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老人与海鸥》教学案例
编辑:风起云涌 识别码:21-849440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27 00:23:37 来源:网络

第一篇:《老人与海鸥》教学案例

《老人与海鸥》教学案例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浓浓深情,树立从小爱护动物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从词句中深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浓浓深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吗?一般喜欢看哪个电视台呢?下面,就让咱们来玩一个抢答游戏,看看谁最了解台标。(出示各电视台台标,让学生进行抢答)

设计意图:从孩子生活中喜欢的话题入手,以孩子感兴趣的抢答形式,在上课伊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入下一环节。

师:上课!

二、谈话导入。直击中心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可以观察到,每个电视台都会选择最能代表这个城市的标志做图案,可以说,台标算是一个城市的代表。下面,让我们把视线订格在这个台标(出示昆明电视台台标),你能看出这画得是什么吗?(生指名回答)

师:是的,这就是一只正在飞翔的海鸥。它代表的是昆明电视台。用一只海鸥来做台标,这里面蕴含着昆明人对海鸥怎样的深情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昆明,走进翠湖,去听一听那个老人与海鸥的故事,去感受那一段人与动物之间,不同寻常的深情。请齐读课题。(生有感情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台标导入直接点明文章中心,烘托出一定的气氛,创设便于学生理解课文情感的情境。

三、复习旧知。梳理课文

师:《老人与海鸥》的故事,请大家再小声读一读,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生:复习课文,回顾本文主要写了老人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以及海鸥送老人的场面。(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四、精读理解。情感体悟

(一)送老人,悟不舍

1.自读自悟,交流体会

师:在黑板上这四个简短的片段中,最让你意想不到、印象深刻的是哪一个?(生自由回答)

师:很多同学被海鸥送老人的场面而感动、而诧异。课文15到17自然段细致描绘了海鸥送老人的画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细细品、慢慢读,找一找,文中描写这幅画面的几个镜头,并想想作者是通过哪些词语来表达海鸥此时心情的,把它们画下来,写下你的感受。

生:默读课文,写批注,再全班交流,相机指导。

(1)交流预设一: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师:十多天没见老人了,当老人遗像出现时,海鸥们是怎么样的?

生:引导学生注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师:这两个词描写的是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引导学生感受到海鸥悲伤、焦急、不安

师:是啊,与他们相依相伴的老人去世了,突然知道这个消息,海鸥们能不焦急、能不悲伤吗?你们能从这两个词中读出海鸥此时的心情吗?

生:指名读。

(2)交流预设二: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师:哪个词让你体会到了海鸥对老人的深情?

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说明情感即可。

师:刚刚有同学提到亲属,亲属说明什么?

生:引导学生体会到海鸥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师:谁能不去送送自己的亲人呢?文中还有词语与亲属有异曲同工之妙?你们发现了吗?

生:找到“守灵”

师:这个词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理解海鸥与老人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感情很深,像父亲和孩子们一样。

师:是啊,这样的亲人去世,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呢?请你一边想一边读一读

生:分组赛读。

(3)交流预设三: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xuán)涡(wō)中脱出身来。

师:你关注到了哪个词?

生: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师:“扑”这个词出现了几次?可不可以换成“扇”?(引导学生发现“扑”更能体现海鸥急切的心情,说明海鸥非常舍不得老人。)

师:“白色漩涡”指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说明海鸥很多很多„„不是一只、两只,而是很多很多„„在这样的漩涡中,你读到了什么?

生:引导学生读出海鸥对老人的不舍。

2.配乐朗读,情感激发

师:多少个寒冷的冬日,是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可是如今,代替老人来到海边的,只是一张冰冷无声的照片,当老人的遗像出现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生接读预设一)我们急忙为海鸥让出一片空地„„(生接读预设二)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生接读预设三)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生接读预设四)

设计意图:先上海鸥送老人的部分,即让学生对老人保有一定的好奇心,又能给后面介绍老人的做法做情感铺垫。通过学生自己对关键词句的理解,深挖文中海鸥的心情,学会使用动作描写、比喻等来表达心情。

(二)情感过渡

师:这四组镜头都特写了老人离世时海鸥的反应,从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海鸥对老人的不舍,这种不舍就像是失去了自己最亲的人。为什么海鸥会有这样的反应呢?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作出了解释,请你找一找。 生:找到句子“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师:老人每天来干什么?请你补充一下。

生:补充说话“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师:十多年来,老人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待海鸥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他是怎么做的?让我们回到老人生前,看看老人是怎样喂海鸥的吧?

设计意图:自然过渡,并让学生对文章结构印象更加深刻。

(三)喂海鸥,体深情

师:用你喜欢的方式自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看看细心的你能不能发现老人喂海鸥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回答,找到段落中的动词谈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师:―个个动作都包含着老人对海鸥的爱,“饼干丁”一词,更是能让我们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关心与了解。其实,关于饼干丁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呢?

(PPT幻灯片配乐出示:老人喂海鸥的饼干当时卖4.5元一斤,老人一买就是十几公斤。为了给海鸥换口味、加营养,他还经常买来鸡蛋给海鸥做好吃的。而老人的工资每个月只有308元,为了这些食物,老人几乎要花去其中一大部分。他自己每天只吃馒头、咸菜,甚至不舍得花一分钱做公交车,每天步行几十公里去喂海鸥,他唯一的奢侈品就是2分钱一包的便宜香烟。而对于海鸥,他从不吝啬。他去世后,人们来到他的家里,家里面什么都没有,只有藏在被子下面,摆得整整齐齐的六个鸡蛋,那是他打算做鸡蛋馍,喂海鸥的„„

吴庆恒,这位在文革时期饱受迫害的老人,无儿无女,他早已经把海鸥当成自己唯一的亲人了„„)

师:看完了这段文字,请你说说你的感受。

生:自由发言

师:是啊,这样为海鸥的付出,我们不得不说,老人爱海鸥早已超过了爱他自己。现在让我们再次回到老人喂海鸥的画面,让我们读出老人的一片深情。

生:与老师合作读。

设计意图:环节一:以读代讲,让学生感悟动词使用的巧妙。环节二:背景介绍,以情促读,让学生对老人的做法有更深的感悟。

五、拓展延伸,练习写法

师:这是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可仅仅是有声有色吗?不,还有情、还有义。这份情、这份义都表现在老人对海鸥的关心和呵护之中,不仅仅是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一定还会有别的温馨画面。也许是他心疼地救治受伤的海鸥;也许是他痴痴地望着海鸥;也许是他耐心地与海鸥聊天„„(一边说,一边出示图片)发挥你的想像,用动作、语言来写一写。

生:练写、展示。

设计意图:在练写的过程中,升华学生对老人的敬佩之情,感悟人与动物的浓浓情意,同时,练习本节课中学到的动作描写。

六、总结升华

师:今天,我们来到翠湖旁,依然能看到这幅画面: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的身边环绕。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幅人鸥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设计意图:尾声,将画面定格在这样一座雕塑上,让学生对文章中心加深印象,同时再一次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相依相伴的深情。

板书设计:

课后评析: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深爱与眷恋,展示了人与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这篇课文真实、感人,让人读来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刘老师上此课时,能以生为本,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老人与海鸥的深情厚谊。听了这节课后,更是深深地领略到了刘老师语文教学的魅力。

第一、蓄情,奠定情感氛围。这组课文的主题是“人和动物和谐相处”,《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感情,刘老师用昆明电视台台标作为导入,一下子就奠定了进入文本的情感基调。

第二、悟情,感受震撼场面。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感人画面,老师充分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和交流,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感悟、体验、产生同感,让学生尽可能的进入海鸥的情感世界,去领略、品味海鸥对老人的那份情感,和文本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尤其第四句“当人们最后不等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向炸了锅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张着嘴鸣叫,翅膀扑的那样近,以至于收照片的人下意识的缩紧了身体,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这里,老师注意了品字,紧紧抓住两次“扑”。“扑”改成“扇”让学生议,可以看出海鸥对老人依依不舍,悲痛欲绝,对老人的离去难舍难分。可以看出刘老师备课非常细心。刘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注意学生的合作互助。比如句子的朗读中有个人读、小组读、齐读。

第三、入情,体会和谐之美。这篇课文为学生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可以说是以“言”表“情”的。课文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昵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讲完海鸥对老人的情感,刘老师问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呢?然后回到课文的第一个画面教学时,让学生有声有色的齐读,帮助学生展开想象,使他们真切的感受到老人与海鸥的那份和谐快乐,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无私的爱只有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历程,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才能使他们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

第四、抒情,赞美海鸥老人。本课教学的亮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情感,多角度进行练笔。学习完课文后,当学生们深深地进入文本的情感世界时刘老师是这样激发学生的“人鸥情深何忍别!但老人终究要离世,只留下那一群的海鸥在空中悲鸣、哭泣。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那位老人,你想对情若儿女的海鸥说些什么?又或者你是一只悲伤的海鸥,你想对去了天堂的老人说些什么?请写一两句话。”这样的处理做到了植根文本,超越文本。

纵观全文,这节课教学准备充分,教学环节清晰,学生掌握了教学重点,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通过关键词、关键字教学,突破了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第二篇:老人与海鸥教学案例

《老人与海鸥》教学案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课文《老人与海鸥》的前半部分,回忆一下,这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

(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与海鸥亲切地说话)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2、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邓启耀一起走近课文《老人与海鸥》。

二、品词析句,感受“大不一样”(22分钟)

1、(过渡):十多年来,老人和海鸥如亲人般相依相随,成为翠湖边上一道最引人注目的风景。然而,有一天,老人走了,带着依恋,带着对海鸥深深的牵挂走了。老人在世的时候,曾向人们说过他的心愿,他说,当他去世以后,希望人们能把他的遗像放大,带到翠湖边,让他最后再看一眼他的子女们。当我们把老人的遗像放大,带到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到底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现在请你们结合预习单,默读课文14-19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让你意想不到的句子,如果有哪个词打动了你,请你把它圈起来,并写下你的感受。

2、课件:默读课文14-19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让你意想不到的句子,如果有哪个词打动了你,请你把它圈起来,并写下你的感受。(生自读课文、圈点批注)(3分钟)

3、过渡:你们读得很投入,很认真。到底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10分钟)课件出示句子一: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1)海鸥的哪几个动作令你意想不到?

A、为何会“突然飞来”?(老人十多天没来了,以为老人又来给它们喂食了,没等老人呼唤名字就迫不及待地“突然飞来”。)

B、为何又“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很快就发现不对,一定是发现老人今天与往常不一样了。它们用声声鸣叫呼唤老人。)

C、你透过这几个词,体会到了海鸥怎样的心情?

D、同学们,海鸥们一声声热切的呼唤有惊讶、焦急,还有悲伤。你能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吗?

(我分明看到了一只焦急而又悲伤的海鸥)

(2)海鸥们一定是发现老人今天与往常不一样了,那么,往常老人来了,会做什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课文中哪些地方提到了?

这位同学很会读书,能够很好地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是阅读最好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老人与海鸥相处的和谐画面。

出示课件:

师生合作读: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老人与海鸥相处的温馨画面。我是老人,你们是海鸥,让我们一起合作读读这几段话: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cuō)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nì)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海鸥听见老人唤,马上飞了过来,把他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

(3)小结:这一切是如此美好、如此和谐。如今,老人离海鸥去了,再也看不到老人撮嘴呼唤的笑脸了,所以一群海鸥突然飞来——;

再也听不到老人亲昵的呼唤了,所以一群海鸥突然飞来——

过渡:(师指着板书)海鸥们一只只“翻飞盘旋”,一声声“连声鸣叫”,让我们读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情。你还找到其它体现这种情的句子吗?(6分钟)课件出示句子二: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课件出示句子三: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1)“瞻仰”是什么意思。瞻仰指恭敬的看,一般指对伟人的尊敬,老人是伟人吗?(学生讨论汇报)

老人他不是伟人,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平凡人的形象,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预习单来了解这位老人的生平和事迹:

在作者的原文中有一段老人这样的经历,编入教材的时候删去了,我还是讲给同学们听听:

读完这些,此时,你想说什么?

小结:正是老人这十几年来为海鸥的亲身付出,十几年来对海鸥亲人般的关爱,才换回了海鸥这么富有灵性的回报。老人在海鸥心里就是伟人的形象,它们像敬重伟人一样尊敬他,因此,在这场特殊的葬礼上像是在瞻仰老人的遗容。

(2)过渡:还有哪些词语也让你感受到了海鸥对老人的尊敬与思念?(引导抓住“站成了两行” “纷纷” “肃立不动”“守灵”等词谈体会。)板书:肃立不动(3)海鸥也像人一样,也有着人一样的情感。急速翻飞后,海鸥们“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是那么地严肃和安静,也许它们知道老人再也不回来了,于是他们默默地肃立,好像在为老人守灵。

(4)师:在生活中,我们会为什么样的人去守灵?(亲人为亲人守灵)也就是说在海鸥的心里,老人就是它们的亲人。课文的前半部分,也有一句话概括了这种关系——“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样。”

(5)就让我们一起把守灵时那份诚挚的感情读出来吧——

过渡:海鸥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所以更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3分钟)课件出示句子四: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1)这句话中,海鸥的一个动作,它打动了我,相信也一定打动了你。那就是——扑(边板书),这里连用了几个扑?扑的时候速度一定非常的快,扑的时候心里一定非常地着急。

从这两个“扑”字,你感受到了什么?点3名学生汇报:难过、不舍、急切、亲人般的情感。

指导2名学生通过朗读体现出来。(老师评价:我感受到了你这只海鸥的着急、难过与不舍)

(2)只有一只海鸥朝遗像的扑过来吗?那有多少海鸥?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有很多的海鸥?(炸了营、白色旋涡)“白色旋涡”指的是什么?这个词不仅写出了海鸥之多,还写出了海鸥飞行的速度——(生答:之快)。

师:老人走了,再也感受不到老人的音容笑貌,哪怕是一张照片,因此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

就在此时,一只海鸥扑过来,两只海鸥扑过来,成千上万只海鸥就像炸了营似朝遗像的扑过来。就让我们读出这种不舍、难过吧——

(3)海鸥们一边“扑”,一边还——(大声鸣叫着),从海鸥的大声鸣叫中,我们仿佛听到海鸥在向老人诉说着什么?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一写。(课件:插入悲伤音乐)

小练笔:(随机评价,如:我听出你对老人的不舍;我听出你心中的悲痛、难过。。你是一只感恩的海鸥。)

(4)老人的好,海鸥们将终身铭记并感恩在心,听着海鸥的大声鸣叫,看着那一片片悲痛的旋涡,泪飞顿作倾盆雨啊!就让这感人肺腑的画面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来,我们带着这些感受再次有感情地读读这几句——

4、小结板书:同学们,海鸥们不会说话,但它们把自己的语言都化作了一个个的——(生答:动作),作者正是抓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肃立不动、扑”这样一个个的细节,向我们传递出海鸥对老人那份令人震撼的情!(指着板书:老人爱海鸥,海鸥感恩老人,真是“人欧情深”啊!。(边说边板书:人鸥情深!)

三、拓展延伸,呼吁“和谐之美”(1分钟)(插入轻快音乐)

1、动物也是有灵性的,人善待动物,动物也会忠诚于人,人保护自然,自然也会回报于人类。老人吴庆恒的故事感动着昆明人,许多志愿者自觉接替着老人爱鸥护鸥的事业。(课件,音乐)十几年过去了,在热心市民的倡导下,如今的翠湖畔已立起了“海鸥老人”吴庆恒的塑像,云南诞生了第一座普通市民为纪念普通市民创作的雕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深情地望着空中,红嘴鸥在他身边飞舞环绕,一幅人鸥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永久定格。

就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位喂鸥的——(老人),记住这样一群懂得报恩的——(海鸥)

记住这样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生读题《老人与海鸥》)

2、这篇文章是根据人类学家邓启耀的《寂寞鸥灵》改编的,感动了无数人。我想我们在被感动的同时,还应该记住他的这句话,(课件:“像海鸥老人这样的人才可能学会包容, 学会和他人、和万物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邓启耀《寂寞鸥灵》”),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第三篇:老人与海鸥教学案例

行走在“华美”与“质朴”融合的教学境界里 ——《老人与海鸥》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承载着太多的使命:培养学生语感和阅读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我心目中的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必须是行走在“华美”与“质朴”相融合的教学境界里。所谓“华美”与“质朴”相融合的教学境界,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既要让语文课有人文情趣的美妙,又要将有效的言语训练融合其间。

二、案例描述

(一)教材简析:《老人与海鸥》一课讲述了老人生前像对待儿女一样关爱海鸥;老人去世后,富有灵性的海鸥又如同儿女一样面对老人的遗像为老人送行的感人故事。文中描绘了两幅老人与海鸥相处时温馨和谐的画面,又描绘了三幅海鸥为老人送行的悲壮感人情景。使人读后既感到一种特殊的幸福与温馨,同时又给人留下一份心灵的悲伤与震撼,引发读者的深深思考。

(二)主要教学流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读、悟、议、写来体会老人与海鸥的感情,抒发自己读文的感受。

一读:引导学生充分读课文,在了解课文大意的情况下,将课文读成几幅不同的画面:老人喂海鸥、谈海鸥、海鸥迎接老人遗像、悼念遗像(老人)、送别遗像(老人)。使学生初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情厚谊。

二读:指导学生品读具体描写五幅画面的段落。教师提出具体的品读要求:

1、在这五幅画面中,最使你感动的是哪一幅?

2、你从这幅画中感受到什么?是怎样感受到的?„„

教师在学生充分读、悟、议的基础上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仔细品读、体会如下画面:

1、老人喂海鸥。反复读“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这一细节描写,引导学生从老人那娴熟的喂鸥动作,老人与海鸥之间起起落落的默契、和谐,感受到这情景、这场面像一幅灵动的画,更像一首美妙的歌。

2、海鸥送别老人。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这一细节描写,体会海鸥们用它们那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

该片段教学实录: 师:请同学们先将这一片段默读一遍,再放声读几遍,然后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遍,你体会到什么?

生①:我从这个片段中体会到海鸥们意识到要和老人永别了,从此可能再也见不到老人了,它们心急如焚地来阻止人们拿走老人的遗像。

生②:我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我认为他的“心急如焚”用得特别好,真实、恰当地形容出了海鸥们那种伤痛、急切、焦虑的心情。

„„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好,我也认为“心急如焚”用得很好。我们读书不仅要从文章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还要知道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这样我们才真正将课文读通、读懂了。请大家再读片段,看作者是怎样把海鸥们的内心世界写出来的?大家在细细读、细细品的基础上可以互相交流交流。

生③:老师,作者具体地写了海鸥们飞的动作和鸣叫的声音,通过海鸥们急切的动作和叫声表现了它们内心的焦虑。

生④:老师,我注意到作者在写海鸥们飞的动作时连续用了两个“扑”字,这两个“扑”字用得特别好,把海鸥们的内心写活了。师:你很会读书。书,我们不仅要多读,还要会读,在读的时候要紧扣住关键的词语、句子进行体会。我们一起来细品这个“扑”字妙在哪里?把“扑”字换成“飞”字行吗?为什么?

生⑤:我觉得不行。因为换成“飞”字虽然句子也是通顺的,但是,却不能很好地表达海鸥们焦虑的内心。

生⑥:我认为用“扑”更能说明海鸥们飞得快,飞得猛,不顾一切地扑来阻止人们拿走老人的遗像,这种快而猛的动作恰好写出了海鸥急切的内心世界。

师:同学们已经找到了读书的方法,那就是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用这种方法再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词语用得绝妙,哪些句子写的精彩?在这些词语下面打上记号,在旁边写上你的理解,然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交流,各小组长推荐一名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师小结:同学们,人有人言,鸟有鸟语,作者在文章中给我们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下面有几个提示,你可以根据提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拓展练习,也可以在老师的提示以外进行拓展写作。

提示:

1、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

2、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后站成两行,它们的内心„„

3、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海鸥,眼睛里带着企盼,他想„„

三、案例反思

好的语文课要能启迪学生的心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学生智慧的潜能被开发,幽闭的心智被开启,创造的天性被唤醒!唯有情和智和谐共生,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能得到有效统一,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才能闪耀出动人的魅力。在本案例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行走在“华美”与“质朴”融合的教学境界,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立足言语形式,张扬语文意识 “洗尽铅华见本色”,语言的学习是语文的头等大事,是语文教学的“根”。离开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课堂教学也就彻底偏离了轨道。语文学习要回归言语层面,叩问生命本真。

本文中流淌着一种极富感染力的情感,但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还是很陌生的。从语文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不适宜传达,而在于从语言文字中感悟。怎样感悟?我认为抓住关键词来进行揣摩、品味,是积累词汇、理解句意的好办法。教学中,在理解“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这句含义深刻的句子时,我抓住“节奏”一词,没有停留在学生对词语表面意思的理解,而是巧妙引导,让发挥想象:老人喂鸥,动作为什么时快时慢?老人什么时候会快?什么时候又会慢呢?这样有效的品词析句,学生完全明白作者字里行间的用意:表面上看是海鸥依着老人的节奏在起起落落,而事实上是老人依着海鸥的节奏在边走边放,老人对海鸥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啊!又如:在研读老人爱海鸥的段落时,抓住老人喂海鸥动作的词语“小心地放”“退开一步”“撮起嘴”“顺着栏杆边走边放”,学生在找出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后,我又引导学生在这些词语的前面加个为什么?以促进学生对词语所表达情感的深入理解,从语言入手理解文本、理解人物感情、学习文章表达方法。

(二)着力反复读悟,追寻“华美”的教学境界

语文课堂,要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先决条件是让学生扎扎实实、真真切切地触摸语言,通过反反复复地诵读,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学会语言的运用。在《老人与海鸥》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孩子们在诵读中品味文本传达的情感,在对话中悟出人鸥情深!课上,老师的引导读,学生的跟读,悟读,品读,对读,稚嫩的童音彼此起伏。在老师一步一步地引领之下,孩子们读得字正腔圆,读得字中有画,读得画中有情,不正是对语文“华美”教学境界的追寻吗?

(三)注重迁移练笔,回归“质朴”的教学境界

语文学习,是言语形式的学习,是将作者的言语有效积累、定格、固化为自己的言语形式的过程,将他者之言物化为“我”胸中灵动言语的学习。语文课堂,应该是这种语文实践的演练所。语文课堂的迁移练笔,应该是语言形式的迁移训练,而不是语文练笔的“泛化”训练。我安排了这样一处小练笔:“此时你就是这位老人,你会对飞翔的鸥群说些什么?你就是其中的一只海鸥,你又会说些什么?”此时,学生已情动辞发,有的联系课文内容写话,有的创造性表达。无论是人,还是鸟,都是感人肺腑的真情告白。其间,学生内化、运用了语言,在生动的表达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强烈感受到人鸟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

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需要我们去用心体会,更需要我们用心呵护。语文课堂,就是要高举“语文”的旗帜,张扬语文意识,彰显语文学科特点,演绎精彩语文课堂。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语文、品味语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最美丽的心灵家园!

作者姓名:朱红梅

性别:女

年龄:34岁

职务:小学教导主任

职称:小教高级

工作单位:湖北省公安县章田寺乡中心学校

邮政编码;434324

电话:***

电子邮箱:457128162@qq.com

第四篇:《老人与海鸥》教学案例

《老人与海鸥》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课前准备: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对于每一单元的导读是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他们会明确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也会运用其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都比较明确,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

二、导入新课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 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3.集体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5、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1)出示句子:“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将亲人一样。”在课文中哪里?

(2)再读一读这句话和下面这句话,意思一样吗?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对海鸥就将亲人一样。”(3)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根据此句可以把课文分为几部分?

一段(1-13自然段):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二段:(14-19自然段)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评:字词学习可以通过预习、小组交流来完成,但老师要注意参与学生学习中,了解学习情况便于指导,不要将此流于形式;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并进行文章内容概括的练习。]

三、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第一部分,思考:课文中哪些情景,让你感受到老人对海鸥浓浓的爱,在文中标注出来。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老人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谐。抓住“扫”字,说明作者把鸥群吃食物的样子写得生动传神。海鸥飞翔的美丽情景。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2)“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

(3)“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退色的过时布衣……”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什么?

(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

3.再读1至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四、课堂总结

就是这样的老人,把自己一生的爱都给了这群可爱的海鸥,老人是爱海鸥的,那不能言语的海鸥是怎样爱老人的,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老人爱海鸥令人感动,这节课我们走进海鸥的内心世界感受海鸥爱老人的感动、神奇。

二、感受海鸥爱老人。

1.读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自主学习后汇报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我们收遗像时,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丰富,他们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伤心、难过。)2.再读课文,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1)“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抓“瞻仰”一词体会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当作亲人。)(2)“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

(抓“纷纷”“肃立不动”等词体会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3)“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

(为何用“扑”而不用“飞”?引导学生想像海鸥大声鸣叫似乎在说些什么?从“白色旋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痛,对老人的一片深情。)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评:此环节的教学采用了先整体感知再深入感悟,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三、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用

一、两句话写一写。(学生可就在书上写,然后集体交流。)[评:对课文的总结采用了一种学生练笔的方式,避免了老师的说教,也进行了写的训练。]

四、拓展:交流收集的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人类爱护动物,动物回报以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友好相处提出建议。

教后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分成两课时进行完成,第一课时引领学生走进“海鸥爱老人”,感受人鸥情。通过与学生交流感受深刻的词句,让学生体会到“老人爱海鸥,胜过爱自己”的感人情怀。当学生交流“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抓住“十多年了,每天必来”体会到老人对海鸥的爱。并且爱是十多年的坚持!当学生交流“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也用的褪了色”三个褪色充分感受到老人十分勤俭。此外,还有“爱是亲昵的取名,爱是亲热的说话。。。”并让学生想象老人与海鸥会亲昵的说些什么。。。,如此一步一步把老人对海鸥的爱具体化,让学生油然而生感叹:老人确实把海鸥当成了自己的“儿女”啊!为第二幅“海鸥送别图”作下铺垫。

综观整节课的教学,我紧扣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这条线索,让学生从文中画出海鸥表现的语句,并试着分析、领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因为故事生动感人,海鸥也具有人一样的情感,所以,学生被故事深深地感动了。

总之,本篇课文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在生生交流的思维碰撞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及海鸥回报以老人的爱,在引导交流体会的同时,要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说感悟和朗读要有机结合,读体现悟,悟促进读。]

第五篇:老人与海鸥

《老人与海鸥》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一理念,本课我注重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老人与海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文字流畅、舒缓,讲述着人与动物的感人故事,一位老人每到冬季来临就到昆明的翠湖之畔去喂到那里越冬的红嘴鸥,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课文语言朴实,却饱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之动容。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份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

2、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根据课前预习要求在阅读中思考、做批注,并能抓住感受深的词句发表自己的看法。知道结合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辅助理解课文内容。

3、设计思路:本课文情浓厚、真挚感人,在教学时大胆取舍,活用教材,紧抓情线、层层深入:

1、深情朗读悟鸥情,引疑问

2、看老人举动,忆温馨、知不舍

3、看外貌,结合资料,知不易

4、再看鸥情,明情理

5、读写结合,情绵远。抓重点词句,品重点段落,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亲情之美,感悟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4、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针对这一特点以及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在第一课时认读生字新词,初读课文,理清层次,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我把本课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2.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故事的经过,知道这感人一幕发生的原因。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教学难点:懂得动物和人类是好朋友,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思想性、情感性很强的学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注重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激发他们情感的表达。

2、抓细节悟情感法:紧扣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那份爱与恋的情感线索,采取“抓细节——谈体会——悟情感”的方法展开教学,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产生共鸣,体会其感情的强烈,写作的巧妙。

3、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学中我力争做到把课堂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下,引领学生学会理解句子含义的多种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表达的方法,做到学以致用。

四、说学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本课我采用“读、画、谈、写”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读中走进文本,在画中亲近文本,在谈中融入文本,在写中流露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

1、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

2、画:通过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让学生亲近文本;

3、谈:通过抓细节谈感受,让学生融入文本;

4、写:通过作旁注、小练笔写下自己真情的流露,与作者产生共鸣。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词,激趣导入:

1、读词语:(课件出示)

亲昵说话 啧啧称赞 撮嘴呼唤 抑扬顿挫 翻飞盘旋 扇动翅膀 肃立不动 白色旋涡

2、从这些词语中你仿佛看到了哪两幅画面?(板书:老人喂海鸥、海鸥送老人)设计意图:兴趣是做好的老师,积累词语,透过文字想象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巧妙渗透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二、走入文本,初感真情:

1、快速浏览14——16自然段,在老人的葬礼上,发生了怎样的意想不到的事情?(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读给大家听)

2、目睹这悲壮的一幕,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海鸥的心情吗?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紧扣课后思考题,引导质疑,学会提问。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三、品读句子,感悟老人对海鸥的深情厚意。

(此处,孩子们的感触会有所不同,交流是可以打乱课文顺序,谈清自己的体会,随品随读,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适当点拨。)

1.指名反馈:为什么海鸥们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不忍离去?(板书:爱)

2.再读课文1——13自然段,你从哪里读出了老人对海鸥的关爱?(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并在打动你心灵的地方作旁注)

3.集体反馈,品读情感。

学生找出相关语句畅谈体会,教师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一)预设一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补充资料)

1.抓住“褪色”品读一个勤俭的、爱海鸥的老人形象。

2、老人何止是衣着简朴啊!(出示资料)

3.理解“十多年了”,一个孤独的老人对海鸥奉献出无私的爱的“意想不到”。

【教学意图】:以外貌为突破口,引出资料和课文内容,让孩子们了解到老人对海鸥的是如此厚重,(二)预设二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这是老人喂海鸥的一个细节描写,你认为那些词词写得生动、传神?可以看出什么?

2.让我们带着想象读出这有声有色的画面吧!看着这有声有色的画面,你想说什么?(创设情境朗读)

3.理解海鸥居然和老人配合得如此默契,令人“意想不到”。

【教学意图】:这声,这色,谱成了一曲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乐谱。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仅深化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也发展了想象的思维和语言,起到了事半而功倍的作用。

(三)预设三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1.情境朗读,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昵就像“亲人”一样。

2.理解在成千上万只海鸥中,老人居然能准确地“认出它们”,令人“意想不到”。

(四)预设四

“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你看他那小模样!啧啧„„”

(理解老人在谈海鸥时的幸福,对海鸥的牵挂。)

设计理念:在品读中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透过句子比喻意义、展开想象等多种方式理解句子含义,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和课文内容相结合的解读文本,本篇课文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在生生交流的思维碰撞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在引导交流体会的同时,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说感悟和朗读有机结合,读体现悟,悟促进读。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老人对海鸥的爱就是这么朴实,这么纯粹,原来这就是像亲人一般的感情啊!再读到这些句子时,学生感情的流露自然是水到渠成。)

四、创设情境,想象促读,感悟“海鸥情”

1、师:(资料)然而人鸥和谐相处这美好的画面将要消失了,一天老人生病了,第二天老人还是没来,直到第三天的时候,老人才拖着步履蹒跚地来了。(课件出示:画面是老人喂海鸥)喂海鸥的时候,他坐到了地上,身子弯成了弓一样的弧形。这3天,他只吃了一碗面,觉得好些了,就赶来看海鸥了。可这一看竟成了诀别。十多天后,老人去世了。

【教学意图】:在孩子身心都沉浸在老人与海鸥之间和谐、其乐融融的美好瞬间时,老师告知老人走了。瞬时间的失落与海鸥不谋而合,再读海鸥祭拜老人的段落,感情真实。这样既理解了前面的疑问,又让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谊紧紧相连。

2、出示海鸥为老人送别的句子,指导朗读品味:

师:当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带到翠湖边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生:(课件出示)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会说什么呢?)

师:他们声声地呼唤老人,可是他们却再也不能和老人相依相伴,他们多想再看一眼老人啊!于是„„

生:(课件出示)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从“急速、瞻仰”中你读出了什么?)

此时此刻,海鸥心里终于明白,老人已经和他们永别了,于是„„ 生:(课件出示)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有人指挥吗?为什么海鸥的动作会这么一致?)

师:当我们不得不把遗像抬走的时候,海鸥意识到再也见不到老人了,他们多想留住老人啊!于是„„ 生:(课件出示)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从两个“扑”中你体会到了海鸥怎样的心情?(海鸥多么想„„多么想„„多么想„„)

【教学意图】:挖掘“扑”字引领学生懂得如何遣词造句,推敲语言。更加突出海鸥对老人的那种情谊,让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深情深深印在心迹。

设计理念:(真正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和心地交流,是生命和生命地对话。此环节的教学设计,充分引导学生的个体生命在现实或特定环境中的感悟、体验和交流,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朗读中去意会、感悟、体验、产生同感,让学生尽可能的进入老人与海鸥那浩瀚无边的情感世界,去领略、品味老人和海鸥的情思,和作者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五、、课堂总结,读写结合,深化情感。

1、课堂练笔:

我想对老人说„„

我想对海鸥说:„„

我想对全世界的人说„„

2、总结:同学们,你们写的话充满着爱意,希望你们能捎上这份请,带上这份爱,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与我们的好伙伴们和谐相处,是啊!人鸥情深何忍别,动物和人一样都是有灵性的,世间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只要我们真诚的对待他们,他们就会给我们加倍的回报。这节课我们读懂了一个故事,收获了一份感动,还明白了一个道理。这篇课文选自著名人类学家邓启耀先生的《寂寞鸥灵》,课后,请大家阅读《寂寞鸥灵》相信一定会收获更多的感动。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必须源于文本,超越文本,文本才能物尽其用,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引导才不致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导之航。阅读文本除了涵盖各项语文基础知识,还蕴藏着广博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而价值取向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思维、习惯及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今后的人生轨迹。语文教师不仅要传业、解惑,更要授道,让学生在文本的研读中得到人文熏陶,享受人文关怀,获得个性发展。

六、、拓展延伸:

走进邓启耀博客,阅读《寂寞鸥灵》(设计理念)生活的舞台有多大,语文课堂就有宽广,引领学生走出课外,走进网络学语文,体现了大的语文教学观。

《老人与海鸥》教学案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