85811539

电子邮箱: lyx5314@126.com

金泰联合会计师事务所

地址:上塘路181号

电话:(0571)85626527

汇鑫联合会计师事务所

地址:环城北路309号

上海立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杭州分所

地址: 杭州市江干区庆春东路1-1号西子联合大厦19-20层总机: 0571-85800402 85800441 85800442

传真: 0571-85800465 8694913

3业务发展部: 0571-86950365

人力资源部电话: 0571-85800461

同方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沈塘桥弄14号力新大厦

钱塘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武林巷1号易盛大厦4F

电话:(0571)85960707

明德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湖墅南路271号中环大厦6F

锦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惠民路56号1号楼515室

浙江天平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252号伟星大厦13楼

电话:(0571)56832563,(0571)56832578

天辰会计师事务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东湖中路71号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溪路128号耀江金鼎广场西楼6-10层

浙江海旭会计师事务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

天恒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新塘路采荷嘉业大厦5幢3F312、310室

瑞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535号杭州莱茵达大厦5楼

正大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大道58号华顺大厦17楼

华瑞联合会计师事务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电话:(0571)87967286

联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潮王路218号9楼

新中天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文二路218号二楼

大地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凤起东路78号

正一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古翠路76号怡泰科技大厦10楼05-06号

中州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延安路38号吴山商务综合楼6楼

浙江中汇会计师事务所

地址:解放路18号

浙江之江会计师事务所

地址:天目山路7

浙江新中天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莫干山路100号耀江国际大厦A座15室 电话:***

浙江天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中河中路250号改革月报大楼15楼

电话:(0571)87248668

浙江中企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浙江杭州市教工路316号华门自由21大厦a座1907室

浙江敬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浙江.杭州市教工路6-8号求是大厦7b座

浙江新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延安路484号综合办公楼五号楼

电话:(0571)85175268

浙经天策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开元路21号

天健东方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溪路128号

中浩华天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90号东部软件园科技大厦8楼香港瑞丰会计事务所(杭州分部)

地址:杭州市望江路69号宋都大厦808

电话:(0571)86816228

中瑞江南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详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莫干山路110号华龙商务大厦6楼

恒辰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丘山大街235号四楼

萧然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寺路107号

阳光联合会计师事务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新安大街104-14号4楼

春江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迎春南路555号1米兰商厦幢1单元601室

永盛联合会计师事务所

地址:人民路41号

电话:(0571)64827338

强强联合会计师事务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

电话:(0571)64219187

杭州东欣会计师事务所乔司办事处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浙江天健会计师事务所萧山分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萧然会计师事务所公司瓜沥分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皇迦地产新昌路店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新昌路219号(人民小学旁)

电话:(0571)88012820

临安会计事务所

地址:杭州市临安市锦城镇广场路9号

香港瑞丰会计事务所咨询服务部

地址:中国 浙江 杭州市 杭州望江路69号宋都大厦

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浙江(万邦)分所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508号浙江地矿科技大楼5楼

杭州臣信财务咨询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莫干山路789号(美都广场C座1104室)

杭州萧山寺院名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