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知青感慨
编辑:尘埃落定 识别码:22-938792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07 19:02:17 来源:网络

第一篇:知青感慨

知 青 感 言

李琳

难忘的知青岁月是我们人生的第一阶梯,苦难的日子让我们这代人饱尝了酸、甜、苦、辣,给我们留下了最深刻、最难忘的回忆。如今我们这一代人正在逐渐步入人生的晚年,回头望去,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那些挥之不去的情景,就象岁月酿造的酒,需要与人分享,与人品尝。让我们相聚在这里,回忆过去,联络感情,畅谈人生,美化生活。

姓名:李琳

原农场:景洪农场十二分场

现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联系电话:***

202_.6.12

知青感慨

难忘的知青岁月是我们人生的第一阶梯,苦难的日子让我们这代人饱尝了酸、甜、苦、辣,给我们留下了最深刻、最难忘的回忆。无奈也吧,遗憾也吧,这样的生活毕竟造就了我们,那些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感受形成的心灵默契就是凝聚我们这代人的知青情结。

如今我们这一代人正在逐渐步入人生的晚年,是的,我们已经回不去了,回头望去,尽管仍是那当年的山,那年的路,那样的月和那同一颜色的橡胶树,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那些挥之不去的情景,就象岁月酿造的酒,需要与人分享,与人品尝,那些在我们心中,魂牵梦萦对曾经承载我们生命历程第二故乡的情愫,总想对人诉说,对人倾诉。

来吧朋友,让我们相聚在这里,回忆过去,联络感情,畅谈人生,美化生活。让我们站在各自的层面去思、去想、去写,去回忆并诠释吧。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李琳

202_.6.12

第二篇:回知青点感慨

回知青点感慨

岁月往事 202_-05-14 17:44:04 阅读42 评论4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下乡43年后的今天,我们知青点8名同学又踏上了回乡之路,这已经是我回大连后的第4次回乡。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收获。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和这一次。

阔别岫岩农村25年时,我和知青点的同学们一起去寻找当年丢失的梦和青春……。我们重新踏上这片土地,还是那么熟悉,那山、那水、那人,一切依旧。要说变化也就是多了几间瓦房,老乡们穿的还是补丁衣裤,山村的沟沟岔岔、河流小溪还那么静静的躺在那儿。25年过去了,旧貌依然没有换新颜,让我看了都心痛……。25年来,党的政策逐步在向农村倾斜,希望农村早日富裕起来。然而,这里的状况依旧,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唯一感染我的是老乡们的那份热忱。他们听说当年的知青回来了,三三两两纷纷来到村头,叙述离别的情怀,谈得最多的当然是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插队往事。乡亲们的真诚让我们又走进了家家户户,他们把家中珍藏的好嚼咕(好吃的)全拿了出来招待我们,那场面真是感人。离别时老乡们洒泪告别的情景令我至今挥之不去。

上周,我们又踏上了这片热土,眼前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过去的茅草房不见了,家家户户都住上了瓦房,浓郁的现代农村气息使我感受时代的变化和历史的变迁。丹大高速公路已经建到了离村不远的地方,如果通车,这里定会发生巨变。村庄里很肃静,几乎见不到人,后来才得知,除了在家留守的老人,年轻人都进城了,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有冰箱、彩电、电话,年轻人进出都用手机联系。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已成为现实。我心里瞬间畅亮了,这才是我真正想看到的,并由衷的祝福他们越

过越好!

今天我们来过,以后还要再来。因为,我们的青春留在了这里,这里还有梦,还有当年的牵挂,还有失去的年华……。所以,我们不会忘却,不会忘却过去那段辛酸的插队生活……。

西双版纳5万知青掀起的大返城运动从开始到结束,已过去三十二个春秋,那声势宏大、群情高昂的场面仿佛历历在目、作为当年大返城运动和橄榄坝大绝食的参与和见证人,这一生什么都可以忘,就是忘不了那段惊心动魄的经历,“挟持中央调查组共同绝食”。

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它都是杀头的罪呀,它压在我心中三十年从未向任何人吐露这段广为人知的事件,鲜为人知的内幕,埋藏了整整三十二年,正如“中国西部知青网”上一篇文章结束语说得好:“云南知青作为其中一个群体,不经意留下了一篇至今仍然说不清的谢幕词”。版纳5万知青以大无畏的抗争精神,向极左势力的强权首先发起冲击,迎合中央高层老一辈革命家的政治战略思想,完成了结束上山下乡运动的前期历史使命,给1979年后的学子造就了一个完成全部学业的契机,大量高级学者的学成,为共和国后来的崛起提供了大量文化含量极高的高科技人才。

背景深厚的上山下乡运动,风行十年后,实为运动的受教育者,既然是在结束它,权力行使过程中的第一章是知青,是刻着知青名字的章,是一名已是共产党员,政府最基层的权力行使人,这也许是历史开的一个天大玩笑吧!年近60的人,身体的内脏已坏了5个零件,也没什么顾忌了,本着对历史负责,忠诚历史,还原历史,向三千万知青敬献出大返城的谢幕词。

《云南西双版纳知青大返城运动示意图表》(1978年10月16日)——(1979年1月5日)初期 一团十营部分有识知青谈论农场知青未来的出路命运 北京知青钟阿诚写成第一封给邓副总理的公开信(联名信)点火 上海知青丁惠民署名发表联名信1978年10月16日 版纳5万知青选择了群起,同时也选择了丁惠民,近万名知青向景洪县县城和一团集结 起事 县城江边旅馆丁惠民主持召开知青代表第一次联系会 重庆知青代表邹欣德首先提议组建成立北上筹备总组 议定 筹资上京告状请愿选定总组成立时间 北上筹备总组成立,被全体代表敬重的丁惠民当选总指挥 任务 筹资筹备北上,向党中央递交上告材料及请愿书 目地 要回家 选定北上日子 总组失控造成两批北上请愿团 丁惠民受官方及形势高压脊骨软不敢北上导至北上既定日走不出去,运动差点流产 广大强硬知青代表踢开绊脚石连夜选出和组建了首批北上请愿团和选定了出发时间 凝聚五万知青意愿的首批北上请愿团大旗,冲向凶险难卜的未知中 首批北上请愿团领队,黄玉海(二团上海)、刘庭明(二团)、涂清亮(二十团)旗手彭耕耘(三团)45人资金4600元 1978年12月23日昆明卧轨,惊动中央,与中央调查团及省委对话,态度强硬,坚决北上,为北上争得11个名额上京的合法性,完成上交控告材料和请愿书,分配两批队员到上海,重庆演讲宣传,造成全国轰动,全国知青反响强烈,形成全国知青抗争局面 二批北上大旗更彰显出版纳知青北上的决心和力量 二批北上请愿团领队,丁惠民、刘先国51人 1979年1月4日二批受到中央领导王震接见,完成上交控告材料和请愿书,造成政府报纸公开报导这一事件,争取到这一事件的合法性,形成全国舆论焦点。北上筹备总组名存实亡 从强硬派的首批北上请愿团冲出大山,形成了各农场各自为战,自由发挥同时又有机配合的开始一团 景洪农场 二团 东风农场 三团 勐养农场 四团 橄榄坝农场(后水利三团并入四团)五团 黎明农场 六团 勐腊农场 十九团 勐捧农场

(后水利二团并入十九团 二十团 勐满农场(后水利一团并入二十团)留守知青的责任和使命 为策应北上,各农场坚持罢工,大闹特闹与北上队伍保持遥相呼应,口号是“闹得越凶,北上代表越安全”,有知青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悲壮的大返城运动句号 橄榄坝农场二分场九队重庆知青发起,以二分场知青为主体的数百人围困农场场部,知青代表10名与国务院赴云南调查团、赴橄榄坝小组对话失败,行为过激造成数百知青与调查组共同绝食的僵持局面。

中央指令画句号 中央高层顺民心宽大处理知青的过激行为 团中央委员、青农部部长、国务院赴云南调查团副团长、赴橄榄坝小组组长、朝铭植代表中央发出指令“同意知青集体退职,回原籍按排工作。”时间定格在1979年1月5日21点,地点:橄榄坝农场场部办公大楼办公室 结束语 版纳知青大返城运动的表现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知青没有领袖,只有三种人:一种是站在浪尖上的勇士、一种是坚持罢工的广大知青、一种就是软骨头,自己对号入座。

版纳知青大返城过程时间连接表(1978年10月16日)——(1979年1月5日)运动的创意群体 1978年9月景洪农场十分场小学部分老师,营机务队,卫生所部分知青形成一体,讨论农场知青未来的命运和当时时事的发展,以群体的主导思想为根本,由北京知青钟阿诚执笔写成给邓副总理的公开信(联名信)点火 1978年10月16日由上海知青丁惠民署名发表第一封(联名信)知青群起起事 1978年11月5日橄榄坝农场7分场抬尸游行,(瞿林仙死亡事件)惊动全国,邓贤写的(中国知青梦)中的抬尸游行原形事件 1978年11月29日县城江边旅馆丁惠民主持召开知青代表第一次联席会 1978年12月7日第二次知青代表联席会在一团招待所公开召开宣布“北上筹备总组成立”选定12月15日为北上出征日 历史差点在这里止步,勇者选择了“拼” 总组失控造成两批北上请愿团 1978年12月15日,丁惠民受官方高压及大形势(全国上山下乡会议)结束的会议主导思想和定性,他脊梁骨软了,不敢北上,北上既定日走不出去,仅仅九天时间的总指挥成为历史。

强硬派的崛起 1978年12月15日晚10点,“把钱和材料交出来,我们组织北上”“踢开绊脚石,坚决北上”,近千知青的怒吼响彻一团招待所食堂的上空。由强硬派连夜选出和组建成首批北上请愿团,选定12月16日为出发的日子,首批北上请愿团全体宣誓“以命相拼,不完成请愿任务决不归。” 1978年12月16日,以强硬著称的首批请愿团高举凝聚着五万知青为后盾力量带着五万知青的希望大旗,置生死于度外,冲出大山,走向未知。1978年12月18日,二批北上请愿团高举大旗,彰显知青的团结和力量,更让五万知青明白,已没有退路,团结一心,向着一个目标选择一个字“拼”。大本营留守知青的呐喊 为保证北上代表的安全,同北上请愿团保持心灵上的策应,以自己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行动开始了,口号是“闹得越凶,北上代表越安全”,事后反应出来,大本营各大农场坚持罢工,以各种方式抗争,演绎出太多可歌可泣,用血泪和失去自由为代价催人泪下的故事。

橄榄坝在行动 1978年12月23日,由1千多二分场为主力的知青在场部举行誓师大会后游行,同时宣布以全体知青集体退职为突破口,声援北上。12月28日橄榄坝知青基本完成集体病退手续(5个公章全部搞定),在电视剧《孽债》中抓盖悬在窗上的公章情景在橄榄坝首先上演。(注团部医院公章挂在窗上,农场的公章绑在桌子腿上)。悲壮的大绝食完整的句号 橄榄坝以二分场为主体的数百知青绝食行动,得到各分场知青声援,声援绝食行动的队伍里,特别勇敢的是六分场的知青(上海闵行区)他们烧掉平时全部的生活日用品…..等赶来声援,加入绝食行列。中央高层对橄榄坝知青过激行为宽大处理,于1979年1月5日21点发出指令,“同意知青集体退职,回原籍安排工作”。半个月时间里,近5千橄榄坝知青人走一空。

橄榄坝三、六 202_年9月18日

重庆版纳知青网》一个好温馨、好亲切的名字,无论你从那个角度看,它都亲切的向你微笑,向你招手。《重庆版纳知青网》一个在风雨中逐渐成熟的网,它的顽强是与创办人的信念、坚持,和所有新、老网友的热情支持分不开的,它的成长倾注了创办人太多的心血、艰辛,和所有新、老网友的信任和期盼。在所有关注它的网友们的精心扶持下,它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重庆版纳知青网》的改版,标志着他的成熟。借改版之际,管理委员会的所有成员向网站的创办者,向呕心沥血的红青站长表示最深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热爱网站的新老网友表示深深的感谢。同时也希望你们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网站的建设。因为你们才是网站真正的主人。

曾经的知青是共和国一个独特的群体,独特的本身是历史对我们的光耀,难忘的知青岁月是我们人生的第一阶梯,苦难的日子让我们这代人饱尝了酸、甜、苦、辣,给我们留下了最深刻、最难忘的回忆。无奈也吧,遗憾也吧,这样的生活毕竟造就了我们,那些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感受形成的心灵默契就是凝聚我们这代人的知青情结。

如今我们这一代人正在逐渐步入人生的晚年,是的,我们已经回不去了,回头望去,尽管仍是那当年的山,那年的路,那样的月和那同一颜色的橡胶树,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那些挥之不去的情景,就象岁月酿造的酒,需要与人分享,与人品尝,那些在我们心中,魂牵梦萦对曾经承载我们生命历程第二故乡的情愫,总想对人诉说,对人倾诉。来吧朋友,让我们相聚在这里,回忆过去,联络感情,畅谈人生,美化生活。让我们站在各自的层面去思、去想、去写,去回忆并诠释吧。

丁惠民这个名字,对许多知青来说都不会陌生,他是1978年末1979年初云南农场知青上访请 愿运动的总指挥。这场运动几起几落,其间还穿插了签名公开信、罢工、请 愿、车站卧轨、进京上访、中央领导接见等诸多事件,最终以知青大返城为结束。

1978年云南农场知青返城风潮的掀起,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可以说是多种矛盾积久必发的产物。

我是1953年9月出生的,1971年,作为六九届中学毕业生,从上海去了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景洪农场)。我父母都是上海工人,当初,我对上山下乡还是能够接受的,现在当然是两回事了。

我在云南一待就是10年,这中间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漫长枯燥的生活,沉重艰辛的劳动以及前程的渺茫无望,使当年热情活跃的知青逐渐变得消沉忧郁,回家的念头深深地埋在几近绝望的心底。1978年返城潮前夕,整个农场弥漫着这种压抑沉闷的气氛。

在这里,我只想回忆两件沉重的事。第一件发生在1973年还是1974年记不太清了,那时,云南兵团还没有改制成农场,领导都是现役军人,一些干部素质差,工作方式粗暴。有一次,为知青打抱不平,我把连指导员揍了一顿,我也是忍无可忍。结果被关了整整9天,每天都挑大粪、劈柴火,用重体力劳动惩罚我,最后还是副连长把我保出来了,主要是因为身体被他们打坏了。当初抓我时,他们用枪托把我的第四和第五节中间的腰椎打断了,到现在还是这样,背有些驼。1974年我回家探亲,父亲得知此事,不服气,前后写了六百多封上告信。我在家待了一年多到两年的样子,直到打倒“四人帮”。

那时,云南兵团已改制成农垦总局。刚恢复职务的老干部陈运保,把我叫回农场。最后农场给我补发了工资,并调到学校搞总务。我利用给学校搞采购这个条件,走遍了整个西双版纳,广泛了解了各地知青的真实情况。1976年,我女朋友的一个女同学在办病退时,竟被农场团部管这事的章彬给奸污了。

通过这两件事,你就知道知青为什么不愿留在云南。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事很多。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中央明确提出“拨乱反正”的方针路线。老干部解放,地、富摘帽、右派平反„„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开始考虑争取返城的具体方式,决定充当“领头羊”,主动向上面反映知青的强烈愿望。说实话,我也犹豫过,万一搞砸了有什么后果?最坏的结果就是去普文劳改农场种甘蔗。

经过反复斟酌,我决定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第一是发动阶段,采取写联名信的方式,诉说知青的不幸遭遇。第二是赴京请愿,虽有风险,但关键在于,知青没有任何政治要求,只是希望返城回家。

在请 愿未能奏效的情况下,运动将进入第三阶段———组织五万知青自行撤离边疆,回到各自的家乡,而指挥部成员则分赴知青较多的上海和重庆,进行一场持久的非暴力的和平请愿运动,要求“回家”。

所幸,这一计划还未实施,知青们便如愿以偿了。事后我亦感慨万分,我们的党确实英明伟大。在发起请 愿运动之初,我已物色了两个出色的左膀右臂,一个是我结识多年的朋友,上海知青胡建国,另一个是重庆知青刘先国。因为上海知青和重庆知青在西双版纳大概各占50%左右。

1978年10月16日,在广泛征求知青们的意见并得到一致赞同后,我的第一封致邓小平副总理的公开联名信正式公布了。此信得到了各连知青的签名响应。我的住处很快成了联络中心,天天门庭若市。可农场方面却视而不见,终于有一天,农场党委书记来了,要求我们最好不要去打扰工作繁忙的中央领导。这时,我们还得到了中央将在近期召开一次全国性知青工作会议的消息。11月18日,第二封联名信公布了,直接对上山下乡政策提出质疑。说来也巧,11月23日,刚恢复出版的《中国青年报》出人意料地发表了题为《正确认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的评论员文章,意思是:全国各地知青问题积压甚多,到了非认真解决不可的地步。

11月下旬,在景洪城郊的江边旅馆,我们秘密召开了各农场知青第一次联席会议,为即将到来的请愿高潮奠定了基础。第一次联席会议后,整个局势发展迅猛,时机日趋成熟。这时期,一些农场发生了少数知青无故停工停产、拒绝上班以致和农场干部发生正面冲突的事情。为此,我极为担心。

1978年12月8日,中国知青史上意义重大的西双版纳地区各农场知青代表第二次联席会议在景洪农场招待所正式召开,七十多个营级农场一百二十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知青赴京请愿筹备总组,通过了我执笔的第三封联名信———请 愿书,我被推选为总指挥。

筹备总组公开承诺,一旦完成请 愿任务,该组织自行解散。我派出两个工作小组,分别前往州政府和农垦总局,谒见领导汇报情况,也算主动给地方政府打个招呼吧!可州政府和农垦总局领导却避而不见,连个照面都不打。

八年来的满腔怨恨一下子涌上心头,于是,我与胡建国、刘先国两位副指挥简短交换意见后,下了总罢工令,以示抗议。总组还决定,首批请愿团15日正式启程北上。

13日,我率人到达景洪。14日,省委工作组到达景洪。双方见面,气氛很平和,并达成共识:这次罢工事出有因,暂时不去追究谁的责任,今后由上级部门来做处理,知青可以继续罢工,其余问题双方继续商议。

12月1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重要新闻:顺利闭幕的第二次全国知青工作会议决定,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方针政策,而且今后各国有、军垦农场的知青将作为一般的农场职工对待。

“什么狗屁决定?老子受了8年罪,连知青名分都没了。”一时群情激愤,沸沸扬扬。

冷静之后,我们决定尽快赴京,向中央领导面陈实情。16日,我们心情复杂地送走了第一批赴京代表。17日晚,我们得到消息,二团农场领导将知青闹事定性为反革命事件。为此,我们决定中止商议,立即赴京。

18日早上8点,我亲自率团进京,上万知青热烈相送。建国代我坐镇西双版纳,坚持罢工。

当晚我们到达思茅,21日到达杨武。途中,我们得知第一批代表丢失了经费,正在昆明。我盘算了半天,咬咬牙让财务划出700元,派人给他们送去,并让他们在昆明等我们。23日,全团兵分三组,一、二组分赴上海、重庆,争取家乡父老的支持,28名代表由我率领,乔装成探亲知青,隐蔽行动,力争尽快到达北京。

滞留在昆明的代表四处碰壁,很快失去了耐心,先是强行冲站登车,失败后,又卧轨阻截,造成铁路瘫痪。省委准备动武了,知青面对枪口方才清醒,无奈地离开了车站,或回农场,或回老家,避免了流血冲突。

27日,请 愿团到达北京。事先,我起草了《告全国人民书》,再次表明知青不想与政府对抗,只想回家的态度。傍晚时分,我们被接到农林部招待所。代表团受到了热情真诚的接待,短短几天里,国务院知青办、劳动部等中央部委都派员与我们进行了会谈。

1978年12月31日晚,农垦总局刘济民副局长与我们进行了商谈,并达成协议:国家农垦局确认请 愿团的合法性质,而我也同意同时下达复工通知。1979年1月4日上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震接见了我们,我们当面递交了请 愿书。王震有一半时间在骂“四人帮”,讲了很多革命道理,以为我们是找不到对象才闹到北京的,于是认真地告诉我们,他准备找邓大姐从山东多找些姑娘到版纳来,希望我们把版纳建设好。

回到招待所,我琢磨了半天,发现王震只是重复了广播、报纸天天讲的那些话,它的功能并不是解决具体问题,而是让我们请愿团得到一些安慰。王震肯定是不管户口簿之类的俗事,那只有找云南、上海、重庆的地方父母官去要了。看来,待在北京已没多大意义。

5日一早,我们登车返回云南。一到昆明,省委副书记薛涛等领导就热情地来看我们,说中央很重视我们的问题,农林部副部长兼国家农垦局局长、党委书记赵凡正在西双版纳做调查。前两天西沧地区的知青在闹绝食,还有的把锄头烧了,猪也杀了吃,他希望我们下去帮助做工作。

18日回到农场。23日按事先安排,代表们在景洪集合,我原准备动员大家自行撤离农场,但却得到了最新消息。由于云南全省各地区的知青与版纳知青遥相呼应,都闹了起来,省委、省政府顾此失彼,焦头烂额,最后伤透了心。抱来的孩子养不了家。省委书记安平生在21日昆明四省市知青工作会议上讲话:“省委同意„„上海困难大,最好多留一点,不愿留的,统统都走„„” 胜利了!知青胜利了!当天下午,我宣布筹备组解散。我还起草了一个电报,向王震认错,以便不被秋后算账。电报只由我和胡建国、刘先国三人签名,共同来承担责任。返乡风潮席卷版纳,数万知青争先恐后,有些农场干脆将公章用铁丝拴在门上,听任知青“各取所需”。

为了站好最后一班岗,我没有走。不久,王震还给我们三个人写来了一封亲笔信:你们来电收到,看了很高兴,相信你们站出来工作的勇气„„

四五月份,知青几乎走完了,后来省知青办也取消了。我一直拖到12月底,母亲提前退休,才按国家政策顶替回了家。(欧阳胜)

第三篇:感慨

在爱情这场戏里总是有一个主角和一个配角,累的永远是主角,伤的永远是配角。

饶雪漫语录

成长就是这样,痛并快乐着。你得接受这个世界带给你的所有伤害,然后无所谓惧的长大。

饶雪漫语录

停下休息的时候不要忘记别人还在奔跑

兔斯基语录 30岁前有钱花,很快乐 30岁后有钱花,更快乐

30岁前奋斗,很辛苦 30岁后奋斗,更辛苦

兔斯基语录

不管好事坏事自己清楚就足够了做人要低调

兔斯基语录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郭敬明

202_年专升本《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

发表时间:202_-12-10 0:00:00

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计20分)判断题(计10分)名词解释(共24分)简答(共40分)计算题(共26分)论述题(共30分)

建议参考书: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第一章 引论

理解西方经济学的概念,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第二章 供求理论与均衡价格机制

1.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2.供给及其影响因素 3.均衡价格机制

4.均衡价格变化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 5.供求弹性分析 第三章 效用论 1.效用论概述 2.无差异曲线

3.预算线 4.消费者均衡

第四章 生产论 1.生产函数

2.一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的生产函数 3.两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的生产函数 4.规模报酬

5.固定投入下多种产品的最优组合 第五章 成本论

1.成本的有关概念 2.收益与收益分析 第六章 市场结构理论 1.完全竞争市场 2.完全垄断市场 3.垄断竞争市场 4.寡头垄断市场 第七章 生产要素理论 1.生产要素及种类 2.生产要素的市场需求 3.生产要素的供给 4.生产要素的均衡 第八章 一般均衡理论 1.一般均衡的含义 2.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的区别 第九章 市场失灵理论 1.市场失灵的含义 2.市场失灵的原因

第十章 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2.国民收入的有关名词概念 3.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第十一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均衡产出 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3.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4.乘数理论

5.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6.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7.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十二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投资的决定 2.IS曲线 3.利率的决定 4.LM曲线 5.IS-LM分析 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 1.财政政策 2.和货币政策 第十四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总需求曲线 2.总供给曲线

第十五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1.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 2.哈罗德——多马模型

3.新古典模型 4.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5.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第十六章 通货膨胀理论 1.通货膨胀的描述和分类 2.通货膨胀的原因 3.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4.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科目:管理学(浙江省统考)

个人建议参考书:

1、《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周三多 复旦大学出版社

2、《管理学—教与学引导》 周三多 复旦大学出版社

3、《管理学基础》 单凤儒 高等教育出版社(仅供参考)

4、《管理学(第二版)习题与案例》 周三多 贾良定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个人整理资料:

1、《管理学》考试大纲的配套笔记

2、《管理学》单选题汇总〈选自自考习题〉

3、《管理学》各章重点简答题、论述题汇总及详解

4、《管理学》根据大纲各章所有知识点框架汇总及预测

5、最后十天复习精粹汇总

6、《管理学》考试大纲分析

7、各种题型的分数配比分析

科目:西方经济学(仅限报考宁波大学的考生)

个人建议参考书:

1、《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本不限)

2、《西方经济学学习与教学手册》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习题集(第二版)》 朱明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习题集(第二版)》 朱明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个人整理资料:

1、《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配套笔记

2、《西方经济学》详细大纲整理归纳

3、《西方经济学》所有知识点框架汇总及考题分析预测

4、《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及详解

5、《西方经济学》简答题汇总及详解

6、《西方经济学》论述题汇总及详解

7、最后十天复习精粹汇总

8、各种题型的考前预测

9、《考试复习与应考》方法一篇

10、《考前10天是复习冲刺的最后阶段,决战前的部署至关重要》方法一篇

《管理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1适用专业:企业管理 参考书目:周三多主编,《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考试题型:选择题、简述题、计算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考试时间:3小时 考试方式:笔试 总

分:50分 考试范围:

第一章 管理总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管理

(二)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管理的主体

(四)管理与环境

(五)道德与社会责任

二、考核要求

(一)管理

1. 识记:管理的涵义

2. 理解:管理的应用范围、管理的特性

3. 应用:结合实际分析管理的重要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二)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 识记:管理的研究对象和归纳法、实验法与演绎法的涵义 2. 理解:管理学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性 3. 应用:结合实际正确运用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管理的主体

1. 识记:管理肢体、管理者角色的涵义

2. 理解:管理主体与客体的范畴、管理者角色的分类与变动、管理主体的能力结构

3. 应用:能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管理者主要角色计能力结构状况和要求

(四)管理与环境

1. 识记:管理环境的涵义

2. 理解:管理的环境构成与特点、管理(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作用 3. 应用:结合实际管理问题,能全面正确地分析内部与外部环境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五)道德与社会责任

1.识记:道德与社会责任的涵义 2.理解:道德观与社会责任观

3.应用:能结合实际情况明确提高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及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演进

一、考核知识点

(一)早期管理思想

(二)近代管理理论的产生

(三)科学管理理论

(四)一般管理理论

(五)管理组织理论

(六)行为科学理论

(七)现代管理理论

(八)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二、考核要求

(一)早期管理思想

1. 识记:(1)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用人思想、经济管理思想

(2)国外古代的行政管理思想、生产管理思想

2. 理解:原始社会管理思想的萌芽

(二)近代管理理论的产生

1. 识记:亚当、斯密、小瓦特和博乐顿等人对管理理论的贡献 2. 理解: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

(三)科学管理理论

1. 理解: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2. 应用:分析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

(四)一般管理理论

1. 理解: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2. 应用:分析一般管理理论的内容

(五)管理组织理论

1. 理解:管理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 2. 应用:分析管理组织理论

(六)行为科学理论

1. 识记:行为科学的涵义 2. 理解:(1)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2)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和X-Y理论等理论的主要内容 3. 应用:分析行为科学理论

(七)现代管理理论

1. 理解:(1)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特征(2)各理论学派的基本观点

(八)现代管理理论的新思潮

1.识记:业务流程再造、学习型组织和知识管理的涵义

2.理解:业务流程再造思想的提出以及再造给企业带来的变化;五项修炼及建立学习型组织在观念组织等方面要做的变革;知识管理的 3.应用:业务流程再造成功的要点分析

第三章 决策

一、考核知识点

(一)决策概述

(二)决策理论

(三)决策程序

(四)决策的方法

二、考核要求

(一)决策概述

1. 识记:(1)决策的涵义

(2)决策的原则 2. 理解:(1)决策的特征

(2)决策的划分标准与决策类型

(二)决策理论

1. 理解: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和当代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2. 应用:分析三种理论的内容

(三)决策程序

1. 识记:决策的程序

2. 理解:决策每一步骤的基本要求

(四)决策的方法

1. 识记:各种决策方法的涵义

2. 理解: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的涵义与具体步骤 3. 应用:运用决策树法和量本利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决策

第四章 计划

一、考核知识点

(一)计划及其性质

(二)计划种类

(三)计划编制过程

(四)目标管理

(五)计划的方法

二、考核要求

(一)计划及其性质

1. 识记:(1)计划的概念

(2)计划的性质 2. 理解:计划与决策的关系

(二)计划种类

1. 识记:计划种类的划分标准及各种计划的涵义 2. 领会:每种分类中各种计划的相互关系

(三)计划编制过程

1. 识记:制定计划的程序 2. 理解:每一步骤的基本要求

(四)目标管理

1. 识记:目标管理的涵义

2. 理解:目标制定的原则和步骤,目标管理的评价

(五)计划的方法

1. 识记: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技术 2. 应用:运用网络计划技术分析实际问题

第五章 组织

一、考核知识点

(一)组织概述

(二)组织设计

(三)人力资源管理

(四)组织变革

二、考核要求

(一)组织概述

1. 识记:组织的概念

2. 理解:组织的分类标准与类型

(二)组织设计

1. 识记:组织设计的涵义、任务和原则 2. 理解:(1)影响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2)部门化与层级化设计的内涵;(3)组织结构的类型及其特点与适用性

3. 应用:认识现实中的具体组织结构,并能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

(三)人力资源管理

1. 识记: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任务。绩效评估的涵义与步骤 2. 理解:(1)人员选聘的标准与方式;(2)人员配备的原则;(3)绩效评估的程序与方法;(4)人员培训的目标与方法

(四)组织变革

1. 识记:组织变革的涵义 2. 理解:(1)变革的动力、类型、内容;(2)变革的阻力及克服;(3)组织变革的过程模式

3.应用:结合实际分析模式及阻力

第六章 领导

一、考核知识点

(一)领导

(二)激励

(三)沟通

二、考核要求

(一)领导

1. 识记:(1)领导的内涵;(2)领导影响力及构成;(3)领导方式及特点 2. 理解:(1)人性假设理论与领导方式;(2)领导理论中的特性理论作风和行为理论与权变理论的研究目的性及基本内容 3. 应用:应用领导理论进行案例分析

(二)激励

1. 识记:激励的涵义、过程

2. 理解: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等各种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3. 应用:结合实际运用激励理论

(三)沟通

1. 识记:(1)沟通的涵义与重要性;(2)沟通过程;(3)沟通的类型及特点 2. 理解:(1)沟通的渠道及特点;(2)沟通网络及其特点;(3)沟通的与克服

3. 应用:分析实际组织沟通存在的问题

第七章 控制

一、考核知识点

(一)控制

(二)控制的过程

(三)控制的方法

二、考核要求

(一)控制

1. 识记:控制的涵义、类型 2. 理解:(1)控制与计划的关系;(2)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的功能

(二)控制的过程

1. 识记:控制过程的三个步骤 2. 理解:(1)控制是一个连续的过程;(2)有效控制的特征

(三)控制的方法

1. 识记:预算控制、比率分析、审计控制 2. 理解:各种方法的作用与特点

第八章 创新

一、考核知识点

(一)创新及其作用

(二)创新的基本内容

(三)创新过程和组织

二、考核要求

(一)创新及其作用

1. 识记:(1)创新的涵义;(2)维持的涵义;(3)创新的类型与特征 2. 理解:管理创新与维持的关系

3. 应用:分析管理创新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创新的基本内容

1. 识记: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结构与结构创新和环境创新的涵义

2. 理解:各种创新的基本内容

(三)创新过程和组织

1. 识记:创新的四个阶段 2. 理解:创新组织要点

3. 应用:根据创新程序的原理设计一项创新方案

第四篇:爱国感慨

爱国感慨

看后《东京审判》我的感想很多,真是百感交集,既有愤怒与悲哀,又有喜悦与骄傲,只能以泪水来倾泄我内心的情感,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在审判中,日本辩护律师们一再狡辩,说这次战争日本只是自卫战争。就在这时,一位心存良知的日本军官出现了,他就是田中隆吉,田中隆吉的证言揭开了“九一八”事变的真相。法庭最终在各种证据中判定日本犯下的种种罪行。

东京审判结束了,人类对自己内心的审判呢?也许还要很久很久。许多日本老兵远道中国忏悔,说不想把罪孽带进坟墓,但没人敢保证未来的日本就一定会承载这份罪孽。因为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等官员一再参拜靖国神社,甚至否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和存在。他们公开修改教科书,甚至扬言要修改“和平宪法”。日本人不敢正视历史,不尊重历史,又怎能得到历史的原谅?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热爱和平的人们更不能忘记。所有的国家,所有的民族,所有的人们都要记住这段历史,这样才能让惨剧不再重演,让和平永驻人间!

梅汝璈在片中说道:“人,难道只有在深受其害后,才能够真正意识到战争和罪行的可怕吗?”我也想问,难道我们只有再经历一次战争,才能记住,这些快要被我们遗忘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受害的不仅仅是被日本侵略的国家,还有日本本土,当我们看到日本人对中国人的仇视,对这段历史的歪曲时,我们是否会愤怒?是否会握紧拳头?

我愤怒,我愤怒那些日本人为何能如此轻易的忘记他们所发动的战争带给人类的伤害。他们可把这种侵略称为大东亚共荣,他们可以轻描淡写的把这次的战争称之为兄弟间的争吵,称之为是向自己的弟弟示爱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他们在自己国内如何蒙骗自己的人民,把这次战争称之为圣战。

我肯定会愤怒,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忘记了“九一八”是指的什么事件,忘记了“七七”事变在哪里发生的,忘记了南京曾经流淌着一条由中国人的鲜血填满的河流。我必然会愤怒,因为我是一名中国人,因为我无法忘记这段历史。《东京审判》原文中梅汝璈曾有一段话:“我真希望愤怒能够解决问题,那么,所有中国人的愤怒早就将日本岛淹没了!”我的愤怒在这句话面前却是如此的渺小,我一个人的愤怒不要说淹没日本岛了,连东京的一条小巷也无法沉没。

我悲伤,我们已经有太多的人在开始遗忘历史,我们也有太多的人并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先辈会骂出:“狗日的小日本鬼子”的粗口。我为在“九一八”事变中死难的同胞默哀,我向在“七七”事变中英勇奋战的英雄致敬,我为在“南京大屠杀”中丧命的同胞落泪,我们不应该忘记的历史却已经渐渐被我们淡忘,也只有到了那一天,才会有人提起。《东京审判》中,梅汝璈曾就是否给日本战犯判处死刑时,说道:“我们要让死者可以瞑目。”可是如今的我们是否可以让他们在天之灵得以安慰?

让我愤怒的是在东条英机那一批甲级战犯审判法庭上的言辞,他们杀了我们那么多的同胞,居然还一口否定,更让我气愤的是东条英机,当律师问他“如果有条件的话你是不是还想发动一次这样的战争?”,他却毫不犹豫的说是。当然这类能让我门中国人更加痛恨这些战犯的镜头太多太多,让更多国人加深这段刻骨铭心的记忆。让我激动的地方也太多太多,比如开头有关法官的座次问题,梅汝璈坚持一定要按日本签定投降书的顺序排列法官的座次,因为这关乎中国的尊严,这是一个中国人的坚持,这是一个中国法官的坚持,铁骨铮铮,义正词严,最终,法庭长只能对梅汝璈说:you win……。梅汝璈是中国人的自豪和自信。我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看到这个片段都会激动。

近代中国史是一部满屈辱与血泪的历史,统治者腐败、昏庸无能,帝国主义列强横施暴行,河山沦陷,家破人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历史的教训沉重而惨痛,是千万爱国志士以坚定的爱国信念为基石,以鲜血和生命作代价,去顽强奋斗,顽强抵抗,用他们压不倒的铮铮铁骨再次支撑起了整个华厦,中华民族才得以延续,我们才得以生存。痛定思痛,这时耳边不住地回响起那句千古不变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没错,中国要要能挺起朐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只能选择让自己强大!而这一重任,已然落在我们肩上,我们应时刻牢记,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刻苦努力,以无数优秀革命前辈为榜样努力奋斗加油才行。

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些畜牲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做,制造了多少骇人听闻的罪行啊!他们竟对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百姓释放毒气,活埋,枪杀,甚至利用活生生的中国人做细菌实验。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制造东北无人区等等这些行为,是在对中国人民赶尽杀绝啊!

这些惨无人道的行为,难道是我们为诬告日本人而捏造的吗?中国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无辜惨死的数十万人民的亡魂可以作证,侵华战争中待在中国的他国记者可以作证,大量那时期的新闻,照片可以作证。

无耻的日本军将竟能昧着良心,把这次毫无人性的侵略战争说成是为维护中国乃至亚洲和平的正义战争,更可笑的是,他们还把这次战争比喻成是两兄弟之间的争吵,说什么哥哥是为了弟弟好才打弟弟的。真亏那老头说得出这些话,哥哥会对弟弟如此残忍,如此赶尽杀绝吗?谁又跟你这小日本称兄道弟的?真是有够厚颜无耻的!

何以日本敢如此猖狂?就因为日本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他现在正在谋求着政治强国的地位。而中国,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都有所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加强,但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我们各方面的素质,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熄灭小日本的嚣张气焰。同时,我们还要学会维护祖国的尊严,捍卫祖国的权益。就像影片中的梅汝璈教授一样,在审判团席位安排方面据理力争,维护了祖国的尊严与权益。

这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能够激起观众爱国情感的电影。中国应该多拍一些这样的电影,既能把历史重现在观众面前,使中国人不忘过去屈辱的历史,又能从中有所启示,又能使爱国思想得到弘扬。

《东京审判》如果在当时是人类灵魂的一次审判的话,那么到了现在,也是对我们现今的中国人的一次灵魂审判。我们忘记了许多我们不应该忘记的。请不要忘记我们的悲伤,也请不要忘记我们的痛苦,请不要忘记那段我们开始淡忘的历史,那一段永不能遗忘的历史。为了不重蹈覆辙,我们应该为了祖国富强努力奋斗。

第五篇:青年节感慨

青年节的遐想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青年兴则社会兴,青年亡则国家亡!

青春,一个多么美妙的词语,有人将它比喻成清晨冉冉升起的太阳、比喻成江河中奔涌的激浪、比喻成天空中高飞的鸟儿、比喻成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比喻成余音不绝的歌。多么贴切的比喻,而我们正是拥有青春的一代。古今中外无数的作家、诗人热情的歌颂青春、赞美青春,只因为他们都和我们一样拥有过青春。拥有青春的人们充满激情与活力,不断迸发创造力,对祖国,对生活充满无限的热爱。

九十年前,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这激起所有中华儿女的强烈反对,5月1日北京大学的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最后定出四条办法,其中就有第二天齐集天安门示威的计划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货币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并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随后,军警给予镇压,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爱国青年们却引起全国各地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纷纷支持,由此爆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最终迫于压力,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胜利,每一年的五月四日便成为青年节。

尽管时代变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随着岁月的流逝慢慢老去,以至最后离开这个世界。然而,对于祖国那份忠诚,对于祖国那份深沉的热爱却始终没有改变。无论何时,青年们都明白自己肩上对祖国的责任。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将侵略者赶出中国,实现祖国的独立和统一,无数的青年弃笔从戎,从象牙塔中走出,到枪林弹雨、血雨腥风的战场上与侵略者决以死战,数不清的青年在战场上以身殉国。

如今,祖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这一代青年也都心怀理想与抱负。想为祖国做些什么。许许多多的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农村、下到基层做着自己的贡献。

九十年的传承,赋予了青年新的内涵。新世纪的青年,面临新五四的挑战。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要继承五四精神,弘扬五四文化,发展五四精髓。牢记那一代青年,在国难当头时,那种求变求存的探索精神,和无比强烈的爱国精神,正因有了他们的苦苦探索,有了他们的奋发图强,才有了我们今天青年朋友们的幸福时光。我们要坚持传递五四精神,让中华民族的每一代青年,都笼罩着五四精神的光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的奋斗下去!

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拥有青春,拥有理想和抱负,拥有沸腾的热血和一颗跳动的爱国心。就让我们呐喊:青春,万岁!万岁,青春!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青年兴则社会兴,青年亡则国家亡!

——陈独秀《敬告青年》

这篇发表于1915年的文章,亮出了新文化运动的大纛,吹起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激发了青年运动的斗志,指明了青年运动的方向,从此,中国文化有了新的思想,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时期,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希望。就让我们回溯历史,一同去感受那个令每一个青年都兴奋不已,心潮澎湃的五四时光。

1919年,这本是中国近代史依旧阴霾的岁月,在上半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加强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竟又规定德国在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而北洋政府居然准备在如此不平等的和约书上签字。适时,由爱国民主主义者,教育家蔡元培任校长,陈独秀为文科学长的北京大学的学生们,正受着《新青年》杂志的熏陶,他们怀着饱满的爱国热情和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强烈愤恨以及对北洋政府无能的不满,联合北京十几所学校的三千余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悬挂北大学生“还我青岛”血书,随后示威游行,却遭到严厉镇压与逮捕。正当学生的爱国运动面临夭折的危险时,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罢工的形式来声援学生,随后,这场反帝爱国运动扩展到了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于是历史上意义深远的五四运动爆发了,中国也从此走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道路。

我想,这不单单是一场由青年学生引发的爱国运动,更是一场新与旧,革与守,先进与落后,民主与专制,科学与愚昧,无畏与暴力,爱国者与卖国贼之间的较量。五四运动让中国青年开始走向革命的舞台,让他们承担起更多革命的力量。这时的青年就仿佛一株破土而出的青草,用他那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斗志,将压在身上的石头顶开,以绿色的希望去映衬中国革命新的曙光。在那样的年代里,不论是学生,工人,农民,只要是有思想,有见识的青年,他们的身上都应有这种特殊的力量,一种莫名的责任感,促使他们不畏暴力,不惧死亡,只为救国图强,即使洒出一腔热血,也决不妥协,决不投降。

这样的青年,应该时刻关注着国家时局的变化,去思考,去总结,去探索;这样的青年应该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心中常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青年,应该是信念坚定,眼含血丝,为中华民族的兴亡而废寝忘食;这样的青年真的是幸运的,他们创造着历史,拯救了中国,在中华民族的丰功碑上,闪烁着不休的光辉.在这里,我庆幸当时孱弱的中华民族,竟然用她那疮痍不堪的身躯孕育出了这样的青年,真是民族之幸,中国之幸。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事业都需要这样的青年,但是如何定义青年呢?我觉得,与年龄无太大关系。青年应该是介于少年和中年之间,不仅有少年的朝气蓬勃和壮志豪情,也要有中年的沉稳练达和心思缜密。已建立起一套尚未成形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虽经验不足,但思想基本成熟,能独立思考,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青春年少,而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是否还会想起90年前那个不平凡的、属于中国青年的节日,那个义愤填膺,群情激昂的日子,那个如火如荼,人山人海的岁月?历史无痕,我们惟有借助一张张尘封的照片,一本本厚重的书籍,在泛黄的相纸上,黑白的行间里去寻觅他们的踪迹,记住那一个个与我们年龄相仿的陌生面容,聆听那一段段值得缅怀的故事,体会那“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真谛。

我曾有一个梦想,就是穿越时光,追溯到那个血色沧桑、激情澎湃的洪流之中,光荣的投入到五四运动的浪潮里,在那里,我可以以陈独秀为师,奉蔡元培为长,与周树人为友,所有的青年朋友都是志同道合,同仇敌忾的。我们一起追求民主、追求真理,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洗礼,正义凛然、不畏强暴,一心要将这场斗争进行到底,一起为中华民族的兴旺而奋斗,一起见证青年中国的伟大觉醒。

知青感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