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日本填海的历史教训
编辑:寂静之音 识别码:20-918109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20 18:07:19 来源:网络

第一篇:日本填海的历史教训

“先污染,后治理”的环保错位情况在经济发达的日本同样存在,那么其中的收益和损失,以及恢复生态所需的费用究竟孰大孰小?

日本填海的历史教训

记者 尹鸿伟 发自 日本兵库

被大海环抱的岛国日本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长约3.3万公里。其曲折的海岸除了形成众多优良港湾有利于海运业和对外经济的联系外,更便于沿岸填海造地。国土面积仅为37.7万平方公里的日本,填海造地却有着悠久的历史,仅1945年二战结束后30年间就填海造地11.8万公顷(1平方公里为100公顷),相当于新造了两个新加坡。

随后,日本“向海洋要地”的行动一直在延续,许多新形成的陆地都变成了新的工业地带和城市的一部分。围海造地已经成为日本许多县、市地方政府的一门必修课,所以日本沿海城市约有1/3的土地都是通过填海获取的。

填海助工业腾飞

类似于中国一个省级机构的兵库县,是日本重要的工业区和港口区之一,其海岸线的许多地区工厂林立,且海岸都被砌成高大笔直的混凝土。兵库县阪神南县民局的杉本博说:“濑户内海地区的兵库县境内建设了许多工厂,但是很多土地都是填海形成的,也就是说这些地方以前都是大海。”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步入高速发展期,各种工厂和工业的大量涌现,使国土面积狭小的它陷入了困境。兵库县闭锁性海域环境保护机构的石川润一郎说:“日本早在11世纪就有了填海造地的历史记录,当时一位名叫平清盛的将军就在神户填海建了一个人工码头。到了江户17世纪,幕府将军又在东京湾进行了大规模的填海造地。”

石川表示,二战结束后,日本全国大规模填海造地的情况更是愈演愈烈,从1974年至202_年,仅兵库县内就新形成1893.1公顷陆地,整个濑户内海地区新形成12813公顷陆地,就连人口密度不大的冲绳县也在不断地围海造地,从海上滩涂争得1000多公顷的土地。据有关专家估计,在过去的100多年中,日本一共从海洋索取了1200万公顷的土地。

杉本博说:“之所以形成这样大规模的填海行动,主要是因为日本二战后经济和人口增长迅速,但是可使用土地却非常少,特别在大城市里,这样的情况更加突出,所以向大海要地就成为了一种应急办法。”他认为,日本国土小平地少人口多,要发展经济,最好选择在一些集中的区域,而且日本没有城乡差别限制,使很多工厂和人都集聚到东京、大阪和神户这样的大城市,各种巨大压力情况使得填海造地行为最终成为一种无奈选择。

由于长期以来的填海造地,日本在此方面可谓经验丰富,填海的方式也千差万别,在不同的地区和海岸采取了不同的方式。石川说:“早期多数地方都采用推土机推土填海方式,后来发展到在海底的黏土层里挖洞,然后放上沙子垫底,再把准备好的沉箱放上去,这样的方式后来在日本被采用的时候比较多。”

石川表示,日本的填海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原因是海域的情况各有不同,但是人们都能够找到非常适合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除了城市、道路和工厂等建设大量使用填海造地外,日本更为闻名的是建设海上机场。以前的关西国际机场、名古屋国际机场,再到最近刚投入使用的神户机场,无一不是在大海上填海建造,然后用大桥与陆地相连。这些机场除了成为运输基地,更成为了人们观光、娱乐的好去处。

大阪湾中的关西国际机场是经过5年挖山填海造岛建成的日本最现代化的国际机场,工程用了1.8亿立方米的土方,在原先水深达17-18米的大海里填出了这个机场的用地。关西国际机场于1994年9月竣工投入运营,设计年运送旅客3000多万,运送货物140多万吨。由于成功经验的推动,关西国际机场目前正在积极兴建新跑道,以便扩大机场及周边的经营规模,计划在202_年8月2日建成使用。那时,这里将建成一个拥有两条长达4000米的主跑道、1条3400米长的副跑道的大型国际机场,整个机场的规模将达到1300公顷,也就相当于日本的国土面积又增加了1300公顷。

202_年2月才启用的日本名古屋中部国际机场,据统计每天有四、五万人进入,但其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是来搭乘飞机,其他的都是来这里吃饭、购物、泡汤、喝喜酒……可见这个机场的休闲娱乐设施非常吸引游客。它是日本继关西机场之后,又一座填海建造的机场。中部国际机场除了扮演日本交通枢纽的重要角色,更精心打造了一座天空之城(Sky Town),各式各样的商店、设施,吸引除了乘机旅客之外,更多的民众也愿意专程前往消费。

另外,东京市内著名的“台场”地区,同样是始于江户时代开始的填海造地所建成,甚至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海滩,而现在却已经成了全日本新一代的购物娱乐中心,在这里还集中了富士电视大厦、日本电讯公司等日本著名企业。

“如此大规模的填海造陆,在世界上是少有的。”杉本博说,“但是这些新陆地为日本工业的腾飞,提供了位置优越的建设用地。”

生态恢复举步为艰

从1945至1975年,日本政府在临海填海造地11.8万公顷,统一进行工业布局,将炼油、石油化工、钢铁和造船等资源消耗型联合企业配置于东京湾以南的沿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上,使原料码头与产品码头成为工厂的一部分,减少了中转运输费用,并据此调整工业布局,向临海集中。

日本有关专家指出,港口与工业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布局不仅使能源耗量多的钢铁、水泥、制铝、发电和汽车业等成本下降,促进了这些部门以及造船、机械和建筑等工业部门的发展,而且使以石油为原料的石油冶炼、石油化学、合成纤维、塑料制品和化学肥料等工业飞速发展。

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后,占日本全国总面积31%的临海地带,汇集了全国52%的人口和全国58%的工业产值,显示出临海工业区在日本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但在获得巨大收益的同时,大肆填海造地发展工业经济也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后遗症。日本环境厅曾经发表的调查数字显示,自1945年到1978年,日本全国各地的沿海滩涂减少了约3.9万公顷,后来每年仍然以约202_公顷的速度消失。

“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海洋污染,很多靠近陆地的水域里已经没有了生物活动。”石川说,“由于海岸边都是工厂和砌着混凝土围墙,人们已经很难接近岸边,看不到海岸的情况了。”

杉本博说:“在得到大量新土地,经济获得发展的同时,日本也不得不面对大量的海洋环境污染问题,现在我们必须使用种种办法来改变和修复环境,国家也为此设立了专门的„再生补助项目‟。” 整个日本的近海海域经历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期严重工业污染,尽管后来政府立法要求各种工厂和城市限制排污,情况得到了一些缓解,但是要恢复以前的情况已经非常困难。在东京、大阪等港口地区,由于海岸线都被垂直建筑取代,使可以平衡海洋生态的海洋生物无法栖息在海岸边,这样的情况在日本全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石川说:“经过调查后我们发现,日本许多地方已经都没有了自然的海岸线,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混凝土挡墙和大坝;由于工厂和城市长期排放污染物使硫酸还原菌等细菌大量滋生,海底更是完全变了模样,不但生物不能生存,更大量出现了„赤潮‟的情况。”

现在,日本的各种海洋环保研究机构已经不断在进行各种实验,希望能够找到一些恢复生态环境的好方法,这些实验包括人造海滩、人造海岸,人造海洋植物生存带等等。杉本博表示,经过把多种技术组合起来进行实验,现在看起来很有效,各种小鱼小虾贝类和海洋微生物已经出现在人造海滩、海岸周围,显示着环境的改善。与此同时,他们也不断把研究成果作为环保建议向政府提出,供政府参考。

“但是我们已经感受到这项工作的难度,这是一项非常漫长的工作,而且所需要的资金和各种投入也是非常巨大的。”杉本博说,“所以日本政府还邀请世界各地的海洋、环保学者,提供资金和设备供他们进行研究和实验。”

过度的填海还导致日本一些港湾外航道的水流明显减慢,天然湿地减少,海岸线上的生物多样性迅速下降外,由于海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日益恶化。杉本博他们每天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努力让已经被严重破坏的濑户内海地区环境得到恢复,尤其要恢复其自然海岸线和森林环境。“目标是要努力让这里的环境成为日本人的骄傲与自豪。”他说。

关于恢复环境的工作思路,杉本博表示充分考虑了树木、水和人三者的和谐,建造生物多样性的环境。20世纪80年代,地处神户地区的日本钢铁公司搬走后,兵库县及下辖尼崎市政府很快出钱把工厂空地买了下来,通过建设使其在20年后成为了一块综合性绿地。具体方式上,考虑了多种树木,选择不同树种,在靠海的地方种长得比较高的树用来防风等方法。

在这些工作中,政府积极引导当地居民和企业参与,鼓励大家在自己的家周围和厂区种植植物。杉本博说:“所有的费用都是由政府提供,并且在树木种植之后政府还提供三分之一的管理经费给一些民间公益组织,让其进行专门的管理。”

杉本博表示:“我们的工作已经得到了中央政府的理解和支持,这样使我们获得了足够的经费,我们的计划是用100年来彻底改变和恢复濑户内海地区的环境,而且我们一定会坚持下去。”

不能再无序填海

在亚洲,陆地资源贫乏的沿海国家,都很重视利用滩涂或海湾填海造地,像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和中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都在向大海要土地,一则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二是增加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用地。

按照日本现有的法律规定,如果要进行填海造地工程,地方政府首先要组织各方人员进行广泛调查,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了解填海将对周围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随后把报告提交给环境省审批,如果环境省同意就可以进行。

“以前这样的报告是很容易批准的,因为环境省清楚增加土地对于日本各地的重要性。”石川说,“但是最近环境省不会轻易同意了,原因是日本的经济增长已经明显放缓,人口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对土地的需求已经不如以前急迫,最重要的原因是 政府已经意识到填海造地对于日本的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太大,而且很可能得不偿失。”

据日本国内媒体报道,近年来,为了保护海洋资源多样性,维护生态环境平衡,日本许多环保组织和渔业人士纷纷采取各种形式,反对填海造地。日本政府有关方面已制定的在东京湾上的“三番濑”、伊势湾上的“藤前”等滩涂造地的计划,都遭到了包括当地政府在内的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对,后者强烈要求有关方面停止填海计划,已经使一些项目被迫缩小规模或停止。

杉本博说:“现在日本国内要再申请新的填海工作,基本上是被禁止的,但是也有例外,那就是城市垃圾的填埋,当然填埋垃圾前都需要由专家们进行环境调查和评估,包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填埋方式。”

随着日本进入了大生产、大消费的时代,由此大量产生生活垃圾,由于垃圾处理的成本很高,所以东京将垃圾和泥沙作为填海造地的主要材料。目前,东京湾的二期垃圾填海工程还在进行。

“先污染,后治理”的环保错位情况在经济发达的日本同样存在,那么其中的收益和损失,以及恢复生态所需的费用究竟孰大孰小?

日本有关专家指出,现在回头看,以前日本在海洋利用的环保问题解决上的确缺乏先期的规划和管制。石川说:“此中的损失和收益情况,日本至今还没有做过专门的比较,所以很难从数据上说清楚。但是日本国内已经有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和学者,即研究政府在进行公共投入时,对纳税人可以带来多大好处,是否可行等,这些工作也越来越引起日本国民的关注。”

许多兵库县的民众在接受政府调查和媒体访问时都表示,以前濑户内海地区的海域非常漂亮,但是现在已经完全变了样,觉得非常的遗憾,希望政府积极重视起来。石川说:“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加强普通老百姓的环境教育,创造舆论背景,从各个角度提醒、要求政府在海洋开发上的重视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综合性海域管理”已经成为世界学者都很重视和关注的课题,其中学者们最担忧的情况是世界各国对海洋的无序开发。杉本博说:“日本和一些国际学者已经注意到中国在填海造地方面已经出现了许多不好的情况,结合到日本在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我们很希望引起中国老百姓的关注和中国政府的重视,因为无序开发将给海洋环境带来难以估量的恶果。”

石川表示,一次综合性海域管理的国际会议已经确定将于202_年在中国上海举行,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在海洋利用方面的情况都会被提出来讨论和探讨。

---------------------------(小资料)海上机场

目前,全世界共有10多个海上机场。海上机场的建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填海式、浮动式、围海式和栈桥式。1934年,美国人在海上建成了纽约与百慕大的海上机场,机场是浮动式的,这是人类最初的海上机场设施。世界上最早的海上机场是日本在1975年建造的长崎海上机场,机场坐落在长崎海滨的箕岛东侧,一部分地基利用自然岛屿,一部分填海造成。机场初建时,跑道长度是2500米,以后又向北扩建500米;现在跑道长度达3000米,填土石2470万立方米。

第二篇:填海诗歌

她和海水玩得正开心的时候

海把她收了去

让这瞬间的欢笑波光粼粼地展开

鸟困了梦见她

羽毛凌乱地裹起赤裸的身子

云在海上投下阴影

遗恨青春不能常在她用翅膀扑打阳光

她用委婉的叫声把时辰弄弯

鸟儿徒劳无益地梦见了她

从此鸟把她带在心上

像一只篮子在光中摇荡

在透亮的林子里睡

从雾中醒来

教她于山海之间投掷发光的石子

溅开黎明敲响黄昏

中午圆满地安静下来

她梦见自己的身子成了洁白的石头

端庄地站在阳光里有多好

蓬松地在风中流动有多好

岩石裂开果核裂开

她终于成了另一个,成了一只鸟

白羽毛,衔着光洁的石头

她飞得很高

像一个黑点儿,一个浮动的字

海平静地等着一个岛溅落

第三篇: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自鸦片战争之后,腐朽的清王朝的统治便开始陷入内忧外患中,帝国主义的铁蹄踏遍了中国的每一寸国土,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与此同时,民间的起义力量此起彼伏,先有太平天国,后有辛亥革命,而后者成功地结束了清朝统治,为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然而,仅仅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三个月后,代表旧势力的袁世凯极其领导的北洋军便窃取了革命的果实。在政治上,他恢复帝制;在经济上,他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的利益;在文化上,他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潮。孙中山先生毕生追求的“独立、民主、共和”一去不复返,辛亥革命宣告失败。

究其失败的原因,从主观方面来说:

第一,革命纲领具有模糊性,最终导致革命主体的复杂性。以同盟会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甚至幻想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同时,他们将所有矛头直指满清王朝,而忽略了力量同样强大的汉族旧官僚、旧军官,使他们也混入革命阵营。如武昌首义后革命党人竟然推举反对革命黎元洪出任都督,这无异于养虎为患。阳夏之役后,革命党人与黎元洪之间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逐渐颠倒,后来,黎元洪窃取实权。最终,大权被袁世凯收揽。

其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马克思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恰恰忽略了这一点。虽然革命党人也进行了大规模的革命宣传,但却没有深入到最底层的民众中去,没有把蕴藏着巨大革命力量的人民群众发动起来。晚年孙中山先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他在遗嘱中曾检讨了“唤起民众”之不足。

其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从革命政党内部来说,成分复杂、派系繁多、矛盾尖锐。如阳夏之役后,江浙联军攻克南京,革命中心有东移之势,此后,南北议和在上海举行,临时政府的筹备工作在沪宁一带展开。而这使得一些自居“首义之功”的湖北党人大为不满,孙武等人甚至从此屈从黎元洪。而上海方面光复会的章太炎等人早与同盟会交恶,所以也对黎元洪大加赞助。而这两个集团却忽略了共同的敌人——袁世凯。此后,袁世凯得以安全地在一旁坐收渔翁之利。

其四,缺乏可靠的革命力量和忠诚的革命武装。革命党人的革命武装大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这样的武装不仅不能成为革命的有力支撑,有时甚至会断送革命。没有自己的军队,也不建设自己的军队,或者说,仅仅依靠出钱、去雇佣别人的军队,是孙中山一生革命而未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正因为中国资产阶级的以上弱点和错误,辛亥革命注定不能成功。这也从根本上说明,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想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要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反封建必须与反帝国主义相结合。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所以,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所有这些,都是辛亥革命留给历史的沉痛教训,当然也是先贤们浴血奋斗、艰辛探索留给后代的珍贵思想遗产,值得我们后人警醒和反思。

第四篇:国外填海造田

荷兰日本放弃“填海造田”

全球围海造陆最成功的范例当属荷兰,他们围海造陆已有800年的历史,有1/4(约7000平方公里)的国土是从大海里“夺”过来的,被公认为是人类战胜自然的壮举;在亚洲,陆地资源贫乏的沿海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和韩国也都曾重视利用滩涂或海湾填海造地。而现在这些当初热衷围海造田的国家发现围海造田已经威胁到海洋生态和海岸线存亡的时候,就陆续放缓甚至放弃这项工程,开始让近海环境休养生息。全国湿地减退过半:荷兰将300公顷土地还给大海

荷兰占国土面积20%(约7000平方公里)的陆地是通过填海造陆形成,荷兰1950年到1985年间湿地损失了55%。湿地的丧失让荷兰在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的功能上出现许多环境问题,如近海污染问题、鸟类减少。1990年,荷兰农业部制定的《自然政策计划》,花费30年的时间恢复这个国家的“自然”。位于荷兰南部西斯海尔德水道两岸的部分堤坝将被推倒,一片围海造田得来的300公顷“开拓地”将再次被海水淹没,恢复为可供鸟类栖息的湿地。

荷兰政府将围海造田的土地恢复成原来的湿地,这项方针就是要保护受围海造田的影响而急剧减少的动植物,并通过使过去的景观复原,为老百姓的生活增添亮丽的风景线。计划里的“生态长廊”,是要将过去的湿地与水边连锁性复原,建立起南北长达250公里的“以湿地为中心的生态系地带”

荷兰西北角邻北海局部地图:Markermeer和IJsselmeer原是北海的一部分(图1),自从2条红线的拦海大坝建成,北海海水对荷兰内陆的侵袭大大减少,M和I也由原来的咸水海逐渐变成淡水湖。

国土狭小的日本也有悠久的填海造地史。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东京地价暴涨导致填海造田工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行。据估算,在过去的100多年中,日本沿海城市约有1/3的面积都是通过围填海获取的。大规模填海造陆,破坏了生态环境,纳潮量减少、海水自净能力减弱导致海水水质恶化、海洋生物资源退化,此外还导致日本一些港湾外航道明显减慢,天然湿地减少,海岸线上的生物多样性迅速下降。湿地破坏更严重,明治时代九成以上湿地已经丧失,95% 的海岸线变成人工岸线。

由于日本的城市和工业基地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许多城市只有向海洋要地。日本通过填海而造陆地高达1500平方公里以上,相当于20个香港岛。在过去的100多年中,日本一共从海洋索取了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东京湾填海造地工程、神户人工岛和关西国际机场等都是日本引以为豪的填海造地工程。

日本环境厅曾经发表的调查数字显示:自1945年-1978年,日本各地沿海滩涂减少了约3.9万公顷,后每年仍以约202_公顷的速度消失。很多靠近陆地的水域里已经没有生物活动,因海水自净能力减弱赤潮泛滥认识到问题后,日本人用种种办法来改变和修复环境,开始审视填海建设,每年投入巨资设立专门的“再生补助项目”,希望找到一些恢复生态环境的方法。目前,日本围填海总面积已经不足1975年的1/4,每年填海造地面积只有5平方公里左右

202_年8月2日历时10余年、累计投资9000亿日元(约600亿人民币)填海建造的日本首条4000

米民航机场跑道正式启用。

在东京、大阪等港口地区,由于海岸线被垂直建筑取代,使可以平衡海洋生态的海洋生物无法栖息在海岸边,这样的情况在日本全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另外,由于工厂和城市长期排放污染物使硫酸还原菌等细菌大量滋生,日本海底更是完全变了模样,不但生物不能生存,更大量出现“赤潮”。

由于过度的填海还导致日本一些港湾外航道的水流明显减慢,天然湿地减少,海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日益恶化等原因倒是海岸线上的生物多样性迅速下降。现在,日本的各种海洋环保研究机构已经不断在进行各种实验,希望能够找到一些恢复生态环境的好方法,这些实验包括人造海滩、人造海岸、人造海洋植物生存带等。日本政府邀请的世界各地的海洋、环保学者正在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实验。但是,这是一项非常漫长的工作,而且所需要的资金和各种投入也是非常巨大的。

其他国家围海造地

新加坡已经围海造地100多平方公里。世界最大、最壮观的机场之一——樟宜机场,工业区裕廊镇等地都是填海而建,所需的泥沙大部分来自邻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

韩国仁川国际机场是围海填沙营造而成的。位于韩国东南端的釜山,能够同时停靠30艘超大型集装箱船舶的釜山新港也是填海而建。

中国式填海造田充满风险 珠三角早在近代就因围海造田有过沉痛的教训。从清朝中后期就出现“围海造地”对珠江三角州滩涂进行垦殖。到今天,汕头港由于围海填海,港口越围越狭窄,纳潮量不够,造成内河严重污染,代价沉重。近10年来,中国因围填海失去了近50%的湿地;202_年-202_年,湿地消失速度从20平方公里/年增加到134平方公里/年。近海富营养化加剧,海洋生态灾害严重。有害赤潮频发,有毒种群不断出现,大规模大型海藻(浒苔)逐年暴发性生长,大规模水母逐年泛滥成灾。

岛屿消失、海岸线改变:易引发洪灾和海啸

202_年初,一份历时6年的中国908专项海岛海岸带调查曝光,中国海岸线因填海造地导致逐年减少。在过去20年间共700多个小岛消失。其中,浙江省海岛减少200多个,广东省减少300多个,辽宁省消失48个,河北省消失60个,福建省海岛消失83个。

围填海造地最大的弊端是人为改变了海岸线的位置,而这些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在千百万年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一种理想的平衡状态,海岸线附近的湿地、近海生物等也受益于这种平衡。一旦人为地将海岸线前移,这种平衡便被打破了。如果作为屏障的小岛都消失了,沿海湿地更易受影响,甚至会引发赤潮、洪灾和海啸。

德国并没有完全依赖雨污分流工程,而是因地制宜地采纳适合当地条件的不同排水方案,保留大量的合流制(约占70%左右)。

生物多样性降低、渔业资源减少:白海豚几乎绝迹

据国家海洋局统计,202_年中国填海造地面积达13598.74公顷,其中建设填海造地13454.91公顷。近海滩涂、红树林、潮间带等湿地,是陆地与海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对海岸带的开发会导致来自陆地的营养物质不能入海,威胁那些在海岸带生存的海洋生物,从而影响海洋食物链和渔业。广西自50年代初以来的海岸带开发使得70%的红树林丧失,红树林的大面积消失,使许多生物失去栖息场所和繁殖地,海岸带也失去了重要的生态防护屏障;厦门海域污染令白海豚几近绝迹,辽宁庄河蛤蜊岛 “中华蚬库”不复存在。

不利于泄洪,引起城市地面沉降等问题

围填海还引发洪水、地面沉降等灾害。如,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城市用地不断向位于洪水位以下的低洼地区扩展,导致这里洪水灾害日益增多,洪泛平原和回填土地的地基承载力较差而且不稳定。对中国沿海城市而言,围海造地使岸线缩短、湾体缩小,阻塞了部分入海河道,影响了洪水的下泻;围海同时又使部分天然泄洪出口受阻,使更多的地表水下渗到地下,造成局部地区的地下水位上升。近年来,广州、深圳等地不少楼房地基受地下水浸泡,地下室进水、楼房开裂,都与地下水位上升有关。

围填海还引发洪水、地面沉降等灾害;近年广州、深圳等地不少楼房地基受地下水浸泡,也都与地下水入

侵有关

填海造田应需科学审慎态度 做好围海造陆的前期规划

各沿海地区应对围海造陆建设的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效益及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广泛全面的研究,为规划提供科技支撑,保证规划的超前性和科学性。研究内容包括海岸线演变及泥沙运动规律,风暴潮、洪水灾害评价,生态环境影响等

严格控制填海造地规模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日益关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省不再轻易批准各地要求围填海的报告,围填海规模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韩国,自1998年以来开始实施谨慎的围填海政策,进行围填海总量管理。政府多次对《公有水面围填法》进行修订,并要求制定和公布《公有水面围填基本计划》,经审批获得许可后方能填埋。

改进填海造地方式

人工岛式围填海是目前国外的流行趋势,虽然会增加围填海成本,但是具有十分明显的优点,例如在一定程度上仍能维持水体交换和海洋生态系统,对海洋生态影响相对小一些。正基于此,日本围填海已很少自岸线向外延伸、平推,而是通常建成人工岛。神户的港岛和 六甲岛、东京湾内的扇岛、长崎市的香烧岛、大阪市的钢铁净岛等,都是十分知名的人工岛。

人工岛式围填海是目前国外的流行趋势,虽然会增加围填海成本,但是具有十分明显的优点,例如在一定程度上仍能维持水体交换和海洋生态系统,对海洋生态影响相对小一些。

填海造田并非完全杜绝,但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本着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利用海岸和自然资源的原则,从三方面对围海造陆进行统筹考虑,不能放任自流、盲目围垦,忽略对海洋及陆地环境的保护,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换取经济繁荣。围填海布局设计应首先尊重自然规律,必须以保证海域资源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沿岸景观建设、开发利用效率等的科学性、合理性为前提。

第五篇:填海验收申请样板

关于申请办理XXX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函

xX省海洋与渔业厅:

我司于

日在(公司成立区域)

注册成立,公司全称为

公司,全面负责

。项目位于

海岸段,处于

港区岸线。

项目于

日获得贵厅和XX海洋局颁发的海域使用权证。项目已根据海域使用权进行填海造地,工程于

****年**月**日开工,年

月已形成陆域,填海造地面积以竣工验收测量单位数据为准。

根据国家海洋局《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现已收齐相关竣工资料,特向贵厅申请对我司填海工程进行测量验收。

特此函达。

公司名称

****年**月**日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日本填海的历史教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