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会实录
编辑:春暖花香 识别码:21-832633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11 12:27:4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会实录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会实录(节选):

问:足球管办分离之后,足管中心这一机构是否存在?部级联席会议如何运作?

蔡振华:管办分离的问题《方案》中已经讲到了,重建中国足协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解决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问题,解决协会去行政化的问题。大家关心足管中心这个牌子还在不在,很明确,没有这块牌子了,只有中国足协。

怎么用好部级联席会议制度,就是要使其制度化、规范化,让大家能够在足球改革上形成合力。联席会议制度已经形成。方案发布就是改革的开始,部级联席会议也会马上开始。足协与行政脱钩,是由行政部门微观管理,并不意味着放松政治领导和管理。

问:足协与行政脱钩,如何解决事业编制问题,有没有具体方案?

张剑(足管中心主任、中国足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改革不是一个抽象的行为,最终还是要落到人、财、物上。不管脱离了什么,都不能挂在空中,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包括保险(社保)等一系列东西,我们也会配合相关部门解决,国家有关职能部门也会研究。

问:即将组建的职业联赛理事会和现在的职业联赛理事会有什么区别?

张剑:两个联赛理事会最大的区别是,一个是职业机构,一个是法律地位上属于国家一级的社会团体,跟中国足协的定位上是一样的。新的职业联赛理事会具有独立的社团法人资格,当前的职业联赛理事会没有法人资格,实质上属于足协的专业委员会,几年前成立的过程大家比较熟悉,其实是为现在及下一步改革做准备的。

随着条件和市场进一步成熟,理性的成分进一步增加,职业联赛理事会的条件就成熟起来了。

问:中国何时申办世界杯?

蔡振华:申办世界杯应当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申办世界杯的意义不在于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扩大足球在中国的影响,让更多的群众投入其中才是最重要的。何时申办,申办哪一届,我们已经着手研究,也希望大家能提些建议。

问:在众多的运动项目中为什么要率先改革足球?

蔡振华:不管是大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不管运动水平高低,足球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这一点是不能质疑的。足球对人们的影响不仅仅是局限于这个项目本身,对人在社会中做出的贡献、团队拼搏协作等一系列都有影响,能够形成足球文化。

总局把足球作为试验田和突破口,有这么几个考虑:足球具备改革条件,足球的市场化、职业化、社会化要强于其他项目,包括篮球的CBA联赛。

足球改革面临许多问题,具备一定的条件,所以我们选择足球。足球是一个职业体育,已经超出了体育管理部门,需要大家一起来改革,包括总局相关部门,依托社会力量,发挥社会办足球的生产力。

问:足球改革中,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如何结合?

蔡振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这是我们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最大的优势必需发挥,我们不忌讳,特别是体育部门,几十年举国体制,我们确实有成绩,在管理上、体制上我们认识到举国体制是有优势的。

很多国家很羡慕我们的体育制度,我们不是体育系统一家在搞足球,一定要改变这样的模式,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模式,创造公平公正的环境,激发市场产生的活力,让社会参与足球。

譬如说,中国足球特色学校2025年办5万所,将会有多少家庭、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我是足协的主席,想象那样的远景,真的很陶醉,我们要把管理体制做好,市场的运行体制做到公正。要让社会功能价值齐全的航空母舰真正起航。今后能不能做好中国足球的大事,《方案》里面意已经提出了,配套措施相继会推出。

问:发行以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为竞猜对象的足球彩票,具体如何操作?

张剑:《方案》提到两处,“加大彩票公益金支持足球发展的力度。”每年从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资金,资助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专项用于支持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和足球公益活动;

“积极研究推进发行以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为竞猜对象的足球彩票。”这是非常大的举措,以中国职业联赛为对象发行彩票会不会有所顾虑?确实有,所以我们要进行公开化,依法管理,形成综合治理的一个有效方式,加强行业管理,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紧要的命题

第二篇:2012国家体育总局社会课题

2012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

项目编号 负责人

1608SS12001 冯潮 安徽省徽州民俗体育流变研究

1609SS12002 王敏 体育场馆公共服务的内容、标准和核算方式 1610SS12003 温文 国家队运动员微博管理制度与体育危机事件管理机制研究 1611SS12004 薛继升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的研究

1612SS12005 周青山 中国职业体育劳资法律问题研究 项目名称 安徽广州国家吉林湘潭1613SS12006 蔡文菊 当代实用体育礼仪研究

1614SS12007 曹莉 儒家人文精神与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1615SS12008 柴荣 政府体育公共服务内容及标准体系研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的绿道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1616SS12009 陈华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1617SS12010 陈慧敏 治理理论视角下中国公共体育场馆改革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 1618SS12011 陈玉凤 武陵山区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与流动儿童体质健康促进研究 1619SS12012 储志东 赛事产业化视域下2014青奥会对南京城市竞争力影响研究 1620SS12013 答邦俊 文化视野中的兴奋剂现象

1621SS12014 戴福祥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与学籍管理研究

后奥运时代的国际体育赛事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

1622SS12015 党芳莉

跨文化传播的视角

1623SS12016 党挺 中外反兴奋剂立法比较研究

1624SS12017 丁玲辉 西藏节庆文化与藏族传统体育发展模式研究 1625SS12018 董伦红 海峡两岸体育服务市场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研究 1626SS12019 董晓虹 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组织结构创新研究 1627SS12020 房蕊 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研究——以阳光体育为背景 1628SS12021 冯火红 “大部制”背景下我国区(县)体育行政改革路径研究 1629SS12022 高志丹 伦敦奥运会国家奖励标准研究

1630SS12023 何丰 我国城市体育游憩空间的精明增长机制研究

由生存体育迈向享受体育——

1631SS12024 何艳华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转型的研究

1632SS12025 洪浩 太极拳养生思想研究

1633SS12026 胡卫红 基于WebGIS国民体质与全民健身工程信息集成与分析平台的研究

体育院校特色化目标管理的实证研究——

1634SS12027 黄浩军

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个案 北京曲阜北京广州华南吉首南京南阳苏州上海西安西藏深圳浙江曲阜沈阳国家上海吉林河南山东武汉

1635SS12028 黄宽柔 中国团体操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1636SS12029 黄若涛 构建重大体育赛事媒介传播效果的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1637SS12030 黄文辉 湘鄂渝黔边区民族民间体育资源与特色旅游开发的融合研究 1638SS12031 姜涛 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的政府职能研究 1639SS12032 金昶 国内大型体育赛事综合效益研究

1640SS12033 赖爱萍 《体育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以战略性的视点》的编译与研究 1641SS12034 李丽 我国体育事业公共财政保障的优先顺序研究

华南

首都

吉首

吉林

淮南

浙江

江汉

完善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组织管理体系研究——

1642SS12035 李荣日

以上海杭州市为例 1643SS12036 李实 篮球裁判员临场执裁评价系统(CAA)的设计与实现 1644SS12037 梁汉平《身体的民主:群众体育哲学》翻译与研究

我国民间体育赛事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1645SS12038 刘林箭

以浙江省民间体育赛事调查为例

1646SS12039 刘志民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竞技体育强国研究——以两德统一后的德国为鉴1647SS12040 柳友荣 公共治理视域里农村社区体育对留守儿童心理成长干预研究 1648SS12041 卢黎东 龙舟文化国际传播的对策研究

1649SS12042 潘雯雯 公共服务视野下体育非营利组织研究——以浙江为例 1650SS12043 邱建钢 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路径研究

1651SS12044 曲小锋 高校大学生体育健康促进与体育健康管理网络平台研究 1652SS12045 饶平我国体育发展生态回归的政策学研究 1653SS12046 尚迎秋 对我国反兴奋剂问题的对策研究

1654SS12047 史进 创建中国红色体育博物馆及其社会文化价值研究

地方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655SS12048 宋伟

基于苏州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证研究

基于均等化视角下中部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实证研究——

1656SS12049 苏亚君

以山西实施农村体育场所全覆盖工程为例

1657SS12050 孙庆国 中国式摔跤赛事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 1658SS12051 孙庆祝 政府体育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1659SS12052 谭仲秋 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体育权利的法律保护 1660SS12053 田志友 大型体育赛事质量管理标准研究

1661SS12054 佟远堂 我国冰雪项目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构建的研究 1662SS12055 王必琪 城市学龄儿童休闲运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1663SS12056 王国祥 “健康日本21”实施现状译评及对我国启示 1664SS12057 王健 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方法论分析

杭州

天津

贺州

湖州

上海

池州

上海

浙江

成都

汕头

衡阳

北京

西安

中国

山西

天津

南京

成都

上海

长春

山东

苏州

天津

1665SS12058 王俊奇 秦汉三国体育文化史

1666SS12059 王龙飞 我国体育场馆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研究

1667SS12060 王平体育文化发展的定位与策略——基于我国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 1668SS12061 王翔 体育强国目标下县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路径创新研究 1669SS12062 王雄飞 城市体育场地设施空间分布对居民体育行为影响研究

我国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素质、组织效率提高途径研究

1670SS12063 王学如

南昌

河南

江苏

韩山

陕西

哈尔

——以黑龙江省为例

1671SS12064 王运武 我国老龄化社会多元化体育公共服务与供给的策略研究 1672SS12065 王振 侨校侨缘优势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化推广与华文教育研究 1673SS12066 魏磊 美国中学篮球联赛的组织和运作研究

欧洲职业足球联赛传播视野下的我国体育传播研究

1674SS12067 吴坚

——以中国乒乓球、武术为例 1675SS12068 吴建依 公用体育事业特许经营的规范研究

1676SS12069 夏小慧 甘肃省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 1677SS12070 肖鸿波 77年《申报》体育传播研究

1678SS12071 谢英 基于资源观的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研究 1679SS12072 胥群 新疆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1680SS12073 许之屏 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过程中的社会认同与影响因素研究 1681SS12074 阎小良 促进教育模式与女大学生健身活动及体质健康研究 1682SS12075 颜下里 砖楼村民族传统体育内源性发展研究

1683SS12076 杨芳 休闲体育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文化价值研究 1684SS12077 杨茜萍 发展体育事业的政府公共职能研究

1685SS12078 叶朝忠 长三角地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能力评价研究 1686SS12079 袁建国 城市化进程中新城市居民体育权利均等化研究 1687SS12080 张建三 国家蹦床队文化建设研究

1688SS12081 张立 基于二经普数据的我国体育组织机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1689SS12082 张锐 哲学视野下的休闲体育精神文化研究 1690SS12083 张薇 不同层次优秀运动员的个性化教育研究

1691SS12084 张杨 我国职业体育参与人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1692SS12085 张永虎 京杭运河体育旅游创意开发研究

1693SS12086 赵爱国 国际政治视角中的中美体育体制与政策 1694SS12087 赵国华 我国竞技篮球职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1695SS12088 赵蕴 我国独立建制体育院校综合排名的指标体系研究 1696SS12089 郑汉山 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监控体系构建的创新研究 1697SS12090 周建社 中国健美操竞赛演变历程及发展研究

滁州

华侨

上海

上海

宁波

兰州

上海

西安

石河

湖南

湖北

内江

西安

天津

浙江

温州

天津

国家

北京

清华

陕西

聊城

国家

宁波

武汉

广州

湖南

1698SS12091 周雪蕾 构建体育强国背景下的体育宣传体系——基于关系和文化的视角 1699SS12092 周振华 我国长距离竞技运动项目人才开发与资源配置模式研究 1700SS12093 朱琳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法律保障研究 1701SS12094 朱元利 构建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 1702SS12095 陈茵 外籍教练的知识转移绩效研究

1703SS12096 房晓伟 韩国射箭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实证调研——

1704SS12097 黄晨曦

成都

湖南

西南

西安

北京

北京

苏州

以苏州为例 1705SS12098 霍德利 大型体育赛事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研究

1706SS12099 李柏 “点轴网”对我国城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布局优化的应用研究 1707SS12100 李骁天 体育赛事与体育旅游互动发展对北京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推动研究1708SS12101 梁伟 我国男子足球项目职业化经济收益分配机制研究

1709SS12102 刘高福 健身服务品牌形象影响会员品牌信任及忠诚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1710SS12103 刘哲石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适度市场化机制研究

1711SS12104 刘正 微博时代我国体育组织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探析

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改革路径研究

1712SS12105 柳鸣毅

——基于青年奥运会创办理念的思考

1713SS12106 南尚杰 中日政府竞技体育管理职能转变方式的比较及启示

产业融合视角下运动休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研究

1714SS12107 邵明虎

——以杭州为例 1715SS12108 王东敏 社会参与和社会保障对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影响 1716SS12109 王芳 转型期我国草根体育NPO发展研究

1717SS12110 王桂红 中美政府休闲体育服务的政府责任比较研究 1718SS12111 王霁霞 兴奋剂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1719SS12112 王妍 远东运动会与近代东亚社会的发展

1720SS12113 王应春 公共服务均等化视野下的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1721SS12114 王紫娟 我国与冬季体育运动强国的差距及路径选择研究

1722SS12115 杨丽芳 西部地区户外休闲运动发展方式研究——以健康重庆为例 1723SS12116 张长念 中国武术全面国际化传播的举国战略研究 1724SS12117 张辉 我国布局城市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1725SS12118 张若 体育需求与消费的经济学模式及实证检验

清华

大连

首都

暨南

江西

湖南

北京

武汉

沈阳

浙江

北京

北京

沈阳

北京

苏州

西安

哈尔

重庆

首都

沈阳

中央

第三篇:第 37期 - 国家体育总局

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

工作简报

特 刊

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

二○○五年二月十七日

目 录

〃普查动态〃

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总结表彰会在广州召开 〃普查数据公报〃

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 〃结束语〃

〃普查动态〃

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总结表彰会在广州召开

1月18日,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总结表彰会在广州市隆重举行。国家体育总局领导李志坚、冯建中、张昊、郭敏,国家统计局等部委领导和来自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第一线的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群体司司长郭敏同志主持,总局党组书记李志坚同志、体育场地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冯建中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体育经济司司长张昊同志对普查工作做了全面的工作总结。会议对获得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先进单位奖的213家单位,510名先进个人和获得数据分析奖的15家单位进行了表彰。

本次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圆满结束。

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由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教育部、铁道部、农业部、文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旅游局、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3年12月31日。本次普查先后经过制定方案、设计论证指标、试点、布臵动员、调查登记、数据录入汇总、课题研究等几个阶段,历时18个月,是继1974、1983、1988、1996年四次普查以来的又一次全国范围内的体育场地普查。

为保证本次普查的顺利进行,据统计,全国共成立省级普查机构34个,省辖市级普查机构385个,县(区)级普查机构3655个,动员普查员26万多名,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 设兵团、解放军、武警、铁路系统的10816个基层普查单位的场地(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止)进行了普查。同时开展了以体育场地普查为核心,旨在进一步提高全民参与体育意识为内容的宣传。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普查宣传人员达到57817人,通过电视台共播放宣传片7153个,广播电台播稿12325篇,报纸刊登各类稿件3682篇,设立宣传站14598个,悬挂横幅30847条,张贴标语179502条,树立宣传牌17466块,印发宣传材料1562312册(份),活动宣传1282730人次,开展咨询1597071人。

本次普查在实施方案、指标和技术手段上都进行了较大改进,实施方案更加科学,统计指标更加规范,实施措施更为严格。与第四次普查相比,本次普查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第一,在普查指标与表式的研究和设定上,结合新时期我国体育场地在数量、质量、形式、投资等方面的变化,从实用出发,论证、设计了一批新指标,并对原有表式进行了改革。首次把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主的非标准体育场地纳入普查范围。第二,在普查手段上,采用计算机辅助登记、汇总、统计等操作,并专门对普查软件的功能需求进行了研讨。第三,在普查质量上,实行层层负责制。质量控制贯穿全过程,切实实现了“不重不漏、准确全面”的目标。第四,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针对获得的普查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启动课题研究,全国普查办和各省拟定了研究课题。成立了专项课题研究小组,已经或正在撰写一批有一定深度和价值的报告,为新时期体育工作服务。

本次普查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体育工作的具体行动,通过普查,摸清了家底,不仅为科学制定全面小康社会体育场地标准、公共体育 设施用地定额标准,以及体育场地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等提供了翔实可靠的数据支持,而且也将对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科学编制体育事业发展规划,深化体育事业改革等决策产生深远的影响。

(全国普查办)

〃普查数据公报〃

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

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教育部、铁道部、农业部、文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旅游局、全国总工会于2004年联合开展了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现将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国体育场地总体状况

截止到2003年12月31 日,我国各系统、各行业、各种所有制形式(不含港澳台地区)共有符合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要求的各类体育场地850080个,其中标准体育场地547178个,非标准体育场地302902个,占地面积为22.5亿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527.2万平方米,场地面积为13.3亿平方米。历年累计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1914.5亿元,其中:财政拨款为667.7亿元,占投资总额的34.9%,单位自筹为1032.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3.9%。以2003年底全国总人口129227万人(不含港澳台地区)计算,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03平方米,人均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为148.15元。同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截至1995年12月31日)数据相比,全国体育场地占地面积共增加了11.8亿平方米,增长110.28%,场地面积共增加了5.5亿平方米,增长70.51%。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加了0.38平方米,增长58.46%,年平均增长率为5.92%。人均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增加了117.09元。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增加了1.58个,增长31.6%。

二、全国标准体育场地现状

我国现有的850080个体育场地中,标准体育场地有547178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4.4%。标准体育场地占地面积15.3亿平方米,占全国体育场地总占地面积的67.7%;建筑面积6416.3万平方米,占全国体育场地总建筑面积的85.2%;场地面积11.1亿平方米,占全国体育场地总场地面积的85.2%。历年累计投入标准体育场地的建设资金为1642.8亿元,占全国体育场地历年建设总投入的85.8%。

此次共普查了64种标准体育场地。其中,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跳水馆等大型体育场馆共5680个,占标准体育场地总数的1.0%,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0.69%;室内游泳池、综合房(馆)和篮球房(馆)等室内体育场地共55678个,占标准体育场地总数的10.2%,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室外游泳池、室外网球场和足球场等室外体育场地共485818个,占标准体育场地总数的88.8%,占全国体育 场地总数的57.1%。在室外体育场地中篮球场、小运动场和排球场共436278个,占标准体育场地总数的79.7%。

三、全国非标准体育场地现状

我国现有非标准体育场地302902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5.6%,占地面积为7.3亿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110.9万平方米,场地面积为2.1亿平方米,历年累计投入建设资金为271.7亿元。非标准体育场地多以开展群众性的全民健身活动为主。

四、各系统体育场地现状

在我国现有的850080个体育场地中,体育系统有18481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2.2%;教育系统有55804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6%;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339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0.4%;解放军系统有717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0.8%;武警系统有12850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1.5%;铁路系统有1454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1.7%;其他系统有235593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27.7%。在教育系统中高等院校有28741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4%;中专中技有18427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2.2%;中小学有500370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58.9%;其他有10506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1.2%。

五、全国体育场地分布状况

在我国现有体育场地(不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放军系统、武警系统和铁路系统)中,分布在校园的有54965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 总数的67.7%;分布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楼院内的有75033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9.2%,其他依次为:乡(镇)村66446个,占8.18%;居住小区39477个,占4.86%;厂矿28198个,占3.47%;其他22074个,占2.67%;老年活动场所13842个,占1.64%;宾馆饭店7195个,占0.89%;公园5712个,占0.7%;广场4987个,占0.61%。

六、全国被占体育场地状况

普查数据表明,我国体育系统被占体育场地共有303个,被占面积为245万平方米,被占体育场地面积占体育系统场地面积的1.4%,被占体育场地原始投资总额为13亿元。除海南、西藏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外,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体育场地被占的情况。

(全国普查办)

〃结束语〃

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简报从2004年3月1日发刊到本期结束,历时十个月,编写了约25万字,共编发普查工作简报37期,开设了领导重视与关怀、历史回顾、普查动态、普查百问、普查启示、实战指南、省会城市普查、街道居委会普查、普查经验交流、普查短评、课题研究动态等十几个栏目。在简报的编写过程中,共收到了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普查办编写的普查工作材料300多份。正是由于各地的大力支持,使得我们工作开展顺利并 在本期划上圆满的句号。在与大家共同奋斗的日子里,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及简报编辑部的全体同志,在积极努力工作的同时,深深地被普查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所感动,为大家对体育事业的忠诚与献身精神而震撼……

在本次普查工作简报结束之时,我们由衷地感到,场地普查工作,作为一项艰苦、细致、复杂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准备到结束,大家都以忘我的精神,圆满完成了每一项工作。这次场地普查对参加普查的26万多名同志的认识水平、组织协调能力、业务水平是一项全面的大检阅、大提高。国家体育总局的主要领导李志坚书记等对这次场地普查的组织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关新闻媒体和社会有关方面也对这次普查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和评价。在此,谨向千千万万个为普查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致意!让我们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的普查精神,为体育事业的新发展再铸辉煌。

(全国普查办)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崇文区体育馆路2号 邮编:100763 电话:(010)87182128或87182138 传真:(010)67111158 电子信箱:pcjb_2004@sina.com 报送: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分送: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成员。

发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体育局,总参军训和兵种部体育局、总政宣传部文体局,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部,铁道部普查办。

第四篇:国家体育总局“大武术观”

树立“大武术观”要从建设体育强国、提高国家软实力的角度出发,以战略思维和面向世界的眼光,充分认识和发挥中华武术的时代价值、特殊功能和优势特色,推动中华武术事业的大发展。

从事业到产业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标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民族认同和民族凝聚的基础。失去了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就失去了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软资源。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其蕴含的积极因素和民族精神在历史上为中国社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文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新型战略课题。文化的竞争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角力场,是国家软实力的根本体现。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彰显了党致力于“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决心,对公民文化权益的尊重以及对文化传统的关切提升。这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也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或者说,文化产业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融性不够。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地方政府没有把它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应有的位置,没有实现与整个经济的同步安排,同步推进。

从文化事业到文化产业的转变,表面看是一字之差,但更深层次的分析,是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文化产业的大发展的前提,是政府角色的适时改变。以前是政府站在台前办文化事业,现在都应该转到幕后为文化产业提供各种服务。)

十二五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第一节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鼓励扶持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注重满足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和改造文化服务网络。完善城市社区文化设施,促进基层文化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重要新闻媒体建设,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运用、管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传播能力。加强文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拓展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依法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建立国家文化艺术荣誉制度。

第二节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培育骨干企业,扶持中小企业,鼓励文化企业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和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文化科技创新,研发制定文化产业技术标准,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快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影院建设。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以多种形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构建以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对外开放格局,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

第五篇:2013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布会实录

[新华网、中国政府网现场报道]3月14日(星期四)下午3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主题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出席记者会的嘉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志刚;财政部副部长、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保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胡晓义;卫生部副部长、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马晓伟。新华网、中国政府网届时进行现场直播,敬请关注![03-13 15:55] [崔文良]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办的记者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是大家十分关心的。今天我们非常高兴的邀请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先生;卫生部副部长、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马晓伟先生;人社部副部长、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胡晓义先生;财政部副部长、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王保安先生,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一主题回答大家的提问,请获得提问机会的记者先报一下自己所属媒体的名称,请围绕今天记者会的主题提出问题,原则上只能提一个问题。首先,请孙志刚先生简短致词。[03-14 15:06] [孙志刚]记者朋友们,下午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事关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一直不断的推进这项改革。2009年4月,中央又作出了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2009年4月国务院专门出台了近期三年重点实施方案,提出了五项重点改革的任务。[03-14 15:07] [孙志刚]在中央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三年多来医改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一是建立了全民基本医保的制度框架;二是初步建立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的新机制;三是健全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建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五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了新的进展。概括起来讲,就是说我们建立了一个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医疗保障网,重新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平台,人民群众从中受到了明显的实惠,同时也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形成了共识。[03-14 15:08] [孙志刚]2012年4月,国务院又发布了“十二五”时期医改规划和实施方案,对2012年到2015年的医改工作作出了统一的部署,将主攻的方向进一步聚焦到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等三个重点。同时,推进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按照“十二五”医改规划的要求,围绕“三重点、一配套”继续加大改革的力度,医改工作又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当前,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一方面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的任务十分艰巨,稍有松懈就可能会出现反复;一方面体制机制方面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集中暴露,改革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越来越大。[03-14 15:10] [孙志刚]可以说医改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共同把这项改革向前推进。借次机会,我代表国务院医改办,向新闻界的朋友们长期以来对中国医改的关注、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和我的同事们,欢迎各位记者提出问题。[03-14 15:11] [崔文良]开始提问。[03-14 15:11] [新华社记者]孙主任您好,我们知道中国、美国、英国几乎都是在同时启动这一轮医改的,也都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于本国国情和发展基础的医改之路。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的医改在制度设计上有什么不同?如何体现中国自身的国情和特色的?另外,我们知道这次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也是涉及到医疗领域,您如何看待新的机构在医改中即将扮演的角色?医改下一步还将涉及到哪些政府机构调整和职能转变?谢谢。[03-14 15:12] [孙志刚]世界许多国家都在推进医改,各国的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不同,因此采取的办法也不同。中国的医改只能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探索解决中国医药卫生体制面临的问题和具体办法。回顾近四年的医改,我认为中国的医改形成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了“三个基本”,中央提出了坚持把基本医疗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基本路径。这“三个基本”是我们推动改革的指导思想,我们很多改革的举措都源自这“三个基本”。[03-14 15:16] [孙志刚]二是在实现路径上坚持了从基本入手、从基层改起。我们把医疗卫生服务分为基本的和非基本的。基本的医疗服务,基本的医疗保障,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应该是政府的职责;非基本的应该交由市场完成,政府加强对市场的调节和监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基层是最薄弱的环节,因此我们从基本入手,从最薄弱的环节改起,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投向基层,使基层在短时期内发生巨大的变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基层看病就医的需求,使广大人民群众尽快的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从而从内心里支持和拥护改革。[03-14 15:17] [孙志刚]三是在重点突破上,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放在突出的位置。我们在基层改革当中,把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始终作为重点,把增加的投入和建新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投入来促进改革,用新的投入换来新的机制,使基层广大医务工作者亲身体会到条件的改善、待遇的提高是改革带来的,是新的体制、机制带来的,从而从内心里支持改革,积极的参与到改革中去。[03-14 15:19] [孙志刚]四是在政策设计上,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在中央确定改革的方向、原则、政策、框架之后,鼓励各地大胆创新,进行试点,取得成功经验之后再进行总结、提炼,上升为国家的政策,进而在全国进行推广。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的政策设计符合中国的实际,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如基层改革的突破,就是先在地方取得成功经验之后,后来上升为国家的政策,在全国推广。[03-14 15:20]

[孙志刚]五是在组织实施上,坚持建立了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推进机制。国务院成立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国务院领导同志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的组长,有20个部委参加,在发展改革委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省都仿照这个模式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层层分解任务、分解责任,狠抓落实。这种领导体制和推进机制,为医改的推进提供了有力、有效的组织保证。这也充分体现了我们的政治优势和社会制度优势。我想至少有这五个方面的特点。[03-14 15:22] [孙志刚]刚才记者朋友们问到机构改革以后的情况。我认为,机构改革一定会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的深入,我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中国的医改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成效,为全国老百姓带来越来越多的实惠。谢谢。[03-14 15:23] [崔文良]谢谢孙主任,继续提问。[03-14 15:23]

中国网记者]我的问题是提给胡晓义副部长的。请问目前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工作的推进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将有何打算?谢谢。[03-14 15:23] 胡晓义]基本医疗保险的城乡统筹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决策,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出整合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这几年按照医改的总体部署,各地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据我们现在掌握的情况,全国现在已经有六个省级地区和另外30多个地市,还有150多个县已经实行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一体化,解决了或者讲在解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公平性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为下一步在总体上整合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统筹积累了有益的经验。[03-14 15:26] [胡晓义]下一步我们会按照中央和国务院决策的精神,进一步加大推进城乡医疗保险整合的工作力度,通过这样的工作,使得我们基本医疗保险的公平性能够更加增强,使得我们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能够更加适合现在城镇化过程当中的人口流动的特点,也使这个制度能够更好的可持续发展。谢谢。[03-14 15:27] 崔文良 ]谢谢,继续提问。[03-14 15:27]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我想请马部长介绍一下,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有哪些进展?将采取哪些措施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谢谢。[03-14 15:28] [马晓伟]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是五项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国务院选定的17个试点城市,各省政府选定的37个试点城市,超过2000多所公立医院当中同时推开综合体制改革,包括北京有5所医院,深圳的所有医院在内的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都取消了以药补医,采取了这方面的改革。[03-14 15:31] 马晓伟]另外,在2012年6月份以后,全国县级医院也开始了综合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在破除以药补医这个问题上,有1000多个县级公立医院也开始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在切断以药补医机制过程中,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采购机制这些改革同时进行。目前,全国已有22个省,431个县级地区已经完成了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17个省对试点地区的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全面的调整。有27个省开始了支付方式的改革,应该说在取消以药补医这个环节上,在增加财政投入、理顺价格体系、改变支付方式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从现在看运行平稳,反响良好。这项改革正在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政府可持续的轨道上健康发展。[03-14 15:31] 马晓伟]同时,在全国也在推行预约诊疗、优质护理服务、医保一卡通的结算,还有推广临床路径,也有一些地区在推进先诊疗后付费,这些工作进展得比较顺利,正在改变着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感受。[03-14 15:39] [马晓伟]下一步医改工作,我们总的讲,两个机制的建立,对于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我们这次改革的核心内容。一个就是补偿机制的建立,公立医院改革现在进入到深水区,说到底是个补偿机制建立的问题。补偿机制的建立,主要取决于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政府财政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包括基本建设的投入,大型仪器设备的投入,离退休人员资金的投入,以及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性亏损的补贴。确保落实这四项投入,使公立医院轻装上阵。[03-14 15:40] [马晓伟]二是改革支付方式。支付方式改革是核心内容,我国多年推行的是项目收费、项目加成,在现有购买服务的格局下,特别是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像这种购买服务的格局必须由第三方去监管,必须改变现在这种项目加成的办法,去除过度医疗的制度性诱因。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办?就必须采取以总额预付、病种管理、DRGS、按人头付费等多种形式的付费方式,不同的付费方式要根据医院的水平、规模情况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总之,要通过医保,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约束和激励的机制。这个机制建成之日,应该说就是我们的改革会取得明显进展之时。[03-14 15:40] [马晓伟]第三,理顺价格体系。这个问题很重要,争论也很多,两会期间可以说一直在热议这个问题。我国医生的技术劳务价格能够得到承认,药品和仪器设备的价格能够有所降低,医务人员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这条政策能够得到正向激励,我相信,会引导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走向更加健康的轨道,也会更有利于我们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院医生行为。所以价格体系在补偿机制的改革当中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我们的公立医院才能够健康的向前发展。[03-14 15:42] [马晓伟]在监管机制当中应该注意到,医院内部的监督管理,这和补偿机制有关系,如何建立一个符合医生职业特点的,以医疗的数量、质量、风险程度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为标志的,公益性为核心的薪酬支付制度,是我们这次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总之,我国医保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尽快的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尽快的建立起一套适应购买服务格局的补偿机制和监管机制。[03-14 15:42] [崔文良]谢谢,继续提问。[03-14 15:43]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记者]王部长您好,医改已经启动了4年,在这四年当中各级的财政投入共多少钱,主要投在哪些方面?下一步政府卫生投入将重点投入哪些方面?谢谢。[03-14 15:43] 王保安]谢谢。我愿意回答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医改4年来国家财政为医改的发展做了哪些工作,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报告一下。医改四年国家财政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加大了对医疗卫生的投入。通过政策创新和相应的制度安排,确保了医改的顺利实施。应该说这四年是我们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的四年,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四年。刚才孙志刚主任也介绍了我们医改的五大任务,围绕五大任务,国家财政在政策和投入方面体现在这五个方面。[03-14 15:43] [王保安]第一,支持建成了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在这个方面国家财政一共花了6800多亿,其中中央财政拿了近3000亿,支持了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从开始试点的20元,今年已经到了280元。支持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的参保问题,也支持扩大了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通过这三个方面对我国基本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作出了有力的支撑。[03-14 15:52] [王保安]第二,支持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前三年攻坚期间,中央财政拿120亿进行补助。从去年开始建立了稳定的补偿机制,每年拿91亿,其中21亿是用于支持村医的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03-14 15:52] [王保安]第三,建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体系,并且不断快速提高标准。这里主要包括免费向全体居民提供健康档案,预防、接种十大类41个项目,还包括向15岁以下的人群补种乙肝疫苗,一些重大疾病的防治、流行病的防治,这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的落实,在这方面花了1300多亿。[03-14 15:53] [王保安]第四,建立健全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这方面花了1300多亿,主要用于硬件方面建设。什么是硬件建设?包括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建设投资,重大设备购置,还有改造维修等等,还有软件的建设,包括乡镇卫生院的招聘医师,万名医师支援农村,还有订单定向的医学生的培养等等。再有就是支持实行了绩效工资制度。就像刚才马部长讲的,优劳多得,有水平的多拿一些,服务质量高、服务提供好的多拿一点,每年补16个亿,我刚才说的都是中央的数,除了第一个基本医保制度之外,所有的数都是中央财政拿的钱。[03-14 15:53] [王保安]第五,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也是两方面拿钱,为了支持公立医院的综合性改革,支持公立医院的发展,累计投入了800亿,同时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的改革试点,去年启动了311个县,每个县先给300万,去年花了9.3个多亿。[03-14 15:54] [王保安]四年以来,国家财政对医疗卫生累计投入2242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从4.4%提高到了5.7%。中央财政对医疗卫生累计投入655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从2.28%提高到了3.19%。也有一些同志会讲,和国际上比是不是偏低了一点,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和国际上政府卫生投入的口径相比少了一块,就是医保收费和医保收税概念之间的差异,因为它一旦收税就直接进入预算了。[03-14 16:00 [王保安]如果是同口径的对比,我们的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12.5%左右,这个比例不仅高于希腊、瑞士等这些发达国家,也高于俄罗斯、巴西、南非这些金砖国家。我在这里简单地报几个数据,为了使大家对这几年医改与发展过程当中国家财政作出的一些工作和一些支持性政策设计,有一个概貌性的了解。当然,随着下一步国家财力的增长,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会进一步加大支持的力度。谢谢大家。[03-14 16:00] 崔文良]谢谢,继续提问。[03-14 16:00] 中央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想请问孙志刚主任,刚才您也提到了医改是从基层改起,这几年医改下来,您觉得基层医改中最值得总结的是什么?下一步您也提到了医改进入了深水区,您认为重点推进的工作是什么?您认为其中难度最大的又是什么?谢谢。[03-14 16:01] [孙志刚]谢谢你的提问。我们按照中央提出的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这几年医改重点主要是在基层推进。在基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同时,我们推进了综合改革,率先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破除了以药补医的机制,建立了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新的机制。很多改革的举措都聚焦在基层,形成了政策的叠加效应,各项政策的能量正在逐步的释放,效果也会越来越好,老百姓的感受也会越来越明显。我觉得基层的改革,有五个方面的成效。[03-14 16:01] [孙志刚]第一,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这几年国家对基本医保的补助标准逐年提高,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的报销水平也在逐年提高。改革前,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的报销比例大致在50%左右,现在新农合超过了75%,城镇居民医保达到了70%。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病,报销比这个比例还要再高一点,有的地方已经达到80%。[03-14 16:04] [孙志刚]第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这几年,国家对城乡居民按人头拨付的专门款项进行预防保健,在基层实施的十大类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服务的内容、项目、标准都有具体的规定。我到青海去考察,一个乡镇卫生院正在组织6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体检,早上用车子把农民接到卫生院,体检以后有一顿免费的早餐,体检之后再把老人送回家。我碰到很多65岁以上的老人,他们都非常感动。[03-14 16:05] [孙志刚]第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这几年,中央对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机构投了700多亿,加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建设,在短短几年内这么大的投入来加强基层的建设在历史上是少有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都有了明显的改善,编制也增加了,人员的素质也在逐步的提高。[03-14 16:05] 孙志刚]第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效率明显提高。通过人事制度改革,竞争上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化了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机构,激发了队伍的活力。通过分配制度改革,实施绩效工资拉开收入差距,普遍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调动了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服务的效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03-14 16:06 孙志刚]第五,基本药物的价格有了明显的下降。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之后,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了30%,有的地方下降得更多。比如,我到安徽庐江金牛镇乡镇医院,一对老年夫妇在那里看病,他们告诉我,同样的药改革前是234块,改革之后是83块,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可以报销。应该说,我们在基层推进的医改取得的成效,广大在基层的农民最有发言权,他们有亲身的感受。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虽然基本药物制度在我们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全覆盖,综合改革也在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全覆盖,但是进展还是不平衡的,有些地方政策落实得好,有些地方进展得比较慢,个别地方政策落实得还不够,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去年我们专门抓了基层医改“回头看”的活动,就是要在基层改革当中找差距、找问题,然后进行解决。[03-14 16:06] [孙志刚]针对“回头看”存在的问题,经过反复研究,最近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出台了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文件,就是要进一步巩固成果、深化改革、完善制度。这个文件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字:一是巩固。把已有的改革成果要巩固下来,把已有的政策要真正落到实处,把它落实好。二是完善。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有针对性的提出新的政策进行完善。三是提升。要继续加大对基层的投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对农村乡镇卫生院加大投入。重点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全科医生为主的人才队伍建设。到201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达到95%以上,从今年起,我们要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建设周转房,解决大医院医务人员到基层去工作的住房问题。总之,我们要进一步改善基层的条件,加强基层的队伍建设,提升基层的能力,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逐步的、真正的成为老百姓看病、就医的首选。谢谢。[03-14 16:11] [崔文良]谢谢孙主任、继续提问。[03-14 16:12]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记者]我想请问胡晓义部长一个问题,我国目前已经构建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础养老医疗保障网,请问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在防止欺诈、骗保行为,加强医疗保险监管方面有哪些举措?今后将如何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监管?谢谢。[03-14 16:12] 胡晓义]正像你讲的,随着我们全民医保体系的建立,医保覆盖的人群越来越大,总的加起来已经超过13亿人了,医保基金的规模也不断增长,去年三项医保总支出大概是9千亿左右,今年可能要超过1万亿。一个是人数规模扩大了,一个是基金规模扩大了,这里面风险点也在增多。[03-14 16:14] [胡晓义]风险来自哪些方面呢?来自三方面:首先,是有没有监守自盗的问题,就是管理这些基金的人是不是可靠,有没有制度的监管,有没有挪用、贪污等这些问题。第二个风险,来自医保基金的支付的对象,也就是医疗服务机构、药店,有没有个别的人套取医保基金的问题。第三个风险,来自少数的参保人员和患者,借着医保提高水平、扩大范围、增加保障来骗取医保基金。对于这三个方面我们都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和监管措施。[03-14 16:15] 胡晓义]对于内部人员的廉政和监管问题我们是不断加强的。我报一个总的情况,包括医保基金在内,还有其他的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的基金总的在一起,这是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来监管的。在2008年到2009年进行过一次十个部委联合的专项治理,那个时候查出的违规资金的占比是0.4%,就是包括违法的,也包括违规的。去年全国国家审计署对全国的社会保障基金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审计,审计的结果是违规资金占资金总规模的占比是0.16%,下降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可以说内部的监管措施是在发挥作用的。当然还不够,我们还要加强监管。最近我部专门出台了20条禁令,就是社会保险工作人员的20条纪律规定,划出红线不准跨越。[03-14 16:17] [胡晓义]对于医疗机构和药店的监管,刚才马部长讲的我非常同意,就是我们要以支付方式的改革为抓手,推进第三方监管。实际上这个监管路径已经在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方面我们也采取了很多的技术手段,和卫生部门一起配合,把医保的信息管理网络一直连到各个地方的服务医院,使每一次的诊疗、每一个处方都能够在计算机上、在这个网络上运行,得到实时的监控,这个不仅有利于基金的安全,也有利于促进医院加强内部的管理。但是对于药店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因为药店更加零散,医疗保险定点的药店有17万多家,而且很多都是小药店,要实现全面的联网监控难度比较大,但是要加大这方面的举措。[03-14 16:17] 胡晓义]对于服务对象,也就是参保人、患者的监管,我们现在已经和公安部门,也包括其他部门联手在打击这方面的骗取、套取、诈骗医保基金的犯罪行为。确实有一些团伙靠吃这个为生的,已经发现了很多的案例,也加强了打击的力度,涉及刑事犯罪的已经处理了一批。我们也还要进一步和有关部门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力度。谢谢。[03-14 16:17] [崔文良]谢谢胡部长,继续提问。[03-14 16:18] [俄罗斯阿尔法电视台记者]我的问题是请教胡部长介绍一下来华专家等外国人的一些医改情况。谢谢。[03-14 16:18] 胡晓义]这个问题我分两个方面来回答你。第一个方面,在201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97条明确规定了外国人在华就业的,要依法参加社会保险。这个社会保险在这个法里同时也规定包括五项,其中包括基本医疗保险。所以,外国人在华就业的应当和用人单位一起参加医疗保险,主要是指职工的医疗保险,参加以后和中国公民享受相同的医疗保险待遇。第二方面,如果你说的外国专家,不是我说的一般的外国人来华就业,而是属于外国专家局原来管理的那部分外国专家,是和中国有着长期的关系,有些甚至长期定居在中国的,我们现在有一套比较完整的专门针对他们的医疗保障的制度安排。谢谢。[03-14 16:18] [崔文良]谢谢,继续提问。[03-14 16:19] [成都商报记者 ]想问一下异地就医以后的报销问题。现在各地的医保药目目录不一样,患者异地就医以后回去报帐的时候会发现报帐的数额比较小,或报帐比较困难,这个问题您怎么看?谢谢。[03-14 16:19] [孙志刚]谢谢你的提问。患者异地就医报销问题,我们医改办副主任、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同志主管这个事,我建议他回答这个问题。[03-14 16:25] [胡晓义]差不多每次涉及医保的发布会上,大家都会提到异地就医的问题,这是社会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实际上这个方面有很多的进展。所谓异地就医,就是超出你的统筹地区去就医,就有一个跨地区怎么报销的问题。现在我说有明显进展是说,首先我们通过提高统筹层次,减少异地就医的人员。原来是县级统筹,出了县就叫异地,现在普遍提升到市级统筹,在全市的范围内,如果是统一标准、统一制度的话,就没有异地的问题。[03-14 16:26] [胡晓义]下一个问题,就是出了这个市怎么办?现在已经有几个省在推进全省的统一报销,这样也就解决了在一个省内的报销不便的问题了。再下一步大家就会问,实际上已经有很多人问,全国怎么办?有没有跨省转移的问题?这是我们的目标,但是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路要走,为什么?首先是医疗机构分布的结构问题,大家知道最好的医疗资源就在中心城市、特大城市,但是不能让所有的人都到中心城市、特大城市看病,所以我们的整个政策制度安排还是鼓励小病在基层看、在本地看,当然有疑难杂症、重大疾病到中心城市来看,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还有一个重点解决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他们稳定的居住在非参保地,他们长期在异地居住,他们医疗保险的报销如果每次都要回到原地去报的话就比较复杂,所以需要把他们作为重点。[03-14 16:26] [胡晓义]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有一些政策和措施的完善,首先是信息的统一。我们如果全国的13亿人的信息管理系统不是统一的,那么跨地区就医以后的报销就会非常的复杂,现在我看了很多的窗口单位都在审单子,因为信息结构是不统一的,对应这一条我们大力推进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在2010年我们统一社会保障卡的发行只有1亿零3百万张,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发到了3亿5千万张,今年要达到4亿8千万张。这张卡里有所有人的基本信息,就可以搭建一个技术平台,将来就有可能实现全国的联网。第二是政策标准要逐步地统一,如果政策标准不统一,那么跨地区报销还是有难度的。但是政策标准统一是跟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这还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所以,我想告诉大家,目标我们是一定要追求这个,但是要允许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谢谢。[03-14 16:27] [崔文良]谢谢,继续提问[03-14 16:27] [中国新闻社记者]我想提给财政部的王部长。我们在基层采访的时候看到一喜一忧的景象。喜的是,我们的药价加成取消以后,的确看病的负担有所减轻。但是忧的是,如果医院缺少了这块的收入,会不会影响正常的运营?如果影响正常运营,会不会出现群众药价的负担减了半斤,但是其他的负担却加了八两的情况,所以我想问一下,政府有没有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保障基层的医疗机构正常运行?中央财政在这方面会采取哪些措施,有哪些作为?谢谢。[03-14 16:27] [王保安]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能够正常运转,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第一,提高了医疗服务价格,实施一般诊疗费。通过医保报销了一般诊疗费的大约90%,个人负担也就是10%左右,与原来相比,没有增加个人负担。第二,财政采取了一些专项补助措施,保证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能够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有序发展。第三,兜底措施,一旦出现总的收支差额,财政将给予足额的补偿。[03-14 16:28] [王保安]在这三条保障措施当中,我刚才说到其中一个财政专项补助措施,其中包括六个方面:一是硬件投入,国家加大基本建设投入和设备的购置投入。二是软件投入,主要是人才培养和人员培训。三是帮助乡镇卫生院化解了历史债务。四是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进综合改革。五是支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块刚才也讲了,人均标准正在提高,由过去的15块提高到今年的30块了,到2015年要到人均40块以上。从政策设计上讲,这六个方面基本上保障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行和有序的发展。从目前政策涉及的角度和改革运行的情况看,基本上不会发生你刚才担心的问题。谢谢。[03-14 16:36] [崔文良]谢谢,请继续提问。[03-14 16:37] [香港大公报、香港大公网记者]在过去四年的医改当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另一方面,医患的矛盾也在加剧,在未来的改革当中是否在制度设计上有更多的考虑,来形成一个医生有尊严、患者有保障的局面?谢谢。[03-14 16:37] [孙志刚]谢谢你的提问。在我们已经推进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完成之后,在基层医疗机构看病,医患的关系是和谐的。要解决你所说的医患关系,我认为,首先要加强法制建设和法制教育,要依法保护医生的合法权益,同时要依法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第二,要加强医德、医风的建设,同时要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第三,要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扭转公立医院的逐利行为,建立体现公益性和高效率的新运行机制。我想通过法制建设、法制教育、医德医风建设、社会风气改善,以及加快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的步伐,医患关系会逐步的好起来。谢谢。[03-14 16:38] 崔文良]今天记者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感谢各位嘉宾,再见。[03-14 16:38]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会实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