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用地西接文昌中路、南接宣化东街、北靠北蟒河,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5.40公顷。
二、规划设计依据
本次规划设计遵从设计任务要求及各类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1、甲方提供的“东庄城中村改造”规划方案设计任务书。
2、《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4、《住宅设计规范》
5、国家和地方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定
三、规划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全局观)
从整个城市全局高度对小区进行规划定性,将小区做为城市的一个“模块”,在城市特有的空间结构和环境格局中“演生”出小区的空间及景观结构,使之既成为整体结构的有机组分,又对城市结构产生空间、功能、交通上的关联(也是对总规原则的落实和延伸)。
2、关联性原则(空间观)
综合分析区位条件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达到人、水、绿有机共融,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协调、和谐统一。
3、独特性原则(形象观)
塑造根植于当地传统而又富于个性、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空间结构,景观塑造,建筑单体,环境细部设计等多方面加以体现)改善城市空间质量,提高城市品位。
四、设计理念
1、和谐社区
积极协调不同开发阶段不同特征的住户之间的需求,这包括:为动迁原住村民提供的村民自用住宅、为外来人员提供的出租住宅、为来自市区自住户提供的商品房。通过合理安排不同社区人群,完善配套服务,体现出和谐社区的精神所在,塑造出符合人性尺度、具有强烈归属感与亲和力的小区空间意向。
2、人文社区
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指导思想,充分考虑特殊地理位置社区居民的居住特点和需求。分析济源城市特有历史文脉,结合本案周边的现状,提炼出小区的品质精髓。力求在小区整体规划设计中加以体现。在房型设计方面,我们对每幢楼每个房型都是根据周边环境特点度身定做,力求创新,多种类,多户型,设计新颖别致的户型,同时考虑实用性、经济性,为以后的销售创造条件。
3、生态社区
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通过宽阔的中央绿地,均衡的大面积宅前绿地,高品质的景观创造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空间和与众不同的优雅气氛。建造生态环境型小区,倡导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规划结构清晰,功能分区明确,形态自然有机,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和舒适的居住环境,满足居民物质与精神的多重需求。
五、设计要点说明
1、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开发”的布局结构。
“一片、两带、三块”的总体规划结构:
通过两条社区主路(两带)将安置区公建区和开发区三个组团(三块)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社区(一片)。
以宣化东街两个社区入口之间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带为界,以西为开发用地,以东为安置用地。
2、“组团环路”的交通系统自成体系。
在启动区规划设计中,采用内环路的形式,依据居住区道路通而不畅的原则,形成分级有序,功能明确的道路组织,同时满足消防、救护等要求。
内环路的交通形式便捷居民直接入户,有效解决区内交通拥堵等交通问题,最大化实现,地面人行交通体系。将最大化的室外活动空间留给居民。
每一分期开发的住宅组团内各设一个出入口,其与环形道路结合共同形成便捷、完善的居住区道路体系。小区步行系统分为林荫步行系统和宅前步行系统两部分,步行交通在进入小区后,沿位于贯穿小区南北的绿化景观带内的林荫步行系统进行分流,形成机动、步行交通适当分离,分级衔接的住区道路系统。
小区停车主要采用地面停放,在最后一期开发中适当结合地下停车进行组织,其中地面约873辆,地下约1233辆,合计约为2106辆。除了在数量上满足小区居民使用外,还着重考虑小区居民能够快速便捷地停车入户。在住宅楼间布置集中的自行车停放场地,同时结合宅前宅后和道路沿线的空地解决临时停车。
3、强调“点状”与“带形”绿化空间相互渗透,塑造“生态园林”的居住环境。
绿化开放空间总体上分为三个层次,即外围绿地、公共绿地和院落绿地,充分挖掘外部景观条件与内部自然环境资源,使每户均有良好的视线景观。住地绿地景观以贯穿小区南北的“带形”公共绿地为中心,“带形”绿地临小区主干道布置,加强小区绿化的共享性,提高小区的绿化品质与绿化感受。“带形”公共绿地内布置曲径、坡地、花带、树阵、帐篷、柱列等景观元素,在小区出入口的对景处及绿地北端设计三个空间节点,共同营造生动活泼、富有变化、处处有景、步移景异的住区公共绿化景观。由公共绿地向两侧住宅院落进行绿化景观渗透,院落绿化为半开放半私密空间,绿化景观主要为院落内的住户提供宅前休息、交流的场地。出入口道路两侧绿化空间努力营造简洁、整齐的住区入口区段绿化景观带,形成进入住区的第一层次的绿化景观通廊。“带形”公共绿地、院落绿地和绿化景观通廊相结合,形成形态各异、空间收放结合、景观相互融合的住区绿化景观网络。绿地中的水体均为浅水设计,基地卵石铺砌,枯水期可以作为中心广场或者健身漫步道使用。
4、采用“行云流水”的建筑布局,体现“舒适、美观”的完美结合。
建筑组群布局上顺应了水平横向排布的特征,保证每户住宅建筑良好的日照朝向与通风需要,同时汲取了中国水墨画中“行云流水”的思想精髓,建筑排布上采用错位式。一方面,点条结合的错位布局体现了“移步异景”的中国传统园林思想,丰富了小区内部景观,增强住宅空间的多样性与趣味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满足了住宅建筑对于通风、日照与采光的需要,能更大限度上布置住宅建筑,实现了经济性与舒适性的完美结合。
地块一开发回迁过渡区:作为启动区,布置在月季街北侧、小学用地以北新龙路以南,均为多层住宅。主要因为北侧现状为农田,动迁压力小,可以作为村民住宅过渡之用,以后可以纳入进商品房小区成为一个整体。村民回迁补偿占总用地的40%;开发用地占60%。
地块二保障用地:布置于月季街北侧、出让用地以西,占地2.90公顷。区内为多层住宅,沿街布置底层商业。南侧回迁区设置一所幼托,为本区服务。保留基地内清朝民居加以改造成为回迁区会所,一方面尊重本地历史文脉,另一方面为村民找回地区认同感。
地块三保障用地:布置于月季街南侧,古建筑保留用地以西,占地2.15公顷。沿街布置底层商业为居民生活服务。
地块四安置用地:布置于雪松路以东,古建筑保留用地以西,北侧紧接地块三用地,占地6.35公顷。沿雪松路出入口处设置一所幼托,随着社区环境的成熟,与地块三保障区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共用出入口和物业管理。
地块五开发用地:布置于月季街以北、小学用地以西、出让用地以东、北侧紧接地块一启动区。出入口设置于月季街上,区内道路将来与地块一启动区共享。区内以小高层住宅设计,沿街规划底层商业服务设施。
地块六开发用地:作为整个项目面积最大的一期住宅开发,可以根据市场需要,结合独立的环形道路网进一步分期开发。沿月季街和牡丹路分别开设小区出入口,北侧出入口与地块五开发用地的出入口相对,形成一个整体的社区。本期商品房开发除了多层住宅以外,在小区中心绿带布置4层半的花园洋房组团,同时在基地西北角一侧考虑布置高层,一方面提高地块开发价值,为市场提供更多住宅类型选择,同时也创造出更加优美的天际轮廓线,除了沿街底商外,在基地东南角布置商务式酒店公寓和幼儿园,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和配套。
第二篇:秦皇岛第一医院总体规划方案设计说明-修改版
秦皇岛第一医院分院规划设计说明项目概况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是秦皇岛市唯一的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新建的西区分院位于秦皇岛市经济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周边与市政府、大型住宅社区、学校等配套设施相邻。
新建医院规划地块位于黄河路以南,南岭路以西,四周环路,交通便利。地块近似长方形,场地内地势坡度呈现南高北低,竖向高差近15米。规划用地总面积197,642平方米(合约296亩)。
本案拟建规模为日接诊5000人,住院病床2000床,总建筑面积29.5万平方米。规划设计指导原则
2.1 挖掘场地资源
对于场地周边的景观资源要充分挖掘并考虑借景,如海景、山景等;
充分考虑当地的日照条件,尽可能将病房朝南向布置;对现状地形的高差要充分利用。
2.2 分析周边环境
通过对周边社区人口情况、主要人流方向以及道路交通情况的分析来
确定地块本身出入口的位置并合理组织交通流线。
2.3 增强标识性
标识性对病患来讲非常重要,如何使病患清晰、便捷地识别方向,通
过序列性的标识引导到要去的地方是规划设计中要考虑的问题。
2.4 考虑分期建设
对于本案这种超大规模的医院,如何使分期建设成为可能,采取怎样的策略是需要思考的。有的项目一次性建设,但分期装修;有的项目
则是分期建设,本项目适合怎样的方式需要研究。规划设计理念
对于医院设计而言,合理的功能布局对提高管理效率以及未来几十年
如何以“病患为中心”的运营服务非常重要。所以我们首先对任务书的总体框架运用科学的方法重新进行了考量,在此基础上我们做了三种不同思路的设计尝试。一种是完全强调效率;一种是强调环境做成组团式;还有一种是在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下面主要就第三种思路——圆弧方案做详细阐述。
本案的设计构思是在考虑流线与效率平衡的前提下,结合地形高差将
建筑与景观融为一体,创造了一个“花园式的医院”。我们在南岭路与黄河路交汇处设计了一个中心花园,建筑主体以花园中心为圆心呈弧线形放射式展开。三栋病房楼从南向北层层跌落,在门诊楼屋顶设置屋顶花园,并结合内部庭院,将整个医院打造成处处有景的“大公园”。
3.1 功能分区——高效、合理
3.1.1 为更好地达到医院的安全与效率,我们将门诊、急诊、医技、康复
与体检中心、行政科研分成自南向北的三栋楼,将病房楼置于其上,相互之间通过连廊纵向联系,成为了一个功能齐全、运转高效的综
合体。
3.1.2 基于对老人的特殊关切,我们将临终关怀中心置于基地的北侧,有
独立的户外活动空间和出入口,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
3.2 交通流线组织——多渠道的到达方式
3.2.1 设计中强调多入口,既有门诊主入口又有多个次入口有效地分散了
人流。
3.2.2 在南岭路和黄河路分别开有机动车出入口,病患乘出租车可直接到
达门诊大厅。
3.2.3 在西侧道路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开车病患可通过电梯到达门诊大
厅。
3.2.4 人行主入口设置在中心花园一侧,行人可穿越花园到达门诊大厅。
3.2.5 在南岭路及北侧道路分别设置了急诊和急救专用通道,方便救护。
3.3 停车——全地下停车
利用地形高差设置地下车库,主要停车全部地下,地上只考虑临时地面停车,不设置地面停车场,改变了传统医院交通拥挤的面貌。
3.4 环境设计——多层次的院落空间
大量研究表明,人类疫病的病因不仅是生物学因素,且人们的心理状态,社会环境因素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愈后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治疗手段日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在环境设计中注入“人性化”的观念,弘扬人性,表现对生命的关怀,激发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念。现代医院设计强调“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同时一样重视医护人员健康、卫生的良好工作条件。
在环境设计中,回归自然的环境是我们的目标。尽可能地实现园林化、无障化、智能化、人文化、安全、舒适的环境。设计中做到了院内处处见绿,步步有景。院内充满生机,花鸟虫鱼、叠水、大树、草坪„„,使整个院区形成一个自然的花园。人们在其中自如伸展、怡然自得。
当然,环境不仅指室外,室内环境也是相当重要,在室内环境的设计中,我们力求以有限的空间创造出开阔、轻松的室内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创造开阔的内庭院,以取得更多的自然采光通风,内庭院四周通廊环绕,视线开阔;
2)宽敞的一次候诊大厅,在此是病人等候时间最长的地方,创造一个安定舒适内容丰富的环境,可减轻人们因等候而产生的烦躁,消极的情绪。设计中候诊大厅与室内外庭院在视线上都是可以连通的,把室内外庭院的景致引入候诊厅。这些都丰富了候诊厅的空间环境,分散了病人的注意力,减轻病人的痛苦。另外主要交通与各等候空间互不交叉,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安定舒适的环境。
3)充分利用屋面,大量层层跌落的屋顶花园,可改造院内的气候环境,也给病患提供了更多的休憩空间,同时也丰富了第五立面。
3.5 分期建设——两期建设
考虑到本案建筑规模近30万平方米,规模巨大,因此应分两期建设,一期完成北侧两栋综合楼,二期完成南侧一栋和临终关怀中心。
3.6 日照与采光——全南向病房
本案规划了三栋朝南向弧形展开的病房楼,并控制了建筑层数,实现了所有病房全部南向,两个病房楼间距60M,经过日照测试完全符合综合医院建筑标准规定的冬至日连续满窗日照2小时以上的要求。
3.7 立面设计——亲合、温馨的立面造型
医院是一个救死扶伤、济世救人的机构,所以它的立面造型要尽可能地给人以亲切、平和、舒适、温馨的感觉。本案中采用了独特的弧线造型,建筑主体错落有致,并配以中心花园,使院区沿黄河路界面焕然一新,形成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其中院区主体建筑——医疗综合大楼在整个城市环境中显现其标志性的重要地位。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建设用地面积:197602M2
总建筑面积: 295805M2
地上建筑面积:229840M2
地下建筑面积:65965M2
床位数:2000床
建筑密度:20%
容积率:1.163
绿地率:60%
停车位:1200辆
第三篇:总体规划修编
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准备工作
1、对原规划实施提出评估报告和修改强制性内容专题论证报告。
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结合镇发展和建设的实际,对原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报告要明确原规划实施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分析论证修改的必要性,提出拟修改的主要内容,以及是否涉及强制性内容。
拟修改镇总体规划涉及强制性内容的,还应就修改强制性内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专题论证,由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专题论证报告。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控制性指标、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范围、镇防灾减灾设施用地、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内容。
2、向市人民政府报送要求修改镇总体规划的请示。
报送材料包括:镇人民政府申请修改镇总体规划的请示、原规划实施评估报告和修改强制性内容专题论证报告。
二、规划修编
接到市政府同意修改的批复后,镇人民政府在市规划局的业务指导下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承担规划的具体修改编制工作,编制镇总体规划。
三、规划公示、人大审议、报批
1、进行公告、公示,征求公众意见。
2、报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3、将修改后的镇总体规划报市规划局审查。
报批材料包括:镇人民政府向市人民政府申请审批镇总体规划的请示、镇总体规划文本和图纸、公众意见及采纳情况、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意见及采纳情况。
四、市规划局组织专家评审并将修改后镇总体规划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报批材料包括:修改后的总体规划文本和图纸、专家评审意见及采纳情况、镇人民政府报送的其他材料。
五、镇人民政府和市规划局分别组织批后公示
在批准后三十日内,向社会公布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图纸。
第四篇:设计说明
【目录摘要】:中式风格是以宫廷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的室内装饰设计艺术风格,气势恢弘、壮丽华贵、高空间、大进深、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造型讲究对称,色彩讲究对比装饰材料以木材为主,图案多龙、凤、龟、狮等,精雕细琢、瑰丽奇巧。现代中式装饰风格继承了明清的文化传统特点,突出体现了中式的家居风范与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蕴。但如何使古典风格融入现代生活,正是中式装修需要考虑的,目前在数以万计的家装工程中,中式风格的装修仍属凤毛麟角。
关键词:古典建筑 精雕细琢 历史悠久 传统文化
一、引言
中式风格的室内设计古朴典雅,能反应出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让人一看就容易理解其文化内涵,特别是对中国人,更是有一种亲和力,所以现在很多家具设计都很喜欢采用这种风格。但是,在室内设计中采用中式风格时,要注意融入现代元素,一味的照搬古代设计范例,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毕竟室内设计不同于古玩收藏,照搬照抄只会使设计看上去繁琐重叠,老气横秋,了无生趣。在新一代中式设计上,要取其传统的精华,弃其糟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不同的理解就可以设计出不同的作品来,各有特点。但是一定要追求神韵。只是形似是不足的,在反应中国传统的时候,同时反应这个时代,重要的是追求神似。在选材上也要融入时代特征,古代中式主要材料是木、石材料,现代技术产生了很多的材料,很多都可以用到中式设计中,可以说如何将现代材料和现代元素融于中式装修,是目前设计中式是否成功的标志。
二、中式风格研究
1、中式风格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简中式风格涵盖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传统的儒佛道文化也颇有渊源。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对现代室内空间的认识,中国文化的精髓必将成为室内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新型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装饰材料的快速发展,未来的家居将变得妙不可言。在回归自然化,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长,人们向
1往自然,渴望住在天然绿色环境中,整体艺术化,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人们要求从“屋的堆积”中解放出来,求各种物件之间存在统一整体之美。高度现代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室内设计中采用一切现代科技手段,使设计达到最佳声、光、色、形的匹配效果,实现高速度、高效率、高功能、创造出理想的值得人们赞叹的空间环境来。高度民族化,只强调高度现代化,人们虽然提高了生活质量,却又感到失去了传统、失去了过去。因此,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就是即讲现代化,又讲传统个性化,大工业化生产给社会留下了干篇一律的同一化问题。为了打破同一化,人们追求个性化。而“软装饰”,就是指,利用那些易更换、易变动位置的饰物、家具,如窗帘、装饰画、靠垫、工艺台布、仿真花及装饰工艺品、地毯、工艺摆件等,对室内进行陈设与布置。这些家居饰品是营造家居氛围的点睛之笔,它打破了传统的装修行业界限,将工艺品、纺织品、收藏品、灯具、花艺、植物等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理念,家居饰品可以根据居室空间的大小形状,主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各自的经济情况,从整体上综合策划装饰装修设计方案,而不会千“家”一面。如果家装太陈旧或过时了,需要改变时,也不必花很多钱重新装修或更换家具,就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给人以新鲜的感觉。有形象地将“软装饰”比喻成能够异化空间、软化环境,让人们回归本源的精灵。
2、中式风格的表现特点及手法
中国传统的室内设计融合着庄重和优雅的双重品质。从室内空间结构来说,以木构架形式为主。以显示主人的成熟稳重。中式建筑的组合方式、信守均衡对 称的原则主要的建筑在中轴上、次要建筑分列两厢,形成重要的院斤,不论住宅、宫署、宫殿、庙宇,原则都是相同的。而其四平八稳的建筑空间,则反应了中国社会伦理的观念。中国室内设计的传统风格比较讲究端庄气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家具的陈列到陈列品的布置,常采用对称的手法来达到稳健,庄重的效果。装饰要素有红木灯、羊皮灯+咖啡色、适当的金色+中式家具,在色彩方面很多人都感觉中式的室内色彩略显呆板,其实只要是搭配好都很漂亮,中式家具或配饰一般颜色较深,而适当的金色则会让中式更有味道。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金色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金色的小面积点缀和运用,可以与深色家具形成鲜明对比,使色彩变化更丰富。主要用色有红,黄,紫色,金色等,装饰品及黑、红为主的装饰色彩上。室内多采用对称式的布局方式,格调高雅,造型简朴优美,色彩浓重而成熟。中国自数千年前即使用木材,发明校梁间架。因为木质象征生命,而中国文化强调生命的感觉、因此这种特色一直保留至今没有改变。例如有些大堂虽然建筑材质并不是木结构的、但其正气威严的形象正是源于中式的建筑理念而叙友荣庄广场店则是完全的江南建筑、乡土文化气息浓郁,符合现代人返朴归真的生活追求。值得一题的是:中式风格与中国人内在的宗教情结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在一些细节的地方勾勒出儒教抑或禅宗的意境,于客厅之内精心摆放的石刻甚至会同时具有儒道佛三家的影子。
3、中式风格的构成要素
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凝练后,逐步形成各具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他们包括人物、植物、动物、图腾、几何符号等形式在内的图像,以及一些流传广泛的典故、成语、传说中的人物、景物,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及组合。这些传统符号既有具有传统象征内涵和比喻意义的图案和纹样,也有古代
传统图腾纹饰,以及传统宗教纹饰符号。这些文化符号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练后都渗透出浓厚的历史凝重感,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其文化符号是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结合。我们应该用今天的设计语言诠释与重现这种完美。在当代,这些符号仍有着积极的实用意义,直接运用这些传统符号作为装饰元素,是营造传统的文化室内环境的有效手法。一般的运用手法有: 第一,抽象简约。这种手法是对传统形式的整体或局部,进行艺术加工提炼与抽象简化,其原则是可失传统之形而不失传统之韵,使传统的儒、道、禅中的某一种文化,在结合现代的功能与技术的基础上,得到延续与发展。第二,符号拼贴。其特点是将人们所熟悉的传统构件加以抽象、裂解或变形,使之成为某些典型意义或象征意义的符号,并在室内元素中拼贴运用,从而使新与旧、今与古带着某种联系。第三,移植与嫁接。即对儒、道、禅历史文化进行移植嫁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象。现代设计不仅要让传统艺术和文化在各方面得以运用,还应该结合现有的技术与工艺对传统装饰艺术进行延伸与拓展。
三、中式风格在千禧园居室设计项目中的应用
客户消费心理分析
此客户注重质量,在装修费上希望能在15-20万左右,在设计效果
上偏爱中式风格的装修效果。
家庭因素分析
客户是一对云南籍中年夫妇,从事教育事业,家庭经济中等偏上,独
爱中式风格的家装设计。
居室条件分析
A此户的周边环境优美,绿色植被居多,通风、采光也最佳,交通便利,方便上下班和自驾车。
B此房是框架结构的住宅,主要运用文化砖和抛光地转居多,而室内则运用了大量的中式墙纸以及中式元素的吊灯和家具,能更好的体现出中国的悠久历史性。
2现场勘查------形成原始平面图
3方案设计
中式空间的设计首先必须具有实用性以满足其功能的要求。无论空间是什么形式,也不管它是什么类型,文化背景如何,都必须从功能出发,注重空间设计的合理性。A、从空间分布上看:有主卧、次卧、书房、客厅、餐厅、厨房、主卫、客卫以及阳台。空间布局较合理。在设计中,从原图上看客厅的面积比餐厅的小,而客厅的通风采光宜为最佳、周边环境也十分优美,很适宜中式风格设计。在客厅中摆放中式家具,均以实木为宜,其中的摆放也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具体内容同时出了厨房方便就餐,空间规划合理。B、从风格上来看:从硬装的墙面墙纸和地板铺设,到软装的家具和装饰品的选购,无不体现中式风格。墙面准备大部分贴具有中式气息的墙纸,只在某些需强调的地方采用其他的。所有的家具都遵循中式的风格的原则。尽量避免大量繁复、奢华而不实用的设计。C、人性化的设计也是本次设计中的一个重点,比如,主卧有个阳台,能放一张小桌和凳子,白天可以坐着小憩休息,这就是遵循了以人为本的原则。而在客厅中摆放了
具有中国气息的佛头,这也是中式的典型物,让人一看便明了,本设计中在客厅中摆放了绿色植被来调节空气、美化环境,为客厅增添洋溢气息,在设计中,小到茶杯、茶壶,大道组合沙发,都体现茶壶中式的悠久历史和人性化。
总结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纵观全文,尽管人们大都居住在西式的高楼大厦里,但历史悠远的中式家居风格必将获得很多人青睐。由于现代的钢木制作技术非常发达,工业化的程度也很高,人们非常注重实用性与功能化。这对传统意义上的形式是有冲突、有碰撞的,但却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表现新中式风格,将中式意境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呈现出古韵绵绵的别样居室氛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在国内而且国际设计界也开始越来越重视中式元素和符号的使用。总之,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让我了解到只有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将学到的知识消化为自己的,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我自身的不足。毕业设计留给我的经验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都是受益匪浅,它给我留下的教训也足以让我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引以为戒。
致谢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回顾在紧张的工作中进行毕业设计的生活,感到受益匪浅,在此向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致以最真诚的感谢。首先,我要感谢所有授课于我的各位导师,谢谢您们的谆谆教导,让我的大学学习生涯无比的充实。其次,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耐心解答我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毕业设计阶段,老师多次帮我,给我提出设计方面的意见,并为我提出更好的设想,在撰写论文阶段,几次审阅我的论文,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所以,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我就不能较好的完成课题设计的任务。
参 考 文 献
[1]朱序璋.人机工程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2]朱明健、粟丹倪、周艳等.室内外设计思维与表达[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
2[3]郑曙阳、宋立民、李风崧等.环境艺术设计与表现技法[J].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4]阮长江.现代住宅室内装饰设计大观[J].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5]杨敏.中国传统陈设艺术理念浅谈[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9)
[6]潘吾华.室内陈设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7]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8]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9]姜喜龙 郑林风 何英《室内空间设计原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9
[10]朱建民《建筑形态构成基础》科学出版社 2002
[11]詹学军 杨杰 邓军《室内设计》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9
[12]史春珊 徐力戈 时天光 史丽秀《室内建筑师手册》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13]张书鸿 张静辉《室内设计基础》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14]陈增慧《世界室内装饰史百图》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
[15]张绮曼《室内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第五篇:设计说明
A栋教学楼周围的景观设计说明
1.总述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藏龙岛科技园区藏龙大道28号,占地面积684亩、教学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雅、能容纳近1万人规模的新校区,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占地面积120亩,办学条件优良,实验实习馆、标准完美的运动场所、公寓楼、技术实训中心、设备完善的礼堂、餐厅、学术报告厅等各类教学用房。这次我们主要改造的是学院中A栋教学楼周围的景观,设计中包括了一些小型的建筑小品例如图书馆前的小型广场、雕塑、假山喷泉、花架一座、还有小游园的亭子一处······当然还包括一些小品设计。
2.主体规划思想与设计理念
该设计以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宗旨,目的在于为学生、老师提供一个防暑、防寒、防风、防尘、防噪的学习工作环境和优美的居住、生活、休息、活动场所。
该设计主要以规整式布局为主,在游园以及主楼后部林区采用自然式布局,做到规整与自然式相结合,在山水之间为学生提良好的学习环境。
主体建筑周围的绿化突出安静、清洁的特点,形成具有良好环境的教学区。其布局形式与建筑相协调,为方便师生通行,多采取规则式布置。在建筑物的四周,考虑到室内的通风、采光的需要,靠近建筑物栽植了低矮灌木或宿根花卉,离建筑物八米以外栽植乔木,在建筑物的背阴面选用耐荫植物。园内树种丰富,并挂牌标明树种的名称、特性、原产地等,使整个校园成为普及生物学知识的园地。
本设计中设计理念主要突出以“人”为本,体现了校园文化特色和时代特色。1.1以“人”为本,突出绿化服务功能:
校园的绿化本着为师生服务为主的原则,力求创造景色宜人、愉悦舒适的环境,为师生以及其他职工提供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启发智力、表达感情、休闲娱乐的人性化空间。2.2体现校园文化特色,突出“教书育人”的气氛:
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特色和文化内涵,体现校园景观的文化特色,起到寓教于游的作用,来陶冶师生的情操,培养其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2.3体现时代特色,突出时代精神:
通过建筑、小品等现代材料的应用,建筑造型等的现代化设计,体现时代特色;在景观营造上,以植物造景为主,坚持乔、灌、草多层次复式绿化,坚持环境建设和功能建设同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理想的读书治学环境,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
3.道路设计
主干道设计宽度为4米,次要道路设计路宽为2.5米,小径的宽度为1.5米,宽度为0.3米。整个学校规划中的园路,有自由、曲线的方式,也有规整、直线的方式,形成两种不同的园林风格。在采用一种方式为主的同时,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补充。在本方案的设计中,主要道路的设计为线形规整式道路,而所有园路均采用了自然式,园路的线型设计以方便游人游览整个游区为主,同时也满足学生们晨读和休息时的使用。道路绿化以遮荫为主,行道树主要选用樟树。
4.分区景观规划设计
根据整体景观布局以及局部景观设计的要求,先整体后局部,逐步设计,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
4.1图书馆前的小广场
在图书馆前设计了一个方形的广场,一座雕塑位于其中,因考虑到此处为图书馆,门前的规划与绿化设计中,行道树主要为雪松,园路的设计与广场的巧妙结合,既方便了学生与其后部的林区的相通。雕塑的设计是一座古代孔子的人物雕塑,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多多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2春园
广场西边为一个小游园,园内种植了黄花连翘、迎春、竹林等,还有一部分乔木,目的是为了在春夏秋冬四季有景可观,加上亭子的设计使同学们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学习、休息。此处的这种设计体现了学生们每天都有一个春天般的日子,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让学生努力去学习新的知识,接受新的事物。
春园主要是满足学生休息、放松、锻炼、娱乐、交往的需要,对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身心健康、开展业余文化娱乐活动有重要意义,对美化校园有重要作用。
休憩绿地是通过创造一定的人为环境,以供学生消除体力疲劳和调剂心理和精神上的疲倦。休息、交流环境应该是宁静的、色彩应该是淡雅的,没有刺激性的,因此选择了枝叶柔软的观叶植物。
在绿地内适当布置了座椅,散步小道、休息凉亭等,以满足人们不同使用的需要。
4.3教学区
教学区的设计因考虑到此处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所以在此处设计了一个假山叠水的小广场与一座单排花架,不仅满足了学生们的学习,也可以使他们在闲暇之际,一边休息一边学习。山水的结合,前面加上植物的种植,给学生一种学而不累的景致。教学楼前的景观设计是采用了中国古典自然式的布局形式,宽阔的广场为的是学生们在学习之后可供学生们和老师们学习、娱乐、聊天等。
4.4喷泉休闲区
在主楼主要通道上设计了圆形的水池中间有四个喷泉,象征了学校一年四季兴旺发达,在旁边设计了杜鹃和孝顺竹结合的绿化设计布局,象征着学校的师生们天天欢乐,并且可以像银杏一样永葆青春。座凳的设计可以使师生们一边观赏喷泉,一边来学习。
4.5林区规划设计
林区的设计采用了多种树种的组合,中间帆布凉棚的设计是林区的主要景观,微地型的设计与亭子其结合,让亭子的位置提高,边上的绿化设计上主要是采取了乔灌木的结合,整个小林区的规划设计通过路分成了不同的景区,分别有玉兰园和桂花园等。各个游园有机相融,构成一幅亮丽的风景。
4.6图书馆后的林区设计
在图书馆与运动场之间种植了很多的落羽杉,目的为了起到一定的隔音效果,使图书馆这样的学习区与活动区有一定分隔。林区内主要选用了一些乔木类树种,种植比较密集,使学生在运动之后不会感到闷热,还可以在此休息学习。
5.绿地规划设计
5.1立足实际
突出绿地的功能实效性。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特定的因素和使用主体决定了环境的基本特点。作为总体环境的一部分,校园休闲绿地除满足基本要求之外,其功能的实效性值得关注。通过分析不难看出,一般来说校园内的休闲绿地不会承担诸如大型集会、观光、儿童活动等功能,学生对其要求无外乎能够满足举行以班级为单位的小型聚会、小型活动、交流、读书、休憩等。因此,在平面布局设计上就注重分析这些因素,立足实际,以学生为本,创造出不同要求的多样空间,真正达到美观、实用,如主楼前的小广场设计、教学楼前的广场设计等。
5.2注重立意
突出环境感染力 “有意无景,形同说教;有景无意,格调不高”,对于校园环境来说,寓教于景、环境育人显得更为重要。中国古典园林非常讲究意境美,现代社会也公认园林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设计常追求“神仪在心,意在笔先”和“情因景生,景为情造”。校园是育人的地方,具有特定的场所精神,而景观元素正是表达这种积极向上、富有朝气和带有启迪性环境氛围的素材,创造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环境是校园休闲绿地设计的目标。前面曾经提到过,校园休闲绿地平面构图常采用方和圆的组合,小品设计常从引导学生做人、做学问和鼓励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等方面寻找创作思路,植物配置也常会运用桃和李,意喻“桃李满天下”等,不胜枚举,但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设计时应从构思立意入手,创造能够产生积极作用的环境氛围,使莘莘学子从环境中也能受到教育和启迪,从而激发他们立志成才的信心和决心。如春园、飘园、梅园的设计。
5.3简洁明快
突出时代性从表现形式上看,校园环境以清新自然、幽静典雅、尺度宜人为佳,最忌类似我国曾出现过的广场热、草坪热,大家盲目攀比,到头来不伦不类,毫无品位可言。校园内的休闲绿地设计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易简不易繁,易朴素大方、色彩明快、构思巧妙,从造价上来说也比较经济,可行性强。同时考虑服务对象的要求,设计时还注意体现了时代特征,运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和材料表现主题,显现时代的风格。
5.4以绿为主
突出景观美校园环境应当是满目苍翠、鲜花盛开,以宜人的景观来消除了学子们的各种压力。创造宜人的室外学习环境,但更重要的是,校园休闲绿地在以绿为主的基础上还注重体现艺术美、自然美和意境美,春天鲜花烂漫,夏天浓荫匝地,秋天丹桂飘香、层林尽染,冬天绿意盎然、寒梅傲雪,更进一步讲,在绿化配置上还考虑到了能够体现“春华秋实”的校园精神。
6.植物选择
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绿地的绿化效果主要靠植物来实现,为创造出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植物选择与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本设计中主要遵循以下几点
以绿为主,采用常绿树与阔叶树、速生树与慢生树、乔木与灌木相结合,不同花期的草花与木本花卉相结合,使绿地一年四季都有良好的景观效果。植物栽植要避免了过于杂乱,有重点、有特色,在统一中求变化,在丰富中求统一。
植物的选择要注意适合当地条件,便于日后管理。选择了病虫害少,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树种,如栾树、樟树、银杏、女贞等。草花选择了宿根生及自播繁殖能力强的,如睡莲、连翘、杜鹃、大叶菖蒲、葱兰等,这样在价格上也低。在立体绿化面利用炮仗红等。使它们在形状、色彩、质感、季相变化、生长速度、生长习性、配置效果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