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市场经济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
编辑:琴心剑胆 识别码:22-571447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11 09:59:1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市场经济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

市场经济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商品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法制性、竞争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长期以来,不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学者,都把市场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形式,强调市场经济只能与私有财产制度相联系,认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从而否定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与发展的可能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这一传统观念的突破,使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经之路。

要发展生产力,就要彻底抛弃哪些使生产力发展成为桎梏和束缚的体制,进行大胆的改革,才能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正是邓小平提出搞市场经济的根本出发点。

邓小平曾经指出: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照搬苏联模式。所谓苏联模式,就是在斯大林时期,比较完整的计划经济理论、计划经济思想指导下的苏联的经济体制。这些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包括对我们国家的影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起来,限制和否定市场的作用。我们不能否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在百废待兴、执政党威望崇高、人民群众的政治热情空前高涨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因为有利于快速动员社会资源并集中用于关键部门的重点建设,而在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我国的经济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我们社会主义初期建设任务的完成,我国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联系日益增多,计划经济体制的那种决策高度统一排斥市场作用,只靠行政命令配置资源,搞平均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最终导致国民经济停滞不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上,一方面是统的狠,限制了地方和企业的主动性,限制了企业的活力;

另一方面是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管理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都不能很好的发挥。这两方面都是对生产力的束缚。要摆脱束缚,必须通过改革,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二篇: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治和行政力量的调控作用。同时,还需要充分认识和积极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调节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关系问题,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因此如何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建设一个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当前,社会上关于市场经济对道德的影响问题产生了三种不同的认识:一是道德出现了严重“滑坡”,主要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二是道德的本质和主流正在“爬坡”之中,主要表现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观念正在形成;三是抓道德建设会干扰市场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把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对立起来。仔细分析一下,这些观点都带有片面性,都是不够全面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邓小平同志一再提醒全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定要坚持,只有搞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不是单纯的经济行为,而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即要应用经济的手段,也要应用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同时还要有思想道德和文化力量的配合。党的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统称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就进一步确定了成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德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新秩序的建立,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因此,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应当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道德问题上的“滑坡”与“爬坡”之争,不能仅仅归结为道德问题,而是社会多种问题的综合反映,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领域,需要综合治理。总之,对道德“滑坡”的问题不能轻视,对道德“爬坡”的观点也不能乐观,而要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新的道德规范,促进道德进步。

二、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内容

道德建设包括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规范,任何一个社会对人们都有一定的道德要求。社会性质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道德要求也就不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核心。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已经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要使这一基础性工程真正为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提供可靠的伦理底蕴,就必须立足于整体,努力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使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相适应,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水平相一致,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相符合。所以,在道德建设的具体内容上应当特别突出地强调以下几方面:

1、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和无私奉献的价值观。为人民服务,即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又是我们党长期倡导的伦理道德观的核心。从新民主主义时期到社会主义时期,这一道德观在全国各族人民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更使得这种道德有条件成为全社会共同的道德准则。因为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在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关系,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都为他人服务。每个人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都享受着别人对他的服务,无论从事那种职业,也无论职位高低,只要认真地从事本职工作,热心为他人、为社会服务,都是为人民服务。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还应提倡无私奉献的价值观,把道德建设推向一个更新、更高的层次。

2、树立爱国家、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义利观。邓小平同志从新时期一开始就反复强调,在改革开放的前提下,坚持讲理想、讲道德,批判“一切向钱看”的倾向。同时鼓励人们发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发扬顾全大局、诚实守信、互相友爱和扶贫济困的精神。社会主义道德反对一切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金钱至上、以权谋私、欺诈勒索的思想和行为,表达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义”与“利”相统一的价值导向。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在总结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权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这是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用鲜明的语言概况义利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始终不渝地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干部和群众,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这种社会主义义利观,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是现实存在着的。就拿我们医疗卫生事业来说,当今涌现了不少象熊永强、赵雪芳、王忠诚这样的先进典范,他们用博大的爱心留给人们一座座精神丰碑;他们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化成了为病人优质服务的实际行动;他们正气凛然地抑制拜金主义和利己歪风对医务界的侵蚀,塑造了人民医生的纯洁形象。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不就是这种社会主义义利观的高层次的生动体现吗?因此,要树立爱国家、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就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自觉抵制拜金主义歪风,提倡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

3、提倡艰苦创业的精神。当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温饱的殷切期盼终成现实。但是,要实现小康社会,实现国民经济“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还要靠我们全民族的艰苦奋斗。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最重要的失误,是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民,包括共产党在内,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我们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利于克服腐败现象。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刚刚取得一些成就,人民生活刚刚有所改善,社会上一些人的勤俭之风就开始淡薄,他们在物质享受上互相攀比,用公款大吃大喝,购买高级轿车,兴建高级宾馆和别墅,在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必须提出“高消费、超前消费”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定要破除“金钱就是万能的”、“消费就是美德”、“享乐就是价值”的旧观念,树立起“金钱买不到尊严”、“节俭才是美德”、“人生应有所追求”的新风尚。

4、将道德建设同热爱本职工作和热爱科学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道德建设落到实处,一是要吸引全社会成员广泛参与,在参与中提高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才能形成一种和谐协调、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局面。二是坚持以育为本,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确立具有本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 和规范,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使道德建设成为全体职工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动。三是热爱科学技术。本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处在进行全面改革时期,科学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将在根本上决定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是关系民族振兴的大事。因此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发展科学,用科学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就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对每一个公民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市场经济对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着重大影响,发展科学技术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努力学习科学技术,工作中讲究科学,提高效率,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有对技术的刻苦钻研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三、道德建设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无论是特区还是内地,各单位对加强道德建设都有比较完善的措施和方案。如煤科总院上海分院,他们通过抓载体,结合形势进行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教育活动,开展了凝聚力工程、形象工程、星期六教育工程,大力宣传分院各方面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办起了“梦林图书楼”,等活动,使每一位职工都有一种责任感和荣誉感。煤炭总医院在抓道德建设方面,制定了比较系统的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守则,开展了共产党员佩带标志上岗,建立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聘请了院内外监督员30名,在医院十大服务窗口和各住院病区开展全程规范化服务,同时还利用举行报告会、座谈会、参观、为孤残儿童献爱心,为患者送温暖,放映大型录像片《伟人邓小平》、《周恩来外交风云》,观看电影《孔繁森》、《大决战》,请老红军讲传统、上党课等多种活动进行医德医风教育,使大家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加深了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

那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究竟怎样具体去抓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教育灌输。

良好道德的养成,必须靠教育来灌输,靠教育来培养和树立。所谓教育灌输就是要对全体职工有目的、有系统、经常反复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以及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使大家印在脑子里,并自觉地作为行动准则。结合学雷锋、学先进强化全体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意识。灌输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强制性灌输如印发道德手册、有组织的理论教育学习、考试。另一种是疏导性的教育,如开展讲座、研讨、文娱节目等,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2、环境熏陶。

积极向上的环境,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工作热情高涨,有利地形成良好的道德,要把道德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培养教育工作,遵守以道德为荣,违反道德可耻的风气,形成人人讲道德,按道德规范办事的良好风气。

3、制度约束。

任何道德建设都离不开制度,因为道德、纪律与 法制是以不同形式提供调节社会成员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国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所以没有制度的约束行为就无所可遵循。所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形式,需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全体人员一进入社会和工作环境,就置于严格的制度约束之下,做到事事有章可循。

4、榜样引导。

榜样引导,应从两方面做,一是领导干部和党员要以身作则。邓小平同志说:“搞精神文明关键是以身作则”。在他看来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是端正党风,如果每个党员都以身作则,我们的一切事情就都好办了。这种以身作则以示范的途径和方法,在道德建设上是必须的。二是抓典型榜样。动用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使全体人员耳濡目染,近有所学,远有所追,起到鼓舞和鞭策作用,进一步增强道德教育的力度和效果。

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利益关系是多层次的,这就决定了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多层次的,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历史遗留的和长期“左”的思想影响,更多的则是新旧体制交替时期,政策法规不配套,管理不完善造成的。因此道德建设的任务还是艰巨而迫切的。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新旧道德交锋相当激烈,有些旧的道德观念已被否定,新的适应市场经济的道德观念还没有完全确立,从一定意义上说,道德素质的提高要比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更为困难。所以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和道德水平,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需要我们共产党人长期的努力和不懈地追求,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实践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凝聚十二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在道德建设上开拓新的思路,取得新的成果。

第三篇:公有制、市场经济、社会主义

论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

荣兆梓

内容提要 文章认为,社会主义无非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因此,社会主义的信念体系仍然以公有制为核心。文章讨论了公有制不同实现形式在市场竞争中的相对优势,及其总体的潜在效率,认为在继续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对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环境下的效率会有更加充足的信心。文章在市场正义与公有制正义相互叠加的理论基础上,讨论了二者的关系,认为我们的市场经济在发育过程中,必将形成以劳动平等为核心的,比私有制市场经济更高程度的公平与正义。文章最后指出,按照公有制的发展逻辑,中国的经济模式必须超越“政府主导”,在人民群众的自主参与下提升社会主义的制度正义。

关键词 社会主义;公有制;市场经济;效率;公平;信念体系 作者 荣兆梓,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作为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无非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他比私有制为主体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更高的效率,更多的公平。对中国共产党人而言,这不仅是对实践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的认识,对世界百年社会主义制度演化的理解,而且也是一种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信念。这一信念体系的核心就是公有制。我们相信:公有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蕴含着比私有制更高层次的公平与正义,而且在相当广阔的经营领域中具有优于私有制经济的微观效率。唯其如此,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才有可能从宏观经济绩效与社会公平正义两个方面,全面超越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逻辑

苏东事变以后,世界上有很多人认为,社会主义已经彻底失败。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士认为,历史终于证明,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替代物,社会主义是 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基本经济制度的新发展研究(07AJL011)阶段成果。行不通的。而许多曾经 的社会主义者也承认失败,以戈尔巴乔夫式的优雅向西方资本主义投降。这两部分人对资本主义的制度缺陷有着几乎同等程度的坦率,但是认为,苏联模式的失败已经证明,没有任何更好的社会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因此历史到此而终结。别无选择是他们相同的逻辑。

中国共产党人可能是少数的例外,他们在事件之后更加坚定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念。苏联东欧的事变,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集权式计划经济的失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以其内在的逻辑,不可逆转地向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转轨。苏东事变更加坚定了中国人告别计划经济的决心。

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究竟是什么样的?世界上并没有现成的先例。早先的社会主义者曾经讨论过社会主义与商品、货币的关系,在实践中认识到即使计划经济也不能消灭个人消费品的市场交换。计划经济的失败进一步证明,在现代生产力条件下,生产要素的市场交换同样不可避免。市场经济的逻辑必须覆盖全部物质生产过程。尽管如此,人们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资本与劳动力市场仍然顾虑重重。中国的实践表明,资本与劳动力商品的市场交换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逻辑,尽管在理论上达成共识时间较晩,但是实践中,国有经济的公司制改造,证券市场的创建与发展,国有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都在九十年代大体完成。在这样的市场经济中,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是必然趋势,私人资本的存在,阶级的划分和收入的差异不可避免。甚至在对外经济关系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也不可能置身国际资本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之外,我们只能按市场规则行事,并从中寻求发展的机遇。

那么,这还是社会主义吗?我们的答案很简单:只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即公有制数量上的相对优势和以质量取胜的控制力,我们的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这不仅是因为它是一个明显标志,把社会主义与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区别开来的,而且因为,以此为基点,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产生比资本主义更多的公平、更高的效率。社会主义就其本来含义,无非是能够取代资本主义的更优越的制度选择。我们曾经以社会主义的名义,选择了消灭市场经济、消灭等级制度的目标,但终于发现,这个“二位一体”的伟大目标不可能在当前生产力水平上实现。我们接受历史的结论,但拒绝“无可选择”的逻辑。中国共产党人越来越清 2 楚的认识到,历史的最新阶段,是一个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它能够实现我们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社会和谐的理想1。因此,我们愿意为之高举社会主义的旗帜。

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社会主义。与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相比,它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区别显然要小。从表面现象看,区别甚至只是体现在数量上。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方面是产权形式的多元化,在私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国家所有制和劳动者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宏观经济的有计划调控也在发展2。社会主义在这两个方面与资本主义的区别,首先都表现在数量上。正是这些量的差异,决定了两种市场经济制度的质的区别。也许这正是辩证法量变到质变规律的一个新的例证。

但是从另一角度看,我们所理解的社会主义,仍然与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根本不同。社会民主主义满足于在执政期内推行社会主义政策,包括制订社会发展规划,在要害部门推行国有化,实行高标准的社会福利计划和有利于社会公平的税收政策等等。但是,它不会提出改变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从宪法层面上确立公有制主体地位,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将建立、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为自己的使命,在此基础上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全面有序地推行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执政党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一些左翼朋友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疑虑,首先是怀疑其纯粹性,其次是担心其稳定性。这些疑虑并非完全没有根据。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立在一个长期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基础上。静态地比,她与发达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效率上还存在明显差距。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正处在工业化中期的矛盾突显期,也加深了人们对其社会公平性的怀疑。有人甚至认为,“市场社会主义不是 1“邓小平说,‘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又说‘基本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归集体所有,就是说归公有’,就‘不会产生新资产阶级’。这是非常深刻的论断”。(刘国光:关于分配与所有制关系若干问题的思考,《高校理论战线》(京)2007年10期。)以至于有人将日本的经济模式称作“计划理性的资本主义发展型国家”。参见[美]禹贞恩编:《发展型国家》,吉林出版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擤,第2页 个稳定的形态,它的内在逻辑会促使社会主义式微,有利于市场与资本主义的完全复辟。”3

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迅速演进中,只有正确理解这一制度内在的演进逻辑,建立起对这一制度演进趋势的坚定信念,上述疑虑才有可能消除。当然,信念要建立在对历史事实与现实状况的深入观察与深刻理解基础上,而理解的关键则在于科学理论的逻辑力量。

二、公有制在市场经济中的效率

我们关于市场经济下公有制经济效率的讨论,建立在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性,以及不同产权形式与企业制度在市场经济下只有相对效率优势,这样两个设定前提下。公有制不是一个笼统概念,它的实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没有一个是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普遍适用的有效形式。这一方面是因为市场经济的交易环境高度多样化,不同的交易环境对产权制度和企业形式的要求不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公有制本身的内在矛盾,其劳动平等的本质特征只能通过不同的制度安排从不同角度得以体现。因此,公有制在市场经济下没有绝对的效率优势,它的多种多样的实现形式,只有被置于适当的交易环境,才会表现出优于其他产权形式的效率。例如:垄断领域有效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是国家独资和控股的国有企业,而在大规模生产大规模经营的竞争性领域,有效率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则是各种公有资本参股的股份公司,这里不仅有国有资本,还包括社会所有的信托资本,如社保基金或社会信托投资基金,甚至还包括各种形式的集体资本。小规模生产经营领域有效率的公有制形式,主要是劳动者合作经济组织、劳动者自主治理的集体经济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仍然在探索中,但那种追求“一大二公”单一目标的公有制发展模式,已经随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终结而终结。

中国的国企改革,正是循着这一思路逐步展开的。一方面,国有经济通过公司制改造,找到了在市场经济下适合于自己的实现形式;另一方面,国有经济通过调整与重组,逐步从小规模生产经营领域退出,集中力量去做大规模生产经营领域中适合于自己的事情。这既有利于公有制经济自身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国 3 《中国与社会主义——市场改革与阶级斗争》,马丁.哈特-兰兹博格〈Martin Hart-Landsberg〉与保罗.柏克特〈Paul Burkett〉著,原载美国《每月评论》2004年78月号合刊,郑国栋译,转引自乌有之乡—文章中心—思想碰撞,http://。民经济宏观效率的优化。从单一模式全覆盖的国营经济,一直到以控制力为标准的国有资本重新布局,我们在理论与实践中都发生了重大转变。一些同志和朋友对此有疑虑是正常的。但是,新自由主义者把结构调整中 “国退民进”的暂时现象,曲解为以私有化为目标的“改革”过程,甚至试图将“国退民进”作为既定的改革方针强加于我们,这是完全错误的。近几年,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改革初见成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效率与竞争力有所回升4,这本来是改革所希望达到的目标,但一些人却夸大其词地抱怨“国进民退”。事实上,从1998年到2008年的数据看5,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一直在下降,只是近几年下降速度有所减缓而已。在我们看来,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国有经济比重下降趋势缓解,甚至未来出现“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两种现象经常性地交替,这些结果都是预料之中的。这证明了,而且将继续证明,国有资本在市场经济中有相对优势,能够在与其他经济成份的平等竞争中生存与发展。

但是我们还做得不够好,公有制经济的潜在效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首先,我们没有认真实行垄断领域与竞争领域分类管理的方针。国资委用同一标准去监督管理两类不同性质的国有企业,导致两类国企的改革目标都不能充分实现。一方面,垄断性国有企业的政府规制不到位,企业内部人利用市场与行政的双重权力谋取经济利益,挤占了竞争性领域的利润,形成行业间收入分配的极大差距。所有这些都削弱了宏观经济的效率,影响了国有经济的声誉。另一方面,竞争性领域大量公司制企业的国有股份资本,仍然有政府机构持有,其最大的最终的持股人就是国务院直属的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委员会。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改革目标未能达成,并且在大国资委体制,或者国资委加国有控股公司体制下也不可能达成。政府公共目标的多重性及其行政化的行事方式,都影响公司治理,削弱公司效率6。我们主张用各种社会所有的信托基金形式,改造竞争性 4 李融荣: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企业家信息,x8, 2008.6;贺聪、尤瑞章:中国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生产效率比较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8 5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从1998年的68.9%下降到2008年的43.8%。参见《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卷,2009年卷。6“经过20多年的深入改革,国有企业的市场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整个国有经济在改革中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国有经济的治理结构仍然存在不少弊端,活力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的趋势还没有根本扭转,如何在市场经济中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张宇:关于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理论思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京)2006年7期)领域国有资本的管理体系7,以“去政府化”的思路将国有经济更加深入地推向市场8。

其次,我们在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动者合作经济组织方面成效不佳,公有制经济建立在劳动民主基础上的优越性还远没有充分发挥。我国城乡劳动者合作经济组织的发育明显地落后于发达市场经济各国,甚至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我们的公有制经济大体还是靠国有经济一根支柱支撑9。这可能与我们的体制改革路径有关。但是这一体制缺陷对于公有制经济的总体效率,肯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如果这方面的工作能有效推进,我们对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环境下的经济效率就会有更加充足的信心。

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公平正义观

关于公有制蕴含着比私有制更高层次公平与正义的信念,建立在市场正义与公有制正义同时并存,相互叠加的理论分析基础上。

发展与完善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市场经济的公平正义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用“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10,完整表述了这种体现商品等价交换的法权观念。自由,因为人人都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财产,包括自己的劳动力;平等,因为大家是同等地位的商品所有者,用等价物交换等价物;所有权,因为每个人都有权支配自己的东西,并且承认对方的相应权利;边沁,因为这里只涉及私人利益,双方都算自己的账,全体的事业,共同的利益则由市场看不见的手关照。

必须承认,市场经济的公平正义观,对我们这个有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农业大国具有明显的历史进步性质,并且实现这一历史进步,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建立起初步的市场规则,制定一个完整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体系是十分艰巨的工作,我们已经为之工作了30年,但离目标的达成还有相当距离。而真正困难的是,让自由平等的法权意识,平等交换,诚信原则深入人心,成为市民社会大多数人自觉遵守的道德准绳。社会道德氛围不是靠理论宣传自上而下地灌输,而是靠全体人民在日常的经济社会活动中学习,因此,它事实上是与市场制度建设相互促进,同步发展的。这其中,社会精英阶层的率先垂范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一个腐败、欺诈和巧取豪夺的上层社会,对市场正义体 78 荣兆梓等:《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通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荣兆梓:《国有资本管理“去政府化”》,《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第10期。9 荣兆梓:推进新形势下公有制经济的新发展,中国经济问题,2008.4 10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67页。系的建立具有破坏力。中国的市场经济尚在初创期,在完成这一历史进程之前,中国社会的市场正义还难免会落后于当今世界各发达国家。

但是,按照马克思的分析,商品流通领域的法权关系,通过劳动力商品的买卖,必然产生直接生产领域资本与劳动两个阶级之间的不平等关系11;商品交换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占有规律必然会转化为对他人无酬劳动的占有规律12。如何限制阶级剥削,防止两极分化,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说,的确是严重的挑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的本质特征必须在社会正义体系中得到体现。当代社会的公有制,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基础上平等劳动的生产关系13,由于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阶级的对立在公有制经济内部不复存在,平等劳动是劳动者阶级内部的生产关系,是按劳动能力分工,按劳动贡献分配,劳动者平等决策,同等发展的和谐关系。发展这种生产关系,自然是限制了阶级的产生,防止了两极分化。它适合工人阶级“消灭阶级”的平等观14。

劳动平等与市场经济的平等观能够兼容。首先,劳动平等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基础性法权观念,它是等量劳动相交换在法权层次的表现,包含着承认劳动能力差异是“天赋权利”的事实上的不平等15。商品交换一开始就是在独立手工业者平等劳动基础上的平等交换。资本主义“对他人无酬劳动的占有”,是对“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平等劳动的扬弃。从这个意义上说,公有制经济的平等劳动关系,是否定的否定,使历史又一次回到平等劳动的基点,当然这不是历史的重复,而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前提下,对劳动平等的回归。它没有超出市场经济的历史界限。

其次,劳动平等是市场经济要素平等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商品流通的表面,市场平等表现为要素所有权的平等,资本权利的平等、土地权利的平等和劳动的平等。“资本—利息,土地—地租,劳动—工资”,这个三位一体的公式,反应了市场经济按要素分配的公平观,同时也掩盖了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实质不平等。公有制经济的劳动平等不否定按要素分配的形式,但从根本上改变了按要素分配的实质;公有制条件下与要素所有权对应的阶级对立消失了。劳动平等“源 1112 同上。

同上,第639页。13 荣兆梓:公有产权的内在矛盾,《经济研究》,1996年第9期。14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8页。15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02-305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于市场而高于市场”,当它成为一种占主体地位的法权观念,体现公有制经济的本质,它就不再单纯是市场经济要素平等的组成部分,而成为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核心。

当然,理论上兼容的可能,实践中还需要实现的形式。公有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终于找到的市场正义与公有制正义沟通与融合的平台。在这里,要素的所在权扬弃了阶级的对立,公有资本的权利表现为劳动者共同利益的实现;劳动平等的主体地位在公有资本与劳动力的市场交换中完成,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观在市场经济中张扬。它从整体上弱化资本的社会力量,加强了劳动的社会力量。以此为支点,劳动平等向全社会多种经济成分浸润,成为“普照之光”而影响与提升全社会的公平正义。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最根本的理由。

但是,我们还做得不够好,公有制公平与正义的主导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重视效率而忽视公平,似乎公平是公有制的天赋特权,不需要人们用心呵护。改革的实践使我们逐步认识,公有制在市场经济中的公平效能是一个全新课题,需要认真解答16。要推进国有企业的劳动民主,使国有资本的主导作用在改善企业劳动关系中得到充分体现,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建设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领先和示范作用;要改革国有垄断企业的分配制度, 实行更加严格的政府规制,遏制垄断企业的高工资高福利,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改善国有垄断企业的形象;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动者合作经济,确立劳动者自主治理的制度框架,提升劳动平等的社会氛围;要加快推行各种促进社会公平的社会主义政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中的份额。围绕劳动平等的核心内容,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二十世纪社会主义一开始就以消灭阶级为目标,并且在提高社会公平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但是计划经济的社会公平仍然有严重缺陷,它限制了人民的自由选择权利,尤其是未能有效地满足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事实上,这是一个超越了历史阶段的、不可能持久的社会公平体系,注定要为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体制所取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与市场正义相容的公平正义体系,它现在还很不完善,但是,我们的市场经济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 16 荣兆梓:推进新形势下公有制经济的新发展,中国经济问题,2008.4 础上,它在发育完善过程中,必将形成以劳动平等为核心的,比私有制市场经济更高程度的公平与正义。

四、公有制为主体与政府主导

一般认为,中国的市场经济是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它以中央政府强力推进的快速工业化为目标,以地方政府的增长竞赛为动力,取得了引人注目的业绩。有人认为,政府主导是三十年“中国奇迹”的主因,更有人将其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甚至主张将之上升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这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政府主导”是否三十“中国奇迹”主因?世界上有许多成功的发展型国家采取了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如日本、韩国和巴西等。但是,并非所有强势政府都有能力成功推进国家的快速工业化。其中正确的发展战略与政府能力是更加重要的决定因素。而中国持续三十年平均两位数的经济增加,已经超过上述发展型国家的记录,获了独特的经验意义,因此而需要进一步的独立解释。中国在快速增长过程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发展政策,而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在整个发展进程中持续地、以渐进的方式,向着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推进。

其次,“政府主导”显然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特点,更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相对于公有制为主体,政府主导是经济运行层面的特征,二者并不在同一分析层次上17。由于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为主体,政府在经济运行层面的作用更强,地位也相对突出。但这种“政府主导”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前提下的“主导”,准确说只是政府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相对较强。它不应该妨碍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在政府作用方面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这是我们的体制优势。但是我们从来不认为政府规模越大越好,政府作用越强越好。关键是,政府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既防止缺位又防止越位。

17“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构成的体制。这样一来,就把经济管理体制的表面形式(不同内容可以有相同的形式)与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经济制度混淆起来,分不清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区别,否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本质规定。”(何干强:维护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经济学思考,《当代经济研究》(长春)2006年12期)现阶段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是:经济资源高度集中,地方政府直接参与增长竞赛,政府规模随着经济增长而持续扩张;民间组织发展滞后,社会动员机制单一,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机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显然不是市场经济的理想状态,也并非公有制经济的必然结果。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应当超越“政府主导”,政府体制改革必须加快步伐。

一方面,政府要精简机构、控制规模,各级政府掌握的经济资源权力必须受到有效限制。任何科层等级组织,都有其合理规模的上限。我们的政府机构要保持高效与廉洁,显然也不能无限扩张。中国政府是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政府,不仅绝对规模庞大,而且扩张速度迅速。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精简机构已经进行多轮,但是,政府总规模膨胀的趋势从未得到遏制。究其原因,政府手中掌握的经济资源过多,并且其行政权力很少受到约束,才是问题的关键。必须提高预算的法律效力,从源头上遏制政府机构自我扩张的刚性需要。

另一方面,政府管理目标要尽快从偏重效率向公平与效率并重转移。要改变政府考核制度,遏制其以GDP为单一目标的增长冲动,要限制政府对经济资源的滥用,更多利用资源市场价格完整反映经济增长的成本,弱化政府直接参与增长竞赛的能力。要改革国有资本的监督管理体制,逐步实现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管理的“去政府化”;尤其要改革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制度安排,深化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维护城乡居民的土地权益,遏制地方政府的圈地冲动。要使各级地方政府从增长竞赛的主角逐步淡出,承担起更多社会公平的责任。要建立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指数,引导地方政府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事业中。政府要加快实施一系列有关社会公平的基础性工作,提升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制度正义的理解与信念,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推进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公有制是人民的事业,理应由劳动群众自主治理。但是,要动员群众自主参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设,尤其是自下而上地构建公有制劳动平等的经济关系,需要有一个社会信念体系的支撑。这个信念体系只有在亿万群众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体验而凝聚升华。在此只前,劳动者自主治理需要外力的扶持,国家所有、政府代理往往还要在社会经济中独立担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其他任何经济制度一样,只有在制度结构与信念体系的良性互动中发育完善。在此过程中,以社 10 会主义信念为纲领的执政党,应当把构建社会主义的社会信念体系作为自己的首要责任,让人民群众在共同富裕、社会和谐的切身体验中感受公有制的真!善!美!

第四篇: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是在无产阶级自发形成的朴素的道德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由无产阶级自觉培养起来的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以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道德体系。

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道德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的反映;是在无产阶级自发形成的朴素的道德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由无产阶级自觉培养起来的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以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道德体系。

体系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指社会主义道德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行为规范有机结合起来的整体。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体系,它由各方面的道德规范构成,如政治道德、商业道德、家庭道德以及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具体的规范、具体的内容,各种规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体系。另一方面是指社会主义道德的层次体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低到高存在着四个层次的道德要求。处于最低层次的、也就是最简单、最一般的道德要求,是社会主义起码道德要求,它包括社会公德和家庭道德两大部分。处于第二层次的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具体概括为“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处于第三层次的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特殊道德要求。处于第四层次的是共产主义道德。这是社会主义时期的最高道德要求。以上这四个层次的道德要求有机结合,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层次体系。

社会主义道德存在层次体系,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决定的。

社会公德主要规范

1、文明礼貌,提倡人们互相尊重。

2、助人为乐,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3、爱护公物,增强社会主义主人翁的责任感。

4、保护环境,强化生态伦理观念。

5、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职业道德主要规范

1、爱岗敬业

2、诚实守信

3、办事公道

4、服务群众

5、奉献社会

第五篇:如何体现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

如何体现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

自由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究竟有什么区别?中国特区深圳市发生的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在媒体披露以后,引起广泛热议,有说是员工自身的心理素质差、缺乏承受能力,因为家人娇惯而不能吃苦耐劳。如果真是这样,就怪不到企业头上,而是培养教育方面的,社会的塑造方面有不足之处,或者是心理精神因素的问题。可是,在2010年5月28日《环球时报》一篇《富士康文化给台企敲警钟》一文中说该台商的企业管理原则是“以身作则,独裁为公”。他的语录有“重视荣誉,不是阵亡就是升官”、“民主是最没有效率的,在增长快速的企业里,领袖应该带着霸气”、“魔鬼总在细节里”等,还有说这个企业的“工人们每月仅拿900元人民币的最低工资”,还说到该企业实行制度化、半军事化管理,有主管骂工人人毫不留情面,工人反映说他“甚至讥讽我们是‘来卖的’”,保安控制员工人身自由,搜身滥权。文中还说,许多台商企业“将劳工视为机器或生产在线的螺丝钉”,“借高效率、低成本大量出口在大陆赚钱”。根据上述说法,不由人怀疑社会主义存在在哪里?对企业除了税收之外,还有没有管理监督?听有打工者的传言有说“台湾老板最抠门,宁可花钱嫖娼包二奶,而不意愿为工人多花钱。”当时一听一滑过去了,现在联想回来了。这种个别人的感受不一定正确,但是,从文章中的说法,可见这个企业唯一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此可以独裁,可以霸道,可以将人当螺丝钉,当奴隶。企业中的主管。保安当然秉承总裁的意志行事,不尊重员工和打工者。说独裁是为了“公”,正是这个“公”字成就了“台湾首富” “工人正是把这种生命活动出卖给别人,以获得自己所必须的生活资料。”“工人若不受雇于资本家就会灭亡。”“雇佣劳动生产着对它起支配作用的他人的财富,也就是说生产着同它敌对的力量—资本”“花在工人身上的费用,几乎只限于维持工人生活和延续工人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对照这些从《雇佣劳动与资本》、《共产党宣言》中的摘录,不禁疑问:在中国的一些台资企业中,工人能不能养活自己?就说不上延续后代了。象在深圳这个特区城市中九百元大概只够一个人的最低生活吧。在中国应该将所有的总裁、董事长、老板、经理区分区分,究竟是资本家还是企业家,虽然现在还允许剥削存在,但是决不能惨无人道!甚至草菅人命!资本在中国残酷的肆虐,是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抹黑。郭台铭这样的“台湾首富”,刻薄敛财的人,根据他的话推理,意思中还要用十一万鼓励自杀,他说:当然“不能保证没有下一个自杀者”。这是一个值得资本家老板们深刻反思,吸取教训的事件。非一线员工看来比作业员不同,为老总说几句话,也属正常。可是有非一线员工说老总不会因为死了人加一元钱工资,这充分说明老总真是抠门、有霸气,也说明象这样的工贼,一定会受到老板的赏识和重用。说到别的企业还有比富士康对待工人更残酷的现象,这确实可能也有根据。这正是一个值得资本家老板们深刻反思,吸取教训的事件。也正是有必要以这个事件为契机,对究竟是企业家还是资本家,是不是贪得无厌的资本家,定个标准,建立个制度,制定几条法律法规,体现一点“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以求我们的社会能更多一点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重要的就是要处理好劳资关系、干群关系、民政关系、军民关系、官商关系等等,就是在解决诸如此类的复杂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建设而成的,就是要从这些方面来一点一滴的逐步逐步地建设而成的。我想这大概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吧,既容许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存在,又不忘了还有社会主义原则,不忘发挥国家的职能,坚持实行监督管理和宏观调控等措施,应该还是有必要的,有作用的。

虽然,富士康是一个台资企业,但是这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地面上开办的,管理是责无旁贷的、天经地义的,不依章法管理是失责、渎职的。以什么原则标准去管理?有的说有“制度化,可能人性化就稍微少一点。”真说得是轻描淡写,轻松自如。我认为根本问题是如何体现得出中国市场经济中的社会主义因素的问题。不能使中央领导辛辛苦苦在人民群众中树立的一点党和政府的好现象,消失在企业工人身上,消失在广大人民群众对如何实现公平正义的问号中。

经济要发展,企业要继续开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当前中国所确定和实行的经济发展模式。那么如何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有本质区别,能够令人信服地承认我们搞的市场经济确确实实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造就一个要看到是不是为了共同富裕,是不是在努力消除社会不公,缩小贫富差距,遏制两极分化,共建全面小康社会,构建众望所归的和谐社会的艰巨任务已经摆在面前。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著作中写道“只能逐步改造现社会,并且只有在废除私有制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创造出来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恩格斯说“首先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制度”这种“民主制度”在“无产者现在已占人民的大多数”的国家可以建立。恩格斯接着写道“假如无产阶级不能立即利用民主来实行直接侵犯私有制和保证无产阶级生存的各种措施,那末,这种民主对于无产阶级就会毫无用处。”这里我顺便比较一下美国所说的‘民主’和这里恩格斯所定义的民主,就可以非常清楚无产阶级的民主和美国坚持的资产阶级‘民主’的不同,究竟是无产阶级的民主是最广泛的大多数人的民主,还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不就是一目了然了吗?就可以断定哪个是反动的,哪个是进步的。恩格斯着写“由现有条件中必然产生出来的最主要的措施”。恩格斯列出来十二条措施,如用税收限制私有制;用国家企业或赎买办法去除私有制;用无产者在国家企业中工作,迫使私营企业支付和国家企业一样高的工资;将信贷和银行集中到国家手里;扩大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国家机关对所有儿童公费教育;作为城乡公共住宅的建筑;改善市容和卫生条件;关于婚姻和子女。这些都是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提出的措施。恩格斯想要通过这些措施之后,实现“私有制将自行消亡,金钱将变成无用之物”。

恩格斯的科学设想,在经历一百多年的世界实践中,大多数已经被后来人所采用过,有成功的、有在坚持的、有应该采用的;有在社会主义国家采用过的,有在资本主义国家也采用的。例如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社会福利制度等在不少的,在仍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就采用着。在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过程中,按照革命导师的教导,根据几代共产党领导者的实践经验,尽可能地惠及最广泛的人民群众,采取非常多的有效措施,制定保护人民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已经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效,使得社会不断地发展进步。

必须全面、长远、公开地明确定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是,而且必然是以最终极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是以最后取消市场经济为结果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过程中运用市场运作方法实现物质财富总量扩大的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原则控制调节中逐步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要将企业改变成全体社会成员共有的社会生产组织,将企业的领导者变成社会生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共存共进为特点的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全民富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为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扩大增长社会主义因素和社会主义成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什么是商品,什么不是商品?什么能卖,什么不能卖?可以运用教育、引导、道德、监督、风气、舆论、规章、条例、民约、法律等种种方法明确这个界限。例如,人的身体不能是商品,毒品不能贩卖,禁止赌博,禁止雇凶杀人,禁止贩卖妇女儿童,禁止一切贪污贿赂,禁止送礼收礼,反对不正当竞争,反对垄断和欺行霸市,反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反欺骗和敲诈勒索,等等,总之,凡是自由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一切腐朽的、有害于人身保护和社会进步的丑恶的东西,都应该在禁止之列,甚至在一段时间内还要矫枉过正。

应该重视对人和人的社会角色、社会作用的定位和造就。例如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公务员可以称为‘公仆’,职务的名称另定;国有企业的负责人可以称为‘企业家’,也可以有层层级级的职务名称;对国有企业高管的年薪要封顶;对私营企业家要实行已经在很多国家执行的各种税收,以调节社会分配;对在统筹规划、加强管理前提下的那些小的困难企业,值得扶持和需要扶持的,要加以扶持;对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的无序和不正当竞争要要加以管理;对资本的增值利润,要有予以适当监管,保证企业运作和工人工资,扶持企业发展。

但是面对我国当前的社会实际,还有很多的艰巨任务需要去完成。要从全局和长远的视角度调查了解社会上各阶级、阶层的真实的真实状况和诉求,建设名副其实的实现了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特别是国家企业更要坚持社会主义性质不动摇,在新闻媒体上可以看到关于我国的国有企业,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的调查报道,有完备的管理制度和高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认识,使具有领头羊作用的国有企业在与非国有企业的公平竞争中,充分发挥影响力,起引领带动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成分的增长,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和巨大的功效。

既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同于自由市场经济。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1、主动科学地运用市场规律,根基供求关系和市场状况实行引导和调节,根据科技含量和产能效益进行淘汰退出机制,国家调控和市场规律进行有机结合和协调配合;

2、在国际市场的开拓上,同样遵重市场规律,主动自觉遵守WTO世界贸易规则,一诺千金,真诚守信,互利共赢,共同发;

3、;在国内外市场,都反垄断、反暴利、反热钱、反洗钱、反不平等竞争,反经济掠夺;

4、在市场管理和企业经营方面,劳资兼顾,注重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又要使企业能够有发展的可能和空间。关于自由市场经济如何,待以后再说。

由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所决定,不可以改变我们的发展方向,改革发展的成果要让社会成员共享。企业家要在保证企业员工在公平平等的体面劳动中发挥自我价值的基础上,谋求企业的利润和发展,才是合适的、正确的。从企业的员工和企业的利润这两个方面的孰轻孰重,究竟是以谋求私利为目的还是以办好企业为全体企业员工谋利益,就可以辩别企业家还是资本家。社会主义国家就应该要求企业为全体员工谋利益,要求企业为国家、社会作贡献,要求企业科技进步、产品升级,对这样的企业才能给予政策支持和经济扶持,才可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主义因素的增长。只要沿着这个方向,坚持不懈地长远走下去,国家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就能够逐步建立,惠及全民的全面的小康社会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市场经济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