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认识实践与解释实践(优秀范文五篇)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21-980706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29 18:57:08 来源:网络

第一篇:认识实践与解释实践

认识实践与解释实践 实践论读后感.《实践论》读后感

1937年7月,正是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党内却出现了两种非常不好的思想,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妨害着革命的发展.为了揭露这种不好的现象,从而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毛泽东写了这篇著名的文章.通观全篇,此文几乎是一篇完美无缺的哲学论文,到处闪耀着思辩的哲学光芒;同时又因为毛泽东是文学家,身上流着中国文人的血,理所当然地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文学气息.《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在读完《实践论》全文之后,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实践论》文题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不离开认识.通过不断阐述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更能深刻地表达实践、解释实践.《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即“知”与“行”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全面系统地阐和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具体地论述了实践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首先,文章阐明了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及实践在认识地位中的地位。指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艺术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人所参与的。所以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位,认为人的实践一点也离不开、排斥一切否认实践的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并且,“无论从认识的源泉,认识的发展动力,还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来看,都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总之,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其次,文章阐述了认识的发展过程,指出认识过程要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和由理论到实践两次飞跃。实现两次飞跃之后,认识运动“既完成了,又没有完成”,因为认识的发展过程是无限的,是阶段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再次,阐述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强调绝对真理是有的,但它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离开相对真理的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并着重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和认识真理的道路。”提出了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任务,指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了实现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的任务”。此外,文章还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高度概括。指出通过实践来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行了高一级的程度。关于人们在面临新的实践活动的信心问题.通常人们都不愿在没有把握、不清楚情况的时候去进行某种实践.在《实践论》的论述中,谈到了一个人的勇气与信心跟他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有没有规律性的了解直接相关.这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在学习、研究以至将来的工作都会面临各种机会与挑战,而对于面临的实践活动我们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我们的信心.许多人总埋怨机会太少,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与经验,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创造成功.《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实践论》是一篇杰出的具有创造性的贡献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既丰富和发展了《反对本本主义》关于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深刻地阐明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中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科学地解决了几千年来中国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行、知问题,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增添了极其光辉的一页。它与《矛盾论》等为我们党确立了科学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为延安整风作了理论准备,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我们必需应该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并不断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面落实行动,用知识武装自己,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注重理论实践创新,激发自己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实践的激情,不断拓展自己的新视野。不断探索科学真理,弘扬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做到看清对象,有的放矢,对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理想付诸行动。不断提高认识和实践的素质的能力,争取做有为的青年,成为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第二篇:浅谈“实践”与“认识”[范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202_年03课程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学习中心:江西地矿学习中心 学号: 1626510420002 姓名: 白鋆 专业层次: 专升本

浅谈“实践”与“认识”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个反映是在创造过程中实现,即主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先思考、在行动,这样容易产生认识决定实践的错觉。其实认识是一种复杂的意识现象。在实践和认识的相互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最终目标;而认识正确与否也要靠实践来检验。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是实践发展的思想指导。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人的认识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是由于实践的需要,为了解决实践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而产生的。人们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取决于人们社会实践的需要和水平。“不让下田,牛怎会耕田”、“不会耕田,牛怎能下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些都反应出什么,那就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围绕着各个时代人们社会实践的需要而进行的。天文学产生于农牧业的需要、力学产生于建筑、手工业等的需要,孙子兵法产生于战争的需要,这些都反应出一个事实即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著名小说家莫泊桑为了描写一个人被踢之后的感觉,让乞丐猛踢他的屁股,也就说明,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那就是实践。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在实践中产生,实践推动着认识的发展。在古代,医生对于因失血过多而濒临死亡的病人是没有什么有效的第1页,共5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202_年03课程考试

办法来挽救他们的生命,直到17世纪20年代英国一位医生给生命垂危的年轻人输入羊血奇迹般的挽救了他的生命,而其他医生也纷纷效仿却造成大量受血者的死亡,输血医疗救助手段被严令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入了人血让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一次兴起了输血医疗热,却带来了惊人的死亡率;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莰坦发现了人类血型系统,才真正的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恩格斯曾经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202_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议,部分通过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其一是因为新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其二是人们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其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认识能力也不断的提高。

实践的发展不断揭示了客观世界越来越多的特性,为解决认识上的新课题积累了越来越丰富的经验和材料。实践又提供了日益完善的物质手段,不断强化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一种认识是否正确、是否具有真理性,这是在主管领域不能解决的。马克思曾说过“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实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16世纪,伽利略通过在比

第2页,共5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202_年03课程考试

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测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真理是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主观认识,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一致。实践是主管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是唯一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为什么说只有实践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其还是由实践的性质来觉得的。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自身是无法检验的,实践则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例如“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说明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把主观认识同客观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并加以对照,并通过把从实践中得来的认识加以整理后再返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如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认识变为现实,就证明这种认识是真理,否则就不是真理。当然,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既是实践的指导思想,又是理解、总结和表达实践成果的必要条件。但是逻辑本身也是以往人类实践的精神成果,逻辑推理的前提和逻辑法则的真理性也要靠实践来检验。因此,实践高于逻辑证明,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也只能是实践。

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去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导实践。认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的过程,即是认识价值的实现过程。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造烛为求

第3页,共5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202_年03课程考试

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这些都说明了实践的目的是把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中生产、发展的认识,又要为实践服务。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它强调认识的产生、发展、检验和归宿都离不开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五、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实践需要认识的指导。离开认识的指导,实践就变成盲目的实践。认识对实践的作用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成果;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有阻碍作用,在实践中会产生坏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并十分重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在实践活动之前,认识可以帮助主体确立既符合自身需要又符合客观实际状况的目标、方案、步骤和措施,对实践活动做出预测;可以帮助主体了解和把握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指导主体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去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可以帮助主体按照意愿及时调节自己的行动,指导主体选择实现目的的最佳行为方式;可以指导主体将局部经验上升为理论,超越局部经验的局限;可以帮助主体实现对自身的认识,并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活动,以适应改造客体的需要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动荡飘摇,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相继失败。这两大事件也是实践的结果。但结果的不成功,激励人们努力寻找更合适中国的道路,从这两个

第4页,共5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202_年03课程考试

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实现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展现出一种全新的模式。人们觉得这种模式不同于之前,又一次投入实践当中。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让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八一武昌起义后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并在之后的起义中认识到中国国情较之俄国的不同,于是结合中国国情选择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以最大可能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发展自身,继续革命。而在之后的革命过程中,历史事实在最大程度上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决定的正确。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中国人经过数次失败后,终于得出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我们在实践中,应积极地发现问题,认识缺陷与不足,为实践的顺利进行扫除障碍。也只有在实践中认识才能产生,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作为认识的基础,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土壤,认识也就在实践中产生。

总之,就实践和认识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和认识的统一,强调二者紧密结合和相互促进。毛泽东指出:“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第5页,共5页

第三篇:专业认识与实践报告格式

《专业认识与实践》

总结报告

院系: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班级:测控1101班学号:2011010639姓名:张璇教师:潘志康成绩:

《专业认识与实践》总结报告(5000字左右,二号字)

一、《专业认识与实践》课程内容总结及感想

1、《专业认识》讲座总结

作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学生,应该了解自己相关专业的知识,对所学专业要有一定的了解。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

能够系统地掌握测控技术与仪器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测试技术等测控及仪器仪表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 技术人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要求:

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和数理逻辑思维能力,掌握测控技术与仪器的基本理论和应用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主干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自动测试技术、DSP、智能仪表与虚拟仪器、现场总线技术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主要实践教学:

认识实习、上机操作、电装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本科,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继续深造方向: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信号与信息处理。

毕业就业去向: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于邮电、通信企业、信息产品制造业及其它新兴产业部门从事测控仪器仪表方面以及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开发、研制和应用等工作,也可以在高校和科研单位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本科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指导思想

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的协调统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工程和专业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构建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的良好育人环境,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级应用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本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系统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所需的测量控制与信号处理基础理论和仪器科学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及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人才为目标。

基本要求:

1、具有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

2、具有比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基础,较丰富的经管、人文学科知识;掌握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系统理论知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及技术;

3、具有用英语获取知识和交流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初步的软、硬件设计和开发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测控及仪器仪表领域,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设计、开发、工程实践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三、学制与学分

学制四年,毕业最低应修201学分。课内教学193 学分,2512学时,其中必修课 112 学分,限选课 41 学分,任选课 8 学分,理论教学共161学分;集中实践环节 32 学分;课外科技与实践活动8学分。

四、主干学科

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五、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业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测试技术、DSP控制器、智能仪表与虚拟仪器、现场总线技术等。

2、燕京啤酒厂参观总结

北京燕京啤酒厂

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是以1980年建厂的原北京燕京啤酒厂为核心发展组建起来的国有大型一档企业,国家二级企业,1997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募集设立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给企业注入了活力。在发展中,燕京坚持规模扩展和效益增加并举的方针,经过三步大跨越,从起步时投资640万元的小型啤酒企业,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63亿元,员工18000人,占地233万平方米、年产销能力超过200万吨的全国大型啤酒企业集团。目前,燕京啤酒集团是国务院重点支持的520家大型企业之一,下属拥有控股子公司(厂)十八个,其中啤酒生产企业十二个,相关和附属产品企业六家。产品有七大类50多个品种。

主导产品为啤酒,约占公司总收入的90%以上,主业非常突出。

燕京啤酒酒液清亮透明,泡沫洁白、细腻、持久挂杯、口味纯正、柔和爽口,是国家首批质量认证产品,并被指定为人民大会堂国宴特供酒,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空中配餐专用酒,三十余次在国内外啤酒质量评比中获大奖,“燕京牌”啤酒注册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

啤酒的酿造过程

麦芽、啤酒花、水和酵母,这四样酿造啤酒的原料创造出世界级的酿造制品。在比利时、英国、德国和法国等国家,这种简单的配方已经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洗礼,至今仍在使用。即使有些厂家在技术、防腐剂和添加剂上有改进,那也只是为了使酿造成本更低,酿造速度更快一些而已。

啤酒使一种变化多端的复合物,虽然只有四种简单的成分,但却能配出千变万化的组合,而且在酿造过程中会遭遇不同的难题,啤酒酿造师凭着对各种成分的深刻认识和它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细致的设计配方,如果要鉴别最终的酿造结果,那只能纯粹凭“啤酒大师”的知识和经验了。

啤酒的酿造过程,首先把发芽的大麦在滚筒碾碎机中碾碎,注入热水混合,旋转入麦芽汁桶(这是一种置于酿造车间的铜制或木制或不锈钢制的大容器)。麦芽汁就像燕麦粥,呈金黄色,有点甜。煎熬麦芽汁的方法是由德国的酿酒师针对他们的麦芽类型开发的,他们先把麦芽汁抽入一个罐中,煮沸促使蛋白质分解,然后再抽回到麦芽汁桶,几个小时内慢慢的上升温度。

现在许多啤酒厂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又作了一些调整,其麦芽汁加温过程只在一个容器中进行,所不同的是温控步骤精确多了。麦芽汁制备完成后,甜甜的麦芽汁被过滤后流入酿造罐,通常再用热水喷射麦芽汁沉淀物,以带走剩余的麦芽汁。

在酿造罐中,再煮沸麦芽汁并添加啤酒花,通常要煮一个半小时到三个小时。然后,过滤掉啤酒花沉淀,再用离心法分离掉沉淀的蛋白质,冷却至发酵温度,麦芽汁输送至初级发酵罐中,在那里加入一定量的新鲜酵母。大多数情况下,发酵过程要持续五至十天,然后“清”啤酒被注入后熟罐,在那里需要进一步净化和老化一至二周。拉格啤酒通常要经历更长时间的发酵期;二周的初级发酵,二周的二级发酵以及一到六个月的后熟。熟啤酒离开啤酒厂之前,经过过滤和罐装,并加入二氧化碳,最后成为我们见到的啤酒。

3、“北京医疗器械展览会”参观总结

由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医学会、上海展亚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共同筹办CMEH北京展在202_年9月26—2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

作为最具规模及影响力的医疗器械领域盛会,CMEH北京展将整合资源为国内外医疗器械厂商提供一个既能做出口也能做国内贸易的平台展会,同期将邀请政府部门、医院、教授、专家、学者、厂商举办30多场新产品技术和进出口贸易采购、法律法规交流研讨会。CMEH已成功举办了十届。展览会规模逐年扩大,参展厂商不断增加,每年吸引数万名海内外医疗器械行业的经销商、代理商、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医院采购和管理部门等专业人士前来参观。

北京医学会组织全国及北京三甲医院知名院士、教授、专家召开高新技术学术论坛会议和研讨会,题目涉及医疗行业各个科室,邀请医院的院长、主任、医师到会。

医疗器械展聚焦北京,国内外采购商云集,国际强势将全面彰显,医疗器械行业平台独一无二;国内外最新产品及成果荟萃,展会-论坛-经贸合作,是宣传及市场开拓的高效平台; 展示最新的产品和技术,树立和巩固公司形象;从各应用行业的技术及采购代表获取最具价值的市场反馈信息。

医疗器械:各类新型医疗仪器和医用配套仪器、心脏监护、医学影像、生化分析仪器、血压计及温度计等各类居家医疗器材;

诊断治疗设备:X 线诊断检查设备、超声诊断、核医学、内窥镜系统、五官科治仪器、动态分析仪器、低温冷冻设备、透析治疗设备、急救器材等;

病房护理设备及器具:各类病床、柜、手术椅、床等;

辅助设备:消毒灭菌系列产品、制氧供氧设备、血库装备、医用数据及图像处理设备、康复器械、残疾人专用器材等;

口腔医疗器械设备:牙科诊断医疗设备、牙科手术器械、牙科技工设备;

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医院医疗信息系统、医院办公自动化系统;

医用敷料:医绷带、纱布、口罩、手术衣、医用橡皮膏、创口贴、棉球、医用手套、手术保护膜、医用透气胶带、胶粘剂、敷贴、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

眼科医疗设备、骨科医疗设备、临床检验设备及诊断试剂;

手术室、急救室、诊疗室设备及器具;

医疗软件及信息处理系统医疗媒介及相关服务。

4、“中国国际机器视觉展览会”参观总结

展会介绍

作为全国最专业,最具影响力的机器视觉市场专业展览会,中国国际机器视觉展览会即将步入辉煌的第0届.本机器视觉展1贯秉持“促进行业发展,传播全球最新机器视觉技术,研究行业发展战略,推动成果转化,为促进机器视觉业内人士提供1个与客户广泛交流的平台!”的办会宗旨,加强机器视觉市场企业与世界各国同行业的交流,合作,从而推动我国机器视觉市场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提升中国机器视觉市场产业在世界行业领域的地位。因此,历届展览会都得到了国内外行业人士的广泛认同与热烈响应。在刚刚结束的第9届展会中,近百家中外客商共赴这1盛会,各方面赞誉如潮,同时也对第0届展会报以更大的关注与期望。吸引了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中国以及中国香港等7 个国家和地区的接近100 个参展厂家,展览面积达4,150平方米;共举办专题研讨会23 场,参会代表470 多人。为期3天的展览会吸引了来自国内27 个省、市、自治区、香港、台湾地区以及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朝鲜、新加坡、巴西、意大利、伊朗、英国、德国、印度尼西亚、芬兰、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家的15,323名参观者、参观者拥有地域上的广泛性,行业上的代表性以及知识上的专业性。

展品范围:

1,机器视觉核心部件:

智能相机:黑白智能相,线扫描智能相机,色智能相机,CMOS智能相机,ID读码器等; 板 卡:黑白采集卡,图像压缩/解压板卡,彩色采集卡等;

软件包:图像处理软件,机器视觉工具软件;

配 件:工业相机,CMOS相机,CCD相机,面阵相机,CAMERA-LINK相机,行扫描相机,红外相机,1394接口相机;

工业镜头:FA镜头,高分辨率镜头,图像扫描镜头,聚光透镜,远心镜头等;

光 源:LED光源,紫外照明系统,红外光源,光纤照明系统等;

辅助产品:传感器,标定块,光栅,垫圈,连线及连接器,电源,底板。

2,机器视觉辅件:

图像处理系统:光学文字,识别系统,自动化/机器人技术,红外图像系统;

机器视觉集成:字符处理和识别系统,自动化/机器人技术,红外图像系统,烟草,印钞,电子组装,质量检测,自动识别(OCR/OCV),测量、智能视觉、表面检测、印刷、包装、复杂工业对象视觉在线,汽车制造、车牌、智能交通、生物特征识别,监控,医疗检测,光学检查等系统。

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认识

测控技术与仪器是一个使用很广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如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化、检测技术及仪表、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计算机过程控制等等。可以说是一门边缘学科,它和自动控制、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以及计算机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专业面广,小到制造车间的检测,大到卫星火箭发射的监控。

随着社会的发展,测控对本专业学生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在专业知识能力方面,主要学习精密仪器的光学、机械与电子学基础理论,测量与控制理论和有关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应用的训练,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应用及设计开发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测控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形成了信息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测控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源头,是信息流中的重要一环,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又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仪器仪表学科是多学科技术交叉的综合性的、边缘性的学科,它以信息的获取为主要任务,并综合有信息的传输、处理和控制等基础知识及应用,从而使仪器仪表学科的多学科交叉及多系统集成而形成的边缘学科的属性越来越明显。总之测控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四篇:专业认识与实践思考

专业认识与实践思考

学习机械工程专业

我应该达到的要求:

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交叉学科,能够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成为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完成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我应该具备的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发展趋势;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

(1)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工作;

(2)从事机械、电气、液压、气压等控制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

(3)从事工艺工装的设计、制造工作;

(4)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编程及操作工作;

(5)从事机械CAD/CAM技术的应用工作;

(6)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现场技术管理工作;

(7)从事机电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工作。

(8)钳工、车工或电工的初级技能;

(9)编制、实施机械设计与制造工艺规程的基本能力;

(10)使用、保养、维修、管理机电设备的基本能力;

(11)选用、设计制造、调试工艺工装的基本能力;

(12)操作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基本能力;

(13)行机械设计与制造生产现场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

(14)应用机械CAD/CAM的基本能力;

(15)应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表、数据和信息,设计机械和电气图样,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能力。

第五篇: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论文

教学实践环节

论文题目: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完成时间:

成 绩: 指导教师: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内容摘要]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一重要原理,就必须坚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明确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源泉,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反作用,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关键词]

认识

实践 源泉 动力 实事求是

理论创新 能动作用

一、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验哲学的问题。

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放入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认识离不开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既不是人的头脑里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实践出真知,认识的发生一点也离不开实践,离不开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凡是知识渊博的人,都很重视直接经验,注意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又很重视间接经验,孜孜不倦地认真学习书本知识。对于间接经验,书本上的知识,要能够真正理解它,还得要和直接经验、亲身实践结合起来。当你学习物理化学的时候,如果能够亲自去做一些实验,对书本上讲的原理和公式,认识就会深刻得多,生动得多。所以,书本上的东西,要变成自己的知识,必须注意联系实际,同实践相结合。

认识的发展,是靠实践经验的积累而升华。它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只有发展着的实践才能源源不断地为认识提供丰富多彩的、无穷无尽的原材料,是经验不断积累,认识不断提高。社会实践又给人们认识事物不断提供观察和研究的物质手段,使认识得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同时,在不断的实践中,人们的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就是这个道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让我们一切与实际为根本,进行自我的认证。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每个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是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赞誉汉景帝的儿子刘德严谨治学态度的话。原文是:“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意。”唐代颜师古对其中的“实事求是”所作注释是:“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本义是指真诚地依据事实真相探求古书的真义,即做学问要注重事实根据,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在反对其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的思想路线。

1941年5月,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认为,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对待 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在这种态度下,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 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从 它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毛泽东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运用于中国的实际,并赋予本民族的特色,这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体现。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绝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而不能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这就是说,运用马克思主义制定革命策略,必须做到从实际出发。

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强调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社会事件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在所有这些活动中,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由于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所以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首先,只有从事生产活动,人们才有必要和可能反复接触自然界的种种事物,逐渐地认识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和自然的规律性。其次,只有从事生产活动,人们才能在与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原始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很低,原始人在生产活动中,看到大风、暴雨、雷击电闪等自然现象经常威胁着人们的生存,而又不能对这些自然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就把这些自然力加以神话,认为天上有所谓风神、雨神、雷公好、电母在主管这些事情,并产生了祈求神明保佑的心情。这就出现了原始的宗教,产生了“听天由命”的思想。后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认识了这种规律,就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做自然的主人。最后,拿对人与人的一定相互关系的认识来说,也离不开生产活动。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生产关系,其他各种关系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因此,要认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有的必须通过生产活动。在资本主义社会,农民和工人也是长期的生产活动,在不同程度上逐渐认识到,地主、资本家的劣根性,不推翻他们的统治,劳动人民就没有活路。就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劳动也是正确认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途径。

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以及在各种不同程度上对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

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一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做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来源。

譬如,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看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通过这个事实,能够很准确的说明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人能够在实践的基础上超越眼睛等生理结构的局限,获取对世界的认识。蚂蚁的活动终究只是一种本能的活动,而人能够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加工,获得理性认识。

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是我们的治党治国之道,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道。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实现理论创新,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理论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形成新认识的过程。它源于实践又知道实践,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能够在更高层次上引领和推动实践活动的发展。

在理论创新问题上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需要注意的是,并非任何标新立异的观点都是理论创新,有的可能是已经被实践否定的旧的理论观点的沉渣泛起,有的可能是适合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历史发展条件的理论观点的简单照抄,也有的可能仅仅是杜撰的新名词的堆砌和脱离实际的空想。我们需要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积极因素,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以时代内涵,借鉴国外文化以适合中国的国情,而不应该不顾自身的需要和条件一味地生吞活剥,否则会“食古不化”或“食洋不化”,而非真正的创新。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孤立地静止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

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离开了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理论创新就无从谈起。理论创新的成果要通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去贯彻落实,并且在贯彻落实的实践中进一步使理论创新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五、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

实践的发展要靠认识来指导,认识对发展具有能动作用。首先,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它是受意识支配的,实践的这种本质特性决定它不能离开认识的指导。其次,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发展规律,它一经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实践。再次,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认识可以使主体了解、把握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指导主体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去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认识可以使主体在实践活动之前,确定既符合自身需要、又符合客观实际的目标、方案、步骤和措施,对实践活动作出预测和规划;认识可以使主体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节自己的行动,指导主体选择实现目的的最佳行为方式;认识可以指导主体将局部经验上升为理论;认识还可以使主体实现对自身的认识,并自觉调整自己的活动,以适应改造客体的需要。最后,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一是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当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中国的民主革命,不能有资产阶级来领导,只能靠无产阶级、共产党来领导,要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城市的武装斗争的道路,这个认识是正确的,是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状况的,因而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总之,我们在认识问题,用认识指导实践时,要警惕和防止先入为主,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去了解事物的实际状况,得出符合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规律性的正确认识,这样才能实践符合实际,得到成功。

作为当代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正确理解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弱势,规划好切合实际的计划,在自我的生活中进行磨练,好好的成就自我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第5章,中共上海市宣传部,1984年。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2_年。

3、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5667573.html?si=3

4、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3e84f71c8afd5698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669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2页

认识实践与解释实践(优秀范文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