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广播电视学概论复习提纲
编辑:前尘往事 识别码:20-969710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21 01:17:0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广播电视学概论复习提纲

广播电视学概论

一、选择

1.中国电视诞生于1958年。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实验播出;

2.1906年圣诞节,费森登在马萨诸塞州的试验电台首次作试验性广播,广播从此诞生;为了推销收音机而建立的世界第一座广播电台:美国匹兹堡的KDKA电台;1925年英国人贝德尔制造出第一台电视机的雏形,1926年1月28日贝尔德在伦敦举行的电视公开表演,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电视进行无线传输;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众电视发射台。

3.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传播新闻、舆论监督、传授知识、提供服务、愉悦身心、宣传动能、社会教育功能

4.按节目内容划分节目类型:①四分法:新闻性、文艺性、教育性、公共服务性 ②六分法:新闻类、文艺类、服务类、教育类、知识类、言论类

5.广播电视节目形式:中央台模式、珠江台模式、东广模式(上海东方广播模式)6.我国电视广告最早出现在上海(“参桂补酒”,1979年1月28日),第一条外商广告(“瑞士雷达表”1979年3月15日)

7.广播语言系统的诸种构成模式:纯有声语言的构成模式(口播新闻、广播讲话、清谈节目即脱口秀、知识性节目、教育服务性节目等)、语言+音响类的构成模式(实况广播和录音报道)、有声语言+音乐的构成模式(娱乐性、综艺性、广播文学性节目)、有声语言=音乐=音响的构成模式(广播剧和少数专题性新闻报道)

8.广播电视管理:事业化单位,企业化管理。

9.广播电视改革发展规律:与市场经济接轨;产业化趋势 10.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

11.文化对广播电视传播的影响,源自文化本身的维模与适应原理、优势扩散原理、传播圈层原理。12.1985年7月1日,城市电视台节目交流中心在广州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国内电视节目市场的出现。13.电视综艺的观念日益走向多元化、娱乐化和综合化。14.语言的最大特征是以时间顺序为思维的脉络

15.广播电视传播的界面人物:

1、广播电视记者

2、广播电视播音员

3、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

二、问答

1、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

影响体制的因素:政治和意识形态。地理面积、地形地貌、人口、经济、语言、文化传统等。在世界范围内,大致存在三种不同模式的广播电视体制: A、国营制度型(政府经营型):广播电视完全由国家控制。国营制度型电视传播,一般不从事商业性活动,是政府的直接舆论机构。我国的各级电台、电视台都属于“国营制度型”,分别由中央或地方的广播电影电视管理部门直接领导,我国各级电台、电视台都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俄罗斯、朝鲜、古巴、越南、法国、新加坡、印度、土耳其、西班牙、罗马尼亚、印度尼西亚等近50个国家)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特点:新闻节目、教育节目占有主要地位,强调新闻节目和教育节目的政治性、思想性,娱乐性节目强调节目的品位,以健康为前提,没有广告或广告比例较小。

B、公共制度型:这一现象是电视传播管理的特有现象。国家不直接参与管理,电视台既不为政府所有,也不为商业财团所有,而是由国家特许的非盈利性公司或社会各界的联合体进行管理。广播电视通过国家立法而建立,受国家法律保护。经费主要或全部为受众缴纳的收视收听费,有的还从少量的广告中取得部分费用。(代表国家:英国、荷兰、瑞典、比利时等)

实行原因:实行公共广播电视体制,便是基于广播电视频谱资源的公共性和稀有性这样的传统信条,通过国家特许和委托公共机构经营广播电视媒介,以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特点:广播电视台(公司)由国家委托特许公共机构经营

公共机构经营型电视节目主要特点:新闻节目强调真实、全面、客观、公正,以公众代言人自居,对政府的方针、政策采取独立立场,娱乐节目比较健康、干净、重视受众调查,重视传播的社会效益。(BBC世界最早的公共广播机构;日本NHK)

局限性:首先,由于其不播或较少播广告,全部或大部分费用依靠收听收视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受众的经济负担;其次,“正统权威”的节目内容和单调死板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观众的收视兴趣。再次,在全部实行公共机构经营广播电视的国家,由于没有商业电视的竞争压力,广播电视缺乏活力和进取精神,决策迟缓,弱于应变。

C、商业制度型:按市场原则组建的。由财团或个人所有和经营,以广播电视节目和播出时间为商品,以受众为市场,以广告为主要收入(其财政收入来源于商业广告、节目销售和其他经营性收入),以赢利为重要经营目的。国家只是通过一定的法律和法规来进行管理。(这一模式最早在美国建立,之后,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菲律宾、香港、台湾、葡萄牙、卢森堡、巴西、智利、阿根廷等国都采用这一模式。)

商业台节目内容的基本特点:娱乐性节目的比例高于新闻、教育节目,品位不同的娱乐性节目的比例高于趣味高雅的娱乐性节目;电台业务受制于商业广告及某些财团,为取悦某些需要播出的内容往往夹杂着格调低下的东西;广告达到法规所容许的最高限度,无孔不入地插到各档节目当中(商业台对市场价值的追求压倒对社会影响的考虑);新闻节目力争报道迅速,消息来源多样,报道面开阔;对政府的方针政策持独立态度,在新闻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或赞成、或反对,甚至进行激烈的抨击;极为重视收视(听)率的调查。

激烈的商业竞争往往导致广播电视事业的兼并和垄断。垄断的方式有:(1)在兼并的基础上成立大型媒介联合企业;(2)通过其政治势力对公营传播媒介进行干预;(3)通过提供广告或赞助费间接影响和控制其他中小媒介的活动。

2、我国的广播电视体制

在中国广播电视史上,从1940年春季中国共产党中央决定设立广播委员会筹建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既具有阶段性又具有继承性的中国广播(电视)制度就形成了。

我国广播电视大发展分为这几个时期:(1)、雏形期(1940-1949年)战争年代形成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广播(电视)体制的雏形。(2)、成形期(1950-1981年)广播电视形成了“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事业体制。(3)、发展探索期(1982-1990年)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广播电视纵向管理的体制转变为“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即广播电影电视部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的广播电视事业,指导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广播电视宣传。(4)、创新期(199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广播电视的产业属性也得到确认,广播电视体制的变迁呈现出集团化的趋势。

3、四级办台

提出: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召开,制定了“四级办电视”的方针;我国政府在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提出由中央和省级、地级市、县级四级一起办电视,实行混合覆盖的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电视事业的全面发展。

作用:彻底改变原来中央和省(区、市)两级办电视的事业格局,使中国电视事业结构向多级办台转变 成熟:我国广播电视制度发展最为成熟的时期,是从80年代初期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四级办”广播电视体制的形成开始的。除了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办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以外,凡是条件具备的省辖市、县,也可以根据当地的需要和可能开办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除了转播中央和省的广播、电视节目外,还可以播出自办的节目,覆盖该市、县。随之,还建立、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较完善的广播电视管理机构体系

体制:我国四级电视台基本上为国营体制:①国家级电视台:中央电视台②省、直辖市所属电视台③市级所属电视台

④县级电视台和企业自办电视台

问题:①建台多,重复建设、重复投资

②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不平衡(总体覆盖率增长速度慢)③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不平衡 ④在节目转播中的广告收入问题

4、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 中国大陆的广播电视事业

(一)广播事业:从20世纪20年代我国广播新闻的初创,到今天广播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我国广播新闻事业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程。以新中国成立为发展界限。(1).新中国成立前的广播事业:

最早的公共广播电台成立于上海,由美国人奥斯邦创办于1923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官办广播电台------1926年10月1日,由我国早期的无线电专家刘瀚主持筹建的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内容主要为新闻、音乐、演讲和物价报告。

(2)国民党统治下的广播事业:

国民党所办的第一家广播电台——1928年8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建立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简称“中央广播电台”。规模及影响力:1932年,国民党建成新的广播中心,是当时亚洲地区发射功率最大的广播电台。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民营广播电台------1927年3月创办的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主要播送唱片并转播南方戏曲。从1928年到1946年,国民党政府在国内成立的电台达41座,形成了大规模的广播网络;在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的广播电台具有很强的正面意义。(3)新中国成立前的人民广播事业:

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成立于1940年。这是我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1947年3月更名为陕北新闻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曾在淮海战役中撰写了三篇广播稿,包括《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等,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4)新中国成立后的广播事业:

广播事业以对内广播为主。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对内无线广播系统是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级地方广播电台共同组成的。1949年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China National Radio),简称CNR。90年代以后中国广播的受众发生了很大变化,广播的核心受众群正在由乡村转向城市;随着私家车的迅猛增加,受众由固定收听转向移动收听;由收听调幅广播转向收听调频广播甚至数字音频广播;受众的收听习惯也由以往的“固定收听”转向“移动中的清晰收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些大城市,先后建立诸如文艺频率、新闻频率、音乐频率、交通频率等专业化频率,我国广播开始进入“窄播”和频道专业化的探索实践。

(二)电视事业:我国的电视事业起步于1958年,到202_年,全国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4.4%,观众超过11.15亿人,全面进入到空前大发展的时期。

(1)初创期:中国的电视事业起步于1958年。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实验广播,这是我国一座电视台(央视前身),这标志着我国电视事业的正式诞生。9上海电视台、哈尔滨电视台分别成为我国第二座、第三座电视台。中国电视事业是在大跃进中开始起步的。

1958年6月1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自己拍摄的第一条电视新闻片(指图像报道)——报道《红旗》杂志创刊。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1958年6月19日,第一次现场直播体育比赛实况:“八一”男女篮球队的比赛;1960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彩色电视试验成功。

我国早期电视特点:a.节目形式简单,新闻以口播和纪录片为主。b.电影和戏剧转播在电视节目中占很大比重。c.节目的重播量非常大。d.特别重视宣传性和政治性。e.受众面非常小

(2)停滞期 文革十年,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很大挫折,进入停滞阶段。

(3)发展期(三次革命)从1977年开始,中国电视事业逐渐恢复,并进入迅猛的发展期,文革中停办的专栏节目得到恢复,同时又创办了一些新栏目

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试播彩色电视;1978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办《全国电视台

新闻联播》节目,标志着以首都为中心的全国电视广播网的初步形成。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定名为“中央电视台”,成为我国的国家电视台。(CCTV——China Central Television)*“台”时代----“栏目”时代----“频道”时代(三次革命):

第一次:中央电视台CCTV东方时空,记者身份播新闻,老百姓的事,制片人制和聘用制。第二次:湖南省湖南台《快乐大本营》,综艺节目 第三次:地面频道《南京零距离》,老百姓的事,民生新闻的出现。*电视新闻各项改革如火如荼:新闻业务的改进(电视同期声的增加,加强直播、与新媒体的互动合作等); 新闻观念的更新(时效性,监督功能);新闻体制的改造(产业属性); *名牌栏目相继开播:《观察与思考》1980年7月12日;《东方时空》1993年5月1日;《焦点访谈》 1994年4月;

(3)现状(特点)

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 络,电视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民众的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三)香港、澳门、台湾的广播电视事业(1)香港的广播电视

香港广播事业始于1928年6月30日香港电台的正式播音。香港电视事业始于1958年丽的呼声有限公司首次播出。

目前,香港共拥有三家广播电台和六家电视台,即香港电台(唯一政府所有)、商业电台(收听率最高)、新城电台,以及无线电视(最大、观众最多/翡翠台和明珠台)、亚洲电视(本港台和国际台)、有线电视、传讯电视(24小时)、华娱电视(无色情、无暴力、无新闻)和卫星电视(香港卫视中文台,凤凰的前身)。特点:国际性与开放性(播出语言:粤语、英语、普通话;时事新闻类节目); 社会性与服务性;(详尽、立体、多层面、连续展示)

节目来源:自制、购买(中国内地、英美、台湾、日本等)视听费:有的免费,有的收费;(2)澳门的广播电视事业

1澳门广播电视有限公司(TDM)、澳门广播电台(澳门最早的广播电台1933)和澳门电视台; 2澳门卫星电视台

语言:中文、葡文、粤语、英语;(3)台湾的广播电视事业

1、最有影响的两个广播机构:中央广播电台和中国广播公司(最大民营);

2、“三大台”:“台视(1962)”、“中视”、“华视”

3、“第四台”:利用录放像设备播放录相带节目,由电线将信号输入邻近订户家庭,供订户收看并收取费用的组织,称为“第四台”(娱乐节目、成人节目等)。

5.地球村

“地球村”这一概念事由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的。他指出,电视和卫星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使地球“越来越小”,人类已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信息在瞬间之间可以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而,地球已变成了一个小村庄。“村民”即指人类互相之间的信息传播和思想交流极为方便,人们虽距离遥远而联系日益紧密,几乎成为“四海一家”“天涯若比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再与世隔绝,游离于地球村之外。地球村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念,使人们与外界乃至整个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人类相互间变得更加了解了。地球村现象的产生改变人们的新闻观念和宣传观念,迫使新闻传播媒介更多地关注受传者的兴趣和需要,更加注重时效性和内容上的客观性、真实性。地球村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电视传播的全球化,为人们开阔视野,丰富世界知识,迅速获知天下最新大事提供了有力条件,但同时也衍生出诸多问题。例如疏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麻醉现象、混沌社会风气等。

6、文化创意对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影响与作用(1)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

A文化:广义的文化是人类一切生活方式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时也特指精神文化,即所有的价值结构、规范结构、信仰结构等。有时,我们所指的文化,乃是个人或群体具备和体现出来的所受教育的程度和水平、知识素养和层次、文学艺术修养。

B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者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与利用,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企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①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主要有:

a.文化创意产业以深厚的文化做基础,具有高知识性特征。b.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特征。c.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强融合性特征。②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

a.文化艺术,包括表演艺术、视觉艺术、音乐创作等; b.创意设计,包括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等; c.传媒产业,包括出版、电影及录像带,电视与广播等; d.软件及计算机服务。

(2)强调文化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广播电视传播工具的发展水平影响着广播电视所传播的信息的产生过程,但它不是信息本身,而只是一种促进。信息的产生必然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一言以蔽之,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制约下产生的。广播电视传播的信息也取决于作为信息携带者的人,而人是不能脱离其社会文化环境的。所以,广播电视的发展绝不能忽视人文因素,缺乏人文关怀;广播电视传播的资讯绝不可能脱离脚下的文化土壤。至于广播电视相关科技发展的实现需有相适应的文化环境,在当代广播电视传播状况下的一个显著表现,即一些现代科技无法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与广播电视相结合而实现现代化。

广播电视的实现价值实现最终要落实到人身上,落实到文化层面上。

科技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基础,但是绝不可盲目神化它的作用;在许多人倾向技术崇拜的现状下,不能不强调文化创意对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影响。(3)狭义文化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A.公众文化素质与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的关系

a.居民的文化程度是影响居民成为广播电视稳定受众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们携带的信息越多,文化程度越高,也就越会增强对信息的需求度,具体表现是成为大众传播工具的稳定受众。

b.受众的文化程度取向和品位影响节目的编排制作。B.广播电视的发展需要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传播者

a.传播者的文化修养是在“把关”过程和节目制作中的影响。

文化修养决定了人的知识面、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创意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又体现在对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处理、把关的过程中。

b.广播电视呼唤文化底蕴丰厚的界面人物。(4)广义文化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A.文化本身对原有的文化模式的维护,使广播电视不得不调整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以适应广播电视传播指向的文化圈的需要。B.文化传播的优势扩散原理告诉我们,优势文化有利于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C.文化的圈层性使广播电视产生“窄播”和非群体化的发展态势。

7、受众(受众是印刷媒介的读者和电子媒介的听众、观众的集合和总称。)(1)受众在广播电视视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a.受众是广播电视所提供的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和使用者,广播电视最终在受众那里实现节目价值,从而实现其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b.受众是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服务对象,是传播的目的地和归宿,是一个完整传播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信宿

c.受众是广播电视传播的参与者和行为主体之一 d.受众是广播电视传播的反馈者

受众作为构成广播电视过程的两极中的一级,作为从传播行为双主体中的一方面,是传播的重心,其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以致构成了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支点(2)受众大致具有下述七个特征:

①人数众多,不计其数(广泛性)②差异显著,层次丰富(复杂性)③没有组织,没有纪律

④分布散乱,个别接收(稳定中的流动性)⑤接收自愿,选择自由(自主性)⑥目的多,动机复杂

⑦时空分离,无缘见面(隐匿性)

(3)受众心理:A需求构成动机:认识外部世界;获得各种信息和知识;寻求娱乐消遣和刺激 B心理效应:微信效应、名片效应、自己人效应、晕轮效应、从众效应

C心理倾向:求新重快、求知重趣、求真重美、求富重乐、求深重活、求实重尊 D影响因素:气质、年龄、地域、职业、文化程度

8、广播传播的语言符合系统、特性及其构成(1)广播的语言、音响及音乐

①语言作用:播报信息;营造节目内容的过渡;提供艺术情境;营造作品情节 ②音响

A.效果——写实的,唤起情景想象的效果;象征性的,唤起情绪的效果;习惯性效果;印象性效果;音乐性效果

B.作用:a.原汁原味的音响能增强内容的真实感 b.特定音响能表现时间和空间 c.音响能渲染、烘托环境气氛

d.音响能表现新闻人物、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言谈举止,从而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e.音响有时具有蒙太奇式的功能

③音乐功能:A.以独立的音乐节目形式存在,充实广播的文艺版块 B.作为一种有效的编辑手段,使广播节目系统连贯有序

C.音乐的美感效应能够渲染环境,使节目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2)广播语言系统的诸种构成模式

A.纯有声语言的构成模式B.语言+音响类的构成模式C.有声语言+音乐的构成模式D.有声语言+音乐+音响的构成模式

(3)广播传播对语言的要求

A.广播的语言必须是口语化的语言B.广播语言应力求形象化C.广播语言应该规范化D.广播语言应该具有清晰的感知性E.广播语言应简洁明快F.广播语言应是质朴的语言

9、电视传播的语言符号系统、特性及其构成(1)电视语言的视觉性子系统

A.造型语言:形体语言;表情语言;着饰语言;色彩语言;空间语言;图表语言;特技语言

B.文字语言:画面文字;屏幕文字(加强节目的记忆深度;保持节目的完整性;易于受众理解和接受

(2)电视语言的听觉性子系统:A.形象性的音响语言:音响;音乐 B.抽象性的新闻语言:画内语言;画外语言

10、声画合一

(1)电视画面和声音同时指向一个具体形象的结合形式。它的特点是声画同步发生、发展,视听高度统一,使画面和声音具有最高的保真性。

(2)声画合一是一种“高保真”的传播方式,也是最基本的电视大众文化的组合方式,真实可信,易于为受众所接受。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讲话、同期声音响、电视实况转播等,都是声画合一的组合方式。声画合一、统一的结构方式,符合一般观众的观赏收听水平,比较明白畅销,通俗易懂。(3)分类:画内声画合一(同期声讲话和同期声音响);画外声画合一(播音语言与画面的统一)

11、声画对位

(1)定义:电视节目中画面与声音对列,他们按照各自不同的规律,独自表现不同事物的信息,却又有机地围绕和表现同一内容。

声画对位中的声音和画面不是同步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声音和画面形像分别表达不同的内容,各自独立发展,即在形式上不同步、不合一,但两者又彼此对列、彼此配合、彼此策应,分头并进而又殊途同归,从不同方面说明同一事物的涵义。这种声画结构形式,称为声画对位。它是一种声画结合的蒙太奇技巧,能产生声音和画面形像各自原来不具备的新的寓意,包括对比、象征、比喻等效果,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

(2)形式:声画对位有声画分立和声画对立两种形式。

①声画分立:声音和画面不同步,不对应,形式上互不相关,内容上统一于同一主题。

②声画对立:声音和画面的关系在形式上是对立关系,声音与画面在相互反衬的特殊情景中表现同一主题。

12、广播电视模式

(1)中央台模式:节目以录播为主,审查严格,制作精良,强调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同时穿插一些直播板块式节目。这种模式具有权威性高、分类清晰、制作严谨等优势;但也存在风格单

一、单向传播、缺少必要的反馈等缺点。

(2)珠江台模式:主持人中心制和直播大板块节目为代表。节目以直播为主,强调双向交流,具有风格生活化、节目容量大、操作手法灵活等长处;同时也存在节目分类不明确、粗放制作、内容随意性大等短处。

(3)东广模式:广播节目板块化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东方广播电台的节目设置是较完整意义上的板块式节目,采用主持人串联直播,基本实现主持人全天候直播。

13、广播电视节目的系统构成(按节目内容划分)

(1)六分法:新闻类节目;言论类节目;知识类节目;教育类节目;文艺类节目;服务类节目(2)四分法:新闻类节目;言论类节目;知识类节目;教育类节目

(3)不同:一是四分法把六分法中的新闻与言论两类节目归为新闻性节目;二是四分法把六分法中的知识、教育两类节目统归为教育性节目。比较起来,四分法显得更直观实用,国际上也以四分法为主。

14、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任务和编排特点)

(1)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设计策划阶段、实际制作阶段 具体流程为:构想、制作策划书、审查、形成脚本、制作、播出(2)广播电视节目的编排方式:

1、传统个体式节目编排: 即多个节目以简单线性顺序排列,而节目个体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和联结标志。

2、传统及板块混合式编排:即基本保持传统个体式节目编排方式,同时划出部分时段用以开办板块节目。

3、亚板块式节目编排:所播出时间划分若干比较小的时间单位,再设置针对不同受众及不同内容的节目。

4、大板块节目编排方式:按受众的收听(收视)习惯划分为若干个大的时间段。(3)*重点:文艺节目的编排

1、文艺节目的编排原则

1)协调一致的原则 2)服务听众的原则 3)繁荣文艺的原则 4)严格把关的原则

2、文艺节目的编排方法:同一法、对比法、拼盘法

(3)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方式、方法 按结合方式分类:

1、一体化采访(ENG):指记者将幕后采访与录音、镜前采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同一时段内既完成幕后采访任务,又完成录音、镜前采访的任务

2、分期式采访:是指将记者前期采访和录音采访、镜前采访分阶段进行,先进行前期采访,在掌握了新闻的基本情况后,再拟定报道计划和录音、拍摄提纲,进行录音、镜前采访。按采访手段分类:

1、问答式:一问一答的采访方式,用得最多。

2、座谈式采访:同时对多个采访对象进行采访。特点:节省时间、易于营造气氛 注意:选准采访对象、善于控制场面、引导话题

3、明察式采访:不能独立存在,是一种与访问相配合的辅助手段。

4、暗访式采访:正常渠道难以发挥作用时,记者采取的隐匿真实身份,深入现场采访的方式。西方称为“侦探式”。

5、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经过亲身体验,获得感受和体会,在新闻中进行陈述的方式。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

1、现场性强

2、协同性强

3、受客观环境条件制约性大

4、对采访者的要求高

5、既是一种采访手段,又是一种表现手法。

(4)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任务

1、对前期采访进行参谋和组织;

2、把好新闻流程的最后一关;

3、对广播电视新闻前期创作再加工(处理单条、组成单元、串编);

4、表明电台、电视台的立场和态度(5)电视新闻的画面编辑——蒙太奇的运用

1、蒙太奇的概念:(Montage)法语音译词,愿义为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之意,借用 到影视领域则是形式与内容的组合、构成的总称。蒙太奇最早是指在电影中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2、蒙太奇在电视新闻中的地位、功能和类别 地位:体现摄制人员的蒙太奇思维

功能:选择与取舍、概括与集中;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联想;创作独特的画面时间和空间;形成不同的节奏;组织、综合各种语言符号;表达意思、创作意境 类别:

叙事蒙太奇(叙述性蒙太奇)是按照时间流程、逻辑顺序、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它用以交待情节,展示主旨。

表现蒙太奇(对列蒙太奇)是以两个镜头的并列为基础,在形式或内容上相互对照、冲击,从而产生一种单独镜头本身不具有或更为丰富的含义。它以加强内涵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为主旨。

3、蒙太奇在新闻画面编辑中的运用 1)熟悉素材、寻找感受、把握总体 2)控制节奏,按内容需要进行组接

4、电视新闻画面编辑的特有规律

1)不拘泥于镜头组接的现有规律,努力形成新闻画面组接特有节奏

2)强化“细节”意识

(6)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新闻组合、新闻排列、编写标题和新闻提要

1、新闻组合 同题集中 非同题集中(简讯集纳、关系组合、矛盾组合)配发言论和资料

2、新闻排列 精选头条、控制节奏和区分层次(峰谷技巧原理)

3、编写标题和提要 作用:提示新闻内容、区分不同的新闻特点:必须用实题、一般只有主题,没有副题和引题

15、杂志型新闻节目

板块式广播电视节目是指具有固定播出时段及周期,节目内容融新闻、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多种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亦称“杂志型节目”。(1)特点

A板块式节目编排集中,时间长度基本固定;传统节目编排结构分散,时间长度随意性较大。B板块式节目子栏目内容相互关联;而传统结构中节目内容基本独立,缺少联系。

C板块式节目内容具有多元化、多向性的特点;二传统结构的节目内容界定明确,指向单(2)板块式节目内容的组合模式

A内容集约模式:指将多数受众在某一时段希望获得的信息和普遍有兴趣的内容集中统一编排的板块式节目编排模式。(《朝闻天下》、《第一时间》)

B对象集约模式:按照节目的目标受众群的特殊需要来集中编排节目内容的模式。

C混合模式:以时段为标志,以多方面的内容来满足多方面的受众的需求,是介于内容集约模式和对象集约模式之间的一种节目编排的结构模式。

(3)广播电视板块式节目的传播优势:A板块式节目具有连贯性强的特点;B比较明确的选择性;C受众的接受兴趣集中,有助于收听(收视)率的提高(4)板块式、杂志型广播电视节目的前景展望:

①新闻、信息类节目的比例将继续逐步增大;②服务类节目比例应继续增长;③教育类节目保持稳定发展;④文娱、体育类节目的专业频率频道会继续发展,而综合频率频道中的文娱节目稳中有降。

16、电视娱乐节目

(1)定义:电视综艺节目是以娱乐大众为目的,运用各种电视化手段,对各种文艺样式以及相关可提供娱乐的内容进行二次加工与创作,并以晚会、栏目或活动的方式予以屏幕化表现的节目形态。(2)分类:按播出样式分,可将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分为栏目与晚会两类。

(3)特点: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具有明确的主题思想、综合的艺术式样、广泛的参与性等特点。

A.作为综合艺术的综合性 B.作为传播媒介的媒介性 C.由直播性带来的现场感与参与性 D.作为亚艺术品种的艺术性

(4)存在的问题:1)形式、结构雷同,“克隆”问题 ;2)奢糜豪华、铺张浪费的问题 ;3)电视手段“过 剩”问题

4)媚俗和庸俗化的问题(5)基本样式

①按照播出样式分: A电视综艺栏目。B电视综艺晚会(春节联欢晚会)

②按照节目要素分:A娱乐资讯类 B娱乐谈话类 C综艺表演类 D游戏娱乐类E益智竞技类 F“真人秀”娱乐类

17、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第一语言(1)媒介地位

①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先导 ②新闻节目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纽带

③新闻节目在节目系统播出流程中占有主体地位 ④广播电视媒介竞争主要体现为新闻节目的竞争(2)优势和弱点

优势:时效性强、群众性强(传播范围广)、易受性强、信息量大

弱点:难以形成深度报道;有些声像无法再现;广播电视声音、图像稍纵即逝,诸多短时突发事件难

以获取第一时间的事态;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采取顺序播出、选择性差;广播新闻在语言表达上有着更为特殊的要求。如通俗易懂、口语化、不倒序插叙等。(3)功能:宣传功能、传播功能、引导舆论、传播知识(4)子系统构成

A.新闻:现场直播;记录报道;系列报道;连续报道;追踪报道。

B.评论(广播电视评论是评论者、评论集体代表广播电视机构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表示意见和态度的一类新闻节目。)

18、文艺节目——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半壁江山”

(1)定义:以音像形式传播其他文艺样式的作品,或以音像手段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广播电视节目称之为文艺类节目。(2)媒介地位——半壁江山

娱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娱乐服务是各大传媒不可推卸的任务。因广播电视具有声、画优势,收听收看它们的文艺节目已成为人们寻求娱乐的主要方式。

(3)特性:兼容性;渗透力;受众的广泛性;节目播出的连续性(4)功能:提供娱乐(出发点);社会教育功能;普及文艺知识,提高受众文艺欣赏水平(5)子系统构成

A.按节目功能分:欣赏性;知识性;服务性;评价性

B.按节目来源分:广播电视独有的艺术品种;对社会文艺进行加工;对社会文艺直接播出 C.按艺术种类分:音乐节目;文学广播;戏曲节目;曲艺节目

19、有关记录片

(1)电视纪录片的定义

电视纪录片,以纪实手法摄制的、表现真实内容的电视节目类型。(是运用现代电子、数字技术手段,真实地记录人类社会生活,以现实生活的原始内容为基本素材,经过创作者的选择、重组、集中、强化,结构而成一种完整的电视节目形态。)

(2)纪录片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①纪录片是非虚构的电视作品.②纪录片是作者观察、思考、选择后的产物,具有艺术感染力.③纪录片在拍摄和布局安排上,各部分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使观众能够按一定的思路来思考、认识和想象。

(3)电视纪录片的特征A.真实性 B.纪实性

(4)电视纪录片的其他特性:A.它的主题是人。B.纪录片需要较长的时间积累和动态过程,重感受和体验的共时性。

C.纪录片要求自身有独立的严谨的结构和个性化的风格样式。D.纪录片需要较大的精力和资金的投入,较长的创作周期和个性化的操作方式。因此,难以在日常播出的栏目化生产流水线上操作。(5)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手法

A.利用先进的电视传播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始生活素材的完整性、完整的场环境和心理氛围。B.利用现代电视特技和摄像技术,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和镜头,拓展观众的视野。

C.纪实情节化。也就是把拍摄对象有意识地安排在某个事件中,用现在进行时作为表现载体,使作品具有情节性,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故事叙述。

D.务必保有思想性。思想性依然是纪录片等纪实作品的重要要求,但在表现手段上须尽量隐蔽。解说词在纪录片中往往不再担任主角,而仅仅作为从属部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画面不能说明问题时起连接、延续的功能。(6)电视纪录片的题材

A.现实性题材;历史性题材;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题材

B.按照表现对象又可分为人物纪录片、历史纪录片和风光纪录片三大类

(7)纪录片的基本记录方式:参与式记录;旁观式记录

20、中国广播电视管理模式——条块结合(1)条块结合

条块结合,是指综合性地开展纵向和横向的工作。

条,是指垂直管理部门。比如省CDC(疾病控制中心)指导市CDC的工作。块,是指平行管理区域。比如,某市的CDC在该市的卫生行政部门管辖之下。

那么,对某市CDC而言,条块结合开展工作,就是指即充分发挥省CDC在业务指导方面的作用,又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具体开展工作。(2)广播电视的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体系是指国家各部门对政务或事物进行管理的总和,或指国家各部门行政管理系统的结构。广播电视行政管理包括行政领导、机关管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企业行政等,它们之间相互联系。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广播电视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广播电视行政管理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负责行政区域内的广播电视自律管理,并在国务院的指导下开展活动。

21、事业化单位,企业化管理

在我国,广播电视采用“事业化单位、企业化管理”。所谓“事业单位”,一般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其工作成果与价值不直接表现或主要不表现为可以估量的物质形态或货币形态。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的,事业单位包括一些有公务员工作的单位,是国家机构的分支。

所谓“企业化管理”,即借鉴企业方式进行经济核算和开展多种经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媒介产业化程度在加深。

22、广播电视的立法管理

我国广播电视立法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对广播电视事业的规范和调节,虽然有法规和条例,但主要还是采用行政调节的方法。

1997年8月1日,国务院第61次会议通过了《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并于1997年9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广播电视工作已初步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

虽然制定了《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条例,但我国广播电视立法缺乏系统性。为了保证广播电视能够实现传播的目的,应健全法制。各省市也应结合《条例》制定符合本省市的有关条例,使广播电视走上法制化轨道。

23、栏目制片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新机制

一、电视新闻栏目制片人的内涵和产生的基本动因

从我国电视新闻的实际来看,栏目的制片人是电视新闻栏目化节目的负责人。制片人不仅要对完成节目负责,而且要对栏目政治影响、经济收入和支出负责;制片人是整个栏目的总策划和管理者。

动因:1从宏观上说,新闻栏目制片人制适应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只有建立较灵活、完善的电视新闻管理机制,才能加快电视新闻宣传的步伐,满足受众日益需求信息的时代特征。制片人管理的实施,使人才、新闻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为电视新闻栏目发挥最佳效益找到了立足点;2从管理科学上看,栏目制片人制则是电视新闻组织结构、分级管理、统一目标和职权一致的现代管理科学的体现;3电视新闻激烈的竞争和电视新闻质量效率的要求推动栏目制片人制的实行。

二、电视新闻栏目制片人的的主要几种模式

(1)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栏目制片人制模式

特征:栏目设立总制片人制和子栏目制片人制。

突出表现在:

1.用人上除核心成员是台内业务骨干之外,记者编辑绝大部分向社会公开招聘;

2.经费上,采用承包制,“以栏目养栏目”。

3.制片人在人才的选用、选题的确立和经费支配中有一定的实权;

4.栏目内部竞争和约束机制较强;

5.栏目影响大、知名度高。

(2)广东电视台的“周末版”栏目制片人制模式

特征:栏目以内部承包制为主的制片人制。

主要表现在:1.用人上以台内现有人员为主,很少聘用外面的社会人员;

2.经费上一部分由台里下拨,由制片人支配,一部分从栏目广告获得;

3.制片人与工作人员实行双向选择,制片人没有解聘正式员工的权力;

4.栏目质量提高明显,但还不够稳定。

(3)上海电视台十四频道和八频道的栏目制片人制模式

特征:栏目实行频道总监负责下的栏目制片人制。

具体反映在:

1.栏目的责权管理层次清楚,效率较高;

2.用人上,制片人由总监直接聘任,栏目制片人有一定用人权,同时向社会少量招聘栏目工作人员;

3.经费来源采取全额下拨方式,实施切块承包、节约提成,栏目不必为经费操心;

4.制片人直接参与栏目中每档节目的选题审定;

5.栏目制片人制实施范围最广,制片人制已为电视台工作人员所广泛接受。(4)吉林电视台的新闻中心下的栏目制片人制模式

特征:栏目为强化同步式的一体化栏目制片人制。

主要特点有:

1.强调以新闻生产为中心,形成以新闻为中心,配套管理、经营的运行机制;

2.制片人成为新闻栏目的核心,所有栏目内的采编制作人员在制片人下共同参与制作;

3.用人上制片人自主权较小;

4.在经费来源及财务管理上,栏目从广告部手中接受栏目广告经费,而广告部只负责栏目广告的管理。

三、实施栏目制片人制的关键因素

第一,制度保证;第二,栏目制片人的能力素质

24、中国的娱乐节目如何提高自身品味?如何看待中国的限娱令? 如何提高自身品味

(1)首先,要弘扬主流价值观念,提高节目的社会效益。一档好的电视娱乐节目既要能让人释放个性,宣泄情绪,同时又要能传播主流价值观念,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否则,娱乐节目就会陷入低俗化的泥潭,一味追求感官刺激,甚至宣扬错误的价值观念,成为一种精神污染。为此,娱乐节目要娱乐有度,节目制片人在节目策划之初,就应该有一种“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运作理念,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格调高尚的娱乐节目,才可能走得更远。(2)其次,要避免一味“克隆”,积极创新思维。电视娱乐节目要发展,必须致力于实现本土化传播,让百姓大众参与其中。如果不顾中国国情和老百姓的收视心理,生搬硬套、一味“克隆”国外的做法,到头来,只会将电视娱乐节目带入死胡同。因此,加快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的本土化进程,应成为当务之急。比如,东方卫视制作的一档大型真人秀娱乐节目《中国达人秀》,其节目宗旨就是:国民的盛典,草根的狂欢,平凡人也可以成就大梦想!这档节目虽然来源于英国的《英国达人》节目创意,但节目本身则通过大力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与民间文化资源,使表演内容充分显示出本土色彩,从而取得了不俗的收视表现。

如何看待中国的限娱令

(1)“限娱令”的初衷是限制娱乐节目中无聊、低俗、有害的内容,目前娱乐节目太多太滥,以媚俗、无聊、搞笑等来争抢观众眼球和提高收视。从这点来说,限娱令也是一种无奈,是一种不得已的手段。(2)“限娱令”让观众失去观看更多娱乐节目的权利,这种单方面的做法有失妥当。“限娱令”的意义和价值应是基于满足广大观众需求和真正净化电视荧屏,应当考虑作为电视台的消费主体的观众的意见。(3)我们不排斥“限娱令”,只希望发布“限娱令”时多听听观众的声音,不要过于武断,如何促使省级卫视转型升级、提高节目质量,多出积极向上的精神作品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5、广播电视社教节目面临发展

专题化、对象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社教节目发展、成熟的必由之路。

一、电视社教节目传播内容的专题化与传播形式的多样化

在节目形式层面上的专题片化和内容的专题化。电视社教节目由于其内容本身的规定性,在节目形式上较其他节目样式而言,更适合以电视专题片的形式进行表现;专题化要求社教节目有非常明确的报道领域和选题范围。在主题、立意上相对集中统一,节目内容要专门化、专一化。从传播的过程看,专题化的社教节目因其内容的专业性,传播目的更为明确,从而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满足观众某一方面的信息需求;从观众的收视看,专题化减少了观众收视的盲目性,使观众的收视行为更加明确有序,因而更契合观众的收视心理。

二、电视社教节目传播目标的对象化

1、我国电视传播的非群体化发展趋势与电视节目的对象化

从电视传播中受传者在传播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电视传播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群体化传播阶段,非群体化传播阶段,乃至个体化、个性化的传播阶段。在群体化的传播阶段,电视节目播出的数量有限,观众选择的余地小,因而形成了传播的群体化特征,受众接收的信息基本上是由传播者决定的;在非群体化传播阶段,电视节目的数量剧增,观众的选择性越来越大,电视节目开始面向部分观众,于是受众不断被分化为越来越小的收视群,形成了电视传播的非群体化特征,受众选择性的增强使受众在传播中的地位提高;在第三阶段,即个体化、个性化传播阶段,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媒体时代,电视传播将发生根本变化,即由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传播,受众不仅可以在任意时间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电视节目,而且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越来越多地介入到节目制作的整个过程中,越来越成为传播行为的主导因素。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视业明显地呈现出非群体化的发展趋向。卫星广播和有线电视技术的发展,使电视非群体化传播成为可能。电视传播的这种发展趋向要求电视节目不断加强节目的对象性。电视节目朝着对象化的方向发展。这在电视社教节目的领域申表现得最为明显。2.非群体化带来社教节目的对象化

实际上,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性别定位、社会定位、职业定位、家庭定位等等,相应地就会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关注重点、不同的收视心理和不同的信息需求。90年代以来,当我国电视传播逐渐向非群体化阶段过渡的时候,电视受众群体的分化和细化成为现实,电视面向不同的观众群体,满足观众多样化的收视需求成为可能,这时候,讲求对象化、注重针对性的电视社教节目大量涌现出来。

三、在坚持社教节目专题化、对象化的发展方向的同时,应该意识到的一点是:观众的收视行为既有独特性和差异性的一面,也有共同性。共通性和兼容性的一面。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现代化的大众传播手段,电视往往需要兼顾节目的普适性和特殊性,“广播”与 “狭播”相结合,在电视节目的总体构成中,对象性节目和公共性节目应该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

第二篇:广播电视概论202_复习提纲剖析

广播电视概论 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10)

二、多项选择(5)

三、名词解释(5)

四、简答题(2)

五、论述题(1)

六、材料分析题(1)

复习重点

第一章 广播电视的产生与发展

1、第一 广播

1906年圣诞节,费森登在马萨诸塞州的试验电台首次作试验性广播。从广播工程技术标准看,广播从此诞生。

1920年8月31日美国底特律8MK试验电台广播了该州(密执安州)州长的新闻。这条新闻被认为是最早的广播新闻。

1920年10月27日美国商务部向匹兹堡KDKA电台颁发营业执照。这是具有合法经营权的第一家电台。电视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众电视发射台。美国无线电公司1940年首先试制成功彩色电视,经过改进,于1946年宣布“点描法彩色电视技术标准”,1953年美国政府宣布采用此标准,通称NTSC制。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首先正式播送彩色电视节目。

2、发明人 广播

1820年---奥斯特偶尔的发现电磁现象 1831年---法拉弟发现电磁感应

1864年----麦克斯韦(无线电之父)发现不用导线就可传播的电波。1884年---德国的赫兹验证电磁波的产生、发射和接收的方法。

1895年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发明了无线电通讯技术。

1899年,马可尼成功地将电报自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拍发至法国。1901年又完成了横越大西洋电报的发射。电视

1873年英国工程师约瑟夫 • 梅发现了硒的光电效应。

1884年德国科学家保罗 • 尼普柯运用硒的光电效应发明了电视扫描盘,即电视机荧光屏的雏形。

1884年,德国工程师保罗·尼普科夫利用硒光电池,发明了一种用机械的方法来实现分割图象和轮流传送的器械,即圆盘机械电视。

1926年贝尔德完成电视画面的完整组合及播送,1月26日在伦敦作公开示范表演。1928年贝尔德将电视画面由伦敦发送到格拉斯和纽约。

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和贝尔德合作,试验成功了有声的电视图像及其传送。

3、十大著名电视机构

以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为主

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锐意革新、时效性强、体育赛事转播

CBS(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节目独具特色、主持人明星制、犯罪侦探剧、中老年观众为主,老年台。ABC(美国广播公司):都市成年人为主要受众,冲击力、矛盾,新派新闻风;电视剧反应都市生活

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4小时不间断新闻播放、现场直播、时效性,可信度 FOX(福克斯广播公司):第四电视网,极端主义,年轻人为主要受众,亲资本主义,政治保守

BBC(英国广播公司)长期垄断,靠电视执照费,政府拨款,出售节目,用独立运作,公营广电事业的典范;新闻严谨,客观,准确

NHK(日本放送协会)日本唯一的公共广播公司,半官方性质,新闻自由,客观 半岛电视台:阿拉伯语电视媒体,24小时播放新闻,阿拉伯世界视角,中东CNN euronews欧洲新闻电视台

第二章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1、各个时期广播或电视发展的特征 1)中国电视的发展

① 我国早期电视(1958-1966年)

 1958年12月20日,哈尔滨电视台(今黑龙江电视台)诞生。1958年10月1日,中国第二座电视台——上海电视台诞生。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电视台。1960年,上海开始生产主要用进口零部件装配的上海牌电视机。

 1958年大跃进期间,提出了“广播工作大跃进”口号。到1960年,我国电视台、试验台、转播台已经达到29座,63年达到36座。

 1973年10月1日,央视正式在北京地区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 我国早期电视特点

a.节目形式简单,新闻以口播和纪录片为主。b.电影和戏剧转播在电视节目中占很大比重。

c.节目的重播量非常大。

d.特别重视宣传性和政治性。

e.受众面非常小

② 文革期间的电视(1966-1976)

 特点:电视新闻不允许采用现场合成

采用无声片加配解说词和音响的方法

开始播出彩色电视

③ 改革开放以后的电视时期。(1976年以来) 特点:节目内容逐步丰富

全国电视网开始形成电视机逐渐普及

电视台开始走上自力更生自办节目的道路

广告的出现与繁荣

四级办电视

2)我国广播电视大发展分为这几个时期: ① 雏形期(1940-1949年)

战争年代形成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广播(电视)体制的雏形。② 成形期(1950-1981年)

广播电视形成了“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事业体制。③ 发展探索期(1982-1990年)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广播电视纵向管理的体制转变为“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即广播电影电视部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的广播电视事业,指导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广播电视宣传。④ 创新期(199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广播电视的产业属性也得到确认,广播电视体制的变迁呈现出集团化的趋势。

(一)节目走向成熟与多元

1.节目栏目化,栏目品牌化 2.娱乐化的浪潮

四级办电视

四级办广播

2、第一

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

 中国第一个广播站:1923年1月23日,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

 中国人建立的第一座官办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1926年10月1日。国人自办的私营性质的第一座商业广播电台: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1927年3月18日

 中国电视诞生于1958年。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实验播出。

 6月15日,播出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第三章 电视的传播语言

一、电视语言

电视语言,是广义的语言。包括电视上运用的,能够表达出思想感情,并使接受者获得信息的一切手段、方式方法,比如口头语言、屏幕文字、各色音响、图像等等。

二、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由能指和所指组成,能指+所指=符号 能指是符号可以直接感觉到的物质部分 所指是符号的被表示成分

索绪尔认为,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任意约定的,毫无“根据”

符号和自己所代表的事物完全是两回事,符号和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在社会生活中,符号中的形式和意义完全是有社会约定俗成的。所谓约定俗成,就是社会成员协调行为的社会契约。

三、电视语言的符号性

语言是传播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与手段。任何专业都有专用的概念和属于,有专门的语言组成元素、语言构成方式、语言特点和规律。(一)电视语言:

是广义的语言,包括表达出思想感情,并使接受者获得信息的一切手段、方式方法,比如口头语言,屏幕文字、各色音响、图像等。

电视语言是直接从电影语言发展演变而来的,有画面语言和声音语言共同组成,在电视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其表现形式及其运用一直深受电影语言的影响。学习电视语言,离不开从电影语言入手,了解电影语言的构成方式。语法结构以及各种剪辑方式方法和规律,运用何种表现要素和规律,组成视听觉的文章,制作出有表现力的节目。

(二)电影符号学中“符号”的含义:

电影的影响作为符号认识,其内部结构能指与所指键的关系与一般语言符号性质有所不同。

一般语言符号的关系是随意与约定的,但影响本身与声音直接构成,是一种是挺符号或形象符号,符号的能指本身就是所指。

四、罗兰巴特的符号两个层次的表意系统。

在巴特看来,索绪尔的“能指+所指=符号”只是符号表意的第一个层次,而将这个层次的符号有座位第二层表意系统的能指时,就会产生一个新的所指。第一层次的含义,巴特称之为“所指意义”,也较明示义 而第二层次是“内涵意义”,也成隐含义

一级系统

能指

+

所指

二级系统

能指

所指

五、让.米特里的符号的三个层次:影像、符号和艺术

美国电影史学家和电影理论家让米特里提出了电影符号学卢纶认识的三个层次,即影像、符号和艺术。他认为影像是指一个物象,在电影中是第一层次的东西。影像按照特定的规则结构为画面,具有了符号的意义。通过导演的想象与创造,电影的诗意建立。米特里在这里给予确定的是,电影影响能够构成具有语言意义的画面符号。同时他设计到了电影作为语言的复杂性,他认为“如果对各种物象加以认真研究,我们就会清楚,能指的和所指的统一性是完全相对的,虽然影像与它展示的事物相类同。但是它总是会为被摄事物增添某些意义”

六、意大利学者帕索里尼的泛符号论

“如果要把电影作为语言来讨论,至少要会用符号学的一套术语”。他认为,“形象或者形象符号固然没有编入任何词典,也没有文法,但他们具有某种共同的传统”

因为各种物象已进入我们的记忆和梦境,当我们看见一个事物,它就会提示给我们一些认知的东西,如“火车”会告诉我们工业社会的概念。

“由此可见,不存在什么“自在之物。”每个物都有丰富的含义,足够成为象征的符号”

七、电影符号的类型:

1.象形符号:能指与所指有某种内在或者外在的类似性

2.指示符号:根据自己和对象之间实施的或者因果的关系而作为符号起作用的东西,指符号和对象之间并不具备相似性,只有某种经验上的因果关系。3.象征符号:符号和对象之间按照社会习惯所形成的关系  电影符号学依据符号的一般定义,力求证明影像的符号性,强调影像并非现实的摹写,而是与常规语言相似的约定性符号;有能指形式和所指含义。符号是影片的表意元素。妇幼表现力的符号性会使源于显示的影像产生丰富的内涵。

八、电视语言分类:

有两种分类方式

1.语言符号系统、非语言符号系统 2.语言符号:文字语言,声音语言。

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之外的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到的体态姿势、音容笑貌、气味颜色、图像等。

画面、声音、文字

文字语言

影视语言 词

电视画面 句子

电视段落 语法

蒙太奇

九、电视画面语言:是电视语言的基本因素;是组成电视节目的基本单位 电视画面造型角度:景别、拍摄角度、拍摄方向、光学手段、运动手段

1.景别:远全中近特

电视节目是由镜头组成的,镜头是由不同的景别和长度所组成的,他们有各自不同功能和表现力 景别不同,画面包含内容或多或少,说明摄影师通过镜头的运动变化对拍摄内容的范围取舍。

景别的有机组合是镜头画面表现人、事、物、景的有力手段,能够发挥写景、抒情、叙事、刻画人物的作用。我们了解景别的划分目的是要明白它的作用,如何欣赏,如何有效的运用,以此来实现我们的创作。

远景:展示气势恢宏的特大场面,介绍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他介意通过镜头感来烘托画面的气氛,创造审美的已经,书法剧中人的某种情怀,或者体现编导者的某种主流意图。全景:全景是表现环境全貌和人物全身的画面

一般来说,以任务成像为全身镜头,或者是一个完整的被摄物体全部出现在画框内,表现一个相对完整意义的场景画面就被称为全景画面。

全景能真实的反映人物活动的现场情景,完整的表现同一时间的事物和场景的全部形象,观众对事物和场景的感知和把握最无间隔,具有不可置疑的实证性。中景:摄取站立的成年人膝盖以上的形体或者比例与此相当的人体(如坐着的成年人的全貌)以及局部的场景。中景镜头又名“四分之三镜头”。还有近景、特写缺资料 2.平视俯视仰视 3.正面背面侧面 4.推拉摇移跟

推:摄影机逐渐接近被拍摄物体的运动

作用:突出主体人物,突出细节,引导观众的观赏注意力,强化视觉的冲击效果 拉:摄影机逐渐离开被拍摄物体的运动 作用:陪衬物体增多,画面中心淡化,环境氛围凸显

摇:摄影机位置固定,镜头借助三脚架做上下、左右或者旋转运动。机器位置不变,一般在被摄者侧面,或者表现比较大的场景。

作用:有利于通过小景别画面包入更多的视觉信息,可对拍摄对象进行追踪,有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可以介绍、交代同一场景中的两个物体的内在联系;摇镜头也是画面转场的有效方法之一。

移:摄影机所做的左右、上下运动。被摄者不动而机器动,表现所被摄的多方面。作用:扩展画面的空间容量,造成画面构图变化、背景变化,造成强烈的运动变化。跟:摄影机镜头与运动拍摄物体保持基本距离纵向运动。

作用:使观众细致观察在运动状态的被拍摄注意及其环境的变化,它既能够突出主体,又能交代主题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环境的关系。升降:摄影机离开地面、在空间做上下唯一的拍摄方式

作用:由于摄像机的升降而不断改变视点的高度,以变化画面的空间,常用来展示事件或场面的规模、气势和氛围。摄影机运动速度,运动状态

十、电视画面编辑:蒙太奇

“将若干个片段构成场面,将若干个场面构成段落,将若干个段落构成一部片子的方法,就叫蒙太奇”

电影的基本要素是镜头,而连接镜头的主要方式,手段是蒙太奇,而且可以说,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独特的表现手段。

就是指电影导演或剪辑师将排在胶片上的一些列镜头及录在声带上的声音(包括对白、音乐、音响)组成影片的方法和技巧 蒙太奇手法: 1.叙事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引导观众理解剧情。(1)平行蒙太奇

平行蒙太奇是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将不同时间段内、不同空间中展开的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组接在一起,互相呼应、联系,彼此起着促进作用的蒙太奇。

(2)交叉蒙太奇

交叉蒙太奇是将具有因果关联的情节线,同一时间在不同空间内发生的情节,交叉组接成相连的镜头。迅速频繁的交替形式能够造成紧张的分为和强烈的节奏感。

(3)累积蒙太奇

累积蒙太奇是利用性质内容相同的多个镜头,取其不同的长度、景别、角度,将其组接起来,累积观众的情绪。

(4)重复蒙太奇

重复蒙太奇实在影片中重复出现某个画面、细节、场景等,起到提醒、强调、回忆的作用。

2.表现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是以相连的或者相叠的镜头、场面、段落在形式或内容上的相互对照、冲击,产生抒情、比喻、象征的效果,引发观众的联想,创造更为丰富的涵义。主要作用不是叙述情节,而是表达某种心理、思想、情感和情绪。(1)抒情蒙太奇

抒情蒙太奇是通过画面、音响或者声画的组接带来诗般的意境,电影或电视画面的结构趋于诗的结构,造成一种诗意画面的氛围。

(2)心理蒙太奇

是人物心理描写的重要手段,它通过画面镜头组接或声画有机结合,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常用于表现人物的梦境、回忆、闪念,幻觉、遐想、思索等精神活动。这种蒙太奇在剪接技巧上多用交叉穿插等手法,其特点是画面和声音形象的片断性、叙述的不连贯性和节奏的跳跃性,声画形象带有剧中人强烈的主观性。

(3)隐喻蒙太奇

通过镜头或场面的队列进行类比,含蓄而形象地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这种手法往往将不同事物之间某种相似的特征突现出来,以引起观众的联想,领会导演的寓意和领略事件的情绪色彩。如普多夫金在《母亲》一片中将工人示威游行的镜头与春天冰河水解冻的镜头组接在一起,用以比喻革命运动势不可挡。隐喻蒙太奇将巨大的概括力和极度简洁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往往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不过,运用这种手法应当谨慎,隐喻与叙述应有机结合,避免生硬牵强。(4)对比蒙太奇

类似文学中的对比描写,即通过镜头或场面之间在内容(如贫与富、苦与乐、生与死,高尚与卑下,胜利与失败等)或形式(如景别大小、色彩冷暖,声音强弱、动静等)的强烈对比,产生相互冲突的作用,以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强化所表现的内容和思想。

第四章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功能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简答、论述、材料分析题

一、1.2.3.4.5.电视的传播特性

传播的快速性与声音画面的易逝性 传播的广泛性与视听的随意性 内容的丰富性与视听的被动性 声画并茂与信息的传真性

将人际传播的方式植入大众传播

电视传播,虽然身为大众传播媒介,但作为视听合一,声画并茂的的电视媒体,电视是所有大众传播媒介中最便于展现与人交流的媒介。(观众与主持人、记者与受访者等)6.符号系统的兼容性强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电视能充分运用现代电子技术手段,具有容纳一切的可能性。

电视兼容报纸,产生了图文电视,有人把它叫做电视报纸或电视书籍。《有报天天读》 电视兼容广播,出现了电视(新闻)口播、电视书场。电视兼容杂志,出现了电视新闻杂志栏目。电视兼容电影,出现了专门播放影片的电影频道。

电视兼容戏剧,并吸收电影的表现手法,出现了具有电视品格的电视剧。

电视兼容文学,更是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电视艺术形态: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电视诗等。

电视兼容音乐,出现了电视音乐节目,如MTV,电视声乐节目、电视器乐节目等。

二、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1.传播新闻的功能

2.舆论监督的功能(焦点访谈)

简单地说,舆论就是公众意见(Public opinion)。具体地讲,“舆论是社会上值得注意的相当数量的人对一个问题表示的个人意见、态度和信念的汇集。”

舆论所代表的是民心民意,是社会公众对于当前问题的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舆论一旦形成,就会形成一种无形的社会力量,对有关的事态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3.传授知识的功能

广播电视的社会知识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各种节目,为受众提供所需要的知识。一般称这种节目为知识性节目。二是教学,进行系统性教育,如举办广播电视大学,知识问答,受众参与等节目。4.提供服务的功能

从广义上讲,电视台所有节目都是为观众服务的。可归为两大服务,即提供生活服务和信息服务。5.愉悦身心的功能

电视提供文化娱乐的功能极其强大,以致人们把电视看成是“第九艺术”。

三、电视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电视的出现使“地球村”成为可能,但同时也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纸箱包子》 2.电视帮我们打开视野,但同时又降低了思考力 3.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污染了社会空气。暴力电视节目对青少年乃至成年人产生的负面影响

4.电视台进入市场经济,有可能导致文化沉沦

5.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却妨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四、电视对青少年儿童的不良影响

1.生活习惯方面

电视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知发展,一是人格发展。威尔伯•施拉姆在《电视对儿童生活的影响》一书中指出:电视基本上占据了儿童的早期生活。研究发现,1岁至3岁的儿童看电视越多,到了7岁时,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就越严重。2.丧失斗志

在电视上看到的大多是有头有尾的故事、科研工作成果的推出、体育和影视明星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一种只注重结果,而不关心结果所付出的劳动和成功背后的艰辛,什么事都只愿坐享其成,不愿踏实努力 3.幼儿社会化 电视中的内容,远远超过了青少年们平时在学校里接触的生活经验,超过了他们所接触的时空范围。

因此,电视在使我们孩子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的同时,形成了一种“温室效应”,使孩子们的心智早熟。4.暴力倾向

第五章 电视节目系统构成 节目现状与趋势

一、电视节目品牌化

(一)电视品牌节目的特征

1.品牌电视节目需要有准确的定位。

这包括其节目形态、节目风格、节目内容等的定位与市场受众定位(大众化还是小众化),旨在确定节目特色,创造出节目的功能性价值与节目独特的个性形象。2.需要具有成熟的价值理念。

其定位中所体现的核心价值主张与社会主流意识的关系,决定出节目本体之外的附加价值及节目的未来成长性,反映出社会趣味、时尚引导、价值取向等。

3.品牌电视节目具有良好的效果状况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4.品牌电视节目具有较强的未来成长性,指节目拥有较广阔的未来的发展、成长空间,非短期“泡沫”。

5.电视节目品牌效应的区域差别大。

一般产品(包括服务)属客观的物质形态,而电视节目属特殊的精神产品,其特色、风格都有一定的地域差异。因此,就一般情况而言,一般产品一旦形成品牌,同电视节目品牌相比,其接受的区域差异不大,而电视节目品牌,其品牌效应则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异。在西方国家的品牌节目,在中国,则未必具有品牌效应,反之亦然

(二)品牌化建设现状

1.全国性品牌节目集中于少数几个省级卫视,大多数省级卫视的品牌节目多为区域性品牌节目;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安徽卫视

2.受当前国内受众市场细分化程度不高的制约,各台品牌节目大多为大众化节目(节目),分众化的节目(节目)发育还并不充分;

《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

3.国内电视节目的品牌化建设在品牌发展的四个阶段(投入期、生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中,大多处于投入期与生长期两个阶段。

(三)品牌化建设发展趋势

1.频道专业化(旅游卫视)

电视媒体经营单位根据电视市场的内在规律和电视观众的特定需求,以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使其节目内容和频道风格能较集中地满足某个特定领域受众的需求。

频道专业化强调频道必须成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的专业化运营。2.节目的对象化(个人化)

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生活的提高,社会阶层的多样化,使电视观众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中国电视传播正从大众传播走向分众传播,乃至窄众化传播,特定的观众和市场的需求对节目制作的影响越来越大,观众从中得到的满足也更多。

“不求一个节目抓住所有的观众,但求一个节目抓住一批固定的观众。” 3.制作的社会化

随着电视频道的增加和受众的分化,靠电视台自身的制作力量显然不可能制作很多的对象性节目。电视台播出自制节目,又播出向其他台和社会制作机构购买的节目;同时自制节目又向市场销售。以专业和对象性节目生产为特征的社会(民间)制作机构蓬勃发展,成为电视台的台外军团和重要的节目供应渠道。以后台网分离后,节目制作的社会化程度将更加彻底。4.竞争的有序化

行政与市场的双轨调控,将使电视文化产业朝有序、规范、透明发展,营造一个公正合理的竞争环境。政府的行政调控行为将趋于科学、规范,以权代法,随意乱加干涉的现象会减少。

从微观调控到宏观调控,其调控更具有权威性。这种行政调控不是消灭竞争,而是在国家可控的范围内鼓励竞争,优胜劣汰。5.管理的规范化

随着外部竞争环境的有序化,电视台内部的管理机制也将逐步规范,按现代企业制度的模式建立适应改革和市场双向调控需要的外部环境,实行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从筹划、制作到推广的协作机制和专业分工。

电视节目产品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其稳定性和标准化程度提高,节目的品牌价值得以巩固和增加。

二、电视节目娱乐化

(一)现象

1.节目内容的娱乐化

由于“娱乐性”成为一种电视流行元素,使得娱乐元素也在逐渐向新闻、社教、服务类节目中渗透。像硬新闻软化、软新闻故事化、社教法制节目中的案情演绎、服务类节目中的竞技与游戏等,都属于这一现象。2.节目形态的娱乐化

新闻节目、教育节目、谈话节目、服务节目等等节目类型都在向娱乐节目靠拢,用各种娱乐化手段包装,使得传统的节目类型特征界线模糊,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倾向鲜明。3.节目同质化、低俗化(二)影响

1.造成中国电视节目整体质量下滑,模仿、克隆成风,创新乏力 2.降低电视媒体的公信力与权威性

尤其表现在新闻娱乐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硬新闻的软化确实对受众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让新闻和娱乐节目界限模糊不清,它会对媒介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带来不良的影响。3.影响了中国电视文化的健康可持续性的发展

当代电视节目中的这种泛娱乐化的审美倾向及其对电视节目的不断渗透侵蚀,既是中国电视文化不成熟的表现,同时也影响了它的健康成长 4.助推急功近利的社会不良风气,没有承担媒体应有的推动道德建设的社会责任(三)限娱令

限娱令,是广电总局对娱乐节目的限制令。202_年10月下旬,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正式下发。从202_年1月1日起,每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日6:00至24:00新闻类节目不得少于2小时;

18:00-23:30必须有两档以上自办新闻类节目,每档新闻节目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还要开办一个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道德建设栏目。据悉,从9月1日起,各频道已开始陆续推出思想道德建设栏目。

每晚19:30-22:00,全国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播出上述类型节目总数控制在9档以内,每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周播出上述类型节目总数不超过2档。每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天19:30-22:00播出的上述类型节目时长不超过90分钟。广电总局还将对类型相近的节目进行结构调控,防止节目类型过度同质化。2.“加强版限娱令”

202_年10月20日,广电总局向各地卫视下发了《关于做好202_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规定每家卫视每年新引进的国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1档,全国卫视的歌唱类选拔节目黄金档最多保留4档等,被称为“加强版限娱令”。根据通知规定,202_年上星综合频道,新闻、经济、文化、科教、生活服务、动画和少儿、纪录片、对农等公益性节目播出时长每周平均不少于30%。其中,平均每天6时至次日1时之间至少播出30分钟的国产纪录片;平均每天8时至21时30分之间至少播出30分钟的国产动画或少儿节目。道德建设类节目需安排在6时至24时之间播出。(四)电视节目本土化

1.电视节目本土化的内涵

电视节目的本土化,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电视节目形态的本土化,二是电视节目内容的本土化程度。

本土化的评价标准,更多地是在市场化基础上看其是否是实现了模式化(特色形成类型)、规模化(能批量生产)。2.中国电视节目本土化发展的现状

第一,新的节目形态

通过考察现有的电视节目,把具有民族化特征的节目形态归纳为五种:

春晚形态、栏目剧形态、电视讲坛形态、电视小品形态、传统文化竞赛形态。第二,新的审美表现风格、元素

新闻说书人的出现极具代表意义,它体现出主持播音艺术的一种本土化探索。

第三 本土化的传播内容。

中国电视对本土历史、现实的反映比较全面,且某些题材领域也成为中国电视节目中“善于传播的内容”,为中国电视节目“中国形象”“中国风格”的塑造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本土化的意义

1.塑造中国电视文化的民族品格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化的进步是深层、更根本的进步,它是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最终归宿。

第六章 电视节目编排(听说有6分左右,不是重点)编排策略

一、匹配原则

这种编排策略是指根据受众常规的视听习惯来安排节目时间表。早中晚的新闻节目、傍晚的动画片、周末晚上的大型综艺娱乐节目、假期里连续剧的多集连播等。

在这个编排策略里,编排者必须对“黄金时间”有清醒的认知和把握。黄金时间是指一天之内受众收听、收视广播电视节目相对最为集中的时间段。

针对不同的受众,黄金时间也有可能不同。对儿童节目来说,黄金时间就是从下午5点至7点这个时间段。一般来说,我国的黄金时间是指从晚上7点至10点这个时间段。

二、“推波助润式”编排策略

电台或电视台某个时段在播出一个强势的节目以后,在接下来的时段里,继续播出一个或几个好的节目,就像一个波浪接着一个波浪,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一样,后者可能和前者是同一话题,但是前者的进一步深化,也可能转换话题和节目类型,但同样是精品节目。实力雄厚的媒体经常采用这种编排做法,它能给受众淋漓尽致之感,持久地抓住受众,保持节目的高视听率。

三、“帐篷式”编排策略

这种编排策略指广播电视媒体在每天的黄金时间里播出品质精良、高视听率的重量级节目,并形成一种“帐篷”效应,惠及整个频道其他相对弱的节目。

实施这种策略有一个假定:受众有视听惯性,即受众一旦喜欢一个频道里的某个栏目,那么他就可能对整个频道都形成一种认同感,继而“习惯性”地收看/收听该频道的其他节目。

四、“吊床式”编排策略

所谓的“吊床式”编排策略是指在两个好的节目之间安排一个相对弱的节目或者新推出的节目,以此来带动后者,提高其收视率。这种策略同样利用了受众的视听惯性。受众在欣赏完一个好的节目以后,会对接下来播出的节目产生收视/收听期待,这时候播出一挡不强的节目,可以带动提高它的收视率。

五、“迎接挑战式”编排策略

指在同一时段(一般是指黄金时段),其他频道已经安排了强势的节目,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收视/收听率的情况下,所在频道迎难而上,或者把所在频道的优势节目也调整安排到这个时段,或者策划推出新的栏目,出奇制胜,与其他频道展开正面的竞争。这种做法风险性很大,除非自身的节目很优秀,足以把受众从其他频道吸引过来,否则最后有可能两败俱伤。

六、“避开锋芒式”编排策略

采取这种编排做法的频道或者是由于节目本身竞争力不强,或者是由于所在媒体本身相对处于弱势,所以,它在面对强势媒体的强档节目时,就尽量避开锋芒,以保持实力,同时积极寻找突破口,争取受众。

七、“峰谷式”编排策略

在进行节目的编排时,充分考虑受众的需求,把一个栏目划分为几个段落,把一个频道分成几个板块,段落与段落之间,板块与板块之间形成一种节奏感,跃右起伏,衔接得当、有机组合,充分满足受众的收视期待。

之所以采用这种编排策略是出于两个考虑:第一,媒体制作出来的节目不可能都受到观众的欢迎,取得高的收视率,但是出于教育、普及知识等目的的考虑,一些相对“冷”的节目又必须播出,比如说农业节目、军事节目等。因此,就可以把这些节目安排在收视率高的节目的前后播出,由后者来带动前者。

第二,这是频道或栏目不断调整编排策略的结果。媒体总是希望最大程度地吸引观众,这就要求其必须充分利用各个收视时段。如果所有强势的栏目都集中在一个频道的某个时段,其他的时段只播出一般的节目,观众就会逐渐流失。采取“峰谷式”编排策略,把好节目恰当地安排在每天的各个时段,这种适当“分散”恰是为了更好地“集中”观众。

八、“突发新闻”编排策略

频道尤其是新闻频道对新闻的反应能力直接体现了其专业化程度,并将进一步影响到受众对频道的评价。在这方面,凤凰卫视对“911”恐怖袭击事件的编排处理为内地媒体做了非常好的表率。

声画合一:

声音和画面传播的具体内容完全一致,即画面中出现的人和物就是声音的发音体,或声音就是在具体说明画面中的事物情景。这种声画合一的组合方式能加强传播内容的真实感、可信性、完整性、重要性,因此在新闻性电视节目中较多采用。

四级办电视:

四级办电视,即中央、省、地、县四级办电视,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的特点之一是“四级办电视”,甚至部分经济条件较发达的城镇办起了五级办电视。

制片人:

制片人(Producer)一般指电影公司的老板或投资方代理人。

第三篇:《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202_

第一章 广播电视传播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

一、广播的发明与发展

二、电视的发明与发展

三、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广播电视传播事业的关系

第二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

一、电磁波的传播原理

二、声电转换及电声转换原理

三、光电转换与电光转换原理四、三基色原理

第三节 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环节

一、节目制作

二、节目播出

三、信号传输

四、信号接收

第四节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技术演进中的广播媒介形态

二、技术演进中的电视媒介形态

【主要内容】

1、了解广播、电视发明与发展的技术简史

2、识记技术演进史中的代表人物

3、了解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

4、了解广播、电视传播的主要技术环节

5、了解技术演进中的广播、电视形态【复习题】

1、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广电传播事业的发展有何关系?

2、简述赫兹、马可尼、费森登、福斯特对广播发展的主要贡献

3、简述尼普科、贝尔德和法恩斯沃斯对电视业的主要贡献

4、无线电波有几种类别?广播、电视各用哪些类别的电波?

5、调幅波和调频波有何区别?

6、彩色电视是采用什么原理实现的?

7、世界彩色电视的制式有哪几种?

8、广播、电视传播包括哪几个技术环节?

9、节目播出包括几种方式?

10、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1、媒介新技术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展有何作用?

12、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请结合案例分析。/ 5

第二章 中外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 世界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

一、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二、世界电视事业的发展

三、广播电视的体制类型及其特点

四、西方传播产业概况

第二节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

一、大陆地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

二、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

【主要内容】

1、识记世界广播电视事业诞生的标志性事件

2、了解历史各阶段各地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概况

3、广播电视的体制类型及其特点

4、广播电视的发展与其背后的社会动因 【复习题】

1、简述美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历程

2、简述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历程

3、什么是广播电视体制?有哪些类型及特征?(对不同体制做出分析和评价)

4、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规律为何?请结合案例分析。

第三章 广播电视节目系统与节目生产

第一节广播电视节目系统一、新闻类节目

二、文艺类节目

三、社教类节目

四、服务类节目

第二节广播电视传播的语言

一、广播语言

1、广播语言的声音要素

2、广播语言声音要素的组合模式

3、广播传播的语言要求

二、电视语言

1、文字语言

2、声音语言

3、画面造型语言

4、镜头语言

5、蒙太奇语言

6、声画关系

第三节广播电视从业者素养

第四节广播电视节目生产

一、广播电视节目的设计阶段/

5二、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阶段

【主要内容】

1、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

2、掌握各类型节目的特性与功能

3、掌握广播语言的要素及其特征

4、掌握电视视听语言系统的构成5、了解广播电视媒体从业者的人员构成及其素质要求

6、了解各类型广播电视节目生产的一般过程【复习题】

1、简述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构成2、简述各类型广播电视节目的特性及其传播功能

3、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体现为哪些方面?

4、广播语言的三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特征、功能?

5、电视视听语言系统涵括哪些要素?

6、广播电视传播有何语言要求?

7、广播电视媒体从业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8、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9、能对广播电视节目展开分析与思考

第四章 广播电视受众

第一节 受众的地位和作用

一、受众的内涵

二、受众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广播电视受众的特点

第三节 受众心理对媒介传播活动的影响

第四节 广播电视受众的调研方法

一、受众调查的重要性

二、调查研究法

三、收视率调查

四、满意度调查

1、“使用与满足”理论

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主要内容】

1、了解受众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广播电视受众的特点

3、掌握广播电视受众的调查方法

4、理性评价视听率

5、了解“使用与满足”理论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复习题】

1、广播电视受众有何特点?

2、受众调查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53、广播电视受众调查方法有哪些?

4、什么是视听率?如何看待视听率?

5、受众使用媒介有哪些需求?联系实际谈谈广播电视媒介如何才能满足受众的这些需求。

第五章 广播电视经营与管理

第一节 媒介管理概述

一、媒介管理的内涵

二、媒介管理的作用

三、媒介管理的职能

四、媒介管理的原则

第二节 广播电视节目经营与管理

一、节目市场管理

二、节目质量管理

三、广播电视节目效率和效益

第三节 广播电视广告经营与管理

第四节 广播电视品牌经营与管理

一、品牌在媒介运行中的意义

二、媒介品牌经营的操作要求

三、广播电视品牌建构

第五节 广播电视媒介人力资源经营与管理

一、管理者的职能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和内容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机制

四、媒介人才的开发策略

【主要内容】

1、了解媒介管理的内涵、职能、原则与作用

2、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管理的内涵

3、了解广播电视广告监管的层次

4、了解广播电视品牌建构的内涵

5、了解广播电视媒介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复习题】

1、什么是媒介管理?

2、媒介管理的职能和作用体现在什么方面?

3、什么是广播电视节目的经营与管理?包括哪些方面?

4、广播电视广告管理为哪几个层次?

5、什么是品牌?它在媒介运行中有何意义?

6、广播电视的品牌建构体现在哪些方面?

7、广播电视媒介人力资源经营与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5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二、名词解释题(共3题,每题5分,共15分)

三、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四、论述题(共1题,每题15分,共15分)

五、综合分析题(共1题,每题20分,共20分)/ 5

第四篇:广播电视概论

2、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学是研究广播电视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一般包括广播电视基础理论、广播电视应用理论、广播电视决策理论和广播电视历史研究四个方面。

AOL美国在线、HBO美国纽约电视网、TNT特纳电视网、NBC全国广播公司、ABC美国广播公司、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BBC英国广播公司、NHK日本广播公司

5持着高频载波的频率特性,但包络线的形状则和信号波形相似。调幅波的振幅大小,由调制信号的强度决定。调幅波用英文字母AM表示。

6号的大小决定,变化的周期由调制信号的频率决定。已调波的振幅保持不变。调频波的波形,就像是个被压缩得不均匀的弹簧,调频波用英文字母FM表示。

7电视制作机构制作的、供播出或交流的具有特定内容和形式的电视作品。

9一个不同类型电视节目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相对稳定的整体。

10或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信息。

11视娱乐节目注重强调参与性,一般有一定数量的特邀现场观众参与节目,电视娱乐节目从内容上讲与综艺节目有颇多相似之处。形式:游戏竞赛,赛事,真人秀,资讯,演绎 众以音乐审美感的电视艺术片种

13.形成的一种电视化文学体裁。

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过程: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媒介发展的五个阶段:符号媒介、手抄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网络媒介

A、NTSC制1953年起源于美国,这种制式电视机成本较低,兼容性也好,缺点是色彩不稳定。

B、B、PAL制1962年起源于西德,这种制式的电视机性能最佳,收看效果好,但成本高。

C、SECAN制1966年起源于法国,电视机较NTSC制的效果好,但不及PAL制,其缺点是成本较高,兼容性能差。

A、国营制度行:广播电视全部有国家控制,从人事调配、传播内容到经费支持,均由政府的有关部门负责管理。一般不从事商业性活动,是政府的直接舆论机构B、公共制度型:之一制度是电视转播管理的特有现象。国家不直接参与管理,电视台既不为政府所有,也不为商业财团所有,而是由国家特许的非盈利性公司或社会各界联合体进行管理。C、商业制度型:电台、电视台由财团或个人控制,政府通过审批营业执照进行宏观管理,这类电视台的传播经费来源完全依靠广告收入。

45、美国广播电视业发展现状的特点:

A、聚合与分化窄播共存 B、商业台与非商业台共荣、商业台只要通过争取广告生存、运作C、新闻资讯与娱乐的并重

6A、娱乐性节目占大多数B、节目具有强烈的平民性C、以女性和年轻人为和主要收视对象D、奉行收视率至上主义

7、电视节目分类的意义:

对观众的意义:对于电视观众而言,电视节目分类是指导其组织和安排自己的收视行为,使电视收视能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收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重要参考标准 对学术研究的意义a、在传播学的研究中,对大众文化、商业文化的社会影响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b、电视节目制作同样是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c、完善的电视节目分类体系还是

电视节目研究系统化发展的基础 对电视产业的意义:在电视节目的制作、编排、销售、评估等各个方面,电视节目分类系统都有显著的作用

四分法: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社会教育、学科教育);文艺性节目(包括娱乐性节目、综艺节目);公共服务性节目(包括广告)六分法:新闻类节目、言论类节目、知识类节目、教育类节目、文艺类节目、服务类节目

11、谈话类节目的分类:新闻时政类谈话节目、社会生活类谈话节目、情感交流类谈话节目、专业话题类谈话节

12A、针对性、时效性强B、感染力强,表现手法多样C、图文并茂,有助于背景材料的提供D、具有强烈的现场感,使受众身临其境之感

1优势:a、迅速及时b、具有伴随性c、成本低d、高普及率劣势:a、信息量低b、表现方式单一c、不易保存

四分法: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社会教育、学科教育);

文艺性节目(包括娱乐性节目、综艺节目);公共服务性节目(包括广告)

六分法:新闻类节目、言论类节目、知识类节目、教育类节目、文艺类节目、服务类节目

3、如何营造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现场氛围

A、情境。谈话交流时的情境会影响到参与者的期待、参与者对意义的接收与其后续的行为。具体地说,又可详细分为如下几类:

(1)物理情境。谈话场所的环境布置、色调、光线、交流者的声音音量等物理因素都会影响谈话主题之间的沟通,制造不同的谈话氛围。

(2)社会情境。在演播厅内的谈话交流和在外景谈话交流因场合的不同,沟通的内容与方式都有所不同。

(3)历史情境。历史情境指的是:过去的事和特定参与者之间前次沟通所达成的共识。主持人在与嘉宾或观众沟通时,对于刚才提过的话题,或者大家熟识的事物,常常不需要完整地表达出信息,对方就可了解我们所说的话,因为过去的沟通信息已成为现在沟通的历史情境。

(4)心理情境。交流者的心情也会影响到沟通,我们都知道,心情好时与郁闷时,沟通的方式会有所不同。(5)文化情境。不同文化,其沟通方式也有不同,利用文化的差别进行趣味性交流,往往能取得很好的场上效果。

B、对象。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沟通方式以及理解方式,所以在沟通时对交流对象性格、文化层次、社会背景的了解就显得比较重要了,这是为了避免造成误会,并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对象的交流愿望。

C、信息传递通道。信息形成后需要通道来传递。我们通常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口语”以及“非口语”的表达,语言(声音)、香水(嗅觉)、动作(视觉)、拥抱(触觉)等等,都可当作信息传递的通道。

D、反馈。要了解自己是否理解对方的意思,或者是对方是否了解你说的话,反馈相当重要了。反馈避免了歧义,使谈话取得效果,体现了交流的互动性,促使沟通继续向既定的方向进行。

4一、政治素质:主持人必须首先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准和较强的政策观念。

二、业务素质(一)主持人要具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和文化修养

(二)主持人应具备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主持人应具备一定的临场应变和即兴发挥能力

(四)主持人应具备个性鲜明的主持风格

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完善的人格:知识和素养是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

5、结合我国现状,从广播相对于其它媒体的优劣势谈谈我国广播业发展途径。(优势:a、迅速及时b、具有伴随性c、成本低d、高普及率

劣势:a、信息量低b、表现方式单一c、不易保存

一、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功能:

1、社会教育 功能表现:提高人们思想素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文化知识;

特性: 综合性,市场性,灵活性

2、新闻传播 功能表现:信息传播,沟通,导向,监督

优势: 时效性强,传真性强,信息容量大,受众面广

3、文化娱乐 功能表现:提高审美水品,满足受众休闲娱乐需求

特性:兼容性,渗透性,综合性,延续性,创造性

4、信息服务的节目形式:广播电视与广告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播特色:(公有制、自身优越性)

舆论:社会公众或者一定的社会集团对事物的大致意见和看法

作用:能够支配人们的行为和道德,一定的权威性和无形的约束力

西方媒体的两大理:自由主义论,社会主义论

HOW:

1、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广播电视的中国特色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全面受法律约束

2、加强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坚持政治家办台宗旨3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是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一部分

4、坚持党的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和发展的统一调控。宗旨:强调为人民服务与强调社会主义建设与人民群众自身需求的一致性,满足观众要求,反对过于注重商业利益,内容形式应和蔼可亲 优势:统一的传播网络,强大的系统合力,舆论优势,集约化经营模式。

电视节目制作中的技术:硬技术:传声器,摄像机,录音机,录像机,电子编辑系统 软技术:电视图像编辑,拾音,摄像,照明,录音合成用光三原则:鲜明的主提性,生动的创造性,完全的可变性

传播的意义:导向意识,先进的文化思想与艺术成果,大众文化,新概念和新思维的知识信息的传播,审美的价值取向

第五篇:广播电视学概论doc

广播电视的产生和发展

1初创时期1865—1928年

美国的四大商业广播电视网:

全国广播公司(NBC):成立于1926年,总部设在纽约。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成立于1927年,总部设在纽约。

美国广播公司(ABC):1943年从NBC中分离,总部设在纽约。(前三个是美国广播电视发展概况)

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成立于1980年,从属于时代华纳公司

美国的广播电视现状:国内商业广播电视网竞争激烈,国际新闻频道间不断角逐。与电视媒体竞争的时期:1970年以后

一注重时效性,广泛性,服务性,参与性,多样性等 二重视对“黄金”时间的合理利用 三开办多套节目四开办多种语言节目五开办专业台转播六加强对外广播

电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电视发明的直接因素是:硒元素光电作用的发现,扫描技术,传真技术的发明

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展望:发展特点:a 发展科学技术,巩固硬件设施(电缆-卫星-高清晰、数字-网络);b 深化社会研究,增强传媒功效;c 合作交流,建立传播新秩序。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传播的快速性与声音画面的易逝性2 传播的广泛性与视听的随意性3 内容的丰富性与视听的被动性4 声画并茂与信息的传真性

二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积极功能):传播新闻的功能2 舆论监督的功能3 传授知识的功能4 提供服务的功能5 愉悦身心的功能

广播电视节目的四大系统:新闻、文艺、社教、服务

广播电视新闻的优势和弱点:

优势:A 时效性强;B 群众性强;C 易受性强;D 信息量大

弱点:A 难以形成深度报道;B 有些声像无法再现;C 声音图像一纵即逝,不便保存;D 按时间顺序播出,选择性差;E 在语言方面有着特殊的要求

广播电视新闻的功能:A 宣传政策;B 传播信息;C 引导舆论;D 传授知识;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子系统的构成:

A 新闻。

新闻的报道形式有:

1)现场直播;指与事件发生、发展、结束同步直接播出的新闻传播形式。

2)记录报道;指广播电视记者运用录音、录相设备或使用文字将现场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采访记录下来,经过编辑、制作进行报道的形式。主要以口播新闻和录像录音报道两种形式出现。口播新闻是电台电视台播音员或记者口头播出的新闻,其优点是简单迅速,机动灵活,时效性强,是广播新闻的基本形式,也是电视新闻不可或缺的形式。录像录音报道是以现场声像为主,配以记者或播音员口语播报的新闻体裁。

3)系列报道:指对某一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所进行的多次性报道。它由多个独立的报道单元组成,单元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各自是一条完整、独立的新闻,集合在一个大主题下,使观众通过多个独立报道的内容,对一个时期的某一问题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

4)连续报道:指对同一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在一个阶段内的有关情况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持续性报道。这种报道多采取递进式机构,每一篇报道既是对前一篇报道的承上,又是对后一篇报道的启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揭示出新闻事件发生的全过程。

5)追踪报道

B 评论:分为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话,四种形式的规格递降。

新闻传播功能的具体体现:1信息传播作用,2导向作用3沟通作用,4监督作用 1 文艺节目的特性:a 兼容性;b 渗透力;c 受众的广泛性;d 节目播出的连续性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功能:a 提供娱乐;b 社会教育;c 普及文艺知识,提高受宗文艺欣赏水平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子系统:

按节目功能分类:a 欣赏性文艺节目;b 知识性文艺节目;c 服务性文艺节目;d 评介性文艺节目

按节目来源分类:a 广播电视独有的艺术品种(广播剧、电视剧等)b 对社会文艺进行加工c 对社会文艺直接播出

按艺术种类分类:a 音乐节目;b 文学节目;c 戏曲节目;d 曲艺节目

社教类节目-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后起之秀社教类节目是指以传播政治、思想、伦理和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以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的广播电视节目。广播电视社教类节目子系统的构成:综合教学、专科教学、应用教学;理论节目、知识节目、特定对象节目广播电视社教类节目的特性:a 教学对象的专一性与广泛性;b 知识传授者的权威性;c 传授内容的多样性、专业性、新闻性;d 教学方式的系统性、科学性、形象性。广播电视社教类节目的任务:a 政治思想教育;b 文化知识教育;c 科学技术教育;d 职业技能教育

服务性节目-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服务使者”服务性节目指那些实用性强,能直接帮助受众解决思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那一类节目。服务性节目的子系统构成:单项型、综合型;信息型、咨询型、技能型、广告型服务性节目的服务内容:a 政治思想服务;b 为受众的生活服务;c 促进产、供、销,为生产服务;d 为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开辟财源服务性节目的特性:a 强烈的功利性;b 传播的重复性;c 公开的劝服性;d 昂贵的付费性广播电视播出广告的原则:a 思想性原则;b 真实性原则;c 艺术性原则;d 针对性原则;e 促销性原则;f 经济性原则

广播传播的语言符号系统、特性及其构成:广播语言的作用:a 播报信息;b 营造节目内容的过渡;c 语言的语音语调可以为广播艺术作品提供特定的艺术情境;d 语言的表述营造了广播艺术作品的情节。广播的音响:广播音响是指出语言、音乐以外的其他声音,包括自然环境的音响,人的各种动作的声音等等。

广播音响的作用:a 原汁原味的音响增加了内容的真实感。b 特定的音响能表现时间和空间。c 能够渲染、烘托环境气氛;d 能够表现新闻人物、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言行举止、刻画人物心理。f 声音有时具有蒙太奇式的功能。广播音乐的作用:a 以独立的音乐节目形式存在,充实广播的文艺板块;b 作为一种有效的编辑手段,使广播节目系统连贯有序。c 音乐的美感效应能够渲染环境,使节目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广播语言系统的诸构成模式:a 纯有声语言构成模式b 语言+音响构成模式c 有声语言+音乐构成模式d 有声语言+音乐+音响构成模式广播传播对语言的要求:a 广播的语言必须是口语化的语言;b 广播的语言力求形象化;c 广播的语言应该规范化;d 广播的语言应该具清晰的感知性;e 广播的语言应该简洁明快;f 广播的语言应该是质朴的语言

二 电视传播的语言符号系统、特性及其构成:电视语言的子系统:造型语言

可视性系统:电视语言的符号构成系统:

可听性系统:

屏幕文字在电视传播中的作用:a 文字提要,加强信息记忆深度;b 屏幕文字可以以打飞幕或其它方式,插入告知信息,保持节目的完整性和接受双方关系的谐调,如果信息是重大新闻,屏幕文字可以保证新闻的时效性;c 屏幕文字还能形成听读一体的轻易性,声音与文字同步播出,观众且听且读,很是轻松,比起聚精会神听广播和费力看报纸,屏幕文字明显的更易于理解和接受。电视语言的语言构成:

a 电视声音与画面

电视中声音的作用:1)加强传播内容的真实感、亲切感;2)声音叙述内容具有自由性,能够打破画面的时空局限。3)声音能渲染、烘托环境、气氛,刻画描写人物心理;4)声音能够发挥结构的功能,使画面连接顺畅自然。5)声音能是静止的画面动起来;6)声音可以创造独立的形象,造成观众的心理互渗性与心理演绎性。

电视中画面的特点:1)电视画面是连续运动的活动画面;2)画面所拍摄的对象是具体实在的,画面能客观的再现现实。3)画面表现的始终是现在时态,是正在进行的情景,具有现场感。4)电视拍摄的对象是经过了选择的,往往打上摄录者主观意识的烙印。5)单个画面的含义是不确定的,往往可以作多种解释。

电视画面的作用:1)纪实传播。2)形象传播;3)直接传播。

蒙太奇:指镜头的组合关系和连接方法。

蒙太奇的功能:1)选择与取舍,概括与集中;2)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3)创造独特的电视时间和空间。4)形成丰富多彩的电视节奏美。5)表达寓意,创造意境。蒙太奇的类别:1 叙事蒙太奇: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又分为平行蒙太奇,连续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复蒙太奇等;2 表现蒙太奇:以加强内涵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为主旨。又分为隐喻蒙太奇、对比蒙太奇、心理蒙太奇、抒情蒙太奇、理性蒙太奇。

b 声画关系的具体形式:

1)声画合一:指电视的画面和声音同时指向一个具体形象的结合方式,特点是声画同步发生、发展、视听高度统一,画面和声音具有最高的保真度。

2)声画对位:指电视节目中画面与声音对列,他们按照各自不同的规律,独自表现不同的事物的信息,却又有机的围绕和表现同一内容。

散文的表现手法:1散文的构思(1)追求形散而神不散(2)散文要力图创造一种意境2散文的语言

电视散文诗歌的导演及表演要求:1拒绝“表演”2叙事特征

电视散文诗歌的画面结构特征:1结构舒缓而富有韵律2构图讲究均衡3色彩造型4注重意境

音乐电视-MTV定义:音乐电视是运用电视技术手段,以音乐语言为抒情表意方式,以画面语言为烘托的辅助表现形态,给观众以审美的电视艺术片种

特征:音乐信息的关系,不是音乐对画面的单向制约而是复杂的双向制约关系

画面对音乐的制约1题材2体裁3歌词4音乐

音乐对画面的制约:所谓“心理蒙太奇”源自电影蒙太奇语言的一种,其定义为:通过片段的形象,不连续的叙述和跳跃的节奏,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心理蒙太奇的特长是表现人物的情绪,情感运动之纷繁无序状态,揭示人物的内心独白。

创意:音乐电视的创意是给音乐电视中的音乐形象系统和歌词表意系统创作构思一个视觉形象系统

广播电视广告 :广告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是向公众介绍商品,报道服务内容和文艺节目等的一种宣传方式,一般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招贴,电影,幻灯,橱窗布置商品陈列等形式来进行,人们通常理解的广告都是带有经济性质。

播音与主持

播音员:播音是指广播电视大众传媒直接面向听众、观众进行的有声语言的传播活动。播音员的工作特性:a 是广播电视传播的最终实现者;b 是把文字稿件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再者。c 是联系社会各阶层的桥梁和纽带。d 是规范语言的推广者。

新闻播音的特点要求:a 准确;b平实;c 富有节奏感;

我国的主要播音方式:a 播读式;b 播讲式;c 谈话式

播音语言的一般特点:1规范性2庄重性3鼓动性4时代感5分寸感6亲切感

电视播音:1口播新闻2新闻解说

主持人的定义:1主持人是节目的连接播出者,代表者2主持人是节目的参与者3主持人是节目的组织者和串联者。综上所述,主持人的实质是串播,播讲人员的异化,也就是要求串播,播讲人员对于节目的理解和把握要通过例如节目参与等形式达到一个更好更高的层次 主持人的特点:1节目的直接播出者、代表者。2 节目的参与者。3 节目的组织者和串连者。主持人的类别:1 综艺节目主持人;2 专题类节目主持人;3 知识教育性节目主持人;4 服务性节目主持人;3 少儿类节目主持人

主持人的地位和作用:1 有助于改变传播模式,增强传播效果。2 信息社会的听众和观众呼唤节目主持人的出现。3 主持人的出现增强了揭幕的整体性。

主持人的发展和分类:1综合节目主持人2专题性节目主持人3知识教育性节目主持人4服务性节目主持人5少儿节目主持人6新闻性节目主持人

主持人节目的传播特色:1个性化2人格化3人际性4参与性

主持人的专业素养:1正确的政治思想修养2良好的文化修养3驾驭节目的能力和应变能力4语言表现力

采访:采访是新闻记者通过访问和调查采集新闻的职业性活动,也是新闻记者获取新闻素材,新闻材料的主要手段和基本方法。

采访的基本任务1客观报道2情况反映3群众工作

采访的准备工作1政策准备2情况准备3材料准备4知识准备5技术准备

常用的采访方式:1找领导交谈2开调查会3个别访问4翻阅材料5直接观察6直接参与7电话采访8隐性采访9随意采访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方式(1)一体化采访(2)分期式采访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1现场性强2协同性强3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性大4对采访者地要求高5既是一种采访手段,又是一种表现手法。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任务:1对前期采访进行参谋和组织2把好电视新闻流程的最后一关3对广播电视新闻前期创作再加工4表明电台,电视台的立场和态度。

电视新闻的画面编辑:就是指根据新闻内容的实际,运用画面的合理排列,客观,准确地佐证某一新闻信息

蒙太奇:原意为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之意,借用到影视领域中则是形式与内容组合构成的总称。“蒙太奇”的完整概念包含三层意思:第一作为影视片反映现实的构思方法。独特的形象思维的方法,即蒙太奇的思维和蒙太奇的原理,第二作为影视片地基本结构手段,包括分镜头和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与组合的全部技巧。第三作为影视片剪辑,声画合成的具体技巧和技巧。电视新闻到画面编辑,主要是频道最后这一条的内容。

蒙太奇的功能:1选择与取舍,概括与集中2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3创造独特的画面时间和空间4形成不同的节奏5组织,综合各种语言符号,6表达意义,创造意境 类别: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

蒙太奇在新租借面编辑中的运用:1熟悉素材,寻找感受,把握总体,2控制节奏,按内容的需要进行组接

电视新闻画面编辑的特有规律:1不必拘泥于镜头组接的现有规律,应努力形成新闻画面组接的特有节奏2强化“细节”意识,充实画面的信息含量,给观众以更多可看到内容和想象的空间。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一新闻的组合(1)同题集中(2)非同题集中(3)配发言论和资料 二新闻的排列(1)精选头条(2)控制节奏和区分层次三编写标题和提要 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

塑造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适应21世纪需要的业务素质(业务素质的要求):1深厚的人文素质,2广播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知识结构3系统的广播电视传播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从事现有岗位的业务能力。栏目制片人制:是管理学中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的实际运用,所谓电视栏目制片人,就是电视制作和发行的负责人,它是栏目制作的核心的主体和节目市场的主体。

电视制片人首先出现在1993年5月1日,当天的东方时空首次出现了制片人这一新词,这意味着以传统的纯宣传管理型向市场效益方向开始转变,以宣传为管理中心开始向以人为管理中心的转变。

栏目制片人是栏目化节目的负责人,制片人负责节目,而且在经济收入和经济支出,以及人员的聘用上有自主权。

文艺节目的编排原则:1 谐调一致原则;2 服务受众原则。3 繁荣文艺原则;4 严格把关原则

教育节目的编排原则:1 题材内容注重针对性;2 内容切合实际,适宜普及;3 为了便利于传播知识,开展社会教育,编辑应想方设法,使教育节目办得生动活泼,亲切自然。4 教育性节目介绍的科学文化知识要让受众易于接受;5 编排要逻辑有序,易于吸收。6 重点要适当重复,趋于强化。

服务类节目的编排要求:1 要富有时代感,内容要有贴近性;2 注重节目特色;3 发挥声画优势,力求生动活泼。

电视画面编辑的特有规律:不必拘泥于镜头组接的现有规律,应努力形成新闻画面组接的特有节奏。2 强化“细节”意识,充实画面的信息含量。节目编排:是电视节目由制作转入播出的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环节,节目编排不是对节目做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需要电视从业人员的二度创作。节目编排是对现有节目源的科学、系统、合理、有序排列,其目的在于使收视目标明确化,进而获得整体的收视效果。节目编排有很多策略,不同的人也会采用不同的策略,以下从纵向节目编排与横向节目编排两种基本纬度对常用的节目编排策略做一大概介绍。

纵向节目编排:是以提高自身节目或频道竞争力为出发点进行的节目编排,着眼于电视台内部一个频道或节目合理的、有序的排列;当然,任何一个节目编排既要考虑自身节目、频道的设置和定位,同时也必须考虑媒介环境对自身节目和频道的影响,竞争对手的收视情况自始至终都是任何节目编排中的参考系数。

广播电视: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传播音响图像的节目,通称为广播电视,简称广播。

广播电视学:是研究广播电视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一般包括广播电视基础理论、广播电视应用理论、广播电视决策理论和广播电视历史研究四个方面。

电视制式:是指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时所采用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

调幅广播使载波振幅(电磁波幅度)按照调制信号改变的调制方式叫调幅。经过调幅的电波叫调幅波。它保持着高频载波的频率特性,但包络线的形状则和信号波形相似。调幅波的振幅大小,由调制信号的强度决定。调幅波用英文字母 AM表示。

调频广播:使载波频率(电磁波频率)按照调制信号改变的调制方式叫调频。已调波频率变化的大小由调制信号的大小决定,变化的周期由调制信号的频率决定。已调波的振幅保持不变。调频波的波形,就像是个被压缩得不均匀的弹簧,调频波用英文字母 FM表示。

电视节目指电视台各种播出内容的最终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电视节目实际上涵盖了电视台和其它电视制作机构制作的、供播出或交流的具有特定内容和形式的电视作品。

电视栏目:指有固定时间、固定长度、固定风格并定期播出的电视节目。体现了一种板块化的组织方式,是电视制作和播出中的基本衡量单位之一。从宏观上说,电视栏目是电视内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微观上说,电视栏目是电视频道编排的基本单元。

电视节目分类体系:指根据不同电视节目的显著特征或本质属性对它们进行由高到低不同层次的划分,以形成一个不同类型电视节目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相对稳定的整体。广播电视新闻:就是通过某些特定的电子技术(如无线电波或线缆系统)公开传播的正在变动或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信息。

电视娱乐节目:向观众提供娱乐为主的电视节目,节目内容可以涉及很广,目的在于让观众消闲娱乐,电视娱乐节目注重强调参与性,一般有一定数量的特邀现场观众参与节目,电视娱乐节目从内容上讲与综艺节目有颇多相似之处。

真人秀“真人秀”泛指由制作者制订规则,由普通人参与并录制播出的电视竞赛游戏节目。它打破了新闻、纪录片等真实电视节目与电视剧等虚拟电视节目的界限。

电视节目分类的意义:对观众的意义:对于电视观众而言,电视节目分类是指导其组织和安排自己的收视行为,使电视收视能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收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重要参考标准 对学术研究的意义:a、在传播学的研究中,对大众文化、商业文化的社会影响研究具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b、电视节目制作同样是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c、完善的电视节目分类体系还是电视节目研究系统化发展的基础

对电视产业的意义:在电视节目的制作、编排、销售、评估等各个方面,电视节目分类系统

都有显著的作用

电视节目分类的原则:1系统完整性原则2科学严谨性原则3突出重点原则4适用性原则

9、我国主要广播电视节目分类的方法

四分法:新闻性节目; 教育性节目(社会教育、学科教育); 文艺性节目(包括娱乐性节目、综艺节目); 公共服务性节目(包括广告)

六分法1新闻类节目2言论类节目3知识类节目4教育类节目5文艺类节目6服务类节目

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合成对等的交流着,而无数的交流着之间的一个融合,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

广播电视学概论复习提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