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街道发展税源经济经验
编辑:独坐青楼 识别码:22-1112695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22 15:58:08 来源:网络

第一篇:街道发展税源经济经验

近年来,街道紧紧抓住百万人口大城市建设的良好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地处市中心的区位优势,认真实施“三产兴街、工业强街”战略,强化服务,致力引资,发展注册经济,由于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全街广大干群信心倍增,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招商引资工作,形成各级各部门同心协力关心和支持外来投资的良好氛围。今年1—5月份,招引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上企业达

100个,总投资达10亿元,新增企业入库税收超百万元,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了将招商引资工作落到实处,街道成立了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招商服务中心,建立了每月20日召开经济工作例会制度,出台了街道招商信息、招商引资及入库税收考核办法,将招商引资任务分解到各村、社区、机关各科室以及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各单位负责人为引资责任单位第一责任人,街道领导班子每人每年拿出202_元招商保证金。街道还成立了招商引资责任制考评小组,对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情况,10天检查一次,每月在例上通报一次。对招商引资任务的完成情况,每月检查一次,年终进行考核,对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将由街道给予通报表彰,并给予一次性的经济奖励。

二、扩面拔高,四块并进。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明确了两大工作举措,即扩面和拔高,扩面就是大力发展注册经济,今年新增街道招商企业数量超过200家。拔高就是招引大项目落户文峰,月月有千万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实施四块并进,即外出招商、园区建设、社区招商和企业服务中心的以商招商;招商服务中心要开展企业巡回服务活动,收集招商信息,排找客商线索;组织招商小分队出征;街道经济条线同志组成工作小组,赴税务、工商、行政审批中心等机构开展了专项协调工作。通过街道上下同心协力的开展工作,今年街道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1-5月份新增税源企业达100家,每个月都有千万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

三、改进服务,规范管理。文峰街道充分认识到,投资者选择投资地,主要是比成本、比服务。在优惠政策方面,各地都大致相同,没有多大的潜力可挖,因此,要在“拼服务”上下功夫。他们明确规定了实行“一条龙”审批项目的办事制度,由街道招商服务中心负责协凋办理外来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登记、发证等业务,凡是符合产业政策且资料齐全的项目,在3个工作日内办好县内一切手续。客商需要协调的事项能解决的当即解决,暂时无法解决的及时转请上级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对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出面召集有关部门领导进行现场办公,以最快的速度帮助企业解决立项、征地、供水、供电等实际问题。如投资达5500万元的百易家国际家居广场,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亲自召集关部门领导进行现场办公,召开社区事务听证会,仅用了一天时间就解决了装修问题,办妥了有关手续。

为了使到文峰的投资项目进得来,留得住,文峰街道坚持依法行政,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各有关部门依法对外来投资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和指导,依法处理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为外地客商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祥和的经营和生活环境,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四、拓宽渠道,引商聚商。为了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到文峰投资办实业,在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中,采取了以商引商、以诚感商、以友拉商、以会聚商、形象招商等多形式、多渠道招商方法。以商引商,就是通过已经在文峰投资办企业的外商提供信息,向其他外商推介,引进新的项目。今年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引进了10个项日,总投资8000万元。以诚感商,就足以诚实的态度,真心实意感动外商,凡是承诺的事情坚决落实,确实不能办到的事情,做好解释说明,决不轻诺寡信,以取得外商的信赖。如外地客商投资的柴油发电机组生产项目,在市区先后考察了5个地方,都未能确定投资地点,后来为文峰的诚实所打动最终还是落户文峰,签定了合作协议,目前正在办理征地手续。以友拉商,通过盐城亭湖籍在外地工作的人士或在工作中结交的朋友介绍了一大批客商到文峰考察投资。以会聚商,积极参加市、区召开的各种经贸洽谈会、招商会开展招商工作,今年通过这一方式签约了投资达三亿元(其中550万元美元)、占地200多亩的天源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形象招商,街道建立了招商网站,通过互联网发布招商信息,同时通过报纸、电视等加强对外宣传文峰良好的投资软、硬环境,树立文峰的良好形象,增强投资者到文峰创业、投资的信心。

第二篇:市北区街道发展税源经济的启示

青岛市市北区下辖16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社区,1999年,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该区在青岛市率先提出发展税源经济的创新思路,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街道经济的有关规定》,为街道发展税源经济提供了政策保障。202_年,区又制订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街道税源经济发展的意见》,在健全和完善发展税源经济体制、强化激励机制、整合区域资源和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较大力度的措施,极大地调动了街道发展税源经济的积极性,促进街道经济实现了大幅度增长。

一、街道发展税源经济的几点成功经验

市北区各街道在发展税源经济中有一个共性的特点:思路超前、政策到位、措施得力、成效显著。他们把发展税源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创造出了许多成功经验。

(一)转变观念,把发展经济作为街道各项工作的“第一要务”。各街道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税源经济是全区各项事业的生命线的共识,把发展街道税源经济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区委、区政府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街道税源经济发展的意见》下发后,各街道行动迅速,实施得力,制订了贯彻、落实《意见》的实施方案,从落实组织机构和制订政策入手,结合执行新财政体制,就是除4家市属重点企业税收外,其它各类企业税收均是与市共享收入,市与各区共享收入统一按照5:5分成。根据市财政体制,各区也制定了相应的街道财政体制。各街道掀起了招商引资、扩大税源的高潮。如宁夏路路街道的地理位置并不好,可利用资源不多,但街道领导思想超前,积极到区外找资源,找税源,并把招商引资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科室、每一个人,办事处人人都有指标,招商成效明显,202_年该街道已经从经济弱街一跃成为经济强街。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发展空间,积极招商引资。市北区多数街道办事处存在地域小,经济发展条件较差等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面对这些困难,各街道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再对区域内可利用的资源进行统一整合,千方百计拓展发展空间。一是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整合区域内资源(就是立足辖区,不分类别,对闲置厂房、场地,闲置资源、设备等,通过统一的调查摸底,做好利用规划,在“信息共享、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手段,积极地对外推介招商。这样做既可盘活各种闲置的有效资产,又能扩大全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建设经营特色街、特色市场来吸引税源。二是采劝内注外营”的方式(就是在区内注册和纳税,在区外经营企业),向区域外要资源,要税源。三是积极利用好驻区资源。各街道逐渐把招商引资的落脚点从自己的管辖范围扩大到驻区资源。另外,许多街道还积极探讨引进环保、科技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等新型产业项目。

(三)制订优惠政策,落实目标责任制,调动多方面发展税源经济的积极性。区委、区政府出台的《意见》对街道完成财政收入和招商引资成绩显著的负责人实行重奖,各街道也制订了相应的政策,加大对内、对外的奖励力度,促使街道税源经济向着更高层次健康发展。同时各街道都制定了内部的招商引资责任目标,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实施细则,目标到各科室,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做到人人有责任、有目标,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四)良好的发展环境为街道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该区许多街道认为,制约街道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地域面积小,资源匮乏,发展空间狭校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除了充分利用好驻区资源外,就是营造良好的环境,以良好的环境吸引八方来客。有的街道最大的秘诀是满腔热情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通过“感情引资、服务留资、扶持壮资”等形式,积极吸引区外企业尤其是纳税大户来本辖区经营。有的街道营造投资环境的经验是“快”“诚”当先,服务为本,以快捷的工作效率和优质的服务让投资者满意,让客商放心。

二、市北区街道经济快速发展的经验,使我们得到一些启示:

一是市北区区委、区政府发展街道经济起步早,出台的经济发展政策适应了市场经济规律要求,是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的具体体现。在街道系统普遍建立了发展税源源经济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他们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街道税源经济发展的意见》、新的街道财政体制以及“定死基数、考核增幅、三年不变”的街道经济目标考核办法,充分调动了全区上下特别是街道办事处干部群众建税源、拉税源、保税源的积极性。每年的奖惩兑现,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二是街道发展经济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对街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区《意见》的要求,各街道在原经发办和财政所的基础上成立了发展税源经济办公室,下设财税科、统计科、经管科。这些机构的设置,显示出了其在发展街道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三、对霞山区街道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多年来,霞山区街道经济占全区经济的比重低,存在着抓发展街道经济的力度不够强,街道经济的总量孝底子雹基础差,街道的投资环境不够理想等等问题。在202_年区委七届二次全会上,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了要转变观念,多途径发展街道经济目标。在进一步完善《霞山区鼓励投资的若干规定》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霞山区街道经济的若干意见》,全区掀起了新一轮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经济发展热潮。笔者借鉴先进地区发展街道经济的经验,对今后如何更好地发展霞山区街道经济提出一些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发展街道经济是增加街道财政收入,提高我区街道社区工作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全区上下要高度重视,形成合力,真抓实干。区政府可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各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一把手和驻区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发展街道经济工作指导组”,制定区四套班子领导定点帮扶制度,定点挂钩帮助和协调指导工作。各街道办成立领导小组,使发展街道经济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发展街道经济工作

例会制度。区工作指导组和街道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总结街道经济发展工作,协调矛盾,及时解决街道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整合利用辖区内的有效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大力培育、发展税源经济和社区服务业。街道要研究制订本区域内资源利用和招商引资规划,注意把“近的、远的、有形的、无形的”有机结合起来运作,最大限度地盘活区域内各种闲置资源和充分利用好驻区企业、单位的资源,拓展发展空间。(1)根据街道实际情况建设特色街、特色市场来吸引税源、壮大税源。如海滨街道可充分发挥一年一度湛江酒吧街欢乐节的品牌效应,经营好“酒吧一条街”的特色街。解放街道:利用时代广尝解放东路绿化、美化、亮化的优美环境,将解放东建成婚纱摄影、摄影器材特色街。利用海滨路精品店、服装店的品牌效应,建设服饰精品一条街。爱国街道:抓住旧城区改造时机,利用地处渔港码头优势,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的品牌效应,在东堤路、洪屋路一带建设经营渔具器材、船舶用品特色街和海货干鲜产品的特色街。(2)挖掘驻区单位和企业的闲置资源,打造我区的商贸品牌。如工农街道:国贸、广百、湛新市场是个商贸云集、财源兴隆的黄金商贸圈,通过挖掘周边一些商贸企业闲置的资源,开发新的商贸产业吸引税源,拉动区域内的商贸经济发展。新兴街道:利用屋山家具市场的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屋山家具市场做大做强;利用机场路两旁的大片土地,招商引资开发餐饮业、专业市场等。建设街道:利用社坛村综合市场,做好木材装饰市场商铺的搬迁工作,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商家进市场经营,形成装饰材料一条街。东新街道:充分利用南站服装批发市场和金纺服装城的品牌效益,在适宜开发的空地吸引商家开发相关产业,形成规模较大的市场群。(3)在我市实施“以港兴市”战略的带动下,湛江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临港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友谊、海头街道可以临港工业园、华港工业小区为载体,注意发展港口工业的配套产业。大力发展与港口经济相关的货运信息咨询、船运代理、船舶用品服务、港口生活服务等第三产业,工业项目。利用闲置、荒芜的土地低地价吸引客商建设农业园区,培育农业产业化基地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4)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服务业。社区服务业主要由社区福利服务业、便民利民服务业和职工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业组成。区一级可建立政府领导、民政主管、社会参与的领导管理体制。要统筹规划社区服务业,以街道为主体,大力发展便民利民、连锁化、品牌化的服务,如便利店、药店、快餐、洗染、美容理发等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的服务业;也要大力发展保洁、保险、公共设施养护、房屋租赁、音像租赁、家政服务、非义务教育培训等新形式的社区服务业,并形成社区服务相对集中的区域。有条件的要重点抓好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老年公寓、残疾人收托所、托幼所等设施的兴建。大力发展以中介咨询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以会展旅游、餐饮娱乐为代表的关联度高的服务业。

(三)落实政策,创造条件,大力扶持街道经济。(1)落实发展街道经济有关制度。各街道要继续落实区委、区政府已制定的《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霞山区鼓励投资的若干规定》,根据各街道的实际,不断完善有关发展街道经济工作计划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各街道办可相应制定出发展经济责任制、招商引资责任制和奖励措施,区政府制订检查评比、目标考核制度,严格考核,奖励先进,树立街道办事处发展税源经济的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带动街道税源经济向更高层次和水平发展,建议在今年的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在发展税源经济方面成绩突出的街道办事处,形成人人为街道经济发展做贡献的浓厚氛围,以促进全区经济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2)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一是优化服务,改善投资环境。街道机关及社区全体干部职工要热情地为各类来街道投资办企业的单位和个人牵线搭桥,协助前来投资者做好项目报批、规划建设、施工投产、正常运转等方面的“一条龙”服务。继续做好原企业和已引进落户企业的优质服务工作,帮助企业用好政策,及时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二是成立组织机构,完善招商网络。各街道可成立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招商引资工作。建立健全街道、社区的二级招商引资辖区资源、房产、土地、合作项目数据信息库,对辖区资源的重点单位落实具体人员专人负责联系,招商引资渠道,提高招商成效。

第三篇:发展循环经济经验介绍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村域经济建设

红桃村有8个村,211户,819人,村域面积15.7平方公里,山场总面积2.35万亩,茶园2752亩,耕地面积332亩。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以 “猪---沼---茶(菜)”模式的生态农业为重点,积极探索适合我村村情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做法是:

以生态型循环农业发展有机茶。茶叶是我村拳头产业,红桃村生态环境好,茶叶品质优,最适合发展有机茶。为此,我们几番“走出去”、“请进来”,与有机茶认证机构和省内外茶叶出口企业联系,于202_年4月组建了红桃有机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建立后,,先后对全村1547亩老茶园坚持不懈地进行品种改良和低产茶园的改造,同时培育和发展了优质高产无性系茶园300余亩,并在茶园中实行立体间作套种板栗和中药材枣皮,使有机基地茶园得到了进一步扩大。为保证有机食品安全,我们全面实施了“三禁三改” 即禁施化学农药,改生态防治;禁施化肥,改施农家肥;禁打除草剂,改深沟吊槽埋青茬,大力推广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按照有机食品的生产要求,全部利用沼液、沼渣和农家肥,既可降低生产成本,杜绝水、土污染源,也保证了农产品的品质安全。在利用沼液代替农药的同时,还在无性系茶园中安装了20盏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进行物理防治病虫害,覆盖面积270亩,大大地降低了茶农管理费用。

全村2752亩茶园先后获得了国家环保有机食品(OFDC)、瑞士生态研究(IMO)、美国(NOP)的认证,使红桃茶叶拿到了通往欧盟市场的绿色通行证。有机茶专业合作社通过几年来的运作,已经走上

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集“工、贸、商”于一体,如此同时还组织农村众多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抓好劳务输出和“引凤还巢”工程,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解决了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增加农民收入。全年共生产生态有机红茶12万公斤、绿茶1.1万公斤,全部销往欧、美市场,销售产值达200万余元,分别使茶农增收20万余元,集体增收12.5万元。实现了集体增效、农民增收的双蠃目标。

强化保护,优化环境。村两委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制定了村规民约,对全村9000亩天然生态林,除划定少量柴山外,其他一律封死,严格实行限额采伐,木材采伐量由过去的700立方米下降到200立方米。为了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将由过去的”全垦造林”改变为”穴式造林”,并通过推广使用沼气、省柴灶、液化气、太阳能,减少木材消耗。现在80%农户用沼气、10%的农户用液化气、10%的农户用省柴灶,仅此一项全村每年减少林木消耗1000多立方米。同时我们还利用裸石岩山场发展再生林(青檀)202_亩,有效地利用了贫瘠资源。202_年又在林业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对用材林、阔叶林实施了德援项目,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面积达202_亩。经过努力,全村森林覆盖率已到96。6%。

为大力发展生态富民工程,积极推行“猪---沼---茶(菜)”循环经济模式。红桃村从202_年开始发展沼气到目前已建标准化沼气池101口,现在大部分农户都饲养1—3头猪,将猪粪和人粪便都流入沼气池,产生沼渣、沼液作为种茶、种菜、种果树的优质有机肥料,这样不但增加了收入还净化了环境,利用沼气作为能源烧水做饭,每户每年可节柴2500公斤,全村101口沼气池全年减少木柴使用200

吨,既节省了农户砍柴劳动力,还可以降低林木消耗近250立方米,有效地控制因植被覆盖率减少而造成的水土流失,使全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增地节地。目前我村新开发的山场地全部长满了杉木、经果林、中药材等,成了发展山区农业的基础,创造的收入占村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同时还注重节约用地。如新建住宅按统一规划集中建设,把庭院的空地也都用来栽果树、种蔬菜,发展庭院经济,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总之,循环经济在红桃村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产生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利用循环经济理论,发展“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使我村农业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下一步,我们还将以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沼气建设为抓手,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把我村循环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引向深入,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提升生态资源价值。

红桃村党支部

红桃村委会

202_年6月

第四篇:*镇发展民营经济经验材料

优化环境 强化措施

努力开创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

××镇位于章丘市中部,辖61个行政村,5.7万人,总面积55.9平方公里,是山东省综合经济实力200强乡镇和济南市小城镇建设重点镇。近年来,我们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富民强镇步伐的有效手段,不断强化措施,优化环境,全镇民营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2_年,全镇民营经济税收达800余万元,占全镇工商税收的60%。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镇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一、突出三个到位,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民营经济要发展,外部环境是关键,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始终坚持做到宣传发动、政策落实、管理服务三个到位,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

1、宣传发动到位。××镇作为章丘千年古城,群众素有务工经商的良好传统,这种传统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民营业户“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意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我们对民营经济采取“思想放开、政策放活、路子放宽、环境放松、扶持发展”的策略,不断提高民营经济的地位,让民营经济唱主角、演大戏。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舆论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宣传党和国家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努力创造一种从事民营经济光荣、勤劳致富高尚的社会舆论氛围,积极引导民营业户闯大市场、办大企业、当大老板,有效促进了民营经济向规模型、效益型发展。

2、政策落实到位。我们始终坚持“眼前让利、长远得利、直接让利、间接得利”的思想,对民营经济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统一安排部署。在落实省、市关于发展民营经济优惠政策的同时,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镇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暂行规定》,对民营经济在注册登记、经营范围、基础条件、税费征收、户口迁入、奖励政策等方面予以放宽。在落实优惠政策的同时,我们始终强化三条措施营造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浓厚氛围,一是及时抓典型,从政治上关心、从思想上教育引导,使一批有开拓精神、能带领群众发展民营经济的能人走上村级领导岗位,从而带动民营经济的大发展。二是在经济上奖励、资金上扶持。每年都在镇、村干部大会上对做出突出贡献的10家民营大户进行奖励,在广大干群中引起很大震动,从而使全镇很快形成了你追我赶、征相发展的热潮。三是坚持每年召开两次民营经济大户新上项目流动现场会及每季一次的民营经济大户座谈会,让好的民营经济大户介绍产品结构调整、开拓市场等方面的经验,启发引导他们在对比中互相学习找差距,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3、管理服务到位。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一流的服务环境。一是实施了“民营企业协理员制度”,开展了“服务在群众身边、管理在服务中间”活动,对全镇纳税前30名的民营企业派驻协理员,负责解决民营业户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通过改善对镇直单位、机关部门的管理,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催生了民营经济的活力。二是建立领导干部与民营企业联系点制度。副镇级以上领导成员每人联系一家民营企业,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水、电、场地、治安等困难和问题。同时,还尽可能地在信息、科技、信贷、法律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和支持。

二、搞好三个结合,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民营经济要实现集约化发展,需要相对集中、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的发展载体。为此,我们认真做好民营经济发展与民营园区、专业市场、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文章,为民营经济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发展载体。

1、与园区建设相结合,发展加工业户。园区建设是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民营园区建设力度,确立了以桃花山民营工业园为龙头,积极规划建设了西皋、金盘、南套、寨子、山南、茂李等6个村级工业小区的发展思路,形成了民营经济“一园带六区”的发展格局。98年,我们着手规划建设了桃花山民营工业园,占地面积416万平方米,通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园区实现了“六通一平”,园内企业达86家,从业人员2600多人,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形成了以济南金魁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济南民星饲料厂、济南远大建材厂、义达精铸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的建筑塔机、饲料加工、装饰材料、焦宝石深加工等四大支柱产业,202_年,工业园完成总产值达3亿元,并成为济南市重点工业园之一。今年,我们围绕扩展机械锻打、木器家具、机械加工等行业优势,进一步规划建设了南套、茂李、寨子等6个村级工业小区,拉开了发展框架,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宽阔的发展空间。

2、与发展专业市场相结合,发展经营业户。我们坚持把培育、壮大专业市场作为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载体,立足“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的原则,依托传统产业优势,不断加大专业市场建设力度,形成了以绣江路沿线市场组团为龙头、专业市场为主体、集贸市场相配套、在全市乃至全省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市场流通网络。目前,全镇建有钢铁、机电设备、三星宠物、闫家仔猪、康陈果蔬、大葱批发等六大专业市场,总占地面积400余亩,202_年完成市场交易额3.5亿元。其中,钢铁市场有经营业户800余户,固定经营摊位700多个,经营品种有钢板、线材、车床等150多个,年交易额达1.5亿元,利税超过500万元。在发展专业市场的同时,我们坚持以市场带动一产、拉动二产,积极引导业户从初级产品交易向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钢铁市场带动了机械锻铸产业的发展,全镇仅人力三轮车加工即达20余家,年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其它机加工企业有50多家。

3、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发展商贸业户。为发挥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吸引民营经济更快聚集,我们本着“筑巢引凤”的原则,不断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硬化城区全部道路,形成了城区“三纵四横”的交通大框架,同时,实施了城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塑造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备、文明有序、品味较高的小城镇,为商贸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目前全镇城区商贸业户达400余户,丰富了群众生活,繁荣了城镇经济。

三、实施三轮驱动,推动民营经济总量迅速膨胀

我镇作为工业老镇,虽然民营经济发展较快,但整体规模小,外向型、科技型企业发展滞后。为此,我们从加快民营经济结构调整入手,采取强化领导推动、骨干大户带动、招商引资促动等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实现 “生级提速”。

1、强化领导推动。我们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镇长任正副组长,城建、土管、工商、财税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并分工一名党委副书记具体负责民营经济工作。同时,各村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班子,真正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其他领导配合抓,一抓到底的领导格局。每年初,镇上与各村签订民营经济考核责任状,下达发展民营经济目标任务,实行超奖欠惩,使全镇每位干部都受到了极大鼓舞,有效带动了民营经济发展。

2、骨干大户带动。骨干企业是镇域经济实力的代表,近年来我们实施了“扶优扶强”工程,着力培植大集团、强企业,拉长产业链条,重点扶持了东方石化、惠津药业等一批初具规模的企业,形成了“骨干企业为龙头、民营企业跟着走”的发展格局。骨干龙头企业的壮大,催生了一批中小民营企业。目前,全镇已培育起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8家。

3、招商引资促动。近年来,我们把依靠外力、实施外向带动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实现了借梯上楼,借水行船。通过实行全员抓引办、落实引办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各级干部目标责任制,采取以情招商、以企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等措施,迅速膨胀经济总量,取得了明显效果。通过引进引办,加强技术合作,有效提高了民营经济的科技含量和竞争能力。截止目前,全镇已有2家民营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1家通过了ISO9000认证,5家民营企业与外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镇民营经济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由小规模、小群体向大规模、大群体发展。目前,全镇民营经济业户已发展到1500余户,从业人员达14900人;民营经济涉及20多个领域,形成了10个专业村、4个主导产业,一个市级重点民营工业园和多个重点村级工业小区。二是由小地域、小市场向大范围、大市场发展。目前,我镇民营企业生产的三轮车已销往河北、天津、石家庄等大城市;钢铁市场购销范围辐射至辽宁、江苏、河南等十几个地市。三是由低水平、低效益向高科技、高档次发展。原先我镇民营业户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低,通过实行重点企业扶优扶强、引进引办提高科技含量,民营经济呈现出科技含量、经济效益、市场竞争明显提高的良好势头。新上的济南文君公司可降解快餐盒项目、惠祥集团的硝化棉项目成为科技含量高、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支柱项目。可以说,我镇民营经济初步形成了以主导产业为依托,以园区建设为重点,以专业市场为龙头,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新格局。

第五篇:楼宇经济税源管理办法

**国税局楼宇经济税源管理

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楼宇经济税源征收管理,优化纳税服务,提升征管质量和效率,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结合**楼宇经济发展状况和我局征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楼宇经济税源企业,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企业:

1、在**内纳入管理的楼宇、园区入驻登记企业。

2、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的企业。

第三条楼宇经济税源管理工作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加快区域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需要,坚持“经济决定税源,管理增加税收”的工作理念,依托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手段,建立简洁、高效、全面的税源管理系统,依托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全面提升纳税服务、日常征管和税源监控的水平。

第四条楼宇经济税源管理工作实现目标:纳税服务经常化,税源管理专业化,税收征管信息化,建立征纳关系和谐,征管方式高效的税源管理新模式。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设立专业化管理团队,提高楼宇经济税源管理水平。根据**楼宇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税收征管工作实际,成立专业化楼宇经济税源管理队伍。分局成立楼宇经济税源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总体决策和内、外部的牵头协调监督工作。局长任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税源管理科、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楼宇经济税源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管税源工作的副局长为办公室主任,税源管理科主要负责人、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人为副主任,税收管理员为成员。税源管理相关科室内设楼宇税源管理工作小组,明确科室负责人为组长,各楼宇明确一名税收管理员。

第六条人员分工,职责落实。在局楼宇经济税源管理领导小组指导下,税源管理科具体负责牵头、协调和监督工作,负责各项具体工作的执行,税收管理员负责开展日常管理、纳税服务、税源监控分析等工作。信息中心负责技术支持、系统维护和数据管理工作;

第三章纳税服务

第七条提供办税服务指南。根据统一编写的《办税服务指南》,指导企业办理各类涉税事项。《办税服务指南》内容包括: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纳税服务措施、常见事项办税流程、税收政策宣传等事项的办税流程、携带资料和注意事项。楼宇管理责任人通过园区管理部门,发放《办税服务指南》,收集日常纳税人反映问题,予以不断完

善。

第八条开展新办企业纳税辅导。为新入驻楼宇企业提供首次纳税辅导,及标准化的“套餐式”纳税培训服务。具体包括:一套涉税表单、一张《纳税人权利义务告知书》、一张税收管理责任人联系名片、一套《办税服务指南》等,使纳税人明确如何正确履行纳税义务,切实提高企业的办税能力,并为新办纳税户今后办理各类涉税事项提供了便利。楼宇管理责任人在企业新办30天内,开展新办企业纳税辅导,辅导情况录入楼宇税源管理台账。

第九条提供温馨提醒服务。通过园区管理部门发放每月编写的《涉税须知》、最新出台税收政策、各类相关的通知和新出台的纳税服务举措,将温馨化的纳税服务引入楼宇纳税服务。楼宇管理责任人要结合管理,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特色服务举措,方便纳税人办理各类涉税事项。

第十条开展定期政策宣传。举办入驻楼宇企业税法宣讲会,根据企业的需求解读税收法律、法规;召开税企恳谈会,收集企业涉税需求,开展政策解答。

第十一条建立交互式咨询解答。“楼宇社区”服务人员或企业可通过园区管理部门提交咨询问题,楼宇管理责任人及时进行答复。

第四章日常管理

第十二条新入驻企业巡查。通过楼宇税源管理台账对

新入住企业进行巡访调查,税收管理员在月末前三个工作日内完成下户巡查辅导工作。开展业务辅导和新办企业调查,并收回企业签字盖章后的《楼宇企业巡查表》,并将核查情况录入税源管理台账。

第十三条定期企业巡查。加强户籍管理,夯实楼宇经济税源管理基础,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分经济类型、分行业、分经营方式,建立纳税人户籍档案。税收管理员每半年对楼宇企业巡查一次,并填写《楼宇企业巡查表》。掌握企业重大交易信息,产权转移信息、招投标信息、固定资产拍卖信息、重点工程合同等信息,并将核查情况录入税源管理台账。

第十四条定期户籍专项清理。加强漏征漏管户管理,对纳税人开业、变更、停(复)业、注销、非正常户及外出经营进行管理。根据内外相关部门清理企业管户情况,与国税登记数据核对,每月定期更新管户数据,对未登记企业下发催办任务通知,清理漏征漏管户。

第十五条税收管理员对楼宇税源管理情况进行每半小结和总结,分析楼宇税源变动情况、税收收入增减情况和税收贡献率等,并提出针对性税源管理措施。

第五章税源监控分析

第十六条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根据《楼宇企业巡查表》调查采集纳税人重大交易信息,产权转移信息、招投

标信息、固定资产拍卖信息、重点工程合同信息进行监控。跟踪企业重大经营事项进展,掌握企业税务处理情况。

第十七条加强收入变动情况监控。每月开展税源收入异常变动情况核查,并将核查情况录入系统,核查不能排除疑点的企业纳入重点评估。

第十八条运用第三方数据监控分析。利用工商部门登记信息、地税部门数据及行业相关数据,与系统申报数据比对,开纳税疑点核查。

第十九条针对税源监控掌握的信息和税源分析发现税收疑点,开展纳税评估。

第六章协税护税协调机制

第二十条加强第三方数据交换。加强与相关部门联系,每月初,从园区管理部门提取最新楼宇企业变动数据;从区工商局获取最新工商登记信息,信息中心负责数据维护、比对工作。

第二十一条定期布置协税护税任务。加强与协税护税组织协作,每月征期结束,布置催报催缴协税护税工作;每月15日,提供漏征漏管协查名单,信息中心负责数据统计,税源管理科负责任务布置落实工作。

第二十二条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每月采集楼宇企业变动情况、外区企业入驻楼宇税收收入情况、楼宇企业税收贡献情况等。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202_年月日起实施。

街道发展税源经济经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