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教育叙事:物理教学引入的几个实例(合集)
编辑:悠然自得 识别码:21-701254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18 15:38:05 来源:网络

第一篇:教育叙事:物理教学引入的几个实例

教育叙事:物理教学引入的几个实例

宜城二中

李存连

教学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有着导向、激励、铺垫和为即将进行的情感交流、思维活动做好认知与心理准备以及营造教学氛围的作用。好的教学引入,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笔者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与听课中,发现真正符合这些标准,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的教学引入却不算多,现将自己的所见一二交与同仁们交流、切磋。

案例一:在《超重与失重》这节课的引入,教师可设计这样两个随堂小实验:(1)用一定宽度的纸带(不能太细也不能太粗,使之恰能承受重锤的重力),拴住一个重锤,让学生竖直提着并保持静止,并给学生一个问题:不借助其他器材,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挣断纸带?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再让学生亲自实验一下,就会看到,“迅速向上提升重锤或迅速下降时突然停止,纸带断了”,这个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体会到在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的过程中重锤对纸带的拉力超过自身重力,这就是超重现象,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展开理性的思考。(2)准备一台体重计(机械指针型的),请一位同学站在体重计上分别呈现静止、下蹲、起立过程,另一位同频,展示给全班同学)。先请同学预测再做实验,结果是静止时指针保持稳定、下蹲过程先减小再增大,起立过程先增大再减小。学生对示数变化的预测往往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教师可根据实验体验进行现象分析、过程分析、本质归纳(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应用拓展,这使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源于有意识的实践体验,充分挖掘直接经验和课堂生成的资源,体现物理教学以人为本,源于生活、走向社会。

2、“思考是从问题和惊讶开始”,惊讶、矛盾是发展的驱动力,教师以错觉和矛盾的心理为突破口,创设能够引起强烈反差的真实惊奇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们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真实、生动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心理反差,出其不意地在学生面前展示一幅崭新的画面,创设心理“不和谐”的情景,从而在学生心理千百万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促使他们主动进入思维状态,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求异性、创造性。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捕捉学生的心迹,精心设计实验,激活互动课堂,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一点在课堂引入显得特别有效,能最大限度地激活课堂教学的潜能。

案例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引入时,教师请两位学生上讲台按如图1联接电路,并简单介绍实验装置。

教师接着问道:“从电压表上读出的是什么?”学生答道:“电源电动势。”两个学生分别将开关打向1和2,让在座的学生通过电压表的实物投影读电源的电动势E1和E2:“E1是3V,E2是9V。”

接着将电压表换接成小灯泡,开关接1时,小灯泡很亮,几乎发白光。老师立刻问道:“开关接2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学生很自信地争先恐后地说道:“更亮!”“要烧坏!”“对不对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教师接着演示。

当开关接通2,小灯泡还不如接1时亮,前后形成强烈反差。学生哗然:“为什么?”老师笑着说:“学习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后,我们就能解释这一现象了。”

【赏析】本节研究课,是根据常生龙先生发表在《物理教师》2000年6期上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教学引入》而结合实际情况重新设计的。

教师开课就设置了强烈的认知矛盾冲突。在没有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前,学生都认为同一灯泡接在电源电动势大小不同的电路中,明暗程度是不相同的,在电源电动势大的电路中的灯泡更亮。但是实验的结果却与经验判断的结论相反,这时,他们感到已有的知识不够用了,产生了重度的知识饥饿感。学生明显有了强烈的追求知识、揭开奥秘的欲望,出现了引入新课的最佳时机。

教师的高明之处就是将物理知识建构在现实情境营造的心理氛围的基础上,使认知冲突带动情感参与,变“要我学”真正成为“我要学”。

案例三:在《自感》这节课的引入,教师可请一位同学进入设计的电路中(学生有点紧张,有点悬念),闭合电键(电源是两节干电池),该学生没有感觉(有点放松),突然断开电键,学生瞬间有被电击的感觉(惊讶万分),并向同学描述自己的感受。这是为什么呢?断电反而有电击的感觉,强烈的肢体语言表明回路竟有如此高的电压,这怎么可能呢?不可能呀!强烈的矛盾冲击和好奇弥漫于整个课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兴奋极了,此时就是引入新课的最佳切入点,被激活的思维、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最好老师。

3、“猜想比知识更重要”。猜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它是人们在已有知识的事实基础上,对未知的事物及规律做出的一种大胆的假设或提出预期的看法。综观自然科学的发展史,猜想思维在基础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并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如:爱因斯坦的量子假说;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说;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阿佛加德罗的分子假说;天文学中太阳系起源假说;地理学中的大陆漂移说„„伟大的猜想造就了非凡的智慧,掀起了一系列重大的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猜想是以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为依据,并非胡猜瞎想,同时猜想是一种超前思维,具有一定的猜测性,它的结论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践的验证才能确定。长期以来,教学中存在着一种过于强调严密性、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忽视猜想思维的倾向,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学习往往从问题、猜想开始,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物理知识出发,让思维自由驰骋,冲破原有知识圈,强化对重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也不失为物理课堂教学引入的好方法。

案例四:在《天然放射现象》这节课的引入,可给学生观看居里夫人寻找镭元素的视频片断,让学生了解其艰辛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追求科学的执着精神,感受居里夫人对人类博大的爱:“镭只是一种元素,它属于世界所有;科学应当为大众服务,它应当属于全人类。”

案例五:在《聚变》这节课的引入,可向学生介绍爱因斯坦与核弹的政治瓜葛:他签署了那封著名的致罗斯福总统的信件,说服美国总统认真考虑他的制造原子弹的想法(曼哈顿计划),但在二战后他又从人类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积极地从事阻止核战争的各项努力。事实上,爱因斯坦一生都在致力于和平事业。让学生了解历史,了解爱因斯坦,体会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只有人性能赋予它真、善、美,让学生尊重人的价值,培养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总的说来,课堂引入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一节课的引入正是本节课的知识建构的开始,如何抓住学生的认知需求和规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释疑、渴求探索交流的情感,突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有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这是从教学基本技能中提升的教学艺术,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去设计以激活课堂、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第二篇:物理教育叙事

要注意学生的吸收能力

应城二中 褚峰松

进入高三,我发现物理课堂气氛越来越凝重,学生个个眉头紧锁,提问无人答,作业拖拖拉拉,特别是经过几次理科综合考试后,班上弥漫着一股失败情绪,有些同学甚至连黑板都不看了,低头在那翻书,连平时爱说爱问的宁娜也是一脸的愁容,在那唉声叹气。

我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课堂已与学生脱节。课后,我找到宁娜与之谈心,宁娜反映,近段时间物理课总听不懂,节奏快,容量大,上一个问题还没有弄懂下一个问题就来了。我陷入沉思中:近段时间进行理科综合考试训练,用的试卷是全国百所名校试卷,难度大题量多,学生明显不适应,特别是第二十五题关于磁场的内容,老师都要思考半天,学生更是雾里看花了,再加上要边复习边考试,课堂节奏加快了,学生吸收不了。怎么解决进度与难度的问题,是我们每个普通班科任教师苦恼的问题。我不禁想到了一则故事:有一个农民看到别人田里的麦苗长势很好,便去请教经验,花高价买来别人用的肥料施在自己田里,结果田里的麦子不但没有长好反而枯萎了。是啊!肥料虽好,但此苗非彼苗,吸收能力不同,不能盲目照搬啦!我调整了上课节奏,将系统的专题复习与每周的试卷习题讲解相结合,例如讲二十五题前先将与题目相关的磁场基础内容复习一遍,让学生熟悉相关物理情景;再把题目的难度分解,分步设问,逐步引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诱其上钩,有时一个题目要讲几节课。虽然试卷讲解的节奏变慢了,但学生的关注度上升了,复习的系统性加强了。看着学生日益消失的愁容,我趁机给学生讲龟兔赛跑的故事,树其信心;让学生建立改错本,认真总结错题,提倡每天进步一点点,高考进步一大截的学习策略。慢慢的,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脸上的笑容增加了。

在检查学生改错本的过程中,有个学生在改错本上写了一句话:物理难,难于上青天!我在他下面添了一行字:只要学,定能步青云!面对基础差的学生,我们不能急功近利,一味用高考又快又准的高标准要求他,正如一个九岁的儿童,你要他举起一百斤的重物,不是把他吓死就是把他压死,我们要注意他的吸收能力,每天定时定量的给他提供营养,待到他身强力壮之时,定能一举成名。

第三篇:高中历史教学叙事实例 文档

高中历史教学叙事实例

高二历史组 温宝婷 可以看一则案例:“辛亥革命”

课程导入:利用天安门广场节日所放的孙中山画像,提问为什么给予孙中山如此高的地位?

课程过程:将整课分为三部分:了解(基础)、理解(加深)、见解(新)

第一部分----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知识。以学生课前准备,课堂阅读提问为方式。让学生系统的知晓辛亥革命的五个方面的基本知识:

①条件(经济、阶级、思想、组织、军事)

②爆发(武昌起义----各地响应)

③成果(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④结果(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⑤性质和意义

第二部分----理解:学生分小组,课前查阅资料作好准备,上课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介绍三个问题:

①辛亥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武昌?

②《临时约法》体现西方资产阶级的哪些政治观?

③袁世凯为什么能篡夺革命果实?

第三部分----见解:方式与第二部分相同,解决三个问题:

①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②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

③如果你生活在当时,你会提出怎样的救国方案?

这节课完全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重点、难点的讲解清楚、到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引发,学习能动性被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和合作学习的态度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但要在一堂课上解决这些问题,时间是否仓促?

5、高考方案问题: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现在常说高考从高一抓起。课程的难度、讲解的深度以及上课的具体过程受高考方式的影响极大,但目前高考方案及其细节不明,如何把握?新课程一方面主张实行学分制,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要求学生在高考中以成绩论成败,这无异于“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只要有高考压力的存在,探究、创新、自主精神等等不在成绩中明确反映的内容是不会被重视的,实施新课程的理想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

第二、实施策略。

(1)、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但是,目前历史教育仍存在着大量的“满堂灌”或“变相满堂灌”现象,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领课堂。教师只是为让学生听懂而“教”,学生更是在拼命为听懂教师的教而“学”,教师在教学中属于主动的主体,而学生则为被动的客体,故此,我们要及时地适应新课改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职责,教师不光立足于“教”,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要引导学生“会学”,变“教”为“导”,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活动的导演者,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历史有可学性。如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就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引发学生探求创新的欲望,精心铺设台阶,把学生引入“设境--探究--分析--发现--解决”的主动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当然还有发现法、演示法、分组法等教学方法。教师如能正确地运用这些教学方法,确实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但是如果运用不得法,就会适得其反。如有的教师为了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把自主学习变成了学生的自由学习;把合作学习变成了学生的合伙学习;任凭学生在课堂上热烈地讨论,自己则在旁边当看客,还冠以分组式教学、合作学习、民主教学之名。实际上,活跃课堂气氛并不是单纯地放松对秩序的控制,更重要的是放松对学生心理活动的束缚和羁绊,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空间。教师应注重启发、诱导和点拨,在设问回答和互动交流中,善于发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并及时进行激发和正确的引导,以饱满的激情和学生一起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用既定的模式和一成不变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观点和见解,更不能对其进行扼杀和禁锢,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个性追求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和发挥。

第四篇:高中物理教学叙事-课堂引入

高中物理教学叙事-课堂引入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在教学中对教学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四十五分钟要收益,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而我认为一堂课课题引入的好坏决定了一堂课的效益。所谓课题引入就是引导学生参与课题学习的手段或过程。它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中来;成功的引入课题它能够在新旧课之间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中的课题引入环节 ,是整个课堂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重要意义不容忽视。好的课题引入犹如第一锤、第一步棋、第一幕剧。这第一锤、第一步、第一幕能否敲准、走活、演好 ,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成败。可以说 ,引入课题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 , 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做好心理准备。教师精心设计课题引入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一节课的引入正是本节课的知识建构的开始,如何抓住学生的认知需求和规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释疑、渴求探索交流的情感,突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有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这是从教学基本技能中提升的教学艺术。为此,本人在教学中就选择课堂引入这一环节进行尝试,也收集一些课堂实例,并整理为以下体会和案例,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问题讨论引入

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学习往往从问题、猜想开始,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物理知识出发,让思维自由驰骋,冲破原有知识圈,强化对重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也不失为物理课堂教学引入的好方法。如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这节课的引入时,我设置以下三个小问题:(1)在很平静的水面上,船头垂直指向对岸具有一定速度的小船的运动轨迹?(2)将船的动力关闭,船头垂直指向对岸放在具有一定水流速度的河水中,小船的运动轨迹?(3)如果船头指向不变且有一定得速度,同时行驶在具有一定水流速度的河水中,小船会怎样运动呢?轨迹如何?前两个问题仅是铺垫,我让学生猜猜小船将如何过河,画出轨迹(我用小船的模型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想法)。学生非常踊跃,结果出乎我的预计,学生提供的方案各有说词,争执不下,有好几种典型想法,主要分歧在船头的指向和小船的轨迹。这是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我兴奋了,能从这里入手将这几种方案的是非讲述、分析清楚,本节课的重、难点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独立性、矢量性也得到了突破。

此外,我还有:小故事引入,视频短片引入等。总的说来,课堂引入时课堂教学的第一基本环节,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趣设计以激活课堂,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注意,能给整节课教学带来事半功倍之效,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二.开门见山引入 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是学习者实践探索的过程。传统教学“重结论,轻过程”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捷径,却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学生的思考与个性。以生活经历、随堂实验的体验为切入点,创设情景,让学生亲历、感受、体验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发现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并对学习产生亲切感和兴趣。将学习内容生活化、社会化是新课程的重要特征。同时有了体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过程,更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这不仅是引入新课、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在《超重与失重》这节课的引入,教师可设计这样两个随堂小实验:(1)用一定宽度的纸带(不能太细也不能太粗,使之恰能承受重锤的重力),拴住一个重锤,让学生竖直提着并保持静止,并给学生一个问题:不借助其他器材,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挣断纸带?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再让学生亲自实验一下,就会看到,“迅速向上提升重锤或迅速下降时突然停止,纸带断了”,这个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体会到在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的过程中重锤对纸带的拉力超过自身重力,这就是超重现象,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展开理性的思考。(2)准备一台体重计(机械指针型的),请一位同学站在体重计上分别呈现静止、下蹲、起立过程,另一位同学观察体重计的示数变化(有条件的可用摄像头将指针示数转化为视频,展示给全班同学)。先请同学预测再做实验,结果是静止时指针保持稳定、下蹲过程先减小再增大,起立过程先增大再减小。学生对示数变化的预测往往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教师可根据实验体验进行现象分析、过程分析、本质归纳(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应用拓展,这使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源于有意识的实践体验,充分挖掘直接经验和课堂生成的资源,体现物理教学以人为本,源于生活、走向社会。

“思考是从问题和惊讶开始”,惊讶、矛盾是发展的驱动力,教师以错觉和矛盾的心理为突破口,创设能够引起强烈反差的真实惊奇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们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真实、生动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心理反差,出其不意地在学生面前展示一幅崭新的画面,创设心理“不和谐”的情景,从而在学生心理千百万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促使他们主动进入思维状态,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求异性、创造性。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捕捉学生的心迹,精心设计实验,激活互动课堂,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一点在课堂引入显得特别有效,能最大限度地激活课堂教学的潜能。

三.实验激趣引入

在《自感》这节课的引入,我设计好电路,选好器材,闭合电键(电源是两节干电池),该学生没有感觉(有点放松),突然断开电键,学生瞬间有被电击的感觉(惊讶万分),并向同学描述自己的感受。为什么断电反而有被电击的感觉?强烈的肢体语言表明回路竟有如此高的电压,这可能吗?强烈的矛盾冲击和好奇弥漫于整个课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兴奋极了,此时就是引入新课的最佳切入点,被激活的思维、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最好老师。

四、运用启发性思维,引入课题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必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积极探求。

启发式的课题引入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想象余地,让学生能由此及彼、由因到果、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五、运用显错正本法,引入课题

对于那些容易受生活经验干扰的概念,学生往往受感觉的支配,作出错误的判断,对这样的课题采用故意引向歧途的方法,使学生感到自相矛盾,进退维谷,然后因势利导,引向正途,从而达到真正把握知识的目的。

学生若处于矛盾的思维之中,就会紧紧跟随教师进述的路线,通过实验推理,自始至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六、运用科学资料、故事,引入课题

即用各种资料(如科学家轶事、科学故事、科学幽默等),通过巧妙的编排,引入课题。如讲自由落体运动时,先给学生讲述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然后引入正题;讲阿基米德定律可以引用阿基米德巧断王冠真假的故事或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课题。这种引入课题的方法,其最大特点是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助于启发学生进行科学思维,也是生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很受学生欢迎。

除了以上7种方法外,课题引入还可以利用讲典故引入、类比法引入、文娱(游戏)引入、讨论或竞赛引入、设“陷阱”引入、趣味引入、以新换旧引入、介绍实际应用引入等等,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巧妙安排,灵活运用。

总之,“课题引入”的教学艺术是多姿多态、生动有趣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备课时,一定要为“良好的开端”多下些功夫,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视听手段,努力挖掘“课题引入”的潜在功能,使学生有常听常新、常见常异的趣味感,从而激发学生逐步探索的积极性,以便收到“出奇制胜”、“先声夺人”的效果。同时,精心设计与精湛运用的“课题引入”必须与课堂教学整体相和谐,如果只强调“课题引入”的作用,而忽略课堂教学整体性,就不算是成功的教学。因此,在巧妙运用“课题引入”的同时,还要注意配合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结尾,如果整个教学过程都能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而课堂结束之后,又能使学生余味无穷,展开丰富的联想思维,不断地探索新的知识,那么,“课题引入”的作用也就达到了目的。

第五篇:初中物理教育叙事

初中物理教育叙事

(一)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发展离不开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增加可行的物理演示实验,尽可能得把物理实验搬到课堂中,让学生在课堂中近距离地观察物理现象。在观察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让他们在观察的时候对这些物理现象进行思考,根据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从而使物理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也更好地掌握物理理论知识。逻辑思维包含抽象、概括、断定、比较、鉴别、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学生对生活严谨科学观察与实验带来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如果不经思维加工,形成的知识体系,就是一堆混乱无章的东西。这种对感性材料的思维加工,也是由浅入深的,并根据重要的规律,实现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

如: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过程。从生活中我们知道运动着的物体一旦不受到推动力的作用,最终就会停下来,所以从表面看,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有力才会有运动。但是当我们让质量、速度都相同的小车不受动力作用后,在光滑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时,其运动的距离有长有短,水平面越粗糙,物体就越快停下来。大量的实验后,可归纳出三点:

⑴不受推力作用后,物体都不会马上停下来。

⑵物体在运动时,不是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受到阻力作用的。阻力使物体的速度变小。

⑶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就越长。

对归纳出来的观点进一步推理:

⑴物体不会马上停下来,说明不受力作用时,物体也可以运动。

⑵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长,不受阻力时,则运动着的物体就不会停下。运动不需要力的保持。

从而我们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力改变其运动状态为止。这个过程不但让学生学习了物理知识,还学习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还经常遇到一个理想化模型的概念,所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给学生一定树立模型的概念。同时,中学物理对逻辑思维方法的训练,还体现在习题上。因而,在给学生进行习题训练时,不能简单地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搞题海战术,而应在做习题的时给学生一定的科学的思维方法,让学生的逻辑思维方法得到一定的培养和锻炼。

2.培养科学理性思维。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应学习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处理问题。在物理学中,科学思维主要包含科学想象、科学推理和科学断定三方面。

⑴用科学想象的思维方法分析物理问题,推导、论证物理规律。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科学的想象有助于学生学习一些规律、公式。同时,想象的思维方法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⑵用理想化方法建立理想化模型。对于一些物理理论知识来讲是比较抽象的,但对于一定的实际物理问题、物理现象、物理过程都比较复杂,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都会引入一些简单的,理想化模型。

3.养成科学态度。科学态度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生科学世界观的一种反响,也是科学理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⑴阐述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科学,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教师可以通过在对物理知识的讲解和范例事例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态度。比如在功这一章中,我们学习能量转化和守恒这一自然界广泛规律,不仅要学生知道这一规律的文字表述,同时,学生也要在学习过程中明白永动机是无法实现的。

⑵联系物理学史的实际,开展科学态度的教育。物理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在物理史中不仅纪律了物理学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纪律了许许多多闻名于世的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杰出任务。通过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学,可以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

①通过物理学史提示科学发展的规律。物理学的发展是一个曲折而艰辛的过程。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理论的确立和被人们所认可,都是科学工作者们辛苦劳动的结果。②利用科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科学的精神。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科学家是他们的崇拜偶像,科学家的精神品质都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在物理教学中,可以简要的讲述物理学的发展史和科学家们为科学不断努力奋进的科学精神。这样可以让学生懂得科学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和科学的发展方向,为学生树立科学家们那样的崇高事业心和培养他们勤奋钻研、严谨认真、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奠定基础。

⑶结合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培养科学态度的基础问题是将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转化为相应的科学习惯。在这点上,作为老师,我们要做好引导和示范作用。首先,教师要有科学的态度,即尊重科学、相信科学、运用科学。在分析和讲解物理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有逻辑的思维方法,合理的分析结构,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特点。在实验演示的时候,我们要注重科学,在演示中要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不能因为不符合而去凑实验数据。在学生实验的时候,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指导,让他们懂得如何运用我们所学的物理方法处理一些实际问题。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懂得实验过程,实验原理,并如实地记载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能对实验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从而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形成合理的思维方法。这不仅有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活动,同样对他们在学习以外的活动中有所受益。

新世纪是科学理性主导的世纪,实施素质教育仍将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目标。而在以往的物理教学中我们老师大都是对学生进行“满堂灌”的教育,虽然学生在考试中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却没有学会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在现阶段的物理教学中,我们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起的是引导的作用,并重视对学习主体的科学理性的教育。

初中物理教育叙事

(二)教师要有一颗年轻的心,涌动着青春的激情。当然幸福并不永远表现出轻松自在的人生,幸福便是一种由内而外流淌出来的甘霖,有丰富的人生内涵而又有无尽的生命回味。

我想我们的教育生涯也是如此:不管教师这个职业的取得是偶然还是必然,是主动还是被动,只要你还在从事它,在作为谋生手段的基础上,就应努力再把它变成事业,寻求价值和理想,寻求到快乐和幸福是人生的必需。

要想幸福首先要你的学生喜欢你,学生喜欢你是孩子们学习好你带的这门功课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时,最重要的是要心中有爱、爱生如子,并且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是快乐的、愉悦的、进而快乐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作为人民教师我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让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我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在教学中不断影响学生的心灵。做到以情感人、以礼育人、以身示人、以德服人、以能教人,真心实意地为学生着想,使学生与我彼此相互的信任。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很多事情难忘忘记,其中最难忘的那是发生在几年的一件事。那年我带毕业班的物理课,这天我进行单元检测,在教室里,我没有什么事情,就要求最右排的学生交基础训练。我让组长帮我打开基础训练,突然在一本书里面掉出来一张纸条。我拣了起来,上面写着:xxx: 我一生就爱你一个!我本来打算课后再处理这件事情,没想到几个调皮的学生看见了。他们问:“老师,上面写了什么呀?”这时,其他同学都把目光投向了我,问:“老师,上面写了什么呀?”

“没什么。” 我说。

“我知道,是要传递的情书”一个调皮的男生脱口而出,“老师,念念看。”

“好,那我就念给你们听。”我把纸条慢慢地展开了,我就一本正经地念道:“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随后,我就把纸条折了起来,()把它放入口袋里。旁边一个男生问:“老师,就这个?”

“ 当然了。” 我郑重地告诉他,“学习不就是这样吗。”

我朝她那里看了看,发现她的脸一直红到了脖子。我又接着说:“继续认真做题。”

第二天中午,她来到我的办公室里,低着头红着脸不敢说话。我说:“在你们这个年龄段,男女同学之间相互有好感,这非常正常。因为你们的年龄到了青春的发育期,但是你们毕竟还是孩子,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不告诉你的家长,也不告诉其他教师,但是希望你今后好好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功课成绩。因为你们今后的路还很长,你知道吗?”

她点了点头,眼里噙着泪花。

最后,那位女同学非常用功的学习,在她毕业考试时数学成绩是班级前3名。记的有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确实,通过这个事例,我深深感到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多么重要。精神是行为的支撑。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多从精神上关心孩子,教化孩子,那么对孩子行为上的过错,我们也会多一份理解,对孩子的迷惑行为我们也可以找准标本兼治的对策。

我认为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心态。“幸福的家庭都是类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说得就是这个道理。我是做教育的,我的工作理念是:“享受教育,享受人生”。

初中物理教育叙事

(三)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不少学生觉得物理难学、枯燥无味,因此物理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恰当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物理课堂上新课的导入唯有新颖别致、出奇制胜,才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学中可采用做实验、举实例、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作好了铺垫,从而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学中的每个细节都应当受到关注和优化。教师的举手投足、语言表情等也能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因为,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等等,都是作用于学生感官的刺激条件,都会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就说一句话的效果吧,在一次上课时,当讲完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后,我问学生:“同学们都听懂了吗?”大部分学生齐声答道:“听懂了。”我又不放心地问道:“谁还有没听懂的地方吗?”这时有一位女生十分胆怯的站起来,小声地问了一个还不懂的问题:平面镜所成的像为什么是虚像?我耐心认真的作了解答,最后又补充一句:“以后要专心听讲!”就是这看似很关心的一句话,使得该同学当时就脸红了。课后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细节进行反思时,联想到学生的大红脸,突然意识到这个细节处理得有问题,最后补充的这句话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是很不妥的!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有暂时听不懂的地方当属正常。如果因为一个问题没听懂,就认为是没有认真听讲,未免过于武断。就是这样听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实际上是在告诉学生:课堂上如果有听不懂的地方就是没有认真听讲。事实上,学生存在没听懂的问题,本身就难为情,是鼓足勇气才讲出来的,老师如果再给他扣上“不专心听讲”的帽子,不仅会使学生感到满腹委屈,而且极有可能扼杀学生大胆提出疑问的勇气和自信,使学生再也不敢承认有“不懂”的地方了,这对教学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会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非同小可!于是我赶紧找到那位同学了解她的想法,果然,她感到很是委屈,思想压力较大。我真诚地与她交换了看法并作了自我批评,从而及时地消除了她的思想负担。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学中教师的思维习惯、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态度等都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教学的实效性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譬如,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板书设计对学生的物理表达习惯和书写规范性就起着很大的导向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曾经一度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的物理作业、试卷等书写得凌乱潦草、不整洁、不规范,经再三强调收效甚微。后来经过自反思,我发现原因是自己造成的。因为平时上课时自己的板书就比较随意,凌乱、潦草,例题讲解也不太注意书写的规范性,而学生的模仿力是非常强的,这样,乱写乱划、不认真、不规范的毛病自然就在作业和试卷当中体现出来了。找到原因后我就对症下药,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板书坚持不懈地做到工整认真、整齐美观,解题准确规范,一丝不苟。渐渐的,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也开始工整、规范起来了。

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和优化还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细节处理上。在物理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莫过于物理思维方法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而在物理解题的各种策略中,除了认知结构的因素外,思维的变通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策略。变通是指思路的变换与联通、不受思维定势的局限。当一种方法行不通时,能灵活地变换其他方法,及时找到行得通的方法。变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其细节之一就是改变题设条件,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转换。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处理进行细化,并作适当的拓宽和引伸,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换一种思路、换一种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发散性,达到扩展思路,学会变通,启迪智慧之目的,从而使学生的认识和能力得到升华。

课堂上善于发现有利的契机,善于利用环境资源和有利条件,用真诚的态度和智慧的语言去启迪、激励学生的心灵,用科学的思想和正确的方法去影响、感染学生的行为,是优化教学细节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教育叙事:物理教学引入的几个实例(合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