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推荐五篇)
编辑:悠然小筑 识别码:21-672145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03 03:30:10 来源:网络

第一篇: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

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公务员政策也有很大的差 异,不能简单地照搬,如在薪酬政策的基本原则方面,西方坚持协商原则和法律保障原则, 协商原则是指“政府公务员的工资要同公务员工会组织进行谈判和协商, 听取他们的意见,得到他们的赞同”。这在某种意义上是由于我国和西方公务员的根本宗旨不同所决定的.我国的公务员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而“西方国家公务员队伍通过组织工会等已形成一个独立的、特殊的利益集团。他们为了自身利益,甚至成为要挟和对抗政治领袖的一支强大力量”。

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发展,必须依据我国的具体条件,同时积极探索并大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先进经验,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

通过对中外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发现我国我国公务员制度还存在问题,需要进行不断地完善。国外公务员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1、要细化公务员职位的分类,对每一职位要有详细的职位说明,强调公务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要完善公务员的考核制度,引入和借鉴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同时强调考核的公平公正性,及时对考核不合格进行降职、降薪等处罚。我国公务员制度起步较晚,只有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才能日渐完善和发展。

3.在公务员的工资制度方面,为了更多地吸引人才、留住已有人才,而又不至于使国家财政开支过大,目前西方发达国家都参照私营企业同类人员工资的增长幅度,调整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今后的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可以借鉴美国的工资水平制度,参照我国国情,对平衡原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改革和完善。

[1] 张骏生.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中国劳动出版社,2008 [2] 谢启琴.浅谈中西方公务员制度的不同点.青岛日报2003.11.18 [3]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1993.10.1 [4] 舒放.王克良.公务员制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5] 王兆信.国外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简介.《党政干部论坛》.1994.09 [6] 苏海南.杨燕绥等著.中国公务员福利制度改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7] 姚勤华 怡[摘].国外公务员工资制度.《财经政法资讯》.2007年第23卷第1期

[8] 白静.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传承》2009年02期

第二篇:我国的金融中介体系及与西方的不同

我国的金融中介体系及与西方的不同

组员:赵静文,陈淑媚,佘沁燕,贾如

我国的金融体系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中央银行为中心,以股份制商业银行为重点,多种各金融机构并存。中国人民银行,别名央妈。作为国务院组成部分,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的宏观控制机构。有三大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对我们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维护汇率稳定,防范化解系统新危机,维护国家金融稳定起着重要地作用。

政策性银行非别是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主要是配合国家大政方针的顺利执行。国有商业银行,处于我国金融中介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即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实力最为雄厚。信贷规模不断增加,贷款结构发生新变化。盈利能力大幅增长,收益结构有所改善。业务及产品有所创新,电子银行发展迅速。但同样有许多问题:商业银行国有化程度高,内部机制不健全。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迎来新挑战。揭贷款和信用卡等粗放竞争带来的整体性风险不断积累。外币资产面临的汇率风险持续加大。未来发展趋势:混业经营仍是大势所趋,业务趋同化。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1999年3——10月,我国先后建立了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了收购管理和处置从中,农,工,建四家国有独资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资产,改善负债,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同时为了实现不良贷款价值回收最大化,以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减少损失。其次帮助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建立现代化经营机制。其他商业银行,目前为止我国上市的商业银行有24家。商业银行的概念是区分于中央银行和投资银行的,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一般的商业银行没有货币的发行权,传统的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集中在经营存款和贷款(放款)业务,即以较低的利率借入存款,以较高的利率放出贷款,存贷款之间的利差就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吸收公众、企业及机构的存款、发放贷款、票据贴现及中间业务等。它是储蓄机构而不是投资机构。1998年,从北京开始,陆续出现了以城市命名的商业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和南京银行这样发展迅速,已经跻身于全球银行500强行列的优秀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中国正逐步发展为一个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银行阶层,与五大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2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一起,形成中国银行业多层次的格局。但和美国相比,经历过2015年金融危机后还剩6891家,我国银行业有浓郁的垄断氛围。投资银行,券商。简单来说我国的券商就是西方国家的券商。我国证券公司分为A(AAA、AA、A)、B(BBB、BB、B)、C(CCC、CC、C)、D、E等5大类11个级别。A、B、C三大类中各级别公司均为正常经营公司,其类别、级别的划分仅反映公司在行业内风险管理能力的相对水平。D类、E类公司分别为潜在风险可能超过公司可承受范围及被依法采取风险处置措施的公司。目前总共合规的券商总计106家,其中有20家进入了2014的AA级券商行列,获得AA级的有20家券商。我国券商的经营范围不断扩大,目前有八大业务:证券经纪,证券咨询,证券保荐与承销,财务顾问,资产管理。证券自营,融资融券,直投业务。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组建起来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定性为农村集体金融组织,其组建原则是:农民入股,社会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主要业务是经营农村个人储蓄以及向农户贷款。城市信用合作社经过发展为城市合作银行到后来的以城市命名的商业银行。信用投资公司,信托:接受他人委托,代理经营,管理和处理经济业务。虽以信托为名,但实际是经营一般的商业银行业务,而典型的信托业务却没有发展起。

财务公司,大型的财务公司有:中化集团财务公司,中海石油财务公司,中国电力财务公司。特点:为集团内部成员提供金融服务,其业务范围都在集团内部。

金融租赁公司。如果我要成立一间小型物流公司先要买一辆货车,向银行贷款,银行不给贷的时候,就可以找金融租赁公司,签订一份有时间期限合同,每个月还本付息,到期可以选择把车买回来,也可以还给经融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特点:

一是只贷不存,公司主要依靠股本金发放贷款。

二是利率开放,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可自由浮动,但不能超过法定贷款利率的四倍。三是有特定的服务对象,主要服务于“三农”,三农贷款不得低于总贷款的70% 四是业务区域受限定,只能服务于所在的行政区域,不能跨区。

五是个人出资,小额信贷公司的资本金不得低于1500万元,投资者应是自然人。邮政储蓄多为个人的储蓄存款业务。

保险公司近些年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我国金融业的四大支柱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

投资基金,我国基金产品全部为契约型基金。分为公募和私募基金。

汇金公司,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设立,被人们看做国家的脸面的代表。在华外资金融机构。

西方国家金融中介体系的构成可粗略地概括为众多银行——存款货币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其中,银行机构居支配地位,其大体可分为中央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这两个构成部分。至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其构成极为庞杂。比如,保险公司、投资公司、基金组织、消费信贷机构、金融公司、租赁公司等都包括在内。证券交易所也可归属于这一类。① 我国当前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同主要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比较共同之处有:

金融机构体系逐渐完善,基本上涵盖了西方发达国家主要的金融机构种类,形成了包括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信用合作社、信托、租赁等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的完整的金融体系。

②我国当前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同主要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比较差别有:

a.我国的金融机构类型较为单一,业务过于单调,功能不足。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不合理,收入来源过于依赖利息,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小,不良资产过多。

b.改革浪潮中也涌现出众多的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如信托投资公司、如租赁业、如城市信用合作社等。在推进改革和活跃经济方面,它们做出了不应忽视的贡献。然而,大多先天不足,基础不牢,违规操作,经营混乱,从而长期处于不断整顿、不断规范的过程之中。就资金调剂这一领域来说,尚有不少方面缺乏金融中介的服务,或服务质量满足不了需求。

c.资本市场的金融中介,十多年来发展迅速。但反映着市场本身的局限,中介机构的类型简单,如只有券商和证券型投资基金。而且在风险、违规之中,清理、重组,潮起潮落,尚未能在投资人的心目中对之树立稳定可靠的信心。

d.保险业从无到有,就自身而言,机构、业务成倍增长。但面对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国际保险力量的竞争,机构的规模大多偏小,机构的组织类型和服务产品则显单调。

第三篇: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与过去的工业化有什么不同

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与过去的工业化有什么不同

工业化就是工业部门在产业和就业人口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增大的一个过程。工业化的本质是产业化和专业化农业的产业化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因此不能单纯地理解工业化是工业的发展, 再工业化从本质上讲就是要求发达国家重归实体经济但并不是重归工业化过程中的传统产业而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以新兴产业为核心的结构转型。

20世纪80年代至今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变化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发达国家经历一个去工业化过程劳动力迅速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制造业迅速崛起’ 30年过去了我国变成了世界最大的制造国然而在这个时候困难却接踵而来。首先是2008年的经济危机其次是人民币的升值接着是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如今发达国家认识到制造业抗危机的妙处又提出再工业化的策略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去工业化致使发达国家抗危机能力不足这一弱点充分暴露因而重新回归实体经济推进再工业化战略被发达国家提到产业结构调整的议事日程上来。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动力基于现实的考察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致的全球金融危机为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提供了一个深刻的理由当虚拟经济的泡沫破灭以后其内在的就业及需求矛盾就显现出来于是利用新技术、既有的庞大的市场规模、较长的产业链和很强的就业创造能力重振其传统制造业的再工业化呼声日益高涨并伴随之以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措施减少外国同类商品的进口鼓励本国商品的对外出口基于现实的考察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致的全球金融危机为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提供了一个深刻的理由

再工业化的实质是产业升级是要发展能够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高端产业。再工业化客观上会加快发达国家传统产业的跨国转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去工业化。因为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只有加快产业转移才能使其在再工业化进程中专注于价值链的某一特定高附加值、高就业带动效应、高素质劳动力需求的环节并不断精益求精达到并长期保持世界领先水平。这是再工业化的一个方向。同时再工业化并不一定会制约服务业的发展相反有可能会催生一些新的高端生产性、消费性服务业对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还有助于减少发达国家的贸易赤字 首先,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并不是对传统产业的再造和扶持而是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通过高新技术对现有产业进行改造升级

其次,再工业化并不是发达国家传统产业跨国转移步伐的停止而是步伐的加快在某种程度上讲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过程也是一个去工业化过程全球化进程还在继续去工业化助推下的自由贸易并不会因为发达国家可能的再工业化战略而中断,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需要总结在发达国家去工业化进程中的得与失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接下来如何趋利避害,发达国家在可能的新一轮再工业化进程中给发展中国家所提供的机会是摆在每个发展中国家面前的一个挑战。为此我们需要在承接发达国家传统产业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升级本国经济结构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适应技术变化和进一步国际专业化分工的要求,同时通过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吸收改造传统产业,夯实中国进一步工业化的经济基础,抢占新一轮全球经济发展中的最佳机会。

第四篇:发达国家和我国国有企业的异同

比较发达国家和我国国有企业的异同

一、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概念

1.1 国有企业的概念

国有企业仅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具有中国特色的情况是,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额的行为,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点,其盈利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模板,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1.2 私营企业的概念

私营企业一个所有制概念。私营企业是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通俗说,就是私人出钱开办的企业。民营或民营经济,则不是一个所有制概念,它是从经营层面上说的。它强调的是“以民为经营主体”,与“国营”或“官营”相对应。民营企业还有“国有民营”的特殊情况。即由国家占有全资或控股,但交由民营。

1.3 国营企业与私营企业的区别

资产的投入主体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就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生产资料属于国家所有的企业,私营企业是生产资料属于个人所有的企业,另外从所有制上讲的话,国有企业属于公有制经济,而私营企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也就是私有制。这个是他们最大的区别。

私营经济是专指有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分,即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私营企业。从法律上说,私营企业是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而私有经济,则是非公有制经济,现实中它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三部分。

二、发达国家和我国国有企业特点

2.1 中国国有企业

在中国,国有企业指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实质就是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企业所具有的性质。分为以下三类:

独资公司:由政府全额出资,受公司法规范。这类企业以社会公共目标为主,经济目标居次。如铁路、自来水、天然气、电力、机场等。

控股公司:由政府出资控股,受公司法规范。这类企业兼具社会公共目标和经济目标,以经济目标支撑社会公共目标。这类企业主要是准自然垄断企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如电子、汽车、医药、机场等。

参股企业:政府只是普通参股者,受到公司法规范。这类企业与一般竞争性企业无疑,没有强制性社会公共目标,经济目标居主导。.由于历史原因,有的国有企业是由原来的政府部门转变而来的,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原来是邮电部;国际惯例不是这样,是指国有资产投资或持股超过50%的企业。

2.2 中国国有企业的特点 1.市场性: 市场竞争的主导 2.行业性:行业发展的龙头

3.福利性:提供公共品的主力军 4.政策性:政府宏观调控的工具 2.3中国国有企业的重要性

1.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 2.大型国有企业是抗衡跨国公司的主力军 3.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支柱产业的重要支撑 4.大型国有企业仍是出国创汇的主要力量 2.4 发达国家国有企业

1.首先,在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也有着生存空间,二战以来,西方国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国有企业

2.美国的国有企业归议会拥有产权,联邦政府建立国有企业必须经过国有企业的审议和批准

3.相对来说,国有企业占经济总量的比例低很多,而且地位不高 2.5以美国为例的发达国有企业的现状

美国国有企业一般称为”联邦公司“。但何谓联邦公司,在美国也是一个从过去到现在,几十年议论不决的问题。法律文件和政府报告,以及学术探讨都曾给出若干联邦公司的定义,但却始终未得统一。甚至不同的立法文件对联邦公司也有不完全相同的解释。因此有的学者甚至认为,“联邦公司不应被视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组织形式,实际上它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产物,作为一个群体,它的特点就是每个公司都有其成分不同的公私混合和程度不同的财产和控制的结构。”

2.6发达国家国有企业的分类

1.国营企业:中央或地方政府直接投资经营的企业 2.国办企业:按照特殊法律法规创办和经营的企业 3.国控企业:按照公司法建立起来的国有企业

三、发达国家和我国国有企业异同

3.1发达国家和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

发达国家

我国

发达国家

1.以公有制为主体

2.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20%平均约为10% 3.一般而言,发达程度较高 我国

1.以公有制为主体

2.约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60%以上

3.由于比例过高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符。3.2 发达国家和我国国有企业分布领域比较

1.在国民经济中, 国有企业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 % 以上。就业人数占全部工业企业的57.34%;

2.美国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动占整个国家经济活动的比重大约在5% 一10 % 之间, 但它们一般都是基础产业, 这就为整个社会经营活动制造了良好的环境;3.德国的共有或公有企业约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17 %, 占总产值的12 % , 但在个别经济部门, 它们的比重较高, 如占供应(水、电、气)与交通部门产值比重达67 %, 就业人数约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2 %

4.日本国有企业数量较少, 国有企业的收人占国民收人的13 %, 职工就业人数占4.7 %, 但其固定资产总额在全国企业中的比重达16 %;5.法国国有企业出口额占全国的30 %, 法国最大的10 家企业中, 国有企业占7 家;

6.英国从1 9 7 9 年10 月开始私有化浪潮, 到1 9 8 8 年, 英国共出售国家股份达26 25 亿美元, 包括英国长途通信公司、英国航空公司、英国钢铁公司、英国煤气公司, 希思罗机场、海军造船厂和皇家兵工厂等, 国有企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 9 7 9 年的11 % 下降到1 9 88 年的6.5 %;

7.韩国在全国工商业资本中, 国有资本, 私人资本和外资各自占比重分别为60 %、30 %和10 % 3.3 发达国家和我国国有企业产权结构比较 >>发达国家

1.资产结构多元化

2.视企业的竞争性和盈利应决定控股程度 >>我国

1.以单一的国有资产结构为主

2.过分单一,不利于筹集资产与用国有资产 3.4 政府职能比较: >>发达国家

1.主要精力放在宏观调控、政策导向、产业结构调整

2.以法管理已步入轨道,有一套成熟的管理方法

3.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企业竞争环境平等

>>我国

1.在直接管理方面牵涉很大精力

2.虽也有一些法规,但尚未步入法制化的管理轨道

3.社会保障体系尚未真正建立,企业包袱沉重,政府职能需进一步转变 3.5 企业职能比较 >>发达国家

1.自主进入市场,政企分开

2.市场经济体制发育较为完善,法制完备

3.企业不办社会,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企业竞争环境较为平等,竞争力强 >>我国

1.基本可以自主进入市场,但仍受政府的一些干预

2.多种体制并存,过渡阶段法制不健全

3.企业办社会职能错位,急需政府建设社会保障体系 3.6 管理方式比较 >>发达国家

1.间接管理为主,以法制化经济手段为主

2.实现多种形式的控制公司、企业集团对企业进行控制 >>我国

1.直接管理为主、行政管理为主、由各级政府管理

2.开始研究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控股公司、集团公司进行管理 3.7 企业内领导体制比较 >>发达国家

1.所有权与经营权实行了分离

2.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3.大型企业或控股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直接由政府主管部门决定

4.董事会一般都实行三结合,即政府、经济界与职工、股东三方参加 >>我国

1.所有权与经营权尚未真正分离

2.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厂长(经理)由上级政府任免

3.少数实行股份制企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营负责制

四、国有企业改革经验与启示

4.1我国国有企业的利弊

这些国有企业在力求有效经营的同时,都不同程度的承担着公共职能,在经营过程中也都暴露出政企不分、业绩不佳等等问题。因此,西方国有企业发展与变革的经验教训,对于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人员产生机制不到位,治理结构不健全、不合理、不科学,权责不到位,在管理制度上,没有解决好管人、管事服从于管资产问题。

4.2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历史演进:

我国的国有企业主体最初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归全民所有”建立起来的,并且在接下来的三十年时间里,它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和主要支出渠道。在强有力的中央集权计划式管理之下,它基本上没有自己的利润追求,成为事实上的“国家工厂”或者说是“生产车间”。1980年以后,随着“包”字(承包制)进城,国有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实行了承包、承租经营模式,国有企业成为承包者和承租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工具(国家放权让利的改革又强化了国有企业的这一功能),同时,国家财政来源于国有企业的收入比重下降,国家财政投向于国有企业的支出也有所放缓,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租赁工厂”。

随着1994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正式实施,市场化浪潮对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形成强烈的冲击,也对国有企业的定位提出新的要求。应对市场化竞争的需要,我国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主要的是“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国有企业重组与上市三个方面。“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主要是解决国有企业冗员过多、效率低下的问题;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主要是将国有企业从不合理的社会负担中解放出来,兼解决企业急需的各种劳动力流动问题;国有企业上市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上市,主要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

客观地讲,以上几个方面的改革都已经初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并没有根本性转变,国有企业困难没有根本改观,国有企业投资仍然是财政支出的“黑洞”,是财政赤字的主要制造者。另外,国有企业融资发展成为证券市场不能承受之重――国有企业大量上市融资,所融资金有相当一部分或为母公司占用,或沉淀在企业的银行账户中,真正被企业用来进行生产经营的资金所形成的投资回报率也是相当低下的。统计显示,(2003年第三季度季报)沪市771家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59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18%;深市507家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52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85% ;以2003年10月28日收市时1254只A股加权平均股价为6.98元 计算,投资者的毛收益率小于2.25%,即使全部拿来派现,其收益率也只与一年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相当。但这并不能对国有企业进一步在证券市场融资形成任何的妨碍,发行的长江电力融资规模甚至超过了100亿元。国有企业就象一块巨大的海绵,不断地吞噬国家财政资金,不断地从证券市场吸取资金而几乎不给予任何的回报,所以可以称之为“海绵工厂”。

4.3发达国家国有企业改制方式

美国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主要采纳了引进私营体制、放松市场管制的做法。一方面,美国政府相继出台政策,拍卖了部分国有土地,出售了全国铁路客运系统、联邦铁路货运公司、电力公司等,并取消补助金计划;另一方面,美国政府还将一些国有企业出租给私人经营,在出租期间,承租者定期向政府缴纳包括折旧费和部分利润在内的承租费。有时国家还将部分国有企业的产品订货合同任务承包给主承包商。通过这些出售、出租、承包等措施,引进私营体制,放松市场管制,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积极性,激活国有企业活力

日本国有企业改制是先实施国有民营,后逐步走向彻底民营的“渐进民营”过程:第一步就是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彻底分离,通过企业重组,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改变日益恶化的财务状况,即所谓国有民营阶段;第二步即“彻底民营”阶段,就是在条件成熟时,国家出售国有企业股票,彻底实行民营化。日本较妥善地处理了国有企业的原有债务,实行了政府分担一部分、改制企业自己承担一部分、出售国有企业股票及多余土地偿还一部分的做法。

西欧国家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实行的是国有企业股权转化与企业内部机制改造相结合的“二元”模式。在“股权改造”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形式,如通过上市国有企业的股票逐步出售国有股权,或者通过协议方式转让股权,通过股权置换即在股权出售时,购买方用债权换取股权等,从而改变企业的股权结构。在策略上,他们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即先将一部分国有股权出售或转让,政府暂时控股,但吸收入股者参与管理,在各种关系理顺后,政府再将大部分或全部国有股权出售,从而保证了股权改造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这种改制模式十分重视“机制改造”,即政府对改制企业的内部经营机制进行必要的改造,以改变其不良的财务状况,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如采取从外部聘任新的总经理、组织强有力的管理班子、裁员等措施。

二元改制模式十分重视对国有股的控制,但又争取保证企业拥有经营自主权,让大多数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一样,按照一般经济法则和市场规律运营

4.4 发达国家国有企业改革特点

1.发达国家依然存在的国有企业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管理并起稳定国民经济作用的政治工具。它们的存在不是追求最大盈利,而是维护公共利益。这一类国有企业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政府直接投资和国有化。政府直接投资兴办的企业主要涉及交通运输、邮政通讯、钢铁、电力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部门以及原子能、航天等新兴产业部门。另一类是国家参股或控股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自主经营。在这种公私合营企业中,国家虽然是一个普通股东,但在许多情况下,政府会成为企业的实际控制者。

2.国家对国企进行私有化改造。国有企业效益不佳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是两类:一是在市场规则面前受到不平等待遇;二是内部经营管理上确实大不如私营企业。而这两类原因又在根本上归结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基于此,从80年代开始,各国把改革的重点调整到了对国企进行私有化改造上来。

3.政府政策对国有企业起导向、计划管理和监管的作用。这种“计划”管理也只是政府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引导经济发展的方式之一,其实质是政府在对国民经济的状况做出科学分析、对经济发展的前景做出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向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有关政府经济政策和市场状况的综合信息,对有关方面的经济活动进行协调。西方发达国家的计划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间接性,它是通过利率、补贴、税率等手段间接影响企业活动的;2)指导性,它主要是提供信息,指导方向,综合协调;3)协调性,它是在广泛协商并征求各层次、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4)灵活性,它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发达国家的政府都对国有企业采取不同形式的监管。美国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是通过以国会为主的监管体系进行的,形成以国会立法为核心进行监管的特点。英国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一是由政府实施监管,二是由议会对企业实施监管。日本的主要监督手段是通过相互派代表进入对方董事会来进行监督

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发达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和股份制改造进程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方式有:1)把国有企业改造成多种股份公司形式。2)随着各种公司形式的出现,国有企业经营权的转移和经营形式的改变,公司的法人主体地位和法人财产权得到了确立3)国有企业改造成公司后,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国家与公司的关系以股权为纽带,国家作为股东不再对公司行使其它股东所没有的权力。

5.构建竞争机制。营造竞争机制是促进企业提高效率的动力。西方各国政府通过组建一批对原垄断企业形成竞争性的地区性、专业化公司打破了对某些行业的国家垄断,从而引进了竞争机制,最终大幅度地提高了消费者的利益和全民福利

4.5发达国家国有企业发展对我国启示(1)

1.企业的公共职能应该得到重视

2.对于部分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实行过全多元化改革,有助于提高企业自主经营的能力

3.为了保持国家利益的不受损害,应该采取措施保证国家在持股比例低的公司中的特殊权益

4.股份制改造和竞争环境建设病重

4.5发达国家国有企业发展对我国启示(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现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未来国企改革的基本思路应该是“精细化分类改革”,我国国企改革与发展应该进入“分类改革与监管”的新时期。

第五篇: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不同

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不同

不同宗教,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会产生了不同的节日,人们庆祝节日的方式也因地而异,但人们关于节日都有着同样的感情。他们要么借此为幸福和健康祈祷,要么借此来实现他们的美好心愿,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这些节日表达了他们对传统的怀恋之情,同时也传达他们追求梦想的远大抱负。实际上,节日是人类文化具体的一方面。这些节日的庆祝仪式大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我们的家庭,宗教信仰,种族起源,政治,经济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节日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某个特定阶段的产物,它体现了人们对这个世界的关注和意识。蕴涵在节日文化中的民族精神体现在这些节日的共同性与差异性之上。

一、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起源

1、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中国是一个有着古老东方文明的国家。其悠久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为传统节日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作为一个农业国,中华文化深深根植于农业。因此,农业活动使得节日更具有地方性色彩。春节与一些农业活动,如种植、收获,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来不断进化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传说和传统。

2、西方传统节日的起源

在西方国家,宗教是文化和社会的中心。人们的思想可以通过宗教来反应。与此同时,宗教通过人类对上帝或精神的信仰控制着他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宗教存在于各行各业。因此,节日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联系,除了圣诞节,复活节也与宗教有关。

二、庆祝中国传统节日、西方节日的方式

1、庆祝中国节日的方式

春节对每一个中国人以及海外华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节日。它的庆祝活动丰富而且隆重。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林语堂,著名的华人学者,曾经对春节做了一个很好的描述道,古老的中国农历新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相比之下,其他节日似乎黯淡许多。这五天,整个民 族穿着最好的衣服,关闭商店,打锣,放鞭炮,等等。这是好运的一天,每个人都期待着一个更美好和更繁荣的一年,每个人都开心地增加一岁,并准备对他的邻居说带来好运的吉祥话。

2、庆祝西方节日的方式

在平安夜,绝大多数庆祝圣诞节的人们都会在他们自己家里举行一个特殊的节日庆祝仪式。家人们通常会装饰下那棵圣诞树然后把彩色包装的礼物都放在下面。在圣诞节那天,同样有许多庆祝的活动。在圣诞节交换礼物、赠送圣诞贺卡给亲朋好友是全世界庆祝圣诞的习俗。

三、中国和西方节日的文化差异

1、节日的不同名称的比较研究

中国和西方传统节日的首要不同是给节日命名的方式。通过观察那些节日的名字,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这些差异。中国的节日多数都是以季节来命名的,而西方的节日则多以宗教形象或事件命名。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由于天气和季节在农业里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最初为农业丰收庆祝而创立的那些传统节日都和季节有关。以季节节气来命名也很容易让农民们记住这些节日。通过节日的名字,农民们就可以适时打理庄稼。例如,春节是适宜播种的时节。还有中秋节、夏至、冬至等等。尽管有些西方节日也是以季节来命名,如历史上芬兰的施洗约翰节,但是在宗教传播之后,特别是基督教的传播之后,节日都相继以宗教来命名。与中国不同的是,宗教在西方世界里占了主导作用。上帝和耶稣在他们的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当我们得知绝大多数节日都是以宗教命名之后就不会大吃一惊了。所以,就有了耶稣诞生日、耶稣受难日和圣周六。

2、文化差异的价值

西方人十分尊敬人与自然。他们强调个人价值,并且追求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西方国家的人道主义重视个人价值,强调个人的权利与自由。但在中国,人们尊重集体并把个人投入集体当中,他们重视集体而不是个人价值或个人的自由发展。所以在传统文化中,西方人强调个人,宣扬个人主义。然而,中国人继承了儒家的集体主义,因此表现出对整体情况的考虑。以中国的七夕和西方的情人节为例,两者都与内心情感相关并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但是相比较而言,中国的七夕着重对民间牛郎织女传说的追忆而非对他人情感的表达,而西方人则借着情人节自由地传递情感,从而丰富现代人的生活。庆祝七夕的方式老套而繁琐,但食物同样是主题,因此七夕偏离了现实,并逐渐被人们遗忘。而西方的情人节却充满了现代人文主义和浪漫色彩,营造出一个美好的生活氛围。情人节表现的不同之处反映出了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性格差异:中国人羞于表达情感,而西方人则大胆又不拘小节,强调方式的简洁与浪漫,而非吃吃喝喝。

显然比起接受中国传统节日,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都觉得接受西方节日要容易得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方节日用的是世界通用的公历,而中国传统节日用的是中国特有的农历,因此其他国家的人就很难与我们同步。除此之外,西方文化还展现出对人权的尊敬和对个人发展的重视。可以从西方节日中看出这一点,再次举出情人节的例子,它已成为全世界的节日,并已不再仅仅为恋人们而设。在情人节当天,人们可以向所爱之人毫无保留地倾述爱意。这是人类的天性,不论他或她来自何方,他和她都需要爱。情人节因此能为全世界所接受,并在这一特定的文化中成形。而笼罩在封建主义的阴影下,中国人很难在除非是夫妻男女才能接触彼此的时代发展这样一个节日。由于大部分中国传统节日都是在封建统治下发展的,外国人很也难接受这些思想。

结论:节日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我们学习文化的有力工具。它在中西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受欢迎,因此了解传统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

节日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特色而丰富多彩的活动保存了国家文化中最精妙、最具代表性的一面。尽管中西文化中存在着许多差异,它们却都代表了爱与自由。因此,我们能从一个国家的节日中找到它的文化特征。节日不属于只是属于特定国家的,它也同时属于全人类。对于中西传统节日起源和庆祝方式的了解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更深的国家文化。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庆祝西方节日,尤其是圣诞节和情人节。而西方人也对中国传统节日产生了兴趣。因此,我们相信中西方人民将会对彼此有更好的了解。

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推荐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