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论中国文化产业国际化
编辑:烟雨迷离 识别码:21-844520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23 00:44:04 来源:网络

第一篇:论中国文化产业国际化

要健康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就必须加快其外向国际化进程,提升中国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文化产业的外向国际化,是指通过扩大出口、增加对外投资等途径,扩大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将中国文...要健康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就必须加快其外向国际化进程,提升中国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文化产业的外向国际化,是指通过扩大出口、增加对外投资等途径,扩大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将中国文化产业建立在内需基础上、小规模的发展模式,变为内需和外需平衡且大规模发展的模式。实施文化产业外向国际化战略,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的方针,这应该是也必须是今后一段时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文化产业外向国际化对于我国的意义在于:第一,平衡文化产业对外贸易。第二,提升文化的经济功能,加快积累国民财富。第三,传播我国的文化理念,促进世界对我国的了解,宣传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树立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第四,开发、增加普通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扩大中国其他产业的外贸出口,改善普通商品出口结构。

改革开放、特别是自加入WTO以来,中国文化产业加快了引进的步伐,也即内向国际化的发展一直在加速。但是,内向国际化的步伐大大快于外向国际化的步伐,却造成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严重失衡。如文化产品方面,境外资本大举进入中国的报业、图书、期刊等行业;文化服务方面,仅每年进口的英语教育,就高达80亿美元,这两个领域逆差严重。在文化元素方面,西方的节日、餐饮、服饰等基本元素大量地进入到中国的日常生活中,使中国的文化元素有褪色之虞。

一、中国文化产业外向国际化的现状

(一)文化产业外向国际化逐渐起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文化产业内向国际化的发展加快,中国的文化产业也逐步走向世界。

据商务部统计,202_年中国文化产品实现出口129.2亿美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26.6%,是202_年的3.7倍。我国文化产品出口整体呈现多个特点:电子游戏类软件产品上升较快,占全部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文化产品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外资企业仍然是出口主体,民营企业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文化服务出口以杂技、武术、戏剧、动漫及电影出口为主。

文化产业外向国际化中,文化服务的比重逐渐增大。202_年原生态歌舞剧《云南映像》走向全球巡演。202_年底,中国东方歌舞团在日本47个都道府县演出《华彩唱风流》138场。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有限公司投资制作的武术剧《功夫传奇》,202_年8月已赴美国、加拿大巡演,演出近200场。202_年,美国蓝马克娱乐集团与郑州歌舞剧院签约,以800万美元“买断”该剧院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自202_年7月起两年内演出800场。中国的大型杂技、武术综艺舞台剧《太极时空》仅在德国就演出了149场,在德国上演进行到一半时,就收回了全部投资。湖南烟花公司为欧洲贵族宫廷提供全套礼花燃放的文化服务。东方歌舞团以其《蔚蓝色的浪漫》等台节目签约东亚的系列商演。我国文化服务产业的外向国际化显现出强劲的势头。

(二)总体规模小,缺少实力雄厚的企业

由于起步晚、起点低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的文化产业总体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小,企业的实力业相对较弱。截止202_年6月,我国先后组建了国有或控股的文化企业集团45家,其中最大的中国广播影视集团的固定资产超过200亿元人民币,而美国的时代华纳拥有1500亿美元的固定资产。1999年中国电视剧出口约1000万美元,只相当于美国一部大片《泰坦尼克号》发行收入的1200。202_年底,我国16家报业集团的资产总额为178亿美元,广告总收入为61.5亿元,而美国《纽约时报》在1998年时一天的广告额就将近1亿元人民币,几乎等于我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一年的广告额。总之,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距发达国家

还有一段距离,远远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三)文化贸易处于逆差状态

从整体上看,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贸易逆差高达10~15倍。以图书出版权的进出口为例,1997年中国的图书版权引进3224项,输出353项,逆差为2871项,到了202_年引进达到了10950项,输出增加到202_项,逆差扩大到8900项。近十年来,我国图书版权引进与输出的比例平均约为10:1,呈现出较为严重的贸易逆差。具体情况见表1及图1。

表1 1997~202_年我国图书版权引进和输出数量比较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2_ 202_ 202_ 202_ 202_ 202_ 202_ 合计

引进(项)3224 5469 6459 7343 8250 10235 12516 10040 9382 10950 83868

输出(项)353 588 418 638 653 1297 811 1314 1434 202_ 9556

引进输出 9.13 9.30 15.5 11.5 12.6 7.89 15.43 7.64 6.54 5.34 ——

逆差 2871 4881 6041 6705 7597 8938 11705 8726 7948 8900 74312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202_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及国家版权局公布的数据整理

图1 版权引进和输出比例

在电影、音像制品方面也是如此。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在202_年的进口额为出口额的14倍,202_年,音像制品的进出口之比为9:1。据统计,1997~1998年间,我国共向海外销售影片269部,销售金额4848.66万元,而同期日本影片出口总额达9556.2万美元,我国影片的出口收入只及日本出口额的16。此外,202_年,我国游戏业总产值为4.7亿美元,只有美国的120。

(四)出口对象以发达国家为主

从中国文化贸易的主要对象来看,202_ 年,美国依然是我国文化产品最大买家,对其出口额达到17.8亿美元,增长8.2%,占全国文化产品出口总额的36.2%;此外,对欧盟、香港分别出口11.7亿美元和7.6亿美元,分别增长16.5%和10%,以上国家(地区)位列出口前3位,合计占到出口总额的77.5%。中国的文化产品出口地主要是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进口地则包括了亚洲、欧洲、北美洲在内的诸多国家。

以图书版权的出口为例,在引进地和输入地方面,都呈现出了单一化的倾向,这与美英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和日本、韩国文化在中国的流行是分不开的。在国内,港澳台地区是整个版权贸易的主要对象,香港及台湾地区的版权贸易在内地的版权贸易中所占份额一直较大。在版权输出方面,港澳台地区尤其是台湾地区依然还是版权的主要输出地,202_年向港澳台地区输出版权为874种,远远超出其他国家和地区。这表明,台湾、香港依然是内地图书版权的主要利用者。从统计数据来看,除了主要往中国香港、澳门以及台湾地区输出版权之外,内地版权输出的辐射面有所扩大,开始往欧美及日韩等国家输出版权,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是与版权的引进相比,版权的输出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劣势,逆差状况一直存在。具体数据参见表2。

表2 202_年中国与主要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图书版权贸易情况

数据

国家或地区 引进(项)输出(项)引进输出

美国 2957 147 20.12

英国 1296 66 19.64

德国 303 104 2.91

法国 253 14 18.07

俄罗斯 38 66 0.58

加拿大 40 25 1.6

新加坡 156 47 3.32

日本 484 116 4.17

韩国 315 363 0.87

中国香港 144 119 1.21

中国澳门 2 53 0.04

中国台湾 749 702 1.07

其他 4213 228 18.48

合计 10950 202_

资料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之家:http://

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202_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整理

二、中国文化产业外向国际化的劣势

文化产业外向国际化中的劣势,实际上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只不过这些问题在文化产业外向国际化中所起到的影响更大。

(一)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整体较弱

表3给出了世界上15个国家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数,从整体上综合反映各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状况,其数值的高低表明其竞争力的强弱。

表3 15个国家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排序

第一集团 第二集团 第三集团 第四集团

国家 竞争力 位次

指数 国家 竞争力 位次

指数 国家 竞争力 位次

指数 国家 竞争力 位次

指数

美国 0.87 1

英国 0.70 2

法国 0.69 3

德国 0.64 4

加拿大 0.60 5

澳大利亚 0.59 6

意大利 0.56 7

日本 0.55 8

新加坡 0.52 9

韩国 0.49 10

巴西 0.32 11

俄罗斯 0.30 12

南非 0.24 13

印度 0.23 14

中国 0.22 15

资料来源:《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_年版,第24页

中国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数在15个国家中居末位,竞争力指数数值仅为美国的24%,英国 的29%,日本的38%,与印度和南非接近。说明目前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较弱。整体较弱的原因很复杂,这些原因往往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外向国际化的劣势。

(二)重文化的“宣教”功能而轻文化的娱乐功能

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众多的文化资源等方面的因素固然重要,但文化产业要想健康、快速发展就要有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念作为基础。然而,我国的文化发展观念却比较保守,没有重大突破。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内蕴着一种非经济性,重文化本身的纯文学性或纯思想性而轻文化的经济性和娱乐性,将文化作为一种高雅的象征,与经济的铜臭隔若水火。同时,中国历来重视文化的“教化”功能,文化产业被赋予了过重的宣传教育责任,相对来说,这削弱了文化产业与生俱来的娱乐功能,也就极大地削弱了文化产业的市场性和商品性。官方和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没有深刻意识到文化艺术产品具有的经济效益,尤其许多学者还没有认识到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混为一谈,造成文化产业发展缓慢。在学术领域,搞经济研究的学者,很少去研究文化,即使是“文化产业”、“文化贸易”,也不去研究。还有,由于强调文化产业的宣传教育功能,又使文化产业带上了意识形态内容,使其与境外文化产业的交往受到了严重的意识形态的阻碍,无法在与境外文化产业的交往中共同发展。

(三)国内文化市场的分割

文化市场条块分割严重,导致文化资源分散。文化企业特别是传媒企业不是在全国统一的市场中开展竞争,而是被局限在特定的区域和层次内。这种不充分竞争的市场很难使文化资源和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更难于形成规模发展效应,从而影响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高。而国内市场的不统一,使企业难于从国内市场获得合理的收入,壮大力量,快速发展。在这方面,国际贸易的纯理论仍然适用: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品,首先在国内市场上就是最具竞争力的。

(四)对国外市场不了解

文化产品不是以价格决定销售的,消费者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国外市场上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更复杂、更挑剔,特别是对于中国的文化产业来说,由于存在着文化上、意识形态上、语言等各方面的巨大差异,满足国外消费者的需求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国内的众多文化企业却对国外市场了解不够,特别是主动了解不多,被动地了解居多。这就导致许多文化产品不被国外市场接受,形成不了固定的细分市场。

(五)法律法规建设不健全

非法出版、侵犯知识产权的活动屡禁不止,不仅背离了文化产业的正确方向,制约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而且抑制了文化原创精神,影响了我国文化产品在国际上的声誉。当然也就不利于中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获得公正的待遇。

(六)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当前,资金的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国外一些大型的文化经济实体,凭借其压倒性的资本优势,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生产制作出很多风靡世界的文化产品。例如,美国每部电影的平均成本202_年是6240万美元,202_年为6000万美元,其平均推广费202_年为3440万美元,202_年为3620万美元。在中国,文化方面的投入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大量的文化企业资金不足。据统计,中国电影平均规模还不及美国电影的1%。

(七)技术力量薄弱

科技运用程度低是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高新技术成果在文化产业中的运用,并将科学技术作为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助力。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图书出版公司、音像出版公司开始将网络技术应用于销售,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的选购,从而推动了图书和音像出版业的发展。迪斯尼把高新技术应用于文化娱乐业,1993年的销售额为85亿美元,到1997年达到了225亿美元。百老汇音乐剧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之高,是许多传统表演艺术无法比拟的,其表演场景美轮美奂,辅之以高品质的灯光、音响效果,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相比之下,中国的电影业和演出业在制作、加工方面还停留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技术水平的差距,形成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并参与国际竞争的瓶颈。

(八)文化产业缺乏创新

在国际竞争中,我国文化产业之所以处于弱势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文化原创力,从内容到形式,创新能力都不足。据有关部门统计,202_年我国电视剧海外销售总额是1亿元人民币,销售的剧目主要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也就是说,这些已经拍摄了将近20年的电视剧,现在仍承担着中国电视剧海外出口的重任。目前,京剧和杂技是中国在海外最受欢迎的演出产品,这两种古老而传统的演出产品代表了我国在海外的大部分文化形象。但反观其他国家的出口文化产品,像我们这样“吃老本”的并不多,其出口的文化产品更多的是电影、电视剧、音乐、媒体等现代文化产品,即使演出产品也多是以一个完整产品的形式出现,原创性很强。显然,在我国这样一种文化生态状况下所生产的文化产品,难以在国际文化市场上拥有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三、中国文化产业外向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劣势,结合自身的实际,实施中国文化产业外向国际化战略,可以有不同的途径和方式,概括起来,实践证明已经比较成功的方式和途径有以下几类。

(一)直接出口

直接出口战略是指直接的文化产品出口,即直接向境外出口具有独立物化形态的文化商品,如图书、报刊、音像制品、艺术品、软件、多媒体等。直接出口是中国文化企业外向国际化的主要渠道。目前状态下,中国应该选择投入不大、技术要求不高的文化产品进行出口攻关,如图书、报刊等。其中,以版权转让为最佳途径。

直接出口对于文化产品在形式和内容、表现手法上都有特定的要求。如天津神界漫画公司创作的四大名著系列漫画在韩国、日本、法国这三个动漫强国的版权转让收入超过1000万元。该公司创作的漫画《寻找自我的世界》于202_年初实现了全球多语种跨媒介同步出版。就是因为其内容的超越性而得到东道国的肯定。

三辰卡通集团的《蓝猫淘气三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之家:http://千问》系列节目,已输出到美、英等36个国家和地区,成交总额达1136万美元。深圳怡景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的中国动画片《水果部落》入选美国迪斯尼电视频道,并向全球发行。202_年暑假,《中华小子》在法国电视三台播放,在青少年类节目中夺得收视率排名第一。这些产品一方面由于其内容的或科学、或独特,另一方面由于其表现手法的通俗性而受到肯定。

电影的直接出口一直并不看好。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对于与国外合作拍摄的影片存在疑虑,也由于对以张艺谋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在表现中国的历史、以让外国人能够“看懂”的角度和手法上存在争议。能够出口到国外的,都是此类电影产品。1980—202_年在美国市场上发行的外语片票房排行榜中,《卧虎藏龙》排名第一,《英雄》排名第三,《功夫》排名第八,《铁猴子》排名第十,《十面埋伏》排名第十六。到了202_年,电影《夜宴》打入国际周末票房榜,列位第三,收获票房838万美元。《霍元甲》连续两周进入北美周末票房榜,累计票房1260万美元。《宝贝计划》也进入国际周末票房榜,放映两周累计票房1370万美元。从总销售额上来看,《夜宴》在英国、美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销售额都在100万美元以上,在日本的销售额为500万美元,《墨攻》在日本的销售额也达到了350万美元。这些电影产品基本上都是以合作的形式,或者以“张氏”手法表现中国内容。但是,让中国电影

进入国际主流电影市场并开始产生影响。

图书报刊业的直接出口更难一些,因为其表达方式是语言。语言不同于其他文化产品的表达方式,具有超国家、超民族的共享性。因此,图书报刊的出口可以重点考虑两种渠道。一是翻译成进口国的官方语言,二是重点出口到华人圈。如202_年9月北京国际图书展览会期间,《狼图腾》一书的英文版权以10%的版税、预付1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企鹅出版集团,创下我国中文原版图书首次被一次性买断全球英文版权、版权输出贸易中版税税率最高、预付金额最高等多项记录。中国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跨国报业集团,但中国的报业可以向海外发行,如《新民晚报》已在加拿大、西班牙、菲律宾、日本、荷兰、匈牙利、巴拿马、韩国等地发行。《广州日报》也已销往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世界各地。

(二)大力拓展文化服务贸易的空间

发展服务贸易也是文化产业外向国际化的一种有效途径,即在文化产业领域,把非制成品形态的服务如设计、会议服务、展览、表演、演出、培训等,向其他国家销售,从而创造经济价值。这方面,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转变观念:文化服务固然是很重要的沟通交流方式,但是,如果不以市场化的方式运作,而只是以交流的方式向外提供免费的服务,则显然不利于中国的文化服务走向世界。

拓展文化服务贸易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外方的相应机构或中介签约,以商业演出的方式提供有偿服务。特别是在文艺演出领域,这种作法最为适用。如202_年,郑州歌舞剧院耗资近202_万元精心打造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风中少林》,被美国蓝马克娱乐集团以800万美元的价格一举“买断”800场美国巡演权。《风中少林》签下的海外演出市场协议,开国内单项舞台艺术出口项目演期与场次最大效益之先河。《功夫传奇》剧组202_年8月19日应邀赴加拿大连演20场,在与蜚声国际艺坛的加拿大太阳马戏团唱对台戏的情况下,保持了在当地很少见的八成上座率。富有民族特色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印象》于202_年11月,在杨丽萍的率领下赴美国辛辛那提市进行了16场商业演出,总票房收入突破200万美元。目前,在全美最大三家推广商的共同运作下,《云南印象》已确定了未来三年将在美国进行500场以上的商业演出,估计将带来至少超过1亿美元的票房收入。

(三)开展国际合作借渠道出海

国际合作,即中国文化企业与外国公司共同开发新产品、新的服务项目,以共享国际市场或是不同国家相互合作从而扩大文化产业和服务的出口和销售。

当前,文化产业国际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国际合作,尤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如动漫行业中,跨国公司往往将玩具、服装等各种衍生品生产外包给发展中国家企业,利用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成本优势来获取更大的利润。但是在这种国际合作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同的分工地位,发达国家处于产业链高端环节,掌握着产业关键技术和核心创意,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产业链低端,主要以加工生产以及提供人力支持为主,大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文化企业在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国际竞争力不强的情况下,通过与经济实力、管理水平、运作经验和相关资源占有均在全球文化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的境外文化公司合作,将有助于自己借渠道出海,较迅速地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及产业和市场的国际化。

比如,派格公司作为中国内地最大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和大型演出承包公司之一,主动与韩国导演姜帝圭合作,凭一部电影就赚下7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其中有5个亿的纯利润。派格公司的策略是:制作一部202_万投资的影片,派格和韩国各出1000万元,在各自国家放映,这样对派格来说,成本降低了50%,但利润可能是翻倍的,还可从韩国进入更广阔的亚洲市场,获得1+1=4的结果。正如派格公司的总裁孙建君所说: “立足亚洲,用亚洲的人,拍亚洲的电影,给亚洲人看,本土的品牌做强大了,自然就会引起国际的注意,自然就国际化了。”

202_年以来,CCTV—9正式通过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集团和新闻集团在美国纽约、华盛顿

等8个大城市拥有或关联的有线网和卫星直播平台播出,有效用户170.5万户。202_年4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与CNBC亚太宣布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文广新闻传媒集团通过CNBC全球的电视网络,及时把中国重要的商业金融信息传递给亚洲、欧洲以及美国的观众。与此同时,CNBC通过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旗下的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及时地把全球商业金融资讯传递给中国的观众。

另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文化中国”丛书通过外国渠道在海外热销。“文化中国”是上海新闻出版局策划推出的一套丛书。它面向西方大众市场,以世界眼光讲述中国文化。丛书从202_年开始策划组织,202_年推出第一批5种图书。这批图书得到了美国读者文摘出版公司的帮助,顺利进入美国主流销售渠道——拥有4000多家书店的邦诺和博德斯两家大型连锁书店以及一些独立书店和亚马逊网上书店。202_年11月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期间,上海新闻出版发展公司与亚马逊公司签署了协议,美国读者文摘出版公司也决定与其联合出版大型画册《长城》,向全球发行,《长城》由此进入国外主流传播和销售渠道。

(四)对外直接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是指文化企业直接在境外投资设立分公司或者分支机构,进行本土化经营。使用这种战略方式进行外向国际化的公司需要对资金投向的国家或地区的市场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适应该国或地区的法律、法规、风俗习惯、经营规则和竞争条件。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包括下面两种方式。

1.直接建立新公司

这种战略方式已经被境外的大型文化企业广泛运用。如牛津大学出版社为了进军美国的图书市场和以使用美式英语为主的南美市场,它就在美国直接投资设立了牛津大学纽约分部,出版以美式英语为主的图书。另外,著名的多林•肯德斯利出版公司为了树立为国际市场出版图文书的理念,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先后在美国、法国、德国和澳洲直接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之家:http://l

第二篇:论财务管理的国际化

论财务管理的国际化

202_年04月09日 10:21 来源:《北方经济》 202_年第10期下 作者:闫志芳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从TCL2002年收购德国施耐德电器、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海尔美国公司和康佳美康公司在美国的设立,到不少企业在香港、纽约等地成功上市,中国部分企业已经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国际化战略主要指商品市场和各类生产要素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各国各类资源优势的不同和企业管理能力的不同,通过各类资源要素和管理能力要素跨国界的配置,使企业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使国际社会获得更多的财富。在过去20多年改革实践中,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主要体现在引进国外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促进市场体系的发展等方面。随着我国企业生产能力、管理能力的快速发展和增强,企业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已成为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

一、财务在企业国际化战略中的重要性

“走出去”成为国际化公司,对不少中国企业而言,是一个踏遍荆棘依然好梦难圆的痛苦历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人员已经从传统的繁重的核算任务中解脱出来。根据现代企业的发展,财务人员应该更多地在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上为企业做出贡献。现代战略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也告诉我们,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整个公司员工的参与,特别是高层财务主管的积极参与。

就国际化战略而言,由于其独特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财务人员首先应积极参与对国际市场宏观环境包括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环境等的分析和行业环境分析,以确保战略决策的制定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并有效地控制战略风险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其次,财务人员应积极参与国际化战略的实施,特别是相关业务的发展与国际化融资、投资和财务管理之间的联系。如果收购作为达成战略目标的一种手段,则需要财务人员参与收购目标的选择,对被收购对象尽职调查,在尽职调查基础上的估值,与被收购对象谈判,以及筹措财务资源完成收购交易等。

在整个国际化战略进程中,财务人员需要发挥作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监督。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已经表明,监督并不仅仅是对财务资源的监督,它需要财务人员结合企业战略目标,识别出实现企业目标的关键成功要素(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s),从而设计关键业绩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KPIs),并对关键业绩指标实施监控,以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随着中国部分企业成功地在海外上市,有的实现了国际兼并和收购,这些企业将按照国际通行规则运营和发展。这就要求这些企业必须重视投资者关系的管理;建立负责、高效的董事会;使董事会在企业发展战略方面发挥更强的作用;向董事会提供全面、必要的信息,以利于董事会的有效监督;成立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监督虚假财务报告。

中国国际化的企业在形式上达到以上这些要求并不难,但关键是在实质上满足这些要求。国际投资者要求我国国际化的企业在实质上达到公司治理的“国际化”。在这方面,我们的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企业财务国际化的必要性

(一)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需要

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即发行股票和债券筹集资金;间接融资,即通过世界银行及其他机构借款筹集资金。现在我们有些上市公司已在国际市场上发行了N股、H股、B股,等等,有些已不满足于国内有限的资本市场融资,希望在更广泛的国际市场融资。而要在国际市场上拿到资金,首先要使外国的投资者看得懂我们的财务报表,要将我们的财务报表按国际化准则进行编报。

(二)国际贸易的需要

广泛的国际贸易要使贸易伙伴了解我们的产品,了解我们公司的信用和资金实力,而此时一份按国际化准则编报的财务报表是必不可少的。

(三)跨国投资的需要

我们的公司可能投资到国外,我们也可能与国际上著名的公司一起合资办厂,国外的公司需要使用国际化的准则编制财务报表,而我们的合资公司除了需按中国会计制度编制财务报表外,还要向国外投资者提供按国际化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

三、企业国际化战略给财务带来的挑战

中国企业近几年积极加入全球并购浪潮是与中国这几年经济的持续发展分不开的,但在海外并购战略方面,中国企业面临着一些重大的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管理风险。

政治风险指一个国家政局是否稳定、法制是否健全、国家发展的基本政策是否正确。由于国际化战略涉及的投资金额大、影响周期长,为确保投资的安全和有效,必须首先考虑政治风险。

经济风险主要是指汇率、利率、税率和资源等方面的风险,汇率、利率等的波动会对投资收益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必须随时跟踪其变化趋势、评估其影响程度和制定应对措施。

管理风险是指国际化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根据美国科尔尼公司的统计,大约只有20%的并购案实现了预期目标,其余80%的并购多以失败而告终(202_.1.1经济观察报)。管理上的风险要求企业加强战略和流程的管理,塑造核心竞争力,并且能够将核心竞争力转移到其他市场。

国际化会带来一系列会计和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各国的文化、记账币种、会计准则、财务制度等也都不同,这些都对企业财务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国际化确实带来了一系列会计和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最主要的是不同货币汇率差异和波动带来的财务风险。同时,由于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的不同,也会带来财务报告编制的难度和风险。

对于汇率风险,要求财务人员加强汇率风险防范知识包括衍生金融工具知识的学习,准确把握汇率风险管理的目标,提高风险的识别、分析和控制能力,并对整个汇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提供及时的信息沟通和监督。

对于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的不同,要求财务人员必须理解所在地的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有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趋势,而且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和资本市场也认可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报的财务报告。因此,国际化不但要求财务人员熟悉所在地的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而且还要掌握国际会计准则,能够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报财务报告。

由于世界各地文化、税务和贸易制度差异较大,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企业很难对其海外子公司的业绩进行评估,很显然企业需要考虑转移价格的因素和子公司在各地的不同情况。

各地制度和文化的差异常常导致海外子公司的发展处于不同的环境之中,而企业对不同地点子公司发展策略的整体考虑和安排又会导致各地子公司的发展不平衡和业绩不一致,因而对海外子公司的评估不能用简单统一的指标予以衡量。有效的评估方法是将子公司的考核评估与企业对其的整体战略安排结合起来,当设立某一子公司的目的主要是为进入某一市场时,就应以市场份额的大小作为评估主要的指标;当收购兼并某地区一家公司的目的主要是为获取其有效技术和产品设计开发能力时,就不能简单地以利润作为评估指标。由于大型跨国企业集团的战略是全球一体化的,因而对各地子公司的考核评估必须要与公司的整体战略相协调。

四、企业国际化战略对财务人员的要求

在全球化进程中,市场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需要相应的高素质人才来支持,这对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需要的是战略型、经营型的财务人员,他们必须理解企业的整体战略,并积极为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贡献力量;他们能对公司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积极的支持,为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创造有利的条件;他们能对公司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以客观考核各地子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对公司战略目标提出调整建议。同时,他们还要明了国际化战略与公司远景战略之间的联系,能够进行有效的行业分析、对目标收购公司进行估值,需要熟悉现代风险管理技术,需要理解和运用国际会计准则以及所在地的会计准则,等等。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财务人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素质以满足国际化的战略的需要:

1.要过语言关。国际化战略需要掌握多种综合技能的财务人员。如果没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将难以了解国际前沿的理论与实务,国际化也就无从谈起了。

2.掌握战略管理的理论与实务。现代财务人员单纯理解财务会计已经远远不够了,需要尽快吸收近几年的蓬勃发展的战略管理理念和管理实务。

3.掌握全面的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企业传统的着重于流程的内部控制正在被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与实务所取代,财务人员只有在理解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与实务的基础上,才能够结合本企业的实际,设计和实施关键成功要素与关键业绩指标,并识别、分析和应对本企业所面临的关键风险。

4.掌握现代财务分析方法,特别是对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

5.掌握国内、国际和经营所在国的会计准则,能够编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财务报告。

总之,国际化战略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挑战,财务人员必须从各方面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才能够胜任新的角色。

第三篇:论中国税制国际化与本土化改革思路

论中国税制国际化与本土化改革思路

在当代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如何适应国际经济与税制改革发展趋势,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税收制度,是所有发展中国家也是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到底中国税制应向何处去?笔者认为,要从本国经济、社会实情出发,冷静思考加入WTO后如何坚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政策,适应经济全球化以及WTO的原则要求,走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在新一轮改革中对税收制度作进一步的调整与完善。

一、中国税制应走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所谓中国税制的国际化是指中国税收制度的制定、施行与管理要充分考虑国际经济领域中税收制度的联系、运行规律和共同特征;要符合世界税制改革与发展趋势,有效地借鉴和运用各国税制改革的成功经验,为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服务。税制国际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WTO原则框架下设置税制;二是充分借鉴国外税制改革的成功经验。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依赖,虽然一些大国和富国在相互依赖的国际社会中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发展中国家在这种相互依赖的国际社会中如果能够把握好自己的机遇,是能够获得一定的利益的。中国加入WTO意味着开始加快了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进程,税收作为政府试图获得经济全球化利益和减少其消极影响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只有与国际惯例接轨进行调整,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才能确保中国入世后获得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的双赢效果。中国税制改革的进程实际上是不断借鉴各国税制改革成功经验的历程,是逐步实现国际化的过程。我国1994年进行的税制改革从税制国际化的角度来说,是一次具有初步接轨意义的改革。目前世界各国推行减税,尤其是与中国处于同等地位的国家实施减税,将直接影响到中国市场对国际资本和人力资源的吸引力。因此,认真研究世界减税政策,对中国的经济运行现状及其税制和税负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实施结构性减税,既是遵循税收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经济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政策选择。

所谓中国税制的本土化是指中国税制在遵循国际化的前提下,要从中国国情出发,从中国的现实改革与发展需要出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税收制度。中国税制不仅要适应加入WTO要求走国际化道路,而且要适应国内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需要,走本土化发展的道路。税收从来都是国家(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运用的重要工具,税制的设置是基于本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状况,离开这些考虑片面追求税制国际化和趋同化是不现实的。我国的现实是:(1)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人均GDP水平低下;发达的东部与落后的西部并存;先进的现代高科技企业与落后的传统企业并存;大型企业集团与众多中小企业并存;生产力先进的城市与生产力低下的广大农村并存,小生产方式普遍存在等等。税制改革必须从这一现实出发,要有利于经济结构及其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现行的税制结构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及政府管理能力等多种原因,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仍将维持这种格局,不可能马上建立以所得税为主体或所得税与流转税为双主体的税制结构。这种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的特点决定了税收所具有的“内在稳定器”作用发挥的有限性,而需要更多地依赖于政府采取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发挥税收的宏观调节作用。(3)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进入温和和紧缩的发展时期,有效需求不足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特定人口背景下的失业问题及其他相关矛盾进一步突出。经济改革必须有利于

扩大内需、维护社会稳定、人民税收负担合理,税收制度改革只能表现为渐进式、阶段性改革的特征。

从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来看,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处于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发达国家总是期望把所有发展中国家都置于可控制的水平。国际规则制定的不平等,各市场主体的原始起点不同,最终导致的结果也不一样。所以发展中国家必须坚持国家主权及税收主权,不能因为对国际社会全面开放而自动放弃国家主权和税收权益,中国税制的建设与发展也必须立足于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

二、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必须实现内外税制的统一,包括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统一内外资地方税制,将现行只针对内资企业和中国居民的税收的征收范围扩展到包括外资企业和外籍居民在内的所有纳税人。应统一城乡税收制度,按照对商品和所得征税的原则,改革现行与自然经济相伴生、歧视农业和农业生产者的税收制度,从税收制度上消除对城乡市场的分割。要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税收制度,建立统一的公司法人所得税制,对不同所有制性质、不同区域的企业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根据产权重组的实际需要,对企业并购的所得税问题参照国际惯例作出科学规定。要进一步强化增值税、营业税的中性特征,减少税收对价格信号的扭曲。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消除由于增值税和营业税分别设置而对经济运行和税收征管产生的负面影响;适当扩大一般纳税人范围、减少税率档次;在暂时不能取消营业税的情况下,应统一营业税税目、税率。要进一步统一税政、统一税权,通过立法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税权,使不同层次的政府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税权,把区域间的税收竞争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二)以扩大社会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发展为中心

税制改革要消除税收政策障碍,促进全社会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的增加。要进行增值税转型、消除股息重复征税、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取消土地增值税、优化营业税等。要进一步优化税收政策,促进国内消费的增加。对汽车、商品房、旅游、保险、教育等消费热点,制定和完善有关消费税、营业税以及相关地方税的税收政策。要调整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比例,适度加大直接税在整个税收中的比重,优化税制结构,减轻出口退税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通过综合调整税收政策,如增值税转型和扩大征收范围、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稳定的税收政策环境。

(三)以促进科技进步、保持生态环境为重点

要统一科技税收优惠政策,打破部门、行业、区域的界限,进一步调整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将科技优惠政策的重点放到补偿和降低高新技术投资风险上来。改变目前以流转税优惠为主的格局为更多的以所得税为主的税收优惠。要制定对高新环保技术的研究、开发、引进和使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征收环境污染税。完善现行资源税制度,扩大征收范围。

(四)按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改革税制、调整税收政策

进一步消除现行税制中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利的因素,对采掘业实行增值税转型、减轻水电业税负,将森林资源、水资源纳入资源税征收范围。逐步取消东部沿海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

(五)进一步完善促进再就业、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有关税收政策

首先在税收政策上对资本含量不高但技术含量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以鼓励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其次应开征社会保障税,规范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方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最后应对中小企业在税收政策上给予更多的税收优惠,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门路。对提供新就业岗位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企业给予税收政策支持。

(六)优化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税收制度与政策

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发挥个人所得税在再分配环节调节收入分配的主力作用。在税制上要完善立法,改变现行单一分类所得税制的模式为分类综合所得税制的模式;调整课税范围、税率结构、税前扣除项目和扣除标准;完善纳税申报制度,建立个人收入信息的归集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财产税制,在个人财产积累和转让环节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发挥财产税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通过流转税的政策设计,充分体现对低收入者的优惠、对高收入者的收入调节,充分发挥流转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积极作用。

(七)加强国际税收协调

遵循WTO涉税规则尤其是国民待遇原则、反补贴原则,调整现行税收政策中不符合这些原则的内容。积极利用WTO规则,调整和优化中国的税收政策,包括出口退税政策、促进国内幼稚产业发展的政策、西部开发的税收政策、对技术改造的扶持政策、支持农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内外资企业的税收政策等。应认真清理现行税收政策,规范管理程序,增强我国税收制度的透明度和统一性,为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创造有利的税收环境。

(八)进行税费同步改革

进一步确立税收在政府收入中的主导地位,加快税费改革,规范政府收入形式和机制,重新审视目前各类收费项目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保留部分有偿服务的事业性收费项目,将具有税收性质的收费项目改为收税,坚决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

参考文献

(1)锡德里克*桑福德《成功税制改革的经验与问题》(第4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2)刘 军等《世界税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3)安体富《当前世界减税趋势与中国税收政策取向》,《经济研究》202_年第2期。

(4)刘溶沧《我国加入WTO后的税收政策调整》,《税务研究》202_年第7期。

第四篇: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摘 要:随着对文化产业发展特别重视的“十二五”规划的出台,文化产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为促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注重挖掘农村现有文化发展潜力,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文化产业的落后也将制约广大农村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文从研究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入手,结合实例湖南祁东渔鼓这一地方戏曲文化产业的发展,论述了农村文化发展的出路及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与社会其他各部门应作出的贡献。

文化产业以创意为源头,是一种科技含量业文化干部人员少、待遇低、水平不高。尽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绿色产业。管乡有文化站,但专职干部不专用,经常被鉴于其在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效益与抽调去做其他应急的工作。在机构改革中,社会效益双赢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拉动就有些文化站面临被取消编制的危机,致使专业、开辟脱贫致富新途径等方面的社会价职干部人心慌慌。而村里的文化室多是为创值,文化产业被视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建而设,一室多功能,随上级部门的检查而济转型的新增长点。当下,农村文化产业发改变。这严重制约了农村文化工作的正常开展尤其落后制约了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展。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缺乏有效的组织和需要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布局和宏调思管理,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路出发,从较高的起点上对“十二五”时期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的思考。

第三,领导重视不够,财政经费投入不 足,导致农村文化活动设施匮乏。农村文化

土壤荒漠化,关键是因为缺乏能够提供健康1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休闲的场所和配套设施。人力、财力、物力 供应不足是目前许多农村文化建设中难以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大农村发生了翻越的障碍。农村文化的贫瘠我们政府要负不天覆地的变化,绝大多数农民解决了温饱问可推卸的责任。题,有相当一大部分已经迈上小康之路。许 多地方的农民群众已经不满足于吃饱穿暖,第四,目前的乡镇文化活动缺乏吸引他们想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精神文化生活,力。纵观全国各地的新农村精神文化建设,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的文化建设我们发现很多地方把新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从总体来说还比较薄弱,滞后于经济社会发简单的看成给农村多送几场慰问演出,给农展,还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民多放几次电影,等等,却没有考虑送出去要。突出表现在: 的文艺给农民到底能带来多大的效应,能多 大程度促进当地的精神文化建设? 这样的送 第一,农民的文化生活枯燥、单调,文文艺能解决农民一时的胃口,却不能解决农化消费偏低。农民劳作之余,除看电视外最民一世的胃口。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主要的消遣活动是串门、聚众喝酒、打麻农村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将、打牌和从事封建迷信活动。一些娱乐项 目是“带彩”的便是对输赢几个小钱来消遣第五,近年来,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时间,农闲时节,赌博现象比比皆是。一些农村只留下老少两头,发展动力不足。农村农民在封建迷信上花费了大量时间,耗费不的老年人虽对当地人文历史熟悉但难以有精少钱财,多数农民没有文化消费概念。力将其发扬,不可能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 力军,儿童更不可能,而能够承上启下的青 第二,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农村专壮年大量外出务工不仅不能使当地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反而会导致农村优秀文化难以传承从而消亡,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以祁东渔鼓为例,谈农村文化 产业发展前景

渔鼓,是衡阳民间曲艺,系采用长二尺四寸,圆周九寸大的无节竹筒,蒙上猪皮膜做成的“渔鼓筒”为主要演奏乐器,配合说唱的一种表演形式。衡阳渔鼓不仅地方特色鲜明,而且唱词结构严谨,文字通俗,语言活泼,人物形象生动。同时加入月琴、云板伴奏,音乐唱腔纯朴、优美,与地方语言音调紧密结合,行腔圆润,素为衡阳民间群众所喜闻乐见。

2.1 公权力影响下祁东渔鼓的发展

自渔鼓产生至20世纪50年代,祁东渔鼓一直游离于政府文化体制以外,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从演出地点与时间来看,祁东渔鼓主要是在丧葬或者店铺开业庆典上演出。从社会功能层面来看,渔鼓具有的功能意义也较为单一,仅仅是指向观与演的民间娱乐层面。从演出内容上看,渔鼓的传统曲目或宣传忠孝节义的传统美德,或表现农村生活的人与事,并不具有为政府服务的政治功能。

直到20世纪50年代,情况发生了变化。1952年,祁东县委宣传部将渔鼓艺人邹祖西自编的曲目《廖仁福的互助组》选送到湖南省参加汇演,受到程潜的接见,随后又赴汉口,参加中南区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受到邓子恢等领导的接见,荣获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毛主席题词的丝织品奖状。这是祁东渔鼓首次登上大雅之堂,为渔鼓日后走出丧堂、走上舞台奠定基础。1955年,邹祖西和朱敦祥、李金玉、朱美秀等几名渔鼓艺人组成了衡祁曲艺队,表演的节目主要有《包公案》、《施公案》、《宋江杀惜》等,此时渔鼓表演正式走上舞台,演出遍布衡阳、耒阳、郴州、蓝山、东安、浏阳以及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区。1958年,全国兴

修水利,祁东县委组织几万民工修建红旗水库,负责宣传的副县长彭树德抽调渔鼓艺人邹祖西和琴师刘兴国上工地打渔鼓激励士气。渔鼓一到工地,便从坐唱变成了站唱,从单打变成了一拉一唱的二人演唱形式。从此,渔鼓就正式纳入了政府文化体制范围内,以民间陪灵伴亡为单一功能的丧堂渔鼓,此时被时代赋予了配合政治宣传、鼓舞人们生产士气的新的政教功能。[3]

文革期间,受当时的政治环境影响,渔鼓表演基本停止,刚接近主流社会的渔鼓又被边缘化了,但对于渔鼓的创作并没有停止。这一期间,渔鼓艺人邹祖西凭借记忆改编整理了几十部传统渔鼓演唱底本。

20世纪70年代以后,渔鼓与政府的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密切程度。以1972年湖南省前曲艺主席周汉平对祁东渔鼓的正式命名为标志,文化部门对渔鼓曲目创作和渔鼓表演的改革工作全面开始,渔鼓活动由过去单一的民间自发组织转变为政府协同管理。此时渔鼓的传承主体除了渔鼓艺人、观众,还有基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行政制度介入其中的地方公务员和曲艺工作者,例如张小补、聂春吾。县文化馆的文学与音乐干部采取与艺人合作的方式,先由艺人将新编唱词按传统曲调装腔,然后由作曲者按自己的理解进行加工,并与艺人磋商定型。祁东渔鼓《智取炮楼》就是艺人邹祖西与音乐干部聂春吾合作的作品。1974年11月,祁东县文化馆选派《智取炮楼》参加全省厂矿、农村群众文艺调演;1975年8月,县文化馆委派邹祖西参加全省曲艺调演,他演唱的祁东渔鼓《智取炮楼》获优秀节目奖。至此,渔鼓正式从边缘进入主流,以一种特殊方式活跃于乡俗与官方活动中。

2.2 影响祁东渔鼓发展的公权力来源

祁东渔鼓发展到今天,形成了四个全国之最:一是以演唱渔鼓为主要职业和主要收入来源的渔鼓艺人,由建国之初的三五名歌郎发展到数以百计,一个县曲艺从业人员之多堪称全国之最;其次,全县59支渔鼓演唱队,每队每年平均演出400场以上,每年全县演出场次达2万3千余场,演出场次之多堪称全国之最;其三,每年观看渔鼓的观众突破千万人次,就一个县来说,每年观看曲艺演出的观众人次亦堪称全国之最。在祁东渔鼓艺人中,现有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7人,湖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36人,就一个县来说,高级演艺人员之多同样是全国之最。

对祁东渔鼓发展起影响的公权力主要还是来自政府。1952年,祁东县委宣传部将渔鼓艺人邹祖西自编的曲目《廖仁福的互助组》选送到湖南省参加汇演,受到程潜的接见,随后又赴汉口,参加中南区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受到邓子恢等领导的接见,荣获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毛主席题词的丝织品奖状。这是祁东渔鼓首次登上大雅之堂,为渔鼓日后走出丧堂、走上舞台奠定了基础。这也是政府开始涉足祁东渔鼓发展的开端;

其次,众多渔鼓团队的建立对祁东渔鼓的发展起到了作用。渔鼓队伍的建立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渔鼓表演产业的形成,商业元素的进一步发展要求表演者对顾客更高要求的满足;二是由于演绎形式由一人向多人发展的趋势;三是渔鼓队伍的建立为渔鼓艺术的传承找到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后继无人的局面。

最后,祁东曲艺家协会的影响。202_年初,县委宣传部成立了“祁东曲协筹建办公室”,同年8月,成立了祁东县曲艺家协会,让渔鼓艺人有了安身立命之所。至202_年7月,加入祁东曲协的渔鼓艺人达150人,琴师刘兴国担任曲协主席。曲协的成立,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政府与渔鼓艺人的关系,他们仍是主流边缘、官方与民间的关系,艺人们的职业还是农民,原则上不完全脱离体力劳,无工作单位。但是它使艺人在身份、待遇方面有了差别。根据曲协的规定,有加入曲协的艺人,才有资格演唱政府的宣传类渔鼓,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曲协艺人的经济收入。现有渔鼓表演的名师人物基本为曲艺家协会所吸收。在祁东渔鼓艺人中,现有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7人,湖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36人。曲艺家协会的建立增进了各个表演团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表演与比赛的机会。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措施

202_年下半年,是各地密集出台农村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的时期。“十二五”规划所定的阶段性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景目标,其参照体系和产业支撑到底如何取、如何发展,以支撑起相对前瞻和跨越式发展的文化产业步伐,则成为亟待思考的重要问题。为此,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本文作者结合团队成员对所在地区部分农村的深入调研分析,提出如下发展对策:

第一,政府要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政策保证。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是农村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政府的政策法规体现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导向,创造农村文化产业的优良环境,是政府履行对文化产业公共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手段。政府对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态度、导向、规范及管理措施等,最终体现在政策法规之中,政府管理和引导农村文化产业之目的、依据及手段的合理性,最终也要体现在政策法规之中。文化产业是通过市场化进行运作的,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法治经济。政府的政策法规为农村文化产业提供公平规范竞争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的保障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类,直接主要表现为:制定相关政策为农村发展当地文化产业提供资金,引导人才进入农村文化产业市场等;间接表现为:制定政策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再教育,灌输优秀的文化知识,避免使其将低劣腐朽的文化带入农村,与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等。

第二,政府要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人才支撑。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中,人才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文化产业有人将之誉“创意产业”,人才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农村,不仅是经济的洼地,也是文化的薄弱环节,人力资源相当匮乏,在农村发展文化产业这种高技术含量,先进经营理念的新兴产业,最大的制约依然是难以突破人才的瓶颈。为此,政府必须有所作为,千方百计为农村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这是政府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建议建立乡镇农村文化骨干人员的人才库, 形成县、乡、村三级的文化骨干网络, 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影响力, 为丰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做出贡献。同时逐步在基层文化单位实行人员从业资格制度, 建立完善在职人员岗位培训机制, 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并通过公开招聘、考核等方式引进农村文化事业管理人才, 建立健全乡镇文化机构, 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工作基础。

第三,政府要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投融资支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走市场化的道路,努力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改变农村文化产业的投入方式,由政府计划拨款为产业需求型贷款投资。在使用财政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的同时,政府也应向农村文化产业投资,并实现国有资本的扩张增值。政府应以WTO 的规则,积极引进国外资本和发达地区的资本来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同时政府还可以运用政策杠杆为农村文化产业间接融资,如建立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开征文化发展建设税,发行文化资金彩票,以“创业投资基金”的运作方式,开辟农村文化产业的资金市场。

第四,改革和调整乡镇文化管理体制,扩大乡镇文化机构职能。市场经济时代,农民的文化需求主要是“求富、求知、求乐”。因此,必须尊重和适应农民文化需求的新变化,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健全文化市场体系,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首先要转变文化工作仅仅依靠文化宣传部门来办的观念,积极引导科技、教育、卫生、广播、政法等部门广泛参与基层文化建设活动。其次,要改变文化活动单纯搞娱乐的做法,将知识性、教育性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举办科技讲座、科普展览、田头恳谈、道德论坛、法制讲座、实用技术培训等多种新颖有效的形式,改单向灌输为互动参与,牢牢吸引农民,以此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第五,实施品牌战略,走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之路。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一定要有品牌意识,着力打造知名品牌,塑造良好形象,从而带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增长。鲜为人知的湖南邵阳的崀山因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而身价陡增,202_年国庆节一周的门票收入便

猛增到202_多万元。这就是品牌的效应。湖南衡阳的“渔鼓”、河北蔚县的“剪纸”、天津的“杨柳青年画”等等,都是中国具有品牌效应的民间艺术之乡,如充分发挥其品牌效应将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作用。文化产业的产品和其他产业的产品在市场的竞争中有着共同的规律,产品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方能形成竞争的优势。凡是农村文化产业形成竞争力,受到市场广泛青睐的,无不具有这样的特色。农村文化产业的特色性,体现为紧贴农村的实际,不求其洋,但求其土,但求其古。要更贴近自然、更贴近历史、更贴近民族、更贴近乡土风情,让消费者找到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感觉。

结 语

当今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是必要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对农村的文化产业发展予以大力支持,但应当注意的是政府的领导是“引导”而不是“干预”;政府的角色是“服务”而不是“管理”。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在思想上改变,更应该在意识形态的高度上进行转变,彻底改变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文化产业的主体始终应该是企业和农民个体,政府的最佳定位应该是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者、协调者和护航者,而不是成为文化市场中一个事必躬亲的操盘手。

第五篇:文化产业概w论

名词解释

1.精神产品与服务说:从产品的性质来定义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理解为“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既强调了文化产业的精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又强调了它的经济性。

2.文化事业:指的是文化服务于人类的公益性特征,文化事业的运行并不以取得参与者的经济利益为目标,而是以精神旨趣和社会效益为目标。

3.恩格尔系数:是指个人或家庭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

4.非营利组织:是指具备法人资格,以公共服务为使命,享有免税优待,不以营利为目的,经营盈余不分配给内部成员,并具有民间独立性质的组织。

5.音像产业:是指将声音信号或声响信号复制到特定的物质载体上,以商品形式进入消费领域获取利益的事业。

6.意义内容说:认为,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意义内容的商品和服务产业”。这一定义强调的基本内涵是“在社会高度工业化、技术化和商品化条件下,文化领域中出现的使文化产品具有鲜明的技术性、复制性、批量性、商品性的文化产出方式”

7.知识产权:又叫做版权或者著作权,指著作人依法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一般包括使用权、受益权、署名权等。这种专有权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未经著作人许可或转让,他人不得占有和行使。

8.意义解说者:文化产业中的意义解说者并不是一般的生产合作者,因为他们的解说本身也是一种在原作基础上的再创造,他们的解说往往也是个性化的意义生产过程,他们的解说所生产的意义也是文化产品本身的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9.经纪人:是指通过合法受托形式代理文化生产者商业活动与利益、为文化生产者提供业务安排、合同签订、财务收支等服务的个人或机构,如画商、音乐经纪人公司、娱乐投资公司等。

10.艺术品经营业:泛指通过经营能满足受众审美或其他精神需求的物品而获取利润的事业。

论中国文化产业国际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