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周边海上问题的解析
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海上问题解析
当今世界,尽管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体,世界已经呈现总体和平的基本态势,但部分地区的动荡与战乱仍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影响着世界和平与稳定发展进程,国际的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一、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分析
当今国际局势虽然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却有所加剧。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这不仅使一些地区的人民生活被置于水生火热之中而且使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拉大,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如今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许多局部冲突和地区争端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事实上,在当今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对我国周边海上问题的分析
随着中国日益强盛,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各种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复杂化,中国和平与发展仍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海上存在三大热点问题:台湾问题、南海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目前,我国在海上方向的所有相邻或相向的国家均与我国存在着海域或岛礁的争议,我国主张的约300万平方千米的管辖海域中,有一半以上存在着争议和矛盾。在我国从北到南的各海域中,依然沿袭着“海域被瓜分,岛礁被占领,资源被掠夺”的严重局面,有些矛盾还相当尖锐和激烈。
就钓鱼岛问题而言,日本一直想占中国的海域和土地为既有,其进一步的目的就是想独霸“中间线”日本一侧的全部海底资源,同时还要得到中国一侧部分海底资源,分得部分油气。日本却处心积虑地想侵占钓鱼岛,有它的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的企图。在政治、经济上,日本认为一些存在主权争议、位置重要的岛屿是日本扩大海洋经济区的关键所在。如果对这些岛屿的主权要求不能实现,日本将减少2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经济区。眼下,日方虽然对钓鱼岛事件的争端基本保持低调处理原则,但仍不断加强对钓鱼岛的控制。南海是我国受争议最多的海域。目前,几乎大部分南海海域,包括南海诸岛,都存在着争议。南海周边国家现都已宣布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并且自划海疆,开发油气资源,这些国家自划的海上界线很多都相互交叉,但是它们争夺的岛屿和海域绝大部分都在中国的“九段线”之内。尽管中国对在东沙、中沙、西沙、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但目前中国在南沙群岛中只控制着包括台湾省控制的太平岛在内的8个岛礁,其他岛礁基本已被周边国家瓜分殆尽。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世界正处于深刻变化和向多极格局过渡的时期。各国加快发展综合国力,力争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占据有利位置。我们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竞争,机遇中包含挑战挑战中也可能有机遇。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主动了解国防形势、增强安全意识,时刻做好迎接各种挑战的准备。同时我国要发展经济,加强国防建设,因为只有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篇: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周边海上问题解析
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周边海上问题解析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所处的安全状况和面临的安全条件最复杂的战略主体。步入新世纪10多年,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2012年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继续“发酵”、部分地区局势激烈动荡、以及美国推行“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应进一步调整战略,积极应对。
【关键词】国际形势 安全环境 热点问题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继续深入发展。在此情况下,国际形势的变化动向,以及我国国际处境的好坏,对我国正致力的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及时了解和认清国际形势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能使我们更好审视判断我国当前面临的整体环境,更好地理解我国加快改革调整的总体方针政策。
综合运用我国的实力和优势推动国家关系的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世界,离不开同各国的经贸合作与交流。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及其对外经贸合作与交流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对邻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是中国同各相关国家长期保持友好关系的基石。面对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通过继续深化同各国的经贸合作与交流,稳定同相关国家的外交关系和友好往来,逐步破解外交难题。发展经贸合作与交流要服务服从国家大局,要坚持实现平等合作,互利共赢,要妥善处理合作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避免野蛮式开发,避免因此而激化与当地民众的矛盾。要提高对外经济援助的效率,讲究方式方法,符合国际规范,多参加由联合国主导的国际多边援助。要加强文化交流,政党外交,多角度、多层次促进国家关系的缓和与发展。软实力的增强和国际文化影响的扩大,不能急于求成,避免授人以柄。
当前,美国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军事力量,但经济却陷入危机当中。它已经不可能像二战后、冷战时期那样援助欧洲和亚洲的盟国。在西方遭遇二战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时,美国自顾不暇,无力救援其他国家。“重返亚太”更多的是炫耀军事力量和军事存在,不仅不能帮助亚太地区重振经济,而且还会导致地区的局势动荡,危及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东盟国家对美国的“重返”态度就不完全一样,有些国家就担心美国的介入会加剧南海紧张局势,使小国成为中美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加快国防建设,强化周边防卫力量,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军事手段是解决一切国际冲突的最后手段,也是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没有强大的国防,国家就会任人欺负,国家的安全就会受到威胁,其领土、领海就会受到蚕食。只有建设强大的国防,才能产生相应的威慑作用,使任何挑衅者不敢轻举妄动。伴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推行,都提醒我们,中国必须适度加快国防建设,特别要加强海军建设。中国海军要拓展强化军事斗争准备,扎实推进现代化。加快国防建设,要量力而行。国防建设要与整个国家的建设、综合国力的增强相适应。我们加强国防的目的不是为了争夺地区和全球霸权,而是防御性的。我们没有必要,其实也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同美国展开全面军备竞赛。加强国防建设是以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安全为最高目的,要具备与此相关的防御能力、反制能力、反击能力。
近年来,我国海上存在三大热点问题:台湾问题、南海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目前,我国在海上方向的所有相邻或相向的国家均与我国存在着海域或岛礁的争议,我国主张的约300万平方千米的管辖海域中,有一半以上存在着争议和矛盾。在我国从北到南的各海域中,依然沿袭着“海域被瓜分,岛礁被占领,资源被掠夺”的严重局面,有些矛盾还相当尖锐和激烈。
南海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尤其是近段时间来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在南海问题上表现得越来越强硬,美国介入南海问题,干预亚洲地方事务,使得南海问题形势发展非常不乐观,南海周边局势也变得日趋复杂紧张化。如何解决南海问题,维护南海主权,成为中国政府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
另一方面,南海是我国最大的海域,也是我国与海上周边相邻相向的的各国争议最多的海域。目前,几乎大部分南海海域,包括南海诸岛,都存在着争议。南海周边国家现都已宣布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并且自划海疆,开发油气资源,这些国家自划的海上界线很多都相互交叉,但是它们争夺的岛屿和海域绝大部分都在中国的“九段线”之内。无论从史料还是法理力来看,中国无疑对在东沙、中沙、西沙、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尽管中国一直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发展”,但一些国家仍有意把岛屿和海域争端国际化,争取试图造成既成事实,从而在主权问题上进一步设置障碍,各国之所以加紧夺占岛礁,其关键在于海域资源的争夺。
对于明明是属于中国的海域和岛屿,可日方却偏偏要据为己有,而其进一步的目的就是想独霸“中间线”日本一侧的全部海底资源,同时还要得到中国一侧部分海底资源,分得部分油气,除了欲与我国“抢杀”海上资源,日本还千方百计地在钓鱼岛问题上大做文章。中日之间的钓鱼岛领土主权争议问题本来是可以通过政府间坦诚、冷静、务实的协商加以处理的,但日本却不断有人在政府纵容下登岛建立各种标志,以显示日本拥有实际控制权,一次又一次的刺激中国。
日本处心积虑地侵占钓鱼岛,有它的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的企图。在政治、经济上,日本认为一些存在主权争议、位置重要的岛屿是日本扩大海洋经济区的关键所在。如果对这些岛屿的主权要求不能实现,日本将减少2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经济区。眼下,日方虽然对钓鱼岛事件的争端基本保持低调处理原则,但仍不断加强对钓鱼岛的控制。
看待中国与周边的关系需要足够长远的眼光。尽管目前中国已经是周边数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似乎出现了某种经济上依赖中国的局势,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如果把美国及其同盟体系算作一个整体,基本上所有的周边国家最大的贸易对象集团还是西方世界开创的贸易体系,甚至于中国本身也得益于这个开放的经济增长体系,至少加入 WTO的10多年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回顾自工业革命以来两百多年的历史,哪一个国家能够不断推动经济增长,让越来越多的人拥有高质量的生活,那么这个国家就拥有权力。
因此,对中国而言,要创造性地塑造稳定的周边战略环境。一方面,要增强与美国的战略互信与合作,管控双方的分歧,既要对美重视,但也不必处处围绕美国转。另一方面,要调整中国的亚洲战略,让周边国家更多地分享中国崛起的好处,减少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焦虑。如此中国才能继续持续发展,实现崛起也并不是不可实现的愿望。
第三篇: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周边海上问题
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周边海上问题
班级:检疫1111
学号:2011253027
姓名:李麟
当前国际中各大国围绕着海泉相互角逐,换句话说就是各大国围绕着地区主权尤其是海权展开着激烈的争斗
我们知道随着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中国就是美国重要的目标之一。为了确保美国他们自己的世界霸主的地位。中国的许多地区的安全问题受到威胁。有我们熟知的西藏问题,南海问题,台独问题。要是没有美国的干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较好地解决。而其中南海问题就是中国海权问题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所面临的是我国与周边国家陆地边界基本上是划成了,其中还有争议的就是与印度了。当时我们的海洋就是还没有那么明确了。而导致我们的海权不能很好的维护。
下面我们先分析下中国的海权所面临的状态。我国拥有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线,而我们拥有的都是近海其中东海,黄海,渤海,和南海都被第一岛链封锁着,所以我们只有打破第一岛链的封锁才有面向太平洋的可能。才能面向世界个大洋。而其中包括美国在内的日本,韩国都不想中国冲出第一岛链。所以我们我的任务艰巨。
由日本和菲律宾分别挑起的钓鱼岛争端和黄岩岛对峙持续升级,而美国重返亚太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动作更是高歌猛进。2013年,奥巴马将开启第二个总统任期,日本与韩国已完成政府换届,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也将产生。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之下我们国家周边安全面临着两大趋势就是:其一,中美之间的竞争加速周边国家的分化;其二,海上争端推动中国海洋政策的调整。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国家应该确保海洋政策进入规范化、法制化和强硬化的轨道。只有有效合法的执行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我们还知道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有四大挑战:一是如何应对中美政府换届后双方的试探期;二是如何应对来自海上争端的挑战;三是如何应对来自中南半岛的挑战;四是如何应对朝鲜半岛潜在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和海洋经济的发展,中国向海上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而中国成为海洋强国的梦想与努力也注定面临着周边国家和美国的直接阻挠。日本长期视自己为海洋强国、中国为陆地强国,作为近邻,中国积极寻求成为海洋强国的努力被日本视为一种对其传统势力范围的严重侵犯与外来威胁。日本自卫队今年12月13日和22日两度出动战斗机对中国海监飞机实施拦截,并扬言在2013年要建立“钓鱼岛专门部队”,一对一盯紧中国公务船只。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他们的目标会是在钓鱼岛问题上继续步步紧逼,并在南海问题上推波助澜。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也会继续将中国周边海上争端作为“迎合点”和“切入点”,继续拉拢亚太盟友,遏制中国的崛起。
就拿黄岩岛事件为例吧,今年4月10日,12艘中国渔船在中国黄岩岛泻湖内正常作业时,被一艘菲律宾军舰干扰,菲军舰一度企图抓扣被其堵在泻湖内的中国渔民,遭到赶来的中国两艘海监船的阻止。随后,中国渔政310船赶往事发地黄岩岛海域维权,菲方亦派多艘舰船增援,双方持续对峙至今。4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在记者会表示,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黄岩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敦促菲方不要制造新的事端。以后的一个月,我国多次同菲律宾交涉,都没有结果。菲律宾的做法很容易让南海形势复杂化。菲律宾通过多种形式加紧对南海岛屿的争夺,也给中国敲响了警钟。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也应加强和完善海岛保护和维护的相关法律制度,通过法律程序,向国际社会充分表明自己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我们有足够的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但国内立法方面却是欠缺的。
对于如何应对海上争端,我们可以从上面黄岩岛的例子来解析。首先除了设计海洋安全战略、增强海军实力外,还要,统筹国家海洋战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主动出击都非常重要。”其次中国如果能以大国自信的心态看待中国周边邻国的国际关系发展,就会发现,这些关系并非都对中国不利,这种思维的转变至关重要,否则会损害中国与邻国的感情,并促使它们渐行渐远。所以大国心态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最后就是 国民海洋意识的薄弱,使我国在海洋教育、海洋研究等方面均比一些发达国家要落后许多,由此带来一系列消极的影响。所以最后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加强我们的海洋意识。
第四篇:论文 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周边海上问题解析 谈钓鱼岛
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周边海上问题解析
谈中日钓鱼岛争端
内容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了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极格局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进入21世纪以后,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兴起,世界多极化进程不断加快。而近几年国际经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新型大国在各个领域发挥影响,经济也在调整中缓慢复苏,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不容乐观。近期的钓鱼岛等问题就给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增加了新的变数,从今年四月日本政府荒诞的“购岛”将钓鱼岛“国有化”的行为,以及日本右翼分子登岛,美日海军在钓鱼岛海域进行联合军演,到中方保钓人士在钓鱼岛附近被抓,中国解放军在东南沿海展开海陆空抢滩演习,以及在这期间几个月中国国内上演的各种反日游行,各种抵制日货的活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我国周边海上安全不稳定与不确定性的上升。
关键词:中国周边海上,钓鱼岛,安全问题 正文:
在上形势政策课时,有一节老师讲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周边海上问题,就讲到了钓鱼岛,可以说钓鱼岛事件的发展牵动着每个人的心。
今年我国与邻国频频发生领土争端,黄岩岛、钓鱼岛等词汇时常会出现在各大新闻和报纸上。中国为何与他国频繁发生领土争端呢?这是因为中国不仅陆上邻国多,海上邻国也多,因此出现领土争端的几率也就大,而且在中国周边地区正在形成一种多极的力量结构,这不是世界性的多极化趋势的产物,而是一种地区性的结构。与我国临海相望的日本由于地域狭小,自然资源有限,经济陷于停滞与低速发展,使得他与亚洲其他国家力量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在自然资源方面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急需自给自足,钓鱼岛就成了日本觊觎的对象。钓鱼列岛位于台湾的东北与日本冲绳的西南部之间的海域,不仅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其附近海域还蕴藏了大量的石油资源、丰富的渔业资源。这些对于资源消耗巨大的日本充满了诱惑力。今年4月,日本极右翼政客、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再次宣称,东京都政府开始发起为“购买”钓鱼岛的募捐活动,使得中日钓鱼岛争端愈演愈烈。钓鱼岛问题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中日民族矛盾由此激化。1972年中日建交,两国之间的交流增加,矛盾有所缓和,但却并没有消除。2012年中日建交40周年,在这本应该让中日关系更进一步的时候,却因钓鱼岛问题,使得中日关系又变得紧张起来。中日之间本就存在着极深的民族仇恨,但我国在处理中日关系上客观真诚,长期以来都是持友好、宽容的态度,日本非但不知悔改,还要得寸进尺。如果在钓鱼岛问题上得不到妥善处理,势必会加深民族之间的仇恨,给中日关系的缓和与发展带来隐患。
那为什么要保卫钓鱼岛呢?据史料记载,中国是最早发现并开发钓鱼岛的国家,可以说,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钓鱼岛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通过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割让给了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了日本的领土范围。1943年12月中、美、英《开罗宣言》规定,三国的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务使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归还中国,也就是说在当时日本就应该把钓鱼岛归还给中国。尽管1978年签订中日和平条约时,双方曾达成过“搁置争议”的共识,但日本却毫无信义,在实际占领的前提下,加速了钓鱼岛的国土化进程,并在1951年9月8日同美国签订了片面的《旧金山和约》,将钓鱼诸岛连同日本冲绳交由美国托管,这种单方面签订条约的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可以说,在造成中日钓鱼岛纷争这一问题上美国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美国和日本都应该正视历史,正视钓鱼岛是中国的这一不争的事实。对中国来说,保护钓鱼岛主权问题是一个国家的原则性问题,钓鱼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保卫领土完整的立场一步也不能退让。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与许多国家都有领土接壤,如果这些国家也觊觎这我国的领土,那么一旦钓鱼岛问题上中国妥协了,可想而知,接下来必然还会有更多的类似的问题发生,因此,主权问题不能妥协,中国也必定捍卫自己的主权。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从发展趋势上看,似乎中国正在逐渐确立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加之有美国从中挑拨,中日关系必然遇到挫折。
现代社会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国和日本不仅在经济上存在着利益关系,在其他领域也同样存在着利益关系。因此,中日应友好相处,相互合作,共进共赢,继续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实现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所以在看待中日关系上,我们应持客观理性的态度,对于日本的一系列侵权行为,我们也应该有序的进行维权活动,理性爱国。
最后,我想说的是,钓鱼岛是中国的!任何妄想染指中国领土的国家,都必将受到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谴责,都必将为其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
第五篇:浅谈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问题
浅谈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问题
内容摘要:近期中国周边多个方向频繁出现异常情况,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增加新的变数,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究其原因,既有不利因素也有有利因素。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周边的整体安全环境可谓喜忧参半,总体上呈现“北稳”、“西热”、“东闹”之势。
关键词:中国周边 美国 南海问题 贸易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究其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下面我就形势与政策课上所学内容结合自己平时的关注谈谈我对“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问题”的认识。
一、中国周边安全问题突出的原因
(一)中国周边地理环境复杂。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等,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邻国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世界上较为少见。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二)在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
(三)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从发展趋势上看,似乎中国正在逐渐确立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类似的情况,也在中印关系、中韩关系等双边关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
近年来,南海局势再度紧张,它与美国高调介入南海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以制造南海局势紧张的手法,从内到外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目的是使中国将更多的战略资源投入到解决南海问题上来,以遏制中国的崛起。而某些与中国有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的南海周边的东南亚国家,也的确想让美国来替他们讲话,以便在与中国讨论南海问题时腰杆更硬。黄岩岛事件发生后,美国国务院呼吁对峙双方“冷静克制、避免动武”。事实上,“介入但不陷入”是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一贯态度。美国重返亚太的布局刚刚开始,如果在这个时候就跟中国摊牌,那么接下去的战略设计就没法进行了。而且,美国在很多国际问题上需要中国的合作,美国更是把中国视为经济复苏的引擎,所以“斗而不破”是最符合美国利益的南海对策。
美国在东亚地区,存在着一个同盟体系。中国周边的日本、韩国、都是美国的盟国,此外,美国与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印度等保持着紧密的安全合作关系。特别是,日美同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针对中国的。美国的战略是维持在全球事务中的领导地位,并试图排除任何一个大国对美国领导地位可能发起的挑战。因此,近来美国的战略东移,试图牵制中国崛起的意图更加明显。
三、对中国有利的国际形势因素
(一)中国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逐渐增大。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额巨大,是许多周边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中国在周边国家的投资也在迅速增长。周边国家对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扩大,持一种多少有些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欢迎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机会;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防范心理,担心从经济上受制于中国。但不管怎么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关系,是双边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稳定因素,这在几年前中日关系的“政冷经热”中已经有清晰的体现。
(二)国际社会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认知。随着中国的发展,很多周边国家对“中国威胁”感到焦虑。对此,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理念和政策举措,来缓解这方面的焦虑,包括新安全观、和平崛起、负责任大国、建立一系列伙伴关系、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与和谐周边等等。此外,中国积极参与与周边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积极推动地区机制的建立和发展。中国与邻国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也在不断加深。现在,周边国家对中国战略意图的疑虑已经大大缓解。
四、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总体形势
首先,南亚方向酝酿重大变局。一是反恐出现反复,自基地组织首领拉丹被击毙之后,美国继续无视巴基斯坦主权,一再派无人机对巴实施“越境打恐”,而巴基斯坦塔利班为给拉丹报仇,也一再拿巴“出气”,频繁制造恐怖爆炸,致使巴安全形势不断恶化;二是阿富汗战局出现“拐点”,美国已与塔利班武装展开和谈,奥巴马总统于2011年正式宣布从阿富汗撤军,阿问题“政治解决”前景显现。
其次,东南亚方向陆海皆不平静。陆上缅甸政府军与克钦族武装在中缅边境附近交火,产生新的难民;海上“南海风云”再起、逆流汹涌。越南与菲律宾自不量力、寻衅滋事、竞相对中国发难,菲律宾更是于去年4月在我国南海黄岩岛挑起事端,美国等“域外大国”趁机介入、企图从中渔利。
最后,中美日三角出现新的互动。美、日于2011年6月举行“2+2”会议,明确新的“共同战略目标”,针对南海问题强调“遵循国际准则”、“航行自由”与“海洋安全”,无理要求中国“停止对他国船只采取妨碍行为”;中美关系方面,中美首次“亚太事务磋商”于2011年6月25日在夏威夷举行,中美“高手过招”,彼此在亚太地区的“竞合博弈”逐步展开。
五、政策和建议
综上所述,当前中国周边环境总体上呈现“东缓”、“西安”、“南乱”、“北稳”之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创新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韬武略”,破解美国的“巧实力”及个别邻国的“小伎俩”。“大周边战略”应强调以下两大原则:
一是“刚柔并济”,周边战略切忌“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包括在南海问题与南沙争端上。对内对外都要讲清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完整含义,和平发展绝不排除为捍卫自身正当利益的自卫反击,应让周边个别国家尽早“清醒”过来,打掉其幻想与错觉,以免其日后因挑衅中国被惩罚而“后悔莫及”。与此同时加快“硬实力”建设,重点提升海空远程防卫打击能力。
二是“政经相辅”,“政”指政治与安全事务。应正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在南海存在的安全利益冲突,美国因此才有机可乘。中国与邻国之间经济利益基本吻合,但安全利益。则存在冲突(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等),这些邻国因而“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在安全上利用美国“制约”中国。破解这一困境须对症下药、“以长补短”,经济是中国的优势与“强项”,安全则是中国的劣势与“短板”,应一面扩大经济共同利益,一面妥善化解安全利益冲突,应将经济与安全联系起来,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安全合作或抑制安全冲突,包括对侵犯中国权益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相关制裁应准确打到对方的“痛处”与要害。
此外,针对外界对南海问题的炒作与曲解,宜适时明确界定中国在南海的维权“底线”。
六、结语
放眼未来,周边是中国崛起必须经历的“大考”,也是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谋划中国对外“大战略”,务必优先“经营”与“料理”好“大周边”。
我认为,身为一名大三的学生,了解国家乃至国际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周边安全形势,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对我们自身而言,好处是多方面的。一来可以提高个人政治觉悟和世界观;其次,通过国家的政策方针,我们能清醒地认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民生和社会建设等问题。在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能直接间接地获取海量的相关信息,这是幸运的,但如何甄别信息和认清时势,却是需要大量的积累和实时跟进了解,不关心时政不了解历史,很难真正体会其中利害。
参考书目:
[1]牛立伟,《中亚军事地理》 《世界军事》,2011/21期 [2]黄海宁等,《大学生国防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P97 [3]周方银,《如何看待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求是》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