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中国式过马路反思
编辑:空山新雨 识别码:22-958670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23 12:59:58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国式过马路反思

中国式过马路”为题的议论文

近来在微博上流行这样一个词,叫做“中国式过马路”。什么意思?有人描述为“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还有图为证:在城市街头,有好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电动车、卖水果的三轮车。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眼熟?也正为其司空见惯,甚至为人所不觉,所以一旦被贴上“中国式过马路”标签的时候,才会引起广泛的共鸣和议论。循着这样的思路,一些行人纵身一跃横跨公路隔栏,可称为“中国式跨栏”;公交车站乘客们蜂拥而上挤进车,可称为“中国式上车”;正在行驶的车辆突然一个急转,强行插入另一条车道,可称为“中国式并线”。

类似现象还有不少。集纳到一起,着实令人吃惊,原来我们身边存在这么多不文明现象,很多时候不管有意无意,各种“中国式”做法成了一种自然选择,甚至到了不这么做,反而会不正常、不便利。

这种吊诡的变化之中,一则存在群体效应,大家都这么做,法不责众,形成了一种社会氛围;一则发生了规则的异化,原来的红灯停绿灯行、排队依序、驾驶规则等都被放到一边,扎堆前行、拼抢上车、强行并线成了众人奉行的“潜规则”。有规不行,违规成风,潜规迭出,由此看来,“中国式过马路”等现象,其实是陷入了一种规则困境。

为什么会这样?这既有规则意识淡薄的原因,也有规则本身不完善的因素。如果一味指责公民素质不佳,并未看到问题的全部,甚至也没有点中问题的要害。以“中国式过马路”为例,行人不顾红绿灯急切通行的背后,与缺乏安全意识、心态浮躁、自私观念等不无关系,但通行区域规划不科学、绿灯时间过短、人车关系处理失衡等现实问题的存在,往往也使人们按照红绿灯划定的时空难以顺利过马路,甚至还可能面临危险。

因此,破解“中国式过马路”,不只是一道公民素质题,还是一道社会管理题。如何协调社会关系、平衡各方利益,制定体现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等理念的社会规则,提升规则的科学性?如何在规则实施中一视同仁,对违规者依法进行惩处,提升规则的公信力?这不仅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与能力,也需要民意的参与和监督。人人行动起来,人人负起责来,共同遵守和捍卫良性规则,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运作。过马路是这样,就业招聘、商业经营、为政用权等各个领域,又何尝不是这样?

凑够一撮人马上走,和红绿灯无关。”这句“中国式过马路”概括,引发网友普遍共鸣,成为热议话题。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世界通行的交通规则。在发达国家,红灯、绿灯是行人“Go”和“Stop”的命令,自觉得近乎条件反射。在欧洲国家、美国、澳洲各大城市,红灯一亮,行人自然在马路两旁戳立不动,绿灯一开,鱼贯而过。同是亚洲国家,日本东京、韩国首尔的人流量和车流量一点不亚于中国任何城市,但各行其道,井然有序,依然没有人闯红灯,更不会“凑够一撮人”结伴去挑衅红灯。

大凡到过西方的中国人,无不对西方世界中行人过马路的那种自觉意识,不见绿灯绝不横穿马路,即便是视野所及内无一辆汽车,而赞不绝口。行人如此,司机更是如此。

今年八月底,我随凤凰网十大名博考察澳大利亚。从悉尼驱车前往首都堪培拉,一路上,汽车一辆接一辆地赶路,我们的旅游大巴却不急不躁。司机匀速开车,从不超速,“安全”二字似乎镌刻在他的行车规则之中。当行人站在马路边上,似乎要通过。司机远远看到就减速,缓缓停在行人面前,用手势微笑着示意行人通过。即便是在高速公路,看到考拉一蹦一跳地

横穿,也立刻减速刹车,让考拉安全通过。我坐在司机身边,不禁翘起大拇指,啧啧称赞。司机说,“这是起码的,交通规则的制定,就要自觉遵守,这样才有章可循。尊重他者,其实就是尊重自己。”

西方的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常常让我们汗颜,并且往往引申出一个结论:人家真文明,真守法。由此又产生了九斤老太式的喟叹,中国人的法律观念太差了。在我看来,“中国式过马路”不仅仅是中国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的落后写照,更是中国政治文明的一个生动标本。“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规则意识的集体漠视。在中国,规则意识很早就有,格言古语都强调,最著名的便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规则存在,并不一定得到广泛认可。除了法家思想基本没有在中国占据过统治和主导地位,另一原因,是大多数中国人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去对待规则,而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自觉遵守规则,把遵守规则内化为人格一部分。对我利大于弊的,便去遵守和利用规则;反之,就无视规则。“灵活变通”被赞扬,尽管这种变通,有时是违背法律和道德的,而只要在当时得到好处,就大行其道。而中国传统的特权思想根深蒂固,在许多人心里,不但不以遵守规则为荣,反以践踏规则为荣。红灯来了,大咧咧闯过去,习以为常。而闯红灯被监控纪录,最后疏通关系,不受处罚,那更是沾沾自喜。践踏规则而逍遥法外,就是一种让别人羡慕嫉妒恨的特权享受。享受特权,不独是特权者的习惯,也成为无权者的奢望。

世界上的规则文化,伴随着工业文明、都市文明和公民社会而成长、成熟。而中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农业社会自由散漫的思维方式,对于中国人的影响还很大。中国是工业文明和都市文明的后发国家,公民社会更是“才露尖尖角”。当代中国人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或跳出农门成为都市人,或从农村移民到都市。农村人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都无须深刻的规则意识,如同种麦子,上午八点种与九点种有区别吗?无视规则的“农民习气”,在许多中国人潜意识根深蒂固,难以纠正。中国人成熟的规则文化,还有一二代人的路要走。

“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破坏规则的集体撮合。交通规则,是现代人们最常见的公共规则。为什么中国人习惯去破坏,并且喜欢“凑够一撮人”结伴破坏呢?不单单是交通规则,其他公共规则为什么也常常发生这种情况呢?

在许多中国人潜意识里,破坏规则,不是破坏“与其他公民平等的契约”,而是挑战了规则的制定者。闯红灯,绝不会意识到破坏了基于平等契约精神的公共秩序,而是庆幸自己没被规则制定者逮着,怡然自得于一种违规快感。而对于一个习惯意识形态禁锢的国家来说,人们破坏规则的违规快感,似乎被赋予了精神独立和彰显个性的魔力,自觉不自觉地与挑战制度、追求自由变得相关,从而自我消解了破坏规则所产生的心理窘迫和道德耻感。

而喜欢“凑够一撮人”结伴破坏规则,一是“浑水摸鱼”的从众心理,二是“法不责众”的人治文化。显然,那些破坏规则者,都明知其行为不光彩,并且要被追究责任,只是在集体行为的迷彩服和法不责众的防弹衣下,放纵自我。当下发生的许多群体事件,一方面是政府不作为、乱作为而引发事端,另一方面源自“凑够一撮人”的民众反规则习惯。“凑够一撮人”的诉求,有合法合理的,也难免有漫天要价,私利膨胀而漠视公共利益的。不久前全国保钓反日游行中,那些趁机打砸抢的暴行者,更是反面典型。

康德曾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个是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是心中的道德律。基于平等契约精神的规则和道德律,一直是中国人的心灵稀缺物。

“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规则制定者的人本缺憾。在中国马路闯红灯,有时候是不闯灯根本过不去马路,信号灯时间太短,转弯的车辆太多,而且根本不让行人。在指责行人违章过马路的同时,还应看到在不少地方的城市规划中存在着忽视和漠视行人交通权利的倾向,助长了违规行为的发生。为什么横跨道路栅栏的危险行为屡禁不绝?这与天桥、地下通道、斑马线的设置不合理有极大关系。行人乱穿马路是造成交通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却

很少有人反思城市交通设施是否周到方便。国外城市交通研究表明,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的最佳间隔距离是150米,否则就超出了人的忍耐极限,可能造成行人乱穿马路。但是,中国城市规划者闭门造车,常让行人兜大圈。

行人过马路确实算不得什么大事,但它体现了城市对行人交通权利的关怀程度。道路设施应以人为本,只有保障人的通行便利,才能逐步培养公民良好的交通法规意识。到那时,马路上的“流氓一小撮”也许就不再流氓了。知名时评家童大焕说:“良好的规则和规则意识的建立,必须源于公民平等自由的参与,而不是强者的逻辑,弱者的服从”。而以人为本的善政,无疑是公民自觉参与的发动机。

“中国式过马路”还凸显了现代化背景下中国人的心态焦虑。为什么欧美先进城市的司机遇到堵车会排队等候前进?为什么中国人开车喜欢变道?堵车时钻来钻去,其实也领先不了几米,反而加剧堵车。道理大家都懂,可就是停不下踩油门的脚。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闯红灯?不也就是从马路这头过那头,快那么几分钟。闯红灯是没素质的表现,这是现代人的常识,可大家就是忍不住“凑够一撮人马上走”。

细想起来,这可能跟当今中国社会心理有关。我们处在急剧转型期,什么都追求“快、准、狠”,一停下来就担心落后于他人,落后于时代,抓不住机会,所以每个人都很急躁。国家经济也立下保

八、保九的目标,不遗余力。似乎不能保住发展的快步伐,这个国家和民族就要歇菜了。而欧美先进城市的市民心态平和,开车从容不迫。当中国发展不再匆匆忙忙,当各城市领导不再把十年二十年的经济目标压缩在自己短暂任期内,当中国经济不再是政绩经济而是民生经济,城市文化塑造出从容优雅的市民,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自然也就差不到哪里去。

矫正“中国式过马路”,依靠人人平等的法治。香港、新加坡等先进城市司机开车文明,一方面是公民素养,另一方面是因为害怕违法。违法被认为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而在中国,司机对逆行、乱掉头习以为常,少数司机违法被交警抓到了,不仅不认罚还打骂交警。而行人闯红灯,更是司空见惯。难道大家真的不知道违法吗?是因为大家都信奉“法不责众”、“法外有情”,出了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找关系,而不是找法律。所以矫正“中国式过马路”,建立中国的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必须普及法制文化,健全法治社会。

酒驾在过去,一直是中国的马路杀手,每年都有数十万鲜活生命,丧生在醉醺醺的车轮下。而自从酒驾入罪,以刑法打击酒驾违法行为时,“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成为职业司机和私家车主的自觉习惯。打击酒驾之所以取得奇效,酒驾事故锐减,除了空前执法力度,更主要的是不管涉及到谁,一律刑拘,体现了执法的公开、公平、公正,树立了法律应有的尊严与威严。如果制定规则者不执行规则,就会成为规则的最大破坏者,规则形同虚设,就会成为政治粉饰。规则与法律是分不开的,在生活中倡导讲规则,增强人们的规则意识,其实便是为了提倡法律意识,为法治的实现做贡献。

马路是现代文明的镜子。“中国式过马路”的具象,折射当下中国政治文明。中国人的规则意识与西方国家的规则意识,长期存在差异。法律至上是西方人的规则意识,而我们一直没有这样的意识,权力和人情常常可以大于法。法治的生命力,源自国家成员的平等。建立人人平等的法治社会,权力自律,公民自觉,才会有令人赞叹的马路文明。

好的制度,引导好的国民习惯;好的习惯,形成好的国家文明。当中国人在红灯前自觉站立,这个古老国度的现代文明也就站立了。

“中国式”之殇“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 了,和红绿灯无关。”“中国式”过马 路似乎已然成为一种“风尚”,人皆习以为常。“中国式过马路”无疑是众网 友对此不文明行为的调侃之辞。这里 的“中国式”已然不是一个代表文明进 步、奋发向上的褒义词,而是一个象 征着蛮横无礼与道德低下的贬义词。当一种个人的行为上升为国家的标志 时,“中国式”之殇必然引起我们深刻 的反思。

对个人而言,“中国式过马路”体现出 个人素质的极其低下,对生命缺乏最 起码的尊重。随着新交通法规的不断 出台,机动车所受到的规范管理程度 不断提高,但对行人是否遵守交通法 规却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方法。许多

人自恃“神勇无比”,将安全抛到九霄云外,为 图一时便利而忽略红绿灯的存在,直 接穿行,并且以此为勇,自鸣得意,觉得自己走了捷径,占了便宜,沾沾 自喜。诚然,监督行人并不如监督机 动车那样可以采用设立“电子警察”等 措施来实现,但毫无疑问的是:在交 通事故中,受到伤害的毕竟还是行人 多。所以,“中国式过马路”是对自身 生命不负责的表现。

对社会,“中国式过马路”所引起的负 面效应更不可小觑。在一群等待过马 路的行人中,无疑也有理智之士,不 愿乱穿马路。但当其他人都开始“中 国式过马路”时,如果不随大流、随 大众,便有可能被人视作另类,认为 其“迂腐”“不识时务”,自己也觉得与 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于是遵守交通规 则的人越来越少,“中国式过马路”便 陷入恶性循环,成为一个社会的普遍 现象。此时,“中国式过马路”已经不 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成为一种恶劣的 社会风气,此风兴起,就可能导致人 们私利膨胀而漠视公共利益。不久前 全国保钓反日游行中,那些趁机打砸 抢的人,就是反面典型。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现如

今“中国式”却成为不遵守法律法规的 代名词,不禁使我们汗颜。在网友 “中国式过马路”调侃的背后,反映的 是整个民族对规则的集体漠视,反映 的是我国国民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这不单是靠社会制度能规范的,还需 要我们共同携手,自觉遵守法制法 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中国 式”之殇,殇在我,殇在你,殇在整 个民族,此殇,务必尽快止于行,才 能止于心。

第二篇: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

“凑够一撮人马上走,和红绿灯无关。”这句“中国式过马路”概括,引发网友普遍共鸣,成为热议话题。“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世界通行的交通规则。在发达国家,红灯、绿灯是行人“Go”和“Stop”的命令,自觉得近乎条件反射。在欧洲国家、美国、澳洲各大城市,红灯一亮,行人自然在马路两旁戳立不动,绿灯一开,鱼贯而过。同是亚洲国家,日本东京、韩国首尔的人流量和车流量一点不亚于中国任何城市,但各行其道,井然有序,依然没有人闯红灯,更不会“凑够一撮人”结伴去挑衅红灯。

大凡到过西方的中国人,无不对西方世界中行人过马路的那种自觉意识,不见绿灯绝不横穿马路,即便是视野所及内无一辆汽车,而赞不绝口。行人如此,司机更是如此。

我看过一篇文章,今年八月底,记着随凤凰网十大名博考察澳大利亚。从悉尼驱车前往首都堪培拉,一路上,汽车一辆接一辆地赶路,旅游大巴却不急不躁。司机匀速开车,从不超速,“安全”二字似乎镌刻在他的行车规则之中。当行人站在马路边上,似乎要通过。司机远远看到就减速,缓缓停在行人面前,用手势微笑着示意行人通过。即便是在高速公路,看到考拉一蹦一跳地横穿,也立刻减速刹车,让考拉安全通过。记者坐在司机身边,不禁翘起大拇指,啧啧称赞。司机说,“这是起码的,交通规则的制定,就要自觉遵守,这样才有章可循。尊重他者,其实就是尊重自己。”

康德曾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个是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是心中的道德律。基于平等契约精神的规则和道德律,一直是中国人的心灵稀缺物。

看着中国式过马路的话题,又使我想起了前几年被媒体报道的杭州斑马线上被撞而失去生命者事件,虽然驾车者存在着过斑马线缺乏礼让行人意识或车速过快等诸多安全隐患,但行人“从众”心理影响,不顾及交通安全乱窜马路或红绿灯大有人在。我看过在城市闹区十字路口抓拍的这类不文明行为照片,更使我惊讶的是近年来,骑电动车的人增多,不用考执照,乱闯红绿灯现象更为严重。今年几个月前,我亲眼目睹了十字路口,一辆电动车因乱闯红灯,导到与小车相撞的交通事故,让人们触目惊心。

这些乱闯红灯, 不守交通法规的人们,往往无知造成生命的危害, 难道抢时间就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了吗?这种行为叫着自己杀死自己。时间虽然重要,但是生命更重要。再说说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每一个信号灯周期,至少有几个人闯红灯,原本大家都在耐心等红灯,“但只要有一个人往路口向前靠一下,后面的人也会跟着过来,有一个人试着闯红灯过街,后面总有两三个人跟着过去”。我还是高声的呯吁: 为了宝贵的生命,那种“从众心理”千万不要学,血淋淋的教训千万不能忘!如果人人都阻止中国式过马路的不文明行为,那样人的生命安全就能得到充分保障,人们的生活也将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矫正“中国式过马路”,依靠人人平等的法治。香港、新加坡等先进城市司机开车文明,一方面是公民素养,另一方面是因为害怕违法。违法被认为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而在中国,司机对逆行、乱掉头习以为常,少数司机违法被交警抓到了,不仅不认罚还打骂交警。而行人闯红灯,更是司空见惯。难道大家真的不知道违法吗?是因为大家都信奉“法不责众”、“法外有情”,出了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找关系,而不是找法律。所以矫正“中国式过马路”,建立中国的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必须普及法制文化,健全法治社会。

马路是现代文明的镜子。好的制度,引导好的国民习惯;好的习惯,形成好的国家文明。当中国人在红灯前自觉站立,这个古老国度的现代文明也就站立了。

第三篇: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

202_年10月10日傲游哈哈用户“中正平和”发表笑话:“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202_年10月11日,网友“这个绝对有意思”在微博发消息称:“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微博同时还配了一张行人过马路的照片,虽然从照片上看不到交通信号灯,但有好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电动车、卖水果的三轮车。”

这样的场景,在日常生活中可谓是屡见不鲜了。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公民开创了这种“中国式”的过马路法呢?

在我看来,原因其一是中国民众的安全意识教育整体性不够高。看见别人在闯红灯,不但没有及时制止,反而跟随着一起闯红灯。还有一些民众,因为自己有一些重要事情,就争分夺秒,不能耐心的等待红灯(心态浮躁)。然而这其中问题最为严重的还是民众的“群体效应”。但是他们以这种闯红灯的方式过马路,不但影响了交通秩序,还有可能会因此使自己也受伤。

原因其二是交通部门没有加强力度去整治和管理。促使人民群众在没有法律制度的情况下,随心所欲。交警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在看见人民闯红灯的情况下,没有及时制止并且将闯红灯的人们拦截下进行思想教育,并且告诉他们闯红灯的危害。交通部门也没有合理地划分好红绿灯的区域位置,也没有合理的分配好红绿灯的时间长短。

所以我认为出现“中国式过马路”的主要原因是出在人民群众和国家的几个部门上。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让“中国式过马路”这个词从贬义词变成褒义词呢? 首先要加强人民群众对安全知识的了解性,要让他们知道闯红灯的危害性到底有多大,要让他们有足够的安全意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其次交通部门应该加强地方管理,颁布一系列违反交通规则所要受到的惩罚,并且落实好继而严格地依法执行。而交警部门应该在颁布、执行法律条文之前就要首先对交警进行思想教育,要让交警能够与闯红灯的人民心平气和地交流,并且能够使人民群众心服口服的接受罚单,也要让闯红灯的群众在心里能够自我反思一下,要让他们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对的。而且能够尽量在每个十字路口都设定一个值班交警。

要破解“中国式过马路”,并非易事。它既要考虑到民众,又要考虑到当今社会的种种因素。因此,唯有只有人人行动起来,不断完善规则,共同遵守良性规则,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运作。

望今后的“中国式过马路”能从贬义词变成褒义词,社会民众能遵守交通规则。

第四篇: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您这样过过马路吗?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大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及交通安全意识的讨论。“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在时政很普遍,现在 幼儿园针对这一现象,发起调查,从而了解“中国式过马路”的几种普遍方式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从而更好的让孩子、家长意识到“中国式过马路”的危害,全民遵守交通规则。

调查内容如下:

1.您有过“中国式过马路”的情况吗?

A.经常这样做 B.偶尔忙的时候会这样做 C.从来没有这样做

2.“车走着不能过,没车的时候就可以过,就算是红灯也没影响交通规则啊”,您有过这样的想法吗?

A.非常同意 B.一般同意 C.坚决不同意

3.“如果大家都顶着红灯走了就剩我一个人还站着,那感觉挺傻的,尤其是在马路上没有车的时候就更感觉另类了,后来也就不管了,别人走也就跟着走”,您这样做过吗?

A.经常这样做 B.偶尔这样做 C.从不这样做

4.出现“中国式过马路”是因为交管部门对市民惩罚不够吗? A.是的,应该严罚 B.每个人的自觉性不够

5.您知道“红灯停,绿灯行,遇到黄灯等一等”的交通规则吗? A.知道并严格执行 B.知道,孩子在场就执行 C.不知道,也没执行

幼儿园 班

日期:

两学一做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一)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全体党员干部务必深入领会“两学一做”的重要内涵。

一、深入领会“两学一做”的重要意义

“两学一做”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对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大意义。

二、全面悟透“两学一做”的重要内容

“两学一做”即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其中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学党章,就要尊崇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全面理解党的纲领,牢记入党誓词,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党员义务和权利,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学党规,就要知晓共产党员为人处世干事业的基本准则,通过重点学习《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明白共产党员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坚决守住党员底线。学系列讲话,就是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知晓新时期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新方略,深刻理解党的科学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联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做合格党员,就要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坚持以知促行,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三、积极参与“两学一做”的教育学习

全体党员要积极参与“两学一做”教育学习,自觉自主学习党章党规、系列讲话精神,努力做到理解其中的精髓,坚持做到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做一名合格党员。

两学一做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二)

中央决定,今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这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龙头任务,力促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看齐意识、立足岗位奉献。

一要领会好学习教育的目的意义。

党中央决定开展“两学一做”,是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个党的建设根本方针,推动学习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巩固深化。目的在于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党性意识弱化、宗旨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涣散等问题,解决党员教育管理失之于宽松软、不严不实等问题,解决党内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等问题,全面提升党员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要把握好学习教育的内容要求。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学”就是要组织广大党员学习党章、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明确基本标准、树立行为规范;就是要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行动。“做”就是要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坚定信仰信念、强化政治意识、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作为。

三要掌握好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

“两学一做”面对的是全体党员,层级多、范围广。要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以落实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制度为基本依托,紧密联系思想、工作、作风实际,坚持抓在平常、融入经常。要加强分类指导,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党员的特点,分别提出具体要求。要坚持学做互进、知行合一,注重在学习教育中解决实际问题。要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党员领导干部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组织生活会,带头讲党课,带头学习讨论,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解决自身问题。

两学一做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三)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这是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又一次深化党内教育、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

然而,有些党员干部对于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在思想上缺乏重视,在行动上不见成效,导致思想和言行都和合格的党员标准相去甚远,要革除此弊,对中央提出的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两学一做”要求,必须狠抓落实,真正把从严治党要求贯彻到位。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章是党的基本法、总规矩,党员、干部要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必修课,自觉学党章、守党章、践党章、护党章,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增强看齐意识,坚决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党规是对党员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和指引。守好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越雷池一步,不碰红线一下,把“三严三实”要求体现到修身律己、干事创业、勇于担当上来。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广大党员、干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党员、干部要原原本本学原文,全面掌握讲话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党员、干部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强化理论武装,丰富学习载体,创新学习形式,不断深化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学习,以之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两学一做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四)

近日,中央提出的“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在各地拉开帷幕,从严治党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铺开、从集中教育向经常教育拓展,对强党性、做表率,抓基层、打基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熟知牢记党章党规才能懂规矩正“言行”,永葆党风之纯。“无规矩不成方圆”,党章党规作为党员履行义务责任的基本准绳,是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但是不明党章不熟党规,则便无从遵守难以履行,现实中就存在这类党员,给党的形象带来了一定损害。所以说,我们每名党员作为执政党的一份子、代言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关系甚大,必须不说“雷人”话、不做“违规”事,必须说到做到事先知道,常学常用党章党规的各项条文细则,始终把共产党人的“家风家训”常挂嘴边、牢记心间、用在实处。

学深悟透讲话精神才能有信仰讲“气节”,焕发党性之彩。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无穷的,早期共产党人信仰马列主义抛骨洒血、前仆后继,中期共产党人矢志中国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近期共产党人为了人民幸福锐意改革、拼搏进取,信仰支撑起一个个时代,造就了一批批“国士”。当下,面对花花世界、纸醉金迷,每位共产党员更要有信仰,需要学深悟透系列讲话提出的“中国梦”、“两个一百年”、“三严三实”、“四个全面”„„,守住“底线”,保持“气节”,坚定不移的遵循、矢志不渝的奋斗。

先做合格共产党员方可积跬步致“千里”,维护党纪之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楼起于尘土,本次学教活动从“合格”抓起,更加务实,更显决心,更见深度。长久以来,各级积极组织党员学先进、争优秀,攀高不就低,望山不看路,致使部分党员热衷于看热闹、走过场,高不成、低不就,忘掉“身份”,等同“群众”。常言道曲高而和寡,确实还得从实处下手、从小事抓起,按照党员标准,管住一言一行、约束一举一动,不违规、不越纪,认真履行责任,积极担当义务,于点滴处彰显党性,在平凡中超越“自我”,自可心底坦荡、赢得认可。

可见,“两学一做”学教活动的“低姿态出场”易于接受、更利操控,彼时人人知规守纪、个个履职尽责,自将成就一番“从严治党”新气象。

两学一做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五)

通过对新党章反复的学习和思考,我尤其对党员应具备的素质,应履行的义务,应享有的权利,应承担的责任有了进一步的明了和定位,对党员的先进性要求有了更加清晰具体的理解,自己的思想理念也得到了新的激发和升华。

通过对党章的学习,我认识到:我们每个党员要认真学习和遵守党的章程,永葆先进性和争当合格党员,还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努力把干好工作和提升自身素质统一起来。要在干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努力通过深化认识,思考归纳,概括升华,使自己在工作中获得的经验思想、心得体会等成为自身业务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机构成部分,从而推动自身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为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工作。

二、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善于学习尤其是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主动接受先进的知识和经验。当前,经济正处于跨越式发展阶段,民事纠纷、土地征用补偿、涉法涉诉信访等影响稳定因素突出,面对复杂形势,我们必须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提高执法水平。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这是时代的要求,是党对我们的要求。

三、努力把坚守宗旨信念和开拓创新统一起来。党章第一章第三条要求全体党员还应履行以下义务:“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从中可以看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每一个党员所必须坚守的信念意识。但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手段,却必须善于变化,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需要做具体的改革,调整,变化和创新。我们必须把坚守宗旨信念和开拓创新统一起来,既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更要有联系实际,开拓创新的具体行动。作为从事司法工作的党员同志,就是要在认真扎实地做好自己分管工作的同时,不断动脑筋,想办法,积极开拓工作新思路,全面提高司法工作水平和质量,为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稳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制环境。

以上仅是我前阶段学习党章的点滴心得体会,与其他领导和同志们相比,自己学得还很不够,在下阶段及今后的日子里,我决心进一步加强党的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密切联单位工作实际,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实际工作的能力,更加勤奋扎实的做好本职工作,永葆党员政治本色。

两学一做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六)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是落实党章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部署。要求全体党员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各地区各部门要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精神落到实处。

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精神落到基层。基层力量不可忽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中央政策落实到不到位,关键看基层。我国基层党员数量庞大,其影响不可小觑,因此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尽好责、抓到位、见实效。尤其是基层党委要对所辖党支部进行全覆盖、全过程的现场指导,同时,各级党组织书记要承担起主体责任,不仅要管好干部、带好班子,还要管好党员、带好队伍,层层传导压力,从严从实抓好学习教育。

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精神落实全面。全国的党员来自不同领域,从事不同的行业,这就需要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精神落实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县(市、区)党委和企业、学校等基层党委要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特点,对学习教育的内容安排、组织方式等提出具体要求,因岗制宜,灵活安排,切不可“一刀切”。针对不同群体党员实际情况,提出党员发挥作用的具体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在任何岗位、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铭记党员身份,积极为党工作。

让“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精神落实方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媒体资源,针对党员多样化学习需求,利用网站、手机报、电视栏目、微信易信和远程教育平台等,开发制作形象直观、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及时推送学习内容。引导党员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扩大学习教育覆盖面。

身为党员,应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自觉加入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来,主动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争做合格党员,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两学一做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七)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即将启动,如何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科学有序组织广大党员“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效果,关键是抓好贯彻落实、注意“五个谨防”。

一是谨防“闭门学习”,继续走好群众路线。要带着问题学,对照党章党规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提出的要求,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对症”学习提升能力本领。要深入基层学,特别是党员干部,要经常性地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征求最基层一线的意见和建议,学习基层干部的优良作风,学习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以“接地气”学习提升能力水平。

二是谨防“走走过场”,让党员领导干部带好头。这几年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和专题教育,之所以取得了明显实效,关键是领导带头。即将启动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虽然是面向全体党员,但仍然要坚持从上级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拒绝形式主义,真正产生实效。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情况来看,各级领导干部给基层党员做出了表率,即将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党员领导干部仍然要带头参与,自觉把自己摆进去,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带领广大党员形成“深‘学’实‘做’”的生动局面。

三是谨防“干事抵教”,使群众真得、常得实惠。学要有所“获”,不仅自己要有所“得”,更要让群众有所“利”。近几年,先后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集中解决很多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受到基层的好评。但少数地方片面地认为开展活动就是给群众办几件好事实事,存在着重办事、轻教育的问题,结果群众只是得到一时的实惠,一些问题也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并根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增强群众观念、树立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下决心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四是谨防“一风而过”,让教育长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能当作一项阶段性工作和额外任务,更不能出现“轰轰烈烈一阵子,过后还是老样子”的现象。对党员身上存在的问题,要通过学习教育整改到位。同时,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查摆出的问题,要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根源,本着有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持续健全完善有关制度,严格执行监督、督办和问责机制,用制度措施的落实保证活动的长效推进。

五是谨防“脱产教育”,确保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肯定会耗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一定的精力。但是,绝不能孤立地抓教育,更不能停下工作搞学习。必须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把学习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更加注重转型发展,更加注重民生优先,更加注重生态文明,用落实的成效、发展的成果检验学习教育的实效。

两学一做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八)

通过认真学习党纪党规党法及相关政策,使我对“坚强的党性,优良的党风,严明的党纪”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政治素养和党性的修养,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强化了宗旨意识,净化了思想品德,转变了工作作风,促进了本职工作,较好地达到了学习教育的目的,也使我更好地体会到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并获得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思想。

通过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了共产党员修养的主要性利必要性,明白了作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一定要注重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党性作为政党所固有的本质属性,是政党阶级性的集中表现,加强党性修养,永葆公仆本色,党风廉政建设利反腐败斗争关系的生死存亡,关系一方稳定利谐,关系党员干部的或长进步,党性修养是指共产党员按照党性原则通过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进,使自己的党性得到增强利完善,共产党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在领导人民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认识自己,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永远站在世界前列,加强党性修养,要做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既干事,又干净,既要干成事,又要干实事,我们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执政能力,在提升的过程中更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风是政党的作风,是一个政党内通过一定数量的组织和成员的活动反快出来的,相对稳定,具有一倾向性利影响的行为方式,是一个政党在思想,政治,组织,工作,生活等各方面一贯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一个政党的世界观的外在体现,党风不仅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综合体现党的各个方面建设的成效,在党的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经常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集中工人阶级的高尚品质,把党员分散表现出来的好的作风加以总结,提高,并将其作为规范,在全党宣传推广,使之为全党多数人所认识利接受,从而成为全党范围内比较稳固的自党行为利风尚,而不只是个别党员的模范行动,党的作风体现在党的组织利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生活方面,是党的性质,宗旨,组织,路线的重要体现,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指,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党的路线能否正确贯彻执行,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因此,共产党员应以中国共产党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以党的作风建设规范自己,以党的组织原则来指引自己。

党纪即党的纪律,是指政党按照一定的原则,根据党的性质,组织,任务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需要而确定的各种党规党法的总称,是党的组织利全体党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党内行为规范,党的纪律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它是政党所代表阶级的根本利党的体现,并为维护党的性质服务,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服务,党有严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工作,群众工作,宣传,人事,保密利外事纪律,党的纪律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保证,因此,每个已经入党利要求入党组织的同志,都必须严格执行利维护党的纪律。

通过学习,现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做如下汇报:

一、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问题

1、现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平时比较注意学习,但总感到学习的自党性还是不是很高,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深刻,缺乏理论学习的动力和压力,没有让学习进入工作,进入思想,没有以自己所承担工作应有的高度去认识学习重要性,没有以应对新形势,新任务,解决自身差距利不足上去认识学习的紧迫性,因而不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利自觉性对待学习。

2、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深入,虽然对工作比较负责,但对各项具体工作的进展把握得不够深入。

3、工作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平时只想平稳扎实地把本职工作干好,工作中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有些减弱,缺乏党性修养的自觉性,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与组织的要求,党员的标准还有差距。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理论学习,政治上的坚定来自理论上的清醒,今后,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把理论学习作为自已的第一要务,把学习作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掌握利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

2、继续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多掌握第一手资料。

3、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政治修为,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心中时刻想着党的工作,想着人民群众利益。

4、加强责任意识,努力出色工作,在今后工作中,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利使命感,认真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认真出色地完成好本岗位的各项工作任务,以实际行动体现为民服务的宗旨,尽自己全力奉献企业。

第五篇:中国式过马路

新疆乌鲁木齐4月1日起开罚“中国式过马路”行人

一次处罚5-50元 被罚行人由交警部门培训教育一天,参加至少一天现场协勤

“不好好走道,就要罚款了!”从202_年4月1日起,乌鲁木齐市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对行人违法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对车辆的违法行为进行严管重罚。根据违法行为不同,罚款金额从5元-50元,被处罚的行人或驾驶人员由交警部门负责组织一天的培训教育,参加至少一天的现场协勤。

13种“不老实”行人都将被处罚

3月10日,记者从“文明交通出行”活动新闻发布会了解到,开展此次活动是为了提高乌鲁木齐广大群众文明乘车意识、文明出行意识明显增强,杜绝和减少“中国式过马路”等不文明行为。

从4月1日至202_年1月1日,乌鲁木齐所有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都将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而处罚将依照以下13项行人交通违法行为作为处罚的依据:

①行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5元罚款:

(一)未按交通信号指示通行的;

(二)未走人行道或者未按照规定靠路边行走的;

(三)在划有人行横道或者设有过街设施道路,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未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的;

(四)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其他通行规定的。

②行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10元罚款:

(一)不服从交警指挥的;

(二)跨越、倚坐道路隔离设施的;

(三)在道路上使用滑行工具的;

(四)在机动车道上实施拦车、兜售、发送物品、乞讨等妨碍交通安全的行为的;

(五)遇有交通信号放行机动车时,未被放行的行人进入路口的。

③行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50元罚款:

(一)进入城市快速路或者其他封闭的机动车专用道路的;

(二)在机动车道上坐卧、停留、嬉闹的;

(三)在道路上追车、抛物击车的;

(四)通过铁路道口未按照信号灯或者管理人员指挥通行的。

四个中心城区建立示范路段路口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了解到,活动开展前期,乌鲁木齐将主要以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为重点区域,结合道路实际情况,在四个中心城区大队分别建立1到3个规范化管理示范路段路口进行试点。

目前,确定的相应规范化管理示范路段路口如下:

水磨沟区示范路口、路段为:中国电信路口、腾飞大厦路口;

天山区示范路口、路段为:小十字路口、119路口、西大桥到北门环岛路段;

沙依巴克区示范路口、路段为:七一酱园路口、碾子沟路口、克拉玛依西路路口;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示范路口、路段为:铁路局路口、北京路、河南路、苏州路至昆明路路口。

我们呼吁首府各族群众真正行动起来,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杜绝不文明交通行为。大家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文明行路,文明骑车,文明乘车,文明停车。

其他省份的类似做法:

1.湖北襄阳市“为了您的安全,请等绿灯亮了再走。”一位老人手摇小红旗,劝阻行人“中国式过马路”。不少市民都知道,在这里如果你乱穿马路,这位老人会立刻向你鞠上一躬。

他每天要纠正的违章行为多达200人,我不知道当一位老人鞠躬时,那些“中国式过马路”者是怎样的心情,反正我是感到脸上火辣辣的,“红灯停、绿灯行”这样的交通规则连三岁小孩都清楚,可是一些成年人却要别人鞠躬来进行提醒和纠正,难免让人感到不好意思和面红耳赤。

诚然,通过鞠躬的方式来唤醒公众的自觉,这样的方式虽然还有待商榷,但是这种为了教育公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维护法律尊严的精神值得学习。如果觉得老人这样鞠躬太辛苦,那么不妨从自身做起,做一个遵章守法的出行者,如果人人都能遵守交通法规,如果“中国式过马路”能彻底消除,就是对老人最大的支持和奖励。

校园读书会

1991年《苏菲的世界》出版后,成为挪威、丹麦、瑞典和德国的畅销书,销量达到300万册。已有30多个国家购买了该书的版权。

乔斯坦·贾德是一位挪威世界级的作家,公元1952年8月8日出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大学时主修哲学、神学以及文学,并于奥斯陆大学得斯堪那维亚文学系挪威文组的学位,曾担任文学与哲学教师,自198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以来,已成为当代最重要的北欧作家。其后10年在芬兰教授哲学,于1991年他成为一位全职作家。

乔斯坦·贾德擅长以对话形式述说故事,能将高深的哲理以简洁、明快的笔调融入小说情境,他最著名的小说《苏菲的世界》享誉全球,被翻译为四十多种语言,全球销售量超过三亿册。

他的作品动人心弦,启发无数读者对个人生命、对历史中的定位以及浩瀚宇宙的探讨。

乔斯坦·贾德除致力于文学创作,启发读者对于生命的省思外,对于公益事业亦不遗馀力。他于一九九七年创立「苏菲基金会」,每年颁发十万美金的「苏菲奖」,鼓励能以创新方式对环境发展提出另类方案或将之付诸实行的个人或机构。

《苏菲的世界》出版后,即被欧陆许多学院选为哲学教科书了。这本书有关哲学史的叙述与传统学院的叙述方法大相径庭,它力求与时代的发展及社会之演变搭上线,哲学因而能够不被架空成学究的观念游戏,无法真正通俗化的哲学至少因此而变得比较可读起来。同时它也提示出了另一个重点,那就是哲学是有用的。苏菲在懂了一些哲学后,果然思路大通,在学校无论作文或答申论题,都眼界不凡,让老师刮目相看。

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

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

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魔镜、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来给席德明信片、会说话的汉密士、叫她席德的艾伯特、写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现实出现的梦中的金十字架、捡到的10元硬币„„接迥而至的奇闻怪事让苏菲一步步走下去。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各界评论:贾德这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可谓是空前的,他再次用事实证明了哲学并不是脱离现实的学院人士在象牙塔里所写的东西。——《德意志星期日汇报》

该书是一个将学术作品通俗化的杰出范例,未曾修习哲学概论的人,可以把它作为一本最佳的入门读物,而学习过此门课程但已忘却大半的人,本书则是温故而知新的得力之作。——美国《新闻周刊》

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不仅文笔卓尔不群,同时有多年担任哲学教师的经历,《苏菲的世界》一书有助于使读者以阅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游览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20世纪的世界哲学史,而丝毫不产生任何枯燥厌烦的感觉。——著名作家与评论家 马德兰·蓝格尔

哲学不是万灵丹,但是从来不去留意“爱好智慧”的重要与前人的心得,那么注定会陷于心灵封闭与终结。这或许是本书广受欢迎的原因吧?为了使人从困惑到觉悟,本书提供了一盏明灯。——哲学教授傅佩荣

《苏菲的世界》可以当做哲学启蒙书来阅读。它的小说部分,苏菲的主体自觉过程则颇像侦探故事加上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哲学加侦探,加幻想,再加上宇宙观,它让人更加心胸开阔,这不正是哲学“爱智”最古典的要义吗?——知名作家 南方朔

“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是《苏菲的世界》一书的副标题,颇能点明该书的要点。这是一本小说,但也是一本有系统的涵盖各哲学思潮的速食大杂烩。随着小说人物在哲学传统中寻求谜团的解答,读者也跟着温习了一遍西方哲学史。

《苏菲的世界》不论就内容,或就其受欢迎程度来看,都是极吸引人的一本书。这本书的成功,显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指标,就是社会大众渴望知识及缺乏安全感。在一本小说里,塞进整部西方哲学史,对追求速度的这一代而言,本身就极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识的流行趋势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觉察到当今教育上的缺失,我们的教育并未提供有关人生和其意义的必要知识,而这些答案正隐藏在哲学的奥秘里。我们有机会一一来巡视,到底这些饱学之士,教了我们些什么。

这本书的流行有其重要性,我们可以从好几方面来看。全书虽非学术性著作,但它是一本捍卫哲学的书,正因为其大众化,它也就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看法”。这本书不是在探讨哲学上的某一特别思潮或历史,而是尝试对每一派别做概论式的介绍,并说明它在今日的地位。可以说是一本集“学术界一般看法的摘要录”。因此,这本书表达了当今知识分子的立场。

该书主要讲述了小姑娘苏菲在神秘导师通过书信的诱导下,开始接触哲学,思考哲学问题,并且了解了整个哲学史的发展和一些著名的古今哲学家。先从如“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等几个简单的问题引导苏菲产生哲学性的思考,接而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还有一些自然哲学家的议题思考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等等涉及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的哲学,神秘导师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这本书涵盖了哲学、科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内容之多,思想之深刻。不仅如此,更加值得人们称赞的是作者以故事性的方式讲述了哲学家的故事和他们的思想,将原本晦涩难懂的哲学揉碎以另一种更加细腻的方式注入读者的头脑中。哲学家们往往确实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不平凡的人生,他们的生活经历不会像行侠者那样惊险离奇,不会像军事家那样波澜壮阔,不会像男欢女爱那样情意绵绵,而他们与众不同之处正在于他们特有的言行蕴含着哲学的深邃,会给你留下深深的思考和悠远的回味,哲人的人生往往就是故事。这种“灌输”的效果显然要比在哲学课堂上那些单一乏味的概念讲解要生动得多,这样的哲学知识将会有血有肉、有滋有味,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心灵。

书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我是谁?”,这个问题我曾经也思考过,相信这个问题是人们一致迷惑过的。为什么会有“我”这个意识的存在?

其实最开始,我并没有从书中直接得到答案,作者模棱两可的带过了。可是到后面谈到笛卡尔的时候,他所说的“我思故我在”这句名言,顿时让我有了醍醐灌顶的彻悟。人因为思考而存在,这句话带了点唯心主义的味道,但确实是当人们在否认在怀疑的时候,这一思考的行为就已经证实了“我”的存在。

当我读《苏菲的世界》的时候,心中还总是有一个问题让我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神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最开始,在艾伯特为苏菲讲解自然派哲学家的时候,先谈到了神话故事对自然问题的解释方式,然后是自然哲学家们产生怀疑,他们依靠自己的理性思考来得到答案,他们相信自己的思考是不变的。在这里,他们批评了传统神话,这是否体现了神学与哲学的矛盾?后来又谈到笛卡尔的时候指出他目前发现的三件事:

一、人是会思考的生物,二、上帝是存在的,三、宇宙有一个外在的真实世界。他坚持认为上帝是存在的,他宣称上帝可以保证我们用理智所认识到的一切事物必然会与现实世界相符。

这样看来,哲学又是为神学服务的,而不是矛盾的。如果说神学是人们的信仰属于唯心,科学是理性的探索属于唯物,那么哲学就是否包含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两者,与其兼容?哲学属于逻辑理性的思考,科学的灵感源于哲学。但是哲学在某一层次上又服务于神学,那么也就是说神学是哲学的更高层次的境界,因为“神学揭示启示的真理,而哲学只是阐明自然的真理”。当然无论人们怎么认为神学与哲学的关系,总是先有神学的启示方向,后有哲学的思考,理论上而言哲学都是源于神学的。

还有一点值得思考的是,当我读完了这本书之后,我所想到的是作者希望如今的青少年能够像苏菲一样在人类哲学的精神文明下逐步成长,到长大成人的那一天,还是能够保持一份对世界的好奇心,像哲学家一样理性思考,不要固定思维,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新的事物,即使懂得了很多的知识道理但仍然对这个世界充满考究和疑问,因为“真正聪明的人是意识到自己无知的人”。

现在的社会,虽然安定,但缺乏哲学性的思考。拿现在的网络来说,它的与人方便却造成了知识剽窃的普遍问题,不论是大学生还是学术研究者,大家似乎疲于自己去探究思考问题,而是更喜欢借用别人的想法和观点而缺乏个人的灵魂性。不仅如此,现在的许多长大成人的大人们更是习惯了这个世界,习惯了以整个社会的思考方式去想问题,像以往哲学家那样挑战神学,挑战社会等颠覆现有固定认识的想法与勇气早已消失不见。结合我的个人所经历过的一件事来讲,曾经有一位同学,他只是喜欢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某天他对我们平时用水的水质产生了质疑,然后他就借了一台简单的仪器装备将我们平时用的自来水提炼分解,发现底部沉淀了许多的红色物质。当他把这件事的结果告诉我们的时候,许多人的反应都是先是惊讶,后是接受,按照他们当时所说的一句话,“都已经用水那么多年了,我们不还是活得好好的,所以没有必要那么麻烦地去深究这种问题啊。”很多人都可能对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所产生的问题,都抱以无所谓的态度,更遑论去自我探索和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了。这就是现代人习惯于这个世界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我们虽然不可能回到那个百家争鸣,到处充满对知识真理追寻的年代,但是也不能安于现在和平舒适的生活,而疲于对人类、对自然、对社会的思考。哲学性思考的光辉应该不时从人们的身上闪现,那份对世界的好奇心不能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而永久失去啊。

中国式过马路反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