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在数与代数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编辑:雪海孤独 识别码:22-805675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21 13:07:0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在数与代数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数与代数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转载自【瑞文文摘http://原文地址:http:///text.asp?id=9】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也是小学数学中数与代数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数与代数教学中,我根据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不同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基础知识,训练技巧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题是最基本的题型也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和关键,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做题中,学生做错计算题的情况屡见不鲜,那么如何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呢?我在教学中,通过摸索和实践,发现以下做法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所帮助: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的很好办法,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不要盲目地没有审清运算顺序就进行运算,如 450+159×(625-528),学生错误地算成609×(625-528),其次,计算时要严格规范计算过程,解题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格式规范,书写工整,作业和卷面洁净,即使是草稿,也要书写工整,字迹清晰,当学生计算出现错误后,既要让学生检查计算过程,也要求学生找草稿中有无错误,计算时要让学生养成自我验算的习惯。长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就能养成一种较好的学习习惯了。同时,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批改作业及时、规范、认真等。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二、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使他们学会检验做题的正误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可以让学生看计算结果的末一位,如个位是7和9,结果的个位相加就肯定是6,相乘就一定是3,如29× 35积不可能是两位数等等。

三、培养学生树立计算的信心

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树立坚强的学习信心,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碰到数据大,步骤多的题目要冷静分析,逐步计算,课堂上,多让后进生解答一些较简单的题目;课外应根据他们知识和技能的缺漏,加强个别辅导,逐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多表扬、鼓励,他们努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个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不同,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正是学生具有不同个性的体现。新的课程标准也指出:笔算教学不应仅限于竖式计算,应鼓励学生探索和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样即可以发散思维又能提高计算能力也是一种好办法吧。当然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过程,要不断的坚持和探索。这样,让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交流,获取更多的信息,听取不同的意见,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不同,所以通过合作交流、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助,让不同的学生都有表达的想法、表现的机会。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

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转载自【瑞文文摘http://原文地址:http:///text.asp?id=9】

第二篇: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

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第三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同样,要想数学学科能学得优秀,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小学生的数学计算中,算错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难度的增加,计算的错误仍然随处可见。在小学阶段学好数与计算的基础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受益的。

小学阶段:笔算加减以三、四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五位数;笔算乘除以乘数、除数是两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三位数和相应的除法;四则混合运算以二、三步的为主,最多不超过四步;分数四则以分子、分母比较简单的和大部分可以口算的为主。根据需要,把“教学要求”也作了调整,分为会、比较熟练、熟练这三个层次。20以内加减法及表内乘除要求熟练掌握,100以内、万以内的加减法;乘数,除数是一位数、两位数的乘除法;小数四则笔算和简单的口算、分数四则笔算要求比较熟练,乘数、除数是三位的乘除法,以及有关的四则混合运算,简单的分数四则口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只要求会计算。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解题思路是正确的,可惜计算却错了。分析学生计算错题的原因发现根底却是低年级教学应该扎实掌握的两位数或三位数加减乘除法的错误。因此最基础的还是从口算入手。

一、从口算入手提高计算速度。

教学情况表明,一个学生的计算速度的高低,与他口算能力的强弱是成正比例的。因此,如何提高口算能力,是值得探索研究的。我们几年的教学中,实行分类指导,加强训练,循序渐进,从提高口算能力来达到提高计算的效率,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从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上看,口算的基础要求不同。低年级主要在20以内、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其中整数运算,练好基本功为重点,其次加强乘加、乘减、连乘、连除的口算练习。中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传统教学的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算理的推导,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如:对于中年级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具体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训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思维及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这项练习可以安排在两段的时间里进行。一是数学自习课,二是在家庭作业的最后安排一组。每组是这样划分的:一位数任选一个,对应两位数中个位或十位都含有某一个数的。每组有10道,让学生先写出算式,口算几遍后再直接写出得数。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一般为2~3个月),其口算的速度、正确率也就大大提高了。高年级加强百以内加减法的练习。

二、重视估算和验算,保证计算准确率

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中,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数量,进行近似的或粗略估计的一种方法。如估计一定空间的人数,一段距离的长度、一个房间的面积、一定款项可购的货物数等等。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复杂的计算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估算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人们在使用工具进行计算中,由于操作上的失误会使计算结果有很大的误差,这就要求人们具有一定的估算能力,能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是否在正确结果的范围内)进行判断,并对其合理性做出解释。因此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693扩大8倍大约得多少?993×8应等于7944。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判断,993接近1000,用1000×8等于8000,993小于1000,积小于8000是正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在三、四年级的乘法练习中,我们都要求学生先对题目进行估算,然后通过估算的结果来初步检查自己计算的答案。所以学生本学期计算的正确率都有了提高。

在除法中熟练判定商是几位数,熟练掌握试商的方法。

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再次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正确程度。

三、加强笔算练习,千万细心。

1.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熟练掌握四则运算顺序。2.计算加减法,数位要对齐。

3.加法进位别忘记,退位减法要仔细,加“0”减“0”别大意。4.乘法口诀要记清,乘积定位要分明,乘加口算要熟练,乘积相加莫小看并慎重处理乘法中的“0”。

5.除到哪位商哪位,不够商1“0”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当心余数别错了,试商、调商有规律,商数是几记清晰,商后乘、减要准确。

6.字迹要清楚,书写要整齐。注意!计算结果要填对

在中、高年级的笔算练习中,通过老师对以上几点的严格要求,学生的进步也是很大的。后进生宋航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在计算这一关上已经有了比较大的进步,考试中计算部分的分数基本都能够拿到。

四、进一步加强数的意识培养。

所谓数的意识是指对数的含义和关系有所了解,对数的相对大小有所理解,对数的运算及其产生的效果有直观的认识,对周围事物能够有一个数量上的概念。义务教材在培养学生数的意识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有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例如,如何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能够有一个数量上的概念,加强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可以通过丰富的反映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数概念,使学生认识到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与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学会有意识地从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五、丰富计算能力的内涵。

计算能力不仅仅指会用笔算、口算等进行计算,以及计算得正确和迅速。它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至少它还包含对口算、笔算、珠算、估算等多种计算形式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合的计算形式,它还应包括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简便,等等,在这方面我们应该进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六、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计算水平

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主要指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毅力、性格、习惯、方法等。在计算题中,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主要表现在缺乏浓厚的兴趣、认真的态度、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例如:一些计算题并不是学生不会做,而是由于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看错运算符号、运算粗心草率、不进行演算所造成的。因此,在计算题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题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

2.创设情景,激发计算兴趣。计算题比较枯燥,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童话、游戏、比赛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能力。

3.成立数学兴趣小组。成立数学兴趣小组,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互相交流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数学讲座、速算、巧算比赛,从而使学生达到算得准、算得巧的目的,增强计算情趣。

七、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一看、二想、三算、四演的习惯。所谓一看、二想、三算、四演是指:第一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第二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或有无简便方法以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第三步进行计算;第四步进行演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今天,我们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师必须去认真做的事,总而言之,纵观目前的计算教学,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和发扬课改初期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与课改初期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技巧这四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

第四篇: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初探

考试一结束,学生们总会抱怨:唉,又是计算错误!在讲解试卷之前,老师又会说:要是计算不粗心,大家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可见,计算成了很多学生数学学习上的进步的拦路虎。因此,计算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学活用,会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游戏中培养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碰球”,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2、用故事激发兴趣。如: 在教学简便运算前,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既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二、讲清算理,为正确计算提供依据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计算依据法则,而法则是根据数的性 质以及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性质推断得来的。充分重视算理,驭理入法,方能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计算能力的提高也就有了切实的保证。在计算8+6的教学时,教师没有停留在算法多样上,更没有让学生“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而是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算法相通的地方,都是通过凑十来达到口算的目的,使学生懂得这种题目通过“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的方法口算,这种“凑十法”的口算策略同样适用于后续学习8加几、7加几的进位加法,因而这种策略的优化其潜在价值巨大。“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课堂上,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之法。同时,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几种算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时对“多样化”进行“优化”,寻求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做出合理的判断和价值评价。为了使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

1、领悟法。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 不解。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领悟法”。

2、对比明理法。如:二年级学习三位数加、减法时,涉及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鼓励学生多动嘴说,说一说算理,说一说想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三、培养学生计算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学生在计算中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乘、除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做完题不回头检查等。这些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那如何让学生细心呢?

1、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善于总结经验,归纳方法。比如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

3、加强口算训练。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们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练习,基本上采用听算和看算训练。持之一恒,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4、教育学生养成验算习惯。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 检查等学习习惯。我们要要求学生作业完成后要作自我检查,复核或验算。

四、练习题的筛选要恰到好处

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如果整数的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没有学好,那么小数的加、减、乘、除法就很难学会。因此说,计算教学需要做到新旧结合,精讲巧练,持之以恒。

第五篇:加强计算教学研究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加强计算教学研究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010年3月9日,在我校五楼会议室,举行了五中、四中、二小、四小、四校联研活动,教研室领导刘主任莅临指导。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加强计算教学研究,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我们知道,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是学生必需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是数学学习与数学能力发展的根。但是,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小学生计算能力出现下降趋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怎样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哪些有效教学策略,怎样有效发挥传统计算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成为我们本次数学教研活动研究的专题。本次活动的内容是:集体单元备课研讨、先行课观摩、互动评课、专题讲座、专家报告。在集体单元备课这一环节,葛荣老师就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这部分内容从教材的结构、课标的要求、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情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然后同教研组的老师对这部分内容的解读进行了交流,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第二个环节是课堂教学观摩和互动评课,第一节是我校四年级的郑春梅老师执教的《加法运算定律》,第二节是三年级王付美老师执教的《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两节课都能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落实教学活动,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更注重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评课时,大家畅所欲言,就两节课的优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在王秀珍老师的专题讲座《 小学生计算出错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她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计算出错的原因以及对策。并提出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应加强口算训练,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最后区教研室领导刘主任对今天的活动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她首先对本次教研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认为,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教学研究,提高集体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研究的主要课题。虽然现在科学如此发达,有许多问题借助计算机就能解决,但对小学生而言,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认真而负责的学习态度,对他们的未来还是大有益处的。

在数与代数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