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高中化学教育衔接的论文-答辩后修改
四川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论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教与学的衔接
学生姓名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雷孟霖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化 学 202_级1班 2008080134 向仕凯 202_ 年 5 月 10日
论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教与学的衔接
学生 雷孟霖 指导教师 向仕凯
摘要:初高中衔接期是高中化学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期,也是在高一教学中常出现问题的时期.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本文从教材差异、学生学习心理状态、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四个方面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问题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衔接
教学
学习
化学
Discussion on Chemist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joining junior and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 : Lei meng-lin
Supervisor : Xiang shi-kai
Abstract The stage of joining junior and senior middle school is very important period for learning of high school Chemistry.Some students of grade one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encounter frequently learning confusion in this stage.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is attributed to variation of Chemistry teach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This thesis will analyze the reasons of the problem and methods for the solution of it from four aspects, namely teaching differences, students learning psychology, teacher's teaching methods, students' learning method Key words Joining Teaching Learning Chemistry
目录 问题产生的背景与原因···························································································· 4
1.1 初高中教材的差异·························································································· 4 1.2 学生学习心理状态·························································································· 4 1.3 教师的讲授方法(教法)·············································································· 4 1.4 学生学习方法(学法)·················································································· 5 2 如何做好初高中教与学的衔接················································································ 5
2.1 在教材内容方面的衔接·················································································· 5 2.2 在学生心理状态以及思维方式方面的衔接·················································· 7
2.2.1 心理状态方面························································································ 7 2.2.2 思维方式方面························································································ 7 2.3 教法方面的衔接······························································································ 7 2.4 学法方面的衔接······························································································ 8 3 小结····························································································································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论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教与学的衔接 问题产生的背景与原因
笔者在眉山一所中学实习高一化学教师的时候,在进行高一化学的教学遇到了极大的阻力,很多学生反映听不懂老师的课,对老师讲的知识茫然状,学习化学困难很大;更有甚者,失去对化学的兴趣,产生厌学的情绪。笔者通过对班上的同学的调查后发现造成这一现象原因有以下4个方面。1.1 初高中教材的差异
初中化学内容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分散在六种教材中,学生没有一个很好的学习化学内容的行为习惯和知识体系。初中化学课程是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是要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基本要求的课程目标[1]。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的某些应用,用一句俗语来说就是要求学生“知其然”[2]。当学生从学习初中化学这样的通俗易懂、难度小,且大多是通过死记硬背就可以明白的基本概念、简单的物质性质和简单的反应,到高中化学中研究基本理论、物质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很难适应这种转变。目前的初高中化学教材都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本意是降低难度,初中化学降低幅度较大,高中化学的难度却一直难以下降,通过笔者对新课标高中化学教材的研读,发现高中化学难度和容量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加入一部分大学知识,这样初高中化学教材的“台阶”就更加高了。1.2 学生学习心理状态
初中生,是指已经脱离儿童群体又未进入成人行列的过渡时期,是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时期。这是心理学上对初中生的普遍心理特点的描述。这一心理特点决定了了初中生的行为模式。在他们中考结束后整个身心都松弛下来,之后的俩个月暑假,学生一般都不会去重温化学,因而初中知识遗忘,导致高一课程学习一开始就如听天书,对于教师的提问一问三不知。而且在开始高一学习的时候,某些学生还沉浸在暑假的玩乐中松懈的情绪在学生中蔓延。再者高一化学开始的一部分内容如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难度较大,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更打击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3]。这些原因都对后来的化学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1.3 教师的讲授方法(教法)
初中化学教学每课时容量较小,对于重点和疑难问题,教师有较多时间反复强调,并且初中化学的习题类型少而单一,教师只需在课堂上讲授各类习题的解法,考试时学生只要记住概念和老师示范的例题类型,一般都可以取得好成绩。
而在高中,教学每课时容量大、进度快、课时紧张,重难点问题没有时间反复强调,这就造成一部分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4]。而高中的习题类型也多,灵活多变,能力要求较高,教师也不可能将每种习题都做讲解。这对缺乏举一反三的学生来说,想要取得较好的成绩成为奢望。1.4 学生学习方法(学法)
初中学生习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化学,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化学问题,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而高中要求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提升。刚步入高一的学生沿用初中那套学习方法是行不通的,因此很多学生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从笔者实习班上学生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各科作业量较多,学生一般在应付完当太难的作业后,没有时间抓好化学学习中的预习、阅读、总结、归纳、复习、小结等必要环节,这在客观上无疑助长不良学习方法形成。最后,教师应十分明确初高中的化学课程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引导自己的教学。在确立化学教学目标总取向的前提下,在区分各阶段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实现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衔接的对策。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初中方面只要求学生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而在高中阶段要求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要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因此,高中在知识和技能方面需要学生掌握的东西比初中更深入、更广泛。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能认识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能做一些初步的探究活动,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而高中阶段缺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对自然界中的化学现象有探究欲望,发展学习兴趣;高中是需要学生稳定学习兴趣,在化学研究中保持自己的探究能力。[5] 如何做好初高中教与学的衔接
根据初高中化学学习教与学衔接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做好教与学的衔接:
2.1 在教材内容方面的衔接
通过笔者对高中化学教材的钻研发现以下一些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
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中和反应;氧化反应;燃烧;爆炸;缓慢氧化;着火点;自燃;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硬度;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化学性质:酸性;碱性;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等;物质分类:混合物;纯净物;金属及非金属单质;有机及无机化合物;酸;碱;
盐;氧化物;实验技能操作:用ph 试纸测物质的酸碱性和酸碱度;可燃性气体验纯;甲烷气体燃烧产物检验;以上总结都是初高中化学教材中都有的知识面,其中有些内容没有提及,有待以后的研究学习中补充.虽然初高中涉及的知识面有很多相同的部分,但是知识的深度以及对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6]。我从以下3个方面来具体分析:
(1)从实验学化学,初高中实验知识的衔接。进入高中,我们首先通过从实验学化学入手,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学习实验的衔接。对于实验初中的要求很低,而对高中除启普发生器不做要求之外,要求学生掌握由中学化学常见仪器组成的简易装置。作为实验教学的衔接内容,补充启普发生器的有关知识很有必要。实验的衔接不同于知识的衔接,需要在平时的实验中将具体要求具体讲解。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内容。高一年级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7]。
(2)物质的分类,初高中物质方面知识的衔接。
在物质分类方面,初中接触的物质分类不系统,学生没有一定的分类意识,所以教师应该在这方面为学生铺路。
例如对盐可以有如下两种盐的分类。第一种
正盐:NaCl、CaCO3, BaSO4, NH4NO3 酸式盐:NaHCO3, NaHSO4 碱式盐:Cu2(OH)2CO
3第二种
含氧酸盐:BaSO4, Ba(NO3)2, NaHCO3 无氧酸盐:NaCl, K2S, KI, AgCl 其他各种分类同样可以将知识点列出并做出衔接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容易接受高中化学知识和学习习惯[8]。
(3)氧化还原,初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与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衔接。初中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高一层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也就是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反应。
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之前,教师应该复习好比如化合价等知识,高中对化合贾的要求不再像初中只需掌握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和利用化学式来计算未知元素的化合价的初级阶段,而是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化合价对于高中化学就如同加法口诀对于数学一样重要。
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更要做好化合价方面的衔接,补充化合价的概念,增加化合价的练习,讲清化合价升降与电子得失或偏移之间的关系。
本节教材首先从复习初中的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和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当学生满足于旧知识的复习时,洋洋自得之情洋溢在脸上,此时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课本中的讨论题,原来有些化学反应无法用四种基本类型进行分类,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必须同时发生,给学生“当头一棒”惊醒梦中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从化合价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是元素的一种性质,作为高一新生,用好、用活化合价的概念和知识,即掌握了开启《氧化还原反应》之门的金钥匙。
(4)结构理论方面知识的衔接。
初中教材只是介绍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也只要求学生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而高中要求却需要学生理解得出核外电子排布顾虑,故而在教学前我们应当补充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及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使学生熟练掌握以便转入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学习。
这些方面的衔接主要是高二方面,故在此不做赘述。2.2 在学生心理状态以及思维方式方面的衔接 2.2.1 心理状态方面
在上文中已经提到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进入了一个心理转型期,高一新生面对陌生的环境以及学习压力的加重,而随之而来的心理上的负担,这些已经在前文中解释,在此不做赘述,那么究竟要怎样来做好初高中的化学学习心理的衔接呢?
(1)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深入细致的调查学生的成绩和平时的学习化学的情况,最好能用考试来进行新生摸底,便于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情况进行了解,当然题目设计尽量基础,并且有些初高中衔接的知识,心理上暗示学生,高中化学是初中化学的拓展,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信心,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化学学习中。
(2)与学生进行交谈,新生来到陌生的环境特别需要得到别人的关心,这个时候老师更容易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心理上喜欢老师自然喜欢这一学科。
(3)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来吸引学生眼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能感受到化学实验的魅力,适当的引到学生探究化学实验背后隐藏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这样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诱发了出来[9]。2.2.2 思维方式方面
(1)由于高中的知识结构与初中有着较大的不同,导致学生原有的思维方式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对新知识掌握没有好的促进作为,所以调节学生的思维结构,以此建立新的思维结构非常必要。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学生很容易想到初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知识,教学中应该抓住这个时机,让学生探究初中知识和高中知识的不同原因,即真正理解本质,此时,思维必然将更加开阔。
(2)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同时促进抽象逻辑思维。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借助各种结构模型来引导学生有更多的联想,促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方面转换。
(3)丰富思维内容,从教学中挖掘教材内容,使化学知识点转化为思维的材料,让学生主动思维。在学习中不要马上告诉学生知识的理解,而是要让学生主动去理解,主动去思考。这样的理解才更加深刻,更能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提高[10]。2.3 教法方面的衔接
初中化学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是入门学科的限制,主要是采
用灌输式的方法,而进入高中,教师在教法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首先要了解初中化学教材和教学要求,了解学生初中化学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次教师要研究之前提到的初高中教材知识的差异与之对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相应的教法。
(2)教师教学时应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和节奏,在开学时不要急于讲授新知识,更不能开快车,要循序渐进的使学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这样就要求教师从初中的旧知识出发,讲授高一的新知识。讲授时也要耐心细致,讲一些学生知识中的不足做补充,防止学生掉队,尤其是学习高一知识的初期,是防止学生出现俩极分化的最好时期,这一时期的教师就更需要注意到这些,放慢起始教学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先教学适应学习,然后学习适应教学。
(3)做到这些并不够,再好的教法不适合学生都是无意义的。所以教师要研究学生,使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相长。充分利用教学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实际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所以我们化学的教育目的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比如爱国教育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破除封建迷信,更能从这些方面极大的勾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化学不了解的人几乎都认识硫酸,这来自生活中的新闻、广播及报纸等,何时何地何人被泼了浓硫酸,毁了容。这是犯法的不道德的行为。我们在讲授该知识点的时候要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学生及其家人身上。在学习硫和氮的氧化物时,介绍有关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的知识,要让学生知道我国目前的环境和能源的危机,注重生态平衡是关系民生的刻不容缓的大事。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情,觉得学习化学就是为了为国家作贡献。这时候就要抓紧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有所用[11]。
(5)当然在教法方面做到以上几点是非常优秀的教师了,不过这些还不够。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针对初高中的衔接的问题,需要群策群力,决不能单打独斗。与其他教师交流教法是非常重要的。2.4 学法方面的衔接
前文中提到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简单模仿等。这种死板的方法已经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的要求。高中教师有必要知道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化学的学习。
(1)在上高一化学新课之前,教师应该结合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的时候,开设学法指导课。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生受用。教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之举。如介绍学习高中化学不能只以死记硬背为主,要注重逻辑推理,理解记忆,更好的表达方式和实验能力,计算能力。在学习化学时,要抓好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在提高兴趣的同时,用正确的方法学习化学,即从“欲学”到“会学”。并且坚持平时的学习细节,如课前做预习的时候要答好预习思考题,上课做好听课笔记;课后做好学习小结,按时完成学习作业;等等。
(2)让学生自己总结或小组合作总结,在班上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
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法,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3)教会学生学习的时候分析平时的学习得失,比如要求学生对试卷进行评析,对每次考试的错误习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分析题目错误的原因,当然也不能只分析错题,有些题目学生时侥幸正确的习题,如果不能对这类习题进行分析的话,下次万一不能做对,就得不偿失了。所以我们教师引到他们分析习题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一个科学的学习方式。对于错误和不能完全掌握的习题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该题的考点,并在试卷上标明,该考点是教材的哪部分章节的内容,作好知识的链接,同时在教材上也可以作上标记,突出在某次考试中该知识点以何种形式出现。然后分析当时作题时的想法,错误的原因,现在对该知识点的了解程度,以及对题目的理解程度,考试后的收获[12]。小结
总之,初高中的学法方面有很大差异,教师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这就要求师不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熟悉初高中教材对学生能力及其化学知识的要求,做到“知己知彼”。转变教育观念,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在教学上保持初高中的衔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转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上来。笔者上文提到的一些学法方面的衔接只做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能提出更好的方法,让高一新生能更快的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宋心琦,王晶,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40 [2] 杨仲发.课改进程中的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J].化学教育,202_, 28.3-4 [3] 钟启泉.素质教育与课程教育改革[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_.60-125 [4] 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M].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79-137 [5] 申志强.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J].考试周刊202_年第2期.2-3 [6] 冯晓华.论搞好初中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关键[J].南昌高专学报,202_年第6期(总第73期).202_, 12.1-2 [7] 刘知新.化学学习论[M].南宁: 南宁市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89-193 [8] 梁彦卿.初中-高中学段衔接化学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教学研究第34卷第5期.202_, 9.1-2 [9] 钟启泉.教育方法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 5.67-69 [10] 郑子山.微型化学实验与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杭州师范学院报.1998, 4.1-2 [11] 马海华.试论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山西广播报.202_, 4.3-4 [12] 王勇.浅谈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过渡[J].科教文汇.202_, 11.2-3
致谢
本文在笔者的努力和指导老师向仕凯老师的指导和监督和同学牟泽涛、尹德的帮助下顺利完成,特在此对向老师以及尹德、牟泽涛表示感谢。
学生
雷孟霖
202_年5月 10 日
第二篇: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第一课时:基本概念的学习方法
[目的要求]
1、使学生明确概念的基本组成(包括内涵和外延)。
2、掌握理解概念内涵的基本方法
3、掌握形成概念图的方法
4、通过对具体概念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掌握理解概念内涵的基本方法
2、掌握形成概念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
概念外延的延伸(形成概念图)
[任务分析]
初中概念学习较为分散,并往往以记忆为主。一方面,到了高中,概念增加,通过已知概念,同化方法教育显得更重要,另一方面,一段时间不接触,化学概念较为生疏,很有必要整理。
[教学过程]
[讲解]概念是物质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概念有其内涵和外延。内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定义。要真正的理解一个概念,还必须了解概念的外延(即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板书]
(一)概念的学习方法
[提问]如何去理解概念的定义呢?
[讲解]以化合物这个概念为例。
方法:
(1)可列举一部分化合物,让学生去找这些物质的共同特征,然后抽象出化合物的定义。
(2)再请学生根据定义,列举出一些具体的化合物。
[讲解]要真正理解“化合物”的概念,还必须知道“化合物”这一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提问]
1、与“化合物”概念有关的有哪些概念?
2、它们和“化合物”概念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请画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图。图:
[讲解]由化合物这个概念我们引出了物质分类的结构图。对概念的学习,我们必须掌握好概念的学习方法。在初中,我们只知道去记住个定义,在从具体的事例中来理解这个定义。而在高中我们首先要掌握的是概念的学习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去分析各种各样的概念。
[板书]
(二)物质分类的有关概念
[讲解]在对化合物这个概念的讨论中,我们得出了物质分类的结构图。下面具体地来分析有关物质分类的概念。
[练习]判断下列物质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空气 海水 液态氧 铁 [提问]
1、怎样划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2、根据什么把纯净物分成单质和化合物?
3、根据性质的不同,单质可分为哪几类?
4、根据什么把化合物分成酸、碱、盐和氧化物?
5、根据化学性质的不同,氧化物可分成哪几类?
[练习]请大家把物质分类的结构图在脑海里想一遍,并画在纸上,注明分类的依据。图:
[练习]
1、下列物质:①含CaO99%的生石灰 ②CaO刚好与水反应的生成物 ③水银 ④浓盐酸 ⑤含铁70%的三氧化二铁,用编号填入下列空格:,属单质的是______,属化合物的是_________。属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
2、从H、C、O、Na四种元素种,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
①金属单质________、非金属单质_________ ②酸性氧化物 _________、碱性氧化物____________③酸_________、碱 _________、盐__________。
[教学后记]
1、由于学生基础,不是很好,任务无法完成;
2、两性氧化物不要出现;
3、概念定义较为生疏。第二课时:物质的结构 [目的要求]
1、复习原子的构成,熟练地画原子结构示意图。
2、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3、从结构的角度来分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4、使学生认识到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教学重点]
1、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从结构的角度来分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3、使学生认识到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教学难点]
1、从结构的角度来分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2、使学生认识到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任务分析] 初中已学过1-18号元素的排布,但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没有涉及,而这部分知识又对高中化学学习显得十分重要。这里提出,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过程] [提问]原子有哪几部分构成? [板书]
1、原子的结构
[提问]中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核电核数,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
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核数
[练习]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氧原子的微粒有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答:①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②在氧原子中,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了原子核,8个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定范围内的空间作高速运动。③由于氧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带8个单位的正电核,而核外的8个电子却带有8个单位的负电核,两者带有的电荷相反,电量相等,所以整个原子不带电性。
[板书]
2、核外电子的排布
[练习]写出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N O Na Al S Ca [提问]核外电子排布遵循怎样的规律?
① 能量最低原则: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往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
② 排布规律:a.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B.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上不超过2个)。c.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
[练习]分别写出He、Ne、Ar、K、Mg、Al、F、S、P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讲解] He、Ne、Ar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He是2个),达到饱和,它们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一般不和其它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若最外层达到饱和,这样的结构是最稳定的。
[提问]试分析K、Mg、Al、F、S、P等元素的原子怎样才能达到稳定结构?
[结论]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的原子较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比较容易获得电子,使最外层通常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它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密切。
[练习]写出下列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讲解]所有的元素的原子都力求达到8电子(K层为2电子)的稳定结构,而各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又各不相同,形成化合物的结构各不相同,我们可以把这些化合物分成两类: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讲解]由于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所以,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可以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这种式子叫电子式。
[板书]
3、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练习]请表示下列粒子的电子式:K、Mg、Al、F、S、P
[练习]判断下列物质哪些是离子化合物?哪些是共价化合物?并写出它们的电子式。NaCl、MgCl2、HCl、CO2 [教学后记]
1、示意图部分知识,学生掌握较好;
2、电子式书写本节课还是没有掌握,下节课还得进一步巩固。第三课时:物质的变化及其类型 [目的要求]
1、巩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识。
2、复习化学变化的类型。
3、学习氧化还原的本质定义及其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的能力。[教学重点]
1、巩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识。
2、复习化学变化的类型。
3、学习氧化还原的本质定义及其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教学难点] 学习氧化还原的本质定义及其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任务分析] 初中讨论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本节课主要是加强联系,结合实际。[教学过程] [复习并练习有关电子式的书写] [板书]
(三)物质的变化及其类型
1、物质的变化
[提问]物质的变化类型有哪些?
[练习]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石蜡熔化 干冰汽化 煤的燃烧 铁器生锈 [提问]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板书]
2、物质的反应类型
[练习]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① 铁丝在点燃的条件下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② 碳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燃烧不充分 ③ 氢气能使氧化铜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铜 ④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⑤ 硫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提问]根据什么把化学反应分成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投影]
四种反应基本类型
表 达 式
例
子
化 合 反 应 A+B=AB
分 解 反 应 AB=A+B
置 换 反 应 A+BC=AC+B
复 分 解 反 应 AB+CD=AD+BC
[讨论]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来分析
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从中可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是否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
[提问]从得氧失氧的角度来分析,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用初中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来分析中何者被氧化、何者被还原,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练习]
1、用“双线桥”表示上述反应。
2、用“双线桥”表示“氢气还原氧化铜”这一反应
[提问]请大家标出以上两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请问化合价变化与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概念有何关系?
[练习]试从得失氧和化合价的升降来分析下列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提问]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从化合价的角度能得出上述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从得失氧的角度无法判断。因此从化合价的角度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比得失氧的角度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范围更广。不仅可以分析有氧得失的氧化还原反应,还可以分析无氧得失的氧化还原反应。
[提问]上述反应中为什么元素的化合价会发生改变?
[讲解]从原子结构来分析。请大家写出氯和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电子带负电荷,因此钠原子失去电子带负电荷,元素化合价为正价;氯元素得到电子带负电荷,元素化合价为负价。所以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是由于它们的原子在反应中得到或失去电子的缘故。
对于这类反应,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叫学生来写),虽然没有电子的得失,但由于共用电子对发生了偏离,从而使氢显+1价,氯显-1,这类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练习]请大家举出类似的电子发生偏离的氧化还原反应。
[讲解]从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化合价的升降是由于电子的得失,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定义:有电子转移(包括得失和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得到电子的是还原反应。
[练习]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使氧化还原反应,从化合价的升降和电子的得失来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并用“双线桥”表示。
[提问]从上面的练习中,我们可以得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存在怎样的关系?
[投影]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教学后记]
1、从电子得失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学生感觉比初中易理解;
2、但得失升降,常易混淆,还待于进一步训练。第五课时:物质的性质 [目的要求] 1、学会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回顾初中所学的氧气、水、氢气、碳、一氧化碳等物质的性质。3、注意让学生自己找出物质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特性。[教学重点] 1、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回顾氧气、水、氢气、碳、一氧化碳等物质的性质。3、找出物质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特性。[教学难点] 注意让学生自己找出物质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特性。[任务分析] 以上物质的性质,学生比较熟悉,本节课无非是让他们掌握归纳、类比的方法。[教学过程] [板书]
(四)物质的性质
[提问]我们可把物质的性质分成几类? [板书]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练习]判断下列性质式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①汽油具有挥发性
②碳具有还原性 ③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④氧气具有氧化性 ⑤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⑥氢氧化钠具有碱性
[提问]我们式怎样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
[提问]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 [练习]阅读下列这段文字,请说明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金属钠很软,可以用刀切割。切开外皮后,可以看到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钠是热和电的良导体。钠的密度是0.97g/cm3,比水的密度小,能浮在水面上。钠的熔点是97.81℃,沸点是882.9℃。
[提问]初中所学的物质有哪些?
[提问]具体地这些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填写下表
物
质
物 理 性 质
化学性质(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备
注
O2
CO2
H2
C
CO
CaCO3
注:1、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化学方程式,得出物质的性质。2、即要找出物质的特性,又要找出物质的共性。表:
物
质
物 理 性 质
化学性质(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备
注
O2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
助燃性
强氧化性
CO2
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
H2
通常情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很小,约是空气的1/14。
H2、C、CO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
C
具有多种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
CO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CaCO3
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了解石钟乳的形成过程。
第六-七课时:实验基本操作
[目的要求]
1、让学生认识实验室的常用仪器,并知道其作用。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3、回顾初中所学的气体的制备实验。
4、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为高中阶段的学习作准备。
第三篇:初高中教学衔接化学
关于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建议
-----贾汪教研室梁青202_/9/26
在高一化学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学生听不懂化学课程必修一的内容,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了较大障碍和困难,有的甚至产生厌学心里,进而丧失了学习化学兴趣、热情和动力。经过调研发现:学生在初中阶段使用的是沪版教材,高中使用的是苏教版教材,有些知识点初中教材不呈现或没有表述到位,而实行初高中分离的学校教学使得初高中老师之间缺乏有效交流,因而给高中教学衔接带来了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建议老师们展开研究和讨论,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在教学实践中摸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建议有以下几点:
一、研究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中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研究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衔接
我们要研究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及初、高中化学教材,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化学学习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
在知识衔接方面,由于新课标教材注重学生的启蒙教育,注重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所以,新课程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总量有所减少、难度有所降低。
1、原教育部教学大纲上有,但新课标删去的知识点有:
(1)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仅要求能识别);
(2)溶液的导电性,电离及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3)根据溶解度概念的计算(指源于溶解度概念的复杂计算);
(4)氢气的化学性质(还原性)和实验室制法(放在知识拓展部分);
(5)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6)酸、碱的定义;酸性氧化物的定义及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及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相互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从反应物判断)及应用;
(7)物质的溶解过程;
(8)元素的存在状态(游离态和化合态);
(9)对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
(10)碱式碳酸铜的分解;
(11)氧化物和自燃的定义;
(1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
(13)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合物的介绍;
(14)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15)启普发生器的构造和原理等。
2、新课程标准中有但比原教学大纲降低了要求的知识点有:
(1)新课标要求“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原大纲要求“掌握”氧气(与碳、硫、磷、铁在氧气里燃烧)和二氧化碳(跟水、石灰水的反应)的化学性质;
(2)新课标要求“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而原大纲要求“掌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3)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在新课标中也降低了要求,只在“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两处教材有点文字体现,而原大纲要求从得氧、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4)新课标要求“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而原大纲中要求“掌握”铁的化学性质(与氧气、与盐酸、硫酸,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5)新课标要求“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酸三条、碱两条)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而原大纲要求“掌握”盐酸、稀硫酸的性质,“常识性”介绍浓硫酸和硝酸,“了解”酸的通性(五条),“掌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了解”碱的通性(四条);
2(6)新课标要求“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而原大纲对分子的概念、原子的概念要求均为“理解”,并要求“掌握”它们的应用,对离子的要求是“了解”;
(7)关于元素,新课标要求“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而原大纲要求“记住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
(8)关于化合价,新课标要求“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而原大纲要求“了解”化合价的含义,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9)关于化学式,新课标要求“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而原大纲要求“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并“掌握”其应用;
3、在高—年级教学时,需要对初中某些知识点进行完善和深化
老师们在教授以下内容时,应注意适时、适度地加以补充,用以填补学生知识上的空白点。
(1)氧化还原反应
初中只从得、失氧的角度(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高一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的角度(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①初三只举例介绍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情况,高一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②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结构形成。
(3)对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氧化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4)溶液的导电性,电离及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5)酸的5条、碱的4条、盐的4条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
4、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只要求了解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可在高中阶段的适当时候补充。
(2)“差量”法的应用
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时可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织的衔接,特别是被新课标淡化的“双基”,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理解把握初中化学知识,对今后继续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三、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虽然老师们都在尝试探究式的教学,但受应试的影响,较多的还是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尝试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为了能更好地开展高一化学教学工作,教师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1、熟悉教材、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教师要熟悉各版本初中、高中教材,要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对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情况。确定新学年开始时高一新生的初中化学复习内容并制定复习计划,使得所复习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
2、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
教师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和中考试题要进行认真分析,对初中与高中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复习教学和新课教学中有的放矢。
3、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就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4、学习能力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应始自高一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高一时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
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的不同教学内容承载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里的学习机会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5、坚持备课组教师的集体备课制度,定内容,定主讲人。在备课时,根据新课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恰当的衔接补充。
6、根据各高中生源基础的差异来确定衔接方案。如建平中学:生源基础较差,很多学生没有达到高中学生的基本素养要求,初中化学很多内容都不知道的现状,可用两周左右的时间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部分进行复习,重点是化学用语、物质分类、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抓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中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能否学好化学的关键。
在课堂里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和技能,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外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予学生具体指导。
五、抓好情感态度的衔接
新学期前几节课,教师尤其要加大感情投入,设法拉近师生间距离,使学生主动跟你接近,不要望师生畏;让学生从心理上作好想学好化学的准备是做好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有力保证。
第四篇: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09化教096607501046郑家栋
摘要 在基础教育改革进入实验性实施后,由于初、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差异、不同版本教材的使用、考试改革的冲击等原因,初高中学科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衔接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更为复杂。本文主要针对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这一论题进行讨论分析。关键词 初中 高中 化学教学 衔接
一、问题的提出
记得我在高要实习的时候,就听到很多来听课的化学老师说:现在的高一的化学不好教,很多明明初三已经讲过的基础知识,学生就是不会。到现在就是高三的化学老师怨高二的化学老师没教好,高二的化学老师就怨高一的化学老师没教好,高一的就怨初三的化学老师没教好,初三化学底下没了,没得怨。其实,学生不好教固然有基础太差原因,很重要的原因是出在初高中化学的差异这一问题上。据对上海某区高一化学老师的调查显示:学生中87.6%认为高一化学比初三化学内容多、要求高、课时少、进度快;35.7%感到学习中常有听得懂、记不住的情况;与高一其他学科相比,认为化学“很难学”的约占12.1%、“较难学”的约占21.0%、“容易学”的约占17.9%。教师中几乎100%认为,学生们对化学知识的习得(例如物质的性质)习惯了依赖记忆背诵,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太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初高中化学的差异对于学生学习化学的影响,因此,针对这一原因调整初高中化学的教学来改善学生这一状况就显得很重要了。那如何调整呢?下面我们便针对这一原因来进行分析:
二、分析与思考
仔细研究高、初中化学教学的特点以及《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了解部分不同类型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上述问题的产生是诸多因素引起的必然结果。
1.初、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差异较大
初三是学生学习化学科学的起始年段,化学对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启蒙学科,化学教学处于启蒙阶段,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怀着对化学的喜爱步入新的科学殿堂。因此,初三化学的课堂教学容量小,教学内容大多形象、生动。学生从模仿、记忆开始渐渐入门,较易完成学习任务。
高中年段的化学进入了系统学习,学习内容涉足化学学科的核心领域,凸显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学科特征,理论性增强,综合性提高。从高一开始,课堂教学的单位时间内容量就大为增加,导致学生听课方式的不适应。学生不仅需要有对化学科学持续的兴趣,而且需要提高学习能力,逐步把握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学习要求也提高了。大多数学生还是以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课程,就必然会引起学习方式的不适应。
知识靠逐步积累,学习能力需循序渐进提升。如果高、初中年段化学教学没有依据其不同的特点做合理的调整,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学与教的矛盾就会十分突出。
2.初中阶段学生存在学习方法不当、对教师依赖过大的现象
在现行的化学教材中,初三阶段的化学学习内容,记忆型的知识占一定比重。如:化学符号、化学式、反应现象、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实验仪器的名称、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1﹞
量、大气中各种气体的成分等。有不少理解型知识点,也是在记忆的基础上来理解掌握的。如:燃料、材料、食盐、金属的活动顺序等知识点。初三的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对教师具有明显的依赖性。因此在初三化学的学习中,学生还是习惯于被动地进行学习。由此造成学生不同程度地缺乏独立思考、独立理解、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在课程编排中,初、高中的化学课程存在着一定的延续性。但是在初中课程迈向高中课程的过程中,在知识的难度和广度上,跨了一个较高的台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也与初中有着较大的差异。不少学生进入高中化学学科学习后不久,就有一种难以适应的感觉。据观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1)大多数学生还是以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课程,引起学习方式的不适应;(2)高中阶段的教学,单位时间内的知识容量加大,导致学生听课方式的不适应;(3)相关知识点所涉及的问题难度增大,学生又不能自觉地将初、高中的知识点进行衔接和应用,造成解决问题的不适应。
3.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不足,应有的学习能力不强
化学是一门与社会进步、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科学,化学同时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形形色色的实验现象里充满了许许多多的奥秘,求知欲旺盛的青年学生本应对化学学习充满好奇。可是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了解我们看到,现在有太多的学生把化学仅仅看做是一门“必须学”的课程,把学习化学作为是应付升中考试。这除了与我国当前整个教育现状有关,也与当前化学教学中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关。
初三学生虽然初学化学,但是学习不满10个月就要参加中考,师生双方心理压力大,无形的弦绷得很紧,不同程度存在焦虑情绪,以致教学中急功近利倾向比较严重。于是新授课时间被大大压缩,本就不多的学生实验更为减少,不少演示实验被课件所替代,复习课时数大大增加,仔细讲、反复练成了实际存在的主要教学模式。上课听讲、下课完成作业成了忙碌的初三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内容,久而久之,十分容易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学习习惯不佳,学习能力不强。
4.高一教师往往容易拔高教学要求,忽视初、高中的衔接
刚踏入高中大门的高一学生,学习压力不大,虽然思想活跃,但是比较松懈,原有学习习惯的惯性很大。高一任课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刚送完高三学生的教师,从工作心理来看,他们需要“喘口气”;从工作特点来看,他们习惯了高三密度大、节奏快的课堂教学,习惯了面对知识基础较好、综合能力较强的高三学生,最熟悉的是应试能力的培养。高考的内容和要求深深地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很容易带入高一的教学活动中,自然拔高教学要求。如果疏忽了对自己教学对象的研究,就容易形成教与学之间的反差。
通过以上四点我们可以知道,高一的教学无疑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关键,教师理念的更新、教学的创新乃是关键的关键。我们采取研究领先、实践为本,强化交流,促进反思等手段,以用好高一化学新教材为抓手,采取四项对策,架好高、初中化学学习的桥梁。
三、对策与实践
1、要了解初高中《课程标准》内容的变化
理念的更新离不开学习和研究,解决来自课堂实践真问题的研究始终对广大教师充满着吸引力,为此,我们把研究的起点放在对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读上。要做好初高中新课程化学的教学,首先要从整体去把握初高中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了解初高中《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与初高中教材的变化,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做到高屋建瓴。
全体高一任课教师有计划地研读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通读高一教材,明确高一学段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研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细读初中教材,对比研究初、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教学特点、教材特色的区别和联系,寻找高一与初中化学教学衔接﹝2﹞的瓶颈所在。在对文本进行研读的同时,采用座谈会、谈心等方式,积极开展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的认知能力及水平、知识技能储备、学习化学的情感以及学习困难所在等等。以教研组或区域小组的形式定期研读,定期交流。区化学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员作为核心成员,分组及时对研读成果进行归纳、梳理,提出教学建议。
2、要注重初高中教材的研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话对于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同样适用。通过仔细研读新课改后初、高中教学大纲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因此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
教师要在通览初中教材的过程中,研究新课标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确定在讲授新课以前应该复习并加深的知识点,甚至找不同层次的高一新生了解其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制定自己具体的复习计划和教学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作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作要求;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做到心中有数。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识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使初高中化学在教学内容上实现有机统一,这是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确保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3、教学中如何做好知识的衔接
知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高中化学的内容大多是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它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延展和提升。通过仔细分析教材,我们也不难发现,作为《化学1》的第一专题,既是初中化学学习的总结和概括,又必须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新的基础,这是本专题编写中选择素材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在教学中要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化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1)利用旧知识,衔接教材内容
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体系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化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恰当地进行铺垫,减少坡度。例如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凡涉及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而在高中将氧化还原反应扩大到虽然没有得氧、失氧关系,但只要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3]
因此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应在初中解决而实际并未完全解决;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讲授和衔接等,找到必修一化学知识与初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与生长点,做到心中有数。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跟学生对比初高中概念的区别,有利于初、高中化学的合理衔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特点,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2)利用旧知识,挖掘更新知识
在化学学习的初级阶段,一些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它们的不完善性和不全面性,到了高中阶段有些概念或原理就不一定能够成立。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这些概念和原理,[4]
以科学的态度来学习化学,并在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知识得到合理衔接[5]。
例如关于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一节的教学,由于初中科学教材中,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介绍、分开教学的。在讲授氧化一还原反应时,如果直接向学生说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能单独存在,学生很容易产生疑问:在初中课本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定义不正是分开学习的吗?所以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有必要先复习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定义,引起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回忆,再通过比较和实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存在于一个化学反应中的。其次初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仅仅是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建立的,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高中化学而言已经不适用了。教师在教学时要利用与得氧、失氧有关的氧化-还原反应作为铺垫,进而再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等一系列概念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这才是有针对性的衔接教学。
4.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关键。在初三阶段的化学学习内容,记忆型的知识占一定比重。学生还是习惯于被动地进行学习,对教师具有明显的依赖性,由此造成学生不同程度地缺乏独立思考、独立理解、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高中化学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提高和拓展,这些学习方法已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和创新的要求,所以要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①坚持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如:阅读新课,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找出难点,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温习基础,作为学习新课的知识铺垫。②落实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复习是对知识的识记、掌握、巩固、深化、提高和迁移的过程。通过复习进行总结,将各专题内、各专题间的各个知识点横向比较、纵向联系、联线结网,久而久之,使知识网络化、立体化,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用起来便会得心应手。③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5.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也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化学课堂运用较多的还是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在学生由“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使课堂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主阵地。如: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讲授《卤素》时,可介绍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坏原理,讲授《硫一硫酸》时,可介绍有关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及我国的有关环境政策,讲《物质结构》时,可介绍北约对南联盟轰炸时所使用的贫铀炸弹及其对人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等等。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或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四、结束语
总之新课标下如何紧密联系初高中化学教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是中学化学教师就都或多或少地思考过,让我们一起努力探索,在教学中更好地体现出新教材的特点,也尽量研讨出更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尽快从初中学习方式融入高中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 叶佩玉.架起初高中化学学习的桥梁新教材的关联分析.上海:普陀区教育学院,202_
[2] 施寅和.初、高中化学相关知识点教学衔接的初探.北京:理大附中
[3] 王心琦,王晶,李文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202_.P30-32.[4] 刘知新.中学化学教材教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5] 郝崇斌,柴勇.探析氧化还原反应[J].高中数理化(高一版),202_,(01).
第五篇:浅谈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浅谈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江苏省滨海中学 刘东升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只要求学生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简单计算及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其知识层次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而现行高中化学知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导致部分学生刚跨入高一,就感到很难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因此如何适应并学好高中化学知识,做好初高中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做好知识上的衔接。教师应熟悉初中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高考要作要求,例如:酸性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及分类、同素异形体;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完全解决,应在高中教学中拓宽和加深,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初中只是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判断,而高中是从化合价的升降角度来判断。高中化学要对初中有关知识进行拓展、完善,开学初首先要复习并拓宽初中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化合价的概念及规律,原子结构中对电子的认识,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分类及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及守恒法、差量法等常用的计算解题技巧,溶解度的概念等等。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通过相关知识的衔接能让学生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衔接教学中同时还要把握好知识的深广度,要选择好教学切入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是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很多同学学习初中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和简单模仿,而学好高中化学,仅仅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高中化学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分类、归纳、比较、推理、迁移等,要理解性地记忆知识,更加重视化学实验,学会自己探究或小组合作,而不是靠死记硬背获取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深刻的。从高一第一堂化学课起,教师要上好学法指导课,要指导学生要坚持课前预习,记预习笔记,答好预习思考题;专心听课做好听课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并做好学习小结;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提高作业的正确率;学会单元的复习与整理,注意知识点的融会贯通。指导学生养成认真细致、字斟句酌阅读教材的习惯,先课前预习,再课后细读,既重视教材重点知识,也不忽视一些数据图表及选学内容,如“拓展视野”、“资料卡”、“信息提示”等,因为这些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主要内容同时能拓宽知识面。
三是做好思维方式的衔接。学生要把以前的“是什么”的思维模式转变为“为什么”,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上课坚决不能“走神”,要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这样才能弄懂弄通每个知识点,从而学习化学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高中化学有如下特点:①知识量明显增大,且涉及多个模块;②理论性明显增强,高中学习对理解要求很高,不动一番脑子,就难以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③综合性明显加强,往往解决一个问题,还得应用其它学科的知识;④系统性明显增强,高中教材的知识结构化升级;⑤能力要求明显提高,要学会分析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如果上了高中,学生不注意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的创新,要将形象思维逐渐转变为抽象思维,那就会使学习越学越困难。
总之,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不但是知识的衔接、学习方法的衔接、更是思维方式的衔接,三者应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切实加快初高中教学衔接的研究,使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机整合、协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其内在联系,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需要,使之尽快适应高中阶段化学的学习,为将来化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江苏盐城陈同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