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点
编辑:风华正茂 识别码:21-1114107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23 13:37:08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点(书本)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和主要贡献

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科学地解答了像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如何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并以特色鲜明的内容使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获得了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也为我们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主要贡献:

(一)解答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课题。

(二)奠定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给科学社会主义增添了特色鲜明的新内容。

二、什么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初级阶段的含义)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也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其标志是我们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关系即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这是对我国现存社会制度基本性制的总概括和总规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的阶段,其特征是生产力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不发达的状态,生产关系、政治上层建筑等方面还不成熟、不完善,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程度、发展水平的总认识和总判断,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 越这个阶段。这两层含义清楚地表明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社会性质及其发展过程中不成熟、不完善程度。

三、社会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在社会主义的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内容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另一方面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其主要方面是落后的社会生产。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

(三)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五、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及其要求?

目标: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适当展开):

(一)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五)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七、新型工业道路及其要求?

涵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直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

要求:我国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相比较,有三个新的要求:

一是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信息技术和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决定因素。

二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及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利益所在。

三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我们不能以牺牲就业来实现工业化。

八、什么是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是指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通过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国际竞争优势,使科技创新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

九、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十、什么是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抵排放、高效益为基本特征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由资源到产品再到再生资资的反复循环过程,可以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生产效率。要积极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工业、新设备,加快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促进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努力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

十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个总要求是一个有机整体,既包括发展农村生产力,又包括调整和完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统一的发展要求。

十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第一,发展 是改革开放、保持稳定的中心目标,是硬道理。不发展,综合国力就无法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就无法提高。从长远来说,就不可能保持稳定的局面。发展反过来又是稳定社会,推动改革的有力杠杆。第二,改革是社会保持稳定、走向持续发展的动力。如果不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其他具体体制,就不能解放生产力,不能实现发展的目标。第三,发展和改革都是稳定的基础,而稳定又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没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发展和改革都无从谈起。可见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关键是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指社会经济过程中资源配置的方式,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条件下主要通过市场方式实现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方式,一方面并不排斥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管理、计划或宏观调控,另一方面则突出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所谓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调节者,是以价值规律为核心的市场规律体系和市场机制系统,而不是所谓的计划规律和计划机制;二是整个社会经济主体行为和经济客体运动的直接的、基本的依据,市场内生的以市场价格为核心的市场信号和经济参数体系,而不是外部输入市场的计划的或行政的指令;三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是以市场交换关系和竞争关系为基本内容的市场关系体系,而不是纵向的,以隶属关系或非经济依附关系为基本内容的行政关系;四是整个社会经济运行和经济活动的承载者是市场,国家的宏观管理与调控、计划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市场为基础,计划只能依 据市场而对市场运行进行导向。正由于如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指在实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条件下市场对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十四、社会主义市场运行主体?

市场运行主体是市场经济的首要要素,也是实现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能动的市场力量。市场运行主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二是作为市场活动当事人的个人或家庭。三是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层次。

十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

第一,为正常的经济活动和市场运行提供安全保障的职能。第二,微观规制职能。这种职能具体包括保护竞争、抑制垄断、进行行业管理、尽可能消除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和、对信息不对称采取处理措施以及对商品价格和服务收费进行管理等。第三,宏观调控职能。在市场机制发挥自动调节作用和政府微观规制的基础上,国家要运用各种政策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稳定宏观经济。第四,承担公共物品供给的职能。第五,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职能。第六,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能。

十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根本原则(实现途径、实现要求、基本规律)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内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三者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规律和客观要求,是 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原则和实现途径。

十七、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既是党的领导的重要形式,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是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体现。

十八、判断文化先进与否的标准?

判断文化先进与否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科学性。越是先进的文化,其技术合理性程度越高,其达到同样目标的技术手段越合理、越先进。在社会生活的现实实践中,文化的科学性必然体现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即越是先进的文化,越能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二是价值合理性。越是先进的文化,其价值合理性程度越高,其所要达到的目的越是符合多数人的现实利益。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越是先进的文化,越能够现实地体现先进群体的政治要求,并最终能够现实地体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文化。总之,越是先进的文化,越是能够跟紧时代潮流,越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十九、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由将世界历史进程的时代要求,中华民族的深厚历史传统,与中国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实践相结合来定义的,它体现着时代前进要求和历史发展趋势,既反映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能够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日益 丰富多彩的精神要求的文化,是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社会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十、社会保障的内容?

社会保障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根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生活困难时给予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种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为基础的,它们构成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

二十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目标和重点?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目标,是从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

二十二、社会管理的内容?

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行,对社会系统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二十三、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如何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加强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必须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必须发挥各个方面的作用,包括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二十四、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要求?

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充分依靠法制、科技和人民群众,以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十五、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必须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所谓“融入式”发展,是相对于“封闭式”而言的发展模式,其主要含义是依据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原则,将国防建设融合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进程中,统筹安排,共同建设。

二十六、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

要为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二十七、冷战后的国际局势?

国际局势呈现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休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发展态势。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世界主要力量之间的对比出现新的此消彼长,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倾向有新的发展;围绕战略要地、战略资源和战略主导权的斗争此起彼伏,国家利益内涵的扩大带来了国家安全边界的扩展,军事力量对保障国家安全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二十八、我国的安全环境的新变化?

当前我国的安全环境总体形势是稳定的,但也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少数西方国家出于意识形态和自身利策。与复杂的国际气候相联系,境内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恐怖主义的势力有所抬头。“台独”活动也 是破坏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现实威胁。渗透与反渗透、分裂与反分裂、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长期的。我国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发展机遇期”,又面临着“矛盾凸显期”,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二十九、多元的国家安全危胁?

传统的政治、军事安全威胁的存在,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产生,导致国家安全领域、安全内涵发生新的变化。传统的国家安全,主要是应对外部安全威胁,更多注重领土、领海、领空等有形空间安全观,不仅注重守疆卫土,关注和维护领土安全、领海安全和领空安全,还要注重解决来自海洋、太空和电磁等领域的安全问题。

十、“一国两制”构想?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十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主要是:第一,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也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和前提。第二,两制并存。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香港、澳门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长期共存,共同发展。祖国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第三,高度自治。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台湾、香港和澳门建立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中央政府和特别行政区是中央和地方关系。三

十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十三、新时期人民群众的范畴?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可以包括不同阶段、阶层和社会集团。在我国现阶段,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层和群体,包括各民族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人民,新出现的社会阶层,信仰宗教的各民族群众以及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的范畴,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十四、爱国统一战线?

要努力把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坚持以人为本、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具有空前广泛性和巨大包容性的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共创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第二篇:202_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归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间经验和历史经验,见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3.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1.新民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四、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和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理论。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注: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时间基础: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应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滨州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软件技术一班 张龙彪 0543-766526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归纳

三、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转正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真滴,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更名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应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党在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抄照搬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党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

2.列宁在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

3.一包泽东为主要滴啊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积极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三、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逐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滨州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软件技术一班 张龙彪 0543-766526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归纳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第三、吧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五、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哦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及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特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有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正式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场景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反战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

滨州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软件技术一班 张龙彪 0543-766526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归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人事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看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开个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1.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2.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解放和发生产力。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解放生产力视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3.坚持科学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四、三步走战略内容:

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2_年翻一番,市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是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七、中国梦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八、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1.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滨州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软件技术一班 张龙彪 0543-766526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归纳

2.走中国道路,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凝聚中国力量,滨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软件技术一班张龙彪 0543-7665267

第三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简释题

1、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两个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2、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一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二是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三是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4、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为了实现经济发展而采取的手段、措施和具体做法。主要包括依靠什么要素推动经济增长,采用什么经济结构保持经济发展,通过什么消费方式引导生产等。

5、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安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7、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简答题

1、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3什么是统筹兼固的根本方法?

统筹兼固就是要总揽全局,兼顾各方,统筹谋划,综合平衡,把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把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

4、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

5、和平发展道路的主要内容?

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既要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6、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必须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7、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总的思路是什么? 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赢造公平的社会环境,更好的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三、论述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1、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坚持和发展、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以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和“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当代形态。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继承了毛泽东同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留给我们的重要思想成果,又以改革开放新的实践为基础,发展了这些重要思想。

4、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也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邓小平理论是开创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是重要创新成果,三者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阶段性和系统性的内在统一。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三大基本问题而展开,形成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独创性实践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特征的发展道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坚持社会全面进步,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坚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坚持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坚持立足中国,又坚持面向世界。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的机械应用,也不是对别国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模仿照搬,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自己实际相结合过程中,所进行的独立自主的创造,是既适合中国国情,又体现时代特征,既体现社会主义共性,又凸显中国特色个性的创新道路。

(3)、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这正是辩与不辩的辩证法。

2、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尽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但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显示了一系列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已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渐激烈。

3、纵观国际、国内大事,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新变化,一方面国际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我国发展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另一方面,我国已进入深化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明显增多,世界经济的深度调整,倒逼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四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专题 胡尚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1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1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在新世纪的丰富与发展(1周)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等内容,名称未定(1周)

赵卯生: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研究(1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1周)

张秀华:

现代性与发展的理念(2周)

和谐的观念与和谐社会构建(2周)

卫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重大调整(1周)

和平发展是中国21世纪的战略选择(1周)

邰丽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所有权结构与分配制度研究(2周)

中国国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研究(1周)

“三农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1周)

周三上午,第二大节(9:45-12:10)教室:致2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进度表

第五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这一命题做出新的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科学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发 展

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之一;发展是硬道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意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根本目的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把握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

本 质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

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历史任务的思想。

发展动力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方位改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思想。

发展战略与总体布局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到202_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经 济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

政 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

文 化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

社 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坚持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建设的思想。

军 事

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适应世界军事变革发展的要求,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统一,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

祖国统一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战略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推进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表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生命力;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以《反分裂国家法》为法理依据,反对一切‚台独‛和分裂活动。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外交战略

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两大主题。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外政策思想。

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党的建设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适应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新要求,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