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行政管理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编辑:梦回江南 识别码:22-1031605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11 18:53:56 来源:网络

第一篇:行政管理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现代行政管理的概念:

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

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在我国,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象是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

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依法行政

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

实质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2.行政(管理)的三个特征:

(1)执行性。(2)政治性。(3)权威性。

3.行政管理学的涵义和特点: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也叫“公共行政学”,亦简称“行政学”。

行政管理学的特点:

a、政治性和社会性。

b、综合性与独立性。

c、应用性和理论性。

d、权变性和规范性。

4.威尔逊是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代表作《行政研究》,主张行政与政治分离,首次提出要 建立一门独立的学科---行政学,标志行政学的诞生。

法约尔是法国的管理学家和工程师,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

史坦因——最早提出“行政学”概念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

第二章行政环境

1.高斯:

首先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予以研究。他于1936年发表的《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提出了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1947年,发表了《政府生态学》一文,首创以行政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现象,强调了外部环境因素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2.里格斯:

他于1957年发表了《比较公共行政的模式》一文,提出了生态模式的概念,提出“农业型行政模式”和“工业型行政模式”的概念,有人批评他忽略了农业型与工业型的中间型,于是他又提出了“过渡型行政模式”的概念。于1961年发表《生态行政学》。

里格斯将行政管理区分为三种行政模式:

①融合型的农业型行政模式

②衍射型的工业型行政模式

③棱柱型的过渡行政模式

3.行政环境的基本含义:

行政环境即政府管理的环境,是行政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也即各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外部客观因素的总和。

这些条件有物质的、精神的;有有形的、无形的;有自然界的、社会界的。

就整体而言,行政环境是行政系统存在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

4.行政环境的特点:

①多样性 ②复杂性 ③可变性 ④互动性

5.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相互关系:

行政管理和行政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有自然形态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但主要表现为行政环境的需要和行政管理对这种需要的满足。行政环境的存在和发展,经常地向行政系统提出不同形式的需要,构成行政系统的资源、信息输入。行政系统经过行政管理活动加以改造后,输出决策、计划、法规措施等行政产品,以满足行政环境的需要。

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

行政管理在行政环境中产生和发展

行政管理必须与行政环境相适应

行政管理必须满足行政环境的需要

行政管理可以能动地利用和改造行政环境

第三章行政职能

1.行政职能的涵义:

行政职能也称政府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政府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

2.行政职能的特点:

(1)执行性(2)多样性(3)动态性

3.行政职能体系:

基本职能: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

运行职能:决策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

4.当代西方国家的行政职能呈现出的发展趋势:

1)行政职能逐渐扩大

2)政治职能中的暴力职能相对减弱

3)政府的宏观调控、综合协调职能的强化与行政职能的社会化同步进行

5.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必要性:

行政职能的转变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行政职能的转变是实现行政职能体系合理配置的根本途径

行政职能的转变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6.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

1)职能重心的转变:

工作重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政治职能(减弱)专政职能(减弱)微观经济管理职能(减弱)

经济职能(加强)民主职能(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2)职能方式的转变 :

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运用经济手段为主

由微观、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间接管理为主

由重视计划、排斥市场转向计划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

3)职能关系的转变

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

理顺政企关系

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第四章行政组织

1.行政组织的含义:

行政组织是指国家为推行政务,依法组建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

2.行政组织的特征:(它是按一定序列与等级组建起来的社会系统;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而变化。)

(1)政治性与社会性

(2)法制性与权威性

(3)系统性与动态性

3.构建行政组织的基本原则:

与职能一致原则、完整统一原则、职权责一致原则、以人为本原则

依法设置原则、精简高效原则、管理幅度与层次适度原则

4.行政组织的类型:

1)行政组织领导体制类型:(最高行政决策权行使的人数)

(1)首长制(美国)(2)委员会制(瑞士联邦政府)(3)混合制

2)行政组织权力体制类型:(分配集散程度)

(1)集权制(2)分权制

5.行政组织结构:

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行政组织纵向、横向结构的统一

①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又称为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层级制。其特

点是分层负责和层级节制。

②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又称为职能式结构,是横向分工分门别类设置结构形成的行政组织的职能制,也称分部制。

③行政组织纵向、横向结构的统一:其特点是行政领导者的统一指挥与职能专业部门相结合,它吸收了层级制与职能制的优点,扬弃了部分缺点,使其相互补充、制约。

6.层次管理的原则:

①层次节制的原则②只管一个层次的原则

第五章行政领导

1.行政领导的含义:

所谓行政领导是指在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拥有法定权威的领导者依法行使权利,为实现行政管理目标所进行的组织、决策、指挥、控制等活动的总称。

2.行政领导的特点:

1)政治性2)权威性3)执行性4)综合性

3.行政领导的方式:

1)命令方式2)疏导方式3)激励方式4)示范方式

4.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

1)选举制2)任命制3)考任制4)聘任制

5.行政领导者群体结构的合理形式:

1)政治结构要优良4)智能结构要齐全

2)知识结构要互补5)气质结构要兼容

3)专业结构要配套6)年龄结构要合理

第六章人事行政

1.人事行政的含义:

人事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国家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管理活动。

2.现代人事行政的职能和任务:

职能:人事行政的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管理行政工作人员的过程中,本身具有并发挥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任务:(1)事职相符(2)人适其职(3)人安其位(4)人尽其职

3.彭德尔顿法奠定了美国公务员制度的基础,标志着美国公务员制度的确立。

4.西方文官制度的特征:

1)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2)职务常任

3)政治中立

5.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

公务员是指在各级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分类上: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公务员

A.产生方法 :1)领导职务类:选举任命

2)非领导职务类:通过法定的考试,公开竞争

B.任期 :1)领导职务类:法定的任职期限(5年一届)

2)非领导职务类:实行常任制

C.职责 :1)领导职务类:制定政策,并负有相应的政治责任

2)非领导职务类:执行政策,从事具体的行政管理工作,负有相应的行政责任

D.评价依据 :1)领导职务类:政绩为主要依据

2)非领导职务类:工作实绩

E.管理机关:1)领导职务类:由选举产生他的同级国家权力机关按宪法和组织法进行管理

2)非领导职务类:由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含义:

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指国家对公务员进行科学管理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规章、制度的总和。

6.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1)不搞政治中立

2)分类管理与统一领导相结合3)不搞“两官分途”

4)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7.人事行政职位的特点:

a.职位以“事”为中心而非以“人”为中心

b.职位数量有限。数量由行政机构规模、任务及经费等因素决定

c.职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随人的变动而变动

d.职位由上级主管部门依据法定程序,以职能为基础划分

第七章行政决策

1.行政决策的概念:

行政决策是指享有行政权力的组织或个人,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在系统分析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行动方案设计、评价和选择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决策职能是行政管理的首要职能。

2.行政决策的特点:

④ 行政决策主体的严格规定性(主体是拥有行政权力的组织和个人)行政决策的结果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行政决策的内容具有广泛性 行政决策的目标具有非营利性

3.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① 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前提和依据

② 行政决策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③ 行政决策从根本上决定着行政管理的成败

4.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

⑤ 调查研究,发现问题 科学预测,确定目标 科学设计,拟订方案 综合评价,选择方案 实地检验,调整完善

第八章行政立法

1.行政立法的概述:

行政立法,是指行政主体根据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它是抽象行政行为的一种。

行政立法的结果包括行政法规和规章。

2.行政立法的主体和权限:

(一)行政立法主体:

行政立法的主体即有权进行行政立法的行政机关,具体讲是指依据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享有行政法规或行政规章制定权的国家行政机关。

1)国务院,享有行政法规制定权;

2)国务院各部委,享有部委规章制定权;

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享有地方政府规章制定权;

4)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及经济特区的市的人民政府享有地方行政规章的制定权。

行政法规:国务院(中央)

行政规章: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中央)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省会所在地市政府;较大的市政府(地方)

A 法规性立法:

一般称“条例”,也可以称“规定”、“办法” 等名称。

B 规章性立法:

可以以“规定”、“办法” 等为名称,但不得采用“条例”为名称。

第九章行政监督

1.行政监督的含义:

行政监督是指各类监督主体(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依法对政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权力行为是否合法、合理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活动,它是一种法制监督。

第二篇:行政管理学精简复习要点

现代行政管理的含义: Ⅰ最广义的: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有关事务的治理、上升阶段。主要特点是:经济上实行“私人自制”的原则,其职能重点在于政治职能,起着“守夜人”的作用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

Ⅱ广义的: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

Ⅲ狭义的: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又称为公共行政

行政管理的特点:①执行性②政治性③权威性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含义)及其要点:研究对象(含义):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行政权力的含义和特点:

含义:行政权力是国家行政机关为有效实现国家意志,依靠特定的手段和宪法原则,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的权力。

特点:

①是一种公共权力②具有合法性

③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和技术性④是一种强制性的权力⑤具有“一元性”

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方法:①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②调查研究法③案例分析法④历史研究法⑤比较研究法

行政环境的含义:行政环境即政府管理的环境,是指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能直接或间接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各种客观因素的总和。

行政环境的特点:

①主导性 ②联系性 ③综合性 ④层次性 ⑤变异性

行政环境问题的意义:

①行政环境是增强行政管理学应用性的重要前提②行政环境决定着行政管理的科学性

③有利于树立起系统整体的公共行政观念④有利于确立开放平衡的公共行政模式

美国行政学者里格斯的行政生态模式:①融合型:融合型是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②衍射型:衍射型是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

③棱柱型:棱柱型是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行政模式

行政环境要素:包括自然环境(包括地理状况、人口分布、人工生态系统)、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民族宗教环境和国际环境

行政职能的含义:行政职能是指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政府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是行政职责和行政功能的辩证统一。

行政职能的特征:

①阶级性 ②服务性 ③多样性 ④动态性

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及其主要特点:

前资本主义时期包括奴隶制、封建制时期,行政职能是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上的,国家行政职能的重点在于政治统治。它体现出两方面的特点:①政治职能的极端强化②社会管理职能的相对微弱

自由资本主义的行政职能及其主要特点: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幼年期和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及其主要特点:

政府由“守夜人”变成人“社会主宰者”。实现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的紧密结合,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①行政职能的转变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②行政职能的转变是实现职能体系合理配置的根本途径③行政职能的转变是机构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向

①职能重心的转变: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转移

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了政府职能重心的根本转变

②职能方式的转变:

㈠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

㈡由微观、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间接管理为主

㈢由重视计划、排斥市场转向把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③职能关系的转变:

㈠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㈡理顺政企关系:基本原则是企业下放,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政府所有者职能和 行政管理职能分开,实行国有资产分级管理制

㈢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行政组织:是静态组织结构和动态组织活动的统一。就静态讲,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行政组织即政府行政组织,专指为推行政务,依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政府行政组织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 ①组织目标 ②机构设置③人员构成④权责体系⑤法规制度 ⑥物质因素

行政组织的特性:①政治性与社会性 ②法制性与权威性 ③系统性和动态性

5. S行政组织的类型:①领导机构②执行机构③监督机构④咨询机构 ⑤信息机构 ⑥辅助机构⑦派出机构

层次管理的原则:①层次节制原则②只管一个层次原则

我国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行政组织理论:①坚持共产党对政府组织的领导②依靠人民大众管政府

③强调政府组织的设置必须适应革命中心任务的需要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⑤实行精兵简政

⑥注重政府组织的作用建设,强调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

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狭义的编制是指一个法定社会组织内人员的数额及职位的配置。

广义的编制也就本节研究的对象是指一个法定社会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隶属关系、规格级别、人员数额、社会活动。

人员结构及职位的配置。

编制管理的含义: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就是按法制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对行政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进行的管理,它包括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编制管理三方面。

编制管理的具体内容:①制定编制方案

②确定各部门职能范围③审批机构与人员④监督机构执行情况⑤做好编制统计⑥制定编制法规

编制管理的原则:

①精简原则②统一原则③编制立法原则

人事管理:人事管理指对人与事的管理,指协调社会组织中人与事、人与人关系的用人治事活动

人事行政的特征:①法治化 ②专业化 ③职业化 ④现代化

人事行政的地位与作用:

①人事行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保证

②人事行政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③人事行政是加强人才建设、促进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

我国公务员: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行使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国内外常用的公务员任用方式:①选任制②委任制 ③聘用制 ④考任制

职位分类:就是将行政机关中所有的职位按其业务工作性质、责任范围、隶属关系以及每种职位业务工作的繁简难易程度、责任轻重以及所需要人员资格条件等因素,予以分门别类,确定名称,评定等级,制定规范的全部程度。

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①依法行政原则②分类管理原则

③德才兼备与注重功绩原则④适才适用与扬长避短原则⑤智能互补与结构合理原则⑥公开平等与竞争择优原则

我国公务员制度特点:

①纵向比较(同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相比较)的特点:㈠体现了分类管理的原则㈡具有合理的竞争择优机制㈢具有正常的新陈代谢机制㈣具有勤政廉政的约束机制㈤具有健全的法规体系

②横向比较(同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比较)的特点: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㈡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㈢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㈣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行政领导:指行政领导活动,是指在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者,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为实现一定行政目标所进行的组织、管理、决策、指挥等的职权:是职位上的权力。行政领导者的职权,是行政领导职位所赋予的权力,是因为行政领导者担任一定职位而获得的有法律效力的权力。

行政领导责任的内容:①政治责任 ②工作责任 ③法律责任

民主集中制的含义: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制与集中制有机结合的一种制度

民主集中制在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中的具体表现: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由民主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办公室管理的作用:

①辅助领导决策和处理问题的参谋作用②协助领导管理信息的耳目作用

③协助领导者管理日常工作有副手作用

机关后勤事务管理的意义:

①后勤工作是所在机关、单位其他部门工作的基本条件②后勤管理是其他一切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③后勤管理是组织关心群众的纽带

行政决策:是指行政组织依据既定的政策和法律,就面临要解决的问题,拟定并选择对策的活动

管理决策的基本特性:目标性、针对性、择优性、预见性和实践性

国家行政决策的含义:

国家行政决策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为解决全国性的、对国家具有战略意义的以及其他适宜于中央政府统一处理的公共事务问题的决策方案的制定、抉择的活动。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等特点,通常称为“宏观决策”

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

①系统原则②信息原则③预测原则④可行原则⑤择优原则⑥弹性原则⑦民主原则

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

①发现问题,确定决策目标②集思广益,拟定备择方案③评估选优,择定决策方案④局部试点,修正完善方案

(狭义的)行政执行的定义:行政执行就是具有行政权的行政机关和其它社会组织,根据决策机关制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部门的指示、命令而采取的具体管理活动

行政执行活动的基本特征:

①现实性②综合性③具体性④灵活性⑤强制性

制定执行计划应遵循的原则:①民主集中原则②量力而行原则③统筹原则④重点原则⑤弹性原则

第三篇:漳州自考行政管理学复习要点6

更多漳州自考请访问:http://www.teniu.cc/zikao/

漳州自考行政管理学复习要点6 柔性组织:认为“柔性这一概念在一个组织内部是指具有参与国际变化,对意外的变化不断地反应,以及适时根据可预期变化的意味结果迅速调整的能力。

编制:狭义是指一个法定社会组织内人员的数额及职位的配置。广义是指一个法定社会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隶属关系、规格级别、人员数额、人员结构及职位的配置。

编制管理:是按法制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对行政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进行的管理。

编制管理的具体内容:1制定编制方案。2确定各部门的职能范围,进行科学的职能配置。3审批机构与人员。4监督编制执行情况。5做好编制统计。6制定有关的编制法规。

帕金森定律:指出领导者的无能与嫉妒必然造成机构、行政人员的恶性膨胀,而膨胀的不断发展必定造成这个机构不可逆转的“死亡”,“生长膨胀—再膨胀—直至衰亡”,这就是官僚机构的运动规律。

应用

分析说明我国现行行政组织结构?

我国现在基本上采用直线职能式结构。从纵向上看,我国政府组织划分为中央(国务院)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张、民族乡、镇四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内又再作进一步的层次划分。同时,每级政府内部按业务性质平行划分为若干职能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管辖范围大体相同,地位平等。它们主要对同级政府和首长负责,同时也接受对口的上级职能部门的领导。我国现行行政组织结构从框架上看基本合理,它形成了纵向统一指挥、横向分工协调、纵横交错的网络型的体系。蛤也存在一引起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每级政府的中间管理层次繁多,组织内部“官”多“兵”少;横向部门分工不合理,一方面,机构重叠,另一方面,监督部门、参谋咨询及信息反馈部门又相对薄弱。这些,都有待于在改革中进一步解决。

我国编制管理工作的加强?

为加强编制管理工作我国县以上的各级政府都设立了机构编制委员会,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对编制工作进行具体的管理。+定义+内容

编制管理的原则1精简原则2统一原则3编制立法原则

编制管理的方法1行政方法2经济方法3法律方法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更多漳州自考请访问:http://www.teniu.cc/zikao/

我国的编制立法工作比较薄弱,行政机关组织法规还有待完善。为了使我国的编制管理工作尽快纳入法制的轨道,我们必须抓紧编制立法工作制定编制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审批程序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分析说明解放以来我国行政组织的改革?

建国以来,为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我国曾以经济管理部门为重点,对政府机构进行过几次大的调整和改革。第一次是从1958年下放企业开始,到1959年认错较大幅度地精简了机构,国务院从81个部门减为60个部门。但1960年进入调整时期后,机构又开始膨胀,到1965年恢复到79个部门。第二次是“文革”期间,政府工作处于瘫痪状态,国务院减到32个部门,给政府管理尤其是经济建设造成极大危害。“文革”后,各项工作恢复正常,机构逐步增加,1981年国务院达到100个部门,这是政府机构一次较大的膨胀。第三次是1982年的机构改革。国务院精简到63个部门,尔后又出现机构校长的趋势,到1986年底又达到72个部门。

第五章人事行政

识记

人事行政: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国家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管理。

人事管理:指对人与事的管理。具体说是指协调社会组织中人与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用人治事活动。

人事行政的范围:主要限定在国家行政组织的内部或者说主要是对国家行政人员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公务员:指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使国家职权、改选国家公务的人员。我国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行使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国家公务员制度:指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对国家公务员依法进行管理的制度。

公务员的基本管理制度:即人事行政的基本制度。主要有任用制度、职位分类制度、工资制度、考核制度、培训制度、退休制度。

任用制度: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一是对新工作人员的录用制度;一是对现有国家工作人员的选择制度。

职位分类制度:就是将行政机关中所有的职位按其业务工作性质、责任范围、隶属关系以及每种职位业务工作的繁简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及所需人员资格条件等因素,予以分门别类,确定名称,评定等级,制定规范的全部程度。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更多漳州自考请访问:http://www.teniu.cc/zikao/

计时工资:是按照职工的技术训练程度,工作繁重程度和工作时间的长短,来支付工资的一种劳动报酬形式。

计件工资:是按照职工完成一定的工作量,依据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件作计算工作报酬的一种形式。

考核制度:是人事行政中对工作人员的各方面表现进行考核的一种制度。

培训制度:人事行政中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的一种制度。

退休制度:批工作达到一定的年限和规定的退休年龄,并且符合退休条件的工作人员,根据本国的法律或政府法令规定而离开工作职位的制度。

分类管理原则:指根据各类职业的特点、各项工作的性质,对不同的工作人员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建立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这也是当今世界上多数国家人事行政所贯彻的重要原则。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第四篇:行政管理学论述题要点

行政管理学论述题要点 1.试论述公共行政的作用。

1.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3.公共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4.公共行政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5.公共行政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

2.试述公共行政环境的作用。

1.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和制约公共行政;2.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3.公共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行政的发展变化;4.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反作用。

3.试析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

1.政府成本过高2.政府的低效率3.资源配置的低效率4.寻租5.造成另一种不公平。

4.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你认为政府需要处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必须正确界定政府在理好哪些关系?

1.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2.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3.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4.正确处理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5.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6.正确处理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5.你如何理解行政体制?

1.经济体制决定并制约行政体制,行政体制也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2.政治体制决定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3.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的划分和公共组织设置,以及对政府系统的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

4.科学技术推动行政体制的变革5.文化对行政体制的重要价值作用。

6.试述行政体制的作用?

1.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提高政府生产力,提高行政效率2.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大幅度地全面地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3.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造就大批的优秀的国家各级各类公务员4.科学的行政体制是公共行政民主化的保证5.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确保公民的各种权利和生命与财产。

7.试述公共组织的特点。1.政治性2.社会性3.服务性4.权威性5.法制性

8.试述公共组织的作用

1.政府是国家各种公共事务的组织与管理者2.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3.政府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捍卫者4.政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与协调者5.政府是社会公平的提供者

9.什么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试述管理层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必须适当。一般来说,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是由许多相关因素决定的。如还要看工作性质、人员素质、领导能力和技术手段等因素来决定。

10.试述行政领导在公共行政中起的重要作用。

1.行政领导是政治领导的贯彻执行2.行政领导是公共行政协调统一的保证3.行政领导贯穿于公共行政的全过程4.行政领导对行政效能具有决定性作用。

11.是统一的?如何理解行政领导责任和其行政职位、行政职权

首先,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位,即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所处的法律地位和担任的行政领导职务,这是行政领导者行使职权、履行责任的前提。其次,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权,即来自于行政职位的权力,它是行政职位所具有的一种由法律规定的权力,是行政领导者履行责任的必要依据。第三,行政领导者要履行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中处于一定的职位,具有一定的职权,就要承担国家所委托的一定工作任务,并对国家负有责任,这就是行政领导者的行政领导责任。

12.试述行政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能力。

1.抽象思维与决断能力2.人际关系的能力3.技术能力 13.试分析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处于核心地位;2.行政决策主导着公共行政管理的全过程3.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的决定因素4.行政决策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和加强政府合法性的必要途径。

14.试述行政执行的作用

1.行政执行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2.行政执行效果是检验、修正和完善行政决策和途径3.行政执行是实现公共行政职能的必要形式4.行政执行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志。

15.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行政指挥是保证行政执行活动协调一致的重要手段2.行政指挥是高效地贯彻执行行政的根本保证3.行政指挥是高质量地达成行政决策目标的根本保证4.行政指挥是保证各种行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必要条件5.行政指挥是衡量行政领导者的政策水平和组织与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16.则。试述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

1.统一指挥原则2.法定权威原则3.果断有力原则4.准确权变的原则5.合理授权原则

17.试述行政沟通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行政沟通是实现行政决策化、民主化的重要基础2.行政沟通是行政执行各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3.行政沟通是行政检查和监督的重要依据4.行政沟通是所有行政人员与管理的重要手段。

18.试述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行政协调可以使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在工作上密切配合,和谐一致,避免内耗和互相冲突,从而达到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目的2.行政协调可以促进各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行政资源,精简和优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行政效率3.行政协调有助于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并从整体和全局立场出发,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意义,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从而有利于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4.行政协调有助于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使每个部门和个人的努力成为集体的努力,单独的行动成为合作的行动,从而产生整体的“合力”。19.试述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行政监督? 1.行政监督主体由三方面主体构成2.行政监督的内容是指行政过程中的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的行为和与其相关联的机制3.从形式特征方面。行政监督是一种“整体性 的监督活动4.从价值特征方面。揭示行政是一种“整体配置效益”和“效率与质量均衡性”的监督。20试分析行政监督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行政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和个干涉的原则;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3.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4.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5.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21.试述行政监督的作用。1.行政监督能有效地强化和改善公共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建设;2.行政监督是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进一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有效制度;3.行政监督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22.试述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1.提高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宗旨;2.行政效率是检查和衡量公共组织和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3.行政效率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23.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理解行政改革? 1.行政改革是个政治过程;2.行政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提高行政效率,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3.行政改革必须改革内部体制和组织机构,重新配置行政权力;4.行政改革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24.你认为行政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行政改革必须进行科学而严密地论证和规划,慎重开展;2.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3.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公有制创新为核心,以高效、公平、廉洁为目标;4.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5.行政改革以理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25.试述行政改革的阻力。1.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2.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的限制与制约3.在行政系统内部行政官僚集团的反对4.传统的保守程度决定了行政改革的艰难程度5.用人惟亲和家长制对行政改革的负面影响。26.试述行政改革的动力。1.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2.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3.社会演变的要求4.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5.新思想、新价值的推动 27.对于行政改革的对策,结合教材,谈谈你的看法? 1.政治保障是进行行政改革的前提2.加强宣传,制造行政改革舆论3.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政策4.制定进行行政改革的法令和政策,使行政改革有法律保证和强制力5.恰当地选择行政改革的突破点,恰当地选择发动改革6.行政改革要尽快地取得效果,提高行政和为公民服务的质量。

第五篇:行政管理学第二章要点

行政管理学第二章要点

行政环境的基本内涵

所谓行政环境就是处于特定行政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行政环境也是针对特定行政组织而言的,不存在抽象性的行政环境。

理解行政环境必须把握的几个方面:

1.行政环境是针对具体行政系统而存在的2.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

3.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

4.行政环境因素既包括有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

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

1、复杂性

2、相关性和综合性

3、层次性

4、动态性

二、行政环境的类型

(一)1.自然行政环境。

2.人造行政环境。人造环境或社会环境是与行政系统的产生与发展关系最为密切、影响最为直接的行政环境类别。

(二)根据对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可以把行政环境划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行政环境

1.宏观行政环境

一、空间范围上的全域性与时间范围上的战略性和长远性。

二、影响的全局性与全面性。

三、影响的导向性与决定性

宏观行政环境就是对特定的行政系统的战略性、长期性与全局性存在与运行产生根本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集合。

2.中观行政环境

3.微观行政环境

微观行政环境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影响更为直接、真实与实在。

三、雷格斯的行政环境研究与行政生态模式(结合教材重点记忆、必考内容)

首先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予以研究的学者是高斯。

雷格斯提出了三种行政组织模式:融合型--传统农业社会的行政组织与其他立法、司法组织混同,行政组织内部分化也很低;棱柱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行政组织,既有现代的因素,又有传统的因素;衍射型--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的行政组织与立法、司法组织分开,行政组织内部分工也很清楚,各司其职。这就是著名的“融合一棱柱一衍射的行政模型”。

第二节经济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一、经济环境及其构成一般认为,行政系统的经济环境基本构成要素应该包括经济力量、社会经济结构、经济体制以及科技发展水平等基本经济因素。

二、经济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一)经济力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经济力量从根本上制约着行政系统的规模、体制结构与运行方式等基本经济结构。

(二)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社会经济结构是一国或一个地区国民经济中的一系列相关经济结构性因素的集合,它包括:不同所有制经济主要公私经济力量比例关系,国民财富在全体国民中的分配情况,以及社会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程度。

(三)经济体制及其对行政管理系统的影响

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以社会资源调配制度为核心的各种具体经济制度与行为规范的总和。

经济体制直接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职能范围、运行方式与手段。

(四)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对行政管理系统的影响

受限市场模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所谓“受限市场模式”,是雷格斯在分析过渡型社会的特征时提出的一种独特的市场体制类型。其主要特点是“价格的不可决”。主要表现: 其一是价格双轨制。其二是全国市场的分割性。

第三节政治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一、政治环境及其构成主要包括流通性等组成部分。

(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实际运行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二)政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政党组织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对行政系统施加影响

其一,是通过自身的利益表达(动员人们支持、发现新问题)与利益综合功能(形成人们对问题的某种倾向性),为行政系统提供有关社会民众的政治要求等方面较为专业、系统的信息,为行政系统的决策与管理活动提供依据。

其二,是运用自身所具有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及时把行政系统的有关政策信息反馈给政策制定者与政策对象双方,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起一座的桥梁,这日益成为当代行政系统得以有效运行、改善政民关系的重要保证。

其三,就是政党的执政功能,也就是通过成为执政党,从而能够组阁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来实现自身的政治主张。

(三)社会团体与公民政治参与程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雷格斯认为,社会组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血缘关系而结成的自然团体,如家庭、家族;另一类是以利益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人为团体,统称为社会团体(社团)。社会团体是对行政系统影响作用相对较大的团体。

第四节文化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一、文化环境及其构成美国学者阿尔蒙德首先较为系统地提出“政治文化”这一概念。

行政系统的文化环境因素可以将它们分别称为行政价值文化、行政功能文化、行政运行文化以及行政公共关系文化

行政管理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