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现今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对现今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内容,它对于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该课程的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模式
0引言
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通用的智能工具,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和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21世纪的青年可以利用各种渠道、手段来获取所需的知识。大学生承担着未来国家的建设重任,代写论文作为培养国家栋梁之材的高等院校就是要在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培养一批有能力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对于提高21世纪大学生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全国高等学校相继在非计算机专业的授课计划中加入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经过近20年的探索,各校都有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有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学生在入学前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也形成很大差异。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上对计算机能力的认可度的提高,高校为顺应社会需求而对学生采取的一些强制的考级考措施,使得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着一些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1.1计算机基础教学也跌入应试教学的泥潭
目前一部分高校把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和非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学位证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面对学校下达的等级考试合格率的要求,而不得不忽略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一味追求考试合格率,而学生为了顺利拿到学位证,不得不把很多精力投入到与考试相关的学习中,如考试技巧、大量试题练习等,这样,致使好多学生毕业了都不知道如何使用已学的计算机知识来辅助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比如代写毕业论文完成一份应聘求职书的设计。有很多学生毕业了还得花很大力气通过各种渠道重新学习计算机知识。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后果。
1.2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脱节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承,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手段,应用是目的。很多大学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上课听老师讲授的内容都能听懂,但是当需要自己操作时就无所适从,即课堂授课理解和自己真正动手实践不能统一,或者把老师布置的作业顺利完成作为唯一的上机实践任务。因此,一旦题目变换一下就不会做了,欠缺举一反三的能力。
1.3忽略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教学
由于各地区学生入学前计算机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计算机基础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无疑会造成两极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层次较高的学生“吃不饱”,埋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浪费时间,使其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另一方面,层次较低的学生“吃不了”,对计算机课程产生畏惧,从此妄自菲薄,自我放弃。这对提高
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都将产生极大的障碍。
1.4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随着计算机科学发展的突飞猛进,软硬件的更新换代速度相当快,而我们的教学内容跟不上发展的速度,代写医学论文致使学生对该门课的兴趣下降。另一方面,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就事论事的现象,只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而忽略对学生“计算机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具有用计算机解决面临任务的强烈愿望,很少教会学生什么事情可以用计算机解决,如何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如何在自己的专业中使用计算机等,因此造成学生很大困惑,觉得没有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挫伤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2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造成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看似简单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的状况,当前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组织机构以各种交流会、研讨会的形式探讨新形势下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教育部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也就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1更新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首先,要改变只注重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思想观念,缓解等级考试通过率给教师带来的压力,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设置,让教师有足够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掌握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建立起适应当代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
其次,要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干课程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具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功能的统一整体。课程是由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而成的结构体系,它是构成课程体系的基本要素。要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就是要求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和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整体走向出发,合理地更新与选择教学内容。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应充分考虑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把体现计算机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反映到课程体系中来,代写硕士论文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把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要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增加选修课的比重,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第三,在教材体系上要改变现在教材内容陈旧,使用周期较长的状况,多引用一些能反映计算机前沿知识和特色知识的教材,并缩短教材的使用周期。
2.2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知识的整合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计算机课程只是一门工具课,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目的是学会使用这种工具并为专业服务,因此教师应当把教学重点放在应用上。要精讲多练,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上机操作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编程手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造能力。到二、三年级根据各专业特点开设相应的计算机课程,比如会计电算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及日常事务问题,同时针对不同
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案例,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体验和领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新的空间和条件。到了高年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和兴趣选修几门计算机课程。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并且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中,能使计算机学习不断线。
2.3开设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有限的课时来说,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那些对计算机有特殊爱好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入学时计算机基础就较好的学生,代写职称论文如何让其的兴趣向更积极的方面发展,在追求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对这些爱好者加以引导、培养。所以,必须有计划、有实质性内容的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组织一些兴趣小组或课题小组,比如程序设计、网页制作、数学建模等,并将其和一些竞赛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集体主义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及遇到困难时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2.4网络教学,建立现代化教学平台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集中授课和上机辅导是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属于应用性课程,一个概念的表达、一个指令的完成都是用一系列操作来实现的。目前学生入校时计算机知识起点差别悬殊,教学内容难统一,看书自学方式效率较低,静态图文很难连贯理解,因此,教学效果往往是不不尽如人意的。所以大力推广网络教学模式,提供一种符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特点的动态教科书,以方便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是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想要努力达到的目标。从早期的单纯“黑板+粉笔”发展到后来的“计算机+大屏幕”,又发展到目前的“网络化教学平台”,体现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不断变革。
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查阅到大量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信息,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有选择的学习,这能促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产生一种主动学习的心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施《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络教学,不仅缩短了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突破传统面对面课堂教学方式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深、更广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由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代写英语论文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因此,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络教学可采用网络辅助教学模式。该模式作为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把传统教学方法和网络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一部分课时由老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学生面对面进行讲授,另一部分课时由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学。网络辅助教学模式可以利用系局域网、校园网、Internet来建立学习辅导网站,把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计划、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有关知识的问答、实验素材、模拟试题等放在网上,供学生使用。代写留学生论文让学生在课前可以预习、课后可以复习。此外网站中还应提供网上答疑平台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测评平台,方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给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指导。3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普及和深化是21世纪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它既是文化基础教育、人才素质教育,又是技术基础教育,是各学科发展的必然和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任何一门学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同时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转变观念,代写工作总结进一步提高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在整个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改革进程,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从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推动整个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参考文献
[1] 关心.关于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问题的探讨.黑龙江教育.,2006第3期44-45页
[2] 李建.《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的困惑与对策.福建电脑, 2006年第4期205页
[3] 尹志军.关于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思考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年26卷(第6期)52-53页
第二篇:对现今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内容,它对于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该课程的几点教学建议。关键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模式 引言
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通用的智能工具,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和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21世纪的青年可以利用各种渠道、手段来获取所需的知识。大学生承担着未来国家的建设重任,代写论文作为培养国家栋梁之材的高等院校就是要在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培养一批有能力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对于提高21世纪大学生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全国高等学校相继在非计算机专业的授课计划中加入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经过近20年的探索,各校都有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有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学生在入学前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也形成很大差异。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上对计算机能力的认可度的提高,高校为顺应社会需求而对学生采取的一些强制的考级考措施,使得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着一些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1.1 计算机基础教学也跌入应试教学的泥潭
目前一部分高校把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和非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学位证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面对学校下达的等级考试合格率的要求,而不得不忽略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一味追求考试合格率,而学生为了顺利拿到学位证,不得不把很多精力投入到与考试相关的学习中,如考试技巧、大量试题练习等,这样,致使好多学生毕业了都不知道如何使用已学的计算机知识来辅助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比如代写毕业论文完成一份应聘求职书的设计。有很多学生毕业了还得花很大力气通过各种渠道重新学习计算机知识。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后果。
1.2 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脱节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承,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手段,应用是目的。很多大学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上课听老师讲授的内容都能听懂,但是当需要自己操作时就无所适从,即课堂授课理解和自己真正动手实践不能统一,或者把老师布置的作业顺利完成作为唯一的上机实践任务。因此,一旦题目变换一下就不会做了,欠缺举一反三的能力。
1.3 忽略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教学
由于各地区学生入学前计算机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计算机基础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无疑会造成两极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层次较高的学生“吃不饱”,埋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浪费时间,使其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另一方面,层次较低的学生“吃不了”,对计算机课程产生畏惧,从此妄自菲薄,自我放弃。这对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都将产生极大的障碍。
1.4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随着计算机科学发展的突飞猛进,软硬件的更新换代速度相当快,而我们的教学内容跟不上发展的速度,代写医学论文致使学生对该门课的兴趣下降。另一方面,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就事论事的现象,只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而忽略对学生“计算机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具有用计算机解决面临任务的强烈愿望,很少教会学生什么事情可以用计算机解决,如何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如何在自己的专业中使用计算机等,因此造成学生很大困惑,觉得没有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挫伤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2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造成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看似简单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的状况,当前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组织机构以各种交流会、研讨会的形式探讨新形势下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教育部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也就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1 更新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首先,要改变只注重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思想观念,缓解等级考试通过率给教师带来的压力,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设置,让教师有足够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掌握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建立起适应当代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
其次,要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干课程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具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功能的统一整体。课程是由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而成的结构体系,它是构成课程体系的基本要素。要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就是要求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和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整体走向出发,合理地更新与选择教学内容。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应充分考虑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把体现计算机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反映到课程体系中来,代写硕士论文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把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要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增加选修课的比重,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第三,在教材体系上要改变现在教材内容陈旧,使用周期较长的状况,多引用一些能反映计算机前沿知识和特色知识的教材,并缩短教材的使用周期。
2.2 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知识的整合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计算机课程只是一门工具课,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目的是学会使用这种工具并为专业服务,因此教师应当把教学重点放在应用上。要精讲多练,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上机操作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编程手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造能力。到二、三年级根据各专业特点开设相应的计算机课程,比如会计电算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及日常事务问题,同时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案例,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体验和领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新的空间和条件。到了高年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和兴趣选修几门计算机课程。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并且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中,能使计算机学习不断线。
2.3 开设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有限的课时来说,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那些对计算机有特殊爱好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入学时计算机基础就较好的学生,代写职称论文如何让其的兴趣向更积极的方面发展,在追求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对这些爱好者加以引导、培养。所以,必须有计划、有实质性内容的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组织一些兴趣小组或课题小组,比如程序设计、网页制作、数学建模等,并将其和一些竞赛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集体主义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及遇到困难时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2.4 网络教学,建立现代化教学平台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集中授课和上机辅导是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属于应用性课程,一个概念的表达、一个指令的完成都是用一系列操作来实现的。目前学生入校时计算机知识起点差别悬殊,教学内容难统一,看书自学方式效率较低,静态图文很难连贯理解,因此,教学效果往往是不不尽如人意的。所以大力推广网络教学模式,提供一种符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特点的动态教科书,以方便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是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想要努力达到的目标。从早期的单纯“黑板+粉笔”发展到后来的“计算机+大屏幕”,又发展到目前的“网络化教学平台”,体现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不断变革。
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查阅到大量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信息,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有选择的学习,这能促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产生一种主动学习的心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施《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络教学,不仅缩短了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突破传统面对面课堂教学方式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深、更广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由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代写英语论文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因此,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络教学可采用网络辅助教学模式。该模式作为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把传统教学方法和网络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一部分课时由老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学生面对面进行讲授,另一部分课时由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学。网络辅助教学模式可以利用系局域网、校园网、Internet来建立学习辅导网站,把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计划、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有关知识的问答、实验素材、模拟试题等放在网上,供学生使用。代写留学生论文让学生在课前可以预习、课后可以复习。此外网站中还应提供网上答疑平台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测评平台,方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给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普及和深化是21世纪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它既是文化基础教育、人才素质教育,又是技术基础教育,是各学科发展的必然和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任何一门学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同时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转变观念,代写工作总结进一步提高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在整个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改革进程,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从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推动整个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关心.关于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问题的探讨.黑龙江教育.,2006第3期44-45页
[2] 李建.《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的困惑与对策.福建电脑, 2006年第4期205页 [3] 尹志军.关于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思考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年26卷(第6期)52-53页
第三篇: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总结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总结
近年来,我国以把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科学制定实验规划方案和实验工作计划,把新课程改革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
一、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法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原则上,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先导,提高学生自身素养。在课堂讲解中可以从当前热点引入,面向未来,指出计算机未来发展的方向,再回溯从前,最后贯穿整个学科。建议每一部分都要有有的放矢,明确职业导向。可以采用讲座的方式,将课程内容“讲义”化,讲求“趣味性”,如CCTV的百家讲坛一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打破以往常规教学的授课形式,学生难以接受的教学局面。转变原由的教学观念,改变过去“教师占主要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推进“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真正营造师生共同交流,群言群策的课堂氛围。开展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方式上,可以进行师生互动,平等交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开展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并在实践合作中,寓教于动;在教学活动中,寓教于趣;在讨论合作中,寓教于思。真正体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
二、课程设置中必须明确教学目标
课程设计的改革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的定位,可将计算机基础课程按照不同部分的作用再分为若干个方向,使学生做到“一专多能”。在课程设置上,每个方向的课程都有所侧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进行方向的选择。为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尝试通过过“模块”教学的思想。“模块教学法”对提高学生教学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专多能”是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其目的就是明确教学目标,使培养的目标则更具有侧重性,可以使学生在学到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某一方面,特别是软件或硬件应用方面学得更深更扎实,可以使其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就业岗位的工作要求。
三、加强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注意力就会优先集中,认识就会敏捷而深入,情绪就会愉快而高涨,思维就会活跃而有创造性,行为就会持久而永恒。计算机实验教学是学生参与操作的探索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而激发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中去,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计算机实践教学则能够提供使每个学生达到他们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条件。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充分调动了他的参与性和探究性。再者,有的学生理论知识不足,但动手能力较强。在实践过程中,他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得到鼓励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消除“计算机难、学不好”的恐惧心理,萌发要学好计算机的愿望,引发学习动机,使他们以学为乐,主动进取,提高学习效果。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开设计算机课外辅导,主要讲解求职以后在工作中遇到的操作问题和解决方法。计算机课外辅导是以就业和课程改革目标开设的。实践出真知,特别是学生通过看得见、摸得着、感知深刻的实验过程,形成清晰的表象,伴随着说的训练,为学生的思维发展铺平道路。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知识点,尽量创设条件,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手脑并用,动思结合,培养技能、技巧。
总之,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计算机专业基础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有利条件;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推进课程程改革的重要手段。我深信,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市、区教研室的领导和关心下,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大力提倡、推广。我校的课程改革之花将会遍地盛开,我们将拥有更加辉煌和灿烂的明天!
经济系 成启明
2006年12月20日
第四篇: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摘 要: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传统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对中职计算机的教学模式、教学的目标、计划、课程、模式等诸方面的现状以及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计算机专业 现状 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应用在各个行业的不断扩展,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教学观念、目标、计划、课程、模式、考核等方面均应进行改革。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公共必修课,那么如何提高计算机操作的课堂教学效果就是值得众多计算机教师去努力探索的问题。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一、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有的职业学校很多还是拿“双证”,毕业证和资格等级证书。出发点是好的,学生多了一张“通行证”,但也有弊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学效果差的现状。学生仅仅是为了拿证书,这就导致其知识面的局限。不少计算机班的学生在学完课程后,仍然不知道如何合理的选购电脑以及正常的使用电脑。中职计算机学生的能力目标至少应包含以下方面:能熟练使用XP 等操作系统;常用软件的安装、启动和使用;熟练运用字处理、表格处理、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检测和防治计算机病毒;软件常见故障的检测和排除;了解计算机网络通信、多媒体技术、文件下载、收发电子邮件。从就业看,计算机网络管理、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平面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需求较多。
总之,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不能有效地完善学生计算机知识结构,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服务于本专业等问题。基于对以上几点的认识,现如今有必要完善计算机基础教学,提高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课程的改革
(一)长期以来.包括计算机专业在内的中职课程体系较深地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
(二)如何及时调整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认为必须跨跃三个层次,即一打基础、二要提高、三有特长。
一打基础。在第一学期中,要求学生学好计算机学科的基础课程并掌握相应的基本技能。主要学习的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磁盘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录入技术、Word、Excel等办公软件。加强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通过相应的技能训练和技能比赛,使学生具有熟练操作键盘的能力、文字的编辑排版能力、灵活使用操作系统的能力,能胜任信息收集、录入与数据处理和办公文秘等初级人才岗位,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要提高。第二学期中学生所学的知识有深度、有难度。学习的主要课程有:常用工具的使用、计算机原理、编程语言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多媒体电脑的组装与维护。加强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使他们具有用常用工具软件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的编程能力;具有对计算机各部件的安装、调试、使用、优化以及日常维护和维修的能力。
三有特长。要求学生人人有自己的“长处”。我们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在前两学期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术业有专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应地分成“局域网维护与管理班”、“多媒体制作班”、“网页设计制作班”,让每个学生形成各自的“特长”。其中“局域网维护与管理班”学习的内容主要有:操作系统与网络、服务器使用与管理、网络布线与小型局域网的搭建等,使学生具备局域网搭建、维护的能力,能胜任局域网维护与管理的工作岗位。“多媒体制作班”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多媒体技术应用、电子影集的制作编辑技术、FLASH动画制作技术、VCD的制作编辑技术、图像编辑处理软件、Authorware多媒体制作及视频编辑技术等,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多媒体制作能力,能胜任多媒体制作的工作岗位。“网页设计制作班”主要学习网页设计基础知识、图像处理技术、FLASH制作技术、DreamWeaver网页设计等,使学生具有网页设计和制作的能力,能适应网页制作与设计的工作岗位。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模拟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计算机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其次.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明了,又生动形象。其三,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其四,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显然.建立在多媒体技术基础上的交互式教学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教师应将多媒体技术熟练地、广泛地运用于计算机教学之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黄秀勤,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讨论 2009年10月
[2]尚小航.郭正昊,《网络管理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
第五篇:计算机教学改革
计算机教学的改革
教育教学工作是各学校的中心工作,人才培养是其终极目标。教学过程是人才培养最直接、最重要的环节,也最能展现各校教师的教育思想,体现名校风范。我就结合计算机教学谈一下对职业学校的若干问题的认识、教书育人的思想与实践。
一、教书育人对教师的要求
根据新世纪的人才观,一个优秀教师应该是善于协作、能集思广益,有开阔的胸怀,充满激情,具有个性,心态稳定、勇于向挫折挑战并充满爱心、能与学生交流互动、共同提高的教师,他对学生的成长所产生的终身激励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教学与育人并不是矛盾的。如果每位教师都能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创造优美和谐的教学环境,潜移默化地滋润,学生在各个方面的逐步成熟就是顺理成章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学是最好的育人环节”。
二、将德育教育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
我们学校是一所职业中学,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初中阶段学习不太认真,考不上高中的后进生,学生普遍素质较低,且生源结构复杂,他们来自于全国很多个省市,而且有很多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并且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同时他们的不良习惯会对周围的同学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不注意引导,他们随时可能误入歧途。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到“技能为主,德育先行”,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将学做人与学技能相结合。将德育教学贯穿计算机教学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结合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由于网络的发展,信息的畅通,计算机发展快,学生获取信息便捷等特点,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更应该将德育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结合计算机课程知识新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思;结合计算机发展快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结合计算机应用广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结合计算机实践性强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德育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譬如在计算机网络教材中提及“网络道德”方面的内容,在讲授理论内容时,向学生介绍部分网页内容的低俗、网络欺诈、网络犯罪等现实,引导学生做一个合法的健康的网络公民。教师要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的现象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比如在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正确开机关机步骤时,让他们在了解方法的同时,知道要爱护公共财产,保护设备,延长计算机的寿命。在提醒同学们保存文件时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下,不要删除其他同学文件时,增强学生上机的公共道德意识,培养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气。
2、从小事抓起,从学生的行为规范上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由于高中、大学的扩招,职业学校的学生总的来说,素质较差,不仅表现在学习上,在行为习惯上尤为突出,再加上我们计算机教育有其特殊性,在机房和多媒体教室上课的机会较多,有的学生比较随便,迟到、早退、吃零食、不注意公共卫生等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些现象,对他们展开思想教育,让他们要有纪律意识,对表现好的或改正的加以表扬,并计入平时考核中。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有的同学平时上课不认真,见机玩游戏,作业或考试擅自拷贝他人作业,以求蒙混过关的,在教学中严格管理,及时督促,正确引导,同时教育学生“踏踏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
3、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知识的丰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平台,但也是一把双刃剑,所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处理学习与上网的关系,上网时间的把控,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是势在必行的。
三、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结合不同课程、不同章节的具体特点采取相应的改革创新举措。
1、应用适应计算机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技能性极强的,且知识更新最快的一门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中国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曾经讲述过学习计算机的问题,他说:“计算机对于绝大部分人重在使用,对于它的软、硬件理论部分,非专业人员可以不必要求。”计算机教学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比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更新都要快,因此教学应以上机为主。同时机房上课要求我们的教师由以往的知识传播者,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向导或顾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训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加强实习实训,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建立以实训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在实训中强化知识,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进而提升技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已成为职教界人士的共识。
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与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如何用教材,目前的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看到的只是结果而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做的就是如何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如何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的、艺术的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明确“以学生为中心”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课件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① 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② 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
③ 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以上三点,即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我们学校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它是学习方法的一种新形式,强调教学过程,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让学生形成运用计算机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计算机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分组式教学模式能让学生间相互学习,同时培养了学生间的互相协作。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对于计算机操作,学生学得特别快,也很容易接受。有的东西尽管老师没有介绍,通过同学们自己在家或网吧上机摸索也能很好地掌握操作方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电脑不是学出来的,是玩出来的”,这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还可设计一些特殊的授课方法。比如当同学们学会了一些基本操作方法后,让学生自己来有创造性的完成任务,这样就保证学生有一定的创新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且让做得好的学生到教师机上进行演示或与同学们互教互学,这样对一些学生很大的激励作用,他们会马上钻研、探讨。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成就感,使得整个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让学生们在舒心的方式下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但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全面放开学生的自主性也会适得其反,教学目标是课前被预定下来的,教师起到的作用是高瞻远瞩的引导学生进行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总之,计算机教学应该采取多种手段,鼓励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要以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设置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多与知名计算机企业合作,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