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沈阳党代会报告[五篇模版]
编辑:清香如梦 识别码:21-1083888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29 19:26:07 来源:网络

第一篇:沈阳党代会报告

高举伟大旗帜 推进改革创新

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在中国共产党沈阳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沈阳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沈阳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应对挑战、砥砺奋进的五年,是跨越发展、成果丰硕的五年。五年来,在党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完成“五大任务”、实现“三大目标”,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谱写了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全面振兴的壮丽篇章。

这五年,科学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通过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领会更加深刻、把握更加准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更加统一、步调更加一致,推动科学发展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自觉行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对市情的认识,明确提出完成“五大任务”、实现“三大目标”的总体思路,制定出台《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沈阳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加快全面振兴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健全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长效机制的决定》。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可喜局面,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坚持思路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相统一,长远目标与阶段性任务相结合,准确把握形势,确定年度主题,聚焦工作重点,创新突破举措,破解发展难题,不断保持振兴发展的强劲势头。尤为可喜的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作中少浮躁之气、多务实之心,发展中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事业心、责任感明显增强,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氛围更加浓厚。

这五年,全市综合实力实现大幅提升。坚持以增量推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步入崭新阶段。202_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是202_年的2.1倍,年均增长1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202_年的3.2倍,年均增长29.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202_年的2.6倍,年均增长21%,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大幅提升,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了重大成果。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现代建筑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2_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202_年翻两番;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双双突破202_亿元;县域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不断提高,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攀升;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推动沈阳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科学实施行政区划局部调整,作出“三区”合署办公、全面开发建设大浑南的重大决策,高水平编制了全域科学发展规划,各区域功能定位更加合理,东西南北中各具特色的空间格局基本形成。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外资结构不断优化,重大项目令人振奋。国有企业和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沈阳经济区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道路、绿化、水系建设力度空前,一批标志性建筑和重大基础设施建成使用,沈阳迈入地铁时代。国家生态市和全国环境建设样板城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提前完成,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重大进展。

这五年,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振兴发展成果越来越多地惠及全市人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202_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突破2万元和1万元大关,比202_年翻了一番。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五年累计实现实名制就业120万人,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标准大幅提高,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各类特困群体得到有效救助,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得到有效缓解。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协调发展,城乡教育资源实现优化整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推进,精品创作生产实现历史性突破,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开辟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途径。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成绩斐然,奥足赛沈阳赛区比赛取得圆满成功。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双拥模范城创建实现“六连冠”。各级人大、政协职能作用不断加强,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作用充分发挥。依法治市工作稳步推进,全社会法制观念明显增强,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有效维护。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沈阳模式”在全国推广,我市实现了从全国信访大市到信访工作先进城市的巨大转变。“平安沈阳”建设成效显著,打击刑事犯罪成果突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日趋完善,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这五年,党的建设开创崭新局面。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双争双创”活动,各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四个坚持”的正确用人导向进一步树立,公推比选等干部选拔任用办法大力推行,综合考评体系更加完善,干部调整交流力度进一步加大,区、县(市)和乡镇党委换届圆满完成,一大批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升。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规模干部培训特别是基层党组织书记轮训工作全面推开,“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可喜成果。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涌现出潘作良等一大批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先进典型,广大党员干部勇于负责、敢于担当蔚然成风。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日益完善,反腐败斗争成效显著,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如果说五年前的沈阳,摆脱了“东北现象”的困扰,基本完成了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那么五年后的今天,沈阳振兴发展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步入了科学发展的轨道,正在向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目标阔步前进。

同志们,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奋力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沈阳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港澳台同胞和国际友人,向驻沈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为沈阳振兴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经济结构还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资源环境矛盾还较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还有待进一步消除,城市建设和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仍然很大,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需要进一步转变。我们一定要以对沈阳振兴发展、对全市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

二、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未来五年发展

未来五年,我们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结构加快调整,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孕育突破,低碳技术、绿色经济已成为新一轮发展的重点,全球正在进入创新集聚爆发和新兴产业加速成长的新时期。从国内来看,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推进,发展的有利条件、比较优势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我国已经进入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深入实施、沈阳经济区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第十二届全运会主会场设在沈阳的难得历史机遇,奋力开创沈阳振兴发展的新局面。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沈阳要赢得主动、发挥优势、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发展观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当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求我们必须切实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在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伟大征程中,让科学发展观在沈阳大地上熠熠生辉,放射出更加灿烂夺目的真理光芒。

高举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在于把科学发展观与沈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沈阳特色的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做优发展空间、做大中心城市、做强县域经济、加强生态建设、着力改善民生这“五大任务”,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生态宜居之都这“三大目标”,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在沈阳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我们必须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五大任务”、“三大目标”的内涵,并切实将其作为沈阳振兴发展的奋斗目标、工作重点和战略举措,毫不动摇、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伟业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围绕实现“三大目标”,深入推进“五大任务”,大力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全面完成今后五年的任务,是中央和省委的殷切期望,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坚信,经过不懈努力,一个经济更加繁荣、体制更加完备、环境更加友好、城市更加文明、社会更加和谐的新沈阳一定会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对沈阳的美好明天充满信心。

三、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落实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实力沈阳、活力沈阳、宜居沈阳、文明沈阳、和谐沈阳。

(一)加快结构调整,做大经济总量,建设实力沈阳

优化空间布局、调整经济结构、做大经济总量,是沈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首要而紧迫的任务。要坚持在做大总量中调整结构、在调整结构中扩大增量,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一万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一千亿元。

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和重点空间建设规划,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不断完善区域功能特色,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东西南北中各重点空间要发挥比较优势,按照功能定位要求加速项目聚集,实现错位发展。积极推进土地高效集约利用和产业集约化发展,提高产业集聚度和单位面积产出率,切实把空间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积极探索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沈阳核心和引领作用,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推动沈阳经济区尽快成为带动全省乃至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坚持把沈抚同城化作为重点和突破口,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推动沈抚新城率先隆起,使其成为带动沈阳经济区建设的新引擎。

加快构建新型工业体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全面实施工业五项工程,努力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体、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的发展新格局。着眼于进一步增强装备制造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依托三大聚集区和两大配套区,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和现代建筑产业,支持一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一批千亿元产业集群,切实解决总量不够、单体不大的问题。提升产业层次,延伸产业链条,培育自主品牌和名优产品,增强成套配套能力,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在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上,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信息、生物医药、航空、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相关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中小科技型企业作用,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示范基地,努力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沈阳的支柱产业,以此争取经济转型的主动权,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不断壮大服务业规模。积极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金廊”开发建设力度,加快金融区和其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不断增强沈阳服务业的辐射力和竞争力。积极发展面向装备制造业改造升级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金融创新,提升金融业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提升物流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会展业,培育壮大高技术服务业,规范提升商务服务业。优化房地产开发布局,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积极发展旅游、健身、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提高城市服务品质。

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实力。积极探索县域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有效途径,支持“一市三县”冲刺全国百强县,全面增强县域综合实力,力争主要经济指标五年翻两番。加快县域工业化步伐,高标准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做大做强新民包装印刷、辽中机加泵阀、法库陶瓷和康平高新复合材料等一批重点产业集群,积极引导市区工业向县域转移,使县域成为城市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拓展区。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乃至“一县一业”,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升绿色农业、设施农业、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县城、中心镇建设,促进人口、资源和产业向县城和园区集聚,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出一条富有沈阳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

(二)深化改革开放,推进自主创新,建设活力沈阳

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是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努力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切实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

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紧紧抓住设立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机遇,创造性地落实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权,勇于趟水探路,敢于破旧立新,深入实施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全面建立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体制机制。要树立全局眼光,增强系统思维,努力实现各领域、各环节改革创新的协调联动和系统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的配套性。因地制宜搞好“两化”融合、优化金融生态、统筹城乡发展等各种专项改革试验,及时推出具有引领和借鉴意义的重大改革举措,着力增强改革的示范性。坚持渐进式改革和先试点后推广的科学方法,力求在空间布局科学化、园区建设生态化、资源利用集约化上迈出实质性步伐,着力增强改革的实效性。要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改革的有序推进、协调推进、整体推进,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主体多元化,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加大扶持力度,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准入范围和领域,不断提高市场化程度,落实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率,大力加强软环境建设,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积极稳妥地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要求,坚持内资与外资并重,加强与世界500强和中央所属大型企业对接,争取更多体量大、带动性强、技术水平高、发展后劲足的大项目落户沈阳。积极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扩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出口,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步伐。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努力提高沈阳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建立多层次、宽领域的经贸合作交流机制,积极推进区域联合与协作,加强与国外友好城市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强化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院士工作站发展,鼓励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城,积极支持企业间或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联盟、产业联盟、标准联盟,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鼓励更多的科研成果在本地转化。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为各类人才提供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和海外研发团队,优化人才结构,激活人才潜能,努力建设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使沈阳成为高端创新人才的聚集地。

(三)加强城市建设,办好全运盛会,建设宜居沈阳

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代表城市形象。要以承办“十二运”为契机,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建设新城区,努力实现城市功能和品位的新跨越,让沈阳这座城市更加宜居、更具魅力。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高标准、高起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承载、服务和辐射能力。严格实施《沈阳市综合交通规划》,加快机场改扩建、高铁站新建、地铁工程及轨道交通建设等重点工程进度,抓好城市桥梁、市政道路建设,搞好东一环、二环高架、三环改扩建和四环建设,构建城市快速路系统,推进县乡公路建设,努力构筑以空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轨道交通为重点的科学化、智能化、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全面加强老城区地下管网改造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加快特色街区和方城地区改造步伐,严格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和文化风貌区。在老城改造中,要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建设一批现代化建筑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古城风韵和现代特色相得益彰,让沈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的风采。

高标准推进大浑南开发。按照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聚集区、城市空间和功能完善拓展区、城乡统筹首善区和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定位,高水平、高标准推进大浑南建设。坚持总体规划、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原则,以浑南新城为核心区,按照“生态、低碳、环保”的理念,切实搞好建设项目的空间设计、环境设计和形象设计,加快建设一批标志性的建筑,切实将浑南新城建设成和谐、绿色、创新之城。以浑南新城为突破口,加快沈阳经济区新城、新市镇和城际连接带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构建与母城以及周边城市畅通便捷的交通网络,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加速聚集,推动城市重心南移,不断提高大浑南地区整体开发建设水平,使其在拓展和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发挥更大作用。

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坚持建管并重、创新体制、整合资源,构筑数字化、精细化、动态化城市管理网络系统,完善以市级为主导、区级为主体、街道为基础、社区为前沿的大城管格局。加强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维护,加大城乡结合部、城市进出口等薄弱环节的改造整治力度,依法拆除违章建筑,不断改善市容市貌。全面落实好为解决交通问题而采取的十大对策,从健全政策法规、完善交通设施和强化交通管理入手,全面实施交通畅通工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有效解决中心城区停车难和交通拥堵问题。健全综合执法机制,为广大市民提供调控有力、高效优质的城市管理与服务,着力打造通畅、便捷、安全、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创建全国环境建设样板城。全面提升城乡绿化水平,大力加强水系建设,全方位提升浑河自然景观,加快蒲河生态化、景观化、城镇化、产业化建设,推进辽河沈阳段生态化治理,加大卧龙湖等湿地保护力度,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不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实行严格的节能降耗和污染物排放目标责任制,建立更加有效的监管机制。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倡导低碳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让沈阳城乡环境更加优美,更加适宜人居和创业,早日进入国家生态市行列。努力探索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生态环境建设同步推进,在全国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发展模式,加快向全国环境建设样板城的目标迈进。

举全市之力筹办好全运会。办好202_年全运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必须按照全民全运、文明全运、节俭全运、廉洁全运的要求,凝聚各方智慧,动员一切力量,全力做好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全运会比赛场馆、全运村及配套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场馆运行机制。坚持以“办赛会惠民生”为核心理念,全面落实好市区两级全民健身中心以及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任务,切实把全运工程建成惠民工程、健康工程。以“全民参与、健康生活”为主题,广泛开展“人人都是东道主,我为全运作贡献”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做好社会氛围营造、城市环境改造、综合条件创造等工作,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和服务全运水平。精心做好全运会期间的各项工作,安排好各项赛事活动,落实好安保工作的各项措施,组织好志愿者服务,千方百计做好各项接待服务保障工作,为各方来宾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四)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明沈阳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也是沈阳实现全面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不断增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确保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爱国守法和敬业诚信,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的良好风尚。普及科学知识,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和网络环境,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提升全市人民思想道德水平。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深入推进文明市民教育、文明出行提升等“十大文明行动”,切实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构建特色地域文化。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积极挖掘整理清前文化、近代文化遗存,保护和继承革命文化、工业文化资源,结合时代特点,打造具有关东特色的地域文化,叫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专业文艺院团建设,大力扶持原创性文化精品创作,创作一批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引进和培育一批扎根沈阳、享誉全国的文化名家大师,力争获得更多国家级和世界级奖项。

完善文化服务体系。着眼于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加快建设艺术中心、工业博物馆等标志性大型文化设施,抓好城乡基层文化阵地和公共文化服务网点建设,促进文化资源向农村和基层倾斜,构建全覆盖、普惠型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深入实施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推动文化下乡活动向常态化、长效化发展。积极创新文化服务方式,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社会免费开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场馆管理,让全市人民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文化福利。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坚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文化企业,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着力办好东北文博会等重大活动,探索面向国际市场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进一步提升沈阳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加强社会建设,保障改善民生,建设和谐沈阳

经济越是快速发展,就越是要大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加快推进民生工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水平,努力把沈阳建成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安定和谐的一方乐土。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创造就业机会,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政策措施,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我们的努力方向就是帮助无业者就业,推动有志者创业,让劳动者体面劳动有尊严生活,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养老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健全预防、补偿、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展残疾人和老龄事业,保护妇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慈善事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住房保障范围,满足居民的合理住房需求。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努力稳定生活必需品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面向时代要求,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科学发展,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普通高中办出质量和特色,鼓励和支持在沈高校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快教育强市建设步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国家医改政策,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健全基本药物保障供应体系,增强医疗卫生服务保障能力。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体育事业,做大做强体育产业,发展竞技体育,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升全市人民的健康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眼于有效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全面做好国家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努力在全国率先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完善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引导人民团体、基层自治组织、行业组织、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加强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完善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沈阳模式”,健全群众权益维护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深入贯彻依法治市方略,做好“六五”普法工作,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入开展平安沈阳创建活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全面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全社会危机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公信力,坚持不懈地打击制假、售假等不法行为,确保广大群众都能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药品。

四、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实现未来五年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党。必须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使各级党组织始终成为全市人民的主心骨和振兴大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必须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强化各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深入开展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干部培训主渠道作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提高广大党员干部运用科学理论解决振兴发展中各种难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组织意识和表率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改革创新、争当时代先锋,真正做到平常时看得出来、关键时站得出来、危难时豁得出来,不断增强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动摇,坚持德才兼备标准不降低,坚持贯彻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不走样,坚持抵制干部选拔任用中的不正之风不妥协,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差额选拔干部制度和干部任用民主决策制度,推行公开选拔和公推比选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确保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尤其要选好配强“一把手”,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和合力。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力度,注重从基层一线遴选干部和多岗位锻炼干部。

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充分发挥老同志的积极作用。加快制定和完善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和具体考核办法,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在推动沈阳全面振兴中大显身手、建功立业。

(三)认真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执政之基。必须深刻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扎实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都要从群众利益出发,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深入开展“四个一”活动,积极推行基层工作法,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坚持心思向下沉、眼睛向下看、脚步向下走,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爱心,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健全服务群众和联系群众制度,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使群众工作更加科学、更有活力、更富实效。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全市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强化群众观念,增进群众感情,永远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四)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我们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加快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不断夺取反腐败斗争的新胜利。要坚持把反腐倡廉教育融入干部培养、选拔、管理和使用的全过程,深入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认真落实党员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述职述廉、廉政谈话、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努力形成凭制度用权、靠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工作格局。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五大系统”建设,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作。坚决查办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

(五)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党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把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不断丰富活动内容,突出实践特色,推动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把握企业、农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两新”组织等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定位,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四进四建”、“三建三送”、“一学三提”等活动,增强工作的创新性和实效性。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切实解决村级党组织负责人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问题。大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改进发展党员工作,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的长效机制,推进党务公开,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更好地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推行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积极探索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保证代表充分行使各项权利。

(六)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共谋发展、共促振兴的强大合力。要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不断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证立法和决策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切实做好新形势下民主党派工作,加强民族宗教工作,不断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做好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由一般活动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只要全市上下万众一心、群策群力,就一定能够凝聚起推动全面振兴的强大合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就一定能够开创沈阳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同志们,回顾过去,我们倍感骄傲;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锐意进取,奋发图强,为深入推进“五大任务”、加快实现“三大目标”、推动沈阳老工业基地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沈阳党代会报告

团结一心 开拓进取 为实现“三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沈阳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_年6月27日)

陈政高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沈阳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在党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高擎“东北振兴、沈阳先行”的旗帜,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埋头苦干,胜利地完成了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我们在沈阳发展历史上,书写了崭新的篇章。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大发展快发展的五年。202_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0亿元,比202_年翻一番,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1363亿元,是202_年的5.2倍,年均增长39%;地方财政收入181亿元,按可比口径是202_年的3.8倍,连续五年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全市工业整体规模和水平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2_年的1183户增加到3033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288亿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的排名由202_年的第13位上升到去年的第8位。沈阳工业终于挺起了自己的脊梁。四个郊区和四个县(市)经济加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增长,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60.3%。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和大型超市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金融业、会展业和房地产业不断壮大。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在202_年全国百强城市中沈阳名列第9位。沈阳人昂首阔步地走在振兴的大道上。

过去的五年,是城市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五年。五年累计投入城建资金433亿元,实施大规模的道路改造、城市绿化、水系建设、大气治理、垃圾和污水处理,曾经被列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的沈阳成为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图书馆、档案馆、儿童活动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等一大批公用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一宫两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多年期盼的地铁正式开工建设。特别是世园会取得了超出预想的巨大成功,实现了“世界给沈阳一次机会,沈阳还世界一个奇迹”的承诺,标志着沈阳正在从一个传统的工业城市向现代化的大都市迈进。大家都说,沈阳的天蓝了、树绿了、水清了、路宽了。这就是我们的家园。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的五年。近千户国有企业完成了产权结构调整,一大批骨干企业焕发了青春和活力,尤其是老工业基地最具代表性的铁西老工业区发生了巨大变化,探索出了一条振兴的新路子。我们努力建设中国北方最佳投资环境城市,行政审批事项由202_年的1229项压缩到165项,成为全国同类城市中审批事项最少的城市,沈阳跻身“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积极整合城市发展空间,构筑了南北“金廊”、东西“银带”和沈西工业走廊、沈北新区、大浑南地区、东部旅游度假区等四大发展空间,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大开发、大开放的全新格局。沈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国内外投资者聚焦的城市。在沈阳经商的南方人已经超过40万,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0%来自外埠企业。累计批准外资企业1万余家,世界500强企业有46户在沈投资设立68家企业。202_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1.2亿美元,按可比口径是202_年的5倍,占全省的60%以上。对外开放不仅为沈阳的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过去的五年,是群众得到许多实惠的五年。202_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50元,年均分别增长11.5%和10%。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17.5平方米提高到23.2平方米。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加到148万人,养老金实现了100%社会化发放,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加到192.6万人,参保率达到85%,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增加到117.2万人,参保率达到96.9%。城乡困难家庭、特困群体得到有效救助,农民工的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行。五年累计实现城镇劳动力就业107.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控制在6%以内,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再就业先进单位。为群众办实事120余件,多年来困扰我们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不断趋于和谐稳定的五年。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人大、政协围绕全市的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工作逐步深化,基层民主建设普遍增强,和谐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立法质量进一步改善,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和司法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有效维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得到落实,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信访工作全面加强,信访突出问题得到妥善处理,社会稳定的局面持续保持。成功地防控了非典、禽流感等重大疫情。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工作进一步强化。所有这些,不仅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更使沈阳在国内外树立了良好形象。

过去的五年,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五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东北大振兴,沈阳要先行”思想解放活动和“振兴老工业基地能力建设”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各级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政机关机构改革成效显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干部政绩考评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了一支精通业务、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以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为重点,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各项任务得到落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健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五年当中,我们不仅背负着老工业基地沉重的历史负担,而且面临着“慕马”案件所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我们战胜了重重困难,迅速扭转了局面,取得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大进展。事实证明,沈阳的各级党组织是坚强有力的党组织,沈阳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今天,我们工作的主要精力已经从重点处理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转到谋求全市城乡统筹的大发展、快发展上来;城市建设已经从抓大规模环境治理转到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和水平上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动力已经从主要靠本地力量、本地资本转到更多地利用外部力量和外部资本上来。沈阳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大踏步地奔向未来!

同志们,沈阳的变化有目共睹,沈阳的发展振奋人心。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中央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重大决策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沈阳市第十届委员会,向为沈阳的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五年的实践,我们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一是坚持正确认识和把握重大战略机遇。沈阳之所以实现大发展快发展,关键在于我们紧紧抓住了中央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这个最大的机遇,抓住了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南资北上的机遇。二是坚持从沈阳的基本市情出发,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思考沈阳的发展,部署沈阳的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重大思路和举措。三是坚持把领导班子建设摆到突出的位置,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沈阳的经济形势好是因为形成了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而这种政治局面的形成,又得益于我们有一支好的干部队伍。四是坚持咬定目标不动摇,不达目的不罢休。这种精神,这种毅力,是我们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保证。这些经验,既是我们过去五年努力探索、取得成功的深刻体会,也是我们今后继续前进、开创未来的宝贵财富。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规模和增长质量还有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外向度不高,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作用发挥得不够;二是体制性、机制性矛盾还没有最后解决,市场化程度与国内先进城市还有较大差距;三是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仍然较大,一些群众的生活还存在不少困难,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些新的矛盾还在不断出现;四是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党员干部业务素质和工作作风还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少数干部为政不廉的问题时有发生。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努力实现“十一五”时期的“三大目标”

在今后的五年中,全市上下要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以振兴老工业基地和构建和谐沈阳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整合发展空间,做强主导产业,拓展城市功能,进一步加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今后五年,我们要努力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二是加快建设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三是力争经济总量进入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集团”。

这“三大目标”,是沈阳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三大目标”的实现,必将使沈阳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年均增长15%以上,达到5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2_年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力争年均增长30%以上,达到8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力争年均增长20%以上,达到4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年均增长20%以上,累计达到1.2万亿元。工业立市思想得到全面落实,沈阳成为全国先进装备制造基地。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城市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城市功能提升到新水平。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一、二号地铁线正式投入运营,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健全,奥体中心、国际会展中心等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我们的城市将更加现代、更加美丽。

———生态建设提高到新层次。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资源循环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节约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保持在40%以上,城市水面积率达到1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大气优良天数达到330天以上,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市标准,沈阳将成为北方最适宜人居的城市。

———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公共卫生体系日益完善,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6岁以上,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有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生活将更加宽裕。

实现“三大目标”,我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条件。一是党中央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深入实施,将进一步推动全市工作,国内外投资者更加看好沈阳,形成了外资涌入和南资北上的可喜局面;二是沈阳经济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积蓄的势能不断释放,形成了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三是城市的四大发展空间已经全面拉开,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相对充裕,形成了赶超经济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四是全市上下团结一心、政通人和,干部队伍敢打敢拼、想事干事,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促振兴的浓厚氛围。目前,沈阳天时、地利、人和都已具备。只要我们切实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拼搏五年,“三大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实现“三大目标”,要求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首先,必须连续五年实现经济增长“两个不低于”。这就是要在五年内,年年都要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不低于沿海开放城市的平均发展水平、不低于上年自身的发展水平,不断扩大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发展质量。

其次,必须不断完善发展空间。要深度开发南北“金廊”和东西“银带”,加速推进沈西工业走廊、沈北新区、大浑南地区和东部旅游度假区等四大空间建设,不断完善功能,使之成为在国内外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平台,成为沈阳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

第三,必须努力拓展中心城市功能。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城市综合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健全完善各类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体系,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加速推进沈阳经济区建设。

第四,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的步伐,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提高市场化程度,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第五,必须全力推进对内对外开放。要继续加强国际交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和产业集群的引进工作,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向沈阳集聚,切实把沈阳建设成为对外开放高地。

实现“三大目标”,事关沈阳城市性质和功能的提升,事关沈阳在全国大格局中的重新定位,事关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市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都应该为此而努力奋斗,都应该为此而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三、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实现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着力点由结构调整向自主创新的转移,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是沈阳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重大使命。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202_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以上,为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在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带上取得突破。抓紧规划和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为科技企业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向这里集聚。浑南新区要成为带动全市自主创新的火车头。

在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突破。采取政府支持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办法,重点抓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壮大企业规模,进一步形成我市装备制造业的领先优势,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在培育自主创新型企业群体上取得突破。通过引进、孵化和提高原有企业创新能力三条途径,形成自主创新型企业群体。全市科技型企业达到15000户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2_户以上。

在打造人才高地上取得突破。围绕自主创新任务,面向国内外引进创新领军人才和成建制的研发团队,为实现科技跨越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十一五”期间,我市每年引进的国外技术和管理人才要达到2500人次以上。鼓励并支持企业在国外收购科技型企业。

在加强孵化器建设上取得突破。加快建设综合型孵化器、专业孵化器和标准化厂房,兴办大学科技园和创业园,吸引一大批海内外创新人才前来创办科技企业。充分发挥种子基金的作用,形成有效的扶持机制,提高孵化器的培育能力和企业孵化的成活率。全市孵化器面积要达到3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到5000户以上。

在构建投融资体系上取得突破。要大力吸引国内外企业和个人设立风险投资机构。充分发挥政府科技风险基金的引导作用。五年内全市创业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均要达到50家以上,累计吸引风险资金、担保资金200亿元以上。鼓励和支持股份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建立非上市科技企业股权托管中心,逐步形成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全市上下都要紧紧围绕这六大重点来展开工作,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各区县(市)党委和政府要起主导作用,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承担起历史责任,进一步增强科技素质,切实提高领导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是沈阳实现振兴的重要力量,是沈阳的潜力和希望所在,没有农村的发展,“三大目标”就难以实现。我们应该看到,沈阳的农村是中心城市的农村,是一个开放城市的农村,是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当中的农村,推进城市化和建设新农村是我们必须同时完成的双重任务。这就要求四个郊区要按照城区的模式来发展,四个县(市)要按照郊区的模式来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落实好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在这当中,根本是增加农民收入,核心是发展生产力,关键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确保三年实现“一村一业”。一是集中全市力量抓一批有影响的重大产业化龙头项目,带动“一村一业”;二是用开放的办法引进项目,形成“一村一业”;三是利用本地的市场优势、资源优势和特色产品优势,发展“一村一业”。只要把“一村一业”发展起来,沈阳的农村就一定能够发生巨大变化。

积极推进经济区建设。要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点和要求,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调整现有行政区划,以产业关联为纽带,以市场建设为基础,培育壮大经济区,促进农村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一要靠发展经济,二要靠输出劳动力。要确保五年转移农村劳动力50万人。

培养造就新型农民。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千方百计普遍提高农民自身素质,特别是要积极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继续加快10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切实办好6所万人职业学校,为农民子女打开进城上学和就业两条通道。

大力改善村屯环境。从影响村屯环境的突出问题入手,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集中解决好垃圾处理、绿化、村内路网建设等问题。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逐年增加市、区县(市)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不断扩大公共服务向农村的覆盖范围,特别是要用好每年另行安排的3亿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

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忌形式主义,尤其要尊重农民意愿,注意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扎扎实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是沈阳实现振兴的重要力量,是沈阳的潜力和希望所在,没有农村的发展,“三大目标”就难以实现。我们应该看到,沈阳的农村是中心城市的农村,是一个开放城市的农村,是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当中的农村,推进城市化和建设新农村是我们必须同时完成的双重任务。这就要求四个郊区要按照城区的模式来发展,四个县(市)要按照郊区的模式来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落实好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在这当中,根本是增加农民收入,核心是发展生产力,关键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确保三年实现“一村一业”。一是集中全市力量抓一批有影响的重大产业化龙头项目,带动“一村一业”;二是用开放的办法引进项目,形成“一村一业”;三是利用本地的市场优势、资源优势和特色产品优势,发展“一村一业”。只要把“一村一业”发展起来,沈阳的农村就一定能够发生巨大变化。

积极推进经济区建设。要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点和要求,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调整现有行政区划,以产业关联为纽带,以市场建设为基础,培育壮大经济区,促进农村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一要靠发展经济,二要靠输出劳动力。要确保五年转移农村劳动力50万人。

培养造就新型农民。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千方百计普遍提高农民自身素质,特别是要积极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继续加快10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切实办好6所万人职业学校,为农民子女打开进城上学和就业两条通道。

大力改善村屯环境。从影响村屯环境的突出问题入手,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集中解决好垃圾处理、绿化、村内路网建设等问题。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逐年增加市、区县(市)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不断扩大公共服务向农村的覆盖范围,特别是要用好每年另行安排的3亿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

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忌形式主义,尤其要尊重农民意愿,注意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扎扎实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五、努力构建和谐沈阳

建设和谐沈阳是实现“三大目标”的重要保证。必须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社会建设与管理,努力把沈阳建设成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立法、监督、人事任免和重大事项决策职能。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和保障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深化政务、厂务和村务公开,完善村民自治和社区居民自治。加快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深入实施依法治市方略,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认真抓好“五五”普法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风气。

促进实现司法公正。要进一步推进司法改革,维护司法权威,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保障,促进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切实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批名警官、名检察官、名法官和名律师。

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要更加关注关心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城乡特困家庭和残疾人等困难群体,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就业援助、法律援助和社会救助等有效机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加快诚信沈阳建设步伐。大力加强诚信政府、诚信企业建设,逐步形成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广泛开展“共铸诚信”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水平。

认真抓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切实落实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避免因决策和工作失误引发新的矛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要下大力量抓好信访工作,完善信访大厅功能,畅通和拓宽信访渠道。要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加大投入力度,及时妥善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依法规范信访行为,使信访结案率达到90%,息访率达到80%,努力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推进平安沈阳建设。我们要切实负起保一方平安的重要责任,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化平安基层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把破案率再提高10个百分点,加快进入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城市行列。建立健全社会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狠抓生产、消防、交通和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六、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是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人文环境,把沈阳建设成为全国一流文化名城。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突出抓好以大学生和未成年人为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团结、实干、求知、创新”的沈阳精神,切实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

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坚持每年突出一、二个重点,抓好“告别陋习,走向文明”活动,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双拥”共建工作,夯实文明城市创建的各项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到202_年,使沈阳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入实施文艺精品和群众文化工程,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传媒、发行、演艺和文化旅游等重点文化产业,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集团,使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

全面发展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认真搞好“双高普九”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支持市属高校和驻沈高校更好地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建成教育强市。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和城乡医疗服务体系,重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全市人民的健康水平。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精心做好202_年奥运会足球赛沈阳赛区的筹备工作。同时,积极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女儿童、老龄、档案等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关注民生,改善人民生活,是沈阳振兴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从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认真做好事关百姓生活的各项工作,让城乡居民充分享受沈阳振兴的成果。

大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通过五年的努力,城镇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要达到3万元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要分别达到18000元和9200元以上,使广大人民群众的腰包更鼓、日子更好,生活更幸福。

努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不断拓展就业空间,扩大就业规模。逐步增加公益性就业岗位,促进下岗失业人员稳定就业和大龄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确保给有就业需求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提供一个就业岗位。每年要实现就业再就业20万人次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我们要努力做到,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城市居民都能得到就业机会。

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全覆盖。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城镇最低工资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尽快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把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发展社会慈善事业,让城乡贫困家庭真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坚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从老百姓的实际需要出发,每年精心组织实施一批“民心工程”。每年要安排10亿元以上资金,为群众办实事不少于20件。

切实改善居住条件。今年要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继续加快旧城区改造步伐。推进政府补贴房和廉租房建设。每年给农村贫困户解决1000套住房。五年后,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要达到28平方米。

我们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使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幸福感不断增强。

八、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做好未来五年的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顺利实现“三大目标”提供根本保证。

大力强化思想理论建设。必须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党员干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提高理论思维、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水平,增强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按照创新、务实、效能的目标要求,认真抓好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进一步优化知识、专业和能力结构,使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管理工作,推进干部交流,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建设一支素质精良的干部队伍。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凭德才用干部,以政绩论英雄,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让能干事的人有舞台,让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终要靠基层党组织来贯彻、来落实。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农村、企业、街道社区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下大力量使基层党组织的细胞完全活跃起来,把基层党员干部的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全面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从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抓起,尤其是加大对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培训力度,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使基层党组织书记成为组织放心、群众信任的带头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叫响我是共产党员”活动,培养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激励广大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党风问题事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绝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深刻汲取“慕马”案件的教训,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搞好反腐倡廉教育、健全廉政制度、强化党内监督为重点,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逐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要旗帜鲜明地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决不允许腐败分子危害我们的振兴大业。

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领导方式,切实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一是适应党委班子配备改革的要求,积极完善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委常委会、全委会的集体领导作用,拓宽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党代表作用的途径,努力提高各级党委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二是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调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共同推进各项工作的整体合力。三是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定期分析和研究经济工作,抓好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四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完善工作目标责任体系,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同志们,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励精图治,开拓创新,为实现“三大目标”、创造沈阳老工业基地的新辉煌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沈阳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202_)

开启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新征程

――沈阳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

202_年7月13日

这是一盏保驾护航的明灯,它指引着沈阳未来发展的前进方向。

这是一幅气势恢宏的画卷,它描绘着实现全面振兴的璀璨蓝图。

202_ 年7 月8 日上午11 时。辽宁人民会堂。中国共产党沈阳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通过曾维同志代表中共沈阳市第十一届委员会所作的题为《高举伟大旗帜,推进改革创新,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报告。

当大会宣布通过报告的决议时,会场上掌声雷动,豪情涌聚,与会代表用神圣的投票权表达了对这份重要文件的一致赞同。巨大的成就,伟大的实践,‚一面旗帜‛,‚两个动力‛,‚五大任务‛,‚三大目标‛,‚五个沈阳‛,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字,一项项务实创新的举措,字字铿锵,令人振奋,句句暖心,催人奋进。

有一种涌动叫激情,回眸过去,五年巨变,老工业基地 焕发出勃勃生机;有一种感受叫使命,展望未 来,壮志雄心,沈城人民在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一个凝聚心血的结晶

一次盛会,跨度五载。迎接这一历史性的盛会,必须有一个历史性的报告。

时间追溯至202_ 年12 月,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刚刚结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曾维同志就提出明确要求: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要及早准备。

202_ 年2 月,曾维书记在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上指出,筹备好党代会,必须突出抓好四个关键环节,即‚起草一个好报告、选出一批好代表、搭建一个好班子、形成一个好风气‛,并且着重强调:‚有一个好的报告,是党代会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报告要与‘十二五’规划纲要相衔接‛,‚给人以开拓进取的方向和希望‛,‚给人以真抓实干的办法和策略‛。

未雨绸缪,体现了十一届市委对报告起草工作的高度重视;谋而后定,彰显了十一届市委对沈阳加快振兴的强烈责任。

党代会报告的起草工作,始终在市委的直接领导下有序进行。

202_ 年1 月,市委从政研室抽调骨干力量,成立 报告起草小组,沈阳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起草工作正式启动。起草小组的同志们深深感到肩上担子的分量――起草这份报告,绝不仅仅是文章的谋篇布局,而是要书写沈阳全面振兴的新篇章,擘画沈阳科学发展的新蓝图。这是一种光荣,更是一种责任。

一切从学习开始。十七大以来,从中央到省再到市里的重要文件和领导讲话、兄弟城市的党代会报告、各种理论著作……起草小组在写作研究过程中收集整理的各类资料超过400 万字。资料摞得比人还高,理论水平和政策素养也随之‚长高‛。

万事开头难。在最初的一个月里,为形成一个结构合理、思路明晰的写作提纲,起草小组共召开了 9 次专题会议,曾先后形成6 套备选方案报市委主要领导审阅。经过多个回合的研究调整和反复修改,写作提纲终于得以敲定。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报告来自实践,总结实践,更要指导实践。在市委的组织领导下,全市50 个市直有关部门,围绕事关沈阳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各部门均集中精兵强将,精心谋划,密切协作,共形成了 30 篇调研报告,40 余万字,一系列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调研成果瓜熟蒂落。

思路在调研中开阔,思想在调研中深刻。起草小 4 组先后奔赴6 个区县开展实地调研,并组织28 个有关部门召开了5 个专题座谈会。沈阳人民奋发有为的振兴实践,为报 告起草提供了最鲜活的素材;广大干部跳出局限看全局的思路,更为报告注入了时代内涵。

从乍暖还寒的3 月,到夏日炎炎的7 月,一百多个日日夜夜,起草小组聚精会神、全力以赴投入到紧张的起草工作之中,在市委党校起草小组的驻地,在市委机关政研室的办公室,灯火常常是彻夜长明。经过三个多月夜以继日的起草,报告在不断研讨、反复修改中逐步成形。

在整个起草过程中,市委领导始终给予密切关注。曾维书记五次听取起草小组工作汇报,还先后三次主持常委会研究讨论报告,既从宏观上把握、指导 报告的起草工作,又对报告的主题、总体框架、指导思想、具体内容等作出指示,倾注了大量心血。

一次次讨论、一次次推敲、一次次修改……报告日臻完善、成熟,内容更为充实,结构更趋紧凑,文字更加凝炼。月24 日,报告(讨论稿)正式提交市委常委会研究讨论,起草小组根据常委们的意见,对报告进行了认真修改。直至6 月27 日,市委召开十一届十二次全会之后,曾维书记对报告作了最后一次修改。

十二易其稿,报告方始定稿。一个群策群力的过程

集众思方能深谋远虑,聚广智方可运筹帷幄。一个好的报告,必然是实践的升华、智慧的凝聚;一个好的报告,必 然是民心之所向、众意之所归。

曾维书记多次叮嘱大家:一定要充分发扬民主,凝聚各方智慧,广泛征求党内外方方面面的意见。

早在报告提纲起草阶段,曾维书记就责成起草小组分别向部分市委常委征求意见和建议。从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到今后五年发展的设想,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到全面振兴的目标与路径,各位常委都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并提供了许多最新的素材。正是在一次次思想的交流、一次次火花的碰撞中,报告的主题愈加鲜明,思路愈加清晰,为报告起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行‛的意见是不可或缺的。起草小组以座谈会的形式,先后征求了省委政研室,各区、县(市)、开发区政研室及主管调研工作同志的意见。这些‚同行‛都参与了各级党代会报告的起草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起草好报告大有裨益,起草小组成员均感受益匪浅。月中旬,征求意见稿形成之后,报告进入集中 6 征求意见阶段。市委先后印发报告书面征求意见稿 658 份,征求意见数量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从市委委员到候补委员,从副市级以上领导到离退休老同志,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咨询委员、专家学者,从市直部门负责人到各区、县(市)党政主要领导,从党外人士到基层党代表,纷纷出高招、献妙计、谋良策。市委还召开了市老同志和党外人士两次征求意见座谈会。曾维书记亲自主持,畅谈报告思路,坦诚交换意见,使两次座谈会开得热烈而有成效。尤其是在向老同志征求意见时,原定两个小时结束的会议,在热烈的讨论中延长至三个小时,许多老同志纷纷围绕报告并结合切身经历,积极建言献策,饱含了老同志们对沈阳振兴发展的深切关怀和浓厚情感。

‚清前文化、近代文化、革命文化、工业文化,这是沈阳历史文化遗产最准确的提法‛,知名学者,原东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彭定安老先生如是说。

针对公众热议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有的同志提出要‚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的同志则提出一定要‚确保广大群众都能用上放心药品‛……

一条条鲜活的意见、建议,如涓涓细流,为报告 7 注入生机。

为更好地发扬党内民主、汇聚民众智慧,按照市委领导提议,起草小组创新工作方式,深入到13 个区、县(市)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先后与127 名基层党代表面对面交流。他们涵盖了农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各条战线,包括了区(县)、乡(镇)、村等各个层次。这些来自基层的声音,使党代会报告更加贴近老百姓的利益。百川归海,万言同宗。数以百计的意见背后是广大干部群众热爱家乡、振兴沈阳的巨大热情。

市委对这些意见十分重视,曾维书记反复强调,‚凡是大家的意见,能吸收的全部吸收。‛起草小组对各方面提出的意见认真梳理,逐条研究,归纳出 482 条,共采纳426 条。自倾听民声始,至凝聚民意终,付出的是真心,收获的是诤言。

参与报告起草的同志深深地感到,这一过程,不仅是为新一轮发展统一思想、廓清思路的过程,也是发扬民主、广开言路的过程,更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过程。

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

主题是报告的灵魂。一个好的报告必须有科学而明确的主题,才能凸显时代特色,才能成为指导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过去五年,沈阳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场紧紧围绕完成‚五大任务‛、实现‚三大目标‛的崭新而生动的实践,迅速在全市上下兴起。这五年,科学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全市综合实力实现大幅提升,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了重大成果;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振兴发展成果越来越多地惠及全市人民;党的建设开创崭新局面,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沈阳正在向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 目标阔步前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未来五年,我们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不我待,在新的起点上,沈阳如何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深入实施、沈阳经济区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第十二届全运会主会场设在沈阳的难得历史机遇,从而赢得主动、发挥优势、开创未来,是摆在市委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思考在逐步深入,脉络在渐渐清晰……

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3月1日,曾维书记主持召开会议,听取关于报告起草情况的汇报,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报告的主题:‚高举伟大旗帜,推进改革创新,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主题开宗明义,点明了沈阳新时期发展的时代脉动。

有这样一组数据,报告全篇‚科学发展‛出现了37 次,‚改革‛出现了32 次,‚创新‛出现了37 次,‚振兴‛出现了27次。这些关键词的叠加,更加凸显了这一贯穿报告始终的主题。

这是一篇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动员令。‚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沈阳要赢得主动、发挥优势、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高举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在于把科学发展观与沈阳实 际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沈阳特色的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

‚我们必须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五大任务’、‘三大目标’的内涵,并切实将其作为沈阳振兴发展的奋斗目标、工作重点和战略举措,毫不动摇、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伟业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对全市大局的科学把握和对发展趋势的清醒认识。

这是一张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路径图。未来五年,沈阳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生态宜居之都,应采取怎样的战略举措呢?报告也给出了明确回答――

‚加快结构调整,做大经济总量,建设实力沈阳。‛ ‚深化改革开放,推进自主创新,建设活力沈阳。‛ ‚加强城市建设,办好全运盛会,建设宜居沈阳。‛ ‚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明沈阳。‛ ‚加强社会建设,保障改善民生,建设和谐沈阳。‛ ‚五个沈阳‛是‚三大目标‛的形象化和具体化,进一步升华了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内涵,理清了前进的方向,反映了决策者善于总结继承、敢于突破创新、勇于开拓进取的胆略和气魄,向世人展示了一幅沈阳人民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全面振兴的壮美图景。

这是一份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宣言书。

实现未来五年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党。报告从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部署,指出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使各级党组织始终成为全市人民的主心骨和振兴大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与以往不同,报告在党的建设中增加了一些新内容、新提法。针对部分党员干部党员意识不强,部分领导干部执政意识淡薄,提出要‚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针对当前中央对群众工作非常重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十分重要和紧迫,提出要‚认真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并强调‚全市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强化群众观念,增进群众感情,永远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对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新情况、新特点、新趋势的准确把握,体现了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的有机统一。

202_ 年7 月5 日,这份十二易其稿,饱蘸市委与各方心血和智慧的党代会报告,终于呈现在各位党代表面前。

与会代表高度评价这份报告,认为报告主题鲜明,立意 高远,思想深刻,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措施有力,通篇贯穿科学发展观,体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总结过去与规划未来的统一,是指导沈阳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纲领性文件。

一次盛会告别一段生动的历史,一份报告开启一个崭新的征程。

全面完成今后五年的任务,是中央和省委的殷切 12 期望,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坚信,只要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一个经济更加繁荣、体制更加完备、环境更加友好、城市更加文明、社会更加和谐的新沈阳就一定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第四篇:党代会报告

党代会报告各位代表、同志们:我受xxx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审议。

一、八年来的工作回顾和基本经验过去的八年,是我矿改革发展极不平凡的八年。矿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安全和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我矿各项任务的完成。从1996年

到202_年底,原煤产量由xxx万吨增长到XXX万吨,销售收入由XXX亿元增长到XXX亿元,上交利润由XXX万元增长到3XX亿元,职工年人均收入由1.17万元增长到1.97万元,矿井百万吨死亡率为0.25,质量标准化经公司验收均达行业级。特别是自202_年二期改扩建一举实现当年投产当年达产,并建成两个百万吨采煤队以来,共生产原煤1685万吨,实现利润9X亿元,均超出矿井前28年的总和。矿井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煤矿、中煤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煤系统先进基层工会、上海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㈠坚持理论武装头脑,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八年来,矿两级党组织通过中心组大组交流、“三会一课”、党训班、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四、十五、十六大精神,深入开展“五认清五增强三保证”、“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等系列教育活动,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政治理论素质和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党委中心组本着“学习一个专题,调研一个课题,解决一个问题,推动一项工作”的原则,把理论学习与党委工作全局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大组学习带动中层干部的学习向纵深发展。对班组职工的学习,坚持长计划,短安排,通过培训理论宣讲员和通讯员,编发学习要点和宣讲材料,在增强针对性上下功夫。不断加强干部队伍的培训,参加公司党支部书记培训班61人次、中青年干部和工商管理培训班158人次,矿领导班子成员共105人次接受公司党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培训。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形成干部管理新机制。加强对领导班子的考核调整工作,把靠得住、能干事、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同志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干部的公推、公选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强化了对管理人员的考核,下发了《关于加强干部考核的意见》,完善了干部跟、值班、干部联系点、干部绩效考评、干部轮岗交流等管理制度。八年来,共选拔、交流干部385人次,领导班子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得到有效改善,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㈡党建工作成效显著,促进了中心工作的开展积极参与企业重大决策,谋化企业改革、创新、发展思路,推进企业重点工作。全面、准确把握企业不同时期的形势,深入调查研究,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做到在政治上把关,方向上定位,舆论上引导,落实上推动。积极开展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争当“改革创新排头兵”等系列创先争优活动。矿党委多次被评为集团公司和中煤公司先进党委,XXX党支部被中煤公司和国资委授予“先进基层党支部”荣誉称号。八年来,矿党委表彰先进党支部46个次、优秀共产党员312人次、优秀党务工作者85人次;制订和完善“党支部、党员目标管理”考核制度,轮训党员XXX人次,培训党外积极分子2XX5人次;实行了发展党员公示制和票决制,发展党员XX人;定期对党支部进行换届改选,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得到加强。紧扣企业中心任务,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职工中广泛开展了“推进改革,加快发展”、“挖潜力、控成本、降费用、增效益”、“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杜绝干部违章指挥,工人违章作业”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特别是围绕安全生产中心,注重加强思想教育,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的安全宣传教育领导机制;改进宣传方法,形成了安全教育活动一个季度一个主题、一个月一个重点、常年不断线的日常教育机制;全面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建立了地面“一点六线”安全视觉识别系统和井下“两线两片”安全警示系统,“安全教育十六法”得到普及与创新;开展党员安全联保、职工代表巡视安全、班前安全宣誓、青岗“零点行动”、家属协管安全等活动,形成了群防群治的组织保证体系;强化职工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428期,达15800多人次,职工的安全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广大政工干部围绕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在“一岗双责”、两本管理、网络政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202_年,矿政研会报送的《精神文明百千万工程》和《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管理创新工程》在公司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竞赛中获优秀奖,《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及评估体系》已被全国煤炭政研会批准立项。㈢党风建设得到加强,廉政意识进一步提高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教育,开展“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关”、“两个务必”和“增强纪律观念,自觉接受监督”教育活动,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纪委三次全会提出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严格执行中煤公司经营工作“十条禁令”、《国有企业领导人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经常性地组织党员干部收看党风党纪电教片,开展“吹好廉政枕边风”廉内助活动,把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延伸到八小时以外。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强化对物资采购、煤炭销售、罚没款、清产

核资、收支两条线管理等方面的效能监察。对基层科队经济分配和机动金管理实行“五人会签制”,对各单位办事员和采购员进行集中管理和定期交流。建立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度,对新任干部谈话68次,戒免谈话27次。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点抓住责任分解、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三个环节,建立廉政保证金制度和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两级领导干部上缴礼品、礼金、各种有价证券折合人民币XXX万元。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20件,挽回经济损失17万元,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政治和纪律保证。㈣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了企业新形象八年来,矿党委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注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百千万”工程,把文明创建活动覆盖到全矿一百多个班组、一千多个家庭和一万多名职工家属中,深入开展以创建六好区队、五好班组、文明小区、争当文明职工、职业道德标兵等为主要内容的“八创十争当”活动。在建设质量文化、管理文化、班组文化等分项文化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进程,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姚桥企业文化。坚持以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为目标,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活动,努力培育思想观念与时俱进、经营管理适应时代发展、精神面貌奋发向上的干部和职工队伍。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改善职工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大对职工住宅、活动场所、科教文体等方面的投入,铺设了光缆,实现了办公网络化,宽带网进入普通职工家庭,闭路电视增加到43套节目。加快矿井绿化、美化、亮化进程,全矿绿化覆盖率达43,被评为全煤系统绿化工作先进单位,两次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称号。工房小区被评为徐州市文明小区和文明小区标兵。先后有14人次获得上海市和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和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江苏省读书自学先进个人、上海市百名新人新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矿灯房被国资委授予“巾帼文明示范岗标兵”。共产党员XXX继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和两次被评为“全国十佳采煤队长”后,今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殊荣,受到国务院的表彰。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实施群众文化“四个一”工程,广场文艺演出、歌咏比赛、大型文艺晚会和棋类、球类各种比赛等文体活动如火如荼。不断强化法制教育,积极开展“三五”、“四五”普法教育活动。认真做好稳定工作,坚持稳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职工热点问题信息反馈制度和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了矿长、书记信访接待日制度,充分发挥居委会、治保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做好宣传、调解和群防群治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依法治矿。开展“扫黄、打非、除六害”和反盗窃专项治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各类案件的发生,维护了矿区治安秩序。开展对“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政治斗争,全矿无一人修炼“法轮功”。认真做好离退休职工的管理服务工作,矿离退休管理委员会连续获得江苏省“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和徐州市“十佳模范离退休职工之家”荣誉称号。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加强对青少年和在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为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武装工作、计划生育、科普宣传、统战、信访、保密等方面也都圆满完成了任务。驻矿派出所、中心医院姚桥分院为我矿稳定发展和职工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㈤落实党的“依靠”方针,维护了职工切身利益八年来,矿党委认真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不断推进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积极围绕生产经营的重点和职工关注的热点,不断深化矿务公开,强化职工代表巡视和领导干部向职代会述职制度,落实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加强领导,坚定不移地支持工会、共青团和女工组织的工作。矿工会认真履行“四项职能”,积极开展全员建功立业劳动竞赛、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争创高产高效队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在公司举办的三届职工技奥会上,我矿连续两次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全矿有12000多人次参加了练兵比武活动,有53人次获得各类单项前三名,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明显提高。矿工会多次被上海市、徐州市授予“模范职工之家”,工会女职工委员会获得江苏省争创“巾帼示范岗”荣誉称号。共青团组织积极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不断深化青年安全示范岗、青年文明号(生产线)、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多次被评为徐州市“五四红旗团委”。关心职工生活,实施“送温暖”工程。建立和完善扶贫济困的工作机制和帮扶机构,在矿区首建大病、特贫困、帮困助学“三大基金”,救助职工400人次,发放救助金32万元,办理困难补助16800人次,发放补助金152万元,慰问贫困党员46人次,发放慰问金1.84万元。不断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对“两堂一舍”进行了改造;开通了女工、学生专车和9路公交车,增加了XXX班车;工人村开辟了文化活动广场;改造了供暖供水管路,整修了道路,铺砌了彩色地砖和路沿;取消了垃圾桶,实行了“袋装化”;更换了全钢管太阳能淋浴器;对住宅楼进行了平改坡改造;增添了群众文体设施;全矿职工人均居住面积不断增加,职工的切身利益和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从上次党代会至今的八年,是我矿认识市场,适应市场,驾驭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走向成熟的八年;是我矿改革、创新、调整从局部到整体,从浅层次向深层次不断深化和扩展的八年;是我矿党组织谋划全局,把握方向,不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八年。八年来,我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⒈在机制创新和管理制度方面,还有不少深层次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与先进单位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⒉安全生产的形势不容乐观,安全隐患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地遏制,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在与职工的接受能力和认可度的结合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创新,职工的安全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⒊党建工作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要求,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有的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和主动性;有的党员、干部党性、党纪、政纪、法制观念淡薄,作用发挥不好,甚至有的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⒋企业文化和职工队伍建设的任务还很繁重,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创建企业文化示范矿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必须正确面对这些问题和不足,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回顾总结过去八年的工作,我们的体会有如下几点:⒈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各项工作才会有新局面。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一个企业在思想观念上决不能落后于时代,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观念更新的程度,决定企业改革的深度和发展的速度。实现企业的发展,必须以观念创新为先导,推进企业改革、创新向纵深发展。⒉只有围绕经济抓党建,党建工作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企业党组织的各项工作,只有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安全工作去开展,用改革的精神来研究和解决党建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服从服务于发展的第一要务,推进党建工作的创新,企业党组织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⒊只有把领导班子建设好,企业发展才会有希望。领导班子是三个文明建设的核心,建设好领导班子,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是搞好企业的关键。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只要党政同心、形成合力,领导班子协调一致、优势互补,并得到广大职工的拥护和信任,企业的发展就有了可靠的保证。⒋只有坚持以人为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改革发展才会有动力。职工群众是企业生产建设的实践者和经济利益的创造者。只有充分做好人的工作,坚持以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为目标,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八年来的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十分宝贵,凝聚了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心血。靠的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靠的是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靠的是我矿历届领导班子的不懈努力,靠的是全矿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和全矿职工家属的关心和支持,靠的是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职工的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在此,我代表矿党委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今后四年的主要工作今后四年,是我矿深化改革、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创建和谐矿区、实现全面发展的四年。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任务,珍惜发展机遇,主动应对挑战。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努力做好各项工作。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公司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矿安全生产、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切实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创建全煤企业文化示范矿提供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工作原则:坚持党建工作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与人才竞聘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从严治党与依法治矿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发挥职工民主管理作用与领导干部依法行使管理权相结合的原则。工作目标: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一流领导班子;建设一支经得起困难和风险考验,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一流党员队伍;建设一支爱岗敬业、技能精湛的一流职工队伍;建立一套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管理机制;探索一条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和党组织自身建设的新途径;建成一流的全煤企业文化示范矿。今后四年,我们要抓好七项重点工作:㈠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注重发挥整体功能围绕建设“四好”班子,发挥班子整体功能,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⒈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是加强党的领导,创新党建工作,实现企业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坚持和完善党委中心组每周学习的同时,扩大到中层主要领导干部,形成中心组大组,并做到每月学习一次,每季交流一次,以此推动基层和机关干部的学习。把树立科学发展观与矿的改革、发展、稳定结合起来,把学习理论与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结合起来,把学习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领导班子的政治鉴别力、统筹协调力和组织执行力。⒉加强民主建设。完善民主集中制和党委议事规则,积极探索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有效途径。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依靠职工群众,规范决策内容、完善决策程序,逐步形成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管理机制,实现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两级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加强团结,形成合力,充分发挥班子整体作用。⒊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贯彻“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优良作风,大力倡导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厉行节约,勤俭治企。按照集团公司《关于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的通知》要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要加强对各项工作落实的力度,不断完善领导干部下井、跟值班、联系点制度,进一步改变文风、会风,精简会议、文件,多搞调查研究,采用重点调查法、专题调查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服务指导中心工作。㈡认真落实科学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切实抓好人才队伍建设。⒈建立选人用人的新机制。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和用人标准,完善干部交流制和党政干部交叉任职制,推行干部任期制、票决制和辞职制。积极探索公开选拔干部的办法,试行“公推公选”,使竞聘成为选拔干部的主要方式。进一步完善干部绩效考核,把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监督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决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⒉培育人才队伍。要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服务人才,努力造就符合矿长期发展的区队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政工人才和中高级技能人才队伍。通过校企联合办学、矿自主培训、高校引进等多种形式,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分专业、分系统的建立人才库,为矿的长期发展储备合格的后备人才。⒊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两级党组织要大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气,努力营造人人是形象,个个是人才的良好氛围。坚持科学的人才观,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创造一个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会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位子的良好环境。㈢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能力两级党组织要认真履行安全教育职责,把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坚持以安全的理念引导人、以安全的行为规范人、以安全的环境保护人,以人本的管理激励人,打造特色鲜明的安全文化,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⒈宣灌安全文化理念,提高“我要安全”的意识。两级党组织要认真抓好安全理念的宣灌工作。坚持开展安全承诺、安全宣誓、安全演讲、安全文艺演出、班前安全预知等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认真落实好职工安全生产十项权利,健全安全视觉识别系统,使“安全为天、生命至尊”的安全核心理念和安全管理观、行为观、价值观、效益观,入耳、入脑、入心,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⒉开展安全技能培训,提高“我会安全”的能力。按照“强制培训、分级管理、统一标准、考核发证”的要求,结合我矿的实际,积极推行“星级制”安全培训模式,重点抓好重要岗位、重要工种的培训,提高“我会安全”的能力。⒊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要在自主管理、规范管理、严格管理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管理。积极开展标准化矿井、标准化区队、标准化岗位创建活动。按照“6S、4E”的要求,对每项工作都建立起精细的标准体系,使职工做到每个步骤都精心、每个环节都精细、每项工作都是精品。要积极开展扫障教育,排除思想阻力,调动职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现场、人头和生产的全过程,促进管理责任定量化、管理制度刚性化、工作考核绩效化、人的行为规范化。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廉洁自律意识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和完善教育有用、制度有效、监督有力的长效机制,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紧紧抓住责任分解、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三个主要环节,完善配套管理制度,靠制度预防和惩治腐败。⒉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把廉政教育贯穿于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的全过程,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两个《条例》、《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国有企业领导人廉洁从业的有关规定》、中煤公司“十条禁令”,以警示教育、案例教育、廉政承诺等多种活动形式,引导党员干部算好“四笔账”,落实“六个一定不能”,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⒊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预防职务犯罪。加强对财务管理、物资采购、选人用人等重要环节的监督,实行重要部门、关键岗位轮岗交流制度。加大效能监察力度,重点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和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正之风,认真查处,严肃处理违法违纪人员。提高纪检干部有效监督的能力、依法执纪、依法办案的能力、自我防腐的能力,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㈤发挥职工民主管理作用,提升职工参政议政能力在企业改革发展中,要落实“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维护职工的政治民主权利,以“素质工程”建设为载体,不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把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好、维护好、发挥好。⒈完善民主管理。要增强领导干部民主管理意识,支持职工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在重大问题决策时要体现“三民”原则,在决策前体现民意,在决策中体现民权,在决策后体现民助。要完善职代会制度,重大决策及时通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必须提请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开展标准化职代会创建活动;建立和完善职工议事会制度和民主评议干部制度;要提高职工代表民主管理能力,积极做好职工代表的选举、培训、述职和考核;教育和引导职工积极发挥主人翁作用,参政议政、提合理化建议,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完善职工代表巡查制度,职工代表要敢于讲真话,维护好职工权利。⒉深化矿务、队务公开。要进一步完善矿务、队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规范公开的程序和内容,使公开工作进一步向过程、向区队班组、向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延伸。在矿务公开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党务公开,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⒊建设素质工程。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以技能竞赛、技术推广和技术创新等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争创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加强班组建设,尤其是要加强班组长建设,实行班组长准入制、公开选拔制、聘任制,鼓励大中专毕业生、技校生担任班组长。大力实施“8462”职工素质工程,即经过四年的努力,培养中级工800人,高级工400人,技师60人,文化学历教育200人。要充分发挥党校、政校、培训中心的作用,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三个文明建设⒈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思想决定行为,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两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性,围绕高产高效、科技兴矿的目标,建立健全“同步策划、超前推进”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结合中心任务一道去做的基本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融入到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各项工作之中。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开展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弘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精神,开展修旧利废、节支降耗活动。积极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活动,增强职工的法律意识。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多媒体等多种渠道,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增强宣传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政研会要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发挥理论指导实践作用。⒉扎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按照企业文化示范矿的要求,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逐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团队精神、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用姚桥特色的企业文化增强凝聚力,激发创造力。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领导机制,积极开展六好区队、五好班组、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使文明新风尚进班组、到社区、入家庭。⒊构建和谐矿区。两级党组织要围绕建设和谐矿区、平安姚桥的目标,积极做好各项工作。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责任制,整顿生产秩序,减少物资流失,继续开展好“严打”和各类专项斗争。完善信访工作机制,通过矿长、书记信箱、民主接待日、民事调解等多种形式,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变职工上访为领导下访,尽量杜绝越级上访。提高教学质量,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逐年提高职工收入,改善职工生活条件,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基本解决无房户。完善两堂一舍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大绿化面积,美化矿区环境。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预防传染疾病。加强对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关心他们的健康和生活,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加强对武装工作的领导,认真开展国防教育。切实做好计划生育等工作。㈦强化党组织自身建设,提高凝聚力、战斗力⒈提高党员素质。按照“觉悟高于群众、技能高于群众、业绩高于群众”的要求,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先进性教育与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工程等“争先创优”活动结合起来,与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使党员做到在平时能看出来、困难时能站出来、关键时能冲上来。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坚持党员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实行公示制、票决制。推行党代会常任制。⒉丰富党内生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确保党内活动制度化、规范化。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按照《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要求,切实维护好党员的各项民主权利。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进一步抓好“凝聚党员、凝聚员工、凝聚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凝聚力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⒊建设复合型政工队伍。进一步加强政工队伍建设,培养和选拔优秀中青年骨干到政工工作岗位上,加强党政干部之间的轮岗交流力度。政工干部要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提高业务技能,牢固树立改革发展意识、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⒋加强对工团等群众工作的领导。两级党组织要定期听取工、团组织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领导和支持工、团组织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群众组织联系广大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注重做好女工工作,依法保障女工的合法权益。两级工会组织要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大力开展劳动竞赛、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合理化建议征集等活动,建立职工民主恳谈会制度,激发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好“三大基金”的管理、使用等工作,及时解决职工困难。两级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带领全矿团员青年投入到安全生产的主战场,认真开展好“阳光工程”、“青年文明号”、“双推”等工作,充分发挥生力军和主力军作用。各位代表、同志们,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全矿干部职工要同心同德、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为建设XX、发展XX、建成一流的全煤企业文化示范矿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202_党代会报告

坚持加快发展 推动转型发展

为建设“开明开放、创新创业、绿色生态、和谐平安”新

xxx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xxx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_年 月)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xxx县第十四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和号召全县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全县人民,现在,我代表中共xxx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成效明显,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_年以来,在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共xxx县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开拓进取,奋力拼搏,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成功战胜了多次洪涝、冰冻灾害,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五年来,国民经济提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壮大。202_年实现全县生产总值30亿元,比202_年增长1倍。财政总收入

-*********-

沈阳党代会报告[五篇模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