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学校发展三年规划
编辑:星海浩瀚 识别码:21-938758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07 18:41:2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学校发展三年规划

白奎中学校发展三年规划

(202_—202_)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科学发展观,结合校情,科学论证,明确学校战略定位与选择,带领全体教职工大力开展教育创新,稳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定持续提高,特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华胥镇初级中学,始建于一九八七年,学校位于华胥镇油坊街。北依羲母陵,南眺白鹿塬,地处蓝田县通往西安市的咽喉要道,可谓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现有19个教学班,110名教职工,专任教师91名,876名学生。学校占地面积30949平方米,建筑面积8707平方米,人均占地面积32.01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9.94平方米。学校建有图书室、仪器室、会议室、卫生室、微机室、体育器材室、档案室、团队部等专用部室,达到义务教育段农村中学Ⅱ类标准。

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以团结、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的质量观; “追求创新、确保一流”的发展观;“注重发展、开发潜能”的育人观。大胆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迅速将学校打造成蓝田县一流中学。学校教学质量在短期内逐年快速攀升,学校中考成绩连年位居全县前列,每年都被县教育局评为“教学管理先进学校”、“教学成绩优异学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与赞扬。存在问题:

1、学校硬件设施不足。部分材房急需改造,部室建设落后,主要表现为理化生实验室为危房,不能正常使用,图书仪器配备不足,学生用微机需及时更新,教师用机严重不足。

2、师资配备不合理,体、音、美、微机等科目教师急缺,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3、学校周边环境复杂,为学生管理带来较多不便。

4、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学习氛围不够浓厚,科研意识不强。学习型、科研型教师缺乏,制约教师队伍良性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创建高质量、精内涵、有特色的一流名校。

三、分类目标

(一)学校管理目标

总目标:不断探索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管理模式

1.实现学校管理的“三化”,即:人文化、制度化、科学化。三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有效运行。不断探索科学化管理的有效途径,遵循管理规律,切实推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2.完善制度建设。在原有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管理漏洞,逐一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以硬性的规章制度和软性的协调统筹相结合,有效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益,为营造和谐校园提供保障。

3.实行分层管理。积极创新学校管理制度,建立“分级管理,分 部负责”的新型学校管理制度,实现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目标

总目标:以有利于学校发展为出发点,建设一支爱管理、懂管理、能管理、勤管理的干部队伍。

1、加强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创建学习型的管理队伍。

2、不断加强领导干部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创建能力强、作风硬的管理队伍。

3、依法管理,正确行使管理干部的职责与权力。创建服从意识强、层级意识明、民主意识重、协作意识高的管理队伍。

(三)教育质量目标

总目标: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

1、中考目标:中考全县位次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达成县教育局的质量指标要求。

2、学生总体发展目标: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新时代合格公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特色建设目标

总目标:创新教学管理特色,改进教育教学模式。

1、明确职责,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制,切实发挥各级各部门作用,提高管理效益。

2、创新评价模式,日常教学过程监督评价与教学效果评估相结合,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3、重视人才培养与选拔,继续推进“教育论坛”、“名师工程”运行,培养教学精英与学科带头人。

(五)教师培养目标

总目标:强化校本教研,促进教研与教学的有机统一,全面提高教师水平,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强化教师科研意识,不断加强教师校本研修,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不断提高教师水平。

2.塑造良好师德形象。帮助每一位教师确立服务意识,倡导“爱心教育”,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努力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教师。

3.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推进教学与教研的有机结合,组织教师课后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理念,达到教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目的。

(六)思想道德建设目标

总目标:与教育方针有机结合,培养独立自强、明礼诚信、道德优良、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合格中学生。

1.从日常生活入手,加强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学生文明守纪、尊重他人,养成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

2.注重德育工作方式的创新,改善全体教师的德育理念,将课堂教学作为德育的主要载体,全面开展德育工作。

3.有目的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有特色地开展德育活动,将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点滴之中。同时注重其他德育载体的有效创建,通过更多样化的形式和途径,达到育人的目的。

(七)后勤服务目标

总目标:全力为师生工作与学习创造优质环境,为全体师生提供人文关怀,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

1、不断增强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全身心为一线教学人员提供优质服务。

2、积极争取资金,确保综合楼建设项目尽快上马,解决紧缺的问题。

3、优化校园环境,为师生提供优雅的工作学习氛围。

4、科学管理和使用各类教学设备,及时进行各项维修工作,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八)大学区建设目标

总目标:切实发挥学区长学校统筹协调作用,科学整合和有效利用学区内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成员学校之间的优势互补作用,促进共同发展。

1、有目的地开展学区内交流活动,提高大学区办学效益。

2、组织学区内教师培训与相互学习,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3、开展学区内联考联评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具体措施

(一)注重科学管理,完善管理机制,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1.营造校园民主和谐的氛围,增强每一位师生的归属感。通过政治学习,教师代表大会,号召广大教职工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积 极为广大教职工参政议政搭建平台,以此来凝聚人心,增强战斗力。

2.完善教师代表大会制度,确保每学期一次的教师代表大会召开,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妥善处理。

3.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教师的特长爱好,让他们在校园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长处,体现价值。

(二)加强教师培训,营造进取氛围,打造学习型校园

1.积极培养校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在短期内各学科培养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不断为教学工作注入活力,广泛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拓展对外交流渠道,以大学区建设为契机,选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与各兄弟学校建立长效交流机制,互相切磋沟通。每学期不定期邀请专家名师来校讲学,及时补充新的教学信息、接触新的教育理念。

3.注重教师自我规划。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认真进行规划,自定奋斗目标,明确努力方向。

4.加强专业培训。利用校内资源,积极为教师提供各类培训,包括信息技术、专业技能、教育教学艺术等。

5.关注对口培养。根据每位教师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使之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6、关注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提供条件指导教师学习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操作技能,使90%以上的教师在三年内基本掌握现代化 教育技术,学会使用电子备课、多媒体上课和网络教研。

(三)细化德育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建设和谐文明校园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以经验交流、教育论坛和主题班会评比为手段,组织班主任定期学习班级管理经验、交流班主任工作心得,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2.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德育活动主题化、系列化、常规化,让活动深入学生心田,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3、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

4、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形成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

5、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完善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6、完善留守儿童的管理工作,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关爱留守儿童。

(四)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以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为目标,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质量监控,实施质量过程性管理,实现学科教学的最优化,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科能力展示情况、文体活动参与情况与学业评价相结合,切实把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2、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潜能。继续推行目标责任制,实行推门听、评课制度,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形成客观、公正、激励性强的教师评价机制。

3、继续改善教师电子备课的条件并建设学校课件库,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多媒体教室的利用率。

4、突出办学特色,力争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能在各类竞赛中获奖。确保毕业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稳中有升,重点中学录取率逐年提高,在全县内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五)加强教科研工作,营造研究氛围,打造智慧型校园

1.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定期召开课题例会,举办课题交流活动,努力营造科研氛围。

2.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扩大阅读量,吸收新鲜理论,丰厚理论底蕴。

3.加强学习反思。定期发送有价值的理论书籍,督促教师阅读学习。,记录思考所得。撰写反思随笔,定期汇编成册。

4、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主题,依托教师个体的智慧和教研组的集体智慧,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

5、开展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究,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营造师生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六)加强后勤管理,营造服务氛围,打造服务型校园

1.组织学习,强化后勤人员服务意识。加强团队建设,关心职工生活,构建和谐氛围,增强凝聚力,努力培养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和务实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

2、继续抓好校产管理与维护工作,提升后勤工作的档次。进一步加大硬件投入,改善教育教学设施,改善教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修缮西三楼楼顶及自行车车棚,对净水设备进行维护,在教学楼、教工宿舍楼安装应急灯,利用假期修缮教室桌凳、墙壁刷白,进一步改进校园广播及监控设施,争取资金对微机房电脑进行更新换代、新建争取综合楼、教工宿舍楼项目。

4、加强财务管理,坚持财务公开制度,为学校开源节流聚好财。

5、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努力打造书香校园。投入资金美化校园、更换宣传牌、争取对操场进行硬化。

五、工作保障

1.物质保障。争取县教育局的支持,确保学校设施不断完善。在资金和人力上确保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需求,每年增加投入用于学校建设,把我校建成一所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校园。

2.组织保障。切实加强行政班子建设、团支部建设,打造团结协作、敬业奉献、廉洁奉公、高效运作的管理团队,使之成为富有战斗力的师生表率队伍。

3.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努力使制度成为一种文化,影响和约束师生的日常行为。建立合理的奖惩体系,做到“多劳多酬,优劳优酬”,使之成为促进教师努力工作的催化剂。

华胥镇初级中学

202_年8月

第二篇:学校发展三年规划

学校发展三年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形成规范办学、自主办学、特色办学的基本要求。学校在认真分析校情的基础上,坚持科学时效、广纳群言、传承历史、实事求是、面向未来的原则,寻找学校发展变革的突破口,使学校的办学目标更具针对性,使近期目标与远期发展规划定位更准确,措施更具体,操作与评估更方便,特制订《西李坡小学202_-202_年发展规划》。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情况分析

(一)学校发展的优势分析

1、学校的基本情况

西李坡小学辖区布局现状为:西李坡村、东李坡村、新水碾全校303余名学生,共有9个教学班,17名教师。占地面积6350平方米,建筑面积3650平方米。

2、较好的发展历史

学校始建于1937年,有80余的历史,在几任校长与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的各方面工作蒸蒸日上,居于全区前列。

3、校舍改造恰逢机遇

在国家校舍安全与“全面改薄”的大背景下,通过各级政府及教育局的努力下,综合楼建设已完成,附属工程也完工并投入使用,学校环境及硬件设施大为改善。

4、学校管理渐趋规范。

学校加强了依法治校和民主治校,拥有一支完备干部队伍,年龄及业务结构比较理想,富有朝气,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及管理能力。

5、德育工作特色鲜明。

学校的德育工作成效显著,以习惯养成和读书活动为主要抓手,落实“读书启智、习惯奠基”的办学理念;以“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创建活动为内容,形成了“自主参与,自主管理”,由“他律”到“自律”的德育工作模式。

6、校园文化主题突出。学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着力构建和谐校园,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优质的精神文化,凝聚了师生的精神力量,形成了凝心聚力、求实创新的学校精神。

(二)学校发展的劣势分析

1、师资队伍老化,专业教师有所补充。

目前,我校教师中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比例很小,40岁以上的教师比例达80%左右,年轻教师补充了几个,专业教师以比较完整,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2、硬件条件不达标。

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教学仪器设备缺乏,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等均不能达标。

(三)学校发展的机会分析

国家对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加大投入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以及“改薄”、“义教均衡”、“国检”、“创强”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对农村教育的发展是个很好的机遇,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学校的各种器材将会得到补充。

(四)学校发展的挑战分析

1、优质生源外流。

由于敬业中学的出现,把相对优质的学生强行夺走,使留下来的生源数量与质量不断下降。

2、教师学习意识不强,敬业精神还不够。

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低,外出学习的机会少,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热情和动力内驱力不强,科学有效的教师评价新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工作生活压力大,职业倦怠严重。

第二部分 学校发展战略定位

(一)办学理念:习惯奠基,读书启智。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奠定学生幸福人生。

(二)校风、校训

校训:修德 启智 益美 创新 修德是一生的课题;启智要举一反三;益美要心向真善;创新是勇于实践。“修德、启智、益美、创新”应成为每个汤小人的人生箴言。

校风:师正 学优 长智 健体

师正即为人师表,以身立教;学优即品学兼优、全面和谐;长智即勤奋刻苦、自主自强;健体即生动活动,身心健康。

教风:诚挚 严谨 求索 进取

诚挚即真诚为师、真诚为学,以诚育诚、热爱学生;严谨即治学严谨、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因材施教;求索即不断探索、勇于改革、积极实践、彰显特色;进取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锲而不舍、精益求精。

学风:勤奋好学 守纪向上

勤奋好学即刻苦钻研、博览群书、乐读精思、不耻下问;守纪向上即文明谦逊、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目标

(一)办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感受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位老师享受成功的幸福。

(二)育人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健全人格和远大理想。

(三)近期目标

完善校舍改造与硬件建设,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培养终身学习与教学研究的意识,形成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

(四)中远期目标

办学条件与教育质量均达到高标准,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社会认可、人民满意、教师幸福、学生快乐一流学校。第四部分 学校发展项目

(一)重点发展项目

1、校舍改造与设备更新。责任部门:后勤

指导思想:依法依规,开源节流,质量第一,安全至上。工作目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校舍改造力度。主要措施:多方争取专项资金,节约使用公用经费,目标: 202_年9月完成附属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202_年6月底完成新学校校园文化、楼内文化建设。完成多媒体进教室工程,教师达到一人一台办公电脑。202_年操场塑胶化。202_年计算机教室安装空调,偿还所有外欠。

(二)基础发展项目

1、师资队伍

(1)着力提升教师师德修养。确立“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教师教育,师德为先”的观念,开展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的师德教育。(2)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借助网络晒课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件制作等活动,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

(3)教师学历提升和专业合理化:三年内力争教师本科学历达70%,25%为专科学历。通过增调教师逐步将教师专业整合,使教师专业教师专业化。

2、德育工作 责任人:德育副校长

指导思想:走德育特色之路,就是在德育工作做强做实的基础上做精做细,特色建设的项目是从我校自身的传统优势出发,充分考虑我校人文氛围和校园环境,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素质,还要适宜于绝大多数师生参与,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能长期坚持与保留,具有延续性。

工作目标: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年龄特点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出发,德育目标和特色建设活动的目标按阶段化实施,分别由近期(一年)、中期(二年)、远期(三年)三个阶段来完成。

(1)远期目标:“养成教育”的德育特色享有盛誉,品牌活动具有广泛影响力,校园文化有品味上档次。以学生在校学习满6年为远期目标。

(2)中期目标:出形象,有成果,家长满意,学生优秀。以养成教育,在教师的帮助下以《小学生行为规范》约束行为。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健全人格和远大理想。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自尊自爱、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经受挫折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明辨是非、控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近期目标:以每学期的值周工作和学校各项活动为主渠道,通过常规德育管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主要措施:主题突出,德育特色,开展以“养成教育”为特色的德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1)开设校本德育课程“养成教育”。

(2)组织全校优秀班主任和“科研型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养成教育》,印刷成读本,全校师生人手一册。

(3)按“养成教育”的要求,指导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抓班级文化建设,创文明校风从常规训练入手,使文明具体化。对学生进行“人要美、学习美、环境美”

(1)根据学生身心特点,结合各年级实际,有针对性开展德育活动,使各年级德育内容专题化、规范化。

一年级:迈好学习第一步——以“养成教育”为主题。二年级:迈好成长第一步——以“守纪教育”为主题。三年级:迈好文明第一步——以“环境、礼仪教育”为主题。四年级:迈好理想第一步——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五年级:迈好人生第一步——以“感恩教育”为主题。六年级:迈好成才第一步——以“成才教育”为主题。

(2)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为“规范教育月”。根据年级德育主题,把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守则细化成训练表,按时间分月、周、日;按内容分卫生、课间操、路队、文明,然后列出相应的训练要求。(比如:上学、放学的路队;全校性集合排队,进退场秩序的训练;每天进校时敬礼、问好姿态的训练;倡导队员们在实践体验中着重培养10个道德好习惯:①微笑待人;②主动打招呼;③每日为父母做件事;④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⑤按规则办事;⑥说了就要努力做;⑦用好每一分钱;⑧集体的事情一起干;⑨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⑩爱护环境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各年级按照训练表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力求使本年级德育内容具体、细致,具有可操作性而不致流于空泛和说教,使学生易于接受。(3)多元的激励评价。以学生自评、小组评价、班级评价、班主任评价、学校检查评比等形式,形成“班级递进式”、“学校多样化”的评价模式。(4)创设校园德育文化。

成立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利用周四的中午课间时间,对全校学生进行德育宣传;对学校涌现的好人好事进行表扬;各班利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本班的德育活动。

(5)建立督导机制

成立”红领巾监督岗”,建立学校值日检查评比制度,对全校各班级学生日常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和评比,并每天对全校各班级的评比结果进行公布,每月对全校各班进行“星级”评比,并且与班主任考核使用挂钩。

(三)开展“红领巾小社团活动”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对于学生来说,天生我才,各具禀赋。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帮助其挖掘出自己的才赋,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就可以因势利导,一顺百顺。(1)“红领巾小社团活动”的开展

学校成立5个“红领巾小社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创造性地开展“红领巾小社团活动”。坚持“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教师、定学生”开展红领巾小社团活动。为少先队员们营造了快乐成长的氛围,为队员们搭建了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平台,从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出发,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各学科中学有所乐,学有所成。①开展教育性小社团活动。与学校教育内容相结合,组织“数学智慧树”“趣味数学小社团”“科技制作小社团”“小记者”等。同学们利用活动课互相帮助,提高学习兴趣;互相探讨研究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小研究。这种活动没有分数限制,消除了压力,学生自已组织管理,心情放松,学习效果很好。

②开展兴趣类小社团活动。如“书法小社团”、“校园合唱团”、“小天鹅舞蹈队”、“ 亮嗓戏曲社团”等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正当兴趣爱好,弥补了校内时间有限,不能完成此任务的缺憾。③开展能力培养性小队活动。主要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为主要目的,如“纸艺手工小社团”、“快乐田径、篮球”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生存能力,使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获得提高。

④开展拓展性活动。即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每学期组织全校学生走出学校,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学习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全校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并掌握校外的一件新鲜事物,回校后要写一篇社会实践的体会。(2)快乐大舞台

为了巩固“红领巾小社团”的活动成果,展示师生风采,定期举行“红领巾小社团”展示活动,每学年学校都在“六一”期间举办艺术节、利用重大节日的庆典为小社团搭建展示的舞台。(3)快乐课间

鼓励学生们在课间动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等。每逢课间老师们、同学们会一起做课间操、踢毽子、做游戏,在大声喊着童谣中一起嬉笑玩耍,甚至在欢笑中闹作一团,这样一方面让孩子们放松了心情,释放了压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情谊以及规则意识、公平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4)家长同乐

为配合“红领巾小社团”的建设,我们成立家长委员会,并且实行每学期一次的家长开放日制度和家校联谊制度。规定每年级的学生家长可自由参加、参观学生的课堂活动;可以参加、参观“红领巾小社团”的表演和展示活动。

(四)家校联动,开展“孝道”教育。

孩子的“孝道”教育,要从父母抓起。现在很多家长不重视自身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也影响了孩子。

构建“目标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责任人:教学副校长

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学科教学的特点与规律,不唯“模式”,遵循实际,旨在高效。

工作目标:形成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目标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主要措施:

(1)开展校本培训,学习新课程理念。(2)组织教研活动,论证新教学模式。(3)走出去,请进来,提高应用能力。

(4)开展课堂教学竞赛、展示、观摩、汇报、经验交流等活动。(5)总结提升,专家论证,形成研究成果。目标:

202_年:对其他学科进行“目标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202_年:在全学科实施“目标导学”模式,并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0 标志性成果:

202_年评选出若干节“目标导学”示范课例; 202_年形成各学科的“目标导学”模式框架与理论。

4、教研工作

夯实每月一次主题集备活动,每两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

5、学校课程

严格执行国家及课程设置标准,适当安排省级课程内容,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内容为阅读课、写字课、安全教育、开心农场等等,力争每周每班开设一节校本课程。

(三)个性发展项目

以“传统戏曲”为突破口,全面打造艺术强校 责任人:教学副校长

指导思想:以提高参与率为主要任务,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为目标,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为指导思想。

工作目标: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普及校园戏曲体操,学习传统戏曲文化,形成校园戏曲特色发展项目。

主要措施:

(一)加强对戏曲体操和戏曲小组扶持力度。(1)成立特色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分工合作。校长任组长,统筹规划学校戏曲特色发展思路,制定相关评价、管理制度,统筹安排经费投入,并对学校戏曲文化创设良好的发展氛围。

(2)加强制度化管理,建立一系列戏曲活动管理制度,保证特色项目的正常开展。每年都认真制订工作计划,每学期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并及时记录好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做到定期研讨,每学期、每做好总结回顾和反思。(3)营造浓厚的戏曲活动氛围。向广大家长宣传创设戏曲特色项目和学生参加戏曲活动的重要意义,以得到家长充分的支持。

(4)学校统筹解决活动时间、服装和其他相关训练条件问题,保证训练正常进行。

第五部分 实施保障系统

1、组织保障。

成立实施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组长:刘秉奇

副组长:王艳华、武丽霞

以规划目标和任务为导向,明确分工,落实到人。校长为实施规划第一责任人,侧重把握战略规划;副组长具体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规划中诸如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提升、校本课程开发、骨干专长教师的培养等具体工作进行实施,形成管理与实施的组织网络。

2、思想保障。通过广泛的学习宣传,深入的交流讨论,在全体教职工对学校三年规划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由部门制定出职能工作计划,由个人制定出自我职业发展规划,并认真落实规划,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内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3、环境保障。通过面向社会的广泛宣传,不断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办学特色的知名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取得各界的支持及参与。

4、物质保障。通过多方努力,力争得到上级财力的大力支持,不断地改善办学条件,增添设施设备,保证学校规划的顺利执行。

5、安全保障。通过强化责任,制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对影响安全和稳定的因素进行全面排查、防范控制、主动化解,确保万无一

西李坡小学

第三篇:学校教师发展三年规划

XX小学教师发展三年规划

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有较强的教育专业能力,还要有崇高的专业品质。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新课改不仅指向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也力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使教师教育上一个新台阶,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特制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一、学校概况

XX小学创建于1911年,是省教委1980年首批命名的实验小学,多年来,学校以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实施“文明校园、学习乐园、生活花园”的整体改革目标,各项工作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学校连续十六年被评为省市“文明单位”,并荣获“江苏省模范学校”称号。学校有4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2_人,教师119名,其中,特级教师2人,市学科带头人4名,市区教学骨干50多名。

学校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始终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科研和教学实践中培养了一支优秀的骨干教师队伍,在科研课题和教育教学等方面屡获佳绩,其中电化教育课题以优秀级别通过结题验收,学校被命名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还被评为南京市教育科研和德育先进集体、省“电化教育先进集体”。

二、发展优势 1.学校有一个和谐合作、敢于担当、善于管理、业务精良、有强烈的改革愿望、特别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干部队伍。

2.学校管理科学规范。学校提出了“不仅为学生六年着想,更为学生一生负责”的教育思想,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创造了一系列素质教育新鲜经验。在“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发展智能,立足未来”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变革教学手段,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师自制课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变革教学内容,将课内外知识有机融合,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改革考试评价,将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有机结合,关注综合素养的提高;为学生开设选修课,重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等一系列的改革举措,让学生拥有了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3.名师培养工程初见成效。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学校依据梯级名师培养工程,以学校为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培养体系,涌现出一批研究型、专家型教师。

4.德育有了坚实的基础。学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理想教育为载体,立足课堂主渠道,在活动中深化德育。坚持德育内容“小、近、实”:“小”——教育内容具体,“近”——教育内容贴近实际,“实”——讲究实效、知行统一。

5.学校积极完善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方法。作为与国际教育接轨的学校,学校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改进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素质发展目标科学合理的确立考查、考核项目,通过开设门类齐全、资源丰富的选修课程,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及学科竞赛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特长。学校分阶段进行达标、升级考查或考核,颁发素质发展证书。并充分利用网络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让学生、家长都成为学生素质发展评价的主体。

三、指导思想

以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为本,以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以名师梯队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构建和完善以学校为基地、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学实践为导向,完善学校师资的自培,强调“因人施训”“因需设训”,关注教师人文需求,提高教师的文化品味。坚持师德与师能同建原则,坚持专业与特长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专家引路原则,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针对性、时效性。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建设教师发展示范校,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用现代教育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建成一支具有强烈的终身学习、自主发展愿望的,具有较强教育科研能力的,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业务水平、健康的心理素质、广泛的求知能力、积极的创新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持久的合作理念,能适应需求、面向未来的“学者型”、“专家型”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经过学校三年的建设,力争省市级名师达到25人以上,推出在全省有影响的名师3—5名,在南京市有影响的名师10—20名,2—3个学科成为南京市名学科,争取学校有二分之一的教师能够成为各级学科带头人或学科骨干。

2.分级目标 ①合格教师

对象:职初教师(教龄0—1年)

目标:使职初教师两年后基本能成为合格教师。

途径:学校通过新教师入职培训,选择骨干教师和新教师进行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结对子,根据要求开展传帮带的培养工作。注重“培、用”兼顾,给于职初教师一定适应期,以利于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

达成标志:基本熟悉本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基本能做好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教育责任感,热爱学校,热爱学生,能较好地达到对教师职业的认同。

②胜任型教师

对象:教龄2—5年的青年教师

目标:能达成新手阶段到胜任阶段教师的转变。

途径:师徒双向选择,自愿结对,在师德修养、教育理论、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学业管理等方面进行带教;提倡多参加市、协作区及学校层的面公开课等交流活动。

达成标志:掌握初、高中各年级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学科专业知识扎实,能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实际教育教学效果好,有一定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能主动参与课题研究。

③成熟型教师

对象:教龄6—12年的青年教师

目标:完成胜任阶段教师到成熟阶段教师的转变。

途径:选择校内外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导师,校内师徒双向选择,自愿结对,在理论学习、教育科研、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

达成标志: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形成风格,实绩明显,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相应的研究成果,能主持开展课题研究;有较强的带教青年教师能力,被带教者成长迅速;有较强的自觉发展意识和能力,主动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能为高一级职称评聘做好积极准备。

④专家型教师

对象:教龄13—25年的优秀中青年教师 目标:完成骨干教师到名师的转变

途径:选择名师、教育教学专家担任导师,选派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参与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主持开展学校重点课题研究,承担培养骨干教师的任务。

达成标志: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个人能完成一门自主拓展型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优良的教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在市级层面有一定的知名度,实际教育教学效果在同类学校处于明显优势地位。

⑤资深教师

对象:教龄25年以上的中老年教师

目标:完成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指导青年教师成长。途径:回顾并推广教育教学经验,鼓励他们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组织青年教师拜师,传承他们的宝贵经验。

达成标志:发挥好老教师的示范效应,好的经验和资料能得到延续和积累。

五、工作措施 1.构建四个平台 ①网络平台

着力建设基于网络的教师发展平台,建设具有较强选择性、实用性的教育教学资源库,鼓励教师建设个人博客,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服务,促进教师之间互动交流、经验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度。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中坚作用,鼓励名师、学科带头人创设自己的“名师工作室”,为广大教师答疑、提供业务咨询和教学资源。

②展示平台

积极实施教师培养工程,进一步做好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骨干教师的评选工作。积极开展各种业务技能竞赛,坚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课大赛”活动,通过组织课堂观摩、教学技能竞赛、说课比赛以及评选典型教学案例、教育叙事、优秀教育科研论文等活动,为广大教师开辟互动交流的通道,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③交流平台

邀请名师大家到我校讲学,聘请专家跟进指导,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考察、学习,畅通交流渠道,为广大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拓宽教师教育视野和知识视野,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坚持教育教学研究沙龙。

④科研平台

一是建立、健全校本研训制度,构建校本研究共同体,致力于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开展“学习型办公室”评选活动,把共同学习、合作研究、互动提高作为校本研训的核心理念,切实提高校本研训的成效。要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理论学习,提高广大教师教学分析与设计能力、教学实施与调控能力和教学总结与反思能力,真正能提高教学素养。实施“六个一工程”,即要求每人参与一个专题研究,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报告或教育叙事,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学期做一次教研活动的中心发言人,每学期写一篇经验总结或科研论文,每学年开设一节优质观摩课。

二是建立健全教研机构,强化研究力度,挖掘研究深度,提高研究效度,让教师在研究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让教师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

三是积极开展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是以实践为导向,研究来源于实践。教育行动研究的目的是强调教学即研究,消除教育科研与教学实际的分离。聘请专家开设多种讲座,指导教师读书,使教师了解教育研究与日常教学融合的意义与方法。定期举办行动研究沙龙,促进教师对话与交流,分享研究经验与成果。

四是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每节课都成为高效的生态课堂。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以改进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为载体,深入研究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积极消除不良因素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优化教师素质的三个结构 ①知识结构

专任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有较广阔的学术视野、教育视野,有吸引学生的书卷气。

②能力结构

努力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学科德育能力、课程设计能力与开发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

③品格结构

努力促使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心态、个人品格和专业伦理意识,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

3.抓实教师发展学校的四大要素

合作对话,实践生成,反思建构,专业发展。这四大要素包括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目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还包括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方式:大学与中学的合作对话,主要是与原有经验的对话、与理论的对话、师生在内的行动者之间的对话;建设原则:在实践中,通过实践,为了实践;建设途径:形成教师教、学、研合一的专业工作方式。

4.创造条件、建章立制

制度前进一小步,管理前进一大步。制度是理论发挥技术力量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基本保证。必须建立一整套旨在实现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一体化、终身化的机制。建立教学研究制度、德育研究制度等,将教学研究与学习相联系,将德育研究与学习相联系。

落实继续教育制度。依据学校实际,鼓励教师参与岗位学历进修,按照“学用一致”的原则,提出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符合要求的教师,继续教育参训率必须达到100%,教师继续教育考核成绩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构建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健全教师全员参与的校本教研制度,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提出明确要求,用制度来保证校本教研的有效组织实施。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于教研过程中,教师说课、集体备课、高效上课、互相听课、客观评课、作业辅导等常规工作的教学研究有实际效果,并积极探索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与途径并有所创新。

健全教学反思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每节课必有反思,反思与教案同时检查,每个学期认真完成至少2篇比较严谨、系统、深刻的教学反思,学校进行检查、评比、奖惩,促使教师从中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理论视野,能从理论高度去审视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教育的自觉性,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使之形成一种自觉、理性的教学行为,为成长为“学者型”、“研究型”教师打下基础。

改革评价奖惩机制。学校从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实施过程、目标达成情况等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做出评价和奖惩。建立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专家评价,学校综合评价等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内容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5.注重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德育管理队伍 ①收集汇总资深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形成《四中班主任实务操作手册》,规范班主任工作常规,并以校本培训的形式向全体班主任推广,使班主任工作得以有序规范开展。

②以开展“班主任论坛”活动为契机,形成班主任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案例分析等研讨主题的系列,汇集典型案例,形成特色主题,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开展系列主题教育,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③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为建立一支后备力量充足的班主任队伍提供条件。

6.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教师成长记录档案是教师自我激励的一种手段,是教师自我管理的一种方法,它是教师感受成长、体验成功的重要途径。要建立健全教师学习评价、考核、奖惩制度,将教师专业成长的足迹及时记录在教师专业成长档案中,教师自身要不断丰富个人发展记录、个性发展记录、教育成长记录。

六、进度安排 1.启动阶段

①召开动员大会,讨论制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和专业发展计划,成立教师发展学校领导小组。

②学习有关教师发展学校的理论,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③组织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专业发展计划。2.组织实施阶段 ①按计划进行实践探索。

②每年年底进行反思,写出阶段性总结。

③积累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成果及时存入个人成长记录档案。④领导小组每年进行一次集体评估和阶段性总结,监督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的执行情况。

3.总结验收阶段

①接受教育局领导、专家检查验收。②提交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工作总结。

七、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完善原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项制度。要将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达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与工作业绩挂钩。

2.经费保障。力争上级部门的各项资金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改革及基础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3.物质保障。为保障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将逐步完成各项设施的配套。

4.组织保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教师发展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教师发展学校三年规划的实施。

5.专业支持。聘请高等学校专家、中学知名校长、特级教师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顾问团,定期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开展咨询和指导工作。

6.监督保障

①校内监督和评价。学校每年对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实施的成效进行自评,向教代会通报,接受教代会审议和评价,并根据意见调整和修改规划。

②社会督导监察。邀请督导室、教育专家来校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讨论,汇报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反馈情况,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有序进展。

③鼓励教职工、学生家长等通过电话、书信、局域网等渠道,反馈对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实施效果的意见和建议,监督目标完成度,促进各项措施顺利开展。

第四篇:学校发展三年规划1

学校发展三年规划

背景分析

一、基本数据

现有教学班5个(均为小班),学生127人。

在编教职工11人,任职资格达标率100%,学历达标率100%,其中专科以上学历占30%,在职教师平均年龄49岁。

二、办学基础

早在202_年,学校就提出了“把学校办成儿童求知长进的乐园”的办学宗旨及“乐学、能干、创新”的培养目标,并实施了学校第一轮教育教学整体改革,为今后的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乐、能、创”目标的指引下,在“小班化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学生“爱学、会学、善学”,教师“爱教、会教、善教”。

三、存在不足

从学校发展的角度来看,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同时,从客观上讲,也进入了一个高平台,要继续保持上升的强劲势头,必须要有新的突破。

从学校的领导核心角度来看,上三年,是完成新老交替的三年,是“巩固、发展与提高”的三年,可以说是尚处在又一个新的上升期的起始阶段。

学校发展目标

一、办学目标

以“适度超前,提升内涵,开发资源,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为宗旨,以“营造师生共同发展的乐园”为学校发展的目标,以“坚持小班化、凸现个性化、奔向现代化”为原则,以“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导学服务,促进‘小班化教育’内涵发展”实验项目为抓手,在全面实施“课改”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发展 “乐学、能干、创新”的办学思想,争取三年时间,把我校初步建设成具有现代学校特征的“精、特、优”素质教育学校。

导学服务我们所说的“导学服务”,指的是从学生个体的不同实际出发,对其进行有一定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引导和诱导,并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指导学生进行选择,促进其个体获得更充分、持续、稳定的发展的教育教学专业服务。

充分的教育服务学校将致力于全员、全程、全域、全方位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各种机会、资源和条件,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均能获得充分的提高。

优质的教育服务“优质”体现在拥有先进的办学理念、严谨的管理机制、优良的育人环境、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卓越的教育成果、良好的办学声誉等。

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学校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人格发展的需要,为学生设计满足个性化发展的课程,并在学校管理、环境建设等各个方面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

坚持“乐学、能干、创新”的办学思想,发挥“小班化教育”优势,在关注学生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逐步构建起一套较完整的、富有“小班化教育”特色的学校教育服务体系,最终使每一个学子能享受到充分、优质的、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二、培养目标: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乐学、能干、创新”的小学生:

乐学乐于求知、乐于发现、乐于反思

能干善于实践、善于探究、善于合作

创新勇于创造、勇于追求、勇于挑战

培养“四种意识”、树立“三种精神”和强化“两种观念”:

四种意识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

三种精神进取精神、科学精神、团队精神

两种观念法律观念、诚信观念

2、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建设能提供“导学”服务的优质教育团队 优质的指标在于:

懂得尊重平等地对待学生、热诚地相信学生、同事间相互信任,彼此合作

追求美好热爱生活、兴趣广泛、视野开阔、有积极健康的进取心、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具有人格魅力

善于互动头脑中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行动上能切实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切的帮助

项目目标及实施策略

一、学校管理

目标:

遵循“法、德、情并举,近、中、远规划”的原则,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全面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逐步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机制。

策略:

1、管理的全域化:把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起来,开放管理过程,实现普教与社教的资源统筹

2、管理的科学化:强化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管理方法的学习,并使学习与工作处于信息化管理环境之中

3、管理的人文化:强调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加强对学生与教师发展的人文关怀

4、管理的制度化:既要加强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力度,又要充分坚持民主办学的原则

措施:

(1)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实行校长全面负责、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考评小组和“家长委员会”实施监督的制度,建设“精简、高效”的学校管理机构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完善校务公开制度。

(2)深化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

加强学校编制管理,科学设置学校机构和岗位;依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合同管理、严格考核的原则,继续认真执行学校教职工聘任制和校首席教师及学科带头人聘任制。

(3)深化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学实绩,作为选聘教师、评定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确定待遇的主要依据,并进一步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优秀教师和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制度。

(4)加强教育管理的开放程度:

继续落实家长委员会例会制度,坚持“家长开放日”活动,积极推动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管理的参与和监督,并通过“家校联”系统,构筑家校信息沟通的新平台。

二、队伍建设

目标:

以“师德与才干兼备、学识和能力并重、踏实勤奋、开拓创新、能不断适应教育发展形势需要的专业化人才”为培养目标,以“懂得尊重、追求美好、善于互动”为检测指标,以营造开放与灵活的发展环境为手段,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策略:

1、在继续坚持“教师自主、学校岗位自培、社会化进修”的教师教育原则的前提下,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与条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以“师德”育“师风”,以“科研”促“教研”,积极探索校本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模式。

措施:

1、着力培养高级职称教师,大力培养各类骨干,继续完善校内学科带头人制度,形成结构相对合理、骨干相对稳定的教师梯队。

2、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形成“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校本研修”的模式。

三、教学改革

目标:

以“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导学’服务”教育内涵发展实验项目为抓手,带动教育与课程的全面改革,构建起富有“小班化教育”特色的较完整的学校教育服务体系,充分提高教学效益。

策略:

1、强化“两个理念”:教育服务理念和教育生态理念

2、形成“两种意识”:自我胜任意识和多元智能意识

3、深化“两项改革”:关注个体差异和提供“导学”服务

措施:

1、为每一个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适切的课堂教学服务

——在课堂教学上,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

针对性地将教学内容、方法、技术等进行调节、筛选、补充、重组,有效地根据群体间的差异甚至个体间的差异进行分层或“个别化”辅导。

(1)设计开放的学习活动, 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让学生展现个性特点

(3)整合学习的各个要素, 为学生创设互动环境

(4)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实现课堂教学四个“导”:

“导”以方法技能——学习方法可以自主选择

“导”以情感态度——情感表达尊重个人体验

“导”以实践过程——目标达成允许存在不同

“导”以价值观念——认识判断不必高度统一

2、为每一个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适切的课程管理服务

——在课程管理上,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

(1)继续开发与建设富有小班特色的校本课程供选择

校本课程的功能构成:兴趣分类+能力分层+综合实践

校本课程的师资来源:特长教师+外聘名师+社区单位技师或退休特长教师

(2)不断探索与实践更为灵活机动的组织形式供参与

以班级授课制为主,实行课程组织形式的“三个打破”:

打破班级限制实施横向走班

打破年级限制实施纵向跑课

打破学科限制实施跨学科综合探究活动

3、为每一个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适切的学业评价服务

——在学业评价上,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1)改变鉴定式判断,进行发展性评价

(2)展示学生成长的渐进过程,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和变化

以课题“小学生差异性发展性评价研究”的开展为龙头,逐步改革小班学生的学业评价方式。

4、为每一个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适切的信息技术服务

(1)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与策略的研究,为建立数字化教育平台奠定基础

(2)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包括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学校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等)的全面整合四、德育工作

目标:

以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首要任务,以“民族精神塑造”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线,以 “小庄小学小学生形象”建设为培养途径,加强与家庭、社会的互动,营造和谐、开放的人文环境,构建“大德育”格局。策略:

1、“三风”引领,建设学生文化与教师文化和谐发展的校园教育生态环境。

2、坚持“三个结合”:德育与科研结合、德育与生活实践结合、德育与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能力结合。

3、在方法上,注重全员参与、体验、感悟、探究与实践;在途径上,拓宽德育渠道,发挥德育教育基地作用,丰富德育资源。

措施:

1、将历年来逐渐形成的富有校本特色、具备相对稳定内容、独特教育功能和良好教育效应的、形成一定影响的德育实践体验活动进行梳理、改造、设计,明确课程目标、丰富活动内容、细化活动评价,建设校本德育课程,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人格的形成服务。

2、进一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诚信教育,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逐步完善相应的管理与评价制度,建设富有个性特色的班级文化。

3、发扬“乐学、能干、创新”的校风、“爱学、会学、善学”的学风和“爱教、会教、善教”的教风,加强学校的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营造安全、文明、健康、发展的教育生态环境。

4、继续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教育,大力加强遵纪守法和社会公德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劳动技能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

5、加强研究“品德与社会”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切实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第五篇: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三年规划

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三年规划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稳步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依据教育法律法规,根据我学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本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一、基本概况

红庙镇辖8个行政村,总人口43500人。学区内现有初中两所,初中教学点一所,完全小学13所,教学点二所,在校学生4072人,公民办幼儿园二所,在园幼儿235人。学区教职工219人。两所初中占地面积5142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290平方米,物理、生化实验室两个,微机室两个,计算机60台,多媒体教室两个,图书室藏书2.6万余册,固定资产387万元,13所(含两个教学点)完小总占地面积14011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0187平方米,各完小按农村远程教育模式П配备了电脑及地面卫星接收系统,图书室藏书2.5万余册,固定资产总值 1011万元。

近年来,我学区的教育得到了较为长足的发展,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基础设施、师资力量、“两基”工作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我学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矛盾和困难:义务教育普及、巩固、提高的任务还很重,学生的德育特别是留守生的管理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教育改革有待不断推进和深化,新的课程改革需真正落到实处,教师结构不尽合理,老龄化严重,教科研工作处于浅表层次,教育手段现代化和信息化程度较低,办学条件需进一步改善,教育资源需进一步整合优化。针对这些矛盾和困难,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依法治校,深化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着眼于解决教育更好地适应、促进和服务于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按教育规律办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规划原则

1、创新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激励手段创新。

2、示范引领原则。重点建设中心学校和中心小学,发挥两所县级示范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学区其他学校全面发展。

3、科学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制定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教育发展规划,逐年分解,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稳步推进。

4、因地制宜的原则。规划要立足本地,便于实施,同时要放眼未来,适度超前,有利于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四、总体目标

1、巩固“两基”成果,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彻底消灭危房,改善办学条件。

2、学校现代化建设水平逐年提高,建立以中心校为核心的学区校园网络体系,基本普及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

3、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技术水平,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

4、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扎实推进新的课程改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力争质量位于全县中等偏上水平。

5、规划学前教育,扩大私立幼儿园规模,使学前教育得到保障。

五、主要任务

1、巩固“两基”成果

坚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巩固并提高“两基”成果,保证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初中毕业升学率达92%,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1.7%,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0.002%,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9.8%,17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4.9%,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5%以上,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子女与残疾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

2、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

随着农村小学在读学生的锐减,一些学校将面临人去楼空校垮的状况,进一步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势在必行。

202_年撤销马泽小学,撤掉南岳小学、正岗小学四、五、六三个年级变为教学点,红庙片正岗小学、油坊小学、胜张小学、响塘小学、凉亭小学、红庙小学、马泽小学六年级撤并到红庙初中;

202_年撤掉南岳教学点和正岗教学点三年级,只保留一、二年级和学前班。

202_年茶场初中教学点撤并到中心学校,徐岗片小学六年级,只保留中心小学,其余学校六年级全部撤并到中心学校。

3、加大信息技术教育投入

多方筹措资金,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力度,逐步提高学校现代化建设水平,建立以中心校为核心的学区校园网络体系,基本普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红庙初中、中心小学、希望小学建立语音室,中心小学、希望小学、茶场小学、横塘小学建立微机室。

4、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激活办学活力

落实校长负责制。完善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选好用好校长。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给校长一定的办学自主权,促使学校健康全面自主地发展。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实施青蓝工程,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有一定影响力的骨干教师。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激励教师在职进修,完善校本教研和教研片工作制度。加强师德行风建设,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师的从教行为。努力提高全体教师思想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实行绩效工资制。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效果直接与教师的收入挂起钩来,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行教师聘任制。学校根据工作需要设定合理的教学岗位,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和考评细则。教师竞聘上岗,对落聘的教师一年待岗学习提高,发工资的70%,连续两年落聘的教师分流到非教学岗位。

5、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坚持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遵循教学规律组织教学,建立和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建立能促进教师工作热情的考核体系,为教师搭建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形成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坚持教学与教研教改相结合,大兴科研兴教之风。相邻村完小建立教研片,规范教研组和教研片的工作。进行先进教研组评选工作,争取获得县级以上先进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教改实验,争取有五项课题在县级以上立项。

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各种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管理有章可循。

强化单元和阶段性测试,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每学年的第二学期中小学举行学区期末质量统一检测,第一学期小学举行质量抽测。统测、抽测成绩作为学校评估教师评先、评优、晋职、聘任的重要内容。

确保学区的教学质量稳中有升,位于全县中等偏上水平。

6、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加强和改善德育工作的领导,健全德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提高德育队伍的素质,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健全德育工作的各项规范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提高德育工作的绩效,加强德育工作的计划管理、组织管理和质量管理,寓德育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及校风、校纪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德育大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坚持正面教育、启发疏导的原则,运用说理教育、目标激励、榜样示范、情感陶冶、实践锻炼、自我教育和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重点,以中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每学期安排一定时间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和法制教育。发挥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和七师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加强留守生的教育和管理,建立留守生档案,建立教师临代父母制度,从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生特别的关爱,严防留守生向问题生转化。

7、加强体艺卫生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健全体艺卫生工作管理制度,建立体艺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体艺卫生工作考核制度,抓好体艺、健康课的教学。

上好“两课”、抓好“两操”,积极开展“两活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工程,确保中小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一小时,不断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开展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指导学生逐步提高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每年举办一次书画比赛,每年秋季进行一次学生体格检查,健全学生健康档案。近视眼发病率控制在1%以内,且呈下降趋势,其他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能有效防治。遵循青少年生理成长规律,采取多种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搞好食堂卫生及校园环境,教育学生养成不吃零食、不乱抛纸屑和废弃物的良好卫生习惯。

初中、中心小学每年秋季举办田径运动会,村小举办小型运动会,每年秋季举办学区小学生运动会。

初中、中心小学每年春季举办艺术节,村小举办小型歌咏会,每年“六一”期间举办学区小学生歌舞文艺汇演。力争每次在县级以上的运动会、文艺比赛中获奖。

8、坚持“两为”方针,为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后勤服务和必要的物质保证

建立健全各种财务管理制度、校产管理制度和校园管理制度,坚持后勤工作为教育服务的方向。坚持民主理财,学校经费预算、决算向全体教职工公布,听取其意见和建议,期末组织教师代表对财务进行稽核。健全学校固定资产登记册,坚持财产保管、领用、检查、维修、损坏赔偿制度。逐步改善办学、办公条件,满足教学需要。没有田径场的村小要在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修建运动场跑道,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购置图书资料,绿化、美化、净化校园,为师生提供优美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

六、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2_年6月——12月

1)调查摸底,掌握学校现有基础状况

2)针对实际提出三年规划目标,制定三年发展规划

3)讨论征求意见,召开领导班子会议,校长、主任、教师会议,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

4)上报区教育局督导室

2、实施阶段202_年3月——202_年9月

1)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各分管实施目标计划

2)组织分步实施三年发展规划目标

3)定期监督检查小结,发展规划目标实施情况

4)及时研究讨论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5)做好相关目标实施完成情况的上报和验收检收

3、总结阶段202_年9月——12月

全面总结,红庙镇教育发展三年规划的实施工作总结成绩,找出存在问题,表彰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领导和教师代表,进一步做好今后教育发展的目标。

七、组织机构

学校发展三年规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