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公关结课论文(小编整理)
编辑:紫芸轻舞 识别码:21-928407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28 18:32:0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公关结课论文

公共关系学结课论文

目: 微博时代的危机公关 院(系): 年

级: 202_级

业: 人力资源管理 班

级: 202_(2)班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1、微博

微博(microblog),是微型博客的简称,是一种即时发布消息的、类似博客的系统。传播内容简单。每条微博在140 个字符以内,即两条中文短信的长度,用户用 140 个字符即可把当前的心情、状态以及所见所闻发布出来。传播渠道多样。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客户端、手机、即时通讯工具等多种手段,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和接受信息。特别是微博与手机(如手机短信、手机上网)、即 时 通 讯 工 具(如 QQ、MSN、Gtalk、skype)的绑定,极大地丰富了信息发布的渠道。

2、微博的传播特征 2.1传播即时

由于文本编辑简便、信息发布渠道多样,使微博真正具有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能以任何方式传播任何消息的 4A(Anything、Anytime、Any-where、Anyway)传播能力,大大缩短了信息源到信宿的时间与空间,使信息接受者接受信息、阅读信息、转发信息的过程可同步完成,实现了信息再传播的零时间。2.2传播具有裂变性

因多种传播手段的相互渗透,使微博发布的信息能在短时间呈现出“裂变性”放大效应。当某人微博发布后,其固定“粉丝”甲乙丙丁„„都可以实时接收,同时,上述“粉丝”中的任何人都可以“一键”转发,并立即同步到自己的微博里,而他们的“粉丝”1234„„也都可以实时接收,并再次转发信息、同步到他们的微博上,这样,一个微博的内容在传播过程中就能实现无数次的裂变传播。这是真正意义上“一场正在发生的信息传播变革”。这种传播方式、传播速度、传播密度以及所达到的广度超过任何一种媒介,而实现的信息增值,也让其他媒介难以望其项背。2.3门槛低

微博的字数局限在140字,内容偏向口语和平民,这使得草根群众和专业精英都能在微博上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可以说微博的出现,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量的原创内容爆炸性的被生产出来,也因此产生了不少草根微博明星。2.4多平台性

技术的发展保证微博用户可以通过网页、短信、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方式来即时更新自己所关注和掌握的信息,打破了传统媒体更新信息时在时间和地域方面的限制,真正做到了“随时随地”。2.5 针对性

微博上设置有关注功能,而对企业或者产品进行关注的粉丝都是企业或者产品的消费者或者潜在消费者,一方面可以借此针对性通过微博进行精准的营销,另一方面企业一旦发生危机,首当其冲受到影响也是粉丝。

3、微博在对外传播中的作用

3.1无数个体在参与社会交往的同时,成为对外传播的信息出口

传播主体的草根性、操作方式的简捷性,使无数个体在参与社会交往的同时,成为对外传播的信息出口。相比冗长、复杂的博客,微博显得更加活泼、生动、自由,草根特性更加明显。由于操作上几乎不需要任何技术,完全是以一种“傻瓜化”的方式随时、随地、随心地发布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感,且不需要长篇大论,而其他人也可以通过“加关注”成为其“跟随者”,即时阅读所更新的信息,并通过“一键转发”实现信息的再次传播。这种借助即时信息构建起来的信息系统,是要比其他的信息渠道更有价值。它能进一步激发人们的表达欲望,调动其参与社会交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充分满足人们交流、沟通的同时,微博也能成为国与国之间跨境传播的信息出口。

3.2有助于及时掌握对外传播的舆论话语权,形成引导合力 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信息传递的即时性,有助于及时掌握对外传播的舆论话语权,形成引导合力。虽然微博的文本被控制在 140个字符,只能展现一些琐碎的信息。但相对那些结构完整、写作规范、内容较长的信息而言,这种碎片化、零散化的信息,在很多时候却有自己独特的传播优势。由于内容生产简单、传播和再次传播快捷,使微博能很快成为同一信息不同渠道、不同用户、不同载体发布、互动的平台。而当大量的碎片化信息都是关于同一主题之时,相同的新闻关键词就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并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对某一事件的意见流,进而生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显然,这就是微博的力量所在——信息虽然高度碎片化,但它们能自发组织、完成对某个事件的完整报道和传播。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 后的第一时间内,对大部分受众来说,对即时信息的需求远大于对内容解读的需求。微博短小、快捷、互动,能有效确保信息快速发布、快速汇集,不仅数量上呈几何级数增长,而且能时时更新。如能充分运用微博——“新媒体 CNN”的这种直播形式,配合其他传统媒体的适时介入,使之形成良性的互动,就容易在第一时间里掌控突发事件的话语权。3.3传播渠道的多样性、媒介融合的高效性,能进一步扩大对外传播的覆盖范围

微博的本质是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的结合物。而与手机的无缝结合则给传播带来了革命性意义。其既可以利用网络传播渠道,又可以通过手机、即时通讯工具随时随地发布、接受信息,以移动、简易、快捷的方式实现即时传播,并通过手机短信、桌面客户端在线更新、即时通讯(IM),使其整合各类工具上表现出更强大的兼容能力。这种兼容能力使不同媒介传播渠道更加融合,也使不同媒介客户在使用一种媒介的同时,成为其他媒介的传播对象。而手机和网络的融合,能使不同用户在多个媒介之间相互切换,这种相互的融合,使网民、手机用户都成为微博传播的对象,对进一步扩大对外传播范围极其有利。

4、微博引发的危机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化进程不断加速,一些原本就存在的社会矛盾大量激发出来,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异军突起,使得社会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都有可能被曝光在群众的眼皮底下。面对这样的新情况,原来地方政府部门对负面事件采取的“堵截、封口”措施已经无用武之地,事情只要一发生,就会在极短的时间里传遍网络。

至今网络上的热点事件,主要涉及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围观”、公权力监督、公民权利保护、社会公德伸张等等,这些事件的热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博发帖数量,比如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达芬奇家具曝光事件、郭美美事件、日本地震、双汇瘦肉精事件、锦湖轮胎事件、上海大火事件、河南航空伊春空难事件、金岩石丑闻事件、新航空难、东航空难、圣元激素门事件、郭德纲绿地门、诺胶囊危机、EXXON漏油危机、金龙鱼酸价超标危机、光明乳业回奶事件、INTEL芯片缺陷危机、杜邦特富龙中国“毒锅”危机,宝洁SK-II、雀巢碘含量超标现象、巨能钙双氧水事件、百度裁员门危机、晋商乔致庸危机应对、哈大天价药费事件、分众传媒短信门、华为辞职门、富士康跳楼门、丰田召回门事件、北京福寿螺致病事件、周久耕事件、东航返航事件、章子怡捐款门事件、南海罢工门事件等等都是在微博的推动下,产生放大效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从而使一些社会问题得到更加妥善的处理。

5、微博引发网络危机的特征

5.1 危机的源头不可控

微博本身具有门槛低、方便快捷的传播特点,因此在微博时代,人人都是媒体,人人都是新闻源。微博是现场直播,是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已经成为热点事件曝光的主要平台和舆论的独立源头。过去是互联网跟在传统媒体后边,现在是传统媒体跟在微博等网络平台后面找材料。像 7.23 动车追尾事故中第一条求救信息就是在微博中发出的,随后这条微博被博友转发10 万余次,比互联网上的第一条关于“列车脱轨”的报道早了两个多小时,而报纸等传统媒体在事故发生第二天才正式进行了报道。特别是现在的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 起,每一部 3G 手机其实都相当于一个揣着口袋里的互联网。由于发布者的不可知性,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是危机发生的触发器,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是危机的诱发因素,我们也许能控制某一个媒体,但我们无法控制每一个人,这是对我们传统的新闻制度管制的一个极大挑战。

5.2 网民的心态情绪化

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统计分析,目前,网民的心态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变化,呈现出舆情内容涉及广、探究层次深、网民组织程度高、网上行为向网下行动延伸等趋势。网民关注较多的集中在社会道德和诚信问题、收入差距、公权力的形象、拆迁问题、公民上访等方面。尤其是公权力的监督等问题,极易触及公众的敏感神经,公众看待问题的角度就会偏向感性,一些无直接利益相关的人群,也会借助网络事件宣泄自己长期的不满情绪,形成网络集体狂欢现象。负面的宣泄内容,进而导致政府在网络舆情中处于被动的状态,使政府的声誉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伴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我们也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即信息没有价值,注意力才有价值。它的残酷性在于好消息通常不能吸引注意力,而能够吸引注意力的往往是坏消息。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像双刃剑,具有内容的不可控性和随机性,这个舆论场一旦被不法分子或是消极人士占领,很容易成为谣言滋生地和蛊惑人心的洼池。5.3 舆情传播的“蝴蝶效应”

网络舆论传播遵循一定的传播机制。它的生成发酵机制基本遵循以下规律: 传统媒体报道或网友爆料→网友讨论(新闻跟帖、论坛发帖等)→形成网络舆论压力(“意见领袖”发挥突出作用)→媒体跟进呼应网络议题,挖掘新的事实(新老媒体互动)→政府应对→再掀波澜(假设出现应对不当)→政府解决问题和官员问责→网友注意力转移→网络舆论消散。这种令人恐怖的裂变效应,往往使政府措手不及。5.4 形象的塑造细节化

当政府被无数人围观的时候,即使做了一百件好事,也抵不过一件错事带来的伤害和中伤。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或者细节的失败,都可能导致 100- 1 = 0 的效果,前功尽弃,甚至万劫不复。有人说,爬到山顶需要花 10 年的时间,而掉到山谷只需要10 秒钟。在微博时代尤其如此。其实,政府最大的危机就是信任危机,而一旦公信力丧失,即使以后说的做的再正确,也很难赢回老百姓的心。因此,政府在应对网络危机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应对的语态和心态,掌握应对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在危机中化危为机。

6、微博时代的危机公关

6.1个人及群众的危机预防

1、遵循大“道”,敬天爱人

2、定位好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

3、尊重以及积极倾听利益相关人的需求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拿得起放得下,学会“舍得”

6、不要太在意自己的面子

7、谨言慎行,小心说出的每一句话与做出的每一个行为

8、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得意不忘形。6.2微博危机的应对原则

1、第一时间原则

2、真实坦诚原则

3、第三方原则

4、息事宁人原则

5、口径统一原则

6、留有余地原则 6.3危机处理的步骤

1、分析判断

2、制定目标

3、策略制定

4、组织策划

5、管理实施 6.4危机处理中的网络舆情管理

1、加强日常监测

2、锁定监测的主要渠道

3、与舆情内容进行分类

4、网络舆情的监测周期

5、舆情阅评工作

6、敏感问题重点查办

7、组建网络发言人队伍

8、寻求意见领袖加大与网民的沟通

7、企业应对危机策略

7.1发挥“沉默的大多数”的作用,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对外传播的亲和力和可信度。

微博这种融合了互联网、手机、即时通讯工具的媒介,不仅具有全球传播的能力,而且那些随时随地记录的人,都可以是新闻的报道者。这种靠个体自发记录和传播信息的模式,宣示着“全民写作”、“全民传播”、“全民记者”时代的到来,使大众传播中“沉默的大多数”有了施展的舞台。当前,既要继续强化各类主流媒体有组织的对外传播活动,又要高度重视微博这种“草根”力量对境外民众的影响力。毕竟,这种以社交方式出现的、由无数个体积极参与的传播,能进一步拓展对外传播的信息出口,最大限度地激发全民新闻生产力。这些自由的表达、自由的创作、自由的互动的宣传,比我们以官方媒体面目出现的“自说自话”的可信度更高,亲和力更好。

7.2借助境内境外微博平台,积极主动,有所作为,提高对外传播的舆论引导能力

微博是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只要有信息发布,用户不仅当即能看到所发的信息,而且一个用户被其他用户关注的程度、微博用户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同一社会事件的倾向性态度等,都可以通过相关渠道获得。这种纷繁复杂的信息、观点各异的意见,以及容易形成舆论气候的传播方式,对于对外传播的舆论引导能力,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 前,一 是 要重视对微博产品的研究,充分借助国内如新浪微博、腾讯滔滔、9911、同学网、饭否、叽歪、嘀咕、做啥、雷猴,以及国际上著名的twitter 等微博平台,使他们能够成为被我所用的、重要的“新闻发言人”;二是要在一些重大事件中,巧妙运用名人、专业新闻记者、网络发烧友的微博,通过他们拉近与宣传对象的距离 ;三是要发挥议题设置“风向标”的作用,通过设置相关的议题,用“裂变”产生大量同一相关主题信息,主动引导人们关注事实和意见,实现舆论引导的“悄无声息”。

7.3合理运用、适度管控,确保微博在对外传播中的良性发展

202_ 年,伊朗大选后发生政治动荡之时,一些西方媒体和政治势力借助“twitter”,广泛传播许多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美国国务院官员甚至要求 twitter 延迟原计划中的网络维护服务,让 twitter在这一全球高度关注的事件发生期间保持正常服务,便于为世界报道德黑兰街头运动提供独特的来源,以及特殊的炒作题材。这也使我们看清了微博的双刃剑效应。因此,既要发挥微博在对外传播中应有的作用,又要将其纳入有效引导、适度管控的范围。加强对微博的管控,不能停留在行政命令层面,应在充分研究微博传播特点的基础上,从法律规范、道德自律、技术控制等方面实施有效引导。首先,应出台规范用户使用微博的规章制度,严厉查处对滥用自由表达及触及国家利益的行为 ;

8、政府应对危机策略

8.1 抢占社会化媒体阵地,建立危机的防火墙在突发事件中,微博已经逐渐成为了舆论传播的中心

由于微博裂变式的传播特点,所以突发事件中,网络应对的黄金四小时原则现在缩短到 黄金一小时。一小时内,网络上的热点问题会被迅速地转载。微博的传播速度之快给党政机关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带来了巨大冲击,任何信息披露一旦不及时或者不恰当,就会带来被动,甚至使事件急剧升级。因此,我们要占领舆论的制高点,充分利用党政机关和官员微博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特殊作用,缓解党政机关的舆论压力,为圆满解决问题赢得良好的舆论环境。关键做好以下三点: 首先要建立危机公关体系,从危机的预防、处理到从危机中恢复,都应有体系、流程和制度为保证;其次,要做好舆情监测工作,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危机源头,了解危机动向,对热点进行识别,通过分类、聚类分析,判断其倾向和趋势;第三,主动、系统、全面地进行传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树立正面形象。8.2 加强与网民的互动沟通,积极疏导网民和公众的情绪互联网具有四点社会功能,包括民意表达、监督权力、推进改革和疏导社会情绪

微博不仅是一个网民的沟通分享平台,是网民情绪的宣泄平台。因此,及时了解网民的情绪,并加以妥善疏导,对于危机的预警与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国一些部门,谈到社会化媒体便谈虎色变,担心应用不当引发网民的负面情绪,甚至对网络公关、危机公关的认识存在偏差,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依赖于雇佣水军灌水及删帖。于是,事与愿违,帖子越删越多,是非越来越混淆,事情越闹越大。社会化媒体阵地如果可以科学合理地运用,同样可以有效地与公众沟通、危机预警、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甚至在社会动员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7. 23 温州动车事故”中,浙江省领导与浙江省卫生厅官方微博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的正确使用,还可以让政府的处境化“危”为“机”。在使用微博等社会化媒体时,要重视它的互动功能而不是宣传。不能把政务微博仅仅当成官方网站的延伸,只发布一些信息,而应该把它当做处理群众切身问题、与群众良好互动的平台。因此,我们要放低姿态,抛弃以往哪种高高在上的官方语言和命令式语气,学会说草根语言。像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的微博,他称粉丝为“童鞋”,以拉近与粉丝之间的距离。用好微博还要管好微博。我们要组成专门的政务微博管理维护人员,这些人员可以让网络评论员兼职等。管理维护人员要熟悉并掌握微博的运行规律,不断丰富和更新微博上的内容,避免使其成为“僵尸微博”,真正让微博成为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但我们也要注意,微博只是一种新的沟通平台,它不能代替传统的下基层走民生的面对面的交流方式。

8.3 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

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并加以沟通和引导在微博等社会化媒体中,意见领袖的声音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与号召力,进一步影响了公众的民意与整体舆论的走向,形成了强烈的舆论导向。意见领袖包括加”V”的社会名人、政府高官、演艺名人等,和一些在某领域拥有权威话语权的草根意见领袖。这些意见领袖往往都拥有百万级的粉丝,他们的转发和评论都在时时领导着网络舆情的动向与网民的情绪。所以,加强与这些意见领袖的沟通与引导是管理网络舆情的关键所在。2. 4 引导网络舆论只是方法,而化解危机的实质在于政府转型应对网络危机事件不能与现实问题脱钩,解决问题和舆论引导应双管齐下。网络宣传部门是“化妆师”,不是“整形师”,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只是依靠网络宣传部门“唱独角戏”是没有用的。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使我们的话语权分散了,各个阶层的人都可以监督政府的行为,为政府建言献策,从而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努力遏制腐败,改变作风。因此,微博的出现实际上是倒逼我们政府转型,由从上而下的垂直的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转向从下而上的服务型政府转变,由单一的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治理型政府转变,由手工作业型向电子网络信息网络型政府转变。只有政府转型了,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危机更好地适应我们这个新时代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谢一笑.《微型博客Twitter问题不断预借新一轮融资自我救赎》[J].IT时代周刊,202_ [2] 胡春阳,姚玉河,《发动博客公关》[J].商业管理,202_ [3] 顾明.《互联网时代公共关系的新挑战与应对策略分析》[J].今传媒,202_ [4] 梁树新.《微传播微营销》[J].新媒体,202_ [5] 《微营销》[J].市场观察,202_ [6] 常宁.《微博时代的企业微营销:以“新浪微博”为例》[J].科技传播,202_ [7] 居延安.《公共关系学》[J];复旦大学出版社,202_ [8] 杨维.《论微博在网络舆论中形成的作用》[J].传播实务,202_ [9] 吴兵,王立.《微博在对外传播中的作用及其实现》[J].对外传播,202_ [10] 杜岩,周咏梅.《企业公关危机管理机制模型建立》[J].上海保险,202_

第二篇:公关语言学结课论文

学院:学院 专业:11级自动化姓名:张11 学号:11111111 公关语言学论文

公关语言学论文

本学期我在老师的讲解下,从对公关语言学的一无所知,变成了有所了解。知道了公关语言是一种文化力,它与品牌力,营销力并列为21世纪的柔性生产力。

公关语言学是在我国公关事业兴盛的形势下诞生的,它是公共关系学与语言学相结合的产物。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贯穿于这门新兴的学科,但它又不同于公共关系学,它着重研究公关人员在公关活动中的语言运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对考察、分析公关语言运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公关语言学还吸取人际交际学、社会学、传播学、管理学、心理学、写作学等学科的营养,具有知识的广泛性和学科的综合性。这种多学科理论知识的交叉融合、相互渗透,使得公关语言学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很强的实用价值。公关语言艺术,既表现为说的艺术,又体现出听的艺术,同时蕴涵着写作的艺术。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现实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没有公关意识的企业不是一个好企业,不掌握一定公关知识和技巧的人不是一个好的企业经营者。开设公共关系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熟悉公共关系的主要技巧,成为社会 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综合性应用人才。下面我对我所了解的公共语言 学的主要特点、内容及学习方法做一点介绍: 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交叉学科。其特征为外延大、内含少。所谓“外延大”是指:公共关系学广泛借助管理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语言学、政治学、法律学、历史学、民俗学、礼仪学和哲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所以专业基础理论范围广泛。例如: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对组织的结构和性质的分析需要社会学的知识。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众,调查公众心理时就要用心理学的常识。公共关系过程本质上是一种传播活动,为了提高传播质量,必须研究传播学的理论。公共关系的本质是一种管理职能,因此公关操作需要运用许多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公共关系写作需要较高的语言和逻辑能力;公关活动必须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公关交际过程中要熟悉各个国家、民族、地区人民的风俗礼仪习惯等等。相比较而言,公共关系自身的专业理论则并不很多,主要包括公共关系定义、历史、职责与功能、组织与人员、工作程序等几个部分,内容不多,而且也不很复杂。基于这样一些特点,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与自己在其他相关学科学到的知识进行比较,思考它们与公共关系学的关系。同时博览群书,尽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便适应公共关系学涉猎广泛的特点,在各门学科的综合中获取新知。

第二,公关语言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其应用技术部分则显得丰富发达,而且还在继续发展,因此我们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教学。上课的课件上已经包括了一些案例,教师又补充一部分案例。但是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要想把公共关系变成自己的知识,还需要随时随地注意我们身边的新案例。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强调创新性,照搬照抄前人使用过的经验,传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必须以不断创新的经验来丰富公共关系。新的经验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我们作为一名学生,都是已经成年人了,在我们的身边就会有许多组织与公众进行沟通的生动经验。要善于将我们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论证这些经验,使它们变成公共关系的新方法。即使一些活动由于种种方面的原因效果不佳,或者由于我们学校的领导不重视,造成组织与公众关系不良,我们也可以从反面总结经验,看看是在什么地方违反了公关原则,我们应当吸收什么教训。其二,注意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上出现的一些新鲜案例。每个组织进行公关活动,都会在媒体上广泛传播,他们的构思、设计、实施都有一些巧妙之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列宁说:“生活之树常青,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中的丰富经验将会推动理论不断发展。

第三,公共关系学是一门新兴的,而且还在不断发展的学科。公共关系从产生之日算起,到今天不过百年的时间,从课程的内容中就可以感受到,连公共关系定义这样的基本点,理论界还存在着争议。

公关语言学包括演讲。演讲是现代人生存和交往的一大能力。有 人类就会有语言,从而就有演讲。生活中充满了演讲,大到代表国家到联合国大会的演讲,小到朋友聚会、喜庆迎送的演讲。一个人的生活事业优劣成败决定了你无法拒绝演讲。

其实,演讲的目的不在乎有三种:告知对方,说服对方,鼓励对方。而从演讲的内容到语言,演讲又可分为五类:公关演讲,营销演讲,自我演讲,礼仪演讲和学术演讲。奥巴马的演讲我们都有一些了解。他凭借着此次极为出色的演讲胜利获得了美国下一任总统的职位,他的演讲就是这种自我演讲中的竞选演讲。

竞选演讲一般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单纯演讲性”,就是事先拟纲或演讲稿,做好充分准备,然后按照指定顺序或抽签决定的顺序依次演讲,或者赴选民较集中的地方演讲。奥巴马就属于这种演讲。第二种是“提问解答型”。先由竞选者介绍自己的精选宗旨和精选条件,然后以“答记者问”的形式,随时回答听众的问题。第三种是“辩论演讲型”,举世瞩目的1988年美国第41届总统竞选中的“象驴之战”就是这种类型。他要求竞选者必须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语言表达水平,事先将有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充分的准备,避免太多的随意性。竞选演说,实际上是演讲者的一种“自我推销”,用据理力争的方式艺术的说明“他不行,我行”,或者“他行,我更行”。用展望未来的理想构图,“诱导选民”投我一票吧,我将会使你们得到彻底的满足!当然,“推销”的方式要注意艺术性,切忌为了贬低对手而不择手段。竞选演讲要遵循“惟真惟实,感人肺腑,具体可信,动情入心”的原则。

其实演讲最后五分钟,就是演讲的结束语,使整个演讲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是演讲中给听众留下的一个“最后印象”。拿破仑说“兵家成败决定于最后五分钟”。研究表明,演讲的结束语比起其征文来说,可能被听众更注意。因此,讲究演讲结束语的艺术,是保证演讲成功的重要关节。所以,要有良好的演讲结束语。在我们生活中,讲电话也成为一种技巧,对于我们日常成活和人际交往方面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电话形象是人们在使用电话时的种种外在表现,是个人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说的就是声音在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话时的表现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反应,电话交流同样可以给对方和其他在场的人留下完整深刻的印象。

一般认为,一个人的电话形象如何,主要由他使用电话时的语言,内容,态度,表情,举止等多种因素构成。

电话语言要准确,简介,得体,音调要始终,说话的态度要自然,语气要诚恳,亲切,口音清晰,语速平缓。

当然,语调的魅力也相当重要。用清晰而愉快的语调接电话能显示出说话人的职业风度和可亲的性格。虽然对方无法看到你的面孔,但,你的喜悦或者烦躁仍会通过语调流露出来。

由于话筒的传声与面谈有差异,因此,将话筒贴得太紧或离得太远都是不好的习惯。一般来说,音量以听清对方声音为标准,语速相对平时说话慢些,必要时,可用升调向对方投去友好的“微笑”,让对方感到亲切,但不可以装腔作势,拿腔拿调。

职场面试的应对策略

学会四种能力,是21世纪新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这四种能力是求知能力,做事能力,发展能力,共处能力。

我们大学生毕业后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就是找工作。我们要合理的 选择行业,我们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主要是性格,兴趣和能力这 三方面。还有的就是对职业世界不了解。在对于这几个反面的不了解,往往我们会选错行业,这样会阻碍我们未来的发展。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对我们的职业世界有所了解。简而言之,大型企业轩文化,中型企业选行业,小型企业选老板。还有,当今职场新宠是了两类人:复合型人才和能力型人才。其次就是求职面试的两大功课:自荐材料的设计和面试中的经典问题的应对。自荐材料包括简历,附信,材料证明等,简历设计要求突出重点,避免亢长。附信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应聘单位而度身定制的,因此可以为相似的职位准备同一份简历,而附信则不能。在呼和应对面试问题中,最主要的就是要表达清晰,实事求是,让别人觉得你是很有诚意的。

总之,公关语言艺术这门课让我懂了生活中更多的技巧,让我在面对大众说话时懂得如何缓解紧张情绪,让自己表现的更自信。在我讲电话时,我知道了如何讲的有礼貌又得体。将来我去面试的时候,让我知道如何应对好我的面试,还有正确的择业。

公关语言艺术这门课程真的有很多使用的地方,因为它教会我们 如何为人处世,什么时候该说什么,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对于我们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公众场合的语言形象,商务洽谈的沟通技巧,职场面试的应对谋略,演讲语言的表达风格,组织形象传播的语言艺术等,同时也有关于公关语言与公众心理与文化价值观,与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联系。

公共语言是以和谐的人文意识来交流的一种沟通艺术,值得我们 去好好研究!

第三篇:社会心理学结课论文

社会心理学

《和谐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任课教师: 所在院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和谐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摘要:和谐社会的建立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运用心理学知识和理论帮助人们建立之间的信任关系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有效的。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信任与毁坏信任都是很容易的。如果你总是被“怀疑”所困扰,那么你应该努力去建立信任。当然信任是有底线的,信任也是有度的。信任是基于诚信的基础,信任是基于对对方了解的现实,信任是相互的作用。

关键字:和谐社会,信任关系,心理学。

正文:

伴随我们每个人生命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东西有许许多多,有精神层面的也有物质的层面的,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而我认为,最基本的、也是最长久的恐怕要数信任二字了。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中,信任二字显得尤为重要。有了信任,人与人之间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社会就会更加安宁和谐!信任,从精神层面上来说,应当成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润滑剂![1]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而第一项基本内容就是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可见建立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我不知道现在的社会到底怎么了?人与人之间始终存在着信任的危机,很大原因是人们群体心理的影响,[2]心理学家黎朋认为,群体是一种具有易受感染、模仿、暗示的人群组合;而麦独孤则强调群体心理“只是粗俗的情绪和粗糙的情感”1,因而易受他人操纵,缺乏自我意识。难怪现在报纸连篇累牍地呼吁要建立诚信社会。是高楼的林立还是钢筋混凝土的副作用?是思想的蜕变还是金钱至上?是社会的进步还是人性的倒退?

信任是什么?信任,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能力与水平、诚信与忠诚的认知;信任,也是一种自信,是对人鉴别能力的肯定;信任,更一种责任的委托或托付。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更是学习工作的原动力所在!

古往今来,一个人得到信任,就会充满信心,从而激发内在的无穷无尽的潜能;就会充满阳光、活得精彩;反之,缺乏了应有的信任就会让人陷入迷茫无助、就会在十字路中徘徊、就会走向平淡,甚至会走向对立面,造成矛盾和痛苦。

无论在父母和子女,还是朋友或是恋人之间,信任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基石。

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信任与毁坏信任都是很容易的。如果你总是被“怀疑”所困扰,那么你应该努力去建立信任。有以下几点:

说到做到:建立信任最基础的一步就是:你说过的就一定要做到。即便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不管你是没有去做还是没有坚持下来,都可能会失去别人的信任。日积月累,那么信任的基础就崩溃了。

不要说谎:听起来容易?不一定。想想你为了朋友,爱人,甚至是父母而说的一些善意的谎言。有时候如果你讲真话,虽然真相可能并不令人愉快,你也会因此得到更多的信任,人们也会欣赏你的坦诚。

主动提供信息:当一些问题很模糊时,主动把信息讲给对方,证明自己没有

什么隐瞒。

打破信任的例子:“你和律师的会面进展如何?”“进展不错。”

建立信任的例子: “你和律师的会面进展如何?”“进展不错。每天有很大的压力,处理着所有的文件,但是我们双方签署了协议,他说明天就会寄出。” 你说的没有什么两样—和律师的进展不错—但是通过主动提供一些信息,你可以证明自己没有什么隐瞒。

不要遗漏重要的细节:不要遗漏细节的原因是,你很难与遗漏的一系列事情保持一致。人们会开始注意到你所说的话中的矛盾,并且会认为你是个说谎者—即使你只是遗漏了一点点。

如果你有秘密,就让大家知道:你没必要强迫自己放弃最切身的感受和隐私,只为赢得别人的信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但是赢得信任的关键是把握好隐私和秘密的界限。现代生活中人们之间缺少沟通,“如果你有秘密,就让大家知道”就是要主动与人沟通。[3]社会心理学家纽卡姆(T.N.Newcomb)指出,除了心理驱力、不平衡或趋向平衡的压力之外,信息对个体态度的改变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而他强调了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他的基本命题是:当两个个体彼此主动感知并对第三者建立某种关系时,就会产生对第三者指向的趋同意向,并且假设,这种趋同意向会随着人际沟通的发展而加强。因此,如果两个人或群体成员对某一客体的指向产生差别,就会引起个体的不协调感,进而导致沟通频率的变化。所以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在建立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会起到积极地作用。

不要掩饰真相:“不要说谎”也可以引申为“不掩饰真相”。有时候为了维护自尊,将事实换一种说法,变成更加好听的说辞,这好像看起来没有什么害处。例如,一个人不承认他自己破产了,而是对别人说他的信用卡丢失了。信用卡的丢失可能没什么害处,但是一旦真相暴露,或是对方觉察到你说的是谎言,就会破坏信任。说出真相,不要介意代价。

保守别人的秘密:不要说别人的闲话,拨弄是非。不要泄露别人的秘密。如果你确实撒谎了,就要承认,有时候说谎是不可避免的。最好是尽早的承认你的谎言,解释你的动机。如果你被逮住了,要承认,否则就成了另一个谎言了。当然信任是有底线的,信任也是有度的。信任是基于诚信的基础,信任是基于对对方了解的现实,信任是相互的作用。信任,不是盲目的信任,而是在相互间在彼此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内心感应!长久的相互诚心交往是相互信任的基础!但愿人与人之间多些真诚,少些欺诈;多些信任,少些猜忌吧!

参考文献:

[1]:新华社评论员,《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202_年02月20日,新华网。[2]:《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第91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3]:《社会心理学理论—纽科姆的沟通活动理论》,第11页,网络版。

第四篇:党课结课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姓名:学院:班级:日期: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摘要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我党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自己思想和行动的理论基础。同时,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他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其作为我党的行政指南。有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但是,作为党的接班人,我们应该以一种科学的态度去对待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坚定不移 不断地发展 科学态度

自3月30日起,我参加了本校的第二十一期校党课,在这段时间的学习后,我学会了很多,知道了很多党的知识,党的先进概念与党的发展进程。期间,贾锡萍,王辅成教授的讲座令我印象颇深。贾锡萍教授风趣活泼的讲座不仅令我深入了解了党的最近动态与十八大的会议精神,还了解了不少社会时事并进行了分析。而王辅成教授使我了解了一名老党员的生活,他年近古稀却精神矍铄,对于党,他充满热忱,他愿意为了党付出一切,深深的令我折服。通过了党课的学习,我对我们的党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尤其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深刻的认识,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我自己的一些想法。

首先,谈马克思主义,我们先要知道马克思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干什么。根据我们的党章,我们可以知道: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我党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自己思想和行动的理论基础。多少年来,我们党正是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的毛泽东主席结合中国国情和不断变化的实际,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在指导中国共产党 和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已深深扎根于中国,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信念来源。

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就知道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我党乃至我们国家的重要性了。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前进,我们发现社会主义已经发生了改变,我们的经济与市场经济相融合,我们最发达的香港澳门等地区也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并取得了十分显著地成效。这不禁的是我们想到现在的马克思主义还是和我们么?我觉得我们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

在日前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站在世界历史进步和中国改革发展的新高度,科学规划未来社会进步的蓝图,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民族复兴的行动纲领在十八大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力量,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否正确的认识世界,分析国情,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理论。

我国上一代领导人胡锦涛同志曾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这四个重大问题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又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回答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其中“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更具基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集中体现着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科学回答这一问题对于正确回答其他基本问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根据长期历史经验、特别是最近30年的历史经验,科学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也就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不断的丰富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们过去的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后,马克思主义发生了变化,跟适合我国的发展,在我们社会进步的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的进步,不断地被补充。

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结合就是坚持,结合就是应用,结合就是发展,结合的实质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但是不能要求他们具体地回答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道路和行动方针问题。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作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创造。这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内在需要。例如,我党的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它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以邓小平理论这一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建设和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新的实际,研究解决前进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勇于和善于进行理论创新,不断为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指导,在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老人在深圳画了一个圈,现在深圳的发展有目共睹,这充分说明了中华的马克思主义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永不过时。

同样的,我觉得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党要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个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背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全党同志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发生动摇。响应党的号召,毫不动摇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不断的丰富发展他。

不断实践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注意是科学,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我们的邓小平同志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马克思主义是不是用与当今,我们也要以实践来判断他。

我们知道,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也必须随之不断地 3 完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这也正是这一科学理论永葆青春、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所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从来都是着眼于实际,着眼于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对待《共产党宣言》的态度就很能说明问题。在这一光辉著作公开发表25年的时候,他们谈到《宣言》时,一方面肯定“《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同时又指出,在今天看来,当年“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有些论述“虽然在原则上今天还是正确的,但是就其实际运用来说今天毕竟已经过时”。在1888年谈到《宣言》时,他们又重申了这个观点。

作者早已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不足,并正视他们,努力的改正他们,我党的多年的发展中早已发现并改正了他们,所以马克思主义并不会像部分人们想的那样老套,落后。相反的,他是不断进步,不断革新的。在实践中我们知道了,马克思主义永不过时。

具有包容性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有容乃大。想要不断地发展壮大,就必须要有包容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知道了,虽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能违背,但是它的实际运用因条件的不同而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政策的出现表现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众不同的包容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总的来说,就是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上述“多样化”,必然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来,不可避免地引起思想意识的相应变化,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观因而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趋势。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并不妨碍思想意识的多样性。正确处理“一元”与“多样”的关系,在指导思想一元化的前提下允许多样性,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坚持“双百”方针统一起来,这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保证。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这种思想观念多样化的过程中,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也在滋生蔓延。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多种思想并存的问题,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 4 运、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问题。如果否认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意识的多样性,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就失去了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就会成为无的放矢的空头口号;相反,如果否认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多种思想并存的状态就会演变为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斗争,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允许而且鼓励人们对此进行严肃的讨论。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和评论,必须采取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当作僵化的教条,来要求现实的万古不变;也不能用变化发展的现实,随心所欲地去解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历史结论。无论当今世界和中国的现实如何变化,我们均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

其实不止我们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早已提出了这一观点。恩格斯曾经多次强调,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他说:“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看待”。“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一切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科学看待的人们,都应该也必然会采取这样的科学态度。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所以,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也是必须这么做的。

第五篇:博弈论结课论文

博弈论结课论文

博弈论研究人们的策略互动行为。博弈论认为:

一、人是理性的,即人人都会在约束条件下最大化自身的利益;

二、人们在交往合作中有 中突,行为互相影响,而且信息不对称。博弈论研究人们的行为,在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决策的均衡问题。换句话说,博弈论研究如何使得人们在市场经济中,自愿做出大家都遵守和实施的有效制度安排,以增进社会的福利的机制。

下面,我将从囚徒困境来说明博弈论带给我的启示。

“囚徒困境”说的是两个囚犯的故事。这两个囚徒一起做坏事,结果被警察发现抓了起来,分别关在两个独立的不能互通信息的牢房里进行审讯。在这种情形下,两个囚犯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 或者供出他的同伙(即与警察合作,从而背叛他的同伙),或者保持沉默(也就是与他的同伙合作,而不是与警察合作)。这两个囚犯都知道,如果他俩都能保持沉默的话,就都会被释放,因为只要他们拒不承认,警方无法给他们定罪。但警方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就给了这两个囚犯一点儿刺激: 如果他们中的一个人背叛,即告发他的同伙,那么他就可以被无罪释放,同时还可以得到一笔奖金。而他的同伙就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并且为了加重惩罚,还要对他施以罚款,作为对告发者的奖赏。当然,如果这两个囚犯互相背叛的话,两个人都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谁也不会得到奖赏。那么,这两个囚犯该怎么办呢?是选择互相合作还是互相背叛?

从表面上看,他们应该互相合作,保持沉默,因为这样他们俩都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自由。但他们不得不仔细考虑对方可能采取什么选择。A犯不是个傻子,他马上意识到,他根本无法相信他的同伙不会向警方提供对他不利的证据,然后带着一笔丰厚的奖赏出狱而去,让他独自坐牢。这种想法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但他也意识到,他的同伙也不是傻子,也会这样来设想他。所以A犯的结论是,唯一理性的选择就是背叛同伙,把一切都告诉警方,因为如果他的同伙笨得只会保持沉默,那么他就会是那个带奖出狱的幸运者了。而如果他的同伙也根据这个逻辑向警方交代了,那么,A犯反正也得,N R0,起码他不必在这之上再被罚款。所以其结果就是,这两个囚犯按照不顾一切的逻辑得到了最糟糕的报应: 坐牢。上述例子可能显得不甚自然,但现实中,无论是人类社会或大自然都可以找到类似囚徒困境的例子,将结果划成同样的支付矩阵。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动物行动学、进化生物学等学科,都可以用囚徒困境分析,模拟生物面对无止境的囚徒困境博弈。囚徒困境可以广为使用,说明这种博弈的重要性。以下为各界例子:

房地产市场的例子:不可重复的出卖

著名作家三盅在他的《杂文也疯狂》中有这样一个单篇——《泡沫中的“囚徒困境” 》。记述了202_年房地产领域的囚徒困境。

我们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时候必定会学习博弈论,学习博弈论就必定涉及“囚徒困境”模型,而我一直认为,在所有市场博弈模型中,“囚徒困境”是最为接近心理学的一个,也是最能揭示善恶的一个,更是最能体现集体智慧的一个,选择背叛还是合作,始终是它不变的主题„„

军事或政治学例子:军备竞赛

在政治学中,两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可以用囚徒困境来描述。两国都可以声称有两种选择:增加军备(背叛)、或是达成削减武器协议(合作)。两国都无法肯定对方会遵守协议,因此两国最终会倾向增加军备。似乎自相矛盾的是,虽然增加军备会是两国的“理性”行为,但结果却显得“非理性”(例如会对经济造成损坏等)。这可视作遏制理论的推论,就是以强大的军事力量来遏制对方的进攻,以达到和平。

经济学例子:关税战

两个国家,在关税上可以有以两个选择:

提高关税,以保护自己的商品。(背叛)

与对方达成关税协定,降低关税以利各自商品流通。(合作)

当一国因某些因素不遵守关税协定,独自提高关税(背叛),另一国也会作出同样反应(亦背叛),这就引发了关税战,两国的商品失去了对方的市场,对本身经济也造成损害(共同背叛的结果)。然后二国又重新达成关税协定。(重复博弈的结果是将发现共同合作利益最大。)

公关结课论文(小编整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