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鸦片战争参考文献
鸦片战争参考文献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鸦片贸易史》、《中国和英国的条约》、《新的对华战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牟安世:《鸦片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姚薇元:《鸦片战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陈舜臣:《鸦片战争实录》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5年版。张英明:《鸦片战争风云录》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萧致治:《鸦片战争史:中国历史发展中第三次社会大变革研究》上、下,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萧致治:《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郑彭年:《鸦片风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哲夫:《从鸦片战争到近代中国》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第一历史的档案馆:《鸦片战争档案史料》(1-7)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全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编委会:《夷匪犯境闻见录:鸦片战争史料集》中华全国图书馆文
献缩微复制中心
第二篇: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一、导入新课
在上新课之前,同学们跟我一起来看一下这张世界地图,在亚欧大陆的最东边和最西边有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英国。在十九世纪上半叶航海工具主要是帆船的时代,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共同学习今天的新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学习
1、历史背景
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开到50页,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场战争的背景。这个背景要从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两国的对比来了解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认真的阅读课本的前言和前两个自然段。然后画出中国和英国的一些对比情况,一些关键的词语,那我们从哪些方面进行对比呢,从这样几个方面,政治、经济、军事还有外交进行对比,好,下面时间给你们。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来并画出来,然后找同学来回答。找一找,画一画。画完之后呢,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一下。好了吗?你来说一下你找到的这四个方面的情况,中国和英国分别叙述。先说政治方面中国跟英国的不同。下面经济方面,然后。请坐。
我们具体的一个个来看,先看政治方面,政治上,中国是封建君主专制,当时呢中国社会应该是出于封建社会末期,吏治腐败,像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能反映这一情况,封建社会已经在做下坡路了,这是中国的证制度情况。那英国呢,1689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因此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两者相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先进一些。
在经济上,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府财政困难。当时英国正在发生什么(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在十九世纪中期的时候,英国也是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那么我们再看,军事上的表现,同学们看这两幅图片,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船都是木质的,军备废弛,当时英国经过工业革命,船坚炮利,英国也正是用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再来看外交方面的表现,同学们看这两张图片,一张是生活在鸟笼里的中国皇帝和大臣,他们认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多安全呀,这说明我们中国当时实行什么政策呀(闭关锁国),仅仅开放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当时的清政府还是以天朝上国自居。而当时的英国进行工业革命,需要广阔的市场和原材料,所以英国进行殖民扩张与掠夺。
我们通过这四个方面进行对比,总结一下,在政治上,中国是封建国家,政治腐败。英国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中国是落后的自然经济,政法财政困难,而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发达。在军事上,清政府军事废弛,英国船坚炮利。在外交上,清政府闭关锁国,英国殖民扩张与掠夺。
根据鸦片战争的背景我们可以读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腐朽的落后封建制度难以抵抗英国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原因
好了,我们来学习第二个问题,你们说中国和英国爆发这个战争的原因,为什么英国要对中国要输入鸦片呢,那么在之前,中英之间用有没有一些正常的贸易呢,有正常贸易,为什么又要改为主要输入鸦片,向中国输入鸦片的目的是什么?这是第二个问题,同学们也看课本,鸦片战争前中英的正常贸易情况是什么样的呢?你来说一下,(受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商品销路不畅,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对,当时双方的贸易情况是什么样的呢?这是一个概念问题,什么事出超?什么是入超?出超就是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反之,入超就是进口额大于出口额。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是出于出超地位,英国处于入超地位。英国正常的贸易挣不了钱,为了扭转贸易逆差,想了什么办法?(走私鸦片)。我们看屏幕上的这个表格,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激增表,从1799年的4000多箱到1839年的40000多箱。我们多知道,吸食鸦片有很大的危害,思考吸食鸦片到底给中国的社会带来哪些危害呢?我们通过这样一些材料来分析。这是一幅图片,当时中国人正在烟馆吸食鸦片,我们能看出人的身心健康会受到很大危害。我们来看第二幅图,英国鸦片输入与中国白银外流的表格,你看这个数据,鸦片输入在增加,白银外流的数据也在增加。我们往下看,我们看这个资料,说明鸦片的输入对我们造成了什么危害呢?军队战斗力下降,也就是说当英国拿着洋枪洋炮,我们得清兵拿着大烟枪。我们来总结一下,除了我们刚刚说的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恨得危害,经济上:大量白银外流,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同时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政治上:统治更加腐败。军事上:军队战斗力下降。
3、虎门销烟
面对这种情况,这种局势,作为清政府有良知、有爱过、爱民之心的官员,将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禁烟)道馆皇帝派林则徐去禁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虎门销烟。时间是1839年的6月3号到6月25日。我们课本上也有林则徐的图片,我们可以看一下,在必修3的时候我们会重点来介绍林则徐。
思考:有人认为:鸦片战争“纯粹是林则徐偏激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所致,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不对。虎门销烟只是导火索,只是借口,即使没有虎门销烟,英国也会找其他借口来发动战争,因为根本原因是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掠夺材料。
4、鸦片战争的经过
这场战争是必然的,那我们来看第二部分,鸦片战争,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鸦片战争分为几个阶段?你来说下,分为几个阶段。请坐。这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0年6月到1841年5月,先是封锁广州,然后进攻厦门,接着贡献了定海,最后打到天津,威胁北京,这是清政府大为惶恐,道光皇帝查办林则徐,改派琦善与英国议和。
第二阶段是从184的年6月到1842年8月,英国侵占香港岛,我们要知道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英国占领的只是香港岛。然后进攻厦门,最后逼近南京。这个过程里面我们要注意下在广州,发生一件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开端的一次事件。在这里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就是普通老百姓的抗英斗争,因为英国军队拿着洋枪洋炮在这个地方烧杀抢掠,激起了当地百姓的反抗,可以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解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开端。除了老百姓自发的斗争之外,在镇江这个地方也出现了一位爱国将领海灵,我们看书上怎么说的,最后全部壮烈殉国,你们看这些将士浴血奋战,为国捐躯,表现出伟大的爱国主义以及高尚的情操,也是值得我们后人敬仰的。
这就是战争的两个阶段,我们知道清政府以战败告终,并且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看《南京条约》的内容是什么?赔款,割香港岛给英国,五口通商,协定关税。除了《南京条约》还有附件《虎门条约》,英法也趁火打劫与清政府签订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三、影响
结合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的主要内容,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1、中国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成遭到破坏。
2、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国家。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四、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深远,呀啊片战争中过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1、客观——英国综合国力强大,早有准备
2、主观——清政府政治经济军事全面落后,指挥不力
3、根本原因——中国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那一抵抗心形的资本主义制度。
五、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六、同学们想一下,们面对如此庞大中国市场,西方人简直欣喜若狂,但真的如他们所想那样吗?我们下节课来继续学习。
第三篇:关于琦善与鸦片战争历史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琦善与鸦片战争历史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学号:1400070131 姓名:刘光炎
摘要:琦善,鸦片战争时曾任直隶总督、两广总督,是除林则徐之外与英军接触较多的清朝高级官员之一,而其历史评价却与林则徐截然相反,其作为主和派,长期被认为是“奸臣”、“汉奸”、“卖国贼”。自1931年蒋廷黻在《清华学报》发表《琦善与鸦片战争》一文,始为其翻案,而后学界也对此有所讨论。本文通过分析一些国内部分专家学者对琦善与鸦片战争历史评价研究的论著,梳理、总结当前对琦善与鸦片战争一案的研究成果,并提出笔者的一些拙见。关键词:琦善;鸦片战争
一、琦善的历史评价
琦善在鸦片战争期间曾任直隶总督,后又接替林则徐任两广总督。在鸦片战争期间与英国方面的交涉中,持主和态度,在当时士大夫阶层清议中,其被称为“奸臣”、“卖国贼”,时人认为其收受英国贿赂,消极抵抗,出卖国家权益与领土;后又传出《穿鼻草约》一事,认为其擅自与英国签订合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常认为此事是琦善被道光撤职的直接原因。在1931年,清华大学历史系蒋廷黻在《清华学报》上发表《琦善与鸦片战争》一文,文中对琦善在鸦片战争中的各种作为进行分析,认为琦善是“远超时人”的外交家。但而后因为抗战的到来,此类言论受到压制。在20世纪80、90年代至今,出现了较多的对琦善与鸦片战争历史评价的论著,对琦善的历史评价有所改观。
二、对琦善评价的三种态度
第一种态度为蒋廷黻之态度:(1)认为琦善在鸦片战争中的思想与视野“远超时人”,尤其在大沽议和中,促使英军舰队南返而使京津直隶地区免受战争威胁;
(2)琦善在禁烟态度上实为“严禁派”,道光帝严禁鸦片也是琦善促成。(3)驳琦善“撤防”和“开门揖盗”之罪,举史料分析出,东南各省撤防是道光帝的命令,与琦善并无联系;
(4)琦善与英方签订《穿鼻草约》,举《穿鼻草约》内容与《南京条约》内容对比,认为其草约内容需付出的代价更低。
(5)因道光帝撤下林则徐换琦善,琦善军事和外交失败后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更是让“时人不明失败的理由”,认为是因为琦善的“卖国”导致不敌,而不思考实际上已经是器物、体制等各方面落后的原因。
第二种态度为反对蒋廷黻之态度,主要为陶元珍1935年发表的《读<琦善与鸦片战争>》、萧致治1998年发表的《怎样评价鸦片战争中的林则徐与琦善?》等文:
(1)认为禁烟实则是道光帝的一贯的强烈态度,琦善只是执行,并没有促成之功,而举直隶仍有流毒认为琦善并非严禁派;(2)反驳蒋廷黻对琦善“在军事上无可称赞,亦无可责备”的评价,认为琦善在直隶不注重防务,在广州又不依靠民众抗英,军事上是“可责备”的;
(3)反驳蒋廷黻对于琦善外交才能及外交贡献的肯定,认为琦善并不清楚形势,一味地鼓吹英军强大,一味妥协,并无实质可行的外交手段。
第三种态度则以茅海建的观点为主要代表,茅海建于1995年著《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的绪论中对琦善进行了较为深刻地分析和评价:
(1)琦善没有卖国动机;(2)琦善并非“弛禁派”,实则只是反对“严禁派”的“吸食论死”的主张;(3)琦善并没有打击林则徐,也没有投降,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琦善有打击和构陷林则徐的行为,主和也并不等于投降;
(4)琦善在广东军事防守不利方面,更主要且直接的原因在于清朝军制以及武器装备的落后;
(5)琦善没有私许香港,没有《穿鼻草约》。在20世纪后期的历史研究中,如庄建平1986年发表的《琦善从未签订<穿鼻草约>》、1997年郑永福发表的《莫须有的<穿鼻草约>》等文,采用充分的史料,已基本证实没有《穿鼻草约》一事,琦善也没有签订任何同意割让香港的文书。
(6)综上,此态度对于琦善的评定基本可以借用茅海建的话:“我以为,在处理鸦片战争时的中英关系上,琦善只不过是‘天朝’中一名无知的官员而已,并无精明可言”,琦善也并非时人所认为的“卖国贼”。
三、对于三种态度的评价
笔者认为,蒋廷黻对于琦善之态度,有客观之处,但其在逻辑因果上,也有过于牵强的地方,例如蒋先生既然认为琦善签订了《穿鼻草约》,实际上已经构成了卖国行为,不能因为后来《南京条约》更为苛刻,就说琦善有先见之明——而此事自此被提及,讹传数十年,竟是子虚乌有之事,也折射出蒋先生在此态度上不甚严谨。
而上述第二种态度则更为偏激,甚至是为了反对而反对,随处可见的上纲上线之语,站在民族大义等立足点讨论史学;对于蒋廷黻的观点,也有断章取义之处,例如看到蒋廷黻《琦善与鸦片战争》中的一段话:“林不去,则必战,战则必败,败则他的声名或将与名琛相等。但林败则中国会速和,速和则损失可减少,是中国的维新或可提早二十年。”萧致治等人便认为蒋廷黻将中国觉醒落后“归咎于林则徐”,甚至不提蒋廷黻在此句后面还有话:“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毫无革新运动,主要原因在时人不明失败的理由。林自信能战,时人亦信其能战,而无主持军事的机会,何怪当时国人不服输!”除了断章取义之外,其在文献资料引用并不严谨,如在萧致治《怎样评价鸦片战争中林则徐与琦善?》一文中,有一处描述琦善在广州的言行,极尽污化,原来引述自《魏源集》——魏源虽为当时名士,但观其立场,描述琦善的言论很可能是不客观的。
笔者较为赞同上述第三种态度,较为客观,所依据的史料丰富,逻辑清楚分明,更是从清除了《穿鼻草约》这一历史讹传,纵使琦善是一名普通的清朝高级官员,在鸦片战争中有所犯错,主和也属正常的政治态度,并无太多可指责之处。
参考文献:
1.蒋廷黻.琦善与鸦片战争[J].清华学报.1931(03)
2.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3.陶元珍.读《琦善与鸦片战争》[N].大公报·图书副刊.1935(77)
4.萧致治.怎样评价鸦片战争中的林则徐与琦善?[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8(05)5.王芙蓉.重评鸦片战争中的琦善[D].湖南师范大学.2004 6.李文轩.论鸦片战争中的琦善[D].厦门大学.2007 7.庄建平.琦善从未签订《穿鼻草约》[J].历史档案.1989(03)8.郑永福.莫须有的《穿鼻草约》[J].历史教学.1997(06)9.邱远猷.子虚乌有的《穿鼻草约》[J].文史知识.1997(05)
第四篇:《鸦片战争》观后感
《鸦片战争》是谢晋导演的一部优秀的记录鸦片战争的影片。说实话在刚刚看到这部画面略显粗劣,制作也不如当今影片精美的电影时,心里有点失望。但当看完全片,脑海里还在回荡着林则徐铿锵有力的声音: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能御敌之兵,且无能充饷之银”。这部影片以朴实的方式讲述了这一段心酸而又跌宕起伏的中国近代史,再一次印证了一句话: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在电影的开头,首先进入我的视线的就是鸦片战争前夕当时中国的社会图景。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百姓,全都被鸦片所侵蚀的瘦骨嶙峋,整个中国是一片烟雾缭绕,萎靡不振的景象。那时的中国就像一头庞大但已衰老不堪的雄狮,躺在地上回味着昔日的荣光。而此时,林则徐的恩师自身已深陷毒品,并深感后悔,他强烈提议林则徐上书禁烟,并说明其利害关系。林则徐自身也深知禁烟之事是一个苦差事,办不好皇帝就会怪罪到自己头上。但为了大清帝国的未来,他还是毅然决然向道光上书,而道光迫于形势,便把这一重任交与林则徐全权处理。
林则徐到达广州,便立刻采取措施遏制鸦片泛滥之势。而此时的广州却是一片官商勾结,处处维护洋人的鸦片贸易的局面。英商颠地与益和行老板何敬蓉勾结,使得鸦片贸易在中国顺利进行,从中赚取大量利益。林则徐处死了一批主要烟贩,将何敬蓉关进监狱,并开始公开收缴鸦片,这让颠地等英商大肆惊慌,只好以绝食抗议中国的措施。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林则徐的禁烟决心是势不可挡的,只有用强有力的措施才能遏制这股鸦片之风。
英驻华商务总监义律来到商馆,建议商人们交出鸦片,殊不知,这一看似顺从之举背后却隐藏这一个巨大的可怕的阴谋。
英商交出了两万多箱鸦片,道光高兴异常,以为鸦片之事到此为止,命林则徐在虎门将鸦片当众销毁。于是,在道光十九年六月三日,广州虎门海滩就上演了振奋人心发热虎门销烟。一个个黑色鸦片球被切成四瓣,倒入装满石灰的化烟池,最后化为黑色浊流,流入大海。
而接下来的事情是当时的中国人始料未及的,英国人没有就此退缩回到英国,而是借鸦片为由向中国宣战。在要不要对中国开战这个问题上其实英国也是经过了慎重考虑的。因为英国毕竟是法治国家,对于向中国倾销鸦片这个问题上,本来英国女王也认为不妥,但又不愿放弃中国这个原料丰富,幅员辽阔的宝地,于是经过议会的决议,以两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向中国开战的决议。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出不管当时英国列强对中国做了多么不人道的事情,他们始终是以法律为主线的。而在当时的中国,法律还是一个闻所未闻的名词,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当时的英国人,因为对中国的本质还没有看清,或许对这个曾经令他们神往的东方大国还存有一丝敬畏吧。
当英国人用大炮轰开了旧中国封闭已久的大门,大清终于看到了自己颓圮的命运。惊慌失措的道光简单的把罪过归于林则徐,撤了林则徐的职,并派琦善作为议和大臣到广州与洋人议和。愚昧的中国人也许不会想到,英国早晚是会向中国开战的,不管有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但林则徐还是成为了待罪的羔羊。而他也只能无奈的叹息:大清的大限将至了。
英国人用坚船利炮轻易的打开了古老颓废的的旧中国,中国像一条苍老的巨龙,轰然倒下。这是无法逆转的必然,落后就要挨打。
但这场屈辱之战中,我们虽然惨败,但在其中浴血奋战的有名无名英雄仍然让我们肃然起敬。在电影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天培,这位浩然正气的好官,与自己的炮台,与自己的祖国战斗到最后一刻,最后壮烈牺牲。这样的英雄在中国的历史上并不少见,而这样的人足以让那些卖国贼为之羞愧。除了林则徐、关天培这样的留名英雄,还有很多无名英雄在历史的尘埃中悄然埋葬。在影片中有一个叫莺莺的青楼女子,她宁死也不做洋人的玩物,最后被琦善下令沉谭。这样一个有骨气的女子,不知要强过凡俗男子几倍。
“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真正正视和反思曾经屈辱的历史。”然而我想说的是,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正视和反思它的历史的时候,才能真正的站起。历史已经过去,但却不能白白的过去,我们要以昨天的屈辱作为今天的教训。有时我想鸦片战争虽然给中国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但如果从另一面看,它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它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让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影片中有一个镜头让我印象深刻,在琦善被押解回京时,林则徐送给他一个礼物—地球仪,也许这表达一个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于世界的最朴实的探讨!
如今鸦片战争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了,那场硝烟也散去的所剩无几。但这个世界依旧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社会,关于技术和文化的竞争从来就没有散去。而年轻的中国吸取过去的教训,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胜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去想的,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
第五篇: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1.能说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概况和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林则徐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2.能归纳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从多角度分析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的原因。
3.能正确复述出鸦片战争的主要经过、关天培的抗英事迹。
4.能准确说出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5.通过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对中国社会危害的分析,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6.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7.体会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愿意向他学习。8.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生发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重点难点】 重点:
1.林则徐的虎门销烟。2.中英《南京条约》。难点: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老师课前在实验室里找到的两朵花的标本,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学生观察、回忆、回答是大烟花。教师问学生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学生可能说是在“中华五千年的光碟”里或者师大地里看到的。教师问学生谁能说说它能做什么用的?
单位:XXXXXXXX 姓名:XXX E_mail:XXXXXXXX 等个人信息
学生思考回答经过加工可以制成药材,这种药材叫鸦片。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有什么药用价值吗?
学生可能回答少量服用可以减轻身体疲劳;能治腹泄;能使人精神振奋。„„ 对同学们的表现教师给与充分肯定,然后指出鸦片是一种强调的麻醉剂,中国原来确实把它作为安神止痛的药材使用,称为洋药。但鸦片含有大量的吗啡和尼古丁,毒性很大。谁能谈谈鸦片都有什么毒副作用?
学生可能回答大量吸食对人的身体特别有害。它能使人面容憔悴,骨瘦如柴,无精打采;鸦片很贵,使那些吸毒的人都倾家荡产;有的人为了吸毒,甚至是杀人抢劫。„„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同学们能把鸦片的危害说得这么透。是的,鸦片确实是一种毒品。大量吸食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的因素。然而,就在十九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为了牟取暴利,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那么,鸦片在一百六十多年前,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怎样的痛苦回忆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相关内容--鸦片战争。
(点评:本部分导入,教师注意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前知识和经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体现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课程理念。)
二、感知历史,感悟历史
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请同学们提出希望在本课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的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林则徐都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虎门销烟的经过如何?学习本课我们应该受到什么思想教育?„„
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整理如下: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措施;虎门销烟。2.能从多角度分析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的原因。3.能被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所感染,愿意向他学习。
(点评:这部分的设计主要体现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课程理念,学习目标由学生自己制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这样就使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第一目 “林则徐虎门销烟”
单位:XXXXXXXX 姓名:XXX E_mail:XXXXXXXX 等个人信息
为了便于学生对这一内容的了解和把握,教师播放一段音像资料,同时用幻灯打出以下两个问题:
1、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出鸦片?请说明理由。
2、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灾难?
学生看完录像后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汇报,师生、生生互动得出第一个问题的结论: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主要目的是占领中国市场。英国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急需开辟国外市场,尤其看好中国这个广阔市场。清朝中期的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为英国侵略中国提供了客观条件。所以英国用贸易的手段未达目的之后,就开始偷运鸦片。在鸦片贸易中尝到了甜头。从教材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激增表中可以看出,到1838年已达到40200箱,获利白银519万两。鸦片的输入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中国的贫弱。第二个问题归纳出鸦片的危害有三方面: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腐蚀清朝的统治机构;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点评:这部分体现了教师将教学目标问题化,通过探究性问题涉及,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教师提出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如此深重的灾难,面对这种灾难,中国应该怎么办? 学生可能说禁烟;把鸦片贩子杀死;严惩吸食的人等等办法。
接着教师先让学生阅读两则材料。学生从材料中得知林则徐的上书打动了道光皇帝,于是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教师然后 提出“林则徐到广州后都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结果怎样?”问题提出后,先让学生自己看书,独立归纳,这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当学生个体有了想法后,又迅速组织同桌交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想法,又经过全班的交流,进一步归纳出林则徐禁烟的五项措施:①缉拿烟贩;②整顿海防;③派人翻译外国书报;④停止中英贸易、封锁商馆;⑤虎门销烟。)
教师让学生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学生讲完故事之后老师提出问题:“林则徐这种销烟办法能不能破坏环境?你们是怎么看的?”
学生思考讨论,说出各自的见解,教师也可以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让学生读虎门销烟的过程被一位美国传教士记录下来的资料。再看一段音像资料,师生共同感受一下虎门销烟的壮观场景。
教师提出通过上段史料的阅读和观看音像资料,同学们有什么想法? 学生们谈各自的感受。
单位:XXXXXXXX 姓名:XXX E_mail:XXXXXXXX 等个人信息
(点评:这部分反映了教师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感知历史,感受历史。学生的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培养,情感得到升华。)
第二目 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提出问题:有人说鸦片战争时有林则徐的禁烟引起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经过学生的辩论,最后师生达成共识: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点评:本部分设计是想通过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启发学生思考,在讨论中使学生学会客观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着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在鸦片战争示意图上找到英军入侵路线。
2、归纳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教师在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产生见解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研究探讨问题。教师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图讲解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小组派代表阐述第二个问题的答案。
教师提出讨论题:中国为什么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学生思考讨论,纷纷发表各自的想法和观点。
(点评:本部分设计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畅谈感受,借鉴历史
教师用大屏幕出示学习结果自我总结问题训练单。学习结果自我总结问题训练单
1.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2.本节课我有什么体会吗? 3.我对本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什么感受?
单位:XXXXXXXX 姓名:XXX E_mail:XXXXXXXX 等个人信息
4.本节课的问题解决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5.本节课的学习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教师让学生先对照这个问题训练单自己想一想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然后与同桌交流意见,再把你们的想法说出来。
学生看书、回顾所学内容,然后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点评:这部分设计反映了教师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评价学习结果。体现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监控自己的学习结果,同时借鉴历史,关注现实,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单位:XXXXXXXX 姓名:XXX E_mail:XXXXXXXX 等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