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上册第十二周数学计算训练题
育才学校四年级上册第十二周数学计算训练题
班级:姓名:评分:家长签阅:
一口算(15分)
89×202≈139×48≈307×53≈80÷19≈633÷88 ≈ 242÷60≈270÷90=750÷25=240÷15=200÷20=635+75=30× 62=700×40=100+11=125×16=
二笔算(15分)
236×43=208×56=720×42=279÷93=516÷43=
三简便计算(30分)
38×10258×9972×125(125×83+17×125)×8
99×38+38138×72-72×3818×82+18×47-18×29
375×480+6250×4834×3535-35×343438×101-38
四 填空(16分)
40×()<281600×()<4600()×700<2830()×30<920()÷15=202()- 445=1665960÷()=3099+()=101
五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18分)
(36+24)×2×525+350×20+3642235-(1780-1665)
149×69-149+149×32759-126-25916×98+32
六列式计算(6分)
2727除以9的商与36和43的积相差多少?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的和与差的积是多少?
第二篇:四年级数学计算训练 工作总结
四年级下册计算训练工作总结
本学期,为了进一步落实 “抓好抓实小学生听、说、读、写、算等方面的训练”这一举措,加强对本班学生进行学科能力训练的督导和检查,我在本学期一贯坚持让学生自主进行课前五分钟计算训练。就数学学科来说,计算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前几个学期,我们重点抽测的是第一学段的口算,通过几个学期的训练,发现第一学段学生的口算能力普遍得到了增强,不管是口算速度,还是准确率方面,都是比较令人满意,也达到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每分钟1——2题的要求。因此,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加入了对中高年级的计算抽测,发现学生的计算技能、应用运算律进行计算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本学期的学生训练情况,我们深有感触:
一、取得的成绩
1、从重视程度上看
本学期里,学生的计算技能的训练比较重视,从开学初就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制定了严密的训练计划,并能严格执行这项计划,保证了训练的时间,准备了训练的内容,年级也自行组织了相关的竞赛活动,这样就促进了计算活动的开展。同时,在与同事的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大部分教师在平时经常拿出一定时间进行计算训练,有口算,也有笔算,教师也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对题单进行批改。总之从学校领导到教师,都非常重视这项活动的开展。
2、从学生答题速度上看
通过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大致答完口算题15——
口而出”的熟练程度。只有口算速度上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才有可能提高。
2、注重平时训练
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计算训练应坚持经常,不要搞突击。每天坚持练一练,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计算练习,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3、注重训练形式
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内容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何让学生对计算产生兴趣?我们应丰富我们的训练形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在进行计算练习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限时计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4、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学生的计算错误,从现象来看,似乎大多是由 “粗心”造成的,而“粗心”的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又有助于身心的发展。从小养成的好习惯,让人受益一生。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让学生养成做题前审题的习惯;做完题检查的习惯;计算结束后用估算方法快速验算的习惯等等,这些都是提高练习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包括学生的字迹、规范的书写格式等,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
第三篇:四年级上册数学脱式计算专项训练
脱式计算专项训练: 258+75×24-567
625×36+7470-15800
(536+247)×26÷13
43×(985+898)÷7
215×5+324÷3
(570-400)÷5+269
87×(810-150×4)
732-(184×5-396)
21530-315×18+543
823×(419-367)÷4
125×6+240÷4
185+(550-300)÷5
85×(830-170×4)
735-(126×3-215)
(876-831)×334÷5
126×27+43×214
288×18+81÷3
(165-65÷5)×16
(205+95)×37
120×(560-490)
672÷21×6+566
(600+360)÷15+1520
28×300÷(42-22)
(540÷20+27)×15
786÷6+136×5
180÷(20×5-55)
50-(820+108)÷29
680÷(320-286)×170
580-912÷24×3
336÷(48+756÷21)
512÷(18+14)×37
(4800-25×165)÷25
第四篇: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周
4.数学思考
第2课时
数学思考(2)
执教:黄宗奎
时间:
****年**月**日
教学内容 逻辑推理 教学目标
1.学生根据已知条件通过列表等直观手段进行推理、判断,得出结论。
2.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重点难点
根据已知条件,运用排除法判断得出结论。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喜欢看警察叔叔破案的影片吗?警察叔叔根据一些线索进行推理,最终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你们想不想进行推理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呢?
1.课件出示简单的推理问题,学生回答。
(1)小红和小明分别拿着语文书和数学书,小红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那么,他们两人究竟各拿什么书?
学生:根据小红说的话可知她拿的是语文书,小明拿的是数学书。(2)小红、小丽、小刚分别拿着语文书、数学书、社会书。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小刚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那么小丽拿的什么书?
学生:根据小红和小刚说的话可知小刚拿的是社会书,小丽拿的是数学书。
2.小结:同学们对简单的推理问题分析得有理有据,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节课,我们学习较复杂的推理问题。希望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作出准确的推理判断。
二、复习讲授
课件出示例2:六年级有三个班,每班有2个班长。开班长会时,每次每班只要一个班长参加。第一次到会的有A、B、C;第二次有B、D、E;第三次有A、E、F。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指名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并进行集体评议。使学生明确:这里的A、B、C、D、E、F分别表示3个班的6位班长,每班有2个班长,每次开会,每班只有1位班长参加。
3.教师:第一次到会的有A、B、C,说明A不可能和谁同班?组织学生议一议,并进行交流。
指名学生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使学生明确:A不可能和B、C同班。
教师:第一次到会的有A、B、C,说明A只能和谁同班?组织
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使学生明确:A只可能和D、E、F同班。
4.教师:第二次有B、D、E,第三次有A、E、F,这些条件又说明了什么?
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5.教师:看了这些条件你有何感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能使这么复杂的条件一目了然呢?
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互相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试一试。课件展示问题:
用数字“1”表示到会,用数字“0”表示没到会,填写下表: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填写。
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指名学生汇报。(投影仪)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教师: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
指名学生答一答,并进行集体评议。(板书:A、D同班,B、F同班,C、E同班)
6.教师:如果不用列表,能直接根据条件推理吗? 组织学生议一议,互相交流。指名学生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使学生明确:上面的推理过程用了“排除法”。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二第6、7题。第6题: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组织学生独立完成(3)组织学生相互交流
(4)指名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并进行集体教学。(5)全班齐练。第6题:答案:4种。
第7题:答案:1号第四名,2号第三名,3号第一名,4号第二名。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六、教学板书
第2课时数学思考(2)
第一次到会的有A、B、C→A不可能和B、C同班→A只可能和D、E、F同班。
七、教学反思
5.综合与实践 第1课时
绿色出行
执教:黄宗奎
时间:
****年**月**日
教学内容 绿色出行。教学目的
通过计算,设计调查表,分析调查结果联系交通现状,体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进一步应用代数及统计等知识。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讲授
教师:同学们今天都是怎么来到学校的呀?是坐汽车的多呢还是骑自行车或者步行的多呢?翻开课本105页,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绿色出行。
1.组织学生阅读绿色出行相关材料,相互交流。指名学生汇报对材料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
2.讲授第1题。
教师:根据题中要求的数据,我们需要用到材料中的哪些已知量?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学生:①2011年末汽车数量;②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路程;③2011年末私人轿车数量。
教师:很好,那么请同学们用上述数据求出第1题的结果。汽车:49620000×0.16kg=7939200千克=7939.2吨 7932.2×15000=119088000吨
私人轿车:43220000×0.16kg=6915200千克=6915.2吨,6915.2×15000=103728000吨 3.讲授第2题。
教师:刚才我们求出了全国的排放量,下面我们帮小明算一下,他们家的排放量。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检查,教师评讲。板书: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距离: 20÷60×45=15千米
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15×2×245=7350千米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0.16=1176千克 4.反思。
教师:根据前面的信息,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①妈妈的单位和爸爸的单位一样远; ②妈妈坐地铁比爸爸开车快; ③小明的交通方式最环保。
5.组织学生设计调查表,调查本班学生及家长的交通出行方式。
6.讲解第106页阅读材料“你知道吗?”。
组织学生就“绿色出行”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教师讲解统计材料中的同比和环比。
二、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四、教学板书 第1课时
绿色出行 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距离: 20÷60×45=15千米
小明爸爸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 15×2×245=7350千米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0.16=1176千克
五、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北京五日游
执教:黄宗奎
时间:
****年**月**日
教学内容 北京五日游。教学目的
通过制作旅游计划,进一步理解时间、路程等知识。重点难点
对时间、路程的整体把握。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展示:我们来帮小明设计一个旅游计划。(1)旅游计划包括什么?(5天的全部行程)
(2)全部行程由哪几部分组成?(日期、行程、交通工具、住宿、费用等)
(3)哪些景点要去呢?(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博物院、景山公园、王府井大街等)
2.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利用以上信息,如何安排五日游行程?”
学生汇报,并说明安排理由。教师将各组汇报的计划板书。3.将学生们设计的旅游计划和第108页小明的计划对比,看看各
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如何改进。
如:第二天小明全家刚到北京就去那么多景点,时间和精力都会不够。
二、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课后作业
1.通过互联网连接更多旅游信息。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四、教学板书
第2课时
北京五日游
日期
行程
交通工具
住宿
费用 ①景点大小 ②景点距离 ③景点路线 ④游览时间
五、教学反思
第3课时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执教:黄宗奎
时间:
****年**月**日
教学内容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目的
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合理支付邮资,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经历探究确定邮资、合理支付邮资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进一步理解运用综合知识。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观看课本第109页的图和邮政相关费用表。问:从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如:(1)不到20g的信函,寄给本埠的朋友只要贴0.80元的邮票。
(2)不到20g的信函,寄给外埠的朋友要贴1.20元的邮票。2.一封45g的信,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1)学生观察表中数据,计算出所需邮资。(2)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想:每重20g,邮资1.20元,40g的信函,邮资是2.40元。5g
按20g计算,所以,45g的信函,寄往外地所需邮资是3.60元。
3.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只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果不能,请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1)不超过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邮资?
学生说一说各种可能的资费。引导列表描述。(课本110页)(2)用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可支付的资费是多少? 一张:80分
1.2元 两张:80分×2=1.6(元)1.2×2=2.4(元)0.8+1.2=2.0(元)三张:0.8×3=2.4(元)1.2×3=3.6(元)1.2+0.8×2=2.8(元)1.2×2+0.8=3.2(元)
(3)你认为可以再设计一张多少面值的邮票?学生自行设计各种面值的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4.布置作业:
如果想最多只用4种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400g的信函的资费,除了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你认为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
观察邮票
问:你寄过信吗?见过这些邮票吗? 5.观看课本第109页的图,并说一说。
(1)上面这些都是普通邮票,你还见过哪些邮票?
(2)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交流后,使学生明白普通邮票面值种类齐全,可适用于各种邮政业务。
二、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
三、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四、教学板书
五、教学反思
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
执教:黄宗奎
时间:
****年**月**日
教学内容 有趣的平衡。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初步感受杠杆原理,进一步理解反比例关系。经历应用反比例关系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实验操作、探究发现等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1.进一步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2.进一步理解运用综合知识。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复习讲授
1.教师:谁能说一说反比例的意义?能举例说明两种相关的量成反比例吗?
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指名学生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2.组织活动。(1)制作实验用具。
教师提前布置实验用具,学生准备。
①准备的竹竿长度是一米,尽量做到粗细均匀。
②在竹竿中点处打孔栓绳子时注意绳子的长度,同时注意检查拎起绳子后竹竿是否平衡。
③从中点处开始每隔8㎝做一个刻度记号,尽量等距。④选用的棋子、装棋子的塑料袋要完全一样。(2)探索规律,体会杠杆原理。
①CAI课件展示第二幅图,问题1: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平衡?
组织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确: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相同的地方,放相同数量的棋子才能平衡。
②课件展示第二幅图,问题2:如果左右两个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到什么样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
组织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确:如果左右两个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到距中点相同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
③课件展示第三幅图,问题3:左边的塑料袋放在刻度3上,放入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棋子才能平衡?
组织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白:要放3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
④课件展示第四幅图,问题4:如果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入1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呢?在刻度2上呢?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并进行指导。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教师:通过上述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白:一般条件下竹竿平衡的规律是:左边的刻度数×棋子数=右边的刻度数×棋子数
(3)应用规律,体会比例关系。
①课件展示教材第112页第4幅图,问题1:左边在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才能保证平衡呢?
组织学生应用上面所总结的规律填一填,并互相交流。指名学生汇报,并互相评议。组织学生验证。
②教师: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发现刻度数和所放的棋子数的关系吗?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指名学生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白:右边刻度数增大,棋子数反而减少;刻度数减小,棋子数反而增大。因此,右边的刻度和所放棋子数成反比例关系。
二、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四、教学板书
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
左边的刻度数×棋子数=右边的刻度数×棋子数
五、教学反思
第五篇:四年级数学上册简便计算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简便计算练习题
一、简便计算练习题
(1)775-(218+75)
(2)221+38+162
(3)306-38-262
(4)235-183-17(5)234-55-45
(6)279-73-127
(7)273-128-62
(8)89-(89+215)
(9)679-(213+79)(10)578-176-324
(11)123+285+177
(12)35×37+65×37
(13)75×27+25×27
(14)38×101-38
(15)16×2+16×3+16×5
(16)178×101-178
(17)84×36+64×84
(18)7 5×89+11×75
(19)178×99+178
(20)37×83+17×37
(21)19×103-19×3
(22)99×38+38
(23)23×41+59×23
(24)4× 12×25
(25)125× 16×8
(26)4×8×25×125
(27)125×88(两种方法)(28)38×2×50
(29)5×216×2
(30)25×36
(31)25×44(两种方法)
(32)153+262+138
(33)375+219+381+225
(34)
525-35-165
(35)(181+264)+219
(36)378+44+222
(37)276+228+24+272
(38)135×6+65×6
(39)99 ×53+53(40)47 ×99+47
(41)36 ×29+36
(42)38×41+59×38
(43)58×99+58
(44)138×72-72×38
(45)23×83+17×23
(46)42×103-42×3
(47)25×62×4
(48)99×38+38
(49)
125×43×8
(50)(40+4)×25
(51)(8+6)×125
(52)(80+8)×125
(53)
36×(30+3)
(54)25×(8+40)
(55)125×(8+4)
(56)63×99(57)28×201
(58)18×199
(59)68×11
(60)38×102
(61)35×98
(62)57×101
(63)46×101
(64)37×99
(65)25×36×4(66)(25+4)×40
(68)27×102-27×2
(69)16×99
(71)53+262+38
(72)100÷25÷4
(74)56000÷8÷125
(75)2300÷50÷2
(77)75×27+25×27
(78)38×101-38
(80)125×72
(81)25×16
(67)36×57+36×43
(70)37×101
(73)4800÷25÷4
(76)35×37+65×37
(79)16×2+16×3+16×5(82)12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