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0986新闻采访写作
编辑:岁月静好 识别码:21-1036294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15 12:44:26 来源:网络

第一篇:0986新闻采访写作

0986]《新闻采访写作》

第一次作业 [论述题]

一、填空题

1.根据提供主要事实还是提供新闻事实的背景,采访对象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类。2.新闻采访本质上是____________。3.我国现代通讯体裁的奠基人是________。

4.采访者的社会角色有:_________角色、__________角色和__________角色。5.独立文体深度报道主要有_________报道、________报道和_________报道。6.随着电报的产生和运用,消息写作产生了____________结构。7.新闻采访前的资料准备应该遵循_____原则。

8.新闻采访中,记者的主要工作是_______、倾听、观察和记录。

9.提问目标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影响。10.采访记录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

二、问答题

1.采访中仔细倾听的作用是什么? 2.消息文本中,导语的特点有哪些? 3.必须使用新闻背景的情况有哪些? 4.新闻采访的特点是什么? 5.新闻报道策划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当事人、知情人、目击者、有关人士

2.信息/符号互动行为

3.黄远生

4.社会守望、信息传播、文化传承

5.解释性、调查性、预测性

6.倒金字塔

7.十比一

8.提问

9.新闻文体、记者的新闻价值观、目标受众群体

10.围绕采访主题和事件本身进行记录

二、简答题 1.(1)了解事实真相;

(2)发现新闻线索;

(3)提供写作思路。

2.(1)用生动的语言展示事实的最具有新闻价值的部分;

(2)用简洁的语言道出新闻事实中受众最感兴趣的部分;

(3)用明晰的语言讲述新闻事实所体现的鲜明特点。

3.(1)报道某些比较复杂的新闻事实时,需要交代来龙去脉或者人事关系;

(2)有关新事物、新技术、新产品的情况;

(3)报道读者不熟悉或者淡忘的人事时;

(4)靠交代背景才有价值的人事。

4.(1)新闻采访以大众传播为目的;

(2)新闻采访以平等沟通为手段;

(3)新闻采访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

5.(1)为新闻报道提供可行的方案;

(2)为新闻采写提供充足的背景和其他准备;

(3)为报道提供强有力的队伍。

[单选题]动态消息的主要特点不包括_______。

A:短

B:快

C:新

D:活

参考答案:D

[单选题]《西行漫记》的作者是_______。

A:范长江

B:邹韬奋

C:史沫特莱

D:埃德加·斯诺

参考答案:D

[单选题]某报刊登了“温家宝总理出席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的新闻,这主要是考虑了新闻价值标准的_______。

A:显著性

B:异常性

C:冲突性

D:时效性

参考答案:A

[单选题]“8点上班的钟声响过之后,中央国家机关有多少人迟到?”这是_____。

A:归纳式导语

B:提问式导语

C:叙述式导语

D:描绘式导语

参考答案:B

[单选题]在新闻学学科体系中,新闻采访写作属于_______。

A:理论新闻学

B:实务新闻学

C:历史新闻学

D:管理新闻学

参考答案:B

[单选题]“厄尔尼诺,是南美渔民起的名字,意思是圣婴。它指一种自然现象,在太平洋每隔3―4年在圣诞节后不久发生一次。”这一背景属于_______。

A:烘托性背景

B:说明性背景

C:揭示性背景

D:议论性背景

参考答案:B

[单选题]“大老齐虽然也称得上个知识分子,可那身打扮却是个道地的庄稼人。头上一顶褪了色的蓝制帽,一条早已过了时的蓝裤子,裤管老是挽着,两只黝黑的大脚上穿着一双旧塑料凉鞋。”通讯《大老齐成了“香饽饽”》中,这段文字的表达方式采用了______。

A:叙述

B:议论

C:描写 D:说明

参考答案:C

[单选题]思考深入,但不善交流的采访对象属于________。

A:理性外向型

B:理性内向型

C:感性外向型

D:感性内向型

参考答案:B

[单选题]新闻要素的核心是_______。

A:原因

B:事件

C:人物

D:时间

参考答案:B

[单选题]柏林电影节期间,某报聘请演员余男为”柏林日记”专栏写稿。对于该报而言,演员余男属于_______。

A:专业记者

B:特派记者

C:特约记者

D:驻外记者

参考答案:C

[单选题]可以以多种介质传递信息的是______。

A:报刊

B:广播

C:电视

D:互联网

参考答案:D [单选题]消息和通讯的共同点是_____。

A:都讲究真实性

B:篇幅都很长

C:都使用倒金字塔结构

D:时效性要求都不高

参考答案:A

[单选题]记者在采访中东张西望,该表现属于_____。

A:不遵守时间

B:言谈举止不合宜

C:穿着不合宜

D:不尊重被采访者的风俗习惯

参考答案:B

[单选题]新闻最基本的特点和要求是______。

A:真实

B:形象

C:公开

D:新颖

参考答案:A

[单选题]对于给采访设置障碍的采访对象,记者应该_____。

A:保持耐心,边听边分析

B:善于用问题将谈话内容圈定在一定的采访范围内

C:用合适的提问方式激发采访对象的谈话热情

D:学会在采访对象的谈话中寻找突破口

参考答案:D

[单选题]记者为了了解某食品的制作状况,假扮成实习员工进入工厂了解情况,这种采访类型是____。

A:体验式采访

B:伪装式采访

C:观察式采访

D:参与式采访

参考答案:B [单选题]

新闻采访活动的双主体指的是______。

A:记者和采访对象

B:当事人和目击者

C:传播者和接受者

D:采访者和写作者

参考答案:A

[单选题]通讯主题的提炼要求不包括________。

A: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

B:深刻

C:可以虚构和想象

D:新颖独特

参考答案:C [单选题]

“大自然用一亿年的时间创造出了蓝鲸,而人类只用50年就把它毁灭了。”这是______。

A:描绘性导语

B:归纳性导语

C:叙述性导语

D:提问式导语

参考答案:B [单选题] ”张华的名字,列在我们时代的英雄谱上;张华的赞歌,融进我国百万大学生的心中。今天,从张华的母校,又传来张华赞歌的续篇,它谱写在西岳华山的奇峰之下,险道之间。”这一通讯开头属于

A:归纳式开头

B:叙述式开头

C:议论抒情式开头

D:提问式开头

参考答案:C [单选题]

新闻界的“客里空”指的是______。

A:栩栩如生

B:表里如一

C:实事求是

D:弄虚作假

参考答案:D

[单选题]下列选项,不属于采访前资料准备内容的是_______。

A: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

B:新闻事实的背景材料

C:相关的理论知识

D:基本的生活常识

参考答案:D 第二次作业

[多选题]开放式提问的优点有________。

A:焦点集中,容易深入

B:问题比较缓和

C:有利于创造融洽的气氛 D:问题比较明确

参考答案:BC

[多选题]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是_________。

A:充分体现对象主体价值

B:严格遵守真实性价值

C:注意发挥事实本身的作用

D: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时效

参考答案:ABCD

[多选题]消息主体的功用是______。

A:解释导语

B:引出结尾

C:补充导语

D:阐述背景

参考答案:AC [多选题]

下列新闻,属于软新闻的是________。

A:《喵星人萌态蹿红网络》

B:《济南小伙痴迷骑马上班》

C:《老外购买力延伸到南京“街头巷尾”》

D:《菲律宾抓扣数十名中方施工人员》

参考答案:ABC

[多选题]参加新闻发布会要______。

A:注意调节会场气氛

B:重视会上所发的材料

C:准备精练、直接的问题

D:注意听别的记者的提问

参考答案:BCD

[多选题]下列步骤,属于新闻采访工作范畴的是______。

A:寻找线索

B:采集材料

C:选择题材

D:理出观点

参考答案:ABCD

[多选题]追问一般适用于______。

A:对方弄不清楚的问题

B:对方回答问题不清晰

C:对方故意回避问题

D:对方回答问题很笼统

参考答案:BCD

[多选题]消息语言要追求________。

A:简洁与明晰的统一

B:真实与客观的统一

C:严谨与生动的统一

D:具体和概括的统一

参考答案:ACD [多选题]

背景运用要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

A:必要性原则

B:简明性原则

C:灵活性原则

D:趣味性原则

参考答案:ABCD

[多选题]被采访者的特点包括_______。

A:相当的复杂性

B:不同程度的肤浅性

C:较强的专业性

D:鲜明的目的性

参考答案:ACD

[多选题]以下属于精确采访的有______。

A:实地实验

B:电话访谈

C:问卷调查

D:座谈会

参考答案:AC

[多选题]被采访者的基本情况包括_______。

A:年龄

B:个人爱好

C:业绩

D:主要经历

参考答案:ABCD

[多选题]消息的内部特征主要有_______。

A:篇幅简洁

B:以“何事”为报道重点

C:有“消息头”

D:叙事相对客观

参考答案:BD [多选题] 采访中的观察技巧主要有_______。

A:目的明确

B:注意细节

C:发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D:适当作出反应

参考答案:ABC

[多选题]利用网络作在线采访的形式有______。

A:使用E-mail进行采访

B:使用ICQ进行采访

C:使用搜索引擎进行采访

D:使用网络聊天室和BBS进行采访

参考答案:ABCD

[多选题]消息文本的结构特点主要有_______。

A:结构必须完整

B:重要信息提前“亮相”

C:标题和导语的重要性超过主体

D:需要制造悬念

参考答案:BC

[多选题]在消息写作中,特别重要的部分是________。

A:标题

B:导语

C:主体

D:结尾

参考答案:AB

[多选题]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功用主要有______。

A:有助于记者与采访对象沟通

B: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

C:为记者的采访提示方向

D:为媒体的报道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答案:BCD [多选题]

新闻线索的特点有______。

A:简略

B:稍纵即逝

C:真假混杂

D:五要素俱全

参考答案:ABC [论述题]

一、填空题

1.多篇型深度报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2.新闻五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3.记者的工作职业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4._______在前,写作在后,二者顺序不可颠倒。

5.按报道方式,通讯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

二、解释题

1.新闻线索 2.第一手材料 3.隐性采访 4.消息 5.调查性报道

三、分析题

下面是一篇消息,不过每段的顺序已被打乱,请将它们重新排序:

1.这是兰州市博物馆10月中旬在本市伏龙坪挖掘一座东汉古墓葬中发现的稀世宝物。共发现三块直径17厘米的圆形纸张,除一块破碎外,两块保存完整

2.据资料记载,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在陕西、新疆等地发现过汉代麻纸。而这次兰州出土的东汉纸,在纸张质量和保存质量上,堪称一次最理想的发现;而且纸上留有大量文字,这在国内确属罕见,说明纸在当时已成为最理想的书写工具而被广泛使用

3.蔡伦造纸也许尽人皆知,而蔡伦时代的纸是何模样却为今人所罕见。最近在兰州出土的东汉纸,使人有幸一睹一千多年前纸的面目

4.专家鉴定,这座墓葬是东汉中、晚期的合葬墓,内有两具尸骨。出土两千多枚”剪轮五铢”和“东汉五铢”钱币;铜盆、铜壶、铜镜等东汉铜器6件;白金饼一枚;银簪一对;漆妆盒等文物十多件。专家认为,这是我国考古界的一次重要发现,对研究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技术,以及兰州的历史沿革,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5.三块纸原叠放在一面铜镜中,出土后呈白色,纸面薄厚均匀,绵软坚韧,近似现代宣纸。纸上留有文字、墨迹,书体介于隶楷之间,字迹清晰可辨,其中”妇悉履„„奈何当奈何„„”几个字一般人都能辨认。专家认为,文字内容与死者身份、经历无直接联系,可能是作为垫衬物而被剪成圆形留在铜镜囊中的 你的排序是(只写序号):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整合报道、系列报道、连续/追踪报道

2.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原因(why)

3.及时采写新闻、反映内部情况、做群众工作

4.采访

5.叙事记述型通讯、调查分析型通讯、谈话实录型通讯

二、解释题

1.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它为新闻记者提示了新闻的所在和新闻采访的方向。

2.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

3.记者不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偷拍、偷录或亲身感受的方式就新闻事实进行的采访。

4.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

5.一种较为系统、深入地以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新闻报道形式,也称揭丑报道、揭黑报道。

三、分析题3、1、5、2、4 第三次作业

[判断题]和使用E-mail进行采访相比,使用ICQ进行采访互动性更强。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提问质量的优劣、水准的高下,直接关系到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整体活动的成败。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报道姚明考上某大学研究生,主要体现了新闻价值的异常性标准。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通讯脱胎于古代的传记、游记。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隐性采访的第一步是确定采访对象之间的利害关系。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康有为是我国近代第一位专职记者。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报道南昆铁路开通时,某报纸的标题是“百色人民盼车轮拖走贫困”。这一标题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范长江曾以《申报》特约记者的身份进行采访。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当新闻事实与社会责任发生冲突时,记者必须从维护大局出发,树立高度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理性分析问题,绝不片面追求新闻轰动效应。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大自然用一亿年的时间创造出了蓝鲸,而人类只用50年就把它毁灭了。”这是提问式导语。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

第一代导语的主要特点是:只突出一个新闻要素。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一向以‘火州'著称的新疆吐鲁番将通过‘西水东调'水利枢纽工程解决用水紧张难题。”这一导语突出了“地点”(where)要素。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能否发现采访对象的新闻价值关键取决于报道者是否具有新闻敏感。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通讯的纵向结构包括时间顺序结构和认知顺序结构。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在一定时期内,就某一不断发展变化的新闻事件作持续不断的报道的深度报道形式叫系列报道。

参考答案:错误 [论述题]

一、解释题

1.新闻根据(由头)2.解释性报道

3.新闻敏感

4.新闻价值

5.通讯

二、问答题

1.消息文本中,第二代导语的特点是什么? 2.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有哪些?

三、分析题

1.分析记者的提问特点

记者:你们公司的推销员当时承诺过这个起搏器已经重新消毒,这是否属于欺骗行为?

副总:不属于,这是一种过失。不是有意识欺骗,因为他想:起搏器嘛,肯定都是消过毒的了,要不怎么能用呢?

记者:可当时推销员口头承诺的是这个已经重新消毒了,是不是这样?

副总:但他后来更正过来了。

记者:当时是不是有过这个说法?

副总:这你可以问问他。

记者:这个人现在在哪儿呢?

副总:呃„„(沉默)他最后跳槽了,到其他公司去了。

2.分析主持人的采访表现

中央电视台某栏目在播药家鑫这一期节目时,主持人(记者)的一个举动引发争议:

节目二分十六秒,主持人(记者)正采访受害者张妙的父亲张平选时,隔壁忽然传来一阵嚎啕大哭,是张妙的母亲。

”为什么不进去劝劝?”主持人(记者)问。

“不劝,劝也没用。”

主持人(记者)起身,对着镜头说:”我去看看,我去跟她说说„„”

主持人(记者)示意摄像师留在原地,不要拍摄。采访戛然而止。

参考答案:

一、解释题

1.指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或契机,是一个事实所以称为新闻的根据。

2.一种运用大量背景材料来分析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意义或影响,揭示新闻事件来龙去脉和深层意义的新闻报道。

3.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4.指某些事实所固有的、在满足受众新闻需要方面所具有的潜在或显在的作用。

5.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及时、真实、生动地报道现实生活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和社会风貌的一种新闻体裁。

二、问答题

1.(1)用生动的语言展示事实的最具有新闻价值的部分

(2)用简洁的语言道出新闻事实中受众最感兴趣的部分

(3)用明晰的语言讲述新闻事实所体现的鲜明特点 2.(1)采访应基于双方对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

(2)采访者应当以前台的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

(3)采访者应当学会换位思考,在认知和情感上去体验被采访者的心态

三、分析题

参考答案:

1.这是一次调查性的采访,记者始终掌握着提问的主动权,每个问题都有明确的指向性,言简意赅,牢牢抓住问题的核心,也是事实的新闻价值部分――“起搏器是否重新消毒”――进行追问,没有随意打断采访对象的回答,也没有轻信采访对象的敷衍,从而将采访对象的推诿抵赖和不负责任真实地呈现在受众的面前,完成了采访的任务。

(如果有其他的切入点,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也可)

2.这是一场没有完成的采访,采访对象有很多表现非常有新闻价值,以电视新闻声画一体的方式呈现出来,特别富有感染力和震撼力,从这个角度说,这是一次失败的采访。

但是,新闻价值常常和记者的社会责任产生矛盾,如果只顾着从采访对象处挖掘新闻,完全不考虑采访对象悲痛的心情和失控的情绪,这名主持人缺少对社会公众起码的人文关怀。主持人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新闻工作者,从这个角度说,这是一次真正完整体现记者较高职业素养的采访。

(如果有其他的切入点,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也可)第四次作业

[判断题]述评消息有别于一般消息的地方是:不仅报道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而且还要对事实作出评价、评论。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美国记者约翰・格里芬写的《疯人院的十天》是世界上第一部使用隐性采访报道的作品。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座谈会比较适用于情况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的采访。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在消息《四川绵竹市民在黑暗中缺水缺粮又冷又饿》的结尾,记者写道:”他们说,希望政府有人带水和食品来看他们,来处理和救助伤者。”这是评论式结尾。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从形式上看,导语是消息文本的第一个自然段。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调查性报道是深度报道中单纯的“负面报道”。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只要是违法行为,都适合用隐性采访的方法进行揭露。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只要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就具有报道价值。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平安路和景辉路的十字交叉口,昨天又发生一起车祸,造成4人死亡。”这则新闻主要突出了“事件(what)”要素。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通讯中细节材料写作要求平实、宏大。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西方的特写较为严肃、深刻,而我国的通讯则更加幽默、轻松。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使用隐性采访时,记者不能过度介入所报道的事实。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电话采访迅速、便捷,但是由于无法观察被采访对象的细节,所以往往只能作为一种辅助采访方式。

参考答案:正确 [论述题]

一、问答题

1.新闻采访中,观察的作用是什么?

2.记者必须具备哪些素养?

3.采访中,记者应该注意倾听哪些内容?

4.新闻写作如何升华新闻采访?|

5.消息主体”断裂行文”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二、写作题

根据下列材料写作消息(字数:400字左右,新华社电头)

“天路”列车往返于青藏高原,几代人的梦想和重托被坚实的铁轨举起。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的开通,将彻底结束占全国八分之一国土面积的西藏自治区不通铁路的历史。随着铁路开进青藏高原,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将加速这块古老土地的现代嬗变,低成本、大运能、全天候不间断的铁路运输,将进一步激活青藏高原的内在活力,让古老的高原更加开放,更加生机勃勃。这是青藏高原发展的历史契机,神奇的天路注定要成为青藏高原加速迈向现代化的大动脉。随着青藏铁路全线贯通,青藏高原千年”苦旅”将封存在人们的记忆中,西藏也将随之迎来人们从不敢、也不曾想到的变化。日月山、青海湖、万丈盐桥、昆仑六月雪、瑶池、可可西里、布达拉宫„„无一不是让人神往的旅游圣地。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总指挥长、负责青藏铁路运营管理的青藏铁路公司经理卢春房称,青藏铁路不仅沟通了高原天堑,也将激活西部旅游产业,沿线的旅游资源优势有望催生世界级旅游经济带。据预测,202_年进出西藏货物运输量将达到280万吨,其中铁路运输量将占到210万吨。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后凯表示,青藏铁路通车将使西藏突破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瓶颈”,形成铁路、公路和航空并举的立体化交通,彻底解决货物、人员”进藏难”的问题。西藏自治区社科院经济战略研究所王太福研究员认为,青藏铁路建成有利于降低西藏市场商品价格,刺激居民消费,减少居民日常消费支出。同时会优化西藏的产业结构,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农牧资源、民族手工艺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改变长期以来进藏物资多于出藏物资的不平衡状态。拿矿产资源来说,西藏?矿、铜矿、硼矿、菱镁矿、硫矿、刚玉、白云母矿储量均居全国前列,其中?矿产量占全国90%以上,储量亦居全国第一位。西藏还蕴藏着世界级的斑岩型铜矿,铁矿的远景储量在2亿吨以上。而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正处于青藏铁路沿线或其辐射范围之内,不仅为资源开发创造了良好条件,而且上述矿产资源富集区基本属于落后地区,也有助于缩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青藏铁路的开通可以降低游客的进藏费用。从成都进藏火车票的价格大约只是飞机票的1/3。目前拉萨已经形成3大宾馆群,其次是八廓街一带的低星级宾馆群。青藏铁路将保持全天候通车,全线还将使用红外线监控系统。列车在一般路段的时速将达120公里,这意味着从青海格尔木至西藏拉萨的乘车时间不会超过12小时。青藏铁路列车分普通客车和观光列车两种,铁路部门初期将开通2至4列高档旅游列车,在著名景点可以进行短暂停靠。格拉段有34个车站,其间有9个观光站。豪华旅游专列的车窗将大于普通车窗,装有紫外线防护膜。每列车里配备有两套供氧系统,此外还设有单人或家庭包间,可调方向的沙发椅等。王太福研究员表示,交通闭塞尤其是观念滞后是西藏落后的重要原因。青藏铁路将西藏首次纳入全国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能促进西藏同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为西藏更新观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良好机遇。青藏铁路建成将极大促进铁路沿线和全区城镇的发展。它不仅会直接推动藏北及拉萨市城镇体系发展,随着拉萨城市规模的扩大,也会增强对周边城镇、各地市和边境口岸的辐射带动,从而间接推动全区城镇发展。与此同时,有效预防和及时化解外来人口涌入西藏引发的新矛盾,切实搞好外来人口的管理工作是促进西藏文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王太福说,青藏铁路的贯通将深刻改变高原居民的燃料和食物两大消费结构,这无疑有利于逐步减轻过重依赖牛羊造成的生态压力,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青藏铁路环境保护监理站负责人李耀增告诉记者,青藏铁路是目前我国环保投入最多的铁路项目,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将减到最低。铁路中间站取暖会使用燃油锅炉或太阳能等环保型能源。铁路沿线还设置了33处通道供野生动物迁徙穿行。他表示,青藏铁路是一条铺在冻土上、穿越高原野生动植物家园以及亚洲大江大河源头的特殊而敏感的路,对高原环境的长远影响将持续为世界所关注。铁路建成后,对冻土路基、植被恢复乃至铁路沿线气候和景观的变化进行长期观察监测仍然非常有必要。世界屋脊交通格局的改变,将深刻影响这一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格局,在“铁轨经济”的巨大牵力下,青藏高原的产业资源和文化优势将进一步整合,产业合作与分工在市场资源的配置下将更加明晰,最终将形成一个青藏高原经济区域,成为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极。青藏铁路的开通,将有助于通过与南亚各国发展经贸关系,促进周边关系的改善。而这一过程,也是青藏高原经济步入国际经济循环,更加开放化的过程。青藏铁路开通之后,也会给原来相对落后的青藏地区带来冲击,如对原有产业、生态环境的挑战,对原有居民就业的冲击等。在挑战中抓牢机遇,并将此转化为提升产业层次、人员素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契机,我们要让天路真正成为人与自然在和谐中共同迈向美好明天的通天之路。

参考答案:

一、问答题

1.(1)发现新闻的线索

(2)以观察所得更好的与采访对象沟通

(3)获得至关重要的新闻素材

2.(1)敏于发现

(2)勤于思考

(3)长于沟通

(4)精于表达

3.(1)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和事物

(2)要点和要点的支撑事实

(3)听”弦外之音”

4.(1)写作对采访的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2)写作对采访的材料进行整体把握,认识事物的本质

(3)写作对采访的材料进行理性认识,认识材料的深层价值

5.(1)分散新闻材料

(2)简化新闻写作段落

(3)不断变化新闻写作角度

二、写作题

答案要点:

1.有完整的标题,可以是单一标题,也可以是复合标题;

2.电头:新华社北京*月*日*时电。或用显著字体,或和导语之间空格,或用方括号、圆括号标注;

3.导语交待最重要的事实(即"青藏铁路开通”),同时突出新闻价值,有一定的吸引力;

4.主体部分采用合适的结构,完整交代材料中涉及的内容;

5.结尾自然流畅;

6.符合消息的语言规范,真实、概括、准确、客观;

7.字数合乎要求。

第二篇:新闻采访与写作

马航MH370离奇坠南印度洋真相须查清

北京时间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布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在南印度洋坠机。马航同一天告知该航班乘客的家属,飞机上没有生还者。马来西亚方面是在澳大利亚、中国先后在南印度洋发现疑似飞机残片的情况下,做出上述宣布的。

这一悲痛消息令人难以接受。目前中国科考船“雪龙”号已在前往疑似出事海域的路上。马航MH370失联牵动全球密集关注十几天,在得知该客机中途折返后,人们曾燃起客机并未坠海、而是被劫持的一线希望。环球时报的社评指出:“事情显然并未到此结束。客机为什么飞向没有着陆点的南印度洋,在那架飞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些关键性问题至今没得到回答。而这一切是必须完全搞清楚的,为了告慰那些逝去的无辜者和他们的家属,也为了今后进出马来西亚乘客的安全”。马政府自从MH370失联后,所发布的信息往往否定、否定在否定,要不然就是相互矛盾、吞吞吐吐。此次马国总理发布的飞机落入印度洋的结论,给人的感觉明显是缺少证据。本应飞往中国的客机莫名其妙掉头飞向南太平洋,而且几乎明摆着飞到那里去坠毁,这超出人们对空难的全部了解和想象。这上面有154名中国人,我们有权力要求马来西亚政府还原事情发生的真相,并将它们全盘公布于大众。这起空难是机上人员造成的,还是有外力的参与造成,我们需要知道。希望马来西亚政府克服“国家安全”或政治等其他顾虑,不隐瞒任何相关信息。当前没有什么事情比围绕MH370空难的重重疑团更能损害马来西亚的信誉。马方应组织力量尽早确定飞机的准确坠毁位置,并打捞飞机残骸,找到黑匣子,确认飞机失事的原因,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失事客机上的中国人属最多,但是在调查展开以后,中国社会已少有人朝事故是针对中国的阴谋方向联想。我们国家一直将马来西亚看成友好国家,我们现在要求得到真相,这一点也不过分。这是我们失去154名同胞情况下的基本权利和应得到的尊重。同时,希望我国政府以及有突出情报能力的国家一起协助、督促马来西亚方面整理信息,将事件的善后工作最大限度的透明化。这是一起罕见并且离奇的空难,但它决不该作为一个谜团走进世界空难史,它应该变成清晰的事故原因和历史教训被载入史册。

第三篇:新闻采访写作笔记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第一章:绪论(略)

第二章:新闻采访——新闻报道的基础

一.新闻采访的概念: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二.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的差别:

1.目的的差异性 2.时间的限制性 3.项目的突发性 4.需要的广泛性 5.知识的全面性 6.活动的艰辛性

三.新闻采访从形式上分类?

1.个别采访

2.开座谈会

3.现场观察

4.参加会议

5.蹲点

6.查阅资料

7.改写

8.问卷

9.电话采访(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

10.网络采访(方式:直接转载信息;通过Emile等采访;查阅收集资料)四.新闻采访从性质上分类:

1.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

2.突击采访:无事先准备的情况下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

3.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

4.巡回采访:也称旅行采访。按照编辑部的指使,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题目,主要由记者根据需要,在巡回路途中选择若干题材就地采访,连续不断地向受众进行系列报道。

5.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

6.易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的采访活动。可以加强记者间的交流,优势互补。五.新闻题材

1.新闻题材:一般指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通称。

2.消息:是以叙述为主的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体裁。它用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最简洁的文字向受众传播最大量的信息。分为动态消息,即简洁的报道最新发生的新闻事实,和综合消息:即对某事物或同类事物就一个主题进行分析综合。

3.通讯:以叙述与描写相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法,较详尽报道事件的新闻常用体裁。在叙描结合的基础上,可适时,适当使用抒情与议论等表现手法和相关修辞手段,使受众产生如见其人,如见其物,如临其境的深切感受。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人物专访,新闻小故事,特写等。

六.消息与通讯的异同分析:

1.表现对象不同,消息的对象主要是事,通讯表现的主要是人。

2.表现手法不同,消息以叙述为主,讲究简洁明快,通讯则在叙述的基础上,主张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

3.人称不同,消息一般用第三人称,记者不出现,通讯一般用第一人称。4.结构布局不同,消息一般是倒金字塔,通讯灵活。5.篇幅长短不同 七.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1.程序上:采访先

2.内在联系上:事实是第一性的,报道是第二性的。

3.性质上:采访时认识实际,写作是反映实际,采访决定写作,写作是采访的归宿 4.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

第三章 新闻报道策划

一.新闻报道策划的作用(三个“是”,两个“标志”,三个“有利于”)

三个是:一是使新闻不断出新的重大举措,二是新闻传播实务理论和实践新的增长点

三是我国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新闻报道的又一次成熟

两个标志:一标志着新闻工作者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又一次增长

二标志着新闻报道方式和记者,编辑思维方式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适应

三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调动选择最佳新闻资源

二是有利于促进接着采访作风深入

三是有利于新闻导向正确 二.新闻报道策划 1 定义:即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最佳效益的谋划。即这是一种把看似孤立发生的客观事物,看似彼此没有内在联系的事物,看似零碎与片段的事物,通过系统,思辨的手段及严密的设想和规划,从内涵上把它们联系,贯穿成一体的活动过程 2 分类:

1)报道题材价值呈显性状态的新闻报道策划。

2)报道题材价值呈隐性状态的新闻报道策划。也称“策划性新闻”,即它是在新闻事实发生之前或事实价值呈隐性状态之际,由记者,编辑主动介入,设计并促成事实价值显露的策划行为。

三:新闻报道策划的题材:

1. 战役性,阶段性报道 2. 重大新闻事件报道 3. 人物典型报道

四.新闻报道策划的注意事项:

1.选题应准,选位应低,切口应小

2.采访的时间,报道的密集度,时段的分布务必谋划有度 3.谨防过度介入

五.新闻报道策划的运作流程

1.目标锁定制定方案落实措施目标校正

第四章 新闻采访前期活动

一.新闻敏感

1.定义:即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也称新闻嗅觉。2.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

1)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也称政治敏感或政治洞察力 2)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受众

3)迅速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4)迅速判断同意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5)迅速在对事件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遇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 3.培养途径

1)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 2)要立足全局看问题 3)要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 4)知识广博助敏感

二.新闻价值的五要素

1.重要性:新闻事实具有震撼人心,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的特质 2.显著性:指新闻事件和人物具有引人注目的特质 3.时新性:包括时间性和新鲜性两方面 4.接近性:新闻事实具有令人关切的特质

5.趣味性:新闻事实具有引人喜闻乐见的特质。三.新闻政策与新闻价值的关系

1.新闻政策,即指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注意什么等等

2.对于新近发生的事实,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必须两者兼备才予以报道。四.报道思想

报道思想:即指新闻报道的目的以及实现这一目的的范围,内容,方法。它是编辑部依据党和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有关的宣传报道方阵,政策,策略而规定的新闻报道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要达到目的的方式方法的大体框架。五.新闻线索

1.定义:即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 2.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

1)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 2)通过各种会议,简报 3)通过记者的耳闻目睹 4)通过对日常情况的积累 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 3.运用新闻线索时的注意事项 1)注意验证,不硬顺藤摸瓜 2)尊重规律,不要拔苗助长 3)讲究时宜,不要大材小用 4)合理安排,不要齐头并进

六.采访的平时准备

1.理论的准备 2.政策的准备 3.情况的准备 4.知识的准备

1)有助于同采访对象迅速有效地交谈 2)有助于敏锐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3)有助于深刻揭示新闻主题

七.采访的临时准备

1.收集新闻事件和人物的相关资料

2.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异 3.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采访提纲)4.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八.采访对象前心理的分类 从性质内容分类:

1.先期性心理:指采访对象对新闻事业,新闻单位,新闻记者及新闻采访活动的观念 2.临访性心理:指采访对象接受记者采访请求后的心理,也称原始心理,主要由受采访者的“新闻位置”和临访心境组成。

从表现形式分:1.积极配合型一般协作型 3.蓄意应付型 九.如何创造良好的访问条件

1.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让采访对象自己定或者和他一起工作生活片刻)2.设计较得体的仪表风度 3.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 4.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

5.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不阿谀奉承,不盛气凌人)6.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

7.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化(强调采访意义,约束神情语态,排除外来干扰,交换活动方式

第五章 新闻采访中期活动

一.提问

1.提问的三种形式 a)正面提

b)侧面探(接近性,相似性,对比性启发引导)

c)反面激:即记者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提问,是采访对象由要我谈转变成我要谈。

两种方式:激问和错问

2.提问的注意事项:1简洁,2具体,3间接,4深刻,5自然,6节制 二.调查座谈的主持

1.效果:节省时间,互相启发,及时验证

2.主持座谈会的注意事项:

1)事先通知对方

2)精心选择参加座谈人员(知情者,持不同意见的人,对新闻工作支持的知情者)3)控制参加座谈会的人数(三五人和六七人为宜)

4)不要轻易下结论

5)做深入采访捕捉线索的有心人 三.现场观察

1.现场观察在采访中的具体功能

1)能合适新闻事实的真伪,增强新闻的可信性

2)能激发鲜明,生动地表达事物的灵感,增强思维的敏捷性 3)能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的深刻性

4)能为通俗地解释失误提供前提,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5)能使采访对象触景生情,增强认知的可能性

2.现场观察的注意事项:明目地,多请教,抓特点,选地点(明度和视角),善用脑 四.如何积极通过听觉进行有效地采访?

1.悉心闻取线索 2.适时调节音强

3.着力训练听力(专心,虚心,耐心)五.笔记记录采访内容的范围:

1.记要点 2记易忘点 3记疑问点 4记个性化语言 5记观察所得 6记记者联想

笔记注意事项:行与行空白留大写,字迹工整

第四篇:《新闻采访写作》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上遍

第一章

1.“身入”与“心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对采访来说,“身入”是重要的一步,“心入”是更为重要的一步。只有既“身入”了,又“心入”了,采访才能是“深入”的。

2.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

3.新闻背景材料:事件新闻和非事件新闻的发生,新闻人物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孤立的现象,有它产生的环境、条件和发展变化的原因。有些新闻事实,为了帮助读者、听众更好地理解,需要作些解释和说明。这些原因、条件和解释说明等,都属于新闻的有关背景材料。

4.第一手材料:是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5.采访基点:也叫采访活动的联系点、立脚点。这是记者根据工作需要,选择若干相对稳定的联系点,经常保持联系,并用一定的时间,同那里的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交上一批推心置腹的朋友。这样,记者就能了解那里的情况,能够摸准那里干部群众的思想脉搏,采访基点就成了透视整个社会生活的“窗口”。第二章

1.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这是因为他们外出完成一定的新闻采写任务,也是以记者的身份出现的。

2.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

3.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4.机动记者:又称直属记者,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和重大典型的采写。机动记者平时没有固定的采写任务,哪里需要哪里去,机动灵活,随时待命。

5.专业记者: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的记者。专业记者的最大特点是“专”。他们在自己分工的那个方面掌握着较多的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

6.驻外记者:是新闻单位派往国外常驻采访的记者。我国的驻外记者在政治水平、业务能力以及外语水平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7.内参:新近发生的各种事实,即使是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事实,有些则不宜或暂时不宜公开传播。记者可以而且应该把采访到的这一类事实写成“内参”,提供给新闻单位内部或送交领导部门参考。第三章

1.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2.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是引导记者进入采访的尚待证实和挖掘的信息,具有不确定性、表面性和有待证实的特点。)

3.顿悟性思维:就是脑海中突然闪现出来的某种新念头、新认识、新思想。顿悟,也可以称为一种直觉、一种灵感。4.新闻角度:新闻角度,也称报道角度。它是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挖掘和表现新闻的着眼点或侧重点。是记者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角度。主要是追求报道的新闻价值,好的新闻角度有利于突出新闻价值。报道角度包括采访事实的角度、剖析事实的角度与表达事实的角度。

5.新闻政策:新闻机构及其控制者(国家和政党)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强制性规定;也可以说,是国家、政党或地方党政领导机关对所属新闻传媒规定的宣传方针和宣传纪律,包括新闻机构的工作原则和编辑方针。

6.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包括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时宜性这几个因素。第四章

1.报道思想:是指新闻机构和记者在一定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包括报道内容、范围、重点和具体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

2.采访的平时准备:也叫间接准备和广义准备。指的是不以某一次采访活动为目的的经常性准备。3.采访计划:指记者对于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包括采访的目的、要求、步骤、方法、时间,以及找什么人,提什么问题,阅读什么资料,还有采访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处置的方法等。

4.采访对象:即凡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向之索取情况和意见,或者以各种方式向记者提供情况和意见的人。5.特写报道对象:一般是指专家、学者、科学家、艺术家以及一些特殊行业的人物、事件,同时也包括象征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极其丰富的事物。第五章

1.访问:作为一种采访活动方式,是指记者同采访对象交谈,从中弄清事实真相及其来龙去脉,进而收集构成新闻的事实材料。记者必须学会并善于访问,否则绝对当不好记者。

2.座谈会:又称调查会,是一种常见的集体访问形式,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经过座谈会是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有利于把握全局,弄清事实真相。

3.记者招待会:又称新闻发布会,通常由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举行,有时也由个人出面举行。这是集体访问的一种。

4.激发式提问:与激将法相似,可通过反问、设问或故意错问,以激发对方情绪。

5.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6.心理控制:访问这种交往过程,在心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过程。记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不仅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做出正确的判断,随之做出的相应的心理应变,还要善于使对方的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这就是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心里控制”;而且所谓“心理控制”,并不是说记者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应当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并表示理解,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取得共鸣。

7.因事件访问:就某一事件而进行的访问,旨在尽快反映世界新的变动情况。这类访问的重点是弄清新闻五要素。如事情已有结果,则要弄清新闻六要素。

8.因人物访问:对新闻人物、著名人士的访问,访问的重点是人,往往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人物的纪实性报道的访问。这类访问要善于抓住人物的人性、善于抓住事实的细节。第六章

1.特殊方式的采访:指一点一点地、临时性的或分工比较稳定的采访有所不同的采访。当然,其中也都含有对访问和观察手段的运用。具体有巡回采访,易地采访、交叉采访、蹲点采访、隐性采访。

2.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它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这种采访的优点是不会因为记者的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活动的原貌。

3.巡回采访:也叫游动采访或旅行采访,是记者按照预定设计好的线路对沿途与采访主题有关的情况进行的采访。它具有开阔记者眼界、使报道样式活泼等优点,适用于某些特殊的、重大题材的报道。

4.易地采访:指记者到本职工作范围以外的地区采访。

5.交叉采访:指记者证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同时交*采访两条或几条新闻。这种采访可以充分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有利条件,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可节省重复找人的时间。

6.蹲点采访:这是一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采访时间较长的采访方式,蹲点采访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新闻机构根据报道需要,派出记者到一个点里去,进行深入的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有分量的新闻。二是新闻机构派记者参加党政机关统一组织的蹲点工作组,边工作、边采访,点搞完,经验出来了,记者的报道也完成了。

7.观察: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新闻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搜集新闻素材与线索。

8.同步观察:就是在事物变动的同时,记者在现场实地进行观察。这样,事物所变动的一切,都在记者的视野之中。9.概览:即“鸟橄法”,是对某一事物进行大略的、鸟橄式的全面性观察,抓事物的全貌和轮廓,比较准确、完整。10.观察的位置:指记者在现场观察的角度和观察采访对象的位置。

11.细察:就是通常所说的“细察法”,是对某一事物的某个局部或细节,作重点的、仔细的观察。在一次完整的现场观察中,要将概览和细察有机结合。第七章

1.采访对象的有意注意:指有自觉的目的、需要一定努力的注意,如排除外来的噪音与周围人的干扰,认真回忆思索,全神贯注叙述事实材料等。

2.采访艺术:是指要采访的思想内容及采访技巧的完美统一。

3.点面结合:这是记者采访的基本技法。它包括多种含义:个别和一般、特殊和普遍、局部和整体。采访中的点面结合,就是说记者要善于把点上的个别事实和面上的普遍事实联系起来,从而认识和掌握新闻事实的现象、本质及其意义。

4.“自己人效应”律:指当宣传者与受传者在“观点上一致”,“有某种意义上的一切相似性”时,就会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视为知己者,宣传效果也好。

5.采访的“透视”法:也叫抓本质,指要透过客观事物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下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功夫,认清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并实事求是地从中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观点。

6.宣传政策:指善于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注意些什么等等。

7.报道角度:指记者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角度。包括采访事实的角度、剖析事实的角度与表达事实的角度。

8.原始心理反应:采访对象和记者初次见面,或者得知记者要来采访,一般都会出现一种心理反应。这种最初的心理反应,称为原始心理反应。下编--第一章:

1.用事实说话: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它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条报道原则。它寓理于事,把观点隐蔽在对事实的报道中,使人们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记者的意见。它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和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因而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更具说明力。

2.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通称“新闻五要素” 3.笔外功夫:主要指对客观事实的观察、认识和掌握;同时,正确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熟悉当前形势和社会动向;还要有各方面的知识功底。

4.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5.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第二章

1.新闻主题:是新闻报道的事实所体现的中心思想。新闻题材是能充分说明新闻主题的事实材料。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对新闻主题的思考,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联系当前的形势、中心工作和实际情况,思考新闻主题的深化问题。二是比较几种主题思想考虑方案的优劣好差,确定最佳方案。

2.新闻选材: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选材和范围和选材过程两部分。新闻选材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极大,因为选材的过程,实质就是组成新闻从而报道新闻的过程,也就是由客观存在至社会传播的过程。

3.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其组成部分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基本成分。

4.新闻素材:指记者在采访和查阅有关材料时收集的可能对报道新闻事实有用的种种材料,包括人证材料、物证材料、口头材料、文字材料、图书材料、数字材料等等。

5.新闻典型:是指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既能反映同类事物本质,又具有体现党的方针、政策的鲜明个性特点的人和事物的报道。

6.主题角度:新闻常以某一着眼点、侧重点,突出反映事实的内涵。这着眼点、侧重点就是新闻主题的角度。7.广义主题:也就是报道的中心意旨,如告诉受众一个动态信息,就要准确反映外部世界的变动情况,使他们能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以期有效地调节受众的思维和行为。

8.狭义主题:通过事实的报道表现某一种思想观点的,称之为狭义主题。第三章

1.新闻语言: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语言,叫新闻语言。它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

2.模糊语言:人们在日常的社会交际中,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遍的客观存在。因此,新闻语言也保留有“模糊”的成分,而不必都像科技语言那样非常精确。新闻的模糊语言不是语言含混不清,而是相对于语言来说,其精确度较低,但又不失于确切。

3.精确语言:指确凿无误,不夸张,不走样,更不造假;恰如其分,叙事、状物、写人得当,不可滥用褒贬之词;清楚明白,使人一目了然,可信无疑的语言。

4.文风:文风是指人们在写文章、说话时表现出来的风格和风尚,是文章或讲话的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特点的总和。

5.新闻文风:新闻文风是人的思想作风在新闻写作上的反映,是人们运用新闻报道手段表现的格调、情趣和作风。6.文采:指文章华丽多彩。文采与语言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文采是修饰语言的,基本上是个修辞问题,但又涉及内容。第四章

1.电头:指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的说明,也有只说明新闻单位和时间。用电发往外地称“电”,稿件发给当地的称“讯”。

2.一句话新闻:即用一句话表述的新闻(消息),它比简讯更“简”。

2.事件性新闻:是指以某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事件性新闻包括大量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新闻素描)等。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突发性事件和可预见性事件。

3.非事件性新闻:是指与事件性新闻相区别的新闻报道,即对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进而发生的情况、经验或问题等概貌性或阶段性的反映,其时态往往是渐进性的。非事件性新闻包括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等。

4.经济新闻:指以反映经济活动、经济生活为内容的消息报道。它还可以具体分为工业新闻、农业新闻、财贸新闻、金融新闻、交通新闻等等。

5.社会新闻:指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问题、初会风气的新闻(消息),旨在崇尚伦理道德并与社会上不良现象作斗争,报道内容包括日常新人新事、婚恋与家庭、社会秩序、风土人情及人口、市政、衣食住行。

6.人物新闻:以写人物为主的一种消息。集中反映人物的主要事迹及其晋祠风貌,或只报道人物某种行为、某个侧面;尤其是时效性较强,报道迅速及时。

7.特写式新闻:也称新闻素描、现场新闻或视觉新闻。它首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又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8.目击新闻: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件。

9.解释性报道:或称为解释性新闻、分析性报道,侧重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阐释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以及与其他相关事物的联系。这种消息与深度报道(通讯)有去区别,主要是报道简要、及时,不必讲求深广度,也不一定是重大题材。

10.背景报道:与解释性报道类似,突出报道“新闻背后的新闻”。它主要揭示新闻事件的“背景”,即其历史、环境和因果关系,以及事件发生的主客观条件。

11.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

12.平行式组接:强调时间系列的同一,表现同一时间里在不同地点发生的同类新闻事件或事实。

13.综合消息:围绕一个主题思想、从不同侧面概括反映某个事件、问题的全局性情况,或综合报道不同地区、单位具有同类性质又各有特点的多件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特点:1.不受空间的限制 2.由多地、多件新闻事实组成 3.从不同侧面表现共同主题 4.报道面广,声势大的。

14.述评性消息:也叫新闻述评,是一种以述为主,边述边评、夹叙夹议的新闻体裁。类型:形势述评、工作述评、思想述评

特点:以报道事实为主,以评述事实为目的;以报道事实为主,以评述事实为目的;述评结合,夹叙夹议;针对性强,富有思想性。

15.一事一报:指一篇消息通常只报道一个有意义的新闻事件,或事物发展的某一侧面。主题集中而鲜明,表述直接而朴实,往往直叙其事,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明了,篇幅短小。

16.答记者问: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直接展示有关方面负责人或权威人士回答记者提问的内容的消息体裁。17.工作述评:从典型的新闻事实出发,论述某项工作的经验或存在的问题,提出记者的意见和建议。

18.思想述评:抓住有一定倾向性或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情况,从实际材料中提出问题,加以分析,帮助人们分清是非,提高认识。

19.硬新闻:一般指是重要的公众事件的报道。

20.软新闻:即重要性不如硬新闻,而趣味性浓厚的报道。

21.纯新闻:直截了当的事实报道,不加解释分析,不以文采和材料的有趣取胜的新闻。22.主体新闻:是一篇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能体现新闻价值的事实、内容。

23.“道”:包含客观之道和主观之道两重含义:客观之道,主要指客观世界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主观之道,指特写阶级、集团的世界观以及路线、方针等。

24.“意”:一指记者通过采访、分析思索活动对客观世界中具体事实的理解和认识。它又包括“情”和“理”两个方面。

25.简讯:包括短讯、快讯简明新闻,它是有三言两语报道事实的一种体裁。特点就是简短。在表现形式上,简讯通常只叙述新闻事实的梗概,不必交代背景材料,几乎不表述新闻事件的具体经过;也可以没有导语,可以不分段。第五章

1.消息结构:消息写作中表达内容和体现新闻主题的谋篇布局,即一条消息组织事实材料、安排层次段落的构思设计。它一般包含突出中心,确定表述次序,处理详略,划分层次段落,考虑呼应和过渡等等。

2.依事适笔:是消息的主体部分按逻辑顺序来写作,即根据事物的内存联系或问题的逻辑关系来组织材料,顺着这个脉络下笔,不受时间顺序的约束。

2.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件性新闻。

3.金字塔结构:是按新闻事实发和始末,即依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事实的开始和结束,就是新闻的开头和结尾。它适用二前后时间跨度比较小或者有比较完整、曲折的情节或生动细节的新闻事件,多用于非事件性新闻。

4.散文式结构:指消息写作中适当吸收散文写法。采用散文式结构,消息的开关可以先简笔描绘有关场面、情景、气氛、色彩,或即兴抒发见闻、感触;或引发调动读者的联想,激起读者的兴趣;或设置悬念等;然后,再有节奏地和盘托出新闻事实。

5.地理背景:指关于新闻事实发生地的地理环境特点等背景材料。

6.复合导语:有的消息段落很简短,其导语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段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段组成的导语,称复合导语。“复合导语”的第一自然段称为主导语,其后导语段落,称为次导语,或准导语。

7.人物背景:指关于人物的出身经历、身份职务和性格特点等背景材料。8.社会背景:指关于时代政治背景、国际形势、社会条件等背景材料。

9.晒衣绳式导语:国外对新闻五要素或六要素俱全的导语的贬称。这种新闻诸要素俱全的导语形式,内容繁杂,不易分清主次轻重,段落长,字数多,也容易纷乱。犹如把所有的衣服都晒在一条晒衣绳上,难免给人以沉重、杂乱之感。

10.直接性导语:是一种最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它适用于时效性较强的事件性新闻。直接性导语又可以分为叙述式、总结式、评述式等。

11.间接性导语:又称延缓性导语,是相对于直接性导语的种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间接体现新闻主题,迂回舒展地引出新闻的核心事实或新闻要旨。可分为描写式、引用式、对比式、设问式等。

12.叙述式导语:即在导语中直截了当地用事实说话,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新鲜事实。13.总结式导语:也称概括式导语,在导语中扼要地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14.评述式导语:也称评论式导语,指着重对新闻事实的分析或解释,进行评论的导语。

15.描写式导语:也称描述式导语,即导语中采用描写的方式,再现生动的事实或现场气氛、情景。

16.引用式导语:即导语中引述新闻人物富有特色、情趣的语言,或是引用成语、典故、故事、诗词、谚语、民谣,以及名人名言等,借以点明新闻主题或衬托新闻事实。

17.对比式导语:指进行今昔、正反、彼此等对比的导语。

18.设问式导语:指从事实中引出使人注目问题的导语,可以说,实际上就是设问修辞手段在导语写作中的运用。19.新闻主体:又称为“新闻躯干”,是一篇消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展开新闻内容、阐述新闻主题的关键部分。新闻事实主要在主体部分交代和展开。无论哪一篇消息都不能没有主体部分。

20.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背景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新闻背景的分类:历史背景、地理背景、人物背景、事物背景、知识背景、社会背景。

21.历史背景:指关于事物发展、沿革变化,事物在历史进程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有关的史实、轶事等背景资料。22.事物背景:指关于事物的性质、特征,彼此的联系、对比,发展变化的主客观条件等背景材料。

23.知识背景:指关于专有名词、述语的解释,有关知识的介绍,以及引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材料、民谣、谚语等背景材料。

24.新闻结尾:是指为了深化新闻主题、强化新闻价值或扩大消息的信息容量,记者根据新闻内容,精心设计的消息的收结部分。它通常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相当多的消息可以是表述完新闻事实便戛然而止,而不必特意写结尾。第六章

1.细节:就是事物的具体化、细腻化,细节也能体现情节。大的细节往往具有情节意义,小的情节、具体的情节又常常是细节性的。2.访问记:这是通迅运用较早较多的一种表现形式。访问对象一般是人物,内容或记人物,或记人物介绍的事件。3.巡礼:是一种观光记,参观记,也称“见闻”。对记者自己的所见所闻发出的感想,一般采用鸟橄式的眼光,从全局的角度报道形势、事件、或单位,具有现场感、动态感和亲切感的特点。

4.专访:有专一主题专门对象的访问记。

5.侧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个侧面,或就某些片断展开描述,以回答受众某些方面关心 和感兴趣的问题。

6.主次:指对作品内容重要程度的认识及布局安排,在表现上常以详略区别。“展开”与否是决定主次的条件。7.印象记事:也叫“描写记事”,篇幅不一定很长,但比较注重文学手法的运用以及与读者的交流,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和可读性。

8.小故事:是为一般读者所喜闻乐见、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是压缩了的小通讯,但更多的是线索单

一、情节精干和有故事性的新闻事实表现。

9.情节:新闻的情节,指的是新闻报道在展开中心事件过程中有头有尾、发展变化的事实;这类事实本身比较完整,能够比较充分地展示报道对象的面貌以及特征或个性。第七章

1.人物通讯:是以人物报道为中心的一种通讯体裁。它以丰富的内涵,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人物,尤其是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和成长历程,展现人物精神风貌,从而起到震撼人心、鼓舞受众的积极作用。

2.事件通讯:重表现事件,主要报道具有一定意义的典型新闻事件,并通过事件的报道或提倡某一精神,或说明某个问题,或给人以某种思考或启迪。特征:它所反映的事件的新闻性和典型意义;报道新闻事件的详尽性;报道面比较广泛,写法也较灵活;在叙事中写人。

3.工作通讯:是一种直接反映和知道实际工作的通讯,既通过新闻事实的报道,分析当前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提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去推动工作。它还可以针对某些尚处在萌芽状态的倾向和现象进行实录或剖析,借以明辨是非,把握趋向,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特点:有很强的指导性;有相当的理论色彩。表现手法:体现新闻性;多用典型材料;多用典型材料;形式多样,运笔灵活。

4.风貌通讯:又称“概貌”通讯。主要指一个地区、一条战线新风貌的通讯报道。写作特点及要求:着力反映变化;描述事物的特征;借景抒情、写出感受;富于知识情趣。第八章

1.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2.人物特写:这是以新闻人物为对象的特写。要求精彩地刻画形象,将人物的行为和精神境界表现出来。3.事件特写:是新闻事件的形象化报道,它抓取事件的关键性场面、典型的情节、富有特征的片断或事件发展的高潮,集中描绘,突出地加以再现。

4.场景特写:摄取新闻事实和新闻景观中富有特征和感人的场面,加以描绘。在这里,特别注意动态描写,注意多用动词,多写动作,讲究视点的变化,多方落墨,有点有染。

5.旅游特写:捕捉旅途见闻中生动的、富有特色的片断加以再现,这种特写有时与场景特写很难区分。

6.报告文学:新闻领域里的报告文学,指用于报道新近事实的新闻和文学相结合的边缘文体。它在写作上讲究新闻性和文学性的双重特色,既要取材完全真实而有意义,又要善于用文学手段表现事实,使事实的报道富有艺术的魅力。

7.采访札记:记者将采访中所见、所闻、所感摘要记录下来,加以公开报道的一种新闻边缘体裁。其题材范围较小,着眼点在于交流信息,推动工作。主要作用有:阐明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匡正视听、明辨事非和提醒注意等。

8.工作研究:作为一种新闻边缘体裁,具有探索性的特点,主要探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包括经验教训、成败得失以及某项具体措施的可行性行为。

9.调查报道:作为调查研究成果形诸文字的书面报道,也是一种新闻边缘文体。它与工作总结、工作通讯相近,不同的是其分析更深刻、理论性更强。它具有信息性、动态性、全面性和具体性等特征。

10.来信:包括读者来信和记者来信,是作者以第一人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的一种报道形式。

第五篇: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一、采访前的准备:

一、准备背景材料

1、背景材料

2、获取背景材料— 获取背景材料有四个途径,需要大家把握:首先,平时注重点滴积累。其次,建立自己的剪贴本。第三,到网上去打捞资料。第四,向周围的人了解。

二、采访提纲

1、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是对将要进行的采访活动的一个大致规划。它可以规划我们的采访程序,保持我们清晰的思路,做到按计划进行采访、写搞,快捷的完成任务。一般说,在采访提纲里,应该有以下几个内容: 首先,明确报道思想,也就是说采访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宣传要达到什么效果。其次,规划好行走路线和采访地点、时间。第三,采访步骤,比如说打算采访什么人,是一个还是两个、三个,谁先谁后。第四,采访要问的问题。总之,好的采访提纲要成为采访的“蓝图”,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当然,经过一段时间锻炼,这种写在纸上的采访提纲就可以写在心里了。

2、采访提纲的设计:采访提纲并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可粗可细。只要提前对即将进行采访有个大致的规划就行了,一般说包含报道思想的确立、采访顺序的安排、采访时间和打算撰写体裁的确定,也可以单独对采访时打算要提出的问题进行设计,等等。

三、准备采访物品— 采访前笑记者必备的物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证明身份的采访证。第二类:采访提纲。第三类:采访包

二、写作要点:

1、准确

2、具体

3、形象

4、简明

5、口语化

三、采访结束时,应多注意的问题:

1、必须在约定的时间内结束采访。(2h)

2、结束前回想是否得到想要的。

3、问下对方是否还有想说的。(多开几分钟机)

4、索取相关的资料。

5、道别时,多和其闲聊。(可以保持联系)

四、采访交流的心理吸引因素包括:

1、相似因素。(交流的双方有某些一致性和共同点)

2、需要因素。(补偿吸引律,要注意对方的故意夸大„„)

3、对等因素。(消除恐惧,相互尊重)

4、强迫因素。(强迫心里去„„,从而从心理上„„)

5、仪表。(第一印象:1自然诱发,2装饰,3行为)

6、能力因素。(晕轮效应)、(爱屋及乌,憎人及物)

7、刻板印象。(人的思想的惯性、习惯„„)

五、消息写作的基本结构及各个部分的作用:

(一)标题—

1、作用:表达内容,吸引观众;

2、原则:1准确概括2简明精炼3严肃得体

3、要求:1短标题多用2多用实题,少用虚题。(实:事实)3表达的内容要完整

(二)导语

1、含义:以简练生动的文字表达新闻最重要的内容,具有启发性和诱惑力的开头,使受众对事件有宗的概念,不得不继续看下去。

2、步骤:1从大量的事实数据„„精炼出最恰当地表达事件的„„,所获材料的综述。

2用最能打动读者的方式将之行诸于文字。

3、类型:1直叙型2描写型3比喻型4拟人型5虚拟型6引典型7结论型8议论型9悬念型10对比型11引语型12“你”

4、(三)主体—

1、含义:对导语的具体的补充,解释,展开。

2、结构:事实的重要程度、时间、空间、逻辑。

(四)结尾

1、含义:对新闻事件的总结,概括,补充。

2、类型:1背景式2总结式3展望式4提问(启发式)5呼吁式 6评论式

0986新闻采访写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