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路》观后感(精选)
编辑:静默星光 识别码:22-599538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26 09:56:06 来源:网络

第一篇:《路》观后感(精选)

《路》观后感

机关党支部孟吉业

《路》是山东能源集团近期摄制了艰难寻路、改革出路、发展拓路共3集纪实性历史纪录片,该纪录片生动、准确地讲述了山能集团权属六家企业从“九五”、“十五”时期备受贫困,到奋起自救、再到解困、最后一步步地战胜危机,展示了山能集团人奋起自救解困、战胜危机的宝贵经验和可贵精神,令人振奋,引人深思,看后深受触动,体会颇多。1994年,山能集团权属六家企业从原来国家下达生产计划任务组织生产抓好安全到煤炭价格全面放开、彻底推向市场,国家将不再拨付经费,六家企业成了自产自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实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当时,存在着“全、死、松”的国有企业、端惯了国家饭的职工一下子没了着落,不少人总觉得国家不会不管,情绪很不稳定,职工怨气不断、家属怨声一片,出现了等靠要的思想。地下的煤挖出来却销不去,销出去啦却要不回钱,职工工资发不下来,煤炭行业进入了漫长的寒冬,职工生活十分艰难,有些职工家属逼迫无奈到菜市场捡白菜帮回家洗洗煮着吃,连填饱肚子都成了问题,出现了“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身边无人问”的世态炎凉,这就是“九五”时期矿区生活的真实写照。

路在何方?路怎么走?走什么路?这是当时摆在六家

企业面前最痛苦的抉择。企业到处都需要钱,职工需要发工资、老人需要看病、孩子需要上学。市场无情,面对种种困难,企业怎么办,在到处借钱贷款碰壁之后,职工队伍得到了锻炼和考验,企业只能自救解困,别无选择。“解困先解观念困,脱贫先脱思路贫”,六家企业大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党员干部带头下岗分流,带头减员提效,带头集资建矿上项目,彻底解决企业的“全死松”问题,各挣各是钱,各算各的账,让下岗的有希望,让在岗的有压力,真正实现了干什么活拿什么钱,临沂矿务局率先实现人人有股份的企业,广大职工群众创业积极性异常高涨,克服了创业无资金、施工无设备、设计无专家、办手续非常难的“三无一难”的发展困难,“明月当灯风擦汗,雪煮米渣当美餐”为代表的付村煤矿建设艰难创业,树立了“在企业上班,为自己工作”与企业共命运的思想理念,脱贫解困、令人钦佩,谱写了一部的脱贫自救、战胜危机、催人奋进的光荣史。

当前,我们学院遇到一些招生就业的困难和问题,但是这些困难和问题与“九五”、“十五”期间的困难和问题相比要小得多,面对当前困难和危机,广大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坚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员工大力弘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危中寻机、穷则思变;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等为主要内容的“九五”自救解困精神,上下同心,立足岗位,履行职责,奋发作为,就一定能够闯出学院发展的新路,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第二篇:《路》观后感高

《路》观后感

近日,我单位组织员工观看了山能集团拍摄的记录片《路》、此记录片共分三集《艰难寻路》、《改革创路》、《发展拓路》,生动纪实的展现了山能

人在物质生命之上还有精神生命,精神生命的存在以创造为主,人们从创造中得到乐趣,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新矿人正是秉着这份创新精神在山东省率先建成第一个千万吨级大型矿区,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煤炭产量连续二十年保持在千万吨以上,在世纪之交的历史转折关头,新矿领导班子审时度势,科学决策,以换思想、理思路、求发展为主题,作出了实施二次创业的战略部署,确立了稳定煤炭主业、优先发展非煤的战略方针,拉开了新矿集团二次创业的帷幕,开辟了新矿集团改革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十多年过去,新矿这个十多年前几乎发不出工资的特大

型国有能源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机制、管理、产业等多方面的创新,企业成功走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走出了自己的行业和地域限制,涉足多个产业领域,打造出循环经济链条,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新矿已经超越了传统煤矿的含义,成为一个跨行业和跨地域的现代企业集群,并且呈现一种爆发力无穷的成长性。

十多年来,面对纷繁多变的外部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新矿集团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以解决生存危机、加快改革发展、做大做强新矿为己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于新矿的区域、资源、产业、文化特点,紧跟全国企业改革发展历史进程,认真研究能源产业经济发展的规律,高扬创新发展主旋律,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和先进经营理念再造企业,靠创新解决管理不优的问题,靠改革解决机制不活的问题,靠发展解决总量不足问题,企业经济实力不断跃升,产业格局逐步构建完善,发展区域不断拓宽,盈利能力不断增强,社会贡献日益增长,职工生活水平

明显提高。

创业是一面旗帜,她唤起了新矿人空前的危机感和使命感,空前的统一起全体新矿人的思想,凝聚起全体新矿人的智慧力量,为新矿人打开了一扇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希望之门。从泰山脚下天山之巅,从齐鲁腹地到秦晋山川,从黄淮平原到黄河两岸,新矿人勤奋、耐劳、创新,并使之成为新矿特有的标志符号。

创业是一次革命,转机建制、改革脱困、加快调整、规模扩张、制度完善、产业提升,我们始终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存量调整、增量扩张、总量增长的有机统一,由难点介入,从重点突破。新矿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全方位、系统性的再造了新矿,集团煤炭产能、资源储量、产业布局、规模实力、盈利能力、上缴税金、职工收入、社会地位空前提升,企业由积贫积弱到做大做强。

当历史的时钟走到今天,当我们放下过去的艰辛,重新

面对新的挑战;当我们享受着发展的喜悦,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我们不由得要高呼一声:新矿万岁!

从计划经济下的矿务局,到市场经济中的百亿集团:一路走来一路辉煌。是光荣的新矿职工成就了这一切一切,是光荣的新汶职工书写了这一曲曲的恢宏乐章!他们就是现实里的“普罗米修斯”,如同他们亲手采出的煤,一样缄默、一样燃烧、一样炽热、一样执着、一样可敬。

此时此刻,就让我们彼此认真的体味新矿职工的艰辛和顽强、伟大和英雄,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百折不挠、锐意进取,和企业相濡以沫,面对生活的各种困难,顾全大局、任劳任怨。

诚信、勤奋、敬业,想事、干事、成事是新矿职工的信念,热爱新矿、献身新矿是新矿职工的信念,在最困难的时候办最难办的是,也是新矿职工的信念!

光荣的新汶矿工战斗在企业的不同领域、不同岗位,有着不同的贡和付出,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身上都凝聚着

新矿的优良传统作风,都体现着不畏艰险、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都拥有者热爱企业、奉献新矿的崇高品质;都展现着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他们是新矿生产建设中的中坚力量,是改革发展的中流砥柱,是社会的楷模,是时代的英雄,更是企业不夸的脊梁!正因为我们骄傲的拥有这样的职工,我们才可以在前进的征途上确立建设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国际化大企业集团的目标,才可以爱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上,以创新、发展、调整、提升,安全、和谐来诠释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内涵,才可以勇敢的描绘主业做大,非煤做强、体制做优、资本做活,实现新矿集团持续繁荣的美好未来!

第三篇:寻路观后感

《寻路》观后感

革命题材电视剧《寻路》,聚焦了1927年”4.12”大屠杀至1932年10月宁都会议五年的时间里,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斗争摸索革命新道路的艰苦历程。剧集非常真实而又从容地加以呈现,尤其细腻地刻画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的喜怒哀乐,把革命领袖当做普通人加以描写,让观众看到在残酷斗争的岁月中,革命先辈是如何闯出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

《寻路》是靠细节取胜的,而在以前的影视剧中很少看到这样的细节描写。

比如,在第一集描写“ 4·12”大屠杀当天,周恩来只身去见蒋介石,冒着杀头的危险,不惧个人生死,大义凛然痛斥蒋介石,然后昂首阔步走出了国民党军的司令部。这一幕,就相当地惊心动魄。

从“4·12”到“7·15”,周恩来同志是如何指挥上海白区反蒋斗争的,过去所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都没有系统表现过,而在寻路这部电视剧却写得很详细。蒋介石命陈立夫建立特务机关,收买共产党内变节分子,疯狂暗杀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大力加强中央特科,派人打入敌人内部,设法变敌为我耳目,严惩叛徒。

陈赓为了保护周恩来,在路边开枪扰乱视听,然后周公跳车隐蔽,陈赓趁着界面上乱做一团的时候,拔掉敌人摩托车的钥匙,然后又开车跑掉……这种反击的细节化凸显了周公和中共地下工作者的过人胆略和气魄。

还有,毛泽东受中央委托,去湖南浏阳发动秋收起义,途中遇到几个土鳖地主武装抓捕,毛泽东机智周旋,先是递过银元,后又装作解手逃跑,最后纵身跳进池塘,逃过一劫,但是脚受伤了,鲜血直流,他不得不忍着剧痛,一瘸一拐地赶往起义地点。

《寻路》立足这样一个高度,从一开始就提出了这个尖锐的问题:大革命失败了怎么办?走城市暴动还是走另外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不论在中国共产党内,还是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探索来看,都是一次很大的思想解放,而且从国际共运史来看,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当时共产国际指导着全世界各国的共产党革命,就是要求走城市暴动的道路,准确地说是走中心城市暴动道路。中共中央领导机构在上海,从莫斯科回来的、从法国回来的中央领导人,他们也只知道有一个中心城市暴动的道路。因为无产阶级第一次夺取国家政权是巴黎公社,第二次是十月革命,不但是在城市暴动,而且是在中心城市暴动,是在首都暴动,在国际共运史上这是唯一的经验。

上海党中央机关不断地发动城市暴动,不断地失败,还不断地派人到苏区去,对毛泽东展开批判,毛泽东一次又一次被剥夺军事指挥权,不断受到批评和压制,但是他不计个人得失荣辱,顽强不屈地和错误路线作斗争。最后中央机关自己也在上海呆不下去了,只能撤到苏区;但是井冈山的斗争,中央苏区的斗争,反围剿的斗争却是不断地走向胜利。

这两方面强烈的细节对比,说明了正确道路的探索必须从实践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剧名《寻路》就是讲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一次次的尝试总结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胜利法则,这不仅是用鲜血换来的斗争经验,也是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最后胜利的基调。路,的确是人走出来的,但寻找路径的千辛万苦也不能忘记。

毕竟这段革命历史距离今天已经很遥远,历史中的点点滴滴已经被大众遗忘,在电视剧中重温,并且了解当时很多鲜为人知的内幕,会让观众重新认识历史,和更了解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第四篇:风雨哈佛路 观后感

风雨哈佛路 观后感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社会阅历和人生观的差异,我们对同一个事物的看法可能千差万别。但是,不得不说,在这部影片中,女主人公丽丝带给我们的感动并无二致。她出生在一个非常不幸的家庭,父母酗酒,经常争吵,后来母亲又染上了毒瘾,生活几经崩溃。可即便如此,她还是走进了哈佛。她的挣扎,她的不甘,她的反抗,以及她最后的成功,都让我有想流泪的冲动。梦想与现实的撞击铿然有声,思及自身,怎能不热泪盈眶?下面,我将结合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谈谈我对这部影片的看法。

首先,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不能奢望什么事情都是径情直遂,一帆风顺的,要善于洞察事物发展中的各种可能性,充分估计其困难和曲折,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坚定信心,知难而上,开辟前进的道路。社会的进步是这样,人生的道路也是如此。正如诗句所说“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影片中的丽丝不正是那支经历了冰雪洗礼后傲然绽放的梅花吗?影片的开头向我们展示了丽丝那不堪入目的家:脏乱的环境,拮据的生活,歇斯底里的母亲以及自私自利,对一家人的苦难充耳不闻的父亲。这样的生活够痛苦了吧?不,这仅仅是刚开始,生活对丽丝的残忍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母亲因为精神失常实施家暴被送进精神病院,出院后又患上了艾滋病。不愿意连累丽丝的父亲,母亲主动要求回到祖父那里去住(祖父在年轻时曾强奸过母亲),丽丝劝阻无果,自己又被送进了收容所。因为是个“有味道的孩子”,丽丝在那个吃人的收容所里受尽了排挤。可即使如此,残酷的命运也不打算放过她,接踵而来的是母亲的死亡和父亲的出走!命运对她如此不公平,干脆就像她姐姐说的那样“去当个妓女”,自甘堕落也无可厚非。可是她没有,她经受住了困难和挫折的考验,为自己争取到了上学的机会。她的优秀让她的老师说出了“我想你该考虑上大学了”这句话。因为没有上过小学而又不想在23岁才大学毕业,她用两年时间学习了思念的课程,让他的教授惊呼“你这是在自杀!”。可是不管怎样,她还是成功了,她的成功恰恰说明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不管通往成功的道路多么艰难曲折,前途都将是光明灿烂,繁花似锦的。

其次,根据事物的发展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从量变到质变再到量变的过程,我们就要十分注意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量的积累是必要的的。然而,当事物质变的条件已趋成熟时,则应把握契机,乘势而为。尽管生活如此艰难,丽丝也从没放弃过读书,一年中只有期末考试才会出现在学校的她竟然的了100分,老师问她是如何做到的,她淡淡的说,我读过很多书。从破碎的家到收容所再到祖父的家以及最后无家可归的流浪,丽丝也从没放弃过想上学的念头。申请公益学校的时候她迟到了一个小时,可是她的一句“我相信我会成功,我只是需要一个机会”让教授刮目相看并且当即录取了她。可以看出,她对读书和上学的坚持以及关键时刻证明自己的勇气是她最终走向哈佛的关键。

除此之外,丽丝带给我们的感动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她对母亲不离不弃始终如一的爱;比如她对朋友毫无保留,同甘共苦的心;比如她对姐姐真诚的鼓励······太多太多了,这样励志的影片带给我们的心灵激荡之大,足以影响我们的整个人生。感动之余,我们也该对自己的人生和理想加以思索,走出一条自己的“哈佛路”!

第五篇:风雨哈佛路观后感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

《风雨哈佛路》,多么熟悉的一部电影!好几年前,我的好几个老师都不约而同地向我推荐这部电影,甚至高中时的一个英语老师要求我看这部电影。可是,对我这种喜欢看美国大片、日本动漫的人来说,实在是太难做到了。虽说后来我有尝试着去看了这部片子,但是每次都被它的前半部分(个人觉得描述得很阴暗)使我弃片。而且,我个人特别讨厌有吸毒元素的电影,因此,包括上次在心理课上我都没有很认真地去看这部电影。这次,一个人静静地呆在宿舍里,我终于下定决心把它看完。看完后,我才发现,这部片给我带来的震撼远胜过于我曾经所看的好莱坞大片。

这部片没有《终结者》、《阿凡达》和《复仇者联盟》等科幻大片的炫丽的特效;它也没有《泰坦尼克号》、《恋空》和《乱世佳人》等情感大片的轰轰烈烈的爱情;它更没有《碟中谍》、《虎胆龙威》和《敢死队》等动作大片的刺激神经的大场面„„可是,它给我们的感触是刻骨铭心的,我们的泪会因它而夺眶而出;我们的心灵会因它而震撼;我们的精神会因它而升华。

本片的主人公丽丝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个极其阴暗混乱的环境。他的父母吸毒酗酒,而且她的妈妈更患有精神分裂症和艾滋病。记得影片中,丽丝的母亲为了吸毒而把已经给了她的100美元生活费抢了回去。虽然如此,但是这并不使她恨自己的母亲,而是依然宽容她,依然爱着她。正如影片开头丽丝所讲:“我非常爱我的妈妈,虽然她吸毒、酗酒,几乎失明,甚至是精神分裂,但我绝不会忘记她爱我,虽然她曾经做错一些事,一直、一直、一直······”。“.我一直都爱着我的妈妈,无论何时何地,我一直都爱着她,尽管有的时候连她自己都忘记了,但是我一直都爱着她,自始至终。”这是一个女儿对母亲义无反顾的深沉的爱。丽丝永远不会忘记她的母亲带给了她生命,她母亲曾经给她的爱。这不仅是一种感恩,更是一种勇气。倘若我们有一个像丽丝一样的母亲,有谁能够像她那样,不改初衷,依然宽容着母亲,依然持续着对母亲的爱?这值得我们深思„„

丽丝15岁时,母亲因为艾滋病而离开了人世,父亲被送进了收容所,无家可归的她只能开始了流浪生活。她乞讨,她睡在街上,没有人收留她。可是,她没有因此而哭过,她永远都是那副表情,她乐观,她坚强。她那无比强大的毅力,没有谁不为之动容。记得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丽丝母亲因为艾滋病去世的那天,在一个免费的墓场里,没有墓碑,没有牧师的祈祷,甚至连简单的葬礼都没有,只有一个坑和一副棺木。在棺木就要被下葬的时候,她依旧没有哭泣,只是

跳上棺木,静静地躺在上面,享受着和母亲在一起的最后时光。尽管她的母亲的结局如此悲惨,但丽丝并不展现出撕心裂肺的哭喊,她只是趴在那里。有人说这个场景衬托出她有点无情,而我觉得正是这样的一个场景才更加烘托出了她的坚强和勇气。并不是所有的情绪都要言露于表,并不是像韩剧那样哭得昏天黑地才能触动别人的心灵。这种无形的感动才容易让人撕心裂肺„„

丽丝小时候没有读过书,但是她那时参加的第一次考试就已经拿了满分。当老师问起她时,她说她是通过一个老人在垃圾堆里捡到而送给她的百科全书学到的。这仅仅是因为一本书的缘故吗?如果这本书到了我们的手上也一定会有这样的结果吗?这明显否定的。除了丽丝异禀的天赋之外,还在于她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她改变自己命运的热切愿望。她不甘于这种无依无靠,没有前景的生活状态,她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于是,她选择了接受教育。而不像她的一个朋友克里斯那样选择了自暴自弃,宁愿当一个流浪妓女也不愿读书。后来被一所学校录取之后,丽丝竭尽全力地学习,并立下一个目标:2两年内学完4年的课程。从此,公交、地铁、厨房和街头都成为她学习的地方。后来有幸去哈佛大学旅游,她在这所校园里下定了决心要考上这所大学,并一直为这个目标努力着,不管中间的过程有多艰难。后来,为了解决大学学费的问题,她决定参加纽约时报的奖学金评选,并顺利进入最后一轮。在她18岁生日那天,她向纽约时报寄出了准备了四个月的信。最后她成功了。她的平均成绩95分,并且是班里150名学生中的最高分,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四年的高中学业,成为第六届纽约时报奖学金的获得者,并进入了哈佛大学学习。作为一个农村来到大学的孩子,我想,我也应该像丽丝那样,不必害怕贫困,而且要有敢于改变现状,改变自己的心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并为之奋斗!同时,天下这么大,各行各业力争向上发展,没有人保证你会上到金银宝殿,更没有人会否定你会落到平民草屋。无论我们生活在社会的哪个阶层,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不能迷失自己,而要更加坚强更加自信地去战胜困难。

像丽丝所要面临的挫折,或许有些我们不会再面对。但是在生活中,有时候不是所有东西都那么如意。挫折,我们是一定无法避免的。丽丝教会了我们如何去面对,如何去战胜,如何去超越。我们岂能停止我们的脚步?岂能在挫折面前支部不前?

正如一网友所说,“贫穷的是生活,不是我们。”从现在起,我们要学会珍惜生活,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学会坚强,学会改变自己,学会为自己的未来而不懈奋斗。

计算机7班:陈德忠

《路》观后感(精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