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重庆市涪陵第十九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 竹影》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精选合集)
编辑:夜色温柔 识别码:21-1027669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08 18:30:27 来源:网络

第一篇:重庆市涪陵第十九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 竹影》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竹影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童真童趣。

2、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3、理解游戏与艺术的联系。

【学习重、难点】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领会蕴涵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自习】

1、走近作者:

《竹影》一文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现代画家、散文家。

2、给下列黑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闷热()mí()漫 qiè()意 口头chán()闪烁()水门汀()立轴()蘸了朱砂()

3、解释词语

惬意 弥漫

参差不齐 包罗

4、轻声朗读课文,然后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5、找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细细品读。

【自疑】

【自探】

1、课文中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了童趣,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2、如何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的意思?试理解西洋画与中国画有何不同?

第二篇:重庆市涪陵第十九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 观舞记》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观舞记

【学习目标】

1、积累语句,熟读课文,了解印度舞蹈的艺术瑰丽,体会比喻和排比句的作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4、学会审美,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

1、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词句。

2、欣赏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

【学习难点】

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学习方法】 阅读法、讨论合作探究法

【自习】

一、有关作者:

冰心(1900─1999)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诗人,因一生刚好度过了一个世纪,所以被称为“世纪老人”,深受人民的喜爱。她的散文语言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冰心体”,在文坛影响很大。著有《小桔灯》、《寄小读者》、《繁星》、《春水》等。冰心以写作小诗著称中国新诗界,受泰戈尔的影响大,善于捕捉刹那的感受与思索,展示对爱、对人生真谛的执著追求。文风隽永清丽、内容丰富,其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二、学法导引:

《观舞记》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著名作家冰心在欣赏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姿后有感而作的。文章以对卡拉玛姐妹的赞美之情为感情线索,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把异国的文化风情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现舞台艺术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本文主要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尽可能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激发了读者的想像空间。使作者在回味文章的同时,仿佛身临其境地欣赏了舞蹈艺术所特有的形体美,以获得语言和舞蹈的双重审美的享受。

1、给粗体字注音。

颦蹙()()

粲然()嗔视()

抖擞()

叱咤()()

鲜妍()

花鬘()

惊鸿()

2、文学常识。

《观舞记》的作者是

,原名

,作家。代表作品,诗集

、。

4、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填空): 本文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描绘了

,表现了。

【自疑】

【自探】

活动一:冰心是怎样生动刻画卡拉玛姐妹的优美舞蹈的?她的描写那些地方你最喜欢,最欣赏?请找出来,品一品,用下面的格式答题:(例子可以用简约方式呈现)我最喜欢文中的 处描写,因为

【自结】

第三篇:重庆市涪陵第十九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18 吆喝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吆喝导学案(无答案)

【教学重难点】

1.生动幽默的语言。2.结构安排独特。【资料链接】

一、导人

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但听一听萧乾的<吆喝>,依旧能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思。

二、作者简介:

萧乾(1910~1999)原名萧丙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记者、翻译家。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曾任《大公报》编辑、记者,伦敦大学讲师,《大公报》驻英特派员。1946年回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人民中国》(英文)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

【自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招徕()铁铉()囿于()隔阂()饽饽()秫......秸()商贩()吹嘘()吆喝()小钹().......荸荠().. 2.解释下列词语。

招徕: 饽饽: 秫秸: 随机应变: 合辙押韵 油嘴滑舌: 囿于: 隔阂: 吹嘘: 吆喝: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二)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 至 段):

第二部分(第 至 段:

第三部分(第 至 段):

【自疑】我在自习中有以下问题:

【自探】

(一)学习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课文第1至3段,问:文章开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重点写什么内容?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学生默读课文,这里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想想这两个层次如何划分?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作者写从早到晚的吆喝声,具体写了哪些叫卖声?重点又写了什么?‘

3、阅读文章第十自然段。思考:这一段结构有何特点?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三)阅读课文第三部分。

1、提问:这一部分所写内容与前文有何不同?试具体说说。

【自测】 .

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仔细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意味。

第四篇:《竹 影》教学案

《竹 影》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品味文中最能体现童趣的语言。

3、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重点难点

1、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2、学习生动的描写,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童真、童趣。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练习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2、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影子)“梅、兰、竹、菊”古称“四君子”。竹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在诗歌、文章、图画中到处可见它的身影。那么,在几个小伙伴的眼里,竹影又有些什么样的特殊趣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二、走近作者

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

《竹影》节选自《丰子恺文集》(艺术卷)

三、朗读课文

1、词语积累

蘸zhàn 惬意qiâ 朱砂shā 参差cēn cī 丰子恺kǎi 口头禅chán 撇piĕ 肥硕shuò 一缕lǚ 徘徊pái huái 赵孟頫fǔ 水门汀tīng

2、理解词语

幽暗:昏暗。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口头禅:原指有的和尚只空谈禅理而不实行。今指经常挂在口头的词句。

依样画葫芦:找别人画的葫芦样子画葫芦。指照着老样子办事,单纯模仿,无创意。

倘然:假如。

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3、朗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

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本文以几个少年月下描竹影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主旨)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他们感受了到美。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第三自然段)

有趣的发现:①细看月光下的人影,头上有烟气。②水门汀上的竹影像中国画。

3、文章开头交代天气闷热的目的是什么? 引出下文,为下文画竹影做铺垫。

4、文中写到“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来得很久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孩子以为自己做错了事情,而且已全被父亲看在眼里,担心会受到父亲批评。

5、课文对父亲的描写,表现了父亲的善于引导主要有哪三处?各有何作用? 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父亲早就来了,却耐心地在一旁观察孩子的作为,在合适的时机参与话题,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孩子。

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 ——能细心体察孩子的心情,并为他们解围,这真是难能可贵的长者风度。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觉更有意味。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示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童年时的作者活学活用,审美水平马上有了提高。这正是有了实践经验作为指导的结果,胜过多少空洞的理论教育。(衬托)

6、小伙伴和爸爸的谈话主要围绕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方面:竹是否难画的问题;另一方面:画竹所用的颜料问题。

7、文中的孩子有怎样的天性?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孩子们有天真烂漫的童心和好奇心;爸爸和蔼可亲,善解人意,不仅精通艺术更精通教育,尊重孩子的兴趣,从兴趣中进行引导教育。

8、爸爸的表现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爸爸给孩子们讲了一番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把孩子带入艺术殿堂。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作业

朗读课文,理解词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味文中最能体现童趣的语言。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3、总结全文,完成练习

一、复习导入

1、口头解释词语

2、说说本文内容。

二、合作探究:

1、为什么用“竹影”作为本文的标题,而不是“谈画”或者“童年趣事”?

“竹影”实际是本文的叙述的缘由;也是文章的线索,即:看竹——画竹——品竹。用“竹影”做标题,比用“谈画”或者“童年趣事”更具体、实在。

2、请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说,中国画有什么特点?西洋画有什么特点? ①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要求“传神”。所谓“神”,就是活的神气,神韵。西洋画则看重写实,要求“画得象”,“画得同真物一样”。)②颜色方面: 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几点区别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3)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解剖学。(4)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5)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3、课文中说“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你怎么理解?

运用比喻形象说明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中国画重写意,重神似而不重形式;西洋画重写实,要求与实物一样。

所谓“符号”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内容(所指),二是形式(能指),关键是内容,而不在于形式。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

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响到本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是文化的鲜明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罗马一脉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表现在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中国画重写意,与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画重写实,也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

4、竹子在中国画中,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神”?即一种什么样的内在精神? 提到竹,我们就会想起宋朝大诗人苏轼的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竹在中国人心中之所以会有如此重的份量,是因为它象征着一种风度,一种精神,一种气节。正像明朝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所赞颂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锤万磨还节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三、语言赏析

课文写几个小伙伴看天看月看竹影, 充满童趣。请找出最生动地表现童心、童趣的句子,仔细品味,有感情地朗读,先小组内交流,领略其中蕴涵的童心童趣。选代表全班发言。

示例:院子里的光景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变成短音节。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把傍晚的光线比喻成长短音阶,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傍晚阳光明暗和

色调冷暖的变化,具有音乐的美感。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

一次童稚的游戏,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

五、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画竹影等充满童趣的小事,说明了艺术和美有时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

六、拓展延伸

1、一句话来概括感受、收获: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涵在孩子们童稚的游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朱光潜先生说:“模仿只是创造的始基;没有做到这步功夫和做到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创造。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个人,这个人已经完成了模仿阶段,现在他要真正的去创作,比如说他站在一丛竹前,现在要你来告诉他怎么画,你会说些什么?每人说一句话!戏中。

2、竹之悟:

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有人说,竹--外强内干。

第五篇:重庆市涪陵第十九中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5《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5《世说新语》两则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内集,儿女,俄而,欣然”等词义。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了解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重点: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有何评价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点拨 课时:2课时

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兖(yan)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第一课时 《咏雪》 【自学】

1.测测你的注音速度:

俄()而 骤()无奕()谢道韫()差可拟()3.看注释,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儿女()俄而()欣然()何所似()差可拟()未若()内集()讲论文义()4.结合注视翻译短文。

【自疑】 【自探】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2.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吗?

【自测】 翻译下列句子:

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自结】

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 【自学】

一、我是急先锋

1、给加点字注音

太丘舍()去

尊君在不()

非人..哉()

友人惭()..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与友期行

.去后乃至 .门外戏

.尊君在不 .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

.入门不顾 .

3、重点句子翻译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尊君在不?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古今异义:

陈太丘与友期 期

古:

今:

太丘舍去

古:

今:

下车引之

古:

今:

入门不顾

古:

5、翻译短文。

【自疑】

【自探】

一、比较“君”、“家君”与“尊君”的不同:

(1)君:(2)家君:

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自测】

发挥想象,续故事

我来当作家。

如果有一天,友人见到太丘,他将会对太丘说些什么呢?【自结】

【练习】

一、给加粗字注音。

谢太傅.()雪骤.()柳絮.()无奕.(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1.俄而..雪骤: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期.日中: 今:

3)尊君:()5.尊君在不: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待君久不至,已去:

四、填空。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两篇文章都选自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朝人________________组织人编写的。这两篇讲述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_______,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_______。

五、阅读。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练习: 1.解释加粗的词。

无信: 无礼: 引: 2.翻译下列句子。(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3.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重庆市涪陵第十九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 竹影》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精选合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