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
编辑:清香如梦 识别码:20-1085534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31 02:16:1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

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产生教育效能的首要条件。只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理解和尊重是前提

教师与学生因年龄的差异,生长环境、思维方式的不同,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差异。因此,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世界,以学生的心态去推理一切,然后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理解与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满足感。当一个教师不愿意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会使学生觉得老师不理解他,对教师的信任度降低,与教师的沟通就会停止。

二、爱心和关怀是关键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的爱心能驱使教师以最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挖掘自身的潜能,创新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发展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有了这种爱,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上。心理学关于模仿的研究表明:“人们总是趋向于模仿他所爱的人,而不愿模仿他所嫌弃的人。”因此,教师这种爱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之主动模仿,提高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缺乏这种爱,对学生冷漠无情,甚至对他们感到厌烦,动不动就严加训斥,学生就会紧闭心灵的大门,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使教育活动受阻甚至中断,最终导致教育的失败。

三、尊重和欣赏是保证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鼓舞。“你提的问题十分有价值!”“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老师也没想到。”这些语言虽然简单,但却能鼓舞学生斗志,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潜能。作为回应,学生会以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教师的赏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赞赏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从成功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

教师对学生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在与学生沟通,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来向学生表达学校的教育理念与要求,无论是面对全体的要求、评价,还是针对个人进行的谈话、写信等,都是为了达到教师的教育目的——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种因素,这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而沟通工作的实际的大小,取决于师生沟通的效能。在大量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向学生热情地传递知识、价值观等,而学生毫无兴趣,面临的是学生的抗拒,低度的学习动机,这是一个可悲的事实。从这个角度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效能产生的关键,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大部分教师都了解师生关系相处的原则,但事实上,如何将这些理论与自己的实际工作接轨,如何将其在教学工作中体现出来,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还是需要多画一些心思去琢磨的。

一、理解、爱、信任,是师生有效沟通的前提。

首先,教师要有同理心,能够做到换位思考。

教师要关心学生,那必须要了解学生,而要了解学生,首先必须进入学生的情绪和思想的系统中去,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而且也以他的思想去推理他的一切,然后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这样的同理心可以使对方会感到理解与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与舒畅的满足感,这种感受可以诱发出彼此充满体谅和关怀的沟通氛围。同理心是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前提,俗话讲也就是换位思考。关键是一个教师能不能真正放下身段,站在一个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学生的困难和困惑。当一个教师不愿意设身处地从对方去考虑,会使学生觉得老师不去理解他,不关心自己,对教师的信任度降低,与教师的沟通就会停止,而老师则不能真正地接纳学生,非常容易对学生提出无益的指责与批评,也不能正确地对学生做出积极的回应。老师愿意见到的事实是学生通过老师有效的教育能够改正不良习惯、错误思想,从而形成良好习惯、确立正确思想。因此,在教育中,老师对学生的同理心与换位思想是开启心智世界的钥匙,是教育效能产生的前提。

例如,我班内有个学生叫赵圆圆,如果要找他的问题可是一大堆,大错不少小错不断,如果只是挑他的毛病那真是说也说不完。可是挑他的毛病真的能够帮助他进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不管他犯多大的错误也都要尽量先去理解他,考虑他做这件事情的合理性,从他的合理性乃至优点长处切入,进而在去谈他的问题,并深信他通过努力、改正是可以进步可以有变好的,不止作为老师要这么想,而且也要让他自己知道老师对于他的这份信任和期望。事实证明,他不乏优点,而且,通过教育放大他的优点达到了教育目的:他进步了。那么,这样的沟通与教育也就是有效的。这是对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很深的信任感,教师从自己的内心深处相信学生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会给学生信心与勇气。这就要求老师在对待学生是要多鼓励、多夸奖,少责备、少批评。

再例如,我班的刘悦同学。她学习成绩优异,但是有一段时间,因关系非常好的同学要转学,情绪受影响,学习也跟着大幅下降。这样的情绪中也不乏少女朦胧的爱恋。为此,我专门找她聊天。作为老师,很理解她们之间存在的这种美好的感情,但是,进而劝慰她不要顾此失彼。为了避免早恋这个敏感的话题,我们每次聊天都集中在对同学之间相处的美好回忆中。不仅如此,我还让她每周来找我聊天两次,以来观测她的感情动向,再而也是为了提高她对学习的动力。理解使我们只练得沟通更为顺畅,也使我的教育有一定的效果。这与赵圆圆的例子又有所不同,在沟通过程中,教师应能“由衷的接受”学生表露的感受,并由衷的愿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为此安排时间,这样他就会摆脱一份困扰的情感。特别是对于女生,更应斟酌沟通的艺术,以情动人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烦恼感同身受,但又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还有一点需要指出,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学生需要的是老师的同感而不是同情与怜悯,当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时,通常那段时间比较敏感,假如老师过分同情怜悯,会加强其自卑,对学生的成长是有损无益的,再有也可能会使学生对老师的过度关注产生一种理所应当的感情,进而变得熟不拘礼,反而减弱了教师的教育效果。对于这一点我的感受很深刻。还是赵圆圆同学,在最初了解他的家庭以及他的经历后,出于女性天生的同情与怜悯,我就没能控制好与他接触的距离,一来是出于本能他对自己的家庭的敏感不愿意随便向别人提起,再后来则变成虽然可以什么都说,但是,作为老师他也会像家人一样打折扣,这对于教育是十分不利的。尽管关系近了,教育反而不好进行了。所以,控制好距离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信任。有了理解,才能信任学生。

老师对学生的期望都是出自良好愿望的,但事实并不是每个老师对学生的良好的愿望都能被接受,甚至被抵触。我想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在沟通时,学生对老师的真诚的高低感受不同,教育的效果也就截然不同了,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对学生必须要信任,这样教育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如果作为教师们真地做到了理解学生,那么信任也就不那么困难了。

老师信任学生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结合学生的特点使其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而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教师的体贴与关怀,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只要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他们去不断的主动探索,这样就可以使他们得以充分发展。夸奖和鼓励是一剂良药,可以帮助孩子确立信心,取得更大的进步。如对于赵圆圆扬长避短的夸奖,就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这其实也是多元智能评价的一个理念,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没有缺点,但同样的,一个人也绝对不可能十恶不赦没有一点优点。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只要教师用心,就不难发现孩子身上的点滴优点和闪光之处。

有句话说得非常好:理解不等于接受,尊重不等于放纵。对学生的信任不等于看不到学生的不良行为或者对其合理化,对于一些不良行为可以不接纳,不赞同。对待学生的错误我们就要保持这样态度。例如对待学生迟到,每个人都会有疏忽、意外,这都是难免的情况,但是不是因为认同他们迟到的合理性,就等于认同他们迟到也是对的呢?迟到可以理解,但是该怎样惩罚还要根据校纪班规,一点不能偏袒。

对学生的信任表现在能够等待学生慢慢变好,而非一蹴而就似的马上改过。学生毕竟还未成熟,在学生这个年龄错误一犯再犯,是可以理解的。作为老师切不可因为他第二次或第三次反同样的错误就放弃他、不信任他,有时候信任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比批评指责更有力量。这在赵圆圆身上就有明显的写照,初一学期初他因与体育老师有冲突而拿起板砖要打体育老师。这件事发生后震动全校。尽管如此,在我与他的交流中我依然表现出我对他的理解与信任。这之后他在给我写的信中写到:“在体育老师这件事上,其实都是我的错误。但是老师还那么相信我……我知道我错了,请老师原谅我……”而且,此后在与他的接触中他确实有控制自己的表现。

再而,爱。有了理解和信任,爱也就更容易的表现了。

爱是贯穿于理解与信任之中的灵魂感情。理解与信任固然是爱,还有,爱可以促使你去做很多事情:有了爱你就愿意理解孩子的无知行为,有了爱你就能够容忍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误,并在耐心的去教导他,有了爱你就会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有了爱你也会愿意为他们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很多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但他从没有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心中也从没有涌起爱的热潮,这样的老师永远不会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教育如果没有爱,正如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那么老师如何将爱表达给学生呢?

老师爱学生还表现在愿意为了孩子付出时间是精力。这种时间和精力不仅指在处理学生问题和教育学生方面,还有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而进行的有目的的学习与研究。如何使自己真正的贴近学生,只是口号式的叫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需要老师真正的去学习有关学生的理论,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例如关于青春期心理特征方面的书籍、鼓励方面的书籍、学法指导、学习障碍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也才能够更好地传达自己的爱。而且,这样的爱才是正确的真正的爱。

二、至于到底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才更有效,在什么样的时机与学生沟通更合适等等问题,就要根据每个受教育个体和特殊的实践而论了。像谈话、写信、打电话、发短信、qq聊天、游戏等等,都是非常好的方式,都有其各自的优点所在。

三、判断师生的沟通是否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老师怎样判断自己与学生的沟通是否成功呢?事实上老师只要看学生的反应就可以了。换句话,学生是不是按照你所希望的那样去想了,去做了,别人对你的印象如何?你的班级是否团结,这些都是判断师生沟通是否成功的标准。

总之,建立平等、民主、和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最关键的地方,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一颗爱心却可以栓住几十颗心,教师可以凭着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精到的育人艺术,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必须打开学生的心理的壁垒,透视学生的内心世界,为他们分忧,为们清除“病灶”,把学生心灵世界的沃土垦植成“真、善、美”的苗圃,真正建立起新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中,老师只有用爱心换起学生的信任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使学生喜欢老师,再喜欢他所提供的教育,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马雅可夫斯基曾说过:“语言是人的力量的统帅”。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谈话是班主任对学生实施教育最基本的一种方法,也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基本条件。通过谈话接触,我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品质,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感情,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消除各种心理障碍。话,人人会说;但话,不是人人会谈。和学生谈话也是一门艺术。

如今的高中生思想活跃,喜欢独立思考,不轻信成人的意见和答案,他们的人生观逐渐形成,通过九年义务教育,他们对自然和社会获得了一定的认识,也形成了自己的看法;但同时他们也容易冲动,遇事考虑不周全,理性思维不成熟。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在谈话初期总是显得比较拘谨。如何与这些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我想谈谈自己的体会。1.谈话要适时、及时

谈话的时机很重要,一定要做到适时、及时。当发现学生情绪有波动或者班级寝室常规有松懈的现象,要及时向家长或身边同学了解情况,查明原因,然后找学生谈话,不让问题严重化、扩大化。如果学生主动找你聊天,班主任一定要热情接待,耐心倾听,并对其做法给予充分的肯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语言准确,态度诚恳

谈话不只是教师说,学生听,而是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姿态谈心,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谈话的语言要求准确,不生硬,使学生容易接受,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不使用辱骂性的语言讽刺、嘲笑、训斥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与学生谈话时还要注意面部表情。人们对强硬的态度会本能地产生对抗情绪,而对柔顺、温和的态度则往往容易接受。从心理学的观点看,笑是沟通人的情感的媒介。教师和学生相处假如老是板着面孔,学生就觉得有一种恐怖感,缺乏人情味。不苟言笑、语气强硬,命令和训斥较多,不利于与学生的沟通。面带微笑地和学生聊天谈心能让他们感到老师是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也会更加信任自己的班主任。3.宽容学生

曾经对100名高中生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心中理想的教师标准之一是具有“宽容之心,能了解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生活和与人交往的经验,理性思维不成熟,容易冲动,学生在谈话中难免有时顶撞老师。作为班主任应该耐心地教育他,以自身的人格和高尚品德去感染影响学生,不能以自己的先前印象影响判断。当然宽容不等于无原则地迁就学生,对学生的过失该指出的要明确指出、该批评的要严肃批。

谈话是一种互动,是一种思想、观念、情感的交流,传递的是彼此的真诚、信任,也需要采用不同的谈话技巧。

教师对学生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在与学生沟通,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来向学生表达学校的教育理念与要求,无论是面对全体的要求、评价,还是针对个人进行的谈话、写信等,都是为了达到教师的教育目的——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种因素,这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而沟通工作的实际的大小,取决于师生沟通的效能。在大量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向学生热情地传递知识、价值观等,而学生毫无兴趣,面临的是学生的抗拒,低度的学习动机,这是一个可悲的事实。从这个角度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效能产生的关键,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大部分教师都了解师生关系相处的原则,但事实上,如何将这些理论与自己的实际工作接轨,如何将其在教学工作中体现出来,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还是需要多画一些心思去琢磨的。

首先,教师要有同理心,能够做到换位思考。

教师要关心学生,那必须要了解学生,而要了解学生,首先必须进入学生的情绪和思想的系统中去,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而且也以他的思想去推理他的一切,然后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这样的同理心可以使对方会感到理解与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与舒畅的满足感,这种感受可以诱发出彼此充满体谅和关怀的沟通氛围。同理心是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前提,俗话讲也就是换位思考。关键是一个教师能不能真正放下身段,站在一个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学生的困难和困惑。当一个教师不愿意设身处地从对方去考虑,会使学生觉得老师不去理解他,不关心自己,对教师的信任度降低,与教师的沟通就会停止,而老师则不能真正地接纳学生,非常容易对学生提出无益的指责与批评,也不能正确地对学生做出积极的回应。老师愿意见到的事实是学生通过老师有效的教育能够改正不良习惯、错误思想,从而形成良好习惯、确立正确思想。因此,在教育中,老师对学生的同理心与换位思想是开启心智世界的钥匙,是教育效能产生的前提。

教师对学生的烦恼感同身受,但又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还有一点需要指出,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学生需要的是老师的同感而不是同情与怜悯,当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时,通常那段时间比较敏感,假如老师过分同情怜悯,会加强其自卑,对学生的成长是有损无益的,再有也可能会使学生对老师的过度关注产生一种理所应当的感情,进而变得熟不拘礼,反而减弱了教师的教育效果。

其次,信任。有了理解,才能信任学生。

老师对学生的期望都是出自良好愿望的,但事实并不是每个老师对学生的良好的愿望都能被接受,甚至被抵触。我想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在沟通时,学生对老师的真诚的高低感受不同,教育的效果也就截然不同了,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对学生必须要信任,这样教育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如果作为教师们真地做到了理解学生,那么信任也就不那么困难了。

老师信任学生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结合学生的特点使其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而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教师的体贴与关怀,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只要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他们去不断的主动探索,这样就可以使他们得以充分发展。夸奖和鼓励是一剂良药,可以帮助孩子确立信心,取得更大的进步。如对于赵圆圆扬长避短的夸奖,就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这其实也是多元智能评价的一个理念,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没有缺点,但同样的,一个人也绝对不可能十恶不赦没有一点优点。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只要教师用心,就不难发现孩子身上的点滴优点和闪光之处。

有句话说得非常好:理解不等于接受,尊重不等于放纵。对学生的信任不等于看不到学生的不良行为或者对其合理化,对于一些不良行为可以不接纳,不赞同。对待学生的错误我们就要保持这样态度。例如对待学生迟到,每个人都会有疏忽、意外,这都是难免的情况,但是不是因为认同他们迟到的合理性,就等于认同他们迟到也是对的呢?迟到可以理解,但是该怎样惩罚还要根据校纪班规,一点不能偏袒。

对学生的信任表现在能够等待学生慢慢变好,而非一蹴而就似的马上改过。学生毕竟还未成熟,在学生这个年龄错误一犯再犯,是可以理解的。作为老师切不可因为他第二次或第三次反同样的错误就放弃他、不信任他,有时候信任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比批评指责更有力量。

再而,爱。有了理解和信任,爱也就更容易的表现了。

爱是贯穿于理解与信任之中的灵魂感情。理解与信任固然是爱,还有,爱可以促使你去做很多事情:有了爱你就愿意理解孩子的无知行为,有了爱你就能够容忍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误,并在耐心的去教导他,有了爱你就会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有了爱你也会愿意为他们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很多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但他从没有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心中也从没有涌起爱的热潮,这样的老师永远不会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教育如果没有爱,正如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那么老师如何将爱表达给学生呢?

老师爱学生还表现在愿意为了孩子付出时间是精力。这种时间和精力不仅指在处理学生问题和教育学生方面,还有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而进行的有目的的学习与研究。如何使自己真正的贴近学生,只是口号式的叫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需要老师真正的去学习有关学生的理论,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例如关于青春期心理特征方面的书籍、鼓励方面的书籍、学法指导、学习障碍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也才能够更好地传达自己的爱。而且,这样的爱才是正确的真正的爱。

第二篇: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和心理辅导

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产生教育效能的首要条件。只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理解和尊重是前提

教师与学生因年龄的差异,生长环境、思维方式的不同,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差异。因此,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世界,以学生的心态去推理一切,然后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理解与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满足感。当一个教师不愿意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会使学生觉得老师不理解他,对教师的信任度降低,与教师的沟通就会停止。

二、爱心和关怀是关键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的爱心能驱使教师以最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挖掘自身的潜能,创新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发展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有了这种爱,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上。心理学关于模仿的研究表明:“人们总是趋向于模仿他所爱的人,而不愿模仿他所嫌弃的人。”因此,教师这种爱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之主动模仿,提高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缺乏这种爱,对学生冷漠无情,甚至对他们感到厌烦,动不动就严加训斥,学生就会紧闭心灵的大门,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使教育活动受阻甚至中断,最终导致教育的失败。

三、尊重和欣赏是保证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鼓舞。“你提的问题十分有价值!”“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老师也没想到。”这些语言虽然简单,但却能鼓舞学生斗志,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潜能。作为回应,学生会以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教师的赏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赞赏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从成功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

马雅可夫斯基曾说过:“语言是人的力量的统帅”。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谈话是班主任对学生实施教育最基本的一种方法,也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基本条件。通过谈话接触,我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品质,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感情,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消除各种心理障碍。话,人人会说;但话,不是人人会谈。和学生谈话也是一门艺术。

如今的高中生思想活跃,喜欢独立思考,不轻信成人的意见和答案,他们的人生观逐渐形成,通过九年义务教育,他们对自然和社会获得了一定的认识,也形成了自己的看法;但同时他们也容易冲动,遇事考虑不周全,理性思维不成熟。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在谈话初期总是显得比较拘谨。如何与这些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我想谈谈自己的体会。1.谈话要适时、及时

谈话的时机很重要,一定要做到适时、及时。当发现学生情绪有波动或者班级寝室常规有松懈的现象,要及时向家长或身边同学了解情况,查明原因,然后找学生谈话,不让问题严重化、扩大化。如果学生主动找你聊天,班主任一定要热情接待,耐心倾听,并对其做法给予充分的肯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语言准确,态度诚恳

谈话不只是教师说,学生听,而是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姿态谈心,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谈话的语言要求准确,不生硬,使学生容易接受,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不使用辱骂性的语言讽刺、嘲笑、训斥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与学生谈话时还要注意面部表情。人们对强硬的态度会本能地产生对抗情绪,而对柔顺、温和的态度则往往容易接受。从心理学的观点看,笑是沟通人的情感的媒介。教师和学生相处假如老是板着面孔,学生就觉得有一种恐怖感,缺乏人情味。不苟言笑、语气强硬,命令和训斥较多,不利于与学生的沟通。面带微笑地和学生聊天谈心能让他们感到老师是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也会更加信任自己的班主任。3.宽容学生

曾经对100名高中生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心中理想的教师标准之一是具有“宽容之心,能了解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生活和与人交往的经验,理性思维不成熟,容易冲动,学生在谈话中难免有时顶撞老师。作为班主任应该耐心地教育他,以自身的人格和高尚品德去感染影响学生,不能以自己的先前印象影响判断。当然宽容不等于无原则地迁就学生,对学生的过失该指出的要明确指出、该批评的要严肃批。

谈话是一种互动,是一种思想、观念、情感的交流,传递的是彼此的真诚、信任,也需要采用不同的谈话技巧。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来向学生表达学校的教育理念与要求,无论是面对全体的要求、评价,还是针对个人进行的谈话、写信等,都是为了达到教师的教育目的——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种因素,这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而沟通工作的实际的大小,取决于师生沟通的效能。在大量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向学生热情地传递知识、价值观等,而学生毫无兴趣,面临的是学生的抗拒,低度的学习动机,这是一个可悲的事实。从这个角度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效能产生的关键,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大部分教师都了解师生关系相处的原则,但事实上,如何将这些理论与自己的实际工作接轨,如何将其在教学工作中体现出来,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还是需要多画一些心思去琢磨的。

首先,教师要有同理心,能够做到换位思考。

教师要关心学生,那必须要了解学生,而要了解学生,首先必须进入学生的情绪和思想的系统中去,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而且也以他的思想去推理他的一切,然后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这样的同理心可以使对方会感到理解与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与舒畅的满足感,这种感受可以诱发出彼此充满体谅和关怀的沟通氛围。同理心是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前提,俗话讲也就是换位思考。关键是一个教师能不能真正放下身段,站在一个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学生的困难和困惑。当一个教师不愿意设身处地从对方去考虑,会使学生觉得老师不去理解他,不关心自己,对教师的信任度降低,与教师的沟通就会停止,而老师则不能真正地接纳学生,非常容易对学生提出无益的指责与批评,也不能正确地对学生做出积极的回应。老师愿意见到的事实是学生通过老师有效的教育能够改正不良习惯、错误思想,从而形成良好习惯、确立正确思想。因此,在教育中,老师对学生的同理心与换位思想是开启心智世界的钥匙,是教育效能产生的前提。

教师对学生的烦恼感同身受,但又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还有一点需要指出,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学生需要的是老师的同感而不是同情与怜悯,当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时,通常那段时间比较敏感,假如老师过分同情怜悯,会加强其自卑,对学生的成长是有损无益的,再有也可能会使学生对老师的过度关注产生一种理所应当的感情,进而变得熟不拘礼,反而减弱了教师的教育效果。

其次,信任。有了理解,才能信任学生。

老师对学生的期望都是出自良好愿望的,但事实并不是每个老师对学生的良好的愿望都能被接受,甚至被抵触。我想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在沟通时,学生对老师的真诚的高低感受不同,教育的效果也就截然不同了,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对学生必须要信任,这样教育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如果作为教师们真地做到了理解学生,那么信任也就不那么困难了。

老师信任学生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结合学生的特点使其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而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教师的体贴与关怀,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只要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他们去不断的主动探索,这样就可以使他们得以充分发展。夸奖和鼓励是一剂良药,可以帮助孩子确立信心,取得更大的进步。如对于赵圆圆扬长避短的夸奖,就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这其实也是多元智能评价的一个理念,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没有缺点,但同样的,一个人也绝对不可能十恶不赦没有一点优点。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只要教师用心,就不难发现孩子身上的点滴优点和闪光之处。

有句话说得非常好:理解不等于接受,尊重不等于放纵。对学生的信任不等于看不到学生的不良行为或者对其合理化,对于一些不良行为可以不接纳,不赞同。对待学生的错误我们就要保持这样态度。例如对待学生迟到,每个人都会有疏忽、意外,这都是难免的情况,但是不是因为认同他们迟到的合理性,就等于认同他们迟到也是对的呢?迟到可以理解,但是该怎样惩罚还要根据校纪班规,一点不能偏袒。

对学生的信任表现在能够等待学生慢慢变好,而非一蹴而就似的马上改过。学生毕竟还未成熟,在学生这个年龄错误一犯再犯,是可以理解的。作为老师切不可因为他第二次或第三次反同样的错误就放弃他、不信任他,有时候信任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比批评指责更有力量。再而,爱。有了理解和信任,爱也就更容易的表现了。

爱是贯穿于理解与信任之中的灵魂感情。理解与信任固然是爱,还有,爱可以促使你去做很多事情:有了爱你就愿意理解孩子的无知行为,有了爱你就能够容忍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误,并在耐心的去教导他,有了爱你就会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有了爱你也会愿意为他们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很多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但他从没有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心中也从没有涌起爱的热潮,这样的老师永远不会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教育如果没有爱,正如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那么老师如何将爱表达给学生呢?

老师爱学生还表现在愿意为了孩子付出时间是精力。这种时间和精力不仅指在处理学生问题和教育学生方面,还有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而进行的有目的的学习与研究。如何使自己真正的贴近学生,只是口号式的叫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需要老师真正的去学习有关学生的理论,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例如关于青春期心理特征方面的书籍、鼓励方面的书籍、学法指导、学习障碍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也才能够更好地传达自己的爱。而且,这样的爱才是正确的真正的爱。

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方面: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经常遇到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如何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我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沟通交流,寻出根源所在。心理问题的出现并不是空穴来风无迹可寻,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外在的因素起到了一个诱导的作用。所以,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与学生进行坦诚的沟通交流是前提。许多学生在老师真诚的交谈后都会把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说出来,知道原因后才能进行心理辅导。根据各种不同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进行解析,帮助学生走出心理的误区。

(2)鼓励赏识,增强学生自信。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由于缺少自信而导致的,这是学生心理问题存在的普遍因素。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由于自尊心好胜心强,对自己的要求也非常的高,但是现实总是让他们离自己的目标很远,长期下来就形成了心理问题。找出学生的优点、长处,对这些进行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充满自信是关键。

(3)对症下药,帮学生制定计划。好的目标计划是学生走出问题的重要手段。查处问题所在后,如何解决心理问题是不可或缺的一步。根据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帮助他们制定好走出误区的计划,不仅能帮助学生,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增强学生内心的自我认可程度。

经过上述的过程,学生在转移注意力的同时心理问题就会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

第三篇:班主任如何与学生有效地沟通?

班主任如何与学生有效地沟通?

班主任工作案例:初三年级某班有位叫小舟的女生,在初三下期即将毕业的关键时候,突然有好几天没来上课,老师多方与家长联系,但始终联系不上,询问同学也一无所知。一周后,小舟才回到教室上课。细心的班主任老师察言观色,发现小舟一脸倦容,神情恍惚,心事重重,呆滞的双眼略带悲伤。小舟性格平时就较内向,孤僻,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

下课后,班主任老师把小舟请到办公室。“小舟,为什么这些天没来上课?生病了吗?“小舟摇摇头。“有什么事能和老师讲吗?”小舟沉默不语。“小舟,老师知道你是一位懂事而且又重感情的孩子,不会无缘无故不来上课,瞧你这样子,是不是家里发生了什么事?如果信得过老师,不妨告诉我,让老师和你一起想想办法。““老师……”小舟双眼有些发红,欲言又止。“小舟,你不告诉老师,我怎么能帮助你呢?前些天,你妈妈到学校来,我们还说好,她再也不把你一个人丢在家里,而要好好照顾你,给你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班主任老师话还未说完,小舟的眼里已噙满了泪水,“老师,我妈妈上吊自杀了。是我和爸爸害了她。”小舟伏在桌上哭泣起来。班主任老师不禁愕然,联想到上次与她妈妈的谈话,心里已明白了几分。

“小舟,你是一个坚强的孩子,今天你到学校上课就证明了这一点。你妈妈是一时想不开,不怪你,老师心里最清楚。"班主任老师对小舟进行开导和安慰,暂时稳住了小舟的情绪。

小舟原来是一个生活得非常幸福的孩子,父母都十分宠她。初一时成绩和各方面表现都不错,而且还进入了少年团校,然而,进入初二下期以后情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小舟经常迟到,作业不能很好完成,成绩下降,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但收效甚微。原因是父母关系不和,经常吵架打架。到了初三,父母到外地做生意,把小舟留在家里,请了一个老太婆照顾她,在经济上对小舟百依百顺,从此小舟的表现更是每况愈下,甚至出现了旷课的现象,还交上了社会上的不三不四的朋友,出入网吧,有时竟夜不归宿。班主任老师努力与家长联系,但一学期过去了,情况没有改变。

春节期间,班主任老师了解到小舟的父母都回家了,便前去家访。所幸的是经过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小舟的母亲答应留在家里照顾小舟。小舟的情况有所好转,再也没逃过课。但是,已经放任自流惯了的小舟对于母亲简单粗暴的管教方式时常不能接受。一天,母亲不准小舟外出,母女发生对立,小舟竟打电话向110求救,母亲又伤心又气恼,只好通过班主任老师进行调解,母女关系才有所缓和。在与小舟母亲的谈话中,班主任老师感到她已有些心恢意冷。

小舟母亲的自杀,作为孩子会有一种自责和负罪感,认为是自己不听话,伤了妈妈的心,这种心理压力会使小舟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不仅影响学习,还不利于小舟健康成长。怎样使小舟从母亲自杀的阴影中解脱出来?

班主任老师对小舟进行了心理疏导和教育,多次找她谈心,使她明白母亲自杀主要是患了更年期综合症,心情抑郁,遇事想不开,不能忍受任何情感上和精神上的打击(后来知道是因为小舟的父亲有了外遇)。并且告诉她一个人会遇到许多挫折,要能勇敢地面对,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乐观地生活。班主任老师还与小舟的父亲联系,希望能使小舟得到父亲的关爱。小舟的父亲经过这事后,有所醒悟,重新回到了女儿身边。所有的任课老师和班委也达成共识,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小舟,帮助小舟,多鼓励她,使她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分散他的注意力。

小舟郁郁的心情渐渐地舒展开来,成绩提高了,人也懂事了,终于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升上了高一级的学校。

评析:这是一例由于家庭因素造成的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由于父母教育方式不科学,及责任心不够,造成孩子心理的逆反,行为的偏差,从一个听话上进活泼的好学生,变成了一个蛮横厌学孤僻的问题学生。当母亲自杀事件发生后,本来感情就十分脆弱的小舟,便处于极度伤感,失落不安的恶劣情绪当中,处于深深的自责中。如果不及时帮助她从这种情绪中调整过来,走出这个阴影,不仅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还有可能把她推向和她母亲一样的结局,后果不堪设想。这时的小舟需要关心理解以及正确的疏导和帮助,把她对母亲的负罪感,变成促进自己改正错误的动力,并且使自己更加坚强,成熟懂事。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要注重情感交流,不要拒人以千里

2.要耐心聆听,不要随意插话

3.要学会接纳,不要一味批评

4.要支持鼓励,不要同情安慰

5.要注重引导,不要命令训导

第四篇:母女之间如何进行有效地沟通

家长:吴女士

吴女士:老师您好,我是之前预约的家长。

值班咨询老师:您好,欢迎您的来访。我是平盟的值班咨询老师,您有什么问题尽管向我咨询。

吴女士:我其实今天过来之前心情挺不好的,刚和女儿吵了一架。我说我不想跟她吵,只想好好说话,可是她说跟我没法好好说,不想和我们交流,也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可是我又担心她学习,本来之前就想来看看看你们机构怎么样,没想到还出了这事。

值班咨询老师:没关系,您的任何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我们都尽力予以解答。平盟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孩子学习成绩,更是培养健全人格,和谐家庭关系。其实,家庭关系好了,孩子学习起来才更专心,更有动力,对于父母的合理意见也更易于采纳。

吴女士:哎…她现在就是根本不听我的话,我说什么都没用。又是女孩子,话说得重了又哭……

值班咨询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最常用的是谈话。通过言语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心理相容,提高孩子的思想认识。只要你注意言语沟通的技巧,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吴女士:我觉得也是,可能自己也不太注意吧。看人家家庭关系就好好的,我们家就天天吵。

值班咨询老师:这个我可以给您提几条建议。首先,谈话的时机选择非常重要,选择得及时、适时,就为谈话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一般说来,家长在观察到孩子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表现不正常,预感到问题要出现时,就要抓住苗头及时主动找他们了解情况,查明原因,防患于未然;对于那些既成事实或者偶发事件,家长则应在问题出现后,马上找孩子谈话,尽量减少不良影响。当然谈话不是仅针对问题,对孩子的成绩、优点、进步等,也应及时找孩子聊天予以肯定、表扬。

吴女士:表扬方面,说来真不好意思,好像还真的很少。您说得还挺有道理,还有其他什么要注意的?

值班咨询老师:其次就是要有谈话的主题。首先家长自己要明白谈话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主题明确能够使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谈话。而且父母想说什么话,主题一定要大小适宜,主题太大难于把握,也不易于解决;主题太小,往往使孩子觉得小题大做,难以给予足够重视。

吴女士:我就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往往说着说着就吵起来,她说我的不是,我说她的不是。

值班咨询老师:对,这个就是下一点。谈话内容要适度,要有中心。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可能家长一般都希望一次谈话中解决所有问题,可是结果往往相反,原因是孩子难于接受,难于消化,欲速则不达。

吴女士:我就是不知道怎么跟她说。

值班咨询老师:对,所以就一定要注意语言方面。若是多用激励的语言给予表扬、赞许,即使是批评也讲得委婉得当,而不是生硬的说教、粗鲁的训斥,这样孩子易于接受,同时也乐于接受;反之,孩子不但不易于接受,还会产生对立情绪,甚至产生争吵,使谈话不欢而散。

吴女士:您说得太好了,我今天算是没白来。

值班咨询老师:说那么多,其实关键在于一个“诚”字。对孩子信任、尊重,允许孩子犯错误,并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对于孩子的误解,甚至非难,能正确对待,不急不躁。家长如果诚心、诚恳的态度,孩子也一定会受到感动,这样她会毫无保留地向你敞开心扉。

吴女士:这样为家长考虑的服务态度还真是少见。就冲这一点,我就认定你们了,相信辅导效果也错不了。

值班咨询老师:谢谢,谢谢您的信任!

第五篇: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有效地与家长进行沟通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有效地与家长进行沟通

一对一云山校区 骆思敏

关键词: 家长 沟通 及时 聆听 技巧

在当今时代,教师已经不能独立解决许多迫切的教育问题,现代的学校,需要家长们的积极参与。而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融恰的沟通,至关重要。教师与家长良好关系的建立需要靠教师的责任心,靠相互的尊重,靠彼此感情的沟通。教师应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去学习、总结、融合他人的成功经验,以创新思维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上形成新的思路,开创新的局面,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同时,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这过程中有很多技巧是教师应该要掌握的。

首先,教师应该定期及时地保持与家长的沟通。

尽管大多情况下,家长在教师面前表现的十分客气,但由于家长过度关心学生的成绩,有时家长也会在教师面前表现出愤怒和不理智的一面,因此教师必须要掌握一些应付这些情况的方法。教师最好的应付策略就是提前告知家长学生的情况。如果家长提前获得信息,家长的愤怒就会消减。有些家长经常会寻找些造成孩子不良行为的原因,而且经常把学生的不良行为与教师的不负责任联系在一起。假如学生一旦考差了,他们也会心知肚明孩子们考差的原因,不至于过于把所有责任都归咎与老师。而定时定后地给家长们汇报孩子的学习动态不仅可以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同时也使得家长更加认可我们的工作,家长们会觉得我们是个关心孩子的老师。

其次,有效的沟通要靠耐心谦虚的聆听。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对待家长的意见不能持有“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态度,反之,我们应该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最后,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技巧。

事实上,没有一个孩子的家长会喜欢听到老师批评自己的孩子的。因此,我们在与家长反映孩子的学习情况是,尤其是成绩一般的孩子,我们就需要坚持“多报喜,少报忧”的原则。沟通时,要了解和肯定孩子的优点,孩子存在不足的地方要注意说话的技巧,要让家长觉得老师是真心想帮助孩子进步的,而不是找家长来批评孩子的。事实上,每个孩子,不管多“难搞”,都有闪光点。我们一定要先肯定孩子们做得好的地方,哪怕是轻微的表扬和赞赏,这样也能够打动家长,让家长绷紧的心舒展开来。而且这样还有可能会使家长对孩子们的看法与态度改观。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老师切忌一见面就将学生批评得一无是处,不能把与家长沟通当作告状的机会,特别不能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数落学生,一方面家长会觉得失了面子,往往会责骂学生,而这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这种行为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要告诉家长,学生犯了错误并不可怕,毕竟学生还是不成熟的小孩,只要能接受意见,改正了便是好学生。教师最好在较为轻松的谈话当中,实事求是地将学生目前的不足之处和家长说明,并且一起研究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因为孩子还在成长,都还没有定性,可以建议孩子努力的方向,可以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请家长思考,这样才能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较好的结合起来,家长的配合无疑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教师的工作成效也才会得到彰显。

确实,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感到:教师与家长沟通时的方式无处不在,涉及的内容更是方方面面,但一定要注意向家长“多报喜,巧报忧”,更要把教师自己对学生的那份浓浓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流露给家长,让家长深切的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他的孩子,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那么我们工作一定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一定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