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街开发改造原则
老街开发改造原则
1、修旧如旧原则,在老建筑修复前,充分考虑了老建筑的原貌,参照历史照片,形成了改造方案,2、新建仿古原则,对于新建仿古建筑和配套景观,从设计风格和建筑材料的使用,立面色彩的选择上多次论证,严格把关,最大限度地实现与原有建筑风格的协调统一。
3、展现文化原则,在改造建设过程中,结合街区历史背景,突出营口特有的河海文化、商贸文化、河海文化、民俗文化,将其有机的融入街区整体风格之中。
4、满足功能原则,为满足街区的使用功能,配套了电力、给排水、煤气、供暖、通信网络,建设了多处开放式停车场、卫生间、休闲座椅,同时考虑到街区较长的原因,配备了旅游观光车辆等。
第二篇:老街改造工程实施方案
一、乡情简介
乡位于县西南,距离县城57千米,幅员面积401平方千米,下辖7个村委会,共计127个村民小组,人口1.54万人。境内最高海拔4072米,最低海拔1960米,平均海拔2328米,是典型的冷凉山区。
二、工程简介
乡老街位于大柏地村委会,背靠乡政府驻地,南北两头均与新街相连,略呈弧形,长约800米,宽不足2.5米,沿街商户、住户34户。在新街未开发建设之前,老街是乡政府驻地的唯一街道,也是乡经贸集散地。新街建成后,老街的作用有所淡化,沿街建筑多呈现破旧老化,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严重。这不仅影响我乡环境卫生建设,阻碍农贸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不符合我乡建设“彝族毕摩文化传承之乡”的要求。在乡老街沿街居住老百姓的强烈要求下,我乡党委、政府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反映并得到了大力支持,即将按照规划对老街进行改造,改变脏乱差的现状,促进我乡农贸市场经济发展。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对800米的老街街面进行水泥道路硬化施工;二是按照县建设局的规划设计要求对沿街商户、住户的建筑物进行整齐划一的砖木结构建设。
三、指导原则和目标
按照县委、县政府及县建设局的有关要求和规划,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思路,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建设,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以促进我乡小城镇建设为核心,以突出彝族文化特色为主题,整合资金、集中力量,建设一条惠及全乡人民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突出民族文化特色的示范性街道。工程建设应遵循统筹协调、总体推进,突出重点、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明确权责、分级负责的原则。
四、组织领导
成立由卢正光乡长为组长,各主要领导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乡老街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次工程的顺利实施(详情请见“西政通〔202_〕10号”文件)。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202_年1月至202_年6月)
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向沿街商户、住户宣传工程建设内容和意义,取得信任和支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职责分工。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2_年6月至202_年11月)
1、202_年6月底前,根据县建设局的规划建设要求,对改造的街面范围进行划定和标注;
2、202_年10月底前,沿街各商户、www.teniu.cc住户根据规划要求对各自的建筑进行翻修、重建和新建;
3、202_年11月底前,组织施工队建设完成800米的老街街面道路水泥硬化工程。
第三阶段:验收总结阶段(202_年12月):按照工程规划设计标准及实施计划安排,认真检查指导,确保建设任务顺利完成,达到优质工程。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对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
六、工作要求
1、乡人民政府与沿街商户、住户在开工前签订《协议书》,明确在此次工程建设中各自的职责和权利;
2、工程开工建设后,乡党委、政府工作人员靠前指挥,积极协调配合,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
3、工作人员及沿街商户、住户及其他人员各司其职,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等现象,不得干扰、阻碍工程建设,影响工程进度。
第三篇:改造工程:中山路老街“复活”(推荐)
改造工程:中山路老街“复活”
202_年4月 12日,历经15个月改造完成的劈柴院开街,已沉寂多年的劈柴院再一次聚齐了人气。
1992年5月3日,青岛市发出《加快东部开发建设的决定》,市委、市政府决定带头东迁,受之影响,百年历史老街中山路开始人气下滑。与此同时,对中山路的改造也提上日程。1996年,青岛市政府提出全面打造中山路,要建中山路步行街,砍掉了行道树法国梧桐。202_年3月15日,随着一声巨响,36.5米高的青岛饭店东楼轰然倒塌,拆除青岛饭店东楼是中山路教堂区拆迁的最后一笔,也是最重的一笔。
此前,有着83年历史的红星电影院已永远告别了岛城观众。青岛饭店迁移之后,中山路天主教堂广场区改造将作为中山路改造率先启动的项目,立即进入工程施工阶段。202_年6月,中山路天主教堂周围的100多户居民告别了生活多年的中山路。
作为一项受到全社会关注的重大工程,从那时起,中山路改造一直被推在舆论的前台。最初中山路改造是由青岛市政府主抓,还专门成立了由政府直接领导的开发公司“中山置业”。后来在实施改造过程中遇到很多具体困难,比如资金问题,以及各职能部门协调不到位等等。202_年8月,按照“责任到区,政策到位”的原则,青岛市政府决定将改造权限下放至市南区政府。202_年7月底,“中山路整体改造计划”全面付诸实施。
202_年4月12日,历经15个月改造完成的劈柴院隆重开街,当天有5万市民“捧场”。已经沉寂多年的劈柴院,再一次聚齐了人气。
202_年初,市南区召开中山路改造重点项目新闻发布会,正式启动了“中山路改造问政于民”系列活动。按照计划,202_年至202_年两年内,市南区将斥资约25亿元,将中山路老城区打造成为集休闲、商业、旅游、居住为一体的精品商业街区和国家4A 级景区,使其成为全国著名的商业街区、都市的休闲中心和青岛人的情感家园。
202_年1月8日,位于中山路67号的悦喜客来购物广场正式开业,这是12年以来,中山路迎来的第一个综合性的购物广场,它结束了第一百盛独守中山路的历史。这为重振中山路释放了一个强劲的信号。在沈健基看来,随着中山路复兴计划不断引向深入,中山路周边新建小区、周边居住区改造都已在不断展开,加上胶州湾跨海大桥、青岛地铁的建设,作为西部核心区的中山路,人气必将大幅度提升,商业振兴,重现活力,值得期待。
第四篇:古镇老街的开发与保护
古镇老街的开发与保护”——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案例
一、选题背景
(一)选题价值及原因
?江南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独具魅力,而江南古镇是重要的江南文化载体。遍布江南地区的水乡古镇是我国传统城镇中的一种独特类群。从聚落的空间构成上看,它们枕河而居、因河设市、夹岸为街、水陆两宜,构筑了人们心中“小桥流水人家”的闲适意境;从建筑特征上看粉墙黛瓦、水巷幽仄、山墙起伏、宅院四合,既不失传统中正的封建家族伦理秩序,又捎带着文人墨客的清寡、商贾小宦的偏适、衣食百姓的厚朴;而那乡里乡间土生土长、生生不息的稻米、桑蚕、纺织、印染等活动,则成就了共同地域文化背景下因地制宜的传统小农经济类型,并在历史的长河中为这些水乡古镇构筑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共同语。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水乡古镇保护实践,是我国城市遗产保护历程的实践典范和发展的里程碑。周庄的保护取得成功,开创了江南古镇保护的先河。随之而起的一系列古镇的保护,“对整个城市发展起到里程碑式的作用”,“留存了文化遗产,很好地处理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而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贡献奖”。“江南水乡古镇”作为一种遗产类群,也将最终成为祖国优秀文化宝库中的重要成员。进入新千年,江南水乡古镇已成为长三角大都市区引人瞩目的休闲“后花园”,“保护古镇、发展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波及每一个水乡小镇,哪怕只是一条小街、两三顶拱桥、几座老宅,都受惠于这场古镇保护运动水乡的空间形态、历史建筑保存下来了。
焦溪是一个千年古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古镇有百米排门的老街,穿镇而过的龙溪河,历史悠久的古桥长弄,可谓小桥曲水,排门长街,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街的明清建筑破坏严重,河道污染,损坏了古镇的形象,也严重影响着古镇的发展。看着曾经美丽的江南水乡古镇美丽渐渐暗淡,听着古镇沉痛地呻吟,作为古镇的一份子,我们深刻感到保护和开发古镇的迫切性。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选择了以“古镇老街的保护与开发”为研究课题开展实践活动。
(二)选题过程
我们的研究课题定位于“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因为课题研究指向的是“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课题确定经历了以下的选题过程:
1、问题观察
在选题前,我们首先对学生进行了公民教育相关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能区分“私人问题”和“公共问题”这两个概念,而后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一行动中来。在此基础上,我们发出了倡议书,要求学生通过两周左右的时间对社区的观察思考和调查,而后每个同学提出自己最想要解决的地方社区中的一个“公共问题”,整个过程都做到让学生真正做主。
2、确定问题
经过第一步的观察,我们对学生交上来的“公共问题”进行了汇总,主要有“农村垃圾处理、老街开发、河流污染、路灯欠缺、老街建筑破坏等二十多个公共问题”等20多个问题,对此,我们组织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筛选,排除空泛、操作性不强的课题。筛选分两轮进行。
第一轮筛选:将学生提出的公共问题汇总后以表格汇总形式分发给每个同学,将他们4-6人的分组,指定组长,而后要求每组针对列出的十几个问题进行初步选择,每组成员商量谈论去除没有意义的或者难于操作的问题,确定该组认为最重要的公共问题,而后小组成员针对选的问题利用休息日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等方式来说明所选问题的重要性,最后由组长在组内成员材料汇总的基础上完成问题确认表。分成小组确认后就使得所选的问题相对集中,而后将各组确认的问题再进行汇总,这时学生的选择基本集中在“农村垃圾合理处理、老街建筑破坏与保护,舜过山的开发和保护、农村公共设施太少、老街的开发”这5个问题上。
第二轮筛选:将各组确认的5个问题公布,而后进行全班投票,逐一筛选,最终有35位同学都认为“老街的开发”与“老街建筑破坏与保护”的问题比较重要,而且易于操作,占全班的半数以上,因此确定将这两个内容作为研究的主要问题。但基于这两个问题都是针对古镇老街的,而且开发应该在对老街破坏程度的调查基础上进行,而且应该先保护再开发,所以经过讨论,我们将两个内容合并,确立了“古镇老街的保护与开发”为研究课题。
(三)研究目的
1、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关注社会,逐步增强学生的小公民意识,关注社区的公共问题,了解相关的公共政策,以实践活动为契机,引导学生以小公民的角色体验生活,通过实践过程传播公民知识,培养公民意识,张扬公民权利,呼唤公民责任。
2、通过社会实践、问题研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主动养成参与社会生活和实践的能力。
3、通过研究,向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来保护和开发焦溪古镇,为家乡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课题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采访、实地考察、查找资料等方法进行。
(二)研究的具体步骤
1、收集所要研究问题的资料
确定了研究问题之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马上开始开展活动。首先,我们指导学生先讨论“该调查些什么”“到哪里找谁调查”“怎么调查”,主要由学生进行讨论,我们则给予学生必要的指点。其次,在弄清楚自己该干什么和如何干之后,学生便讨论如何进行分组,从而明确分工。在他们商量讨论下,他们分成了“实地考察”“采访居民”“采访政府”“媒体资料收集”“图片采集”等小组,每组成员自由组合。不过学生往往是根据各自的喜好或者是相互的密切程度进行分组的,所以各组成员的组合上往往不够妥当,因此在分组时不能完全让学生决定,指导教师必须进行相应的协调,注意各组同学能力的均衡。分组后,学生便按组交流讨论,商量各自行动的时间及任务,而后开展行动。实地考察小组联合图片采集组的同学到老街进行考察、拍摄,为了更有效的开展行动,他们又分成两小组行动,分别考察当地的建筑与河流、石桥等,并拍下了大量的照片,为他们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采访居民组则对当地的居民进行了采访,并及时记录;采访政府组先后来到居委会、规划办等,对相关人员进行采访,了解政府在此问题上的政策、行动,为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媒体资料收集组通过网络查找了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其他水乡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措施等,如《《文物保护法》、《常州市村镇规划》、《焦溪镇保护古镇,发展旅游业的报告》等与古镇保护、开发相关的政策,还收集到了《常州晚报》、《武进日报》、《武进政协》等报刊杂志上有关古镇保护和开发的支撑材料。
2、整理总结材料,编制班级方案
采访、调查结束之后,学生们立即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他们用照片来展现古镇老街遭受破坏的现状;汇总实地考察和采访居民的记录,分析破坏的原因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仔细研究网上查找到的资料及政府部门采访到的内容,寻找与研究密切相关的材料或依据,从中选取从国家、省、市有关的要求、规定、做法,并结合政府的做法形成“现有的政策”。在此基础上,学生分组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和建议,而后再汇总形成一个总体的方案。
根据编制的班级方案,他们拟定了行动方案,如争取政府部门支持,向群众倡议、宣传,张贴宣传标语,利用节假日到老街周围巡视,制止一些破坏、污染的行为等。针对拟订的行动方案,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分组进行了行动,如部分同学与政府部门取得联系,提交调查报告争取政府部门支持,部分同学拟好倡议书,向当地群众宣传倡议,书写宣传标语张贴到老街四周……
3、制作展板,汇报听证
根据大家收集的资料,编制的班级方案和拟定的行动计划,学生分组制作展板,并准备汇报材料。
(1)问题解释组,解释大家选择该课题的原因,具体说明古镇的破坏现状和原因,以及保护开发古镇老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政策分析组,主要负责对现行政策进行分析研究,寻找保护和开发古镇老街的依据及现行政策的优缺点。
(3)制订方案组,负责制订本组同学认为的最合理的保护和开发古镇老街的方案。
(4)行动实施组,负责制订行动计划从而使本课题组的方案能被相关部门接受,并带领大家实施一些切实的行动。
在展板和汇报材料准备好后,我们便邀请了镇政府的有关领导参与我们的听证会,并为参与区和市的比赛积极准备。
4、总结(反思)活动过程。
组织学生回顾反思,如在每次调查中,碰到了哪些难题,原因是什么?下次应该怎么样解决?或者活动的意义、收获、体会等。
三、活动成效与反思
通过活动,我们明显感受到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1)学生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本活动将学生引入更广阔的实践天地,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为他们开辟了更多融入社会的途径,为他们创造了自我锻炼的良好机会,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视野;该活动中的多次分组,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该活动注重实践,在外出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观察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听证会中,每个成员都必须参加陈述,对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自信心有很好的效果。所以,在活动中,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提高了,胆量大了,自信心足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公民责任感大大增强。同时,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多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团结协作更紧密了;班级里研究探索的氛围更浓了……
(2)学生具有快乐的成长天地,他们品味学习的趣味,体验探索的艰辛,收获成功的喜悦。
我们的学生说:“在实践中,我实实在在地体会了什么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一活动已经使学生关注的目光触及到立法机构和政府、居民关心的问题,学生的研究方案可能不会被政府部门采纳,却可以作为有价值的参考,拓宽公共政策制定者们的思路;学生研究的结果并不重要,过程就是宝贵的成长经历,改变着他们对自己、对生活、对社区、对社会的认识。在共同的研究活动中,我们的学生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品味着学习的趣味,体验着探索的艰辛,收获着成功的喜悦。
同时,这一研究课题对于政府的政策等也提供了参考,镇政府的听证员听了学生的展示汇报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而且,同学们的行动也得到了居民的赞赏,很多居民表示要提高保护意识,并落实保护的行动。
经过大家的努力,我校的这一课题在常州市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决赛中荣获一等奖,并被评为江苏省公民教育优秀活动项目,获得了与会评委及美国专家的高度评价。
不过,经过探索,我们觉得要提高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必须处理好以下几点:
1、把好选题关
选题合适与否是整个活动成败的关键所在,它将决定学生以后的研究过程能否切实开展,以及在研究中能否尽可能多地得到收获。所以,在指导学生实施这一活动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选题。选题切忌宽泛,并且要表达准确、清晰,避免指向不明;选题应具有可操作性,困难太大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选题应适合学生。
2、指导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提高自己的指导水平
整个活动中,指导老师不能成为学生活动的主宰和导演,老师更不能什么都代劳,使学生变成活动的旁观者。但老师也不能完全放手,什么都任由学生自己操作。老师应是一个指导者、引领者,帮助学生澄清误解、解答疑难、提供学生必要的帮助。比如,学生反映采访政府部门领导时时间难以安排,领导不愿意理会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联系各方面力量,为学生的采访等提供一些便利。同时,有些问题可能教师也不一定了解,所以教师也应不断学习、请教,提高自己的指导水平。
3、协调好活动与学习的关系
一些家长反对学生参加活动,主要是怕影响学习,而在实际活动中,我们也的确发现有些同学因为活动而忽略学习,甚至以此为借口不顾学习的情况出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发动家长,让家长参与进来,特别是部分家长有便利条件的,可以带领学生去调查访问,既可以解决安全顾虑,也可以提供孩子帮助,让家长在与孩子一起活动中感受到孩子的成长,从而支持孩子的行动。另一方面,我们经常性的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发现问题及时与其谈心、交流,引导他们在活动的同时不放松学习,如果个别同学屡次无法改正的则提醒其必要时要考虑让其退出,从而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促使其正确处理活动与学习的关系。同时,为了尽量减少活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我们除了必要的集中选题、讨论、交流由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间保障之外,其他的一般选择在双休日或者节假日开展,尽量少占用学生正常的学习时间。
当然,在今后的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从而使这一活动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真正为学生明天的发展奠基。
第五篇:改造开发协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村改造开发框架
协
议
书
二零一七年
月 日
村改造开发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为响应河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和市进一步加快城镇棚户区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相关意见,改善城镇和乡村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居住品位,双方本着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就乙方进行村庄改造开发有关事宜,经充分沟通协商,自愿达成如下协议:
一、项目概况
1.改造开发项目位于。
2.本项目由乙方独立开发经营,独立承担开发风险和享受相关权益。甲方及甲方村民按照本协议享有拆迁安置、经济补偿等相关权益。
3.根据市颁布的《关于城镇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村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4.甲方负责召开有关会议,研究通过村改造拆迁实施方案,并制定村民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方案。
二、项目拆迁、补偿和安置
1.改造项目用地范围内村民和村集体的所有建筑物采取一次性整体拆迁,被拆迁村民和集体临时自行过渡,对被拆迁村民按照规定进行实物安置和货币补偿(给予临时租房费用),并签订《改造拆迁补偿安置协议》。2.甲方协同上级政府部门负责本项目用地范围内的现有全部建筑、附着物的拆迁工作,乙方承担拆迁安置费用。
3.根据 村民房屋状况,按照规定将拆迁评估费兑现村民。4.乙方根据市人民政府审批的规划容积率,按照《村改造拆迁安置方案》中的标准为甲方村民无偿建设回迁楼房。
三、项目用地及建设
1.甲方应在乙方支付拆迁费后,按照完成本协议约定的土地范围内的补偿建设回迁楼房。
2.双方同意安置为小高层框剪结构(17层以下),安置房的户型设计由乙方提供,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后实施。
3.村集体安置非住宅房的交房标准为外装修完成后的简装房;安置住宅房公共部分的内外装修由乙方承担,室内装修达到简单装修(内墙、天棚粉刷、地砖、厨卫墙地砖进行装修)。
4.在项目拆迁改造过程中,双方根据市政府《关于城镇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各自责任和报批工作。
四、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依照市村庄改造工作的相关规定,完成土地出让的所有准备工作。
2.协助乙方依法获取国有土地使用权,协助乙方办理本项目立项、规划、报建等手续。3.按照给定完成拆迁工作和户型确认工作。
4.协调本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所需水、电、通讯线路,保证乙方能够顺利进场施工,因此发生的费用由乙方承担。
5.负责安置房的分配及临时安置补助费、拆迁补助费、拆迁奖励费等费用的分发工作。
6.做好村民思想宣传工作,及时制止村民非法妨碍本项目施工的行为。
7.其他应当由甲方负责的工作。
(二)乙方的权利及义务
1.负责本项目整体规划、设计,负责本项目建设资金,负责本项目的经营管理,承担本项目开发风险。
2.负责办理本项目土地规划、建设等各项审批手续,并承担费用。
3.在本协议约定的范围内,完成全部安置房的建设工程。
五、任何一方不能无故单方面解除本协议,除因外力不可抗拒因素不能履行时双方协商解决。
六、其他
1.本协议有效期为三年,项目自签订之日起三年内没有启动实施,则本协议自行废止。
2.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盖章后生效。
3.本协议一式三份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工程所在地政府备案一份。
甲方(盖章): 镇 村村民委员会
法定代表人(签字):
乙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202_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