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写小说
怎样写小说
回复《台湾网友对内地网络小说的看法》
作者:诺亚规则 时间:2012-11-16 11:06:27天涯杂谈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背景,中学就学的东西,但是懂得不代表就能写好,两码事。学生时代虽然不叫你写小说,但一直都在写记叙文。记叙文和小说有共性,都是以叙事为主,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其实和小说是一一对应的。要写好小说,先写好记叙文。最初,一般要求是你身边发生的事,要以第一人称来写,题材得是好事,积极正面。比如,我在放学途中捡到了个什么东西,比如借书证、钢笔„„捡到汽车炸弹、充气娃娃什么的就不对了,零分。
为什么要捡这些东西?因为接下来得有描写,写物,你得描写这个东西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要描写这个东西呢?是因为这个东西很好,很漂亮,很贵重,所以引起了你的纠结。心理描写:
1、据为己有;
2、交给警察叔叔;
3、站在原地等失主。“据为己有”的想法只能一闪而过,马上就要写“你觉得很羞耻”。要选择第二种或第三种,一般选择第三种。要突出你“舍己为人”,浪费自己的时间在那傻等,拿去交给谁,就谈不上什么舍己了。接下来要加入一些情节,张三李四王二等人来认领这个东西,结果当然都不是他们的。然后,就要进行场面的描写,天黑了下来,风越刮越猛,雨越下越大之类的,还要加人物,比如张叔叔骑着自行车下班了什么的——不能写华灯初上,霓虹闪耀,站街女都出来了„„我们的社会是不存在假丑恶现象的,切记切记。
这个时候,又要描写一段你的心理了:怕回家晚了会挨骂。还可以插叙一段你从前挨骂的情形,视字数而定。——只能挨骂,不能挨打,否则扣分。有宽广世界观的人们,是从来不打人的。
最后,失主终于出场了,一段外貌描写,通常都要写成老弱病残,为什么呢?要突出我们锄强扶弱的意思。一段行为描写,你要写出人家很着急。你把东西还给人家,人家一定要送给你点什么,你一定不能要;人家一定要问你的名字,你一定要说:我叫红领巾。这样写,你就能得满分,连台湾朋友都要瞧得起你了。
到了中学阶段,就不能再写捡东西了。拾金不昧虽然很好,但你为什么要去拾?因为你以为你不捡,就会被别人捡走,你以为这是个你争我夺的世界,你这就是狭隘的世界观!同样的道理,你要是有钱,你也不该放在腰包里或者存在银行里,你就该放在大路上。你为什么要存银行呢?你怕被别人拿走,你以为这是个你争我夺的世界,你这就是狭隘的世界观!你喜欢一个人,你也不该和她(他)结婚,你为什么要和她(他)结婚?你怕她(他)和别人结婚,你以为这是个你争我夺的世界,你这就是狭隘的世界观!
其实世界本就是物竞天择的世界,不叫这样写,什么都写不了。深究起来,什么行为才不是你争我夺的世界观?好了,总之不能再写捡东西。
写什么呢?主要是记录一次“活动”。比如“游记”、“参观博物馆”、“一次班会”等等。这个阶段就是要求你写的人物更多,场景更多,事件更曲折复杂„„后期还要求你夹叙夹议,借物抒情。
夹叙夹议这个手法是不能用在小说里的,只能用在记叙文上。
借物抒情也很有讲究。这个情,得是加在你的字词句中间,让人家感受到。就像看王羲
之的丧乱帖,能叫人感受到那种混乱和悲伤的心情。不是叫你动不动就跑出来“天!你妹啊!” „„就像讲相声的,不能讲着讲着就冲大家说:这事太可乐了!大家和我一起笑!
记叙文也好,小说也好,无论以第一人称写,第三人称写,都是一种客观的角度,作者不能动不动就跑出来客串。写成这样的,当时就该把毕业证扣了,不该叫他出来捣乱。
记叙文从小学五年级开始算(不算前面写的日记),到大学毕业,中间一共是12年。这12年,就是叫你练写人,写物,写景,记事。很多人写小说写不好,其实就在于这些基本功全部不到家。他们脑袋里想象的场景其实还是可取的,但他无法用文字准确的描述出来。
不要认为这个很简单,请你打开电影《2012》,用文字描述一下方舟撞珠峰的场景„„都去试试就知道这功夫有多难。这个功夫练好了,写小说就很容易。
但是写小说的第一步,还不是设定背景,而是设计主要内容。例如《雪山飞狐》,主要内容就是“复仇”。
跑题一句,这世界本来就没有什么好写的,三大主题而已,冲突(战争、暴力、复仇等),情感(爱情、亲情、欲望等),利益(寻宝、达到目的等)。用风儿丫头的话说,就是暴力,色情,金钱。台湾朋友说了,这是狭隘的世界观。那么,你能举出一部没有以此为主题的作品吗?《飞屋历险记》?的确不是以冲突和情感为主题,但是实现理想,是种利益。比如你走在大街上,你说,我希望这个世界没有汽车尾气污染,背后就是利益,人家有车的,不能开车上街了,还没有牵扯到利益啊?中山先生建国,民主了就有人当不了皇帝,牵扯到利益了吧?„„
言归正传,《雪山飞狐》主要内容就是“复仇”,你先确定这一步,然后再去确定背景,就是发生在哪个年代,什么地方。(记叙文的“何时何地”),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就是不同的背景。背景会对整个故事产生影响,比如八十年代的人,说话、做事等等,都和我们现在不同的,而有些情节只能发生在那时候。
设定这个背景,不需要去设定“规则”、“世界观”(所以我说作者也是外行,他这是网游玩多了)。因为你人物和情节,要想写得合情合理,已经决定了那个世界的规则。
确定背景之后是确定情节,这个故事怎么写,具体到是从胡一刀怎么死的写起,还是直接从故事中间开始,合适的地方才安排倒叙。是年轻的侠客复仇,还是半老头自复仇,等等。
流行的做法都是从故事中间一刀砍进去写起,开章明义,主题明确。
之后才是确定哪些“演员”出场。
写小说和拍电影一样,后面出现的情节,可以先拍。读者看到的顺序其实和你写的顺序不同,你完全可以先写结局,再来慢慢的“横生枝节”。但是最后给大家看之前必须“剪辑”一下,拍电影,导演最重要,重要就重要在这里。但是让观众先看哪部份,后看那部份,哪些情节要,哪些不要,化腐朽为神奇的就看“剪辑”。
说简单点,就是拿一连串的记叙文,组合和拼接成一个完整的大故事。
小说就这样写,但是,很多著名作家、编辑并不认可我说的这个流程。我很自大的说,他们这是文科生毫无理性的想法,所以靠他们,无法总结出经验和行之有效的理论来,你根本学不会怎么写小说。
他们是怎么写的呢?他们是按照小说的时间顺序,故事发生的过程来写。这种写法,其实也就是网络小说的写法,说实话很容易写成“满嘴跑火车”。
上文我们说,《雪山飞狐》的主要内容,其实只是个“复仇”而已,这么“小”的一件事,都能写成一本小说。关键原因就在于,作者首先就确定了这个“主要内容”。
如果你跟这故事的发展写,你很容易就把“主要内容”先透支了,接下来怎么写就江郎才尽,编不出来了。
但如果你先确定了主要结构,中间就很容易加一个“苗若兰”进去。当然加多了,也不合适,不如另写成一个外传。——这种写法其实就类似“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
另一种写法,不写简单的内容,国恨家仇、生老病死一起写,这样的小说,就成了人物传记,《射雕英雄传》。这个也有来历,叫“纪传体”。
又有写很多个主角,在某一个时期内发生的故事的,如《天龙八部》,这是断代史的写法。反正那段时期写过,这些人去干什么就不管他了,如《三国演义》,《兄弟连》都是这样。
还有写一个地区内,一些人的故事的,这个就是效仿国别体的写法了。《一句顶一万句》,《红楼梦》。
一本小说,可能以几种体裁来写,这个并不是说一定要你写成哪种,而是让你有个参考,知道情节增减的大体范围。《基督山恩仇记》,是纪事本末,其实也是传记,也叫《基督山伯爵》„„
所以,写小说,其实就是写“记叙文”,“编历史”。所以,写作这种功夫,不是我们不想向老外学,实在是他们并不领先,你能把这些东西学好,就很不得了了。《达芬奇密码》,《不要相信任何人》,这样的小说,应该是手到擒来。
以上,写给想写小说的朋友做参考。然后呢,就有人要说:你说得头头是道,怎么不见你写几本出来呀?
我只能说,我想写小说的时候,是还在学校做学生,衣食无忧的时候。但是这个国家并没有让我一直衣食无忧,而作家是个门槛很低竞争很大的行当,所以我可耻的放弃了。——你要知道很多人写了一辈子,作品从没被印成铅字过。现在虽然有起点之类的网站,写上千万字的小说,是人干的事啊?别怪人家写不好了,自己想想看千万字是什么概念先。
第二篇:怎样写小说
怎样写小说
1、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首先是写小说,如果你不是名家,那么你写的小说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很多人看到前面几百字觉得不好看就不会有心情继续看下去了。因为看小说本来就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别人不是做研究,一个繁琐枯燥的开头是不可取的。
很多刚刚写作的人总是会想在小说的开头就交代清楚一些事情,剧情的需要?其实这是不必要的,一开始就要引人入胜,交代的事情可以慢慢穿插在小说正文的里面。
2、人称与性格
一半新手都喜欢写第一人称,其实这是不对的,第一人称的确开头很简单,但是写到后来就会越来越难写,因为在一部长点的小说,第一人称是有很多局限性的,比如要交代文中的我没有看到的事情,我不知道的内幕等等,这需要一定的技巧把握,第一人称小说最忌讳的是一下子我啊我啊,一下子又来一段事外人的口气介绍一些。这是不可取的。
性格方便要塑造好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很多人喜欢把主角当作完美的人,这也好,那也不错,这样做的特点就是主角回变得没有特点。应该抓住主角一个特点而着重描写,这个道理和业精于专是一样的。想要什么都抓住反而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3、伏笔
想要小说精彩还是要靠剧情,剧情的精彩就要靠伏笔了,但是伏笔一定要安排的巧妙,明伏和暗伏我就不多说了。很多人写作都是写着写着就来了一个突变,这样是不对的,读者会极其反感这样的情况出现。还有一个情况就是牵强的伏笔,这也可以说是找伏笔,比如你现在写到后来觉得不怎么精彩了,想要加料。就看自己前面的章节,觉得有些地方可以当作伏笔,然后就在后面加情节。这样找出来的伏笔根本不能算是暗伏,太牵强的感觉会让读者觉得你穹庐技穷。
挖伏笔要从文章一开始就挖,如果是长篇的话解开第一个伏笔的时候就要挖好第二个,解开第二个就要挖好第三个以此类推。这样情节才精彩,读者才会喜欢。
4、内容和大纲很重要
正式的作品一定要给自己做一个大纲出来,根骨好了作品自然好看,很多新手没有大纲的习惯,都是一边写一边想,这样往往到后来都不知道该怎么发展了。除非你是高手,要么要是列一个大纲吧。
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以写的时候只能说作者没有观察生活,其实很多有趣的事情是可以写进小说里面的,现实加上适当的文笔润色就是绝妙的内容了。
不管有没有大纲的情况下,只要是发表了的作品千万不要弃坑,这样做是不道德的。以上说的小说写作都是正剧的,其他的可以借鉴亦可相通但是其他还有其他的各种特性暂且不表。
第三篇:怎样写一篇小说
怎样写一篇小说
写一篇小说,首先要注意你对小说的概念,如:你选择一篇言情小说,注意和现实关系的大小程度。
小说要先明白故事的大概情节和设定,开头,其他可以边写边想,小说内容完全可以随机应变,多变化的小说适应各种读者小说写作介绍
还要注意你对小说的喜爱程度,和对写小说的经验,比如玄幻小说,要注意你写的材料备齐,科幻小说要注意你选择的分类,还有生化类丧尸的怪物的等级比较,生化类一般占有现实武器,必须填写,科幻类小说女主角可有可无,女生小说则是尽量不要男性化,女主角和男性关系不太低调,也不要太火热等
网游类小说,一般注意你对游戏的关注性,比如你想写的是带搞笑还是热血、严肃,网游类小说一般是带有升级,或者是拥有着神器,特殊物品,或者主角奇遇获得了游戏中某种到达现实中。也可以是在某一精神游戏中(所谓精神游戏则是用脑电波等脑海内创作的虚拟游戏)进行奋斗等,主角可以是瘫痪在床等原因,否则要联系现实。也可以在游戏中遇到女主角,好友,成为明星,获得灵宠等。
武侠小说则可以和网游小说相等对,但除了和游戏相关取消这项基本原则,升级则按照修真参考。
灵异小说,此小说和历史军事小说同为特殊小说,灵异小说读者要求很高,在恐怖的场面中常常能看到温馨和搞笑等场面(建议可以去阅读后在写作)
写作规格建议出一章一段开头,不建议在线写作,可以在电脑内新建文件写作,存为原稿,一章字数大约在2500-3000左右(可以更高),在合适的地方给读者一个惊喜,也许就是对你自己的奖赏(想要写一篇小说,斗帝小说网 www.teniu.cc
首先要学会自己做一个读者)
也许你的小说没人读,但是仅仅的那几个忠实读者,是对你最大的鼓励
注意事项
每部小说绝不能单调,严肃,或者是某些读者不需要的元素存在,建议作品可以和读者参考。
小说需要的封面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上网请求帮忙,但是所需规格和制作要求必须按网址要求制作
斗帝小说网 www.teniu.cc
第四篇:怎样写小说教学设计
篇一:小说单元教学设计
校本教材语文第五单元(小说)教学设计
师范教育部 魏晓红
一、单元说明
本单元的中长篇小说涉猎的人物较多,活动的环境比较复杂,情节较曲折,作者在表现这些人和事的过程中所调动的手段较丰富,表现得也更充分。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其中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掌握小说的特征。
1、教材内容:
基本阅读:《永远的蝴蝶》、《守财奴(节选)》、《变色龙》《项链》《装
在套子里的人》扩展阅读:《守财奴》
2、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小说特点及作者的相关知识。
(2)学会鉴赏小说的情节安排,学习小说通过语言、动作、肖像、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3)简单了解文学流派。了解现代派小说与传统小说在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过程与方法:(1)欣赏小说人物塑造方法,领悟小说通过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深刻内涵。(2)培养文学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的鉴赏能力,学习写书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社会背景理解小说主题,并通过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增强自身的人格修养。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阅读鉴赏中,了解小说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努力探索小说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4、教学设想:重点指导学习《永远的蝴蝶》《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阅读《项链》,《守财奴(节选)》安排自学。
5、教时安排:十课时
三、单元教学流程
1、知识传授:复习小说的知识。
2、学法指导:
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①认识环境;②把握情节;③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
品主题;④运用想象推断,合理填充“空白”;⑤揣摩语言与艺术上的精妙。
3、自主·合作·探究:《永远的蝴蝶》《项链》《《装在套子里的人》
4、写作活动:学写书评。
5、课外拓展:(1)阅读本单元著名作家的中长篇小说;
(2)欣赏由中长篇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的有关节目。
6、检测与反馈:单元知识测试。
四、单元活动安排和设计
1、“‘谈·评’读书活动”,在每一课之后,提出一些扩展或提高的问题,这部分问题都可以作为“谈·评”活动的突破口。
2、结合活动安排学生进行口头交流和书评写作。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小说知识回顾 《永远的蝴蝶》
一、单元导入
我们在短篇小说鉴赏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这一阶段对中长篇小说的学习中要注重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小说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
体验和思考,同时学会努力探索小说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
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因此,将鉴赏中长篇小说中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掌握小说的特征,学习书评的写作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尝
试研究性阅读的方法,培养研究的能力。
二、小说知识回顾
1、小说的情节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情节的发展是为塑造
人物服务的。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了解人物在情节中各自表现,能更好地把
握人物的性格。
2、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有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通过这些
人物描写能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进而理解其反映的社会情况。
3、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交代事件的时代背景,自
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及场景,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渲染氛围,表达人物的心情、表现主题等。
三、学法指导
从故事情节安排、人物形象塑造角度入手,领悟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初步
掌握写人叙事的技巧。
四、学习《永远的蝴蝶》
教学要点:
1、知道悲剧的美,知道小小说的特点,了解该小说的表现手法。
2、通过文本的研读,大体能够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上去分析和
欣赏小说。
3、通过欣赏体味小说创造的悲剧美,激发学生对人间深情的珍视,进而激发
学生对文本研读的兴趣。
教学设想:
在教学方法中,我选择以文本研读法为主,朗读法、讨论法、联想法为辅的教学方法。重难点的积极思考和突破,也是以上述方法为主。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丰富教学内涵,创设情感氛围,增强直观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课为一课时。
学习《项链》
教学要点:
知识目标:赏析人物的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
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审视人物形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领悟人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教学重点是分析人物形象,难点是学习并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设想:教与学的互动设计 准备活动:认真阅读《项链》一课,请学生
简略复述故事情节。
(1)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以借项链——丢项链——陪项链——识项链的线
索,分成几部分,请学生编写课本剧片段。
(2)分角色扮演四个片段,请学生自主点评
(3)探究活动:课堂讨论:为《项链》续写,字数500字左右,以论坛形式来 课堂讨论
学习《变色龙》 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知识目标: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2.能力目标:学习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3.情感目标:认识沙皇警察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
教学设想 :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教师作为启发者和鼓励者,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根据这一思想,我把这堂课设计为“角色
体验”的形式:化身法官,让学生在分析案情中把握情节;在模拟审案中进行角
色体验,感悟人物的心理;化身记者,在采访中揭示人物内心,理解小说主题;
化身讲述者,在讲故事中体验人物的心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具体
步骤如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自然界中有一种蜥蜴,皮肤的颜色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化,今天,同
学们也尝试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角色,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相信会有特别的收获。
(二)、与文本对话,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文意。听课文朗读录音,扫除字词障碍。
2、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
(三)、化身法官,感知案情。提取要点教师过渡:大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份判
决书。请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判决书上的提示,提取相关信息,完成相关的内容。
判决书
原告:_________职业:________ 被告:_______ 证人:(1)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_ 审判长:__________ 审判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流程:①自由阅读,梳理提炼;②组内合作交流,解决疑难;③小组展示,选择审判长宣布结果。
3、谈发现,畅所欲言。
4、教师小结,导出板书。
(四)化身记者、感受人物心理。
教师过渡: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隧道,来到十九世纪的俄国,来到事发现场,作为一名记者,进行现场采访。
最后归纳出小说的主旨:《变色龙》通过对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警官奥
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示了俄国警察统治的反
动和黑暗。
(五)、课堂小结,与心灵对话。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大力提倡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鼓
励学生参与、交流、讨论,力争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这堂
课的教学设计和实际操作中,我努力去体现这种新思想、新理念,相信会获得理
想的教学效果。
《装在套子里的人》 二课时
教学要点: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契科夫及其作品。
2、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3、学习本文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理清小说结构,分析别里科夫生活和思想上的套子的具体内容。
2、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别里科夫形象的把握,认识、憎恶一切反对进步,畏
惧改革的习惯势力。
教学设想:
根据小说单元教学的情况,制定教学设计时注意利用小说的线索——“套
子”,从文体分析入手,以人物形象解剖为主,联系语言特点,展开对本课的阅
读教学活动。通过学生活动与教师活动的互动,让学生多读、精读、巧读、多讨
论,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多向分析。
(一)学生课前自主阅读,查找作者、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整理和筛选所需的信息。进行基础知识和文章脉络的梳理;并将预习的结果进行展示,有疑问共同探讨。
(二);课下准备:
1、找几位本班中善于表演的同学,排练表演小说中的情
节。
2、课下我也指导学生的表演,使其表演更到位,课堂效果更好。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生表演
在学生对别里科夫有了一个初步了解之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鉴赏小说的方
法(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将上节内容再次引入。
安排学生情节表演,即小说中别里科夫看见华连卡骑车以及别里科夫到柯瓦
连柯家中的情节。
在表演之前,教师提示学生注重观察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也正是分
析人物的切入点,并提出表演完后学生需解决的问题。以“别里科夫”的服饰装扮的表演作为新课的导入。
(四)合作探究
在热烈的表演交流之后,趁热打铁,把课堂引向另一个高潮(同时也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难点):在这里我设置了三个问题
1、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对周围的人们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2、“别里科夫 ”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结婚是不 是表现别里科夫对生活的某种渴望?如果他结婚了能否走出“套子”?
3、别里科夫为什么会死?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小说全文,进一步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另阅读《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比较其讽刺手法的运用,摘录小说当中最具讽刺意义的文句或文段。
板书设计
漫画事件
别里科夫恋爱过程 骑车事件 结婚不是为了爱情
争吵事件
“套子”的象征意义、现实意义
《守财奴》二课时 教学要点:
知识与能力:了解巴尔扎克其人及其代表作;了解《欧也妮?葛朗台》的写作背景及故事梗概;把握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上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学生自己能完成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让他们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教学设想:
一.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搜集、查阅巴尔扎克及《人间喜剧》的相关资料:了解巴尔扎克其人及其代表作,明白《人间喜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要求制成ppt)
2.了解《欧也妮?葛朗台》的写作背景及故事梗概;引导学生查出世界文学画廊中的“四大吝啬鬼”。(要求制成ppt)
3.通读《守财奴》全文,复述故事大意;关注开篇的议论,捕捉可以概括葛朗台性格的中心句。
二.检查预习
三.探究交流
(一)题意探究:什么叫“守财奴”?文中涉及到的“财”有哪些?葛朗台又是如何“守”的? 怎样理解1.梳理作品主要情节
让学生快读阅读全文,之后梳理作品的主要情节。
学生总结后教师小结:
作品围绕葛朗台“爱财—骗财—守财”这一线索,设置了三个主要情节:
(1)抢夺梳妆匣
(2)诱骗继承权
(3)看守密室 篇二:小说阅读教案
小说阅读教案
注:教案(含练习、专项检测)共分十课时完成第1、2课时 情节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特点。
2、鉴赏小说故事情节
3、学习并掌握小说阅读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把握概述故事情节的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课前练习:专项练习;“创新运用测与评”
一、小说的基本知识
1、小说的定义
是一种叙事文学形式。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以及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2)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等。
二、考点内容
文学类文本阅读及其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三、小说阅读方法
1、纵观全篇、把握主旨。
2、理清脉络、划分层次。
3、检索范围、准确摘取。
4、综合分析、全面考查。
5、认清手法、明确作用。
四、考点解析:
(一)概括作品情节结构
1、【常见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常见回答】
(1)一句话概括情节式
答案主要用概括性的语句表述小说的主要情节,一般形式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如有必要,可再加上该事情的结果和产生的影响。
如:(2009安徽高考《董师傅游湖》)
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解题思路:这篇小说情节较为简单,就是标题--董师傅游湖,不过里面还有一个人物--小翠,所以其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参考答案: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2)分点概括情节式:可按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述;也可按小说的线索概述;也可按场景的变化概述;还可以人物的情绪变化为脉络去概述。
如:(2010广东《面包》)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解析:仔细梳理整个事件,便可发现整个事件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四个场景,这里不好用一句话来概括主要情节,可分点概括。
以情节为点
开端:妻子半夜醒来发现丈夫不在卧室;
发展:原来丈夫因饥饿在厨房偷拿面包;
高潮:丈夫撒谎掩饰而妻子替丈夫圆谎;
结局: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以线索(面包)为叙述点:
妻子半夜醒来发现丈夫在厨房偷拿面包,丈夫撒谎掩饰自己偷拿面包的行为而妻子替丈夫圆谎。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以场景变化为点:
卧室:妻子半夜醒来发现丈夫不在身边;
厨房:原来丈夫因饥饿在厨房偷拿面包并撒谎掩饰而妻子替丈夫圆谎;
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以人物的心理变化为点:
(小说主要反映二战给百姓生活的戕害以及困境中人们相互扶持的人性美,故主要人物应为妻子)妻子半夜醒来发现丈夫不在身边很疑惑,丈夫偷拿面包却撒谎掩饰让妻子很难过,妻子最终谅解了丈夫并于第二天晚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高考给出的参考答案:①妻子发现丈夫偷拿面包。②丈夫撒谎掩饰。③妻子替丈夫圆谎。
④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课堂练习:《巴尔塔萨的一个奇妙的下午》11题
(二)、分析情节作用
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可抓住小说的事、物、人、情、时间、空间等线索,理清小说的矛盾冲突,体会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主题的揭示所起到的作用。
1、【常见题型】
(1)小说叙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2)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双线交织、悬念、曲折性、合理性等)及作用。
(3)作者反复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作者写某一段,对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
2、【常见回答】
情节的两大作用: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这是就全篇情节而言,如果就某一情节而言,还应考虑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有时也可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其作用。
具体为四个方面:
人物:展现或突出人物的性格。
主旨: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
读者:悬念、留白、让读者了解人物。
情节:
如某情节多次出现: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增强故事情节的戏剧性、可读性;贯穿全文(线索)
如出现在开头:悬念、阅读兴趣、铺垫、引出下文的什么情节。
如出现在结尾:照应标题或呼应前文 补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让读者更全面的了解人物)、使情节再起波澜,留白,深化主旨。
如开头、结尾都出现: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紧凑。
如在中间:铺垫、伏笔、推动情节发展或加速情节发展、给下文的什么情节提高依据。课堂练习
“创新运用测与评”1、4、5、9、专项浙江卷11题,安徽14,《迎宾竹》1,第3课时 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掌握人物形象鉴赏的基本方法 2.学习人物形象鉴赏题的切入点 3.提升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人物形象鉴赏的基本方法 2.学习人物形象鉴赏题的切入点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专项练习;“创新运用测与评”第2、3、4、7、10题。
一、考点分析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在2011年7套涉及到小说阅读的试题中,关于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的内容是各套试题的重点,09、10也如此。因此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应成为文学类阅读复习的重点。
二、小说人物形象概括题
(一)小说人物的鉴赏要领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所以,既要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又要把握人物描写的各类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我们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俗话说:“言为心声”,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至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则更是直接表白了。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此外,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
第二,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三,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另外,确立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很重要,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与情节联系密切的是主人公,作者极力刻画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如《面包》的主人公是妻子而不是丈夫。
(二)、常见命题方式: ① 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②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③ 试析某某人物的形象。
(三)答案组织模式:
①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分述性格特点型
如:(2009年安徽高考)《董师傅游湖》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见)解题思路:鉴赏形象,要能把握住形象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找到小说中有关董师傅的描述,然后根据他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分析概括董师傅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文章第2段介绍了董师傅精通木匠和他平静的日子,说明他技艺精湛,有一颗平常心;第三3段介绍他晚上收工后来湖边闲坐,说明他有生活情趣;第5段写他领着小翠游湖,并帮他带路,说明他乐于助人。
答案: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总括身份)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分述性格特点)
又如《三维》93页第3题。
②单句下定义型
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2分)(2)对比法。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贱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4分)
又如:《保护人》中玛兰的形象的概括。(《三维》90页)③分点概括型
如:《二十年以后》小说中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重视友情,信守诺言。
②乐观开朗,心直口快。
③企图逃避法律。
课堂练习:
《三维》93页第2、10题、专项安徽
12、广东
17、山东19题。
三、人物形象的作用分析题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分析小说人物的作用,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
(一)、主要人物的作用
命题形式及思路引导:
1.小说塑造某一人物对小说主题的作用。
——要考虑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现两个方面。
2.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有怎样的作用? ——首先要总结这些描写的内容,分析它们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然后依次考虑对情节、对主题的作用。
3.你认为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
4.请简要分析某一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
例:《想起母亲》
1、作者写老太太“一双混浊的眼睛”“花白的头发和满是皱纹的脸”有何用意?(5分)
2、你认为作者塑造的“林雄”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6分)【答题思路】:
(1)第1题考查的是肖像描写的作用。应先分析这一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接着依次分析对情节发展及对主题的作用。
答案示例: ①肖像描写,塑造了一位饱经沧桑,至今仍辛勤劳作的老母亲的形象。(1分)(指向本身)②这个形象触动了林雄内心深处的情感,为下文情节、情感的发展做了铺垫。(2分)(指向情节)③用老母亲贫弱的形象与小司机的“横”形成反差,促使林雄情感爆发,深化小说的主题。(2分)(指向主题)(2)第2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即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应在人物个性分析中透出其典型性,并由此折射社会存在的某些方面的问题,然后分析其对社会的积极的作用。
答案示例: ①林雄请胡局长钓鱼,希望了结拖欠的工程款,反映了他的不正之风;(1分)但面对小车司机喝斥老太太时,林雄表现出了他的正直、善良(人性可贵的一面)。(1分)(结合情节分析人物)篇三:小说家谈小说(教案)《小说家谈小说》教案
主 备:王冲
备课时间:2010年10月20日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的情节,体会其思想内容。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阅读茅盾的文章,感悟作者的评论观点,学习阅读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目标1、3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流程:
一、通过交流展示等方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交流学案“预习导学”第1~4题,听写词语。
二、结合学案预习导学4感知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展示的方式)
(1)小说《百合花》写了哪几个人物?围绕这些人物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我”、小通讯员、新媳妇;小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借被子,通讯员救人牺牲,新媳妇缝衣服、献被子。
(2)“我”是小说中事件的见证人,“我”对小通讯员的态度一直在变化,请用准确的词语填空。
在刚刚接触因赶路不及而生起气来,然后又对他保持距离的作法而 发生兴趣,以后是对小同乡越加亲热,“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最后,“我”怀着 崇敬 的心情,送走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
(3)找出《百合花》一文中前后呼应的几处细节描写,试分析文中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特征。
明确:细节描写:两次写通讯员枪筒里插的野菊花和树枝,两次写给“我”开饭时吃的两个馒头,四次写衣服上门钩撕破的衣洞,三次写新媳妇的印有百合花的被子等。形象特征:小通讯员:腼腆、纯朴、勇敢、热爱生活、善解人意。新媳妇:腼腆、羞涩、拘谨;热爱战士、心灵纯洁美好。
(4)茅盾先生认为《百合花》用什么样的风格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深刻主题?而反映这一深刻庄严主题,在当时最常见的笔调是什么?
明确:用清新、俊逸的风格反映了庄严的主题。当时最常见的是慷慨激昂的笔调。
(5)茅盾认为小说《百合花》在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方面有何特点?
明确:作者把这两者结合更好,而且尽量让读者通过故事发展的细节描写获得人物的印象; 细节描写,安排得自然而又巧妙,成为人物形象的有机部分,不但描出了人物的风貌,也描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三、深入学习,互动交流探究。
1.找出小说《百合花》中的景物描写,说说其作用。
明确:比如第四节:“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味” 作用:
1、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了一派生计勃勃的和平景象;
2、巧妙地烘托了人物轻松愉快的心情 ;
3、表现了战士临危不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烘托小说主题、表现人物性格;
5、也突出了“我”是文工团员的身份;比如:第48节的环境描写。作用:
1、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烘托人物害怕在这样的环境下进攻会有巨大牺牲的痛惜之情,表现对战争环境的担忧之情;比如:小说第50节对家乡中秋环境的描写。作用:
1、舒缓紧张的气氛,调节读者的阅读情绪;
2、表现了战士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2.小说《百合花》以象征纯洁感情的“百合花”为题目,有何寓意?
明确:“百合花”是被子上的图案,也是新媳妇纯真、高洁的优美品质的象征,更是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的斗争生活中的“一朵浪花”,作者以此为题,不但让读者联想到新媳妇那美丽纯洁的心灵,也能让人体味到小说含蓄的主题及清新、俊逸的风格。3.茅盾在第三段中说“这闲闲的两笔,前后呼应”,在最后一段说“它是结构严谨,没有闲笔的短篇小说”这两处是不是前后矛盾?
明确:不矛盾,前一处的“闲闲”是指自然巧妙,不露痕迹,后一句的“闲笔”,是指与人物、主题无关的描写或叙述。
四、迁移运用
1.新媳妇将自己的新被子盖在牺牲的通讯员身上时,没有说话,但她的内心是不平静的。试揣度其心理,写一段话,写出此时她的心里所想。(50字左右)2.《百合花》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举例说说其作用。
明确:示例一:枪筒与野菊花的对比。在能射出杀人子弹的枪筒里插着象征自然与和平的树枝与菊花,这本身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是一个战地寓言,让我们在无言中感受战争与和平的剧烈冲突。示例二:第二处对比是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与医生、“我”的态度之不同。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后,默默起身说:“不用打针了。”他是从职业技术的角度来作出这一决定的;对于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我”劝道:“不用缝了。”这是从理智出发而言;而新媳妇却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这是情感与理智的鲜明对比,是情感对死亡的战胜。
3.将你读《百合花》的感受与茅盾的评论观点进行比较,谈谈你的心得:如何写小说评论? 明确:1、有高度集中的论题。(紧扣小说三要素,如茅盾先生紧紧抓住小说评论的两个核心内容——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同时又突出小说最成功的特点——细节描写展开评论。)2、有新颖独到的观点。评论是议论文的一种,议论文都必须有明确的观点;好的评论都应该有独到的见解。3、有有力的分析论证。可以运用列举事例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见解,并运用小说创作的一些基本原理适当进行理论分析。
五、布置作业
教后反思: 《小说家谈小说》教案(二次备课)
备课教师:范胜荣
备课时间:2010年10月28日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的情节,体会其思想内容。
2.学习本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阅读茅盾的文章,理解作者的评论观点,学习阅读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流程:
一、通过交流展示等方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交流学案“预习导学”第1~3题,2.听写词语。
二、结合学案预习导学感知课文内容。
(1)小说《百合花》围绕哪几个人物写了哪几件事?
直接提生交流展示,其他生补充纠正
明确:“我”、小通讯员、新媳妇;小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小通讯员跟“我”一起向新媳妇借被子,通讯员救人牺牲,新媳妇缝衣服、献被子。
(2)“我”是小说中事件的见证人,“我”对小通讯员的态度一直在变化,请用准确的词语填空。直接提生交流展示
明确:在刚刚接触因赶路不及而生起气来,然后又对他保持距离的作法而 发生兴趣,以后是对小同乡越加亲热,“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最后,“我”怀着 崇敬 的心情,送走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
(3)读完整个故事,小通讯员和新媳妇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直接提生交流展示,要求从文中找出依据
明确:小通讯员:英俊、腼腆、纯朴、憨厚、勇敢、热爱生活、关心同
志、舍己救人。新媳妇:美丽、羞涩、热爱战士、深明大义、善良、支持革命、纯洁。
(4)茅盾先生认为《百合花》用什么样的风格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深刻主题?而反映这一深刻庄严主题,在当时最常见的笔调是什么?直接提生交流展示
明确:用清新、俊逸的风格反映了庄严的主题。当时最常见的是慷慨激昂的笔调。
(5)茅盾认为小说《百合花》在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方面有何特点?直接提生交流展示 明确:作者把这两者结合更好,而且尽量让读者通过故事发展的细节描写获得人物的印象;细节描写,安排得自然而又巧妙,成为人物形象的有机部分,不但描出了人物的风貌,也描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三、深入学习,互动交流探究。1.细读课文《百合花》,找出文中前后呼应的几处细节描写,用心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教师精讲点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心理活动,学生小组分工完成学案——小组交流——班级展示,教师精讲点拨明确:
两次写通讯员枪筒里插的野菊花和树枝:表现通讯员的天真质朴和即将参加战斗的乐观情绪和热爱生活的情趣。
两次写给“我”开饭时吃的两个馒头:第一次通讯员要去时给“我”留下的两个馒头,说是给我开饭:对同志的关心、体贴;而第二次是当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摸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表现“我”对物存人亡的悲痛之情。
四次写衣服上门钩撕破的衣洞:第一次(34节)是抱被子时因慌张而挂破上衣,表现了通讯员的腼腆羞涩,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有了这个破洞,新媳妇中认出了他,也才有为牺牲了的他缝军衣的感人场面 ;第二次(45节)是通讯员要给“我”开饭是我看到的,表现了“我”对通讯员的关心;第三次(56节)“我”看见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漏着那个大洞,一块布还挂在那里”,表现通讯员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最后一次(59节)新媳妇缝那个破洞,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崇敬和悲痛之情。
三次写新媳妇的印有百合花的被子:百合花被子是小说的情节的纽带:有了它,就有办法把两位人物联系到一起。第一次表现出新媳妇的觉悟高和对革命的支持,因为她只有这一条被子;第二次表现了新媳妇的大方,也为下文受伤的通讯员被抬到她的被子上进而新媳妇的献被这两个情节做铺垫;结尾巧妙地点出了小说的主题:军民之间纯洁美好深厚的感情。
总结归纳:细节描写这不仅使得作品在情节发展上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而且使人物个性鲜明,血肉丰满。
2.小说《百合花》以象征纯洁感情的“百合花”为题目,有何寓意?
自主思考——同桌交流——班级展示,教师精讲点拨明确:
百合花为题的寓意:本文题目以借代的手法指印有百合花的被子。更重要的是,百合花,作者赋予了它丰富的象征意义:即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战士和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一句话,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美性格美。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主题:小说通过护送、借被、救护和 献被等情节的叙述,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3.茅盾在第三段中说“这闲闲的两笔,前后呼应”,在最后一段说“它是结构严谨,没有闲笔的短篇小说”这两处是不是前后矛盾?
明确:不矛盾,前一处的“闲闲”是指自然巧妙,不露痕迹,后一句的“闲笔”,是指与人物、主题无关的描写或叙述。
四、自主质疑
学生再看“预习导学”“自主质疑”部分,预习时的疑问如果现在仍解决不了小组交流讨论,还解决不了集体讨论。
五、迁移应用
1.假如小说中写到的百合花被已被保留下来,后来又被征集到中国革命博物馆,请你为这条来历不平凡的被子,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解说词。
教师指导:以说明这条被子的来历为主,可以适当穿插有关人物的描述;可以倒叙,也可以以时间为序进行叙述;语言一定要简洁生动,有一定的抒情性。
学生自主写作——班级交流展示 2.将你读《百合花》的感受与茅盾的评论观点进行比较,谈谈你的心得:如何写小说评论? 学生自主思考——班级交流展示
明确:1、有高度集中的论题。(紧扣小说三要素,如茅盾先生紧紧抓住小说评论的两个核心内容——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同时又突出小说最成功的特点——细节描写展开评论。)2、有新颖独到的观点。评论是议论文的一种,议论文都必须有明确的观点;好的评论都应该有独到的见解。3、有力的分析论证。可以运用列举事例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见解,并运用小说创作的一些基本原理适当进行理论分析。
布置作业:1.完成《巩固案》。2.选做《课时作业本》。板书设计:
百 通讯员: 腼腆、纯朴、勇敢、热爱生活、善解人意
合 讴歌了纯洁的 花 茹 纯洁军民鱼水情 志新媳妇: 美丽、羞涩、热爱战士、深明大义、善良、和战友之情
鹃支持革命、纯洁。
教后反思:
第一课时小说的学习课堂时间不够用,字词默写应该提前在晨读时默写。
课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给学生参与课堂的动力,那么课堂提问时就应该随机提问,如抽学号,再如,互动探究本文细节描写作用时,提起回答的学生不一定是小组内负责解决那一个问题的学生,这样就让学生有紧张感,小组交流讨论时会积极参与并做好笔记。
电影《百合花》本来是在学习课文前让学生观看的,因为教师投影仪出现问题只得挪到2课时课文学习过后,可是感觉学生正因为先前学过课文,所以对电影很多情节和任务的表演更有共鸣感,并且能对改编后的电影作出自己的评价。
第五篇:《怎样写故事:小说与剧作创作的6w》读后感
《怎样写故事:小说与剧作创作的6w》读后感
前段时间翻了一本书,《怎样写故事:小说与剧作创作的6w》。作者开宗明义,“我们学到的写作知识都是错误的。”(引言)
最重要的谬误是什么呢?是我们觉得写作上的创作想象力是可以凭空培养的,而培养的方式就是突然把主人公扔入一个奇特的场景。比如,你正在睡觉,迷迷糊糊的时候,突然窗外射进了一道光,原来是外星飞船;比如,你好好上学,突然发现学校里一个人都没有,只剩下门房间一个哑巴门卫……好了,老师兴致勃勃地说,大家开始往下编吧。
当然有一些天才可以直接往下编,但大多数人不会因为这种方法看着“素质教育”了一点,就突然被打开了创造力。普通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胡编乱造一通,最后,“啊,闹钟响了,原来我做了一个梦。”
我看到作者这个结论哈哈大笑,原来做了一个梦古今中外都通用。
那重要的是什么呢?重要的是这个奇特场景出现之前的故事,主人公到底是谁;以及,你想写的“主题”。
看这本书之前,我刚跟一个朋友讨论过,写故事到底需不需要主题先行。她很疑惑地问我,你写故事先想主题么?我当时犹豫了一下,说,不想吧,有了人物就直接开始写。她说,就是啊,为什么要先确定一个主题?命题作文有意思么?所以我看书看到这节是抗拒的,但看着看着,觉得好像作者说得也确实有道理。
我有些故事写得顺,一气呵成,确实一开始心里有个模模糊糊想表达的东西。比如写《一步之遥》,这个故事一开始在我脑子里的只有那个结尾~~辛苦地做一个好人和滑落深渊做一个坏人,只有一步之遥。他这一步跨出去了,就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
这当然是个很烂俗的主题,由于那学期我正在学《刑法》,所以立刻就锁定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个妈跑了爹在牢里的少年。那必须有一个场景是把他逼到极致,必须做出这个抉择,那这个场景是什么?
又比如写《宜家》,是因为报纸上看了一篇写《宜家》里老年人相亲的报道,报道里有个上海阿姨问,都说我们不要脸,但那么多给年轻人谈朋友的地方,我们老年人怎么办?我当时一下子就想,我要写一个这样的人。那这个阿姨是谁?她为什么要睡到宜家床上跟一个老头谈恋爱?
其实这样一想,我虽然不完全同意作者说,动笔之前一定要先有主题,再有完成主题的人物,但我非常认同这点:主题和人物比“奇特场景”对一个故事而言是更重要的。
这就回到最近大热剧《隐秘的角落》。有评论说,紫金陈厉害,是因为写出了“三个小孩目睹一起凶杀案”这样的硬核故事。我非常不认可。(以下有各种剧透,没看过书和剧的适时止步。)
二
“三个小孩登山玩,拍了段视频,不小心把山对面一个人杀人的过程拍了下来。”
好了,以上是一个硬核故事么?不,以上就是个“奇特场景”,和外星人半夜来你家、走到学校发现只有一个哑巴校工,是一样的。大多数人拿到这个场景,也写不出《坏小孩》拍不出《隐秘的角落》,最后编不下去了只会写,“啊,闹钟响了,原来我做了一个梦。暑假过完了,我明天又要上学了。”
《坏小孩》这个故事我是几年前看的。和紫金陈其它的小说一样,一口气花了几个小时看完,期间做家务带小孩如同木偶。当然看到快结束的时候已经知道大概的结局了,但看完后还是长舒一口气,觉得很牛。甚至想象了一下如果我是作者,这个故事是怎么产生的。
以下是我个人不负责任的一些想象。
常规都说,孩子是最纯洁的,不会撒谎的,无辜的,天真的。那我就写一个反常规的,坏小孩的故事。为了让这个故事更有趣,这个小孩必须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坏小孩”,而是一个任何人都要说是好榜样的小孩,最后来个反转——啊,原来ta是坏小孩。为了让这个反转更有力量,我必须给ta设一些鲜明的对比,比如说,他要比一个很坏的成年人还坏,比其他所有别人都贴标签的“坏小孩”还要坏……
好了,至此,我就对我的主人公很有兴趣了,我知道他是个学霸,是个别人眼中的好孩子,说不定还是个学生干部,但他做了一件比所有坏人都坏的坏事。但是,他很聪明,他利用了所有人的常规认知、给孩子的各种标签,把自己做的坏事都推得一干二净,最后还是个众人眼中的“好孩子”。那这些罪恶应该谁来承担呢?——那些有“坏孩子”标签的孩子。所以故事里大家认为的“坏孩子”,其实是好孩子,而这个好孩子主人公,反而是个“坏孩子”。
现在,我就对这个主人公和即将出现的故事更着迷了。那这个好孩子是谁呢?他为什么平时必须是好孩子,但骨子里却有做坏事的能力和冲动?他必须装,必须把自己打扮成好孩子——那他是不是为了讨好谁?是不是有什么人生中必须“好”的目的?……到某一个时刻,我决定了,ta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爱,为了争取可怜的关注,必须“乖”。
而此时我也立刻清楚了,他的第一个罪恶,必须跟父母有关,跟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有关。那是什么事呢?父母离异,生活中常见的,就是孩子跟着妈妈,而父亲有了重组家庭。既然是个小孩子的戏,那么,ta是不是还应该有个跟Ta争宠的父亲再婚后的弟弟或者妹妹?他第一个小小的恶,应该就跟这个弟弟或者妹妹有关,然后,才一步一步,迈向最后那个巨大的坏事,并把责任推卸掉了。
那么,那个被Ta最后栽赃的“坏小孩”又是谁?……
在某个时刻,我又决定了,为了让戏剧冲突更大一点,这个主人公不能只把自己同龄人玩弄于股掌之中,如果还有个坏蛋成年人也被算计了,就更好了。那这个坏蛋成年人是怎么加入这个故事的呢?如果孩子目睹了这个坏蛋在做坏事怎么样?感觉很不错。
那这个坏蛋成年人又是谁呢?ta做的事什么坏事呢?……
所以,“三个孩子登山玩,拍了段旅游视频,不小心把对面一个人杀人的过程拍了下来。”这个奇幻场景重要么?不,这并不重要。这只是我不断推演故事时候选择的一个奇幻场景。
它也可以是,主人公去买早餐,不小心取错了,被一个成年人紧张地叫住,硬是换了回来,但他留下了成年人订单时候特殊要求的单子。不久后主人公发现,成年人的老板死了,死因是跟早上吃的东西有关……
这样的奇幻场景不重要,我们可以不断地编,不断地合理化,然后挑一个。但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会变坏,以及“坏小孩”这个主题,才是最重要的,是比奇幻场景更早存在的。
三
把《隐秘的角落》看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影帝秦昊,而是朱朝阳的父母。
秦昊当然演得很好,非常有质感,秃顶等等的隐喻和设计也很有印象分,但就是比不过朱朝阳的父母。王景春也是影帝,演的老警察也演得好,但也是比不过朱朝阳的父母。
这一方面当然是两位演员实力,但另一方面,我认为是因为老警察和秦昊在故事里始终还是次要的人物。——和主人公为何成为主人公无关,只是为了完成主题,旁生出来的。
而自始至终,朱朝阳为什么是“坏小孩”,答案就藏在他父母身上。他俩当然就是最出彩也是最丰满的角色。
另外,惊闻很多人说紫金陈文笔差。老实说,我根本没这个印象,甚至都不记得他文笔啥样了。像《怎样写故事》的作者说的,一个故事最重要的使命是什么?是让你深夜打开书,想好只看20分钟,却不知不觉看到了天亮,始终想知道主人公后来怎么样了。
文笔,是成为经典必备的。但成为经典之前,首先还要是个故事。读者看看表,哦,20分钟到了,挺困了,我把这句描写圈起来,明天誊到“好词好句”本子上
真是故事作者的失败啊。
谨以此勉励自己好好努力,也写出一些好故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