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访敬老院心得
编辑:雨雪飘飘 识别码:22-796151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14 12:36:11 来源:网络

第一篇:访敬老院心得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以辛勤劳动为荣,以服务人民为荣。应当积极参加劳动。我班在校领导的指导下,积极组织开展歌星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

同学们纷纷的加入这次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在这次服务中,志愿者们互相合作,互相搭配,逗得老人们笑得合不拢嘴,我们还帮忙擦桌子、托地板,洗衣服等忙得不可开交,但看着老人们的笑容,我们的忙碌,辛酸的事很值得。

很高兴能够参加到这么有意义的一场活动,它让我明白了帮助别人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作为中学生,我们有义务、有责任,送出温暖和美好。

志愿者服务,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通过这次社区服务,探访敬老院我明白了许多道理,青春不逝,将面临的是日落,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努力学习,让我们的青春灿烂的崭放在每一天。

刚开始和老人们交谈,由于年龄上的差距,代沟难,我们总是得不到老人们的喜爱,处处碰壁,此刻,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万事都不是那么容易,但是我坚信,只要不断克服困难才会有成功的可能,做事要认真踏实。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是绝对会失败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自己亲身体验了才会知道。付出不一定会有收获,但却从中受益非浅。

从这次探访敬老院中,我明白了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争分夺秒的学习,别等青春以逝将后悔莫及。

第二篇:敬老院心得

敬老院心得

8月29日,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炎热的7、8月里,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然而我提前来到了学校,就因为今天要去江高敬老院拜访老人。在大一的时候我也去过一次敬老院,可这次去却有着说不出的熟悉感。去到那看到一张张熟悉的脸,心中总有种不同的温暖。虽然当中也有一些不熟悉却又慈祥的脸孔,但是这并不阻碍我与他们的亲近。

今天我们不仅给老人们带去了零食,而且还带去了精彩的节目,这次的节目我也有份参与。一首《我只在乎你》温暖着我们的心。唱着歌时,我有点忍不住想哭。可我知道我不能,我是来给他们带来快乐的而不是悲伤。还有我院龚艺伟同学为老人们弹奏《滴答》,音符和旋,节奏把握有序,更是把此次活动推向高潮。通过同学跟多位老人交谈,他们了解到大多数老人都喜欢聊天散步,有些老人因身体欠佳,平时只能少外出。我们的诚挚关怀与问候犹如微风,为敬老院带来了与平日不一样的温馨与甜蜜。

在此间,我也跟了很多位老人交谈和交流过,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他是一位老人,我虽然不知道他的名字,不过在交谈中我了解到他老伴早已过世,只剩下他孤身一人,更令人痛心的是,他的腰在前几个月摔伤了,现在走路很吃力。本来之前生活自理就不是很方面,这次再加上的伤,无疑是雪上加霜。我看到着感到很心疼,更触动我的不是他的伤,而是在跟我交谈中,老人一直面带的微笑,就像我一样,只把快乐带给我们而不是悲伤。

有时我在想,如果我老了我会不会像他一样坚强呢,是整天郁郁而终还是笑对生活呢。我不知道,也不敢去想,今天看到了老人的笑容还有体会到他的那份坚强,我懂得了哭着离开倒不如笑着面对来的更痛快些。

自古中国都有一种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才能老有所尊,尊老等于尊重自己。在敬老院的老人们,我们都知道其实他们也不想呆在这原本就不属于他们的地方,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子女。可是事实就是如此,他们就在这里了,我们对他们的家事理不了,可并不代表我们对他们关爱不了。平时我们不要觉得老人老了就没有自己的想法,其实他们也是需要我们去关心他们,去了解他们的。给老人一份幸福,就是给自己一份快乐;给老人一片天空,就是给自己一片绿地。我们希望更多的人投入到爱心事业中来,不仅是关爱老人,而且还要关爱其他人。

终于到了老人们吃饭的时间了,这也意味着我们要离开了。排队回去时,我们有着的是不舍。大家纷纷跟老人照相,只为了留下纪念,而我也不例外。最后我们跟老人合照来作为今次活动的结束。今天,虽然很累,可是陪老人聊天,逗他们开心,那也足矣。

第三篇:敬老院心得

慰问敬老院心得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更有责任和义务发扬这一美德。为了提高和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公德意识,了解老人生活的同时带给他们欢乐,为他们晚年孤寂的精神世界献上一份关爱。2011年7月6日,我们班组织同学去长沙市各个敬老院看望慰问孤寡残疾老人。我被安排在了长沙朗梨镇敬老院。

我们组在去的前一天已经派人去和敬老院联系好了,所以一切还算顺利。朗梨镇敬老院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在大门的正前方,有一间小平房,是敬老院的厨房。整个院落简单、整洁而明亮。

进门跟敬老院的领导沟通后我得知院里的老人主要是镇里的一些五保户和伤残老人,平均年龄60岁左右。院领导还告诉我们,镇里符合条件的老人有将近100多个,而现在能住进来的还不到30个,由于住房、经费等条件的限制,还有一半多以上的老人没有机会进敬老院颐养天年。敬老院的经费很紧张。每位老人一月一百元的生活标准,十元钱发给老人零花九十元钱是一个月的生活费,每天三元的开支标准。

我们将带去的水果发在每位老人手上,老人们都很感激,院长也一连声的感谢我们。看到老人们欢快满意的笑脸,我们也因能给他们一点点帮助而欣慰。这次慰问,给我感触最深的,社会让还有那么多的老人,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他们。

尊老敬老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今天这个物质愈加丰富的时代里,中年一代的人们却工作日益繁忙,无暇顾及到身边的父母。所以,现在的社会有了很多内心孤独无依的老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就非常有义务来担起这个社会责任,继续发扬这个延绵千年的传统美德。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一份努力,给老人带去关爱、欢乐和温暖,树立榜样,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培养和提升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对此,我们感到很光荣,很自豪。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传递爱的接力棒,给老人们带去物质支持和精神关怀,引起社会各界对老年人群体更多的关注。

2011年8月10日

第四篇:敬老院心得

国际教育学院党员服务站敬老院之行

为了丰富我们社会实践能力,让党员服务站的同学们了解敬老院老人的生活,国际教育学院举行了一次以“关爱老人,走近老年颐养中心”为主题的活动。2011年11月18日,我们前往南昌老年颐养中心为各位老人送爱心,送温暖。在此之前,我们党员服务站办公室参加的活动成员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利用课余时间排练黄梅戏《天仙配》,以及通知访问时间和地点等。

党员服务站办公室参加活动成员热情高涨、激情澎湃,早晨7:20准时到达集合地点,在办公室主任邹舒的带领下,办公室学干们踏上了慰问老人的路途。经过长途跋涉,几经周转,我部门成员准时抵达南昌老年颐养中心,在养老院相关领导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养老院的老年人活动中心,有几位老人在园中散步,院方负责人告诉了我们由于敬老院大楼正在维护修缮中,文艺表演场地改在敬老院食堂。当我们了解了这些老人的情况,他们大多是因为子女工作在外比较忙,没时间照顾他们才把他们送到这里,也有的是无儿无女,孤独一身的生活在这里。落寞的眼神、被岁月碾过的脸庞以及驼了的脊背让我们的心不禁地揪紧。由于有的老人走路不方便,甚至一直都是坐在轮椅上,所以我部门学干到他们房间里小心翼翼的把他们搀扶出来到一楼大厅活动中心,还搬来板凳让老人们坐好。我们和老人围坐在一起观看文艺演出,内心是无比的温馨感动。

办公室6名学干准备了老年人喜爱的黄梅戏《天仙配》节目,黄梅戏节目赢得了老人们的热烈掌声,虽然我部门节目排练的有些许瑕疵,但从老人们的脸上还是可以看出他们喜悦的心情。老人们一边认真的听着一边为我们打拍喝着,融洽的氛围让我们都陶醉其中。老人的脸上慢慢洋溢出幸福的笑容,快乐的感觉在心中荡漾开来。文艺表演结束后,办公室学干与和蔼的老奶奶、老爷爷合影留念,办公室各位学干亲切地询问老人家的近况,主任邹舒组织学干深入到老人起居室进行慰问,王胜男同学搀扶老奶奶回到起居室并细心入微地和老奶奶进行交谈!

活动结束后,我们一起祝老人们身体健康、生活愉快!我们答应老人我们以后会经常去看他们。随后办公室学干们将老人一个一个搀扶回房间。在敬老院门口拍照留念后便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同时我们也很开心此次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实我们都知道,敬老院的老人们缺的不是物质上的资源,而是内心精神上的陪伴。他们要求的并不多,只是希望子女能够经常去看看他们,和他们聊天让他们感觉不再孤单。但是仅靠我们的微薄之力是肯定不能解决社会上所有需要关心的老人,所以我们希望并呼吁社会各界人士伸出双手,奉献爱心,关爱老人,让他们能够真正的安

享晚年,构建我们的和谐大家庭。

本次活动由站长林振洋组织,各部门协调配合,积极动员,体现了国际教育学院党员服务站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党员先锋模范单位。我们秉承着党员服务站一贯主张,敬老院之行让党员这支年轻的队伍愈加成熟稳重。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愈加奋发图强,顽强拼搏。

通过这次活动,办公室全体成员体会到关爱老人,体贴老人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更加人性化服务,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将国际教育学院党员服务站建设成为江西师范大学优秀单位。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需要的并不只有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我们还需要像这种实践活动,学校以外的另一种生活。不仅增强我们的责任意识,而且还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党员服务站办公室 2011年11月19日

第五篇:复旦大学访学心得

复旦访学总结报告

随着第62期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班暨2013年骨干辅导员高级研修班的召开,我有幸能够去上海这个大都市特别是复旦大学参加培训,十天的培训生活很短暂,匆匆而过,但是过程却很难忘,这期间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培训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基础知识等使我受益匪浅,我想今后不仅在学习中、在工作中也会成为指引我人生道路的一盏明灯,下面就这次访学简单谈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一、课程学习:

十天的培训涉及的内容很多,请到的专家水平更是国内一流。涉及到的专题有:

1、王宏舟“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2、马立成“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

3、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邱柏生教授的“开展高校德育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

4、上海教育卫生工作党委、上海市教育委员为高德毅“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政工作挑战与应对”

5、思想政治教育大家郑永廷老师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前言问题的研究。

“时而严肃的面孔,时而又有幽默与诙谐伴之,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事例讲解复杂高深的理论,灵活多变的学习组织形式,对学生自主性和思考能力的不断激发,又时刻不忘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马立成老师。研修上课的老师们不仅用广博的专业知识吸引了我,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了我,人的一生中能够遇到几位好老师实属幸事,好的老师既交给我们所需的知识,又不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政工作挑战与应对专题研究及个人感想 各个老师术业有专攻,讲解内容广泛而深刻,如春风雨露般浇灌我们心灵的润土,其中对我印象最深感受最多的就是高德毅老师的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政工作挑战与应对”这一专题的论述,这一专题从宏观上讲了21世纪世界教育的三大发展趋势:终身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国际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解释高等教育国际化是这样说的:“教育国际化就是把跨世界和跨文化的观点、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上而下的变化,又有自下而上的变化,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的变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及

通讯、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广泛,一、教育理念国际化,这其中包括没有围墙的大学,网络和通讯技术的支撑国际化,教育主权既有保护,又有部分共享,甚至受让。就网络通讯这一点而言,我有深刻的体会链条由传统模式的供应链转换到服务经济时代的需求连,像苹果虚拟的门店APP STORE第一时间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而产业链中的方式让消费者参与制作,发挥了很好的效果。再例如淘宝网的双十一,直接面向消费者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二、培养目标国际化。我们应提倡建立一个未了全球社会的多元文化,共存融合类的的全球性大学,提到全球性大学让我想到了日本的早稻田大学,它在建校125年之际树立了向“世界性大学”转变和成为“适应21世纪的开放性大学的目标”可以看出日本的教育者早就有了这种国际化教育的理念,的确教育不分国界,在这里我也希望早稻田大学突破日本大学的界限,构建成为一所全球性的大学。

三、办学模式国际化、师生来源国际化。在上海的这几天,发现上海的高校中外国人特别多,查阅资料发现上海高校大学生人数达43000多人,来自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韩国、日本、美国在沪的人数特别多。多元化的师生背景加速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与扩散。

听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专题讲座,就教育国际化以及我们目前教育的发展成果趋势而言,我认为上海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然选择。早在2010年上海就提出要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这一战略的实施,教育国际化是题中之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上海大胆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科学技术,优秀文化成果,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学上海的成功经验。其次,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把“教育国际化”作为上海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十年重要任务之一,提出的目标是“让学生具备国际交流、理解、合作、竞争的能力,提出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试验,列出了教育国际化重点建设工程。

教育国际化的同时老师自身的素质也必须要得提升,老师的素质也应该要专业化,我认为核心素质是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只有自身的政治素质过硬,才能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其中最关键素质是能力素质,这种能力应该是多方面的,知识结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基础素质:道德素质、人文和科学素质、身心素质等。就辅导员老师而言,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对人民忠诚,热爱自己的学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落实到基层,不仅是每一位同学最贴心的老师更是他们最真挚的朋友,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上都赢给予最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应该具有丰富的现代知识和宽广的国际视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具有博学渊博的知识才能从当今复杂的国际化大背景下思考和分析问题,同时要警惕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际的动向,警惕民族主义膨胀。复杂多变的国际社会好像一个大染缸,我们要想守卫自己,必须做到出淤泥而

不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语言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话题,每一个在国际化背景下的人都必须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公关判断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与人沟通的能力,能较好的调适在激烈的国家竞争中遇到压力、挫折和打击,具有积极参加国际竞争力和合作的胆量,能正确认识不同国家和人群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三 总结反思

来复旦访学的过程中,我努力做到及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我个人发现并反思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所学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或理论框架,没有达到真正的内化。

2、问题意识不够强,不能提出比较有意义和深刻的问题,不善于发现和捕捉问题。

3、学习中的交流意识比较淡薄,不善于抓住机会和老师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针对自己在学习中出现的这3个主要问题,我制定的弥补策略主要有:第一、读深读透几本书,在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我也进一步认识到,读书多与少并不是最重要的,能将一本书真正读深读透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调用才是最主要的,否则读书就成了一个边读边忘,散而乱的过程。第二,提问其实是一件比回答更难的事,要想提出有价值和有意义的问题,必须建立在对自己所学知识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因此,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知识基础是关键。此外,也要谦虚地向他人学习,尤其是像那些能够提出好的问题的人学习。第 三,积极克服自己在学习中的自卑心理,多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交流不仅可以增强自信,也可以真正得到指导和提高,交流的过程就是向他人学习的过程。

访学期间,感触最深的是,复旦大学专业的课题研究大多能结合理论探索,深入一线教育实际,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课程改革相关方案和配套教材的研究、师资队伍的培训等研究和实施,都进行测试和实验,因而更加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率,给我的启示是在实际的教育科研确实也应该扎根于教育工作的实际之中,真正使科研与教学、与社会服务等工作紧密结合,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导向作用。另外,也要发挥团队的作用,互相探讨,共同努力,使教育科研更加深入

回顾十天的学习生活忙绿而充实,收获颇多,感慨颇多。我相信,这既是我人生中一段非常重要的经历,也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更是我今后更加努力的新起点。“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以复旦的校训结束此次的汇报,激励自己同时也勉励大家!

访敬老院心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