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浅谈高三历史复习的策略
编辑:蓝色心情 识别码:21-1072183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20 14:47:16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谈高三历史复习的策略

浅谈高三历史复习的策略

和县三中 曹先能

[摘 要] 本文围绕高三历史复习的策略,笔者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一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势;二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确保复习有序进行;三夯实基础,重视能力;四培养学生的材料阅读与归纳能力;五适度关注时事热点,寻找专题突破口;六加强对学生情感投入和交流。

[关键词] 高三历史复习趋势 计划 基础 能力 热点 情感

高三历史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备考复习,搞好复习是决定学生成绩的关键,因此提高复习效率,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有效地、合理地组织复习便是每位历史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人在近几年的高三历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与方法:

一、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势

202_年高考是安徽省新课程改革的第一年高考,命题的风格、试卷的整体结构和题型、题量、覆盖面以及试题的难易程度都是未知数。作为教师要想有针对性的进行备考复习就必须积极主动学习《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这些是指导历史教学的最权威文件,其中《课程标准》是历史教学的依据,也是制订《考试大纲》和命题的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规定了考试的性质、考试的要求、考试的内容、考试的形式及试卷结构各方面的要求。备考复习应以此为依据和指南。只有从精神实质上领悟了这些权威文件,我们才可能准确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势。此外,我们还需关注媒体发布的相关信息,如命题专家对《考试说明》解读的文章与报告。当然我们也需要总结分析历年来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尤其是要深入钻研“五省区”新课程高考卷及上海卷。本人从五省区及上海卷信息统计中可以看出,这些省份新课改自主命题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突出主干知识,注重情感价值观。

第二,试卷命题立意具有时代感,强调历史的借鉴、教育作用。第三,淡化对知识点本身的过于关注,突出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释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题目设置具有开放性,着重考查学生历史研究的方法与能力。

二、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确保复习有序进行

复习工作是艰苦的再认识过程,也是一个艰难的再提高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切记不能浮躁,俗语说:“欲速则不达”因此教师要制定一份详细的复习计划,明确阶段性的复习任务。本人认为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不要脱离课本,否则学生会无法适从,最好就按照教材的体系进行,先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再对知识进行二次整合,把三本必修教材的重点知识按照安徽省《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重新整合,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二轮复习后再进行综合演练,查漏补缺。但习题要“精”,题目要有典型性、层次性,摒弃题海战术。

三、夯实基础,重视能力

立意是试卷的灵魂,高考是以考查能力为主的选拔性考试,强调能力立意。但能力考查必须依托基础。在复习过程中,针对历史学科的这一特点,我们要求学生要“回归课标”“回归教材”坚持以本为本,读书读书再读书,要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地阅读教材。能牢固地记忆基础知识,如重要史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发展过程等。当然记忆只是基础,运用才是目的。而理解是核心,它在记忆和运用之间架起了桥梁。所以我们要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内对外发散联系,纵横比较、综合,融汇学科内与学科间知识于一体,进而形成一个有条理化、网络化的高效的有机认知结构,形成知识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提高综合能力,可以有效地解决高考试题编制的“新情境,新问题”。为此本人在复习中采取了如下做法,1、依据《考试大纲》、《课程标准》确定基础知识点,根据教材章节顺序梳理知识结构。

2、突出教材重点,以点带面,着重掌握好中外历史上的历史现象、历史线索和历史特征等。

3、强化理解记忆,建立知识之间的深入联系,使知识之间的联系渠道畅通,为知识的迁移和活用奠定基础。

四、培养学生的材料阅读与归纳能力

历史试题分成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但近年来这两种类型的题目合二为一,以材料解析题为主。通过提供大量的新素材、新情境,考查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题目的设置上,近年来历史高考试题力求简单明了,文字表述往往字数少而内容精,用各种形式的图表呈现题目要求的比重在加大,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材料解析题的专项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材料的运用和设计,注意培养学生对材料的阅读与归纳能力,从而能进行创造性的回答问题。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对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的介绍。材料解析题分为内涵式,外延式、内涵外延结合式三种类型。在题目设置上,三种类型的材料解析题均有明确的提示语,如内涵外延结合式题目提示语往往有“根据(依据、据)材料XX分析(归纳、概况、提炼、叙述)XX等”,在回答这种类型题目时要充分利用材料,同时又要充分联系教材上的内容,特别是要找到材料与教材的对应点,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此外在组织答案时我们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观点正确,史论结合。答题切记不能搞单纯材料的堆砌,也忌讳缺乏史实的泛乏而谈。

2、叙事有序,答题思路要清晰,忌杂乱无章,要切中要害,论证有力。

3、详细得当,要点全面。分值大的重点问题应该多答、详答,分值小的非重点问题应少答、略答。

4、文字准确,条理清楚。根据题意和答案内容分段,一问一段,这中间要有一点空间,便于检查时补充答案。

五、适度关注时事热点,寻找专题突口

文综测试追求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的国情,因而高考不回避热点与焦点,综观近年高考试题,命题往往在多个焦点的交叉上设置题目,如202_年山东卷(文综)的第29题“中国现代化”问题、202_年江苏历史卷的第22题“中日关系”问题、202_年宁夏卷(文综)的第40题的“美国次贷危机”问题等都体现了专题与热点的结合,这样设置既不回避热点,又能考查学生多方面能力,既不让学生感到意外,但要拿高分又要有相当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寻找各个专题或热点之间的连接点和交汇点。要求学生以当今社会与世界重大热点、焦点问题为切入点架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以新问题、新情境深化拓展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与评价。随着高考自主命题省份的增多,体现地方特色也成为高考命题的一大趋向,如202_年山东卷(文科综合)第29题等。因此我们还要注意挖掘彰显地域特色的历史素材,寻找它们与热点问题的内在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本人认为09年需要注意的热点有辉煌的共和国六十周年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历史上的三农问题、关注民生、和谐社会问题;抗震救灾以及202_年中外大事周年纪念问题。

六、加强对学生情感投入和交流

高三学生学习负担重,压力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表现出信心缺乏,情绪低落,甚至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这严重制约了复习效率的提高。因此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教学的教化功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和交流,在教学中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和帮助学生,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用激励性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对待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要有耐心和一颗宽容的心,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只要我们能积极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用微笑去迎接高考,高考收获的肯定也是微笑。

参考资料:

202_年版《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 《202_年高考时政热点》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五省区”07-08年高考全真题

第二篇:高三复习策略202_

高三数学(理)复习策略

高三数学高考复习阶段的教学复习面广、量大,时间紧迫,如何科学有效的进行高三数学复习,是值得高三数学教师认真探讨的问题,现谈几点认识:

—-制定复习计划(包括教学目标,重点、教学过程、教学进度、教学效果)

理科202_.9.开始进入高三一轮复习,选择教辅材料是红对勾,复习内容是以红对勾考点小专题顺序进入复习,一轮复习结束时间是在大连市双基考试之前结束。202_年3月进入二轮复习,这一阶段是考生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我们以讲练为主。重点在练字上做文章。综合卷:

(1).高考模拟精华卷十套(2)衡水高中卷六套

(3).7+3综合卷七套(4信息卷五套。

五月份进入第三轮复习,也就是查漏补缺以我校学生重点知识即时再现,教师的考纲为导向核心要求重要命题技能熟,准,快,以练基础题为主,告知学生哪些卷是重点,如何重复看做过的题。

二、复习指导

1.注重基础,教材与教辅有机结合第一轮复习,要求学生准确掌握概念,公式定理,推理等基础知识,切实落实好课本中典型试题和课后典型练习题,用课本中学到方法去解决练习册中相关习题,落实好每次课的作业,使学生能顺利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同时做好每个单元的跟踪捡测,注重课本习题改造,提升难度,单元测试中出现问题在月考中强化落实。利用每周集备平台,总结本周需完善的地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布置下周复习内容,试题,练习卷,作业等有关事宜。

2.精选习题,提高复习效果

第二轮复习,是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前提下注重基本方法,数学思想,有些方法是学生的必修课。数学能力强学生可以发散提升,平行班的学生以基本方法为主,要求熟、准、快。如:数列中求通项公式问题,常见有当.n≧2时An=Sn-Sn-1.数列中求解元素量问题: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寻找逻辑等式用待定系数法解答,有些规律性东西多讲解,从多变中寻找规律,让学生知道多一些规律解题。重点内容知识,重点题型基本解法,专题深化。使学优生能运用数学方法,思想解决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提升理解促进掌握。每周练一次选择填空题型(从60分钟--现在40分钟)每周周考一套综合卷每次考试全批改,及时讲解。抓好反馈环节,弥补复习中缺漏

本学期高三学生参与重要考试主要有大连市组织的双基,一模,二模,学校组织考试、202_~202_辽宁真题考试,每次考试试卷讲解都非常认真,试卷中失分率高而应得分题重点专题练,反复练,教师抽出一定时间研究考纲,教师重视导向题,及时补漏。

4搞好冲刺阶段复习

冲刺阶段主要是帮扶学生增强自信心,让学生信心满满,我行我能行,课上有些问题可以让师生通过互动方式共同完成,教师主要是点拔。本阶段我们作针

对辽宁省命题共6套冲刺卷。

学生马上要进入考场,一路走来,觉得有些地方还需完善,如师生互动方面,教材与教辅材料之间互动,处理不理想。

第三篇:202_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202_届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策略

根据二轮复习的任务,结合同学们在一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下面谈一下我对二轮复习的几点认识和建议。一、二轮复习的必要性

1、知识方面:

(1)一轮复习“专题——主题” 式体例,割裂了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整体性,不利于同学们构建完整的历史结构。

(2)一轮复习历时较长,已经复习的知识出现了遗忘。

(3)一轮复习抓基础,进行知识点的全面、细致复习。高考重点考查的学科主干知识及四大能力和分级要求不突出。

2、习题方面:

(1)一轮复习是题型的全面练习,个别题型缺乏针对性。尤其是41题。

(2)一轮复习题型缺乏规律性、技巧性的总结。二、二轮复习的任务

1、二轮复习时间:202_年2月底-202_年4月中旬

2、二轮复习的任务:

二轮复习按考纲规定进行通史加专题的复习。既要按照考纲构建通史知识体系,实现三本必修教材政治、经济和文化史的内容重组,又要按照各专题要求,梳理单元知识,归纳理性认识,进一步巩固落实专题知识。具体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查找漏洞,继续夯实基础

(2)重建体系,系统整合知识

(3)突出主干,掌握方法规律

(4)举一反三,规范提升能力 三、二轮复习的教学设计

1、内容设计

(1)二轮复习包括:通史(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共13讲)、史学理论专项、社会热点三个部分。具体内容不再详细叙述。(2)用新史观引领思维,重建通史体系

对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史学观点的把握应是我们复习备考的基础,同时,与这些史学观点相关联的知识也都是历史的主干知识点。为此,我们复习时的具体思路为:

古代史:通史为线、文明史观引领,突出阶段特征;

近代史:通史为线、全球化史观引领,突出近代化;

现代史:通史为线、全球化史观引领,强调文明并存。(3)适度补充,建立主题小专题

结合学生在一轮复习中模糊的知识体系和概念进行归类梳理,并总结专题内部的认识、启示、结论等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新的复习专题内容层次完整、系统,宏观与微观结合,史论结合。例如:经济政策演变与发展过程:重农抑商、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与商业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知识经济等。还有类似的专题有:政治制度变革与社会转型、经济运行模式与相互交融、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演变、计划与市场、思想解放的潮流与影响等。

2、训练设计:

结合复习资料进行专项训练;要精练,注重评析,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强化非选择题的训练,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在二轮复习结束后,力争使学生实现准确审题和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

3、教学设计:

(1)坚持“以学为中心”,课堂教学设计侧重点放在导学、督学上。整合教材,引导学生动手梳理教材知识点。

(2)坚持一轮为借鉴,区分易错易混点,同时抓住主干知识,提高复习的精确性。(3)及时反馈训练,精心讲评,加强学法和解题方法指导。四、二轮复习的学习要求

1、知识点方面:

(1)梳理通史知识体系,加强重大事件的时空定位。

牢固的史实、正确的概念、透彻的观点是我们解答历史问题的关键,尤其是时间的准确记忆,是我们解答分析问题的依据。具体方法如:

中国古代史:注意朝代更替和阶段特征; 世界古代史:注意世纪与具体年份;

中国近代史:注意时代与具体时间;(19世纪中期;1894年----1895年); 中国现代史:注意具体时间(1979年、1992年); 世界近代史:世纪+年代(如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 世界现代史:重大事件精准时间(1946年、1991年)。(2)突出时代特征和主干知识,注重重大历史事件间的相互联系。

二轮复习中,我们的复习任务是很重的,既要巩固一轮复习中教材专题的知识体系,又要打破思维模式,掌握二轮通史知识体系,还要及时总结出各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及各专题内部的规律认识,知识量和跨度都很大,这些都需要同学们上课时要保持充分的主动性,多动手多动口,课后及时复习巩固。(3)建立自己特色的学习(笔记)本:

主要包括自己对薄弱的知识、薄弱板块的梳理突破:模糊的概念的反思总结;自己整理补充的知识体系;解题心得;需要反复识记的时间、易错点知识等等。

2、能力训练方面:

二轮复习中要着重培养自己的三种学习能力:

(1)读书能力:学会读书时先宏观章、节、目再微观知识的方法;读书时抓重点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反复读并达到熟练记忆、理解掌握;读书时同类知识联系比较的习惯等等。

(2)解题能力:审题能力,把握题意及精准审题能力,坚持慢审题,快答题;材料信息解读能力,处理好材料与所学的关系,提炼关键信息,避免盲目摘抄;加强对学生规范答题习惯的训练与养成。(3)反思总结能力:

要明确三点:我们做题的目的不在得出答案而在于运用什么知识去解决问题,做题时不是靠感觉,而需要理性分析,做题的窍门不在数量多少,而在做出心得。专家命题时,命题角度和考查的知识点都已确定,然后再去找合适的历史史料。而我们则需要读懂材料,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出答案。通过二轮复习训练后,我们要力争达到,读懂材料,能理解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即能准确定位所学知识。这一步需要我们平时训练时要不断反思总结,培养自己的题感。

最后,重要一点,要认真上好试卷的讲评课。

成功的机会是留给有心人的,在高考前的最后三个多月里,只要同学们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学习,一定会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第四篇:高三地理复习策略

高三地理复习策略

进入高三,各个学科都已进入了一轮复习,学生普遍感到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心理压力就大。因此作为指导学生复习的教师必须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来缓解学生的压力,减轻学生的负担,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和备考能力。一轮复习是整个高三复习的基础和关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轮复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的复习效果,甚至决定着学生的高考成绩,由此可见,一轮复习的效果是非常关键的。那么如何才能使高三的一轮复习效果更好呢?下面我就从地理学的角度简单谈一下复习策略。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地理课程标准》,严格依据《地理考试大纲》,围绕《地理考试说明》,依托现行教材,认真分析近三年吉林省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并参考全国各地模拟试题,运用新的课程理念,全面夯实地理基础知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地理思维过程,学以致用,促进知识迁移,关注生活,拓宽学生视野,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技巧,以适应新的高考形式和要求。二、一轮复习目标

(1)依据课标、落实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对主干知识进行网络构建。

(2)通过填图、绘图、用图,提高获取和解读地理图表信息的能力。

(3)认真审题、规范答题,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题型的解题方法。

(4)能用学到的地理原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做到活学活用。

三、时间安排

从202_年8月初到202_年3月初,大约6个月的时间复习三本必修、两本选修和一本初中区域地理,时间紧、任务重。其中必修一自然地理用时较多,大约花费两个半月的时间,初中区域地理穿插在必修一和必修二中间复习,选修以学生自学为主。

四、复习策略

1、研读考纲,明确主干,构建知识网络,夯实基础

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是高考的常考点,因此在一轮复习时教师要分析考试说明,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以及需要达到的能力,对目标明确的考点要细致落实,对隐含的考点要适当挖掘,注重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复习不是对已学知识的机械重复,而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加工过程。通过知识的横向对比和纵向拓展,对基本知识进行重新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理清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构建学科知识网络着力体现学科知识的整体结构,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各个知识点。对于重要的知识点,比如气候、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城市区位等学科主干知识,要作为复习的重中之重,要集中时间和精力来讲清讲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加强图表训练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包含了大量的地理信息,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利用图表资料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逐年在加强。但是在高考中,很多学生不能提取图中有限信息或对图表信息理解不透进而失分的现象也很普遍,所以在一轮复习时必须加强图表训练。如何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复习时,要通过多种类型图表的训练,培养学生如何观察图表上的基本要素,掌握各种图表的阅读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图表信息提取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规范答题

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的习题训练中,要格外注意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注意养成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的习惯。审题时要细心,关注每一条有效信息,找出关键词,必要时用下划线标注。注意一不看错题,二要看全题,三要审准题。在答题时,要使用规范的地理术语、正确书写,答案要有条理、尽量保证准确、全面。通过适度的答题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规范学生的答题技巧。

4、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

现在的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试题,很多题目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因此,在一轮复习时要关注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运用所学的地理原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做到活学活用。

总之,高三地理复习是一个连续而且艰难的过程,尤其是一轮复习,需要学生坚强的毅志。只有采取恰当的方法,缓解学生的压力,引导学生稳扎稳打、脚踏实地,才会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底,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五篇: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件www.teniu.cc 写在复习前面的话

一、历史高考的备考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历史高考主要考什么?简单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情感。

.基础知识

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基本能力

目标要求

获取和

解读信息

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

运用知识

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描述和

阐释事物

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论证和

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3.基本情感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其次,储备好知识(记忆知识)才是备考的基本方法。历史高考像建房,知识记忆是准备沙、石、砖和钢材。历史高考像煮饭,知识是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全面掌握

教材=主干知识+隐性知识

教材=目录+正文+黑体字+小字+图表+注释+习题+大事年表

2、重点掌握

主干知识=历史事实+历史结论+历史线索+阶段特征

重点知识=考纲要求+时事热点

重点知识=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3、多层次掌握

历史事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历史结论=背景、目的、原因、特点、性质、实质、影响、意义

只有主动读教材,喜欢读教材,善于读教材,能自主整理教材,练习后回归教材,才能全面掌握教材。

理清章节的知识结构,构建立体的知识体系;透彻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归纳历史线索;进行纵横比较。

理解基础上强化记忆,务求过关;按史实、结论的要素进行索引式记忆、尝试记忆;简化记忆,牢记关键词;自主整理知识,按自己的方法牢记;切忌从头看至尾,什么也没记。

第三,历史高考以能力为主导。历史选择题的解题还是:熟记课本主干知识,运用相应历史学科能力正确选择。历史非选择题的解题还是:以课本历史知识为资源,独立运用阅读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评价历史事实。

.学会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历史;

2.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5.学会认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第四,历史高考复习不可能一撮而就,成功在平时,所以每天进行适量的、规范的训练,这才是成功之道。

.以练习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主体;2.依据高考模式进行三限:限时、限量、限分值;3.严格要求按规范答题,主观题进行上本训练;4.强调更正,每人必须准备错题本和草稿本;5.练习更正后必须回归训练目标,务求举一反二。

结论:无论是XX年,还是XX年的高考,在高考题型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最佳的应考方法仍然是“以不变应万变”。

第一单元先秦

(教案部分)

※导入新课

奴隶社会的兴衰过程

夏朝——奴隶社会形成————————————————前202_年—前1600年

商朝——奴隶社会发展————————————————前1600年—前1046年

西周——奴隶社会强盛————————————————前1046年—前771年

春秋——奴隶社会瓦解————————————————前770年—前476年

东周

春秋(前770—前476)——奴隶社会瓦解

(前770—前256)

战国(前475—前256)——封建制度确立

大变革时期

一、古代史整体知识结构

(1)政治:中央统治、地方制度、民族关系、对外关系;

(2)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货币、城市;

(3)文化:文学、艺术(音乐、绘画、书法、雕刻等)、哲学、科学。

二、本单元在教材、高考中的地位

本单元共有7小节,约占中国古代史课程的6.1%。其中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时空跨度大,内容较简单。原始社会是通过对典型的古人类遗址和家喻户晓的传说的介绍来描述人类早期劳动生活、社会演进历程的,纵观近几年高考考纲,原始社会这一部分一直没有列入其中。奴隶社会的夏、商、西周三代主要介绍了王朝更替、重要制度以及经济文化成就。作为社会转型期的春秋战国历史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方面作了全面介绍,应当被视为本单元学习的重中之重。

本单元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年年有题,分值不高,以选择题形式为主,且与课本依托关系较密切。主要考查了封建城市的位置和作用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的儒法思想及其实践效果问题。今后高考中很有可能考查:①是最新考古成就对已有成果、结论的补充和修正;②是突出的经济成就;③是以新情景、新材料来考查对春秋战国思想的认识;④是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内容。

三、备考指南

考纲展示

复习向导、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1)夏朝的建立;(2)商朝的兴衰;(3)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强盛;(4)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5)井田制和分封制。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了解其重要制度。

2、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①农业和畜牧业;②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③商业交通和城市。

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救济发展状况,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分析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3、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①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②民族融合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的原因、性质和作用;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及影响,认识中华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

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①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②土地所有制的变迁③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原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运动,理解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的原因

5、先秦时期的文化

①老子和孔子②百家争鸣③文学和艺术④天文和物理⑤扁鹊

掌握春秋战国时期文学、艺术及科技成就;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诸子百家的思想。

四、知识归纳

考点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导读】此考点近年命题不多,大多知识点略作了解即可,建议重点掌握夏朝建立的意义、盘庚迁都的影响、武王伐纣的性质以及分封制。

知识点

1、夏朝的建立(重点)

(1)建立:①时间:约公元前202_年。②建立者:禹。

(2)性质: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表现:①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②国家机构初具规模

(3)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建都阳城。

(4)灭亡:①原因:实施暴政,激化矛盾。②方式:商汤讨桀,夏朝灭亡。

知识点

2、商朝的兴衰(重点)

(1)建立:商汤灭夏,以亳为都城建立商朝

(2)稳定:盘庚在商朝中期迁都到殷,商朝又名殷朝;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阶段。

(3)衰落:商朝晚期,商王纣实行暴政,生活腐朽,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知识点

3、武王伐纣和周朝的强盛(重点)

(1)武王伐纣:①背景:一是商纣实施暴政,激化社会矛盾。二是周的强盛。周文王任用姜尚,周公旦等改革政治和军事,发展经济,到武王时成为西部强国。②过程:公元前1046年,双方激战于商都郊外牧野。纣王军队阵前倒戈,引导周军攻进商都,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西周建立。③性质:奴隶主贵族反抗暴君的正义战争。

(2)周朝的强盛:①地域空前广袤。②民族关系:国内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加强。③世界地位:在世界的东方具有重要地位。

知识点

4、西周的井田制和分封制(重难点)

(1)实行的目的: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

(2)井田制:①含义: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A.是田地的形式,因田地阡陌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B.是经营方式,也就是剥削方式。它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②内容:周王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臣下,诸侯臣下向国王交纳一定的贡赋。③瓦解: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3)分封制:①含义: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②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服从作战。(其中的义务有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③作用:分封制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五、近三年高考真题展示

.(XX上海历史)学者考证,历史上的商族屡屡迁徙,最后一次迁徙后,定都二百多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这次迁徙的组织者是

A.商汤

B.武丁

c.盘庚

D.商纣

2.(XX上海历史)28.随着历史的变迁,许多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例如“革命”,最早界定为改朝换代,近代以来则多指政治体制变革。下列选项对应上述概念内涵的是

A.汤武革命/“光荣革命”

B.“光荣革命”/工业革命

c.汤武革命/“文化大革命”

D.工业革命/“文化大革命”

3.(XX北京)12.下列对夏、商、周三朝都城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在今天陕西省的境内

B.都在关中地区

c.都在今天河南省的境内

D.都在今天的黄河流域 4、1.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5、(XX全国文综一)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

c.溢号

D.行业

6、(XX全国文综二)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族名

B.邑名

c.爵号

D.官名

7、(XX北京文综高考)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8、(XX高考广东单科)“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

右图所示柳宗元的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9、“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

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0、(XX高考山东文综)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1、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

2、(XX高考天津文综)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3、(08年上海历史卷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教后记】

件www.teniu.cc

浅谈高三历史复习的策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