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运用科学的基本概论分析当今世界局势的特点
编辑:紫云轻舞 识别码:21-962082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26 00:39:35 来源:网络

第一篇:运用科学的基本概论分析当今世界局势的特点

运用科学的基本概论分析当今世界局势的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的世界基本格局同以往相比已发生极为显著的变化,其中一些新的特点尤其需要我们加以关注。

1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世界形成美、俄、日、欧、中五大力量中心,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但这一趋势正在遭遇美国“单极”图谋的阻碍和挑战。所以,多极化格局将在曲折中得到发展。多极化格局的特点:一是各战略格局力量对比相对平衡。当然,在多极格局形成之际,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一极,但其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减少。二是国际事务的决策和处理将变得更加民主。重大的国际事务将不再由一两个国家说了算。三是大国关系中将出现分歧和利益同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局面,主要领域的协调与合作将是未来多极格局中大国关系的主流。

2发达国家仍旧占据着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

由于历史等原因,7 个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长期名列世界前茅,至今都是世界经济强国。至于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更是遥遥领先。它们的对外贸易额也占据着世界贸易额的一半左右。它们的资本流动则是发展中国家推动本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资金来源。这样,主要发达国家实际上还在主导着世界经济活动的方向和大局。例如,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这三个权威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向来被称为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尽管其成员包括着全世界的大多数国家,实际上仍在较大程度上受到少数发达国家的支配或制约。如世界银行的首脑历来由美国人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的常务董事国席位主要为发达国家所占据;世界贸易组织中发言权最大的还是发达国家。这些事实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事务中的影响力。

3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烈

环视当今世界,各种一体化形式的区域性经济集团比比皆是,并有进一步发展的势头。例如,欧洲联盟这个一体化程度最高的经济组织,不仅早就实现了人员和资本的自由流动,现在又建立统一的中央银行,发行统一的货币——欧元,还将逐步推行统一的对外经济政策。它的成员国数目也从现在的15个可能增加到以后的20余个。又如,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目前只有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 个国家,而按照已经商定的计划,它将在10年之内扩大为全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数目可能达30余个之多。此外,毗邻我国的东南亚十国也会在数年之后启动自由贸易区运作程序,彼此逐步取消进口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这些都预示,我国厂商今后将面临众多一体化组织的激烈竞争。

4中国经济迅速崛起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喜人势头,综合国力也连续上了几个台阶。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水平更是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早在1993年底,国际货币基金根据实际购买力平价折算,就把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为世界第三。

显而易见,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是,这个基本事实在国际经济舞台同时发生着两种不同的影响。一方面,我国在世界经济活动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相关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我国在抵御这次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中的重大作用就证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主要发达国家并不希望中国以如此快的速度缩短着同它们的经济差距,更不愿意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大为增强。于是,它们在舆论宣传上散布“中国威胁论”,试图营造不利于我国发展对外经济的国际氛围,在经济事务中则设法遏制我国对外经贸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双方经贸磨擦的生成和加剧埋下了祸根。

0947910 李亚

第二篇:乌克兰局势分析

乌克兰政治危机研究报告

【内容摘要】

乌克兰政治危机,体现了地缘战略地位在当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乌克兰自身的内部冲突及美、欧、俄三股势力介入的原因,结合地缘政治学的理论,运用分割的手法,详细分析三股势力各自的利益目的,从国际的大视角分析此次政治危机的更深层含义,从而展示出当代国际间利益斗争的最新动向和一些常用手段,使我们从中感受到当代国际斗争的严酷性,为我们自身的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宝贵的经验.【关键字】地缘战略意义战略利益国际斗争

202_年11月21日,位于原苏联欧洲部分西南部的乌克兰在第一轮总统选举中无候选人超过得票法定的半数的情况下,根据乌克兰选举法,在第一轮选举中的前两名――现任总理亚努科维奇和反对派“我们的乌克兰”领导人尤先科之间进行第二轮投票。22日,乌克兰中央选举委员会宣布了选举结果。宣布现任总理阿努科维奇获胜,俄罗斯总统普京立即发出贺电,但官方公布的选举结果与部分西方国家支持的民意调查机构的结果相反。尤先科遂以选举过程存在严重的弄虚作假现象为由,拒绝承认选举结果,得到美国和欧盟等国家的支持,并举行大规模抗议活动。23日,反对派候选人尤先科在乌首都基辅自称获得了选举胜利,并在乌议会大厦内象征性地宣读了就职誓言。26日,由欧盟负责外交与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立陶宛总统阿达姆库斯、欧安组织秘书长库比斯、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等各方调解代表到达基辅进行谈判,但首轮国际调停以失败告终。同日,乌克兰东部工业重镇哈尔科夫州州长宣布,将在该州实行自治并控制辖区内军队,以防被尤先科的极右派系所操纵。卢甘斯克州、顿涅茨克州以及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则呼吁,联合建立东南乌克兰自治共和国,并希望得到周边国家的支持。当地时间11月28日晚,顿涅茨克州苏维埃(议会)还举行紧急会议,决定于12月5日就自治问题举行地方全民公决,但由于投票人数没有达到法定要求,所以**无效。西部的利沃夫州、伊万·弗兰科夫斯克州、沃伦州等州的议会则提出承认尤先科为总统。12月10日,国会通过了一系列修改宪法和选举法的法案后,反对派领袖尤先科宣布“橙色革命”成功,并呼吁支持者结束围堵政府建筑物的行动,返回家园。12月26日乌克兰举行了第二轮总统选举的重新投票,28日,乌克兰选举委员会公布了第二轮总统选举重新投票的结果,尤先科以51.99%的得票率领先于现任总理亚努科维奇的得票率44.19%.欧盟、北约和美国对大选结果表示欢迎,而独联体观察团则坚称本轮选举为“非法”.。现任总理亚努科维奇表示会继续抗争。

这次乌克兰选举危机的爆发,其中蕴涵着新一轮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俄罗斯之间的角力,这不是单纯某一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综合性的,包括国际间的斗争等众多因素共同干预下所造成的,其中最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包括其本身的地缘政治特点和政治形式,外因则包括乌俄,乌美(欧),俄美的三个利益体之间的对各自利益之间的争夺,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这场危机的发生。

一、乌克兰的地缘政治特点

20世纪初,地缘政治学之父麦金德提出,“谁控制了东欧,谁就控制了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大陆岛;谁控制了大陆岛,谁就控制了世界。”麦金德在其全球战略“三段论”中,把大国“控制东欧”视为“主宰世界”的第一步,虽然限制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没有估计到空中力量、火箭技术的飞速 1

发展和导弹的威力,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但是从拿破仑和希特勒欲称霸欧洲而多次东进想控制欧亚大陆岛的“心脏地带”,以及大陆腹地所具有的基本的地理优势证明,“大陆心脏”的确具有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乌克兰则恰好处于这一大陆心脏之中,因此,历史上欧亚大陆强大的民族或力量几乎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盯向乌克兰。大约从14-15世纪起,当乌克兰人开始作为一个具有独特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独立的民族共同体而出现的时候,乌克兰就遭到了蒙古鞑靼人、日尔曼人和土耳其人的入侵。从14世纪开始,乌克兰处于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等国的统治之下。1654年东乌克兰归并俄罗斯。18世纪90年代,西乌克兰再次归并俄罗斯。1922年乌克兰加入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乌克兰被德国军队占领。1944年重新解放。直到1991年,乌克兰宣布独立,持续几百年的被控制状态才宣告结束,并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解放。乌克兰的出现,在欧洲上比德国的统一更具地缘战略意义,使波兰和罗马尼亚等周边国家更具安全感,而且乌克兰矿产丰富,西部农业实力雄厚,素有“欧洲粮仓”之称,是原苏联主要的粮食供应地,东部重工业发达,是原苏联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原苏飞机引擎90%由乌克兰生产,原苏6个军舰厂有3个在乌克兰,加上东部靠近俄罗斯,与俄罗斯的经济关系十分密切。加上乌克兰拥有极具战略意义的黑海出海口,所以它极大地影响着俄罗斯黑海舰队的活动,假如失去了乌克兰,俄罗斯在黑海的主导地位也会因此而丧失。因此乌克兰处在的地缘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希望重新崛起的俄罗斯和希望抑制俄罗斯的西方国家的必争之地。

二、乌克兰的政治现状

1、乌权利体制失衡

在乌现行宪政体制下,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权力过于集中,议会对总统制约能力有限,而政府就是一个总统的执行机构。总统有权解散议会,经议会批准任命总理、总检察长,有权直接解除总理和总检察长职务、任命各地方政府领导人。议会有权弹劾总统,但程序非常复杂。不过由于总统库奇马比较注重维持国家的稳定,所以之前的乌克兰并未出现严重的动荡,但自从202_年议会选举,以尤先科为首的“我们的乌克兰”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团,反对派与当权派在议会的斗争自此成为乌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当时反对派领袖尤先科已经开始积极谋划赢取202_年的总统大选,使库奇马倡导的平衡权利的修宪改革未能在大选前通过,引发了乌克兰政治危机的体制根源。

2、乌经济东、西部发展失衡

乌的主要贸易伙伴是俄罗斯和欧盟。乌传统优势出口商品是冶金、化工、机械、军工产品,而这些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仅东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就占乌全国的60%—70%。此外,东部地区工业发展能源大部分来自俄罗斯。西部地区对外贸易收入主要来源于与波兰等国的经贸往来,但这些国家加入欧盟后,乌西部地区被挡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之外,每年因此损失数亿美元。东部和西部经济发展的地缘性决定,前者要求密切与俄的合作,而后者希望尽快融入欧洲。经济利益决定了东西部之间的深层次矛盾,这一因素被乌两位候选人在大选中加以利用。

3、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冲突

乌克兰现有版图的历史不足70年。1939年以前,乌西部地区基本上在其他国家的版图里。苏联成立时,西乌克兰仍被罗马尼亚、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占据。在加入苏联时,乌是分东、西两个乌克兰先后加入的。西部地区是乌通向欧洲的走廊,一直以农业生产为主。这里的居民主要是乌克兰族和波兰族、犹太族、白

俄罗斯族等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天主教,说乌克兰语。由于长期不在乌克兰的版图里,这个地区乌克兰人脱离苏联的独立要求曾经很强。东乌克兰则是另一种情况。它与俄罗斯接壤,是乌重工业区,主要工业有机械制造、冶金、国防军工、航天航空、造船业等,是乌国民经济的支柱。这里与俄经济联系最密切,人文也最相近。信仰东正教的俄族人主要聚居在卢甘斯克、顿涅茨克、克里米亚等东南部地区。自乌独立以来,东南部地区居民主要说俄语,在地缘、历史、感情上很难接受苏联解体的现实,曾经提出过区域化或实行联邦制国家的要求,还提出过分离主义口号。比如乌克兰独立后克里米亚要求回归俄罗斯事件,1993年顿巴斯(由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组成)要求地区独立等。可见,乌社会地域分化由来已久。

三、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争夺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第二轮总统选举结果一出来时马上对亲俄候选人现任总理阿努科维奇发出贺电,虽然后来乌议会取消了第二轮投票的结果,俄罗斯也被很多学者认为它判断局势出现了失误,但是从这一事件可以发现,俄罗斯对乌克兰局势的发展是十分关注的,而这也恰恰反映了乌克兰对于俄罗斯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自从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不断拉拢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并最早同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成立了独联体,目的是给自己留有重新崛起成为超级大国的机会,而且乌克兰是俄罗斯与欧洲的缓冲区,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假如乌克兰投靠了西方,那么从俄国边境到首都的一大片平原便会完全暴露在西方的面前,如果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发生了严重的利益冲突,那么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大型进攻武器就可以长驱直进,深入俄罗斯腹地,这对俄罗斯必然是一种致命的威胁。而且乌克兰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路上走廊,并且乌控制的黑海也是俄罗斯对外经贸的主要海上通道,所以除了军事价值以外,乌对俄还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所以俄罗斯政府一直采取很多对策,以确保乌克兰在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之下,并且加紧对东部经济的控制,而且俄罗斯还利用乌克兰境内的俄罗斯人亲俄的情绪,牵制乌克兰的离心倾向,同时防止北约的东进,阻止乌克兰被纳入北约的势力范围之下,利用黑海舰队对乌进行威慑,以保证俄罗斯在乌利益不受损害。在这次选举中,俄罗斯还动用政府资源或国营控制媒体替旗下候选人助选,而且事后对“橙色革命”的强烈抵制更是出乎西方国家的意料。由于乌克兰问题涉及到了俄罗斯的根本利益,所以俄罗斯轻易不会放弃对乌克兰政局施加影响,轻易让步。

四、美欧对乌克兰的战略渗透

由于乌克兰是欧洲能源供给的一条重要通道,如果乌克兰的“亲西”候选人当选以后,还会为欧盟带来巨大的战略利益,所以由于伊拉克战争而一度冷淡的美欧关系又再活跃起来,欧盟也成为了美国对乌干涉的一个主要的响应者。美国更是这场事件中的一个主导角色,因为美国在苏联垮台以后,表面对俄罗斯的关系还算过得去,但从未放弃对俄抑制的戒心,担心俄罗斯会吸收前苏联残余的力量后重新崛起成同自己对抗的大国,因此美国从不放弃对前苏联地区的拉拢和侵蚀,以不断弱化俄罗斯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还借助北约东扩,将军事力量拉到俄罗斯眼皮底下。去年美国在格鲁吉亚主导了“玫瑰革命”并获得成功经验以后,认为这种形式的“革命”是达到美国战略目标的最佳手段,因此在乌克兰的选举中再次上演一场“橙色革命”,企图使乌克兰站在自己一边,从而形成对俄罗斯的包围圈,进一步打压俄罗斯的发展空间,而且美国深知乌克兰对俄罗斯的重要性,所以在此次政局危机中也显现出十分积极的态度,过去两年中,美国政府先后通

过多种渠道,向乌克兰境内的反对派政治组织提供了总价值超过6500万美元的各种类型支持,并且为反对派候选人组织竞选顾问团,还竭力煽动乌克兰人民的反俄情绪,以影响乌的选情,希望对自己有利的候选人上台,谋求不断扩大美国在乌的影响力,加上有欧盟的应和,使得美国更占优势,因此美国对此次危机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语:从这次危机我们可以发现,乌克兰的选民们被分割成立场界限分明的两大阵营,每一阵营的选民都为了能带给自己利益的候选人上台,而不惜一切进行斗争,而外国势力更是借助于这个机会,极力扩大自己在乌克兰的影响力,完全不考虑乌克兰人民的民主和主流民意,毫无掩饰地挑选自己在乌克兰的代理人,使乌克兰的国内形势变得更加复杂,民众进一步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也使乌克兰成为了美欧与俄角力的战场,反映了在大国之下的小国被大国们任意摆布的现状,成为大国斗争的牺牲品。我们也不难发现,如果在一块民主意识还不够成熟的土地上面进行所谓的民主普选,一旦问题积聚到一定程度或者有外国势力的介入,那么带给人民的将不是民主的果实,而是斗争,**与分裂,带给国家的,则是更持久和更严重的伤痕。由此可见,作为发展中大国的我们,坚持一种循序渐进的民主化进程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不能在条件和人民民主心理都不成熟的情况下,贸然接受西方国家的民主的糖衣炸弹,这对我们今后的发展与繁荣是至关重要的。无论乌克兰危机最后的走向如何,经过这场危机以后,欧洲的格局必将发生一场不可低估的改变,而且还有可能会导致国际间斗争格局的改变,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转折点。

第三篇:台海局势分析

台海局势分析

1949年蒋介石败逃台湾开始,两岸关系便处于内战对峙状态,但是也保持着特殊的国内关系。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海峡两岸停止军事行动,大陆停止炮轰金门,双方放松了对“三通”的束缚。

陈水扁执政时期,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十分的窘迫,局势僵化,一度陷入武力中,台独势力猖狂,202_年, 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颁布《反国家分裂法》,世界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任何人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至此,在世界舆论的压力下,台独得到暂时性的遏制。同年,前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连战,实现了两党最高领导人相隔60年后的历史性握手。大陆与台湾国民党的关系破冰,开始了新时期的合作。

马英九执政,大陆与台湾关系有了重大的进展,两岸三地多次举办经贸文化论坛,就在周六,第七届海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四川成都召开,贾庆林、吴伯雄及多位两岸高层参加论坛,象征海峡两岸的关系有跨了新的历史性一步。贾庆林主席、吴伯雄荣誉主席分别在开幕式上发表了主旨演讲,就“深化两岸合作、共创双赢前景”提出了重要主张,明确了今后努力方向,引起与会代表的广泛共鸣。400多位两岸有关各界人士、专家学者、青年代表坦诚交流、充分研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归纳为19条“共同建议”。本届论坛形成的共识和“共同建议”,汇集了与会人士的智慧,反映了两岸同胞的愿望,顺应了两岸关系发展的需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要确保两岸关系稳定发展。

二是要切实为两岸同胞办实事、谋福祉。三是要重视加强两岸青年交流。四是要探索落实论坛共同建议的机制。从202_年以来,两岸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加深,双方都从合作中得到实惠性的利益,互利共赢。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具体分析一下:

政治往来:虽然大陆与台湾方面最高领导人未曾会面,但是保持着往来,共商经济发展之路;大陆方面高层领导多次前往台湾参观、学习,台湾方面也积极响应,每年都派遣高官来大陆学习;

经济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预演,海峡两岸走上合作道路是历史所趋,形式所想,双方都需要彼此,大家都是一个整体。自马英九执政以来,大陆方面积极开拓台湾市场,从台北大量进口水果、蔬菜等,为台北、台南等市区的农贸市场添加活力,近几年红火起来的台湾旅游更为台湾人创造财富,创造机会,据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大陆旅客为台湾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台湾方面也开放投资政策,大部分台商来到大陆投资,为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增添机会。文化方面:多次开展文化论坛,研究中华的传统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共同努力。

其实,在世界逐渐联合、经济全球化、生产世界化的背景下,大陆与台湾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大陆积极创造双方合作的机会,海协会的访台活动的开展,考察团的深入交谈,台湾方面也迅速地响应,陈云林、江丙坤的多次会谈,都为双方的发展创造动力;从大熊猫团团圆圆的台湾生活到喜乐羊羊的威海之旅,体现双方互享资源。

作为新一代的九零后大学生,我们应时刻关心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正如海峡两岸节目中所说的那样,台湾的一举一动都是我们的牵挂。同根同组,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中国大陆实力的不断增强,台湾回归是迟早的事儿。

第四篇:解放战争局势分析

我今天讲“1948背后的故事”就是想给大家澄清一些误区,讲一些真实的历史。我们

现在改革开放20多年,可以说在战争题材上也比较开放,但是不管怎么开放,给大家总是 有这么一个印象:我们共产党、解放军的形象曾经塑造了两个代表性人物,一个是电视剧 《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石光荣,一个是《亮剑》中的李云龙,这其实是文人写的军人,不是真正的解放军。如果解放军的将领都像石光荣和李云龙这样满口的粗话、不管三七二 十一,打仗能打过国民党吗?国民党将领许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是留过洋的,而且人 家一开会的时候都是军装笔挺、将星闪耀。咱们解放军的干部开会有的蹲在凳子上,有的 叼着烟袋,什么样的都有,这么土里土气的共军怎么能把国民党打的落花流水,这里必有 非常重要的原因。国民党将领的回忆录,一提起三年的解放战争,几乎没有一个服气的,像胡琏,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18师的师长,在华东战场几次跟粟裕较量,在淮海战场上 只身逃脱。最后胡琏打胜的一仗就是金门。胡琏说共产党打仗是人海战术,前面一群老百 姓拿着手榴弹往阵地上冲,我们能忍心开枪吗?我很负责任的对大家说,我查遍了解放战 争的档案,可以说解决战争重要战役的档案我都看了,但是没有看到一个战例解放军是这 么打仗的。胡琏可能是一种误解,因为我们解放军当时装备、服装肯定不如国民党军,有 很多战士是装不上正规军装的,所以胡琏的这种说法没有根据。

另外,我对国民党没有那么深的成见,我还是能比较客观地看国民党的战争档案。看

后我有一个感觉,蒋介石不像是我们书里描写的样子,专横跋扈、一意孤行、心胸狭隘。

我看了蒋介石的全集,尤其是跟共产党决战几年中他一系列的讲话、决策,我发现他 的想法大多数都是对的。早在1948年初他就预感到东北守不住,于是让卫立煌把东北的精 锐部队全部撤到关内,应该说蒋介石当年的这个决策是对的——如果卫立煌把60万部队及 早撤到关内来,那么解放战争要打多少年还说不定。第二个重大战略决策是,在卫立煌守 不住的时候,蒋介石做傅作义的工作,让他放弃北平天津,把华北的50多万精兵撤到长江 以南。结果傅作义也没有答应,如果他按照蒋介石的指示做了,那么我们的平津战役也找 不到战机了,不能在黄河以北歼灭国民党军的主力,那我们国家说不定真要出现南北朝划 江而治的局面。但是蒋介石两大决策都没执行,是什么原因?主要是国民党里面派系林立,各有各的盘算。卫立煌想,蒋介石一贯嫁祸于人,万一出现问题,他到时候把责任推给 我我就完了。傅作义想,我本来是华北人,华北是我的天下,我到了江南我算什么?一个 地方军政的长官怎能没有根基。蒋介石的种种决策都是因为下面的扯皮、推诿不得以实现,所以蒋介石才越来越着急上火。

蒋介石在战略上是有预见性的。在1949年2月蒋介石已经秘密命令上海和南京的官员把 上海银行里所有的黄金、白银、银元转移到台湾,而且从那时候就开始修舟山机场,准备 把国民党大批的官员、难民撤到台湾。解放军还没渡江之前蒋介石已经料到这一步了,所 以他能从容不迫地把南京故宫博物院的国宝运到台湾。但是蒋介石最终还是失败了,把大 陆丢了。在过去我们把蒋介石的失败都说成是腐败——国民党腐败、不得人心,但是真正 打仗的人、真正在战场上的人心里明白,战场上是你死我活的较量,容不得双方有半点的 犹豫,更别说腐败了,所以在战场上,无论是国共双方都是真刀真枪的较量。如果要说一 次两次战役的成败或许有偶然因素,但是整个战争的失败是不会偶然的,还是有许多必然 的因素。这就是今天我想给各位读者解释的事情。

我们正规的历史里对毛泽东同志过去达到了歌颂和迷信的程度。我们的历史上写到,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共产党为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和国民党展开了较量,是不是说抗战 一胜利共产党就想跟国民党争天下?现在越来越多的历史披露出来,尤其是《胡乔木回忆 毛泽东》这本书出版以后,还有《毛泽东传》的出版,让这段历史基本上清楚了,没有疑 问了。在抗战刚结束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打算跟蒋介石争天下,而是希望在国民政府 里拥有一席之地,因为抗战刚结束的时候蒋介石的个人威望达到了顶点,他是中国抗战的 领袖。而且根据共产党当时的实力,虽然有了一亿人口的根据地、90万人的军队,但是相 比国民党还是差得远,所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就是希望跟蒋介石谈出一个和平来。当时双 十谈判协定规定给共产党提供几条,一个是华北五省的主席由共产党担任,另外全国军队 缩编成100师,共产党可以占20师的配额。毛泽东对这个结果是相当满意的,回到延安跟胡 乔木和中央负责人说,蒋介石并不反共。当时中共中央确实想和国民党搞联合政府,毛泽 东曾一度想把首府从延安迁到淮阴,淮阴离南京比较近,去开会很方便。但是蒋介石积20 年的反共经验,是绝对容不下共产党的,所以当双十协定要实施的时候国民党不断向共产 党施加压力,并且派遣大军从大后方源源不断地向华北、东北扩张。

中共当时要跟蒋介石争夺内地是不容易的,但当时东北是一块空白,国共双方在那儿 都没有基础,于是共产党就占着地利之先,十万大军挺进东北。这一下蒋介石非常着急,因为东北是中国的工业基地,蒋介石必然要占这块地方,所以蒋介石派了缅甸远征军最精 锐的部队在杜聿明的指挥下开赴东北。解放军十万大军闯东北,林彪指挥的部队可以说是 五湖四海,哪个根据地的人都有。毛泽东指示林彪在四平跟蒋介石打一仗,要是把国民党 打赢了你就得承认我在东北的合法性,要是打输了再说。国民党对四平这一战也是非常重 视的。所以1946年5月的四平保卫战也是林彪和杜聿明之间真刀真枪的第一战。我们的东北 民主联军当时是各地的部队集合起来的,林彪当时到了那儿以后这个也不认识那个也不熟 悉,可以说是仓促打了这一场正规战。国民党进东北的口号是“接收东北主权”,所以这 些军队进去以后士气也是相当高,四平这一战林彪因为武器不行、兵源不行、指挥也不协 调,守了一个月最后败了。林彪当时是最难受的一段时间,兵败如山倒,退过松花江,就 剩下哈尔滨、北满那一块地方。蒋介石四平这一仗打赢之后,下定决心非要消灭共产党不 可了。

毛泽东跟国民党打还是不打,胡乔木说毛泽东苦苦思索了三天三夜,最后决定跟国民 党彻底决裂,打。但是打的赢打不赢,当时共产党的将领中几乎没有几个人认为在当时的 条件下能打赢国民党。当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富春、黄克诚给中央写了一封长篇报告,说二次大战以后苏联受了很大的伤害,不能马上支援我们,国民党现在得到美国的支持又 是那么强大,我们现在经过四平这一仗,要认识到以目前的实力不具备与国民党对抗的条 件,所以我们现在要忍让、积蓄力量等待国际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起来反攻。这份报告可以 说是代表了当时中共党内高级将领的普遍思想。

毛泽东写了一个答复,他说报告说的都是真实情况,但是有一个缺点是对蒋介石的困 难估计不足,二次大战以后国际进步力量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我们如果坚决斗争,可能比退让要好得多;如果没有斗争精神,结果将极坏。毛泽东这个指示发表在毛泽东的 军事文集和毛泽东文集第四卷上。我当时看了以后觉得这是一个很奇特的结论,蒋介石比 共产党还困难,谁相信呢?结果事实证明蒋介石就是比毛泽东困难,毛泽东当时就是要占 地盘、扩大根据地、扩大军队,但是蒋介石作为国民政府的领袖有好多事情要做。

第一是恢复沦陷区,伪军日本占了那么大的地区他要接收,要把一个一个城市的政权 恢复起来,还要养活沦陷区的老百姓,还要处理伪军和日本的战犯,还要把日本的几百万 军人和家属遣返回日本,国民政府要干的事情多了。所以毛泽东这个论断就是说不要光看 到我们自己有困难,你要看到蒋介石比我们更困难,这就显示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战略家的 远见。解放战争在1946年7月正式揭开战幕,三年打下来,居然是国民党一败涂地。这个过 程相当的复杂,但是我们说在战争表象的背后必定有一些条件,共产党能够做到的但是国 民党做不到。这些条件是怎么转化的,为什么越来越有利于共产党,越来越不利于国民党 呢?我看了解放军的战史和解放战争的历史,我觉得过去的结论都过于标语口号化,像国 民党代表反动,我们代表正义;我们得人心,国民党不得人心;我们解放区是阳光灿烂,国民党是一片黑暗。我觉得这里面需要好好地研究。我从个人的研究中悟出来几条,共产 党能够得天下、国民党最终走向失败的原因。

国民党之所以失败、共产党之所以胜利,第一条就是共产党解放军能够集中优势兵力,敢于大踏步的前进和大踏步的后退,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国民党处处受到牵制,有优势,但是无法集中兵力。为什么这么说?国民党每收复一个地方就有守土之责,比如 占领沈阳、长春要留下一个军,占领张家口、鞍山得留下一个师,占领一个县城起码得留 下一个连,国民党越前进、占的地方越多,八百万兵力就越分散,把部队都分散开了,越 前进则可以集中的兵力、可以用于前线作战的兵力越少。共产党则不同,毛泽东的原则就 是集中优势兵力,所以丢多少地方他不在乎。像解放战争刚开始的头两个月,共产党丢了 106个城市,像样的城市都丢光了,像延安、临沂、张家口、四平等等,大踏步地后退,但 是共产党丢了那么多地方兵力损失了多少呢?没损失多少。他走了以后,老百姓可以就地 掩蔽,该怎么样怎么样,反正国民党来了以后,他是政府,他也不能大屠杀,共产党可以 把自己的兵力调来调去,在不利的时候就大踏步地后退,甚至后退到什么程度呢?这里可 以举个例子。四平之战之后,杜聿明大举进攻,林彪带着军队全线退过松花江,国民党的 军队到了松花江边上突然停止前进了,当时林彪做了最坏的打算,哈尔滨准备放弃了,他 带着主力部队到北满的树林里打游击。但是杜聿明到了松花江边上不动了,蒋介石也很着 急,为什么不前进?不是不想打,而是兵力不足。只有一个军过了松花江,那么大的地盘 怎么打?所以他被迫停止了前进的步伐。而南满当时是肖华指挥的部队,国民党进攻的是 刘玉章的52军,共产党的军队节节后退,一直退到安东,国民党军队眼睁睁地看着共产党 的部队从鸭绿江大桥上跑到北朝鲜去了。国民党军队过不去啊,他是政府军,要出国得有 外交手续。大家看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最后南满就剩临江县一个据点了,南满部队后方 伤病员全都在北朝鲜,当时鸭绿江冻住了,所以共产党的军队在北朝鲜境内往来自如,养 好了伤、准备好武器再打过来。看着共产党是处于绝对的劣势,但是共产党这个办法国民 党学的来吗?所以共产党在战争初期表现的相当的灵活,就是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能 往哪儿跑就往哪儿跑,但是国民党的行动就受到种种牵制。

过了一年,共产党能够反攻了,蒋介石集中起兵力来跟共产党决战还是不行,共产党 想打哪儿打哪儿,蒋介石又处于被动状态,因为他的部队在全国散开了,哪个城市都要守,共产党就抓住蒋介石全盘散开的机会集中兵力一个城市一个城市打。比如1948年3月粟裕 打开封,本来粟裕是想在陇海线跟国民党进行决战,但是一看国民党摆开大军不好打,怎 么办?找防守薄弱的地方打,开封当时是河南省省会,只有一个师的国民党军队保卫,粟 裕避实就虚打开封,一个师怎么能挡得住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相当于“军”),一下就 打下来了。当时正好南京在开国民大会选总统,一听说开封被打下来了,河南的代表们连 夜跑到总统府,有的下跪有的痛哭,非让蒋介石把开封收回来不可,蒋介石没办法,下令 五大主力之一邱清泉的5军把开封收回来。邱清泉本来在商丘摆好阵势等着粟裕,明明知道 开封是一个空城,毫无价值,但是他也得执行命令把开封收了回来。然后国民党登报纸“ 国军收复开封”,其实粟裕绕到邱清泉的背后,又把区寿年兵团一口吃掉。与此同时陈赓 打洛阳,洛阳守军也是一个师,而且这个师是学生兵,更守不住陈赓,陈赓把洛阳打开了,国民党赶紧叫18军从驻马店向洛阳增援,结果胡琏到了洛水边上,眼看着洛水涨水过不 去,等胡琏过了洛水共产党又走了。国民党总是集中不起兵力、总是被动分散。1948年以 后蒋介石终于醒过来了,组成重兵集团准备跟共产党进行决战,但是为时已晚,因为当时 共产党的优势已经形成了。毛泽东在十大军事原则里把集中优势兵力列在第一条,蒋介石 懂不懂集中优势兵力?当然懂,但是他作为一个国民政府受到太多条件的制约,他是心有 余力不足。

共产党打天下的第二个绝招就是善于化敌为我,说白了就是改造俘虏兵,这是陈毅先 发明的。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消灭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说是歼灭3.2万人,实际上打死的不到一万,俘虏74师8000多人。当时把74师的俘虏集合起来分俘虏,结果华东野战军的各个纵队都来抢74师的俘虏,因为74师士兵素质特别好,是模范师,受过非常正规的训练,每个士兵起码都有高小文化水平,解放军里的连长都不一定有高小的文 化水平。74师8000多俘虏被分到华东野战军的各个纵队里,陈毅说这些俘虏兵真顶用。19 47年底陈毅从山东解放区到陕北见毛泽东,沿途路过晋绥军区,当时晋绥区的同志说华东 野战军打仗打的好,请陈毅做报告,陈毅总结了一条经验,我们华东野战军为什么迅速壮 大?就是会用俘虏兵。俘虏兵是好东西,战术素养非常好。我们要是招翻身农民当兵,得 训练他打枪、扔手榴弹,然后才能打仗,俘虏兵来了就能用,而且在战争里表现相当不错。有一次打敌人一个据点,连长冲着机枪手说“打打打”,机枪手是一个俘虏兵,说“你 让我往哪儿打”?连长说不知道。俘虏兵说怎么怎么打,连长说好,就这么打。陈毅讲,“你看,俘虏兵就是比我们的连长水平还高”。解放军过去缴获国民党的炮,当时主要是 山炮,打仗时把山炮和步兵一块儿推到阵前,推到离前沿还有二百米、一百米的地方,人 从炮筒里往前看目标,叫“直瞄”。被俘虏的国民党炮兵看着解放军的炮兵笑,说你们这 是拿大炮拼刺刀。他们把炮拉到3000米外,算好射程,没有射不准的。这样的经验一推开,中央就下文件,以后各个部队凡是抓到国民党俘虏,除了重伤还有患传染病的,其他的 一个不许放,统统补充到解放军的部队里。

我们可以算笔账,国民党、共产党一边5个人,把国民党军打了一个,就是5:4,可是 如果把国民党的俘虏抓过来自己用了,就变成6:4。共产党这么多兵是从哪儿来的?大部分 都是俘虏兵。国民党的俘虏兵凭什么就转过头为共产党卖命?共产党有本事。俘虏兵被俘 虏之后先开会诉苦,进行阶级教育,国民党兵大多数也是穷人,于是老战士先上来诉苦,地主怎么压迫我,我们打天下为穷人翻身谋解放,启发俘虏兵的阶级觉悟;然后把俘虏兵 下放到各个班,但是有一条,肯定这个班里老战士占多数,俘虏兵新战士占少数,班里不 能歧视虐待俘虏兵,俘虏兵被叫做“解放战士”。行军的时候班长替他们扛枪,宿营的时 候班长给烧洗脚水,从人的情感这方面来说特别容易感动俘虏兵。国民党官大一级压死人,但是共产党的官不像官,班长、连长都来关怀战士,从感情上来说俘虏兵也容易被改造 过来。

在立功方面,俘虏兵和解放军的老战士一视同仁,这样就大大激发了俘虏兵的积极性,打好了一样立功。当时刘伯承培养了一个战士王克勤,原来是国民党的一个机枪手,俘 虏过来以后补充到部队里,很快立功升了班长,他特别会带兵,他带的兵不但会打仗,而 且在作战中伤亡很少,刘伯承看中了这个人,表彰为二野的战斗英雄,后来王克勤在战争 中牺牲了,刘伯承还特别的悲痛,王克勤就是国民党俘虏兵里一个优秀的代表。

到了1948年初,共产党熔化改造俘虏兵到什么程度?华野当时总结了经验,叫“即俘、即补、即战”,也就是上午俘虏,中午补充到解放军的部队里,下午就参加作战。国民 党怎么也比不过共产党,国民党抓来壮丁以后整训,然后整编,然后上战场作战,这个周 期最少大半年,刚打一仗就给共产党送了礼了。这个仗国民党越算越赔。74师是1947年5月

在孟良崮被华东野战军歼灭,蒋介石非常伤心,保留74师的番号,在江南重新组建,最后 组建成74军,1948年10月74军拉上淮海战场,到1949年1月陈官庄之战74军再次被共产党消

灭了。蒋介石辛辛苦苦训了一年,好不容易上战场了,几天就报销了。共产党用这种方式 不断地补充自己的兵源,在一年多之内就跟国民党的兵力达到了相当的程度。所以毛泽东 说我军人力、物资的来源主要在前线,就是靠俘虏国民党的俘虏兵、缴获国民党的枪炮来 壮大解放军。

当时战争打的相当残酷,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粟裕的主力跟黄百韬兵团在碾庄打,这 是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打了将近有一个月,结果华野歼灭了黄百韬兵团7万多人,但是也付 出了伤亡5万多人的代价。当时华野有一个连报了220人伤亡,一个连满编才120人,由于不

断冲锋不断补充兵源,所以伤亡竟超过了满编的人数。粟裕在1949年3月给中共中央写淮海 战役的总结,说1948年10月济南战役的俘虏兵到1949年1月打陈官庄时有的已经提升为副排

长了。共产党这么大的伤亡,都是靠俘虏兵一拨一拨更换,国民党是打一个少一个,有出 没进。这样的话,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兵力对比变化能不快吗?

大家可能要提问题了,共产党能改造俘虏,国民党怎么不行呢?孟良崮战役之后蒋介 石召开高级将领的军事研讨会,他沉痛检讨74师失败的原因,说74师之所以失败最大的失 误就是用了共产党的俘虏兵。涟水战役中,74师把涟水打下来,当时守涟水的是华野六纵。六纵被张灵甫俘虏了300多人,张灵甫让共军的俘虏兵当辎重队,拉大炮、拉粮食,蒋介 石说绝对不可以这么做,绝对不可以信任共军的俘虏兵,张灵甫说不要紧,不是让他们当 战斗部队,他不当回事。孟良崮战役之前,国民党军10个师一线推开向北走,张灵甫自己 带的一个师突出了两天的路程,他把主力部队驻在孟良崮,重炮部队安排在山下的垛庄。陈毅、粟裕抓住张灵甫突前两天的战机,一下用六个纵队15万人包围了张灵甫的3万人,扑 垛庄的正好是王必成的六纵,俘虏兵一看自己的部队来了,立刻哗变了,张灵甫的炮兵阵 地乱套了,华野很轻易地把张灵甫的重炮阵地占领了,掉转炮口向孟良崮山上轰。这时候 张灵甫才知道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孟良崮是一座秃山,寸草不生,炮弹落地溅起的石头 就能杀伤一片人。张灵甫最后坚持了三天,74师全军覆没了。陈毅、粟裕看到周边的国民 党军围上来了,来不及打扫战场,连夜撤退。孟良崮地区的老乡说,战役打完之后三个月 当地的老百姓不敢上山,漫山遍野都是尸首。蒋介石拿这个教训警告国民党,因此国民党 用不了共产党办法。而共产党改造俘虏的经验每个野战军都有,抓住俘虏兵怎么办,抓住 国民党军官怎么办,办法都是一套一套的。

化敌为我是共产党的一个绝招,共产党能做到什么程度?当年四野的后勤是最棒的,后来我就问四野的老同志,当时四野怎么有那么雄厚的后勤,有军医院,又有军工厂,还 有军事院校。四野的老同志说,四野里面的技术人员基本上是日本人,我听了大吃一惊。抗战结束时四野十万大军闯关东,没有带后方,没有带医院,而且八路军那时候也没有医 疗设备。四平战役之后大量的军队撤到北满,撤到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那么多的 伤员没人治怎么办?四野政治部下了一个九九紧急指示,就地征招医务人员组建军医院。伪满时期东北医院中主要的医生、护士都是日本人。当时四野后勤部长指示干部去接收日 本人的医院,把日本人的医生、护士强行征入解放军。当时找到哈尔滨最大一个医院,要 名单,从名单里看哪个人是医生,哪个人是护士,然后到遣返日本人的难民营里抓,从火 车上向下拖。当时一共征了8000多医生、护士,这些医生、护士一开始是被逼来给解放军 治病的,解放军一看怎么给我治病的都是日本人呢?最初在军医院里没有一个日本医生护 士没有挨过伤兵打的,这些人忍气吞声。黄克诚一看不行,咱们得讲政策,这些医生护士 只要肯为我们工作,不管他们思想是否进步都应该给予优待。共产党的干部吃高粱米,给 日本的医生吃大米,共产党的干部没有津贴,但是日本的医生护士按原来的待遇发工资,这样把日本的医生护士都争取过来了。后来这些日本医生护士跟着各个野战军参加了辽沈 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衡宝战役,一直打到海南岛。

除了医生护士之外,还有军工。东北野战军迅速发展成为百万大军,而且华东野战军 也需要炮弹,怎么办呢?于是在东北办兵工厂。当时解放军最大的军工基地在大连,大连 当时是苏军占领的,国民党去不了,所以解放军在那儿秘密发展军工厂。我们都读过吴运 铎写的《把一切献给党》,吴运铎说在东北建立军工厂就是在大连的甘井子,当年在那儿 建立了一个炮弹厂。吴运铎说他和吴屏周厂长实验炮弹,有一发没爆炸,他们俩跑过去看,往那儿一蹲炮弹爆炸了,吴屏周当场被炸死,吴运铎受重伤。后来我到实地采访,看了 当地军工厂写的厂史,我才知道那是因为我们的技术太差,这是一场严重的安全事故。因 为当时我们这些土八路没有正规的金属加工技术,做的炮弹撞针有毛刺不光滑,所以拉不 着。最后还是得用日本人,当时把在大连的日本军工技师集中起来,有的是制造火药的专 家,有的是做炮弹壳的专家,还有冶炼的专家,把30多个日本专家集合起来构成了大连军 工厂的技术骨干。另外,我们国家第一个航校,东北老航校,第一批王牌飞行员,包括后 来的空军司令王海上将,都是日本教官教出来的,而且第一批女飞行员也是日本教官教出 来的。所以不能不说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厉害,能把日本人都教育成革命战士。

这一段历史原来都是保密的,日本人大批遣返是在1946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1953年 又遣返一批日本人回国,其中大部分是我们共产党用的日本人,掩护身份让他们回国。回 国的时候让他们把军装都脱下来,把档案都销毁,每个人得的奖章全部都收回。到了90年 代,这些日本老兵陆续地回老部队探亲,总政治部下命令,重新做模子,给他们这些四野 的日本老战士每个人发东北解放纪念章、平津战役纪念章、渡江战役纪念章,还要加一枚 1955年授衔的时候发给营以上干部的解放奖章,重新发给他们。后来我采访这些日本老战 士,他们都80多岁了,但是说起话还是40年代解放军的语言。对于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期间 化敌为我的能量、作用是应该刮目相看的。

第三条,共产党能够充分动员群众支援战争,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人民战争。一提起这 个,大家马上就想到车轮滚滚,当时确实是这样一个宏大的场面。我们正史上都说淮海战 役“60万吃掉80万”,60万解放军吃掉80万国民党重兵集团,历史上可以这么说,但是账 不能这么算。淮海战役是共产党以少胜多吗?根本不是,而是我们以压倒性的人数优势战 胜了国民党80万大军。国民党的将领18军军长杨伯涛在双堆集和黄维一块儿被俘,他被押 下战场,后来他在回忆录里写,他看到解放军的后方到处都是老百姓,有的给解放军推车,有的给解放军治伤员,有的给解放军做饭,他说我们在战场上哪儿看到过这种场面,国 民党的后勤都是自己办的,自己拿卡车拉辎重,哪儿有这么多老百姓来支援战争?淮海战 役先后动员的民工220万人次,加上60万共产党的正规军,你说比国民党的80万人数多了多少?

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动员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最重要的是共产党跟国民党根本区别在于,国民党是一个非常松散的组织,松散到什么程度呢?加入国民党很随便,可以集体入党 ;但是共产党不一样,共产党的组织渗透到解放区的每一个村庄,没有一点空白,每一个 村子里都有党支部、村委会、民兵武委会、妇女救国会,最后还有儿童团,每一个村子里 通过这五个组织把每一个老百姓都完全地控制起来,于是出民工都是组织上派的,而且各 有分工。共产党能够充分利用民众力量组织起自己的战争机器。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支援 前线的民工都超过了百万。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征兵。我们知道国民党主要是靠抓壮丁。有张照片是一个 英国记者拍的,一个老头在国民党新兵里寻找自己的儿子。共产党这边都是骑马戴花、光 荣参军,事实是否如此?后来我看了一些材料,感觉到人从本性上来说不愿意打仗的,农 民更是如此。你看纪录片《人民的胜利》,说翻了身的东北农民在土改中获得了土地,他 们志愿参军保卫胜利果实,骑马戴花参军了。后来我想还是不对,农民都是老婆孩子热炕 头,分了地、分了房子、分了牲口,你叫他再去打仗,可能吗?从他个人来说是不会愿意 的。后来看到一个材料,1948年初中共中央给东北局一个指示,要东北局在半年之内组建 100个团的二线兵团补充东北野战军,因为林彪跟陈毅的情况不一样。在辽沈战役之前东北 没有打过很大的仗,也没有俘虏过很多的国民党兵,所以毛泽东下令让林彪组织100个团的 新兵,这100个团从哪儿来?从翻身农民中来。林彪当时下了一个指示,号召各地干部要当 革命的兵贩子。怎么征兵?当时征兵的指标下到各县、各村,这个村里得征十几个兵,村 支书、村长就把适龄青年叫到一起教育,这些青年都坐在炕上不说话、不表态,支书派人 一个劲儿烧炕,炕上热的坐不住了,终于有一个跳了起来。好,这个算报名了,结果一个 一个都跳起来了,就骑马戴花当兵去了。后来我看了张正隆的《雪白血红》,专门有一章 “要当革命的兵贩子”,跟我写的一样,说明这不是假的。同样抓壮丁,为什么共产党的 兵上战场敢打仗?解放军多打几个胜仗,这些新兵胆子就大了,就变成老兵了,人都是这 样磨炼出来的。共产党在动员群众方面确实是有一套。

共产党动员群众进行人民战争不光是参军,还有更狠的一招。我们都知道1948年上海 的日子最不好过,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要粮食没粮食,要煤油没煤油,老百姓在银行前 挤兑金圆券。不是蒋介石想让老百姓这样,最根本的问题是物资短缺,没有米、没有布,所以才涨价,所以奸商才囤积居奇。为什么缺?1948年初共产党基本上控制了东北、华北、江淮地区,国民党仅仅控制着长春、沈阳、北平、济南这样的大城市,这是什么含义? 也就是全国100%的煤炭资源、80%以上的小麦产区、80%以上的棉花产区全被共产党控制 了。解放区当时也知道国民党的物价飞涨,法币、金圆券天天贬值,共产党采取最原始的 办法——自然经济,不用货币。农民都是以物易物,拿粮食换鸡蛋,拿鸡蛋换煤油,抵制 伪币进入解放区。共产党还规定各种各样的政策,开了几个清单,一个是许出口的清单,一个是不许出口的清单,一个是许进口的清单,一个是不许进口的清单。什么东西许出口 ?古董、文物可以输向国民党统治区,那年头古董谁要啊?粮食、棉布不许出口。煤油、纸张、药品可以从国民党统治区输往解放区,因为解放区不生产这些东西。而不许进口的 东西就多了,奢侈品解放区都不要。这样一下就把国统区捏死了,这才是真正的“农村包 围城市”。国民党大城市没有物资来源了还不涨价,还不恐慌?上海最后狼狈到家了,19 49年1月蒋介石一下野,上海人就公推杜月笙给毛公写封信,请求用上海的工业品换开滦的 煤炭,毛泽东照准,要维持上海,不能让上海崩溃。在蒋介石下野的几个月,上海和唐山 的开滦对开轮船,把煤炭拉到上海维持上海人的生计。国民党还不垮?根本没有经济基础 了。解放区控制了物资,而且共产党能够控制得如此严密。

共产党占了上海,上海商人又来劲了,不是物资短缺吗,我再涨价。结果陈云到了上 海以后打经济上的淮海战役,知道上海的商人喜欢投机,陈云从东北、华北调运大量的粮 食、布匹源源不断地往上海运,上海的商人一看大批的物资从公家运过来,敞开肚皮吃,没想到共产党用的是举国体制,用共产党那么大的解放区运那么多的物资进来供应上海,撑死这些商人。商人的资金都是有限的,把资金用完了,囤在仓库里等着涨价,但是共产 党的布匹、粮食还是源源不断运进来,价格天天跌,跌到商人受不了的时候只好降价。共 产党进上海之后给商人们一个下马威,叫他们知道了共产党的厉害。这不是政策问题,关 键还是在于经济基础。共产党能够控制这些经济基础才能够打天下。

最后一条,共产党的情报、渗透、策反无孔不入。在战争年代,情报太重要了,谁有 情报来源谁就能打胜仗,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国民党输就输在组织太松散,既没有 政审也没有档案,无论是什么政府机关、机要部门用人,只要朋友一介绍,那就进来吧。

所以在抗战期间,共产党就利用统一战线、国共合作的机会往国民党里派了大量的地 下党、情报人员,那会儿任务是长期潜伏,不到关键时刻不醒。毛泽东转战陕北,当时中 央可以走,但是毛不走,毛主席留在陕北,拖住胡宗南,说胡宗南也要听毛主席的指挥。后来有人写回忆录《胸中自有雄兵百万》,毛泽东在陕北坚持了一年多,其实毛是一个很 谨慎的人。我参观毛的住处,最深的体会就是毛绝对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冒险。前一段我到 甘肃哈达铺,毛泽东住的房子有一条小路直通后山,有情况随时可以掩蔽。西柏坡毛主席 住的房子离防空洞最近,只要飞机一来一下就能进防空洞。毛泽东为什么敢于在陕北呆着 不走?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共产党有一个地下人员熊向晖,是安插在胡宗南身边的共产 党情报人员。胡宗南身边的机要秘书是共产党,那还能有什么秘密?熊向晖在胡宗南进攻 陕北之前就把作战计划通过情报网传到中共中央,所以中共中央对情况了如指掌,毛泽东 就决定不走,转战陕北。毛泽东转战陕北的路线反其道而行之。胡宗南认为毛一定要过黄 河,但是毛泽东却往西走,往安塞那边走,跟胡宗南兜圈子,为什么?这也是毛泽东算计 好的。当时有这么几个条件,一个是黄土高原,那个地方最大的特点就是缺水,由于大部 队一定要找有水的地方宿营,所以胡宗南的部队一出动,今天走几十里地在哪儿宿营是可 以算的出来的,也就是必须要找一个有水的村子宿营。毛泽东的小部队昼伏夜行,就可以 避开国民党的飞机侦查,而且电台保持静默,就可以避开国民党的技侦侦查。还有最重要 的一条是,陕北老乡不会出叛徒,新区的老百姓闹不好就可能出叛徒,这是非常重要的。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是经过充分的酝酿考虑才决定在陕北不走。

先说了共产党的情报工作,下面说说策反。越在关键时刻,共产党在国民党安插的钉 子越是发生作用。当时共产党的情报策反系统有完整的组织,为首的是社会调查部,负责 的是康生和李克农,下面分到各个野战军的政治部里有敌军工作部,是专门打入国民党的 内线;还有城市工作部,专门在城里弄情报的;还有联络部,共产党的地下联络站,送情 报的。这三个组织非常严密。解放军最近编了两套大书《中国人民解放军联络工作史》、《中国人民解放军敌军工作史》。1946年3月莱芜战役,当时济南的王耀武让李仙洲指挥三 个军与张灵甫南线配合要把陈毅、粟裕包围在沂蒙山区,结果陈毅、粟裕决定先打莱芜。国民党46军军长韩练成跟共产党有关系,他问打起仗来怎么办?我们的联络员就说打起来 你就临阵逃脱。韩练成这一跑不要紧,他的一个军就乱套了,李仙洲的三个军一下就都乱 套了。陈毅他们的主力部队仅用一天时间就把国民党三个军五万多人全解决了。王耀武听 说莱芜战役的消息以后大骂,他*的五万多人一天就完了,我就是放五万条猪也够共军抓一 个礼拜的。到关键时刻给你搅乱了,尤其是在战场上,一点办法也没有。过了几年轮到王 耀武本人,济南战役打王耀武,我军策反吴化文,吴化文不是王耀武的嫡系,王耀武让他 守西线。王耀武在城里,让吴化文在城外,吴化文说这不是拿我当挡箭牌嘛。共产党策反 吴化文的老婆,济南战役一打响,他在外围起义了,王耀武外线一下就是一个大缺口,还 没有来得及补这个缺口,解放军就开始攻城了,很快就拿下了济南。还有淮海战役开始的 时候,把守运河大路的国民党第三绥靖区的副司令长官何基沣、张克侠是地下党,抗战时 期就入党了,就是共产党埋在国民党里的钉子,到这个时候他们俩起义了,一下把运河大 路让开了。粟裕后来给中央写报告,说战机就是四小时。如果何基沣、张克侠不起义,我 们在运河耽误四小时,就没有包围黄百韬的战机了。

甚至在最高层,南京的国防部都有共产党的内线。共产党的情报厉害到什么程度?蒋 介石还没撤退到台湾,我们的情报人员就已经到台湾了。当时最大的内线是国民党国防部 办公厅的长官吴石。《老照片》公布过枪毙吴石前的一张照片。当时蒋介石到了台湾,国 民党可以说是风雨飘摇,我们大量的情报人员已经渗透到台湾了。我看到的攻台准备的资 料,一份是国民党军队驻防台湾一览表,还有一份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在台湾住址一览表,当年国民党已经准备再次逃跑了,而且这些情报人员有的都半公开了,做高官的工作,策 动起义,结果朝鲜战争爆发,我们攻台的计划搁浅了。蒋介石反过手来抓共产党,当时中 共台湾党的负责人蔡孝乾叛变了,供出200多人,吴石这些人都牺牲了。我们的技侦、破译 密码也非常厉害。早在红军时期共产党就有本事破译国民党的密码。后来毛泽东对军委二 局的同志非常感激,在西柏坡的时候与他们合影,照片让中军委二局的同志站在中间,表 示毛泽东对他们的尊重。当时这些破译密码的专家勤奋到什么程度?国民党的密码技术上 非常复杂,但是有一个规律,即按照汉字的古韵排列,天天变化。为了掌握古韵,总参二 局有一个干部能把整本的《康熙字典》背下来;还有一个干部为了研究蒋介石国民党军电 报,都是文言文的,他专门研究明清的尺牍。谁说共产党里没有人才?

战争是多方面的较量,但是总的结局是有它的必然性。我写《中国的1948年》就是希 望给大家提供一些真正的史料,以后我会继续修订补充。看了这本书之后,有网友评论,这本书史料虽然细致,但是还有在五星红旗下立正敬礼的感觉。大家听了我的讲座之后,你们说说,我是应该在五星红旗下立正敬礼还是应该在青天白日旗下立正敬礼?

谢谢大家!

听众提问:

解放战争一共死了多少人?

刘统:

说实在话,因为我们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非常详细的统计。过去的档案不集中,各野 战军有各野战军的档案系统,没有向中央统一地报告。我在解放战争纪实中,每一个战役 如果档案中有记载,我会写下来多少伤亡。但是如果说总的数字,因为还有很多小战役,目前没有确切的数据。

观众提问:

卫立煌和共产党有什么关系?

刘统:

卫立煌在抗战期间和共产党关系不错,但是卫在任东北剿总司令时和跟共产党没有具 体的关系,要说关系主要是他的女婿汪德昭,汪德昭是我国科学院的院士,汪回东北之后 给卫立煌当过一段时间的秘书,他还没有来得及跟我们的情报机关接上关系,国民党已经 垮下来了。卫立煌因为有抗战时的关系,建国后还是从香港回来了。

观众提问:

很多人认为《雪白血红》这本书演绎的成分比较多,经常有人说信史还是应该看刘统 的《东北解放战争纪实》。

刘统:

我到大连特意跟张正隆见面,我个人认为他是一位很正直的军人,他的作品《雪白血 红》完全是用采访做成的,他采访了好几百位四野的老人。张正隆是军事文学出身,写东 西有激情,从史学的角度看,他在排比材料、考证方面肯定会有疏漏。不过张正隆所说的 每一个例子,包括部队的番号、具体的人都是真人真事。要从文学的角度看他,不能从历 史学的条条框框约束他,《东北解放战争纪实》毕竟是历史的作品,跟他不一样。

观众提问:

在东北解放战争的时候曾经有日本军人在为解放军服务,我想问1945年以后苏联是否 介入过东北的解放战争?有记载1950年以前苏联人确实介入过东北的建设,是否直接介入 了东北的战争?

刘统:

杨奎松为这个事跟我争论过,他写《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说共产党进东北 以后就得到了苏联的援助,于是解放军就无敌于天下了,他是这个结论。我在《东北解放 战争纪实》里有大量的篇幅说明共产党的武器是捡破烂儿捡来的。黄克诚有一句话,老兵 老枪、新兵新枪,这是东北初期的状况。苏军撤离的时候对我们解放军没有任何的帮助。

最困难的时候,在北满,林彪是跟金日成要了很多武器装备。金日成占了朝鲜之后武 器全部换成苏式的,日本人的武器用不着了,所以转给了东北民主联军,据记载总共有三 四百节车皮,这构成了解放战争初期我军的武器来源。到后来大局已定的时候,1948年年 中,情况慢慢改变了,苏联派专家来帮助我们修铁路,提供了一些他们准备用来炼废铁的 日式装备,还有一些捷克式的轻机枪,真正大规模的军事援助还是在中苏友好条约签订之 后。

观众提问:

围困长春饿死很多人,这段史实现在是不是公开了?

刘统:

还是没公开。我在《东北解放战争纪实》中引用林、罗、刘给毛泽东关于围困长春的 报告,在书中删节了相当一部分,就是说当时老百姓怎么痛苦,饿死多少人。长春国民党 守军和解放军中间有一个死亡地带,国民党不让回去,共产党不让出来,后来共产党把老 百姓从这个死亡地带放出来。最后统计,围长春的时候一共饿死10到12万的老百姓,这个 数字郑洞国也认可,应该是差不多的。因为长春虽然有上百万人口,但是到兵荒马乱的时 候大部分老百姓都逃难了,这个事毕竟是说明战争残酷的一方面。

观众提问:

请问共产党的情报工作。

刘统:

因为绝大部分事情都没有解密,所以我今天给大家讲的是零星见于回忆录的史料。比 如熊向晖有回忆录,就可以讲。但是有很多做隐蔽工作的同志终生不会见诸于历史。当年 做隐蔽工作主要的特征就是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必须要跟汉奸特务打交道才能得到情报。建国后这些同志因为阶级斗争观念的影响,他们的作用也差不多了,于是他们就受到了 组织上的怀疑。潘汉年这个案子牵扯到国内很多的隐蔽工作者、地下党,都受到了牵连。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陈云为什么专门提出给潘汉年平反,那时潘汉年和夫人都已去世 了。陈云给中央写了彻底平反的报告,胡耀邦在批示中写了一段很有感情的话,他说,过 去从事隐蔽工作的同志,他们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而且他们的行动也非常秘密,我们不 能要求每一位做隐蔽工作的同志都能够提供他们的见证人和组织关系,如果这样的话今后 就没有人再会为我们做隐蔽工作了。胡耀邦的这个批示也是对常年做隐蔽工作的同志给出 了一个历史的评价。

第五篇: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

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各国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紧密联系,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的成因涉及到国家经济体制、企业趋利动机与技术进步等三个因素。(1)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消除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体制障碍。(2)微观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推动了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发展。(3)信息技术的进步降低了远距离控制的成本,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经济全球化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第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带来了资本国际化。第三,金融国际化。第四,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第五,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和完善,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在其中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经济全球化在加强各国相互依存,推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1)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2)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3)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正进一步扩大。

二、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 围绕着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主要表现在:1.各国竞相调整科技战略和政策2.各国把经济安全确定为对外战略的重点3.积极调整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努力扩大世界市场份额4.争夺科技人才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

三、新科技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一下,各国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化,追求数量和速度的增长方式将让位于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方式。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相对减少,而对科学技术、信息和人的素质的依赖程度大大加强。新科技革命使各国的经济联系和协作关系更加紧密,为国际交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信息载体,为全球性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手段,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这一全新概念被广泛接受,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源配置以智力资源(包括科学技术及其一切成果和信息)为第一要素,对智力资源的占有比工业经济中对自然资源的占有更为重要。经济信息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点之一。

四、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场大规模的市场化浪潮席卷全球,这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又是推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然而,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部分国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的运行,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体制方面的条件。进一步完善不同市场经济模式的运行机制和效能,将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长期任务。

六、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发展不平衡是世界经济的基本规律。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经济”的发展使得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范围更广,主要表现在: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不平衡发展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不平衡

八、跨国公司的作用

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非国家行为主体,近年来,跨国公司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对外投资速度大大加快;内部组织管理方式进一步调整;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一浪高过一浪的企业兼并浪潮。通过联合与兼并的扩展,跨国公司有效地扩大经营规模,降低成本,控制销售渠道,增加市场占有份额,使自己成为经济领域里名副其实的“航空母舰”。

运用科学的基本概论分析当今世界局势的特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