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周边热点问题分析与中国安全
编辑:清风徐来 识别码:21-571436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11 09:52:2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周边热点问题分析与中国安全

周边热点问题分析与中国安全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复杂的地缘关系决定了中国安全环境的严峻性。近年来,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但局部形势跌宕起伏。通过柴宇平教授对周边热点问题分析,加之从影响我国安全稳定的因素进行了说明和对比,提出若干有关国家安全战略的思考。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增加新的变数,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究其原因,既有不利因素也有有利因素。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周边的整体安全环境可谓喜忧参半,总体上呈现“北稳”、“西热”、“东闹”之势在内容上,这次形势与政策的报告会主要有下面几个主体内容: 第一,对周边影响我国安全稳定局势的因素进行分析,阐述我国目前可能面临的威胁与挑战。第二,对我国国家安全战略进行思考,提出解决的办法,及时迎接与化解挑战。第三,对现在面对的情况简单作一个总结。总之,中国周边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安全与稳定面临巨大威胁,所以,中国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及时加以应对,保障我国安全。

关键词:中国,周边热点,国家安全,战略思考

中国的国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国界线长约为22千米,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陆上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照这样的海陆位置,按现在的形势分析,中国的周边环境是相当复杂的。除此之外,在世界上人口过亿的10个国家中中国周围有6个;世界上宣称有核武器的8个国家中中国周围有4个;国际上极有可能发生军事冲突的五个地区中也有四个在中国周围。如此复杂的地缘关系可知中国安全环境的严峻性。

中国周边环境安全形势

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现阶段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

中亚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腹地,处于亚洲通往欧洲的要道上,并且因为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特别是石油,历来是各种政治力量竞相角逐的战略要地。中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形势复杂多变,对新疆地区乃至整个中国都有着较大影响。就中亚自身来讲,一方面政局不稳,内部冲突不断,对我西部边境安全构成威胁。如最近吉尔吉斯斯坦国内爆发的大规模的骚乱,就有向周边地区蔓延之势。另一方面,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的泛滥以及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渗透都是国家的安全隐患。此外,美国正不断加强对里海、中亚石油及其战略通道的控制,并以反恐为由加强在中亚地区的军事部署。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也是对中国西部安全的严重威胁。俄罗斯与中国安全

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国,两国的共同边界长达4300公里。俄罗斯不但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还拥有超强军事力量,依然是个军事强国和核武器大国,因此是影响中国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冷战结束后,中俄邦交迅速实现了正常化,也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从普京到梅德韦杰夫,中俄不断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加强合作,两国关系稳步向新的高度和深度发展。但中俄间仍存在一些干扰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问题。随着中俄两国力量对比的变化,俄罗斯对中国的担心和疑虑反而增加了。俄罗斯不断加大与印度的军事合作,反映出俄罗斯对中国的防范心理。可以说中国与俄罗斯关系在稳步发展中也有不稳定因素存在。

朝鲜半岛与中国安全

长期以来,朝鲜出于保护自身安全的考虑,一直在秘密研制核武器,使得本来就微妙的朝鲜半岛局势变得更加紧张,也增大了我国维护东北安全稳定的压力。朝鲜拥有核武器,将直接冲击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破坏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并势必造成有关国家的连锁反应,不但促使美、俄竞相部署核力量,而且会给韩、日等国研发核武器提供借口,使半岛成为“核弹火药桶”。

日本与中国安全

建交以来中日关系稳步发展,但中日关系的复杂性依然不容乐观。首先是日本在历史问题上拒绝对侵华战争进行深刻反思,否认南京大屠杀,篡改历史教科书,领导人屡次参拜靖国神社,这极大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之后是在领土、领海问题上不断制造麻烦,公开宣称钓鱼岛是“日本固有的领土”,与我国争夺东海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权益,从而加剧了中日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还与美国强化军事同盟关系,加强军事合作,力求在与中国的斗争中取得军事上的优势。日本在中国周围的一系列动作是我国安全的巨大威胁,我们应当高度警觉。

印度和中国安全

作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印度不断加强自身军事实力,以实现其地区大国乃至世界大国的梦想,并把中国作为其实现大国梦的最大威胁。近年来,中印关系虽然已有相当程度的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大障碍。首先,边界争端是影响中印两国关系的首要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国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领土存在争议,并在1962年发生过边界战争。边界问题事关国家的根本利益,又直接涉及国民的民族感情,从根本上制约了两国关系的发展。不少印度人认为,中国是一大潜在对手,中国的强大是对印度的威胁。因此,印度不断加强其军事实力,这使得中国的西部面临着潜在的安全隐患。西藏问题是影响中印关系的重要因素,印度虽然表示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不允许西藏人在印度领土上从事分裂中国的政治活动,但却在暗中支持**集团分裂活动,企图以此增加向中国施压的筹码。

南海问题与中国安全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海上邻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摩擦显著增多。主要表现为东南亚国家非法侵占南中国海我国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东南亚国家的行为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从战略上看,南海地区在国际海运航道上的地缘战略优势和丰富资源,是中国未来海军建设和潜在能源供应的重要基地,关乎中国的崛起。围绕南海水域、岛屿的主权争夺愈演愈烈,并日益复杂化和国际化的态势,已经成为维护我国安全利益的重要制约因素。台独、藏独、疆独等分裂势力与中国安全。

台湾问题事关国家主权、安全、统一和发展,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具有深远性。台湾问题使我国一直存在卷入大规模局部战争的可能,对国家健康持续发展带来极大困扰。随着国民党2008年大选的获胜,台海局势出现了缓和的有利局面,两岸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美国与中国安全

美国虽然不是我国的周边国家,但美国在东亚有着巨大的战略利益,美国对华政策对中国的安全环境影响最大。因此,“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美国是中国的邻国,而且是最大的邻国”。在中国东南,为了控制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连接通道,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已在西北太平洋地区构成了三道岛链防线。美国在我国周边地区密集的军事部署更使我国面临强大的军事压力。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是中国国家安全的重大威胁,需严密关注、高度警惕、正确应对。

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技巧性地解决。此外,针对外界对南海问题的炒作与曲解,宜适时明确界定中国在南海的维权“底线”。

放眼未来,周边安全是中国发展中需要经历的机遇和挑战,也是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谋划中国对外的策略,必须想行之有效的方法。中国周边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安全与稳定面临巨大威胁,所以,中国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及时加以应对,保障我国安全。

第二篇:2016年中国周边安全热点问题观察及未来走向

2016年中国周边安全热点问题观察及未来走向

文丨张蕴岭 任晶晶

编辑丨子愚

2015年到2016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中最突出的动向是中美战略性博弈凸显,南海问题升温,朝鲜半岛局势趋紧。尤其朝鲜半岛局势发生新的变化,对中国的安全利益和周边安全大局有可能产生直接的威胁。中国对周边安全形势的判断,既不能低估威胁与风险,也要避免以点盖面、过度反应。应对复杂多变的周边形势,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与战略韧性。

周边安全环境对于中国外部安全的影响最为直接。在中国综合实力继续提升的背景下,中国的周边安全战略和政策正在发生由以应对为主向以构建为主的转变,这一转变对于国际格局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一些新动向,其中,最突出的是中美战略性博弈凸显,南海问题升温,朝鲜半岛局势趋紧。总体来看,2015年中,尽管一些挑战性问题突出,但对中国总体安全大局的影响有限,热点问题没有引发大的冲突,中国周边地区和平发展的大环境基本上得到了维护。但是,2016年,由于朝鲜半岛局势发生新的变化,发生冲突的风险增大,对中国的安全利益和周边安全大局有可能产生直接的威胁。因此,降低冲突风险,保持大局可控,是2016年中国周边安全外交的当务之急。

周边安全热点问题观察

2015年以来,南海、朝鲜半岛、钓鱼岛及东海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演进中分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南海问题热度上升,朝鲜半岛冲突风险增大,钓鱼岛及东海风险犹存。不同地缘板块的交织搅动,给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构建平添了新的不确定因素。

一、南海问题:热度上升

南海问题成为热点中的热点,其中一个最大变化是美国从幕后走向了前台,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博弈明显升温,从而使南海地区紧张局势加剧。由于中国在南海岛礁进行相关建设工程,美国开始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公开发难。2015年5月8日,美国国防部发布《中国军力和安全发展报告2015》,指责中国在南海正在推进“可用作作战基地”的大规模填海造地工程。5月20日,美国国防部允许CNN记者登上美军反潜巡逻机随同采访,飞越了南沙永暑礁周边海域。随后,美国媒体掀起对中国南海岛礁建设的一轮热炒。10—12月间,美国屡次派遣军舰进入中国南海水域,并有B-52战略轰炸机“误闯”中国南海华阳礁上空2海里范围之内。美军的上述挑衅行动构成了对中国南海主权主张最为严重的干涉和挑战,恶化了地区安全局势。2016年1月30日,美海军“威尔伯号”导弹驱逐舰再次驶入属于中国西沙群岛的中建岛区域12海里。不难看出,随着美国军舰公开巡航南海岛礁行动的常态化,美国政府改变了此前在南海问题上居于幕后进行挑动、干预的做法,开始走上了与中国直面相对的前台,从而使得中美两国在南海地区的战略博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那么,美国为何要加大对南海问题的直接参与呢?大体上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解释:一是把南海问题当作制约中国作为的抓手。在亚太地区国际政治问题中,没有哪个问题比南海问题更容易利用,且可以得到诸多国家的支持(其中既包括与中国有领土海洋争端的国家,也包括那些担心中国控制南海、希望藉此获利的国家)。二是所谓“原则之争”。美国没有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但却时常将《公约》的一些模糊原则为己所用,比如,专属经济区的划分原则、领海的无害通过原则等。三是借机加快“重返亚洲”的步伐,加大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尽管美国声称并没有改变在南海领土争端中不持立场的原则,但却利用争端最大限度地获得了话语权和影响力,极大地推动了其“重返亚洲”战略的实施。

与美国的高调干预相呼应,菲律宾也加大了对南海问题的炒作,妄图推波助澜,把事情闹大,制造紧张局势,从中渔利。2015年7月7日至13日,由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所谓“南海仲裁案”在常设于荷兰海牙的国际仲裁法院仲裁庭举行听证会。菲方派出了由60人组成的超大规模代表团,大肆造势。国际仲裁法院决定受理菲方诉讼,使得南海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与菲律宾相比,越南2015年在南海问题上的主要策略是在大幅度提升海军力量、抓紧时间进行自占岛礁扩建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同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以及俄罗斯的军事合作,以形成对中国的巨大压力。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中越政治关系稳中有进。4月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访问中国,1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越南,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中越同意就海上安全问题加强磋商和谈判,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

2015年12月底,东盟共同体如期建成。中国坚持解决南海问题的“双轨”思路,继续与东盟加强合作,就“南海行为准则”(COC)同东盟继续进行磋商,双方推动建立了“中国—东盟海上搜救热线平台”、“中国—东盟应对紧急事态外交高官热线平台”,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等。不过,一个鲜明的变化是,在南海问题上,东盟内部的协调在加强,各方的协同立场在接近,南海问题正在被提上东盟的集体议事日程。例如,2015年东盟外长会议发表的《联合公报》罕见地就中国在南海的行动表示关切,认为“有关行为在南中国海地区削弱了信任,增加了紧张,破坏和平、安全与稳定”,声称将采取“预防性措施”,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还呼吁东盟国家组建联合维和部队巡逻南海等。可见,东盟在南海问题上将会进一步加强协调,一是为维护东盟的地区利益,努力防止南海成为冲突,甚至是战争的策源地;二是对中国在南海地区的行动进行限制,包括支持外部力量适度介入等。这样看来,东盟共同体建成后,将会在捍卫东盟利益、制约中国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这无疑会为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增添新的变数。

南海问题持续升温,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很有可能失控。因此,防止南海问题成为破坏地区和平的“定时炸弹”,甚至是战争的策源地,继续保持与东盟的沟通协商,通过共同努力,加强合作,管控分歧,拓展合作的共利点,就变得十分紧迫而重要。

二、朝鲜半岛:冲突风险增大

在2015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朝鲜半岛处于不稳定状态,尽管大的冲突没有发生,但是**迭起,险象环生。在军事上,朝鲜延续了过去几年来的强硬示威与“悬崖战术”相结合的政策套路,继续保持核威慑,并开始试图将更为强硬的核恫吓付诸行动。为了回应美韩联合军演,朝鲜在2015年内多次进行了远程导弹试射,用以向外界宣示其战斗力量。

2015年以来,韩国对朝鲜表现出了一种更为强硬的姿态。例如,韩国坚持要求在朝鲜具备“弃核诚意”后才能进行有效对话,还在军事上将“5027”等对朝作战计划更新为“5016”作战计划,提出了一套基于“先发制人”考虑的、用以打击朝鲜“挑衅性行动”的作战方针和指导原则。与此同时,为了对朝鲜施加政治压力,韩国政府在首尔设立了“朝鲜人权事务所”,就人权问题向朝鲜施压,积极支持将朝鲜人权问题提交联合国审议。

2016年1月6日,朝鲜宣布成功进行了氢弹试验,并在此后不顾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执意于2月7日以弹道导弹技术发射了“光明星4号”卫星。这次新的核试验及随后的卫星发射引发了新一轮矛盾冲突和局势紧张升级。韩国大幅度提升军事对抗级别,加大了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力度,决定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美日韩三国还在三边军事合作上实现了突破,形成了三边军事协调机制的雏形。同时,韩国中断了开城工业园区项目,并且还有一系列后续措施正在商讨之中。朝鲜也不甘示弱,宣布开城工业园为军事管制区,并将接收韩方在园区内的一切资产。当前,朝韩对抗仍在进一步升级中。

面对朝鲜半岛的复杂紧张局势,中国从维护自身安全利益和半岛稳定的大局出发,一方面,在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原则不动摇、反对朝鲜拥有和发展核武器的同时,适度发展与朝鲜的经贸关系;另一方面,着力提升与韩国的合作水平,包括签署自贸区协定,推进安全合作机制建设等,把加强中韩关系作为稳定朝鲜半岛大局的重要抓手。应该说,中国的这种做法有利于维护朝鲜半岛大局的稳定。

但是,朝鲜半岛的根本性矛盾依然存在,随时都有爆发的危险。毫无疑问,朝鲜半岛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国的对朝政策和朝美关系,但朝鲜试图通过大幅度提升核武水平向美国施压、把美国逼到谈判桌上来的做法是一步险棋。朝鲜靠核武立国,发展远程战略导弹,不仅美国不会接受,也遭到东北亚国家及全世界的普遍反对,它搅乱了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秩序,危及了其他国家的利益,包括中国在内的有关各方都不会接受一个拥核的朝鲜。同时,朝鲜试图抛开中国摆脱其困难处境的做法,是一厢情愿的徒劳努力,只会使其变得更加孤立,更加远离国际社会。

三、钓鱼岛及东海:风险犹存

钓鱼岛问题涉及中国的领土主权,中国对该地区进行机制化常态化巡航是必然及合理之举,而日本坚持钓鱼岛主权无争议的立场,必然会让中日双方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

出于对风险的共同认知,中日两国在围绕钓鱼岛问题而展开的博弈中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双方都在尽可能避免局势失控。中国海警和日本海上保安厅的执法船都在钓鱼岛海域执行各自的巡航任务,但双方都未派遣军事力量进入这一海域,两国也都无官方和民间人士上岛开展主权宣示活动。然而,中日两国军事力量在各自防空识别区内针对另一方的管控频率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正在实质性加强对中国的反制,不断提高拒阻能力。一方面,在舆论上加强攻势。日本内阁官房网站公布钓鱼岛的所谓“历史档案”,试图证明钓鱼岛属于日本;日本政府在修订中小学教材时,大幅增加了有关钓鱼岛主权宣示的内容。另一方面,在实际行动上,日本大幅度提升执法力量,增加预算,主要用于购买新型喷气式飞机和巡逻船;海上保安厅计划将原本设在宫古岛的海上保安署升格为海上保安部,人数及设备规模均相应扩大。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2015年4月底,日美两国签订新的《防卫合作指针》,日美同盟在合作的深度及广度方面都得到了大幅提升,美国一再公开表示,钓鱼岛在美日防卫范围之内,美国会承担责任。此外,安倍内阁强行通过新安保法案,利用“重要影响事态”、“存立危机事态”和“灰色地带事态”三个核心概念颠覆了原有的安保体制,在制度上彻底摆脱了和平宪法和国会在对外动武问题上的牵制和掣肘。显然,日本安全战略和防务政策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中国的,“中国威胁”已成为日本制定各类安保政策的最重要借口。安倍本人在6月初举行的媒体“恳亲会”上直言,“新安保法案就是以中国为对手的”。

中日两国正处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力量对比变化期,中国综合实力继续提升是一个历史大趋势,在此背景下日本把防备和拒阻中国作为一项主要战略,因此,钓鱼岛和东海地区成为日本的“战略前沿”。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的钓鱼岛和东海问题具有两个潜在风险:一是可能的实力对抗升级,进而加剧紧张局势;二是可能的擦枪走火,进而引发更大的冲突。一个积极的进展是,中日两国政府已经就在钓鱼岛和东海地区避免军事摩擦举行了多轮磋商,预计还会做出更多的努力以达成相关协议。

周边安全热点未来走向

2016年会是一个多事之年。世界和地区经济低速增长的阴影难以散去,一些矛盾冲突点会继续升温,大国博弈的联发效应会继续扩散。从中国周边安全的角度看,最重要的还是要妥善管控分歧,维护周边局势的基本稳定,避免局部冲击整体,让和平发展的大环境得以维持和延续。

一、朝鲜半岛局势

朝鲜半岛局势事关中国的安全,无论是朝鲜发展核武器,还是美国借机把核武器部署到韩国,都会危及中国的安全;若美国对朝鲜使用武力,则后果难以预料,朝鲜半岛有可能爆发大规模战争,甚至会把中国拖入其中。因此,尽管中国会积极参加联合国对朝鲜的新一轮制裁,以对朝鲜施加更大的压力,让其为继续发展核武器付出代价,但是,中国仍会避免让局势朝极端的方向发展,如果发生大的冲突和战争,必然会殃及中国的安全利益。为此,中国不会放弃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

不过,从六方会谈的经验来看,如果美朝双方不作大的政策调整,中国的斡旋作用有限,而这正是局势发展的真正危险之处。从现实情况来看,美国已进入选举周期,大选期间的对朝政策往往是向更加强硬的方向一边倒。奥巴马政府正在改变其上任以来推行的“战略性忍耐”政策,转而对朝实施“大棒政策”。美国国会已经通过对朝制裁的法案,奥巴马政府必然出台更加严厉的制裁措施。在朝鲜方面,拥核已成为其基本国策,成为金正恩执政的强力支撑,因此朝鲜决不会自行改弦易辙,主动弃核。面对强大的外部军事压力和严厉的制裁,朝鲜只有以硬对强。在韩国方面,朴槿惠政府承受国内巨大的舆论压力,已被逼到墙角,决心全面采取强硬措施,迫使朝鲜做出改变。这种“强硬措施”包括让美国全面提升军事部署。由此看来,朝鲜半岛由紧张到对抗的升级已成定局。在此情况下,中国必须为可能发生的不测做好应急准备。从中国的选择看,不在朝鲜半岛生乱、生战符合中国的最大利益。中国政府已经清楚地表明了立场:朝鲜半岛不能有核(包括朝鲜发展与美国部署),半岛问题不能用武力解决,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必须得到有效维护和保障。

朝鲜半岛问题的根源在美朝关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无论哪一方采取切实的调整与改变,都可能对局势的发展产生转折性影响,但现在看来难以达到。如果朝鲜当局继续一意孤行,激化矛盾,进而挑起战事,中国不会为其承担安全责任。当然,出于自身和地区和平利益的考虑,一旦乱局发生,中国会根据自己的判断,采取积极有为的行动,推进有利于朝鲜半岛长久和平的安全机制建设。

二、中美战略博弈

2016年是美国的大选年。根据以往经验,中国问题往往会成为美国总统选战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妖魔化中国、攻击中国的调门会很高。但是,鉴于现任总统任期已近,一般会采取较为连续性的稳健政策,不会寻求做出大的调整和改变。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会进一步推行,美国会继续在南海示强,拉拢盟国和其他国家制约中国的行为等都会继续下去。同时,也会继续保持同中国的接触与协商,推进多个领域的功能性合作。

然而,中美在安全领域的博弈也存在一些不可轻视的风险点。

其一,管控朝鲜半岛局势。朝鲜进行新一轮核试验和发射卫星为本来就不稳定的半岛局势又烧了一把火。中美在管控朝鲜半岛局势,加大对朝制裁力度,以制止其冒险行为上有着共同利益,可以进行合作,但在对朝制裁的目的和方式上存在重大分歧。中国反对美国借制裁之机扩大美韩同盟的作用,在可控与稳妥的基础上解决半岛问题仍然是中国的上策。

其二,管控南海局势。中国会进一步加强在南海的岛礁建设,提升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力量,而美国会继续在海上和空中进行挑衅,如果缺乏约束,无视中国方面的警告,行动出格,有发生突发性事件的可能。同时,国际仲裁法院会对菲律宾的诉讼发布裁决结果,裁决结果发布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很难预料。比如,如果菲律宾方面采取莽撞行动,中国必定会采取反制措施,这无疑会增加发生冲突的风险。

其三,管控台海局势。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完成,实现政党轮替,蔡英文如何处理与大陆的关系和与美国的关系引人注目。过去若干年来,包括民进党执政时期,中美在维护台海局势稳定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民进党在传统上有亲美、近日和疏远大陆情结,美国方面如果把民进党作为制约中国大陆的工具,为其“重返亚洲”的战略服务,鉴于台湾问题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这势必会对中美关系造成严重影响。

三、中日安全困境

安倍长期执政为其继续推行其理念和政策提供了基础,其理念与政策的核心是“强国战略”,其中,构建强大且能行使更大职能的国防力量是这一战略的重要内容,包括自卫队走出去、扩大武器出口等。在这方面,安倍还会做得更多,包括加强对钓鱼岛的防卫和在东海地区的海空力量等。一个新动向是,日本在强化日美同盟的框架下,将会获得更大的活动空间,行动将会更具进攻性和对抗性。中国面对的将是一个更加活跃,甚至咄咄逼人的日本。日本希望在南海问题上“更有作为”,除配合美国的行动外,还将进行单独巡航。此外,日本还会加强与菲律宾、越南的军事合作,向他们提供武器,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等。安倍政府这样做,一是要借机拓展日本的安全空间,增大战略回旋余地;二是要提升日本的地区影响力,压制中国。可以说,中日双方除了对可能发生的“擦枪走火”有着共同的担心,都有意向通过协商制定规则外,两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空间很小,目前还很难找到走出安全困境的有效对策。

四、恐怖主义威胁

恐怖主义蔓延是当今世界安全形势中最令人关注的事态,因为恐怖主义具有隐蔽性高、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的特点,特别是恐怖势力的暴恐活动多以平民为袭击对象,一旦发生,会引起极大的社会震动与不安。中国周边不乏恐怖主义活动的踪迹,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以及中亚国家都是恐怖势力活跃的地区,恐怖活动接连不断。国内的极端势力和分裂势力也与外部有着直接的联系,曾经制造过许多事端。2015年,中国着力加强了国内反恐的力度,制定了反恐法律,使国内安全形势有了较大改善。但是,在国际上,特别是中国周边地区的恐怖主义势力仍然很活跃,发生恐怖主义袭击的几率很高。鉴于中国与周边国家有着密切的经贸、投资联系,旅游人数巨大,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面临很大威胁。在新的形势下,海外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投资项目安全、资金投入安全等已经成为国家安全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中国倡议并积极推动和参与的“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参加的项目、投入的资金和参与的人员很多,维护项目、资金与人员安全的任务很重。为此,中国会把“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安全合作纳入国际合作议程,会进一步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充分利用现有合作机制,如上合组织、中国—东盟合作机制以及各种双边合作机制等,建立有效的反恐合作安排,特别是信息交换机制、联合行动机制等。

结语

近年来,中国的安全战略和安全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国内安全方面,成立了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了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的新安全理念。在对外安全方面,提出了合作安全、共同安全的新构想。在安全环境与安全机制构建方面,中国彰显了做新型大国的决心和担当。尽管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着诸多新挑战,但总的来看,挑战和机遇并存。安全环境构建必须服务于中国的总体发展战略,符合做新型大国的战略定位。中国不会在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上作任何让步,必然对那些危及国家重大利益的挑战或挑衅进行反制,但同时又会从构建和平发展的周边环境出发,审慎与理智地处理争端,竭力降低发生冲突的风险,努力寻求对话、协商与合作的机会,增强对大局的掌控能力。

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综合实力的持续提升必然会引起国际社会和周边国家复杂与多样的反应。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自身对于外部安全的要求与期待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中国对于周边安全形势的判断,既不能低估威胁与风险,也要避免以点盖面、过度反应。应对复杂多变的周边形势,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与战略韧性。

资料来源:《当代世界》杂志,2016年第4期p4。查询码:ddsj201604。

第三篇:中国周边安全分析

中国周边安全于世界热点问题

第一题——中国周边安全分析:

答:对一个国家来说,无论是生存还是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好的安全环境,特别是一个好的周边安全环境。周边安全环境对我国来说,更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我国目前的安全形势总体上来说还是令人比较满意,但仍然存在这不少问题。对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因为周边安全环境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

中国位于亚太地区中心位置,周边陆上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北亚毗邻,海上濒临西太平洋地区。这种地理上的国际环境,使得中国与周边国家、地区之间发生全方位的地缘关系。同时,中国是陆海兼备的东方大国。

(1).我国是边界线较长,相邻国家最多的国家之一

(2).我国周边地区人口众多,周边国家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3).我国周边地区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

1957年,中国提出了解决边界问题的政策:以“安定四邻,争取国际形势的和缓,便于进行建设”为目的,以“双方真正在平等、互利、友好的基础上加以解决”为原则,既要照顾过去的历史背景,又要照顾已经形成的实际情况和双边关系的大局,在解决之前,维持现状。

~~~中国周边安全之东北亚:

综合地理、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考虑,东北亚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俄罗斯,准确的讲,我国只有东北三省和中部东部一些地区,俄罗斯只有其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能算作东北亚。在这个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经济和安全形势,都无法绕开现在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因此,问题的展开主要涉及中美朝韩日俄六国。

东北亚的地缘政治特点可以归纳为它是多样性强国的聚集地。具体而言: 第一,东北亚汇集了除欧洲传统强国之外的几乎所有大国。如果用尼克松经典的“五大力量中心”的概念,这里占据了四个。除美国为当今世界惟一超级大国外,中国、俄罗斯和日本都是有“极”之潜质的大国和强国。即便作为较小的国家,韩国目前经济实力已居世界第11位,是亚洲第四大经济体。朝鲜的军事力虽因其经济困难和核问题而莫测,但其常规武装的规模仍居世界前列。

第二,与欧洲列强齐肩而立不同,东北亚有一个群雄逐鹿的“中原”地带——朝鲜半岛。大陆势力和海洋势力折冲于这个狭小的半岛,使朝鲜半岛有所谓“东亚的巴勒斯坦”的提法。周边各大国高则追求主导半岛事态,低则确保半岛不被敌对方控制。朝鲜的古谚则更贴切:“鲸鱼打架,殃及小虾”。从这个角度讲,保持朝鲜半岛的稳定是和保持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稳定息息相连的。

第三,从当代史的视角看,东北亚是最早突破雅尔塔体制的地区,却也是雅尔塔体制最后残存的堡垒。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率先突破了雅尔塔体制。此后,由于朝鲜热战、中苏分裂、中美苏战略大三角的形成、日本经济起飞等因素,东北亚较早地出现了多元结构和多极化倾向,这不同于欧洲整个冷战时期较为单纯的阵营对峙和两极格局。但两极格局在世界范围内的瓦解并未彻底消融朝鲜半岛的雅尔塔体制。

第四,东北亚各国具有多层次的多样性。六个国家在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发展水平、意识形态、战略利益、文化传统等诸多方面显现出巨大差异。六个国家特质明显,传统苏联式社会主义体制国家、原社会主义国家(现转型国家)、坚持本国特色的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世界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拥有独特文明且尚未洗清历史污点的资本主义国家等等各具特色。这种多样性和发展不平衡的特征在其他区域是罕见的。这种多样性既可能为互补合作提供便利,也可能成为合作的障碍,是东北亚地区易于缺乏互信、充斥误解的重要原因。

朝鲜是一把尖刀,别人攥住就可以抵住中国的咽喉,中国攥住就可以成为攻击的利器。朝鲜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就在于:

1.解决了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国家安全隐患,朝鲜是我们的一块天然的战略缓冲地带,小日本是个到过,人口众多,面积狭小,资源极度匮乏。如果他想进入我们中国本土,需要先控制朝鲜,这样有两个好处,首先朝鲜为其提供一定的资源,其次可以以朝鲜作为跳板向中国发动进攻这是对日本,反过来,对于我们中国来讲,战略收缩时它是我们的一个缓冲地带,进攻时我们可以直接利用朝鲜海和日本海进攻日本西海岸。

2.东三省找到个新出海口,黑吉、内蒙地区的对外贸易通过进出日本海迅速能发展起来。

3.如果朝鲜政权垮台,则将有数不清的难民涌入中国,这也是我们所无法忍受的。

4.中国海军停靠在朝鲜北海岸线上就能扼住海参威的俄国远东舰队进出太平洋及南下的咽喉,自从放弃租借越南金兰湾,俄国在远东只有一个不冻港,就可以控制在我们手里了。等等,朝鲜对我国是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的。

对于朝鲜问题,我们必须以战略的眼光进行思考。

首先,朝鲜半岛局势是我国周边国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保持朝鲜半岛现状,维护目前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力量均势,将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安定的周边国际环境。这是因为:

朝鲜半岛是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支轴,它周边的三个国家中国、俄国和日本呈三角对立的地缘政治态势。二战后,美国势力介入,该地区更成为中、美、俄、日四大国战略利益的交汇点。朝鲜半岛形势的发展变化关系到东北亚甚至亚太地区和平与发展的大局。从中国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说,我们不能接受在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得不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朝鲜半岛出现大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稳定。21世纪上半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最为关键时期,但也是极其艰巨的时期。为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一条是要有和平友好的周边环境。朝鲜半岛地理位置及其历史和现实状况对中国的安全至关重要。半岛不稳定,必将制约中国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其次,朝鲜半岛是我国制衡美国的战略要冲。和平解决朝核危机,有利于杜绝美国势力的再度深入,维持朝鲜半岛制衡美国的战略要冲地位。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见,朝核问题凸显了朝鲜半岛对中国的重要战略意义。因此,积极应对朝鲜问题,维持现状,保持和平,才是中国的上策,才可能争取我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这正是国家外交的一条原则:外交斗争中不去努力控制对手,就会被对手控制。不主动去影响目前事态的发展,就将被动地应付未来的危机

~~~中国与韩国:

只要遇到朝鲜问题,中国就不惜同韩国产生摩擦。韩国在中国眼里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就结论而言,韩国在中国眼里是一个矛盾体,在经济和文化领域是重要的友邦,但在政治和军事领域却是一个潜在威胁。

中国非常介意韩美同盟。中方认为,韩国过分重视同美国之间的同盟关系,同时还考虑到朝鲜体制崩溃的情况。中方还认为,韩美同盟对中国的区域内安全利益构成威胁。很显然,中国对韩政策的核心基调是维护韩半岛稳定和扩大影响力。因此,中国在选择对韩外交安全政策时,除了两国关系之外,还会重点考虑对朝鲜问题以及中美关系产生的影响。今后,在朝鲜构建继承格局的过程中,朝鲜体制的不稳定性将会进一步深化。美中两国就韩半岛影响力展开的竞争也会日趋明显。这样一来,韩中两国之间在政治和军事问题上的摩擦很有可能会越来越尖锐。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中国对韩国对北政策和对美同盟政策的担忧和对策可能会以更加大胆和带有攻击性的方式表现出来。韩国和中国应早日使两国关系成熟起来,达到可以在政治军事领域进行战略对话的程度。这是韩国外交安全政策方面最紧迫、最重大的课题之一。

众所周知现如今的中国最危险的乃是东南台湾海峡和东海与日本的领土纷争,北边和俄罗斯已经解决的边境问题,和南边的印度双方也正在解决,和印度出现战争的可能性很小,西边就是东突厥的恐怖威胁和西藏的**分裂主义.中国的南海并不是很安全,和越南菲律宾都有岛屿上的纷争,不过这两个小国不足以对中国进行威胁.中国不仅和日本有钓鱼岛之争,和韩国也有领土纷争.但是也不至于发生战争,值得人们警惕的是中国东海春晓油气田.日本右翼不断进行不利于日中关系的言论,煽动日本的民族主义情绪,破坏日中关系,导致中日关系恶化,也使得中国人更加憎恨日本右翼分子.

~~~日本:

在对待历史问题的争论上,总体责任肯定在日本一方,这一点毋庸赘言。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历史问题之争激发了两国的民族主义思潮,这种社会思潮反过来又进一步限制了彼此外交调整的空间,使得中日关系呈现出一种“齿轮效应”,眼睁睁看着彼此关系一步步走向恶化。日本近年来在中日关系上的“耍横”,既是日本国内政治转型、社会思潮日益右翼化的反映,同时也与中日差距迅速缩小、力量对比正在不断朝对中国有利的方向发展的趋势有关

~~~中国与美国:

作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对华战略极大地影响着中国的周边安全,这种重要性还在于它不仅仅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一个单一变量,而且还是影响其他变量的全局性变量。因此认识美国当前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安全战略及其影响,是我们准确判断形势、把握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变化的重要前提。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冷战结束以来,作为美国全球军事调整的重要部分,美国一直在调整它的亚太军事布局,以更多的战略注意力关注亚太地区,以日美安保体制为核心,巩固和加强双边军事同盟关系。美国全球军事调整的核心任务是要使美军“精、强、快”,目的在于提高现代化、数字化和机动快速反应能力,保

持前沿军事存在。美军远程投放能力的增强,打破了美国亚太军事存在的传统地理范畴,突破了传统军事合作关系中单纯依靠基地驻军的形式,使其具备了跨洋、跨地区对相关国家或地区采取军事行动的能力。美国当前军事调整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反恐的需要;二是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地区冲突;三是为了应对正在崛起的国家。

从美国近一年来的对华政策态势来看,美国的对华政策并没有什么根本改变,仍然是“两面下注”,只是美国对华的接触与遏制两手都在加强。政府不同部门表面上调门有所不同,大致是国防部唱白脸,国务院唱红脸,实际上美国的对华政策正是这样调门不一的各种声音组成的合唱。

~~~中国与中亚五国:

中亚对于中国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无论从传统的政治安全,还是新兴的能源安全都是如此。本文所指的中亚比一般地理意义上的概念中亚范围要小,特指前苏联解体之后独立的中亚五国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中亚既是贯通欧亚大陆的交通枢纽,又是多种文明交汇之处,如今还是世界石油供应线的重要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对于中国而言,中亚的意义在于:第一,该地区对于保持我国西部边疆的稳定至关重要。我国新疆地区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有着长达 3000 多公里的边界,存在复杂的民族和宗教关系。从影响中国安全的角度来看,威胁中亚的主要因素不是“颜色革命”,而是宗教极端势力。中亚的稳定有助于保持和平的边境,处理好同中亚国家的关系,帮助中亚国家稳定政治局面,可以使中亚成为新疆与宗教极端势力的隔离带;而处理不好,中亚就有可能成为宗教极端势力的传染带。第二,据能源专家估计,即使不把里海石油计算在内,中亚也是仅次于中东、西伯利亚的第三大石油储积区,中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发展与中亚的经济关系特别是能源合作,把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发展成为现代的“能源之路”,是实现中国能源来源多元化战略、确保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环节。当前,中国与中亚的合作关系是围绕上海合作组织的多边框架以及与各国的双边关系两个层面展开的。中国应该充分发挥上海合作组织在能源合作方面的作用,大力开展与中亚的能源合作。

~~~中国与印度和南亚:

其次是出于印度独特的地缘政治特点,在所谓“动荡的新月弧地区”中,印度次大陆居于中心位置,而印度是印度次大陆的政治格局发展的主导力量,另外印度洋作为世界上重要的能源通道也受到高度关注。第三,印度作为“最大的民主国家”,也是受到西方国家青睐的原因之一。

印度和巴基斯坦喀什米尔争端

近年来,美印战略上的相互接近引人注目。美国的南亚战略就是要使印度能够成为一个大国,同时也协助巴基斯坦获得安全与稳定。1998 年印度的核试爆一度使美印关系陷入低谷。近年来,美国高度重视印度的地缘战略价值,致力于把印度纳入美国的全球战略框架。美印关系不断升温,两国在政治、经贸、军事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冷战时期印度虽然高举不结盟的大旗,但实际上站在了苏联一边。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印度对外战略发生了重大改变,虽然以多边外交为目标,但是把重点放到了对美伙伴外交政策上。

从地缘角度看,南亚在亚洲一直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在西方殖民主义侵入亚洲以前,中印两国从来没有发生过冲突,也不存在什么主导权的争夺。中印两

国都倡导和坚持国家间彼此平等、互不干涉内政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印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尽管两国过去曾经受到边界问题的困扰,但是近年来双边关系发展迅速,中印合作成为主流,两国关系尤其是经贸关系有了长足发展。

~~~中国与蒙古:

蒙古位于中俄之间,只和中俄有边界,他的地理位置,注定了他的任何发展,都要与这两个世界大国息息相关。自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起,前苏联就控制了其政治和军事,成为实际上的苏联加盟共和国,中苏交恶期间,苏联在其境内陈兵数十万,直接威胁中国北方边境的安全。苏联崩溃以后,俄罗斯实行激进的休克疗法,国家元气大伤,无力在远东保持昔日的主动权,自此蒙古失去了发展方向。今天的中俄,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的步步进逼下,终于又重新走到一起,蒙古的地位又发生了变化,中俄双方完成了所有的边界划定,化敌为友,边境保有的军事力量减少到了最低限度,而蒙古基本成了两国的缓冲地带。~~~我国内部隐患对周边安全的影响

民主分裂主义活动:

1、西藏的隐患

西藏以“**”集团为首的分裂团伙在印度、美国等的支持下在印度建立了流亡政府,成为外国势力阻碍中国统一的“工具”。

2、新疆的隐患

新疆分裂主义分子一直不停的煽动群众闹事,搞系列的恐怖暗杀事件,严重威胁新疆人民的正常生活。“东突”分裂是以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权为主,建立了“东突斯坦国”

第四篇:中国周边安全状况分析

中国周边安全状况分析

当今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所谓的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与中国相邻或是相近地区的安全形势问题了,而是在全球以及空天范围内只要对中国有重大安全影响的问题都已是中国的“周边”安全问题。所以,本次分析是以全球为背景,讨论中国所面临的传统与非传统方面的安全威胁,以及所能应对的措施。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虽有增强,胆不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时有激化,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特征,维护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依然任重而道远。

传统安全威胁方面:

一.海洋方面

海洋方面的安全问题,是我国面前的最大安全问题。海洋航道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生命线,各大国的海洋军事化更是我面临的传统安全威胁的最主要方面,所以,我国在进行海洋外交的同时,打造强有力的蓝水海军已成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

太平洋方向:

1.东北亚安全形势。朝鲜核危机对中国关于建立朝鲜半岛无核化是一个严峻挑战, 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没有半岛的安全, 就无中国现代化的最终实现。因此, 中国正竭尽全力促成朝核问题的多边会谈, 然而成效不大。虽然如此,然而朝核问题更多是中美两国进行利益角逐的砝码。朝鲜面临的国内及国际环境相当恶劣,只能求助于中国;美国虽然极力打压朝鲜,然而却非美国的战略利益,不可能冒着与中国开战的风险而出兵朝鲜。然而,朝核问题却影响到我国的战略利益,因此,也得谨慎处理。

2.东海安全形势。东海问题,主要是中日之间对东海的利益争夺问题,中日两国在东海有众多的利益冲突点,岛屿争夺,海底资源的开发争夺等问题,极易导致局部的军事冲突。同时,日本是我国的重大安全威胁,也是美国遏制中国战略的军事及政治前沿。中日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民族主义情绪,极易导致自发性的民间对抗,而且历史遗留问题非但未得到妥善解决,日本方面还不断挑起争端。日本的台湾政策,美军基地,极右势力无一不是我国防范的对象。5月初,我军穿越日本公海进行军事演练的后续**仍在,今日东海的矛盾问题开始升级,双方都在暗示用局部武力的可能性。虽然,中日经济的相互的依存性增加,然而中日两国远不是经济交往就能改善关系的。不过,日本的安全政策在美国的影响之下的,关系到美国的利益时,美国也绝不会让日本为所欲为的,所以中日的全面冲突可能性不大,局部军事行动却极易发生。

3.台海安全问题。台湾问题,是我国的核心利益问题,也是中美、中日爆发全面冲突最大可能因素。时至今日,中国仍未统一,台湾问题不得不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痛。台湾问题的解决无论对于我国的政治或是军事发展都有巨大的战略性利益。然而,台湾问题也正是美国困扰中国的最主要问题,台湾岛内虽有台独势力,但问题能否解决远非台湾能左右的,而是中美两个世界大国的博弈。美国是当今超级大国,绝对实力虽有所下降但相对实力任然是绝对领先的;中国虽有快速进步,但同美国还有全面的差距,所以当下我国没有实力来要求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让步,更谈不上不干涉台湾问题。中国无法威胁到美国的核心利益,所以中国在台湾问题上没有同美国谈判的资本,同时台湾又是美国重要的战略利益,美国甚至能以武力来防止大陆强硬解决。当前,台湾的政治还算稳定,马氏的不独不统策略也目前的各方利益,然而台湾问题不是日久就能让所谓的历史趋势能自然解决的,大陆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同台湾的联系,争取最终能和平解决,同时要加快自身的发展,加强军事建设,做好因台湾问题,而同美国日本及岛内台独势力进行局部或是大规模战争的准备。

4.南海安全形势。南海是极重要的战略通道,对保持国内稳定和长治久安具重要意义。但现在中国南海已经面临被瓜分的危机。目前,周边许多国家不仅对岛群提出了主权要求,而且还占领了大部分岛礁,对其附近海域进行疯狂的资源掠夺。中国的海洋领土和海洋权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南海形势目前非常严峻。南沙有500多个岛礁,中国只控制其中4个,现在他国这加速南海资源。南海水域日益呈现国际化、同盟化的趋势。从国际惯例来看,国际法尊重先占为主的原则,谁先占领并实行有效的管理,谁就拥有较大的主导权。如果从传统海疆线原则基础上后退,可能将最终推翻传统海疆线的原则,南沙群岛各占领国和主权拥有国之间就会展开平等谈判。这样下去,南沙可能永远回不来。所以,在南海为完全国际化前,我国应进行局部军事行动,捍卫我国的当前利益,用军事外交来保障政治与和平外交。

印度洋方向:

印度洋上的马六甲海峡承担着我国绝大部分的经济航道,然而印度作为南亚大国一向把印度洋当做自己的内海,对于我国海军护航行动都严密监视度洋北部的弧形战略地带是一条重要但却充满冲突和利益纠纷的地缘战略弧。随着全球能源需求量和海上贸易的逐年递增,该区域将不仅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区域之一,而且还将因为区域内根深蒂固的矛盾和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而成为世界上冲突爆发最频繁的地区之一。

中国在印度洋上巨大的利益关切,造成了以印度和东盟国家为首的印度洋地区国家的担忧和疑虑,“中国威胁论”在印度洋地区甚嚣尘上。结果,中国在巴基斯坦援建的瓜达尔港、在缅甸修建的公路等,尽管是基于互利共赢的经贸目的和发展援助计划,但印度却囿于其传统的“印度主义”战略思维,从安全和战略视角来曲解中国与其他国家间正常的经济合作关系,以至于有人炮制出了所谓中国旨在包围印度的“珍珠链战略”。毫无疑问,对中国印度洋战略意图的曲解和战略猜忌,给中国在该地区维护正当合法的国家权益造成了相当大的困难,也造成了所谓的“马六甲困局”。如何破解这一困局,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的利益,就成为中国政府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在维护海洋权益过程中,中国还应该像其他国家一样,努力建设一支能够有效维护自身海洋利益的海上投送力量。虽然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道路,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就不能具有保卫自身远洋利益的实力。实际上,当今中国尤为需要一支“蓝水海军”来维护能源安全和航运安全,以及为“和谐海洋”秩序提供强大的力量保证。

陆地方面:

陆地边界领土争端不断得到解决,90年代以来,中国已先后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越南等国解决了边界问题和领土争端,目前只剩下中印边界问题尚未解决,而问题也主要在我国西南方向。

阿富汗是中国西部一个重要邻国,目前,北约在阿富汗驻扎大约3万部队,其中包括1.2万多美军。这是二战结束以来北约第一次在中国西部邻国长期驻扎数万部队。目前,驻阿富汗美军由于受到反美武装的袭击,疲于奔命,正要求北约增派更多的部队。北约部队在阿富汗主要进行维和和重建。大量现代化飞机驻扎在阿富汗大型空军基地。一旦需要,北约任何大型作战飞机可起降阿富汗,对亚太地区构成战略威慑。印度为了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正加强军事力量的发展,尤其努力提高远程导弹部队的作战能力。印度已研制成功射程3000多公里的“烈火”弹道导弹,一旦开发成功5000公里以上的洲际导弹,将可以威慑整个亚太地区。1月10日,印度首次成功地用一枚火箭把3颗卫星和一个返回式太空舱同时送入太空,意味着印度已掌握了一箭多星技术。未来印度很可能继续拓展技术潜力,争取一枚火箭运载更多的弹头、打击更远的战略目标。印巴冲突仍是中国周边安全重要隐患。近年来两国核与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两国今后在克什米尔再起冲突的危险性依然存在,而且与我国存在领土争议,其安全威胁不得忽视。

空天方面:

虽然国际上反对将空间军事化,在空间安全问题上,美国一直以独往独来、不受任何约束为前提,为此,一再拒绝中国和俄罗斯的有关提案,使裁军谈判陷入僵局,至今没有下文。人们知道,中国和俄罗斯两国曾经提出的关于“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的草案如果通过,全世界有希望就此达成新的国际法律文书,这将对防止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和维护外空的和平与安宁带来新的希望。然而,近阶段美国却悍然部署空天战机,给全世界带来实质性的军事。为此,我国为自身的防御,不得不加紧对空天作战的防御甚至是进攻的研究与准备。

非传统的安全威胁方面:

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与民族分裂势力结合。当前,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危害的民族分裂主义主要是来自新疆、西藏等地的“东突”和“藏独”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及境外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民族地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危害。海盗问题严重威胁我国商业航道安全,我们的原油进口通道却相对单一。在目前的原油进口量中,从中东和非洲地区5个国家进口的原油约占75%;进口的原油和油料90%以上需要从海上船运,其中90%的海上船运由外轮承担,这使得中国的原油运输受制于人,一旦遇到战争、外交、海盗或是其它不可抗拒的风险,中国的石油运输安全将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所以,我国面临的安全风险犹在,我们必须树立危机意识,加快发展,强我国防,时刻做好应对威胁的准备。

第五篇: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及分析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及分析

近来,三股势力威胁继续上升,中国反恐怖形势严峻。近年来,中国周边地区恐怖活动活跃,反恐形势日趋严峻。印度和巴基斯坦恐怖事件频发,两国的很多地方都遭到了恐怖袭击,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08年11月26日晚至27日凌晨,近年来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基本态势: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未来中国周边局势有望继续保持稳定,但原有矛盾爆发和新安全热点出现的可能性增大,中国将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国际风云激荡,国际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多变。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更趋复杂,九一一事件后,中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固然中美关系因反恐而增加了新的合作基础与合作领域,合作气氛渐浓;固然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形象日益凸显,或者有可能成为全球资本的避风港。但无庸置疑的是,九一一事件后,中国面临的国际尤其是周边安全环境更趋复杂。

尽管冷战已经结束,世界仍然很不安宁。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等此起彼伏。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部分地区热点问题呈现出缓和趋势,但局部问题凸显,高危因素和敏感因素增多。朝核问题在六方会谈落实第二阶段行动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朝鲜向六方会谈主席国中国提交了核申报清单,炸毁其宁边核设施的冷却塔,重新允许国际核查人员进入宁边核设施开展核查工作。美国宣布启动将朝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删除,终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向朝鲜提供了250万美元用于帮助其销毁冷却塔。尼泊尔举行9年来首次制宪会议选举。制宪会议成员通过了尼临时政府提出的议案,宣布尼为“联邦民主共和国”,废除君主制,尼步入共和时代。与此同时,周边局势动荡加剧。朝韩关系转冷,朝鲜半岛呈现紧张态势,双方经济合作受挫,军事形成对峙。伊朗核问题僵局难破,伊朗依然在从事铀浓缩活动,加快铀浓缩进度。

另外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态势得以迅速推进与强化。过去人们一直也在说,美国在构筑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但总觉得这个包围圈还不完整,还远没到位。九一一事件后的今天,再检索美国近几个月的战略部署,我们会发现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已经赫然成型。环太平洋的对华遏制链条是既有的基础,而在过去美国难以立足的南亚、中亚地区,也就是中国的西部、西北和西南部边界外,美国已经在事实上完成了投棋布子。北约东扩已直抵中国西陲,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已是事实,与印度的军事合作已然进行。这一切都表明,美国在反恐战争的旗号下,已经在事实上推进和强化了对华战略遏制圈。

日本借鸡下蛋,力图冲破重重限制,继续推进军事大国战略。近来,以支援美军在阿富汗展开战争为由,日本紧锣密鼓地在法律程序上实现了海外派兵的新突破。,印度孟买发生连环恐怖袭击,造成了190多人死亡,300多人受伤。2009年7月17日,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市中心商业区的丽思卡尔顿酒店和万豪酒店当天连续发生爆炸事件,已造成至少9人死亡50人受伤。塔利班分子在阿富汗境内多次发动袭击。阿富汗负责与塔利班等阿境内反政府武装组织谈判的“国家和解委员会”的负责人遭塔利班武装袭击身亡。三股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继续向中国国内渗透。“基地”组织对“东伊运”的援助由来已久,伊拉克和阿富汗境内的基地“圣战”组织也与“东伊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对中国的安全形势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中国新疆公安机关破获了“东伊运”恐怖组织预谋针对北京奥运会实施暴力恐怖活动的案件。2009年7月5日新疆地区发生的打砸抢烧事件,再次暴露了三股势力对中国安全的威胁。

由于中国周边国家对美倚重增加,新加坡与美签订了新的军事协定,韩新任总统李明博在战略上力争强化韩美同盟关系。俄美在反导和北约东扩问题上矛盾突出,俄的战略空间受到美国的挤压,被迫绝地反击。总之,今后一段时期,大国之间的关系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多变,斗争也会不断增加。

美国伊朗舰艇在霍尔木兹海峡发生摩擦。双方还在同一天于海湾地区进行了互相针对对方的军事演习。随着金融危机后续效应释放,亚洲国家经济风险突出,韩国、印尼、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已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泰国民主制弊端进一步暴露,政局稳后有乱,一年内两届政府下台,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持续数月,曼谷国际机场被示威者占领,造成数千旅客滞留,泰经济受到重创。尼泊尔建立共和制后国内局势仍不太平,忠于国王的势力依然存在,联合政府困难重重。

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周边环境,我国应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原则,不失灵活,积极主动地开展外交工作,以求取得重大成就。

我国应坚定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在事关我国核心利益的西藏、台湾等问题上,既毫不动摇地坚持原则,又在具体问题上体现灵活精神,坚定维护了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粉碎了“藏独”势力制造国家分裂和破坏北京奥运会的图谋,对一些西方国家借西藏、人权等问题干涉我国内政的行为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对“台独”势力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并抓住机遇,积极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两岸交流与合作稳步展开,逐步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发挥出中国负责任的大国作用。几年来,中国领导人多次参加有关重大事务的地区和全球性国际会议和对话,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主张和倡议。近年来,中国还积极参与了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达尔富尔等热点问题的解决,积极参与了国际反恐斗争和国际维和行动。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中国是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目前有近两千官兵在联合国9个维和任务区和联合国维和部执行任务。对气候变化、环保、能源安全、国际救灾、公共卫生等一系列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中国都采取了认真负责的态度,并以自己的切实行动推动有关问题的改善和解决。

(五)全面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在连续遭受严重冰雪灾害和四川汶川地震灾害的情况下,中国一方面全民动员大力救灾,一方面克服困难成功地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特奥会,随后又成功主办了第七届亚欧峰会,既展现出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也反映出中国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强有力的组织与工作能力。我国在救灾、举办奥运会和亚欧峰会的卓越表现,受到了世界众口一致的积极评价和热烈赞赏。

当前,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同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得到了改善和发展。所有这些,都进一步改善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

因此,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相处,寻求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是中国周边外交追求的目标,只有通过各种接触与交流,中国人民更多地了解了世界,世界人民也更多地了解了中国,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加密切,友好情感日益增强。

周边热点问题分析与中国安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